• 沒有找到結果。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概念框架與策略發展:評《紛亂中的高等教育:改變中的世界的國際化》一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概念框架與策略發展:評《紛亂中的高等教育:改變中的世界的國際化》一書"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概念框架與策略發展:

評《紛亂中的高等教育:改變中的世界的

國際化》一書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STRATEGIC

DEVELOPMENT: BOOK REVIEW ON “HIGHER

EDUCATION IN TURMOIL: THE CHANGING

WORL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楊正誠

Jason Cheng-Cheng Yang

壹、本書簡介及作者介紹

《紛亂中的高等教育:改變中的世界的國際化》(Higher Education in Turmoil: The Changing Worl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是由現任職於加拿 大 多 倫 多 大 學 安 大 略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ISE)的 Jane Knight 教授於 2008 年出版。該書的出版社是總 部設置於荷蘭鹿特丹(Rotterdam)的新興出版教育領域專書的學術出版 社 Sense Publishers。Jane Knight 教授是國際針對「高等教育國際化」一議 題有深入研究和大量出版著作的學者,早期任職於加拿大多倫多的懷雅遜 大學(Ryerson University)(1987-2000),並於 1996 年到 2000 年之間 擔任該校的國際事務處長,負責該校的教學研究活動的大學整體的國際化 規劃和政策推動。自 2000 年開始,轉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 究 中 心 的 領 導 、 高 等 與 成 人 教 育 學 系 ( Leadership,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的教授。她曾任日本上智大學和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校級國際化

楊正誠,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電子郵件:yccjason@mail.ncyu.edu.tw

書評資料: Knight, J. (2008). Higher education in turmoil: The changing worl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Rotterdam, Netherlands: Sense Publishers.

(2)

的顧問,也曾在 2010 年獲頒歐洲校務研究學會的高等教育研究政策實踐 傑出貢獻獎。目前她擔任作者或編者的學術專書有 9 本,專書論文有 40 篇以上,期刊論文有 20 篇以上,且多出版於國際高等教育和比較教育領 域知名期刊如《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Comparative Education》,是一專注於「高等教育國際化」和「跨國高等教育」議題的 學者。她集中研究「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行政管理與政策」,在「國際組織 規範」、「國家政策」、「高教機構治理」、「系所個人行為」的不同層 級的國際化活動和可能影響有深入分析。 本書的內容相當符合當前我國面對高等教育挑戰並以國際化做為國 家和機構的因應策略的分析框架。目前台灣高等教育的挑戰是國內的少子 女化現象以及國際的世界大學排名競爭。面對少子女化現象,引進外來人 才如招收國際學生或聘用國際學者是因應策略之一。面對國內學生的減 少,也要優質培育每一人力,因此大學教育內容和活動的國際化也有助於 培養本國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和未來到海外就業市場的能力,也有增進學生 跨文化溝通和國際觀的效益。國際的世界大學的排名影響國內頂尖大學的 學校層級目標,也影響了學校治理理念和管理策略規劃,雖然國際大學排 名的指標有其商業色彩和爭議性,但是眾多國際大學排名指標都將國際化 列入必要項目,如招收國際學生數、發表國際期刊數,也無形呈現目前全 球對於頂尖大學國際化的期待。 本書內容共分為 11 章。前二章的探討議題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 景知識和模式定義」。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探討議題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 品質保證」。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的探討議題是「跨國和跨 境高等教育的名詞定義和品質保證與財政」。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探討議題 是「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對於高等教育政策與實踐的影響」。第十一章的探 討議題則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全球調查的結果和啟示」。

貳、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知識和模式定義

Knight在前二章當中探討的議題主軸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知識 和模式定義」,主要在分析為何全球高等教育從國際組織、政府到大學都

(3)

以發展國際化為目標的事實脈絡以及相關的複雜因素,並協助定義高等教 育的國際化作為模式的意義、背後成因、發展取向和策略。第一章的標題 是〈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Realities and Complexities〉(21 世紀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新事實和複雜 性),第一章首先處理了高等教育國際化包含的向度,它包含了大學的一 系列的國際化活動,如學生和教師的學術流動、大學的國際連結伙伴關 係、國際專案、國際學術學程和研究活動。它也包含到其他國家傳播教育 內容,可以是面授的形式也可以是遠距教學的形式,更進一步是到國外開 設分校的形式。國際化也可以「在地國際化」的形式存在於大學的課程與 教學當中,例如在課程與教學中融入國際、跨文化和全球的觀點。國際化 也包含高等教育的國際貿易活動。因此,Knight 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模式 區分為「人員的國際流動」、「系所院校的國際合作連結」、「在地的國 際活動、課程教學、與學程」、「遠距教學與國際專班分校」、「高等教 育的國際商業貿易活動」五個面向。 在這一章,關於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相關專有名詞,Knight 將之區分為 「傳統名詞(Traditional Terms)」、「現存名詞(Existing Terms)」、 以及 1990 年代才出現的「新名詞(New Terms)」。傳統名詞包含國際 教育、國際發展、比較教育、外國學生、學生交換、文化協議、語言學習 等。現存名詞有國際化、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全球教育、遠距教 育、海外教育、國際學生、機構協定、雙學位、雙聯學位等。新名詞則分 為普遍名詞的全球化、無邊境教育、跨境教育、虛擬教育、海外的國際化、 國內(在地)的國際化。新名詞中的特定名詞則有教育提供者、企業型大 學、教育服務自由化、跨國大學網絡、虛擬大學、海外分校、國內外雙聯 學程等。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相關名詞的部分,Knight 除了將名詞分為傳統 和現代兩個層級外,在當代還以 90 年代前後為區分,去做出現有流通名 詞和新興名詞兩個層次,可見「時間性」以及「快速改變的概念」是高等 教育國際化的現象,且受到大學外部的全球趨勢、國家新政策、以及新知 識概念的影響。 Knight 也將全球化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影響因素做了區分:知識社 會、資訊溝通科技、市場經濟、貿易自由化、國際和區域治理架構,並且

(4)

討論這些影響因素和高等教育國際化活動的對應關係。知識社會對應跨境 的新型態教育提供,資訊溝通科技對應創新的國際教育傳遞科技,市場經 濟對應高等教育的商品化,貿易自由化對應教育服務的輸入和輸出,國際 和區域治理架構對應國家層次的高等教育規範的國際化轉變。 第三,Knight 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行動者(actors)也做出了層次區 隔,在區域層次的區隔,分為國家層級(如台灣)、跨國層級(如台灣和 日本)、跨區域層級(如東亞)、和國際層級(如全球性)。在行動者層 次的區隔,則分為政府、非政府(如教育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金 會(如傅爾布萊特基金會)、規範認可(如 AACSB)、教育提供者(如 大學)。

在 第 二 章 〈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l: Meaning, Rational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一個國際化模式:意義、動因、途徑、策略) 當中,Knight 將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做了再一次的定義。並進一步探討了高 等教育的「在地校內國際化(At Home)」與「海外跨境國際化(Abroad)」。 分析在地校內國際化的活動有:(1)課程層面:將國際要素融入既有的 課程中;(2)教學和學習歷程面向:將國際生、海外交換生、國際教師 等融入教室的教學和學習歷程中;(3)課外活動:舉辦國際和跨文化活 動;(4)在地文化和族群和國際師生的融入;(5)國際化研究和學術活 動:舉辦國際會議、發表國際期刊論文、國際研究協定、國際研究交換師 生、國際合作研究專案、建立國際訪問學者並使其融入校內學術活動。過 去,Knight 與 de Wit(1999)將高等教育發展國際化的影響成因分為社會 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學術因素。在本章,Knight 進一步將影 響成因區分為大學校院機構層次影響成因和國家層次的影響成因。機構層 次影響成因有:建立大學的國際品牌、品質的國際保證、增加創收、教職 員生專業發展、策略聯盟、知識創造。國家層次的新影響成因有:人力資 源發展、國家之間的策略聯盟、國家財政收入、國家意識的建立、社會文 化發展和多元理解。本章,Knight 還清楚分析了高等教育進行國際化的策 略,行動者分為國家和大學校院機構。國家部分是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 相關政策。機構方面則分為學術策略和行政策略。行政策略有:治理的國 際化(如首長宣言、明列國際化目標、發表國際化文件等)、運作的國際

(5)

化(將國際化程度列入績效考核、組織結構變革、正式和非正式溝通項目、 校內資源分配中)、服務的國際化(增加學生服務項目的國際化,如住宿、 註冊、校友、圖書設施、輔導諮商、簽證諮詢等)、人力資源的國際化(招 募具國際知能的人員、獎勵教職員工的國際知能、增加教職員工的國際專 業發展)。 由這幾段的分析可以知道,Knight 在本書除了能夠清楚定義國際化的 各專有名詞外,其主要貢獻是可以對國際化去做出行動者和區域的清楚層 級劃分以及層級之間交叉的代表行動者,對於想要熟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 脈絡和等級區隔是十分具實用性的參考書,也可作為學者進一步做相關質 量化實證研究分析的基礎。

參、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品質保證

在第三章〈Monitoring the Quality and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觀控國際化的品質與進步)中,Knight 提到大學校院的高等教育國際化 的循環是:知覺、承諾、計畫、運作、評量、再強化。她認為高等教育的 國際化是一個過程,國際化評量的重點是品質進步的過程,而國際化的指 標是要確認過程是否達成進步。有關品質和國際化的關係,她認為有兩個 層次,第一是鉅觀層次的問題,國際化是否真能對高等教育國家層次和機 構層次的品質進步。第二是校內的國際化層次問題,校內人員的知能品質 是否可以帶來國際化策略的達成。她建議的大學校院發展國際化的觀控指 標可分為 17 項:機構總體的規劃、教職員的投入、教職員的聘任升等、 機構層級的國際學術協定和合作、學生海外進修的支持、交換學生方案、 海外工讀實習移地學習、國際學生的支持、國際學生數、課程教學與學習 的國際觀點、外語學習狀態、研究和學術活動國際化、國際發展專案、跨 境學術方案數、組織架構是否支持國際化、財政對國際化的支持。

在 第 四 章 〈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Quality Review Process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機構層級的國際化品質檢核程序)中,Knight 分析 介 紹 了 經 濟 合 作 發 展 組 織 ( OECD ) 發 展 的 國 際 化 品 質 檢 核 程 序 (International Quality Review Process, IQRP)。IQRP 的核心價值是自我

(6)

評量(self-assessment)和外部同儕檢核(external peer review)。目標是 要檢核大學校院機構自我設定的國際化目標達成度,以及是否能融入機構 的主要功能,第三則是是否能將國際化融入機構的整體校務品質保證系統 當中。IQRP 主要分為自我評量階段、外部同儕檢核階段、確認改善階段。 最後 Knight 提出一個重要觀點便是 IQRP 在不同文化脈絡的適用性問題。 她提到部分地區重視「面子」和「聲望」的文化,是否造成自我評量僅呈 現好的部分。另是否文化差異會導致機構對於國際化概念的理解和 IQRP 的本意不同。IQRP 檢核的國際化策略在不同的文化脈絡適用性是重要議 題,因此在國際化品質檢核的過程考量到文化價值的本質差異進行溝通調 整是重要的。

肆、跨國和跨境高等教育的名詞定義和

品質保證與財政

本書第五章到第九章是處理國際學術流動的議題。第五章〈Borderless, Offshore, Transnational, and Crossborder Education: Are They Different?〉 (無邊境、境外、跨國、跨境教育:這些概念不一樣嗎?)探討除了人員 的跨國流動外,近年的新興議題是機構的國際流動,機構到國外設立分校 以招收當地學生,此趨勢符合全球對於高等教育機會的需求擴充以及外國 學歷對在地學生的吸引力。這章也探討了無邊境(Borderless)、境外 (Offshore)、跨國(Transnational)、跨境(Crossborder)四個相似概念 的異同處。跨國一詞根據 Knight 的分析,最早出現於澳洲,是用來區別 在澳洲校本部的國際學生和澳洲大學設立於海外分校的國際學生。無邊境 (Borderless)教育則是比較概念性的,根據 Knight 的分析最早出現於澳 洲政府的官方報告書,隨後也出現在英國的相關研究當中。主要概念是指 消除概念上、學科上、地理實際邊境對於高等教育傳播的限制。最後,跨 境(Crossborder)教育的重要性大幅提高,因為學者們發現在全球化的背 景下,各國的邊境意識反而提高了,因此跨境教育成為一可以適當描述學 生、學程、和機構的國際流動的重要名詞。特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 OECD都使用跨境教育一詞在其官方文件當中去描述學術國際流動。第六

(7)

章〈Crossborder Education: Programs and Providers on the Move〉(跨境 育:學程和高等教育提供者的移動)主要探討跨境教育的架構和類型議 題,這是 Knight 十分專精的領域,亦即透過架構和多元類型的提出去抽 絲剝繭的讓一國際化專有名詞被深入的瞭解。跨境教育的架構,Knight 將之分為幾個國際移動的分類,分別是人員(學生、教授、研究員、專家)、 學程(課程、學位學程等)、高教提供者(機構、組織)、計畫(學術與 服務計畫)。人員流動的形式有短期 長期、實習 專業諮詢之分。學程 流動的形式則有遠距 數位與雙聯學位等。高教提供者的國際流動有虛擬 大學、國際分校、與當地學校合併、獨立機構等形式。參與跨境教育的高 教提供者有:傳統受認證過的高等教育機構、未受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 商業公司設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法人化的高等教育機構、專業機構、或(非) 政府組織、虛擬高等教育機構。Knight 在本章分析了這些不同的高教提供 者在提供跨境教育時的設立狀態、營利與否以及可能問題,也分析了以學 程 或 課 程 為 基 礎 的 小 規 模 國 際 學 術 流 動 的 形 式 的 定 義 , 如 特 許 學 程 (Franchise)、雙向學程(Twinning)、雙聯學位(Double/Joint Degree)、 虛擬遠距課程等。本章最後則分析中東、亞太、非洲、歐洲、北美等地跨 境教育的發展。

第七章標題是〈Higher Education Crossing Borders: 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ssues〉(跨境的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和認可議題),本 章的焦點是探討學術學程和機構移動到當地國家開辦的品質保證和認證 問題,牽涉到兩個國家的法律和學生權益。本章提到自西元兩千年開始, 有超過七十個國家發展其高等教育的品質保證機制去管理其國內的高等 教育機構。然而,有關國內的高等教育機構到其他國家去開設跨境學程或 機構則難以確保其品質,也較難歸屬責任。所幸近年已開始有許多國際組 織和國家開始進行跨境教育的認證。其次,還有一個重要議題 Knight 提 出討論的是跨境教育提供者頒發的學位的認可議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 為應有一國際系統去認可學術和專業的學歷。本章最後,Knight 指出目前 部分國家政府、品保機構、大學組織已經公布對於跨境高等教育運作的良 好實踐指南和倫理原則。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 OECD、澳洲、英國、美 國、中國、馬來西亞、香港、紐西蘭。顯示品質和倫理議題是跨境高等教 育的重點和挑戰議題。

(8)

第八章標題是〈Financial Aspects and Implications of Commercial

Crossborder Education〉(商業化跨境教育的財政觀點與啟示),本章 Knight

分析未來跨境高等教育的學生最大來源可能來自亞太地區。她預測未來的 跨境高等教育的兩個趨勢是會有更多的跨境高等教育學程和機構的設立 但會以更多元的新傳遞方式發展。其次是跨境高等教育的形式會逐漸從教 育援助轉為商業貿易。因此跨境教育的商業化的影響值得探討。本章提到 跨境高等教育的提供者主要有兩種型態:肩負教學研究服務傳統的高等教 育機構以及新型態的高教提供者。新型態高教提供者有商業公司、企業型 大學、大學網絡、專業組織等。Knight 認為由於跨境教育的商業化可以帶 來收入,因此無論傳統或新型態高教機構都積極擴展其可行性,但是要特 別注意未受到國際或國內評鑑機構認可的低品質跨境高教的增加趨勢。本 章也分析了外國的跨境高等教育機構設立於本國後,對本國的高等教育財 政的可能影響。通常一個國家會引進外國高等教育機構的是要增加本地和 外國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競爭來提高本國的高等教育整體品質。在比較成 熟的高等教育體系可能會影響當地高等教育的公共支出增加,但也有可能 會讓本國的教育支出部分流入外國高等教育分校。但也有可能本地的高等 教育機構流失了部分本地學生而有財政損失,特別是本地的私立高等教育 機構可能受到較大的影響。Knight 在本章最後提到目前全球高等教育政策 的趨勢之一是將績效責任表現和高教經費去連結,因此跨境高等教育機構 和學程的增加,可能會引發高等教育的財務更明顯的由公共化轉為私人負 擔的模式,值得關注。

伍、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對於高等教育政策與

實踐的影響

第九章〈Higher Education in a Trade Environment: An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在貿易環境當中的高等 教育:服務貿易協定的分析),首先定義何謂 GATS,GATS 是服務的國 際貿易的自由化協定,由 WTO 於 2008 年推動其會員國實施。GATS 簽署 的目標在於推動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並增加貿易規範的透明化。本章分析了

(9)

GATS的四項供應模式和高等教育的關聯性,四項供應模式在高等教育範 疇的範例有:跨境供應(Crossborder Supply)如遠距數位化高等教育;國 外消費(Consumption Abroad)如學生到海外求學;商業型態(Commercial Presence)如在地的外國分校;自然人型態(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

Knight 在本章也分析了 GATS 的規範意義,含範圍、評量、無條件義務、 最惠國、透明化、有條件義務、國內規範、市場進入等。隨後分析服務貿 易協定的可能障礙以及要求會員國家掃除教育服務貿易障礙的範例。 Knight提醒讀者,她在閱讀相關文獻後發現,有關高等教育服務貿易自由 化的效益,文獻多只提及其經濟效益和部分政治效益,Knight 引用南非教 育部的文獻,隱喻是因為教育服務自由化恐影響發展中國家建立自身的高 等教育體系,且自由貿易化的高等教育跨國服務可能會影響高等教育的公 共效益(Public Good)。

第十章〈The Impact of GATS 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服務貿易協定對於高等教育政策與實踐的影響),本章一開始 Knight 首先說明服務貿易協定牽涉到四項高等教育的爭議現象:商業化、私有 化、市場化、自由化。但也因為服務貿易協定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特別是 跨境高等教育的國際流動的影響已成事實,跨境高教無論是商業機構或非 營利機構都已在進行,Knight 認為要分析其影響政府角色、學生入學、教 育財政等議題。政府扮演規範監控高等教育的供應的關鍵角色。Knight 分析 GATS 的支持者認為教育服務的貿易自由化讓跨境高教供應提高,可 以滿足不同國家在地高等教育機會的需求,但 Knight 則提醒跨境高教供 應的高收費僅能服務高收入家庭的學生。隨後,Knight 認為在 GATS 影響 下跨境高等教育的供應對於當地國來說的重要議題是跨境教育的註冊管 理、品質保證、和學歷認可。但也因為跨境高等教育機構的大幅增加, Knight 也提醒可能會有國際高等教育認證或品質保證機構的商業化的問 題。最後,由於 GATS 的第四項模式是推動人員的跨國移動,因此會增加 知識經濟下人力資本的跨國競爭,弱勢國家在此趨勢下的高教人才流失 (Brain Drain)的問題是 Knight 提醒的重要議題。

(10)

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全球調查的結果和啟示

第十一章〈Internationalization Around the World: The Results of a Global Survey on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全世界 的國際化:高等教育國際面向的全球調查結果),Knight 將國際大學協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全球調查 結果進行調查架構和結果的分析。此項調查是國際大學協會針對全球 95 個國家 3057 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有 526 份。 問卷回收多數來自歐洲、亞太和北美地區。雖然此項調查是在 2005 年完 成,但此調查的問卷設計、指標、因素項目完整,值得研究高等教育國際 化的研究者去思考使用或改進。問卷將題項分為高等教育機構推動國際化 的原因(Rationales)、高等教育機構推動國際化的效益(Benefits)和危 機(Risks)、高等教育機構推動國際化的政策和策略、高等教育機構推 動國際化的阻礙、國際化成長快速策略和優先地理區域。結果發現高教機 構推動國際化原因的前三高分題項是:擴展校內師生的國際多元化、強化 研究和知識生產、建立學校的國際聲望。高教機構推動國際化對國家效益 的前三高分題項則是:加強國家科學科技經濟的競爭力、發展和其他國家 的政治文化學術貿易的策略聯盟、建立國家的人力資源。高等教育機構認 為國際化產生的危機前三高分題項是:高等教育的商業化、外國假學歷的 增加、人才的流失。值得注意的是菁英主義列為第四項高分危機,過度使 用英語則是第五項高分危機。高等教育機構推動國際化的阻礙前三高分題 項是:缺乏教授對於國際化的興趣和投入、行政慣性、職員缺乏執行國際 化活動的經驗和專業。參與國際化工作不被認可為升等要件也被認為是重 要的阻礙因素。Knight 本章的內容調查題項,十分值得我國未來研究高等 教育機構推動國際化相關實證研究的參考,因時間推移、亞洲文化脈絡、 以及機構類型差異都可能對調查的結果產生影響,題項可以針對當前的高 教新發展做出改進。

柒、本書的啟示

過去高等教育政策經常受到批判是簡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理念,將之直 接連結到「全英語教學」和「招收國際學生」等國內常接觸的高等教育國

(11)

際化活動,高等教育國際化也被批判並非「美國化」或「西歐化」(曾憲 政,2012)。此外高等教育國際化也常被誤為和發展頂尖大學計畫直接連 結,發展頂尖大學計畫的重要指標如國際期刊論文的發表和國際大學排名 的提升的確是國際化的一環,但並非國際化的全貌。透過本書的閱讀,可 以充分瞭解到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是一範圍遼闊、策略多元、活動繽紛、影 響深遠、層級分明的概念。高等教育國際化並非僅與頂尖大學的國際排名 或全英語教學有關,還包含了「人員的國際流動」、「系所院校的國際合 作連結」、「在地的國際活動、課程教學、與學程」、「遠距教學與國際 專班分校」、「高等教育的國際商業貿易活動」等層面的深度議題。國際 組織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評量也以校內語言學習的多元程度和是否能 和多元國家進行學術合作作為參考指標,顯示國際化並非英語化也並非歐 美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名詞也隨著國際組織、區域組織、主要國家政 策的快速改變而推陳出新,新名詞可能在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政策革新 後演變為現存名詞或舊名詞。較不會改變的則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行動者 的多元角色:「個人」、「機構」、「政府」、「區域」、「國際 全球」。 Knight在本書當中的分析立足點多從機構開始向上推展,未來我國學者進 行相關研究或可思考從個人角度出發去探討 Knight 所建立的國際化框 架,機構的角度是否和個人的觀點有所差異,而個人的背景是否會影響對 於國際化策略、效益、阻礙的重要程度觀點產生差異,也是可以和現有文 獻對話的層次。畢竟,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特別是跨境高等教育的提供, 經常被視為是增強了國家內在地的菁英主義。國外頂尖名校到發展中國家 開設學位班或分校,收費自然高昂,背景較佳的學生才有接受此國際跨境 高等教育的機會。過去文獻,Schofer 與 Meyer(2005)分析高等教育擴 展是自 1960 年代開始世界多數國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Shavit、 Arum與 Gamoran(2007)編輯的專書則進一步探索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擴 展與階層化和教育機會公平的關係。如今,Knight 認為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和跨境教育的提供是興起的全球趨勢,那麼高等教育國際化和跨境教育提 供與在地教育發展和教育機會公平的關係應是當關注發展的當代高等教 育國際化對在地影響的研究主題。

(12)

Knight 是一位專精於高等教育國際化對於國家政策和機構行政影響 提出概念框架與研究假設的專家。然她提出的觀點有許多的假設可作為後 續質量化實證研究或個案研究的基礎。例如她分析跨境高等教育機構的設 立對於在地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的招生和財政影響值得探討。目前東南亞地 區,澳洲皇家墨爾本大學(RMIT University)於越南胡志明市設立分校 (RMIT University Vietnam),中國大陸福建的廈門大學於 2016 年也到 馬來西亞設立分校,這兩所海外分校的內部運作、招生現況、國際在地連 結、對在地影響,可以 Knight 的跨境教育架構作為基礎,進行個案研究, 相信對國際高等教育領域具研究價值。

(13)

參考文獻

曾憲政(2012)。國際化與全英語授課的迷思。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6),39。 [Tseng, H. C. (2012). Myth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ull English teaching. Taiwan

Educational Review Monthly, 1(6), 39.]

Knight, J. (2008). Higher education in turmoil: The changing worl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Rotterdam, Netherlands: Sense Publishers.

Knight, J., & de Wit, H. (Eds.). (1999).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aris, Franc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

Development.

Schofer, E., & Meyer, J. W. (2005). The worldwid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0(6), 898-920.

Shavit, Y., Arum, R., & Gamoran, A. (2007)(Eds.). Stratif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基本概念 有效教學 差異化教學 多元化評量 適性輔導... A-5-3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高中部國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英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數學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詞是當下宗教社會學研究中使用

4.6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