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金融危機對合作金庫授信政策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金融危機對合作金庫授信政策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金融危機對合作金庫授信政策之影響. ‧. The Corresponding Credit Policies of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Nat. n. al. er. io. sit. y. agains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陳建希 撰 指導教授:童振源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

(2) 致謝詞 本論文的撰寫完成,首先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童振源教授。不論是題目 的訂定、大綱草擬與資料的收集,到最後論文完成,都承蒙學養俱佳的童教授悉 心指導,讓我獲益匪淺,也使得論文更臻完善,在此獻上最誠摯、最深的謝意。 其次,我也要感謝論文的口試委員,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的王信實教授,與世 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的郭迺鋒教授不吝賜教。不論是從學理上、實務上還是研究 方法與架構,都提供我寶貴的意見、精闢的見解與建議。 在求學期間,國發所的吳德美教授、彭立忠所長等其他師長,不論是在我的. 政 治 大 公室的佩琦學姐與馬姐更是在擔任研究助理期間給我莫大的幫助與支持。還有我 立. 生活方面、人生規劃與待人處事方面都讓我獲益匪淺,讓我更加奮發向上。所辦. ‧ 國. 學. 也向國發所的同學、學長姐以及其他曾經照顧過我的夥伴們致上最深的謝意。 此外,我也要感謝合作金庫各個分行與區域授信中心曾經幫助過我的工作同. ‧. 仁,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寫問卷、接受訪談,並使本篇論文能順利完成,. sit. y. Nat. 在此感謝大家。. al. er. io. 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族繁不及備載。不論是以前的老同學,一路陪伴我的. v. n. 女朋友還是其他親朋好友,在這裡雖然沒辦法提及所有姓名,但是你們也是支持. Ch. engchi. i n U. 我完成學業的無名英雄,在這裡感謝你們的支持與愛護。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在求學期間給我的支持。父親不但在論文資料 與架構上給了我很多幫助,也在精神上給我很大的鼓勵。母親在生活上的照顧與 支持,也是我完成學業的動力。哥哥在生活上給我的各種建議與意見,也讓我在 碩士生涯當中更加充實平順。當然還有默默在背後支持我的外婆、舅舅、阿姨等 家人,在此謹將本書獻給他們!. 陳建希. 謹誌. 2011 年 6 月.

(3) 論文摘要 現今世界的經濟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潮流,為世界經濟注入一泉活 水。然而,人們卻也為這種高度流動性以及蓬勃的經濟成長付出了慘痛代價。金 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與重要性,以及對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而關係著銀行經營之成敗,也是銀行業務中最重要的授信政策,毫無疑問更是金 融銀行業經營的重心、開發各項業務的基礎。因此,如何在金融危機發生時維持 良好的授信品質,成為銀行業不可或缺的首要課題之一。 本文利用文獻分析、問卷設計之量化研究、深度訪談之質化研究等方法來分. 政 治 大 合庫採取哪些授信政策來改善授信品質」以及「合作金庫之授信政策,是否能有 立 析「金融危機下,銀行如何透過授信政策來改善授信品質」、「以合作金庫為例,. ‧ 國. 學. 效改善授信品質」等研究問題,並以合作金庫在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下, 授信政策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 本文研究發現,合作金庫在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之授信政策,以「協. sit. y. Nat. 助經營艱困企業的紓困政策」最為有效,「風險控管」、「區域授信中心」等其. al. er. io. 他相關政策也頗具效果,惟「緊縮性放款政策」的成效不彰。研究也發現,授信. v. n. 政策有效性會受到地區性、年資與職稱的影響而有不同的結果。且全球金融危機. Ch. engchi. i n U. (2007-2009 年)政策的制定深深受到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 年)政策成效與評 價的影響。因此本文有以下幾項建議: 一、有關當局可記取前幾次金融危機的教訓,作為制定授信政策的參考依據,並 將政策方向指向改善金融體系或銀行的體質。 二、銀行與企業經營要良性循環、共體時艱且合作並存。 三、在考量政策實行的同時,也須以不同地區、年資與職稱的授信員工託付不同 性質的授信政策去執行,才能「因地制宜、適才適用」。. 關鍵字:全球金融危機、合作金庫、授信品質、授信政策有效性 I.

(4) Abstract Nowadays, the rise of liber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ic, financial and international trend plays the role of pouring living water into the world economy. However, people suffer from the exorbitant cost caused by the high liquidity and robust economic growth simultaneously.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specially on financial and banking activities is absolutely crucial. Moreover, credit policies not only determine success or failure in banking, but undoubtedly. 政 治 大 affair. Therefore, maintaining 立 high credit quality under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cor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foundation of banking. ‧ 國. 學. has become the most essential issue for the banking system. In this thesis, literature analysis,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 design and qualitative in-depth interview have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sit. y. Na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cluding “How do banks improve credit quality. al. er. io. through credit policies facing financial crisis ?” ,“In the case of. v. n.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what kind of credit policies has it adopted to. Ch. engchi. i n U. improve credit quality ?”Are these credit policies of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feasible and sufficient to improve credit quality? ”Also,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dit policies of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during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2007-2009) will be discussed. This study discover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credit policy of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during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2007-2009) is “The bailout and assistance policies for the tough enterprises”. ”Risk management policy”, “Regional credit center policy” and other relevant policies are also quite effective. On the contrary, “Shrinking and II.

(5) restricting lending policies” proved to be invalid. The research tells us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dit policies differs from distinct regions, years of seniority, and agent titles. In addition, the policies during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2007-2009) have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during Asian financial crisis (1997-1998). In conclusion,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irst,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should keep the lessons from previous financial crisis in mind as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credit quality. And the. 治 政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system. Second, banks 大 and connecting enterprises 立 policy-making direction should be oriented to ameliorate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operate a virtuous circle, cooperate and coexist in difficulties.. ‧ 國. 學. Third, in consideration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different regions,. ‧. years of seniority, and agent titles should entrust diverted credit. y. Nat. policies to put into practice. In this way, crediting policies can “ Take. n. al. er. io. things.”. sit. actions that suit local circumstances and let the right men do the right. Ch. engchi. i n U. v. Key Word: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ooperative bank, Credit quality, Effectiveness of credit policies.. III.

(6) 目錄 論文摘要........................................................... 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章:文獻回顧................................................... 19. 第二節. 小結................................................... 51. 學. 第三節. 政 治 大 金融危機下的銀行授信政策相關文獻....................... 32 立 金融危機對銀行的影響之相關文獻......................... 19. ‧ 國. 第一節. 第三章:金融危機下合作金庫的授信政策............................... 52. ‧. 合作金庫於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 年)之授信政策 ......... 52. 第二節. 合作金庫於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之授信政策 ......... 54. 第三節. 小結................................................... 62.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v. n. 第四章:金融危機下合作金庫授信政策之實證研究....................... 63. Ch. engchi. i n U. 第一節. 問卷發放回收狀況與結果................................. 63. 第二節. 訪談狀況與結果......................................... 74. 第五章:合作金庫授信政策有效性分析................................. 88 第一節. 合作金庫於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授信政策有效性 ..... 89. 第二節. 合作金庫於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授信政策之成效 .... 101. 第六章:結論與發現................................................ 103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103. 第二節. 研究貢獻.............................................. 106. 第三節. 政策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108 IV.

(7) 參考文獻.......................................................... 110 附錄一:問卷內容.................................................. 117 附錄二:訪談大綱.................................................. 120 注釋.............................................................. 12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8) 圖表目錄: 表 1.1. 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各國股價指數與匯率變化表.................... 2. 圖 1.1. 金融危機的惡性循環.......................................... 5. 圖 1.2. 金融危機形成流程圖.......................................... 8. 圖 1.3. 研究流程圖................................................. 18. 表 2.1. 銀行獲利指數一覽表......................................... 25. 表 2.2. 亞洲金融風暴(1997-1998 年)銀行授信政策歸納整理 ............. 45. 表 2.3. 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銀行授信政策歸納整理 ............. 47. 圖 2.1. 銀行主要面臨的風險......................................... 23. 圖 2.3. 信用評估 5C 原則............................................ 27. 學. ‧ 國. 圖 2.2. 治 政 大 財務評價標準............................................... 24 立 信用評估 5P 原則............................................ 28. 圖 2.5.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與三大支柱................................. 29. 表 3.1. 合作金庫於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 年)授信政策整理歸納 ....... 53. 表 3.2. 合作金庫於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授信政策整理歸納 ....... 58. 表 4.1. 問卷回收狀況............................................... 63. y. sit. er. io. al. v i n 年資百分比分配表........................................... 64 Ch engchi U n. 表 4.3. Nat. 表 4.2. ‧. 圖 2.4. 職稱百分比分配表........................................... 64. 表 4.4. 授信政策分數排序表......................................... 67. 表 4.5. 授信政策類別評分排名....................................... 68. 表 4.6. 相關分析表................................................. 70. 表 4.7. 訪談概況一覽表 .............................................. 75. 圖 4.1. 問卷分布狀況............................................... 63. 圖 4.2. 年資百分比分配圖........................................... 64. 圖 4.3. 職稱百分比分配圖........................................... 65. VI.

(9) 合作金庫於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實行的授信政策有效性 .. 101.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 5.1. Ch. engchi. VII. i n U. v.

(10)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世界經濟自由化思潮的主導下,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包括資本移動自由 化,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經濟政策,但孰不知因為這樣過度的自由化影響下, 也造就了金融危機發生的溫床。林祖嘉(2005)以 2007 年為例,台灣的對外貿易 依存度高達 135.6%,顯示台灣是一個非常依賴國際貿易的小型開放國家。陶冬 (2009)也認為,台灣經濟在本次金融海嘯和全球衰退的夾縫中的舉步維艱,從 2008 年第四季度 GDP 增長暴跌 8.4%便是可看出端倪,出口倒退 20%和投資減少. 政 治 大. 23%,突顯了台灣「淺碟子」經濟的弱點與困境。因此,當國際經濟情勢不佳的. 立. 時候,台灣的經濟就很容易受到影響。. ‧ 國. 學. 在 Paul Krugman(2009,2-4)在專書「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 2008 年經濟危機」 中提到,雖然有些人將亞洲危機視為一時一地的特殊現象,但他卻認為,對整個. ‧. 世界而言,那場危機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先兆,他警告我們,蕭條經濟學的種種問. y. Nat. sit. 題在現代世界裡依然存在,並未消失。現在看來,那場危機是目前正在上演的全. 壹、. n. al. er. io. 球金融危機的某種預演。 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與重要性. Ch. engchi. i n U. v. 開始於 1997 年中的亞洲金融危機至今雖然已過十年有餘,然而其影響的層 面之深、範圍之廣,不僅影響亞洲各國,俄羅斯以及中南美洲國家亦相繼出現金 融危機,並且已經漸漸對歐洲與美國等先進國家造成經濟上的威脅。 亞洲金融危機的發生,迫使除了港幣之外的所有東南亞主要貨幣在短期內急 劇貶值,東南亞各國貨幣體系和股市的崩潰,以及由此引發的大批外資撤逃與國 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給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 一、. 東南亞國家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遭受劇烈衝擊。 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亞洲各國遭逢股市慘跌、外匯存底快速消耗、國內利率. 升高以及金融體系營運困難的問題。我們可由下表看出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亞洲 1   .

(11)  . 各國股市以及匯市遭遇的困境。由下表 1.1 我們可知,亞洲各國股價暴跌、幣值 大幅貶值,且下降之幅度之大前所未見。 表 1.1 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各國股價指數與匯率變化表 股價指數. 股價指數. 指數變化. 對 1 美元匯率. 對 1 美元匯率. (1997.6.25). (1997.11.26). 率(%). (1997.6.25). (1997.11.26). 泰國. 496. 402. -19.0%. 25.3. 39.7. -56.92%. 馬來西亞. 1070. 526. -50.8%. 2.52. 3.51. -39.29%. 印尼. 712. 396. -44.4%. 2432. 3660.0. -50.49%. 菲律賓. 2829. 1799. 新加坡. 2024. 立. 香港. 15065. 台灣. 政 治 大. 匯率升/貶值幅度. 26.4. 34.8. -31.82%. -18.3. 1.43. 1.60. -11.89%. 10590. -29.7%. 7.75. 7.73. 0.26%. 8956. 7698. -14.0%. 27.9. 韓國. 705. 439. -37.7%. 日本. 20679. 16046. -22.4%. 888. 1110.0. -25.0%. 114. 127. -11.4%. sit. y. -16.13%. 資料來源:陳元保(1998). io. 二、. al. 危機導致大批企業、金融機構破產和倒閉。. er. Nat. 32.40. ‧. ‧ 國. 1654. 學. -36.4. n. v i n Ch 從陳元保(1998)的研究我們發現,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engchi U. (BIS)的統計,泰國金融業的壞帳比率竟達 19%,馬來西亞則為 15%,印尼 17%, 南韓也高達 16%,相對受害較小的菲律賓為 3.8%,新加坡則只有 4%,我們台灣 也有 3.8%的壞帳率。由於金融壞帳比例攀升,企業也過度的依賴舉債來營運, 一旦面臨金融風暴,企業營收入減少而利息成本提高且資產價值如股價或房地產 價格下跌,銀行營運則陷入困境,甚至面臨擠兌、金融傳染效應進而造成信用緊 縮的全面金融體系發生危機。 三、. 資本大量外逃(capital flight)。 金融風暴期間,亞洲各國普遍存在著外匯存底不足,無法因應資本外逃流動 2 .  .

(12)  . 性不足的困境,且股市、債券市場又過度依賴外資,造成一有金融風暴的風吹草 動,更容易引起恐慌而發生問題。 四、. 東南亞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衰退並向世界各地區蔓延。 在金融危機衝擊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經濟成長速度從. 危機發生前幾年的 8%下降到 1997 年的 3.9%,1998 年上述四國和香港、韓國甚 至連日本經濟都呈負成長。東亞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更引發了俄羅斯的金融危機 並波及其他國家。例如巴西資金大量外逃,哥倫比亞貨幣大幅貶值,進而造成全 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歐洲以及美國股市大幅波動,經濟增長速度趨緩。1. 治 政 大 Gertler)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毫無疑問,這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 立 接著我們談 2007-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紐約大學經濟學家葛特勒(Mark. 融危機」。本次的金融危機,對於世界經濟無庸置疑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從. ‧ 國. 學. 2007 年底到 2009 年年底以來,全球股市不時在創造新低歷史,各國銀行倒閉的. ‧. 聲音此起彼落,廠商關廠裁員的消息、政府紓困新聞也都時有所聞,全世界經濟. y. Nat. 體系的哀號聲此起彼落。而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由美國引起的次級房貸風暴,而. er. io. sit. 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隨著經濟衰退,房地產隨之泡沫破滅,進而引發連鎖性金 融事業倒閉。而此金融危機的衝擊之大,全世界幾乎無一倖免,當然也包括台灣。. al. n. v i n 如同「混沌理論」所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 Ch engchi U 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2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段話: 「一隻蝴蝶在巴西搧動 翅膀,可能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3 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發生之原因,根據央行在 2009 年 5 月出版之 「金融穩定報告」第三期內容,歸納國內外各界之意見與資料,全球金融危機發 生肇因於六大因素: 一、 全球超額流動性,降低投資人風險意識。 二、「貸款後證券化」模式導致授信審核鬆弛。 三、證券化過程中,存在「資訊不對稱」及「代理問題」。. 3   .

(13)  . 四、信評機構之利益衝突與模型偏誤導致金融體系發生問題。 五、風險管理之技術趕不上金融創新的腳步。 六、公平價值會計與 Basel II 導致金融機構產生順景氣循環之槓桿操作。 參考王華南等人(2010,p3)的看法,全球金融危機簡言之可從「複雜化」 (complexity)與「槓桿化」(leverage)所導致,由美國次級房貸蔓延至世界各地, 工業先進國家波及新興經濟體及開發中國家,由房地產市場波及金融機構及金融 市場,再由金融面殃及實質經濟體系,甚至導致經濟衰退進而影響金融,最後金 融體系再影響經濟的惡性循環,是透過各式各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將危機與風險. 治 政 大 滑,不僅影響金融機構甚鉅,金融機構的中介功能也受到很大的挑戰,進而發生 立. 疊床架屋,導致爆發問題之後使金融市場發生恐慌,例如證券市場的股價嚴重下. 流動性風險與信用緊縮,最後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體系造成毀滅性的. ‧ 國. 學. 衝擊。. ‧. 譚燕芝(2009)也認為,發生金融危機的根源基本上大同小異,乃金融機構過. y. Nat. 度為了追求利潤,忽視了經營管理最重要的原則:安全性原則,因此全球金融危. er. io. sit. 機的成因如下列數項:. 一、過度金融創新埋下了風險隱憂。. al. n. v i n 二、道德風險引起金融創新產生變質,進而危及金融體系。 Ch engchi U. 三、市場非理性與羊群效應(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4助長了危機的蔓延。 四、金融監理不彰,造成風險滋生與蔓延。 我們也可以從 Paul Krugman 的觀點來看,金融危機的造成,與信心、金融 市場與實體經濟三者之間的這種循環反應,在理論上是存在且密切相關的,可整 理如圖 1.1 所示:. 4   .

(14)  .   信心下滑 . 公司、銀行和家. 貨幣貶值、利率. 庭的財務問題. 上升、經濟放緩. 資料來源:Paul Krugman(2009)   . 治 政 大 圖 1.1 金融危機的惡性循環 立. 源自 2007 年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已對世界經濟產生明. ‧ 國. 學. 顯的衝擊,更對台灣的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消費力的減弱及失業率攀升等。. y. Nat. 之情形。. ‧. 未來金融海嘯的負面效應將持續發酵,使經濟成長陷入趨緩,衰退已是無法避免. er. io. sit. 筆者在探討本論文之主題:合作金庫銀行授信政策有效性之前,必先釐清金 融危機如何影響銀行體系,且為何筆者要針對「合作金庫的授信政策」來探討金. n. al. 融危機的影響。. Ch. engchi. i n U. v. 首先,發生金融危機時,必造成總體經濟之衝擊與影響,例如以吳偉民(2007) 的研究為例,民國 86 年開始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台灣企業經營發生困難, 失業率增加,股市低迷、房地產價格不振,所提供銀行的擔保品市場價值縮水, 借戶的償債能力又受到影響,造成銀行不良資產節節高升,整體銀行逾期放款金 額最高攀升至民國 91 年 3 月的 11,476 億元,逾放比率 8.04%的高峰。源自 2007 年末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海嘯,也已對台灣經濟產生明顯的衝擊。 從吳孟道(2008)的專文,在金融面的指標上,影響包含狹義貨幣供給 M1B 年增率 持續走低;股票市場方面以 2008 年台灣加權指數為例,從 9 月初的 6,813 點跌. 5   .

(15)  . 到 10 月底的最低點 4,110 點,整整跌了四成。外匯市場方面,台幣貶值表現不 佳。在實質面的指標上,不論是持續下修經濟成長率、消費加速緊縮、投資衰退、 進出口減少、失業率攀升等都對台灣總體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 貳、. 金融危機對銀行的影響 黃昱程(2009)認為, 「金融之於經濟」如同「血液之於身體」 ,惟有健全的金. 融環境才能使經濟永續發展,健全發達的金融市場,能提高儲蓄率,引導儲蓄作 為生產之用,增進資金的配置效率,有助於經濟成長。黃彥斌(2009,351)也指出, 由金融全球化程度深化產生的金融傳染效應(financial contagion effect),使. 治 政 大 的全球金融危機為例,不僅造成全球金融體系的大震盪,亦衝擊各國總體經濟表 立 全球各經濟體彼此息息相關。以 2008 年以來,肇因於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所引爆. 現。金融機構為國家經濟金融之樞紐,在整體經濟活動中扮演信用仲介的角色。. ‧ 國. 學. 經濟發展中亦擔任資金供需之中介,而其用途則以供應政府、企業及個人從事經. ‧. 濟活動。故金融秩序安定,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之重要力量。並且,金融機構具. y. Nat. 有社會公益性及公共性,所以金融機構經營之目標除了追求利潤以外,尚須兼顧. er. io. 社會問題5。. sit. 流動性與償付能力,避免金融機構營運發生問題,影響經濟活動之運作造成嚴重. al. n. v i n 台灣金融機構最主要分為四大行業:銀行業、證券業、期貨業與保險業,本 Ch engchi U. 段所論述之「金融危機對於金融業的影響」乃將焦點集中於主題關注的銀行業之 上,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象徵授信品質好壞的逾期放款問題一直是台 灣銀行業,特別是基層金融機構面臨的最嚴峻問題。朱磊(2009)發現從 1999 年 起,台灣當局努力降低銀行業的逾期放款比率,至 2002 年底,台灣本地銀行(含 信託投資公司)實際累計轉銷呆賬金額達 9744 億元新台幣,將逾放比降至 8% 左右,但台灣基層金融機構的逾放比仍在 15%以上,足見逾放比率一直是台灣銀 行界必須關注的焦點問題。金融危機發生期間衝擊銀行業,進而使其逾放比率攀 升的原因可分析為下列數項:. 6   .

(16)  . 一、 金融自由化,競爭轉趨激烈: 從民國 80 年開始,新設銀行逐漸開放以及數家基層金融機構陸續改制為商 業銀行,市場參與者迅速增加(至 88 年底,本國一般銀行包括總、分行共累計 2,335 家,較 80 年底的 773 家增加 2 倍,惟同期平均每家銀行放款餘額反而減 少了 3.73%),產生了銀行家數過多 (Over banking)的過度競爭現象。銀行業 務競爭日趨激烈,這種競爭雖可提高經營的效率、促使業務成長而改善服務品質, 但也導致存放款之利差逐漸縮小,利潤率降低,致使徵信標準放鬆,債權品質隨 之降低。風險管理的欠缺也造成銀行業的逾期放款比率開始一路攀升,金融泡沫. 治 政 大一直處於逐年下降的趨勢。 消呆壞帳,使獲利能力與報酬率自 90 年代中期以來, 立. 化,很多銀行的資產品質的問題漸漸浮出檯面。台灣銀行業投入大量資金以期打. 世界經濟論壇(WEF)2008 年競爭力排名中,台灣的「金融環境」排名 58,其. ‧ 國. 學. 中「銀行健全度」居然排到 117 名,足見問題的嚴重程度。. ‧. 二、經濟景氣持續低迷:,. y. Nat. 韋端(2007)認為企業財務週轉發生困難,甚至部分企業於股市多頭繁榮的時. er. io. sit. 後,利用財務槓桿進行投機交易行為,以謀求短期利潤,但是遭遇股市行情看空 不良、股價下跌時,造成龐大的資金成本負擔與跌價損失,連帶拖累與其往來密. al. n. v i n 切的銀行,導致銀行逾放比率持續攀高。並嚴重打擊金融體系的財務結構。 Ch engchi U. 金融危機之下,銀行在大環境不佳,加上非經濟因子如自我實現的預期、金. 融市場傳染效果等影響下,容易導致「銀行業危機」 ,6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銀行業 危機的界定也有著不同的看法。V.Sunhdaramiarl 和 J.T.Balino 對銀行業危機 進行了較具系統的研究。他們認為銀行業危機是指由於一組金融機構的負饋超過 了其資產的市場價值,從而引起了擠兌、資產組合轉換和政府干預的情況。因而 危機過程中會出現不良資產比重增加,損失擴大,從而導致清算、合併或重組事 件增加。Kaminsky 和 Reinhart 是這樣界定銀行業危機的:「發生了銀行擠兌, 並導致銀行被關閉、合併或接管的;沒有發生擠兌、關閉、合併或接管,但是出. 7   .

(17)  . 現了政府對某家或某些重要銀行的大規模救援」。 至於金融危機在金融界與銀行業中間演變的過程,則可參考專家學者之專書 做成圖 1.2 之流程圖:. 銀行危機. 貨幣危機. 資本市場危機. 銀行業大量. 貨幣. 資本市場、股票. 擠兌或倒閉. 大幅貶值 . 及債券大跌 . 資料來源:黃昱程(2009). 政 治 大. 圖 1.2 金融危機形成流程圖. 立. 金融危機對授信政策的影響. 學. ‧ 國. 參、. 銀行授信業務的好壞,不僅關係銀行經營之成敗,更重要的是透過授信業務 所創造之貨幣信用,將深深影響工商企業活動、社會大眾之需要以及國內經濟的. ‧. 發展。授信是銀行業務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陳嘉霖(2006)在研究中就明言,授. y. Nat. sit. 信是銀行經營的重心,授信業務的範圍包含直接資金的貸放、間接信用的介入以. n. al. er. io. 及各種信用商品的組合。銀行除了全力追求授信業務所獲得的利益例如直接利息. i n U. v. 以及手續費以外,也重視授信基礎衍生其他產品之附加利益。因此不論是過去、. Ch. engchi. 現在還是未來,「授信」毫無疑問是金融銀行業經營的重心,也是銀行金融業開 發各項業務的基礎。 阮桂菁(2009,17)指出,逾放比率是授信品質的指標。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 以及金融風暴的衝擊,加上本國金融業內部結構改變以及國際化、自由化競爭的 結果,逾放比率不斷攀升。金融機構高逾放比率與信用緊縮相互影響,一方面金 融機構因逾期放款居高不下,對企業授信的政策日趨謹慎;另方面,在金融機構 日趨保守的授信政策下,企業營運資金的取得與周轉更加不易,不僅經濟活動受 阻,營運正常的企業也可能因此陷入困境。兩者交互惡性循環,經濟情勢日益下 滑,金融機構的逾期放款也日益增加,企業也愈來愈難以取得資金來源,長久下 8   .

(18)  . 去,金融市場可能面臨崩潰的危機,企業也愈加難以營運。因此,政府將有效降 低金融機構的逾期放款,列為解套之鑰(經濟日報,2002.8.24.版 A4)。 近年來我國發生之金融危機專案研究調查報告指出,金融機構管理之缺失多 集中於授信業務,包含分散借款集中使用、關係人放款、高估擔保品價值、未遵 循規定的授信程序、內部控制流於形式、核貸過程涉有疏失等等。而在金融危機 的世界經濟負面背景影響之下,金融機構管理的疏失更加雪上加霜,不但造成國 內經濟景氣持續衰退、不動產市場低迷不振、競爭力較弱的傳統產業及不動產相 關行業還本付息能力亦大幅下降、股票不動產轉投資週轉不靈,更使得銀行逾放. 治 政 大 台灣歷經了兩大金融危機之後,對經濟景氣可能呈現反轉最敏感的金融機構, 立. 比率居高不下,處理資產專業不如銀行的基層金融機構遭受更大衝擊。. 自然反應在其對外授信的業務上,特別是貸款額度的減少以及貸款利率的提高最. ‧ 國. 學. 為明顯,如銀行對於房貸的成數己由2008年前的80%一路下滑為70%、60%等,而. ‧. 對房地產投資業者產生壓力;此外,銀行並對投資客的融資採取取消「只還利息;. y. Nat. 不還本金」的措施,並逐漸取消固定利率;各大行庫中如合作金庫更將全國房地. er. io. sit. 產分為A、B、C、D、E、F等六個等級,依地段好壞貸以不同之比例放款, 以因應金融危機造成之影響。. al. n. v i n 然而提及金融危機造成總體經濟的衰退,進而促使銀行部門逾放比率攀升, Ch engchi U. 林美花(2008)的研究除顯示逾放比率確與總體經濟指標間具有長期均衡關係,失 業率與逾放比間具有雙向回饋的因果關係;消費者物價指數、五大銀行新承作放 款利率具有領先逾放比的單向因果關係;逾放比則具有領先工業生產指數、工業 及服務業平均薪資的單向因果關係;加權股價指數、景氣領先指標與逾放比之間 無明顯的領先-落後關係。在衝擊反應函數方面: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五 大銀行新承作放款利率對逾放比有正向之影響。吳怡芬(2007)的實證結果也發現, 短期間本國銀行逾放比會受到總體經濟因素的干擾;失業率、經濟成長率、M1B 對本國銀行逾放比具有領先之 Granger因果關係,而失業率與本國銀行逾放比有. 9   .

(19)  . 雙向回饋的Granger 因果關係。蕭偉龍(2009)的研究也發現,本國銀行逾放比與 總體經濟變數存在共整合關係,景氣領先綜合指數、股價指數對本國銀行逾放比 衝擊亦為負向反應,失業率對本國銀行逾放比則為持續性正向反應。 論及經濟成長與銀行逾放比率的關係,國內業界曾銘宗(2000)先生其研究認 為銀行逾放比率與經濟成長率呈現負相關,其係數為-0.2,但並未十分顯著,但 整體金融機構而言其係數為-0.59,兩者相關度較高。曾銘宗先生更認為我國逾 放比率與失業率有高程度的正相關,其中與整體金融機構相關係數為 0.9,與銀 行之相關係數亦高達 0.8。蔡豪雄(2002,37)的實證研究也認為,經濟成長惡化. 治 政 大 長波動與銀行危機有正相關。經濟學者許振明與林樹明(2007)也表示,銀行壞帳 立. 是銀行危機的先行指標,外國學者 Caprio and Klingebiel(1996)也發現經濟成. 持續攀升是代表景氣不佳最明顯的指標。在過去,金融機構逾期放款增加的原因. ‧ 國. 學. 是大型傳統企業獲利不佳,以及政商民代超額貸款所致。而現在逾放比率逐漸攀. ‧. 升,最大的主因是失業率不斷惡化,使得繳不出貸款的比例日益增加。謝秋萍. y. Nat. (1999,85)也認為,失業率持續升高、股市疲軟致使個人償債能力降低,加以國. er. io. sit. 內景氣轉趨低迷,部分廠商因此營運困難,資金短絀週轉不靈等因素是造成逾放 比率攀升的因素,1998 年 9 月底本國銀行平均逾放比率更是高達 4.35%。. al. n. v i n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推斷在發生金融危機的總體經濟環境,勢必對銀行業的 Ch engchi U. 授信品質如逾放比率造成影響,因此筆者欲探討兩次金融危機當中,銀行面對授 信品質惡化的危機下,如何透過授信政策來有效改善問題。 肆、. 金融危機之下合作金庫授信政策研究動機. 合作金庫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依據「信用合作社暨農、漁會信用 部業務輔導辦法」之規定,台灣地區基層金融機構業務營運之輔導授權台灣省合 作金庫負責辦理,與其他商業銀行性質大不相同。合作金庫(以下簡稱合庫)之 營運目標除了維持正常營收與盈虧自負外,仍須配合政府對於金融市場體系相關 政策之施行。然而在 2007 至 2009 年間的全球金融危機當中,合作金庫已轉型成. 10   .

(20)  . 為商業銀行7,截至 2010 年 9 月 24 日止,本行國內外分支機構達 301 家(含營 業部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馬尼拉分行、洛杉磯分行、西雅圖分行、香港分行、 北京代表辦事處),為全國通路數最多、分行家數全國第一的行庫,同時也擁有 最多客戶,客戶人數近 7 千萬人次;至 2009 年底存款總餘額達新台幣 2 兆 890 億元,為全國排名第二之銀行,存、放款市占率位居國內領先地位。在中小企業 放款方面,2009 年市場佔有率高達 12.51%為全國各行庫之冠;合作金庫銀行也 持續積極推動,其績效更於 2009 年底榮獲金管會「本國銀行加強辦理中小企業 放款方案第四期」評核第一名,至 2009 年底餘額為 4004 億元,亦高居全國銀行. 治 政 大 件,市占率高達 10.8%更是領先全國所有行庫。由此可見合作金庫於全國銀行之 立 之首位;至 2009 年底,由合作金庫銀行統籌主辦或共同主辦之聯貸案總計 84. 重要地位與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甚為重要,因此具有深入參考與研究之價值。. ‧ 國. 學. 吾人欲比較兩次影響台灣甚鉅之金融危機,對於銀行授信品質之影響,並以. ‧. 合作金庫之授信政策為比較之基準,研究本次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對合. y. Nat. 作金庫授信品質影響之差異,期對未來銀行授信部門如遭遇類似之金融危機,有. er. io. sit. 參考與對照之價值,此為作者撰寫本文的動機之一。. 在台灣眾多銀行當中,合作金庫面對兩次的金融危機當中,從總轄台灣政府. al. n. v i n 及業務區域內各合作事業團體暨農會、漁會、農田水利會等社股組織,轉型為 「合 Ch engchi U. 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金融體系中扮演相當特別的角色。筆者欲透 過銀行業務中,對景氣以及金融體質最敏感的授信品質來以亞洲金融危機 (1997-1998 年)授信政策為基礎,探討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下,合作金 庫面對全球經濟衰退下實施的授信政策相異之處,並進一步探討政策的有效性。 在這種環境以及經營架構的制度轉變之下,作者對於合作金庫於金融危機之下之 應變與政策調控有濃厚的興趣,此亦為作者研究動機。. 11   .

(21)  .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筆者欲利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設計之量化研究、深度訪談之質化研究之研究 方法來分析闡述研究問題,進而完成研究結論且提出建議。本論文研究所採用的 資料,可區分為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與原始資料(primary data),而研究 乃以原始資料為主要依據,次級資料為輔助。本文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文 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以及「深度訪談法」來詳盡闡述與分析因應全球金 融危機下,合作金庫授信政策是否有效,並以衡量金融機構體質最具指標意義之 授信品質來做政策有效分析標的,簡述如下:. 政 治 大 此乃次級資料的主要來源。從相關學者論述之金融危機相關理論,以及文獻 立. 壹、. 文獻分析法. ‧ 國. 學. 內容做整理與分析。本論文蒐集的資料包括各項政府機構及銀行的出版刊物、文 獻、有關金融危機相關研究的專書、期刊論文與報章雜誌,以及各種研究金融危. ‧. 機的專文、研討會資料、經濟及金融相關研究專書與報告、學校圖書館相關之藏. sit. y. Nat. 書、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的博碩士論文與統計資料等。本論文之內容. al. er. io. 亦相當注重時事性,因此亦參考與時事相關的新聞報導與發佈之新聞稿。隨著資. v. n. 訊爆炸以及媒體電子化時代的來臨,電子資料庫與網際網路之文章、期刊與論文. Ch. 也是本論文參考的重要依據。. engchi. i n U. 此外,筆者於合作金庫文獻資料方面具有管道取得較獨特且具代表性的文獻, 包括合作金庫相關紀錄資料、本研究時間範圍內各年度合作金庫年報(1997、2007、 2008、2009 年)、今日合庫(合作金庫定期發行之期刊)、合作金庫發布之新聞稿 以及報章雜誌針對合作金庫的相關報導等。藉由資料蒐集、整理、歸納與分析, 加上理論基礎的詮釋,期能探究本論文之主題與本質。 貳、. 問卷調查法 主要以結構式問卷(Structured Questionnaire)設計為主要內容,分為封閉. 式及開放式答題方式,發放對象以合作金庫「北市一區」、「中區」及「南區」 12   .

(22)  . 三個區域授信中心8之內部員工,以及「台中分行」的授信人員為主。 合作金庫各個區域授信中心之編制人員大約 15-20 位員工,北、中、南區域 授信中心總人數共計約 45-80 人。本研究之問卷主要以區域授信中心全體員工為 發放對象。游宗信(2007)針對合作金庫成立六大區域授信中心的研究,主要乃因 為 80 年代後期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大陸的吸金效應及全球的景氣蕭條,皆使得 銀行經營情況日益惡化,逾放比率節節攀高。有鑒於銀行經營為穩定金融社會秩 序的根本,因此成立區域授信中心不僅可提高催收績效、降低營運成本之外,並 可使行員走向專業分工,提高銀行競爭力,幫助轉銷呆帳,降低逾放比率以健全. 政 治 大. 資產品質及加強風險控管,期能在最短時間內改善銀行的營運狀況,健全銀行體 質。. 立. 因此,區域授信中心之員工,最具經辦授信業務之知識與實務經驗,為發放. ‧ 國. 學. 問卷最適合之對象。另外,分行為實際進行徵信、審查之機構,放款人員更是直. ‧. 接與顧客接觸,因此從分行抽選放款人員進行調查也極具研究參考價值。北市一. y. Nat. 區、中區、南區授信中心以及台中分行的問卷發放,預計皆採親自前往發放以及. 問卷設計:. er. io. 一、. sit. 回收的方式。問卷設計之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包含三個架構:. al. n. v i n 根據文獻理論與研究問題設計本研究所發放之問卷。問卷題數為 20 題,每 Ch engchi U. 一題目由答題者依照 Likert 設計之 5 點尺度量表9方式填答,將授信政策對 問題之有效程度高低分別給予五種尺度:非常有效(5 分)、有效(4 分)、普 通(3 分)、不太有效(2 分)以及無效(1 分)作為問卷整理及因素分析之計算 基礎。 二、. 因素分析: 將原先問卷中選用之變數的觀測值加以整理分析,以彙整出具代表性的獨立 元素來分析原先資料結構。. 三、. SPSS 統計分析:. 13   .

(23)  . 主要以敘述統計來檢定本研究所要研究之問題,例如合作金庫之授信政策, 是否能有效改善授信品質。加之以 SPSS 軟體針對問卷內容作交叉分析,例 如合作金庫在兩次金融危機當中,採取哪些政策是有效的;授信員工職稱是 否影響對政策有效性的看法;區域別是否影響政策有效性;授信年資是否影 響政策有效性等等。 四、. 問卷內容: 問卷內容主要是針對合作金庫三個區域授信中心,以及分行從事授信放款工 作之相關人員,並依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與文獻探討,設計有關「合作金. 治 政 大 問卷在問題設計方面會注意內容是否涉及機密以及敏感內容,並由內部員工 立. 庫在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下實行的授信政策是否有效」之問卷。本. 先行作答後再進行發放,因此問題回饋方面將盡量兼顧取得有效之資料並避. ‧ 國. 學. 免觸碰不適當問題之原則。問卷內容之設計包含以下部分: 依據專家學者研究成果與文獻探討之內容,設計共 20 題有關「合. ‧. (一).. y. Nat. 作金庫在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之下實行的授信政策是否有效」. er. io. sit. 之題目,並將題目分成「風險控管政策」、「確保債權政策」、「協助 經營艱困企業之政策」、「緊縮性放款政策」、「區域授信中心相關政. al. n. v i n 策」、「降低逾放比率」六大類。政策有效程度分成 5 項:非常有效(5 Ch engchi U 分)、有效(4 分)、普通(3 分)、不太有效(2 分)與無效(1 分)。. 參、. (二).. 基本資料:用以了解問卷填答者之服務單位、年資、職位等資料。. (三).. 開放式意見欄:問卷填答者可自由填寫建議與相關意見。. 深度訪談法 以深度訪談法 (In-depth Interview)設計為主要內容。Miller and. Crabtree(1992)指出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方式,主要可經由觀察、錄製及訪談 三種方式取得。Malhotra(1993)認為深度訪談法是由面談者使用非結構性、直 接的方式與受訪者接觸,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互動方式,用來發覺受訪者基本. 14   .

(24)  . 的動機、信念、態度等。在深度訪談的過程中,訪談者應盡可能使用最少的提示 和引導問題,鼓勵受訪者在一個沒有限制的環境裡,針對訪談主題盡可能談論自 己的意見。筆者認為,如果僅採取發放問卷的方式來進行資料蒐集,恐不容易進 一步深入地探知填寫問卷者的真正想法,而可能造成獲得的資訊只是字面上的回 應。而在深度訪談的過程中,訪談者將盡可能使用最少的提示與引導性,鼓勵受 訪者在沒有受限的環境下,針對訪談議題充份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經驗。因此,根 據研究的性質與目的,決定採取深度訪談法。 訪談對象之選擇為合作金庫歷經金融危機之經、副理級以上主管。經實際評. 治 政 大 Z 經理、台中縣沙鹿分行 現在本論文皆以匿名稱呼之。分別以為台中中權分行的 立 估後可訪談到經副理級以上主管共計 4 名,基於保護當事人的考量,訪談對象出. H 副理、以及台中中區授信中心 K 副理等三位,再加上曾擔任合作金庫台中分行. ‧ 國. 學. 經理以及中區區域授信中心主任的 C 經理,本身於兩次金融危機期間曾親自擔任. ‧. 主管階層,於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 年)期間擔任副理,以及全球金融危機. y. Nat. (2007-2009 年)當中擔任區域授信中心主任一職,亦為訪談取得本論文資料之適. er. io. sit. 當人選。每位對象訪談時間約 1 個鐘頭左右,採取錄音存檔及紙筆抄錄謄寫逐字 稿的方式記錄,並先取得訪談對象同意以兼顧保密及探究研究需求之方式取得資. al. n. v i n 料。訪談問題則以本研究探討之問題為主,由文獻相關之內容探討,以及問卷資 Ch engchi U 料分析結果擬定設計訪談大綱。. 15   .

(25)  . 第三節 研究限制 壹、本研究因人力、物力等考量,研究對象為北市一區、中區、台中分行以及南 區授信中心之授信業務人員,研究結果未必能完全涵蓋全省所有合作金庫各 行庫之授信狀況。 貳、本研究抽樣方法為立意抽樣(Judgmental Sampling),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北 市一區、中區、南區授信中心以及台中分行之授信業務人員為樣本來探討研 究問題,並非採取一般的隨機抽樣方法,可能會產生統計上的偏誤例如選擇 性偏差(Selection Bias)等問題。. 政 治 大 體系更細節的部份,例如貸款期限不同(短、中、長期)、產業類別或貸款企 立. 參、基於時間上的限制,本研究只針對一般性授信政策做初探,而無法針對銀行. ‧. ‧ 國. 學. 業規模金額大小等因子做更深入的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 i n U. v.

(26)  . 第四節 研究架構 本文所探討的問題主要是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9 年)的衝擊之下,合作金 庫因應的授信政策是否有效。進而言之,本文之研究問題分析可從三個層次來說 明之: 壹、. 金融危機下,銀行如何透過授信政策來改善授信品質?. 貳、. 以合作金庫為例,合庫採取哪些授信政策來改善授信品質?. 參、. 合作金庫之授信政策,是否能有效改善授信品質? 筆者將利用文獻回顧的資料為分析基礎,接著以文獻回顧當中得到的資料設. 政 治 大 回應研究問題的部分。最後的訪談研究,是用以補足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所未提 立. 計問卷題目,再運用問卷調查分析的結果來回應文獻所沒有提到,或是文獻沒有. ‧ 國. 學. 及,或是針對研究問題文獻與問卷所不足的部分。. 至於在碩士論文的研究組織架構與進行流程方面則可由圖 1.3 示之。.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7   . i n U. v.

(27)  . 研究背景與動機: 兩次金融危機對合作金 庫逾放比率之影響.   文獻回顧. 合作金庫採取哪些有. 金融危機下,銀行如 何透過授信政策來改. 政 治 大. 策,是否能有效改善. 授信品質. 善授信品質. 授信品質. 學. ‧ 國. 立. 問卷設計之量化研究 合作金庫授信政策有. Nat. 訪談設計之質化研究. n. al. 合作金庫授信政策有. Ch. 哪些?是否有效?. engchi. 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圖 1.3 研究流程圖. 18 . er. io. sit. y. ‧. 哪些?是否有效?. 結論與建議:.  . 合作金庫之授信政. 效的授信政策來改善. i n U. v.

(28)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金融危機對銀行的影響之相關文獻. 在本章的文獻回顧當中,首先回顧在金融危機下,銀行如何透過授信政策來 改善授信品質的理論與文獻,以求完整檢視整體理論發展的架構與脈絡;接著則 以合作金庫為個案做研究,以合作金庫為例,合作金庫採取哪些有效的授信政策 來改善授信品質,以及探討文獻當中合作金庫針對逾放比率,實行的授信政策是 否有效,作為研究分析本論文之基礎。本節將以文獻資料來回應研究問題:「金 融危機下,銀行如何透過授信政策來改善授信品質」?. 政 治 大 (2007-2009 年) 皆有個共同的重要原因,即肇因於未能有效監控金融市場之系 立 王志誠(2008)認為,亞洲金融風暴(1997-1998 年)與全球金融危機. ‧ 國. 學. 統性風險所致。低估銀行所需承擔的風險,而且在授信實務上缺乏風險計價之有 效方法與規範,一旦授信風險不幸實現,將導致銀行部門發生重大危機。因此欲. ‧. 討論銀行如何透過授信政策來降低逾放比率,必先探討銀行授信面臨的風險有哪. sit. y. Nat. 些;接著我們要談論銀行在面臨風險的同時,有哪些衡量風險的指標;以及銀行. al. n. 實務上有哪些作法。. er. io. 授信的相關理論有哪些;最後則是銀行在風險環境下,降低逾放比率的授信政策. Ch. engchi. i n U. v. 首先我們對本文的研究核心「逾放比率」作較為嚴謹的定義。根據財政部 1994.2.26、1998.1.2 函修之列報逾放款範圍彙整為:「本金清償期已滿三個月 以上,仍未獲清償或辦理展期之授信(包括放款及保證、承兌、信用卡業務之墊 款)、或本金雖未到期,但利息已延滯六個月以上之放款、或中長期分期償還放 款未按期攤還已屆滿六個月之放款、或授信案件雖未達前三項標準,但已向主、 從債務人訴追或處分擔保品者」。呂麒麟、洪嘉聲、范麗雪以及陳淑貞(2005,64) 的研究顯示,逾期放款的發生,不僅代表銀行未按時收回的本金與利息,同時也 代表管理當局在評估放款時決策品質的失當或流於形式,甚至存在不當的利益輸 送,許多利益輸送的關係人透過對銀行貸款以取得不當利益。因此逾放比率的高 19   .

(29)  . 低除了影響銀行本身獲利能力之外,也代表著銀行內部人及關係人自銀行中取得 不當利益,由此可知逾放比率在衡量銀行體質的好壞、授信品質的優劣有著舉足 輕重的地位。 銀行在經營管理的過程當中,面對內外環境的演變與發展,風險可說無所不 在。亦即銀行在提供金融商品及服務時,即不斷承受各種風險。大體而言,如果 銀行能有效的管理授信風險,就能維持競爭優勢拔得頭籌。有效管理授信風險不 但需要具備承擔風險之專業知識,同時也必須能預測未來可能發生不利變化,才 能未雨稠繆而免於受到風險危害。鄭鴻章(2010,45)也認為,銀行經營授信業務. 治 政 大 管發生問題,輕則影響個別銀行的存續管理,重則可能引起國家,甚至亞洲金融 立. 必然存在風險,有效的風險管理則是銀行整體風險管理重要的一環,如果風險控. 風暴與全球金融危機之全球性經濟危機。. ‧ 國. 學. 此外,金融市場當中的「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對於引發. ‧. 金融危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探討金融危機必先研究的議題。. y. Nat. 「資訊不對稱」普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各個經濟環境,當買賣雙方擁有商品. er. io. sit. 與市場資訊有落差,而其中一方存在著隱藏資訊的誘因時稱之。資訊不對稱會造 成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產生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以及道德風. al. n. v i n 險(Moral hazard)的問題,進而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逆向選擇在金融市場指的 Ch engchi U. 是積極的貸款戶通常會有潛在的不良信用傾向,但因願負擔較高的利率而反易取 得資金;在授信方面則造成放款的金融機構因對於貸款者不具完全的資訊,又因 為高利率的誘因而將資金貸予信用風險高的貸款戶,最後發生呆帳進而提高逾放 比率。而道德風險之於金融市場指的是金融交易發生之後,因買賣雙方資訊擁有 多寡不同,造成借款人有從事高風險投資計畫的誘因,若計畫成功由借款人得利, 反之計畫失敗卻由放款人承受倒帳風險,因此借款人取得資金之後有從事高風險 投資之又因而提高放款風險。 李威霆(2010,5)表示,金融市場本質就是一種資訊市場,因此「金融風險」. 20   .

(30)  . 就是市場當中的資訊風險。這種風險的發生與擴散,不只受到金融交易系統,同 時也受到資訊系統與社會信任的影響。許振明(2005,15)也認為,金融問題產生 之主因就在於資訊不對稱。若制度不健全而導致訊息揭露不完全、傳遞不完全或 是監督不夠嚴密,則可能誘使金融業者從事不法行為。小則從事高風險放款及投 資,大則違法挪用資金、掏空資產。 林進煌(2005)的研究也指出,資訊不對稱所引發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可以 用來分析金融危機的發生。「金融危機」泛指資產價格大幅滑落,造成金融與其 他公司相繼倒閉,金融市場全面崩盤的困境。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使得銀行資. 治 政 大 所謂的「銀行恐慌」(Banking panic),甚至是其他經濟體系都會受到牽連與影 立. 產負債表嚴重惡化、倒閉的現象,會擴散蔓延到其他銀行或是其他金融機構造成. 響。當銀行恐慌發生時,銀行存款人會開始擔心存款安全性(特別是存款保險制. ‧ 國. 學. 度尚未健全之時更是如此),加上對銀行放款品質與銀行體質健全與否資訊缺乏,. ‧. 造成發生問題的時候會驚慌失措的擠兌(Run on a bank)現象。此時金融市場將. y. Nat. 喪失資訊創造與資金的中介功能,金融危機發生期間,銀行可貸放的資金大幅縮. 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造成金融危機惡化的原因。. al. er. io. sit. 減,進而導致利率上揚,經濟活動更加緊縮衰退。這就金融市場在資訊不對稱下,. n. v i n 許溪南與王家美(2009,91)也認為,金融危機(2007-2009 年)發生的原因之 Ch engchi U. 一是由於證券化商品之信用評等資訊的透明度不夠,以及信用評等機構的利益衝 突與業務競爭所產生資訊不對稱,使得證券化商品的風險容易被投資人所低估, 造成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從美國金融體系擴散至全球資本市場而造成全球金融危 機。而證券化最大問題在於商品的透明度不高,金融商品的創造者(originators) 與投資人間的資訊不對稱,有時財務工程師對於標的物的風險都難以準確地評 估。 元毓(2007)也表示,從金融危機發生影響甚鉅的保險觀點出發,原本保險制 度的設計是用來分散風險,但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不斷地重新包裝再販售風險,加. 21   .

(31)  . 上資訊不對稱等因素下,風險最後還是轉回到投資人或少數保險公司上,不但沒 有分攤風險,反讓整個風險市場集中到少數人身上,當然風險實現時情勢將會相 當嚴重。再加上原本一般性、單一性的風險問題,反因為過多的包裝與移轉,變 成系統性的金融問題。以為自己從事投資行為的投資機構,或多或少地在承擔風 險。看似有利息保障的證券,債權授信作業並非這些投資機構所能取得的完整資 訊,又存在了另一種資訊不對稱。 因此,筆者欲研究金融危機與銀行的關係,首先必先探討資訊不對稱造成銀 行風險大幅提升,再更進一步探討銀行面對哪些風險,是本章節研究主要的邏. 治 政 大 參考陳逸文(2000,88-89)的觀點,其中銀行最主要的風險包括: 立. 輯。. 壹、信用風險。. ‧ 國. 學. 因貸款客戶違約所造成的銀行損失,也是授信當中最主要的風險,且與銀行. ‧. 業務的經營息息相關。如蓄意詐欺、惡性倒閉、重大災害、經營不善、客戶拖累、. y. sit. io. er. 貳、利率風險。. Nat. 擴充過速、景氣衝擊等。. 存、放款利率的變動而造成資金成本及收益變動。. n. al. 參、匯率風險。. Ch. engchi. i n U. v. 國內外授信只要其給付償還牽涉外國貨幣危交易媒介者,就存在著匯率風險。 匯率受到外匯供需與國際收支諸多客觀因素變動之影響,而授信業務卻須按月或 屆期後才能償付本息,自然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 肆、流動性風險。 季節性變化與經濟景氣的變動,都會影響金融體系資金供需的流動性,當銀 行資金流動性不足或信用出問題,更會使銀行籌措資金發生困難。 伍、國家風險。 國際化已是各家銀行的趨勢,對海外分行而言,無可避免面臨地主國的信用. 22   .

(32)  . 風險,包括匯兌、政治、社會和戰爭風險等。 陸、政策風險或市場風險。. 信用風險 政策風險. 利率風險. 或市場風險. 銀行主要 面臨的風險. 政 治 大. 國家風險. 立. 匯率風險. 流動性風險. ‧ 國. 學 ‧. 資料來源:陳逸文(2000). y. Nat. 圖 2.1 銀行主要面臨的風險. er. io. sit. 接著我們從一般專家學者的角度,來討論銀行衡量風險的指標。最常談及的 指標是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所建立之財務評價標準(CAMEL),根據黃志典. n. al. Ch. (2006)專書中內容共分五項,依序分別是:. engchi. i n U. v. 壹、資本適足性(Capital adequacy). 如風險性資產與自有資本之比率,也就是所謂的資本適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貳、資產品質(Assets quality) 如銀行之放款資產是否具擔保品,或擁有的有價證券流動性高低與否等,本 論文的核心重點逾期放款比率(NPL Ratio,Non-Performing Loans Ratio)正是 衡量資產品質的重要指標。 參、管理品質(Management quality). 23   .

(33)  . 例如利用銀行內部之控管制度是否建立並落實執行。 肆、獲利性(Earning) 通常由銀行之資產負債表中的參考數據如資產報酬率(ROA)、投資報酬率 (ROI)、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淨利息差距(NIM)、利息收入比、備抵呆帳覆 蓋率 (Coverage Rate)等財務報表評估資料。10 伍、 流動性(Liquidity) 資本適足性. 資產品質. 管理品質. 獲利性. 流動性. C. A. M. E. L. 立. 資料來源:黃志典(2006).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2.2 財務評價標準. 黃志典(2006)的專書更指出,一般可由銀行之流動資產準備率11及存放比來. ‧. 做評估。從蔡豪雄(2002)的實證資料顯示,看似不相關的流動性風險與逾期放款. y. Nat. 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如早期基層金融機構與農漁會信用合作社發生擠兌而造成. er. io. sit. 流動資金不足就是明顯的例子。因此,以上探討的風險指標,皆可以用來衡量銀 行面臨的風險程度與獲利能力,進而對本篇論文所要研究的主題「逾放比率」有. al. n. v i n 相當大的影響。我們把前面提到主要銀行獲利指標的衡量標準整理如表 2.1: Ch engchi U. 24   .

(34)  . 表 2.1 銀行獲利指數一覽表 資產報酬率(ROA). >1%. 投資報酬率(ROI). 無絕對標準,以比較大小為準則.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10%. 淨利息差距(NIM). >3%. 利息收入比. >45%. 備抵呆帳覆蓋率 (Coverage Rate). >40%. 逾期放款比率(NPL). <2.5%12. 流動資產準備率. 立.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政 治 大. >7%13. ‧ 國. 學. 至於銀行授信的相關理論,根據林左裕與劉長寬(2003,94-96)於專文中整理 的結果,共有下列幾項理論基礎:. ‧. 壹、自償性理論(Self-liquidating theory)又稱商業放款理論(The commercial. sit. y. Nat. loan theory):. al. er. io. 指銀行為了保持流動性,因此只承做短期的自償性放款。本理論認為銀行資. v. n. 金來源多屬於短期且具高度流動性的存款,為保障存款安全,銀行資金運用應限. Ch. engchi. i n U. 於有真實交易所產生之自償性短期商業票據為基礎的擔保放款,這種放款是一種 自償性的資產,安全性高倒帳風險低。而且放款貼現時間不長、流動性高因此也 沒有流動性的問題。 貳、移轉性理論(Shiftability theory): 此理論補足了自償性理論的缺點與不足。指銀行所持有的資產,在必要時, 若能夠以比較低的代價移轉或出售給其他金融機構或投資者而不致於遭受重大 的損失,就能維持資金的流動性。此理論又可分為兩大主流: 一、資金混合運用理論(Fund-pooled theory): 銀行資金應統籌調配運用、彼此相互支援,以減少其局限於固定比例時所造 25   .

(35)  . 成的損失,期達成銀行資金的最佳分配,可同時兼顧銀行經營之流動性、安 全性與收益性。 二、資產分配理論(Asset allocation theory): 指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需求與資金來源有密切關係,同時資金的來源不同,表 示成本也不相同,在追求最大利潤的前提下,應該依照資金的邊際成本與資 產的邊際收益相等原則,來決定資金的使用順序以及資產的分配方式。 參、預期收入理論(Anticipated yield theory): 強調現代銀行時常同時辦理多種放款項目,而且借款人以分期付款方式償還. 治 政 大 畫,並根據此計畫來安排放款的期限與架構,便可維持銀行的流動性與安全性。 立 貸款利息的情況相當普遍,因此銀行以借款人未來的收入為基礎而估算其償債計. 肆、負債管理理論(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 國. 學. 本理論認為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經由資產面獲得補充,亦可藉由負債面利. ‧. 用創造負債的方式獲得非存款性資金來增進。因應此理論的主動創造負債之金融. y. Nat. 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就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例如透過向央行或同業. er. io. sit. 拆款、發行短期商業本票(Commercial paper)、可轉讓定期存單(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承兌匯票(Acceptance draft)等。. al. n. v i n 談過了銀行風險與授信相關理論,接下來要討論的是銀行授信評估的準則。 Ch engchi U. 上一段對於銀行放款理論之探討,所強調的重點包括「安全性」、「流動性」及 「收益性」。銀行營運資金除了少部分為自有資本,絕大多數都是吸收社會大眾 的存款以用於放款,賺取利差與利息,此即銀行傳統獲利的主要來源。因此,在 同時兼顧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原則下,銀行對於授信業務也須格外謹慎, 以防止客戶授信違約(default)而危及銀行整體營運。因此銀行在授信放款之 前,應審慎評估借款人信用,作為健全授信業務,提高授信品質的重要憑藉。 參考黃昱程(2010)的專書,傳統上專家學者對於銀行授信對客戶的信用評估 多採用「五C原則」,14即圖2.3所示:. 26   .

(36)  . 壹、`品格(Character) 貳、能力(Capacity) 參、資本(Capital) 肆、擔保品(Collateral) 伍、企業條件(Condition of business) 品格 Character. 企業條件. 政信用評治 大 估5C原. Condition of business. 能力. Capacity. 立. 則. 資本. Collateral. Capital. ‧. ‧ 國. 學. 擔保品. y. Nat. n. al. er. io. 圖2.3 信用評估5C原則. sit. 資料來源:黃昱程(2010). i n U. v. 此外,從簡安泰(2006)的文章,美國銀行界於 1945 年組成羅勃摩里斯信用. Ch. engchi. 協會(Robert Morris Association)將 5C 原則整理歸納為「3F 理論」,即將品 格與能力合併為管理要素,資本與擔保品則歸為財務要素,企業條件則歸為經濟 要素,分別為: 壹、管理要素(Management Factor) 貳、財務要素(Financial Factor) 參、經濟要素(Economic Factor) 然而隨著整體經濟環境及銀行授信環境的變化日新月異,一般借款戶的規模 日益龐大、借款額度與數目日益增加、資金用途日趨多元化,傳統的信用評估方 法已無法滿足授信評估的需要,參考黃志典(2006)自 1970 年代起,歐美銀行業 27   .

(37)  . 開始採用有系統的信用評等方式,即以信用評估 5P 原則: 壹、借款戶(People)。 貳、資金用途(Purpose)。 參、還款來源(Payment)。 肆、債權保障(Protection)。 伍、借款人展望(Perspective)。 借款戶 People. 借款人展望 Perspective. 立. 政 治 大資金用途 Purpose 信用評估. 債權保障. 還款來源. Protection. Payment. Nat. y. ‧. io. al. sit. 資料來源:黃志典(2006) 圖2.4 信用評估5P原則. er. ‧ 國. 學. 5P 原則. n. v i n 以目前銀行控管風險的原則,乃以國際制度「巴塞爾資本協定」為主要依據 Ch engchi U. 為參考。根據謝劍平(2009)書中針對此協定內容之介紹,巴塞爾委員會於 1988. 年公布「巴塞爾資本協定」,並於 1996 年 1 月公布「涵蓋市場風險之資本適足 協定修正案」,正式將市場風險納入考量;巴塞爾委員會再度於 1999 年 6 月與 2001 年 1 月分別公布「新資本適足性架構」(A New Capital Adequacy Framework) 及「新巴塞爾資本協定」(A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簡稱 Basel II)取代 1988 年所制定的舊版本。而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主要以圖 2.3 的三大支柱為架構: 壹、第一支柱,最低資本要求: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原則上乃沿用之前「最低資本要求」的規定,銀行的資. 28   .

(38)  . 本適足率應至少達到 8%的標準。值得一提的是,在計算銀行風險性資產時, 除了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還納入了作業風險作為風險評估的考量。 貳、第二支柱,監理審查程序: 準則包含資本適足性評估、監理機關審查、資本最低標準、以及早期預警進 行干預等。 參、第三支柱,市場紀律: 要求銀行能公開或定期公布財務與業務相關資訊,藉由資訊透明化,讓往來 的客戶、企業或其他民眾能夠更充分瞭解銀行經營現況,並發揮市場紀律的. 治 政 大 構、風險暴露與評估、資本適足性等四大類。而每一類所揭露的資訊,均包 立 功能。銀行應公開的資訊包含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的適用範圍、銀行的資本結. 含核心揭露(Core Disclosures)與補充揭露(Supplementary Disclosures). ‧. ‧ 國. 學. 兩部分。. n. al. er. io. sit. y. Nat.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第二支柱. 監理審查程序. Ch. 第一支柱 e ngchi 最低資本要求. i n U. v. 第三支柱 市場紀律. 資料來源:謝劍平(2009) 圖 2.5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與三大支柱 台灣的金融監理概況,主要還是以依巴塞爾資本協定的精神,制定了「銀行 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在合格資本的種類方面,包括第一類資本、第二類資本 與第三類資本。第一類資本、合格第二類資本、合格且使用第三類資本加總,即 為銀行的合格資本總額,其中合格第二類資本加計合格且使用第三類資本以不超 過第一類資本為限。15此外,台灣的金融監理也響應美國當局針對金融風險控管 29   .

(39)  . 所推行的「立即糾正措施」(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簡稱 PCA),也就是金 融監理機關依金融機構資本適足性的高低,立即採取不同程度的糾正措施,才能 及早處理金融機構的缺失,以避免問題持續惡化,增加後續處理成本。台灣「銀 行法」規定,銀行因業務或財務狀況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或有損及存款人 利益之虞時,主管機關得勒令停業並限期清理、停止其一部業務、派員監管或接 管。16「銀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中亦規定,銀行資本適足率未達 8%者,將依 其程度採取不同的立即糾正措施。雖然台灣有立即糾正措施的規定,但在執行上 卻往往錯失最佳的處理時機,以致於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效果有限,造成銀行. 治 政 大 最後我們要談的部分是銀行在風險環境下,降低逾放比率進而改善授信品質 立. 與民眾的恐慌與損失。. 的政策有哪些原則,進而探討實務上降低逾放比率的作法有哪些。. ‧ 國. 學. 參考陳逸文(2000,95),一般授信政策準則主要包括:「授信宗旨」、「授. ‧. 信依據」、「授信原則」、「風險控管」、「授信管理」和「放款訂價」等重要. y. Nat. 規定,堅持一定的授信標準,將授信風險維持於合理的水平之內,將銀行的損失. er. io. sit. 減到最低。陳建州(2006,14)的研究表示,銀行於授信貸放款的過程中,正確的 評估擔保品與環境風險、篩選優質客戶、管理授信品質及貸放後的績效與風險控. n. al. Ch. 管,則是有效降低與改善逾期放款的關鍵。. engchi. i n U. v. 史哲慶(2006,61-62)的文獻認為,與本國銀行逾放比呈現正相關之銀行財務 變數有備抵呆帳/放款、催收款比率。當催收款的比率降低時,表示銀行經營能 力較佳;而備抵呆帳/放款比率降低時,表示銀行逾放比也比較降低,成本費用 率也較佳;當備抵呆帳/放款比率愈高,則備抵呆帳覆蓋率(備抵呆帳/逾期放款) 也愈高,能承受逾放比率的空間也相對提高。李禮仲(2007)提出,由於逾放比數 字之高低代表金融機構體質的好壞,逾放嚴重的金融機構經營風險高,發生流動 性不足之系統性風險的機率就相對提昇,金融風暴也會因此有一觸即發之跡象, 故而政府應積極妥善處理此問題,打消逾放呆帳、降低逾放比,以避免事態惡化,. 30   .

(40)  . 使社會大眾付出沈重代價。葉英俊(1994)的研究也指出,銀行必須擁有一套健全 的授信文化制度,才能有效改善逾期放款的問題,而「授信文化」包括三項: 「授 信政策」、「作業程序」以及「稽核工作」。 羅際棠(1996)的研究,為了有效改善逾期放款的問題,最簡單方法是以授信 資產的「安全性」跟「收益性」為重點,凡是符合安全性及收益性合理標準的良 性放款愈多,逾放比率就有愈低的趨勢;反之則愈高。而為了改善銀行逾放比率, 有賴於合理的評估「借款戶信用」。黃維生(2005)的文章也認為,風險管理乃 近代金融機構經營最重視的一項課題,與放款部門先天上存在明顯的「資訊不對. 治 政 大 選擇」,另一方面則吸引劣質的借款人拒絕正常履行契約的「道德危險」問題。 立. 稱」有相當密切的關連,影響之至,一方面會出現優良的借款人從市場退出的「逆. 陳衍宏(2001)發現,銀行關係人違法超貸對銀行的打擊非比尋常。因此建議主管. ‧ 國. 學. 機關應該嚴加立法限制不當交易,並且加強金融檢查。加上銀行資產的品質與銀. ‧. 行的獲利性息息相關,政府與金融機構更應共同努力於降低或改善逾放比率。郭. y. Nat. 文湘(2002)也認為,確實評估借款人信用優劣,是健全授信業務、提高放款品質. er. io. sit. 的主要依據;為了確保銀行債權,同時也滿足借款人合理的資金需求,並使不良 債權與放款降到最低,應檢驗下列信用評等「5P 原則」 ,以作為對客戶信用優劣. n. al. 評估之依據。. Ch. engchi. 31   . i n U. v.

(41)  . 第二節. 金融危機下的銀行授信政策相關文獻. 本節將整理亞洲金融風暴時期授信政策採取之相關文獻,以及全球金融危機 (2007-2009 年)授信政策文獻做整理對比。 根據葉國興、黃天麟(1994)以及黃文聰(1996)對於銀行制定授信政策考量之 因素整理如下列幾點: 壹、法規上的考量。 貳、授信資產的限制。 參、內部授權標準。 肆、授信種類及客戶之限制。 伍、授信訂價。. 立. 陸、授信特定條款。. 政 治 大. 捌、問題放款定義以及應採行之對策。. ‧. ‧ 國. 學. 柒、授信檔卷管理。. y. Nat. 林俊吉(2001)也認為,本國銀行業對企業授信時,產生逾期放款的影響因素,. 銀行授信決策因素、外在大環境經濟景氣因素等等。. al. er. io. sit. 有企業經營者品德與個性、企業投資行為及重大訴訟因素、銀行放款管理因素、. n. v i n Gonzalez-Hermosillo、Pazarbasioglu 和 Billings(1997)的研究主要是 Ch engchi U. 藉由經驗性的檢定,來論述銀行的脆弱性是由銀行的特殊要素、總體經濟條件和 潛在的傳染效果所決定的。 黃正炫(2000)在研究中也指出,透過訪談數家民營銀行後了解,在變動中的 金融環境下銀行因應的政策,例如盡量避免價格與品質的惡性競爭循環,改採銀 行核心資源建立市場的競爭力才能保有長期優勢;再者想長期保有競爭優勢得從 消費型金融業務的營運績效去改進效率、品質、創新及做好顧客回應,以創造產 品附加價值;更須具備規模經濟、產品以信用卡業務及投資理財帳戶為主、通路 朝向專業分工、重視貸放後管理、作業集中化、徵信標準化以及電話行銷等等。. 32   .

(42)  . 曾信欽(2002)認為,傳統的銀行業必須加速提昇實力以迎接競爭以及外在經 濟環境的挑戰,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壹、專業精兵政策,例如裁減無生產力的人員以提升競爭力。 貳、釐清銀行定位,建立專屬品牌及商品特性。 參、對新資本市場之商品工具更加積極參與。 肆、強化資訊系統之運用與管理。 伍、加強成本效益分析與衡量。 陸、利用合併與聯盟的方式來提昇競爭力。. 治 政 大 成授信營運目標之策略有以下幾項結論: 立. 顏慶銘(2002)針對銀行業的分行單位在外在經濟環境變遷的挑戰下,如何達. 壹、充分進行內外環境分析與衡量,以進行成長策略之運用。. ‧ 國. 學. 貳、在既有市場與產品方面需追求服務差異化。. ‧. 參、在新產品方面則需加強企業金融及消費金融業務。. y. Nat. 肆、在既有產品與新市場方面,要多開發新的市場區隔與外匯業務。. er. io. sit. 伍、多角化經營方面,要開發策略聯盟式的資金流動性服務。 陸、行銷策略方面,要落實顧客導向與提昇企業形象。. n. al. i n 柒、人事策略上要加強人才培育與重視激勵制度。 Ch engchi U. v. 捌、組織策略方面要彈性運用專案式組織及學習型組織。 玖、資訊策略上要充分運用各種資訊科技管理系統等。 許琨富(2007)以個案公司方式來探討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在經濟 大環境的挑戰與競爭下之政策: 壹、為因應產業與金融環境的變遷,銀行應依照地區產業特性、客戶需求與將來 發展性、同業競爭狀態來決定業務推行政策。 貳、充分運用帳戶管理員(Account Officer, 簡稱 AO)進行客戶開發及培養客戶 良好互動關係。. 33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mployment of Foreign Worker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hall meet the student status regulated in the Regulations on Study and Counseling Assistance in Taiwan for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Ss produced the TV programme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MOI Arrangement 2009-2010 Form 2.. T introduced five songs with the

Recommendation 14: Subject to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and the proposed parameters, we recommen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extending the Financial Assistance

The study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distres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verall, this pape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Pursuant to the service agreement made between the Permanen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Incorporated (“Grantor”) and the Grantee in respect of each approved programme funded by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