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一樣的閱讀課-淺談數位說故事在閱讀學上的運用/ 21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一樣的閱讀課-淺談數位說故事在閱讀學上的運用/ 212"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不一樣的閱讀課-淺談數位說故事在閱讀學上的運用

張閔惠 新北市中角國小導師

一、閱讀力就是競爭力

閱 讀 是 我 們 吸 收 知 識 的 重 要 途 徑,洪蘭教授 2007 年演講時也曾經提 過「閱讀能力是文明的指標之一,它 可以使人的心靈得以昇華,別人費盡 一生心血寫一本書,而我們卻只要經 閱讀就可以得到他的經驗,正所謂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閱讀可以幫助我 們拓展視野,累積前人的智慧,閱讀 也是所有學科學習的重要媒介,當學 生閱讀理解產生困難,就會間接的影 響到其他學科的表現,要提升學生學 習成效要從閱讀著手。英國閱讀年的 前 英 國 教 育 部 長 布 朗 奇 ( David Blunkett)說:「每當我們翻開書頁, 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 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 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 閱讀。」(教育部,2012)。 在臺灣九年一貫課程中國語領域 閱讀能力一直是指標之ㄧ,指標顯示 出語文教學原則是以閱讀為中心,連 結到聆聽、說話、寫作等各個教學活 動。閱讀並不是教導學生全然接收作 者思想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互動中重 建意義歷程的重要性。 近年來,數位說故事在教學上的 潛 能 受 到 重 視 , 芬 蘭 教 育 委 員 會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提到現在的世界環境變化太快,學校 應該教導孩子未來所需,而不是提高 考試分數(張瀞文,2015)。教育部在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提到,要培養學 生帶著走的能力,拋掉背不動的書包 與學習繁雜的知識教材 (方德隆, 1999) 。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在 2006 年對能力(competence)下了個 定義:「結合當下情境適用的知識、技 能 與 態 度 」(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appropriate to the context)。美國的歐巴 馬 政 府 提 出 「 數 位 承 諾 」( Digital Promise)的口號與《數位教育白皮書》 ( 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2010),彰顯了美國提倡數位改進教育 與 提供數位 教育資 源 的方向與決 心 (教育部,2015) 。 在 教 學 上 數 位 說 故 事 ( Digital storytelling)是一種常被運用的一種創 新教學方式。數位說故事是以故事事 件作為出發,運用多媒體元件,如圖 片、音樂、影片、與旁白,加上個人 的概念、想法或是經驗發展而成的一 個 3-5 分鐘影片(引自李世忠、姜智 庭、王翌任,2011,2)。在電腦網路 科技的協助下,數位說故事鼓勵藝術 學子培養個人的多元識讀能力、藝術 技能、和批判能力,向全球觀眾表達 個人所關心的事件(鍾生官,2006)。 當人們用故事的形式傳達自我想法建 立人際互動,比較容易使人了解複雜 的概念、觀念、或訊息。

(2)

二、閱讀教學

閱讀,指的是人的心智和文本間 的互動關係,閱讀是一個「追求意義 的過程」,追求意義的過程中發展出個 人思考的空間。「追求意義」是一個抽 象的概念,根據 Kintsch 的說法,在閱 讀的過程中,人們根據其過去經驗, 在腦海中形成與文本相關連的意義圖 像,才是追求意義的過程 (引自幸曼 玲,2008,4)。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到,資訊傳遞 的改變,只要是能夠傳遞語文文字及 其相關圖像的紙本、影片、聲音等都 可以是閱讀的材料。在閱讀上,從心 理運作的觀點看來包含閱讀流暢性和 閱讀理解,閱讀的流暢性指的是「解 碼」「字義觸接」和「語句整合」的過 程。 Barchers(1998)認為閱讀有四種 歷程:(一)由下而上閱讀,兒童在進 行閱讀時,順序為認字→詞彙、句子 →段落內容→全文理解;(二)由上而 下閱讀,讀者擁有足夠的先備知識與 經驗,讀物內容越接近個人舊經驗, 閱 讀 就不 需要 依靠 字 詞就 能吸 收 ; (三)雙向互動閱讀,有效的閱讀需 對文本所用的字詞句了解,同時又要 擁有文本所述內容的背景知識經驗; (四)全環互動閱讀,加入社會環境 與個人心理因素的影響,強調讀者與 文本間的互動受內、外在因素影響, 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解讀。(引自葉蕙 芬,2004)。 蓋聶(Ellen D.Gagne)認為閱讀 的 歷 程 可 以 分 為 四 個 階 段 , 解 碼 ( decoding )、 文 義 理 解 ( literal comprehension)、推論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 和 理 解 監 控 (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 岳 修 平,1998)。 Richard E. Mayer 認為閱讀理解基 本上包含兩大歷程:基本的閱讀理解 歷程、高層的閱讀理解歷程。基本的 閱讀理解歷程包含解碼認字、字義接 觸與語句整合;高層次的閱讀理解指 的是將新的訊息同化到舊有知識的過 程,其包含內容知識、策略知識與後 設 認 知 知 識 的 應 用 ( 林 清 山 , 1990) 。 綜合上述,閱讀是一種複雜的認 知歷程,讀者以舊有知識做基礎,建 構出新的知識,最終目的是要獲得對 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數位說故事

教育部 103 學年度「數位學習推 動計畫」推展全國師生新一代的數位 應用環境及學習模式,創新國內教育 發展,鼓勵學校發展處具特色的多元 應用模式,例如:行動學習、主題式 探究、情境式學習及數位說故事等, 搭配教師學設計與引導下,使多媒體 的運用能提高學生興趣,發揮行動學 習效果(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4)。 數位說故事源於 1980 年,由 Dana Atchley 所提倡,當電腦科技興起時, 專業說故事家 Dana Atchley 看到了電

(3)

腦科技在媒體運用上的潛力,而積極 結合電腦媒體與說故事,以產生更有 創 造 性 的 說 故 事 方 式 ( 林 國 憲 , 2008)。數位說故事的運用範圍廣泛, 不只侷限在文學上,只要有好的教學 流程與策略,就能運用數位書故事的 方式呈現(Gils, 2005)。 彭依萍在 2015 年研究中整理出國 內外對於數位說故事的定義: (一) 美國數位說故事協會(2014)定 義數位說故事是:「古代藝術說故 事的現代表現。縱觀歷史,數位 說故事已被用來透過數位圖像、 音樂、故事敘事及旁白聲音的整 合分享知識,智慧和價值觀,使 得故事中的角色、情境和見解讓 觀眾有更深刻的感受。」 (二) 加 拿 大 數 位 說 故 事 圖 書 館 (WVML)定義數位說故事為線 上個人敘事的數位表現,是口敘 故事的自然發展,說故事結合多 媒體技術來表現敘述,文字,圖 像和聲音(如音樂,旁白)即為 數位說故事(WVML,2014)。 (三) 鍾生官(2006)定義數位說故事 為:「數位說故事為一由電腦中界 由整合數位短文、圖像、影片、 和音效的多媒體美感呈現。」 (四) Robin(2006)則指出數位說故事 與傳統說故事一樣,故事通常選 定一個主題,結合圖像、影像、 聲音旁白、音樂等多媒體素材, 在 2~10 鐘的時間內講述個人或 歷史故事以呈現特定的觀點。 根據 Mayer 提出的多媒體認知理 論(Mayer, 2009, 2011, 2014),教學者 利用多媒體促進個體認知學習時,同 時提供視覺刺激(圖片、動畫)與聽 覺刺激(聲音)、語文刺激(文字、語 音)與非語言刺激(圖片、動畫),進 行 多方連結 會比單 獨 提供單一的 刺 激,更能讓個體將刺激儲存至記憶中 (林佳蓉,2015)。因此文字、圖像、 聲音並存的解釋,將可以讓雙碼系統 中的連結更佳,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 效。 Paivio(1971)認為非語文的圖像 系統比語文系統處理能力更好,因為 個體看到視覺圖像時會主動將視覺圖 像轉換成語文的方式處理,但看到文 字時卻不會將它轉為視覺圖像,但當 兩種系統同時交互作用時,又會比單 一形式的呈現好,因此透過語文與視 覺圖像同時進行教學學習效果較好。 綜合上述研究,閱讀要能吸引學 生,在於帶給學生互動的機會,在提 倡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教育中,運用 科技媒體輔助閱讀,更能因應學生不 同學習型態的學習需求,增進學生閱 讀的深度與廣度。數位媒體在學生的 休閒生活佔很大一部份,而有關影音 錄製的 APP 軟體更是日新月異,學生 也習慣透過多媒體的形式及網路分享 的功能,分享自己的生活日記。而在 資訊快速膨脹的世界,有效運用數位 媒體的形式幫助自己學習將會是一種 重要的技能。

(4)

四、數位說故事運用於閱讀教學

在教學中,教學者將「數位說故 事」定義為:數位說故事是一種相對 於傳統說故事的表現方式,藉由資訊 設備使用,將多媒體如影像、文字、 圖片等結合故事內容,透過數位說故 事 的 過程 將故 事內 容 傳達 給聽 故 事 者。 教學的實行過程中,教學者結合 5W1H 於數位說故事的閱讀教學中,讓 學 生 可 以 學 習 從 六 個 角 度 何 故 (Why)、何事(What)、何人(Who)、 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 (How)思考問題,將文章中的內容 作有系統地整理及搭出完整的架構。 學生能仔細觀察文本內容,進而 分析、組織故事內容,搭配數位說故 事製作結合圖文與故事文本的圖片素 材,再進行故事影片的製作,並於教 學活動的數位說故事分享階段,學生 以 Google 雲端作為故事分享的平臺, 教師於 Google 雲端社群平臺建立閱讀 任務,請同學上傳完成之數位說故事 影片,藉由同儕間的觀摩分享交流達 到學習的成效。 數位說故事的閱讀課使整個學習 過程變得更豐富有趣,激發學生的好 奇心,加深學生印象,帶動學習的氣 氛,引發學生的閱讀動機,進而提升 學生之閱讀表現。

五、結語

將數位說故事融入閱讀教學,推 動閱讀教育計畫,是希望培養兒童將 閱讀習慣融入生活中,增進對閱讀內 容的思考能力,減少城鄉教學資源的 差距,充實學生閱讀的硬體資源,改 善閱讀環境,培養閱讀興趣,以循序 漸進的方式,配合學生學習心理,提 供 適合學生 閱讀的 圖 書以及指導 策 略,有效提升閱讀指導品質,並規劃 不同的閱讀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可 以得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找尋到 屬於孩子自己的閱讀天空,導入數位 學 習新模式 , 藉由科 技媒體輔助閱 讀,因應學生不同學習型態的學習需 求,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表現,培養學 生具備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問題解 決、獨立思考等能力。 參考文獻  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課程基 本理念與內涵。國民中小學課程教學 研討會。高雄市政府人力資源發展中 心公教資訊,3(2):l-18。  李世忠、姜智庭、王翌任(2011)。 運用數位說故事於訊息設計課程之個 案研究-以蘋果電腦融入教學為例。技 職教育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2014年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  林清山(譯)(1900)。教育心理 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ichard E. Mayer)。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 1986)。

(5)

 林佳蓉(2009)。教學設計理論基 礎與重要模式。載於教育科技理論與 實務下冊,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主編,89-119。臺北:學富。  林國憲(2008)。數位說故事於學 校教學之應用研究。2008 年臺灣網際 網路研討會論文集,1141-1146。  幸曼玲(2008)。閱讀的心理歷程 與閱讀教學。教師天地,154,4-8。  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 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原作者:Gagne, E. D. , Yekovich, C. W. , & Yekovich, F. R.。)臺北:遠流。 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 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 東華。  張瀞文(2015)。芬蘭教育贏在未 來的能力。親子天下,73。 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5)。 取 自 http://pisa2015.nctu.edu.tw/pisa/index.p hp/tw/taiwanpisa  教育部(2012)。閱讀101計畫。 取 自 http://ireading.kh.edu.tw/plan/upload/% E6%95%99%E8%82%B2%E9%83%A8 %E6%82%85%E8%AE%80101%E8% A8%88%E7%95%AB.pdf  教 育 部 資 訊 及 科 技 教 育 司 (2014)。「數位學習推動計畫」103 年 起 全 面 啟 動 。 取 自 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 ode=1088&Page=22491&Index=1&WI D=6635a4e8-f0de-4957-aa3e-W3b15W 6e6ead  彭依萍(2015)。以數位說故事結 合良心時代國際運動應用於國小高年 級品德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 葉蕙芬(2004)。創意思考閱讀教 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閱讀理解 力及閱讀態度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 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 鍾生官(2006)。數位說故事在統 整藝術教育之應用。國際藝術教育學 刊,4(1),51-63。  Gils, F. (2005).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storytelling in education. In 3rd Twente Student

Conference on IT, University of

Twente, Facul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Enschede,

February 17-18.

Mayer, R. E.(2001).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6)

Mayer, R. E.(2014). W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The W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 2nd edition) . New York:

W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ivio, A.(1971). Imagery and

verbal proWesses.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 Paivio, A.(2006). Dual Woding

Theory And EduWation. Western

Ontario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4, from

http://Woral.ufsm.br/tielletWab/Apostila s/DWT_Paivio.pdf

 WVML. (2014). Digital

Storytelling Defined.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14, from https://librarydigitalstorytelling.wordpre ss.Wom/what/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思維策略簡報 教學系統 課文短片 快樂閱讀花園 閱讀策略短片 閱讀策略簡報 課文分析簡報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

啄木鳥醫生看看四周,馬上明白了小樹哭的原因。小樹又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花兒為甚麼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稜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