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貿易與福利效果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貿易與福利效果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信實博士 李浩仲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貿易與福利效果.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吳米琪 撰 中華民國一零四年七月.

(2) 摘要 近年來雙邊甚或區域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風盛行,本文欲探討其影響。參 考 Caliendo and Parro(2015)的方法,以考慮部門異質性、投入產出連結以及 中間財貿易之模型,計算 1995-2013 年間三個模型的福利效果。旨在分別檢視 1995-2005 年間 WTO 成立十年之影響、2005-2013 年間全球 120 份自由貿易協定 生效之效果,以及韓國此段期間內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成果。本文結果顯示,WTO 於 1995 年成立至其後 10 年間,確實為會員國帶來正面影響,總體而言,多數國 家福利效果變動率為正。到了 2005-2013 年,全球有 120 份區域貿易協定生效,. 政 治 大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成效,福利成長得與先前維持相近水準。此外,透過不同模 立. 亦提升多數國家的福利,然成長幅度不如 1995-2005 來的顯著。惟韓國受惠於其. ‧ 國. 學. 型間的比較,本文發現各模型間的福利效果有明顯差異,顯示現今複雜的國際分 工鏈下,完善考量部門間的互動因素實為衡量國際貿易效果的重要課題。.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自由貿易協定、多部門模型、投入產出連結、中間財、FTA、WTO I.

(3) 目錄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方法............................................................................................ 1. 1.2. 韓國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情形........................................................ 3. 2. 文獻回顧................................................................................................................ 5. 3. 模型架構與方法 ................................................................................................... 7 3.1. 模型................................................................................................................ 7. 3.2. 稅率改變下的福利效果.............................................................................. 13. 3.3. 將資料帶入模型.......................................................................................... 14. 3.4. 模型解法...................................................................................................... 1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貿易彈性.............................................................................................................. 15. 5. 實證結果.............................................................................................................. 18. sit. y. Nat. 資料來源與處理方法.................................................................................. 18. 5.2. 1995-2005 年間全球稅率改變之貿易與福利效果:模型一 ................... 20. 5.3. 2005-2013 年間全球稅率改變之貿易與福利效果:模型二、三 ........... 25. 5.4. 考慮不同因素之模型比較.......................................................................... 33. n. al. er. 5.1. io. 6. ‧. 4. Ch. engchi. i n U. v. 結論...................................................................................................................... 35. 參考文獻...................................................................................................................... 37 附錄.............................................................................................................................. 40. II.

(4) 表目錄 1. 2005-2013 韓國與台灣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之情形 ............................................. 4. 2. 貿易彈性估計結果.............................................................................................. 17. 3. WTO 成立十年之福利效果(1995-2005) ........................................................... 21. 4. 部門貿易條件變化(1995-2005).......................................................................... 23. 5. 部門佔總出口之份額(1995-2005)...................................................................... 24. 6. 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1995-2005).................................................. 25. 7. 全球稅率改變下之貿易與福利效果(2005-2013).............................................. 27. 8. 部門貿易條件變化(2005-2013) ........................................................................ 28. 9. 部門佔總出口之份額(2005-2013) .................................................................... 29.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10 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2005-2013) ................................................ 30. sit. y. Nat. 11 韓國簽訂 FTA 之貿易與福利效果(2005-2013) ................................................ 31. n. al. er. io. 12 韓國簽訂 FTA 下,各國自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2005-2013) .............. 32. i n U. v. 13 不同模型之福利效果(1995-2005)...................................................................... 34. Ch. engchi. 14 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1995-2005).................................................. 45 15 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2005-2013).................................................. 46 16 韓國簽訂 FTA 之貿易與福利效果(2005-2013) .............................................. 47 17 韓國簽訂 FTA 下,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2005-2013) .............. 48 18 韓國簽訂 FTA 下,各國各部門之福利效果(2005-2013) .............................. 49 19 不同模型之福利效果(1995-2005)........................................................................ 50. III.

(5) 1.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方法 全球化潮流下,區域間的經濟整合愈發重要,各國無不致力於成為體系中的 一員,避免遭到邊緣化。其中不可不提的便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 WTO),WTO 自 1995 年正式成立以來,截至 2015 年止已有 161 個會員國,1堪稱當今最龐大的經濟整合體系之一。然而面對現今多元創新的 產品與複雜的國際分工鏈,龐大的 WTO 體系也有其限制,因此為了能夠更即時 地因應各地貿易局勢的變化,彈性較高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內的貿易協定. 政 治 大. 逐漸興起。接著,我們想問的便是,從 WTO 成立至各種貿易協定的興起,是否. 立. 真的為該國人民帶來影響呢?若是,則下一個問題便為:這些影響是正面或負面. ‧ 國. 學. 的呢?以上正是本文欲探討之課題。. 事實上,研究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簡稱 FTA)影響的文獻不. ‧. 在少數,而本文將使用 Caliendo and Parro(2015)的方法,此模型之優勢在於考慮. y. Nat. sit. 了部門間的異質性(Sectoral heterogeneity)、投入產出連結(Sectoral linkages)以及. n. al. er. io. 中間財貿易(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如前所述,現今產品的國際分工鏈越趨. i n U. v. 複雜,一個產品的完成往往須經過多次的貿易與加工,而非於某地一次性的投入. Ch. engchi. 產出便可完成,且不同產業間的連結亦是密不可分。因此上述三者確實為不可忽 略的因素,這也是本文使用 Caliendo and Parro(2015)模型的原因,相較於簡化成 單一部門,亦或是不考慮中間財與投入產出連結之模型,本文採用之方法更得以 貼近真實情況。 無論是 WTO 的成立或是 FTA 的簽訂,反應於變數上即是各國關稅稅率的變 動,因此本文的作法便是將 WTO 成立前後以及 FTA 簽訂前後之稅率變化帶入模 型,以計算其影響。而模型中用來衡量該影響的變數為福利效果,福利效果的組 成則包括貿易條件與貿易值,完整模型架構詳見第三章。至於時間區段的選擇, 1. 資料來源為 WTO 官方網站:https://www.wto.org/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org6_e.htm 1.

(6) 由於本文欲討論 WTO 成立以及其後簽訂 FTA 之風盛行的影響,因此以 1995, 2005, 2013 為分段點,共有三個模型。第一個模型為 1995-2005 年,著重於 WTO 成立十年之影響,第二個模型為 2005-2013 年,旨在探討此段期間全世界多達 120 份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的效果,2第三個模型與第二個模型同樣為 2005-2013 年, 不同之處在於進一步聚焦於韓國此段期間內簽訂 FTA 之影響。至於選取模型三 之動機詳見本文 1.2 節。 根據本文實證結果,WTO 於 1995 年成立至之後的 10 年間,確實為會員國 帶來正向影響,總體而言,模型內多數國家福利效果變動率為正。其中韓國與台. 政 治 大 其貿易條件之變動率甚至為負;至於美國,主要源於貿易條件改善,貿易值增加 立. 灣之福利增加同時來自貿易條件與貿易值,比例約各半;中國則主要來自貿易值,. 比例較不顯著,可能的原因為美國 1995-2005 年間位居全球最大進口國,3自世. ‧ 國. 學. 界各地進口中間財原料,因此受惠於中間財進口價格下降,貿易條件改善。而到. ‧. 了 2005-2013 年,全球有 120 份區域貿易協定生效,亦提升多數國家的福利,然. y. Nat. 而若與 1995-2005 年間的成長率比較,2005-2013 之成長幅度則不如以往。可能. er. io. sit. 的原因是 WTO 的主要影響已於 1995-2005 年間體現,而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協 定之影響尚不如 WTO 來的全面,再加上 2008 年以降適逢全球金融風暴。不過. al. n. v i n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於此段期間內的福利效果成長率與 1995-2005 年間維持著接 Ch engchi U 近持平的水準,而根據本文模型三的結果,發現其中約有四成效果得力於韓國在 2005-2013 年間內與 45 個國家簽定之 8 份 FTA,顯示簽定 FTA 確實為韓國帶來 正面影響。 若聚焦於台灣與韓國的出口競爭態勢,本文結果顯示 1995-2005 年間台灣較 佔優勢,台灣對多數國家的出口成長率高於韓國。4然而至 2005-2013 年,韓國 對這些國家的出口變動率明顯改善,反觀台灣對各國之出口,雖整體而言尚維持. 2 3 4. 資料來源: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區域貿易協定資料庫(WTO-RTA Database) 資料來源:WTO Statistics database。 主要指 2005-2013 年間與韓國有簽訂 FTA 之國家。 2.

(7) 正成長,然其成長率相對於 1995-2005 則稍有衰退。而根據模型三的結果,本文 認為導致此消長的原因之一可能來自韓國與這些國家簽訂 FTA 之影響。換句話 說,韓國與這些國家簽訂 FTA 後,就出口而言確實為台灣帶來些許衝擊。最後, 透過不同模型間的比較,本文亦說明了使用 Caliendo and Parro(2015)模型與不考 慮組合中間財、不考慮投入產出連結、單一部門模型間的差異。顯示現今複雜的 國際分工鏈下,完善考量部門間的互動因素實為衡量貿易效果的重要課題,而考 慮上述三因子的 Caliendo and Parro(2015)模型可能更加貼近實際情況。. 政 治 大 1.2 韓國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情形 立. ‧ 國. 學. FTA 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為相互開放市場而取消大部分進出口貿易 的限制措施,包括關稅和非關稅障礙,並互相給予締約國優惠的市場進入所簽署. ‧. 的協定。5本文模型二與模型三選取的時間區段為 2005-2013,除了因這段期間全. sit. y. Nat. 球至少有 120 份區域貿易協定生效,欲探討其影響外,另一個關注的課題便是韓. al. er. io. 國於此段期間積極與各國洽簽 FTA 對其自身與台灣之影響。. v. n. 表 1 整理了 2005-2013 年間,台、韓與他國簽訂且生效之 FTA。可以看到韓. Ch. engchi. i n U. 國於 2005-2013 年間共簽訂了 8 份 FTA,台灣則為 6 份,此成果看似相近。然而, 若細看國家數,韓國簽訂 FTA 的對象中,共涵蓋多達 45 個國家,其中不乏東南 亞國協、歐盟、美國等重要經濟體。相對而言,台灣的 FTA 夥伴僅有 6 個國家, 且其中 4 個為我國於中美洲之邦交國,兩者簽訂成果之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然而, FTA 簽訂成果的差異是否確實為台韓的福利效果帶來程度相當的影響,方是本文 所關注的,而本文也將於第 5.3 節進一步探討。. 5. 經濟部台灣 ECA/FTA 總入口網:http://fta.trade.gov.tw/introducepage.asp?k=0&t=about 3.

(8) 表 1:2005-2013 韓國與台灣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之情形 韓國 FTA. 生效日期. 台灣 FTA. 生效日期. 新加坡. 2006/03. 瓜地馬拉. 2005/07.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6. 2006/09. 尼加拉瓜. 2008/01. 東南亞國協7. 2007/06. 薩爾瓦多. 2008/03. 印度. 2010/01. 宏都拉斯. 2008/07. 歐盟8. 2011/07. 中國9. 2011/01. 祕魯. 2011/08. 紐西蘭10. 2013/12. 美國. 2012/03. 土耳其. 2013/05. 立. 政 治 大. 註 1:台灣 FTA 的資料來源為經濟部台灣 ECA/FTA 總入口網。11. ‧ 國. 學. 註 2:韓國 FTA 的資料來源為韓國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12. ‧. io. sit. y. Nat. n. al. er. 本文架構如下: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文獻回顧;第三章為完整模型架構;. i n U. v. 第四章介紹模型參數𝜃 𝑗 的估計方法與結果;第五章為資料來源與模型實證結果,. Ch. engchi. 共有三個模型,分別為模型一(1995-2005)、模型二(2005-2013)、模型三(2005-2013); 最後第六章為結論。. 6.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員:瑞士、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 東南亞國協成員: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汶萊、越南、柬埔寨、寮國、緬 甸。 8 歐盟成員:德國、英國、法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 奧地利、希臘、丹麥、瑞典、芬蘭、捷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凡尼亞、馬爾他、立 陶宛、愛沙尼亞、拉托維亞、賽普勒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 9 此處指的是與中國簽訂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10 此處指的是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 11 網址:http://fta.trade.gov.tw/index.asp 12 網址: http://www.mofa.go.kr/ENG/policy/fta/status/effect/chile/index.jsp?menu=m_20_80_10&tabmenu=t _2 4 7.

(9) 2. 文獻回顧 隨著全球化貿易的興盛,近年來各國為了追求自身貿易利益,於國際貿易中. 佔有一席之地,紛紛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甚是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 簡稱 RTA)。常見者如:歐盟(European Union, 簡稱 EU)、北美自由 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簡稱 NAFTA)、東協自由貿易區 (ASEAN Free Trade Area, 簡稱 AFTA)、紐澳緊密關係協定(Agreement on the Australia-New Zealand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簡稱 ANZCER)……等,以雙邊 為主的自由貿易協定更是不勝數。. 政 治 大 自然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亦是相關研究注重的課題。目前來說,致力於分析國 立. 在這樣的趨勢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是區域貿易協定後所帶來的政策效果,. ‧ 國. 學. 際間自由貿易協定效果的文獻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另一為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簡稱CGE)。. ‧. 引力模型著重於事後分析,亦即透過取得自由貿易協定實際執行後的資料,使用. sit. y. Nat. 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進而探討簽定自由貿易協定之效果。至於可計算一般均. al. n. 之福利變化。13. er. io. 衡模型則是著重事前分析,於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前,模擬其實際生效後可能產生. Ch. engchi. i n U. v. 使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自由貿易協定效果之文獻如P. Kehoe and T. Kehoe(1994),該文以CGE模型計算NAFTA簽訂之影響,結果指出NAFTA對於墨 西哥的經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美國僅受到些微的正向影響,至於加拿大則是 幾乎沒有影響。Mitsuyo Ando(2009)則以CGE模型分析東亞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 定的效果,Mitsuyo Ando(2009)指出,當區域貿易協定內包含越多經濟體以及有 越完整的內容時(如貿易建設與技術支援等),該協定的影響將越顯著。S. Safuan (2012)則聚焦於東協五國(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指出東協 貿易自由化之下,獲益最大的國家為新加坡與泰國。 13. 引力模型相對於可計算一般均衡的一個優點是能夠避免掉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中的黑盒子 (Black box)。 5.

(10) 使用引力模型分析自由貿易協定效果之文獻如 Baier and Bergstrand(2007), 以引力模型估算 NAFTA 實施效果的則有 David M. Gould(1998)、Anne O. Krueger(1999)、Anderson and Wincoop(2002)等。其中,David M. Gould(1998)指 出就進出口量而言,NAFTA 對美國與墨西哥有益,對加拿大則無特別效果,大 體上是持平的。與前述結果相異,Anderson and Wincoop(2002)指出 NAFTA 對墨 西哥來說是有害的,一個原因是該文中考慮了較高的非關稅成本(Nontariff border costs)。此外,尚有以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為基礎的 Eaton and Kortum(2002),以及將 Eaton and Kortum(2002)延伸至多部門模型的 Arkolakis, et. 政 治 大 Kortum(2008)、Eaton, et al.(2011)、Hsieh and Ossa(2011)、Shikher(2011)、Caliendo 立 al.(2012)、Chor(2010)、Costinot, et al.(2012)、Donaldson(2012)、Eaton and. and Parro(2015)。其中,Caliendo and Parro(2015)為本文主要的參考文獻,Caliendo. ‧ 國. 學. and Parro(2015)與上述同以 Eaton and Kortum(2002)為基礎之文獻的相異處在於,. ‧. Caliendo and Parro(2015)考慮了三個重要因素:部門間的投入產出連結、中間財. y. Nat. 貿易以及不同部門間的異質性。此外,此模型解的均衡為相對變動下的均衡,這. n. er. io. al. sit. 個做法大幅減低了模型中所需的參數個數。. Ch. engchi. 6. i n U. v.

(11) 模型架構與方法. 3. 本文採用 Caliendo and Parro(2015)的方法,此模型主要奠基於 Eaton and Kortum(2002)之李嘉圖模型,且進一步考慮中間財貿易、部門異質性以及部門間 投入產出連結,並將模型擴展為 N 個國家與 J 個部門。以下 3.1 節為基礎模型架 構,3.2 節說明如何於此架構下衡量福利效果,3.3 節則說明如何將資料帶入模型, 3.4 節解模型均衡。. 3.1 模型. 政 治 大. 本文將以下標 i, n 表示國家,下標 j, k 表示部門。所有部門可以分成兩類:. 立. 可貿易的(Tradable)和非貿易的(Non-tradable),並假設市場完全競爭,勞動力可. ‧ 國. 學. 於部門間流動,無法於跨國間流動。. ‧. 3.1.1 家計部門. y. Nat. io. n. a 𝐽l. 𝑢(𝐶𝑛 ) = ∏ 其中,. ∑𝐽𝑗=1 𝛼𝑛𝑗. 𝑗. 𝑗 𝛼𝑛 𝐶𝑛. Ch. 𝑗=1. engchi. er. 𝑗. 𝐶𝑛 的效用,給定其效用函數為 Cobb-Douglas 形式:. sit. 以𝐿𝑛 表示每個國家的代表性家計部門,每個代表性家計極大化其消費最終財. i n U. v. (1). = 1。家計所得為𝐼𝑛 ,𝐼𝑛 來自家計部門以工資𝑤𝑛 提供勞力𝐿𝑛 之所. 得以及移轉性支出。. 3.1.2 中間財 每個部門 j 生產一介於 0 到 1 之間的連續型中間財 ωj ,即 ωj 𝜖 [0, 1]。生產 中間財 ωj 需要兩種投入,分別為勞力與組合中間財(Composite intermediate goods, 或稱 Materials),此二投入可以來自所有部門。此外,每個國家的中間財生產者. 7.

(12) j. 具有不同的生產效率,以zn (ωj )表示 n 國生產 ωj的效率,14中間財 ωj 的生產函數 如下: 𝑗. 𝑗. 𝑗. 𝑗. 𝑞𝑛 (ωj ) = 𝑧𝑛 (ωj )[𝑙𝑛 (ωj )] 𝑗 𝑘,𝑗 其中𝑙𝑛 (ωj )為勞力,𝑚𝑛 (ωj )為來自. 𝛾𝑛. 𝐽. 𝑘,𝑗. 𝑘,𝑗. [𝑚𝑛 (ωj )]. ∏. 𝛾𝑛. 𝑘=1. 𝑘,𝑗. k 部門的組合中間財,用來生產中間財ωj。𝛾𝑛. 𝑗. 與𝛾𝑛 分別是用來生產中間財ωj 的組合中間財中,來自 k 部門的份額,以及附加價 𝑘,𝑗. 𝑗. 𝑘,𝑗. 𝑗. 值份額,且∑𝐽𝑘=1 𝛾𝑛 = 1 − 𝛾𝑛 ,𝛾𝑛 , 𝛾𝑛 ≥ 0。由此可知,不同國家與部門之間的 份額不盡相同。 在模型假設固定規模報酬與市場完全競爭之下,廠商於某一投入組合的單位 𝑗. 政 治 大. 𝑗. 生產成本為𝑐𝑛 /𝑧𝑛 (ωj ): 𝑗. 立. 𝛾. 𝑗. 𝑗. 𝐽 𝑘=1. 𝑃𝑛𝑘. 𝑘,𝑗. 𝛾𝑛. (2). 學. ‧ 國. 𝑐𝑛 = Υ𝑛 𝑤𝑛𝑛 ∏. 𝑗. 其中,𝑃𝑛𝑘 是 k 部門提供的組合中間財之價格,Υ𝑛 為常數。15式 (2)捕捉了本文相. ‧. 對於單一部門模型、不考慮部門連結模型間的關鍵差異。由式 (2)可以看出中間. y. Nat. 財的生產成本與工資、經濟體中所有部門的組合中間財價格有關,因此即使某個. er. io. sit. 政策改變僅影響單一部門的價格,透過式 (2),此變化最終亦將直接地或間接地 反映於經濟體的其他部門中。. n. al. Ch. 3.1.3 組合中間財 (Materials). engchi. i n U. v. 組合中間財的生產者會向提供最低價中間財ωj 的生產者購買ωj ,透過 Ethier(1982)或 Dixit and Stiglitz(1977)的加總方法,可得 n 國 j 部門所提供之組合 𝑗. 中間財數量𝑄𝑛 ,其生產函數如下: 𝑗 𝑄𝑛. =. 𝑗 𝑗 [∫ 𝛾𝑛 (ωj )1−1/𝜎 𝑑ωj ]. 𝜎𝑗 /(𝜎𝑗 −1). , 𝑗. 其中𝜎 𝑗 > 0為不同部門中間財之間的替代彈性,𝛾𝑛 (ωj )則是對最低價中間財ωj 的 j ́ 分配,母數為𝜆𝑗𝑛 , 𝜃 𝑗 ,其中𝜆𝑗𝑛 ≥ 0,𝜃 𝑗 即本文模型的貿易彈性,詳 本文假設zn (ωj )服從Frechet 述於後面章節。. 14. 15. Υ𝑗𝑛. 𝑘,𝑗. 𝑘,𝑗. 𝑗. 𝑗. = ∏𝐽𝑘=1(𝛾𝑛 )−𝛾𝑛 (𝛾𝑛 )−𝛾𝑛 8.

(13) 需求。接著便可以解出組合中間財生產者對於ωj 的需求如下: −𝜎𝑗 𝑗 j 𝑝𝑛 (ω ) ( ) 𝑗 𝑃𝑛. 𝑗. 𝛾𝑛 (ωj ) =. 𝑗. 𝑄𝑛 ,. 𝑗. 其中𝑃𝑛 為組合中間財的單位價格: 𝑗. 1−𝜎𝑗. 𝑗. 𝑃𝑛 = [∫ 𝑝𝑛 (ωj ). 1 𝑗 1−𝜎 j. 𝑑ω ]. ,. 𝑗. 𝑝𝑛 為所有國家 n 裡面,提供的最低中間財價格。 而 j 部門的組合中間財有兩種用途,其一是作為 k 部門之中間財的投入,即 𝑗,𝑘. 𝑚𝑛 (ωk ),其二是成為最終財為消費者所用。16. 政 治 大. 立. 3.1.4 國際貿易成本與價格. ‧ 國. 學. 貿易成本有兩個來源:冰山形式(Iceberg-type)的交通成本與從價稅。17冰山 𝑗. 形式的交通成本意指自 i 國運送 1 單位的中間財 j 至 n 國,需要於 i 國生產𝑑𝑛𝑖 單. ‧.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al. 𝑗. sit. Nat. 位的從價稅率。結合上述,可以得到模型的貿易成本為:. (3). 𝑗. 𝑗. er. n. 𝑗. io. 𝜅𝑛𝑖 = 𝜏̃𝑛𝑖 𝑑𝑛𝑖. 𝑗. y. 位的中間財 j,其中𝑑𝑛𝑖 ≥ 1,𝑑𝑛𝑛 = 1。此外,貨品從 i 國出口至 n 國須支付𝜏𝑛𝑖 單. 其中𝜏̃𝑛𝑖 = (1 + 𝜏𝑛𝑖 ),並假設𝜅𝑛ℎ 𝜅ℎ𝑖 ≥ 𝜅𝑛𝑖 , ∀ 𝑛, ℎ, 𝑖。. Ch. i n jU. engchi. v. 考慮貿易成本後,i 國生產的可貿易中間財ω 將可於 n 國以每單位 𝑗 𝑗. 𝑗. 𝑐𝑖 𝜅𝑛𝑖 /𝑧𝑖 (ωj )的價格取得。故 n 國之中間財ωj 的價格為: 𝑗 𝑗. 𝑗 𝑝𝑛 (ωj ). = min { 𝑖. 𝑐𝑖 𝜅𝑛𝑖 𝑗. 𝑧𝑖 (ωj ). } 𝑗. 而非貿易部門的財貨價格亦可由上述方法描繪,惟需令其中之𝜅𝑛𝑖 = ∞, 𝑗. 𝜅𝑛𝑖 = ∞將使本國的價格永遠低於外國價格,因此該部門產品不會進行貿易。由 𝑗. 𝑗. 𝑗. 此可得,非貿易部門的財貨價格為:𝑝𝑛 (ωj ) = 𝑐𝑛 /𝑧𝑛 (ωj ),並給定中間財需求為 𝑗. 𝑗. 𝛾𝑛 (ωj ) = 𝑞𝑛 (ωj )。 16 17. 𝑗. 𝑗. 𝑗,𝑘. j 部門組合中間財之市場結清條件為:𝑄𝑛 = 𝐶𝑛 + ∑𝐽𝑘=1 ∫ 𝑚𝑛 (ωk ) 𝑑ωk 。 冰山形式的交通成本定義於 Samuelson (1954)。 9.

(14) 𝑗 𝑗 ́ 分配。 3.1.2 節曾提及模型假設ωj 的生產效率𝑧𝑛 服從母數為𝜆𝑛 和𝜃 𝑗 的Frechet 𝑗. 本文模型中,較大的𝜆𝑛 表示該部門平均生產力較高,即絕對利益,較小的𝜃 𝑗 則表 示ωj 部門間生產效率的變異程度較高,即比較利益。假設不同國家、部門間產品 𝑗. 之生產效率互相獨立,且1 + 𝜃 𝑗 > 𝜎 𝑗。由上述對𝑧𝑛 分配的假設,可以解出組合中 間財的價格如下:18 𝑗 𝑃𝑛. −1/𝜃𝑗. 𝑁. 𝑗. = 𝐴 [∑ 𝑖=1. 𝑗 𝑗 𝑗 𝑗 𝜆𝑛 (𝑐𝑖 𝜅𝑛𝑖 )−𝜃 ]. (4) 𝑗. 𝑗. 其中𝐴𝑗 為常數,而非貿易部門之組合中間財的價格亦為𝑃𝑛 ,惟𝜅𝑛𝑖 = ∞時, 𝑗 𝑃𝑛. =. 𝑗 −1/𝜃 𝐴 𝑗 𝜆𝑛. 𝑗. 𝑗. 𝑐𝑛. 政 治 大. 𝑗. 消費者以價格𝑃𝑛 取得最終財,且效用為 Cobb-Douglas 偏好,由此可得 n 國. 立. 的價格指標為:. ‧ 國. 𝑗. 𝑗. (𝑃𝑛 /𝛼𝑛 )𝛼𝑛. (5). 𝑗=1. 𝑗. 𝑗. 𝑗. sit. 𝑗. y. ‧. Nat. 3.1.5 支出份額. 𝑗. 學. 𝐽. 𝑃𝑛 = ∏. io. er. n 國於 j 部門財貨的總支出為𝑋𝑛 = 𝑃𝑛 𝑄𝑛 ,並以𝑋𝑛𝑖 表示 n 國於 j 部門財貨的 支出中,該財貨來自 i 國的部分,故 n 國於 j 產品的支出中,來自 i 國的份額為. al. n. 𝑗 𝜋𝑛𝑖. =. Ch. i n U. v. 𝑗 𝑗 ́ 分配之性質,可以將支出份額改寫成如下由技術、價格、 𝑋𝑛𝑖 /𝑋𝑛。由Frechet 19. 貿易成本組成之形式: 𝑗. 𝜋𝑛𝑖 =. engchi. 𝑗 𝑗 𝑗 −𝜃 𝜆𝑖 [𝑐𝑖 𝜅𝑛𝑖 ]. 𝑗. 𝑗 𝑗 𝑗 −𝜃 ∑𝑁 ℎ=1 𝜆ℎ [𝑐ℎ 𝜅𝑛ℎ ]. 𝑗. (6). 𝑗. 上式可以看出雙邊貿易份額𝜋𝑛𝑖 就如同多部門版本的引力方程式(Gravity 𝑗. equation)。稅率的變動透過貿易成本𝜅𝑛𝑖 為貿易份額帶來直接影響,此外,由式(2) 𝑗. 亦知稅率變動將透過𝑐𝑖 而產生間接影響。 18. 完整過程請見 Caliendo and Parro(2015)之附錄:Distribution of prices and expenditure. shares。 19. 完整過程請見 Caliendo and Parro(2015)之附錄:Distribution of prices and expenditure. shares。 10.

(15) 3.1.6 總支出與貿易恆等式 (Trade balance) n 國於 j 產品的總支出即為廠商在組合中間財的支出與家計部門支出之和, 表示如下: 𝐽. 𝑗. 𝑋𝑛 = ∑. 𝑗,𝑘. 𝑘=1. 𝑁. 𝛾𝑛 ∑. 𝑖=1. 𝑋𝑖𝑘. 𝑘 𝜋𝑖𝑛 𝑗 𝑘 + 𝛼𝑛 𝐼𝑛 1 + 𝜏𝑖𝑛. (7). 其中, 𝐼𝑛 = 𝑤𝑛 𝐿𝑛 + 𝑅𝑛 + 𝐷𝑛. (8) 𝑗. 𝑗. 𝐽 𝐼𝑛 為勞動所得、稅收、貿易赤字之和,其中稅收𝑅𝑛 = ∑𝑗=1 ∑𝑁 𝑖=1 𝜏𝑛𝑖 𝑀𝑛𝑖 , 𝑗. 𝑗 𝜋𝑛𝑖 𝑗 ,為 1+𝜏𝑛𝑖. 𝑗. 𝑀𝑛𝑖 = 𝑋𝑛. 政 治 大 = 0,而各國的貿易赤字為該國各部門之和:𝐷 立. 𝐽. = ∑𝑘=1 𝐷𝑛𝑘 ,其中部門. 𝑛. 𝑗 𝑗 𝑗 𝑗 𝑁 = ∑𝑁 𝑖=1 𝑀𝑛𝑖 − ∑𝑖=1 𝐸𝑛𝑖,𝐸𝑛𝑖 = 𝑋𝑛. 𝑗. 𝜋𝑖𝑛. 𝑗. 1+𝜏𝑖𝑛. 即 n 國出口至 i 國的 j 財貨。. 學. 𝑗 赤字定義為𝐷𝑛. ‧ 國. ∑𝑁 𝑛=1 𝐷𝑛. n 國自 i 國進口的 j 財貨。所有國家的貿易赤字和為 0:. 𝑗. 模型假設總和貿易赤字𝐷𝑛 為外生變數,而部門貿易赤字𝐷𝑛 則為內生給定。最後,. ‧. 由總支出與貿易赤字的定義可得下式:. 𝑖=1. 𝐽 𝑗. io. 1 + 𝜏𝑛𝑖. al. − 𝐷𝑛 = ∑. 𝑗. 𝑁. ∑ 𝑗=1. 𝑗. 𝑋𝑖. 𝑖=1. 𝜋𝑖𝑛. y. 𝑗. 𝜋𝑛𝑖. 𝑗. sit. 𝑗=1. 𝑗. 𝑋𝑛. 1 + 𝜏𝑖𝑛. (9). er. 𝑁. ∑. Nat. 𝐽. ∑. v. n. 即 n 國不含稅率的總支出減去貿易赤字,會等於所有國家支出於 n 國產品的不含 稅率之總額。. Ch. engchi. i n U. 𝑗. 接著,將正式定義本文模型於政策{𝜏𝑛𝑖 }之下的均衡: 𝒋. 𝒋. 定義一:給定𝑳𝒏 , 𝑫𝒏 , 𝝀𝒏 , 𝒅𝒏𝒊 ,在稅率結構 𝛕之下,將有一組工資𝐰 ∈ 𝑹𝑵 ++ 以及 𝒋 𝑱,𝑵. 價格{𝑷𝒏 }𝒋=𝟏,𝒏=𝟏,滿足均衡條件(𝟐), (𝟒), (𝟔), (𝟕), (𝟗), ∀ 𝐣, 𝐧。. 11.

(16) 3.1.7 相對變動下的均衡 (Equilibrium in relative changes) 方才定義了稅率 τ之下的均衡,接下來定義相對變動下的均衡,即稅率從τ改 變至𝜏 ′ 後,工資與價格的相對變動量,以下皆簡稱此均衡為相對均衡。20解相對 均衡有幾個好處,首先可以純化稅率變動的效果,此外,不必估計一些難以從實 𝑗. 𝑗. 際資料中捕捉的參數,例如生產力𝜆𝑛 和交通成本𝑑𝑛𝑖 。 接著,定義模型於新的稅率政策𝜏 ′ 相對於原來的稅率政策τ下的均衡: ̂ )為𝝉′ 相對於 定義二:令(𝐰, 𝐏)與(𝒘′ , 𝑷′ )分別為稅率𝛕以及𝝉′ 下的均衡,定義(𝒘 ̂, 𝑷 𝛕下的均衡,其中 ̂𝒙表示變動率,亦即 ̂𝒙 = 𝒙′ /𝒙。由定義一的均衡條件. 政 治 大. (𝟐), (𝟒), (𝟔), (𝟕), (𝟗),可得相對變動下的均衡條件為以下: (𝟏𝟎), (𝟏𝟏), (𝟏𝟐), (𝟏𝟑), (𝟏𝟒)。. 立. 𝐽. 𝑗. −1/𝜃𝑗. Nat. 𝑁. 𝑘=1. = [∑. 𝑖=1. io. 雙邊貿易份額:. n. al. y. 𝑗 𝑗 𝑗 𝑗 𝜋𝑛𝑖 (𝑐̂𝑖 𝜅̂ 𝑛𝑖 )−𝜃 ]. 𝑗. 𝜋̂𝑛𝑖 =. 𝑗 𝑗 −𝜃 𝑐̂𝑖 𝜅̂ 𝑛𝑖 [ 𝑗 ] 𝑃̂𝑛. 𝑗. (11). er. 𝑗 𝑃̂𝑛. (10). ‧. 價格指標:. 𝑘,𝑗. 𝛾 𝑃̂𝑛𝑘 𝑛. sit. 𝛾. 𝑗. 𝑐̂𝑛 = 𝑤 ̂𝑛 𝑛 ∏. 學. ‧ 國. 投入組合的成本:. Ch. i n U. engchi. v. (12). n 國 j 部門的總支出: 𝑗′ 𝑋𝑛. 𝐽. =∑ 𝑘=1. 𝑗,𝑘 𝛾𝑛. 𝑁. ∑. 𝑖=1 1. ′. 𝑘 𝜋𝑖𝑛. +. ′. 𝑘′ 𝜏𝑖𝑛. 𝑗. 𝑋𝑛𝑘 + 𝛼𝑛 𝐼𝑛′. (13). 貿易恆等式: 𝐽. ∑. ∑ 𝑗=1. 20. 𝑁 𝑖=1. 𝑗′ 𝑋𝑛. 𝑗′. 𝐽. 𝜋𝑛𝑖 𝑗′. 1 + 𝜏𝑛𝑖. − 𝐷𝑛 = ∑. 𝑁. ∑ 𝑗=1. 此概念源於 Dekle et al. (2008)。 12. 𝑖=1. 𝑗′ 𝑋𝑖. 𝑗′. 𝜋𝑖𝑛 𝑗′. 1 + 𝜏𝑖𝑛. (14).

(17) 𝑗 其中𝜅̂ 𝑛𝑖. = (1 +. 𝑗′ 𝜏𝑖𝑛 )/(1. +. 𝑗 𝜏𝑖𝑛 ),𝐼𝑛′. 𝑗′. =𝑤 ̂𝑛 𝑤𝑛 𝐿𝑛 +. 𝑗 ′ 𝜋𝑛𝑖 𝑗′ ∑𝐽𝑗=1 ∑𝑁 𝑋𝑛 𝑖=1 𝜏𝑛𝑖 𝑗′ 1+𝜏𝑛𝑖. + 𝐷𝑛 。. 𝑗. 𝑗. 由式(10) − 式(13)可以發現解相對均衡的過程中,並不需要估計𝜆𝑛 和𝑑𝑛𝑖 ,需要 𝑗. 𝑗. 的變數只有變動前後的稅率(τ和𝜏 ′ )、雙邊貿易份額(𝜋𝑛𝑖 )、附加價值(𝛾𝑛 , 𝑤𝑛 𝐿𝑛 )、 𝑘,𝑗. 𝑗. 中間財消費份額(𝛾𝑛 )、部門最終需求的份額(𝛼𝑛 )、部門生產效率變異程度 (Sectoral dispersion of productivity, 𝜃 𝑗 )。其中除了𝜃 𝑗 之外,其他變數皆可由資料 中取得,至於𝜃 𝑗 ,本文將於第 4 章詳細說明其估計方法與結果。. 3.2 稅率改變下的福利效果. 立. 政 治 大. 接著說明如何於 3.1 節的模型架構下衡量稅率改變所帶來的影響,本文以福. ‧ 國. 學. 利效果變動率來衡量此效果,並進一步將福利效果分解為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以及貿易值(Volume of trade)。. ‧. Nat. n. al. Ch. er. 𝐽 𝑁 1 𝑗 𝑗 𝑗 𝑗 ∑ ∑ (𝐸𝑛𝑖 𝑑𝑙𝑛𝑐𝑛 − 𝑀𝑛𝑖 𝑑𝑙𝑛𝑐𝑖 ) 𝐼𝑛 𝑗=1 𝑖=1. io. 𝑑𝑙𝑛𝑊𝑛 =. sit. 全微分並利用模型的均衡條件後,可得福利效果如下:21. y. 將 n 國代表性消費者之福利表示為𝑊𝑛 = 𝐼𝑛 /𝑃𝑛,𝐼𝑛 及𝑃𝑛 見式(8)與式(5),將𝑊𝑛. i n U. v. 𝐽 𝑁 1 𝑗 𝑗 𝑗 𝑗 + ∑ ∑ 𝜏𝑛𝑖 𝑀𝑛𝑖 (𝑑𝑙𝑛𝑀𝑛𝑖 − 𝑑𝑙𝑛𝑐𝑖 ) 𝐼𝑛 𝑗=1 𝑖=1. engchi. (16). 上式第一項即來自貿易條件的效果,第二項則是來自貿易值的效果。式(16)中貿 易條件的變動量化了稅率改變後,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上升所帶來的收益。 而第二項則捕捉了稅率改變後所創造貿易值之效果,使用進口值除以進口價格來 衡量,並以基準年的稅率和進口值作為衡量的權數。由式(16),我們尚可以進一 步將貿易條件與貿易值分解至雙邊與部門的層級: 雙邊貿易條件變動量: 𝐽. 𝑑𝑙𝑛𝑡𝑜𝑡𝑛𝑖 = ∑ 21. 𝑗. 𝑗. 𝑗. 𝑗. (𝐸𝑛𝑖 𝑑𝑙𝑛𝑐𝑛 − 𝑀𝑛𝑖 𝑑𝑙𝑛𝑐𝑖 ). 𝑗=1. 全微分過程見附錄 A。 13. (17).

(18) 雙邊貿易值變動量: 𝐽. 𝑑𝑙𝑛𝑣𝑜𝑡𝑛𝑖 = ∑. 𝑗. 𝑗=1. 𝑗. 𝑗. 𝑗. 𝜏𝑛𝑖 𝑀𝑛𝑖 (𝑑𝑙𝑛𝑀𝑛𝑖 − 𝑑𝑙𝑛𝑐𝑖 ). (18). 部門的貿易條件變動量: 𝑁. 𝑗. 𝑑𝑙𝑛𝑡𝑜𝑡𝑛 = ∑. 𝑗. 𝑗. 𝑗. 𝑗. (19). (𝐸𝑛𝑖 𝑑𝑙𝑛𝑐𝑛 − 𝑀𝑛𝑖 𝑑𝑙𝑛𝑐𝑖 ). 𝑖=1. 部門的貿易值變動量: 𝑁. 𝑗. 𝑑𝑙𝑛𝑣𝑜𝑡𝑛 = ∑. 𝑗. 𝑗. 𝑗. 𝑗. 𝜏𝑛𝑖 𝑀𝑛𝑖 (𝑑𝑙𝑛𝑀𝑛𝑖 − 𝑑𝑙𝑛𝑐𝑖 ). (20). 𝑖=1. 3.3 將資料帶入模型.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解相對均衡的一個重要優點是它極小化了對於資料的需求,需要的資料只有 𝑗. 𝑗. 雙邊貿易流量(𝑀𝑛𝑖 ,即 n 國自 i 國的進口)、附加價值(Value added, 𝑉𝑛 )、生產毛. ‧. 𝑗. 額(Gross production, 𝑌𝑛 )、投入產出表。由上述資料便可以得到模型中相對應的 𝑗. 𝑗. 𝑗,𝑘. 𝑗. 𝑗. 𝑗. y. 𝑗. 𝑗. 𝑗. sit. Nat. 參數,包括𝜋𝑛𝑖 , 𝛾𝑛 , 𝛾𝑛 , 𝛼𝑛 等。 𝑗. 𝑗. 𝑗. 𝑗. al. 𝑗,𝑘. n. 𝑗. er. io. 𝑁 首先𝜋𝑛𝑖 = 𝑋𝑛𝑖 / ∑𝑁 𝑖=1 𝑋𝑛𝑖,其中𝑋𝑛𝑖 = 𝑀𝑛𝑖 (1 + 𝜏𝑛𝑖 ),而𝑀𝑛𝑛 = 𝑌𝑛 − ∑𝑖=1,𝑖≠𝑛 𝑀𝑖𝑛 ,. 由此可得𝜋𝑛𝑖 。再者為 k 部門支出於 j 部門的份額𝛾𝑛 , 𝑗,𝑘. 𝛾𝑛 =. Ch. engchi. i n U. v. 𝑘部門總中間財支出中來自𝑗部門份額 𝑘部門總中間財支出 𝑗. 𝑗. 𝑗. × (1 − 𝛾𝑛 ). 𝑗. 上式前項可由投入產出表計算,而後項𝛾𝑛 = 𝑉𝑛 /𝑌𝑛 ,亦可由附加價值與生產毛額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𝑘. 𝑗. 𝐽 的資料計算得之。最後為𝛼𝑛 ,𝛼𝑛 = (𝑌𝑛 + 𝐷𝑛 − ∑𝑘=1 𝛾𝑛 𝑌𝑛𝑘 )/𝐼𝑛 ,其中𝐷𝑛 = 𝑗 𝑗 𝑁 ∑𝑁 𝑖=1 𝑀𝑛𝑖 − ∑𝑖=1 𝑀𝑖𝑛 。經由上述計算,可以得到模型所需之大部分參數,目前為. 止,唯一的未知待估參數為𝜃 𝑗 ,將於第四章估計之。. 14.

(19) 3.4 模型解法22 𝑗. 本文以𝜅̂ 𝑛𝑖 捕捉稅率政策由τ改變至𝜏 ′ 時的情況,以下說明如何解出這組稅率 變動之下的均衡。首先,猜測一組工資𝒘 ̂ = (𝑤 ̂1 , 𝑤 ̂2, … , 𝑤 ̂𝑛 ),如𝒘 ̂ = 𝟏,給定此 組工資之下,均衡條件(10), (11)為J × N條方程式,內含J × N組未知價格,如此 𝑗. 𝑗. 便可以解出每個部門與國家之均衡價格。接著令𝑝̂𝑛 (𝒘 ̂ ), 𝑐̂𝑛 (𝒘 ̂ )為價格與成本的解, 𝑗. 𝑗. 𝑗′. 𝑗. 且與𝒘 ̂ 一致,由式(12),加上𝜋𝑛𝑖 , 𝜃 𝑗 與上述所得之𝑝̂𝑛 (𝒘 ̂ ), 𝑐̂𝑛 (𝒘 ̂ )將可解出𝜋𝑛𝑖 (𝒘 ̂ )。 𝑗′. 𝑗. 𝑗,𝑘. 𝑗′. 𝑗. 接著,給定𝜋𝑛𝑖 (𝒘 ̂ ), 𝜏 ′ , 𝛾𝑛 , 𝛾𝑛 , 𝛼𝑛 ,由式(14)可解出 n 國 j 部門的總支出𝑋𝑛 (𝒘 ̂ )。. 政 治 大 ̂立 = (𝑤 ̂ ,𝑤 ̂ ,…,𝑤 ̂ ),並重複上述步驟,直至式(13)等式 則重新調整猜測的工資𝒘 ′. ′. 𝑗 𝑗 最後,將𝜋𝑖𝑛 (𝒘 ̂ ), 𝑋𝑛 (𝒘 ̂ ), 𝜏 ′ , 𝐷𝑛 代入式(13),驗證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不成立, 1. ‧ 國. ‧ y. sit. 貿易彈性. Nat. 4. 𝑛. 學. 成立。. 2. n. al. er. io. 這個章節將說明本文估計貿易彈性𝜃 𝑗 的方法,本文使用 Caliendo and Parro. i n U. v. (2015)的方法,此方法與其他使用引力模型的文獻所估計的結果一致。須注意的. Ch. engchi. 是本文所稱之貿易彈性即模型中部門生產效率的變異程度(Dispersion of productivity)。若生產效率的變異程度較小,則𝜃 𝑗 較大。反之若生產效率的變異 程度高,則𝜃 𝑗 值小。𝜃 𝑗 決定了相對於稅率變動之下的貿易值變動,估計方法如下, 首先考慮三個國家為一組,以 n, i, h 表示,由式(6)可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𝑋𝑛𝑖 𝑋𝑖ℎ 𝑋ℎ𝑛 𝑋𝑛ℎ 𝑋ℎ𝑖 𝑋𝑖𝑛. =(.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𝜅𝑛𝑖 𝜅𝑖ℎ 𝜅ℎ𝑛 𝜅𝑖𝑛 𝜅ℎ𝑖 𝜅𝑛ℎ. −𝜃𝑗. ). (21). 式(21)中,所有與價格相關的參數都已經消去,只留下雙邊的貿易流量和稅率, 𝑗. 使用此式估計的好處在於,得以消去無法從資料中取得的資訊:交通成本𝑑𝑛𝑖 。 22. 解模型均衡之完整過程見附錄 B。 15.

(20) 𝑗. 𝑗. 𝑗. 假設模型貿易成本是非對稱的,由式(3)之定義可得:ln𝜅𝑛𝑖 = ln𝜏̃ 𝑛𝑖 + ln𝑑𝑛𝑖 。 𝑗. 其中交通成本𝑑𝑛𝑖 可由一般化的線性方程式捕捉,故可將貿易成本改寫為下式: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ln𝜅𝑛𝑖 = ln𝜏̃𝑛𝑖 + ln𝑑𝑛𝑖 = ln𝜏̃ 𝑛𝑖 + 𝜈𝑛𝑖 + 𝜇𝑛 + 𝛿𝑖 + 𝜀𝑛𝑖 𝑗. (22). 𝑗. 其中𝜈𝑛𝑖 = 𝜈𝑖𝑛 捕捉對稱的貿易成本,如距離、語言、是否享有共同邊界、是否簽 𝑗. 𝑗. 屬 FTA 等。𝜇𝑛 與𝛿𝑖 則分別代表進口國和出口國的部門固定效果,如非關稅的貿 𝑗. 易障礙,最後𝜀𝑛𝑖 為隨機誤差項,假設其與稅率正交。將式(22)帶入式(21)可得: 𝑗. ln (. 𝑗. 𝑗. 𝑋𝑛𝑖 𝑋𝑖ℎ 𝑋ℎ𝑛 𝑗. 𝑗. 𝑗. 𝑋𝑛ℎ 𝑋ℎ𝑖 𝑋𝑖𝑛 𝑗. 𝑗. ) = −𝜃 ln (.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𝜏̃ 𝑛𝑖 𝜏̃ 𝑖ℎ 𝜏̃ ℎ𝑛 𝜏̃ 𝑖𝑛 𝜏̃ ℎ𝑖 𝜏̃ 𝑛ℎ 𝑗. ) + 𝜀̃ 𝑗. (23). 𝑗. 政 治 大 𝜅 𝜅 ,得以消去對稱的雙邊交通成本. 其中𝜀̃ 𝑗 = 𝜀𝑖𝑛 − 𝜀𝑛𝑖 + 𝜀ℎ𝑖 − 𝜀𝑖ℎ + 𝜀𝑛ℎ − 𝜀ℎ𝑛。由以上過程,可以發現所有交通成本 𝑗 𝑗 皆被消除。藉由𝜅𝑛𝑖 /𝜅𝑖𝑛 ,. ‧ 國. 立. 𝑗 𝑗 𝜅𝑖ℎ /𝜅𝑛ℎ ,. 𝑗 𝑗 ℎ𝑛 𝑛ℎ.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𝜅ℎ𝑛 𝜅𝑖𝑛,則能夠消去出口國的固定效果𝛿𝑖 , 𝛿ℎ , 𝛿𝑛。. 學. 𝑗 𝑗 𝑗 𝑗 𝑗 𝜈𝑛𝑖 , 𝜈𝑖ℎ , 𝜈ℎ𝑛;由𝜅𝑛𝑖 /𝜅ℎ𝑖 ,. 𝑗 𝑗 𝜅𝑖ℎ /𝜅ℎ𝑖 ,. 接著,只需假設誤差項𝜀̃ 𝑗 與稅率正交,便可以透過普通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 squares, 簡稱 OLS),由式(23)估計得𝜃 𝑗 。. y. Nat. 根據上述方法,本文共估計三組貿易彈性,將分別為第五章之模型一至模型. er. io. sit. 三所用。第一組貿易彈性使用 1993-1995 年間共 19 國的貿易值與稅率資料,2324 本文 5.2 節模型一(1995-2005)中的參數𝜃 𝑗 將使用此組結果;第二組貿易彈性使用. al. n. v i n 1998-2000 年間 21 國的貿易值與稅率資料; 第三組貿易彈性使用 2003-2005 年 Ch engchi U 25. 間共 21 國的貿易值與稅率資料,26此組結果將為 5.3 節的模型二與模型三. (2005-2013)所用。估計結果如表 2,其中由於 2003-2005 資料估出的彈性中,汽 車、拖車、半拖車製造業;焦炭、精煉石油、核子燃料業;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 製造業等三個產業之彈性為負。因此本文將 2003-2005 的𝜃 𝑗 代入模型二、三時,. 23. 1993-1995 樣本中之 19 個國家包括:阿根廷、澳洲、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歐盟、 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挪威、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瑞士、泰國、美 國。 24 詳細之資料描述見本文 5.1 節。 25 1998-2000 樣本中之 21 個國家包括:阿根廷、澳洲、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歐盟、 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挪威、菲律賓、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 瑞士、泰國、美國。 26 2003-2005 之 21 國與上述 1998-2000 之 21 國相同。 16.

(21) 分別以 1993-1995 的汽車、拖車、半拖車製造業以及 1998-2000 的焦炭、精煉石 油、核子燃料業;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取代上述 2003-2005 中三個負的產 業彈性。. 表 2:貿易彈性估計結果 𝜃𝑗 產業27. 1993-1995 𝜃𝑗. 標準差. 1998-2000. 2003-2005. N=. 𝜃𝑗. 標準差. N=. 𝜃𝑗. 標準差. N=. 農林漁獵業. 5.89. (0.64). 2441. 0.94. (0.34). 3312. 0.44. (0.32). 3476. 礦業與採石業. 12.85. (1.27). 1353. 1.75. (2.04). 2333. 25.86. (4.55). 2535. 食品、飲料與菸草. 1.38. (0.20). 3461. 0.32. (0.17). 3689. 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 3316. -1.46. (0.72). 3661. 木材、木製品製造業. 立 (1.38) 10.52. 1331. 9.00. (1.20). 2207. 11.06. (1.32). 2822. 紙漿製品製造與印刷出版業. 6.96. (0.64). 2394. 5.27. (0.69). 3387. 1.18. (1.08). 3789. 焦炭、精煉石油、核子燃料業. 1.48. (2.96). 477. 32.95. (4.36). 983. -25.74. (3.82). 1500. 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 2.25. (0.59). 2665. 9.95. (0.74). 3773. 6.95. (0.81). 3823. 1.63. (0.83). 1784. 6.86. (1.01). 3033. 2.89. (0.76). 3485. 5.60. (0.74). 1569. 4.22. (1.05). 2670. 1.49. (1.09). 3287. 8.69. (0.95). 1870. 5.91. (1.09). 2796. 7.44. (1.18). 3137. 3.68. (0.97). 1826. -1.55. (1.09). 2962. 7.70. (1.25). 3249. (0.76). 2012. 4.89. (0.84). 3327. 1.86. (0.95). 3749. Ch. 1531. v (1.68) ni. 2446. 1.59. (2.59). 3140. 3058. 1.13. (1.03). 3541. al. y. sit. er. ‧ 國. 4.23. n. 其他機器、設備製造業. io. 金屬製品製造業. ‧. 基本金屬製造業. Nat. 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學. 橡膠與塑膠製品製造業. 5.13. 政 2367治0.24 大(0.13) (0.52) 2136 2.55 (0.52). 辦公室機械設備製造業. 13.44. 電子製造業. 8.17. i U(0.92) gch (0.78) e n 1614 4.19. 收音機、電視通訊設備製造業. 5.18. (0.63). 1467. 0.09. (0.81). 2686. 1.30. (0.94). 3289. 醫療、光學設備製造業. 3.63. (0.68). 1788. 9.21. (1.00). 3021. 3.65. (1.16). 3461. 汽車、拖車、半拖車製造業. 0.93. (0.43). 1230. -2.72. (0.51). 2410. -0.81. (0.64). 2921. 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0.55. (0.52). 1234. 3.96. (0.63). 2101. 4.07. (0.89). 2442. 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 5.34. (0.49). 1781. 6.79. (0.76). 3044. 4.20. (0.91). 3319. 27. (1.42). 7.92. 本文以 ISIC rev.3 之編碼作為產業分類之依據,分類方法詳見附錄 C。 17.

(22) 5. 實證結果 本文有三個實證模型,以時間區段分,模型一計算 1995-2005 年間全球稅率. 變動所造成的福利效果,以探討 WTO 成立十年之效果;模型二計算 2005-2013 年間全球稅率變動造成的福利效果。此外,由於韓國自 2005 年以降大量與他國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故除了觀察 2005-2013 年間全球稅率變動之影響外,另一課 題為韓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福利效果,此即模型三。以下 5.1 節說明本文實證 結果之資料來源與處理方法,5.2 節與 5.3 節分述模型一與模型二、三,5.4 則說 明不考慮組合中間財、不考慮投入產出連結、單一部門等三種模型之結果,並與 本文模型比較。.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5.1 資料來源與處理方法. 本文使用之實證資料共涵蓋 34 個國家,包括:阿根廷、澳洲、奧地利、巴. ‧. 西、加拿大、智利、中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印. y. Nat. sit. 尼、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荷蘭、紐西蘭、挪威、葡萄牙、俄. n. al. er. io. 羅斯、新加坡、南非、西班牙、瑞典、台灣、土耳其、英國、美國、世界其他各. i n U. v. 國(Rest of the world, 簡稱 ROW);資料年份主要為 1995, 2005, 2013。模型一涵. Ch. engchi. 蓋上述 34 國(N=34),而模型二、三由於資料限制,未將阿根廷與紐西蘭納入, 故 N=32。以下由進出口資料、稅率、附加價值、毛產出、投入產出表、中間財、 貿易彈性之估計分述。. 5.1.1 雙邊進出口資料 本文使用 1995 年與 2005 年之 34 國與 32 國的雙邊進出口資料,資料來源為 UN COMTRADE。28資料的原始編碼為 HS 1988/1992 六位碼,本文使用相應表. 28.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Division Commodity Trade database。 18.

(23) 格將 HS 六位碼轉換成 ISIC Rev. 3 四位碼,29再進一步加總至 ISIC Rev. 3 二位碼; 單位為美元計價的 CIF 價格。30「世界其他各國」則由 n 國自世界之進出口,減 去模型中其餘國家的進出口可得。. 5.1.2 稅率 本文主要使用 1995, 2005, 2013 年之稅率資料,資料來源為 UNCTAD-TRAINS。31使用 ISIC Rev. 3 編碼,並以進口值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法, 將稅率資料由 ISIC 四位碼加總至 ISIC 兩位碼。其中,當 1995, 2005 或 2013 年. 政 治 大 例如:1995 年稅率資料缺漏時,則使用 1994 年之資料,若 1994 年亦無資料, 立. 的資料有缺漏時,則以最接近該年份之資料來取代缺漏值,最遠追溯至四年前。. 則代入 1993 年之值,以此類推,最遠追溯至 1991 年。. ‧. ‧ 國. 學. 5.1.3 附加價值與毛產出. y. Nat. 本文使用 1995 年與 2005 年之附加價值與毛產出資料,資料來源為 WIOD. er. io. sit. 與 OECD STAN,3233以 ISIC Rev. 3 作為部門分類的依據。首先由 WIOD 取得各 國附加價值與毛產出之值,無法於 WIOD 中完整取得的資料再由 OECD STAN. al. n. v i n 補齊。其中,由於上述兩資料庫皆未有新加坡之資料,故新加坡之附加價值與毛 Ch engchi U. 產出資料源於其官方製作的投入產出表。34. 29. HS 1988/1992 編碼與 ISIC Rev. 3 編碼之對應表格來自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http://wits.worldbank.org/product_concordance.html 30 CIF 為 Cost, Insurance, freight 之簡稱。 31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Division-Trade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32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33 OECD Structural Analysis Databases。 34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2010,〈Singapore Input-Output Tables 2005〉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http://www.singstat.gov.sg/publications/publications-and-papers/economy 19.

(24) 5.1.4 投入產出表 本文使用 1995 年與 2005 年的投入產出表,以計算模型所需之各部門中間財 投入比例,主要資料來源為 WIOD 與 OECD 的投入產出資料庫,35與前述同以 ISIC Rev. 3 作為部門分類依據。由 WIOD 可得模型中多數國家的投入產出資料, 惟智利、挪威、紐西蘭、阿根廷、南非、新加坡等國未含括於 WIOD 中。因此 自 OECD STAN 取得智利、挪威、紐西蘭、阿根廷、南非之投入產出資料,並補 足 WIOD 中有缺漏的部分,至於新加坡則使用新加坡統計局釋出之投入產出表。 最後「世界其他各國」以及尚有缺漏的部分則以現有資料之中位數代入。. 5.1.5 貿易彈性資料. 立. 政 治 大. 第四章估計貿易彈性𝜃 𝑗 所需資料為進口值與稅率,資料年份為 1993-1995 年. ‧ 國. 學. 共計 3 年,每一年含括 19 個國家;1998-2000 與 2003-2005 共計 6 年,每一年含. ‧. 括 21 個國家。36進口值資料來源為 UN COMTRADE,稅率資料來源為. er. io. sit. y. Nat. UNCTAD-TRAINS,兩者的處理與編碼方式分別參照 5.1.1 和 5.1.2 之作法。. al. n. v i n Ch 1995-2005 年間全球稅率改變之貿易與福利效果:模型一 engchi U. 5.2. 本節衡量 1995-2005 這十年間全球稅率變動造成的貿易與福利效果,1995 年適逢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 WTO)正式成立。故本文選 取此時間區段,旨在檢視 WTO 成立十年之效果,其中也包含台灣於 2001 年加 入 WTO 後之影響。本模型內共有 34 國(N=34),40 個部門(J=40),40 個部門內 包括 20 個可貿易部門與 20 個非貿易部門,部門描述詳見附錄 C。模型參數𝜃 𝑗 使 用第四章之第一組估計結果(1993-1995)。 首先,由式(16)可計算模型內所有國家自 WTO 成立十年之後的福利效果變 35 36. OECD Input-Output Database。 完整國家見第四章,註 21 與註 23。 20.

(25) 動率,計算結果於表 3。由表 3 可以看出,幾乎所有國家福利效果變動率皆為正, 由此可見 WTO 於福利效果方面,確實為會員國帶來正向影響。其中,獲益最大 者為中國,福利提升 5.23%,其次為印度與新加坡,分別提升 4.50%和 3.89%, 台灣與韓國的 1.00%與 0.56%亦屬福利效果增加較顯著之國家群,美國則是 0.18%。若進一步檢視福利效果的組成,可以看到韓國與台灣的福利增加同時來 自貿易條件與貿易值,比例約各半;而中國則主要來自貿易值,其貿易條件變動 率甚至為負;至於美國,主要源於貿易條件改善,貿易值增加比例較不顯著。實 際上美國於 1995-2005 年間位居全球最大進口國,37自世界各地進口中間財原料,. 政 治 大 原因則可能來自其出口價格的下降。 立. 學. ‧ 國. 因此受惠於中間財進口價格下降,貿易條件改善。相對地,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 表 3:WTO 成立十年之福利效果(1995-2005). 0.30% 0.34% 0.23% 2.58% 4.50% 0.88% -0.08%. 美國 中國 義大利 日本 墨西哥 荷蘭 紐西蘭 挪威 葡萄牙 俄羅斯. engchi. 0.08% 0.07% 0.09% 0.31% -0.87% 0.12% -0.32%. 0.22% 0.27% 0.14% 2.27% 5.38% 0.75% 0.24%. 新加坡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土耳其 英國. io. n. 37. 0.25% 0.49% 0.12% 0.27% 0.30% 0.09% 0.35% 0.51% 0.29% 0.25%. Ch. 資料來源:WTO Statistics database。 21. i n U. ROW. 貿易值. 0.18% 5.23% 0.35% 0.17% -0.18% 0.62% 0.07% 0.67% 0.41% 0.42%. 0.14% -1.29% 0.12% 0.14% -0.51% 0.21% -0.37% 0.24% 0.07% 0.29%. 0.04% 6.52% 0.23% 0.03% 0.33% 0.40% 0.44% 0.43% 0.34% 0.14%. 3.89% 1.55% 0.16% 0.36% 0.78% 0.43% 1.10%. 3.89% 0.26% -0.02% 0.00% 0.30% 0.18% -0.53%. 0.00% 1.29% 0.18% 0.37% 0.49% 0.26% 1.62%. y.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印度 印尼 愛爾蘭. 0.32% 0.52% 0.12% 0.08% 0.17% -0.03% -0.38% -0.28% -0.01% -0.11%. al. 福利效果. 總福利效果 貿易條件. sit. 0.56% 1.00% 0.25% 0.35% 0.47% 0.06% -0.03% 0.23% 0.28% 0.14%. Nat. 韓國 台灣 阿根廷 澳洲 奧地利 巴西 加拿大 智利 丹麥 芬蘭. 貿易值. er. 總福利效果 貿易條件. ‧. 福利效果. v.

(26) 接著,由部門的角度來看,本文進一步拆解福利效果中的貿易條件至部門層 級,這可由式(19)計算得之,結果如表 4。部門貿易條件改變的最主要來源為該 部門稅率的變動幅度,藉由進口稅率的降低可使貿易條件改善;其次則是來自部 門間的投入產出連結以及中間財的使用,換句話說,除了自身的稅率變動之外, 其他部門的稅率調整也將透過部門間的關聯間接影響該部門。另一方面,貿易值 的變動主要受到稅率調幅與貿易彈性𝜃 𝑗 之影響,一部門之𝜃 𝑗 越大,則面臨稅率變 動時,反應於貿易值的幅度越顯著。 表 4 為韓國、台灣、中國各部門貿易條件變化。可以看到 1995-2005 年間台. 政 治 大 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等產業。韓國貿易條件改善主 立. 灣的貿易條件改善主要來自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收音. 要來自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 ‧ 國. 學. 製造業、礦業與採石業,與台灣雷同。至於中國的貿易條件惡化主要源於紡織與. ‧. 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 y. Nat. 可以發現台韓貿易條件改善較平均來自高、中、低技術產業,而中國則主要來自. er. io. sit. 勞力密集之低技術產業,其惡化程度最高的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遠遠超過 排名二、三的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事實上,. al. n. v i n 貿易條件某些程度上反映了產界結構的不同,一般來說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較能改 Ch engchi U 善貿易條件。以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為例,上述結果顯示相較於中國,台. 灣與韓國的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可能具有較高之附加價值,事實上亦然, 台灣的紡織業主要以紡紗與織布業為主,屬於紡織業中具較高附加價值的部份, 而韓國在米蘭計畫執行下,亦使其紡織業表現傑出。38. 38. 史惠慈,(2007)。 22.

(27) 表 4:部門貿易條件變化(1995-2005) 韓國. 台灣. 中國. 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 農林漁獵業 礦業與採石業 食品、飲料與菸草 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 木材、木製品製造業 紙漿製品製造與印刷出版業 焦炭、精煉石油、核子燃料業. 0.0090% 0.0321% 0.0184% 0.0816% 0.0035% 0.0052% 0.0120%. 0.011% 0.012% 0.040% 0.089% 0.009% 0.010% 0.001%. -0.007% -0.002% -0.021% -0.693% -0.008% -0.006% -0.006%. 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 橡膠與塑膠製品製造業 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249% 0.0049% 0.0022% 0.0301% 0.0033% 0.0136% -0.0098% 0.0184% 0.0294% 0.0052%. 0.062% 0.028% 0.008% 0.063% 0.023% 0.032% -0.043% 0.019% 0.086% 0.009%. -0.043% -0.041% -0.013% -0.018% -0.023% -0.030% -0.037% -0.062% -0.100% -0.031%. 0.0079% 0.0149% 0.0082%. 0.005% 0.008% 0.043%. 部門. n. Ch. engchi. 23. y. sit. ‧ 國. io. al. ‧. Nat. 汽車、拖車、半拖車製造業 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 學. 金屬製品製造業 其他機器、設備製造業 辦公室機械設備製造業 電子製造業 收音機、電視通訊設備製造業 醫療、光學設備製造業. er. 立. 政 治 大. i n U. v. -0.003% -0.010% -0.135%.

(28) 表 5 為韓國、台灣、中國 1995 年與 2005 年各部門佔總出口之份額。由表 5 可知,1995 年與 2005 年各國出口結構並無太劇烈之變動,每個部門所佔份額大 致持平。台灣與韓國前三大出口部門為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化學與化學 製品製造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中國則為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 造業、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 表 5:部門佔總出口之份額(1995-2005). 3.69% 12.60% 0.45% 1.13% 0.10% 10.00%. 2.30% 2.35% 1.79% 1.57% 4.33% 3.04% 35% 32.20% 1.00% 1.26% 0.70% 1.10% 0.69% 0.41% 4.74% 3.42%. 2.44% 0.76% 10.80% 2.39% 6.11% 6.55% 4.77% 24.50% 1.10% 4.86%. 4.72% 0.92% 3.98% 4.83% 9.48% 12.60% 7.81% 14.30% 2.51% 1.28%. 3.30% 2.51% 1.65% 1.58% 3.30% 3.33% 2.74% 2.48% 4.37% 3.96% 2.83% 4.99% 7.11% 10.90% 8.84% 10.80% 3.30% 2.75% 0.36% 0.26%. ‧ 國. n. Ch. 0.91% 2.18%. 3.21% 5.63%. engchi. 1.03% 2.38%. 24. ‧. io. 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 1.67% 17.40% 0.34% 2.33% 0.40% 9.29%. 0.69% 0.04% 3.71% 14.10% 0.57% 1.57% 0.09% 11.00%. 學. Nat. al. 2005. 治 0.62% 政 1.02% 大 0.17% 0.05%. 1.03% 0.20% 食品、飲料與菸草 1.83% 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 16.80% 木材、木製品製造業 0.22% 紙漿製品製造與印刷出版業 1.52% 焦炭、精煉石油、核子燃料業 0.43% 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 8.72% 橡膠與塑膠製品製造業 2.53% 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76% 基本金屬製造業 9.0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18% 其他機器、設備製造業 6.33% 辦公室機械設備製造業 7.48% 電子製造業 5.11% 收音機、電視通訊設備製造業 25.60% 醫療、光學設備製造業 1.24% 汽車、拖車、半拖車製造業 5.63%. 立. 1995. 4.48% 1.07% 3.84% 4.80% 8.94% 12.50% 8.79% 12.80% 2.32% 1.05%. er. 農林漁獵業 礦業與採石業. 2005. 中國. sit. 1995. 台灣. y. 韓國. 部門. i n U. v. 1995. 2005. 2.90% 0.85% 0.55% 4.74% 10.80% 10.50%.

(29) 最後,表 6 是 1995-2005 年間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表中僅列 2005-2013 年間與韓國簽訂 FTA 的國家,完整 34 國國家列表請見附錄 D 表 14。 若聚焦於台灣與韓國的出口競爭態勢,由表 6 可見 1995-2005 年間,台灣較佔優 勢,台灣對多數國家之出口成長率為正,相較之下韓國則稍居劣勢。然而此情況 於 2005-2013 年有所反轉,稍後將與 5.3 節之結果(表 10、表 12)做進一步比較。. 韓國. 台灣. -17.00% -3.60%. 19.00% 22.00% 12.00%. -16.00% 6.60% 13.00% -11.00% -7.70% -9.10%. 8.20% 5.30% 4.10% -9.20% 12.00% 10.00%. 17.00% 120.00%. 英國 美國. -10.00% -1.60%. 7.20% -0.26%. Nat. io. n. al. sit. 立 -4.00%. er. 17.00% 140.00%. -9.80% 12.00%. 政 治 大. ‧ 國. 匈牙利 印度. 15.00% -10.00% -5.20%. 10.00% 9.00% 8.80% 7.70% 10.00%. 台灣 愛爾蘭 義大利 荷蘭 挪威 葡萄牙 新加坡 西班牙 瑞典. ‧. -3.10% -5.70% -12.00% -8.00% -12.00% -7.10%. 台灣. 學. 韓國 印尼 奧地利 智利 丹麥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韓國. y. 表 6: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1995-2005). Ch. engchi. i n U. v. 5.3 2005-2013 年間全球稅率改變之貿易與福利效果:模型二、三 本節衡量 2005-2013 這十年間全球稅率變動造成的貿易與福利效果,根據 WTO 的區域貿易協定資料庫(WTO-RTA Database),2005-2013 年間全世界至少有 120 份區域貿易協定正式簽署並生效。值得注意的是,韓國自 2005 年以降與他 國簽訂 FTA 之數量急速增加,截至 2013 年止,已有八個 FTA 談判完成並生效, 其中涵蓋多達 45 個國家。故本文選取此時間區段,除探討此段期間全球貿易環 境變動之影響外,另一個課題便是檢視韓國大舉洽簽 FTA 後,是否為他們帶來 實質的影響。又對於與韓國處於高度競爭關係的台灣來說,是否有所衝擊。 25.

(30) 模型二與模型三皆有 32 國(N=32),40 個部門(J=40),40 個部門內包括 20 個可貿易部門與 20 個非貿易部門,部門描述詳見附錄 C。模型參數𝜃 𝑗 使用第四 章之第三組估計結果(2003-2005)。第 5.3.1 節模型二考慮 2005-2013 年間全世界 稅率變動之影響,5.3.2 節模型三則是給定此段期間全世界稅率變動的條件下, 計算韓國與他國簽訂 FTA 之影響。作法如下:先計算全世界稅率變動的影響(即 5.3.1 之結果),此結果自然包含韓國與他國簽訂 FTA 以及全世界各國間簽訂 FTA 之效果,接著計算 2005-2013 年間去掉韓國與他國簽訂 FTA 後的全球稅率變動 下的福利效果(也就是將該期間內韓國與其簽定 FTA 的國家的雙邊稅率固定於. 政 治 大 不包含韓國 FTA 的福利效果,故比較兩者差異即為 5.3.2 節之結果:給定全世界 立. 2005 年)。上述兩者分別是 2005-2013 年間全世界稅率變動下,包含韓國 FTA 與. 稅率變動的條件下,韓國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影響。. ‧. ‧ 國. 學 y. Nat. 5.3.1 模型二:全球稅率改變之貿易與福利效果(2005-2013). er. io. sit. 表 7 為 2005-2013 年間全球稅率改變下的貿易與福利效果,相較於表 3,大 部分國家之福利效果成長率不若以往,亦即相較於 1995-2005,2005-2013 年間. al. n. v i n 多數國家的福利效果成長趨緩。本文認為可能的原因為 WTO 的主要影響已於 Ch engchi U. 1995-2005 年間體現,而區域貿易協定的影響尚不如 WTO 來的全面,加上 2008 以降適逢全球金融風暴,皆使得 2005-2013 年間多數國家福利成長趨緩。值得注 意的是,在此趨勢下,韓國之福利效果卻得以維持 0.53%的成長率,與 1995-2005 年間的 0.56%接近持平,此結果與此段期間內韓國與眾多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是否有關聯,將於 5.3.2 節進一步討論。. 26.

(31) 由表 7 可見 2005-2013 年間台灣的福利效果為 0.275%,美國和中國則分別 是 0.098%以及-0.2%。其中台灣的貿易條件雖惡化,然由於貿易值之增幅較大, 故整體福利效果得以維持正向成長。反之,中國雖同為貿易條件惡化、貿易值提 升,然貿易值增幅不如貿易條件惡化之程度,故整體福利效果為負。39. 表 7:全球稅率改變下之貿易與福利效果(2005-2013) 福利效果. 福利效果. 總福利效果 貿易條件. -0.03% -0.03% -0.06% -0.17% -0.44% -0.12% 2.48%. ‧ 國. Nat. io. n. al. 0.01% 0.01% 0.01% 0.02% 0.93% 0.30% 0.04%. 新加坡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土耳其 英國. 政 治 大 日本. Ch. 墨西哥 荷蘭 挪威 葡萄牙 俄羅斯. engchi. i n U. ROW. 貿易值. 0.098% -0.20% -0.01% 0.02% 0.28% 0.16% 0.02% 0.003% 0.22%. 0.012% -0.33% -0.02% 0.01% 0.06% 0.13% 0.02% -0.005% -0.06%. 0.085% 0.13% 0.01% 0.01% 0.22% 0.03% 0.00% 0.007% 0.28%. 1.79% 0.05% 0.02% 0.01% 0.02% 0.014% 0.25%. 1.79% -0.12% 0.01% -0.01% 0.01% -0.004% 0.02%. 0.00% 0.17% 0.01% 0.02% 0.01% 0.018% 0.24%. y. -0.02% -0.02% -0.05% -0.16% 0.49% 0.18% 2.52%. 美國 中國 義大利. sit.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印度 印尼 愛爾蘭. 立. 0.38% 0.277% 0.03% 0.01% 0.02% 0.02% 0.05% 0.025% 0.03%. ‧. 0.15% -0.002% 0.05% 0.10% 0.06% 0.02% 0.48% -0.020% 0.02%. 學. 奧地利 巴西 加拿大 智利 丹麥 芬蘭. 0.53% 0.275% 0.08% 0.11% 0.07% 0.03% 0.53% 0.005% 0.05%. 總福利效果 貿易條件. er. 韓國 台灣 澳洲. 貿易值. v. 進一步將韓國與台灣的貿易條件變化拆解至部門層級,結果如表 8。可以看 到 2005-2013 年間台灣的貿易條件惡化主要來自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收 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汽車與拖車製造業等產業。韓國貿易條件改善主 要來自基本金屬製造業、其他機器設備製造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 汽車與拖車製造業。由上述結果不難發現,韓國延續 1995-2005 年間的優勢,貿 39. 中國自 2004 年以降成為全球前三大出口國之一,2009 年起更一舉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與 第二大進口國,資料來源:WTO Statistics database。 27.

(32) 易條件持續改善,且主要來自高技術之製造業。相對之下,台灣的情況則不那麼 樂觀,除了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汽車 與拖車製造業之外,紙漿製品製造與印刷出版業、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金屬 製品製造業、電子製造等產業之貿易條件皆惡化。一部份的原因可能來自國際上 原料價格上漲,而台灣又高度仰賴這類進口,加上電子產品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 價格,呈現跌勢,此皆致使台灣的貿易條件惡化。. 表 8:部門貿易條件變化(2005-2013) 韓國. 立. 農林漁獵業 礦業與採石業 食品、飲料與菸草 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 木材、木製品製造業 紙漿製品製造與印刷出版業. n. 0.00873% 0.01294% 0.00235% 0.00243%. 28. 0.01442% -0.00281% 0.00094% 0.00158% 0.01990% -0.00101% 0.00093% -0.00221% -0.00242% -0.01352%. y. sit er. ‧ 國. io. engchi. 0.00042% -0.00080% -0.00050% -0.00290% 0.00056% -0.00142%. ‧. Nat. 醫療、光學設備製造業 汽車、拖車、半拖車製造業 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 Ch. 0.00597% 0.00637% 0.00284% 0.00228% 0.01852% 0.00310% 0.01302% 0.00897% 0.01220% 0.03543%. 貿易條件. 學. -0.00200% -0.00046% 0.01000% 0.00060% 0.00162%. 焦炭、精煉石油、核子燃料業 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 橡膠與塑膠製品製造業 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其他機器、設備製造業 辦公室機械設備製造業 電子製造業 收音機、電視通訊設備製造業. al. 台灣. 治 政 貿易條件 大 0.00213%. 部門. i n U. v. -0.00169% -0.01246% 0.00073% 0.00041%.

(33) 表 9 為 2005 年與 2013 年韓國、台灣、中國各部門佔總出口之份額。與 1995-2005 年情況類似(見表 5),2005 年與 2013 年各國出口結構並無太劇烈之變 動,每個部門所佔份額大致持平。台灣前三大出口部門為辦公室機械設備製造業、 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業。韓國為收音機與電視 通訊等設備製造業、汽車與拖車製造業、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中國則是紡織 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辦公室機械設備製造業、收音機與電視通訊等設備製造 業。. 政韓國治 大台灣. 表 9:部門佔總出口之份額(2005-2013). 立. 部門. 中國. 2013. 2005. 2013. 0.26% 0.01% 0.75% 3.70% 0.02%. 0.25% 0.01% 0.72% 4.11% 0.02%. 0.26% 0.06% 0.83% 4.27% 0.07%. 0.26% 1.03% 1.15% 0.06% 0.46% 0.61% 0.75% 1.98% 1.92% 4.73% 18.90% 18.00% 0.08% 0.65% 0.67%. 紙漿製品製造與印刷出版業 焦炭、精煉石油、核子燃料業 化學與化學製品製造業 橡膠與塑膠製品製造業 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其他機器、設備製造業 辦公室機械設備製造業 電子製造業. 0.99% 3.60% 8.87% 2.20% 0.60% 7.23% 1.27% 7.14% 8.25% 5.62%. 0.95% 0.80% 0.79% 5.69% 1.03% 1.10% 8.99% 9.47% 9.73% 2.26% 2.31% 2.43% 0.59% 0.76% 0.74% 7.12% 6.28% 7.10% 1.28% 2.15% 2.38% 6.98% 6.52% 6.51% 7.80% 12.70% 12.30% 5.50% 6.64% 6.77%. 1.07% 0.51% 3.32% 2.62% 1.84% 3.37% 2.66% 6.77% 15.80% 8.85%. 1.03% 1.31% 3.58% 2.68% 1.88% 3.57% 2.94% 6.89% 15.40% 8.64%. 收音機、電視通訊設備製造業 醫療、光學設備製造業 汽車、拖車、半拖車製造業 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及回收業. 31.20% 5.40% 10.90% 1.22% 0.73%. 29.50% 5.19% 11.20% 1.10% 0.79%. 17.70% 2.59% 0.90% 0.86% 8.11%. 17.30% 2.65% 0.89% 0.91% 8.07%. y. sit. io. n. Ch. er. ‧ 國. Nat. al. engchi. 29. i n U. 2013. ‧. 農林漁獵業 礦業與採石業 食品、飲料與菸草 紡織與皮革鞋類製品製造業 木材、木製品製造業. 2005. 學. 2005. v. 35.00% 6.79% 1.19% 1.17% 1.70%. 33.70% 6.42% 1.26% 1.21% 1.72%.

(34) 接著看到韓國與台灣的出口競爭態勢,表 10 為 2005-2013 年間各國對韓國 與台灣的進口變動量。40與表 6 相比,可以發現這些與韓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 國家對韓國的進口成長率明顯改善,1995-2005 年間原有 15 國對韓國的進口成長 率為負,至 2005-2013 時,幾乎全數轉為正成長,唯一的例外為挪威。反觀台灣 對各國之出口,雖整體而言尚維持正成長,然其成長率相對於 1995-2005 則稍有 衰退。而導致此消長的原因之一是否來自韓國與這些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影 響,本文將於 5.3.2 節進一步探討之。. 治 政 台灣 大. Nat. io. n. 40. al. 0.08% 0.47% 39.00% 0.05% 0.53%. 台灣 愛爾蘭 義大利 荷蘭 挪威 葡萄牙. -0.17% -0.48% 0.15% 0.69% 63.00%. 新加坡 西班牙 瑞典 英國 美國. Ch. engchi. 完整國家列表請見附錄 D 表 15 30. 1.80% 11.00% 7.20% 11.00% -0.58% 5.80%. -4.30% 0.04% 0.05% 0.51% -0.24% -2.30% 0.29% 0.10% 0.23% 0.59%. 1.60% 9.80% 7.40% 7.60% 6.40%. sit. 5.90% 4.40% 5.40% 3.50% 10.00%. ‧ 國.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印度. 立 12.00%. ‧. -120.00% 7.70% 2.90% 11.00% 7.60%. 台灣. 學. 韓國 印尼 奧地利 智利 丹麥 芬蘭. 韓國. er. 韓國. y. 表 10:各國對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2005-2013). i n U. v.

(35) 5.3.2 模型三:韓國簽訂 FTA 之貿易與福利效果(2005-2013)41 本小節說明給定 2005-2013 年間全世界稅率變動的條件下,韓國簽訂 FTA 的貿易與福利效果,表 11 與表 12 分別為此段期間韓國簽訂 FTA 的福利效果與 各國對台灣和韓國的進口變動率。4243 由表 11 知 2005-2013 年間韓國簽訂 FTA 為其帶來的福利效果為 0.203%,而若考慮此段期間內的全球稅率變動,則韓國 的總福利效果為 0.53%(見表 7)。比較兩者可知韓國於 2005-2013 年間的福利增加 約有四成來自簽訂 FTA 之效果,故韓國積極與他國簽署 FTA 確實為他們帶來相 當程度的影響。至於台灣受到韓國與他國簽訂 FTA 之影響,福利效果的變動率. 政 治 大 福利效果而言,韓國 FTA 對台灣雖帶來少許衝擊,實非甚鉅。 立. 學. ‧ 國. 為-0.00199%,而此段期間內台灣的總體福利效果成長 0.275%(見表 7),因此就. 表 11:韓國簽訂 FTA 之貿易與福利效果(2005-2013). ‧. 福利效果 貿易值. 韓國. 0.203%. 0.124%. 0.079%. 台灣. -0.00199%. -0.00215%. 0.00016%. n. 41. sit er. io. al. y. 貿易條件. Nat. 總福利效果. Ch. engchi. i n U. v. 本文所述「韓國簽訂 FTA」之效果,皆表示已給定該段期間全世界稅率變動條件下的計算結果, 文中便不再特別說明已考慮全球稅率變動。 42 完整國家列表請見附錄 D 表 16 與表 17。 43 更多結果如「各部門之福利效果」請見附錄 D 表 18。 31.

(36) 接著看到表 12 為 2005-2013 年間韓國與各國簽訂 FTA 後,各國對韓國與台 灣的進口變動量。與表 10 相較,可以看出韓國與其多數 FTA 夥伴間的進口變動 率,沒有太劇烈的變化,表示此段期間韓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成長確實來自 FTA 的影響。至於台灣,由表 12 可見韓國的 FTA 夥伴對台灣之進口成長率,其衰退 趨勢更加明顯了(相較於表 10),亦即韓國與這些國家簽訂 FTA 後,就出口而言, 確實為台灣帶來些許衝擊。. 表 12:韓國簽訂 FTA 下,各國自韓國與台灣之進口變動率(2005-2013) 韓國. 台灣. 4.70% 6.40% 4.00% 27.00%. -0.11% -0.24% -0.08% -0.46%. 西班牙 瑞典 英國 美國. Nat. io. n. al. Ch. engchi. 32. 4.60% 7.50% 10.00% -0.69% 6.10% -1.30%. -0.08% -0.14% -0.14% -0.07% -0.12% -0.14%. 9.90% 7.00% 7.70% 6.20%. -0.16% -0.14% -0.12% -0.08%. y.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印度. --. sit. 0.22% -0.13% -0.11% -0.10%. 義大利 荷蘭 挪威 葡萄牙 新加坡. -0.88%. er. 立 -0.10%. 台灣. ‧. 250% 7.80% -0.83% 11.00% 7.50% 6.40%. --. 韓國. 學. 韓國 印尼 奧地利 智利 丹麥 芬蘭 法國. ‧ 國. 台灣 政 治 0.80% 大 愛爾蘭 -1.50%. i n U. v.

(37) 5.4 考慮不同因素之模型比較 本文實證模型參考 Caliendo and Parro(2015),而 Caliendo and Parro(2015)與 眾多計算自由貿易協定效果之文獻的不同處在於,Caliendo and Parro(2015)考慮 了三個重要因素:部門異質性、中間財貿易、部門間投入產出連結。本小節以 1995-2005 為例,分別以單一部門、不考慮組合中間財、不考慮投入產出三模型 計算 1995-2005 年間的福利效果,並與本文同時考慮上述三因子的模型一比較。 做法如下,單一部門模型將原本模型內的 40 個部門簡化為 2 個部門:可貿 易與非貿易,其意涵即部門間無異質性,而模型參數θ則使用總和彈性。44將多. 政 治 大 稅率降低而產生之福利效果 立。至於不考慮組合中間財與不考慮投入產出模型皆屬 部門合為單一部門可能消彌原來各部門之間的異質性,導致無法捕捉特定部門因. 𝑗. ‧ 國. 學. 多部門模型,但前者不考慮組合中間財,故模型參數𝛾𝑛 = 1,表示該模型中被貿 易的財貨僅能用來生產最終財與最終消費,無法生產中間財。不考慮投入產出模. ‧. 型雖然加入組合中間財,但不考慮部門間投入產出連結,故只能使用相同部門的. sit. y. Nat. 產品做為中間財投入。45. al. er. io. 計算結果如表 13,表中列出台灣、韓國、中國、美國,完整 34 國請見附錄. v. n. D 表 19。可以看到各國多部門模型中,模型一的福利效果皆優於不考慮投入產. Ch. engchi. i n U. 出連結與不考慮組合中間財的福利效果。而各國模型一相對於單一部門的福利效 果則沒有固定趨勢,例如台灣的福利效果為模型一優於單一部門,韓國、中國、 美國則反之。總的來說,可以肯定加入不同的衡量因子確實對模型最終的福利效 果造成影響,也顯示部門間的互動因素為衡量國際貿易效果的重要課題。此外, 本文著眼於採用較完善考量部門間互動因素的模型,原因在於現今複雜的國際分 工鏈下,這樣的方式可能更加接近真實情況。至於考慮不同因子的模型之間何者 高估,何者低估?則需進一步探究各國的產業結構與環境方能釐清。. 44 45. 由本文第四章可得,第一組估計結果之總和彈性θ = 3.3991。 作法是只考慮投入產出表的對角線部分,將非對角線部分設為 0。 33.

(38) 表 13:不同模型之福利效果(1995-2005) 總福利效果 多部門模型 模型一. 不考慮投入產出連結. 不考慮組合中間財. 單一部門. 台灣. 1.00%. 0.559%. 0.816%. 0.185%. 韓國. 0.56%. 0.303%. -0.025%. 1.670%. 中國. 5.23%. 2.450%. 4.670%. 5.640%. 美國. 0.18%. 0.116%. 0.094%. 1.44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4. i n U. v.

(39) 6. 結論 全球化的浪潮下,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整合越來越重要,而其影響也漸受重視,. 本文以 Caliendo and Parro(2015)之模型,意欲探討 1995-2013 年間自 WTO 成立 乃至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風興起之影響。本文首先以模型一檢視 1995-2005 年 WTO 成立十年的影響,接著模型二將時間往後推移至 2005-2013,旨在了解 此段期間全世界多達 120 份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的效果,最後模型三則進一步聚焦 於韓國於 2005-2013 年間簽訂 FTA 的影響。 本文實證結果發現,WTO 於 1995 年成立至之後的 10 年間,確實為會員國. 政 治 大 年,全球有 120 份區域貿易協定生效,亦提升了多數國家的福利,然而若與 立. 帶來正向影響,總體而言,模型內多數國家福利效果變動率為正。到了 2005-2013. ‧ 國. 學. 1995-2005 年間的成長率比較,2005-2013 之成長幅度則不若以往。可能的原因 為 WTO 的主要影響已於 1995-2005 年間體現,而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之影. ‧. 響尚不如 WTO 來的全面,再加上 2008 年以降適逢全球金融風暴。其中值得注. sit. y. Nat. 意的是,韓國於此段期間內的福利效果成長率與 1995-2005 年間維持著接近持平. al. er. io. 的水準,而根據本文模型三的結果,發現其中約有四成效果得力於韓國在. v. n. 2005-2013 年間內與 45 個國家簽定之 8 份 FTA,顯示簽定 FTA 確實為其帶來正 面影響。. Ch. engchi. i n U. 若聚焦於台灣與韓國的出口競爭態勢,本文結果顯示 1995-2005 年間台灣較 佔優勢,台灣對多數國家之出口成長率高於韓國。46然而至 2005-2013 年,韓國 對這些國家的出口成長率明顯改善,反觀台灣對各國的出口,雖整體而言尚維持 正成長,然其成長率相對於 1995-2005 則稍有衰退。而根據模型三的結果,本文 認為導致此消長的原因之一可能來自韓國與這些國家簽訂 FTA 之影響。換句話 說,韓國與這些國家簽訂 FTA 後,就出口而言確實為台灣帶來些許衝擊。. 46. 主要指 2005-2013 年間與韓國有簽訂 FTA 之國家。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資源化產業為有工廠 登記之製造業,須檢 附下列之資格證明文 件之一:.

是所有正向指標中最低者;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 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二者 的平均值分別為 5.10 分與 5.13

二、貨品之加工、製造或原材 料涉及我國與其他國家或 地區共同參與者,以在我 國境內產生最終實質轉型

在國外從A國將外國製造貨品出口至B國 可能受 出口管理法規規範,前提是外國製 造貨品:.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