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Copied!
1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方覺非 博士

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

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A Study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2)

謝辭

在做好最後的版面校訂後,心中的大石總算是放了下來,換上的是喜悅與感激。論文

得以順利完成,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方覺非博士。由於老師的指導與敦促,讓我釐清許

多研究上的迷思與觀念,在最後階段的不斷鼓勵,更是促成我能如期完成這任務的最大支

柱,衷心感謝老師。也感謝口試委員陳鴻仁教授、黃建宏教授與黃惠苓教授,對於論文提

供精闢寶貴的建議,使本論文的內容更臻完善。

本論文的完成,在問卷之修訂與調查上,還要感謝南投縣資訊教育方面的專家與夥伴

們的不吝賜教與協助,由於您們的熱情協助,才能成就此論文之完成。

回首在數位所學習的點滴,感謝台中教育大學提供這麼棒的進修環境,更感謝二年來

的授業師長,由於您們的指導與督促,使我獲益良多。當然也要感謝班上的同學們,尤其

是譯瑋、嘉玲與家賢,有你們一路陪著我共同學習與相互打氣,讓我的研究所生活更加的

充實與精彩,也才得以讓我順利完成研究所的課業。

最後要感謝我的老婆與家人,在我研究所進修期間,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讓我

能無後顧之憂的專心於研修,完成學業。終於完成了,深吸口氣,嗯~這感覺真是「太棒

了」!

林以忠 謹誌於台中教育大學 99.06

(3)

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南投縣國小資訊教育實施之現況及影響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

展之因素為何?從計畫與組織、基礎環境、課程規劃實施、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學生資訊

能力養成、以及推展困境六個層面,來了解南投縣國小資訊教育推動之概況。以描述性統

計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進行資料分析,說明資訊教育推動各層面的概況,再以交叉表進行

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分析不同變項之人員與學校在資訊教育各層面是否有顯著差異。本研

究針對南投縣147所國民小學資訊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收了195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據

此分析結果歸納做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做為資訊教育實施的決

策參考。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南投縣國小資訊教育實施在計畫與組織層面之研究資料顯示,學校訂有資訊教育推動

相關計畫僅有六成,而成立資訊教育推動小組也僅佔四成,故學校應積極作為,以推

展資訊教育。

二.

資訊教師對資訊教育議題之學生資訊核心能力課程的內容「完全了解課程內容」的認

知情形僅35.9%的比例。資訊教師身為學童資訊教學第一線的人員,理當要非常熟稔

資訊教育議題之學生資訊核心能力課程的內容,師資能力的加強是目前急需立即改善

的。

三.

高達七成資訊教師(71.2%)認為自由軟體教學時間佔資訊教育教學時間之比例應達

50%以上。

四.

.

.

.

「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只想玩網路遊戲」是資訊教師認為目前學校推動資訊教育,最

需要改善的項目;而「資訊教師工作繁重,無力推展」實是本縣推動資訊教育的隱憂。

另外「教師對自由軟體接受度不高」,將使得自由軟體在推廣上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4)

A Study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Six aspects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such as

plans and organizations, foundation environment,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ap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difficulties position of the

impetus are explor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to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147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from 195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es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are as follows:

1. 60 percents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have done relative, adequate

and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planning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To establish

Information Education Promotion Team at each school is 40 percents. The

researcher thinks that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has to be lending an impetu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s.

2. Only 35 percents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ers realize that“the realizing

and comprehending the whole contents “of the main abilities in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issue. It must be

well known the contents of the main abilities in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issue as a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er. Howeve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eacher instruction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right now.

3. More than 71.2 percents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ers are deemed that

the curriculum of free software should take up more than 50 percents in the

(5)

whole inform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4.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impromoting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s “ students only like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nd lack for learning in

classes”. In one hand, the researcher worries about that :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County Center hard to promote cause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ers have too much else works to do. In the other hand, lots of teachers are

not interested in free software. So that is the reasons why it’s hard to popularize

the free software.

(6)

內容目次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3 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資訊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 ... 5 第二節 我國資訊教育發展重要政策與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之關聯 ... 9 第三節 資訊教育發展之相關論述與研究... 23 第四節 總結 ... 27 第三章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2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詮釋 ... 33 第四章 第四章第四章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結果分析與討論結果分析與討論結果分析與討論... 35 第一節 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 35 第二節 討論影響南投縣國小資訊教育推動之因素... 46 第五章 第五章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33 第二節 結論 ... 139 第三節 建議 ... 14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143 附錄 附錄附錄 附錄::::南投縣南投縣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問卷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問卷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問卷 ··· 147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問卷

(7)

表目次

表2-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內容概要... 11 表2-2:國小資訊教育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節錄)... 14 表2-3:「600萬戶寬頻到家」與「縮減數位落差」計畫成果(節錄) ... 17 表2-4:教育部自2001年度至2010年度施政方針中資訊教育相關之項次與內容(節錄) ... 18 表2-5: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節錄) ... 20 表2-6: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工作指標(節錄) ... 22 表3-1:問卷內容效度學者專家審查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 ... 32 表4-1:資訊教育實施現況—計畫與組織層面... 36 表4-2:資訊教育實施現況—基礎環境層面... 37 表4-3:資訊教育實施現況—課程規劃實施層面... 39 表4-4:資訊教育實施現況—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實施層面... 42 表4-5:資訊教育實施現況—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實施層面... 44 表4-6:資訊教育實施現況—推展困境層面... 46 表4-7:不同性別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47 表4-8:不同性別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47 表4-9:不同性別資訊教師在課程規劃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50 表4-10:不同性別資訊教師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52 表4-11:不同性別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53 表4-12:資訊教育推動之推展困境與性別之交叉表... 54 表4-13:不同年齡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55 表4-14:不同年齡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56 表4-15:不同年齡資訊教師在課程規劃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59 表4-16:不同年齡資訊教師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61 表4-17:不同年齡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63 表4-18:不同年齡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64 表4-19:不同網管年資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65 表4-20:不同網管年資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各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66

(8)

表4-24:不同網管年資資訊教師在推展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75 表4-25:不同資訊學歷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76 表4-26:不同資訊學歷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77 表4-27:不同資訊學歷資訊教師在課程規劃實施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80 表4-28:不同資訊學歷資訊教師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83 表4-29:不同資訊學歷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84 表4-30:不同資訊學歷資訊教師在推展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86 表4-31:不同職務別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87 表4-32:不同職務別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88 表4-33:不同職務別資訊教師在課程規劃實施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91 表4-34:不同職務別資訊教師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94 表4-35:不同職務別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95 表4-36:不同職務別資訊教師在推展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96 表4-37:學校規模不同之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98 表4-38:學校規模不同之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99 表4-39:學校規模不同之資訊教師在課程規劃實施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02 表4-40:學校規模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05 表4-41:學校規模不同之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06 表4-42:學校規模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推展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07 表4-43:學校所在區域不同之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09 表4-44:學校所在區域不同之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10 表4-45:學校所在區域不同之資訊教師在課程規劃實施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12 表4-46:學校所在區域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15 表4-47:學校所在區域不同之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16 表4-48:學校所在區域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推展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17 表4-49:是否曾為資訊重點學校之資訊教師在計畫與組織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19 表4-50:是否曾為資訊重點學校之資訊教師在基礎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19 表4-51:是否曾為資訊重點學校之資訊教師在課程規劃實施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23 表4-52:是否曾為資訊重點學校之資訊教師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125 表4-53:是否曾為資訊重點學校之資訊教師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127 表4-54:是否曾為資訊重點學校之資訊教師在推展困境層面題項認知交叉分析表 ... 128

(9)

表4-55:不同變項和「計畫與組織」層面題項之相關表... 129

表4-56:不同變項和「基礎環境」層面題項之相關表... 130

表4-57:不同變項和「課程規劃實施」層面題項之相關表... 130

(10)

圖目次

圖3-1:研究架構圖 ... 29 圖3-2:研究流程 ... 30

(11)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章共分三小節論述,分別為: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從一九九0年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開始,資訊化已是當前全球普遍的發展趨勢,而

資訊相關知識發展與科技運用,便成為經濟發展成功的重要關鍵。為了使全民能普遍具有資

訊 科 技 素 養 , 資 訊 教 育 (Information Education) 或 資 訊 科 技 在 教 育 上 的 應 用 (IT in

Education)已成為現代教育所重視的課題之一。而世界各教育進步國家,也都在積極規劃及

推展資訊教育,以教育其國民適應資訊化社會,提昇其國家競爭力(何榮桂,2001)。運用資

訊科技工具除了可迅速而廣泛地獲得資訊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效能與工作效率外,更能增進與

他人合作及溝通,有助於個人主動學習與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

全國科技會議與全國知識經濟發展會議都提到資訊教育是國家的基本、國力的關鍵。無

論從科技的發展或知識經濟的發展,大家都同意『資訊國教』是國家基本的政策(吳思華,

2001)。運用資訊技術來創造新競爭優勢,是在全球劇烈競爭的形勢中,用以提昇國家競爭

力的重要策略,而想要增強科技實力最根本的做法便是從資訊教育札根,所以資訊教育是一

件攸關國家未來競爭力的神聖工作。然而無論教育主管機關如何規畫資訊教育,最重要的職

責仍是落在教學第一線的資訊教師身上。國民中、小學的資訊教師目前正扮演著培育國家未

來資訊科技人才、承續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時代角色;其在資訊教育推展的歷程中,實佔有舉

足輕重之地位。但是資訊教師的任用方式在國中、小階段是否有依循的規範與制度?資訊教

師的專業學識背景結構為何?基於此觀點,以第一線資訊教師做為資訊教育推展現況之受調

查群體,所得之資訊應能高度反應出資訊教育推展之現實情況。

(12)

「資訊教育推動中程計畫書」與「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南投縣政府,2005a,2005b,

2007,2008),但對於整體資訊教育現況的探究上,仍嫌不足。近年來除了孫國珊(2003)

在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中提到: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表現屬中上

程度;張碧玲(2004)針對中部四縣市國民中小學校長網路素養對學校資 訊 教 育 實施的影

響研究報告所述:校長的網路素養與學校資 訊教 育 實施間有顯著正相關;以及巢碧玉(2006)

針對南投縣現階段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基本能力研究報告中所提出:南投縣現階段國小高年

級學生之資訊基本能力屬中等程度;資訊基本能力之差異與性別的相關性,經研究結果顯示

有相關性之外,尚未見相關學者有深入的研究報告。研究者目前身兼學校資訊組長一職,在

南投縣資訊教育之推展上也略盡了一份綿薄的心力,對於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現況之議題更

是高度的關心,此為促使進行此研究的主要動機。

從我國近十年來教育部針對資訊教育議題所列出的施政方針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國中

小部份推展之重點:從2001—2002年間建構完善資訊教育基礎環境,善用網路資源改進教學

模式;接著2003—2005年間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加強師生資訊能力與網路學習素養;到

2006—2008年間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均衡數位資源,建構優質數位學習內容與環境;

以至於2009—2010年強調促進數位機會均等,提升師生善用資訊科技,增進教學品質與學習

能力,發展與整合多元數位教育資源(教育部網站)。強調的重點無非是強化資訊設備與環

境、充實教學資源與推動資訊融入教學,而對於最基本的資訊教育課程教材內涵與學生資訊

能力與素養之養成,雖然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中,有明載

各學習階段課程內容與學生應具備之能力指標,供基層資訊教師編選教材參考,卻只強調以

資訊融入各科教學的方式達成教學目標,至於如何編選教材的任務則留給資訊教師自行編

排。這不僅反應出政策上對資訊教育所強調的往往只是資訊設備與教學環境是否充實?以及

如何將資訊教育議題融入各科教學?卻忽略了資訊教師實質上推行資訊教育所需具有的資

訊能力與素養是否足夠?資訊教育在國中、小階段的實施方式是否符合資訊教師的期望?資

訊教育課程安排與教材選擇是否適當?諸如此類種種的相關議題,也是促使研究者進行此研

究的另一原因。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分析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之推展現況,除增進學術上之了解外,並期能對未來

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成效盡一份心力。

(二)探究影響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展之因素,以作為未來有心推動資訊教育的教

育伙伴們參考。

二、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一)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之推展現況為何?

1.南投縣各國民小學推動資訊教育在計畫與組織層面之現況為何?

2.南投縣各國民小學推動資訊教育在基礎環境層面之現況為何?

3.南投縣各國民小學推動資訊教育在課程規劃實施層面之現況為何?

4.南投縣各國民小學推動資訊教育在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層面之現況為何?

5.南投縣各國民小學推動資訊教育在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層面之現況為何?

6.南投縣各國民小學推展資訊教育在推展困境層面之現況為何?

(二)影響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展之因素為何?

1.不同個人變項之資訊教師對資訊教育推展之影響及其差異情形為何?

2.不同校園變項之學校對資訊教育推展之影響及其差異情形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14)

一、國民小學:

本研究所指國民小學係指目前(民國98年)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其中六班以下學校九

十二所、七至十二班學校二十三所、十三班至二十四班學校二十所、二十四班以上學校十二

所,共計一百四十七所。(教育部統計處,2009)

二、資訊教師:

本研究所指資訊教師,為負責資訊相關業務或實際負責資訊課程教學之教師。

三、資訊重點學校:

本研究所指資訊重點學校,為資訊種子學校或自由軟體推廣學校之統稱。

四、資訊教育實施現況:

從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資訊教育便列為重大議題實施項目之

ㄧ。本研究所稱資訊教育實施現況是以南投縣國小資訊教師對資訊教育實施在計畫與組織、

基礎環境、課程規劃實施、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學生資訊能力養成和推展困境等六個層面實

施現況的認知情形。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節分四小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資訊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第二節探討近年

來我國資訊教育發展重要政策與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之關聯;第三節探討資訊教育發展之相

關論述與研究;第四節為總結。玆分述如下:

第一節

資訊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

資訊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

資訊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

資訊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

一、資訊教育的意義

不同學者就資訊教育(Information Education)的意義有不同的看法:戴建耘(1995)

指稱電腦教育是以電腦作為教學工具或教導電腦應用技術為主的教育,而資訊教育則包括了

與電腦相關的資訊處理觀念、方法以及設備等等的教育,但在許多不同應用的情況,電腦教

育 與資 訊教育 二詞 被交 互使 用因而 產生 了 模 糊化 的情形 。溫 明正 ( 1998 )指出 資訊

(Information)不等同於電腦(Computer),電腦只是處理資訊的工具之一,而資訊科技

產品包含電視、電話、電腦、電傳視訊、機器人……等。資訊教育包括資訊普及教育、資訊

應用教育、資訊專業教育及資訊推廣教育等四個範疇(戴建耘,1995;溫明正,1998)。而

國民教育階段的資訊教育,應該讓學生認識資訊科技、資訊產品以及電腦與生活的關係,並

且從實例中了解資訊的基礎原理和應用價值,資訊教育之目的在培育國民在資訊科技變遷中

具備彈性適應的能力,因此國民教育階段的重點不在資訊專業科技的傳授,而是教導國民如

何使用電腦獲得資訊(溫明正,1998)。

資訊教育在早期的推展,一般分為兩個層面:一將電腦視為一種學科來學習,廣設「電

腦課」;另一是將電腦視為一種工具,將電腦應用在教學活動上面,輔助教學。Jonassen

(2000)認為電腦可以:協助知識之建構(Computers Support Knowledge Construction)、

協助知識之探索(Computers Support Explorations)、支援做中學(Computers Support

(16)

reflecting)。

Eisenberg 和Johnson(1996)指出,若是把資訊科技相關知識與能力當作一種獨立的、

隔離的知能來教,學生未來將無法有意義的運用這些資訊能力。資訊科技相關知能的學習是

為了解決學生學習上之問題,所以必須要能將資訊科技相關知能應用於教學上。資訊融入教

學就是希望透過資訊科技與各學習領域的整合,來提升學生在該領域上的學習成效,同時學

生的資訊能力也能獲得提升。

何榮桂(2002)認為資訊教育泛指與資訊或網路科技相關之教育活動與措施,包括政策、

設備、課程、教材、師資、教學、學習、能力指標等,範圍甚廣,且不同於傳統之電腦教育

(computer education) 或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 CAI);李坤

翰、許育健、徐愛婷與陳怡君(2002)認為廣義的資訊教育即是「資訊素養教育」,係指國

民所應具備的資訊素養的培養,也就是資訊處理能力的培養;資訊素養教育包含善用資訊科

技的教育,亦即是「電腦教育」(computer education),電腦教育可說是資訊教育的狹義意

義。資訊教育的目的除了讓學習者具有良好的電腦技能外,對於經濟時代國民不可或缺的基

本素養也就是資訊的蒐集、管理及運用能力的培養更是重要。張國恩(2002)認為我國資訊

教育發展是從「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 CAI)起,經由「電腦

課程的實施」到九年一貫課程中的「資訊融入教學」。陳志偉(2002)綜合了多位學者之論

述將資訊教育定義為:「泛指與資訊有關的師資、課程、設備等之教育與活動的概念,目的

為指導學生具備電腦基本素養,利用電腦處理資訊並運用在學習上,培養學生正確的資訊道

德觀」。蔡佳蓁(2004)整理資訊教育的意涵為:一、資訊教育不等同於電腦教育,除應指

導學生具備基本的電腦知識和技能外,更需要指導學生運用這些電腦的知能來處理資訊,並

將之應用於學習上;二、資訊教育應關注學生的資訊態度與人文關懷,資訊教育之內涵需包

括「資訊安全」、「資訊倫理」、「資訊法律」與「生命教育」等人文道德層面的教育;三、

為達成教師能教、學生能學的效果,資訊教育應規劃妥善的相關措施,包括政策明確、設備

充實、課程設計、教材編擬、教學實施、師資培訓與學生能力指標的達成等面向。

在今日資訊科技發展神速的數位e化時代中,「資訊教育」不應只限定於以電腦為主的

教育,資訊教育應泛指以「數位科技設備」為推展工具,規劃資訊教育相關之課程計畫、教

(17)

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等教育措施與活動,除了教導學生應具備的數位科技知能外,更包括運用

數位科技來蒐集、分析與處理知識,並積極運用在學習與日常生活中,達成培養學生運用資

訊科技來處理資訊與知識應有的態度與價值觀,以適應未來的數位科技生活型態(陳桂勤

2007)。而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在2008年資訊教育推動理念、策略與現況報告書中,則指

出資訊教育為培養中小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度與行為的教育,其中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涵蓋軟體、硬體及網路應用能力,而資訊科技應用態度與行為包含合法合理使用資訊通訊軟

硬體的正確觀念與行為。教師資訊素養、資訊通訊設施、數位教學資源、國內外交流合作及

資訊教育行政機能則為推動資訊教育之輔助構面(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2008)。

綜合以上各論述,資訊教育之意義從早期強調電腦相關知識的教學,演變為以「數位科

技設備」為推展工具,所規劃之相關教育措施,到現今所強調的培養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

度與行為的教育。我們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基礎資訊設備逐漸完備與普及後,資訊科

技應用能力已大為提升,隨之而來的是不當的資訊應用態度與行為的逐漸產生。兒福聯盟針

對台灣兒童線上遊戲行為所做調查報告,顯示高達76%的國小學童都會玩線上遊戲,而且有

超時之現象,平均每週上網10至20小時的比例最高(佔36%),另有34%的孩子每週玩線上

遊戲超過30小時,甚至有近10%孩子每週玩超過40小時,幾乎可稱為「全職玩家」。調查結

果也顯示,孩子在假日玩線上遊戲玩得比平時還瘋;假日平均會玩4小時13分鐘,甚至有15

%會玩超過八小時。長時間沉迷於網路也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作息,曾經「玩遊戲玩到忘

記吃飯」之學童約佔五成,其中有14%經常如此;此外,也有30%的孩子承認曾經「熬夜玩

遊戲」,其中甚至有8%經常如此(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兒盟﹞,2009)。所以資訊

教育應不再只是強調資訊科技知識與應用能力的教育,而應該包括資訊科技應用態度與行為

的教育。

二、資訊教育的重要性

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運用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已為世界各國

(18)

人合作及溝通,並有益於個人主動學習與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部,2008b)。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在新世紀第三期國家建設計畫教科文建設一章中明白宣示將建

設台灣成為富涵文化創意的研發科技島,強化產學研創新連結,落實推動科技研發創新並厚

植國家整體科技實力;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及終身學習能力的下一代。並且在中小

學資訊教育相關內容中則以加強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推動發展,培養中小學學生資訊科技應

用能力,透過資訊與網路進行資訊科技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強化師生國際觀為具體目標

(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

教育部在「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規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主要內

涵:包含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科學與技術認知學習,並

著重科學與科學研究知能及態度,尊重生命與愛護環境的情操,以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

核心、基本能力之習得,同時應能將此能力轉化、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教育部,2008b)。

其中不僅將資訊科技的認知學習列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要培養的十項基本能力亦

包含「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而「資訊教育」還列為七項重大議題之一(教育部,2008b)。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在「台灣資訊教育推動理念、策略與現況」報告一文中,指出資訊教

育之推展有下列幾個重要性:一、為提昇國家競爭力與科技實力,國民需具備運用資訊科技

主動學習與創新思考的基本能力,以成為符合e化時代需求之一份子。二、資訊教育基礎環

境之建置暨網路資源應用,可使各校共享教育資源,縮短城鄉教育之差距。三、資訊科技應

用於教學,使教師之教材、教法、運用之教學媒體多元化,建立啟發式、互動式學習環境。

四、過去推動歷程係以老師為起始點,藉由老師帶動學生、學生影響家長,進一步提昇全民

運用資訊的能力與學習素養。實際上校長、教育行政人員、產業與社區的參與亦應扮演關鍵

角色。五、在新世紀中,資訊教育的重心為培養學生運用資訊進行組織、判斷、決策與處理

問題的能力,養成愛好學習與獨立學習的習慣,並能在全球化的網路學習社群中與他人進行

合作學習,培養健全的社會價值觀與開闊的世界觀(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200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資訊教育要能順利推展,資訊基礎建設就必須先完備,要達成

國民教育階段中資訊基礎建設的實施指標,除了教育部釐訂政策與籌措經費外,尚需地方政

府、各級學校、學校老師及關心資訊教育之學者專家等的配合與協助。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

(19)

全球競爭環境,政府、學校和教師須提供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環境和機會,以確保學生在歷

經九年國民教育之後,能具備資訊社會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成為能適應數位生活

環境的e世代公民(何榮桂、陳麗如,2001)。在資訊化的時代裡,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是提昇教學成效的重要方式。其主要之特點如下:一、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更能符合

認知心理之原理;二、大量增加教學資料與內容等刺激選項,使學生能進行蒐集、分析、歸

納、綜合等高層次的心智活動;三、促進兒童個別化學習,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以避免因

為教師個人之因素而影響學生個別的學習機會;四、協助教師進行教學評量與診斷測驗,以

能掌握學生的起點行為、參與過程以及學習成效;五、協助教師進行有效之經營班級,建立

文書資料與檔案管理與運用(陳桂勤2007)。

資訊科技與網路的普及,現今的孩子過度沉迷線上遊戲衍生種種問題,包括:身心傷害、

網路成癮、網路離家、暴力傷害或性侵等,時常出現在新聞媒體上,亟需要我們的關注。網

路交談用語經常充斥不雅用辭,更由於網路匿名特性,讓大家更是為所欲為,髒話連篇的現

象隨處可見。而令人擔心的是,長期接觸過度血腥暴力、髒話充斥的線上遊戲,會影響孩子

們的現實感,近來有些少年暴力的社會新聞就是因為少年沈迷暴力型線上遊戲,長期在遊戲

中打怪殺人,讓他們誤以為在現實生活中,殺人也沒什麼大不了,就像網路遊戲般一按鍵就

可以全部重來(兒盟,2009)。資訊科技應用所衍生的各種不良的態度與行為問題,亟需我

們的重視與解決;資訊教育的推展,當然不能忽略了這麼重要的課題。綜上所述,資訊教育

推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身為教育從業人員的我們理當重視與努力於資訊教育的推展。

第二節

我國資訊教育發展重要政策

國資訊教育發展重要政策

國資訊教育發展重要政策

國資訊教育發展重要政策與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之關聯

與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之關聯

與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之關聯

與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之關聯

從民國71年行政院成立「資訊教育推動小組」開始,我國在資訊教育發展上才開始較有

計畫的推展資訊教育,推動至今接近三十年歷程,也頗具成效。在中小學資訊教育方面比較

關鍵性之重要政策有:「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九年一

(20)

畫」,各項計畫特點及對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之影響,加以分述如下:

一、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計畫期程:1997/6-2007/6)

資訊建設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基礎,為了建置網路科技與資訊基礎環境,使各學校間能

共享教育資源,進而推動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使教材、教法、運用之教學媒體多元化,

建立啟發式、互動式之學習環境,達成將資訊教育向下扎根,普及全民資訊教育,使國民具

備資訊基本素養,輕鬆邁入資訊化社會的目標,教育部整合「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畫」、

「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展與推廣計畫」以及「E-MAIL至中小學計畫」等資訊教育相關計畫,

於1997年提出「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又於次年提報「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

需預算案,積極充實資訊設備與環境的建置,期能達成使所有國民中小學皆有電腦教室可進

行資訊教育教學且可連上學術網路,並逐步朝50%教室有電腦、40%教室能連上學術網路且

各教室視聽媒體與電腦能結合運用等方向推進,另外更積極培訓中小學教師具備資訊基本素

養,推動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科教學(教育部,1997)。此計畫重點在建構資訊化校園,使資

訊教育延伸至國中、國小,從基礎資訊建設、組織調整、師資培訓養成到改善教學模式,為

的是使所有學生皆具備資訊基本素養,讓全民具備資訊基本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國小至專科

資訊環境,為科技島做紮根的工作。在經過十年計畫期程後,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現況,是

否有達成計畫預期之目標?是研究者透過此研究想要探究的。

二、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計畫期程:2001/6-2005/6)

資訊社會中e世代學生需要的是「帶著走的基本能力」,為積極培養國民具備運用資訊

科技主動學習與創新思考的基本能力,推動中小學以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培育符合新時代需

求之國民,2001年6月教育部提出「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作為未來相關單位推動中小

學資訊教育政策之依據(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四大願景、十項策略、七

項指標歸納如表2-1所示:

(21)

表2-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內容概要

項目

內 容

四大願景: (1)資訊隨手得

(2)主動學習樂

(3)知識伴終生

(4)合作創新意

十項策略: (1)建設優質之資訊教育環境,使學校均能達到點對點之基礎網路頻寬。

(2)鼓勵師生購買資訊工具,善加利用電腦資源,增加設備使用效率。

(3)將資訊科技融合於學校課程中,創新教習典範與模式,鼓勵發展具地方

文化特色之教學資源。

(4)建置開放的教育平台與共通的資訊流通機制,發展具整合性之素材庫,

共享網路資源。

(5)培訓並支援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中,且在師資養成教育及教師

遴聘標準中納入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能力。

(6)設立資訊種子學校發展特色,鼓勵各校成立各領域之資訊教學小組。

(7)促進城鄉教育之均衡發展,推動城鄉資源共享。

(8)學校與社區結合,形成親、師、生共同學習社群,鼓勵產業投入資訊教

育的建置與推展。

(9)利用資訊科技簡化教育行政管理程序,提昇教育行政人員之資訊素養,

使教學與行政能相互支援。

(10)針對網路對教學與社會整體之影響,持續進行評估與研究,適時反映

於資訊教育相關施政中。

七項指標

(1)師師用電腦,處處上網路。

(22)

表2-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內容概要

項目

內 容

(4)學生均具備正確之資訊學習態度,瞭解並尊重資訊倫理。

(5)建立逾600所(20%)種子學校,發展資訊教學特色。

(6)全面建構學校無障礙之網路學習環境,縮短數位落差。

(7)各縣市教育行政工作均能達到資訊化、自動化與透明化。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1)

從上表可得知,中小學資訊教育之發展方向,首重規劃校園資訊科技學習環境,而各項

教學變革和行政組織調整皆以創新學習活動、推展資訊融入教學為重心,以普及學生之資訊

素養和發展學習能力為目標。其中較耐人尋味的是為達成「師師用電腦,處處上網路」與「教

師均能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學活動時間達20%」等指標,在推動之策略中包括「鼓勵

師生購置資訊工具,善用電腦資源,增加設備使用效率」。推究其原因,主要在計劃推動之

初由於「班班有電腦」方案正在試辦中,班級教室除少數試辦學校外並無電腦之設置,故以

鼓勵師生購置資訊工具應用於教學上,以補學校基礎設施之不足;且若師生能自備資訊工

具,於建立主動學習與創新思考之基本能力以及提昇師生資訊基本素養上應有加乘之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推展策略6之「設立種子學校發展教學特色,鼓勵各校成立各領域資

訊教學小組」,期望之指標為建立逾600所(20%)種子學校,並鼓勵各校成立資訊教育推動

小組,這項指標在南投縣資訊教育推展上是否有如期達成?且各校是否有真正成立資訊教育

推動小組呢?值得探究。

三、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議題

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議題中,課程的設計首先著重於使學生瞭解資訊科技與生活的關

係,認識電腦硬體及操作環境,學習基本應用軟體的操作,以及網際網路的使用。接著強調

如何使用資訊科技工具有效的解決問題,養成學生運用邏輯思維的習慣。最後引入資訊科技

與人類社會相關的議題,以養成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良好態度與習慣。透過本課程的學習,

學生不僅可以習得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也可以將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運用於各學習

領域的學習,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益。根據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精神,各學習領域應利用資訊科

(續)

(23)

技作為輔助教學之工具,將各領域之學習擴展,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方便進行資

訊整合教學,建議將各領域所共同需要的基本資訊能力、素養與學習時間,做一詳實完善的

規劃,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學到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素養,作為各領域應用資訊的基礎

(教育部,2008b)。

資訊教育之能力指標在國小階段分三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

段(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國小五至六年級),玆分述如下:

第一階段(國小一至二年級)

由於資訊教育在小學一、二年級未安排資訊技能的學習,所以鼓勵教師將資訊科技靈活

運用於教學過程中,利用網路上豐富的資源與資訊科技多媒體的效果,營造活潑生動、主動

參與的學習環境。強調的是透過教師利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帶動學生對資訊科技新知的認

識,進而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第二階段(國小三至四年級)

本階段課程包含學習電腦的基本操作與使用規範、視窗環境之操作、中英文打字輸入、

文書處理軟體與瀏覽器的基本操作、繪圖軟體操作與應用、檔案儲存與管理、遵守公用電腦

及網路使用規範等。強調的是資訊科技軟硬體之基本操作素養的養成與資訊科技使用之基本

規範,在資訊能力養成上注重的是奠基的功夫。

第三階段(國小五至六年級)

本階段課程著重在學習利用電腦多媒體設備、簡報軟體、影音編輯、網路環境與資料的

安全防護及資訊倫理的實踐。相較於第二階段之能力指標,本階段已從基本操作層面提升至

教學應用層面,並導入資訊安全與資訊倫理之學習。

在學習內容上,資訊基本學習內容為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必備的基本資訊素養,也是學生

學習各學習領域知識所需之工具。課程安排國小階段每學年建議上課節數為32-36節。除融

入於各學習領域中實施外,並得視內容性質,集中於適當學習領域或彈性學習節數中實施教

(24)

表2-2:國小資訊教育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節錄)

資訊教育能力指標

學習內容說明

建議

節數

1-2-1 能 瞭 解 資 訊 科 技

在 日 常 生 活 之 應

用。

從電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超級市場條碼機、提

款機、信用卡、導覽系統、線上訂票系統、定位系統等)

讓學生瞭解電腦與生活的關係。

1

1-2-3 能 正 確 操 作 及 保

養電腦硬體。

經常的操作包括開(關)機,光碟機、軟碟機之進退片,

螢幕和喇叭音量調整等。電腦硬體的基本保養包括鍵盤

及螢幕的清潔、主機放置環境的維護及光碟與磁碟機的

清潔等。

2

2-2-1 能 遵 守 電 腦 教 室

(公 用電腦)的使

用規範。

簡介公用電腦設備的使用規則,並要求學生遵守,例如

不帶零食進入電腦操作場所、保持設備及環境的清潔與

乾爽

、未經同意不隨便更改設定或使用私人攜帶的軟體

等。

1

2-2-2 能 操 作 視 窗 環 境

的軟體。

教導學生認識及操作視窗環境的介面、啟動常用軟體的

圖示及桌面環境設定等。

3

2-2-5 能正確操作鍵盤。 教導學生認識鍵盤(包括字母、數字、編輯鍵、功能鍵

與特殊鍵等)的使用,以及正確坐姿與操作,並介紹及

練習使用常用輸入設備,例如滑鼠、手寫輸入板、搖桿、

觸控式螢幕、無線輸入設備等。

2

2-2-6 能 熟 練 中 英 文 輸

入。

教導學生熟練英文輸入,包含大小寫輸入、鍵盤上常用

的特殊符號及認識全形與半形字母。教導學生常用的中

文輸入法,包含標點符號輸入、中英文輸入的切換方法。

10-12

3-2-3 能 操 作 常 用 之 繪

圖軟體。

教導學生使用繪圖工具,例如圖形的點、線、面的編輯

及清除、前景與背景的色彩運用、尺寸及解析度的調

整、旋轉與翻轉、縮放顯示、新增文字標題及檔案格式

12-14

(25)

表2-2:國小資訊教育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節錄)

資訊教育能力指標

學習內容說明

建議

節數

的轉換等。

3-2-1 能 使 用 編 輯 器 進

行文稿之編修。

教導學生學習文書編輯器之基本操作與功能,例如文字

輸入、複製、剪下、貼上、還原、字型設定、圖片插入

及調整、表格製作、頁碼及版面設定等。

11-12

4-2-1 能 操 作 常 用 瀏 覽

器的基本功能。

教導學生認識及操作瀏覽器的介面,瞭解網域名稱的命

名規則,能變更瀏覽器首頁,將網頁加入及組織書籤,

檢視瀏覽器記錄,儲存網頁中的文字、圖片與檔案,以

及列印網頁資料等。

11-12

2-3-2 能 操 作 及 應 用 電

腦多媒體設備。

教導學生操作電腦多媒體的輸出入設備,例如數位相

機、掃瞄器、錄音筆、視訊攝影機及麥克風等。

6-8

3-3-3 能 使 用 多 媒 體 編

輯軟 體 進 行 影 音

資料的製作。

簡介聲音及影片的儲存格式,並教導學生進行聲音及影

片的錄製、編輯與輸出等。利用網頁、部落格等工具製

作專題研究、主題式報告及解決問題。

8-9

4-3-4 能 認 識 網 路 資 料

的安全防護。

簡介網路資料傳輸的安全防護設定,並教導學生操作相

關軟體防護功能,以保障資料的安全。

5

4-3-6 能 利 用 網 路 工 具

分 享 學 習 資 源 與

心得。

教導學生利用網路工具(如網頁、部落格等)他人分享網

路資源,並交換學習心得。

9-10

(教育部,2008b)

學習內容說明只概略提及教學重點與方向,在教材之編選上則條列六項要領供教師參

考,六項要領如下:

(續)

(26)

B.教學活動設計均須標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時間分配、學生須有

的先備知識或技能以及教師須具備的資訊素養。

C.教材內容應考慮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並符合各階段學生之心智與技能的發展。

D.教學時附有教學範例及練習之檔案,供教師及學生參考使用。

E.教材宜有詳細的目錄及索引。

F.教材若以學習內涵方式呈現時,則須標示其所屬的核心能力(教育部,2008b)。

至於教學者編選之教材在教學後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是否達成既定的能力指標?則

似乎端賴資訊教學者本身之資訊素養與教學良心而定了。南投縣政府在2005—2008資訊教育

推動中程計畫書中,於中小學資訊課程規劃項目下,雖明白指出要成立「南投縣資訊教育課

程規劃小組」,並規畫了五項要點:(南投縣政府,2005)

1、制定能力指標細項,每個能力指標應依照螺旋式課程設計,分成由淺到深若干層次。

2、訂定三至七學年中,每學年應達成之能力指標細項。

3、研發各學年資訊教育課程進度建議總表,藉以統一各校實施進度,減少因轉學或換老師

造成銜接落差。

4、運用網路社群,鼓勵教師分享能達成能力指標細項之自製教材及網路資源。

5、三年後進行全縣各校資訊課程計畫審查,製作成網路資料庫以供各校彼此參考。

然而檢視南投縣2007、2008、2009三年之資訊教育推動成果與計畫中,卻沒有對此有相

關之著墨,實是匪夷所思。另外,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議題在教學方法與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

上,特別提及了自由軟體之認識與使用。南投縣目前自由軟體推廣種子學校累計有20所,且

計畫於99學年度增加30所種子學校。在課程安排上,規定每學期至少必須有一單元課程為自

由軟體教學;另外希望各校提供校園自由軟體環境,將電腦安裝雙系統,以雙系統之環境讓

學生自然而然的熟悉多元系統之環境(南投縣政府,2009)。然而各國小在推展資訊教育時

自由軟體使用之情形如何?教學課程中自由軟體教學時間所佔的比例為何?自由軟體環境

之建置如何?值得探究。

綜上所述,各校在資訊教育課程安排與學習內容上並無固定的模式,各校資訊教育課程

究竟如何排定?授課教師如何安排?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如何取得?均是研究者欲探究的。

(27)

四、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2003年行政院提出「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子計畫中的E世代人才培育

計畫--「建構數位化學習環境」以及數位台灣計畫中的「600萬戶寬頻到家」與「縮減數位

落差」等三項計畫,可說是奠定目前資訊教育環境及未來接續的工作的重要指標(行政院經

濟建設委員會,2008)。

「建構數位化學習環境」的推展,完成了下列三項重要成果:

(一)全面性的更新了自1998年「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中所建置的國中

小資訊教育設備,完成電腦教室設備的汰舊更新。

(二)發展與整合數位教學資源,建置「學習加油站」網站,收集了九年一貫七大領域各

學科資訊融入教學教案、教材,累積達6,295筆數位教學資源。

(三)建置「六大學習網數位學習活動」網站,超過550所學校參與營運,迄2007年累計

開發中小學數位學習內容36,673單元,2007年上網人次達654萬次。

另外「數位台灣計畫」中「600萬戶寬頻到家」與「縮減數位落差」之計畫成果與國小

資訊教育推展較為相關之項目整理如表2-3所示:

表2-3:「600萬戶寬頻到家」與「縮減數位落差」計畫成果(節錄)

計畫名稱

計畫成果

600萬戶寬頻到家

(1)寬頻連接網路用戶數大幅成長至2007年底的626.71萬戶。

(2)全台灣的電腦使用率大幅成長至2007年的71%。

(3)我國無線寬頻上網人口從2003年不到20萬人,至2007年8月約

有555萬人曾經使用過行動或無線上網。

縮減數位落差

(1)在168個偏鄉建置113個數位機會中心、43個部落圖書資訊站以

及140個公共上網據點。

(2)補助9,200戶中低收入戶學生使用「再生電腦」,補助電信業

(續)

(28)

透過此計畫之執行,全面的更新了自1998年「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中

所建置的國小資訊教育設備,完成了電腦教室設備的汰舊換新,讓資訊教育推展不致因基礎

設備老舊而停滯。南投縣政府配合此計劃於2005年開始分四年逐步汰換縣內各國中小電腦教

室之電腦,並於2008年完成電腦教室電腦之全面更新(南投縣政府,2008)。

五、教育部自 2001 年度至 2010 年度施政方針

教育部自2001年度至2010年度施政方針中,有關資訊教育部分之項次與內容,整理如表

2-4所示:

表2-4:教育部自2001年度至2010年度施政方針中資訊教育相關之項次與內容(節錄)

年 度

項次

內 容

備註

2001年

十三

建構完善資訊教育基礎環境;善用網路資源改進教學模式;延

伸台灣學術網路至各級學校;推動資訊與網路教育,提升全民

資訊應用知能;加速資訊人才培育;推廣遠距教學,促進校際

資源共享。

2002年

十二

建構完善資訊教育基礎及應用環境,加強資訊與網路教育之推

動,增進全民資訊應用知能;提升網路教學品質,建立網路學

習體系;充實網路學習內涵,善用網路資源改進教學模式。

2003年

十二

發展數位化教材充實網路學習內涵,加強師生資訊能力與網路

學習素養,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加強偏遠地區資訊教育資

源,防範數位落差;結合政府及民間力量強化網路不當資訊防

制與宣導;建立業務控管平台,整合教育行政支援體系。

2004年

2005年

十一

發展數位化教材與充實網路學習內涵,加強師生資訊能力與網

路學習素養,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建立數位學習課程之認

證機制與標竿課程或學程,引導數位學習質量並進;結合政府

及民間力量,強化網路不當資訊防制與宣導;提升教育行政電

(29)

表2-4:教育部自2001年度至2010年度施政方針中資訊教育相關之項次與內容(節錄)

年 度

項次

內 容

備註

子化效率及品質;加強偏遠地區資訊教育資源,縮減數位落差。

2006年

十二

縮短中小學之城鄉數位落差,提供均衡的教育資源;建構優質

數位學習內容,加強師生資訊應用能力與素養。

2007年

十二

縮短中小學之城鄉數位落差,以均衡城鄉數位資源;建構優質

化數位學習內容,加強師生資訊應用能力與素養。

2008年

十三

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以均衡城鄉數位資源;加強師生資

訊應用能力與網路學習素養,建構優質數位學習內容與環境。

2009年

保障並促進數位機會均等,提升師生正確應用資訊科技之能

力,建構優質化教育與研究之網路基礎環境,發展與整合多元

化之數位教育資源。

促進數位機會均等,提升師生善用資訊科技能力,以增進教學

品質與學習效能;建構優質化教育與研究之網路基礎環境,發

展與整合多元數位教育資源。

2010年

十一

發展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科技領域及大學跨學門科學人才培

育,建構與國際接軌之優質人才培育環境。

資料來源:教育部網站

從上表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與資訊基礎環境的普及,教育部年

度施政方針在國中小資訊教育部份推展之重點:從2001—2002年間建構完善資訊教育基礎環

境,善用網路資源改進教學模式;接著2003—2005年間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加強師生資

訊能力與網路學習素養;到2006—2008年間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均衡數位資源,建構

(續)

(30)

六、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

中小學資訊教育是培養中小學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度與行為的教育。中小學資訊

教育白皮書以學生構面為主,以教師、數位教學資源、資訊通訊設施、國內外資訊教育合作

及資訊教育行政機能等構面為輔,基於善用資訊科技、激發創意思考、共享數位資源、保障

數位機會之核心理念提出願景、目標、推動策略及行動方案(教育部,2008a)。玆整理如

表2-5:

表2-5: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節錄)

項目

內容

核心理念

善用資訊科技

激發創意思考

共享數位資源

保障數位機會

願景

學生能運用資訊科技增進學習與生活能力

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提升教學品質

教室能提供師生均等的數位機會

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

養成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正確觀念、態度與行為

培訓具備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教師

保障並促進師生的數位機會均等

發展多元的數位教學資源

提升教室和校園的軟硬體設備與網路服務

發展與推廣各校資訊融入教學的特色與典範

建立健全的資訊科技教育行政機制

推動策略

促進學生應用資訊科技

落實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

提升資訊科技教師專業知能

(31)

表2-5: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節錄)

項目

內容

營造合理使用資訊科技的校園環境

推動資訊安全教育

保障弱勢師生的數位機會

整合各界資源促進數位機會均等

激勵校長與教師定期檢核自我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激勵校長與教師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

規劃校長與各領域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課程

整合數位教學資源

推廣數位教學資源分類標準及公共授權機制

提升一般教室和專科教室的軟硬體及網路設備

推動集中式的網路服務

推動軟體多元發展與應用

提升資訊管理及網路管理技術人員的知能與服務品質

促進校務行政e化

鼓勵學校發展資訊科技在教學應用的特色

推展國內外資訊科技教育合作交流

落實資訊科技教育的推動機制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a)

綜觀表2-5所述,此白皮書的內容雖然從學生、教師、教室等三構面提出願景,但卻開

宗明義的指出「中小學資訊教育是培養中小學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度與行為的教育」

強調以學生構面為主,以教師資訊素養、數位教學資源、軟硬體的建置與資訊教育行政機能

(續)

(32)

而南投縣政府配合此計畫亦提出了第二次電腦教室資訊設備更新方案:於98年度起分4

年(98~101)執行本縣中小學電腦教室電腦及週邊設備之更新,由縣府統一採購後交貨至

各校使用。另外,對於汰換下來之舊電腦則建議依下列順序再利用:(1)、移撥一般教室,

提供資訊學習角。(2)、移撥專科教室,供上課學生分組討論使用。(3)、汰換學校行政電腦。

(4)、成立弱勢學生資訊輔導教室(南投縣政府,2009)。

七、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

由於目前「專科教室」與「班級教室」資訊教學設備,大多利用「電腦教室」汱換之設

備重覆再生使用,無固定經費購置及維運,使得「專科教室」資訊教學設備不足,且「班級

教室」資訊教學設備老舊。為善加利用電腦與網路等資訊科技工具的即時性、互動性、多媒

體傳播與自主性學習環境等特質,活化現場教學與學習情境與模式,宜設立多功能e化專科

教室與增加一般教室的資訊科技設備,建置單槍投影機或顯示器、網路、電腦、電子白板、

攝影機、可攜式及可寫式電腦等設備(教育部,2009b)。

此計畫在國中小方面有四項目標:

(一)學生能運用資訊科技增進學習與生活能力。

(二)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提升教學品質。

(三)教室能提供師生均等的數位機會。

(四)強化中小學校園內的基礎網路環境,統籌建構資通安全基本防護系統,建構中小學

校園無線網路環境,搭配有線網路環境以達數位學習隨手得之目的。

此計畫在國中小方面,預計達成的工作指標如表2-6所示:

表2-6: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工作指標(節錄)

分年工作指標

項目

98年度

99年度

100年度

101年度

合計

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

6,500

--

--

--

6,500

多功能e化數位教室

25,700

--

--

--

25,700

教師研習與輔導應用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80,000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9b)

(33)

經由此計畫的執行,南投縣在2009年底各國中小亦同步的建置了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與

多功能e化數位教室,然因礙於經費有限,各學校建置的數量不一,無法全面更新班級與專

科教室之e化環境(南投縣政府,2009)。此次更新是否符合教師在使用上之期望與要求,

值得探究。

第三節

資訊教育發展

資訊教育發展

資訊教育發展

資訊教育發展之

之相關

相關論述與

相關

相關

論述與

論述與

論述與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

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在逐漸走向e化數位學習型態之今日社會環境,各類先進的科

技輔助媒體與設備相對的也被應用到資訊教育中,有關資訊教育推展的相關研究亦逐漸被重

視,以下依據研究者所蒐集資訊教育發展之相關資料,以計畫與組織、基礎環境建置、課程

規劃實施、教師資訊能力養成、學生資訊能力養成、推展困境等六個面向加以分述探討,最

後再進行總結。

一、計畫與組織相關論述與研究

陳志偉(2002)在台北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中提出:(1)資訊教育策

略的推動,教育當局應該做好主導角色,避免學校自行嘗試摸索。(2)學校資訊教育推動

人員的工作應著重在教育層面,減少技術維修。

簡良諭(2001)指出完善的計畫與組織的建立,是有效解決資訊業務負責人因電腦業務

事項增多、電腦教室的定期維護工作繁雜等問題而造成工作負擔加重的關鍵。

從上述研究可知:學校資訊教育的成功與否,學校計畫與組織是否完善將是關鍵的主

因,學校應發揮積極主動的角色,擬定完善可行之資訊教育推展計畫、建立資訊教育推動小

組、並積極支援與適時的維護資訊設備,才能發揮資訊教育的最大效益。

二、基礎環境建置相關論述與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資訊設備基礎環境的建置是學校推展資訊教育的基石。

Reiser(2002)的研究發現課堂上是否提供足夠的資訊設備支援教學是影響教師資訊融入教

(34)

點,校園網路架構的選擇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可尋,必須就各校經費、環境及用途分別作考量,

搭配光纖主幹、ADSL或無線網路選擇最適宜的網路架構。

陳志偉(2002)在台北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中提出:教學資源與設備的

規劃與購置,教育當局應站在主導的角色。

張益仁(2002)在台北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之實施與需求探討-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

擴大內需方案前後之比較研究中提出:擴大內需方案設備在保固期滿後,影響最大的是維護

費大幅增加,大多數的學校認為由學生繳交使用費及維護費是最容易維護電腦教室之方式。

黃武元(2001)進行校園無線網路應用與建置研究提出:除了在電腦教室之內可以做到

每個同學可以同時上網之外,在一般教室教學幾乎是不太可能達成。若能運用無線網路,在

一般教室利用幾部筆記型電腦搭配無線網路卡進行教學,對於學習者應該是有正面的幫助。

綜合以上研究:完善的環境規劃與符合時代需求的設備是落實資訊教育的基礎。學校資

訊教育設備的建置除了靠政府編列經費預算採購外,由學生繳交使用費及維護費是最容易維

護電腦教室之方式。各國民小學除了電腦教室之內有足夠的電腦讓每位同學可以同時上網之

外,在一般教室幾乎是不太可能達成。如能將e化專科教室之群組電腦設置概念,廣泛應用

於一般教室之數位化設施建置,相信對於學習者應該是有正面的幫助。

三、從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相關研究

鄭登耀(2005)在針對青少年網路使用現況探討國小學童資訊教育問題中指出當前國小

學童資訊教育課程都以教授軟體應用為主,對於網路倫理、網路剽竊、網路犯罪等問題並未

深入探討其內涵。輔導青少年網路互動及給予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童瞭解在資訊時代應遵守

的規範與自我保護,是目前重要的教育工作之一。

陳桂津(2002)在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意願與障礙因素的調查研究中提出:時間是影

響國小教師使用網路教學意願的最大因素,由於教師除了教學外,尚需負責學校行政工作,

再加上過去少使用網路教學經驗,以及學校可供教師使用的資訊設備不足等種種不利的因

素,教師擔心必須花費比平時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課程教材及進行課程活動。

王全世(2001)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中提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以

促使教學轉變,進而促進教學革新與教育發展,並因而改善學生學習品質。

(35)

由上述研究可知:當前資訊教育課程以教授軟體應用為主,對於網路倫理、網路犯罪等

問題並未深入探討其內涵;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提昇教師教學品質,同時也能豐富學生學習

的內涵。然而,學校資訊設備不足、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繁重,致使教師無足夠的時間來

準備資訊課程教材及進行資訊課程活動。

四、從教師資訊能力養成相關論述與研究

Watt(1980)把電腦素養解釋成是技能、知識、理解價值及關係間的結合,允許個人在

以電腦為導向的社會中能舒適的工作,成為具生產力的公民。Woodrow(1991)則認為電腦素

養包含了:使用電腦的態度、電腦套裝軟體的使用、電腦系統的運作與操作以及電腦程式的

撰寫。

Reiser(2002)的研究發現行政單位是否給予教師足夠的時間參加資訊教學技能研習是

影響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主要因素。

簡良諭(2003)在國中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中指出:提昇

資訊素養的可行方式,最為可行的有「學校提供資訊化教學環境」、「多辦理相關研習」、

「學校提供數位化教材製作環境」。

金生忠(2002)進行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調查研究中提出:多辦理相關研習

是提昇教師資訊素養最適當的方式,而沒有足夠的培訓課程是提昇教師資訊素養最大障礙因

素。

陳神勇(2002)在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應用網路教學現況及其意願之研究中指出:(1)

國小教師對目前學校整體應用網路教學環境尚稱滿意。(2)應用網路教學面對的困難以缺

乏電腦網路設備居多。(3)如何提升應用網路教學的意願以開設資訊研習課程提昇教師資

訊教學能力與素養為第一優先。(4)超越時空限制隨時進行學習是教師認為應用網路教學

最大的功能。

吳麗花(2002)在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中發現: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LaC)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Mathematics

Apart from spelling out clearly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moral and national education, related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re organised with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framework to include knowledge, generic skills, values and attitudes spanning the five

for their future under the three-year junior and three-year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more frontline teachers and educators realise the importance of career and life

As each school has its unique school context, including its organisation of the JS and SS curriculum, experience in conducting PL, self-directed learning atmosphe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tatistical methods, regression, survival data analysis,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design.

(accepted). Cross-disciplinary skill training at workplace in post-pandemic: A case study on adapting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into mainstream teaching practice, In Ma, W.

Wi-Fi Supported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Cloud-based Technology to Enhanc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