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演講人簡介 劉淑英 博士候選人. 學歷.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畢業 美國 UCLA 舞蹈碩士 英國 Roehampton University 藝術教育學博士生. 現職.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講師. 經歷. 雲門舞集舞者及編舞者、太古踏舞團創團舞者、流浪舞者工作群藝術總監、編創 作品 3 支榮獲文建會編舞首獎、榮獲美國舞蹈節青年藝術家獎學金、首屆亞洲青 年編舞家工作營台灣代表,曾於美國、英國、葡萄牙等各國進行教學及論文發表。. 1.

(2)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英國的舞蹈•藝術理論與課程發展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劉淑英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講師 英國 Roehampton University 羅漢普頓大學藝術教育學博士候選人. 摘要 要如何培訓幼稚園老師去協助幼兒於編舞、跳舞與看舞的能力,長期以來已是一個問 題。在 2003-4 年筆者進行一個協同行動研究,運用了英國的 Davies 動作架構(1995, 2003) 舞蹈理論-主要強調身體、空間、動力與關係,與 Matthews「形像再現」與「動作再現」 的藝術理論(1999, 2003)-主張幼兒的繪畫不只是紀錄了物體的外形或結構,亦常將其 移動的方式融合於畫作之中,去發展一些統整的舞蹈教學策略。這個研究特別探討運用 繪畫來激發舞蹈,以及幫助幼兒去反映他們對舞蹈的認識;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對統整 幼兒舞蹈與繪畫學習的深入了解。 本研究方法以 Elliott (1991)的行動研究模式為基礎,連續性進行三環共六個月的 行動方案。本報告著重於第三環的主題課程,於桃園與新竹的兩個幼稚園中所施行的課 堂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Davies 動作架構增進了幼稚園老師對動作的認識,以及學會將 其當作舞蹈教學的語言;特別是她們亦巧妙地結合 Davies 所提出的四種學習階段「自 由探索」 、 「引導探索」 、 「加強鞏固」與「延伸學習」 ,去發展語言與非語言的教學策略。 另外,運用抽象性的藝術作品配合動作架構的概念,發現可以促進幼兒對舞蹈與藝術的 象徵性符號理解與發展;同時,他們的舞蹈繪畫中會結合形像與行動再現的方式,透露 出「本體感受訊息」去突顯肢體中主要動作的表現與內在張力。本研究建議在教學過程 中運用多樣與複合的感知、身體動力以及圖繪系統,將有助於幼兒對於舞蹈與藝術各媒 材之間互相轉換形像的能力。 關鍵詞:舞蹈教育、幼稚園、視覺藝術、專業成長、行動研究. 2.

(3)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USING BRITISH DANCE AND ART THEORIES TO DEVELOP KINDERGARTEN TEACHERS’ ABILITIES IN INTEGRATED DANCE TEACHING: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Abstract How best to train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facilitate young children’s abilities to make, perform and appreciate dance, has long been an issue. In 2003-4, I undertook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that used British dance and art theories to develop su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particular, the research applied Davies’ Movement Framework (2003), which prioritizes body, space, dynamics and relationships; and Matthews’ theories of ‘figurative representation’ and ‘action representation’ (2003), which suggest that young children’s drawings and paintings not only capture shapes and structures of objects but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way they move. 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 explored ways drawing and painting can be used to motivate dance and help young children reflect upon it. It aimed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y integrate their learning in drawing and painting with action in dance.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methodology used, the three action research cycles for six months, and how they were underpinned by Elliott’s model of action research (1991). It then goes on to look in detail at the thematic curriculum in Cycle Three, which took place in real kindergarten classrooms in Taoyuan and Hsinchu, and which showed that Davies’ Framework improved the generalist teachers’ knowledge of movement as a language for dance teaching; in particular the verbal and non-verbal teachi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her four learning phases of ‘free exploration’, ‘guided exploration’,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Using abstract artwork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Framework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symbolic representations in dance and art; and they were able to combine figurative and action representational modes in dance-drawings and dance-paintings that revealed ‘proprioceptive information’ about movement. Using multiple sensory-motor and pictorial system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facilitated their transfigur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 dance education, kindergart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isual arts, and action research. 3.

(4)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九十學年度開始於國小階段實施的「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強調七大學 習領域的統整教學,其中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表演藝術課程」為國內教育史之首創,讓 關注基礎舞蹈教育並於師院任教的筆者充滿期待,但是經過幾次參與教育部課程綱要研 究小組會議,發現長久以來國中、國小師資培育系統將舞蹈附屬於體育的框架(張中煖, 1997)仍然存在,更無成立「表演藝術」或是「舞蹈教育」學系的準備,所以該課程大 多需要仰賴既有的音樂或是美術老師來擔任。在筆者受邀九年一貫課程師資培訓與成果 評審的經驗中,發現到許多學校主事者與老師常將「表演藝術」課程狹隘地詮釋為「藝 術表演」,而老師的教學資源亦常常倚賴「套裝成品」的出版品依樣畫葫蘆,使致舞蹈 與戲劇等藝術流於工具性運用或是落入表演訓練之窘境(劉淑英,1998 和 2005),如此 的情形和諸多我輔導多年的幼稚園相似,久而久之兒童的肢體創意以及他們天生多元藝 術創作與鑑賞的潛質也因而被犧牲掉了,這不只不符合以兒童為中心與創造力的時代趨 勢,亦扭曲了當初教育部開設「表演藝術」課程的美意。 在筆者參與撰寫的「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舞蹈篇」(劉淑英等,1998)和「藝術 教育教師手冊--國小舞蹈篇」(劉淑英等,1999)兩本書中,以創造性舞蹈課程的概念為 主軸,並持續多年和在職老師們共同探討舞蹈元素在幼稚園與國小課堂中的運用,筆者 觀察到音樂老師的唱遊律動訓練與能力,較能將舞蹈融入音樂教學之中,但是美術老 師、國小帶班或幼教老師卻較無法勝任舞蹈教學,所以就嘗試運用舞蹈、視覺藝術元素 與課程主題互相結合的活動,因而課堂實驗中產生出有許多充滿創意的舞蹈與動態繪畫 的兒童作品,然而筆者欠缺此統整舞蹈與藝術理論的基礎與經驗下,對於無法將如此珍 貴的作品與教學過程付諸系統化的研究分析,而感到有迫切進修的需求。 2001 年筆者到英國進行幼兒舞蹈教育的博士研究,選擇英國是因為其具有和舞蹈教 育 之 父 美 譽 的 拉 邦 (Rudolf von Laban, 1879-1958) 相 關 的 拉 邦 研 究 中 心 (Laban Centre),國際兒童與舞蹈協會(daCi, Dance and the Child International)的文獻檔 案庫(Archive)處於瑟瑞大學(Surrey University)的圖書館,而筆者選讀的羅漢普頓大 學(Roehampton University)擁有完整而評價高的舞蹈、視覺藝術、戲劇與音樂各學系 所,而校區中的福祿貝爾學院(Froebel College)更是幼稚園師資培育的歷史重鎮。筆 者期待能從以上的豐富資源中,找出理論依據去發展幼教老師之舞蹈統整教學知能,並 洞悉幼兒特有的舞蹈與藝術表現。. 4.

(5)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文是筆者的博士研究中的一部分,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為根據去發展一些 統整的教學策略。尤其是應用了 Mollie Davies 的動作架構(2003),主要強調以身體、 空間、動力與關係的概念組合來發展幼兒編舞、跳舞與看舞的能力;以及 John Matthews 「形像再現」(Figurative representation)與「動作再現」(Action representation) 的藝術理論(2003),其提出幼兒的繪畫不只是紀錄了物體的外形或結構,亦常將其移動 的方式融合於畫作之中。因此,這個研究特別探討運用繪畫來激發舞蹈,以及幫助幼兒 去反映他們對舞蹈的認識;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對統整幼兒舞蹈與繪畫教學的深入了 解。研究問題為下: (一) 幼教教師如何運用 Davies 的動作理論架構與教學策略幫助幼兒舞蹈創作、舞蹈表 演與舞蹈欣賞? (二) 幼教教師如何運用視覺藝術配合 Davies 的動作理論架構去幫助幼兒舞蹈的學習?. 貳、文獻探討 一、Davies 動作理論架構與策略 英國國立舞蹈教師協會(NDTA, National Dance Teachers’ Association)提倡完 整的舞蹈教育需要提供全方位的舞蹈創作、舞蹈表演與舞蹈欣賞的學習經驗。拉邦於 1948 年寫的一本書「現代教育性舞蹈」 (Modern Educational Dance) ,提出自由舞蹈(Free dance)所需關照的十六項動作論題(Movement-themes),如此的概念亦成為舞蹈教育 者來支持編舞、跳舞與看舞的圭臬。許多英國具有影響力的舞蹈教育學者(North, 1959; Russell, 1958, 1965; Smith-Autard, 2002; Davies, 1995 and 2003),再歸納或是 延伸拉邦的理論到不同的教育階段與範疇。 本研究選擇運用 Mollie Davies 的理論,除了因為她是英國最具權威的幼兒舞蹈教 育學者,曾擔任過國際兒童與舞蹈協會的世界主席,是福祿貝爾學院教授,研究專注於 運用她的動作理論架構,去探究幼兒與低年級階段兒童的動作與認知發展的關係,她同 時出版專書分享教學與研究成果,亦指導過許多兒童舞蹈教育的碩博士研究。為了在此 協同行動研究時讓老師們使用方便的考量,筆者便以表格列出四層次的 Davies 動作理 論架構(請詳見附錄一),在身體、空間、動力與關係等主要類別下,再延伸出從屬類 別、深層要素與例子。. 5.

(6)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Davies 提出幼兒所需的四種學習階段(Learning phases)(2003:101) ,除了運用「自 由探索」尊重幼兒本身和動作相關的基模發展(Movement-associated schemas),亦包 括「引導探索」、「加強鞏固」與「延伸學習」提供老師如何建構鷹架(Scaffolding)逐 步進行教學計畫去協助幼兒舞蹈學習。Davies 認為以上的四種學習階段並無固定的程 序,老師可以視幼兒的學習能力與教學情境脈絡來應變運用。 Davies 於 2003 年再版的書中(173-175 頁)使用了筆者於台灣的研究資料與幼兒繪 畫(劉淑英,2002),肯定運用繪畫可以讓短暫的舞蹈經驗成為永久的藝術型式,幼兒可 以藉由繪畫舞來展現他們對動作的理解以及對舞蹈的感受力,並培養他們成為小小舞評 家。Davies 認為「所有的舞蹈都有動作,但不是所有的動作都是舞蹈」 (181 頁) ,所以 舞蹈是一種超越動作機能的藝術發展形式。她並強調「舞蹈創作不能無中生有」(161 頁),提供豐富的教學材料或刺激,可以提升幼兒舞蹈創作的興趣與能力。可運用的教 具與資源包括有音樂、視覺藝術作品、詩句或玩具物體等,所以此概念亦鼓勵了舞蹈統 整課程的發展。 以下筆者針對本研究,運用 Davies 四種學習階段發展與詮釋統整舞蹈與繪畫的教 學策略: (一)自由探索:沒有口語或肢體的引導與介入,重視幼兒自發性的舞蹈經驗,期待開 放性的結果。 (二)引導探索:提供語言、肢體或視覺圖像的引導與刺激,或是詮釋舞蹈與繪畫經驗。 (三)加強鞏固:透過舞蹈表演、呈現或討論,去強化幼兒舞蹈和繪畫的學習。延伸學 習:為挑戰幼兒下一階段的學習,而介紹其它新的動作或是藝術概念。 二、Matthews 幼兒繪畫再現發展理論 英國知名的兒童繪畫學者 John Matthews (1994)創造了「動作再現」這個新名詞, 簡言之幼兒不只畫他們看到的「形體再現」,亦畫出他們對於身體感覺與認知的部分, 於是在繪畫的二度空間中,還常加入了物體或是動作運行中「時間」與「動力」的元素, 而展現一種四度空間的視覺與動覺關係。Matthews (2003:171)發現幼兒繪畫中常看到 一些比例較大,線條形狀較飽滿的肢體部位,是因為繪畫中包含了幼兒的「本體感受訊 息」(Proprioceptive information),顯示他們對動作的內在張力與動力的理解。近十 年來 Matthews 在新加坡教學與研究亞洲幼兒的繪畫,發現有十分相似的結果。. 6.

(7)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Matthews 理論支持了台灣幼兒舞蹈與視覺藝術的統整課程基礎,本研究運用的具體 方式有: (一)舞蹈即興:在開始編舞的時候,用繪畫去刺激幼兒去表現他們的肢體動作與舞蹈姿 勢。 (二)舞蹈組合:在編舞進行過程之中,用繪畫去幫助幼兒紀錄以及組合他們所即興的動 作。 (三)舞蹈表演:展示幼兒繪畫做為對於舞步的提示,以及輔助他們在表演中記憶所組合 的動作程序。 (四)舞蹈欣賞:在編舞與表演完成之後的時候,用繪畫去再現與回應他們對舞蹈的想法 (可以對過程或是對成品的部分)。. 叁、研究方法 一、協同行動研究模式 此研究目的並不是直接套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而是透過筆者與幼教老師對於 台灣幼稚園的脈絡理解,去設計、實驗、反思、評量與分析其可行性以及發展性,以英 國教育學者 John Elliott 的行動研究模式(1991)為基礎,連續性進行三環共六個月的 行動方案。從觀測偵察、計劃、執行、觀察評量與再修正的策略進行三個環循序漸進的 探究歷程。 Moyles et al. (2003)提出專業成長社群,可以運用觀看錄製的自我教學影帶或檔 案進行「省思對話」(Reflective dialogues)。本研究運用三角驗證(Triangulation) 的原則於評量會議中,收集不同見解研究參與者的觀點(Elliott, 2002:1),目的是為 降低個人的偏見(Macintyre, 2000: 48)。主要參與評量會議的人員包括:幼教老師(人 數請詳見行動研究歷程)、一位幼兒藝術專家與筆者擔任的舞蹈專家。於評量會議中幼 教老師與筆者都要提供自己彙整的課堂教學與幼兒學習影音檔案,以做為省思對話的依 據,重點尤其在於老師對幼兒的學習評量(Assessment)、老師對自我與他人的教學評量 (Evaluation),以及老師與專家對整體舞蹈與藝術統整課程的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7.

(8)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二、研究資料收集與分析 除了教師的教學設計與省思文字資料,筆者的紙筆觀察紀錄與省思日誌;影音教學 檔案可真實地重現教學現場,所以對於研究分析十分重要,是由筆者與實習老師共同擔 任攝影、錄影以及進行電腦彙整檔案的工作。 本研究運用視覺資料分析(VDA, Visual Data Analysis)主要是以視覺為主的資料 去讓研究者去呈現、探討與分析。此方法不僅只是展示圖像,其系統分析與歸納的成果 可提供觀者快且簡易的方式,去洞悉隱藏於量化數據以及文字以外的資訊,而在圖像資 料中體驗細部與深層理解。Leeuwen 和 Jewitt (2001),強調視覺資料分析也需要和文 本、脈絡以及社會現實相呼應與配合,例如:不只看單張的照片而需要在整組的照片去 探索與省思更深層的意涵。而且此研究資料必需放置在一個理論架構中去討論與分析 (Fisher-Stitt, 2000)。所以 Davies 和 Matthews 的理論在研究資料分析中扮演了核心 的角色。 三、行動研究歷程與內容 此幼兒舞蹈與繪畫的統整課程三環的計劃為: (一)第一環:舞蹈教學專業成長研習營 •參與人員:二十位幼教教師、三位講師(包括:筆者、一位幼兒藝術專家和一位資深 幼教教師與舞蹈行動研究者),以及一位研究助理負責影像紀錄 •時間:2003 年 9 月 20-21 日與 27-28 日兩周末,共計 28 小時 •地點:桃園市東門國小附設幼稚園綿羊班 (二)第二環:小型的教室教學活動 •參與人員:十位幼教教師(五位合格老師與五位實習老師)、五個班級(三個大班、一 個中班及一個大中混齡),兩位觀察與評量者(筆者和同第一環之幼兒藝術專家) •時間:2003 年 10 月 10-23 日,共計兩週,每週教學兩次,每次約一小時,另外安排 一次準備會議以及兩次評量會議,每次 2-3 小時 •地點:桃園市東門國小附設幼稚園綿羊班和新竹市竹蓮國小附設幼稚園蘋果班 (三)第三環:完整的主題課程•參與人員:四位幼教教師(二位合格老師與二位實習老 師)、二 個班級(一個中班及一個大中混齡),兩位觀察與評量者(筆者和同一位幼 兒藝術專家) •時間:2003 年 12 月 22 日至 2004 年 1 月 10 日,約計三週,每週約 5 小時,另外安排. 8.

(9)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一次準備會議以及三次評量會議,每次 2-3 小時 •地點:桃園市東門國小附設幼稚園綿羊班和新竹市竹蓮國小附設幼稚園蘋果班 第一環的研習營,專家們提供幼教教師動作架構,以及結合舞蹈與視覺藝術的活動例子 與想法,做為將來她們在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第二環課堂中老師們比較兩種激發幼兒 舞蹈的方式,第一種純以 Davies 動作架構為基礎的「動動語」(Action words);第二 種是運用康定斯基和克利的抽象繪畫,藉此去測試幼兒如何以視覺藝術刺激舞蹈動覺之 回應。 此報告重點放第三環「與年獸共舞」的主題課程,探究兩位幼教教師如何運用她們 對 Davies 動作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的教學策略去協助幼兒編舞、跳舞與看舞,最後一堂 課以幼兒的舞蹈繪畫為舞台背景,師生共同演出三週來累積的舞蹈創作成果。四幕的舞 蹈設計如下: (一)第一幕「年獸的影子舞蹈」:以克利繪畫中的圖像為動機,激發幼兒於大型布幕 上投影舞蹈創作身影,同時安排另一組幼兒同時以畫筆於布幕上畫出舞蹈軌跡。 (二)第二幕「不一樣的年獸」:以京劇臉譜中的圖像為動機,以小組的方式讓幼兒展 現不同形狀與動力的年獸。 (三)第三幕「和年獸做朋友」:以康定斯基繪畫中的直線與曲線圖像為動機,一組幼 兒合作運用若干約 300 公分的鬆緊帶,運用不同的身體部位拉構與交織出到達年 獸家的「地圖與路線」;而另一組幼兒穿越或跳躍鬆緊帶之間,然後以舞動象徵 「食物香味」的多彩絲巾和年獸互動。 (四)第四幕「不一樣的新年」:運用紅布塊象徵紅包,讓幼兒創作和數字以及吉祥話 有關的動作。 肆、研究結果與反思 在此三環的教學歷程中,就研究問題而觀照兩個面向:幼教老師運用 Davies 動作 架構與策略的教學成效,以及視覺藝術與舞蹈課程的互動發展關係。以下為研究發現與 省思: 一、幼教老師運用 Davies 動作架構與策略的教學成效 (一) Davies 動作架構增進了幼教老師對動作的認識,以及學會將其當作舞蹈教學的語 言;於第三環的照片與影音教學檔案中明顯地發現,幼教教師的引導語言和幼兒的 舞蹈皆對 Davies 動作架構中的身體(甚麼在做動作),動力(如何做動作),空間做動. 9.

(10)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作的環境),以及關係(行進中的身體與其他相關聯性)比第二環時有較多元的組合運 用。然而有時寫真性戲劇的扮演,會讓動作語彙的運用受限。 (二) 老師會巧妙地結合 Davies 所提出的四種幼兒學習階段: 「自由探索」 、 「引導探索」、 「加強鞏固」與「延伸學習」 ,去發展語言與非語言的教學策略。例如:依年紀、興 趣或是能力分組有助於幼兒之間的創意與學習互動;請幼兒示範舞蹈創作有助於他 們的學習動機等。 (三) 運用多元教具讓幼兒享受於「玩中學舞蹈」的樂趣,以及有助於他們體驗不同的動 作概念與組合方式,例如: 「長長年獸」中幼兒共穿袖口縫在一起的長袖衣服,在多 變的形塑展現中,他們很容易體驗與了解「長而延伸」、「扭轉」、「抖動」、「區位」 或等動力與空間關係,以及相對性的動作概念與組合。 二、視覺藝術與舞蹈課程的互動發展關係 (一)經過測試研究假設,發現幼兒透過繪畫可以幫助他們激發舞蹈即興、組合動作、 紀錄與記憶較長的舞句,以及回應他們對 Davies 動作概念的理解以及舞蹈的感 受力。 (二)幼兒的舞蹈繪畫中會結合 Matthews 理論中形像與行動再現的方式,透露出「本 體感受訊息」(Matthews, 2003:171),用突顯肢體中主要動作的表現與內在張力。 例如:比例畫大的二頭肌,似乎裡面充滿了力氣與肌肉來呈現「強壯」的力度與 身形。 (三)運用抽象性的藝術作品配合動作架構的概念,發現可以促進幼兒對舞蹈與藝術的 象徵性符號理解與發展。例如:幼兒發展出自創性的「舞蹈圖譜」,簡化的舞蹈 形像中卻能充分掌握動作的特質。 (四)在本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幼兒舞蹈與繪畫的交互影響關係,呼應了 Zelazo 和 Lourenco「轉變形像模式」(Transfiguration model) (2003:74)。在交替的舞 蹈與繪畫學習歷程中,基於幼兒的舊經驗,老師不斷加入新的教具、圖像與動作 概念刺激,發現幼兒有能力去整合他們對身體動覺與視覺的感受,而呈現出多變 與象徵性的藝術形式。所以本研究建議老師不應只把寫實性舞蹈與繪畫成果作為 課程的終結目標,不要害怕幼兒的模仿行為,因為他們有能去轉換與發展,但是 老師務必在教學過程中放入多樣與複合的感知、身體動力以及圖繪系統,將有助 於幼兒對於舞蹈與藝術各媒材之間互相轉換形像的能力。. 10.

(11)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伍、結論 筆者從一位專業現代舞者與編舞者,步入幼兒教育的領域也已經十一年了,在教學 與研究中,一再一再地被幼兒那原真的藝術所感動,我將以義大利瑞吉歐方案教學 (Regggio Emilia )的創辦人洛利斯•馬拉古齊(Loris Malaguzzi)的詩句作為此文結語 (張軍紅等,1998):孩子. 是由一百組成的, 孩子有 一百種語言, 一百隻手, 一百個念頭, 一百種思考方式、 遊戲方式及說話方式…一百個世界去探索去發現, 一百個世界去發明, 一百個世界去夢想。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 但被偷去九十九種。學校與文明讓他的身心分離。 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提供了幼教老師發展舞蹈統整教學知能的後盾,透過理論與 實踐讓我們洞悉幼兒那一百再一百的藝術語言,這將是一條未完的長路,期待將來的研 究朝向: (一)實驗與檢視 Davies 的動作理論與台灣文化議題的課程結合運用。例如:原住民 的舞蹈。 (二)持續運用 Matthews 的繪畫再現理論,發展舞蹈與視覺藝術統整課程多元模式。 例如:與多元智能的結合。 (三)深入與長期了解個別幼兒動覺與視覺基模的互動與連結關係。方法學的理論探究 與運用分析。. 11.

(12)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參考書目 張中煖(1997) 。從動作教育看我國體育與舞蹈的發展。舞蹈教育創刊號(頁19-24)。台 中: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舞蹈學系。 張軍紅、陳素月、葉秀香譯(1998)。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台北:光佑。 劉淑英(1998)。對國小舞蹈教育之省思。康軒教育雜誌,34期,頁9。 劉淑英等(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舞蹈篇。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 劉淑英等(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舞蹈篇。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 劉淑英(2002)。由創造出發、遊戲完成的肢體觀—創造性舞蹈在幼稚園課程中初探與實 踐。文章發表於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ACEI ROC Branch) 2002 年學術研討 會:「幼兒多元學習」之論文集。台北: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 劉淑英(2005)。運用電子媒材分析台灣之幼稚園舞蹈與視覺藝術統整課程,發表於 2005 當舞蹈遇見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Davies, M. (1995). Helping Children to Learn Through a Movement Perspective.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Davies, M. (2003). Movement and Dance in Early. Childhood (2nd ed.).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Elliott, J. (1991) A Practical Guide to Action Research, in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pp.69-89. Elliott, J. (2002) Collecting, Analysing and Reporting Data in Action-Research: Som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Handouts of the Workshop of Teacher Training. Agency: School-Based Research Consortia- Working and Learning in Partnership.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 Centre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 1-17, March 14th 2002. Fisher-Stitt, N. S. (2000). What Role does Computer Technology Play in the Dance. History/Dance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00 Society of Dance History Scholars 12.

(13)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Conference, Washington Marriott Hotel, Washington, D.C. Laban, R. (1988). Modern Educational Dance (3rd ed.). London: Northcote House. Leeuwen, T. V. and Jewitt, C. Eds. (2001). 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Macintyre, C. (2000) The Art of Action Research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Matthews, J. (1994). Helping Children to Draw and Paint in Early Childhood:. Children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Matthews, J. (1999). The Art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London: Falmer. Matthews, J. (2003). Drawing and Painting: Children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2nd ed.).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Moyles, J. et al. (2003)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Digging. Deeper into Meanings.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North, M. (1959). A Simple Guide to Movement Teaching. London: Marion North. Russell, J. (1958). Modern Dance in Education. London: MacDonald & Evans. Russell, J. (1965). Creative Dance in the Primary School. London: MacDonald & Evans. Smith-Autard, J. M. (2002). The Art of Dance in Education (2nd ed.). London: A&C Black. Zelazo, P. D., & Lourenco, S. F. (2003). Imitation and the Dialectic of Representation. Developmental Reviews, 23, 55-78.. 13.

(14)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附錄一: Davies 動作理論架構 Main category Sub categories 主要類別 從屬類別 Body Action 身體 行動 (What takes place? 甚麼在做動 作?). Further divisions 深層要素 Travelling 移動行進 Weight taking and transference 重心運用與轉移 Flight 飛躍 Handling 操作. Design 設計 Articulation 清晰度. Shape 形狀. Fluency 流暢 Dynamics Weight 動力 重心 (How movement Space takes place? 空間 如何做動作?) (qualitative 質 性的) Time 時間 Flow 流動. Symmetry 對稱 Asymmetry 不對稱 Parts leading the movement 帶領身體部分的動作 Parts highlighting the movement 強調身體部分的動作 Parts limiting the movement 限制身體部位的動作 Long and stretched 長而延伸的 Wide and stretched 寬而延伸的 Curved 弧形的 Twisted 扭曲的 Successive 連續依次的 Simultaneous 同時發生的 Strong 強壯的, Firm 穩固的 Light 輕輕的, Gentle 溫和的 Straight 直的, Direct 指定 的 Flexible 可變通的, Wavy 起 伏的 Quick 快的, Sudden 突然的 Slow 慢的, Sustained 持續的 Controlled 控制的,Bound 收 斂性的. 14. Examples 例子 Crawling 爬, stepping 踏, running 跑, climbing 攀, sliding 滑, balancing 平衡 Rocking 搖擺, rolling 翻滾, tumbling 翻跟斗, swinging 擺 盪, handstanding 倒立, cartwheeling 大車輪翻 Hopping 單腳跳, jumping 雙腳 跳, leaping 大跳, vaulting 跳 越 Kicking 踢, throwing 投擲, catching 接, hitting 打, rolling 滾.

(15) 運用英國的舞蹈與藝術理論發展台灣幼教老師的舞蹈統整教學知能- 一個協同行動研究的實踐與省思. Space 空間 (The medium in which movement takes place/ 做動作的環 境). Size 尺寸 Zone 區位. Extension 伸展 Level 層次 Direction 方向. Pathways and patterns 路徑和軌跡 圖案(空中與地面) Relationship The body relates s to itself 關係 身體和它自己的關 (the moving 聯 body inter-relate s/ 行進中的身體 與其他相關聯 性) The body relates to objects 身體和物體的關聯 The body relates to other people 身體和其他人的關 聯. Ongoing 不間斷的, Free 不受 控制的 Big 大的 Little 小的 In front 在前面的 Behind 在背後的 To the side 在旁邊的 Above 上面的 Below 下面的 Near 近的 Far 遠的 High 高的 Low 低的 Forwards 向前的 Backwards 向後的 Sideways 向旁邊的 Upwards 向上的 Downwards 向下的 Straight 筆直的 Zigzag 之字形的 Curved 弧形的 Twisted 扭曲形的 One half with the other half 身體一半和另一半的運用 Body parts meeting 身體各部位的聚合運用 Body parts parting 身體各部位的分別運用 Body parts staying in contact 身體各部位保持接觸關係 Handling 用手操作的 Manoeuvring 可巧妙移動的 Wearing 穿戴的 Alongside 並排的 Doing the same 一模一樣的 Copying 複製的 Leading 帶領的 Following 跟隨的 Co-operating 合作的 Competing against 競爭的. 15.

(1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強課程統整,「決戰伸展台國際秀」以表演藝術為主,融入視覺藝術及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蔡秀慧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A 級教練 洪語謙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國家代表隊選手 洪當欽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B 級教練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教師指導 學生自學 個人實踐 小組活動 競爭遊戲 小組協作 詳細解釋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