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速度與速率 、 加速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速度與速率 、 加速度"

Copied!
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範例 1 範例 2

五、位置─時間圖

六、速度─時間圖

七、加速度─時間圖

八、微分的應用

一、時間坐標軸

二、速度與速率

三、加速度

四、運動的函數圖形表示

範例 3 範例 4 範例 5 範例 6 範例 7

(2)

一、時間坐標軸

1. 時刻

事件發生之瞬間,稱為時刻,坐標軸上的 t

時刻代表第 t 秒末或第 t + 1 秒初。

(3)

t

2

t

1

t

t

t

1

2

1

0

計 時 開 始 , 第 1 秒 初 。 第 1 秒 末 , 第 2 秒 初 。 第 2 秒 末 , 第 3 秒 初 。

(4)

2. 時距

(1) 兩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稱為時距, t1 秒~ t2 秒的時距為 秒。  t t2 t1

1 2

t

t

t

(5)

(2) 第 t - 1 秒末(即第 t 秒初)~第 t 秒末的時距 則稱為第 t 秒內。 第 1 秒末~第 2 秒末的時距稱為第 2 秒內。 (3) 若從計時開始( t = 0 )到第 t 秒末的時距則 稱為 t 秒內。 0 ~ 2 秒稱為 2 秒內。

(6)
(7)

二、速度與速率

速度 速率 定 義 經歷的時間 位移 平均速度   單位時間內的位移 經歷的時間 路徑長 平均速率   單位時間內所走的路徑長

(8)

速度 速率 公 式 時距較長時 ( 以一維運動為 例 ) 時距較短時 ( 以一維運動為 例 ) 常用單位 av V t    平 平 平 平 2 1 2 1 av x x x v t t t       平均速度 0 lim t x v t      瞬時速度  0 lim t V t      瞬時速率   公分 / 秒 (cm/s) 、公尺 /(m/s) 、 公里 / 時 (km/h)

(9)

範例1 台灣目前自行車運動風氣盛行,小華騎車上山的速 率為 10 公里 / 時,下山的速率為 30 公里 / 時,則往 返一趟之: (1) 平均速率為 公里 / 時。 (2) 平均速度為 公里 / 時。 設全程的路徑長為 2S ,則上山所花的 時間為 ;而下山所花的時間為 10 S 30 S

1

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

(10)

設全程的路徑長為 2S ,則上山所花的 時間為 ;而下山所花的時間為 。10 S 30 S (1) t    平均速率  2 15(km/h) 10 30 S S S    (2) x t    平均速度 0 0 10 30 S S    。

(11)

三、加速度

定義  加速度  速度的變化量 經歷的時間 單位時間內速度之變化量稱為加速 度,為向量

(12)

公 式 時距較長時 ( 以一維運動 為例 ) 時距極短 ( 以一維運動 為例 ) 2 1 2 1 av

v

v

v

a

t

t

t

平均加速度

0

lim

t

v

a

t

 

 

瞬時加速度

(13)

方 向 單 位

a

m

F

 

t

v

a

(1) 與合力方向相同

(2) 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公尺 / 秒 2 (m/s2) 、公分 / 秒 2 (cm/s2) ※ 注意:不一定與速度同方向。

(14)

1. 要描述質點的運動過程,我們也常常以函數圖形 表示。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 出質點在運動過程中,位置、速度或是加速度隨 時間變化的趨勢。

四、運動的函數圖形表示

2. 若質點運動的位置 x 為時間 t 的函數,則我們 可以 來表示。同理,若速度 v 為時間 t 的函數,則我們可以 來表示;若速度 a 為時間 t 的函數,則我們 可以 來表示。 ( ) xf t ( ) vf t ( ) af t

(15)

設某質點在 x 軸上做直線等加速度運動 ,其 x - t 的關係為 ( 公尺 ) ,則其運動的函數圖 形如下表所示。 2 ( ) 2 4 3 x tt  t 位置和時間關係圖 ( x - t 圖 ) 2 ( ) 2 4 3(m) x tt  t

(16)

速度和時間關係圖 ( v - t 圖) 加速度和時間關係圖 ( a - t 圖) ( ) 4 4(m/s) v tta 4(m/s )2

(17)

1. 假設 A (t1 , x1) 與 B (t2 , x2) 為函數 x = f (t) 圖 形上的兩點,如右圖所 示。則連接 A 、 B 兩 點之直線 L 稱為割線 (secant line) ,此割線的 斜率

五、位置─時間圖( x – t 圖)

sec 1 2 m   2 1          t ~ t 間的 。 2 1 x x t t   xt 平均速度

(18)

2. 當 t2 趨近於 t1 時,則 Δt = t2 - t1 會趨近為 零,而 Δx = x2 - x1 也會趨近為零,此時直 線 T 稱為切線 (tangent line) ,此過 A 點的切 線斜率 tan limx 0 1 x m t t       時的  瞬時速度 。

(19)

有一輛跑車作直線運動,其位置對時間的 關係如圖所示,則該跑車: (1) 1 7 1 7 13 1 2 7 1 ( / ) t m s       秒的平均速度  函數曲線在 秒 間的割線斜率 ~ ~

(20)

(2) 5 5 ( / 6 0 2 5 2 ) t m s       第秒末的瞬時速度 函數曲線在 秒 處的切線斜率

(21)

範例2

2

x - t 圖 右圖為某質點在直線上運 動的 x - t 圖,則: (2) 質點在第 4 秒內的平均速度為 公尺 / 秒 。 (3) 質點在第 3 秒末的瞬時速率為 公尺 / 秒 ;在第 9 秒末的瞬時速度為 公尺 / 秒。 (1) 質點 10 秒內的平均速 度為 公尺 / 秒; 平均速率為 公 尺 / 秒。

(22)

(2) x – t 圖的斜直線處,代表質點進行  運動,此時的瞬時速度=瞬時速率=平均速度。 (3) 由題目附圖可知, t = 3 秒時的位置 x3 公尺; t = 4 秒時的位置 x4 公尺; t =8 秒時的位置 x8 公尺; t = 10 秒時的 (1) 10 秒內為 秒;第 4 秒內為 秒。 等速度 1.5 0 ~ 10 3 ~ 4 2 2 0

(23)

解 0 10 0 0 (1) =0 10 x v t      ~ ; 0 10 2 0 2 = =0.4(m/s) 10 V   。 4 3 3 4 2 1.5 (2) = 0.5(m/s) 4 3 4 3 x x x v t          ~ 。 3 0 4 2 0 (3) 0.5(m/s) 4 0 vv     ~ ; 9 8 10 0 2 1 (m/s) 10 8 vv      ~ 。

(24)

範例3

3

x - t 圖 某質點作直線運動的位置 x 與時間 t 之關係圖如右,則: (1) 速度為正的區間為: 、 。 (2) 速度為零的點為: 。 (3) 在區間 j ~ k 中,加速度為  值;在區間 k ~中,加速度為  值。

(25)

(1) 速度由 x-t 圖的 來判斷, 斜率為正則速度為 ,斜率為負則速度 為 ,斜率為零則速度 為 。 (2) 加速度由 來 判斷。 切線斜率 正 負 零 速度的變化

(26)

解 (1) 切線斜率均為正的區間為: i ~ j 、 ~ q 。 (2) 斜率為零的點為: j 、 。 (3) j ~ k 的速度 ( 切線斜率 ) 為負,且愈來愈快, 值值 故加速度為負; k ~  的速度 ( 切線斜率 ) 為負,但愈來愈慢,故加速度為正 。值

(27)

六、速度─時間圖

( v – t 圖)

1. 斜率與加速度的關係

(1) 假設 A (t1 , v1) 與 B (t2 , v2) 為函 數 v = f (t) 圖形 上的兩點,如右 圖所示。

(28)

sec 1 2 m t t    間的         ~。 2 1 2 1 v v t t   vt 平均加速度 則連接 AB 兩點 之直線 L 的斜率 (2) 右圖中過 A 點之切線的斜率 tan limx 0 1 x m t t       時的   瞬時加速度 。

(29)

2. 面積與位移的關係

(1) v – t 圖的函數曲線與時間軸所包圍的面積 即為 。 (2) 在時間軸的上方的面積為 ,下方的面 積為 ,如下頁圖所示。 位移 正 負

(30)
(31)

v – t  

圖的面積與位移

1. 某質點以 v0 的速度等 速前進,該質點在 Δt 秒內的位移 Δx = v0 ×Δt 。其 v – t 圖如右 圖所示,函數曲線與時 間軸圍成的面積 v0 ×Δt = Δx ,兩者相等

(32)

     ;當 n 值極大時, 會極 小, 此時每小段內的運動都可視為是等速度運動 ,故每小段的位移,都能用圖中的長條形面 積來表示,因此總位移也就是這些長條形面 積的和。 2. 若質點做變速度運動,如下頁圖所示的例子 ,要得出質點在時刻 t1 與 t2 間的位移,我 們可以將這個時段分割成 n 等分,每小段的 時距 2 1 t t t n     t

(33)
(34)

範例4

4

v - t 圖 右圖中所示為沿 x 軸運 動質點之速度 v 與時間 t 之關係。若 t = 0 時該 質點位於 x = 4 公尺處 ,則在 t = 12 秒時該質 點之位置(A) x = 12 公尺  (B) x = 16 公尺  (C) x = 18 公尺 (D) x = 22 公尺  (E) x = 24 公尺。

(35)

(1) 位移= v – t 圖形與 t 軸 包圍的面積。 (2) 末位置=初位置+位移。 解 1 1 (4 10) 2 (12 10) ( 2) 12(m) 2 2         12 0 0~12 4 12 16(m) x x x       

(36)

範例5

5

v - t 圖 停在十字路口之 B 車當綠燈 亮時,加速前進,同時另一 A 車以一定速度穿過十字路口 ,其速度對時間關係如右圖: (1) B 車最初加速度為 公尺 / 秒 2 。 (2) 當 t = 秒時, B 車趕上 A 車;此時兩車離十字路口 公尺。 (3) 當 t = 秒時,兩車速率相等;此時兩車相距

(37)

(1) v – t 圖的斜率=加速度。 (2) 設時間為 t 時, B 車趕上 A 車,此時兩者的 相等,亦即 v - t 圖的   相等,如下 圖所示。 位移 面積

(38)

(1) 9 0 0.15(m/s )2 60 0 v a t        。

(39)

[ ( 60)] 9 (2) 6 90(s) 2 t t t      t 6 90 540 (m) B A A x x v t        此時兩車離十字路口距離 。

(40)

(3)由圖知時兩車速率相等t  40 (s) : 40 6 240 (m) 40 6 120 (m) 2 A B A S B S        車位移 車位移    240 120 120(m) d兩車相距   

(41)

快速解法: ※ 求三角形面積 40 6 120 (m) 2   

(42)

1. a - t 圖的斜率沒有物理上的意義。 2. a - t 圖的函數曲線與時間軸所包圍的面積即為   ( 在時間軸的上方的面積為正, 下方的面積為負 ) 。

七、加速度─時間圖( a – t 圖)

速度變化量

(43)

a– t  

圖的面積與位移

1. 某質點以 a0 的速度等加速 前進,該質點在 Δt 秒內 的面積 Δv = a0 ×Δt 。其 a – t 圖如右圖所示,函數 曲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 a0 ×Δt =Δx ,兩者相等。 v t   

(44)

     ;當 n 值極大時, 會極小,此 時每小段內的運動都可視為是等加速運動,故每 小段的速度變化量,都能用圖中的長條形面積來 表示,因此總速度變化量也就是這些長條形面積 的和。 2. 若質點做變加速運動,如下頁圖所示的例子,要 得出質點在時刻 t1 與 t2 間的速度變化量,我 們可以將這個時段分割成 n 等分,每小段的時 距 2 1 t t t n     t

(45)
(46)

範例6

6

a - t 圖 一物體自靜止開始運動,其 加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如右圖 所示,則此物體: (1) 第 3 秒末的速度 為 公尺 / 秒。 (2) 第 8 秒末的速度為 公尺 / 秒。 (3) 8 秒內的平均加速度為 公尺 / 秒 2 。 (4) 第 秒時的速度為零。

(47)

(1) a – t 圖曲線與 t 軸包圍的面積=速度的變化量。 (2) 第 3 秒末的速度=初速+ 0 ~ 3 秒的速度的變化量

(3)平均加速度 = 速度的變化量 = a t 圖的面積 經歷的時間經歷的時間

(48)

解 0 3 (1)v   3 4 12( / )m s 3 0 0 3 0 12 12(m/s) v v v        ~ 8 3 3 8 (2)v   v v 12      

(8 3) 4

8(m/s) 0~8 0 8 (3)a v t    ~ 12 ( 20) 1(m/s )2 8     

(49)

(4) 設第秒時的速度為零t 3 3 0 t t v v v    

12 ( 3) 4 0 6(s) t t        

(50)

八、微分的應用

1. 說明

簡易微積分在「高三選修數學」會有詳細的介紹,若 現在同學覺得太難,只要先學會怎麼使用即可。微積 分包括「微分」和「積分」兩部份,在高中物理較需 要的是「微分」的部份,因此以下僅就微分作說明, 若能學會,同學解題時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1)

(1) 函數的導函數 (derivative) 定義為:

x

y

x

x

f

x

x

f

x

f

x x

    0

lim

0

)

(

)

(

lim

)

(

dx

dy

(2) 的導函數之幾何意義,即是 之切線斜 率 函數,即下頁圖中直線 T 的斜率。 ) (x f f (x)

2. 導函數與微分

(52)
(53)

求導函數的過程稱為微分 (differentiate) ,而其方法 則稱為微分法。通常以 來代表微分運 算子 (differential operator) ,因此 。 dx d

)

(

)

(

f

x

dx

d

x

f

(3)

(54)

(1) 多項式的微分規則 為一實數 其中 : 常數微分為零 [c]  0 c dx d

3. 微分規則

[5] 0

d

dx

(55)

1

[ ]

n n

d

x

n x

dx

 

是有理數

其中

乘冪律

n

rule)

(power

2

1

3

2

3x

即指數跳下來當係數,新的指數減1

3

[ ]

d

x

dx

(56)

)

(

)]

(

[

cf

x

c

f

x

dx

d

倍數規則:

3

3

d

[ ]

x

dx

 

3

[3 ]

d

x

dx

2

3 3x

 

(57)

※ 結論:

2 2 2 3 5 y x x y x x y x           對的導函數 在 處之切線斜率 對的二階導函數 j k l 6 2 y   x  6 2 2 10       6 y -

(58)

(2) 三角函數的微分 高中物理會用到的三角函數微分有下列四個,請同 學先記下來: [sin ] cos [ sin ] cos ( ) d x x dx d a kx ak kx a k dx     、 為常數 j k [cos ] sin [ cos ] sin ( ) d x x dx d a kx ak kx a k        、 為常數 l m

(59)

(1) y  3sin 2xy   3 2 cos 2x  6cos 2x

3 2 sin 2 6sin 2

yx x

      

(60)

(1) 若位置為時間的函數

x

x

(t

)

 速度函 數 。 ) (t x dt dx v    (2) 若速度為時間的函數

v

v

(t

)

 加速度函數 ( ) ( ) dv a v t x t dt     

4. 微分在運動學上的應用

(61)

範例7

7

微分應用 進行直線運動的某質點,其位置 x ( 公尺 ) 與時間 t ( 秒 ) 的關係為 ,若 定初速方向為正向,則下列敘述何項正確 ? (多 選) (A) 初速度為 24 公尺 / 秒 (B) 加速度為 -12 公尺 / 秒 2 (C) 質點在第 4 秒末速度為零 (D) 質點在第 4 秒末回到原出發點 (E) 最遠的正 向距離為 24 公尺 。

t

t

x

6

2

24

(62)

a

v

t

t

x

6

24

)

1

(

2

0

)

2

(

v

x

x

v



12 0 24 24(m/s)

  

  

(A)

對。

24

12

t

12

 

 

(B)

對。

(63)



12

24

12

x

v

a

t

x

v

1

(3)

設在 秒時末速為零

t

24

12

0

1

t

此時為最遠的正向距離  2 2

6 2

24 2 24(m)

(E)

x

  

 

  

對。

1

2(s)

t

 

 

(C)

錯。

(64)

2

6

24

x

 

t

t

或利用

2

6(

t

4 )

t

 

2

6(

t

4

t

4) 24

 

  

2

6(

t

2)

24

 

2(s)

24(m)

x

t

故 在

 

時有最大值

(65)

2

(4)

原出發點為時的位置

t

0

   

6 0

24 0 0

 

時又回到出發點

設在

t

2 2 2 2

0

6

t

24

t

  

2

4

0 (

)

(D)

t

 

或出發時對。

 

(A)(B)(D)(E)

答:

(6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1 Integration by Parts 6.2 Trigonometric Integrals 6.3 Trigonometric Substitution 6.4 Partial Fractions.. 6.7

按計算機得到 log 2 的近似值的確是十分簡便,但不免有學生會好奇,以前的數學家 是怎麼求出 log

The study samples are students’ quiz grades , homework assignments (paper homework and English homework) and six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 It’s our hope that these conclusions

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專業選修 至少應選修28學分(含模組選修10學分) 模組類別 社會照顧服務、兒少與家庭社會工作 自由學分

可承認之非 本系學分數 上限包含外 系學分、課 程規劃中未 有之本系課 程、超修的 本系專業選 修學分或校 訂必修及選 修學分。.

計算機網路 微積分上 微積分下

可承認之非 本系學分數 上限包含外 系學分、課 程規劃中未 有之本系課 程、超修的 本系專業選 修學分或校 訂必修及選 修學分。.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