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 1 範例 2
五、位置─時間圖
六、速度─時間圖
七、加速度─時間圖
八、微分的應用
一、時間坐標軸
二、速度與速率
三、加速度
四、運動的函數圖形表示
範例 3 範例 4 範例 5 範例 6 範例 7一、時間坐標軸
1. 時刻
事件發生之瞬間,稱為時刻,坐標軸上的 t
時刻代表第 t 秒末或第 t + 1 秒初。
t
2t
1
t
t
t
12
1
0
計 時 開 始 , 第 1 秒 初 。 第 1 秒 末 , 第 2 秒 初 。 第 2 秒 末 , 第 3 秒 初 。2. 時距
(1) 兩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稱為時距, t1 秒~ t2 秒的時距為 秒。 t t2 t1秒
1 2t
t
t
(2) 第 t - 1 秒末(即第 t 秒初)~第 t 秒末的時距 則稱為第 t 秒內。 第 1 秒末~第 2 秒末的時距稱為第 2 秒內。 (3) 若從計時開始( t = 0 )到第 t 秒末的時距則 稱為 t 秒內。 0 ~ 2 秒稱為 2 秒內。
二、速度與速率
速度 速率 定 義 經歷的時間 位移 平均速度 單位時間內的位移 經歷的時間 路徑長 平均速率 單位時間內所走的路徑長速度 速率 公 式 時距較長時 ( 以一維運動為 例 ) 時距較短時 ( 以一維運動為 例 ) 常用單位 av V t 平 平 平 平 2 1 2 1 av x x x v t t t 平均速度 0 lim t x v t 瞬時速度 0 lim t V t 瞬時速率 公分 / 秒 (cm/s) 、公尺 / 秒 (m/s) 、 公里 / 時 (km/h) 。
範例1 台灣目前自行車運動風氣盛行,小華騎車上山的速 率為 10 公里 / 時,下山的速率為 30 公里 / 時,則往 返一趟之: (1) 平均速率為 公里 / 時。 (2) 平均速度為 公里 / 時。 設全程的路徑長為 2S ,則上山所花的 時間為 ;而下山所花的時間為 10 S 30 S
1
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解 設全程的路徑長為 2S ,則上山所花的 時間為 ;而下山所花的時間為 。10 S 30 S (1) t 平均速率 2 15(km/h) 10 30 S S S (2) x t 平均速度 0 0 10 30 S S 。
三、加速度
定義 加速度 速度的變化量 經歷的時間 單位時間內速度之變化量稱為加速 度,為向量公 式 時距較長時 ( 以一維運動 為例 ) 時距極短 ( 以一維運動 為例 ) 2 1 2 1 av
v
v
v
a
t
t
t
平均加速度
0lim
tv
a
t
瞬時加速度
方 向 單 位
a
m
F
t
v
a
(1) 與合力方向相同
(2) 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公尺 / 秒 2 (m/s2) 、公分 / 秒 2 (cm/s2) ※ 注意:不一定與速度同方向。1. 要描述質點的運動過程,我們也常常以函數圖形 表示。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 出質點在運動過程中,位置、速度或是加速度隨 時間變化的趨勢。
四、運動的函數圖形表示
2. 若質點運動的位置 x 為時間 t 的函數,則我們 可以 來表示。同理,若速度 v 為時間 t 的函數,則我們可以 來表示;若速度 a 為時間 t 的函數,則我們 可以 來表示。 ( ) x f t ( ) v f t ( ) a f t設某質點在 x 軸上做直線等加速度運動 ,其 x - t 的關係為 ( 公尺 ) ,則其運動的函數圖 形如下表所示。 2 ( ) 2 4 3 x t t t 位置和時間關係圖 ( x - t 圖 ) 2 ( ) 2 4 3(m) x t t t
速度和時間關係圖 ( v - t 圖) 加速度和時間關係圖 ( a - t 圖) ( ) 4 4(m/s) v t t a 4(m/s )2
1. 假設 A (t1 , x1) 與 B (t2 , x2) 為函數 x = f (t) 圖 形上的兩點,如右圖所 示。則連接 A 、 B 兩 點之直線 L 稱為割線 (secant line) ,此割線的 斜率
五、位置─時間圖( x – t 圖)
sec 1 2 m 2 1 t ~ t 間的 。 2 1 x x t t xt 平均速度2. 當 t2 趨近於 t1 時,則 Δt = t2 - t1 會趨近為 零,而 Δx = x2 - x1 也會趨近為零,此時直 線 T 稱為切線 (tangent line) ,此過 A 點的切 線斜率 tan limx 0 1 x m t t 時的 瞬時速度 。
有一輛跑車作直線運動,其位置對時間的 關係如圖所示,則該跑車: (1) 1 7 1 7 13 1 2 7 1 ( / ) t m s 秒的平均速度 函數曲線在 秒 間的割線斜率 ~ ~
(2) 5 5 ( / 6 0 2 5 2 ) t m s 第秒末的瞬時速度 函數曲線在 秒 處的切線斜率
範例2
2
x - t 圖 右圖為某質點在直線上運 動的 x - t 圖,則: (2) 質點在第 4 秒內的平均速度為 公尺 / 秒 。 (3) 質點在第 3 秒末的瞬時速率為 公尺 / 秒 ;在第 9 秒末的瞬時速度為 公尺 / 秒。 (1) 質點 10 秒內的平均速 度為 公尺 / 秒; 平均速率為 公 尺 / 秒。(2) x – t 圖的斜直線處,代表質點進行 運動,此時的瞬時速度=瞬時速率=平均速度。 (3) 由題目附圖可知, t = 3 秒時的位置 x3 = 公尺; t = 4 秒時的位置 x4 = 公尺; t =8 秒時的位置 x8 = 公尺; t = 10 秒時的 (1) 10 秒內為 秒;第 4 秒內為 秒。 等速度 1.5 0 ~ 10 3 ~ 4 2 2 0
解 0 10 0 0 (1) =0 10 x v t ~ ; 0 10 2 0 2 = =0.4(m/s) 10 V ~ 。 4 3 3 4 2 1.5 (2) = 0.5(m/s) 4 3 4 3 x x x v t ~ 。 3 0 4 2 0 (3) 0.5(m/s) 4 0 v v ~ ; 9 8 10 0 2 1 (m/s) 10 8 v v ~ 。
範例3
3
x - t 圖 某質點作直線運動的位置 x 與時間 t 之關係圖如右,則: (1) 速度為正的區間為: 、 。 (2) 速度為零的點為: 。 (3) 在區間 j ~ k 中,加速度為 值;在區間 k ~中,加速度為 值。(1) 速度由 x-t 圖的 來判斷, 斜率為正則速度為 ,斜率為負則速度 為 ,斜率為零則速度 為 。 (2) 加速度由 來 判斷。 切線斜率 正 負 零 速度的變化
解 (1) 切線斜率均為正的區間為: i ~ j 、 ~ q 。 (2) 斜率為零的點為: j 、 。 (3) j ~ k 的速度 ( 切線斜率 ) 為負,且愈來愈快, 值值 故加速度為負; k ~ 的速度 ( 切線斜率 ) 為負,但愈來愈慢,故加速度為正 。值
六、速度─時間圖
( v – t 圖)
1. 斜率與加速度的關係
(1) 假設 A (t1 , v1) 與 B (t2 , v2) 為函 數 v = f (t) 圖形 上的兩點,如右 圖所示。sec 1 2 m t t 間的 ~。 2 1 2 1 v v t t vt 平均加速度 則連接 A 、 B 兩點 之直線 L 的斜率 (2) 右圖中過 A 點之切線的斜率 tan limx 0 1 x m t t 時的 瞬時加速度 。
2. 面積與位移的關係
(1) v – t 圖的函數曲線與時間軸所包圍的面積 即為 。 (2) 在時間軸的上方的面積為 ,下方的面 積為 ,如下頁圖所示。 位移 正 負v – t
圖的面積與位移
1. 某質點以 v0 的速度等 速前進,該質點在 Δt 秒內的位移 Δx = v0 ×Δt 。其 v – t 圖如右 圖所示,函數曲線與時 間軸圍成的面積 v0 ×Δt = Δx ,兩者相等 。;當 n 值極大時, 會極 小, 此時每小段內的運動都可視為是等速度運動 ,故每小段的位移,都能用圖中的長條形面 積來表示,因此總位移也就是這些長條形面 積的和。 2. 若質點做變速度運動,如下頁圖所示的例子 ,要得出質點在時刻 t1 與 t2 間的位移,我 們可以將這個時段分割成 n 等分,每小段的 時距 2 1 t t t n t
範例4
4
v - t 圖 右圖中所示為沿 x 軸運 動質點之速度 v 與時間 t 之關係。若 t = 0 時該 質點位於 x = 4 公尺處 ,則在 t = 12 秒時該質 點之位置(A) x = 12 公尺 (B) x = 16 公尺 (C) x = 18 公尺 (D) x = 22 公尺 (E) x = 24 公尺。(1) 位移= v – t 圖形與 t 軸 包圍的面積。 (2) 末位置=初位置+位移。 解 1 1 (4 10) 2 (12 10) ( 2) 12(m) 2 2 12 0 0~12 4 12 16(m) x x x
範例5
5
v - t 圖 停在十字路口之 B 車當綠燈 亮時,加速前進,同時另一 A 車以一定速度穿過十字路口 ,其速度對時間關係如右圖: (1) B 車最初加速度為 公尺 / 秒 2 。 (2) 當 t = 秒時, B 車趕上 A 車;此時兩車離十字路口 公尺。 (3) 當 t = 秒時,兩車速率相等;此時兩車相距(1) v – t 圖的斜率=加速度。 (2) 設時間為 t 時, B 車趕上 A 車,此時兩者的 相等,亦即 v - t 圖的 相等,如下 圖所示。 位移 面積
解 (1) 9 0 0.15(m/s )2 60 0 v a t 。
[ ( 60)] 9 (2) 6 90(s) 2 t t t t 6 90 540 (m) B A A x x v t 此時兩車離十字路口距離 。
(3)由圖知時兩車速率相等t 40 (s) : 40 6 240 (m) 40 6 120 (m) 2 A B A S B S 車位移 車位移 240 120 120(m) d 兩車相距 。
快速解法: ※ 求三角形面積 40 6 120 (m) 2 。
1. a - t 圖的斜率沒有物理上的意義。 2. a - t 圖的函數曲線與時間軸所包圍的面積即為 ( 在時間軸的上方的面積為正, 下方的面積為負 ) 。
七、加速度─時間圖( a – t 圖)
速度變化量a– t
圖的面積與位移
1. 某質點以 a0 的速度等加速 前進,該質點在 Δt 秒內 的面積 Δv = a0 ×Δt 。其 a – t 圖如右圖所示,函數 曲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 a0 ×Δt =Δx ,兩者相等。 v t ;當 n 值極大時, 會極小,此 時每小段內的運動都可視為是等加速運動,故每 小段的速度變化量,都能用圖中的長條形面積來 表示,因此總速度變化量也就是這些長條形面積 的和。 2. 若質點做變加速運動,如下頁圖所示的例子,要 得出質點在時刻 t1 與 t2 間的速度變化量,我 們可以將這個時段分割成 n 等分,每小段的時 距 2 1 t t t n t
範例6
6
a - t 圖 一物體自靜止開始運動,其 加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如右圖 所示,則此物體: (1) 第 3 秒末的速度 為 公尺 / 秒。 (2) 第 8 秒末的速度為 公尺 / 秒。 (3) 8 秒內的平均加速度為 公尺 / 秒 2 。 (4) 第 秒時的速度為零。(1) a – t 圖曲線與 t 軸包圍的面積=速度的變化量。 (2) 第 3 秒末的速度=初速+ 0 ~ 3 秒的速度的變化量
。
(3)平均加速度 = 速度的變化量 = a t 圖的面積 經歷的時間經歷的時間
解 0 3 (1)v ~ 3 4 12( / )m s 3 0 0 3 0 12 12(m/s) v v v ~ 8 3 3 8 (2)v v v ~ 12
(8 3) 4
8(m/s) 0~8 0 8 (3)a v t ~ 12 ( 20) 1(m/s )2 8 (4) 設第秒時的速度為零t 3 3 0 t t v v v ~
12 ( 3) 4 0 6(s) t t 八、微分的應用
1. 說明
簡易微積分在「高三選修數學」會有詳細的介紹,若 現在同學覺得太難,只要先學會怎麼使用即可。微積 分包括「微分」和「積分」兩部份,在高中物理較需 要的是「微分」的部份,因此以下僅就微分作說明, 若能學會,同學解題時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函數的導函數 (derivative) 定義為:
x
y
x
x
f
x
x
f
x
f
x x
0lim
0)
(
)
(
lim
)
(
dx
dy
(2) 的導函數之幾何意義,即是 之切線斜 率 函數,即下頁圖中直線 T 的斜率。 ) (x f f (x)2. 導函數與微分
求導函數的過程稱為微分 (differentiate) ,而其方法 則稱為微分法。通常以 來代表微分運 算子 (differential operator) ,因此 。 dx d
)
(
)
(
f
x
dx
d
x
f
(3)(1) 多項式的微分規則 為一實數 其中 : 常數微分為零 [c] 0 c dx d
3. 微分規則
[5] 0
d
dx
1
[ ]
n nd
x
n x
dx
是有理數
其中
:
乘冪律
n
rule)
(power
2
1
3
23x
※
即指數跳下來當係數,新的指數減1
3[ ]
d
x
dx
)
(
)]
(
[
cf
x
c
f
x
dx
d
倍數規則:
33
d
[ ]
x
dx
3[3 ]
d
x
dx
23 3x
※ 結論:
2 2 2 3 5 y x x y x x y x 對的導函數 在 處之切線斜率 對的二階導函數 j k l 6 2 y x 6 2 2 10 6 y -(2) 三角函數的微分 高中物理會用到的三角函數微分有下列四個,請同 學先記下來: [sin ] cos [ sin ] cos ( ) d x x dx d a kx ak kx a k dx 、 為常數 j k [cos ] sin [ cos ] sin ( ) d x x dx d a kx ak kx a k 、 為常數 l m
(1) y 3sin 2x y 3 2 cos 2x 6cos 2x
3 2 sin 2 6sin 2
y x x
(1) 若位置為時間的函數
x
x
(t
)
速度函 數 。 ) (t x dt dx v (2) 若速度為時間的函數v
v
(t
)
加速度函數 ( ) ( ) dv a v t x t dt 。4. 微分在運動學上的應用
範例7
7
微分應用 進行直線運動的某質點,其位置 x ( 公尺 ) 與時間 t ( 秒 ) 的關係為 ,若 定初速方向為正向,則下列敘述何項正確 ? (多 選) (A) 初速度為 24 公尺 / 秒 (B) 加速度為 -12 公尺 / 秒 2 (C) 質點在第 4 秒末速度為零 (D) 質點在第 4 秒末回到原出發點 (E) 最遠的正 向距離為 24 公尺 。t
t
x
6
2
24
解
a
v
t
t
x
6
24
)
1
(
2
0)
2
(
v
x
x
v
12 0 24 24(m/s)
(A)
對。
24
12
t
12
(B)
對。
12
24
12
x
v
a
t
x
v
1(3)
設在 秒時末速為零
t
24
12
0
1
t
此時為最遠的正向距離 2 26 2
24 2 24(m)
(E)
x
對。
12(s)
t
(C)
錯。
2
6
24
x
t
t
※
或利用
26(
t
4 )
t
26(
t
4
t
4) 24
26(
t
2)
24
,
2(s)
24(m)
x
t
故 在
。
時有最大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