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九章 歐亞文明的發展與交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九章 歐亞文明的發展與交會"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節 印度文明 一、佛教的興起與影響 (一)佛教興起 1.背景:西元前六世紀,沙門的出現 2.釋迦牟尼悟道 苦思生老病死的解脫之道而出家 發現耆那教苦修之法無法解決問題,於 菩提樹下悟道 四處弘法,被信徒尊為佛陀 指反對婆羅門教的 各派思想家 3.佛教思想 眾生平等 苦惱無法避免,且會隨人輪迴 需透過修行(持戒、禪定……)達到 「去我」、「無我」境界,才能脫離 輪迴達到涅槃 4.佛教宗派的形成 吸引了許多社會下層階級追隨者 過世後,因諸弟子見解不同,形 成各種支派 摩訶菩提寺,據說釋迦 牟尼在此靜坐悟道

(2)

(二)佛教的傳佈與影響 1.阿育王弘揚佛教 時間:西元前三世紀孔雀王朝 方式: 以國家力量弘揚佛教 寬容各種宗教,但佛教高如國教 廣設宗教設施,司法寬厚 派出傳教高僧,使佛教向外流傳 西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從印度河流域撤走 ,留下了一支軍隊統治當地。這時,月護王 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趕走了馬其頓人, 建立了孔雀王朝。 2.佛教傳播路線 南傳佛教 區域:傳至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地 派別: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 特色:接近原始佛教,嚴格遵守戒律與「三藏」, 強調出世

(3)

北傳佛教 區域:傳至中亞、中國、朝鮮、日本等地 派別:以大乘佛教為主 特色:重視修己度人 藏傳佛教 區域:西藏、蒙古 時間:西元七世紀 派別:來自印度的密宗(大乘佛教融合印度教) A.為大乘佛教的支派,融合印度教修行方式 B.不公開傳授,充滿神秘色彩 (三)貴霜王朝與佛教傳播 1.貴霜王朝的建立:西元一世紀中亞游牧民族(大月氏)建立 2.地理位置特點:地處歐亞要衝,商貿興盛 3.犍陀羅藝術:融合印度、希臘風格 (四)印度境內的佛教發展逐漸被改革後的婆羅門教(印度教) 取代

(4)

二、笈多王朝與印度教 (一)笈多王朝的興起 1.西元320年在北印度建立,四、五世紀時全盛 2.政治與社會安定,各城市貿易頻繁 3.統治者支持婆羅門教復興,與佛教、耆那教、民間信仰融合, 發展為印度教大部分印度人的信仰 (二)印度教的教義 1.與婆羅門教大致相同 2.輪迴轉世、業、種姓制度等仍是基本主張 (三)印度教的傳布與影響 1.南亞:八世紀後成為尼泊爾主要信仰 2.東南亞:隨印度人移居此地逐漸傳入 柬埔寨吳哥窟即為代表性建築 馬來西亞、新加坡仍為當地重要文化傳統之一

尼泊爾加德滿都約有2000多所寺廟

尼泊爾有81%民眾 信仰印度教

(5)

第二節 伊斯蘭文明 一、伊斯蘭教的創立 (一)穆罕默德創教 1.時間:西元六~七世紀 2背景:因貿易工作接觸到基督教、猶太教等,在沉思後獲得 啟示,創教並開始於麥加傳教 大天使加百列向穆罕默德傳遞真主阿拉啟示 3.主張:要求信奉唯一真主阿拉,自己為最後一位先知

先知爾撒(耶穌)升天

先知是指阿拉派遣

到世界的使者

(6)

4.聖遷:傳教初期遭受迫害,西元622年帶領教徒遷往麥地那 伊斯蘭曆法元年

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

穆罕默德逃至麥地那情景

5.反攻麥加: 時間:西元630年 影響:穆斯林日益增加,最後統一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 穆罕默德重返麥加 位於麥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綠色 穹頂為穆罕默德安葬之地 穆斯林指信奉伊斯蘭教 與順從真主阿拉的人

(7)

(二)教義與教規 1.最高經典-《古蘭經》 為穆罕默德得到啟示到過世期間,對穆斯林的教誨 被視為是真主的指示

以阿拉伯文寫成,不得翻譯

古蘭經(The Quran)

2.教義 強調阿拉為唯一真主,末日來臨時會進行最後審判 含有許多有關生活方面的規範 禁止高利貸 互相友愛 不得崇拜偶像 允許一夫多妻 不飲酒、不吃豬肉 不偷竊、不姦淫

與基督教、猶太教接近

(8)

穆斯林需奉行五種義務(稱作五功) 信仰(唸):除阿拉外無他神,穆氏為使者、最後先知 祈禱(禱):每日面向麥加祈禱五次 守齋(齋):聖月要齋戒(伊斯蘭曆九月) 賑濟(課):支持不幸者,施捨為教徒的社會責任 朝聖(朝):伊斯蘭曆12月8日到12日至麥加朝聖 教義明確且重實踐,信徒易於遵守實行信仰與生活合一 (三)伊斯蘭教的影響 1.改變阿拉伯當地民風,並引導向外發展、強化民族認同 2.促成日後伊斯蘭世界之擴張 二、伊斯蘭政權的擴張與分裂 (一)伊斯蘭政權的擴張 1.開始:第一任哈里發(繼承人)阿布巴卡 2.原因: 「吉哈德」觀念為爭取更多生活空間與物資 東羅馬和波斯人因長期爭戰國力式微 3.結果:七世紀中期後將近東地區統一於伊斯蘭政權下 他和之後三任哈里發被稱為 「正統哈里發」

(9)

(二)伊斯蘭政權的分裂 1.時間:七世紀後期(第四任哈里發阿里逝世後) 2.原因: 信徒對政權繼承人產生的方式意見不同 阿拉伯本來即是一個部落分立的社會 素尼派 什葉派 政治立場 哈里發應由協商產生,反 對世襲制 哈里發應由阿里的後嗣 繼承 信仰觀點 除「古蘭經」外,也採信 相關論述 「古蘭經」為唯一的教 義根據 對待異教徒 包容異教徒 較不能容忍異教徒 信徒人數 多數 少數

伊斯蘭政權的分裂

(10)

3.三大王朝: 白衣大食(奧米亞王朝) 建立:西元661年素尼派的穆阿威雅(第五任哈里發) 首都:大馬士革 特色:改採世襲制度 對外發展: A.佔領西班牙南部,進取印度(奠定伊斯蘭教在印度發展) B.往西歐、東歐的擴張,分別被法蘭克人、東羅馬阻擋 滅亡:西元750年遭阿布.阿拔斯推翻遺族遷至西班牙 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建立:西元750年什葉派的阿布.阿拔斯 首都:巴格達 特色:為阿拉伯黃金時期 A.阿拉伯商人遍布歐、亞、非三大洲 B.巴格達成為國際貿易中心與長安和君士坦丁堡齊名 滅亡:11世紀後政權旁落於土耳其人,1258年遭蒙古所滅

塞爾柱土耳其

(11)

綠衣大食(法提馬王朝) 建立:西元909年中東、北非一帶的穆斯林 首都:開羅 滅亡:被埃及總督薩拉丁所建的阿尤布王朝取代(補充)

位於埃及開羅的薩拉丁城堡

三、伊斯蘭文化 (一)文化發展 1.科學:偏向實用目的 天文學:知識豐富,能運用季風航行、利用星辰引導方向 醫學:眼科與外科研究達相當高的水準 數學:研究出代數、幾何學等公式運算

(12)

2.文學、藝術 文學:《一千零一夜》呈現9世紀左右的阿拉伯社會狀況 藝術:主要為宗教藝術,清真寺為最具代表性之建築以 幾何圖形或古蘭經文作為裝飾 十四世紀的《㇐千零㇐夜》手稿 (二)東西文化交流的影響 1.原因: 伊斯蘭教並未強制要求被征服者改信伊斯蘭教,有助文化 上的交流 居於東羅馬、中國之間,在東西文化交流裡扮演重要角色 2.影響: 阿拉伯人航行往來歐亞之間 互通商貨 傳布其造船、航海知識  九世紀初,展開對於古希臘、羅馬典籍的翻譯工作有助 日後文藝復興的推動 造紙、火藥、印度的計數 系統(阿拉伯數字)即是由 阿拉伯人引介至西方

繳交人頭稅即可

智慧之宮、百年翻譯運動

(13)

第三節 東、西方的互動與中古歐洲的變革 一、十字軍東征 (一)原因: 1.塞爾柱土耳其人的興起 控有耶路撒冷,刁難朝聖基督徒 佔領小亞細亞後,進攻君士坦丁堡 2.東羅馬帝國的求救 (二)過程:1095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呼籲西方團結,以拯救東 方的基督徒與收復聖城,展開八次十字軍東征 (三)結果: 1.僅首次東征占領耶路撒冷,建立一西歐式小國

希望藉此促成東西教會復合

(14)

2.第四次甚至背離目標,因利益所趨轉攻君士坦丁堡,並在 當地建立拉丁王國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德拉克洛瓦,1840年

(四)影響: 1.文化交流:刺激東西商業與文化往來 2.經貿發展:商業城市復甦,地中海貿易再度熱絡義大利 北部的威尼斯漸繁榮

(15)

3.中古封建制度鬆動: 原因:十字軍動員大量人力與資金歐洲國家整軍經武, 發展徵稅制度 結果: 王權擴張,中央控制力增強 農奴可捐錢獲得自由 4.遏止穆斯林西進,重振 西歐民族自信心 十字軍東征使歐洲進入中古 後期,社會開始產生變化 二、蒙古西征 (一)過程: 1.1218~1260年間共3次 2.蒙古勢力迅速橫掃歐亞 ◎西方歷史上的三大「黃禍」 • 匈人(The Huns)的入侵 • 蒙古西征 • 鄂圖曼帝國滅東羅馬

(16)

(二)影響: 1.政治軍事方面:改換各地政權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攻打中亞花剌子模,劫掠裏海以西 裏 海 阿拉伯

回程途中滅西夏

第二次西征:拔都消滅基輔羅斯建立金帳(欽察)汗國

1235年,窩闊台命令拔都展開西征

(17)

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消滅阿拔斯王朝建立伊兒汗國 埃及取代巴格達成為伊斯蘭重鎮 打敗塞爾柱土耳其人,使其衰微

1257年蒙哥之弟旭烈兀進攻

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

2.東西文化交流方面 積極修道路、設驛站以傳遞訊息,促進陸路交通 中國火藥傳入西方,摧毀封建貴族堡壘歐洲王權興起

東西交流最有名的例子是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曾造訪元帝國

(18)

三、中古後期(11世紀起)的歐洲社會 (一)商業復興與城市興起 1.商業城市興起 原因: 農業技術進步(如重犁、三年輪耕制等)、開拓新農地 農產增加人口成長帶動日用品需求 十字軍東征刺激歐洲貴族對東方物品的好奇與需求促 成商業城市成為貨物集散地 結果: 城市數量增加 農奴脫離束縛,移往城市城市人口快速成長 時 間 中古後期的商業城市 初 始 地中海沿岸:義大利北部威尼斯、佛羅倫斯 發 展 大西洋東岸港口 貿易線深入內陸 中歐與東歐:法蘭克福、漢堡

(19)

2.城市發展 商業聯盟:12、13世紀,新興商城紛紛組聯盟如漢撒同盟

漢薩同盟的總部

城市自治權的爭取: 城市開始反教會與封建領主的控制,爭取自治,甚至獨立 國王為對抗封建領主,給予城市租稅減免或其他特權,以 尋助力如法蘭德斯一帶的城市

法蘭德斯指今天荷、比、法

交界區㇐帶,中古時期以紡

織和貿易聞名

(20)

3.行會興起 原因:對抗領主壓迫、避免惡性競爭 功能: 保證會員的權利義務均等 對於商品生產步驟、數量、售價有明確規定 享有市場壟斷權非行會成員不得開店或販售商品 影響:行會商人們累積大量財富,影響力日增 (二)大學興起 1.中古前期:教會為培養神職人員,設置學校後來推廣至 非神職人員 2.中古後期:城市裡的學生或教師也組成行會,成為大學前身 2.代表: 義大利波隆那大學由學生行會主導,1088年羅馬教宗 同意成立,被視為歐洲第一所大學 法國巴黎大學由教師行會招收學生,發展神學為中心

波隆那大學

(21)

1.意義:利用希臘哲學(尤其是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解釋基 督宗教教義 2.作法:讀經摘要辯難得出結論 3.代表:13世紀神學家阿奎納的《神學總論》將神學知識加 以論證和系統化

中古大學的研究重點:經院哲學

(三)黑死病的打擊 1.時間:十四世紀 2.原因:約1340年代起,由老鼠傳播,從亞洲黑海一帶到歐洲 ,隨東西商貿傳染

黑死病的擴散

(22)

3.影響: 人口大減傳染力強、致死率高 社會生產力下降 領主為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廣募生產人員、調漲工資 人心惶惶 動搖基督信仰,興起「活在當下」之風 怪罪於少數人群並迫害之,如乞丐、猶太人、異教徒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一卷 (五紙)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金翅鳥王品一卷 (三紙) 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真言一卷

101 年度國際哲學教育年會時,為嘉義市林業文化特色進行了世界 性的展演與解說,讓嘉義市林業文化在地風情得以發揚光大。此 外,嘉大附小全體教師也在 101

阿根廷(Argentina)、亞美尼亞(Armenia)、澳洲(Australia)、奧地利(Austria)、巴林王國 (Kingdom of

 爾時婆誐鑁  住無礙大悲   心大陀羅尼  自在力三昧   演說阿利耶  大曼荼羅相 

簡稱馬蒙(或譯麥蒙、邁蒙等,阿拉伯語:نﻮﻣﺄــﻤﻟا ,拉丁化: A l-M a’m ūn ),是阿拉伯帝 國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發(813

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 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

飛馬座的這匹會飛的白馬名叫「皮葛色斯 ( Pegasus )」,在希臘神話中有不少的 傳說。相傳希臘神話的大英雄「伯修斯 ( Perseus )」(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