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Copied!
1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 行 研 究 報告 中華民國 99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

(2) PG9904-0223 099301070000G2011.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研. 究. 人 員:陳伯勳.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 行 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99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

(3) ARCHITECTURE &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A Study of Enhancement Strategy for Eco-city and Green Building Policy. BY Bor-Shyun Chen. December 2010.

(4) 目次. 目次 表次 ................................................ ................................................ Ⅱ 圖次 ................................................ ................................................ Ⅲ 第一章 緒論 ......................................... ......................................... 01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目的 .................................. .................................. 0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 02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 .................................. 0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 05. 第一節 文獻回顧 ........................................ ........................................ 06 第二節 生態城市改善案例 ................................ 21 第三節 小結 ........................................... ........................................... 36. 第三章. 生態城市綠建築政策與執行成果 ................ 39. 第一節 綠建築及生態城市綠建築兩推動方案修訂過程 ........ 40 第二節 兩推動方案實施內容與成果 ........................ 43 第三節 小結 ............................................ ............................................ 78. 第四章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之競合計畫 ............. 83 第一節 低碳城市與生態城市 .............................. 83 第二節 低碳社區與生態社區 .............................. 88 第三節 智慧建築與綠建築 ................................ 90 第四節 生態城市未來推動策略研議 ........................ 92 第五節 小結 ............................................ ............................................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 ................................... 95 附錄一 自辦研究案期中諮詢會議紀錄及辦理情形 ........ 98 參考書目 ............................................ ............................................ 104 Ⅰ.

(5) 表次. 表次 表 2 .1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評估項目一覽表 ‧‧‧‧‧‧‧‧‧‧‧9 ‧‧‧‧‧‧‧‧‧‧‧9 表 2.2 國際生態城市評比與生活品質評比比較表 國際 生態城市評比與生活品質評比比較表 ‧‧‧‧‧‧‧‧16 ‧‧‧‧‧‧‧‧16 表 2.3 生態城市發展策略議題比較表‧‧‧‧‧‧‧‧‧‧‧‧‧17 ‧‧‧‧‧‧‧‧‧‧‧‧‧17 表 2.4 都市計畫相關生態城市指標內容表‧‧‧‧‧‧‧‧‧‧‧18 ‧‧‧‧‧‧‧‧‧‧‧18 表 2.5 臺北市都市熱島改善示範計畫居民及業務單位意見 臺北市都市熱島改善示範計畫居民及業務單位意見對照表 改善示範計畫居民及業務單位意見對照表‧‧31 ‧‧31 表 3.1 分年經費編列使用表 1‧‧‧‧‧‧‧‧‧‧‧‧‧‧‧‧ 42 表 3.2 分年經費編列使用表 2 ‧‧‧‧‧‧‧‧‧‧‧‧‧‧‧‧ 43 表 3.3 綠建築評估指標與地球環境關係‧‧‧‧‧‧‧‧‧‧‧‧‧‧ 綠建築評估指標與地球環境關係‧‧‧‧‧‧‧‧‧‧‧‧‧‧46 ‧‧‧‧‧‧‧‧‧‧‧‧‧‧46 表 3.4 通過案件分析表‧‧‧‧‧‧‧‧‧‧‧‧‧‧‧‧‧‧‧ 通過案件分析表 ‧‧‧‧‧‧‧‧‧‧‧‧‧‧‧‧‧‧‧46 ‧‧‧‧‧‧‧‧‧‧‧‧‧‧‧‧‧‧‧ 46 表 3.4 通過案件 通過案件僅符合最低門檻數 案件僅符合最低門檻數分析表 僅符合最低門檻數分析表‧‧‧‧‧‧‧‧‧‧‧‧ 分析表‧‧‧‧‧‧‧‧‧‧‧‧ 47 表 3.5 9191-96 年綠廳舍暨學校改善補助計畫完成改善工程案件數 ‧‧50 表 3.6 9191 - 95 年度應用綠建築技術改善之案例數量 ‧ ‧‧‧‧‧‧ 50 表 3.7 舊有建築物節能改善工程補助計畫統計表‧‧‧‧‧‧‧‧‧56 ‧‧56 表 3.8 95 年度屋頂隔熱改善前後熱傳透率 U 值及節電百分比‧‧ 值及節電百分比‧‧‧‧56 ‧‧56 表 3.9 92~ 92~ 96 年度優良綠建築統計‧ 年度優良綠建築統計‧‧‧‧‧‧‧‧‧‧‧‧‧‧60 表 3.10 兩方案實施內容比較‧‧ 兩方案實施內容比較‧‧‧‧‧‧‧‧‧‧‧‧‧‧‧‧‧‧67 表 3.11「 3.11「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分年預算表‧‧‧‧ 分年預算表‧‧‧‧‧‧‧‧‧68 表 3.12 兩方案預算核定數比較‧‧ 兩方案預算核定數比較‧‧‧‧‧‧‧‧‧‧‧‧‧‧‧‧‧68 表 3.13 3.13 歷年綠建築證書與標章案件數統計 歷年綠建築證書與標章案件數統計‧‧ 案件數統計‧‧‧‧‧‧‧‧‧‧‧‧70 表 3.14 3.1 4 通過案件分析表 通過案件 分析表 1 ‧‧‧‧ ‧‧‧ ‧ ‧ ‧‧‧‧‧‧‧‧‧‧‧‧‧ ‧‧ ‧‧‧‧‧‧‧‧‧‧‧71 ‧‧‧‧‧‧‧‧‧‧‧ 71 表 3.15 3.15 通過案件分析表 2‧‧‧‧‧‧‧‧‧‧‧‧‧‧‧‧‧‧71 表 3.16 中央廳舍空調節能改善與建築能源效率提升計畫比較 中央廳舍空調節能改善與建築能源效率提升計畫比較‧‧ 與建築能源效率提升計畫比較‧‧‧‧74 ‧‧74 表 3.17 綠廳舍改善與綠建築更新診斷計畫經費比較 綠廳舍改善與綠建築更新診斷計畫經費比較‧‧‧‧‧‧‧‧ 與綠建築更新診斷計畫經費比較‧‧‧‧‧‧‧‧75 ‧‧‧‧‧‧‧‧75 表 3.18 3.18 案件分級等第 案件分級等第分析表 分級等第分析表‧ 分析表‧‧‧‧‧‧‧‧‧‧‧‧‧‧‧‧‧79 表 4.1 生態城市發展策略議題與歐盟低碳城市評審項目比較表‧‧‧8 ‧‧‧84 表 4.2 低碳島面向與項目內容表 低碳島面向與項目內容表‧‧‧‧‧‧‧‧‧‧‧‧‧‧‧ ‧‧‧‧‧‧‧‧‧‧‧‧‧‧‧8 ‧‧‧‧‧‧‧‧85 表 4.3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與生態城市相關修正內容 與生態城市相關修正內容‧86 表 4.4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與低碳社區措施比較表 ‧‧‧‧‧‧‧‧8 ‧‧‧‧‧‧‧‧89 表 4.5 兩方案延續性工作比較表‧‧‧‧‧‧‧‧‧‧‧‧‧‧‧ ‧‧‧‧‧‧‧‧‧‧‧‧‧‧‧91 ‧‧‧‧‧‧‧‧91. Ⅱ.

(6) 圖次. 圖次 圖 2 .1 生態社區評估體系主要結構‧‧‧‧‧‧‧‧‧‧‧‧‧‧‧ 生態社區評估體系主要結構 ‧‧‧‧‧‧‧‧‧‧‧‧‧‧‧ 9 圖 2.2 2.2 神戶市地圖‧‧‧‧‧‧‧‧‧‧‧‧‧‧‧‧‧‧‧‧‧‧ 神戶市地圖‧‧‧‧‧‧‧‧‧‧‧‧‧‧‧‧‧‧‧‧‧‧ 21 圖 2.3 神戶市水資源補保圖‧‧‧‧‧‧‧‧‧‧‧‧‧‧‧‧‧‧ 神戶市水資源補保圖‧‧‧‧‧‧‧‧‧‧‧‧‧‧‧‧‧‧ 22 圖 2.4 神戶市山系圖 神戶市山系圖‧‧‧‧‧‧‧‧‧‧‧‧‧‧‧‧‧‧‧‧‧‧ 山系圖‧‧‧‧‧‧‧‧‧‧‧‧‧‧‧‧‧‧‧‧‧‧22 ‧‧‧‧‧‧‧‧‧‧‧‧‧‧‧‧‧‧‧‧‧‧22 圖 2.5 神戶市透水鋪面 神戶市透水鋪面‧‧‧‧‧‧‧‧‧‧‧‧‧‧‧‧‧‧‧‧‧ 透水鋪面‧‧‧‧‧‧‧‧‧‧‧‧‧‧‧‧‧‧‧‧‧23 ‧‧‧‧‧‧‧‧‧‧‧‧‧‧‧‧‧‧‧‧‧23 圖 2.6 神戶市中水再利用 神戶市中水再利用‧‧‧‧‧‧‧‧‧‧‧‧‧‧‧‧‧‧‧‧ 中水再利用‧‧‧‧‧‧‧‧‧‧‧‧‧‧‧‧‧‧‧‧23 ‧‧‧‧‧‧‧‧‧‧‧‧‧‧‧‧‧‧‧‧23 圖 2.7 神戶市區域供熱 神戶市區域供熱‧‧‧‧‧‧‧‧‧‧‧‧‧‧‧‧‧‧‧‧‧ 區域供熱‧‧‧‧‧‧‧‧‧‧‧‧‧‧‧‧‧‧‧‧‧23 ‧‧‧‧‧‧‧‧‧‧‧‧‧‧‧‧‧‧‧‧‧23 圖 2.8 神戶市新能源實驗‧‧‧‧‧‧‧‧‧‧‧‧‧‧‧‧‧‧‧‧ 神戶市新能源實驗‧‧‧‧‧‧‧‧‧‧‧‧‧‧‧‧‧‧‧‧24 ‧‧‧‧‧‧‧‧‧‧‧‧‧‧‧‧‧‧‧‧24 圖 2.9 神戶市城市生態綠化‧‧‧‧‧‧‧‧‧‧‧‧‧‧‧‧‧‧‧ 神戶市城市生態綠化‧‧‧‧‧‧‧‧‧‧‧‧‧‧‧‧‧‧‧24 ‧‧‧‧‧‧‧‧‧‧‧‧‧‧‧‧‧‧‧24 圖 2.10 神戶市綠色骨架‧‧‧‧‧‧‧‧‧‧‧‧‧‧‧‧‧‧‧‧ 神戶市綠色骨架‧‧‧‧‧‧‧‧‧‧‧‧‧‧‧‧‧‧‧‧24 ‧‧‧‧‧‧‧‧‧‧‧‧‧‧‧‧‧‧‧‧24 圖 2.11 .11 新加坡公園網絡之照片 新加坡公園網絡之照片‧‧‧‧‧‧‧‧‧‧‧‧‧‧‧‧‧ 照片‧‧‧‧‧‧‧‧‧‧‧‧‧‧‧‧‧27 ‧‧‧‧‧‧‧‧‧‧‧‧‧‧‧‧‧27 圖 2.12 .12 新加坡公園網絡及空中花園‧‧‧‧‧‧‧‧‧‧‧‧‧‧‧ 新加坡公園網絡及空中花園‧‧‧‧‧‧‧‧‧‧‧‧‧‧‧ 27 圖 2.13 .13 台灣溫度分佈圖‧‧‧‧‧‧‧‧‧‧‧‧‧‧‧‧‧‧‧‧ 台灣溫度分佈圖‧‧‧‧‧‧‧‧‧‧‧‧‧‧‧‧‧‧‧‧ 28 圖 2 .14 .1 4 成功國宅表面輻射分析‧‧‧‧‧‧‧‧‧‧‧‧‧‧‧‧ 成功國宅表面輻射分析 ‧‧‧‧‧‧‧‧‧‧‧‧‧‧‧‧ 29 圖 2.15 成功國宅中庭廣場與活動‧‧‧‧‧‧‧‧‧‧‧‧‧‧‧‧ 30 .15 成功國宅中庭廣場與活動‧‧‧‧‧‧‧‧‧‧‧‧‧‧‧‧ 圖 2.16 .16 成功國宅熱島改善工程地點‧‧‧‧‧‧‧‧‧‧‧‧‧‧‧ 成功國宅熱島改善工程地點‧‧‧‧‧‧‧‧‧‧‧‧‧‧‧30 ‧‧‧‧‧‧‧‧‧‧‧‧‧‧‧30 圖 2 .17 .1 7 成功國宅綠屋頂改善 1 ‧‧‧‧‧‧‧‧‧‧‧‧‧‧‧ 32 圖 2 .18 .1 8 成功國宅綠屋頂改善 2 ‧‧‧‧‧‧ ‧‧‧‧‧ ‧ ‧‧‧‧‧‧‧‧‧ ‧‧‧‧‧‧ ‧‧‧ 32 圖 2.19 .19 成功國宅中庭廣場與活動 2‧‧‧‧‧‧‧‧‧‧‧‧‧‧ 33 圖 2.20 成功國宅中庭改善示意圖‧‧‧‧‧‧‧‧‧‧‧‧‧‧‧ 成功國宅中庭改善示意圖‧‧‧‧‧‧‧‧‧‧‧‧‧‧‧ 33 圖 2.21 成功國宅中庭花架示意圖‧‧‧‧‧‧‧‧‧‧‧‧‧‧‧ 成功國宅中庭花架示意圖‧‧‧‧‧‧‧‧‧‧‧‧‧‧‧ 33 圖 2.22 綠驛道位置圖‧‧‧‧‧‧‧‧‧‧‧‧‧‧‧‧‧‧‧‧ 綠驛道位置圖‧‧‧‧‧‧‧‧‧‧‧‧‧‧‧‧‧‧‧‧ 34 圖 3 .1 台達電南科廠( 台達電南科廠 ( 鑽石級綠建築 鑽石 級綠建築) 級綠建築 ) ‧‧‧‧‧‧‧‧‧‧‧‧ 47 圖 3.2 台北市北投 台北市北投圖書館 圖書館(鑽石級綠建築 鑽石級綠建築) 級綠建築)‧‧‧‧‧‧‧‧‧‧‧ 47 圖 3 . 3 福 安 紀 念 館 外 遮 陽 設 計 ( 94 年 度 優 良 綠 建 築 獎 ) ‧ ‧ ‧ 48 圖 3.4 中央空調節能改善計畫歷年改善案例件數統計圖‧‧‧ 53 圖 3 .5 中央空調節能改善冰 中央空調節能改善 冰 水主機 水主 機 過量設 過量 設 計之改善‧‧‧‧‧‧‧ 計之改善 ‧‧‧‧‧‧‧ 53 圖 3 .6 中央空調節能改善之改善 冰 水 泵 節能效 益 分析 ‧‧‧‧‧ 54 圖 3 .7 中央空調節能改善之改善空氣側 中央空調節能改善之改善空 氣側節能效 氣側 節能效益 節能效 益 分析‧‧‧‧‧‧ 分析 ‧‧‧‧‧‧ 54 圖 3.8 外遮陽設施 外遮陽設施改善私立嘉 改善私立嘉南 私立嘉南藥理科技 藥理科技大 科技大學圖書館 學圖書館‧‧‧‧‧‧‧ 56 圖 3.9 綠建築建材 綠建築建材評定分類 評定分類‧‧‧‧‧‧‧‧‧‧‧‧‧‧‧‧‧‧ 58 圖 3.10 台達電南科廠外觀 台達電南科廠外觀 ‧‧‧‧‧‧‧‧‧‧‧‧‧‧‧‧‧‧ 61 圖 3.11 台達電南科廠 台達電南科廠大 科廠大廳‧‧‧‧‧‧‧‧‧‧‧‧‧‧‧‧‧‧‧ 61 圖 3.12 台南市億載 台南市億載國小戶 億載國小戶外 國小戶外綠化‧‧‧‧‧‧‧‧‧‧‧‧‧‧‧‧ 綠化‧‧‧‧‧‧‧‧‧‧‧‧‧‧‧‧ 61 圖 3.13 台南市億載 台南市億載國小生態水 億載國小生態水池 國小生態水池‧‧‧‧‧‧‧‧‧‧‧‧‧‧‧‧ 62 Ⅲ.

(7) 圖次. 圖 圖 圖 圖. 3.14 2003 年綠建築博 年綠建築博覽會願景館‧‧‧‧‧‧‧‧‧‧‧‧‧‧ 願景館‧‧‧‧‧‧‧‧‧‧‧‧‧‧ 3.15 2003 年綠建築博 年綠建築博覽會現場展館 場展館照片‧‧‧‧‧‧‧‧‧‧‧ 照片‧‧‧‧‧‧‧‧‧‧‧ 3.16 3.16 97、 97、98 年度建築能源效率提升計畫 年度建築能源效率提升計畫節能效 建築能源效率提升計畫節能效益 節能效益‧‧‧‧‧‧‧ 3.17 歷年通過案件綠建築等級分析圖‧‧‧‧‧‧‧‧‧‧‧‧‧ 歷年通過案件綠建築等級分析圖‧‧‧‧‧‧‧‧‧‧‧‧‧. 64 65 65 65. IV.

(8) 摘要. 摘. 要. 關鍵詞:生態城市、綠建築、生態社區、低碳社區 根據聯合國報告,目前世界生態系統處於崩潰危機中,從 1970 年 到 2006 年,脊椎動物物種已減少近三分之一,自然棲息地亦同步減少,作 物遺傳多樣性下降,自 2000 年來,已有 60 種牲畜絕種。在面對 21 世紀氣 候暴烈極端化、土壤沙漠化、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物種消失、能資源 短缺等種種問題下,人類社會仍持續存在土地開發與都市發展需求,惟經 反省與檢討,近年來國外之綠建築發展趨勢,已由單一的建築個體逐步擴 大朝向生態社區、生態都市方向發展,期望創造更健康、舒適、節省資源 及顧及生態永續發展的整體居住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保署依據98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研定低碳 城市方案,推動低碳城市旗艦計畫(預訂99年至103年辦理),未來2年每 個縣市將完成2個低碳示範社區,未來5年推動6個低碳城市,另並由經濟 部及本部推動智慧綠建築產業發展,在上開政策之延續下,對於本所未來 推動之生態城市與生態社區之辦理內容,勢必產生競合關係,因此同時需 檢視相關政策之執行內容,以落實政府有限預算,避免浪費資源。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自 97 年執行以來,有多項計畫內容 進行調整修正或延緩完成時間,因此,對於上開方案後續之辦理方向與執 行內容,如何做為生態城市綠建築之承先啟後政策,提出具體建議,即為 本研究之重點。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研究除蒐集並檢視現有相關國外先進國家及地區之綠建築、生態社 區與生態都市、永續都市之發展現況與文獻資料、執行個案及相關法令規 定外,並針對國內現有生態社區、生態都市與永續都市推動發展現況,進 行比對與檢討,另外配合進行國內之社區熱島效應改善個案訪查,檢討相 關案例推展之瓶頸與困難點,以研提政府部門未來生態社區、生態城市與 永續城市政策,及相關推廣可行建議,因生態社區與生態城市之形成,無 V.

(9) 摘要. 法於一、二年之短期內見其功效,需持續投入關注調整與研究資源,本計 畫在有限時間內先探索出重點發展方向,需賴後續研究與政策推動支持, 方能達到預定效果。 另本所 98 年已初步完成生態社區評估手冊,未來如何推廣應用,遴選 合適社區進行生態改善工作,且納入後續之推動方案,進而提升整體成 效,而達到促進永續環境發展之目標,為本研究之另一項研究內容。其中 所採用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1. 文獻回顧法。2. 個案調查分析 法。3. 專家座談及諮詢會議。4. 歸納法。 三、重要發現 要發現 經過比對分析探討之後,本研究有以下幾點重要發現: (一) 從永續發展觀點來看,生態城市較低碳城市多元且全面,惟成效需 長期執行才能顯現,而低碳城市執行策略較多屬設備設施更新改 善,其項目較易聚焦,且較易於中短期完成改善,展現成效。 (二) 不論是生態城市或低碳城市,民眾參與均為重要課題,政府推動相 關工作成效不易外顯,唯有民眾之支持與配合,於各方面落實,才 能達成永續發展之既定目標,因此教育宣導及法令強制執行搭配部 分,尤其需要重視。 (三) 各學者專家或城市對於生態城市指標均存在差異,指標一般係採加 權計算結果,不同指標之重要性將隨環境變化或社會共識而調整, 另各級城市均可參考相關指標,並依自身需要訂定其優先改善順 序,朝更佳之生態城市理想邁進。 (四) 台灣綠建築政策長久以來已證實為有效政策,並受各方媒體廣泛報 導與普遍支持,惟如何擴大綠建築之影響,並在各不同類別之建築 領域推廣茁壯,下一階段之相關計畫實施方式將成為未來我國綠建 築持續發展關鍵。 (五) 政府財政日益困難,已展現在相關各級年度計畫之核定過程,惟政 策之實施如要達到一定成果,仍須有充足之預算經費支持才能畢競 其功。 VI.

(10) 摘要. 四、主要建議事 主要建議事項 根據本研究最後建議有四項,可供本所未來推動生態社區及生態城 市之參考,包括: 建議一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進行全面性的成果整理及課題檢 討,做為後續推動相關政策之參考: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將於 100 年度結束,本次計畫已完成 諸多成果又面臨不同問題,且各項計畫目前持續辦理而無法完整呈 現,建議明年度進行更完整之檢討,以做為後續相關政策研擬及執行 之參考。 建議二 賡續辦理生態城市之都市熱島效應或其他生態設施改善示範計 畫,並強化民眾宣導及溝通: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 協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目前生態城市之都市熱島效應或其他生態設施改善示範計畫,除 台中縣競爭型計畫落選外,又有台北市相關計畫因居民反對致大部分 工程無法進行,惟示範計畫對於後續推動相關工作至為重要,爰進行 上開示範計畫同時宜加強事先之個案遴選、及宣導溝通,並針對居民 需求進行局部設計調整,以獲取雙贏之成果,做為未來相關計畫之推 動參考。 建議三 擴大綠建築法令管制至都市設計層級: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 協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目前建築技術規則綠建築基準專章,已針對綠建築設計進行基本 規定,然而對於提升高等級之綠建築設計並無要求,又生態城市綠建 VII.

(11) 摘要. 築推動方案將於 100 年結束,未來可在都市設計審議中研議需採高等 摘要 級之綠建築設計規定,進行都市層級的綠建築管制,以提升綠建築設. 計的整體質量。 建議四 落實綠建築評估系統至生態社區範圍,以逐步擴大建立生態社區 參考案例進而推廣生態社區: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劇烈變遷,國家永續發展的挑戰益形艱難,政 府有責任帶領民眾,共同朝向改善整體生活環境邁進,綠建築擴大至 生態社區,即由點線擴大為面,目前生態社區評估與解說手冊已經完 成,後續宜落實於評估系統,並進行標章評定,以建立生態社區參考 案例之方式進行推廣,較易顯現成效。 。. VIII.

(12) ABSTRACT. ABSTRACT Keywords: Eco-city, green building, policy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enhancement strategy for Eco-City and Green Building Promotion program in Taiwan. Since 2008,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motion program has a numbers of sub plans to adjust the content or postpone the completion time, therefore, how the planning design process and policies of cities or communities can accord with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this Promotion program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more deeply. Several important findings obtained in the research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city is more diverse and comprehensive than low carbon city Promotion program. But low carbon city program will have more short-term strategies can show the effect than eco-city program. (2)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important issu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City and Green Building Promotion program, that only got supporting this program from citizens could mad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se sub plans easier. (3)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limitation, that was revealed in the annual plans approved process recent years, many sub plans should adjust the content. For getting the final good results, it should have enough budget to support the whole program.. IX.

(13)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目的 一、研究源起 自有歷史以來,人類文明雖曾面臨各種環境災害及生態惡化 問題,而導致族群生存面臨威脅,甚至因而滅絕,但仍局限於部分區 域,或侷促於單一島嶼,未曾面臨類似目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之嚴苛 考驗,而根據最新聯合國報告指出,目前的世界生態系統處於「即將 崩潰」的危機中,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出版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3(The third 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 GBO-3)警告說,如果不採取「迅速、徹底 的和創造性的行動,可能造成更多的巨大損失」,從 1970 年到 2006 年,脊椎動物物種減少了近三分之一;自然棲息地正在減少;作物遺 傳多樣性下降;自 2000 年來,60 種牲畜已經絕種(陳怡潔,2010)。 在面對 21 世紀氣候暴烈極端化、土壤沙漠化、溫室效應、海平面上 升、物種消失、能資源短缺等種種問題下,人類社會仍持續存在土地 開發與都市發展需求,惟經反省與檢討,近年來國外之綠建築發展趨 勢,已由單一的建築個體逐步擴大朝向生態社區、生態都市方向發 展,期望創造出更健康、舒適、節省資源與顧及生態永續發展的整體 居住環境。 去(98)年,莫拉克颱風的一場浩劫,即造成台灣將近 700 人死亡,上萬家庭流離失所,99 年 7 月 3 日台北地區創下歷年 7 月 最高溫度 38.6 度 C,面對氣候及自然環境的嚴酷挑戰,推動國土與 國人居住環境的永續發展,無疑是我國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自 97 年行政院核定施行「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後,上開方案將於明 (100)年 12 月底屆滿,故檢視我國綠建築及生態城市現有成果,及 因應國內外未來之發展趨勢,為政府持續推動國家永續發展內涵之必 要工作。 1.

(14)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此外,依據 98 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由環保署訂定低碳城市方 案,推動低碳城市旗艦計畫(預訂 99 年至 103 年辦理)及整合地方 政府推動減碳城鎮,未來 2 年每個縣市完成 2 個低碳示範社區,未來 5 年推動 6 個低碳城市,並推動智慧綠建築產業發展(經濟部及本部 主辦),在上開政策之延續下,對於本所未來推動之生態城市與生態 社區之辦理內容,勢必產生競合關係,因此同時需檢視相關政策之執 行內容,以落實政府有限預算,避免資源浪費。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自 97 年執行以來,有多項計畫 內容進行調整修正或延緩完成時間,因此,對於上開方案後續之辦理 方向與執行內容,如何做為生態城市綠建築之承先啟後政策,提出具 體建議,即為本研究之重點。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除蒐集並檢視相關現有國外先進國家及地區之綠建築、生 態社區與生態都市、永續都市之發展現況與文獻資料、執行個案及相 關法令規定外,並針對國內現有生態社區、生態都市與永續都市推動 發展現況,進行比對與檢討,另外配合進行國內之社區熱島效應改善 個案訪查,檢討相關案例推展之瓶頸與困難點,以研提政府部門未來 生態社區、生態城市與永續城市政策,及相關推廣可行建議,因生態 社區與生態城市之形成,無法於短時間見其功效,需持續投入關注與 研究資源,本計畫在短時間內先探索出重點發展方向,需賴後續研究 與政策推動支持,方能達到預定效果。 另本所 98 年已初步完成生態社區評估手冊,後續如何推廣應 用,遴選合適社區進行生態改善工作,且納入第二階段之生態城市綠 建築推動方案,進而提升整體成效,而達到促進永續環境發展之目 標,為本研究之另一項研究內容。 第二節 研究範圍 限於時間與人力,本研究雖係針對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部分 進行研究,惟永續之生態城市範圍廣泛,且直至今日仍在發展之中, 2.

(15) 第一章緒論. 其相關課題包括經濟、社會與環境,內容包括生活、生產、生態等項 目,同時也包括各種評估工具與評估方法方法之運用等等,本研究將 著重在與政府政策面有關,且能夠被公部門執行之部分,且以生態及 空間環境向度為主,至於提升經濟產能、社會人文部分則非本計畫研 究重點。本研究之內容包括下列項目 一、 蒐集過去國內外對於推展生態與低碳城市、生態與低碳社區及 低碳與綠建築之相關文獻,並檢討比較相關性及差異,以釐清 各相關計畫之辦理重點與範圍。 二、 針對國內生態城市綠建築政策近年之執行成果,檢討方案之歷 年實施項目,篩檢較有成果及可由本所推動之各項計畫進行彙 整,並由相關計畫辦理成效,探討未來調整與發展方向。 三、 經由國內現有生態社區與生態城市辦理成果,探討相關機關執 行方式與遭遇之困難,並參照國外之案例,尋求推展生態都市 本土化之可行方式,及研擬修訂未來推動政策。.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 本計畫之具體目的,為從現有綠建築政策及相關成果,延 伸至擴大至都市層次,與永續城市的思考向度相結合,尋找出能 夠發展執行的可行政策與操作方法,而不著重在探討理論探研,. 3.

(16)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其中所採用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1. 文獻回顧法。 2. 個案分析法。 3. 專家座談及諮詢會議。 4. 歸納法。. 本研究進行步驟流程如下: 動機與目的. 確立研究標的與範圍. 文獻調查. 專家諮詢. 政策整理. 個案調查分析. 整體策略與方向研擬. 綜合檢討及研提相關建議草案. 結論與建議. 期末報告. 4. 座. 談. 會.

(17)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順天應時」係存在華人傳統文化概念上常見的說法,或言人 不可逆天而行,所謂「天」的觀念,廣泛言之係指大自然。「盡人 事、聽天命」這句古話也反映了中國長久以來敬天、畏天之心態。 但現今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也因現代教育的持續薰染,將以往所 重視的「天時、地利、人和」視為迂腐冬烘,進而讓我們更相信西 洋世界工業革命發展以來所謂的「人定勝天」,大家更在意於提高 「經濟發展」 、 「土地開發」 、 「經濟成長」 、 「科技建設」……等西方 資本主義社會裡的經濟價值觀與實利的攫取,而「天」似已被我們 漠視而踩在腳下。 自然界的反撲,在 20 世紀末葉開始昭然若顯,地球暖化、夏 季酷熱、臭氧層破洞、天候異常、地震頻仍,災害在世界各地持續 發生,洪水、土石流、乾旱酷熱、物種滅絕,其發生頻率與強度都 在持續增加,已經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如果大眾還認為事 不關己,不肯進行調整修正,那環境災害很快就會侵害到我們賴以 生存的土壤。 對於台灣當前與 30 年後的環境危機評比,經典雜誌曾邀集台 灣 150 位環境生態學者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對於台灣最急迫與最具 嚴重性的問題,依序為水資源不足、生態系統改變、空氣污染、乾 旱惡化及洪水加劇,如果不對這些問題有所回應,未來影響的恐怕 不僅只是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威脅到台灣整體生存與永續發展,因 此,思考如何協助台灣的城市朝向永續發展,讓現在與往後居住在 台灣的世代,都能在品質良好且循環平衡的環境中生活,是本計畫 希望能探討的方向。 此外,因政府高層對於節能減碳政策與都市及社區環境結合的 支持程度提高,生態城市與生態社區之相關課題恐將逐漸被低碳城 市、低碳社區與低碳島之計畫所取代,在以下各節將進行相關定義 說明並另於第4章進行討論。. 5.

(18)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第一節. 文獻回顧. 從美國 LEED 綠建築系統之發展過程,我們可以了解,綠建 築是以建築節約能源為其發展源頭,因限於基地規模與當代的關心 背景,生態系統並不是綠建築所要考量的第一重點,而對於環境之 生態系統關注,也是在我國綠建築逐步發展之後,向外擴大思考的 系統性方向;而所謂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空間中共同棲居著的所有 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由於不斷的進行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過程而形 成的統一整體。至城市生態系統,是以人為主體,人口高度集中, 且在人類改造和適應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改變其結構、物質循環和 能量轉化的特殊人工生態系統,是由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亞系統 複合而成的由城市居民與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網絡結構 (鞠美庭等,2007) 。建築群落以基地面積的空間規模,從小至大, 可以簡單區分為建築、社區乃至城市,以下各節將分別討論生態社 區、生態城市,並對於低碳社區、低碳城市與低碳島進行定義說明。 2.1.1 生態社區與低碳社區 由空間尺度規模而言,建築群擴大之後就會達到社區規模,甚 或是城市範圍,因此,生態社區是介於建築單體與都市規模中間之 階層,要建立生態城市,仍須從生態社區做起,而生態社區概念, 在世界上有各種相近的稱呼,例如生態社區(Eco community)、生態 村 (Eco village) 、 永 續 社 區 (Sustainable community) 、 永 續 鄰 里 (Sustainable neighborhood)等,其相關理念接近,都是提倡人與自然 環境間的平衡關係,採用降低衝擊的方式生活,以求達到人與環境 永續發展的目標。 一、 生態社區定義 1995 年 成 立 的 全 球 生 態 社 區 網 (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GEN), 於 2000 年 正 式 成 為 聯 合 國 的 經 濟 社 會 委 員 會 ( ECOSOC) 顧 問 , 其 對 於 生 態 社 區 ( 或 稱 生態村) 做 6.

(19)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如下的定義:都市或鄉村社區居民,竭盡力量使用降低衝 擊的方式生活並整合成一個支持性的社會環境。為達此目 標,居民整合了各種作法,包括生態的設計、永久文化、 生態建築、綠色產品,替代能源、社區建築實做等等 ( http://gen.ecovillage.org/)。 而國內營建署的網站上,對生態社區的定義如下:「面對人為 的各項資源利用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許多規劃者致力於將生態保 護、永續發展觀念納入規劃理念之中,因而產生了「生態國家」(Eco nation)、 「生態城市」(Eco city)、 「生態社區」(Eco community)、 「生 態村莊」(Eco village)、「綠色城市」等一連串的規劃理念;此理念 即是源於人類無法脫離自然生態的基礎,根據此項理念,「生態社 區規劃」的目標是為了設計出滿足居民需求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的 「綠色杜區」 ,其目標如下:1.建立安全、健康、有地方特色的社區。 2.透過民眾參與,落實社區自治。3.社區資源(包括實質環境資源、 文化資產及經濟資源等)永續利用。 4.社區多樣性(包括生物多樣 性、文化多樣性)永續發展。5.「減量 Reduce、再利用 Reuse、再生 Recycle」之 3R 政策落實。6.「綠色消費」之實現。根據生態規劃 的理念,展現於社區之設計上則是要尊重自然,促使社區的健康與 永續發展性。」 本所於 99 年出版之生態社區解說與評估手冊,認為生態社區是 兼顧「生態品質」與「社區機能」的社區,所謂「生態品質」包括 一般動植物之生態與地球環保、人類永續生存的內容,所謂「社區 機能」則包括生活上「最基本的」方便、健康、舒適、效率、安全、 文化之機能,其意涵應分成三部分,即環境、經濟與生活。簡而言 之,在環境方面,應尊重自然並兼顧生態平衡;在經濟方面,產業 活動應力求零排放、低耗能;在生活方面,兼顧便利性與生活品質, 並培育多元文化共生共榮之存在。此即追求生態社區之最終理念。. 7.

(20)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二、生態社區評估內容 如何評量生態社區為建立生態社區的第一步,在世界上已有許 多 的 研 究 及 評估 方式 , 如 全 球 生態 社區 網 (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之評量方式,係以其生態、社會經濟生活、精神文化等建 立 三 大 社 區 永 續 評 估 檢 核 表 ( Community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做為檢核生態社區的永續表現程度。另如美國綠建 築協會(USGBC)之 LEED 綠建築評估系統自 2005 年起開始朝向更 大 尺 度 之 社 區 層 次 來 發 展 , 是 為 LEED 社 區 發 展 評 估 系 統 (LEED-ND),此系統仍延續 LEED 綠建築評估系統,在不同的評估 項目下,有必要條件與得分項目,惟較之綠建築評估系統格外強調 基地位址之永續性,包括既有都市地區之活化再利用、節約用地、 降低對汽車之依賴、促進行人活動、改善空氣品質、減低地表逕流 之污染、以建造對各所得階層的居民依個更具可居性、更永續的社 區。該評估系統延續 LEED-NC 之評分方式,包含必要指標與選項 指標等兩類,評估項目共包括良好的區位與連結性(交通)、社區 型態與設計、綠色營建技術、以及創新設計等四類。 為發展建立我國生態社區評估系統,本所於 98 年已完成生態 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並編擬完成生態社區解說與評估手冊,為了 追求行政作業與宣傳策略上的有效與方便性,本生態社區系統之評 估內容精簡為生態(Ecology)、節能減廢(Energy conservation & Waste reduction) 、 健 康 舒 適 (Health & comfort) 、 社 區 機 能 (Service function)與治安維護(Crime prevention)等五大範疇, 其中前三項為「物理環境」的評估範疇,後兩項為「社區機能」的 評估範疇,其主要結構如圖 3-5。本系統在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舒適、社區機能與治安維護等五大範疇之下,再擬定大指標與分項 指標如表 4-1 所示. 8.

(21)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生態 健康舒適. 物理環境. 節能減碳 社區機能 社區環境 治安維護 圖 2.1 生態社區評估體系主要結構 資料來源:林憲德,2009. 表 2.1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評估項目一覽表. 軸向 生態. 大指標. 分項指標 生態綠網 小生物棲地 植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土壤生態 照明光害 生物移動障礙 綠化量 CO 固定量 基地保水 水循環 社區雨水中水系統 取得 ISO14000(新申請企業大樓街廓適用) 街廓用電等級 節能建築 綠建築數量 捷運 公車 綠色交通 社區公車或制度化社區汽車共乘系統 自行車道 自行車停車場 建築結構輕量化 3R 建材、生態建材 減廢 共同歷史記憶舊建築保存或舊建築建築再利用之建築物 營建污染(非新社區案免評估) 社區照明節能 過量設計路燈 創新節能措施實績 自行提出實績證明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發電量比例 資源再利用實績 自行提出實績證明 碳中和彌補措施 造林、棲地復育、綠能生產 戶外通風 戶外遮雨遮蔭 都市熱島 地面蒸發冷卻 地物輻射減量 陸橋、地下道 步道/廣場/門廳之去高差設計 人性步行空間 斜坡/階梯之扶手裝設 戶外休息座椅區 人行步道 過境道路 噪音源 交通震動 畜牧污染 公害污染 河川污染 飲水污染 下水道污染 空氣污染 土壤污染 公立國小 文化教育設施 圖書館 社區活動中心/文康中心 社區公園 兒童遊戲場 運動休閒設施 綠地/綠色空間 老人活動空間 其他活動空間 生活便利設施 購物 飲食 醫療 2. 節能減廢. 健康舒適. 社區機能. 9.

(22)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軸向. 大指標 社區福祉. 分項指標 交通 老人照護 社區托嬰 幼兒園 共同歷史記憶舊建築保存 自然景觀資源 社區產業 社區參與 住宅類型 犯罪角落 入侵住家之攀爬物 街道維安特徵 鄰地維安狀態 公設監視器(含警方、區公所之設置) 社區管理與社區巡守隊 社區四周娛樂場所. 社區意識 治安維護. 空間特徵 防範設備與守望相助. 資料來源:林憲德,2009. 生態社區之推動,雖有利於提升節能減碳效益及促進人類與其 他動植物物種間的共存共榮關係,惟如缺乏獎勵及其他誘因,又無 行政手段之強制力,未來生態社區之推廣評定,可能因申請評定及 書圖製作、現場調查費用所費不訾,再加上生態社區居民眾多意見 不易統一之狀況下,未來恐將面臨早期綠建築推廣時所面臨之案量 不易突破瓶頸,因此需審慎思考如何促進推廣鼓勵生態社區之下一 階段相關策略、制度及方法,以強化生態社區之整體成效。 三、低碳社區定義 依據目前發展現況,所謂「低碳」(Low Carbon),在國際上尚無 統一的定義,節能與低碳往往被劃上等號,低碳之終極目標是「零碳」 或是「零耗能」 ,達到至少是碳中和概念。一般而言, 「低碳」之文字 表面定義,係較目前平均碳排放 (如單位人均之排放量)為低的排 放,即可稱之,但為政策上達到一定之成效,可參考採用一些綜合性 指標計算,如現有能源效率提升一定比例以上、達到一定比率以上之 自有能源供給率、減少各類廢棄物之循環再利用比率來做為定義方 式。至於低碳社區則必須針對低碳及社區分別進行定義說明,因目前 無統一定義,本研究以目前行政院環保署及台北縣政府環保局推動之 低碳社區標章內容進行簡要說明。 以台北縣環保局低碳社區標章認證制度作業要點為例,低 碳社區係指取得低碳社區標章之住宅社區,而低碳社區標章係指社 區之環境、設施及自主管理,經審查合於低碳社區綜合指標標準, 依本要點申請並獲核發之標章。上開指標標準包括七大面向如下: 10.

(23)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1. 能源開發(9 分)指標項目(1)應用在生能源。 2. 社造與教育(16 分)指標項目(1)社區規約與教育宣導(2)低 碳社區管理團隊(3)社區之承諾與積極度。 3. 建築(20 分) 指標項目(1)綠建築(2)社區生態化(3)建築外 殼節能(4)綠屋頂(5)綠覆率(6)綠牆或綠廊。 4. 能資源管理指標項目(30 分) 指標項目(1)照明用電管理(2) 空調(3)動力(4)排風管理(5)智慧型控制排風(6)節約用水 管理(7)雜用水或雨水管理(8)住戶節電績效(9)住戶節水績 效。 5. 行為(9 分) 指標項目(1)綠色消費(2)分類資源再利用。 6. 低碳交通(11 分) 指標項目(1)運用大眾運輸(2)共乘(3)腳 踏車(4)電動車(5)步行。 7. 創新作為(5 分) 指標項目(1)創新項目。 得分達 60 分標準者可取得上開低碳社區標章,並可獲得獎牌及 獎勵金表揚。 另低碳社區與生態社區將於第 4 章進行較深入之說明及討論。. 2.1.2 生態城市永續發展之策略與指標 從空間層級上來說,建築空間擴大後則至社區或鄰里空間規 模,社區或鄰里空間規模再擴大後,自然就會推展到城市空間層級, 近年來台灣的社經環境快速發展,台灣地區城市人口,已約佔總人 口的 80%以上,尤其台北、高雄、台中等都會地區的高度人口密集, 高環境負荷狀況,往往對於水、電、能源、土地等各種資源急遽的 消耗,又產生各類的廢棄物與公害,均顯著改變了都市地區原有的 生態、生產與生活方式,且也成為影響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負面因 素,而我國生態城市之推動,因城市發展、建設與管理內容龐雜, 且需地方政府配合辦理,各方意見紛歧,且政府之資源有限,無法. 11.

(24)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大舉投入,故於短期內尚難獲致成效,因此,須重新檢視目前生態 城市執行策略之困難層面,予以調整修正推動,才有可能降低城市 之各種負面衝擊,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 一、生態城市定義與準則 「生態都市」名詞最早是在 197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 物圈計畫(Manand the Biosphere Species Databases)討論中被提 出。在會議中初步建立生態城市規劃的五個原則,包含(1)生態保護 策略;(2)生態基礎設施;(3)居民的生活標準;(4)文化歷史之保存; (5)將自然融入城市等 (王小璘,2008) 。而永續發展是推動生態城 市的主要目摽,聯合國「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於 1987 年發表布 蘭特報告(Brundtland Report):「我們共同的未來」(WCED, 1987), 首次將「永續發展」的觀念引進世界,引起了廣泛迴響。該報告認 為「人類共同之未來只有在永續的理念下,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尋找出相容之道,方有可能」,並試圖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 合。報告中對「永續發展」一詞定義為: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且 不犧牲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方式」 。依據此一理念,會 中提出七項環境與發展的主要政策目標,揭示持續成長與維持成長 品質的必要,期許經由循序漸近的成長,人類基本需求能普遍獲得 滿足;同時強調成長的基礎應建立在自然資源的保護及改善上,因 此決策過程應充分協調生態環境與經濟的關係,使兩者在目標上相 互強化。亦強調「透過自然的永續才能達成經濟發展的永續」 ,而「自 然的永續也唯有當發展的政策能重視資源供給面的限制,以及資源 利用成本利益分配的變化,方能達成」。(營建署網頁資料), 所謂永續都市目前並無嚴謹的定義,其被廣泛引用乃源自聯合國 的政策宣言。與其經常交叉使用的名詞包括:綠色都市,生態都市, 以及日本所謂的循環型都市。歐陽喬輝認為「永續生態都市」為一種 擁有健康生態的都市,與自然和平共存而不會危害自然的都市,並整 合經濟、社會及自然系統而發展成為高品質、低衝擊的都市生活:亦 12.

(25)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即居住、生計、遊憩與市民活動皆可完全整合在都市內,使得居民減 少開車,減少能源及資源的消耗,減少廢棄物產生,並擁有與自然較 親近的生活環境,並可於都市內栽植大部分作物,達到自我平衡。在 實務上,這種理想都市尚未出現,為了促使一個都市或區域達到永續 性,至少應達到三個基本目標(營建署網頁資料): 1. 保育及恢復必要的生態系統及生物的多樣性。 2. 省能源、省資源和回收利用及新淨能源之開發利用,以 達最低環境負荷。 3. 最適當之土地有效利用和平衡。 對應於都市環境的複雜,國外有關永續城市或生態城市的資料相 當龐雜,除整理不易外,因氣候及地理環境的差異,亦難以直接提供 做為未來國內應用之參考,此外,雖然國際生態城市會議自 1996 年 來已多次召開,但由於難以界定哪些是生態城市的明確範圍,因此目 前對於生態城市並無統一的規定,惟對於謀求城市永續發展的核心價 值趨向是一致的。參考 Ecocity Book 1(European Union ,2005)中 針對永續目標架構的整理,指出生態都市的都市規劃與五大面向有 關,分別為「整體都市空間環境」 、 「都市架構」 、 「交通運輸」 、 「能源 與材料」 、 「社會經濟」 (曾梓峰,2010) ,惟從城市永續發展及台灣城 市問題現況角度,「健康與安全」也必須納入相關面向考量。為求聚 焦與簡化,以下將集中探討對於本計畫有直接關連的文獻資料部分進 行討論。 (一)對於21世紀都市永續發展之環境規劃與管理主要準則(Josef ,2002)包括: 1. 處理基本問題:由於問題的優先順序會因都市而異,因此都市環 境規劃與管理應該著重於改善環境衛生、減少污染及資源保育, 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廢棄物、加強都市環境規劃與管理的能力、 減低災害所造成的傷害,以及保護自然及文化遺產。 2. 處理問題的肇因:我們需要處理的是問題的根源而不是表面的症 13.

(26)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狀,因此,要把焦點放在主要問題的肇因所在:例如缺乏民眾警 覺及參與、不適當的管理、錯誤的政策以及相關知識的缺乏。 3. 配合大自然來設計:有許多生態學上的觀念將有助於促進環境與 都市發展的融合:例如環境問題從地方到全球尺度上的相連性、 營養循環、生態系統多樣性的重要性、都市與環境之界線間的變 化、環境承載量以及都市的新陳代謝等。 4. 分享、採用及複製已成功的方法:社區及都市應將已確認有效的 實行措施加以紀錄;向其他成功的地區學習,根據自身的需求與條 件,來選擇並調整其都市環境規劃及管理的技術,以及應用其他 都市或社區的成功方法及心得。 5. 促進都市的人性化發展:設法讓都市中的自然特色能夠凸顯出來 ,加強至自然空間的可及性,鼓勵人們多使用步行及加強居民間 的交誼與互動,提升建築物外觀及自然地景在美感上的吸引力。 (二)台灣都市永續發展項目(經建會,2003)包括: 為因應世界永續發展潮流趨勢及推動台灣永續發展,行政院在 2002 年 6 月設置「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最為台灣永續發展 最高政策指導單位,並於 2003 年核定台灣永續發展指標,作為落實 永續發展策略的工具,台灣永續發展指標在 2003 年擬定之個別永續 指標趨勢統計,包括環境污染、生態資源、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制 度回應、都市永續發展等六大類,其中與本計畫有關的都市永續發展 項目,包括以下 8 個子項目: 1. 2. 3. 4. 5. 6. 7. 8.. 都市平均每人所得 都會區小客車持有率 大眾運輸乘客人次 都市化面積擴張率 都會區每年空氣嚴重污染比率 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 都會區主要河段中度以上污染長度比 都市主要河段親水性 14.

(27)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二、生態城市發展策略 國內外城市的發展軌跡雖有不同,但如同個體生命之成長,均 需要長時間的調整以適應其所處之地理與氣候環境,如城市環境無法 適合人類生存及永續發展需要,最終或將遭人遺棄,而生態城市的發 展與既有城市朝向生態的改變,實難以在短期內看見成效,唯有朝城 市生活(社會面)、生產(經濟面)及生態(生態面)各面向著手, 一起努力協調,並不斷進行改造與更新調整,方能達成生態城市之理 想目標。而如要實踐此理想目標,更須透過觀念的廣泛推動,以提高 居民普遍認同且配合調整生活方式,並輔以有效的規劃方法才能達 成,例如台北市的垃圾不落地政策,透過有效的方法與民眾的配合, 才能有明顯解有效的垃圾減量成果。 生 態 城 市 究 竟 包 括 哪 些 發 展 策 略 , 美 國 美 世 調 查 (Mercer survey)於今(2010)年公佈首次生態城市評比排名,其比較基準是 以紐約市為 100 分,進行各項指數加權計分加總後評比,全世界共有 221 個都市列入進行生態城市評比,其生態城市評比部分選用全球城 市生活品質評比 39 項指數因子中的 6 項(即交通阻塞、飲用水、水 資源、廢棄物處理、污水處理及空氣品質等) ,透過加權之方式處理, 因此生態城市排名第 1 之加拿大卡爾加裏(Calgary)市,其生活品 質排名第 28,日本神戶市生態城市排名第 9,生活品質排名第 41, 新加坡之生態城市排名第 22,生活品質排名第 28,而我國台灣城市 進入排名者僅有台北市,其生態城市排名第 124,生活品質排名第 85,有趣的是,不同於卡爾加裏、神戶及新加坡,台北市之生活品質 排名遠高於生態城市排名(表 3.2),由此項排名方式解讀,台北市 似較適合人類居住但較不生態。以此排名方式說明生態城市排名較佳 之城市,不一定是較適合人類居住之都市,但因應全球變化,生態城 市排名既然開始進行,表示生態城市之重要性已不容忽視。. 15.

(28)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表2.2 國際生態城市評比與生活品質評比比較表. 國家城市名稱 生態城市排名 生活品質排名 加拿大卡爾加裏 1 28 (Calgary) 美國檀香山 2 31 芬蘭赫爾辛基 3 35 日本神戶 9(日本第1) 41(日本第1) 新加坡 22 28 台北市 124 85 中國青島市 139(中國第1) 138. 生態城市評比與生 活品質評比差距 -27 -29 -32 -32 -6 39 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對於生態城市發展策略,往往依循不同生態城市目標而訂定, 從歐盟 Ecocity Book1 相關概念,再彙整有關生態城市評比(Mercer survey)之選用指數項目、加州都市生態學組織(Roseland,1997)、 及美國 24 個城市策略(何東波,2009) ,所進行之相關策略類別如表 3.3。 自然生態系統在時間軸上係以動態的方式達成平衡穩定,生 態系統因應外境的變化卻有其生存極限,超過生態系統之極限範圍 該系統即會崩解,生態城市亦復如是,以上3-3表列各項目係依相關 文獻資料擷取並簡述其概念供列表進行比較,相關項目均朝城市永 續發展方向思考,透過上述項目比較,可以了解完美的生態城市目 前仍只是一種概念,有許多策略議題正分由各城市依據自己的優先 需要順序進行調整執行,世界上已有許多城市正努力將此種理想嘗 試落實於城市建設之中。 從3-3表列比較可以發現對於生態城市的策略議題項目,需由 眾多不同的政府機關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有所推展,以上述表列之生 態城市評比的策略項目來說,幾乎沒有一項是由本(內政)部主政 ,如交通阻塞為交通部主政、飲用水及水資源係屬經濟部主政、污 水處理、廢棄物處理與空氣品質為行政院環保署辦理,因此,本部 16.

(29)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97年開始辦理之綠建築推動方案,並無法直接針對此部分規劃相關 子計畫,除其領域與本所相差太大之外,內政部亦無職權可以推動 相關政策,而跨部會之協商,亦非本所所能掌握,因此,該方案對 於城市範疇,僅能從都市空間建設及土地管制相關領域中,加入可 以促進或改善上述項目的相關計畫,此實為行政力未逮之處,此處 頗值得探討。. 表 2.3 生態城市發展策略議題比較表. 面向 策略議題 生態城市 EcocityB 加 州 都 市生 美國 24 個城 生態城市綠建 評比 ook1 態學組織 市策略 築推動方案 都市架構 土地管理 ◎ ◎ ◎ 綠色空間 ◎ ◎ ◎ 綠建築 ◎ ◎ 更新再開發 ◎ ◎ 交通運輸 綠色交通 ◎ ◎ ◎ 交通阻塞 ◎ 停車管理 ◎ ◎ 社會 教育 ◎ ◎ ◎ 民眾參與 ◎ ◎ ◎ 都市管理 ◎ 住宅政策 ◎ 其他 ◎ ◎ ◎ 經濟 就業政策 ◎ ◎ 生態經濟 ◎ ◎ 其他(減稅等) ◎ ◎ 能源與資源 飲用水 ◎ ◎ 水資源 ◎ ◎ ◎ 能源與再生能源 ◎ ◎ ◎ 廢棄物與再生利用 ◎ ◎ ◎ ◎ ◎ 營建材料 ◎ ◎ 健康與安全 污水處理 ◎ 空氣品質 ◎ ◎ 含毒物質管理 ◎ ◎ 自然生態 ◎ ◎ ◎ 自然災害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生態城市指標 17.

(30)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表 2.4 都市計畫相關生態城市指標內容表. 面 策略議題 指標內容 向 都 土地管理 減少土地需求 市 完整都市機能 架 混合使用 構 使用強度管制 綠色空間. 交 通 運 輸 社 會. 經 濟 能 源 與 資 源. 健 康 與 安 全. 綠色網絡整合 舒適度 綠建築 生命週期考量 彈性使用 綠建築設計 更新再開發 退化土地恢復 綠色交通 大眾運輸系統 人行及自行車網絡 人本交通系統 交通阻塞 交通需求平衡 停車管理 停車空間最小化 教育 高等教育比率 宣導教育普及率 民眾參與 確保決策參與 都市管理 刑事案件發生率 住宅政策 住宅人均面積 可負擔的房屋 其他 人口密度、社會公平性等 就業政策 失業率及平均收入 生態經濟 綠色產業比重 其他 環境投資比率 飲用水 水質標準與普及率 人均耗水量 水資源 水質標準 再利用 能源與再生能 節能效率 源 再生能源使用比率 廢棄物與再生 減廢量 利用 再利用設施 使用再生材料比率 營建材料 無害環保及綠建材 耐久性與重複使用 污水處理 水質標準 空氣品質 空氣品質標準 含毒物質管理 無害處理率 自然生態 森林覆蓋率及綠覆率 生物多樣性及棲地 自然災害 抵抗災害的標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營建署(生態城市 天津市生態 都市設計審議 都市計畫通盤 都市設計操作手 城市建設指 結合生態城市 檢討實施辦法 冊草案) 標 概念之研究 修訂草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社會、經濟、自然系 統所構成的指標,此類型應用較為廣泛;另一為以生態系統的結構、 功能、協調度所構成的指標體系。目前雖有多位學者建立出生態評估 指標體系,但仍未有統一性的認知,主要原因在於評估指標應隨各城 市建設不同而有所差別,因此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均有其特有的指標 體系。(王小璘,2008) 對於生態城市之指標,國內外專家學者因其研究方向之不同,見 解存在許多差異,為探討未來生態城市政策之可行方向,本研究不做 過多的論述,僅針對與本所較相關之營建署(生態城市都市設計操作 手冊草案)、天津市生態城市建設指標、本所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 城市概念之研究(何友鋒,2009)與新近通過之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 討實施辦法(草案),進行比較討論,期能從理想面至執行面尋找未 來可持續著力改善之處,做為日後相關方案進行調整之基礎。 從上述表列比較及資料內容可發現以下幾項特點: 1. 各生態城市指標重疊性較高之項目,包括綠色網絡整合、 大眾運輸系統、人行及自行車網、絡人本交通系統、水資 源再利用、節能效率、廢棄物減廢量、環保及綠建材使用 等,未來生態城市綠建築相關方案推動策略可由上述共通 性較高者著手辦理。 2. 都市之綜合發展規劃與都市計畫、都市設計等不同階段, 其策略指標顯有不同:上述營建署及本所研究案操作指標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生態城市相關項目內容,與 天津市指標,彼此間之顯著不同,在社會、經濟、能源與 資源面向,此因都市計畫與都市設計係以考量都市空間架 構為主較無法涉及社會經濟等面向。 3. 綠建築與都市計畫及都市設計間缺少直接結合處。 4. 天津市生態城市建設指標多為定量指標,與營建署生態城 市都市設計操作手冊草案及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修 訂草案定性規定有所不同,本研究僅進行簡化項目比較。 19.

(32)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三、低碳城市定義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定義,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經濟高 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於較低的水平(徐 楠,2010),中國大陸建設部前(97)年以保定市及上海市為示範點 ,推出低碳城市,是其發展低碳城市之濫觴。因低碳城市目前尚無統 一定義,本研究不對相關定義進行大規模探討。 我國行政院今(99)年3月於「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會議 中提出「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10大標竿方案,其第三項打造低碳社 區與社會,35標竿行計畫之第10項為「打造低碳城市」,主辦單位為 行政院環保署,有關低碳城市與生態城市將於第4章進行較深入之說 明及討論。. 20.

(33)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第二節. 生態城市改善案例. 現有國外生態城市案例眾多,各有特色,其依自身需要各自選擇 發展不同之領域,例如再生能源、綠色交通、廢棄物處理技術、水資 源回收再利用等,惟考量上一節城市整體生活品質與生態間之關係, 並限於時間及人力不足因素,本節國外案例以位於亞洲地區,國情與 台灣相近,且城市之生活品質與生態發展均足以為我國借鏡之日本神 戶市及新加坡市為討論對象,探討近年來這些既有城市對於生態環境 改善的努力。 另因國內外相關研究已對許多歐美先進生態城市案例多所探討 分析,本研究不擬對於上述案例進行蒐集探討,而從「生態城市綠建 築推動方案」相關計畫內,選擇與都市生態改善之相關子計畫「競爭 型之都會區都市熱島效應退燒策略計畫」及「傳統街區生態改造示範 計畫」,進行檢討分析。 2.2.1 國外案例 一、日本神戶市 神戶市被六甲山系和瀨戶內海 環抱,是一個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 及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神戶市建市 以 來 , 已 有 120 年 。 神戶市,位於日本 兵庫縣,為縣廳所在地,臨大阪灣,也是 國際上著名的貿易口岸,亦為阪神(大 阪、神戶)工業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神 戶市面積 550.8 km²、人口 1,53 萬人,城 市 公 園 面 積 達 2549 公 頃,每 人 平 均 公 園 面 積 達 16.92 m²。 神戶市承續日本之循環型及共生 都市等共同概念,進行其環境相關計. 圖 2.2 神戶市地圖 資料來源:zh.wikipedia.org 網頁資料. 畫,以調和都市與自然環境之關係,並 和諧共存。近年來推動數項計畫,包括「神 戸 市 生態警察計畫」 21.

(34)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神 戸 市 エ コ ポ リ ス 計 画 )、「環境共生都市推進計畫」(2010, 神戶市網頁)及「神戶市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地域計畫」等(2010, 日本環境省網頁),並持續進行,其辦理相關內容分述如下: (一)「神 戸 市 生態警察計畫」 1. 保護水資源:神戶市只 能滿足自身 24%的 水,需要仰賴外地補 充,因此保護水資源極 重要。 2. 都市熱島效應突出:城市密集地 區每平方公尺排熱密度是郊區. 圖 2.3 神戶市水資源補保圖 資料來源:www.city.kobe.lg.jp 網頁資料. 11 倍,達 353Kcal/m2*日,加 劇熱島效應。 3. 具生態環境意識的組織架構: ( 1). 六 甲 山 系、帝 釋、丹 生 山 系,千 苅 水 源 池、鎌 倉. 峡,雄 岡 山、雌 岡 山,太 山 寺 周 週 等,為 具 綠 色 植 被與棲地的綠色 骨架,定位為綠 地保護區,利用 相關法律進行保 護。 (2) 透 過 人 口 與 都 市. 圖 2.4 神戶市山系圖 資料來源:www.city.kobe.lg.jp 網頁資料. 機能的適當分配, 避免對環境產生過 度負擔。 4. 感受自然與生態的建設:. (1) 檢討與地區環境協調的綠化方法,並擴大私有地的綠化。 (2) 與市民合作共同協力進行河川與道路等公共空間的植栽 綠化,建置市民花壇的空間與環境。 (3) 污水處理與再利用,並豐富河川的水流量,及建造人工 22.

(35)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水路。 (4) 建立雨水調節池與洪水調節池的親水性及安全性。 (5) 市民經常接觸的公共設施,均考量其生態特性,如雨水 收集利用設施等。 (6) 透過市民參加型公園管理、市民農園與校園等活動,提 供民眾參與機制。 (7) 提供支持當地環保活動的制度,並表揚對於環境有貢獻 的個人或團體。 (8) 進行長期且系統性的環境教育。 (9) 建設城市之生態循環利用系統。 ■補給地下水,改善防洪安 全,並確保河流水量 雨水透水系統(透水路面、西 神新鎮) 基地保水可將雨水滲透至地 下補給地下水並提供植物種. 圖 2.5 神戶市透水鋪面. 植水分需要,對都市氣候有緩解功能。資料來源:http://www.city.kobe.lg.jp ■有效利用水資源,引進雨水 收集系統、及中水污水再利用 系統,減少環境負荷。 中水再利用系統(六甲島)處 理後的水不做為飲用水,因此. 圖 2.6 神戶市中水再利用 資料來源:http://www.city.kobe.lg.jp. 可以進行其他有效利用。 ■ 有效利用垃圾產生之熱 源,推行及集中供熱及冷房系 統,並考慮使用再生能源 區域性供熱與空調系統(神戶 港區)市中心區的熱源及冷房 23. 圖 2.7 神戶市區域供熱 資料來源:http://www.city.kobe.lg.jp.

(36)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供應,將有助於減少空氣污 染。 ■六甲新能源實驗中心(六甲 島) 目前正進行使用太陽能的家 電研究。. 圖 2.8 神戶市新能源實驗 資料來源:http://www.city.kobe.lg.jp. (8)進行城市生態綠化(綠屋頂及綠牆面),進行河岸保護 及生態系統保護。. 圖 2.9 神戶市城市生態綠化 資料來源:http://www.city.kobe.lg.jp (9)城市街區中日常生活的綠化,在建設生育基盤,提供鳥 類昆蟲等的活動環境,綠色骨架在於綠色網絡的建立與形 成。. 圖 2.10 神戶市綠色骨架 資料來源:http://www.city.kobe.lg.jp 24.

(37)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二)「環境共生都市推進計畫」:本計畫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 建立循環型社會機制 (1)導入推廣的 ESCO 省能服務、 (2)推動企業、非營利組織 參與環境教育、(3)、垃圾減量及資源化之推動(4)推動溫室 氣體減量(5)再生能源利用、 (6)促進公共交通的運用及確立 永續交通體系、(7)推動生態旅遊事業、(8)水及大氣的環境 保護、 (9)提升下水處理及處理水之有效利用、 (10)生物多樣 性之保全。 2. 擴大具吸引力的綠地及農地優勢 (1)建立綠色成長保證制度、 (2)發展農業及活用農村資源、 (3)促進人與環境友好的農業、 (4)實施神戶田園博物館構想、 (5)提升農村環境與景觀。 3. 進一步推動地區管理 (1)震災復興社區規劃推行、 (2)神戶都市製造業的推動、 (3) 水與綠、光與風的社區設計、 (4)公園的協助營運管理機制、 (5) 推動地區綜合綠的政策(6)推動生態城市社區規劃(7)推動 美麗城市項目(8)推動以市民為主的緊密城市綜合地區(9) 舊城區更新對應 上開計畫主要訂有 8 項指標項目:(1)市民每年二氧化碳排放 量減少至 3.42 噸、(2)市民平均每日垃圾處理量降低至 1.169 公斤、 (3)廢棄物回收率提高至 25%、 (4)觀光農園與農村資 源利用數提高至每年 140,000 人、(5)永續性綠地量 35,000 公 頃、 (6)市民平均公園面積提高至 20 平方公尺、 (7)以市民為 主體維護管理鄰近公園百分比提高至 5%、(8)都市發展規劃 確定地區數提高至 230 地區。 (三)「神戶市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地區計畫」 本計畫主要政策內容在垃圾及廢棄物減量及提高其資源化總 量,相關項目包括:1.推動減量及再使用(垃圾隨袋收費),並促 進資源化及高效率熱回收發電 2.環境教育宣導及促進回收等活動 3.減少塑膠袋對策 4.生活排水對策(淨化槽整備提高污水處理量) 5.其他項目,如推動美麗城市、指定禁止路邊吸煙地區、防止不法 25.

(38)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的亂丟棄。 二、新加坡之城市綠地系統相關案例 新加坡透過 40 年強力的政策推動後,以花園城市國家著名於 世,它由一座主島和周圍的 63 座小島組成,主島面積為 682 平 方公里,而新加坡的綠地規劃共有 9,437 公頃,平均每人達到 25 平方公尺之綠地面積。 依據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網站及彙整其他相關資料,新 加坡之國家綠地政策如下: 1. 在 1976 年,隸屬於國家發展部的公園局負責新加坡的綠化任 務。新加坡的大部分街區先栽植快速生長、大的樹蔭及容易 維護的樹種,如 Angsana(青龍樹)、雨樹等,再引進色彩豐 富的開花樹木作街景觀賞用途,同時道路法令也規定主要及 較小之新建道路,必須沿路提供足夠的植栽的地區,而住宅 區的開發者被要求在路旁種樹並在路邊留出開放空間。停車 場同樣被要求植栽,混凝土構造物(如高架橋)則種植爬藤 類植物以綠化,並以灌木及其他樹木減輕視覺衝擊。 2. 80 年代之園林綠化指標,以每 1 千人需有 0.8 公頃的綠地面 積為目標,且國家公園局、規劃資源署、園林營運署、濱海 灣發展公園處等單位,每 5 年共同檢討其綠地計畫,種植政 策集中於行人穿越道和路旁提供蔭涼遮蔽,且以花園為本, 在市郊住宅區、學校、及其他公立機構(如醫院,警察局和社 區中心),種植果樹、開花和芳香的熱帶植物。 3. 90 年代開始建立公園之間的聯絡系統,包括連接各大公園、 住宅區公園、自然保護區的綠色走廊,可以避開汽車干擾, 以步行或自行車方式串連,綠廊寬度至少 6 公尺,此公園廊 道計畫均勻分佈各地區,經由本計畫持續發展,目前已經完 成公園與公園間的連接網絡,包括自行車及行人之網路系 統,跨越大約 360 公里長度,已使大眾能夠透過一個連續的 綠色的網路,探索新加坡島。 4. 新加坡保留 3000 公頃自然棲地做為自然保護區,以改善生態 環境,住宅區每隔 500 公尺,就建有 1.5 公頃之鄰里公園, 此外,古蹟道路計畫(Heritage Trees Scheme)則用美麗而成 26.

(39)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熟的樹與綠色植物維護路旁景觀。. 圖2.11 新加坡公園網絡之照片 資料來源:www.nparks.gov.sg網頁資. 新加坡未來綠化擴大的努力方向,類似全世界的其他具有 非常稠密人口的城市一樣,已開始為在都市的環境建立一個立 體向度的空中花園,例如屋頂花園及其他立體型式的高樓層空 中花園。. 圖2.12 新加坡公園網 絡及空中花園 資料來源:. www.nparks.gov.sg 網頁資料. 27.

(40)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3.2.2 國內生態城市改善案例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相關計畫內,當初會研提辦理 都市生態改善之相關子計畫「 競爭型之都會區都市熱島效應 退燒策略計畫」及「傳統街區 生態改造示範計畫」,係因為 全球氣候變遷暖化現象日益顯 著,過去百年間,台灣的年平 均氣溫上升了約1.4℃,大約是 全球暖化速率的兩倍(許晃雄 ,2009),都市熱島效應加重 暖化影響,今年7月3日,台灣高 溫創下歷史高點,從中央氣象局. 圖 2.13 台灣溫度分佈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網頁. 資料顯示,台灣都市地區炎熱程 度尤其嚴重,都市熱島效應不只是熱,還會增加中暑案例及影響 空氣品質,並因空調之需求而增加電力使用,碳排放隨之增加, 亦產生惡化溫室效應,溫度提高同時影響水的蒸散速度,水資源 消耗量同時提升,因此降低熱島效應示範計畫,即成為上開方案 針對台灣地區進行生態城市改善所選擇執行的相關計畫。 一、競爭型之都會區都市熱島效應退燒策略計畫 營建署於 98 年邀集都會地區縣市政府辦理本案競爭型計畫評 選選,最後選出台北市為示範辦理單位,台北市該計畫之主要內容 簡要敘述如下(台北市都市發展局,2010): 臺北市都市快速發展造成都市生活機能以驚人速度的提升, 連帶造成土地使用密度高,都市綠地稀少且破碎,加上交通運輸所 排放二氧化碳、鋪面使用不透水材質及家家戶戶設置的空調設備 等,讓臺北都市熱對流旺盛,熱島效應也就越嚴重,而屬於盆地地. 28.

(41) 第二章國內外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 形的臺北也因都市熱島而形成之氣流循環的塵罩現象造成空氣污染 物質集中於都市內部循環而不易擴散。因此本局針對都市熱島效應 之改善委託專業團隊進行「臺北市都市熱島強度監測分析及示範區 熱島效應改善規劃設計」計畫,期望藉由計畫的推動,達到為都市 降溫的目的。 ‧計畫目標 1. 提出最近一年之臺北市熱島強度監測資料,並探討都市熱島 強度與臺北市都市發展特性之關係,就都市層面研擬相關對 策。 2. 結合國內外研究資料,評估適合於亞熱帶氣候之改善策略與 手法,提出適宜臺北都會區之熱島改善措施。 3. 就示範區之熱島降溫提出實質設計方案。同時進行全年微氣 候監測分析,以配合後續工程施作後進行實測驗證及改善效 益評估。 4. 多尺度、多層面改善臺北市都市熱島,逐步達成臺北市政府 營造國際化優質城市與建構永續生態都市之目標。. 台北市選擇本計畫示範 地區為成功國宅,已於98年完 成「台北市都市熱島強度監測 分析及示範區熱島效應改善 規劃設計」,並於今(99)年 辦理工程改善,選擇優先執行 工程位置,工程改善發包預算 約1790餘萬元,決標金額1409 餘萬元,於99年6月決標。 示範區將以示範點為優. 29. 圖 2.14 成功國宅表面輻射分析 資料來源:李魁鵬,2010.

(42) 生態城市綠建築深耕策略之研究. 先區段,連結周邊用地,分為短、中、長期三個區段進行發展規 劃及改善,以作為台北市降低熱島效應之示範,短期改善計畫經 現場調查,並由設計單位提出7項改善方式,包括中庭廣場景觀 改善、屋頂環保隔熱漆示範、屋頂綠化示範區、雨水回收系統、 停車空間鋪面示範區改善、B IPV太陽能設備、遊戲區淺色彈性地墊更換等,中期計畫包括南 北向聯外人行道綠帶串聯及鋪面改善、整合路面停車空間及鋪面 改善、屋頂綠化等,長期計畫推廣至台北市各行政區域(劉美秀 ,2010),惟經本案訪問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業務單位指出, 短期改善工程發包項目,經檢討後剩下以下五項: 1. 中庭花架及喬木植栽槽設置增加遮蔭面積。 2. 聯外道路透水瀝青設置。 3. 雨水回收系統。 4. 屋頂隔熱漆之塗佈。 5. 屋頂綠化-植生袋。. 圖 2.15 成功國宅中庭廣場與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2010. 圖 2.16 成功國宅熱島改善工程地點 資料來源:Google 網站及本研究整理,2010. 30.

數據

表 2.1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評估項目一覽表  軸向  大指標  分項指標  生態綠網  小生物棲地  植物多樣性  土壤生態  照明光害 生物多樣性  生物移動障礙  綠化量  CO 2 固定量  基地保水 生態  水循環  社區雨水中水系統  取得 ISO14000(新申請企業大樓街廓適用)  街廓用電等級  節能建築  綠建築數量  捷運  公車  社區公車或制度化社區汽車共乘系統  自行車道 綠色交通  自行車停車場  建築結構輕量化  3R 建材、生態建材  共同歷史記憶舊建築保存或舊建築建築再利
表 2.4 都市計畫相關生態城市指標內容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面 向  策略議題  指標內容  營建署(生態城市都 市 設 計 操 作 手 冊草案)  天津市生態城市建設指標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修訂草案  減少土地需求  ◎  ◎  完整都市機能  ◎  ◎  混合使用  ◎ 土地管理  使用強度管制  ◎  ◎  綠色網絡整合  ◎  ◎  ◎  ◎ 綠色空間  舒適度  ◎  ◎  生命週期考量  ◎  彈性使用  ◎ 綠建築  綠建築設計
圖 2.13 台灣溫度分佈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網頁 3.2.2  國內生態城市改善案例  「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相關計畫內,當初會研提辦理都市生態改善之相關子計畫「競爭型之都會區都市熱島效應退燒策略計畫」及「傳統街區生態改造示範計畫」,係因為全球氣候變遷暖化現象日益顯著,過去百年間,台灣的年平均氣溫上升了約1.4℃,大約是全球暖化速率的兩倍(許晃雄,2009),都市熱島效應加重暖化影響,今年7月3日,台灣高 溫創下歷史高點,從中央氣象局 資料顯示,台灣都市地區炎熱程 度尤其嚴重,都市熱島效應不只是
圖 2.14 成功國宅表面輻射分析  資料來源:李魁鵬,2010  形的臺北也因都市熱島而形成之氣流循環的塵罩現象造成空氣污染物質集中於都市內部循環而不易擴散。因此本局針對都市熱島效應之改善委託專業團隊進行「臺北市都市熱島強度監測分析及示範區熱島效應改善規劃設計」計畫,期望藉由計畫的推動,達到為都市降溫的目的。  ‧計畫目標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Zhang, “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 IEEE Tran- sca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Social Indicators, Housing Community, Factor Analysis (FA), Fuzzy Ext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a Green Buildings Hand 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Both the carbon neutral index and green quantity index

This study first surveys the thin film solar cell application of new components and thin film solar photovolta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Viewing to the serious insufficient study and survey of girls dormitory space repair in Taiwan, plus the shortage of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usages of the building itsel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