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香港學生赴臺求學因素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影響香港學生赴臺求學因素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影響香港學生赴臺求學因素之探討. 學. ‧ 國. 立. An Investigation of Hong Kong Students’ Pursuit of. Nat. n. al. er. io. sit. y. ‧.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周祝瑛博士. 研究生:楊皓程 撰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1 月.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 謝. 辭. 研究所的時光一下子就過去,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實際上是花了兩年半 的時間,但終於讓我完成論文,取得我想都沒有想過的碩士學位。同時,也結 束了我六年多在臺灣學習與生活,猶如夢幻般的日子,很快就要回到現實當 中。這六年多的路上,我遇到無數的貴人,也得到無盡的幫助,才會有現在的 楊皓程,對於他們,我只有說不完的感謝。 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周祝瑛老師,回想起當天,我只是寄了一封信詢問是否 能成為您的指導學生,見面後您就答應了,我真的非常榮幸。謝謝老師在我論. 政 治 大 老師身邊學到的不只是學術上的知識,老師分享的人生經歷也讓我成長不少, 立. 文一開始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了我清晰的方向,今天才能夠順利完成論文。在. ‧ 國. 學. 充實了我的人生。同時也要感謝國立政治大學陳榮政老師以及銘傳大學王立天 老師,在論文口試時所給予的寶貴意見,讓我能夠把研究做得更完善,論文寫. ‧. 得更完美。. sit. y. Nat. 感謝在研究所遇到的各位老師,能夠在老師們的教導下,學習不同領域的. io. er. 知識,不但豐富了我的人生,也讓我的知識水平提升了不少。同時也非常感謝. al. iv n C hengchi U 行政的問題,可以安心的專注在學業上。除此之外,能夠認識在研究所一起奮 n. 闕助教以及婕如助教,協助我不少行政上的事情,讓我不需要同時煩惱學業與. 鬥的夥伴們,絕對是我這兩年研究所生涯中最重要的經歷。雖然不能夠一起畢 業、一起拍畢業照,但一起上課、討論報告、舉辦活動都是我非常難忘的經 驗,相信這段經歷一定會永遠留在我的腦海裡。 感謝在臺灣六年多來所遇到的各位,當中包括在大學時期的師長、同學、 學長學姐、學弟學妹,與你們的相遇以及所經歷的一切一切,都是我這夢幻般 的六年多中,無法取代的珍貴回憶。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再次相遇, 並且說起當年的生活點滴。. I.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 感謝我的父母,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我也不會來臺灣讀書。六年前的 我說要來臺灣讀書,你們並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的答應與支持,讓我去做想 做的事情。真的非常感謝父母在這六年多來一直的支持,我才能夠順利取得學 士以及碩士學位,並且豐富了我的人生經驗。 最後,感謝我自己,在六年前做了去臺灣念書的決定,並且沒有放棄的完 成學士以及碩士。一個人前往新的地方,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要完全適應另 一個環境,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自己可以做出這個決定。但現在我非常高興當 年的自己有膽量去做這個決定,這六年多所遇到的人和事,所經歷的每一個故 事,都會永遠藏在我的腦海深處,不會輕易忘記的。. 政 治 大. 2014 年 9 月 3 日,我以學生身份踏入臺灣,距今已經六年四個月。一個月. 立. 後,2021 年 2 月 14 日,我將會最後一次以學生的身份離開臺灣。取得碩士學. ‧ 國. 學. 位並不是結束,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但不管未來會遇到什麼事,我也. io. sit. y. Nat. n. al. er. 常珍貴的回憶。. ‧. 非常高興能夠擁有在臺灣讀書的這段經歷,在臺灣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是我非. 楊皓程. Ch. 謹誌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 engchi. iv n 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一月 U. II. DOI:10.6814/NCCU202100094.

(4) 摘. 要. 在進入全球化的時代中,各國意識到要面對全球的經濟競爭,必須提升本 國學生的競爭力,除了把學生送到外地留學,也同時接納更多的留學生。臺灣 2018 年學士班僑生(含港澳生)數量達 21,926,其中香港學生人數佔最多,共 7030 人,且從 2015 年成為來臺僑生的最大來源。臺灣正面臨少子女化等挑 戰,使得臺灣各大專院校必須向外積極招生。此外,2009 年香港高等教育學制 的改變,也影響到香港學生來臺升學的意願。根據磁吸效應,可區分為文明差 距、政治、經濟性、文化與菁英等五方面。為此,本研究擬根據上述磁吸效應. 政 治 大 吸引香港學生前來求學 ? 尤其,哪些因素是香港學生選擇來臺求學的主要考 立. 的五個因素,結合推拉理論,探討香港學生為何選擇出國留學?臺灣又是如何. ‧ 國. 學. 量?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調查 12 位當前在臺就讀學士學 位的香港學生。研究結果發現,香港學生選擇出國讀書有三大因素,分別是:. ‧. 個人因素、香港教育因素以及重要他人因素。臺灣吸引香港學生有五大因素,. sit. y. Nat. 包括:經濟、文化、政治、實際環境、與重要他人因素。另外,在進一步結合. io. er. 磁吸效應與推拉理論中,研究者發現,經濟和文化兩項因素,則是許多香港學. al. iv n C hengchi U 地學生之參考外,也希望提醒臺灣高等教育界,能深入了解與善用自身優勢, n. 生考量來臺求學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結果除了能提供香港當局重新審視留住本. 吸引更多香港與國際學生來臺留學。. 關鍵詞:香港學生、臺灣高等教育、海外留學、磁吸效應、推拉理論. III. DOI:10.6814/NCCU202100094.

(5) Abstract After entering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ountries have realized that engaging competitively in the global economy requires sending students to other countries while also admitting more foreign students. In Taiwan,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in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u students, who were pursuing a bachelor’s degree overseas in 2018 reached 21,926, with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making up the majority of that number. Owing to Taiwan’s drastic declining birth rate, Taiwan’s universities need to recruit more students to fill enrollment vacancies. This study. 政 治 大 under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e Magnetic Effect and the Push-Pull Theory. Five 立 investigates why Hong Kong students chose to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 國. 學. aspects of the Magnetic Effect are defined as: civilization gap,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elite.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2 Hong. ‧. K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aiwan.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ree major. sit. y. Nat.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motivated Hong Kong students to study abroad including:. er. io. the personal factor, the educational factor, and the external pressure from others.. al. iv n C economic factor, the cultural factor, h theepolitical h i U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and n g c factor, n. Meanwhile, factors that attracted Hong Kong students to study in Taiwan were: the. the external pressure from others. Furthermore, most Hong Kong students rated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findings can provide future student retaining strategies for Hong Kong, while Taiwan will be able to attract more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and elsewhere with its strength in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Hong Kong Students,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Study Abroad, the Magnetic Effect, Push-Pull Theory IV. DOI:10.6814/NCCU202100094.

(6)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研究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香港高等教育與國際化......................................6. 第二節. 臺灣高等教育與國際化.....................................12. 臺灣高等教育對香港學生的磁吸效應.........................25. 學. 第四節. ‧ 國. 第三節. 政 治 大 磁吸效應與留學相關理論...................................17 立. 第三章 研究方法...................................................32 研究架構.................................................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34. 第四節. 實施程序.................................................35. y. sit. er. io. al. iv n C hengchi U 資料處理與分析...........................................35 n. 第六節. Nat. 第五節. ‧. 第一節. 研究倫理.................................................3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37 第一節. 香港學生出國求學因素之分析...............................37. 第二節. 香港學生選擇臺灣留學之分析...............................46. 第三節. 磁吸效應下臺灣吸引香港學生之因素.........................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7 第一節. 結論.....................................................77. 第二節. 建議.....................................................80 V. DOI:10.6814/NCCU202100094.

(7) 參考文獻...........................................................83 附錄...............................................................94 附錄一. 訪談大綱.................................................94. 附錄二. 香港與臺灣大專院校在國際上之排名.........................96.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9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 DOI:10.6814/NCCU202100094.

(8) 圖. 次. 圖 1-1 研究步驟圖...................................................5 圖 2-1 在臺就讀學士班之香港學生人數變化............................10 圖 2-2 遷移推拉理論(The Push-Pull Theory of Migration)..................18 圖 2-3 新磁吸效應概念架構圖........................................31 圖 3-1 研究架構圖..................................................3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I. DOI:10.6814/NCCU202100094.

(9) 表. 次. 表 2-1 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學士課程入學要求等級.......................7 表 2-2 自資學士課程入學要求等級.....................................7 表 2-3 國內外學者以推拉理論所發現的因素............................22 表 3-1 受訪對象身份內容之編碼......................................33 表 4-1 影響香港學生出國求學的不同因素..............................59 表 6-1 香港與臺灣大專院校在國際上之排名............................9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II.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踏入二十一世紀,科技、網絡發展迅速,讓人類的生活大大作出改變,現 在的人類幾乎每天都在使用科技。由於科技的進步,各國開始可以透過網絡來 得到不同的資訊,各國都會嘗試與他國合作而又保持競爭的關係(李隆盛、賴 春金、潘瑛如、梁雨樺、王玫婷,2017),全球化與國際化便逐漸出現。全球化 對於社會與高等教育都是一項重要的主題(Altbach, 2016),並且在高等教育上 是無法避免,它的目的依然是培養服務國際需求的人才(陳安琪,2018)。同時. 政 治 大. 工業國家也開始意識到需要讓他們的學生有國際意識,才可以與全球經濟競爭. 立. (Altbach, 2016)。因此各國開始接受外地學生,並讓自己的學生有機會出國留. ‧ 國. 學. 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統計,2016 年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學生達到 485 萬人,自 2000 年增加了 268 萬人(教育部統計處,2018)。. ‧. 出國留學除了在西方國家盛行外,近年來,在亞洲地區也是非常普遍。以. Nat. sit. y. 往大多數學生會從東方國家到西方國家留學,從發展中國家到已開發國家,其. n. al. er. io. 中一個原因無可否認是語言,因為大部份研究和學會都是以英文作為標準,到. i Un. v. 西方國家留學可以讓語言能力有所提升(陳賢舜,2005)。但近年來西方國家到. Ch. engchi. 東方國家留學也是逐漸增加。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統計 2016/17 學年度,發現美國共有 332,655 名學生出國留學,包括交換學生。留學地區中 歐洲(54.4%)、拉丁美洲(15.5%)排名分別是第一、二。亞洲地區從 2015/16 學年 度的 11.1%有稍微的上升,2016/17 學年度佔第三 11.6% (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2018)。 同時,亞洲地區內的學生也會在同地區中進行留學,例如:香港學生到臺 灣求學。根據臺灣教育部統計,從 2015 年開始香港在臺人數已經超過馬來西 亞,成為人數最多的僑生(含港澳生)。2015 年香港學生學士班在學人數共 6810,馬來西亞學生學士班在學人數共 6031。此狀況一直持續到 2018 年。從 1.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1) 2015 年至 2018 年,香港學生數量是全臺僑生(含港澳生)中的第一。 隨著亞洲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崛起的影響,亞洲國家雖然仍有大量學生 前往歐美地區求學,但此現象在同一個地區內也是有相互流動,亞洲便是如此 (詹盛如,2017)。亞洲地區逐漸增加的求學人數中,為何香港學生出國升學並 選擇臺灣?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臺灣近年來,面臨少子女化的衝擊,大學為克服招生不足等困境,需重新 規劃學生來源,例如持續推動招收國際學生、大陸學生等(張元一,2017)。招 收國際學生對高等教育而言,除了能提升高等教育品質,透過人才流動也能提 升國家經濟發展(薛家明,2015)。除了全球化引起的學生流動與少子化的現況. 政 治 大. 外,香港教育改革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香港曾受英國殖民 99 年,1997. 立. 年回歸後,一直到 2009 年之前都是採用英國的三二二三學制,也就是先就讀六. ‧ 國. 學. 年國小,然後進入三年初中、兩年高中、二年預科、三年大學的模式。但在. ‧. 2009 年 9 月開始改為美國、臺灣、中國等地方的三三四學制,三年初中、三年 高中、四年大學的模式,並在 2012 年舉行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香港考試. y. Nat. er. io. sit. 評核局,2019a)。由於學制的改變,讓香港學生出國留學的選擇變多,以往英 國的三二二三學制,學生需多花一年時間在中等教育上,如選擇三三四學制的. n. al. Ch. i Un. v. 地區升學,便要再花費一年時間在高等教育上。香港統計處顯示,2011 年在香. engchi. 港以外地方就讀的二十五歲及以下人士的百分比分布第一是英國(25.9%)(香 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1)。美國、中國等大專院校數量龐大,美國 2015/16 學年,共有 4583 所可頒發學位的大專院校(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9),中國 2019 年高等學校共 2956 所(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部,2019),學制改變為三三四學制,可選擇的數量也大大提升。美國和中 國的大專院校數量眾多,但香港學生赴臺求學的人數也一直提升,臺灣政府也 做了不少努力吸引香港學生。 例如提供獎學金給予香港學生,如教育部的清寒僑生助學金(教育部核發. 2.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2) 高級中等以上學校清寒僑生助學金要點,2004)、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 院獎學金(教育部獎勵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院獎學金核發要點, 2002)等,以上是部份教育部所核準的獎助學金。另還有不同社團的獎助學 金,如僑務委員會獎助學金等。這些教育上的原因是否影響香港學生選擇來臺 升學,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本研究採用楊景堯老師 2014 年出版之「東亞地區學生遷移與磁吸效應」所 提出之「磁吸效應」作為理論依據,並根據他所分析之五個高等教育學生遷移 的概念進行研究,分別是:文明差距的磁吸效應、政治的磁吸效應、經濟性的 磁吸效應、文化的磁吸效應以及菁英磁吸效應(楊景堯,2014)。磁吸效應原本. 政 治 大. 是用在投資理論中,針對經濟利益考量,提出有利因素分析,直到 2008 年大選. 立. 學. ‧ 國. 前的競選政見,磁吸效應才開始運用在高等教育互動的議題(楊景堯,2014)。 在磁吸效應下,並且結合常在留學使用的推拉理論,臺灣如何吸引香港學生,.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n. al. er. io. sit. y. Nat. 壹、研究目的. 第二節. ‧. 其中哪些因素是香港學生選擇來臺求學的主要考量,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i Un. v. 本研究擬透過磁吸效應中的五大概念結合推拉理論,探討香港學生選擇出. Ch. engchi. 國求學之原因,其中臺灣是如何吸引香港學生,以及哪些因素是香港學生選擇 來臺求學的主要考量。.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分別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近年來,香港學生選擇出國求學的原因為何? 二、臺灣如何吸引香港學生前來求學? 三、以磁吸效應為基礎,結合推拉理論,哪些因素是香港學生選擇來臺求學的 主要考量?. 3.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僑生 僑生(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依「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係指在海 外出生連續居留迄今或最近連續居留海外 6 年以上,並取得當地永久或長期居 留證件之華裔學生。但申請回國就讀大學醫學、牙醫及中醫學系者,其連續居 留年限為 8 年以上。僑生身分認定,由僑務委員會為之。. 貳、港澳生. 政 治 大 港澳生(Hong Kong and Macau students)依「香港澳門居民來臺就學辦法」 立. ‧ 國. 學. 係指香港或澳門居民,取得港澳永久居留資格證件,且最近連續居留境外六年 以上者,得申請來臺灣地區就學。但申請就讀大學醫學、牙醫及中醫學系者,. ‧. 其最近連續居留年限為八年以上。依本辦法來臺灣地區就學之港澳學生輔導事. n. 壹、研究步驟. sit er. io. al 第四節. y. Nat. 項,準用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第十五條至第二十一條規定。. 研究步驟與研究限制 iv. Ch. n U engchi. 研究者從自身經驗尋找感興趣之研究,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主題 「影響香港學生赴臺求學因素之探討」與相關的研究問題等。之後開始蒐集相 關文獻及資料,如出國留學的原因以及相關理論、香港與臺灣高等教育的概況 與國際化政策等。接著,整合本研究所使用的理論,以磁吸效應五大概念為主 軸,加入不同學者使用推拉理論的研究中所發現的因素,發展出新磁吸效應的 概念。根據理論概念設計訪談大綱,邀請符合需求且願意接受訪談之對象,進 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接著把訪談資料作整理,同時如遇資料不足的情況,在. 4.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4) 此階段再蒐集文獻強化本研究的發現與結果,並針對研究問題進行分析,提出 研究結果與建議,最後進行論文的撰寫。本研究步驟如圖 1-1 所顯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圖 1-1 研究步驟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Ch. engchi. i Un. v.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由於研究者之時間與金錢的考量,沒辦法親自到全臺大專院校邀請 受訪對象,只能以立意取樣和滾雪球方式進行研究。在研究推論上,由於本研 究之結果為分析香港學生來臺升學之因素,其他地區僑生如:馬來西亞、澳 門,由於僑居地的因素不一,則不能夠把研究結果推論到其他地區僑生來臺升 學之因素,以及臺灣高等教育吸引他們的原因。. 5.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5)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香港高等教育與國際化.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之一的香港,北方連接中國內地深圳市, 其餘三方與中國南海、西太平洋鄰接,讓香港成為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的轉口 港,更在中國與臺灣的貿易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林昱君,2013)。香港同 時作為僅次於倫敦和紐約,排行第三的國際大都市(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2018),一方面可以藉由製造業、金融業、旅遊業等產 業讓自己的經濟提升,同時也可以幫助中國發展對外的貿易,並且進行不同的. 政 治 大. 合作(李樹甘、林志輝,2005),香港的經濟發展迅速和自由貿易的市場與國際. 立. 化的社會,讓香港連續二十四年成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政府新聞公. ‧ 國. 學. 報,2018a)。. 國際化的社會同時對於香港高等教育有何影響,接下來會對香港高等教育. ‧. 進行探討,包括香港高等教育的現況以及香港學生出國留學的情況。. Nat. sit. y. 在 2009 年前香港教育都是採用英國的三二二三學制,三年初中、兩年高. n. al. er. io. 中、兩年預科、三年大學的模式,學生需在二年預科後參加「香港高級程度會. i Un. v. 考」進入大學。但在 2009 年 9 月開始改為美國、臺灣、中國等地方的三三四學. Ch. engchi. 制,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的模式,並在 2012 年舉行第一屆香港中學 文憑考試。香港教育局 2003 年所提出的「高中學制檢討報告」也提出三二二三 學制中的兩年預科課程內容並不符合開闊學生視野以及鞏固其基本知識的二十 一世紀的教育目標,而且與國際學制的銜接也有困難(香港教育局,2003)。三 三四學制的改變能與世界主流的學校作銜接,如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 等,在英國中,除了在英格蘭,愛爾蘭和蘇格蘭也是採用四年制的大學制度 (何景安,2005)。 香港學生享有十二年免費教育,在完成六年的中等教育後,如要繼續升讀 高等教育可參加評核學業程度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簡稱文憑試)。考生需 6.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6) 報考四個核心科目,分別是: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以及兩 至三個選修科目,考生可以從甲類高中選修科目;乙類應用學習科目或丙類其 他語言科目選取選修科目。甲類高中選修科目如: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地 理、生物、化學、物理等二十科目;乙類應用學習科目分為七大範疇,分別 是:創意學習、媒體及傳意、商業管理及法律、服務、應用科學、工程及生 產、應用學習中文,並分為四十六個科目;丙類其他語言共六個科目(香港考 試評核局,2019b)。每一個科目最低為一級,最高為七級(5**),符合香港本地 四年制學士學位課程之基本入學要求為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達到第三級或以 上,數學及通識教育達到第二級或以上,另外根據不同院校至少一或兩科選修. 政 治 大. 科目達第二或第三級,簡稱「三三二二三三」與「三三二二二」(香港學友社學. 立. 學. ‧ 國. 生輔導中心,2019),請參考表 2-1 與 2-2。. 通識. 選修一. 選修二. 3. 3. 2. 2.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2 2. 3 3 3 3 3 -. n. al. Ch. engchi. er. 3 3 3 3 3 3 3. sit. 數學. io.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 嶺南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 英文. ‧. 香港大學. 中文. Nat. 大專院校. y. 表 2-1 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學士課程入學要求等級. i Un. v. 資料來源:香港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2019)。聯招院校一般入學要求。取自 http://student.hk/site/?q=article/3023 表 2-2 自資學士課程入學要求等級 大專院校 香港公開大學. 中文. 英文. 數學. 通識. 選修一. 選修二. 3. 3. 2. 2. 2. -. 資料來源:香港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2019)。聯招院校一般入學要求。取自 http://student.hk/site/?q=article/3023. 7.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7) 香港共有二十二所可以頒授學位的大專院校,其中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資助之法定大學共有八所,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 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通過 香港民政事務局接受公帑資助之法定學院有一所,香港演藝學院;自資營運之 法定大學有一所,香港公開大學;認可之專上學校為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恒生 大學、明愛專上學院、明德學院、珠海學院、宏恩基督教學院、港專學院、香 港能仁專上學院、職業訓練局-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東華學院、香港伍倫 貢學院和耀中幼教學院(香港教育局,2019a),其中香港樹仁大學和香港恒生 大學分別在 2006 年(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06)與 2018 年(香港政府新聞公. 政 治 大. 報,2018b)獲香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使用大學名稱,成為香港兩間私. 立. 立大學。. ‧ 國. 學. 香港本地擁有的大專院校數量並不多,競爭也非常激烈,2018 年香港中學. ‧. 文憑考試全體考生共有 59000 人,而獲取大學最低門檻「三三二二二」的學生 人數共 21525 人(香港考試評核局,2018),香港八所由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 y. Nat. io. sit. 學,由 2018/19 學年起,每年合共提供 15000 個第一年學士學位(香港教育. n. al. er. 局,2019b),平均 1.4 人爭取一個學士學位。同時出國留學的情況也是不少香. Ch. i Un. v. 港學生的選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11)發表「主題性住戶統計調. engchi. 查第四十六號報告書」中,其中一項報告是探討在香港以外地方就讀的香港學 生,發現在全香港 2,324,400 個家庭住戶中,共有 66000 個住戶(佔 2.8%)有 25 歲或以下的成員正在海外留學,包括當中包括 58000 個住戶有一名成員在海 外就讀,以及 7900 個住戶有兩名或以上成員在海外就讀,整體而言,在統計時 總共約有 75000 名 25 歲或以下的學生正在海外留學。當中,約 25.9%在英國就 讀,其次為澳洲(23.7%)、美國(19.6)、中國內地(9.2%)、加拿大(8.9%)。而值得 關注的是,在這 75000 名學生中,約 51225 人(68.3%)是就讀專上教育,包括學 士、碩士課程等;約 22800 人(30.4%)就讀中等教育。在這裡可以看到在 2012. 8.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8) 年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前,大部份選擇海外升學的學生的目的地都是學制 相同的英國。而選擇出國升學的學生,最普遍提到會選擇海外讀書的原因為提 高英語水平(40.5%)以及學習獨立(35.6%)。在 2012 年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後,學生的選擇開始有所改變。當年教育局收集全港 420 所中學的考生去向調 查中,在 5.8 萬名中學生,發現約有 76%學生於本地升學,海外升學人數為 7%;當中約有 26%學生到英國升學,其次為內地(21%)、澳洲(14%)、臺灣 (13%)(歐陽文倩,2012)。值得探討的是,香港學生也開始選擇臺灣作為升學 地點。 教育部(2014)2013 學年度僑生及港澳生人數概況統計中,可以看到該學. 政 治 大. 年香港的學士班一年級新生只有 1382 人,學士班在學人數為 3571 人;而馬來. 立. 西亞學士班在學人數為 4383 人。但從 2014 學年度開始香港學生的人數開始上. ‧ 國. 學. 升,該年的學士班一年級新生人數為 2084 人,學士班在學人數為 5155 人;. ‧. 2015 學年度學士班一年級新生人數為 2300 人,學士班在學人數為 6810 人,同 時也超越了馬來西亞僑生的在學人數 6031 人,成為在臺僑生人數最多的地區,. y. Nat. io. sit. 此狀況也一直持續。2016 學年度學士班一年級新生人數為 1931 人,學士班在. n. al. er. 學人數為 7640 人,馬來西亞僑生的在學人數 6669 人。2017 學年度學士班一年. Ch. i Un. v. 級新生人數為 1645 人,學士班在學人數為 7758 人,馬來西亞僑生的在學人數. engchi. 7102 人。直到最新 2018 學年度香港學士班一年級新生人數為 1307 人,學士班 在學人數為 7030 人,馬來西亞僑生的在學人數 7021 人(教育部,2014, 2015,2016,2017,2018a,2019a)。在臺就讀學士班之香港學生人數變化可參 考下圖 2-1。整體而言,香港學生來臺升學的人數從 2014 學年度開始上升,並 從 2015 學年開始連續到 2018 學年成為在臺僑生數量最多的地區,當中香港學 生選擇出國之原因是否臺灣吸引他們,也是本研究希望探討的問題。. 9. DOI:10.6814/NCCU202100094.

(19) 在臺就讀學士班之香港學生人數變化 10000 6810. 人數. 8000. 2000. 7758. 1931. 1645. 1307. 105. 106. 107. 7030. 5155. 6000 4000. 7640. 3571 1382. 2084. 2300. 103. 104. 0 102. 學年 學士班一年級新生人數. 學士班在學人數. 圖 2-1 在臺就讀學士班之香港學生人數變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上述已經對於香港高等教育的現況以及香港學生出國留學的情況作簡單的. ‧. 介紹,接下來會對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再作描述。. 高等教育國際化所包含的內容與議題相當豐富,其中較為常聽到的是人員. y. Nat. er. io. sit. 的流動、各大專院校系所的國際合作、在地的國際活動與課程、遠距教學等 (楊正誠,2018)。隨著國際化逐漸邁進以及社會改變,高等教育國際化也在國. n. al. Ch. i Un. v. 家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中香港各大學在國際化社會上也有不同的優. engchi. 勢。在國際課程中,包含了很多中華文化的內容,藉此吸引外國學生(吳迅 榮,2010)。借由外國學生的流動,令各大專院校以及整個香港政府,在經濟上 得以有顯著的影響(Oleksiyenko, Cheng, & Yip, 2013)。除了課程上的改變,香港 有著豐富的研究與創新的環境,讓人覺得確實的學術自由,各國的資料流通以 及人才的流動等,更重要的是與鄰近的中國與澳門的學術研究關係(Chan, 2018),令不少海外與中國的學生或師資選擇香港作為學習與工作的地點。 以香港最頂尖的大學-香港大學為例,國際化是其中一項要素,讓它能成 為全球知名的大學。它所開辦的國際交換計劃,除了讓學生能夠出國培養自己. 10.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0) 多方面的能力,如溝通與辯論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全球公民意識等,更希望 此計劃也可以對學生的未來作出貢獻(Lai, 2018)。再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作為 香港頂尖的研究性大學,在國際上有著良好的聲譽。在國際化的變遷下,它也 不斷的進行改變。其中包括與中國的大學制定不同的合作與夥伴計劃,共同進 行研究;重新整理研究的資金,提供給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同時提供不錯的 薪資聘請和保留各領域的人才、教授及研究人員(Postiglione, 2013),讓學校能 在國際化的社會得以競爭。施詠騰(2012)也指出三項香港大專院校所實施的 政策來吸引中國學生前來就讀,包括獎學金、幫助學生適應環境、未來工作發 展機會等三政策,而這也確實讓中國學生增加前往香港就讀的意願。. 政 治 大. 同時,高等教育人員的流動,並不只限於學生的流動,當中也包括了教師. 立. 的流動,並且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也有影響。香港各大專院校所提供的不同政. ‧ 國. 學. 策,如提供研究資金與薪資,都會影響到海外教師的選擇。香港大學(2020). ‧. 最新公布的國際教授人員數據顯示,上學年共有 704 位外藉教授,中國內地共 279 人、其次是北美國家共 148 人、接著是歐洲國家共 126 人。教育的過程並. y. Nat. er. io. sit. 不只有學生,提供教學內容的師資也是非常重要,而海外教師所給予的除了知 識外,也同時提高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競爭。海外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從不同. n. al. Ch. i Un. v. 的觀點討論議題外,還可以讓學生在本地就能夠培養跨文化的競爭與國際視野 (Hodgson, 2019)。. engchi. 綜合上述所提到的,為了因應國際化的社會,高等教育也隨著變遷。學生 與教師的流動、各大專院校的國際合作等,都是高等教育國際化所會實施的內 容。根據上述文獻所指出,臺灣也慢慢變成香港學生選擇求學的地方,究竟他 們為什麼要出國求學,又為什麼選擇臺灣,這是本研究所希望探討的。. 11.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1) 第二節. 臺灣高等教育與國際化. 臺灣高等教育近年來,面對著不少的困境,其中主要的困境包括大專院校 數量的快速增加,令高等教育的資源與學生不足;少子化的問題,導致學生數 量的短缺;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在全球化的市場中欠缺國際競爭力(郭添 財,2014)。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更在 2018 年的報告中加入了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這 項檢測指標,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多瞭解跨文化的知識,不同地方的議題 (OECD, 2018)。比起以往只在教室內,主要學習著自己當地的中華文化,跟旁. 政 治 大 不只能讓自己的知識增長,更重要的是培養自身與各國學生的競爭力。學生透 立 邊的同學作競爭,在現今的世代中,知道並瞭解全球無時無刻所發生的事情,. ‧ 國. 學. 過出國能學習不同的能力與技能,包括瞭解多元文化、學習獨立思考、增強溝 通技巧等(Lai, 2018)。如今各國開始積極的向外招生,包括鄰近的中國、日本、. ‧. 韓國等,目的是為了招收其他國家的人才,提升自己國家高等教育的品質與國. sit. y. Nat. 際化,臺灣也須在這方面投入更多努力(陳惠美、薛家明,2013)。面對以上的. io. er. 困境,包括大專院校數量過多、少子化問題、如何培養國際競爭力來提升人才. al. iv n C hengchi U 瑛、楊景堯,2012;張元一,2017;蔡美娟,2012;薛家明,2015) 。首先,簡 n. 流動,不同學者也認為擴大招收陸生、僑生和外籍生是其中一個措施(周祝. 單介紹現時臺灣大專院校的種類與數量,臺灣大專院校主要分為公立與私立, 公立學校中又分為四類型,分別是:一般大學(33 所)、技職校院(13 所)、專 科學校(2 所)、空中大學(2 所),共 50 所公立大專院校;私立學校分為四類 型,分別是:一般大學(37 所)、技職校院(58 所)、專科學校(10 所)與宗 教研修學院(6 所),共 111 所私立大專院校,公立與私立總共有 161 所(教育 部,2018b)。相較於前一節所提到的香港學生競爭激烈,臺灣的大專院校種類 多選擇多,而面對數量如此多的大專院校,以及少子化的問題,擴大招收海外 學生也是一個解決學校數量過多的方法。 12.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2) 而如何招收海外學生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臺灣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 「新南向政策」 ,希望臺灣與東協和東南亞國家的人才、教育投資、文化等方面 進行雙向的合作與交流,其中更強調要吸引東南亞國家學生來臺就學(張芳 全,2017),而人才交流的部份也開始有成長,新南向國家來臺留學的人數從 2011 年不到一萬人,到 2017 年已經超過 16000 人(徐遵慈、李明勳,2018)。 除了新南向政策外,招收陸生也是一項重要的政策。臺灣高等教育與中國積極 的合作,包括聯合研討會、交換計劃、雙聯學位等,目的是希望符合雙方高等 教育的需求(Mok & Yu, 2014)。臺灣在 2011 年修訂「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 並開始招收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蔡美娟,2012),2018 學年度,正在修讀. 政 治 大. 學位之陸生達 9006 人(教育部統計處,2019)。. 立. 而現在佔據臺灣高等教育的留學生便是僑生(含港澳生),以下將講述臺灣. ‧ 國. 學. 教育部和大專院校是如何招收僑生(含港澳生)。臺灣大專院校與教育部提供多. ‧. 種的方法來招收僑生(含港澳生),學生如要申請來臺升學,主要分為三個途 徑,分別是單獨招生、個人申請與聯合分發。單獨招生由臺灣各大專院校自行. y. Nat. er. io. sit. 招收學生,學生自己向大學作申請,所有方法與程序依各校招生規定所辦理。 以國立政治大學為例,單獨招生分為「學校推薦」與「個人申請」,學校推薦的. n. al. Ch. i Un. v. 資格需要在校成績排名達全校或類組前 20%之高中應屆畢業生,須由老師協助. engchi. 學生上網報名,審查資料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學歷證明資料、校長推薦書、個 人學經歷及生涯規劃表(含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等,每校推薦名額只 有兩名學生(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2019a);個人申請並沒有特別的資格限 制,只要準備好審查資料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學歷證明資料、個人學經歷及生 涯規劃表(含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等資料,自行在網絡報名即可(國 立政治大學教務處,2019b)。個人申請與聯合分發都是經由海外聯合招生委員 會所申請,其成立目的是為各校聯合辦理海外僑生、港澳生的招生分發等事情 (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2015)。個人申請的學生需先到各國辦理臺灣升學的單. 13.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3) 位繳交申請表、報名費、審查資料等,以香港為例是海華服務基金會,然後準 備各校所要求的審查資料,如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要求在校成績、師長推薦函 兩封等資料,上傳到網絡上,由各個志願學校系所審查申請人所上傳之審查資 料。個人申請可選擇之志願至多可選四個,且不分類組(第一類組為文、法、 商類學系組、第二類組為理、工類學系組、第三類組為農、醫類學系組)(海外 聯合招生委員會,2016;2019);聯合分發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校內成績外,各國 僑生也要附上僑居地不同大學考試成績,如香港學生要附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之成績作為審查資料,聯合分發可選擇之志願最多可選七十個,而且會分類 組,除了二、三類組可跨選志願,第一類組並不能誇選志願(海外聯合招生委 員會,2019)。. 立. 政 治 大. 除了上述提到的多元入學管道外,獎學金對於招收外國學生也是一個重要. ‧ 國. 學. 的因素(Chou, Roberts, & Ching, 2012),臺灣教育部、不同的機構以及大專院校. ‧. 也提供了獎助學金,而且大專院校所提供的獎學金對於招收國際學生也是一個 有利因素(Ching, & Chin, 2012)。教育部所提供的獎學金例如:清寒僑生助學金. y. Nat. er. io. sit. (教育部核發高級中等以上學校清寒僑生助學金要點,2004)、海外優秀僑生回 國就讀大學校院獎學金(教育部獎勵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院獎學金核. n. al. Ch. i Un. v. 發要點,2002)等。清寒僑生助學金的目的是為了協助大專院校家境清貧的僑. engchi. 生可以順利完成學業,補助的上限需要依照教育部每年的預算去訂定(教育部 核發高級中等以上學校清寒僑生助學金要點,2004);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 學校院獎學金是為了獎勵每學年經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的聯合分發方式所錄取 的前五名學生;或者曾經代表僑居國獲得奧林匹亞競賽的第一、二、三名;或 獲得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大會一、二、三或四等獎,並經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錄取的僑生。經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的聯合分發方式所錄取的前五名學生,第 一學年每月可獲得新臺幣 12500 元,第二學年以後每月可獲得新臺幣 10000 元;曾獲得奧林匹亞競賽或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大會獎項的僑生每月可獲得新. 14.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4) 臺幣 25000 元(教育部獎勵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院獎學金核發要點, 2002)。不同的機構如僑務委員會的獎勵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僑務委員會獎勵 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核發要點,2001)也提供了在臺就讀的僑生金錢的補助。 整體而言,臺灣高等教育所推行的多元入學管道以及獎助學金是否會吸引到各 國學生,包括香港學生選擇來臺求學,也是本研究探討的地方。 上述簡單介紹臺灣高等教育的種類,以及兩個吸引海外學生來臺求學的原 因,包括多元入學管道和獎助學金。但如文獻探討第一節所提到,高等教育國 際化,除了人員的流動外,還包含了各大專院校系所的國際合作、在地的國際 活動與課程、遠距教學等,接下來會從其他面向作說明。. 政 治 大. 隨著國際化社會的到來,各國都從不同層面作好應對,而高等教育也是其. 立. 中一項。OECD(2018a)提出出國留學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國家的教育環境,. ‧ 國. 學. 還能學習到在家中不能學習到的知識,以及培養自身的語言能力,更能在這全. ‧. 球化的勞工市場,提升就業率。臺灣政府與臺灣教育部致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其中包括發展一流大學和頂尖研究中心、加強國際交流計劃、提升英文能力. y. Nat. er. io. sit. (林育汝,2013)。高等教育國際化也並不是只有單單的招收外國學生,除了上 述提到的人員流動外,臺灣高等教育也做了不少策略,例如:招聘國外師資、. n. al. Ch. i Un. v. 推廣海外留學與交換計劃、舉辦國際研討會、把國際知識融入課程。(Ho, Lin,. engchi. & Yang, 2015)。教育部(2019b)統計數據顯示,2019 學年度全臺大專院校的 外藉專任教師總數共 1129 名,前三分別是:國立臺灣大學共 68 名、國立政治 大學共 50 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共 45 名。另外舉辦教育展,制造國際化的校 園也對於學校招生起了不少的幫助(蔡宛倫,2019)。教育展可以讓各國學生在 自己的國家就能對臺灣各大專院校各科系有了初步的瞭解,而且會有各校的負 責人問答國外學生的疑問,對於不瞭解臺灣高等教育又對出國留學有興趣的外 國學生,給他們一個管道去實行海外升學。臺灣各大專院校也致力推廣海外留 學等交換計劃,並且各校都設立如國際處的辦公室處理學生出國的事務,並與. 15.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5) 世界各國訂立姐妹校的關係。翁福元與許瑞芳(2016)曾以當時全國大專院校 外藉生比例最高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作研究,得出該校不但提供學術交流的機 會,也會提供生活、文化與課業的輔導,更在越南設立臺灣教育中心,為擴大 招生與國際交流作長久的準備。學生出國留學學校並不只是提供出國地點就足 夠,也需考慮到學生的經濟狀況,有心卻無法出國是很無力的事。臺灣政府雖 然有藉由獎學金補助學生出國留學或研習,但放眼全臺的大學生數量,獲補助 的學生仍然佔少數,王湘月(2019)提出政府應該與社會共同把資源更有效的 分配,這樣才更能協助臺灣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讓更多的臺灣大學生能夠出 國體驗,培養國際視野與知識。另外也應該同時加強招聘國外師資的數量,讓. 政 治 大. 臺灣的高等教育能夠跟上國際化的社會。. 立. 綜合上述所說,臺灣高等教育為因應國際化的社會,做出不少措施來增加. ‧ 國. 學. 人員的流動,包括多元的入學管道以及獎學金吸引外國學生,同時也為本地學. ‧. 生提供出國交流的機會。加上,與各國大專院校進行學術研究的合作和聘請國 外師資,增強教師上的流動。根據上述文獻,臺灣高等教育因國際化所做出的. y. Nat. n. al. er. io. sit. 政策,是否會讓國外學生以及香港學生選擇來臺求學,本研究將會繼續探討。. Ch. engchi. i Un. v. 16.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6) 第三節. 磁吸效應與留學相關理論. 有關學生出國留學的原因和動機,國內外不同的學者都有許多的研究,而 這些研究大部份都是採用以下幾個理論作為基礎架構,包括:推拉理論(PushPull Theory)、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理性抉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世界體系理論(The Theory of World System)。磁吸效應此理論並沒有出 現在留學的研究上,是楊景堯教授在 2014 年首創,嘗試利用五大概念,包括: 文明差距、政治、經濟性、文化與菁英磁吸效應,來研究東亞地區的學生遷移 的情況和各國如何吸引留學生。接下來會簡對以上四個理論作說明,之後會對. 政 治 大 探討人類的遷移最原始且最重要的研究之一,應該屬於 1885 年 Ravenstein 立. 磁吸效應再作探討。. ‧ 國. 學. 所提出的遷移法則(The Laws of Migration),其中包括:遷移與距離、階段性遷. 移、流向與回流、城鄉差異的遷移傾向、科技與遷移、以經濟動機為主(黃瑋. ‧. 杏,2019)。Lee(1966)根據 Ravenstein 所提出的遷移法則,發展出遷移推拉理論. sit. y. Nat. (The Push-Pull Theory of Migration),當中提到四個會影響遷移決定和過程的因. io. er. 素,包括:原居地的因素(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rea of origin)、目的地的因. al. iv n C obstacles)、以及個人因素(Personalhfactors)(Lee, i U 2-2 為 Lee 所提出在遷 e n g c h1966)。圖 n. 素(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rea of destination)、遷移中的障礙(Intervening. 移中,原居地和目的地的因素以及遷移中的障礙。從圖中也可以得知在原居地 (Origin)與目的地(Destination)中,有著大量的正符號(+)、負符號(-)及圓圈(o), 這代表著有無數的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會影響個體是否選擇遷移,圓圈則表 示某些原因對一些人來說會有很大影響,但對另一些人則是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Fried, 2019 ; Lee, 1966)。. 17.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7) 圖 2-2 遷移推拉理論(The Push-Pull Theory of Migration).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Lee, E. S. (1966). 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3(1), 47-57. 立. ‧ 國. 學. 第二個理論是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該理論是一組擁有強大潛力. ‧. 的想法,足以影響第三世界的政策決定。此理論在 1960 年代末期產生,原本是 用來解決在拉丁美洲的學者,有關發展地區的問題,但同時開始被第三世界國. y. Nat. er. io. sit. 家所意識到,因此依賴理論開始應用在低發展國家(Ahiakpor, 1985)。如果這個 理論應用在教育方面上,通常會以四個角度:中心和邊陲、新殖民主義、再製. n. al. Ch. i Un. v. 或文化疏離、支配,去研究國際之間不同教育制度的發展狀況(潘俊宏、張仁. engchi. 家,2019)。並且強調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互動,會影響到兩國的教育文化與留 學生交流(張芳全,2017)。 第三個理性抉擇理論,原本是社會學理論之一,但被經濟學所影響,因此 很多時候是以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簡單來說,一個人的行動並不一定全部受 到個人的背景因素所影響,在某些情境下,他們會思考各個可能發生的情況的 代價、報酬和結果,是不是會達到自己的期望,才會進行某些決定(鄭英傑, 2017)。同樣學生決定是否出國留學,自己也會作出理性的思考,在衡量各方面. 18.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8) 的代價與報酬後才決定結果。出國留學的學生會從出國的好處、資源以及出國 所帶來的限制作為他們的思量(Petzold, & Moog, 2018)。 第四個理論是世界體系理論,此理論認為在邊陲與半邊陲的國家的低勞動 成本會移向核心國家,去維持核心國家的利潤與盈餘(Griffiths, & Knezevic, 2010)。如把此理論用在高等教育上,較落後的邊陲與半邊陲國家,會將留學生 送往核心國家或已發展國家,讓這些學生能在國外吸收更多知識與累積經驗 後,將來畢業回國時能帶給國家一些貢獻(張芳全,2017)。 磁吸效應原本不是針對教育問題所提出的理論,而是在經濟學的投資理論 中,對於經濟利益的追求,所使用的任何投資行為都屬於「磁吸效應」。而會使. 政 治 大. 用在教育上的原因,是因為在經濟方面的磁吸效應,例如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 立. 發展的經驗,擔心發生在兩岸的高等教育上,因此才把磁吸效應應用在教育上. ‧ 國. 學. (楊景堯,2014)。根據楊景堯(2014)的「東亞地區學生遷移與磁吸效應」所. ‧. 提出的磁吸效應,應用在臺灣高等教育學生遷移上,可分成以下五大概念。第 一:文明差距的磁吸效應,雖然在國際上並沒有明確用來測試文明的指標,但. y. Nat. er. io. sit. 是有不少的項目評定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其中包括醫療衛生、司法公正、 人權保障等,這些都在有意或無意中造成各國之間的文明差距,繼而會影響學. n. al. Ch. i Un. v. 生出國的原因。第二:政治的磁吸效應,最明顯的就是各國高等教育的獎助學. engchi. 金政策,吸引外國學生留學,培養各國高潛力的學生,鞏固彼此的國際關係。 第三:經濟性的磁吸效應,大多數留學生都是會以降低留學成本作考慮,而這 也屬於經濟性的磁吸效應。第四:文化的磁吸效應,文化的相似性是重要的吸 引因素,其中包括興趣、語言、宗教等。第五:菁英磁吸效應,目前最具體的 參考指標便是世界大學排名。以上五種磁吸效應的概念內涵都是由楊景堯教授 首創,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同時兼備多項的磁吸效應,是該國吸引留學生的優 勢。. 19. DOI:10.6814/NCCU202100094.

(29) 依賴理論、世界體系理論、理性抉擇理論與推拉理論通常都會用作探討出 國留學的原因與動機,但由於依賴理論與世界體系理論都主要是以邊陲與核心 國家作為研究的方向,而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香港與臺灣也並不是邊陲或核心的 國家,因此這兩個理論在本研究中暫不考慮;而理性抉擇理論著重在學生的理 性思考與分析,分析各個成本和代價後,再決定是否出國留學,但由於學生所 接受到的教育及個人的認知程度不同,他們的理性可能會變得主觀,而本研究 希望探討的是希望保留學生最原本的想法,因此理性抉擇理論也不會在本研究 所探討。最後一個推拉理論,由於以磁吸效應作為探討學生出國留學的研究並 沒有那麼普及,而磁吸效應所探討的是學生出國目的地的吸引原因,與推拉理. 政 治 大. 論中的目的地的拉因素有著類似的要素。因此本研究將以磁吸效應的五個概念. 立. 作為主軸,並在此加入其他運用推拉理論的研究中的因素,加強本研究的基礎. ‧ 國. 學. 理論。. ‧. 基於上述 Lee(1966)所提出之理論,國內外學者開始把在研究人口遷移的理 論使用在教育上。接下來會透過不同學者利用推拉理論的研究,找出與磁吸效. y. Nat. io. sit. 應五大概念相類似的因素,以鞏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Mazzarol, & Soutar. n. al. er. (2002) 利用推拉理論的模型去探討影響學生留學之因素,並得知留學生選擇目. Ch. i Un. v. 的地的原因有很多,把它分類成推因和拉因,推因可包括:目的地的課程比本. engchi. 地的更好、較難進入本地的學校、在本地未能提供的課程、移民的意願;拉因 可包括:目的地的教育品質、目的地課程的認證、目的地學校的聲譽、金錢因 素如學費生活費等、當地的環境因素如氣候、當地的社會連結如是否有朋友親 戚居住或留學等;張芳全(2008)年使用推拉理論探討臺灣大專院校向大陸招 生的推因與拉因,其中推因包括:本地的政策鼓勵出國、本地的高等教育機會 較少、本地的教育成本、本地的教育品質較低、師資品質較低等;拉因包括: 語言相通、學費較低、目的地就學機會較多、師資素質較高、目的地政府的政 策開放、目的地的生活環境等;Cheung, Guo, Wang, & Miao (2019) 使用雙向推. 20.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0) 拉模型,探討影響中國學生到香港就讀碩士的原因,發現除了香港高等教育會 吸引中國學生,中國高等教育的推力也是影響他們出國的重要因素,推因包 括:本地教育品質較低和本地的社會環境品質較低,例如資訊的獲取以及食品 的危機;拉因有四包括:目的地教育品質較高、目的地擁有良好的社會與文化 經驗,例如能瞭解不同文化、目的地的生活環境,如低犯罪率與良好的氣候 等、經濟回報;黃瑋杏(2019)提出以推力-拉力-繫住力理論,探討馬來西 亞學生到臺灣留學的意向,該研究發現臺灣大專院校的拉力效果有較大的影 響,而推力因素包括:人際網絡資訊如家人、師長同學的推薦與自我效能;拉 力因素包括:目的地的經濟成本如:學雜費生活活較低和有提供獎助學金、認. 政 治 大. 知價值如:目的地有一定的教育品質和目的地的學歷能讓自身有正面情緒等,. 立. 也是影響馬來西亞學生留學意向的因素;Roberts, Chou, & Ching (2010) 利用推. ‧ 國. 學. 拉理論探討外國學生選擇臺灣留學的原因以及臺灣政治大學如何吸引外國學. ‧. 生,並發現八個因素會影響外國學生選擇臺灣作為留學地點,包括獎助學金、 目的地提供的中文課程、目的地的安全性、現代化與科技化的社會、民主與政. y. Nat. er. io. sit. 治穩定、繁體中文的教學、本地教師的推薦以及其他原因。把以上七個主要因 素分類成推因與拉因,推因包括:本地教師的推薦;拉因包括:獎助學金、目. n. al. Ch. i Un. v. 的地提供的中文課程、目的地的安全性、目的地現代化與科技化的社會、目的. engchi. 地民主與政治穩定、繁體中文的教學。張芳全、余民寧(1999)利用推拉理論 探討臺灣學生到美國留學的原因,得到經濟、教育、政治、歷史與文化四大因 素。推力包括:本地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足、本地的政治不穩定等;拉力可包 括:目的地高等教育機會較多、留學成本較低、語言的共通性等。為了更清晰 瞭解各研究的推拉因素,表 2-3 為整理上述所提到,以推拉理論作基礎的研究 中,不同的推因與拉因。. 21.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1) 表 2-3 國內外學者以推拉理論所發現的因素. Push and pull factors influencing Mainland Chinese MEd students in Hong Kong. 立. 一、目的地教育品質較高. 二、本地的社會環境品質較低. 二、目的地擁有良好的. 政 治 大. 社會與文化經驗 三、目的地的生活環境 四、經濟回報. ‧. ‧ 國. 學. Nat. Mazzarol, & Soutar (2002) The ‘Push-Pull’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io. n. Student Selection of EducationaDestination. 拉因. 一、本地教育品質較低. 一、目的地的課程比本地好. y. Miao(2019). 推因. sit. Cheung, Guo, Wang, &. 研究題目. er. 學者. 二、較難進入本地的學校 iv l C n h e n g c h i U三、在本地未能提供的課程 四、移民的意願. 一、目的地的教育品質 二、目的地課程的認證 三、目的地學校的聲譽 四、金錢因素 五、當地的環境因素 六、當地的社會連結 (續下頁). 22.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2) 學者. 研究題目. 推因. Roberts, Chou, & Ching (2010) Contemporary Trends in East Asian Higher Education:. 一、本地教師的推薦. Disposition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中文課程. 四、目的地現代化與. 政治穩定. n. er. sit. 五、目的地民主與. y. 科技化的社會. ‧. ‧ 國. 學. io. 張芳全(2008). 三、目的地的安全性. 政 治 大. Nat. al. 一、獎助學金 二、目的地提供的. in a Taiwan University. 立. 拉因. i Un. Ch. engchi 台灣大學校院向大陸招生的推拉因素之檢定. 六、繁體中文的教學. v. 一、本地的政策鼓勵出國. 一、語言相通. 二、本地的高等教育機會較少. 二、學費較低. 三、本地的教育成本. 三、目的地就學機會 較多 (續下頁). 23.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3) 學者. 研究題目. 推因. 拉因. 四、本地的教育品質較低. 四、師資素質較高. 五、師資品質較低. 五、目的地政府的政策 開放. 學. ‧ 國. 立 張芳全、余民寧(1999). 亞洲國家與美國間留學互動因素之探討. 一、本地受高等教育的. ‧. Nat. 機會不足. sit. y. 二、本地的政治不穩定. n. al. er. io. 黃瑋杏(2019). 六、目的地的生活環境. 政 治 大. Ch. engchi. i Un. 以推力-拉力-繫住力理論探討海外僑生對台灣 大學院校留學的意願—以馬來西亞獨立中學高中生為例. 一、目的地高等教育 機會較多 二、留學成本較低 三、語言的共通性. v. 一、人際網絡資訊. 一、目的地的經濟成本. 二、自我效能. 二、認知價值如教育品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4.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4) 表 2-3 是以推拉理論作基礎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行整理之不同推因素與拉 因素,其中較多學者所發現之共同推因為原居地教育品質和教育機會較低,而 目的地的拉因主要則是教育品質和機會相對較高,而且經濟成本也較低。 本研究採用磁吸效應為主軸,探討香港學生來臺求學之理論基礎,但由於 此理論用在教育上為首創,而且並沒有太多的文獻作參考,所以研究者嘗試結 合磁吸效應,與較為廣泛應用在探討學生出國留學原因的推拉理論,鞏固此理 論在教育上的應用。因此研究者會以磁吸效應的五大概念作為主軸,包括:文 明差距、政治、經濟性、文化與菁英磁吸效應,結合上述所整理國內外學者研 究的因素,發展出更完善的架構。. 立. 臺灣高等教育對香港學生的磁吸效應. ‧ 國. 學. 第四節. 政 治 大. 臺灣高等教育利用不同的政策吸引海外學生來臺求學,包括多元的入學管. ‧. 道,提供獎助學金等,同時香港學生來臺求學的人數也逐漸上升,究竟臺灣高. Nat. sit. y. 等教育對香港學生的磁吸效應為何?在第一節香港高等教育與國際化上已經有. n. al. er. io. 介紹香港主要的大專院校的最低入學門檻「三三二二三」或「三三二二二」,如. i Un. v. 要入讀香港的大專院校這最低入學門檻遠遠不能獲得香港頂尖大學的學位。由. Ch. engchi. 香港學友社(2019)整理的入學要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 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都規定要有兩科選修科目, 而且要達到三級,換句話說學生要六科達到「三三二二三三」的標準才是這六 所大學的最低入學門檻。2018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全體考生共有 59000 人,而 獲取大學最低門檻「三三二二二」的學生人數共 21525 人,但如果是上述六所 大學的最低入學門檻「三三二二三三」,人數為 17238 人(香港考試評核局, 2018)。雖然人數減少,但競爭還是非常激烈,「2018 中學文憑試放榜,考評局 秘書長蘇國生表示,大學各學科有不同收生有要求,但估計 19 分或以上學生有 望入讀資助大學學位。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解釋:考生須考獲五 25.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5) 科 21 分或以上,才有較大機會獲教資會八大學士學位課程取錄。」(引自鄺曉 斌、鄧穎琳,2018),就算達到最低門檻也並不代表可以就讀大學,因此才會有 學生選擇到海外求學。同一時間,臺灣大專院校擴大招生,除了上述提到的多 元入學管道以及獎助學金有可能會吸引到香港學生來臺就讀,每年台北經濟文 化辦事處會聯同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與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在香港舉辦「臺灣 高等教育展」,邀請臺灣各大專院校到香港,為香港的學生與家長提供赴臺升學 的資訊。2019 年臺灣高等教育展,共有 81 間臺灣大專院校參與,包括國立臺 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海華服務基金,2019)。臺灣大專院校每年都積極吸 引香港學生,這也是臺灣高等教育吸引香港學生的要素之一。. 政 治 大. 接下來會以磁吸效應的五個概念並結合上述提到的因素來說明臺灣如何吸. 立. 引香港學生。第一是文明差距的磁吸效應,雖然現在並沒有國際排名顯示各國. ‧ 國. 學. 的文明程度,但往往許多國際的指標都顯示該國的國際文明等級,其中包括醫. ‧. 療衛生、司法公正、人權保障等,Roberts, Chou, & Ching(2010)所提出的研究 中,其中目的地的現代化與科技化社會以及目的地民主穩定也是影響留學生的. y. Nat. er. io. sit. 因素。人類總會經歷生、老、病、死,病是人生其中一項經歷,尤其是人在異 鄉,生病應該的情況是最為關注。這裡以醫療衛生作說明,臺灣醫療系統可以. n. al. Ch. i Un. v. 說是全球頂尖,Ceoworld Magazine(2019)所發佈的醫療服務指數排行中,臺灣. engchi. 在 89 個國家的醫療服務中排名第一,總分為 78.72,第二第三分別為南韓(77.7) 與日本(74.11),而香港的排名為 36,總分為 44.55。此項指標所測量的項目有 醫療設施、專業人士、成本、藥品供應以及政府的準備。臺灣的全民健保可以 讓國民以低廉的價格接受診治,而同樣,在臺灣就讀的香港學生只要在臺居留 滿六個月,便可以就讀學校為投保單位申請全民健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 險署,2013)。相反,香港的醫療問題一直存在,公立醫療服務濫用,導致輪候 時間過長,專科門診大部份新患者需要等待十幾周到幾十周才能夠得到治療 (和經緯、李紫琳,2018)。再來香港與臺灣都有著優良的司法體系以及民主自. 26.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6) 由,市民都依法享有言論自由等,並且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立場。臺灣與香港的 醫療衛生雖然有著差異,這點可以看到這可能是臺灣吸引香港學生的其中一項 因素。但另一方面,兩地擁有相近的司法、民主與政治穩定性,香港學生是否 會因為此去考慮臺灣作為留學目的地,也是本研究希望探討。結合磁吸效應與 推拉理論,從上述得到文明差距的磁吸效應中,其概念可分為:醫療衛生、司 法公正、民主自由、人權保障。 第二是政治的磁吸效應,其中較為重要的是獎助學金的政策。透過不同獎 助學金吸引外國學生留學,培養各國高潛力的學生,鞏固彼此的國際關係。在 推拉理論中,也有不同學者提到獎助學金是吸引外國學生的拉因素之一。臺灣. 政 治 大. 教育部以及不同機構都有提供不同的獎助學金給予外國學生與港澳學生,本研. 立. 究的對象是香港學生,因此只參考香港學生的獎助學金。如教育部的清寒僑生. ‧ 國. 學. 助學金(教育部核發高級中等以上學校清寒僑生助學金要點,2004)、海外優秀. ‧. 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院獎學金(教育部獎勵海外優秀僑生回國就讀大學校院獎 學金核發要點,2002)等,另外還有不同的機構如僑務委員會的獎勵學行優良. y. Nat. er. io. sit. 僑生獎學金(僑務委員會獎勵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核發要點,2001)。有關政治 的磁吸效應,除了獎助學金的政策外,並沒有提到其他可能的原因,因此研究. n. al. Ch. i Un. v. 者結合推拉理論的因素,用來豐富政治磁吸效應的概念。不少學者在推拉理論. engchi. 中都有提到目的地教育品質、課程內容、就學機會較多,都會吸引留學生。先 以臺灣教育品質作說明。為確保臺灣高等教育的品質,教育部會定期舉辦高等 教育的評鑑,目的是為了促進各院校各系所的品質,並協助學校發展辦學特 色,邁向更卓越的成就,評鑑範圍包括師資、教學、研究等(秦夢群、陳遵 行,2012)。加上文獻探討第二節也曾提到臺灣的大專院校數量達 161 所,相較 於香港的 22 所,在臺灣的就學機會,以及可選擇的系所和課程內容相對較多。 再者,不同學者也提出目的地的生活環境也是吸引留學生的因素之一,而生活 環境可包括:低犯罪率、氣候等。全球數據庫 NUMBEO(2020)所顯示的亞洲犯. 27.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7) 罪率,臺北在 87 個國家中,位於第 85 名;香港則在第 81 名。兩地同樣都是低 犯罪率,這項因素是否會吸引香港學生,會在本研究作探討。結合推拉理論, 研究者把政治磁吸效應的概念分為以下五項:獎助學金政策、高等教育品質 (師資、教學、學術研究)、高等教育課程內容、就學機會、生活環境(低犯罪 率、氣候) 。 第三是經濟性的磁吸效應,多數留學生都是前往較先進國家和降低留學成 本。臺灣與香港同樣作為「亞洲四小龍」,在經濟上迅速的發展,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2019)所發佈的報告中,香港與臺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分別為四萬九千三百三十美元與二萬四千八百三十美元,臺灣. 政 治 大. 經濟還在持續發展中。而在留學成本中,學雜費是留學生會關注的因素,僑生. 立. (含港澳生)在臺就讀學士班的學費與本地生相同,不同學院會有不同的收費. ‧ 國. 學. 標準,以國立臺灣大學為例,文學院一學期的學雜費是 25230 新臺幣,一年則. ‧. 是新臺幣 50460 元(國立臺灣大學,2019)。香港中文大學 2019/2020 學年度的 收費一年約為新臺幣 164000 元(香港中文大學教務處,2019)。而且臺灣物價. y. Nat. er. io. sit. 相對較香港低,經濟學人智庫在 2017 年發佈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香港生活物 價排行第二,臺北排行第五十五(魯皓平,2017)。就經濟方面而言,推拉理論. n. al. Ch. i Un. v. 所提到的因素,最主要也是探討目的地留學成本與經濟成本較低,與經濟性磁. engchi. 吸效應略為相同。因此在經濟性的磁吸效應中的概念,研究者把其概念分為二 項:目的地的學費價格以及目的地的物價,此因素是否會吸引香港學生來臺求 學,會在本研究繼續探討。 第四是文化的磁吸效應,文化的相似性是重要的吸引因素,其中包括興 趣、語言、宗教等。香港與臺灣雖然說話語言並不相同,分別使用廣東話與國 語,但同樣使用繁體中文,推拉理論中的因素也同樣會考慮語言的共通性,臺 灣高等教育繁體中文的教學,是否會吸引香港學生,本研究會作更深入的探 討。在宗教方面,臺灣宗教的發展非常多元化以及歡迎不同宗教的真理信念. 28.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8) 等,並保持和平共存(Haighton, 2018)。不同的宗教在香港自由且多元的背景下 也迅速發展,而香港市民也有高度的信仰自由(謝均才,2017)。結合推拉理論 中的因素,研究者把文化磁吸效應的概念分為三項:興趣、語言、宗教,並在 實施階段探討以上三項因素是否會吸引香港學生。 第五是菁英磁吸效應,目前可參考的指標便是世界大學排名。高等教育國 際排名對於各國之高等教育機構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對於國家之間的發展與 經濟也會形成競爭(Dembereldorj, 2018)。推拉理論中也曾提到目的地學校的聲 譽也是因素之一,而學校的聲譽也可以從該校的排名得知。研究者主要以三種 排名作參考,分別是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政 治 大.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以. 立. 及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 國. 學. World Universities),並從綜合全球排名與綜合亞洲地區排名作比較,基於數據. ‧. 量龐大,故此研究暫不以獨立科目作比較。首先以 Times Higher Education Magazine (2018) 所發表之 2019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可以看到. y. Nat. io. sit. 香港與臺灣高等院校之排名上的不同,在綜合世界排位前 500 中,香港共有 6. n. al. er. 間大學;臺灣共有 3 間大學。在綜合亞洲地區排名前 200 中,香港共有 6 間大 學;臺灣共有 17 間大學。. Ch. engchi. i Un. v. Quacquarelli Symonds (2018) 所發表之 2019 年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在綜 合世界排位前 500 中,香港共有 6 間大學;臺灣共有 11 間大學。在綜合亞洲地 區排名前 200 中,香港共有 7 間大學;臺灣共有 20 間大學。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2019) 所發佈的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 排名中,在綜合全球排名中香港共有 5 間大學;臺灣共有 3 間大學。 詳細內容可參考附錄二中表 6-1,由研究者所整理出香港與臺灣大專院校在 國際不同的排行榜上的數量與比例。. 29. DOI:10.6814/NCCU202100094.

(39) 綜合上述文獻與附錄二表 6-1 可以發現,香港大專院校在國際排名上比臺 灣大專院校的排名還要高,而且所佔的比例也比較多。世界大學排名對各國高 等教育都有影響,除了可以增加學校在國際上的聲譽與曝光率外,也可以有更 大機會吸引外國學生以及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周祝瑛,2018),而這些排 名也會成為學生的一種參考,但大學排名可能也只是一種商業噱頭(周祝瑛、 楊雁斐,2016),香港與臺灣世界大學排名的差異,到底會否影響臺灣吸引香港 學生赴臺求學。結合推拉理論中的因素,研究者把菁英磁吸效應的概念整理成 兩項:分別是世界大學排名以及大學的聲譽。總結第四節之內容,研究者把磁 吸效應之五大概念與推拉理論作結合,形成一個新磁吸效應概念架構圖,如圖 2-3 所顯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0. DOI:10.6814/NCCU202100094.

(4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2-3 新磁吸效應概念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1. DOI:10.6814/NCCU202100094.

(41) 第三章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影響香港學生赴臺求學因素之探討」為題,進行相關研究與探 討,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整理相關文獻後,繪製本研究架構圖,如圖 3-1 所示,為本研究在實施訪談時能有明確的架構。磁吸效應本來並不是用在教育 上,而磁吸效應中五個概念是首創,並沒有以此來作為研究,因此研究者結合 推拉理論,整理出本研究所依據的理論基礎,並希望從磁吸效應結合推拉理論 中,探討各因素是否會影響香港學生赴臺求學的意願。.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2. DOI:10.6814/NCCU202100094.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對象為現在在臺就讀學士學位的香港學生,研究者會以立意取樣 方式,主動聯繫並邀請有意願的受訪者,並輔以滾雪球方式,由受訪者介紹下 一位符合條件且願意接受訪談的對象,藉此增加樣本數量,共邀請 12 位受訪 者。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會先使用文獻探討法,搜集與研究問題相關之文獻,之 後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作為主軸,根據研究問題與文 獻,預先設計訪談大綱,作為訪談指引的方針,並在整個訪談進行中,依據實 際狀況,對於問題作出彈性的調整。研究者不會以自身經驗作預設立場,並會. 政 治 大 原因為何、臺灣如何吸引香港學生前來求學,以及哪些因素是香港學生選擇來 立 客觀瞭解研究對象之經驗。研究內容為探討近年來,香港學生選擇出國求學的. ‧ 國. 學. 臺求學的主要考量。. 為保障受訪者之身份,研究者將在資料整理階段時,以編碼方式為各受訪. ‧. 者編入代碼,以方便之後在本研究之使用及引用。本研究共邀請 12 位受訪者接. sit. y. Nat. 受訪問,並依受訪順序以英文字母作為各受訪者之編碼,第一位以「A」、第二. io. al. n. 3-1。. er. 位以「B」,以此類推,到第十二位以「L」為編碼,受訪對象之編碼內容於表. 表 3-1. Ch. engchi. i Un. v. 受訪對象身份內容之編碼 性別. 就讀學校類型. 科系領域*. 年級. 學校地區. 代碼. 男. 國立大學. 自然科學. 二. 北部. A. 男. 國立大學. 教育. 四. 中部. B. 男. 國立大學. 教育. 四. 中部. C. 女. 國立大學. 農業. 四. 北部. D. 女. 國立大學. 藝術及人文. 二. 北部. E (續下頁). 33. DOI:10.6814/NCCU20210009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ore able students and those who have interest may further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culture (pop music, cartoons, movies, television, etc.) in post-war Hong Kong to

The new academic structure for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 Action plan for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 and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香港建築信息模擬學會.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Hong Kong’s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from 1945: politics and identit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Co-developed by the Hong Kong Palace Museum and the Education Bureau, this teaching resource offers exciting learning content from the Museum's opening exhibitions that bring to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bamboo: Co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romoting reading literacy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s – Hong Kong students in PIRLS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