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曾永清 博士.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郭泓伶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四年 六月.

(2) 謝誌 終於、終於、終於、終於、終於要畢業了!!!!!因為拖了五年,所以 要寫五次! 常自嘲把碩士當博士在念,因這篇論文其實難產多次,主題從性別換成宗 教、再到理財,卡關許久。前後也去實習、去打工、去兼課……等,多次藉機 把論文供著,逃避現實。也許不像大家有強大意念想要快速取得學位,也看著 研究室裡熟悉的夥伴一個一個畢業,進來一批一批的新血。雖然有些許的孤單, 但是我很感謝有這段邊繞路、邊思索自我及未來的沈澱時間,也謝謝一路上幫 助我、鼓勵我、陪伴我的人。 首先,能夠順利完成論文,真的要非常非常感謝曾永清老師!感謝您在我 危急之際,願意收留我,而且毫不吝嗇地提供我相當豐富的資料與資源。儘管 老師給我非常大的空間來發揮,卻還是很仔細的幫我修改論文的細節。在統計 上,老師不但耐心的給予家教似的指導,也因為有老師提點專業的統計方法, 讓這篇論文增色很多。更溫暖的是,老師總是給我許多的鼓勵和關心。老師是 我這輩子的貴人。 同時,也要感謝邱哲修老師、蕭佳賓老師,百忙之中還願意抽空擔任我的 口試委員。邱老師總是能點出很精闢的建議,而蕭老師總是很認真的指出許多 關鍵的細節。兩位老師都非常親切,謝謝你們,讓我的論文更加完善。 還有,公領所的所有老師與助教,謝謝你們的栽培和協助,讓我的視野和 思維更開闊。特別感謝董秀蘭老師,您獨具啟發的教學是我來公領所最大的收 穫。謝謝鄧毓浩老師辛苦的帶我們實習,也很關心我的教職近況。謝謝安邦老 師、美筠老師給我機會當您們的助理,從中學到很多。 謝謝怡婷、慧先、瀞萱等美少女研究生,很幸運可以在公領所成為同學, 姊姊們都很照顧我,而且有你們的地方真的充滿歡笑啊!一起修課、一起吃飯、 各種風格的慶生方式,真的是很棒的回憶。 I.

(3) 謝謝佳蓉,接引我入門禪修,讓我學會正視、面對問題。還不斷地把我拉 回論文正軌、推著我前進,也常鼓勵我、和我討論,甚至給我很多建議和方向, 論文可以完成你是最大功臣。 謝謝小東,儘管工作很忙,還是無怨無悔的幫我印資料、載我來回學校, 甚至放棄玩樂的念頭陪我在圖書館奮鬥,雖然你都在睡覺。很感謝在這期間遇 見你,你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最後,要感謝我的阿爸阿母,謝謝你們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升學,雖然我唸 很久、常常不務正業跑去追尋自我,雖然我總是沒有符合你們的期待,但你們 永遠給我好多的愛,我真的很愛你們,還有哥哥。 最後最後,我要非常感恩敬愛的 師父,謝謝祢傳那麼棒的法給我們、及教 我們真正的禪定,讓我改善失眠和過敏、身體更健康,還有更能夠平心靜氣、 心胸開闊的看待一切人事物,也能夠正向、主動的去改善我的不完美。祢真的 改變了我的一生,在這短短的篇幅裡真的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感激。 寫論文期間,就是不斷的在內心交戰,所有自己的習性都在此時一覽無遺, 包含鑽牛角尖、喜歡逃避、拖拖拉拉、無法專心等等,但很幸運的是,禪修陪 伴我度過並克服這個撞牆期,也一一擊破這些問題。現在,我已儲備好動力, 準備迎接人生中各式各樣的挑戰! 郭泓伶. 謹誌. 2015 年 6 月. II.

(4)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 項對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影響,並且探討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關係。為達 上述目的,本研究以曾永清對全國 10 所大學進行「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施測 所蒐集之資料,透過描述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 重比較、次序羅吉特模型、主成份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大學生的理財素養有待加強,多數學生得分不超過 50 分。 二、大學生的理財行為表現尚可,學生大多熟悉一到兩種的理財商品,也對一 到兩種的理財知識有興趣,而對投資理財多具有正向態度。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理財素養大多具有顯著差異。四年級、雙親最 高學歷為研究所、一個月生活費在兩萬元以上的學生,其理財素養表現最 好。 四、不同背景變項部份對大學生理財行為有顯著的解釋力。男學生、年級越低、 母親職業越低的學生,其理財行為表現越好。 五、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具有顯著解釋力,並有正相關。最後得出理財素養越 好,越具有理財行為的結論。. 關鍵字:理財素養、理財行為、次序羅吉特分析、主成份分析. III.

(5) The Correlational Study of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 The data were based on 10 university stutents in Taiwan, and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NA, ordered logit model,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college students still hav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financial literacy. 2. The college students display ordinary and medium degree in financial behavior. 3.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shows that variables such as grade, parents’ academic backgoround ,and monthly living fe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4. Parts of variables have ample explanation to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Students who were male, were lower-grade or whose mother had lower profession, exhibit a higher level of financial behavior. 5. The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has ample explanation to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Simultaneously,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 Therefore, it means the better the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is, the better the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is.. Keywords: financial literacy, financial behavior, ordered logit model,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IV.

(6)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理財素養 ................................................................................................. 9 第二節 理財行為 ............................................................................................... 19 第三節 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相關 ...............................................................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步驟流程 ....................................................................................... 3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 36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操作 ...................................................................................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9 第一節 大學生背景資料之分析 ....................................................................... 49 第二節 大學生在理財素養上的差異分析 ....................................................... 55 第三節 次序羅吉特迴歸模型 ........................................................................... 60 第四節 整體理財行為分析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5 第一節 結論 ....................................................................................................... 75 第二節 建議 ....................................................................................................... 79 參考文獻 ................................................................................................................... 83 附錄、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 ................................................................................... 89. V.

(7) 表次 表 3-3-1 專家效度之學者名單 ................................................................................ 37 表 3-3-2 理財素養六個構面與問卷題目對照表 .................................................... 38 表 3-3-3 理財行為三個面向與問卷題目對照表 .................................................... 42 表 3-4-1 各大學問卷發放與回收份數 .................................................................... 44 表 4-1-1 大學生背景變項之描述性分析 ................................................................ 50 表 4-1-2 樣本理財素養及行為之描述性統計 ........................................................ 52 表 4-1-3 理財素養及理財行為 Spearman 相關係數摘要表 .................................. 54 表 4-2-1 性別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 55 表 4-2-2 理財知識興趣與否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 56 表 4-2-3 年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57 表 4-2-4 一個月生活費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57 表 4-2-5 雙親最高學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58 表 4-2-6 商品熟悉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59 表 4-2-7 理財興趣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59 表 4-2-8 未來生活影響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60 表 4-3-1 商品熟悉度迴歸模式結果 ........................................................................ 62 表 4-3-2 反應變量出現結果之預測機率 ................................................................ 63 表 4-3-3 構念分數改變之邊際效應與相對機率變化量 ........................................ 64 表 4-3-4 理財興趣度迴歸模式結果 ........................................................................ 66 表 4-3-5 反應變量出現結果之預測機率 ................................................................ 67 表 4-3-6 構念分數改變之邊際效應與相對機率變化量 ........................................ 68 表 4-3-7 未來生活影響迴歸模式結果 .................................................................... 69 表 4-3-8 反應變量出現結果之預測機率 ................................................................ 70 表 4-3-9 構念分數改變之邊際效應與相對機率變化量 ........................................ 71 表 4-4-1 理財行為迴歸結果分析摘要表 ................................................................ 73. VI.

(8) 圖次 圖 3-1-1 本研究架構圖 ............................................................................................ 32 圖 3-2-1 本研究流程圖 ............................................................................................ 35. VII.

(9)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台灣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大學以前,許多家長幾乎打理一切孩子的花費, 例如辦帳戶存款、保管壓歲錢、給零用錢、幫孩子辦保險、儲蓄險、繳學費等, 鮮少有機會讓孩子共同參與、瞭解及練習如何理財,更遑論一起討論如何訂定 理財目標或是為未來做規劃這類較長期的計畫,較多是孩子被動接受父母所採 取的理財策略。 而學生到了大學,多數會離家到外地求學,開始獨立自主生活。此時,許 多人仰賴家人的零用錢,例如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於 2008 年對台灣大學生的 所做的調查,台灣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約 7,427 元,研究生為 8,700 元;76.2% 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來自「父母的支援」 (孫中英,2008 年 7 月 22 日) 。然而, 也有四成的大學生傾向自行去打工兼差賺取生活費、零用錢或是用來儲蓄等(行 政院勞工委員會,2006) 。一旦有了收入,進一步就會關係到學生如何去運用與 管理這些金錢。當這些大學生沒有機會或是主動去涉略理財相關的資訊,抑或 是沒有在此階段養成較適當的理財習慣和行為,就容易有「拚命賺錢只為了花 錢和還債」,這樣較短期的管理策略。然而大學生還處於學生身份的保護傘下, 並沒有深刻感受到規劃未來的重要性,對於自己的夢想藍圖所需付出的成本(如 出國、工作創業、成家、買房、退休生活)亦無急迫性的需求,或是仍仰賴優 先尋求父母的贊助。 此外,大學生處於步入成年的過渡期,開始可以自主簽約、購買較昂貴的 商品、辦理帳戶以及信用卡等。尤其大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收入,對於金錢的 支配就有很大的空間,一旦銀行專員、保險員等兜售各式各樣的金融產品和工 具時,如儲蓄險、保險、信用卡時,此時大學生若沒有完善的理財知識和經驗, 1.

(11) 就不易衡量自己的經濟狀況,而做出不適當或影響到未來的理財決策。相對的, 成年也意味著為自己行為負責,因此當學生做出不利決策,而影響到自身的信 用,或是背負龐大的債務,都將減低其往後的福祉與權益,然而對只看到短期 需求的大學生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嚴重性與因果關係。這也凸顯出在大學階段, 具有理財素養與培養出理財行為的重要性。此階段確實是關鍵的時期,是進入 社會職場、獨立生活之前的準備期也是最後階段,面臨理財的問題,比起國、 高中生更具有迫切需求,因而理財教育在大學時就更有實施的必要性。 在面臨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以及金融環境的多元與快速變遷,世界各國都意 識到並且高度關注理財的議題,不論官方、民間都積極的推動理財教育。我國 也在 2005 年由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通過「金融知識 普及計畫」 ,並且將理財課程納入九年一貫的課綱及列入考題。然而也由於在大 學階段並無正式規範所推行的理財教育,因而仰賴各大學院校的通識教育中心 或是各系所自主規劃,因此除非是大學生主修商管相關科系,抑或是在通識課 程、學校所主辦的講座中,主動涉略、參與,大部分的大學生也較少有機會接 受理財教育的薰陶。此外,也因為大學的理財教育並不如國、高中來的蓬勃發 展,因此國內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理財相關研究並不算多,也多著重在理財知識 或是消費行為方面,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對目前大學生理財素養與行為的現況有 更完整的瞭解。 雖然世界各國都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理財教育,然而近期的研究也發現, 年輕人的理財素養及理財行為的表現仍普遍低落(詳見第二章的文獻探討) 。這 或許反映出有必要回頭去檢視目前的理財教育是否真正能提昇理財素養、改善 理財行為呢?如果教育並沒有達到其原本預期的目的,則是否需針對大學生真 正的需求做調整,如教學方式、課程內容?另一方面,是否也因為知道與做到 之間是有落差的(FINRA Investor Education Foundation[FINRA], 2013; Hogarth, Hilgert & Schuchardt, 2002) ,而使得大學生即使知道要理財,卻無法真正在生活 中落實?目前不乏針對理財素養或理財行為有各自的相關研究,然少有將兩者 連結起來去探討其關係的文獻。 2.

(12) 貳、研究動機 由於理財教育的興起,國外有許多研究針對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關係做 研究,以瞭解理財教育是否達到實質的效果(Chen & Volpe,1998; FINRA, 2013; Hilgert, Hogarth & Beverley, 2003; Lusardi, Mitchell & Curto, 2010; Raju, Lonial & Mangold, 1995) 。因此本研究欲透過探討台灣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間的 關係,以證實理財素養會影響理財行為,也就是大學生具有理財素養,則有較 好的理財行為。藉此我們即可運用教育的策略,不論是學校或家庭,藉由提昇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建立並帶動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財行為與習慣,進一步才 能對於未來福祉有真正的幫助。 此外,有研究指出,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理財素養的表現上有所不同 (Mandell, 2008; Lusardi et al., 2010) ,因此在實施理財教育上,有必要正視學生 在學習上的先天落差,使課程設計及教學規劃上能更細緻,更貼近學生之需求 以及符合現況。而透過瞭解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其理財素養上的表現,也能夠進 一步瞭解實施理財教育最適當的時機。因此本研究也將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變 項對於大學生理財素養與行為的影響,以為目前大學的理財教育提供一些建議 來作調整。 因此確立研究者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瞭解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 的現況,並且進一步去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是否對於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產生影 響,以及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間是否存在有正向相關。研究結果將有助於在 大學所實施的理財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需求。.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具體目的如下: 一、瞭解大學生的理財素養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理財素養 的差異情形。 二、探究大學生的理財行為之現況,並探討大學生的不同背景變項對其理財行 為的解釋情形。 三、探討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四、綜合研究結果,提供大學階段實施理財教育課程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壹、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問題: 一、大學生的理財素養現況為何?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理財素養是否有差 異? 二、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間是否有顯著相關存在? 三、大學生的理財行為現況為何?大學生的不同背景變項對其理財行為是否有 解釋力?. 貳、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假設:.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理財素養有所差異 1-1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理財素養上有所差異。 1-2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理財素養上有所差異。 1-3 雙親最高學歷不同的學生在理財素養上有所差異。 1-4 一個月生活費不同的學生在理財素養上有所差異。 4.

(14) 假設二、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間存在相關性 2-1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各向度有顯著相關。. 假設三、大學生的不同背景變項對其理財行為有解釋力 3-1 學生的性別對其理財行為有解釋力。 3-2 學生的年級對其理財行為有解釋力。 3-3 學生的雙親最高學歷對其理財行為有解釋力。 3-4 學生的一個月生活費對其理財行為有解釋力。 3-5 學生的父親職業對其理財行為有解釋力。 3-6 學生的母親職業對其理財行為有解釋力。. 假設四、大學生的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有顯著的解釋力.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相關性,而目前的研究主要 以在國小到高中階段的學生或老師為對象,但對大學生在理財素養或行為上的 相關文獻並不多,因此本研究將所欲探究的範圍界定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地區範圍涵蓋了全國北、中、南部三區,並且兼顧選取國立、私 立及科技大學等不同校別的通識課學生作為受測對象。以立意抽樣法共計抽取 10 所大學作為本研究之母群體。.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在背景變項方面,探討性別、年級、一個月生活費、雙親最高學歷、 父親職業及母親職業等六個變項對於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影響; 在自變項方面,理財素養包含理財認知與態度,依變項為理財行為,包含商品 熟悉度、理財興趣度及未來生活影響等三面向。 5.

(15) 貳、研究限制 由於各種主觀及客觀因素,本研究有以下之限制:.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對象為國內北、中、南部三區的國立、私立、科技大學共 10 所大學 的學生,但不包括東部、離島地區的大學生。由於是在大學通識課程中發放問 卷,因此所針對的僅為大學日間部學生,不包含夜間部及進修推廣部學生。此 外,不同地區在學校類型上的比例並不一致,因而本研究結果與解釋僅能推論 到抽樣對象。.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問卷是根據理財理論與國外研究成果,發展適合國內實情的「大 學生理財素養問卷」 ,儘管已請學者專家進行信、效度分析,在編製問卷時已盡 量涵蓋理財素養與行為的多樣面向,但是惟恐有遺漏之處,此為研究工具方面 的限制。.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量化之研究,由於問卷調查法以自陳量表為主, 無法避免受試者期望效應;其次,為了顧及學生答題意願及避免受試者疲勞, 測驗的題目題數亦有所限制。.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主要名詞有「理財素養」、「理財行為」,其名詞定義依序如下:. 壹、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理財素養係為有能力使用知識與技能,為了一輩子的財務安全有效地管理 自己的理財資源,但不僅是理財的知識,更應該具備正向、自信的態度與計畫 決策的能力。而本研究的理財素養,是指大學生於「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第 二部份「理財素養」中的得分情形,來測量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表現。問卷內容 6.

(16) 包括理財知識、理財技巧、理財責任等,題目涵蓋存款保險、投資原則、理財 基本原則、外匯原理、退休金、信用卡等六大構面。共計 20 題,總分為 100 分, 得分越高代表理財素養越高。. 貳、理財行為(Financial Behavior) 理財行為可界定為金錢管理活動,並著重在現金流管理、信用管理、儲蓄 及投資等四面向去探討(Hilgert et al., 2003)。然而理財行為的範圍較廣也較多 樣化,不易測量,且也在後面的相關文獻也發現,大學生僅管自認有理財行為, 但卻少有真正將其落實在實際生活中(FINRA, 2013)。綜合上述,本研究以曾 永清(2005,2013)對理財行為的看法作為定義,其認為由於大學生實際參與 投資理財的行為並不多,因此狹義來說理財行為是指運用理財知能,對理財商 品、國內外金融市場、金融指標與環境的熟稔程度而言。 而本研究以上述對理財行為的解釋為基礎,以及曾永清(2013)針對理財 行為所分析出來的三個面向,將商品熟悉度、理財興趣度、未來生活影響代表 實際的理財行為。因此本文所指的理財行為,係為大學生在本研究所施測之「大 學生理財素養問卷」第一部份「基本資料」中第 8 題、第 17 題及第 11 題等三 道題目所得之結果,分別測量大學生的「商品熟悉度」、「理財興趣度」及「未 來生活影響」等三個理財行為的面向。 「商品熟悉度」是透過計算大學生針對熟悉的投資商品所勾選的個數,以 測量大學生對投資商品的熟悉程度;勾選個數越多,表示其對商品熟悉度越高, 範圍從 0(無勾選)到 6(包含其他選項) 。 「理財興趣度」則是透過計算大學生 針對有興趣的理財知識所勾選的個數,來瞭解大學生對理財知識的興趣程度; 勾選個數越多,代表其理財興趣度越高,範圍亦是由 0(無勾選)到 6(包含其 他選項)。「未來生活影響」則是透過大學生在題項中所勾選的選項,來瞭解學 生對理財投資對未來生活影響是否具有正面的態度;選項 1 到 4 為一次序的呈 現,選擇 4 者對理財投資的態度最積極正面,選擇 1 則表示其對理財投資抱持 負面的看法。. 7.

(17) 8.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財素養 壹、理財素養的意義 理財素養,在不同的國家或是組織,甚至學者,都有不同的定義和指稱, 因此我們有必要先對本研究所探討的理財素養做一較明確的界定。首先,理財 素養一詞,有不同的說法,多數國家採用「financial literacy」,少部份組織或國 家,則以「financial capability」來呈現。在中文翻譯方面,financial 一詞,有人 譯作「金融」 ,也有人譯作「財金」 ,爾後,大多採用指涉較廣泛的「理財」 。接 著,literacy 一詞,分別有知識、認知、智慧、素養等命名,而交叉變換著出現, 如金融知識(金管會)、財金智慧(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財知 識、理財認知等。由於各組織、各學者所針對的範圍與特性有所差異,使得名 稱各有所不同,其定義將在以下文獻中作進一步的探討。在此參考國內外學者 對名詞的界定,將本研究所討論者,統稱為「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一、國外組織機構提出看法 (一)英國財政部提出的理財素養 英國財政部(HM Treasury)認為理財素養(Financial Capability)是一個廣 泛的概念,包含人們具有知識和技能去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且進一步有動 機去採取行動。具有理財素養的人,會事先計畫、蒐集並運用資訊,以及適時 去請教專業建議,理解後能依此行動,讓自己更投入金融服務市場。理財素養 是有效地管理金錢,是戰勝貧窮不可或缺的要素,除了知識與技能之外,也需 要適宜的態度,如理財上的敏銳。其進一步提出理財素養的定義不可能是狹義 的,年輕人也需要對退休金與福利系統有基本的認識,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此外,金錢管理技術的改變對老年人來說是很大的困擾,如 ATM 機器的操作, 因此更需要加強老年人與時俱進的金錢管理技能(HM Treasury, 2007)。. 9.

(19) (二)美國官方所認定的理財素養 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委員會(The President’s Advisory Council on Financial Literacy,簡稱 PACFL)在 2008 年針對理財素養給予總統的第 11 條諮詢文 (Recommendations to the President)當中,明確將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定義為: 「有能力運用知識與技能,有效管理金融資源,以增進未來在財務上的 福祉。」(PACFL, 2009),其中也說明了私人部門、州與地方政府以及非營利 組織都應該採納委員會的定義,對此大家才有共識進行有計畫的決策。 美國國會於 2003 年成立理財素養與教育委員會(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Commission,簡稱 FLEC) ,其成員包含美國各重要部會,國會責成委 員會發展全國性策略以增進美國人的理財素養與理財教育;理財素養與教育委 員會認定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是: 「在目前與未來的金錢使用管理上, 有能力理解與分析個人財務和理財機會,在資訊充分情況下參與並做出有效的 決策。」理財素養能使消費者成為更好的買家,讓他們得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商 品與服務,這使得他們有預算增加消費、儲蓄或投資的機會(FLEC, 2006)。 (三)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所推動的理財素養 Jump$tart個人理財素養聯盟(The Jump$tart Coalition for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以下簡稱Jump$tart聯盟)在美國是探究個人理財素養的先鋒,其致力 於提倡從幼稚園到大學學生的理財素養,藉由提供研究、設立標準以及教育資 源而增進理財素養,從1997年起針對高中生進行個人理財素養研究,引起廣大 的迴響,Jump$tart聯盟為了年輕人能夠具備一輩子的理財決策能力而奮鬥。其 認為理財素養是: 「為了一生的財務安全,有能力使用知識與技能,以有效地管 理個人的理財資源(Jump$tart, 2007)。」Jump$tart聯盟表示理財素養並非絕對 的,能力應該視不同年齡、家庭、文化與居民而定,而每一個人回應不斷變化 的個人與經濟環境也呈現出不同的理財素養。 Jump$tart聯盟呼籲增進年輕人個人理財(Personal Finance)的知識與技能 是刻不容緩的。Garman與Forgue(1991)強調學習個人理財將可以避免困境並 且獲得理財上效益,熟悉個人理財技巧達到財務上的成功將能夠更享受人生, 個人理財(Personal Finance)關係著人們如何花錢、儲蓄、保護與投資金錢, 10.

(20) 包括預算、現金管理、使用信用卡、借貸、稅務管理、大額支出(例如購買或 買車) 、風險管理、投資、退休計畫以及資產計畫,個人理財可協助民眾面對財 務上挑戰、責任與獲取成功人生的機會,人們需要的是得到理財知識、發展出 能夠有效地使用理財技能與工具的能力、釐清理財價值與目標、定義需要或想 要以財務資源獲得滿足。 (四)澳洲證券與投資委員會所定義的理財素養 澳洲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ustralian Securities & Investments Commission, 簡稱 ASIC)隸屬於澳洲聯邦政府,是一個獨立的法人組織,管理澳洲金融市場 與金融服務,其致力於澳洲金融市場的公平性與透明性以建立澳洲經濟的聲望 和福祉,十分受到消費者與投資大眾的擁護。根據 ASIC(2003)所發表的第 45 號諮詢文,名稱為學校中的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in Schools) ,其中對 於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的定義為:「有能力管理與使用金錢,在資訊 充足情況下做出有效率的決策。」 (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所推展的理財素養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 OECD)於 1961 年在法國巴黎成立,有 30 個會員國,致力於全世界的民 主與市場經濟,例如促進經濟穩定成長、激勵就業、提昇生活水平、維持金融 穩定、協助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此組織提供各國政府比較其政策經驗的機會、 尋求共同問題的答案以及協調國內與國外政策的一致性。OECD 是第一個針對 理財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進行國際性研究的組織,並且分析其會員國如美 國、韓國、日本、澳洲以及英國等國人民的理財素養。 OECD(2005)對於理財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的定義為:「理財教育 是一個過程,藉由這個過程消費者或投資人可以增添對於理財商品、理財概念 與理財風險的認識,透過資訊(Information) 、教育(Instruction)或客觀的建議 (Advice) ,發展出技能與自信,進而能夠察覺到理財風險和機會、能夠在資訊 充足的情形下做決定、知道去哪裡尋求幫助、以及能夠採取有效地行動而增進 理財的福祉。」資訊(Information)應包括提供消費者事實、資料及特定知識, 使他們能夠注意到理財機會、選擇與理財的結果。教育(Instruction)應包含確 11.

(21) 保個人透過訓練及引導,而獲得足以明瞭理財字彙和概念的技巧與能力。建議 (Advice)則是指提供消費者理財議題與商品的諮詢藉由理財教育的推展增進 理財素養,理財能力的建立是基於適當的理財資訊與教育,其主張應該盡力推 動理財教育。. 二、學者提出之看法 Hilgert 等人(2003)將理財素養簡單定義為理財知識。而 Moore(2003) 則認為「如果個人有能力且能夠展示他們所學的知識則他們就具有理財素養。 理財素養不能夠被直接測量,因此需要仲介物。理財素養通過實際的體驗和知 識的積極整合而獲得。所以當人們變得越有素養,則他們在財務方面的知識變 得越複雜,並且進一步猜測,這也可能意味著他們會變得更有能力」。Lusardi (2008)將理財素養定義為具有基本理財概念的知識,比如複利的運作,實質 值和名目值之間的區別,分散分險的基本原則。上述學者都將理財素養界定在 擁有知識的部份。 Lusardi 和 Mitchell(2007)認為有必要熟悉最基本的經濟概念,這樣可以 對儲蓄和投資作出明智的決策。因此除了有知識外,還必須實際運用並且依此 做出決策。Mandell(2007)能夠評估新的、複雜的理財工具,有效選擇工具和 從長遠利益角度加以運用。因此不只是短期間的知識,還需整合性的考量到長 期的影響。Lusardi 和 Tufano(2008)著重在在借貸能力,為理財素養的一部分, 具體定義為:能夠作出關於借貸合約的簡單決策,尤其是人們怎樣運用關於複 利的基本知識,及其這些利息在日常財務選擇背景下如何測量。 然而,在許多研究報告中,學者並沒有將理財素養進行概念界定。有些研 究報告可以從所呈現的文獻中推斷出理財素養定義,但是有些研究報告僅僅從 作者對於理財素養的測量加以推斷其定義。. 三、我國對於理財素養的定義 金管會(2008)對於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的定義為:「在金錢的 管理與使用上,能做出有根據的判斷和有效的決定,並具備閱讀、分析、管理 12.

(22) 和交流個人財務情形之能力。」 學者黃美筠(2008)認為擁有理財知識才有能力做出明智的決策,是以理 財素養是一重要的終生技能,因為這些理財決策對於未來的理財福祉具有長期 的後果。其提出理財素養應該是有能力與時俱進的理解在金錢管理上的重要概 念,且具有對金融機構、制度與服務的實務知識以及一定程度的分析技能,同 時具有做出符合個人需求的與有責任的財務管理決策之能力與態度。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以及政府、機構的定義,理財素養不僅僅只是理財的知 識,更應該具備正向、自信的態度與計畫決策的能力。另一方面,理財素養的 範圍大小,小到只是金錢管理技巧,例如設立預算,大到知識與技能必須與時 俱進,跟上時代潮流,例如如何花錢、儲蓄、保護與投資金錢,包括預算、現 金管理、使用信用卡、借貸、稅務管理、大額支出(例如購買或買車) 、風險管 理、投資、退休計畫以及資產計畫等等,這些知識與技能必須隨著時代演進, 才有能力做出明智的理財決策。. 四、本研究所定義的理財素養 本研究對於理財素養的定義採用 Jump$tart 聯盟的概念,也就是理財素養並 非絕對的,能力應該視不同年齡、家庭、文化與居民而定,而每一個人回應不 斷變化的個人與經濟環境也呈現出不同的理財素養。再綜合其他專家、學者與 政府機構的定義,理財素養於本研究指的是有能力使用知識與技能,為了一輩 子的財務安全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理財資源,但不僅是理財的知識,更應該具備 正向、自信的態度與計畫決策的能力。 基於上述歸納,所欲瞭解的理財素養將包含理財知識、理財技巧、理財責 任等內容,並透過問卷來呈現大學生在理財素養上的表現。而本研究以曾永清 (2012)的「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中第二部份「理財素養」之得分情形來測 量大學生的理財素養,題目涵蓋存款保險、投資原則、理財基本原則、外匯原 理、退休金、信用卡等六大構面。因此大學生在「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之「理 財素養」部份中所得到的分數,即代表其在理財素養的表現。得分越高,則理 財素養越好,滿分為 100 分。 13.

(23) 貳、理財素養的相關研究 過去的文獻都不斷的證實,大學生理財素養低落的現象。在此透過回顧 20 年前到近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來瞭解大學生的在理財素養的狀況,以下先以 整體受試者的表現做討論,再針對不同特性的學生做進一步探討。. 一、大學生整體的理財素養表現 Danes 和 Hira(1987)以一所大學的電話簿隨機抽取 716 位學生,透過 51 題與金錢管理相關知識的問卷(包含信用卡、保險、持續紀錄、個人貸款、整 體財務管理五個領域) ,發現學生在信用卡、保險、整體財務管理表現較差。大 學生大多都知道與金錢管理相關的普遍事實,但卻缺乏特定的專業知識,例如 當付款出現錯誤時不知如何處理。 Chen 和 Volpe(1998)從不同大學中抽出 924 位學生來調查他們在個人財 務上的知識程度,並得出大學生缺乏理財素養的結論。問卷中有 36 題選擇題分 成儲蓄、借貸、保險及投資四個領域的一般常識,他們發現雖然問卷的題目相 當簡單基本,但整體答對的平均值約有 53%,而且沒有一個領域的平均分數是 超過 65%,其中以投資方面的領域表現最弱(平均只答對 40%)。 每兩年固定針對美國高中生理財素養做調查的 Jump$tart 聯盟在 2008 年首 次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全國性的調查,相同的 31 題選擇題(分成收入、金錢管 理、儲蓄、支出和信用等五個主題)同時對高中生與大學生施測,並去分析比 較兩者的研究結果。研究發現,1030 位全職大學生(18-23 歲)的平均分數為 62.2%,是有及格的。主持人對此抱持較正面的態度,他認為大學畢業生大多具 有理財素養,然而比較擔憂的是,只有 28%的美國人有大學畢業,這表示近四 分之三的美國人在做理財決策上會比較不明智(Mandell, 2008)。 Lusardi 等人(2010)透過「1997 年國家青年長期追蹤調查」(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簡稱 NLSY1997)在 2007-2008 年第 11 波的資料 做分析,受試者當時年紀為 23-28 歲。調查發現受試者嚴重缺乏理財素養:只 有 27%的人有基本的理財知識(題目包含簡單的利率計算、通貨膨脹及分散風 險等三題) 。進一步瞭解,有 80%答對利率問題;但通貨膨脹的問題只有 54%答 14.

(24) 對,且有 15%回答不知道;只有 47%答對分散風險的問題,而有 38%回答不知 道。除了答對率低,Lusardi 等人也認為回答不知道的比例偏高,這令人憂心, 因為先前的研究都發現,回答不知道的人其實也就意味著理財素養的低落。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投資者教育基金會(FINRA Investor Education Foundation, 以下簡稱 FINRA)於 2012 年透過全國理財能力研究(National Financial Capability Study,簡稱 NFCS)針對全國 18 歲以上的成年人做調查,結果發現,美國人的 理財素養普遍不高,然而年輕世代(文中稱為千禧世代,18-34 歲)所展現的理 財素養更是低落(雖然是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FINRA 透過五個問題,來測 驗受試者對利率及通貨膨脹的計算,對分散風險的原則、債券價格與利率關係 的瞭解,以及知道越短期的貸款對總利息支出的影響。儘管上述都是日常生活 中會運用到的基本經濟及財務的概念,但僅有 24%的年輕受試者答對測驗中的 四到五題,甚至其中 18-26 歲的一群也僅有不到兩成(18%)的人答對四到五題 (FINRA, 2013)。 在國內方面,今周刊在 2009 年實施第三次的「大學生理財素養大調查」, 以瞭解大學生理財投資的觀念是否正確,題目包含通膨對生活的影響、對抵押 品的概念以及金融商品的特性,發現大學生對於理財知識並不熟悉,平均分數 僅有 56.3 分,凸顯理財常識的不足(孫蓉萍,2010 年 1 月)。黃麗婷(2010) 進一步以今週刊在 2008 年、2009 年所實施的「大學生理財素養大調查」所得出 的數據做比較,也得出相同的結果,受試者在理財素養的得分上兩年的平均分 數均不及格,且不及格者皆占五成以上。相同的問卷再改編,馮佩君與林國均 (2014)針對警察大學學生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發現,警大學生的理財素養成績 偏低(平均分數為 58.3) 。此外,詹甯喻(2006)以新竹兩所公私立大學的學生 作為研究對象,並以 Chen 和 Volpe 於 1998 年提出之理財認知量表為研究工具, 分析出台灣大學生的理財知識水準屬低理財知識水準。上述之研究以測驗的方 式來檢視學生在知識上的程度,然而不論是時間前後或是所針對的對象不同, 都顯示出台灣的大學生的理財素養一樣也是有待努力的。. 15.

(25) 二、各種變項的理財素養表現 由上述探討中發現,整體而言,年輕人的理財知識普遍不高,但若進一步 去瞭解,會發現仍有一些明顯的差異存在於不同特性的族群之間。理財文盲不 僅是普遍的現象,甚至在特定族群上所呈現的更是明顯(Chen & Volpe, 1998; Lusardi et al., 2010)。 研究者整理出以下分別針對性別、年齡與年級、科系與接受理財教育經驗、 理財資源以及家庭背景等五面向,透過之前的研究結果來探討不同特性的族群, 其在理財素養表現上的差異。雖然國外許多研究也有針對種族的不同分析其理 財素養的差異,但由於台灣的種族並不像美國來的複雜,其差異也不那麼明顯, 在本研究中暫不做討論,往後研究也可以進一步對於各族群的素養表現做分 析。. (一)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不同面向的知識上所表現的理財素養不同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理財素養的表現上,研究結果並不太一致。有研究發 現,男性的理財素養表現較好(Chen & Volpe, 1998; FINRA, 2013)。Lusardi 等 人(2010)甚至提出,儘管現今女性大多已取得大學文憑,也更積極地投入工 作,但理財素養仍很低。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女性在測驗中所呈現的理財素 養分數較男性高(Mandell, 2008;馮佩君、林國均,2014)。 不過,若更進一步去看,男性與女性在不同面向的知識程度表現上有所不 同,如男性對保險和個人貸款較瞭解,而女性則是在整體財務管理上較擅長 (Danes & Hira, 1987) 。因此不同研究所著重的面向或是研究主題的差別,均可 能使不同性別有不同的表現。. (二)大學生的年級越高,其理財素養表現越好 研究顯示,較年長的受試者,在其所研究的面向中知識程度相對較高(Chen & Volpe, 1998; Danes & Hira, 1987; FINRA, 2013)。其來自於年紀越大,就越需 要及越有動力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Danes & Hira, 1987)。 除此之外,學生的年級也會對理財素養造成不同的影響。Mandell(2008) 在 Jump$tart 聯盟對高中生及大學生所做的調查中發現,理財素養會隨著年級越 16.

(26) 高而逐年增加,因此大學生表現比高中生好。這可能來自於,能上大學的學生 其在學業上也大多較有天賦,並且將其才能呈現在入學考試上。此外,大學生 在使用金融工具上,也比高中生有更多的經驗。Chen 和 Volpe(1998)在十年 前的研究就有相同的發現,年級越低的受試者,有較低的理財素養。國內黃麗 婷(2010)也發現年級與大學生理財素養程度具備正向關係。馮佩君與林國均 (2014)亦指出越高年級的警察大學學生其理財分數也越高。因此,期待在本 研究中年級越高的學生在理財素養上會有較好表現。. (三)大學生的科系與接受理財教育經驗對其理財素養的表現較無直接關係 Chen 和 Volpe(1998)指出非商學系的學生在理財知識的程度較低。然而, Jump$tart 聯盟透過「理財問題的解決能力」來測量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而非針 對理財知識的擁有,結果發現那些學習量化研究的學生,如科學、社會科學、 工程,比起學經濟或是商科的學生,在測驗中表現較好(Mandell, 2008) 。此結 果,雖然與一般我們所認為的觀念不太一致,認為透過教育會提昇我們的知識 及素養。但是 Mandell 進一步推論因大學所學除了主修科系以外,重要的是如 何研究和解決問題,而這兩種技能,相較於認識金融商品與規則,才是作最佳 理財決策的關鍵。 此外,Mandell 也發現有在高中或大學上過經濟課的學生理財素養分數高於 平均水準,另上過財務或會計課的人更高,最高的是實際在高中已有玩過股票 的學生。因此學生的科系及是否上過理財相關的課程,未必會與理財素養的分 數有直接的關係,重點在於學生是否在過去的學習經驗當中,有學到促進知識 及做決策的能力,這可再進一步去探討。. (四)大學生擁有較多理財資源,則有較好的理財素養 Chen 和 Volpe(1998)指出有較高個人收入的大學生比起那些較低收入的 大學生,在理財知識上有較高的答對率。FINRA(2013)也發現收入較低的年 輕世代其理財素養表現較好的僅有 17%,而收入較高的則有 35%,表示收入較 低的年輕世代其理財素養水準相當的低。黃麗婷(2010)也指出理財素養及格 與否與每月可理財金額存在顯著相關,而可運用理財金額在 5,000 到 10,000 者 17.

(27) 其理財素養程度也較高。根據上述研究之結果推論在本研究中所對應之學生一 個月生活費,若越高,則理財素養得分將越高。. (五)大學生的家庭背景越好,其理財素養越高 Mandell(2008)指出學生家長的學歷和收入越高,學生的素養分數也會越 高。Lusardi 等人(2010)也發現,年輕人的理財知識深受家庭背景因素影響。 受試者的媽媽如果有大學畢業,則受試者對通貨膨脹會比較瞭解;此外,若受 試者的雙親在年輕時就有投資股票或退休儲蓄的經驗,則這些受試者會就有分 散風險的概念。因此理財知識會由父母親那代,傳遞到小孩這代。推論為學生 的家庭背景越好,會有較寬鬆的資源去探索學習,抑或是父母在理財資源上給 予較多教導或討論。本研究也將進一步去驗證家庭背景的高低,是否對於大學 生的理財素養表現也有類似的結果。 根據上述文獻探討,不同特性、背景的學生在其理財素養上均呈現出差異。 因此本研究欲對台灣大學生的狀況作探討,希冀能使台灣的理財教育針對不同 特性的大學生有所調整或補足,以更符合其需求。本研究將選取性別、年級、 一個月生活費、雙親的學歷及雙親之職業等背景變項,進一步驗證與分析這些 背景變項對於我國大學生的理財素養是否也具有同樣的影響與結果。. 18.

(28) 第二節 理財行為 在前一節中,我們針對理財素養進行探討,歸納出理財素養較偏向為「知」 的層面。然而,知道並不等同於能夠做到,在實際生活中理財行為的體現,才 能真正達到創造福祉的目的。以下將對研究主題的另一重點「理財行為」做進 一步的瞭解。. 壹、理財行為的意義 消費經濟學家已針對理財行為投入了近 30 年的研究,因此在各種不同背景 情境下所做的理財行為研究也越臻豐富(Xiao,2008) 。然而這些研究所著重的 理財行為其定義為何? Fitzsimmons、Hira、Bauer 與 Hafstrom(1993)以家庭資源管理(Family resource management)當中的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來呈現理財行為, 並引用 Deacon 與 Firebaugh 對家庭資源管理的定義,將其解釋為「計畫和執行 資源的運用來符合需求」 。他們發展出的理財量表,呈現兩個要素:不好的行為 (有六個變項)及好的行為(四個變項) 。這些行為包含:規劃金錢的運用、列 出花費的流向、評估花費的依據、使用已列出的預算等四項。 Hilgert 等人(2003)將理財行為界定為金錢管理活動,並著重在現金流管 理、信用管理、儲蓄及投資等四面向去探討,其中共呈現了 18 項理財行為(範 圍涵蓋基本到複雜的技巧)以及對 13 項金融產品的擁有,上述行為及產品被結 合在四大類別中被測量。他們也發現,理財行為是有階段性的,例如,那些被 金錢限制住的人,會投入現金流管理以及取得信用,但卻不會儲蓄和投資。 FINRA(2014)針對理財能力(Financial capability)給予明確的定義,其 指出理財能力係為與資源管理、理財決策相關的各種行為,因此可透過收支平 衡、事前規劃、對理財商品的管理以及對理財知識的掌握等面向來展現理財能 力。由於此研究主要著重受試者實際在生活上的狀況,不但廣義的包含理財素 養,亦可被視為是理財行為。 Xiao(2008)也做出較詳細清楚的定義,認為理財行為是任何與金錢管理 相關的人類行為,普遍的理財行為包括現金、信用、儲蓄行為等。此外,為了 19.

(29) 更適當的定義理財行為,也透過以下四個議題來進一步釐清:. 一、 我們著重的是行為或是結果? 我們常將行為和結果混淆,然而行為並非結果,他們只是影響結果的部份 原因之一(Ajzen & Fishbein, 1980) 。而 Xiao(2008)認為許多理財教育計畫多 著重在增加儲蓄和減少債務,這是正向理財行為的結果。結果的產生(如儲蓄 增加)來自於一個人的行為(如固定儲蓄)加上在不同情境中的其他因素所影 響,不過行為卻會導致結果的產生。. 二、 個別行為或是行為類別? 個別行為是個人表現的特定行為,如用現金購物。有許多理財行為常以行 為類別來定義,或是說一組個別行為。譬如金錢管理是一個抽象的行為,需要 一組個別行動來描述,如回顧每月帳單、紀錄每月收支等。有時,個別行為並 不屬於標的行為類別。如用現金購物可代表金錢管理行為,也可能只是代表一 個人的習慣,和金錢管理無關。. 三、 標的行為的測量方式 (一)定義行為要素 要適當的定義行為,應該要有四種基本要素:行動、標的、內容和時間(Ajzen & Fishbein, 1980) 。根據不同研究的目的,在這四種元素上會有特定的細節。例 如儲蓄行為(一個行為的分類/種類)可能是短期或一次性的行動,把一些錢存 在帳戶中來當作買禮物的錢,或是一個長期為了退休金(401k 計畫)而履行的 存錢(內容)。此外,儲蓄是存在帳戶裡還是股票市場(標的)。儲蓄行為是固 定的或是偶發的(時間) (二)測量方式 行為可以用不同方式來測量(Ajzen & Fishbein, 1980): 1.雙變項:是否有做 2.多重選擇:你的付款方式是哪一種?現金、信用卡、支票、電子帳戶、其他 3.量化行為的程度或範圍:如你每個月付多少錢在退休金上? 4.行為頻率:如你使用信用卡的頻率?幾乎每天、一週、一個月、一年、緊急時 20.

(30) 根據研究問題的標的行為,可用特定的測量方式。如果目的是要鼓勵勞工 參與 401 退休儲蓄計畫,雙變項(參加與否)較為適當。但如果是要鼓勵勞工 增加對 401 計畫的投入,就需要設有投入範圍或實際投入數量的多重選擇。. 四、 自述或是直接觀察? 測量人類行為,最理想的資料蒐集方式是直接觀察,但事實上,這不常見 (Ajzen & Fishbein, 1980)。在許多情況中,直接觀察是不太可能的,而以自述 的方式來取代。自述的好處是,他們在許多案例中是必要的,而且不用花多心 力、時間和金錢,也可用來對特定的目標、內容或時間蒐集資訊。如果自述行 為可以被實際、所觀察的行為來做驗證會更好。例如我們會要求消費者陳述, 你有遲繳你的信用卡帳單超過 60 天以上?而後進一步用信用報告來驗證受試者 回答的準確性。 Xiao(2008)對理財行為的概念提供較完整的解釋,然而相較於理財素養, 有大量的文獻與資料對其提出各種具體的定義,卻較少有學者能夠特別為理財 行為直接界定其概念。尤其在國內,僅有金管會(2008)針對理財行為有較明 確的定義,其認為理財行為係在金融管理上採取有效或正確的決策及行為。因 此研究者推論其可能來自於理財行為的範圍較廣,不僅有實際行動,也包含決 策等層面較為多樣化,難以納入完整測量。而在後面的相關文獻也發現,大學 生僅管自認有理財行為,但卻少有真正將其落實在實際生活中(FINRA, 2013)。 綜合上述,本研究以曾永清(2005,2013)對理財行為的看法作為定義,其認 為由於大學生實際參與投資理財的行為並不多,因此狹義來說理財行為是指運 用理財知能,對理財商品、國內外金融市場、金融指標與環境的熟稔程度而言。 而本研究以上述對理財行為的解釋為基礎,以及曾永清(2013)針對理財 行為所分析出來的三個面向,將商品熟悉度、理財興趣度、未來生活影響代表 實際的理財行為。因此本研究所欲測量的理財行為,係以「大學生理財素養問 卷」第一部份「基本資料」中關於理財行為的三道題目來探討大學生的理財行 為表現。商品熟悉度是以大學生對投資商品的熟悉程度來表示;理財興趣度是 以大學生對理財知識的興趣程度來表示;未來生活影響則是以大學生認為理財 投資對未來生活影響的態度來作測量。 21.

(31) 貳、理財行為的相關研究 一、整體理財行為現況 Jump$tart 聯盟透過不同類型的理財行為(分為信用卡使用情形、其他債務、 儲蓄與投資行為、報稅方式等四項),來探討其與大學生理財素養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理財行為比高中生較多,因為前者為法定成年,可使用不 同的金融產品,包括信用卡、各種債務、還有需報稅。而幾乎 2/3 的大學生在 高中畢業之後,大一結束之前的期間,開始使用信用卡,顯示大一是大學生選 擇使用信用卡的時候(Mandell, 2008)。 FINRA(2014)以 2012 年 NFCS 的調查,進一步分析年輕世代在理財行為 上的表現,其研究結果呈現如下: 1. 收支平衡:有 23%的年輕世代(18-34 歲)入不敷出,且有 31%的人尚有醫 療費未繳。 2. 事先規劃:有 33%的人有預留緊急預備金,有退休帳戶的占四成,但就沒有 年長的世代來的在意。然而在願意承擔投資風險的態度上,不同世代普遍都 不高,但年輕一輩則為其中較能接受的一代,反映出其年紀與潛能較容易於 股票市場的衝擊中復原。 3. 理財產品的管理:年輕世代中沒有銀行帳戶或是以非銀行借貸的比例是較高 的一群,而傾向以非傳統的服務。在信用卡行為方面,年輕世代與 X 世代 (35-49 歲)在使用信用卡上均花費較多的成本(如最小額付款、逾期或超 過額度的費用、以及預借現金)。雖然年輕世代的貸款較少,然而有三成以 上(36%)的人有學貸。年輕人也傾向使用較新型的付款方式,如預付借記 卡、行動付款等。 O’Neill 和 Xiao(2003)透過線上測驗「理財健檢(Financial Fitness Quiz)」 所提供之 20 道題目,來調查 2001 年及 2002 年受試者的理財行為。兩年的調查 均發現,受試者幾乎都有用來繳帳單的銀行帳戶,也幾乎都有足夠的錢來支付 每月開銷;然來,較少有受試者會列出包含日期及金額的理財目標,也鮮少人 已列好遺囑。而受試者在 2001 年與 2002 年理財行為的平均分數上各是 67 分與 65 分。 22.

(32) 另外,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所公佈之「萬事達卡 2007 年大學生理財觀念 暨行為調查報告」,係針對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等 20 多所大學中的兩千多 名大學、碩博士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 1,957 份。調查涵蓋與理 財相關的多項問題,包括收入支出情況、信用卡用卡觀念、信用卡基本知識和 財務管理能力等。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中國信用卡市場成長迅速,中國大學生 信用卡持卡比例,從 2006 年的 15.1%大幅上升到 2007 年的 24%,但仍有高達 71%的大學生不清楚什麼是循環利率,顯示對消費性金融產品與功能了解仍然 不足。然而 84%的受訪中國大學生表示對個人理財知識感興趣,與去年的 79% 相較略為提高。過半數的受訪者更進一步表示,信用卡可以幫助他們有規劃的 理財(林經豪,2007 年 11 月 22 日)。 隔年,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亦透過「2008 年最新台灣大學生理財觀念與行為調 查」 ,針對台北及高雄地區的大學生與研究生進行面訪。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大 學生 16.3%持有信用卡,主要是拿父母的附卡;但高達 90.5%持有信用卡者每月 都會付清刷卡金額。投資方面,51.5%的在學大學生已開始投資理財,而投資項 目以基金(26.7%)最多,其次是定存(21.9%) ,買保險則占 19.7%,投資股票 也有 10%,其他較複雜投資理財工具如「投資外匯」約 3.7%;投資期貨 0.7%。 其中,持信用卡的大學生有高達 72.3%皆有投資理財,顯示有拿卡的學生,投 資理財動機和觀念都比沒持卡者強,他們投資最多的也是基金(有 46%) ,投資 股票也有 25.1%(孫中英,2008 年 7 月 22 日)。因此可推測有五成以上的大學 生對於投資理財抱持較正面的態度,且其所熟悉的投資商品可能至少包含基金、 定存與保險及股票其中之一。. 二、各種變項的理財行為表現 (一)性別 O’Neill 和 Xiao(2003)指出,男生(70 分)受試者在「理財健檢」中理財 行為的平均總分高於女性(62 分),而此調查為自評量表。FINRA(2014)發 現年輕世代的女性,比起男性,較不會擁有緊急預備金以及投資專用帳戶。此 外,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所公佈之「2008 年最新台灣大學生理財觀念與行為 23.

(33) 調查」 ,男女在每月刷卡金額上有很大的差異。男生比較愛刷卡,每月刷卡金額 3,000 元上的大學生,男性高達 51%,女性只有 25.1%(孫中英,2008 年 7 月 22 日)。 由上述推測,男性在理財投資上可能較為大膽與自信,而女性可能就趨於 保守,並著重在眼前可運用的資源。 (二)所得 FINRA(2014)發現所得較低(低於 50,000 元美金)的年輕家庭較不會去 準備退休帳戶、投資專用帳戶以及緊急預備金。此外,比起所得較高(高於 50,000 元美金)的家庭,所得較低也較有財務焦慮。例如他們認為要讓每個月都能收 支平衡是有難度的,也較常會入不敷出。因此,推論一個月可運用的理財資源 較多,會有較多的理財行為。. 三、理財行為與理財素養間的落差 國內調查方面,雖然在今周刊所實施的「大學生理財素養大調查」中,學生 在理財常識方面尚仍有努力的空間,但在生活理財方面卻有較樂觀的結果。調 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理財行為。針對支出的部份,超過五成 的人會自己制定財務預算並且遵守,近八成的人會在購物前進行比價、貨比三 家。甚至,超過八成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有儲蓄習慣(孫蓉萍,2010 年 1 月 25 日) 。上述結果一方面表示目前的大學生擁有較基本的理財觀念和行為,一方面 可能也代表著學生自認的表現與實際真正的能力是有落差的(FINRA, 2013)。 許多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鮮少有個人或家庭達到研究所建構之理想中的 理財行為,然而,Muske 與 Winter(2001)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認為事實 上家庭的財務都在管理之中,不但準時繳費也會避免財務的透支,只是過去的 研究都沒有進一步去瞭解,這些家庭在財務管理上時「實際」做了什麼,而只 停留在去證明他們沒有做到「應該」做的。因此 Musker 和 Winter 有別於許多 研究慣用的行為列表與指標,透過訪談的方式深入去瞭解七個不同的家庭「實 際做什麼」以及「為何要做」,以建構新的或修正較貼近實際生活的行為指標。 24.

(34) Muske 和 Winter(2001)透過質性研究指出,消費者並沒有去執行這些被 建議的行為,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自己的現金管理已變成生活常態,而且他們也 覺得使用這些工具缺乏效益。Hogarth、Beverly 和 Hilgert(2003)透過 2001 年 消費者調查的資料來檢驗理財行為的模式,並且也得出許多家庭沒有照建議行 為去實踐的結論。因此,儘管理財教育的機構提供了民眾許多理財知識、技巧, 甚至是何謂適當的理財行為,然而卻無法真正能讓民眾內化,並且真正的運用 在生活當中。 經過此節之文獻發現,大學生實際的理財行為並不多,即便大學生僅管自 認有理財行為,但卻少有真正將其落實在實際生活中。透露著有必要大學生對 理財行為的現況、以及理財素養與行為的關係進行討論。此外,上述也有部份 研究指出,不同背景變項對理財行為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也將對此作進一步的 分析。. 25.

(35) 第三節 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相關 在前兩節中已分別探討理財素養及理財行為的意義與相關研究,而在本節, 將進一步去瞭解是否理財素養會影響理財行為,以下分成兩種不同的立場去作 探討。. 壹、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有關 Raju 等人(1995)認為知識被認為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原因之一。Chen 與 Volpe(1998)發現若是缺乏這些常識,會讓他們容易有錯誤的想法以及限止 他們的能力,而做出不完善的決策。Lusardi 等人(2010)也認為理財素養對於 理財行為有重要的影響。理財素養是構成理財決策得以完善的一個重要元素, 且許多年輕人也都希望他們可以有更多的理財知識。FINRA(2013)也發現理 財素養與作為理財能力指標的理財行為具有高度相關。那些素養較高的人,較 有可能去規劃退休金、有緊急基金,也較不容易投入昂貴的信用卡行為。 Hilgert 等人(2003)也提出,隨著許多理財教育計畫提供更多的資訊,其 暗示著資訊與知識的增加會導致理財管理的實踐與行為的改變。其研究結果也 發現,整體而言,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是有關係的,因此那些具有較多知識的 人,也會較有良好的理財行為。此外,某些的理財知識也與特定的理財行為有 統計上的顯著,如對信用卡、儲蓄和投資有瞭解,也會有更多機會從事信用卡、 儲蓄及投資的行為。雖然因果關係有可能是互通的,但是研究結果指出,知識 的增加將會導致理財管理的改善。上述研究都驗證了知識會影響行為。 Jump$tart 聯盟發現,大學生不同的理財行為也使其有不同的理財素養表現。 在信用卡使用行為方面,2/3 的大學生使用信用卡,那些有較多信用卡的人理財 素養往往會比較高,有的高達 4 張。特別的是,每個月只付信用卡的最小額跟 每個月付清的人理財素養是相當的。這和過去的觀念相違背,認為有較高素養 的消費者,往往有較佳的信用卡行為。不過這觀念或許僅適用於成人,但對大 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透過各種可能的工具來處理他們教育費。此外,有越高素養 的人,會越避免因遲繳而付的費用,不管他們有多需要使用信用卡(Mandell, 2008)。 26.

(36) 此外,Mandell(2008)也指出,在債務方面也和過去觀念很不同,有越多 債務的人,比起有較少債務的人,理財素養是較高的。那些有汽車貸款的人, 比起有房屋抵押、或是其他債務的人,理財素養也較高。最後時常或是偶爾擔 心債務的人,也有較高素養,比起從沒擔心過、或是隨時擔心的人。在存款和 投資方面,有活期存款帳戶的人比起沒有的人,理財素養要高很多,雖然素養 不會隨著收支平衡的頻率而有所改變。那些有超過兩年一次的空頭支票經驗的 人是有較低的素養。而那些有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帳戶的人會有較高的理財素養 分數。另一特別的發現是,那些認為他們的存款和投資不符合其需求的人具有 較高的素養分數。在報稅方面,透過手算或是電腦程式計算來報稅的人,比起 透過報稅員或父母,會有較高的理財素養。 雖然上述文獻都指出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間的相關性,然而 FINRA(2013) 發現為了做全面性的理財決策,一個人需要不只基本的理財知識,也需要有能 力將所知道的運用在真實做理財決策的情境當中。且研究經常發現,自述的知 識與真實行為之間是有落差的。受試者對於「自己是否擅長處理日常財務」 ,大 多數的美國人(76%)都給予自己正向的評價,雖然有 41%受試者給他們自己 最高分,但有將近 1/3(31%)的人有高成本的信用卡使用行為(支付最低付款 額、逾期費、超額刷卡費、用信用卡預借現金) ,22%的人使用非銀行的借錢方 式還有 14%的人會透支他們的活期存款帳戶。因此,不僅需具備知識,還需有 知識運用在生活中的能力,才會產生行為。 而不同類型的知識對行為會有不同的影響,例如透過測驗所得的客觀知識, 以及透過觀察或自述所得的主觀(或感官)知識。如 Ellen(1994)發現客觀知 識只有和應有的回收行為有顯著相關。然而感知知識與回收、產源減量、政治 行為有正相關。Raju、Lonial 和 Mangold(1995)也認為不同類型和層級的知識, 對屬性的重要性、資訊的搜尋以及感知決策的結果會有不同的影響。 大部分的學者認為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呈現正相關,理財素養愈高的人愈 會管理金錢、儲蓄、投資,愈懂得貸款、愈會為退休做準備、愈會投資股票; 專家也提出理財教育可以增進理財行為。然而,部分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27.

(37) 貳、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較無關 Braunstein 和 Welch(2002)提出與大部分學者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理財 知識的增長不一定會增強理財行為,因果關係可能完全相反,人們因為儲蓄與 累積財富而獲得知識,或許有別的因素,那就是家庭經驗與經濟社會化,這兩 者同時影響了知識與行為。 Mandell(2006)從測驗樣本中選擇部分學生持續追蹤他們高中畢業之後個 人財務管理,其中一半的學生繼續接受理財課程,而另外一半則否。既然學生 們來自於相同的環境與教育系統,更能夠檢驗不同的個人財務管理課程對於後 續理財行為的影響。此項研究從學生高中畢業之後追蹤了一至五年,在他們二 十初頭時再施以測驗,結果顯示個人理財管理課程並沒有造成明顯的差異,有 修課的學生平均 68.7 分,然而沒有修課的學生分數更高,平均 69.9 分。有修課 的學生並沒有比未修課的學生更會存錢,有沒有修課對於實際的理財行為並無 相關,統計迴歸分析顯示修過課與畢業時間,對於理財行為均無顯著差異。 Jump$tart 聯盟歷年來對於高中生進行理財素養調查,接受完整個人理財管 理課程的學生,他們在理財素養測驗中表現並沒有特別突出,甚至低於平均值, 唯一例外的是「在課堂上玩過股票市場模擬遊戲」的學生,成績表現明顯都高 於平均成績,顯然使用可以引起學生興趣與學習動機的工具是增長學生理財素 養的好方法(Mandell, 2008)。 Valentine 與 Khayum(2005)以及 Jump$tart 聯盟多年來的研究都指出經濟 社會化(economic socialization)才是影響學生理財素養的關鍵因素,如家庭收 入、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每週打工的時間,這些因素在統計上與學生理財素養 呈現顯著相關。Gandel(2006)指出學校的理財課程教導學生關於金錢的知識 是失敗的,每一年花五千萬美元在理財課程上似乎沒有作用,修了理財課程的 學生在個人理財素養測驗上比沒有修課的學生高明不了多少。Mandell(2005) 也發現理財教育無法改變行為,在個人理財測驗得高分的學生,比得低分的學 生更會描述自己是愛花錢、不存錢的人。 究竟是理財素養影響理財行為,或者是因為有理財行為才增進理財素養, 目前並沒有定論,學者們抱持不同的意見,因此推論理財素養並非影響理財行 28.

(38) 為的唯一因素。然而,如果說家庭經驗或經濟社會化強化了理財行為,是否意 味著教導理財素養是件浪費資源而毫無效果的事呢?Mandell(2005)認為答案 是否定的,他指出具備理財素養的學生會成為有效率的消費者,他們在商品與 理財服務上都是更好的買家;如果他們儲蓄,他們也會成為較好的存款人,在 能夠承擔的風險下尋求最佳的投資報酬率;如果他們貸款,他們比較能夠評估 且衡量各種可能的方式,選擇符合他們需求的工具。 另一方面,Bernheim、Garrett 與 Maki(2001)已經提出證據證明年輕時增 進了理財素養,到了中年比較能夠儲蓄較多的金錢,他們進行跨州、跨年代的 方式研究理財教育課程的效果,證據顯示理財課程與學生到成年所累積的資產 有顯著相關,但是效果是逐步而非立即的。Bernheim 等人的研究結果強烈支持 應該繼續推展理財素養的論述。 雖然上述文獻對於素養影響行為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有豐富的論調去做討 論,相較於台灣,針對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間的相關性所做的研究並不完整,, 因此本研究希冀補足此方面研究的缺口,使得我國大學生的理財教育能有研究 結果來進一步作調整與改善。以下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以達成如此的研究 目的。. 29.

(39) 30.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行為之相關研究。本章將說明研究對 象的選取、研究工具的編製、研究進行的程序和資料處理的方式等。本研究採 行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的結果,設計一份適合施測於大學生 的「理財素養與行為問卷」 ,經過信度與效度的考驗,以此問卷來探究大學生的 理財素養與行為概況與相關影響因素;以下分為研究方法、研究架構、研究對 象、研究工具、資料蒐集與操作,以及資料處理與分析等節次,分別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係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而發展出大學生理財素養的內容架構, 並擬定大學生理財素養與行為的研究架構,藉以了解背景變項與自、依變項之 間的關係(見圖 3-1)。. 壹、研究方法 針對本研究之背景及所欲達到之目的,分別提出相對應的研究方法,有文 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探討的部分將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相關文獻加以蒐集、整理、分析, 剖析國內外相關文獻目前研究成果與發展現況。. 二、問卷調查法與統計分析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及文獻設計出「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 ,並針對全國 大學生進行立意抽樣,分送抽樣問卷,藉此蒐集實證資料,接著用運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2.0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與解釋,以提供本研究實證上的解答。. 貳、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包含了背景變項、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三大部分:. 一、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雙親最高學歷、一個月生活費、父親職業及母 31.

(41) 親職業等六大項。. 二、理財素養 理財素養是以「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第二部份「理財素養」20 道題目中 大學生的得分情形作測量。其中理財素養的題目包含存款保險、投資原則、理 財基本原則、外匯原理、退休金、信用卡等六大構面。. 三、理財行為 理財行為是以「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第一部份「基本資料」中,大學生 在第 8、17、11 題的填答情形,分別測量理財行為的三大面向:商品熟悉度、 理財興趣度和未來生活影響。 圖 3-1-1 呈現出本研究之架構,首先,想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對大學生理財素 養的表現上是否具有差異。接著,欲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於大學生的理財行為 是否具有解釋力。最後,討論理財素養是否對理財行為具有正向的解釋力。. 【背景變項】 • 性別 • 年級 • 雙親最高學歷 • 一個月生活費 • 父親職業 • 母親職業. 【理財行為】 【理財素養】. • 商品熟悉度 • 理財興趣度 • 未來生活影響. 理財素養得分. 圖 3-1-1 本研究架構圖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Schools should foster parental understanding of e- Learning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parents about the school holistic e-Learning policy to address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