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次期中考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次期中考歷史"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師大附中九十八學年第一學期高三選修歷史第一次段考試題

一、單一選擇題:(共 50 題,每題 1.4 分) 1. 長沙嶽麓書院原是一所寺院,後轉變為傳播知識的書院。這種轉變代表怎樣的發展趨勢?(A)寺院講學風氣,隨著 佛教傳布而大盛於唐 (B)唐宋之間,因寺院扮演私學角色,培養平民人才,而逐漸發展為書院 (C)寺院有名僧講學, 有助佛教發展的普及化與平民化 (D)寺院莊園多由世家大族施捨而來,由寺院支持的門第教育因之興起 。 2. 某思想家認為「天下事一一皆經歷過,更就其中屢省而深之,方是真實窮理」,他反對「閉戶獨坐」的冥想,主張 人們應從多方面增加知識,認為尋得「聖賢之道」不外乎致知力行。請問他是誰?(A)程顥 (B)程頤 (C)陸九淵 (D) 朱熹。 3. 漢武帝獨尊儒術,可能原因之一是當時儒學的某些觀點,與漢武帝的政治意圖相契合。以下那一種論點最可能符合 漢武帝當時的政治意圖?(A)天人感應說強調帝國萬世一系,符合漢帝國的統治利益 (B)強調禮制的儒學有助於維 護貴族世家之利益,鞏固政權 (C)春秋、公羊傳強調大一統觀念,可作為削弱諸侯王的依據 (D)孟子強調民貴君輕, 有助於漢武帝強化其統治的合理性 。 4. 某書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裝,進入書院讀書。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開一場動人的愛情故事。但因男女雙方 社會地位懸殊,故事以雙方殉情作結。這部書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現在那個時期?(A)故事強調女性自主,該故 事可能出現在受西方影響的民初 (B)故事提到婦女入學讀書,應係自由開放的盛唐社會之反映 (C)故事提到書院制 度,說明這個故事最早可能是發生在宋代 (D)故事提到男女間社會地位懸殊,應係六朝門第社會的反映。 5. 宋、元以後的宗族制度,具有什麼特色? (A)以當權的貴族為主軸,兼具戰鬥、行政、祭祀和財產等多項功能 (B) 同姓宗族群居,戰亂時聚族自保;其領袖並藉宗族力量參與政治,掌握政治特權,發展成世家大族 (C)累世同居, 合籍共財,成為普遍現象 (D)以族譜維繫離散的宗族,以祠堂聯合族屬,以義田贍濟貧窮宗親。 6. 朱熹曾寫有《觀書有感》二首:「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昨 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請問下列關於朱熹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源頭活水」指的是明心見性 (B)「此日中流自在行」指的是找到心為萬物本源的見解 (C)朱熹與陸九淵合稱「朱 陸學派」 (D)朱熹提出系統的「性即理」說和「道問學」學說。 7. 某學者指出:「宗子法廢,後世尚譜牒,猶有遺風。譜牒又廢,人家不知來處。無百年之家,骨肉無統,雖至親, 恩亦薄。」所謂「後世」及這位學者的時代可能是 (A)所謂「後世」是指秦漢,這位學者是六朝時人 (B)所謂「後 世」是指魏晉,這位學者是隋唐時人 (C)所謂「後世」是指六朝,這位學者是兩宋時人 (D)所謂「後世」是指兩 宋,這位學者是明清時人。 8. 《國史大綱》中提到某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推崇春秋時代的尊王攘夷,盛倡擁戴中央;主張用明白樸質的古文,強 調文學與生活行事一致;尊儒學尊六經,並以《易經》推衍哲理思想,私生活中表現出嚴謹節制的態度,各種表現 均一改前代士大夫的不良習氣,走在相反的路徑上。這應該是對何時士人的論述? (A)宋朝 (B)東漢 (C)唐朝 (D)明朝。 9. 朱熹在《家禮》書中提倡聚族而居、建祠堂與置祭田等規範,成為後世宗族組織中必備的要素。此事所呈現的時代 意義是 (A)士大夫試圖透過民間力量建立理想社會 (B)理學家希望落實理學思想 (C)知識分子有以天下為己任 的憂患意識 (D)士大夫想集結族眾建立宗族的力量。 10. 范仲淹的「義莊」、朱熹的「社倉」、呂大鈞的「鄉約」等社會公益事業均可說明何種現象? (A)宋儒積極淑世的 精神 (B)宋儒強調義理和事功的特色 (C)宋儒仕宦之餘,較忽略社會慈善事業 (D)宋儒強調道德而不以做官為 目的的儒家精神。 11. 史書中描述一位學者,他說:「學問以格物致知為先,明善誠身為要,凡《詩經》、《尚書》等六經文學,孔子與孟 子的遺言,都下過工夫,把歷經秦朝焚書的摧殘、漢儒支離的解釋,魏晉時期的忽視,而難以理解的古代典籍,加 以整理,使聖賢的義理煥然大明,各得其所。」這位學者是誰? (A)周敦頤 (B)朱熹 (C)陸九淵 (D)王守仁。 12. 某個時代,有人主張學問要自有心得:讀孔子之書,必須與自己的經驗相印證;如果心中不以為然,那麼,即使是 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認就是對的。這種思想觀念傳播甚廣,知識界於是出現了不少特立獨行之士。這最可能是以下 哪類人物的主張? (A)諸子百家 (B)竹林七賢 (C)陽明學派 (D)五四健將。 13. 時光隧道中,四位不得志的士人在互吐苦水。衣琳:「誰不想一舉功成天下知,無奈難度太高了!得通過禮部、吏 部這兩道關卡,說來慚愧,我連第一關都過不了。」;傑輪:「我覺得讀書人還是應該堅守儒學傳統,對於『玄素學』 這類流行的思想,我的態度是不攻擊、不鼓勵。」;立洪:「我認同許行的主張,大力提倡君民並耕而食,但沒有獲 得國君的賞識,當上夢想已久的布衣卿相,有夠歹命!」;慧媚:「我們的政府對科舉多所限制,只許官學生員應舉, 且限就四書、五經命題。日以繼夜地死 K 這些書,我的腦漿彷彿變成一團爛泥巴。」如依照你的看法,這些士人依 序分屬哪一個朝代?(A)宋、曹魏、五代、元(B)唐、東晉、東周、明 (C)唐、西晉、商、清 (D)漢、宋、元、清。 14. 以下資料是從先秦到清朝三個不同時期的士人對君主制度的看法: 甲:「百姓最足珍貴,江山社稷為次,君主要擺在最後。」

(2)

乙:「君主為天下之大害,以前無君主時,人民反可自得其利。」 丙:「要委屈百姓以伸張君權,要壓抑君主以伸張天道。」 這三項資料出現的先後順序為何? (A)甲丙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15. 一位學者在白鹿洞書院演講:「我們今天在求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醒自己,努力讀書追求學問,為的是在國家富 足社會安和這個目標上,貢獻一己應盡的力量。只要我們立定志向,使這個念頭常在心中,將來參加考試,進入朝 廷,不論著書立說,或負責政務,必然是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而不為了自身的好處!這樣的一個讀書人,才稱 得上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從以上這段話,我們可以推知他為學得道的信念與下列何者接近? (A)探究物理才能 懂得倫理 (B)發明本心減除利慾 (C)進學在致知 (D)窮達事理以合於天理。 16. 「自開禧(南宋寧宗)之初,迄更代之後,天下公論,不歸於上之人,多歸兩學之士(太學、國子監)凡政令施行 之舛……涉於國家盛衰之計,公論一鳴,兩學雷動,天子虛己以聽之,宰相俯首而信之。」這是指宋朝的哪一種情 形? (A)書院講學的盛行 (B)理學的興盛 (C)宋朝官學比書院講學興盛 (D)宋朝崇尚氣節,太學生亦關心國 事,批評執政。 17. 古人討論政治運作時,曾經表示:「五帝官(公)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若四時(春、夏、秋、 冬)之運(轉),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又認為:「夫去惡奪弱(換掉惡弱的國君),遷命聖賢(改立 有德的人為國君),天地之常經,百王之所同也。」這兩段文字,代表哪個時代的何種想法? (A)西漢初年;是漢 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論來源 (B)西漢後期;為王莽篡漢而自立,提供最好的理論基礎 (C)東漢初年;是 光武帝偃武修文、表彰氣節的學說根據 (D)東漢末年;是儒生批評朝局、裁量時政的清議內容。 18. 下列圖表是對歷代關於宗族及其「敬宗」活動的概括整理。試判斷哪些是較不宜的? 時 代 活動方式 譜牒記述 特 色 先秦 宗法之禮 --- (A)提倡尊尊、親親 秦漢 (B)墓祭活動 --- (C)強調政治地位重於血緣關係 魏晉南北朝—唐 九品官人法 官修譜牒 依祖先之仕宦業績來認同 宋元以降 (D)祠堂祭祖 私撰族譜 制度化的宗族公有經濟形式 19. 有人問程頤寡婦可否再嫁,程頤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其甥女守寡,程頤仍助她改嫁。南宋時婦女不得改 嫁被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了。對此現象應做何理解? (A)宋朝婦女地位低下,常有餓死之事,程頤為避免悲劇發 生乃助其甥女改嫁 (B)程頤是宋朝理學名儒,所以可以言行不一,當時人們仍將他的話奉為金科玉律 (C)宋朝儒 學復興,人們遵信三綱五常的倫理訓誨,卻使得婦女地位明顯下降 (D)婦女地位是社會問題,理學思想是學術問 題,兩者沒有什麼關係。 20. 有位古人曾說:「國家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災以警懼之」進而認為皇權統治 的任務就是「奉天而法古」,且一切政治法律措施都應按「天命」和儒家經典《春秋》之義的原則來辦理,這是何 人? (A)鄭玄 (B)賈誼 (C)董仲舒 (D)司馬遷。 21. 祭孔活動表明後世對孔子的尊敬,祭祀典禮有一套嚴格的規定。請問: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傳統的祀孔 大典分春秋二祭,春季在農曆二月上旬,秋季在農曆八月上旬 (B)宋代以下的官學中,每月初一和十五,全校師 生須集於孔廟,向孔子致敬 (C)中國經過「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後,至今仍廢止祭孔活動 (D)孔廟內的各種建 築、方位及內部擺設,至明清時代有明文規定。 22. 書院的發展到了清代時,逐一納入政府體制。請問:清代在哪一位皇帝繼位之後,朝廷鼓勵官方建立書院,不少地 方大吏如總督與巡撫也在省城興修書院? (A)順治皇帝 (B)康熙皇帝 (C)雍正皇帝 (D)乾隆皇帝。 23. 余英時在〈及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中有一段話批評某位漢儒,說他:「著了一部《春秋斷獄》(又稱《春秋決事比》), 把春秋宗主化為一部法典,更是把「儒家法學化」的典型例證」,使「人不但死於法,而且同時又死於理」;這位「以 理殺人」的漢儒是誰? (A)周勃 (B)王充 (C)董仲舒 (D)張衡。 24. 《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請問:這是孔子的何項 政治主張? (A)人應克除內心不正當的慾望,行事規範必須以禮為準則 (B)主張君主施行德治的重要 (C)「正 名」,即身為君主的要盡君主的本分 (D)君子不僅須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25. 書院向來是私人講學的場所,下列有關其歷代發展過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A)魏晉南北朝的亂世,造就書院大 盛,尤其成為北方漢人保存中原文化命脈之場所 (B)北宋前期因君主專制發展,導致四大書院的自由講學之風遭 受打壓 (C)南宋時因理學遭受官方禁抑,故無法發展 (D)清代書院多為官辦,成為科舉的附庸。 26. 蒙元政權統治中國後,朝廷一方面積極鼓勵私人捐田產錢榖辦書院,另一方面亦盡力撥資新建或修復書院,政府撥 學田、經費給許多官、私立書院及官派書院山長。請問:這種方式造成的影響為何? (A)知識分子在書院中針對 政治、社會現狀不合理的地方予以批評 (B)書院性質接近官學 (C)教學內容可以和科舉無關,有講學的自由 (D) 書院學習狀況差,老師倚席不講。 27. 陳鼓應《老莊新論》一書中論及「儒家學說的幾次重大質變」:「孔孟的儒學其實就是『魯學』,作為魯學的儒學,

(3)

28. 有一位學者認為:「儒家教孝,所以教忠,也就是教一般人恭恭順順地聽他們一干在上的人愚弄,不要犯上作亂, 把中國弄成一個製造順民的大工廠。」他又攻擊禮教中的虛偽、孝道中的荒謬、家族制度和階級制度中專制思想。 請問這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種人的主張?(A)五四健將(B)陽明學派(C)宋代理學家(D)諸子百家。 29. 漢人重儒學,視經學為體現聖人先賢之道的法門,然魏晉以降,佛教與道家的玄學卻取儒學而代之,吸引時人的注 意,這是因為儒學暴露出哪一個重大缺陷,無法與佛道競爭?(A)尊儒導致儒學政治化,失去對知識份子的吸引 力(B)陰陽化的儒學,動輒說陰陽五行與讖緯符命,令人無法接受(C)罕言性與天道,無法滿足喜彈性理及宇宙 士人的需要(D)古文經當道,儒學皆是瑣碎的章句訓詁,趣味盡失。 30. 有學者說明某一教育制度:『從學校的校園結構而言,…由兩個空間構成,一為祭祀空間,一為教學空間,這是由 三代的祭政合一演變而來。前者用以禮敬先聖先賢,是理想人間像的塑造,也就是將教育理想與已具象化;後者, 則為具體的教學活動,用以吸取知識。』請問此一傳統教育制度的特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唐代開始普遍 設立,側重對學問知識的尊重(B)此一制度為中國教育所獨有(C)國外宗教與教育合一形式,世俗意味比宗教濃 (D)伊斯蘭教寺廟與西藏佛寺以倡導學作聖賢為理念,教育意味高。 31. 皇帝和大臣討論如何選拔人才。大臣主張:應該只問他們個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計較他們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對大 臣的說法,強調歷時久長的世家才是培養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選拔優秀人才的重要標準。這件事最可能發生在哪個 時期? (A)秦、漢 (B)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32. 漢初一位學者稱許某學派「序君臣上下」的論點,認為有助於政治秩序的建立,但也批評這個學派「內容廣博,卻 不易掌握其要點;學習者雖花力氣,獲得的成效卻很少。」這個學派最可能是指:(A)儒家 (B)道家(C)墨家(D) 法家。 33. 資料一:法律規定,夫妻口角後,妻上吊自殺,丈夫不受處分。如果是夫因此上吊自殺,妻要被判處「絞刑」。 資料二:一對夫妻爭吵互毆,丈夫氣不過上吊自殺。地方官原來判處妻子「絞刑」,但後來皇帝指示:「婦之於夫, 猶臣之於君,子之於父,同列三綱,所關綦重。」便改判「斬立決」(即時執行斬首)。 從這兩則資料判斷,下列哪一項敘述是正確的? (A)中國傳統社會具有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特色 (B)皇帝尊重官員的判決,也遵照法律規定判刑 (C)皇帝改判更嚴厲的處分,是為了維護綱常名教 (D)皇帝任意破壞法律,使法律喪失維護綱常名教的功能。 34. 這個時期的宗族組織機能完整,族人間患難相助,經濟上相互依賴;族長代表本族,可率領族眾參加戰爭;若族人 違反規範,就在宗廟前聚集族眾施以處罰。這種兼具政治、經濟與軍事共同體型態的宗族組織,可能出現在何時? (A)西周 (B)秦漢 (C)唐宋 (D)明清。 35. 明初政府規定:「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免除本家差役。」這項法規反映了 明朝怎樣的社會情況? (A)婦女道德規範的嚴格化 (B)致力提升婦女社會地位 (C)政府鼓勵敬老尊賢風氣 (D) 政府重視婦女社會福利。 36. .一位民國時期的文人撰文紀念友人道:「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瀰漫的大道上。 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有時候他顯得疲乏了,失望了,忽然遠遠的覷見那 望不盡頭的大路那一頭,好像也有幾個人在那裡灑水清道,他的心裡又高興起來了。」上文中「灑水清道」的人是 指誰? (A)嚴復 (B)梁啟超 (C)康有為 (D)陳獨秀。 37. 兩位士族出身的文人,回憶了時代和家族出路。甲文人雖然看到戰亂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 想要出仕為官,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乙文人對於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樣感到渺茫,但他所處的時代,官員們幾乎不 可能為其後代子孫的仕途提供庇護。請問,甲、乙兩位文人最可能分屬於哪一朝代? (A)秦朝、唐朝 (B)元朝、 清朝 (C)魏晉、宋朝 (D)漢朝、唐朝。 38. 周公在漢代原擁有崇高地位,卻因何人以周公自況,害得後來曹魏廢棄周公祀禮,以孔子代之,並大封孔子後裔, 周公地位頓時跌落不少?(A)劉邦(B)劉秀(C)霍光(D)王莽。 39. 明代曾四次禁毀書院,皆以『倡其邪說,廣收無賴,私創書院』,使官學廢壞不修為由,力主禁毀天下書院。至張 居正主政時,反對書院的自由講學,迫害規模最大也最嚴厲;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政治腐敗,書院在講學 之餘評議朝政,雙方勢同水火。上述朝廷毀禁書院事件真正的理由應是:(A)書院學風不振,學生素質不良,引發 朝廷大力整頓(B)朝廷欲提倡科舉因而毀禁私學(C)書院山長經常評議時政,引發朝廷政爭所致(D)書院自由

(4)

講學之風與封建統治的矛盾衝突。 40. 有一個官員向當時的皇帝提出一個選拔人才的看法:『今人才乏少,且其學術不一,異論紛然,不能一道德故也, 一道德則修學校;欲修學校,則貢舉法不可不變。…今以少壯,正當講求天下正禮;乃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習。』在上述內容中該官員批派當時得科舉制度存在何種缺失?(A)科舉制度造成財政損失(B)科舉 官僚,只會應試,欠缺儒學教養,無治國經驗(C)少壯有為青年不應致力於科舉考試(D)參加科舉考試的年輕人 道德淪喪。 41. 孔子曾與顏淵說只要『克己復禮』,就可以達到某個境界,而具體做法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 禮勿動』。請問孔子教嚴淵要達到的境界是:(A)禮(B)仁(C)道(D)智。 42. 在孟子梁惠王篇中,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亦者謂之殘,殘賊之人為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在對話中孟子所表達的 政治理念為何?(A)無為而治(B)民本思想(C)尊君卑臣(D)經世致用。 43. 『從儒家之肯定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並一貫相信道德上,人皆可以為堯舜為聖賢,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等來看,此中之天下為公人格平等之思想,即為民主政治思想根源之所在,至少亦為民主政治思想之種子所在。』 請問以上的觀點主要是儒家學者對何者的回應?(A)立憲運動(B)五四運動(C)自強運動(D)戊戌變法。 44. 科舉與學校原是傳統讀書人士進的兩條門徑,但從一個時期開始,學校以培養人才為宗旨,儲才以應科舉;科舉以 選拔人才為目的,選出人才以供使用。府、州、縣學完全納入科舉系統,辦學的全部目的即是為了科舉之用。此一 科舉與學校完全結合的現象,開始形成於哪一朝代?(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45. 書上形容教育發揮的教化功能說:『高層文化的準繩,經過教育,廣泛的滲透到平民階層,於是滿街的人,儘管不 識得幾個字,也能說出聖人的話。』這種廣泛深遠的影響力,以哪一朝代最為明顯?(A)唐朝(B)宋朝(C)明 朝(D)清朝。 46. 書上形容宋儒所實行的某一制度:『在中國後代有相當複雜的發展。它具有自發及合作的性格,這些性格與新儒家 學說中所強調的地方自主及自治的觀念是相配合的。』並推崇這種做法『強調對於人的需求及慾望的相互尊重,遠 過於重視產權或物質交換中斤斤計較的利害關係。』,這個被讚揚的制度是:(A)朱熹所編寫的家禮(B)陸九淵所 制訂的族規(C)宋明地方所普遍推行的鄉約(D)宋朝以後民間通行的祠堂祭祀。 47. 近代一批被稱為新儒家的學者,共同發表一篇名為『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的文章,在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精義的同 時,也坦承傳統文化相對於現代文明是有所缺憾的,期望西方文化應以平等眼光正視中國文化。這篇文章發表時的 歷史背景為何?(A)國共內戰,造成嚴重的破壞(B)爆發文化大革命,傳統文化遭重挫(C)韓戰方興未艾,世 界大戰可能再起(D)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知識份子飄零四散。 48. 宋朝理學家都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但方法有別,請問張載的重要主張為何?(A)提倡『主靜、窒慾』觀念(B) 變化氣質,歸本反真(C)禮須以誠敬存之(D)居敬窮禮,格物致知。 49. 國學大師錢穆曾論述道:『北宋中期,有一種自覺精神終於在士大夫社會中萌芽茁壯。』請問:此處的『自覺精神』 主要意指為何?(A)知識份子個體意識的成熟,追求內聖與外王(B)努力唸書以取得出書任官的機會,修己以安 百姓(C)探討儒家經典義理,並落實於政治社會改革(D)探究宇宙自然的最高原理,存天理去人欲。 50. 某一時代的才智之士群趨研究佛學,對於儒家思想少有創見,中葉以後遭逢戰亂,方有若干知識份子自覺對本土文 化的重新反省,排斥佛教提倡儒學,並提出『道統』的觀念,希望恢復師道尊嚴,請問此人是:(A)韓愈(B)李 翱(C)朱熹(D)周敦頤。 二、多重選擇題:(共 15 題,每題 2 分,倒扣模式) 51. 學者對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敘述:『他想把濂溪、康節、橫渠、二程種種意見都包容和會,再上通諸孔孟先秦儒, 兼及釋、道,而且組織一大系統…思想上還是沿襲二程,尤其沿襲伊川的最多。』關於這段內容,下列說明何者正 確?(A)『上通諸孔孟先秦儒』具有道統的觀念(B)這位思想家是指韓愈(C)目的在結合諸思想加以抗衡佛、道 二家(D)上述論調屬於明代中葉『心學』的看法(E)此派學者認為只要立志向善,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52. 宋明理學是中國儒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下列敘述那些為事實?(A)理學與道學是宋代思想界的兩大主流 (B)宋 代以後,儒學大為盛行,此與宋儒推動社會事業有關 (C)朱熹以後,四書取代了五經的地位 (D)「陸王學派」是指 陸象山與王安石一系的思想家 (E)宋代理學特重心性的探討,其興起係受當時社會的需要與佛教、道教的影響 53. 有學者提出資料指出:秦始皇焚書禁以古非今,主法後王,乃荀卿所主張。漢武帝表彰五經,主法先王,乃孟子所 主張。孟、荀皆孔門儒家,主張各異,導致的結果相同。請問此一資料顯示『相同』的結果為何?(A)皇權提高 (B) 經學流布,廣被天下 (C)掌控教育,以吏為師 (D)禁止異端,一統思想 (E)百家沈淪,永不復起。 54. 李盺期末考前複習歷史,念到宋朝理學已經昏昏欲睡,半夢半醒間寫下幾條要點,請判斷一下到底哪些是對的? (A) 稱理學的原因──宋朝儒家講學時內容重視義理 (B)又叫新儒學──當時的知識分子希望以儒家思想為主體,來 改正魏晉以來腐敗的思想 (C)又稱「道學」──宋朝儒家講學時均堅持孔孟人文價值、人道關懷及道德教化 (D) 代表學者依時代順序包括:程頤、程顥、朱熹、周敦頤、陸九淵 (E)二程被認為是理學真正成立的開端,他們最

(5)

重要的貢獻在於開創「心學」。 55. 這裡有四句宋明理學家的話,分別代表兩種學派。 甲:「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乙:「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丙:「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致。」 丁:「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請你分別一下,然後指出正確的選項 (A)甲的知就是乙丙所說的致知,皆屬程朱學派之言 (B)乙與丙對致知的看 法一致,也是屬程朱學派之言 (C)丙與丁皆論致知,而且主張相同,應屬陸王學派 (D)丙與丁對致知的看法不同, 不屬於同一學派之言 (E)甲丁對於知行與格物的看法應屬於陸王學派之言。 56. 資料一:歐陽修為范仲淹作《神道碑》,記述他的生平和政績,卻未提到建設義莊的事。 資料二:錢大昕在七律《范文正公祠》中有云:「義田遺澤尚如新,古貌依稀佛地人」,「未登宰相輸琦弼,已到真 儒繼孟荀。」 資料三:民國《吳氏宗譜》的《家訓》有云:「子孫貴盛,家門之幸。當思范公,顧恤同姓。」 請依據這三條資料,選出適當的敘述 (A)范仲淹建設義莊這件事,當時的人並未如後代的人們那樣的重視 (B)資 料二與三高度評價范仲淹的義莊,反映宗族義田在宋朝以後得到發展 (C)清朝與民國人們念念不忘范仲淹的義 莊,是因為宗族義莊盛況不再,希望回復古制 (D)錢大昕對范仲淹的評價採保留態度,認為他的政績不如韓琦、 富弼,只會發表空洞的議論 (E)這三段資料提供了有關范仲淹其人其事的豐富史料,但對於了解宋朝義莊的發展 頗嫌不足。 57. 漢武帝採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學術的正統,但儒家以外的學說並未消失。西漢一代, 儒學以外,統治者採行的學說還有哪幾家? (A)黃老 (B)墨家 (C)法家 (D)名家 (E)陰陽家。 58. 有一段資料記載朱熹與陸九淵互相辯難於鵝湖寺,是當代思想界一次盛會,論及兩人的異同,記曰:「鵝湖之會, 論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二陸之意,欲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朱以陸之教人 太簡,陸以朱之教人為支離,此頗不合。」請問:對於朱、陸二人的思想最大的異處是: (A)朱熹主張「窮理盡 性」必須格物、致知、窮理 (B)陸九淵主張明心見性,以「持敬」功夫以盡性 (C)朱熹以為「內聖外王」的功夫 即是將「三綱」、「五常」生活化、宗教化 (D)陸九淵著重「尊德性」,主張「復其本心」;朱熹著重「道問學」,主 張「讀書窮理」 (E)朱熹為客觀的觀念論,陸九淵為主觀的觀念論。 59. 宋代官學教育的內容有重大的改變,下列相關敘述,哪些選項說明正確? (A)四書和五經成為教學的重心 (B)中 葉以前科舉考試內容以默背經文,撰寫詩、詞、賦及策問等為主,教學內容大抵針對科舉考試為主 (C)中葉以後 士大夫認為,士人所學應求經世致用,才有助於治理國家,因此其後教學的內容也兼及五經 (D)朱熹編寫的《四 書集注》成了科舉考試的重點 (E)從中葉開始,官學教育的重心是儒家的經典,也是「成聖教育」。 60. 「讖緯之說」流行於漢代,對漢代政治思想有極大的影響。請問:下列哪些選項敘述正確? (A)是一種假托經義 以推究災異祥瑞、天人感應等,充滿迷信的色彩 (B)流行於西漢中後期,至東漢兩百年間均崇尚之,然學者已開 始反對 (C)董仲舒提出此說雖滲入大量陰陽家之說,但用意在儆示人主須行仁政 (D)王莽曾利用此種思想代漢而 為天子 (E)東漢的「清議」,便是針對此說提出評議而產生的風氣。 61. 自十九世紀中葉起,一向獨尊的儒家開始面對各種挑戰。下列相關敘述,哪些選項說明正確? (A)甲午戰敗後, 逐漸有少數知識分子開始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阻礙進步,其中儒家思想被視為重大的障礙 (B)康有為主張變法,贊 成全面拋棄傳統並推翻儒家 (C)譚嗣同主張廢棄長久被遵行的「三綱」,認為它們是中國向前行的羈絆(D)太平軍 起事,全面攻擊儒家思想,其後雖被敉平,但儒家的地位已受挑戰 (E)孫中山的革命運動,造成儒家地位的動搖。 62. 儒家思想是中國社會規範與信仰,也有「儒教國家」的說法,下列相關敘述,那些是正確的?(A)自漢代以來,皇 帝實施教化的內容主要是儒家思想的規範 (B)透過科舉選制與學校教育結合,使儒學教育更具優勢 (C)自西漢中期 起,開始依儒家「禮治」的學說建立各種制度(D)禮制與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但在新文化運動時卻被指為是「禮 教吃人」 (E)儒家強調名分觀念,且認為須通過人為的努力才可達成,所以宋儒主張希望通過人心的道德以達成「人 倫」的理想 63. 北宋由於官學不興,於是出現一些私人創辦、全國著名的書院,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是:(A)宋代皇帝重視文教, 願意將教育權力下放民間(B)唐末五代的百年戰亂,將州縣學校摧毀殆盡(C)遼、夏交侵,朝廷無睱顧及教育(D) 山林講學之風盛行,私家講學強過官學規模(E)科舉制度臻於完備,足以取教育而代之。 64. 從漢代的選舉制度開始,經魏晉九品官人法至隋唐的科舉制度,到宋代的大量開科舉士。說明了古代中國的選才制 度有哪些共同的特徵?(A)中央權力的逐漸衰弱(B)任官制度愈趨公平(C)地方官員選才自主性提升(D)世族 政治逐漸走向平民政治(E)儒家思想逐漸普及化。 65. 有關朱熹的思想,下列哪些敘述正確? (A)認為太極包含「理」和「氣」兩者 (B)在抽象世界中有一規範性的「理」, 在具體的世界中,萬事萬物則以「氣」的多樣形式存在 (C)強調「心」是世界的本源,主張人應與萬物合一 (D) 強調「居敬」、「窮理」來變化氣質 (E)教人要信古人讀古書,以為格物窮理之法。

(6)

師大附中九十八學年第一學期高三選修歷史第一次段考試題

一、單一選擇題:(共 50 題,每題 1.4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C D D C A A A B C B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C C C C C B D C B A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B A C A A D C D D B B B B D C 46 47 48 49 50 C D B C A 二、多重選擇題:(共 15 題,每題 2 分,倒扣模式)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AC BC

E AD ABC BDE AB ACE ADE ABCE ABCD

61 62 63 64 6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全期訓練時數四百五十小時以下之訓練班次,於開(參)訓日起三

千四大王眾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覩史多天、千樂變化

209 景美女中-安東市場 定時發車 是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37 動物園-台北車站 定時發車 步入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94 動物園-仁愛國中 定時發車 傳說中的路線之一

。廓爾高昇。乃上仁之翔集。然以時經三代。弊五滓之沈淪。識蒙邪正。銓人法之天

綜觀東亞文化交流的歷史,佛教始終是最重要的載體之

9、 空壓機皮帶張力於第一次開始運轉 1000 小時後予以檢查,第二次以後每隔 3000 小時實施,每 3000 小時清 潔自動排水閥,每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明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之間(1624─1661)荷蘭以其政治及經濟力量 在臺灣南部先住民之間傳播基督教。4 西元 1636 年開始引進中國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