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釋經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釋經學"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經 學

王明昌傳道

第一章 簡易釋經入門

第一節 讀經方法:

教會要發展,信徒素質要提高,必須要重視講臺宣導,同時也要推行讀經,禱告聖工, 讓信徒信仰生活基督化,教會生活家庭化。 一、預備工作 1.每天定時讀經(早或晚) 2.最好是建立讀經團契,如家人、同靈、同工、青年等讀經團契。 3.讀經前要先禱告,求主帶領,開啟靈智。 4.三要:(1)要用信心去接受真理,林肯說:“聖經的真理,那些容易明白的要用理性 去接受它,那些難以明白的要用信心去接受它。”(2)要耐心去讀那些難懂的經卷, 有的人說:“我老是出不了埃及”。(3)要用恒心貫徹始終。 二、讀經方法: 1.快速通讀法:讀小說速度 (1)目的:略知全部聖經的概況。 (2)對象:適應初信者 (3)方法:先讀新約,後讀舊約。 (4)時限:4—6 個月讀完,每天讀 7 一 10 章 (5)不考慮疑難問題 2.一般通讀法:讀書的速度 (1)目的:瞭解聖經的主要內容及重要教訓。 (2)對象:已讀一遍以上的主內知識份子。 (3)方法:從創-啟,至少讀一章記一事,應作讀經筆記,記下自己所感動的及疑難問 題:以便日後隨時請教長執、傳道、義工。沒有作讀經筆記習慣的同工、 信徒,易出現讀經時間題多,有機會遇到解答疑難時,找不到問題在那裡。 (4)時限:每年讀一遍以上,每日讀 3―4 章,若能堅持幾年,必大有進步。 安息日領會人員進修會104.8.9 於鳳山

(2)

3.精讀法:讀過、讀懂、讀活 (1)快讀法:就要求把聖經快讀一遍,對聖經有了大概印象。但還有許多經文還不懂是 什麼意思。 (2)通讀法:就要求把聖經讀懂,不懂就要問。 (3)精讀法:不但要讀懂聖經,還要求把聖經讀活了,能夠活用在講臺上和日常生活中。 目的:整理出各卷大綱,以加深印象,以便日後分卷查經或培訓講課之用。 對象:有志參與講臺事奉和文字工作同靈。 方法:可選擇一卷聖經或一卷聖經中的人物,事件把這卷經文讀懂,讀活、寫出大 綱和要訓。如羅馬書,得救之正路,又如:(約 2:1-11,6:5-14)。

第二節 查經方法

一、查經的意義 1.使同靈更糸統、深入地認識聖經真理,明白神旨,遵行主道,做神所喜悅的兒女。 2.通過查經分享,促進主內屬靈的情誼。 3.聚會方式靈活,對信徒靈命很有造就。 4.有利於教會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教會的發展。 二、查經的方式 1.個人查經:傳道、義工都要學會個人查經,個人查經是帶領小組查經的基礎。 2.小組查經:人員在 7 一 20 人之間,人多了可分為青年、中年、老年、義工等小組查經, 大家共同參與,彼此分享。 3.查經聚會:有天天聚會的堂點,可用一至二晚用來查經聚會,一次查舊約,一次查新約,分 卷查考。 三、查經的種類 1.整卷查經:選定一卷聖經,按章節秩序查經,通知組員先作準備。 2.段落查經:選定一段經文,按經文秩序查經,通知組員先作準備。 3.人物查經:選定聖經人物,按人物查經步驟查考,通知組員先作準備。 4.事蹟查經:選定事蹟經文,按事蹟查經步驟查考,通知組員先作準備。 5.專題查經:選定聖經專題,按專題查經步驟查考,通知組員先作準備。

(3)

四、查經的方法 (一)細心觀察經文: 1.用六何的方法來觀察經文:也就是對所查考的經卷或經文提出一些問題。一般可以從 六個方面來提問題。如:何(誰對誰)人?何地(發生的地點)?何時(發生的時間)? 何事(說了什麼話或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含有遠因和近因)?如何(結果怎樣或 效果如何)? 例如:徒 1:8 的經文: (1)何人? 誰說:是死而復活的主耶穌。他已有榮耀的身體且正要回到天父那裡。 誰聽:是十一位使徒。當時他們正聚集在主面前,仍然膽小,卻願意聽主的話。 (2)何時?從上文第三節可知是耶穌復活後第四十日。從下文可知是耶穌升天前。 (3)何地?橄欖山上(徒一 12)。 (4)何事?主臨別前的吩咐羅:內容有兩點: 聖靈的降臨:耶穌預言聖靈將會降在門徒身上。 門徒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 (5)為何?有近因,也有遠因。 近因:十一位使徒還未得到上頭來的能力。 遠因:十一位元使徒對教會發展的目標還不明確,主指明了教會的發展方向。 (6)結果如何?耶穌的話應驗了。第二章記載聖靈果然降臨于使徒身上,並且他們得 著能力,將福音由耶路撒冷推廣傳到當時世界的盡頭。若再推遠些,更可以看到 我們今日之所以是基督徒,也是因著這話的後果。 2.用解經的方法去觀察經文: (1)找出本段經文的主題。 (2)瞭解經文的時代背景。 (3)考慮經文的上下文。 例如:路 13:6 一 9 的經文 1主題:不結果子的枝要被砍掉。 2背景:1 一 5 節給我們提供了背景,彼拉多大概趁這些加利利人在聖殿獻祭時, 下令將他們殺死。猶太人一般認為,人遭受災禍或疾病,是因他犯的罪比別人 更多(約 9:23)。主耶穌指出這種看法的錯誤,並要求眾人悔改。

(4)

3考慮上下文:上文是不悔改的人都要滅之。(與十二章所講的有關係…正當那時 的)。下文是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這是另一天,不是連續。 (二)結構分析: 就是要研究作者每個重要的思想環節。經文中的每一個分段,就是一個思想單位,我 們也可以把每一個分段再分為小段。 例如:路 13:1 一 9,這段經文可分為三小段。 1.1 節有人對犯罪與審判認識不清。 2.2 一 5 節.主耶穌對錯誤的觀念進行更正,並指出你們都要悔改。 3.6 一 9 節主用白占地土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將要被砍掉為比喻來教訓他們。 (三)經文的解釋 經文的解釋是研讀聖經的重要環節。 例如:路 13:1 一 9: 1.經文中 1-5 節的解釋要把握兩個重點,一是查清經文的背景,二是以經解經(約 9:2-3)。 2.經文中 6-9 節的解釋要注意比喻指什麼說的,無花果樹是指以色列人,園子指以色列國 (現今可以指教會),園主是主耶穌,果子是指人的行為,管園的是指主的工人。 (四)經文的應用 我們學會了觀察經文、結構分析、解釋經文,但是若沒有學會如何應用經文的教訓實 踐在曰常生活上,聖經的道理充其量只是一堆知識,不能成為生命之道,造就信徒靈 性生命。 例如:路 13:1 一 9 節的經文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1.作為傳道人應如何面對落在患難、疾病痛苦中的同靈,特別是那些把疾病與犯罪畫等號 的同靈?(參約 9:2 一 3) 2.我有沒有按時結果子呢? 3.我有按時獻上主所悅納的鮮果嗎? 4.我有空手見主嗎? 5.我曾讓主感到失望嗎?

(5)

第二章 一般釋經學

任何一種文體,無論是散文、詩歌、書信、歷史、故事……都可以藉普遍性的釋經原則 加以解釋清楚,而這些普遍性的釋經原則有上下文、字義、文化背景、以經解經等,研究以 上的釋經原則,我們稱之爲「一般釋經原則」

第一節 上下文

一、定義 「上下文」是在一句話的前面和後面的文字,也可以說是和正文(text)在一起(Con =With)的部分。無論在說話或讀一篇文章時,不可忽略其前後話語或上下文的意思。在 釋經原則上我們稱之爲「上下文的前後呼應」。 二、注意上下文的益處 免斷章取義之危機: 約十六 24「求就必得著」?先決條件為「明白一切真理」(約十六 13) 路十一 9 求→得尋找─找著叩門→開門 賽五八 11「神的引導」→因賽五九 9~10 除掉重軛 「約九 3」這人與父母皆是無罪的人? 林前二 9「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什麼? 林前九 1「自由」? 林後四 7「寶貝」? 路廿二 35~38「夠了」! 世界(約十七 5.11.14.15) 三、上下文的例子 (一)LiteraryContext 文字背景、、 就文字背景而言,上下文的種類,以經文的關係位置而言,可分為直接的上下文、 遠隔的上下文及平行經文的上下文三種,就內涵意義而言,它可關乎歷史的、地理上的 及文化上的情境。 1.直接的上下文 ImmediateContext Nevertheless,WhentheSonofMancomes,willhereallyfindfaithontheearth? .路十八 8 的問句:「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見世上有信德麼?」之答案在上文 v1~7

(6)

中得到。 .詩百卅二 1:大衛的苦難為何?答案就是整個的下文,也就是本章第二到第五節。 .(提前二 12)「女人」可以講道﹝林前十一 5﹞可講道 2.遠隔的上下文 RemoteContext .傳一 2 的回應在傳一~十二 .太五 20「法利賽人的義」?→太五~七 .林前九 18:「權柄」,指著是 v4:吃喝,靠福音養生。 v5: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來往。 v6/12:不作工;撒出屬靈的種子,收割奉養肉身之物。 .摩七 12 在那裏「餬口」 在那裏「說預言」 先見→先知(撒上九 3~10):見先知求問所需:食物或禮物或銀子。 王下四 8 留吃飯 王下四 42 二十個大麥餅+新穗 3.平行經文的上下文(parallelcontext) .出廿 2~4、申五 6~21 與出卅四 14~28,這三段經文都記錄了十誡,互相參照,找 出真理的訓誨來。 .詩十四與詩五十三,這兩篇詩相似。 .俄 1~16 與耶四九 7~22 都是論以東的篇章。 .對觀福音:太/列王對觀:撒上下 可 王上下 路 代上下,當我們解釋這些書卷的時候,這兩組的「對觀」 (synoptic)顧名思義就是要喚起我們互相參照的 研經路徑。 .賽二 2~4 與彌四 1~4 這兩段經文是同義的平行經文,但是珥三 9 這段經文與他們相 比較,則是反義的平行經文,是探討兩者之異同。 .賽六 9~10 在新約中主耶穌亦說出同樣的道理(可八 18,路十九 42,約十二 40), 保羅在使徒行傳的末篇,作了最後一句話的宣告(徒廿八 23~29)。 (二)歷史情境(Historicalcontext) .「這殿是 46 年才造成的」(約二 20);因主前 19 年大希律開始動工,經過 46 年現在為主

(7)

後廿七年(AD27)。 .無花果樹底下 Underthefigtree(彌四 4、亞三 10、王下十八 31) .加拉太書的寫作背景(徒十) .約四 9 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的關係 .太五 39 打右臉,則任他了→不要與惡人作對 .〝兩份〞doubleportion(王下二 1~11)以利沙的祈求 .約書亞廿四 14f 大河那邊和埃及 .申廿六 5 我祖原是一個將亡的亞蘭人 (三)地理上的情境(Geographicalcontext) .若能詳查以利亞被旋風接上升天之前,他受差遣所到各地的關係位置,那我們對整個過 程能更深入,對以利亞的順服以及無我的受差遣前更感敬佩。 .查考亞伯拉罕的故事,若能對他的故鄉吾珥,他受召之後的中途滯留地哈蘭以及到迦南 地的第一站示劍地,以及後來居住的摩利橡樹那裏,能知其地理之人文及三地之關係位 置,我們更能體會到,神在迦南第一次向他顯現的需要性及重要性(創十二 7)。 .珥二 23 秋雨與春雨;冬天無雨?其實,冬季之時,聖地的雨量特豐(參歌二 11)。 .撒上十二 17 割麥時求降雨,4 月中~5 月中本是乾季之始之故 .約四 6「午正」,是何時?若參考約十九 14 就不會把「午正」誤解為中午十二點正,這 是羅馬計時的第六小時,應該是早上 6 點或傍晚 6 點。 .可十一 12~14;太廿一 18f 耶穌咒詛無花果樹,若對無花果樹的特性有所涉獵,則能明 白主耶穌詛咒無花果樹的原因,以及這項事蹟對我們的啟迪。 .羅馬人之四更(太十四 24~25;可十三 35):晚上、半夜、雞叫及早晨。 (四)神學背景 例 1:保羅的經濟來源:1.自力供給(徒十八 2f,帖前二 9,林前九 1~23) 2.信徒集資相助(林前十六 17) 3.腓立比(馬其頓)教會的供應(腓四 15ff;二 26;林前十一 9) 4.朋友們的照應(徒廿四 23、廿七 3) 5.被送行(徒十三 3、十五 3、廿 38、廿一 5、羅十五 24、林前 十六 6.11;林後一 16;多三 13、約參 6) 例 2:保羅對供輸問題的「双印證」論據(林前九)。 例 3:坐主腳前的馬利亞(路十 38~42)

(8)

這一幕輝映出「神在耶書倫中為王」的聖景(申卅三 1~5;啟一 16.20;太五 1; 啟四) 例 4:路加福音中主耶穌「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路上: 路九 51,十 38,十三 22,十七 11,十八 31,(十八 35,十九 1 耶利哥),十九 11, 28,37,41,45:進了殿 47:在殿裏,廿 1:在殿裏 例 5:請分析王下二有關「先知門徒」的神學背景,爾後來決定誰是王下二 23 的這些「童 子」。 (五)文化背景 CulturalContext .創卅九 11「僕人與主人同住」?不,房子分三間,1 僕 2 主 3 儲藏室(能銷無窗之室) 僕人經主人房去取物 .太六 6 禱告時,進「內屋」,就是進那「能銷而無窗之屋」。 .吃飯的坐姿,協躺著吃(約十三 23.25/路七 38 相膏抹腳) .太廿五 1「燈」:小油燈 .箴廿五 21f 古埃及人把「灰燼」放在頭上,表示與仇敵和好(羅十二 20) .祝福的按手(創四八 1f),送終的按眼(創四六 4),發誓時則把手置於對方的大腿下(創 廿四 2.9),表示真確事實時把手置於手上(箴十六 5) 自己双手按自己的頭是一副狼狽鼠竄的悲慘景像,正如那些依靠埃及的人 .撒上廿四 3:andSaulwentintocoverhisfeet:andDavidandhismen 「蓋住他的腳」是為何意?

第二節 字義

一、字源學的研究 它是指按照字的形成方式來研究,以便了解字的意思。這種研究首先應有原文辭典。 這種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對字義之體會與觀察的深度。希臘文在這方面的研究是特別豐富。 例一:apostolos(使徒) apo(前綴)就是離開A地到B地的意思。 stello(字幹)就是派遣的意思。 兩個字合成就是奉差遣前往某地的人。中文譯爲使徒。在新約中,他們是一群很 受尊重,負有特殊任務的信徒;他們又稱爲神的使者,與先知連用。(路十一 49;

(9)

弗三 5;來三 1) 例二:apekdekomai(切望地等候) apo(前綴)是離開A地到B地的意思。 ek(介詞)是由裏面走到外面的意思。 dekomai 是等候的意思。apekdekomai 此字見於(羅八 19),保羅用這種複合字充分 表達有得救指望的人期待主的再臨迫切的心境 二、比較研究法 1.利用經文彙編查同一個單字,在聖經中不同地方所出現的一切經文,就會發現它有好 幾個意思。此時要研究聖經裏的字義,一定要從上下文找出意思,不要太快讓翻譯的 字詞佔據我們的思想。 例一:「律法」有幾種不同的意思。 1耶稣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 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着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廿四 44); 此處「律法」指摩西的五經。 2「你們的律法豈不是寫着,我曾說,你們是神。」(約十 34),主是引用「詩 八十二 6」,把詩篇包括在舊約裏,那麽此處「律法」指全部的舊約。 3「……非律法說,不可起貪心,我就不知何為貪心。」(羅七 7),不可貪心是 十誡第十條。此處「律法」即指十誡。 4「我們知道律法原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因為律法不是為義人設立的, 乃是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誠和犯罪的,不聖潔和戀世俗的,弒父母和殺人 的,行淫和親男色的,搶人口和說謊話的,并起假誓的,或是為别樣敵正道 的事設立的。」(提前一 8~9),此處「律法」指所有道德律。 5「正遇見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進來,要照律法的規矩辦理。」(路二 27),此 處「律法」指宗教禮儀。 6「保羅對他說……你坐堂是要按律法審判我,你竟違背律法,吩咐人打我麽?」 (徒廿三 3);此處「律法」指猶太人之民事法典,也指普通律法。 7「婦人在律法上言,不可講道……」(林前十四 34);此處「律法」指猶太人 拉比的宗教法典(TALMUD)。 8「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 按律法受審判。(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沒

(10)

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 己的律法。」(羅二 12~14),「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此處「律法」指良心 的功用。 9「你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羅六 14~15),此處「律法」指律 法的捆綁,一種壓力或勢力。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雅一 25),此處「律法」是 指敬神愛人而言。 2.有些地方所用不同的字,實在仍是同義的。我們若把記述同一件事的經文加以比較, 即可知道其中有些用字不同,意思卻相同。 例一:耶稣說:「你要什麽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 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太廿 21)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 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可十 37)「在你的國裏」與「在你的榮耀裏」 同義。由此可見,主的「國」是「榮耀」地方。 例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來丢掉。你只有一只眼進入永生,強如有 兩只眼被丢在地獄的火裏。」(太十八 9)「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他; 你只有一只眼睛進入神的國,強如有兩只眼被丢在地獄裏。」(可九 47)「進入 永生」與「進入神的國」同義,由此可見,「永生」就是「在神的國」。 3.避免隨便斷言:如「肉體」非單指敗壞的本性,也可指人類血肉之體,故肉體非完全 不好。 例一:「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随着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 本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樣。」(弗二 3),這裏的「肉體」是指敗壞的本性。 例二:「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 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弗二 11)。這裏的「肉體」是 指血緣的關系。 三、字義的文化背景 探討原來習用某種語言的人們,在普通談話中對於某一語辭所附加的觀念。由聖經 考古學可探知。 例一:「以色列啊,你是有福的!誰像你這蒙耶和華所拯救的百姓呢?他是你的盾牌, 幫助你,是你威榮的刀劍。你的仇敵必投降你;你必踏在他們的高處。」(申卅 三 29),你必踏在他們的「高處」:指敵人的背部。所以這節的經文是神應許選

(11)

民可以得勝仇敵。 例二:「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太五 41),若有人「強迫」你走一 里路時,你要陪他走第二里路,這是眾人皆知的波斯人的習慣。原來波斯帝國 的信差攜帶帝國的信件時,有權利可以強迫當地居民為他背負行李走一里路, 或為他作任何事情。但主耶稣卻認為幫助鄰舍是出於愛心而不是命令,所以他 們不應受習慣的限制,只走一里,應該出於恩惠多走一里。這樣的愛心是主動 的,也是積極的。 四、由上下文分辨字義 聖經裏有許多的字義不可單由其字面理解,須看清楚上下文才能明白它的意思。如 果你碰到一個字不很清楚,停下來思考那段經文,通常可以找出真正的意思。 例一:「押尼珥對約押說『讓少年人起來,在我們面前戲耍吧!』」(撒下二 14)(撒下 二 12~17),看起來押尼珥不過是發起一個遊戲而已,但是細讀上下文始知那是 一場殘酷的「戰事」。 例二:「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一 6),因為耶和華 「知道」義人的道路。單看字面,我們常以為神無所不知,當然知道義人所要 走的路。當細讀下半節就了解「知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即神保護和眷顧義 人。在「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創四 1),聖 經以「知道」來暗示「同房」之意。由此更清楚神對義人的態度,如同丈夫對 妻子認識;經由「選上」、「相愛」而達到經驗上的「認知」。神對於義人的關愛 也是如此,達到神人合一的境界,這是最美的團契。 例三:「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 32),所謂「義人」是 指誰?根據上文知(路五 29~31),耶稣知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自義,就用比喻 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 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此為諷刺語,為喚醒那班自以為義的文士與法利賽 人,不要自以為義。 例四:「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 (雅一 13)「試探」(peirasmon)的原文與「試煉」同字,但按照上下文可知本 節的「試探」與(雅一 2)「試煉」乃一體的兩面。就約伯的患難而言,撒但以 苦難「試探」約伯,為置他於死地,但是神準許這苦難的存在,是為造就約伯 的靈性,通常我們稱這苦難為「試煉」,它說明神有足夠能力讓我們勝過試探(林

(12)

前十 13),為叫我們完全。

第三節 以經解經

一、意義: 以整本聖經的真理來解釋每一個别的經文。另外一種說法是用同一題旨的經文合參 研究,亦即聖經有自解性。了解聖經,除了應當注意有關經文在當代背景,對當代人有 何涵義,還要注意到在整個信仰中有關經文之涵義。不少異端的起因,就是將一部分的 聖經真理變成全部的真理,而犯了斷章取義的毛病。我們當知整本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 因此某段經文的解釋,必須能符合整本聖經的信仰,不可與其它的經文相抵觸。(參林 後一 18~20)(太廿八 20;弗二 19~20) 二、原則 (一)以經解經最有力的答案是經文本身的解釋 每讀一段經文應注意其上下文,也許是前後的幾節經文或幾段經文,也可能是好 幾章經文須配合着讀。甚至於整本聖經都可當做每一節經文的上下文。因此只有讀通 所有相關的經文,才能得到每一個特别主題真正的信息。 (二)把同樣主題的經文相互對照參考,以求取經文的含義 我們可以用「串珠聖經」、「經文彙編」或「聖經引得」找到相同的字在他處有何 用法。但我們應留意的是以經解經非串字解經,要避免把互不相干的經文串起來,湊 合成一個新的意義。因為相同的字,不一定意思相同,相反的來說,不相同的字眼可 能有相同的意思或思想: 例一:「來二 5~18」與「腓二 5~11」同是論及道成肉身。 例二:「來十」與「羅三」同是論及贖罪。 例三:「林前十五」與「啓廿」同是論及複活。 (三)以比較清楚的經文去解釋較不清楚的,但其主題都是相同 例一:磐石「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 不能勝過他。」(太十六 18) 1.這「磐石」是指彼得嗎? 2.根據彼得在「徒四 11~12」指出「房角頭塊的石頭」就是耶稣。磐石即指根 基或房角石。 3.彼得又在「彼前二 4~8」也作如上述的解釋。因此我們知道「磐石」是指基 督耶稣而不是彼得。

(13)

(四)以新約解明舊約或以舊約解明新約 舊約是影子,新約是實體,看到了實體,必然對影子更加明白;然而舊約卻是新 約解經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 例一:亞伯為何是義人?該隱為何是惡人?「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 兄弟。為什麽殺了他呢?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約壹三 12),約翰為何說亞伯是義人?該隐是惡人?由「創四 1~8」得知耶和華看中了 亞伯的供物,卻看不中該隱的供物。同時也看出該隱殘殺亞伯的事迹,得知該 隱是惡人。欲得知進一步的資料可由新約中收集。由「太廿三 35;來十一 4」 指出亞伯是有信心的義人。由「來十一 4;猶 11」指出該隱是沒有信心,又沒 有好行為,是一位惡者。所以他的獻祭不為神悅納。(箴十五 8,廿一 27) 例二:查考巴蘭的生平:首先應找到有關巴蘭的主要經文(民廿二~廿四)「猶 11」「彼 後二 15」。「啓二 14」 例三:銅蛇:「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約三 14~15),欲了解上述這段話,則必須熟悉以色列人在曠野如何舉目仰望 銅蛇,以緻得醫治的事(民廿一 4~9)。 (五)各段經文有互相補充的作用 聖經是神藉着衆僕人得神的默示而寫成的,由於衆僕人所領受的啓示都只有一部 分,但卻有互相補充說明的作用。例如有些經文表面似乎相背,其實是相輔而相成, 可幫助我們對真理有全面性的認識。 例一: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約三 17),與「耶稣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約九 39)表面上似乎相矛 盾。但是詳讀「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 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 在末日要審判他。」(約十二 47~48);由此得知,主耶稣來世上主要目的為拯 救世人,但是硬心不信的人,他們所聽的道要審判他們。 例二:地永遠長存 「地卻永遠長存。」(傳一 4),但在「彼後三 10;啟廿一 1」都說地會消失,以 後會有新天新地。兩者之間似乎有極大的衝突。若仔細思想「一代過去,一代

(14)

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傳一 4~5)的 下文,就可以知道這是比喻的說法,因為「地卻永遠長存」是與「一代過去, 一代又來」互相對比,而顯得「地似乎永遠長存」。 三、如何作好以經解經的工作? 欲作好以經解經的工作,基本上應熟悉整本聖經,因為整本聖經都是神的啓示,其 中的每一部分必須在整體的光照下,才能正確地明白真正的意義。因此有計劃地讀經, 規定在一定的時間内讀完聖經,如此有系統地、虔敬地,而且有規律地讀經、研經,對 於神的話語,必認識更清楚。那麽在以經解經時,必會熟能生巧。 有一些工具書如「經題編珠」(浸信會),「基要經題索引」(證道),「聖經題鑒」(晨 星),英文的 TopicalBible,系統神學,聖經字典、串珠聖經、經文彙編等等,都是有助於 以經解經的參考用書。

(15)

第三章 特殊釋經學

聖經包含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其體裁有歷史、傳記、詩歌、比喻、寓言、書信、 啟示、象徵、對話、法律,其中也包括各種的修辭和一些特殊的風格。解經的原則,即按照 有關經文之體裁與格式處理之: 1 若敘述文則應以敘述文的眼光瞭解它。 2 若屬修辭則以修辭之角度處理之。 3 若詞彙本身意義明確的,在信仰上涵義清楚的,就不能隨意靈意化。 4 文字中有特別的修辭,或使用象徵文字,就不能照字面解釋。

第一節 比喻的詞句(FiguresofSpeech)

「比喻的詞句」指的是一個字或一個詞,而傳達出來的意思不同於字面上的原來的意義。 一、比較法(FiguresofComparison) 1.明喻(Simile)這種比喻很明顯地把兩件事物擺在一齊作比較,它通常用「如」(as)或 「像」(like),來表達之。 例一:「他的心結實如石頭。」(伯 41:24)。 例二:「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帖前 5:2) 例三:「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纔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彼前 2:2)。 2.隱喻(Metaphor)這種比喻是把兩種本質上不相似的東西作比較,但比較之性質卻隱含 在話語中。書寫的方式,A是(為)B,Ais(of)B,就文法上言A=B,但就事實 上言,A≠B而是取B的特性來說明A。 例 1:「但我是蟲」(詩 22:6)。 例 2: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路 13:32)。 例 3:神的膀臂(ThearmofGod)。 例 4:「我是真葡萄樹」。 若把隱喻放大或故事化之,則成為寓言,如我是真葡萄樹即成為一例。又如主把自 己比喻為好人(約 10:1~18),先知拿單以一個寓言定大衛王的罪,並指責他。通 常「寓言」之一些細節都有些意思,而比喻通常只含一個教訓。 3.比較法解經的原則 (1)先看經文本身或上下文中,是否有把比喻的內容指出來,如果有,就用作解經的依據。

(16)

如: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路 13:31~32)由上文中便可知耶穌說的是 什麼意思。 (2)如果沒有提到比喻的內容,那麼,找出比喻的對象,然後按自然的意思作為最可能的 解釋。例如:(詩 18:2)說:「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巖石及山寨的 本質是指著堅固、可靠之意。 (3)利用串珠經文。例如提及甘露,通常指甘露使植物得到生命和生長的性質,如何西阿 書第十四章五節說到:「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但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明喻中可能 有不同的意義,如何西阿書第六章四節說:「你們的良善……如速散的甘露。」在此 指甘露的短暫速散比喻不忠心的愛。因此我們當小心利用串珠經文。 二、關連法(FiguresofRelation) 是以一個字相關代替另一個字。意思是指A,可是用B表示出來 1.代表法(Metonymy)又稱換喻、轉喻。 以A代表B,因A與B經常相提並論,一提到A自然就想到B。也就是用一個有 相關意味的字把另外一個字的觀念表達出來。它們互相的關係大概可分下列幾種: (1)互為因果關係:例如約伯記卅四章六節,經文的英文是 minearrowisincurable,直譯為我 的箭還不能治,以箭代替傷,箭是因、傷是果,中文聖經則意譯為受的傷還不能治。 (2)表記關係:例如(詩 138:2)「我要向你的聖殿下拜」,聖殿代表神本身的臨在。 (3)「以地代人」的關係:例如(太 3:5)「猶太全地……都出去。」這裡「猶太」代表 那地的人民。譯者按:中文聖經有加上「的人」兩個字。 (4)「作者和他的書」的關係:例如:(路 16:29)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 可以聽從。」譯者按:中文聖經裡面「的話」是加上去的,原文沒有,注意「的話」。 在此我們可以明白「摩西和先知」乃清楚指明摩西和先知的言論和著作,而非人 仍存在於世。 2.關連法解經的原則 (1)謹慎觀察:若照字義解釋時,是否經文的意義會含糊不清或毫無意義。以賽亞書廿二 章 22 節「我必將大衛的鑰匙放在他肩頭上。」如果照字義解釋就很可笑。這是一種 比喻詞,表示他的權柄和尊貴。 (2)按照經文的背景或上下文,找出比喻真正的含義。例如(林前 1:18)「十字架的道理」 是指基督的救恩說的。

(17)

三、人格化的比喻(APersonalDimension) 1.擬人法(Personification) 這是作者把非人格的或無生命之物當作有生命的人或物看待。這一類的用法在詩 篇最多。 例一:(詩 19:1~2)「諸天述說,穹蒼傳揚。」。 例二:(詩 98:8)「願大水拍手,諸天歡呼。」。 例三:(雅 1:15)「私慾懷胎生出罪來。」。 2.將神擬人化(Anthropomophism) 聖經中常提到神的眼目(代下 16:9),膀臂(賽 59:1),衣服(詩 104:1~2)等。 四、含蓄文體 1.委婉法(Euphemism)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情緒反應,用比較委婉的言辭代替不好聽的或禁忌的言辭。 例如:(徒 1:25)「猶大往自己的地方去了」指猶大的死亡。 2.間接肯定法(Litotes,Meiosis)或稱曲言法,是以否定一件事情的反面來說出肯定的意思。 例如:「不簡單」即「困難」之意;「不壞」即「很好」之意(帖前 2:15)「不得神的 喜悅」,由下文(帖前 2:16)知「神的忿怒必臨到」。 五、誇張法(Hyperbole) 作者故意把某種現象誇大,加以形容描寫,使之更生動活潑,其目的不是為欺哄人, 而是要使人對有關現象,得到深刻而正確的印象。 例一:「領你到那流奶與蜜之地。」(出 33:3) 例二:「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濕透。」(詩 6:6) 例三:「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 容不下了。」(約 21:25) 六、反語法(Irony)又稱諷辭法 說者口頭的意思和心裡的意思完全相反,使對方自己去領會。有的含有諷刺之意, 有的則無嘲弄諷刺之意。 例一:米該雅先知以諷刺之言對王說:「可以上去!必然得勝……」(王上 22:15,歷上 18:14)。 例二:「恭喜猶太人的王啊!」(太 27:29) 反語法在應用時,應注意下列情形:第一,要看說話時的情形;第二,要看上下

(18)

文;第三,要看聽者領略的可能性。若沒有這些條件,則易引起誤會。

第二節 預言的解釋

一、意義:神在事情未發生前,藉著祂的靈感動人說出將來要發生的事情,並且因著應驗使 人認識祂是真神。 二、預言的性質與特徵 1.大部份的預言都是以基督為中心 2.預言之循序漸進性:有些預言第一次提到時可能不甚清楚,但是以後再提到時,則愈來 愈明,如燈於黑暗中愈來愈明(彼後 1:19~20)。 例如:有關基督的預言。(創 3:15)(賽 7:14)(彌 5:2)(太 1:21) 3.預言具有多重與多層應驗的特徵。有許多的預言是先應驗部份,但其全部的應驗則有待 將來, 例一:(撒下 7:12~16)(來 1:5)。例二:(創 15:5)(啟 7:9)。 三、預言的種類 1.已應驗的預言: a.即刻應驗的:如(出 14:4,13~17)預言埃及人追兵將全軍覆沒。 b.舊約的預言稍後在舊約時代應驗的:如(書 6:26)(王上 16:34)。 c.舊約預言在新約應驗的:如基督的生平及事工成為新約信息的中心。 d.新約預言在新約時代應驗的:主預言祂受苦受死及復活的事,並且預言耶路撒冷被 毀之事,都一一應驗。 2.正在應驗的預言: a.新約的預言正在應驗者 例一:世人道德日益敗壞(提後 3:1~4)。例 2:天災人禍、戰爭日益激增(太 24: 3~4,30~41)。 b.舊約的預言正在應驗者 例一:但以理書中大象的腳與十趾(但 2:41~43)。例 2:聖靈的降臨(珥 2:28 ~32)。 3.將來會應驗的預言: a.舊約的預言將來才應驗者 例一:基督再來建國(但 2:44~45)。

(19)

b.新約的預言將來才應驗者 例一:信徒被提與復活(帖前 4:13~18)。 除了上述的分類之外,尚有另一種的分類: 1.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2.關於教會的預言 3.關於以色列的預言 4.關於外邦人的預言 四、預言解釋的基本原則 儘管在預言的解釋上有重重困難,卻仍有一些基本原則可循: 1.注意那段經文各重要專有名詞的意義 a.地理名詞:例如(賽 21)有以攔、瑪代、巴比倫、度瑪、西珥、亞拉伯、底但、基達。 b.動植物:(珥 1)蝗蟲、剪蟲、蝻子、螞蚱。(賽 41)香柏樹、皂莢樹、番石榴樹、野橄 欖樹。 c.歷史事件:先知所描述的未來常常用過去的歷史事件加以說明。 d.用語:有些是詩歌體,有些是象徵性或表記,先知們使用的用語有時照字面的意思,有 時照象徵的意義,在解釋時應體會作者的用意。 2.明白預言的歷史背景 解釋預言不可忽略作者的歷史背景,預言雖然由歷史事件促成的,但不可 受到純粹歷史的限制,因為在預言中仍存有超自然的性質。 3.注意上下文 瞭解(瑪 4)必須從(瑪 3)開始。要明白(賽 11:6~9)的和諧世界是否可能﹖ 我們須瞭解(賽 11:1~5)。如此思想的來龍去脈才會連貫。 4.參照其他預言,綜合比較之。 由於預言有多重或重疊的應驗,顯示出先知的著作中沒有一處的預言把必成的事全 部說出,故必須參照互相平行的經文。將相同或類似的預言加以比較研究,必能瞭解得 更完全。 5.解釋預言應判斷每段經文的特徵 a.是否屬預言或勸誡﹖例如撒迦利亞書的第一章並非全屬預告未來的事,有一些是屬道德 倫理部份。 b.是否具有條件性﹖許多預言是無條件的,神宣告要成就的,必定會發生。例如有關救主

(20)

及祂的救恩之應許。一般說來有條件的預言都是關乎祝福或審判的預告(申 28;耶 18: 8~10;拿 3:4)。 c.是否應驗﹖探討預言在歷史中已應驗的,可以加深我們對神的信心,同時可以得到一些 有價值的原則。瞭解何謂重疊性應驗﹖多重應驗﹖並且瞭解新約如何在運用舊約。如 果某一段預言已在歷史中應驗了就應以歷史來解釋。若是帶有條件的而且尚未應驗就 應特別留意不可強解。 6.解釋預言應以經文的字面意義為他解釋的限制或指引: 就經文的字面解釋應採字義或靈意的解釋,實在難以作明確的規定,然而有一位學 者說:「任何傳道者解釋預言若與我們的主或使徒不符合,就不符合基督教信仰。」 7.注意預言是否附帶有釋義或暗示: 例一:(啟 17:15)解釋了「眾水」之意。 例二:(啟 17:18)解釋了「淫婦」之意。 五、解釋預言應有的態度 1.憑著信心深信神的話語必然應驗。 2.當持著儆醒等候的心(太 24:45~51)。 3.懷著活潑的盼望力求長進(彼後 1:4~6)。

第三節 預表的解釋

預表解經的一個重點,藉著它能顯出各方面的真理,是相當有價值的。然而那些經文中 有預表﹖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一、定義:預表是預言的一種型態,是藉著人、事、物的表象預先表明未來的事。它是神所 安排,先在舊約出現,卻是新約某一種屬靈事實的前影。 二、種類:根據舊約的人、事、物加以分類,並且就他們的歷史性意義表明預先所隱藏的真 理。 1.人物的預表: a.亞當預表族類的頭,基督預表復活之人的頭(羅 5:14;林前 15:45)。 b.麥基洗德預表基督是君尊的祭司(創 14:18~20;來 5:6、10,7:1~28)。 2.歷史事實的預表: a.以色列人曠野漂流的事件為叫人得鑑戒(預表)(林前 1:10)。 b.挪亞歷經洪水的故事預表洗禮的意義(彼前 3:20~21)。

(21)

3.行動的預表:舉起銅蛇預表基督為我釘十架(約 3:14~16)。 4.職分的預表:先知(申 18:15),祭司(創 14:18~20),君王(賽 9:6~7)都預表基督。 5.制度的預表: a.逾越節預表基督的救贖。 b.祭司制度預表中保。 c.神治政權預表神的國度及教會以神為王。 6.物件的預表: a.會幕預表教會(來 9:9~11、23~24)。 b.香預表禱告(來 7:25)。 c.幔子預表基督的身體(來 10:20)。 三、預表的特性 1.歷史性 2.預先性 3.相似性 4.真理性 5.對應性 6.提昇性 四、預表的解經原則 預表是為了表明神的救恩,藉著舊約中的人、事、物來預繪、影射新約中所要成就 的事,因此解釋預表,必須溶合新舊約相關的經文,並遵循下列幾項解釋原則。 1.了解新約如何處理預表。 2.會幕和曠野的漂流史乃是預表材料的兩個主要範圍。 3.解釋預表,必須保持在良好的理性範圍內。 4.除非新約中有清楚的根據,不可引用預表以支持某項教義。 5.解釋預表時應有謙卑的心。 五、預表的例證 例一:以撒(人物的預表) 1.(創 22:18)因你的「後裔」指以撒。 2.(加 3:16)神向亞伯拉罕應許其子孫蒙福,並非指眾子孫,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 一個人就是基督,以撒就是預表基督。

(22)

3.(約 8:56)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我」指基督。 例二:約拿三天三夜在魚腹中(事蹟的預表) 1.(太 12:40)預表基督受死,三天三夜後復活。 例三:幔子(物件的預表) 1.(來 10:20;太 27:51)幔子預表主的身體。 2.(來 9:6~10)幔子乃隔開聖所與至聖所,幔子仍存在時,即表神人尚無法合 一,唯有基督捨身,則神人始合一。 另有預表的內容: (一)麥基洗德(來 7:1~10)。 (二)嗎哪(出 16:31;約 6:49~54;林前 10:3)。 (三)安息日(可 2:27;3:1~6;創 2:3;賽 56:5~6;58:13)。 (四)方舟(彼前 3:19~20)。 (五)撒拉、以撒、夏甲、以實瑪利(加 4:21~31)。

第四節 象徵的解釋(Symbol)

任何東西都有一定的意義,如果在這個意義之外還有另一個意義時,就稱它為象徵(或稱 表記)。 一、含義 1.以具體的東西來表達其象徵的東西,例如獅子、紅色、埃及、燈台等。 2.象徵的東西是在傳達一種觀念,比單靠口頭說明更加有力。例如:「紅色」被中國人視為 吉利,聖經卻視之為救贖。 3.象徵與預表之差別:預表乃是預言的一個分支,它總是指著未來。象徵是一個沒有時間 性的表記,它可以代表過去、現在、未來的事物。獅子代表能力,但卻不一定指向未來。 二、重要性 1.人性喜歡使用具體的東西(事物)來表達抽象的觀念。 2.希伯來人是屬於東方人,其思想重象徵,故聖經中常有象徵。 3.象徵可以用來啟示真埋,也可以用來隱藏真理。通常聖經不會說明象徵的意義,讀的人 要自己去明白。因此我們要小心地讀。 三、解經上的困難 1.象徵物所代表的觀念,在特定文化背景下重覆地使用,使用久了,則象徵物與觀念相結

(23)

合,故一見此象徵物即知其含義。 四、解經的原則 1.聖經已經解釋的象徵是進一步研究其他象徵的基礎。 例如但以理中的「獸」(但 7:14~28)指敵對神的政權。 2.要小心象徵的雙重意義及其特性。 a.一個象徵物不只代表一個觀念。 例一:獅子代表基督(創 49:8~10),又代表撒但(彼前 5:7~8)。 例二:羔羊代表主耶穌被獻為祭(約 1:29),又是代表失喪的罪人(彼前 2:25)。 例三:水代表生命之道(約 4:13~14)代表聖靈(林前 12:13)。 b.一個觀念不只用一個象徵物來表達。 例如基督可用羔羊、葡萄樹、獅子等象徵物代表。 c.聖經中的隱喻有很多是象徵,例如「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可 14:22、24), 餅是基督身體的表記,葡萄汁是祂的血的記號。這是一般教派的主張,本會的主張是 靈化說。 3.未解釋的象徵,須徹底研究上下文,有助於決定象徵的意義。例如(耶 24:1~3)提及 耶利米在異象中看到兩筐無花果,一好一壞。下文(4~10)說明兩筐無花果代表兩地 的人民;被擄去流亡的猶太人是好的無花果,其他留在城裡的餘民是壞無花果。 4.使用經文彙編查明象徵物在各不同經文內有什麼含意。例如(何 6:4,14:5)提及「甘 露」各有不同象徵的意義。 5.有些象徵物可由其本身特殊性質得到解釋。例如鹽表防腐,獅表凶猛,鴿表馴良,蛇表 靈巧,豬表污穢。 6.考古物的資料有助於瞭解象徵物所代表當代的觀念。 五、解經的例證 1.數目字的象徵(SymbolicNumbers) 有些數目字在聖經裡有表記的意義,茲說明如下: a.「三」代表「某些」、「一些」,有時也代表「許多」、「足夠」,但是通常它都是代表一個 較小的總數。 b.「四」代表完全,即表示地或受造物的完滿;它一再被使用於祝福和咒詛的傳播上。(耶 49:36;結 37:9;路 13:29;啟 7:1)。 c.「六」有人以「六」為「七」完整數目之不足,故認為(啟 13:18)所說人的數為六

(24)

百六十六,即「666」表不足!不足!更不足!確是極有趣的臆斷,這是說明獸是永遠 失敗的,必無法達其目的。以上是就上下文而推論的,或許在其他經文裡,「六」沒有 特殊的意思。 d.「七」代表恩典之約,表「完成」、「完整」、「完全」的意思,參看(太 12:45;徒 6: 3;啟 1:4)可是也有許多經文看不出這種特殊的意思,所以每個地方都要個別考慮。 e.「十」有時表示無限性的尊貴;有時指「完全」。參看(啟 2:10,12:3;路 15:8)。 f.「十二」通常和神百姓的支派有關。參看(創 49:28;約 4:9;太 10:1;啟 21:12、 14)。 g.「四十」代表一個世代。通常和試煉、審判有關。參看(創 7:4;出 24:18;太 4:2)。 h.「千」多半是等於一個不確定的「大」數目,並不是不多不少的確指一千,這種用法 能夠從(出 20:6;34:7;士 15:16;撒上 18:7;伯 9:3;詩 90:4;彼後 3:8; 詩 91:7;但 7:10)等處搜集資料,因此(啟 20:2)所記撒但被捆綁一千年,僅表 示一個不確定的長時期,大約是論到新約教會的那幾世紀。一千禧年說,依字面的意 義乃是一個無關重要的問題。 上面這些數目在聖經中可能還有其他的意義,但不是在聖經中所有的地方都有象徵 上的意義,故要慎密思考,勿標奇立異。 2.其他的象徵 a.金屬:金、銀、銅、鐵,它們的象徵意義是以金屬的價值來表明,例如但以理對於大像 的講解(但 2:36~45);保羅講解「事奉」工程的考驗(林前 4:12~14)都是以金 屬的價值來表明象徵的意義。除此之外,有的取金屬的特性或功能來顯明其象徵意義, 例如銀子在舊約普遍用作交易的媒介,而用來贖罪的錢也是銀子,故以銀子代表救贖。 又如銅象徵審判(啟 1:15),金代表最高級、最聖潔。 b.名字:所多瑪指罪惡之城,埃及指罪惡的世 c.動作:「吃書卷」表示徹底明白神的話。 d.物體:「燈台」表明神的教會。 e.生物:蛇、龍表明魔鬼。 f.寶石象徵人的美德(啟 21:19~20)。

(25)

第五節 神蹟的解釋

一、神蹟的意義 Miracle(神蹟)源自於拉丁文動詞,意思是驚奇(towonder)。神蹟是導致人們驚奇的事件, 是超乎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非人力之所能及,只有超自然的神方能作成。 二、神蹟的種類 1.量的變化 a.一把麵,一點油(王上 17:8~16)。 b.藉油還債(王下 4:1~7)。 c.二十餅飽百人(王下 4:42~44)。 d.五餅二魚(太 14:15~21)。 e.七餅數魚(太 15:32~38)。 2.質的變化 a.瑪拉(出 15:22~26)。 b.以鹽治水(王下 2:19~22)。 c.水變酒(約 2:1~11)。 3.生命的變化 a.撒勒法寡婦之子復活(王上 17:19~24) b.書念婦人之子復活(王下 4:32~37)。 c.拉撒路復活(約 11:1~44)。 d.拿因城寡婦之子復活(路 7:11~17)。 e.亞倫的杖開花(民 17)。 三、神蹟的目的 1.為彰顯神的權能,使神的名得榮耀(出 5:11)。 2.為明白神的屬性,例如公義(創 19:29)、慈愛(申 8:1~10)、憐憫、信實等。 3.為堅固人的信心(王上 18:21;約 20:30~31)。 4.為給予神僕蒙召,行使權柄的證據(林後 12:12)。 四、神蹟發生的因素 1.因人的禱告 a.以利亞的禱告(雅 5:17~18;王上 18:36~39、41~46) b.主的禱告(約 11:41~44)。

(26)

c.彼得的禱告(徒 9:40)。 d.病人的要求(太 8:2~3,20:29~34)。 △解釋神蹟為叫人相信禱告的能力。 2.因人的信心 a.百夫長的信心(路 7:2~10)。 b.治療癲病的孩子(可 9:23;10:27)。 △講解神蹟為激勵人的信心。 3.出於主的憐憫(非出於人的要求)。 a.給四千人吃飽(可 8:2)。 b.叫拿因寡婦之子復活(路 7:11~12)。 c.使馬勒古之耳復原(路 22:50~51)。 △顯明主的慈悲憐憫。 4.彰顯神的榮耀 由瞎子得治之神蹟(約 9:3)得知神行神蹟乃為鼓勵「體驗神蹟的人」出來為神作見 證。 五、解釋神蹟的原則與態度 1.絕對相信耶穌是全能的神 2.講解神蹟切忌滿足人的好奇心 3.神行神蹟沒有一定的公式 4.神有時用普通的工具行神蹟 5.神蹟為印證神的道

第六節 比喻的解釋

文學上象徵文字(FIGURATIVE)除了第一節所提的直喻、隱喻、擬人法、誇張法等以外, 還有寓言故事(FABLE)、謎語、故事、格言以及比喻等等。這許多象徵的文字中聖經裡以比 喻為最多,從而顯出其重要性。 一、比喻的定義 比喻乃是用普通生活上的話題或一些精簡的故事而講到屬靈的真理;它用屬地的故事以 闡明屬天的真理。換句話說,比喻通常指有道德上或屬靈上真理的故事,這故事是生活上可 能遇見的,但不一定真實發生過的。

(27)

比喻一辭,原文是「並擺在旁邊」作比較的意思,它可說是一種廣義的『明喻』,藉著它 作為一種例證來說明事情的方法。例如「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此例 是以娶親的筵席為例證以說明天國的道理。 二、比喻的要素 1.必須有一件合乎情理的「地上的」事物、事件、俗例、或可能發生的。 2.在世界(地上)的事之背後,又含有屬靈的功課與信息。 3.地上的故事與屬靈的教訓之間構成推論的關係,因此才使比喻有了說明、比較以及論證 的力量。通常比喻都有一個主要的意義,我們不必在一些細節裡找什麼屬靈教訓,只要 把中心意義找到就可以。 三、比喻的重要性 1.就數量而言,聖經中比喻大約有五十三個,由此可見研究比喻的重要。單以比喻就佔了 福音書中大部份的篇幅;其中路加福音就有三十四個比喻。 2.藉著各種不同的比喻,使我們明白世界歷史進展的情形、世代之末了、猶太人之將來、 外邦人之將來,以及國度的特性。恰當的比喻能使人深省並在心靈中留下深刻長久的影 響,如「浪子回頭」、「好撒瑪利亞人」(路 15:11~32,10:30~37)。主耶穌所用的比 喻都極為恰當有效。 四、基督使用比喻的目的 1.為向那些不信的以色列人隱藏寶貴的真理, 2.用比喻的方法可以徹底的教導門徒。同時也讓那些真正渴慕真理的人事後有好好回想的 機會(太 13:10~16), 五、比喻的解經原則 1.首先要明白比喻本來的目的: 有關比喻是誰講的﹖對象是誰﹖為什麼要講這比喻,其目的何在﹖ 2.要找出比喻的目的,應注意其上下文,有的上文可找到該比喻的目的,例 1(太 20:1~ 16)(太 19:23~30)例 2(路 18:1),例 3(路 16:1~13)(路 16:14) 3.注意有關的背景問題 解釋比喻時,在沒有確定比喻的背景之前,不要忙著勉強拉扯其與靈性意義的關係。 例 1(太 22:11~13) 例 2(太 20:3~6) 4.確定比喻所要教導的主要教訓 通常比喻都有一個主要的教訓,我們不必在次要點裡面找什麼屬靈教訓,只要把中心

(28)

教訓找到即可。

5.勿把比喻寓意化。所謂寓意是把特殊的意義加在經文裡,以求找出深奧的意義。 6.須明白比喻和教義的關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5.機關發現廠商未依約履行保障勞工權益之義務,經查證屬實,除 有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於廠商事由者外,依本目約定計算違約金

經查本項產品國內生產廠商有53家,產值約新台幣18.2億元,市占率約80%,員工數約

決標或簽約後,發現得標人有第八點情形者,應撤銷決標、終止

興建期或營運期履約管理作業發現異 常,或經查民間機構履約有潛在或具體

他所測量了相對成長率 (dP/dt)/P 大約為 0.7944 ,而環境容 量上限大約為 64 。.

日(由機關於招標時載明;未載明者,依採購法施行細則第92條 規定,為30日)內辦理初驗,並作成初驗紀錄。初驗合格後,機關 應於

(二) 履約標的或履約標的內涉及於平面、廣播、網路及電視等媒體辦理政策 宣導部分,應切實依預算法第 62 條之

第一條 工程案名稱:金門就業中心新建辦公廳舍招牌案 第二條 工程案地點:金門縣金寧鄉伯玉路二段 55號 第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