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Copied!
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王秀施、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的 A 『 AU 句、 v /O

曰川

吋/-年

AU 可缸

刊第

集輯

究一

研十

-A月六

教第

想像力知多少?

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王秀魄、黃金俊

摘要

想像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思維過程,過去教育領域中較少針對想像力做 系統性研究。本研究為彌補上述不足,探討想像力的內涵與要素,並編製適合 的想像力量表,進一步建構與驗證想像力的理論模型。本研究首先分析整理想像 力研究相關的文獻,釐清想像力的內涵與可能面向;接著,以三所大學通識課程 七班學生共 667 人為樣本,進行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並運用結構方程模式

(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建立想像力理論模型。研究發現,想像力包

含易凰性、超越|生、連結性及可能性等四元素,且四元素間存在顯著相關性。本 研究所建構的想像力四元模式與發展的量表具有重要理論與實務的意涵。

關鍵詞:四元模式、想像力、想像力量表

王秀才鬼,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通訊作者)

電子郵件:

wanghs 109@gmai

l.

com

黃金俊,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

Inquiry into Imagination: Constructing the

Reliabity and Validity of Imagination Scales

Hsiou-Huai Wang

,

Chin-Chun Huang

Abstract

Imagination is inheren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ognition

,

which is the ability

of forming mental images and concepts through unlimited and imagery thinking.

However

,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in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imagining

process and establishing the mental model of imagination as a basis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study intends to bridge such a gap by 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imagination and developing an imagination measurement scale.

In light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

a tentative theoretical model of

imagination was developed as the foundation for scale developmen

t.

An imagination

scale was composed and administered to a total of 667 college students from 7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t three universiti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of imagination include susceptibility

,

boundary-crossing

,

connectivity and

Hsiou-Huai Wang

,

Professor

,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anghs109@gmai

l.

com

Chin-Chun Huang

,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3)

王秀施、電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的

possibility

,

among which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exis

t.

In this way

,

this study makes a

special contribution by establishing a four-factor model of imagination and developing

an imagination scale based on the mode

l.

(4)

壹、緣起與研究目的

人類文化與文明的創造得以與時俱進,不斷地推陳出新,端賴人類針對未知 的各種可能性所發揮的思考能力所獲致的成果。而這樣的心智能力就是「想像 力」。想像力在人類思維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類科學和技術的進步、 文學與藝術的創作,以及社會制度和人際關係的發展,都是人頻發揮想像力、組 合精進、具體描繪所獲致的成果(賈體茗, 1970) 。因此,人類的想像力提升了 社會、改善了生活、創造了新的文明,缺乏這樣的能力將導致社會發展遲滯、甚 至整個被淘汰。 然而,過去的教育過程普遍忽略想像力的歐發,而過度偏重分析性邏輯思考 之訓練,強調知識與事實之記誦。一般而言,幼兒想像力豐富,表現在各種故 事、卡通、擬人情境中,思考不受拘束、沒有框架、甚至天馬行空。然而,隨著 年齡漸長,邏輯推理思考能力愈強,想像力似乎隨之遞減。到了中學,在升學壓 力與填鴨式的教育過程中,想像力更是被記憶複誦的考試所扼殺。到了大學,教 育過程似乎更強調邏輯推理思考,忽略想像力之廠發。因此,如何使學生能夠在 適當的教育情境中,釋放想像力,引導其多向度地發現自己的可塑性,培養活 潑、充滿創新點子之人才,誠為當前教育重要目標之一(羅文基,

2001 )

雖然想像力是一種如此重要的人類心智過程,然而,比起其他心智過程,例 如: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創意思考等,過去相關研究成果較少,且大都偏向 哲學、藝術、文學等領域,例如:針對想像力本質做哲學性思辯、針對文學藝術 創作過程中的想像力進行探討等主題(汪純瑩,

2004

;張蕙慧,

2001 ;

I凍淑鈺,

2004 ;

Da此, 2001;

Heath

,

2009; Mountain

,

2007) 。教育領域中較少有系統性的研 究,即使有,也多是針對幼兒想像力進行探討,較少以年齡較大之學生為對象, 進行想像力的探討。 同時,想像力的「評量 J '更是深具挑戰的問題。由於想像力的內涵變化莫 測、包羅甚廣,如何建構出具有信、效度且涵蓋多元面向的想像力評量工具, 乃為值得探討的重要研究問題。過去國內外學者均曾對此做出一些努力,例如:

Singer ( 1978

)以成人為研究對象,發展「白日夢自陳式量表 J

(daydreaming

(5)

王秀塊、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的

scale)

,來描述幻想發生的過程;Barber與Wilson (1979) 發展「創造性想像量 表 J

(creative imagination scale)

,發展出10個指標,來評量自我暗示性的身體 虛擬想像效果。近年來,亦有國內學者開始發展想像力評量工具,例如:曹筱 明與林小慧 (2012 )發展「想像力量表J '編製開放式問答題來評量創造性想 像;許育齡與梁朝雲 (2012 )開發自陳式想像力量表,進行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 分析,建立想像力之10個特徵能力。上述量表中,Barber與Wilson的「創造性想 像量表」及曹筱明與林小慧的「想像力量表」均為開放式問答與實作回答的形 式,並非自陳式量表;而Singer的「白日夢量表J '為自陳性量表但僅提出兩個 要素;許育齡與梁朝雲開發的自陳式「想像力量表J '雖依據雙因子十因素的模 式,發展出自陳式想像力量表,構面較為完整,但其內涵較未觸及想像力要素間 的發展歷程。因此,本研究試圖建構更為完整的想像力構面要素,編製白陳式想 像力量表,並尋求想像力要素間的關係與歷程。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將彌補上述現今研究中的不足,針對想像力的定義、 發生機制,以及評量方法做基礎性探討,並發展適合的想像力量表,然後運用實 證性研究方法,強化相關論證與討論,具體地描繪有關「想像力」的要素能力。 具體而言,本研究根據文獻分析,整合推導出想像力的因素構面,並運用探索性

(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與驗證性因素分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進

行探究。除了釐清想像力在學習者內在的心理構念之外,亦藉由心理計量領域 發展相當成熟的因素分析技術'間接驗證想像力的要素能力之組成構念與彼此間 關係'並提供理論模型建構之論據,以供教育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培育想像力之參 考。綜合言之,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探討想像力的特徵能力與意涵。 二、探討想像力特徵組成的理論模型。

貳、文獻分析

茲針對想像力涵義、想像力理論基礎、想像力要素及想像力評量方法進行文 獻探討。

(6)

一、想像力涵義

想像力( imagination) 一詞由來已久,在中國,先秦的《楚辭﹒遠遊〉去: 「思舊故以想像兮,長太息而掩涕 J .這是想像力一詞最早出現者。而《韓非 子﹒解老〉云,-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故諸人之所 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J .則很生動地論述此一想像之情形(張蕙慧.

2001

)。 在西洋,早在古希臘時代. Aristotle 也曾從心理學的角度,討論到想像力這個概 念,他指出想像力是以意象在思考,隨著意象呈現,想像力是思考形式的關鍵, 與常識有所區隔 (Klinker,

2006

)。可見,無論中國、外國,想像力都是極其常 見的詞語,大家都會熟練地運用它。 《牛津字典》指出,想像力是針對未存在事物的心理意識活動,進行一連串

幻想的設計與組合,形成一超越外在既定事物的心理形式(

Collins & Stevenson

,

2004) 。李樸挽( 1996) 認為. ,-想像力是以表象為基礎,是人腦對已有的記憶 表象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過程」。陳惘眉(

1995

)指出,想像力是對頭 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處理,重新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想像力是個體以其基本 戚官能力重製心像或是概念的能力。 學者認為,想像力產生歷程為人們面對外在的資訊刺激,腦海裡在浮現某件 事物時,即會敢動回顧性思考機制,從回顧的舊經驗知識裡'抽取印象深刻片 段,用以對新事物進行類比、譬喻、因果關係的建立或是藉由說故事將抽象的意 念生動化與柔軟化等機制,努力去整合成可以看得見、聽得到或摸得到的圖像具 體表徵'形成語言、身體舞蹈或是繪圖(

Efland

,

2004; Egan

,

2005

)。這樣的歷 程包含解離與連結,解離指打破複雜的整體,分離出一個或多個不同的想像力元 素;聯合是指將元素整合統一,可以將元素以不同的數量、型態與形式進行整合

( Vygotsky

,

2004

)。

想像力形成的原因是大腦組合新元素產生創造性活動,個體會將腦裡的知識 形成一組參與建構與詳盡闡述之網絡狀圖像 (Dryden, 2004) 。想像力其有將事 物具像表徵化的功能,是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透過知覺、表徵結構化、記憶、 思考推理等心智運作,將一些眼睛看不到的事物統整並產出表徵的能力(內田伸 子.

1999 ; Thomas

,

1997

,

1999)

0

Vygotsky

(2004) 主張想像力有四個面向: (一)想像力是超越現實的活動; (二)想像力有賴豐富的生活經驗; (三)想

(7)

王重視、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69

像力包含情嵐的元素; (四)想像力建構出新的可能性。因此,想像力為一種形 成心像與現實連結,產生新穎概念的認知與情成的心智(鄭英耀.

2010)

綜合以上,想像力乃藉由自發性地觀察,從凰官出發,接觸環境,連結想法 和經驗,累積影像,產生新意念的歷程。

二、想像力的評量方法

想像力是指將舊有經驗做新的組合,從已知訊息中激發新的訊息,聯想超越 不在眼前事物的能力,由於它可以天馬行空及自由馳騁,所以這樣的歷程其實 很難捉摸與評量。由於想像力難以捉摸,因此學者嘗試用多元方式評量捕捉其內 涵。早在二十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Binet就認為應以開放的題材來評量想像力, 例如:以看墨潰說故事的圖案測量想像力(黃玄.2009) 。林幸台( 1990) 也針 對想像歷程,提出下列評量參照架構,認為評量應著重於:提出突出問題的要 點、保持開放的心態、情緒戚覺的覺察與深入、精確傳達訊息、呈現情境全貌、 綜合統整、多彩多姿的想像與幻想、運用動作與聲音、不尋常的視覺觀點、內部 的透視、突破侷限、幽默、投射於無限未來等。 (一)想像力的多元評量 過去文獻大多針對藝術想像力的評量進行探討,例如:王昌琳(2005 )認為 針對學生藝術創作想像力應採用教師觀察、作品評量及同儕互評,並且建立客觀 評量規準'進行評量。洪進益(2005 )也指出,學生嘗試各種藝術創作,表現豐 富的想像力,可用口語評量、實作評量、觀察評量、紙筆測驗等方式進行。劉育 嘉 (2005 )針對學生運用音樂情境的想像力,認為可用學生互評及教師觀察的方 式評量。葉明雯 (2005 )針對學生音樂劇表演中的想像力,認為除了量的分析以 外,也應做質的記錄,在學習的歷程中,觀察學生想像行為的結果,做為檢討教 材教法的適切性及評估教學的成效。張雅甄與黃郁文(2005 )也認為,學生在視 覺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嘗試各種媒材、技法及形式,表現豐富的想像力,評量方 式可採用教師觀察、作品評量及同儕互評的方式,並且運用評量規準進行檢視。 李秋玲 (2004 )也指出,針對各種表現豐富的想像力的創作,評量方式可包含口 語評量、實作評量、觀察評量、態度評量及紙筆測驗。同時,針對教師如何在教 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想像力也是重要的評量面向,可以用教師教學反思札記、教室

(8)

觀察與教師訪談等方式進行。

由於想像力包羅萬象、變化莫測,因此學者所發展出來的量表亦採取多

元的取向與策略,例如:國外學者 BarberWWilson

( 1979

)發展「創造性想

像力量表 J '從 10個指標:手臂沉重 (Arm Heaviness) 、手的懸浮 (Hand Levitation) 、手指麻醉 (Finger Anesthesia) 、幻覺(

Water

Hallucination) 、味 覺(

Olfactory-Gustatory

Hallucination) 、音樂幻覺 (Music Hallucination) 、溫

度幻覺 (Temperature Hallucination) 、時間失真(

Time

Distortion) 、年齡回歸

(Age

Regression) 和身心的放鬆 (Mind-Body Relaxation) 來評量受試者在這些

指標上表現出的虛擬幻想程度,例如:提示當事人「我的手臂很沉重J '讓當事

人進行想像手臂沉重的嵐覺,評量其「真實」凰受此種虛擬想像的程度。該量表 多應用於心理分析、醫療診斷的領域,例如:評估心理病患自身此種想像力與易

受催眠暗示的相關程度(

McConkey

,

Sheehan

, &

White

,

1979) 。

國內學者陳繼成(2010) 發展出想像力作品量表,受試者被要求設計鮮奶包 裝盒上之標誌,並且由評分者進行評量;在評分時,是使用試題反應理論中的多 面向模式來進行評分,以避免評分者的主觀性影響測驗的品質。林東毅 (2011

)

則是利用羅許墨跡圓形,讓受試者針對墨跡上的圖形進行想像,評分者依據羅許 量測,使用勝算率的方法進行估算,以準確地檢測想像力高的個人。另外,王 愉敏 (2010 )使用概念結合的方法評量想像力,發展「概念結合想像力測驗」

( imagination test of concept combination)

,其測驗題目由兩個完全不相關的概念

組合而成,例如 I 手機&正義 J '要求受測者想出兩者之間的關聯詞句,並說 明其聯想過程或理由,用來衡量學生的想像能力,該研究以602位大學生與研究 生為研究樣本,驗證其量表具有鑑別度,並以Torrance創造思考之直線及圓圈測 驗及創造性知覺量表建立區別效度。最後,曹筱明與林小慧(2012 )亦發展「想 像力量表 J '編製 13題開放式問答題,例如:看到樹葉,你會想到什麼?然後請 受試者畫出圓形,針對科技大學學生進行施測,並透過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 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來驗證其想像力模型,包括「發想力」、「流暢力」、 「變通力」及「獨創力」四個構面,並據以編製「想像力量表」。 (二)想像力自陳量表 上述想像力量表多以實作結果來評量當事人想像能力,較少以當事人本身就

(9)

王秀塊、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71

其一般生活經驗與傾向對自身想像能力進行評估的「自陳式量表 J 0 目前所蒐集 到的文獻中,僅有 Singer

( 1978

)以成人為研究對象,發展自陳式量表,讓受試 者自我評量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做「白日夢J (daydreami月)的頻率、方式、 內容、時機與影響因素,他提出「白發性的想像J

(spontaneous

imagining) 與 「控制性的想像J

(controlled

imagining) 兩因素,來描述想像力發生的過程。 其次,許育齡與梁朝雲(2012 )亦開發了自陳式想像力量表,進行探索性與驗證 性因素分析,嘗試建立想像力之能力特徵,其將想像力區分為「創造性想像力」

(creative

imagination) 與「再造性想像力J

(reproductive

imagination) 兩個構

面,創造性想像力之能力特徵包括探索力、直覺力、風受力、新穎力、專注力、 生產力,再造性想像力則包括具象力、辯證力、轉用力、有效力。研究者讓兩群 受試者填寫自陳性量表,評量自身在10個能力特徵上的特質程度,兩個構面對受 試者雖有所差異,但仍具備一定程度之相關。此一量表為目前國內所發展構面較 為多元完整的想像力量表,但在其所提出的想像力雙元模型中,各要素間的關係 與歷程如何尚待驗證。 綜合上述,由於想像力變化莫測、難以捉摸,過去學者乃發展出多元的評量 方式,藉以捕捉人類的想像力,然而較缺乏以當事人本身就其思考傾向、習價和 對自身想像力進行評估的「白陳式量表」。由於自陳↑生量表可檢測當事人自我知 覺到的特色傾向,評量方式較為簡易可行,因此較適合用於教育與教學場域,值 得開發。基於此,本研究將匯整心理學理論與想像力相關文獻,對想像力內涵要 素做更深入完整的探討,提出想像力四元模式,並據以建構白陳式量表。 三、想像力的理論基礎 心理學中不同的理論觀點對想像力的探討可提供不同的視角,以下從幾個主 要的理論觀點出發,探討想像力意涵。 (一)人本也理觀點 人本心理學興起於1950年代,主要是研究人的本性、潛能、經驗、價值、創 造力和自我實現等概念,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以及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1.人性本善論、2. 需要層次理論、 3. 自我實現 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為Maslow

( 1966/1988)

.強調人人皆有創造的潛能及能

(10)

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想像力研究可提供下列歐示:人人皆有想像的潛能,通常 個人會因為要滿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而產生想像的動力。由於人人具有想像 創意的潛力,因此,應透過教育開發及培育人才。只要能自由自在地思考,所有 人皆具有創造想像的天分,而見其運用心力之程度而定,並不受天賦才能的限制。 學者指出,極大多數優良之想法與創新概念,係由一般人所提出;一般職員也可 激發出許多大量的新概念與新想法;大部分的技師在想像創造性能力方面,均在 一般社會平均水準之上。上述事實說明,人人皆具有天賦之想像力與創造性才能 (車文博,

2001 ; Robinson

&

Aronica

,

2009/2011

) 。

因此,人本心理觀點注重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強調人人皆有創造的潛能及 能力,認為每一個人皆能自由自在地思考,創造想像力並不是集中在少數人,而 是人人皆擁有的才能,故可創造出許多優良的想法與創新概念,形成超越一般外 觀事物形象的可能。 (二)行為主義觀點

行為主義為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心理學流派,主張人頭行為由先天與後

天環境所決定,也就是先天基因加上後天環境所產生的結果。從早期Pavlov提出 古典制約論,至USkinner的操作制約論,以及後來各種修正的行為理論,這派學 者強調人類行為乃個人與環境互動的歷程中,透過刺激與反應的連結與增強,逐 漸型塑成行為模式(

Baum

,

2005

)。 行為主義觀點對想像力研究的歐示為強調環境中的刺激對個人想像行為的重 要性,亦即個人可經由外在環境事物的刺激,形成各種反應,激發出想像力。 勝守堯與朱疆源( 1988) 指出,想像力往往是當個人接觸到某個知覺對象,引發 某些過往的記憶形象自然地湧現,經過心靈的加工冶鍊後,形成一個新形象的過 程。這個新形象和知覺對象並不相同,但卻和生日覺對象原有的特質內容具有相似 之處,且在所創造的形象氛圍上也和原有對象聯繫著。因此,這種想像所產生的 形象,無法離開眼前的事物而自行產生。英國學者Addison指出,想像過程是一 種由眼前對象直接引發的反應組織過程。這就是想像力思考過程「再造想像」

( reproductive imagination)

,必須憑藉眼前刺激物進行想像,而刺激物可能是文 字、圖像、風官刺激、情戚激發等(李樸繞,1996) 。

(11)

王秀梅、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73

因此,從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個體想像的過程乃為一種刺激一反應的連 結。當事人經由環境的易戚,憑藉眼前刺激物進行觀察與想像,引發過去經驗, 並經過不斷的思考及修正後,形成一個新形象的結果。 (三)精神兮析觀點 精神分析又稱心理分析,指涉人類心理活動的某些規律,包括潛意識、本 我、白我、超我心理結構、本能的心理發展及移情作用等精神分析學說。人們在 清醒的意識中存在著潛在的心理活動,即是潛意識。潛意識包括個人的原始衝 動、各種本能及與本能有關的慾望,這些衝動和慾望受風俗、道德、法律的控制 而被壓抑,但仍然不自覺地積極活動和追求滿足,而夢和幻想是通向潛意識之 路,可以發現被壓抑的慾望(熊哲宏,

2000)

從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來看,想像力提供了一個跳脫現實的途徑,經由幻 想,形成超越現實的可能性。事實上,想像思考能自動奔馳,四處避蕩,並且 能自動讓想像者隨之陷入情境,包括各種幻覺、錯覺、誇大之妄想等。陳個眉

(

1995) 認為, I 想像力」是一種隨意想像,變化想像內容和主題,就如同幼兒 的想像活動主要屬於無意想像。「所謂的想像力即為能以『思想的眼睛』看見事 物的力量 J (邵一杭,

1988)

,藉由此種想像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想要的 時間點,對事物進行摟取,並在腦中轉化運作,進而形成一幅想像中的圖畫。就 像是某人從未到過亞馬遜河流域的灌木叢中,但當他倒臥在溫室花叢中時,眼望 著四周,此時在他內心的臆測中彷彿能夠看到亞馬遜河流域的景色一樣。 因此,精神分析注重人類心理活動中潛意識的作用,指出人會不自覺地積極 活動和滿足各種需求。在這樣的過程中,想像者透過幻想、虛構與投射,白動進 入各種幻覺、錯覺、誇大之妄想的思考過程,使得知覺之間互相聯繫,繼而重組 記憶的表象,此為想像力思考歷程的重要元素,形成超越現實及組合事物新形象 的可能性。 (四)詔妒,心理觀點 認知心理學指出人的認知及行為背後的心智處理,包括思維、決定、推理與 動機及情戚運作的心理過程,例如:記憶、注意、凰知、知識表徵、推理、創造 力及問題解決等活動。簡而言之,認知心理學談到輸入、表徵、計算以及輸出等 概念 o 另外,個體透過持久性對他人或環境的互動,形成獨特人格特質,是一組

(12)

相當穩定的特徵,這些特徵決定了特定個體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行為表現,是可 預期的行為模式(鄭臻妹.

2001 )

認知心理學觀點對想像力研究提供的歐示是:想像力是一切人類知覺活動能 力和原動力,是一切認真日的媒介,是積極地參與認知的建構活動所散發的一種綜 合力量,這種「想像」具有幾種特徵:1.創造性; 2. 是充分自由、變化多端;

3.

結合性。想像歷程為各式連結的認知處理過程,包括將各種圖像、不相關事物、 多樣性功能進行組合。就像是「構造性想像 J (

structural visualization)

.是「一 種對立體形式的天生戚覺J .一種直覺能力,這種直覺能力能夠從畫面的藍圖以 「思想的眼睛」將其轉化構成一幅清晰的立體圖案。勝守堯與朱疆源(

1988

)認 為. r 想像是以情成為出發點,透過嵐知作用將已儲存或眼前事物的圖式重新組 合冶鍊,進而創造出一個新意象的過程」。陳個眉(

1995

)也認為,想像是對頭 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處理,重新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從認知觀點來看,想像 力可視為一種認知思考歷程,每一個人皆可以經由注意與戚知,自由自在地進行 想像,形成超越一般事物的可能性。而這樣的認知歷程具有一定的特徵要素與發 展路徑,值得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綜合上述不同理論觀點,得到相關歐示,例如:人本心理觀點注重人 的正面本質和價值,強調人人皆有創造的潛能及能力,並且認為每一個人皆能自 由自在地思考,強調想像力的「可能性」。從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個體想像的 過程乃為一種刺激一反應的連結。當事人經由環境的易鼠,憑藉眼前刺激物進行 觀察與想像,引發過去經驗,強調想像力的「觸發性」。精神分析注重人類心理 活動中潛意識的作用,指出人會不自覺地積極活動和滿足各種需求。在這樣的過 程中,想像者透過幻想、虛構與投射,自動進入各種幻覺、錯覺、誇大之妄想的 思考過程,強調想像力現實的「超越性」。從認知心理觀點來看,想像力可視為 一種認知思考歷程,每一個人皆可經由注意與戚知,自由自在地進行想像,這樣 的認知歷程具有一定的特徵要素與發展路徑,強調想像力的「連結性」與想像力 因素及構成的路徑。 因此,上述四種理論觀點,對本研究對於想像力的多元特徵與要素易戚均有 所做發,為本研究建構想像力四元模式理論的來源。

(13)

王秀極二萱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75

四、想像力的要素與因素構面

因此,本研究綜合上述不同理論觀點的歐示,加上過去文獻對想像力定義、 歷程及面向的探討,透過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時期對想像力進行分析,並 且表達了對想像要素一定程度的共識,根據文獻初步分類,假定想像力是針對未 存在事件進行策劃、設計,形成概念的思考行動,並具有四項要素:易戚性、超 越性、連結性與可能性,茲敘述如下: (一)易惡性(

susceptibi

I

ity )

要具有想像力的意識,關鍵就在於易成|笠,即個人能戚知一個對象物形成心 (摯的程度(

Ichikawa

,

2009

)。事實上,想像力可從戚官、情鼠與經驗三個面向 來加以觸發。

I.凰官易J,gt

(sensory

susceptibiI阿)

想像力經常受到風官訊息而被易凰觸發。個人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 味覺等戚官接受到許多的刺激,這些刺激有時會觸動想像活動,例如:一個人會 從看到的圖像中想像自己走進了那幅畫中;從聽到的聲音(音樂)中想像自己乘 著歌聲的翅膀飛了起來;從聞到的氣味中想像自己回到童年廚房母親的身邊;從 摸到的棉花材質中想像自己被包裹在溫柔雲端。這種直接的鼠官刺激,往往成為 激發想像力的第一因。Ichikawa (2009) 認為,凰官刺激要能夠引發想像,往往 需要一些條件,首先,刺激要直接而明顯,獲得當事人的注意;其次,刺激通常 需引發當事人的情感反應,例如:愉悅、興奮、恐|單等,激發當事人將這些刺激 與經驗做連結,以產生意義或圖像。

2.

'I育嵐易凰(

emotional susceptibility)

而情戚在想像力的激發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瞭守堯與朱疆源(1988) 認 為,想像力是以情戚站出發點,透過戚知作用,將已儲存或眼前事物的圖像式重 新組合冶煉,進而創造出一種新意象的過程。事實上,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會產生 各式各樣的凰受,這些風受通常會伴隨著大大小小情緒或感情狀態,慢慢形成顯 而易見的圖像,成為想像力的溫床。情緒包含正向與負向,正向與負向情緒都可 能易嵐想像,例如:恐懼的情緒個人會想像如何逃避;反之,當個人凰受到安全 愉悅的氣氛,便會在愉快的心情中綻放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因此,想像思考過程

(14)

除了涉及認知歷程外,亦涉及情廠投入的程度。事實上,情戚是創造性行動的催 化劑,不同的情廠體會會產生不同的圖像,因此情成和想像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

繫 (Eckhoff

&

Urbach

,

2008; Ricoeur

,

1978;

Vygots 旬, 2004 )。

3. 經驗易~

(experiential susceptibility)

同時,想像力的思考過程與日常生活經驗有關,可以個人經驗做為催化劑, 進行想像(勝守堯、朱疆源, 1988) 。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端視那些經驗觸動 了個人的思考與戚受,從而產生超越時空的想像活動,經常是將生活中的每一個 小觸動連結組織起來,例如:曾經去過的地方、看過的人物、聽過的故事、發生 過的事i育,都能成為想像易成的素材。日前生活中的經驗,例如:在與各種人、 事、物互動的過程中,透過聯想與反思,也往往激發出超越現存事物的想像,而 這個歷程往往是一種經年累月、自然凝聚沉灘的過程。 綜合而言,想像時所使用之素材,透過戚官、情緒與經驗的作用,藉由真實 與虛幻之元素,創造出更多的組合。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若能一方面提供多 元的風官刺激以及過去經驗的聯想,促使學生進行記憶的提取、發散、組合與描 繪,增進想像力,再於男一方面營造自由安適的情境,釋放學生無拘無束的想像 動力,同時訓練學生敏覺於自身戚受,使其進而能乘著情廠的翅膀飛翔於想像世 界,實為培養想像力的重要過程。 (二)超越性( boundαry-cross

ing )

想像力是一種跳脫現實,從現實框架中解放的歷程,這種超越的思考功能包 括下列三種方式: 1.幻想 (fantasy) 想像力除了建立在舊經驗外,也可以幻想任何先前未發生過的經驗,創造 新的經驗,建立各種可能性。想像力基本上是一種幻想,只要把想法放空、放 鬆,想像力就會開始奔馳。想像力就是沒有壓抑的幻想過程,當一個人幻想時, 就會創造出一些人、事、物的心靈圖像,開翎如生地想像真實的情境。 Ichikawa

(2009

)也指出,有時人們會做白日夢,白日夢本質上就是一種幻想的過程。想 像力可以建立在幻想的過程,白發性地從夢中幻想看到和聽到的東西而形成圖 像。綜合而言,這種幻想作用 (fantasy) 是一種很重要的超越性想像元素。

(15)

王秀施、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77

2. 虛構(

fictinalization )

想像力可以經由虛構不存在的事物,想像從沒有見過並且可以概念化的事 物,進行圖像的思索及組合,再經由圖像的描繪過程來加以溝通和呈現。這種具 有創造性的新表象,可能是現實中確實存在或曾經發生,但以前未曾~知過的事 物,例如:銀河系,也有可能是未來世界中可能產生的事物,例如:大同社會, 甚至可能是現實中永遠不曾有過的事物,例如:孫悟空七十二變。研究發現,通 常年齡在九歲的小孩,他們會結合玩其、地域或周遭的人,進行各種各樣的虛構

與組合 (Michele

&

Robert 2006

)。這些雖然只是一種虛幻的心理作用,卻可以

在現實事物中找到其形象的原型,同時也可以彌補現實的不足、寄託人們的期 望、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心理活動。 3. 投射(

projection)

想像的過程不侷限於自己的經驗,也可透過投射到其他人、事、物的情境 中,扮演其角色,想像對方及他物的角色、思想與厭受。這樣的投射可以在閱讀 書籍、觀察藝術品、欣賞戲劇等活動中產生,例如:在觀察一幅畫時,進入畫中

的世界,成為畫中的人物(

Eckhoff

&

Urbach

,

2008)

;或在欣賞一齣戲劇時,想

像自己是劇中男女主角,戚受其悲歡離合,甚至編織新的劇情。總而言之,這種 將自己投入其他人、事、物的情境中,扮演其角色的心理歷程,是一種重要的超 越性想像作用。 綜合而言,個人可透過幻想、虛構與投射的途徑,超越現實的框架,進入想 像的世界做自由自在的思考,產生各式各種的點子。 (三.) J.車靠吉'I主(

connectivity)

想像力為特定條件刺激的影響之下,對記憶表象進行巧妙的加工及組合的歷 程。其過程首先是使用拆散、輾碎等方式,將這些素材從其所在的表象系統中分 解出來,然後再使用黏合、誇張、典型化、聯想等方式,將它們綜合在一起,經 過如此的轉換過程,想像力才能產生(彭嘲齡,1988) 。因此,想像力是一種心 智連結的能力,包含下列三種形式的連結:

1.多樣性連結(

connectivity through multiple sources)

多樣性連結是指將各種需求、可能方案等局部的事物加以連結,以產生新事 物,想像其整體性的可能。想像力是一種連結多重來源元素、將其實事件與虛擬

(16)

幻想空間加以結合,並且予以描繪的過程。 Eckhoff與 Urbach (2008) 也定義想

像思考為將各式各樣想法,透過連結、改造與發展,結合成一個完整故事的過 程。

2. 不相關連結(

connectivity through irrelevancy)

想像過程也涉及將原本完全不相關的事物加以連結,從無序的狀態中,將各 種不相關的概念重新組合進行統整,產生新的連結,例如:將看似不相關的問題

或不同領域的構想連結起來,形成新的可能(

Ic

hikawa

,

2009

)。

3. 圖像式連結(

connectivity through imagery )

圖像式連結是將心中的各種記憶表象相互連結,形成一個鮮明的圖像,是想 像力的重要歷程。想像力形成是知覺連結到記憶,能思索不存在的事物,形成圖 象的過程。 Chris也指出,想像力有很多不同方式,例如:視覺想像力,是以建 立心裡的圖畫、具體的圖像為核心,進行思維活動的過程。想像力是依據個人經 驗創造圖像,進行文學創作或事物的創造與發明(

Dart

,

200 I)

0

King (2007)

也指出,人們針對生活經驗可以圖像的方式表達內心戚受與需求,並且透過圖像 描繪分享彼此的其實經驗。在這樣的過程中,許多不同記憶表象會不斷地產生, 這些表象透過輾碎、粘合、聯想等巧妙地加工與組合,逐漸形成圖像。 綜合言之,想像力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其過程十分複雜,是個人將 過去儲藏的各式各樣、甚至不相關的記憶形象做為材料,進行連結、改造和發 展,衍生出新內容的思考過程。 (四)可能性(

possibi

I

ities )

想像力是能深刻戚受經驗和直覺,試圖理解思維對象(人與事物) ,並且連 接未知到已知、尋求各種可能性的過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 也指出,想像力是一種發生新 概念與新意象的思維活動,結果會形成許多新意象、產生替代方案與未來可能性

( Collins

&

Stevenson

,

2004 )

1.替代方案(

alternatives)

現存經驗通常不足以解決現有問題,因此,需要天馬行空地想出各種替代方 案,以不斷修改現有想法,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達成事物需求的功 能或目的。就如同數學解題過程,需要往目標想像,藉由推出各種的替代解法思

(17)

王秀塊、重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79

考,以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標;或者是工程師在設計重大工程時,面對抱持著 各種不同立場之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要能想像出各種問題的解決途徑與可能的替 代方案,以達到工程建設的目的。 2. 未來性(如ture

orientation)

想像過程需要思考日前沒有的事物,通常涉及對未來的揣測與投射。由於未 來具有無限的可能i笠,人類對末來事務具有深刻的好奇與思考的需求,一方面能 在不同的時空中,解決目前人類遭遇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夠建構出不同於現存社 會的「美麗新世界J .因此. I 未來」是個人想像力奔馳的地域,在那裡,各種 可能性繁茂地產生。想像力目的是對自己生命的追求,對自己的生命與未來有一 個藍圖,靠著想像力一步一步實現。想像力關注的事物可能存在未來世界,是迄 今從未有人經驗的圖像形式,想像這世界的建構通常都在幾個月、有時幾年、甚 至是幾世紀後的時空,型塑出未來的故事、地域、文化、社會和政治,甚至是生

態系統(

Michele & Robert

,

2006

)。

五、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想像力是針對末存在事物的心理意識活動,藉由自發性的觀 察,接觸環境,連結想法和經驗,產生新行為的歷程。因此,本研究建構想像 力四元模式的理論模型如圖I .包括想像力的四大要素與其構面,以及其間的關 係:

(一)

r 易 J惡性」

「易凰性」是指想像歷程能感知一個對象物形成心像的程度,包含「凰官易 凰」、「↑青凰易嵐」與「經驗易感」三個構面。「凰官易嵐」是指從視覺、聽 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嵐官接受到許多的刺激,這些刺激觸動想像活動,激發 當事人連結,產生有意義圖像. I 情戚易凰」是指以情感為出發點,透過廠知作 用,將已儲存或眼前事物的圖像式重新組合冶鍊,進而創造出一種新的意象; 「經驗易凰」是指透過日常生活經驗,與各種人、事、物的互動過程,運用聯 想、反思的方式,激發出超越現存事物的想像思考與感受。 (二) r 超越性」 「超越性」是指想像力是一種跳脫現實,從現實框架中解放的歷程,包含

(18)

「幻想」、「虛構」與「投射」三個構面。「幻想」亦即從任何先前未發生過的 經驗,白發性地幻想看到或聽到東西、創造新的經驗形成圖像. I 虛構」是指會 虛構想像從沒有見過、不存在的事物,進行圖像的思索組合與描繪;「投射」即 個人透過投射到其他人、事、物的情境中,想像扮演對方或其他人物的角色、思 想與凰受。 投

身于

虛 構 幻 本目 ,山、

經驗易戚

情嵐易凰

戚官易戚

可能性 超越性 連結性 易凰性

未來性

替代方案

圖像式連結

不相關連結

多樣性連結

想像力四元模式

(三)

凡是弄右性」

「連結性」是指想像力在特定條件刺激的影響之下,對記憶表象進行巧妙的 加工及組合的歷程,包含「多樣性連結」、「不相關連結」與「圖像式連結」三 個構面。「多樣性連結」意指能將多重來源各種需求、可能方案等局部的事物加 以連結,以產生新事物;「不相關連結」是指能將原本完全不相關的事物加以連

產v1

(19)

王秀塊、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81

結,從無序的狀態中,重新組合進行統整,產生新的意像. r 圖像式連結」代表 能將不同記憶表象的心理圖畫,透過輾碎、黏合、聯想等巧妙的加工與組合,形 成一個鮮明的圖像。 (四) I 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能深刻地凰受經驗和直覺,並能連接已知到末知、尋求各種 可能性的過程,包含「替代方案」與「未來性」兩個構面。「替代方案」在替代 方案面,是指天馬行空地想出各種替代方案,能不斷地修改現有想法,想出各種 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達成事物需求的功能或目的. r 未來性」是指能想像在未 來幾個月、幾年、甚至是幾世紀的時空中,型塑出對未來的社會、文化的揣測與 投射。 根據文獻,想像力始於觸發易戚,當個人受到凰官、情凰與經驗的做發,他 會透過幻想、虛構或投射的方式超越現實框架,產生許多心像意念,而這些多 樣、不相關與圖像式的意像又會被相互連結組合,最後產生多種可能的替代與未 來方案。因此,研究者進一步假設:想像力四元素間具有一定的關係'其間的關 係為:易凰性會直接影響到超越|生、連結性與可能性;超越性會直接影響到連結 性與可能性;連結性會直接影響到可能性。

參、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首先採用文獻分析,先以想像力定義、發生機制,以及評量方法等文 獻,探討想像力的意涵與要素、相關屬性及影響關係。其次採用調查研究法,依 據想像力的意涵與要素及相關變項,編製量表對受試者進行施測。第一次預試時

間為2013 年 10 月初,第二次正式施測時間為 2014年 l 月中至 1 月底,施測結束後將

量表資料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探究,藉此探討「想像力量表」 的有效性。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對象為北部三所大學,修習通識課程的理工與人文學生,第一次施 測對象有 310位學生,其中男生有 232 位學生、女生有 78位學生,理工類有 212位

(20)

學生、人文類有98位學生,大一生70人、大二生 137人、大三生42人、大四生 61 人,一般大學 101 位學生、科技大學 209位學生;由共310人所建立的樣本,進行 探索性因素分析。其次,第二次施測對象有357位學生,其中男生有304位學生、 女生有 53 位學生,理工類有240位學生、人文類有 117位學生,大一生 139人、大 二生 78人、大三生 100人、大四生的人,一般大學 256位學生、科技大學 101 位學 生;由 357人所建立的樣本,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研究對象之人口特徵資料如 表 l 。 表 1 研究康平安芝λ 口符佐董抖 類別 樣本總量 男性 女性 大一生 大二生 大三生 大四生 一般大學 科技大學

二、研究工具

探索性因素分析

310

232

78

70

137

42

61

101

209

臨誼性因素分析

357

304

53

139

78

100

40

256

101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想像力量表,量表之發展主要是廣泛地蒐集有關想像力 的文獻,以及參考相關的問卷工具,依據文獻探討,研擬開發新的自陳式問卷。 並運用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技術'嘗試建立想像力之意涵與要素,以奠定相 關理論基礎。本研究探索想像力的四個要素,均有相當的文獻數量支持其與想像 力有關,量表內容包含「易嵐性」、「超越性」、「連結性」與「可能性」等想 像力四個要素,其中, I 易嵐性」包括戚官易鼠、情戚易歐與經驗易嵐;「超越 性」量表包括幻想性、虛構性與角色投射;「連結性」包括多樣性連結、不相關

(21)

王秀梅、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的 連結、圖像式連結. ,.可能性」包括替代方案與未來性。研究量表係採用 Likert 四點量表設計,邀請填答者就自身生活或學習經驗與傾向為基礎,自評量表項 目描述符合自身經驗的同意程度,從「從不如此」、「偶爾如此」、「經常如 此」、「總是如此」四個等級來作答。計分的方式分別給予 1 、 2 、 3 、 4 、 5分, 若有未填答的選項則設定為遺漏值。 本研究想像力量表之發展,先經兩位擁有大專教學經驗之教師編製初版量 表,後經國內於想像力領域研究有所專研的學者專家五位進行內容效度檢核,復 經 10名教育領域的大學生進行表面效度檢驗,以確認各題項之代表性、準確度以 及可讀性,初步編製想像力量表50題。量表內容編訂之後,再對北部三所大學修 習通識課程學生進行測試。 本研究第一階段採探索性因素分析,以 310位學生進行施測,測試後以 SPSS 統計軟體進行項目分析、信度分析,並以主成分分析、 Promax斜交轉軸法進行 因素分析,修正後問卷變成 38題。之後再以 357位學生進行第二階段施測,進行 驗證性因素分析。

三、研究程序與資料分析

本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採用 SPSS軟體,先後運用主成分因素分析(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確認想像力要素可分為「易1§£性」、「超越性」、「連 結性」與「可能性」。接著,運用LlSREL軟體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CFA)

並以最大概似法 (maximum-likelihood)

(J6reskog & S6rbom

,

2002

)分析樣

本變異 共變矩陣(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選取近似誤差均方根(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approximation

,

RMSEA)

(Steiger

,

1990) 、比較適配指

數 (comparative

fit index

,

CFI)

(Bentler

,

1990) 做為評估假設模型的指標。並 根據 Fan與 Sivo (2007) 、 Hooper 、 Coughlan與 Mullen (2008) 、 Hu與 Bentler

(

1999) 以及 Sivo 、 Fan 、 Witta與Wi l1se (2006) 的模擬研究結果設定適配指數

的切截分數. RMSEA的數值低於 .08 、 OF1 的數值高於 .90 、 PNF1 的數值高於 .50 、

CFI的數值高於.坊,模型適配於樣本資料,則接受假設模型。

(22)

肆、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第一階段: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之「想像力量表」第一次施測樣本,以北部三所大學,修習通識課程 的理工與人文 310位學生為施測對象,結果發現四個要素的資料分布情形為:平 均數均介於2別國標準差之內,並無顯現極端值;標準差以> .79 為檢驗規準,則 有「圖像式連結 J

(SD

= .775) 與「替代方案 J

(SD

=

.75)

,其資料離散程度 較低;各特徵均無顯示偏態<土1 ;且特徵之間彼此相關數值分布在.150"-'

.500

之間,樣本的描述性統計資料如表2 。 表2

老實是實力E寰宇均數與標準差

想像力

(N=310)

M

SD

易戚性 凰官觸發

2.92

.790

情凰觸發

2

.4

9

837

經驗觸發

2.55

.900

平均

2.60

.790

連結性 多樣性連結

2.65

790

圖像式連結

2.63

.775

不相關連結

2.52

.810

平均

2.63

.792

超越性 虛構性

2.64

.870

幻想性

2.84

.890

角色投入

2.56

.930

平均

2.68

.900

可能性 替代方案

2.89

.750

未來↑生

2.86

780

平均

2.88

.770

(23)

王秀塊、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的 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四個要素特徵的緊斂情形,其KMO值為 .806 '顯示此份樣 本資料相當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因此,運用主成分因素分析,並採用使用在量表 發展以及注重因素間相關之 Promax斜交轉軸法,以取得更適切的收斂度(邱皓 政, 2010) 。透過自由抽取因素的探索性方法,緊斂出四個因素,總累積變異量 達6 1.958% 。 研究者將這四個因素與文獻比對後命名:第一組因素內含經驗易戚、情凰易 廠與戚官易廠等三個要素,命名為「易J,gt性 J '特徵值 (eigenvalue) 達 3.629

'

累積變異量為40.32% 。第二組因素內含多樣性連結、不相關連結與圖像式連結 等三個要素,命名為「連結性 J '特徵值達4 .460 '累積變異量為 67.67% 0 第三 組因素內含幻想性、虛構性與角色投入等三個要素,命名為「超越性 J '特徵值

(

eigenvalue) 達 3.972 '累積變異量為66.88% 0 第四組因素內含未來性、替代方 案兩個能力要素,命名為「可能性 J '特徵值達 3 .44 '累積變異量 74.372% 。此 外,各題項的共同性均高於 .50 '亦採取探索性因素分析選取因素負荷量 .50以上

之題項要求(

Mata-Toledo

&

Gustafson

,

1992)

,結果詳見表3 。

表3 主丘吉分揮豆守住gj.表分統結果將要 易凰性 題項 主成分分析

2

3

經驗易戚 35 我會從個人過去生活經驗進行發想

855

.4

00

.4

15

25 我會對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事、物進行想像

.820

.559

.4

53

43. 我會從以前經歷過的事開始想像

.792

.516

.4

25

48. 我會幻想過去沒有的經驗

.789

.549

.4

21

13. 我會將周遭人的遭遇編成劇情

.640

.4

36

.517

情凰易戚 49. 我會對討厭的人進行想像

433

.838

.4

69

44. 我會對討厭的事物進行想像

.511

.836

.526

36. 我會想像討厭對象會發生什麼事

.526

.833

.534

6. 我會對自己憤怒的事物進行想像

.572

.738

.370

成官易戚 1 1.我會從摸到的東西開始想像 .4

89

484

.837

26. 我會從聞到的東西開始想像 .4

01

.4

52

.827

19. 我會從嚐到的東西進行想像 .4

76

.534

818

(續下頁)

(24)

連結性 題I員 主成分分析

2

3

多樣性連 3 1.我會結合事物的各種功能進行想像

.859

.370

.662

故~、土口 41 我會將現實中的事物與虛擬事物加以連結

.856

.577

.4

36

47. 我會將各種概念進行連結形成新的概念

.796

.628

505

不相關連 7 我會將無關的概念進行統整

.4

89

.898

.4

39

結 16. 我會從無序的狀態中,重組情節

.614

.772

.506

圖像式運 10. 我會連結事物的各種外型進行想像

.554

407

.904

亦J土口 3. 我會將心中圖像相互連結成一個鮮明圖像

.524

.591

.808

超越性 題項 主成分分析

2

3

幻想 38. 我會天馬行空地幻想

.876

.539

.601

24. 我會做白日夢

.842

.559

.4

58

33. 我會幻想不存在的事物

.779

.4

69

.653

虛構 12. 我會將個人的遭遇編成劇情

.4

59

.847

.540

5. 我會用周遭的人事物來虛構情節

.554

.836

566

2。我會運用誇張的方式將現實中事物加以變化

.640

.744

.530

投身于 46 我會把自己放進別人的故事中

.541

.534

.903

27. 我會把別人放進另一個人的故事中

.583

.628

.822

42. 我會用虛構故事的方式來進行思考

.579

.682

.756

可能性 題項 主成分分析

2

未來性 34. 我會想像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858

.569

17. 我會想像未來社會可能產生的各種需求

.824

587

30. 我會幻想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物

.823

515

23. 我會想像未來環境可能產生的各種需求

.816

.649

50. 我會想像未來人類可能產生的各種需

.794

645

39. 我會針對目前生活中不價,想像可能的改善

.705

.655

替代方案 9. 遇到瓶頸時,我會想像各種可能的替代方案

.559

.841

4. 我會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564

.826

15. 為達成同一個功能,我能想像出多種的方案

.571

.809

22 我會不斷地修改現有想法,尋求改變的可能性

.669

.753

(25)

王秀姐、重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87

另針對各要素特徵之間的關係'進行聚合 (convergent) 與區別

(

discriminate) 之分析。結果發現, [""易~性」之各要素之間,具備良好的內 部一致性( Cronbach'sα=

.873)

;

[""超越性」各要素之間,也具備良好的內部 一致性(

Cronbach

'sα=

.754)

;

[""連結性」各要素之間,也具備良好的內部一 致性(

Cronbach'

sα=.789); [""可能性」各要素之間,也具備良好的內部一致 性( Cronbach'sα=.719) 。再進一步先就各特徵與該屬因素之總分進行相關分 析,發現各特徵與該屬類之想像總分有較高的相關(相關在.66"-'.79) ,並與不 同類別的想像能力特徵有較低相關(相關在.20"-'.50) ,顯示各特徵分屬不同類 別的想像力性質之間,具備一定程度的區別效度(

Brown

,

2006

)。

二、第二階段:驗證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原量表編製50題,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進行題目修正,修正後 成為38題的想像力量表。研究者進一步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想像力量表的 理論構念。從基本適配度、整體適配度與內在適配度三方面來考量「想像力理論 模型」的適配,性,相關數值詳見表4與表5 。

-4-mm

掰一一

陣到-一

頭一

-mw

阿拉一切

聯一組

弘一輛

R恥1SEA

0.03

OFI

0.935

PNFI

0.68

CFI

0.98

表5 想益實力之 E棄負荷量和運釋是安度掃要 構面 題項 易嵐性 凰官易~ 情風易凰 經驗易凰 連結性 不相關連結 多樣性連結 圖像式連結 因素負荷量

0.60

0.56

0.88

0.85

0.92

0.73

測量誤差

0.64

0.69

0.22

0.28

0.15

0

.4

7

(續下頁)

(26)

構面 超越性 可能性 題項 因素負荷量 測量誤差 虛構

0.90

0.20

幻想

0.72

0

.4

8

投射

0.70

0.52

替代方案

0.78

0.39

未來性

0.85

0.28

(一)基本適配度 統計分析顯示,誤差變項都達到顯著水準,各參數間相關的絕對值有三項達 到 1 '因素負荷量 .56'"'-'.92 皆介於 .50'"'-'.95 之間,參數間 .15'"'-'.59 沒有很大的標準誤 差,以上顯示本模式符合形成理論的基本適配標準。 (二)整體適配度 本研究從統計分析中顯示卡方值 (x2) 值達到顯著,惟過去研究指出樣本 若大於 300 '一般皆會達到顯著,恥的 EA指數的大於 08

'

GFI指數 .909大於.喲, PNFI指數 .677大於 .50

'

CFI指數 .984大於.喲,以上資料分析顯示本模式與外在觀 察資料適配。 (三)肉在過配度 本研究從統計分析中顯示,個別項目的信度 .31'"'-' .肘,凰官易戚與情嵐易 感 .36 、 .31 兩項末在 .50以上,潛在變項的成分信度 .64在 .6以上,潛在變項的平均 變異數抽取 .54在 .50以上,潛在變項的相關皆低於.喲,以上資料分析顯示本模式 的內在品質良好。 (四)潛在變項周延果 檢驗「想像力理論模型」適配度之後,可進一步比較各潛在變項之間的效

果,以便深入瞭解變項間的關係(黃芳銘,

2004 ; J6reskog

&

S6rbom

,

2002

)。

本研究發現易感性對超越性有.95直接影響效果,超越性對連結性有1.05 直接影響 效果,連結性對可能性有.94直接影響效果,易戲'I生對可能性有1.08直接影響效 果。

(27)

89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王秀塊、黃金俊 .52 M心投射 .20 M心虛構 .48 N'-幻想 22 已經驗易戚 69 γM 情凰易戚 .64

三廠官易凰

第三因素:連結性 一0.21 品, M未來性 品,-替代方案

山心圖像式連結

73* 85* 山EM 不相關連結 .92": 凶,-多樣性連結 28* .39* 47* .28* 15* 想像力四元理論模型驗證 本研究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進一步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想像力 的量表理論構念,考驗後從基本適配度指標中發現,誤差變項都達到顯著水準, 各參數間相關的絕對值都達到 1 .因素負荷量皆介於 .50"'-'.95 之間,參數間沒有很 大的標準誤差,顯示本模式符合形成理論的基本適配標準。另外,由整體適配度

指標中發現. GFI指數大於 .90

.

PNFI指數大於 .50

.

CFI指數大於 .90 .顯示本模式

與外在觀察資料適配。而從內在適配度指標中發現,個別項目的信度除了風官易 歐與情戚易成較低外,其他兩項皆在 .50以上,潛在變項的成分信度在 .60以上,潛 軍2

(28)

在變項的平均變異數抽取在 .50以上,潛在變項的相關皆低於 .90 .以上資料分析 顯示本模式的內在品質尚可接受。綜合以上驗證性因素分析其研究發現,本研究 想像力理論模型可以與外在觀察資料符合,想像力內涵可包含四個要素 I 易凰 性」、「超越性」、「連結性」與「可能性」。綜合而言,從本模式可看出,想 像力四元素間的關係為 I 易戚性」會直接影響「超越性 J (戶= 0.95*) 與「可 能性 J (戶=

1.

08*) .

I 超越性」直接影響「連結性 J (戶=

1.

05*)

,

I 連結性」 直接影響「可能性 J (戶 =0.94*) .研究者所提之假設模式得到部分驗證。

伍、研究討論興建議

一、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內涵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想像力的內涵與要素,透過文獻分析,以想像力定 義、發生機制,以及評量方法相關文獻,探討想像力思考的相關變項及影響關 係,分析想像力思考歷程,並且發展量表然後進一步建構與驗證想像力的理論模 型。 (一)想像力四元素的朋諒 本研究驗證想像力包含易凰性、超越性、連結性及可能性四個要素,其中, 易凰性包括戚官易鼠、情凰易戚與經驗易戚,超越性包括幻想性、虛構性與角色 投射,連結性包括多樣性連結、不相關連結與圖像式連結,可能性包括替代方案 與末來性。同時,四要素間具有影響關係:首先. I 易厭世」可直接影響「可能 性 J '表示個人可能受到嵐官、情戚、經驗刺激,就產生多種可能的心像意念; 其次, I 易戚性」可透過影響「超越性」與「連結性 J .而影響「可能性 J .表 示當個人受到凰官、情凰與經驗的敢發,會開始用幻想、虛構及投射的方式,超 越現實框架而產生許多心像意念,這些多樣、不相關與圖像式的心像將被相互連 結組合,進一步產生多種可能的替代與末來方案。茲分別討論如下: 1.易凰性引發超越性 易戚性可能引發超越性,勝守堯與朱疆源(

1988

)指出,在想像的歷程中, 個人經驗觸動了個人的思考與凰受,從而產生超越時空的想像活動,使個體有機

(29)

王秀塊、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91

會連結其隱默的知識,進而帶動想像的出現。李樸繞( 1996) 也指出,想像過程 是一種由眼前對象直接引發反應的過程,透過眼前文字、圖像、風官刺激、情~ 激發等刺激物引發過去經驗,並經過不斷的思考及修正後,形成一個新形象的結 果。 Efland (2004) 以及 Egan (2005) 也指出,人們面對外在的資訊刺激,腦海 裡會浮現某件事物時,可藉由說故事將抽象的意念生動化與柔軟化等機制,努力 去整合成可以看得見、聽得到或摸得到的幻像、圖像。 2. 超越性導致連結性 超越性可能導致連結性,依據精神分析學派指出,在想像的過程中,想像者 透過幻想、虛構與投射,自動進入各種幻覺、錯覺、誇大之妄想的思考過程, 使得知覺之間互相聯繫連結,繼而重組記憶的表象,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可能(熊 哲宏,

2000)

0 Michele與 Robert (2006) 也研究發現,年齡較小的小孩會結合 玩具、地域或周遭的人,進行各種各樣的虛構想像與組合。 Eckhoff與 Urbach

(2008

)認為,透過閱讀書籍、觀察藝術品、欣賞戲劇等活動中產生想像時,想 像自己是劇中男女主角,戚受其悲歡離合,編織連結成新的劇情,創造出新的對 象。 3. 連結性產生可能性 連結性可能產生各種的想像,

King

(2007) 認為,想像力是人們針對生活經 驗,以圖像的方式表達內心凰受與需求,並且透過輾碎、黏合、聯想等巧妙的加 工與組合,形成可能的圖像。陳惘眉(

1995

)也認為,想像力是對頭腦中已有的 形象重新組合成為可能的新形象過程,

Ic

hikawa

(2009) 認為,想像力是將看似 不相關的問題或者不同領域的構想連結起來,形成新的各種可能。 4. 易~性形成可能性 易凰性形成各種可能性的想像,依據行為主義觀點,個人可經由外在環境事 物的刺激,形成各種反應,激發各種可能的想像力(Baum,

2005

)。勝守堯與朱 疆源(

1988

)也認為,當個人接觸到某個知覺對象,引發過往的記憶,然後經過 心靈的加工形成各種可能的新形象。想像過程是一種經由眼前刺激物,例如:文 字、圖像、凰官刺激、情凰激發等對象引發反應,形成各種可能性的想像(李樸 繞,

1996)

綜合上述文獻,易~性與超越性、超越性與連結性、連結性與可能性具有因

(30)

果關係,其間的關係為:易嵐性會直接影響到超越性,超越性會直接影響到連結 性,連結性會直接影響到可能|宜,易嵐性會直接影響到可能性,如圖 l 本研究建 構想像力因素構面之理論模型,四大因素間的關係。 (二)想像始於易是 易感性是指個人能經由刺激產生想像的靈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易感性緊 斂出「情戚易凰」、「凰官易凰」與「經驗易凰 J .且其因素負荷量之高低, 亦依相同的順次排列,顯示這幾個特徵能夠適切地解釋易凰性的變動情形。進一 步比對文獻分析的結果顯示,多篇代表性論述想像力的研究(李樸挽.

1996 ;

勝守堯、朱疆源.

1988 ; Eckhoff

&

Urbach

,

2008; Ichikawa

,

2009; Ricoeur

,

1978;

Vygotsky

,

2004

)亦均指向這些能力特徵。以下針對「易感性」之能力特徵並依 其因素負荷量自高而低之表現,進行深入討論: 1.感官易感 凰官易戲,是指個人能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中接受刺 激,例如:從摸到的、聞到的、嚐到的這些刺激觸動學習者產出豐富想像的內 容,在本研究之因素分析中「感官易戚」穩定地緊斂於「易嵐性」的因素中。此 結果除了呼應Ichikawa (2009) 戚官易感要能獲得當事人的注意,引發想像,亦 與李樸繞( 1996) 認同想像力是憑藉眼前刺激物,例如:文字、圖像等凰官刺 激,進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過程。因此,一個人容易受到廠官的觸動 而開始想像,誠為想像歷程的起點。 2. 情戚易凰 情嵐易戚,是指以情凰搞出發點,透過凰知作用,將已儲存或眼前事物的圖 像式重新組合冶煉,進而創造出一種新意象的過程,例如:會對討厭的人、討厭 的事物、憤怒的事物進行想像。「情戚易凰」從在本研究之因素分析的表現上, 眾斂於「易凰↑生」的因素組群當中。對照Vygotsky (2004) 認為想像是每個戚受 或情緒都會與特定的影像產生連結,每一個想像內容均會對人類的凰受產生影響 的看法,更強化了情凰易凰在想像力的重要性,以及Ricoeur

( 1978

)認為想像 的情凰或凰受不僅僅只是內心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化了的思想兩相呼應。 3. 經驗易廠 經驗易駝,是指想像力的思考過程與日常生活經驗有關,可以個人經驗做為

(31)

王秀施、黃金俊 想像力知多少?想像力四元模式的建構與量表發展

93

催化劑,進行想像,就像會從個人過去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人、事、物、以前經歷 過的事情進行想像,或是幻想過去沒有的經驗、將周遭人的遭遇編成劇情。「經 驗易凰」在本研究之因素分析的表現上,緊斂於「易戚性」的因素組群當中。本 研究對想像的經驗易成所凝聚出的結果,呼應勝守堯與朱疆源( 1988) 的「經驗 想像」概念,其意味著經驗觸動了個人的思考與戚受,從而產生超越時空的想像 活動,使個體有機會連結其隱默的知識,進而帶動想像的出現。 (三)想像在於超越 超越性是一種跳脫現實,從現實框架中解放的歷程。本研究顯示,超越性進 一步緊斂出「幻想」、「虛構」與「投射」等三個因素。綜合而言,個人可透 過幻想、虛構與投射的途徑,超越現實的框架,進入想像的世界做自由自在的思 考,產生各式各種的點子。個體若能以此為基礎,持續累積想像上的知能和經 驗,亦能積累相當程度的創新成果。接著,以超越性於想像力的特徵討論如下: 1.幻想 幻想是指幻想任何先前未發生過的經驗,創造新的經驗,例如:做白日夢、 天馬行空的幻想不存在的事物。「幻想」聚斂於「超越性」群組當中,也呼應了

Ichikawa

(2009) 所指出,有時人們會做白日夢,白日夢本質上就是一種幻想的 過程,個人自發性地從夢中幻想看到和聽到的東西而形成圖像。本研究結果對照 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驗證想像者可透過幻想,自動進入各種幻覺、錯覺、誇大 之妄想的思考過哩,使得知覺之間互相聯繫,繼而重組記憶的表象,乃為想像力 思考歷程的重要元素(熊哲宏,

2000)

2. 虛構 虛構是指針對沒有見過的事物,進行思索描繪來加以溝通和呈現,例如:會 用周遭的人、事、物來虛構情節、會運用誇張的方式將現實中事物加以變化、會 將個人的遭遇編成劇,情。tit結果呼應了Michele與Robert (2006) 認同虛構的新表 象,可能是現實中確實存在或曾經發生,但以前未曾戚知過的事物,也可能是未 來世界中可能產生的事物,甚至可能是現實中永遠不曾有過的事物。雖然虛構只 是一種虛幻的心理作用,卻可以在現實事物中找到其形象的原型,同時也可以彌 補現實的不足、滿足人們的需求,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心理活動。

(32)

3. 投射 投射是指個人能將想像的內容透過投射到其他人、事、物的情境中,扮演其 角色,想像對方及他物的角色、思想與凰受,例如:會把自己放進別人的故事中 或是把別人放進另一個人的故事中。「投射」可緊斂於「超越性」的範疇內。此 結果和]Eckhoff與Urbach (2008) 相呼應,認為個人可透過閱讀書籍、觀察藝術 品、欣賞戲劇等活動中產生投射性想像,將潛伏在第一對象中的意涵或價值,造 出創新的第二對象,例如:在觀察一幅畫時,進入畫中的世界,成為畫中的人 物,或是在欣賞一齣戲劇時,想像自己是劇中男女主角,戚受其悲歡離合,甚至 編織新的劇情。 (四)想像需要連結 連結性是指對記憶表象進行巧妙的加工及組合的歷程,例如:使用黏合、 誇張、典型化、聯想等方式,將它們綜合在一起,產生想像力。本研究結果顯 示,想像力的連結性緊斂出「多樣性連結」、「不相關連結」、「圖像式連結」 等能力,符合多篇想像力代表性論述的結論(陳惘眉.

1995

;彭明齡.

1988 ;

Dart

,

2001;

Ec隘的ff

&

Urbach

,

2008; Ichikawa

,

2009; King

,

2007; Michele

&

Robert

,

2006) 。以下針對「連結性」之特徵進行深入討論: 1.多樣性連結 多樣性連結是指將各種需求、可能方案等局部的事物加以連結,以產生新事 物,想像其整體性的可能,就像會將各種概念進行連結,形成新的概念,會將現 實中的事物與虛擬事物加以結合,會結合事物的各種功能進行想像。此能力因素 負荷量穩定地居高(維持在 .92以上) .說明了受試者相當認同多樣性連結對於 想像的重要性與解釋度。 lit研究結果符合 Eckhoff與Urbach (2008) 所提出,想 像力可能透過連結、改造與發展,結合成一個完整故事的過程;

King

(2007) 也 認為想像力是人們針對生活經驗以圖像的方式表達內心底受與需求,並且透過輾 碎、黏合、聯想等巧妙的加工與組合,逐漸形成圖像的歷程。 2. 不相關連結 不相關連結是指將原本完全不相關的事物將以連結的想像歷程,從無序的狀 態中,將各種不相關的概念重新組合進行統整,產生新的連結,例如:會將無關 的概念進行統整、會從無序的狀態中重組情節等。Ichikawa (2009) 主張,能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快的時 候,像我的女兒一樣,每 件事情都只會抱怨,只會 羡慕其他人,希望她看過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首先第一個是堅強 ,每當自己想放 棄做一件事時,我會想起孤兒們的 情況,我們也要學像他們一樣堅強 起來。第二個是 笑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類別 弱項 強項 (寫作能力/困難) 自閉症 理解和表達. 言語、缺乏 想像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