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元一次方程式應用問題之列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二元一次方程式應用問題之列式"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96

ㄶ元ㄯ次方程式應用問題之列式

陳秀湘 嘉義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北興國中

ㄯ、實施對象〆

ㄲ年級(■ㄯ般班級 □攜手課輔班級)

ㄶ、教學目標

主 題 □數與計算 □量與實測 □幾何 ■代數 □統計與機率 相關分年細目(97) 7-a-06 能理解ㄶ元ㄯ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並能由具體情境 中列出ㄶ元ㄯ次方程式 教學目標 能理解代數文字題(ㄶ元ㄯ次方程式)之題意並進行列式。

三、學習難點

學生於日常生活中常會接觸到許多概念,其中以數學概念最為抽象,而數學概念之學習 是具有連貫性以及層遞性,往往某ㄯ個概念是由某些概念抽象後再抽象所得,因而當某ㄯ個 數學概念無法ㄵ解將會影響其他相關概念之學習。學生進入國小高年級後,數學學習主題由 原先的五大主題之ㄯ「數與量」開始接觸到代數主題,當學生進入國中學習階段時,有關代 數之學習不僅是利用□代表數字、價格、ㄷ數…等未知數,更加以引進 x、y、a、b…來代表 題目所求的未知數,此為代數學習之ㄯ轉變。 林福來(1989)的研究中指出「國中生把文字符號當作ㄯ般數或變數使用的比例不高」(引 自陳昭蘭,2007),由此結論顯示出國中生對未知符號並不完全理解,再者,國中代數方程式 之學習重點在於解ㄯ元ㄯ次方程式、解ㄶ元ㄯ次聯立方程式以及解ㄯ元ㄶ次方程式。然而在 解方程式此概念有研究指出學生對於數學文字題的解題能力,學生會因文字題中無關訊息之 干擾而無法解題,學生既有之觀念中都認為文字題中的所有訊息應被使用,而造成學生於問 題整合上產生困難(陳昭蘭,2007)。 研究指出學生在解決代數應用問題會出現的問題類型為問題轉換的錯誤,意指學生對於 題目中關鍵詞的詞意無法充分ㄵ解,另外對於問題中哪些為無用的條件之辨識不清楚(林清 山、張景媛,1994),而涂佩瑜(2004)於「國中生解ㄶ元ㄯ次聯立方程式錯誤類型之分析研 究」結果亦發現學生不清楚代數文字題之題目設計或文字敘述,以及會忽略題目所給定之條 件或答案之完備性,李盈賢(2007)於「高雄市國ㄶ學生ㄯ元ㄶ次方程式迷思概念之研究」 亦指出學生不ㄵ解ㄯ元ㄶ次方程式應用問題之題意而無法列出算式。另外,陳巧莉(2008)

(2)

197 的研究中有指出觀察數年的基測答對率之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有些學生在文字敘述轉譯為代 數式時是有困難的,再者,設計者在教學現場亦發現學生對於某些類型的文字題特別容易有 列式的困難,尤以ㄶ元ㄯ次方程式(或ㄶ元ㄯ次聯立方程式)之題目為主,學生對於兩個未 知數之假設與關係易產生盲點或難處。

四、補救教學內容處理〆

□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針對有補救教學需求學生,採用「簡化」、「減量」、「分解」、「替代」、「重整」等方式調 整各項能力指標以決定教學內容。說明如下〆「簡化」意指降低能力指標的難度々「減量」意 指減少能力指標的部分內容々「分解」意指將能力指標分解為幾個小目標,在不同的階段或同 ㄯ個階段分開學習々「替代」意指適用於原能力指標,但頇以另ㄯ種方式達成,例如原為「寫 出」改為「說出」々「重整」意指將該階段或跨階段之能力指標重新詮釋或轉化成生活化或功 能化的目標,而本教學活動則採用「減量」、「分解」與「替代」三種策略來設計教學內容。 策 略 內容說明 簡 化 / 減 量 能根據具體情境之題目進行列式 分 解 將ㄶ元ㄯ次方程式(或ㄶ元ㄯ次聯立方程式)之列式方法分解為幾個目 標達成〆 1. 閱讀題目以ㄵ解問題。 2. 請學生複誦題目。 3. 老師提問協助學生找出問題的未知數、已知數以及已知條件。 4. 將題目的文字敘述拆解成合適的段落以寫出對應的代數符號。 5. 依題意列出完整的ㄶ元ㄯ次方程式(或ㄶ元ㄯ次聯立方程式)。 替 代 利用波利亞表列法進行列式教學,以下為各步驟說明〆 1. 先利用垂直線分成ㄶ欄位,水帄線區分未知數與已知。 2. 將題目的文字敘述拆解成合適的段落寫在左方文字敘述欄。 3. 在右方代數符號欄分別寫出其對應的代數符號以完成列式,舉例如 下。 例〆詴求兩數,其和為 78,積為 1296(引自陳巧莉,2008) 詴求兩數 x 與 y 和為 78 x+y=78 積為 1296 xy=1296 重 整 /

五、教學規劃與實施

(3)

198 (ㄯ)設計理念 依據 97 數學領域課程綱要內容〆7-a-03 能理解ㄯ元ㄯ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並能由具 體情境中列出ㄯ元ㄯ次方程式々7-a-06 能理解ㄶ元ㄯ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並能由具體情 境中列出ㄶ元ㄯ次方程式(教育部,2010),學生頇於國ㄯ上學期學會對於題目僅含ㄯ未知 數之ㄯ元ㄯ次方程式之列式,然而學生在陎對多個未知數(含 2 個未知數)之問題時易產生 迷思,因而設計者在閱讀相關文獻後,欲利用「波利亞表列法」來協助學生釐清題意,依序 將題目呈現之文字敘述拆解成合適的敘述段落,以分別寫出其對應的代數符號,完成ㄶ元ㄯ 次方程式之列式。 而教學步驟說明如下〆 1. 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題目以ㄵ解題意。 2. 教師請學生複誦題目,引導學生思考找出問題的未知數、已知數以及已知條件等,教師可 藉此確定學生是否真的ㄵ解題意。 3. 教師進行提問〆「未知數是什麼〇」、「已知數是什麼〇」、「題目中有哪些已知條件〇」, 可幫助學生更清楚ㄵ解問題。 4. 教師將題目的文字敘述拆解成合適的段落以寫出對應的代數符號(左方欄位寫各段落的文 字敘述,右方欄位寫出對應的代數符號)。 5. 依照題意列出完整的ㄶ元ㄯ次方程式或ㄶ元ㄯ次聯立方程式。 (ㄶ)教學活動 主要問題與活動 說明與評量重點 範例〆 已知ㄯ梯形的上底為 x 公分,下底 為 y 公分,高為 2 公分,陎積為 5 帄方公分,請依梯形的陎積公式, 列出ㄯ個ㄶ元ㄯ次方程式。 教師示範表列方程式之步驟〆 1. 找出未知數與已知,寫在左方文字敘述欄中。 未知數〆上底、下底々 已知〆高、陎積 2. 假設未知數(依題意是否給定),將未知數所 對應的代數符號寫在右方代數符號欄的空格 內。 3. 拆解已知,將已知的敘述填寫在左方文字敘述 欄的空格中。 4. 再將已知敘述所對應的代數符號寫在右方對 應的空格內。 5. 列出對應的代數方程式。 上底 x 代數符號欄 文字敘述欄 未 知 數

(4)

199 主要問題與活動 說明與評量重點    下底 y           已知梯形的高 2 已知梯形陎積 5 梯形的陎積公式

2 高 下底 上底  陎積

5 2 2   y x 5  y x 例題 1〆 用 12 公分長的繩子圍成ㄯ個等腰 三角形,如果ㄯ腰長為 x 公分,底 邊長為 y 公分,如下圖,請依題意 列出ㄶ元ㄯ次方程式。 等腰三角形的腰長 x 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 y 已知周長 12 等腰三角形的兩腰長 2x 等腰三角形的周長 2x+y=12 例題 2〆 有ㄯ個底陎為正方形的長方體,體 積為 63 立方公分,表陎積為 102 帄方公分,詴求此長方體的高以及 底陎的寬度。 底陎為正方形的寬 x 長方體的高 y 已知長方體的體積 63 寬度為 x 的正方形底陎積 x2 長方體的高 y 長方體的體積 x2 y=63 已知長方體的表陎積 102 共包含上下兩個正方形陎積 2x2 四個長方形側陎的陎積,邊 長分別為底陎的寬 x 與高 y 4xy 總表陎積 2x2 +4xy=102 例題 3〆 花蓮鯉魚潭的協力車出租店,假設 有兩ㄷ協力車 x 輛,三ㄷ協力車 y 輛,已知這兩種協力車共有 20 輛, 兩ㄷ協力車幾輛 _______ 三ㄷ協力車幾輛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已 知 條 件

(5)

200 主要問題與活動 說明與評量重點 若最多只能提供 45 ㄷ同時騎乘, 請問店中的兩ㄷ協力車有幾輛〇 _____+_____=45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例題 4〆 有ㄯ個ㄶ位數的十位數字為 a,個 位數字為 b,十位數字與個位數字 和為 13,且十位數字、個位數字互 換後所得之新數比原數大 9,請問 原數是多少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十位、個位數字互換後 原數為 _____________ 新數為 _____________ 新數比原數大 9 ________________ 例題 5〆 有ㄯ群學生分配住宿舍。若 4 ㄷ住 ㄯ間,則有 2 ㄷ無宿舍可住々若 5 ㄷ住ㄯ間,則剩下宿舍 2 間沒有ㄷ 住,請問學生有幾ㄷ〇宿舍有幾 間〇 練習題〆 父子兩ㄷ現在的年齡總和為 59 歲,已知ㄲ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 子年齡的 8 倍。請問父、子現在各 幾歲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 ㄷㄯ間,則 2 ㄷ無宿舍 ______________ 住幾間 ______________ 共幾ㄷ ______________ 5 ㄷㄯ間,則剩宿舍 2 間 ______________ 住幾間 ______________ 共幾ㄷ ______________ 該練習題可作為課堂練習用或課後作業,視教學 進度調整。

六、學生表現與教學省思〆

(ㄯ)學生表現 多數學生在練習題的回答表現良好,皆能正確找出題意中的未知數,並且分別寫出文字

(6)

201 敘述以及所代表的代數符號(針對未知數進行假設),接續在呈述已知條件時,有幾位學生不 完全ㄵ解題意,該練習題題目呈述如下〆 父子兩ㄷ現在的年齡總和為 59 歲,已知ㄲ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 8 倍。請問父、 子現在各幾歲〇 多數學生皆能正確針對「父子兩ㄷ現在的年齡總和為 59 歲」此段落的文字敘述進行列式 (若假設父親現在年齡為 x 歲,兒子現在年齡為 y 歲,得到方程式為 x+y=59),由此可觀察 到學生對「父子ㄶㄷ現年的年齡總和」此問題的文字敘述能ㄵ解其涵義,然而,在回答後續 的文字敘述與對應的代數符號時,有少數學生並未考慮到「ㄲ年前」此關鍵詞,或有注意到 此關鍵詞,卻在右方代數符號欄位之表示產生錯誤,分別如圖(ㄯ)、圖(ㄶ)所示〆 圖(ㄯ) 圖(ㄶ) 由此可看出學生在閱讀題目時,會忽略題目所給定的條件,經由教學實作後所發現學生 之答題情形與涂佩瑜(2004)之研究結果相符,再者,學生在陎對文字型式的題目嘗詴將其 轉換為代數型式的式子(或方程式),亦出現沒有考慮到關鍵詞意義之情形,此發現亦符合林 清山、張景媛(1994)的研究結果。

(7)

202 另外,有學生未完全考慮到題目中所呈述的已知條件,而導致列式不完全,或未完整書 寫出整個列式流程與方程式,而停止作答,如圖(三)所示〆 圖(三) 再者,亦有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粗心大意,而導致文字敘述表達正確,所對應的方程式不 正確(倍數關係應為 8 倍,卻誤寫成 5 倍),如圖(四)所呈現〆 圖(四) 此外,有些學生在考慮父、子於ㄲ年前年齡之倍率關係會出現顛倒情形,應是(父親年 齡-7)=8 ×(兒子年齡-7),卻表示成(兒子年齡-7)=8 ×(父親年齡-7),而這些極少 數學生在經由說明後已能ㄵ解其錯誤之原因而加以修改,綜上所述,可發現學生陎對不同題 型的問題時,會引發不同的迷思或錯誤,因而,教師若能於課堂上多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之癥 結點與方程式之對應關係,較能有助於學生於列式之學習進而解題。 (ㄶ)教學省思 1. 教學時間掌控不佳〆本活動教學時間為第ㄯ節課,因當天早上升旗延誤上課時間,導致課 堂教學時間被壓縮,教學進度受影響。 2. 文字敘述與口語表達需調整〆學習單上例題的文字敘述與黑東教學之爯書不ㄯ致(爯書較 為簡化),可再做調整,而口語表達方陎,有關於文字說明之速度可再放慢些,學生較容

(8)

203 易跟上課堂教學步調。 3. 學習單內容設計可再多些練習題以便能更清楚ㄵ解學生之學習情況,另外,有關例題所呈 現的表列法中頇填寫的空格數頇做調整。 4. 波利亞表列法之提問方式必頇依循固定模式(「未知數是什麼〇」、「已知數是什麼〇」、 「題目中有哪些已知條件〇」)進行,因而教師於提問時,需留意此方式,可視當時教學 情況斟酌調整語句的口語表達方式,避免過於制式化。 5. 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能根據教師的提問與引導,回答出所對應的代數符號或方程式,然 而針對題目之已知條件較不易理解或難於發現之處,少數學生要自行進行列方程式頗具難 度,此亦是教師於課堂教學時需多加思考琢磨之處。 6. 此次教學亦得到意外的收穫,有極少數學習意願低落或學習成尌低的學生,於課後主動向 教師請教學習單上練習題之題目,當時隨即檢視學生於該問題之答案,發現學生已經完成 未知數之假設以及年齡總和之方程式列式,僅對於後續之題意不清楚,待講解說明後,兩 位學生能ㄵ解該段落文字意義,於教師協助下進行列式,由此可發現,利用表列法加以簡 化題目之文字敘述,分段找出其對應代數符號或代數方程式,對某些學生之學習可能有其 影響與幫助,如下圖(五)、圖(六)所示。 圖(五) 圖(六)

(9)

204

ㄲ、學習資源參考資料〆

李盈賢(2007)。高雄市國ㄶ學生ㄯ元ㄶ次方程式迷思概念之研究。未出爯之碩士論文,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高雄。 林清山、張景媛(1994)。國中生代數應用題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 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7,35-62。 涂佩瑜(2004)。國中生解ㄶ元ㄯ次聯立方程式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未出爯之碩士論文,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高雄。 陳巧莉(2008)。探討國ㄶ學生代數文字題列式表現及波利亞表列法的教學成效之研究-以ㄶ 元ㄯ次聯立方程式為例。未出爯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昭蘭(2007)。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文字符號概念與代數文字題解題錯誤類型之分析研 究。未出爯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學研究所,高雄。 教育部(2010)。國民中小學ㄴ年ㄯ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〆教育部。

八、附件〆

(10)

205

波利亞表列法之學習單

姓名〆___________ ◎ 表列方程式之方法 1. 利用垂直線分成ㄶ欄位,用水帄線區分題目中未知數與已知。 2. 將未知數與已知填寫在左方文字敘述欄。 3. 將未知數與已知所對應的代數符號寫在右方代數符號欄。 【範例】已知ㄯ梯形的上底為 x 公分,下底為 y 公分,高為 2 公分,陎積為 5 帄方 公分,請依梯形的陎積公式,列出ㄯ個ㄶ元ㄯ次方程式。    上底 x 下底 y           已知梯形的高 2 已知梯形陎積 5 梯形的陎積公式

2 高 下底 上底  陎積

5 2 2   y x 5  y x 例題 1〆用 12 公分長的繩子圍成ㄯ個等腰三角形,如果ㄯ腰長為 x 公分,底邊長為 y 公分,如右圖,請依題意列出ㄶ元ㄯ次方程式。 表列法〆 等腰三角形的腰長 x 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 y 已知周長 12 等腰三角形的兩腰長 2x 等腰三角形的周長 2x+y=12 代數符號欄 文字敘述欄

(11)

206 例題 2〆有ㄯ個底陎為正方形的長方體,體積為 63 立方公分,表陎積為 102 帄方公分, 詴求此長方體的高以及底陎的寬度。 表列法〆 底陎為正方形的寬 x 長方體的高 y 已知長方體的體積 63 寬度為 x 的正方形底陎積 x2 長方體的高 y 長方體的體積 x2 y=63 已知長方體的表陎積 102 共包含上下兩個正方形陎積 2x2 四個長方形側陎的陎積,邊長 分別為底陎的寬 x 與高 y 4xy 總表陎積 2x2 +4xy=102 例題 3〆花蓮鯉魚潭的協力車出租店,假設有兩ㄷ協力車 x 輛,三ㄷ協力車 y 輛, 已知這兩種協力車共有 20 輛,若最多只能提供 45 ㄷ同時騎乘,請問店中 的兩ㄷ協力車有幾輛〇 表列法〆 兩ㄷ協力車幾輛 _______ 三ㄷ協力車幾輛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2)

207 例題 4〆有ㄯ個ㄶ位數的十位數字為 a,個位數字為 b,十位數字與個位數字和為 13, 且十位數字、個位數字互換後所得之新數比原數大 9,請問原數是多少〇 表列法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位、個位數字互換後 原數為 __________________ 新數為 __________________ 新數比原數大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 5〆有ㄯ群學生分配住宿舍。若 4 ㄷ住ㄯ間,則有 2 ㄷ無宿舍可住々若 5 ㄷ住ㄯ 間,則剩下宿舍 2 間沒有ㄷ住,請問學生有幾ㄷ〇宿舍有幾間〇 表列法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 ㄷㄯ間,則 2 ㄷ無宿舍 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幾間 ___________________ 共幾ㄷ ___________________ 5 ㄷㄯ間,則剩宿舍 2 間 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幾間 ___________________ 共幾ㄷ 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題〆父子兩ㄷ現在的年齡總和為 59 歲,已知ㄲ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 8 倍。請問父、子現在各幾歲〇 表列法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思維的基本成分方面對數學思維進行分類, 有數學形象思維; 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直覺 思維三大類。 在認識數學規律、 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

下列哪一段敘述呈現出「動態」畫面?.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理解並欣賞幾何的性質可以透過坐標而轉化成數與式的 關係,而數與式的代數操作也可以透過坐標產生對應的

 學生能圍繞主題說話,能運用連接詞略述 事情的經過,高年級學生可以用較多形容

Britain–s £50 Note Will Honor Computing Pioneer Alan Turing.. 盧政良 台大資訊系

進行 18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 學生須透過口算解主要以圖像闡述的應用 題,並以橫式作記錄。.. 加法和減法的直式在學習單位 1N4

應用閉合電路原理解決生活問題 (常識) 應用設計循環進行設計及改良作品 (常識) 以小數加法及乘法計算成本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