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縣柔道館發展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縣柔道館發展之探討"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中縣柔道館發展之探討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許正心* 莊登州 蔡俊傑

#

摘 要

柔道運動自 1895 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因為採用「三段警備」、 「保甲制度」等警察制度來維持臺灣的治安而將柔道運動傳入臺灣,各縣市對於柔道的 推動發展都不遺餘力,尤其以臺中縣的柔道運動成績更是優異,之所以能夠表現如此輝 煌亮眼,深究臺中縣柔道館的發展根深蒂固其原因是,臺中縣柔道耆老、前輩與老師們 的共同努力經營與發展,才能造就今日臺中縣各級學校柔道運動的蓬勃發展、成績輝 煌。雖然柔道運動在臺中縣的發展如此盛行,但卻是一些紀錄都沒有保留,為探討臺中 縣柔道館發展的源起與過程,研究者希望藉由研究臺中縣柔道館的發展,能將資料化為 文字繼續保存,讓更多人了解柔道運動的發展。本研究透過文獻的探討與訪問的方式研 究了解臺中縣柔道館的發展源起過程與興衰,並作為未來柔道運動發展之依據,讓柔道 運動的發展更蓬勃興盛。透過蒐集文獻資料的紀錄與整理,並拜訪詢問臺中縣參與柔道 發展的前輩、耆老與老師,並記錄訪問內容,並加以整理記錄,完成本研究。經本研究 的紀錄整理結果,臺中縣的柔道館發展有陳再乞老師創立的「臺中港柔道館」、郭定宗 老師創辦的「大甲柔道館」、豐原鎮柔道館、張銀淮老師成立的「后里柔道館」、黃萬春 警官創辦的「東勢柔道館」,因為時代的轉變,招收不到足夠的學員,這些柔道館都逐 漸凋零,目前只剩下中港柔道館還在苦苦經營,但是這些柔道館卻為臺中縣培育出許多 不可多得的柔道人才。 關鍵詞:柔道、臺中縣、柔道發展史

*

第一作者 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博士生 # 通訊作者

(2)

Discussion of the Taichong County Judo hall development

Abstract

Judo since 1895 and Japan signed 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was ceded to Japan, Using the 「Three sections Guard」、「Baojia system」 police system to maintain law and order in Taiwan Judo was introduced into Taiwan, particularly in Taichung County judo success is outstanding, has been able to performance of such a brilliant rosy, get to the bottom because of its deep-rooted development of judo hall, schools at all levels to create today's thriving judo, the results brillian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Judo in Taichung County is so popular, but some records are not retained, the researchers hope of development by studying judo hall, Taichung County, to disclose it into the text continues to save,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judo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rough a literature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judo hall, Taichung Count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rise and fall, and as a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judo,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judo is more bloom. The records of literature through collecting and sorting, and ask to visit Taichung Coun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nior judo, teachers, and record access content, and to organize records, to complete the study. The present study records collate the results, Taichung County, judo hall development of Chen tsai chei begging the teacher created the "Taichung Harbor judo hall," Guo Ding-zong teacher founded the "Tachia Judo Hall", Fengyuan town judo hall, Zhang Yin Huai teacher set up "post in the judo hall," Huang Wanchun police officers founded the "Tung shih judo Hall", these judo hall with space-time background are converted gradually dying out, Taichung Harbor is currently only judo hall is still struggling to operate, but they are of Taichung County can not breed many more judo talent.

(3)

壹、前言

有關臺灣柔道運動的發跡可以追朔至 1895 年中日戰爭失敗,清朝簽訂「馬關條約」 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後開始將柔道運動傳入臺灣 1 ,起初發展時是由官方(警察)進而轉 至民間發展。在民間發展時是許多柔道運動學習者都是在民間的柔道館或者訓練班學習 2 。在國民政府來臺初期,一些民間愛好柔道運動的前輩合作成立「臺灣省柔道協會」, 初期延用了日據時期警察所使用的「武德殿」的型式在臺灣社會生存,武德殿的型式也 就是所謂以「柔道館」的型式在各地區開設道館教導學生,臺中縣柔道運動的發展也是 由這些柔道館開始起步的3,因此柔道館的發展對於臺灣的柔道運動的推動來說有著非 常特殊的意義與深刻的貢獻。 近來由於政治因素的影響,臺中縣市在民國 100 年合併升格成為直轄市,臺中縣 已經成為一個過去的歷史名詞。研究者自小就在臺中縣后里國小學習柔道,在學習與練 習的成長過程中,受到臺中縣的老師與教練的教導與幫助,直到現在擔任柔道教練之 職,深感以前老師、教練無私的付出與奉獻之偉大,才能造就今日之成就與台中縣柔道 運動的蓬勃發展。對於這些無私犧牲奉獻的老師、教練,唯有以文字留下紀錄,才能深 表對於他們教導的感恩。

貳、文獻探討

在搜尋柔道相關的文獻與書籍過程中,研究者發現有關柔道的文獻,大多是以柔 道訓練、柔道教學與柔道競賽規則等方面的著作比較多,而有關柔道的歷史與發展的著 作實在是非常少,尤其是在蒐集有關臺灣柔道史方面的書籍更是少之又少,研究者在蒐 1 黃武雄、黃國恩、陳福士、呂耀宗,〈臺中縣柔道名人-陳再乞〉,《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2 (臺北:2007.12)。 2 紀俊吉、謝秀芳、蘇慧慈,〈臺灣柔道的耕耘者-張尚賢之個案研究〉。《臺大體育學報》,12 (臺北,2008.3),1-20。 3 許正心,〈臺中縣柔道發展史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4)

集文獻與詢問相關的人員得知,因國民政府來臺時為落實去日本化的政策,對所有與日 本有關的資料受到相當的限制與排斥,像當初柔道在教學方面都是以國術的名義在國術 館偷偷傳授,直到第七屆臺灣省運動會中臨時安排為表演節目,加上中華民國柔道協會 似乎曾經歷過大火的肆虐,與臺灣柔道相關的書籍資料都付之一炬,所以有關臺灣柔道 運動發展的文獻資料只能透過一些前輩耆老方面的記憶得知,所以在資料取得方面實在 非常有限。研究者就取得相關文獻就以下整理:

一、黃滄浪:《柔道初步的研究》;臺北,王金柱,1957 年;頁 3-4。

本書中介紹有關柔道的歷史起源、訓練方法、柔道的用語的柔道相關知識,書中 對於臺灣柔道發展提及,臺灣柔道協會在中華民國 42 年正式成立後開始在臺逐漸普 及。在社會柔道推展方面,基隆市、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臺中縣、臺中 市、嘉義縣、臺南縣、高雄市、屏東縣等縣市都開始大力推展柔道運動。在學校方面有 臺灣大學、海事專科學校,及數十個中等學校均設有訓練班實施正規的柔道訓練,在中 央警官學校方面「柔道」被採用為正式學科,學習者日漸增加,蓬勃發展顯示柔道的普 及狀況。

二、黃滄浪、李佐治:《柔道學》;

臺北,成功社,1967 年;頁 6-10。 本書中對於臺灣柔道發展的敘述,在日據時代柔道運動已列入國民學校正式體育 課程之一,在警察官訓練所也規定巡查部長(巡佐)生學時必須具備柔道初段資格,每 一個巡查(警員)每週必須參加兩次以上的柔道訓練,由此可見柔道運動在臺灣的發展, 從日據時期就開始了。但是臺灣光復後,因為缺乏提倡,柔道運動漸漸的沒落了。 直至民國 41 年 10 月第七屆全省運動會在屏東舉行時,經過黃滄浪認為柔道運動 有提倡的必要,向主辦單位提請增設柔道項目,並成立全省柔道協會,經過數次申請後, 終於在第七屆全省運動會列為臨時表演項目,民國 42 年第八屆全省運動會也將柔道運 動會列入表演項目,臺灣省體育會並於賽後 10 月 30 日同意正式成立臺灣省柔道協會, 民國 43 年第九屆全省運動會舉行時柔道運動人口增加,因此列入正式項目,在此之後 臺灣省柔道協會又舉辦南部七縣市柔道比賽、全省錦標賽、中北部柔道賽、南北對抗賽

(5)

等柔道錦標賽。 柔道運動自此開始在臺灣蓬勃發展,民國 45 年中央警官學校校長趙龍文先生鑒於 以往警察教育缺乏自衛技巧,無法達成除暴安良的任務,故在警官學校與警察學校增列 柔道課程,並聘請黃滄浪先生擔任講師指導訓練,這是警察人員提倡柔道運動的開始。 「柔道之精隨,在以柔克剛,以弱制強,警察人員責在除暴安良,扶弱鋤強,故柔道之 術,為吾人主要自衛技能之一,在校學員生必須重視之,學習之。」 ………錄自民國 45 年 9 月趙校長龍文對學員生之訓示

三、林春生:

《柔道之系統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學會,1967 年;頁 3。 本書對臺灣柔道運動發展提及,台灣光復以後,所有日本人全數遣返,臺灣學習 柔道風氣因此一度衰落,經我國柔道權威黃滄浪先生等多位愛好柔道前輩的奔波努力之 下,於民國 42 年 10 月 30 日正式成立全省柔道協會,並自第七屆全省動會增列柔道為 表演項目,民國 43 年 9 月第九屆全省運動會時柔道運動便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柔道運動自第七屆全省運動會列入表演項目後,開始普遍盛行,除省運會正式比 賽外,另有全省錦標賽、南北柔道對抗賽、南部七縣市柔道賽、中北部柔道賽、三軍柔 道賽、中學柔道賽、大專柔道賽、全省警察柔道賽等多項比賽,至今台灣柔道運動的風 行,比起光復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所以能夠使柔道動蓬勃發展,全賴柔道前輩不斷 努力奮鬥之故。

四、吳青華:《柔道理論與實際》;

臺中,霧峯出版社,1980 年;頁 2-4。 本書中提及臺灣柔道運動的發展,在受日本人統治時盛行一時,在光復後因為無 人提倡曾一度沒落,直至民國 41 年開始在柔道權威黃滄浪先生等愛好柔道之前輩多 人,共同努力奔走之下,終於在民國 42 年 10 月 30 日正式成立「臺灣省柔道協會」,並 自第七屆全省運動大會中,增列柔道運動無表演項目,民國 43 年即被列為正式比賽項 目,當時參賽隊伍僅 11 各單位參加比賽。 柔道運動在各縣市均已設立柔道委員會,記有基隆市、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

(6)

新竹縣、臺中縣、臺中市、臺南縣、高雄市等 19 個縣市,其中大部分縣市設有柔道場 供廣大學習者學習柔道運動;在學校柔道方面依據第十屆大專柔道賽、民國 68 年全國 柔道南北對抗賽以及民國 68 年中正盃柔道賽調查結果,參賽單位有 109 個,其中大專 院校有 40 個,高中組 17 個,國中組 27 個,國小組 27 個,由此數字顯示學校柔道運動 正向下紮根。

五、呂耀宗:《臺灣柔道史》

(1952-1970);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2001 年;頁 50-60。 柔道傳入臺灣的經緯在中日甲午戰爭後,1895 年 4 月 17 日滿清政府與日本政府簽 訂馬關條約,根據條約內容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柔道運動就是在日本人進入臺灣 時,同時被帶入臺灣,因為日本人統治臺灣是利用「三段警備」、「保甲制度」等警察制 度來維持治安,而日本警察在接受養成教育時,柔道是必修武術課程之一。 國民政府來臺後,參照日本制台模式,禁止使用日語與台語,並排斥與限制一切 與日本相關事物,柔道運動便直接受到影響,沉寂一段時間,直到民國 41 年第七屆臺 灣省運動會中才臨時增列為表演項目,柔道運動才又開始在臺灣正式場合出現。

六、張聲同:《柔道》;

臺北,臺灣警察專科學校,2002 年;頁 6。 本書中提到柔道在臺灣發展在日據時期已列入國民學校正式體育課程之一,為當 時深受喜愛動之一,另外警察官訓練所規定巡查部長(巡佐)升學時須具備柔道初段資 格使可入學接受訓練,巡查(警員)每週必須參與兩次柔道訓練,藉以加強體能與自衛 技能。 臺灣光復多年後,在黃滄浪先生等多位愛好柔道前輩的奔波之下,於民國 41 年成 立臺灣省柔道協會,自第七屆全省運動會增列柔道為表演項目,至民國 43 年第九屆臺 灣省運動會,柔道便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此後柔道運動的發展便開始了。

(7)

七、張樹林:《嘉義柔道發展之研究》(1938-197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研究所,2003 年;頁 43- 西元 1894 年(明治 27 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失利,根據馬關條約於 1895 年(明 治 28 年)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在此同時也將柔道等運動傳入至臺灣,西元 1911 年(明治 44 年)七月,日本文部省(教育部)正式將武道課程納入中學必修課程,從 此學校武道開始蓬勃發展,西元 1919 年(大正 8 年)「武德會」將「柔術、劍術、弓術」 名稱改為「柔道、劍道、弓道」,總稱為「武道」。 日本在結束長達 50 年統治臺灣的時間後,在臺灣留下許多有日本色彩的建築、運 動等,但是在國民政府遷臺後,一切被禁止,柔道就是其中之一,直到有「臺灣柔道之 父」之稱的黃滄浪先生展開推展柔道運動,柔道才又開始受到重視,逐漸普及,民國 42 年成立臺灣省體育會柔道協會,第九屆全省運動會,將柔道設為正式比賽項目,此 後柔道變成一種熱門項目,受到民眾喜愛。

叁、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下列方式取的臺中縣柔道館發展相關文獻資料:

一、文獻回顧分析法

文獻(literature﹐Bibliography﹐Reference)乃是構成研究論文最重要的因子之一4 文獻分析是經由「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的方法,此方法為間接的研究方法,因為在某些 限度之內,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重建過去、解釋現在、推測未來,而有助研究的 進行5 。本研究是屬於歷史研究的質性研究,所以對於質性研究而言,特定場合的歷史 與脈絡是相當重要的,而關於這方面的資訊,其中有滿大的部分乃是有賴於資料文獻的 4 方瑞民,《體育學研究法》(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1976),119。 5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7。

(8)

回顧6 。本研究中,利用文獻回顧分析法蒐集相關臺中縣柔道館發展的文獻資料,並加 以分析、探討出臺中縣柔道館發展的源起與過程。

二、訪談

訪談就某種意義,是一種口頭問卷7 ,就文獻資料的分析可了解大致臺中縣柔道館 發展的過程,但對於其他相關柔道事件、人物等的關聯上,將有問題存在,而這些問題 將影響本研究的品質8 ,因此除文獻分析與資料檔案分析回顧等方法之外,還需要進一 步訪問與臺中縣柔道館發展有相關的耆老、老師、教練等,藉以補充文獻分析、檔案資 料分析回顧等不足之處,並深入探討與臺中縣柔道館起源發展相關問題的目的,讓本研 究的品質更完善。 訪談是一種有目的性的交談對話,藉由訪談的過程,可以更了解研究素材的更多 事蹟與人物,研究者就本研究主題-台中縣柔道館發展之探討,以訪談方式了解台中縣 柔道館發展的過程與原委,彌補文獻探討不足的地方,讓本研究結論更趨完善。本研究 訪談對象如下列表 1: 表 1 臺中縣柔道館訪談紀錄 訪談對象 訪談地點、時間 訪談內容 呂文進 呂文進自宅(后里區) 2008.8.31 后里柔道館成立沿革與歷任館長,暨成績表 現。 呂耀宗 富春國小(豐原區) 2008.9.9 后里柔道館、豐原柔道館、中港柔道館創館始 末。 呂鴻毅 呂鴻毅自宅(后里區) 2008.8.31 后里柔道館成績優異的選手與成績表現。 李文漢 李文漢自宅(后里區) 2008.10.5 臺中縣后里柔道館創館時間、日期與發展概 況。

6 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Rossman 著,《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李政賢譯)(臺北:五南書局,2006),146。

7 周宏室,《運動教育學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2002),130。

8 呂耀宗(2001)〈臺灣柔道史(1952-1970)〉(臺中: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17。

(9)

林淑惠 電話訪問 2013.5.29 臺中縣后里柔道館發展概況。 洪萬春 洪萬春自宅(內埔區) 2008.8.31 后里柔道館成立經過與沿革,柔道館成長事跡 與成績。 賴茂雄 賴茂雄自宅(豐原區) 2008.8.29 豐原鎮柔道館成立的歷史與歷年來成績表現。 李成顯 李成顯自宅(豐原區) 2008.8.23 豐原柔道館的成立緣由、發展歷程史與代表人 物。 魏耀亮 魏耀亮自宅(潭子區) 2008.8.30 豐原鎮柔道館歷史與民國 66 年台灣區運動會 成績表現。 張炳登 李成顯住宅(豐原區) 2008.8.23 豐原鎮柔道館的成長經歷與發展。 陳再乞 中港柔道館(梧棲區) 2008.8.14 中港柔道館的起源、相關歷史與發展成長。 柯文益 中港柔道館(梧棲區) 2008.8.14 中港柔道館的相關歷史與發展,陳再乞老師的 柔道經歷。 郭文昇 中港柔道館(梧棲區) 2008.8.14 中港柔道館發展與舉辦小學生柔道邀請賽過 程,陳再乞老師的柔道經歷。 張志峰 臺中縣警局秘書室(豐原 區) 2008.9.3 東勢鎮柔道館成立經過與發展。 劉鑫淼 劉鑫淼自宅(東勢區) 2008.9.7 東勢鎮柔道館成立原由與成長經歷、東勢鎮柔 道委員會的成立原由與時間。 劉世偉 臺中縣太平分局警備隊 2008.9.7 東勢鎮柔道館的歷史與成績表現、培養柔道人 才。 蔡茂雄 蔡茂雄自宅(西屯區) 2008.8.9 大甲鎮柔道館成立時間與事蹟。

三、資料檔案分析

檔案資料(archival data)則是針對某一社會,社群或組織,蒐集其資料而得的紀 錄,可進一步做為輔助其他質性方法的補充資料9 ,本研究在各級學校柔道運動的發展, 就是運用資料檔案分析,將所取得的檔案與資料做一分析而獲得許多讓本論文更充實的 補充資料。 9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146-147。

(10)

四、歷史研究法

歷史是有關過往事件或若干事件組合的一種陳述。因此,歷史分析即是一種藉由 紀錄與陳述來發掘過往事件的方法10,歷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事研究過去所發生 的事件或活動的一種方法11

五、三角交叉對照法

為求研究結果的信效度,本研究運用三角交叉對照(traingulation)。所謂三角交叉 對照,乃是透過綜合多個不同來源地的資料,以確定一個定位點的方法。此概念乃是擷 取自導航科學,目前已廣泛運用於社會科學探究。不同來源的資料可以用來互相參照、 補充、闡明研究當中有問題的部分,研究的設計如果能涵括多位個案、多位消息人士, 或是多種資料蒐集方法,結果通常可以大幅強化該研究對於其他場合的參考價值12 。

肆、研究限制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歷史的研究存在許多的限制,由於臺灣重視運動訓 練與成績的,所以在訓練科學的文獻相當充足,但是在歷史發展的相關文獻資料非常貧 乏,所以在取得文獻資料相當困難,使的本研究的許多課題無法深入研究探討,而且許 多老師因為搬家或居家整理的因素,許多個人紀錄的資料或許遺失、或許丟失。另外因 為臺中縣柔道委員會比柔道館的發展較慢,在委員會成立之前的相關臺中縣柔道館發展 的許多資料無法取得完整訊息,研究者僅能以訪談所得資料加以研究整理,並完成相關 紀錄。 10 葉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89。 11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縣:精華書局,1993),379。

12 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Rossman 著,《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250。

(11)

伍、臺中縣柔道館的發展

一、臺中港柔道館

「臺中港柔道館」的創立是因為陳再乞對柔道的熱愛,民國 44 年獨自在梧棲鎮老 街成立柔道館,義務授徒,並堅持從小學生訓練起,默默為我國柔道運動奉獻;陳再乞 曾在民國 47 年(1958 年)更代表臺灣參加第三屆在東京舉辦的亞州運動會柔道賽,為 臺灣摘下一面亞運金牌(圖 1)。儘管臺中港柔道館採取免費授課,但是在升學主義掛 帥下,學柔道的人還是愈來愈少,除了免費教學生柔道外,還兼英、日語家教,用心良 苦13 。創館最初的地點是在梧棲鎮魚市場的空地內,場地大約有 20 塊塌塌米的大小,參 與訓練的學生約莫 10 多位而已,當初每次練習前都必須將塌塌米鋪設好才可以進行訓 練,並且在訓練結束後再將塌塌米搬回市場角落,才能結束一天的練習,從創立臺中港 柔道館至今,搬遷的次數不下十次,期間所使用的柔道場包括:市場、學校、工廠、住 宅、農會禮堂,最後在民國 78 年才正式落腳於今日梧棲區活動中心內(圖 2)14 。 圖 1 陳再乞榮獲第三屆亞運會柔道賽金牌 資料來源: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 13 蔡智銘,〈小學生柔道賽 陳再乞硬撐起〉,《自由電子報》2008.8.15。 14 柯文益老師口述。

(12)

圖 1 臺中港柔道館(柔道館位在四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1JbzNZueEx9qXuH.2GIdew-- 臺中港柔道館每年都會舉辦「小學生柔道邀請賽」(圖 3)陳再乞表示為了感念其 夫人李繡蓮女士對他參與柔道柔道運動的支持15,自民國 66 年 8 月 14 日,在其夫人去 世的這一天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小學柔道邀請賽,並且持續至今已 34 屆從來不曾間斷, 期間還遠從日本邀請日本小學生參賽,並全程包辦住宿、伙食等費用16,大會安排選手 食宿、且免收報名費、提供車馬費,每一次比賽花費超過 30 萬元,若遇日本選手來臺 參賽,經費更達 50 萬元17,但陳再乞還是克服萬難,每年與學柔道的學子相約在臺中 港柔道館見面。 15 陳再乞老師口述。 16 2008 年全國中小學柔道邀請賽秩序冊。 17 蔡智銘,〈小學生柔道賽 陳再乞硬撐起〉,《自由電子報》2008.8.15。

(13)

圖 3 中港盃小學生柔道邀請賽秩序冊 資料提供:陳再乞 每年的小學柔道邀請賽,陳再乞都會安排柔道表演,包括極之型、五之型、古式 之型與中日綜合氣功(圖 4)但是 97 為 5 月份為了邀請日本鹿兒島與中國大陸湖南省 體育學校的小學生參與盛會回國時發生車禍,這項傳承技術的表演活動才作罷,但陳再 乞仍堅持傳承技術,連續三十一年舉辦小學生柔道邀請賽,適逢北京奧運,他擔心因車 禍受傷無法接待日本友人,所以才沒有邀請日本小學生來臺18 。民國 100 年陳再乞先生 因病逝世後,目前臺中港柔道道館的一切事務(小學生柔道邀請賽的舉辦)由陳再乞先 生的長子負責辦理。而柔道訓練的工作交由柯文益總教練負責。 18 郭文昇先生口述。

(14)

圖 4 中港杯柔道賽柔道表演(圖右為陳再乞老師,左為柯文益總教練) 資料提供:呂耀宗

二、大甲鎮柔道館

「大甲鎮柔道館」是在民國 46 年由郭定宗所創立,並擔任第一屆柔道館館長,並 聘請郭秋漢先生擔任永久名譽館長;當時道館的設立地點在大甲鎮公所(現址為台中商 業銀行),並聘任陳再乞、賴萬煌、陳榮助、邱通語、蔡金耀、王金柱等柔道先進為大 甲鎮柔道館技術顧問,每個月固定至道館教授柔道技術;適逢道館經費來源並不充足, 翌年,由楊清山、王金榮、梁清吉、陳萬守、劉聰明、陳邦雄、許吉川、陳基雄、莊朝 陽、蔡茂雄等十個人負責大甲鎮柔道館往後比賽或活動等經費的籌措19,經費才得以紓 困。 後來大甲柔道館在民國 49 年遷移至大甲第二市場一樓(圖 5),並且培育出許多優 秀的選手,如蔡茂雄曾獲得臺灣省柔道錦標賽亞軍與代表空軍柔道隊參加國軍運動會獲 得柔道銅牌,後來蔡茂雄、楊清山、蔡裕培、李壽霖獲選臺中縣代表隊,在民國 50 年 代表臺中縣參加臺灣省運動會,獲得優異的成績,其中李壽霖為臺中縣奪得一面金牌。 除了在選手的培育上,大甲柔道館裁判的培育工作,也對臺中縣柔道的貢獻非常良多, 民國 72 年 5 月 29 日由蔡金耀先生代表臺灣參與由香港舉辦的國際柔道裁判考試,順利 通過該國際裁判考試,成為臺中縣第一位國際級柔道裁判20,對臺中縣發展柔道運動與 19 蔡茂雄老師口述。 20 蔡茂雄,《大甲柔道館四十年成長與國家榮譽》。(臺中:大甲柔道館,1998)。

(15)

培養柔道專業人才貢獻良多(圖 6)。 圖 5 大甲柔道館第二市場訓練場 右起為蔡金耀、蔡裕培、蔡茂雄、陳邦雄 資料提供:蔡茂雄 圖 6 柔道六段蔡金耀先生國際 A 級裁判證 資料提供:蔡茂雄

(16)

民國 73 年柔道館又再次遷移至文武里活動中心,大甲柔道館對臺中縣柔道運動的 貢獻仍不遺餘力,民國 73 年至民國 81 年每年舉辦鎮瀾宮馬祖盃暨中部六縣市柔道錦標 賽,邀請柔道九段黃滄浪表演護身格式與古典格式(圖 7),在辦理比賽方面深獲中華 民國柔道協會的信賴,獲邀舉辦民國 77 年(圖 8)與 81 年(圖 9)臺灣省中正盃柔道 錦標賽21 。 圖 7 大甲柔道館主辦 73 年中部六縣市柔道錦標賽 邀請柔道九段黃滄浪老師表演護身格式、古典格式 圖右為柔道九段黃滄浪老師,左為王榮錫 資料提供:蔡茂雄 21 蔡茂雄老師口述。

(17)

圖 8 大甲柔道館承辦 77 年臺灣省中正盃柔道錦標賽賽後合影 資料提供:蔡茂雄

圖 9 大甲柔道館承辦 81 年臺灣省中正盃柔道錦標賽賽後合影 資料提供:蔡茂雄

(18)

大甲柔道館最後又遷移至現在的住址-「大甲第一市場三樓」,總共經歷過五任的 館長,第一任創辦人「郭定宗」;第二任為「梁清吉」;第三任為「蔡茂雄」;第四任為 「楊永昌」;第五任為「莊朝陽」,每一任館長對臺中縣柔道運動貢獻非常良多,也對整 個臺灣柔道運動的推展貢獻良多,如 1995 年泛太平洋柔道錦標賽(澳洲雪梨),大甲柔 道館贊助臺灣代表隊五十五萬元的經費,現在蔡茂雄老師擔任中華民國柔道總會副理事 長與顧問一職22,每年也都贊助臺灣代表隊出國比賽的經費,可惜現在柔道館的在招生 方面非常不易,經費來源無法維持柔道館的開銷,大甲柔道館因此將道館結束經營,實 為柔道運動遺憾之事。

三、豐原鎮柔道館

豐原鎮柔道自日據時期就已開始發展,但是並無固定的柔道館,當時稱為豐原柔 道同際會。民國 45 年左右,林濟茂與蔡樹根兩位籌組豐原柔道館,一開始是在葫蘆墩 土地公廟前廣場(現為彰化銀行)練習,後來遷移到水源路的煙寮(當時屯放煙葉的場 所),民國 48 年左右又遷到蔡樹根的工廠車庫門前,後來又陸續換過場地,有舊縣政府 的禮堂、勞工之家、蔡樹根家中、圳寮里活動中心、勝豐木工機工廠,可知道當時一群 愛好柔道的人士,對於臺中縣柔道的熱愛與奉獻23 前述豐原鎮柔道館的活動地點,因為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塌塌米鋪到哪裡就 到哪裡作訓練,最後林鉎煙與黃傳興在黃傳興家中所開的勝豐木工機工廠前的廣場設立 臨時柔道場,當時參與柔道訓練的學員都必須加入會員才能夠參與柔道的訓練(圖 10), 民國 56 年柔道館遷移到青年育樂中心四樓(圖 11),才開始豐原鎮柔道館的柔道訓練 與選手培養,由林鉎煙、許若湘、賴茂雄三位負責教導學生柔道,民國 58 年又遷移到 一樓的武德殿進行訓練(圖 12),除了三位老師之外,加入三位助教林銀海、林讚原、 張炳登協助豐原鎮柔道館的訓練,民國 63 年又將柔道館遷移到帝君廟 2 樓(現樂天宮) 22 蔡茂雄老師口述。 23 張炳登老師口述。

(19)

24 。 圖 10 豐原鎮柔道館委員會會員證 資料提供:張炳登 圖 11 青年育樂中心柔道社團活動卡(張炳登) 資料提供:張炳登 24 蘇佩蕙,〈「台中縣體育會組織與活動之歷史變遷(1947-2005)」〉,(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69。

(20)

圖 12 豐原鎮柔道館於武德殿訓練情況 資料提供:呂耀宗 遷移到現在樂天宮之後,李成顯加入教練的工作行列,臺中縣柔道運動的成績較 有起色,民國 66 年參加新竹舉辦的臺灣區運動會柔道、角力、摔角共拿下七面金牌, 其中柔道三面,分別是呂文進、魏耀亮、葉和賓;摔角兩面,分別為魏耀亮、王邦石; 角力兩面,分別為魏耀亮、王邦石25 ,除了呂文進與葉和彬兩位事后里柔道館的選手之 外,其中獲得柔道、角力、摔角三面金牌(圖 13)的魏耀亮與獲得角力、摔角兩面金 牌的王邦石,都是豐原鎮柔道館所培育出的選手,因為此次區運會的亮眼表現,臺中縣 柔道受到縣政府的重視,隔年,豐原鎮柔道館由當時縣長陳庚金先生正式改名為臺中縣 柔道館26 ,並以臺中縣體育館地下室作為訓練場,住址為豐原市西安街(圖 14),且在 當時擔任臺中縣議員一職 25 魏耀亮老師口述。 26 李成顯老師口述。

(21)

的賴茂雄的努力之下,臺中縣柔道館的水電費用由縣政府支出27 ,從此成為臺中縣柔道 運動的龍頭,領導著臺中縣柔道運動的發展工作,並主辦臺中縣內許多柔道比賽與活 動,根據李成顯與魏耀亮的口述,豐原鎮柔道館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優異的成績表現,除 了老師的教導、選手的努力之外,還必須感謝當時擔任臺中縣議員的賴茂雄,為選手們 爭取政府補助與向企業募集經費,比賽才得以順利成行28 。 圖 13 民國 66 年新竹區運會金牌魏耀亮老師柔道、角力、摔角三冠王 資料提供:魏耀亮 27賴茂雄老師口述。 28李成顯老師口述。

(22)

圖 14 臺中縣柔道館(豐原市西安街) 資料提供:李成顯 豐原鎮柔道館自從受到縣長陳庚金重視,改名為臺中縣柔道館之後,臺中縣柔道 成績逐步高升,受到中華民國柔道協會重視與信任,舉辦多次全國性比賽,有民國 79 年臺灣省中正盃柔道錦標賽、民國 81 年臺灣區柔道錦標賽、民國 83 年全國中正盃柔道 錦標賽(圖 15)、民國 86 年的臺灣區柔道錦標賽與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民國 88、 89 年臺灣區柔道錦標賽、民國 90 年福爾摩沙盃全省柔道錦標賽(圖 16),每一次比賽 受到中華民國柔道協會與各單位的肯定得以圓滿完成。

(23)

圖 15 豐原柔道館舉辦 83 年全國中正盃柔道比賽開幕典禮 資料提供:李成顯 圖 16 民國 90 年舉辦福爾摩沙盃柔道錦標賽開幕典禮 資料提供:李成顯

四、后里柔道館

后里柔道館的成立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日據時期,在當時天公廟(現

(24)

馬祖廟)後方,由日本講道館柔道四段張銀淮(圖 17)所成立29 ,張銀淮是第一位后里 鄉官派鄉長,對后里鄉的柔道運動非常支持,除設立后里柔道館之外更在民國 34 年募 集經費建設后里鄉武德殿,並將柔道館遷移至武德殿中訓練(圖 18),後來張銀淮更當 選第一屆臺中縣議員,當選之後對后里柔道運動更加努力推展。 圖 17 張銀淮老師與中部第一位奧運國手合影 圖右為張銀淮、左為黃金椿 資料提供:呂耀宗 29呂文進老師口述。

(25)

圖 18 民國 44 年臺中縣省運會代表於后里柔道館(武德殿)留影 資料提供:呂耀宗 后里柔道館的第二階段發展在民國 63 年由洪萬春利用后里鄉墩北村活動中心設 立,由於當時缺乏經費,洪萬春商請第一罐頭公司董事長黃政雄先生擔任后里柔道館第 二任館長,由黃館長支出一萬元的費用,購買柔道場所需的塌塌米30,洪萬春自己擔任 副館長與總教練的職務,后里柔道館才又開始在后里鄉紮根,當時柔道運動的發展慢慢 轉入學校,雖然學生人數很少,但是卻造就一位后里鄉柔道傳奇人物「呂文進」(圖 19), 呂文進初學柔道時已經將近三十歲,在后里柔道館接受洪萬春的指導將近半年,他還到 豐原、臺中市等地方的柔道館學習柔道,在短短二年內就昇到二段的資格,五次代表國 家參加國際柔道比賽,有兩次夏威夷世界盃柔道錦標賽、日本世界盃柔道錦標賽、1980 年蘇俄世界運動會,更在民國 69 年印尼舉辦的亞洲盃柔道錦標賽奪得銀牌31(圖 20)。 30 洪萬春老師口述。 31 李文漢老師口述。

(26)

圖 19 后里柔道館傳奇人物-呂文進老師 資料提供:呂文進 圖 20 呂文進老師榮獲選印尼亞洲盃柔道賽銀牌 資料提供:呂文進 民國 67 年,呂文進回到后里柔道館幫助洪萬春推展臺中縣柔道運動,開始柔道運 動在后里鄉各級學校中的發展,從內埔國小、后里國小、后里國中、后綜國中(現后綜 中學)、到啟明學校,並聘請黃滄浪擔任客座教練,這些學校的成立,洪萬春與呂文進 的努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時的后里柔道館除了柔道的訓練之外,呂文進還讓學 生接受阿鐵師的國術訓練,參加 76 年高雄舉辦的國際國術錦標賽,其中葉和賓、張耀 興、陳永芳、張福生獲得男子組冠軍,女子組也有韓佳珍、林淑惠獲得金牌,使后里柔

(27)

道館除了在柔道界極富盛名,在國術界也算小有名氣32 。 民國 73 年柔道館遷移到當時呂文進擔任國大代表的服務處四樓(圖 21),整個道 館的籌備與建設,都是呂文進與當時的后里鄉柔道委員會的委員共同出錢出力才興建起 來的,在呂文進的服務處結束後,又在民國 78 年又遷移到后里鄉體育館地下室33,繼 續柔道運動的推展,培養出呂鴻毅、呂鴻卿、李青忠等國家級的選手,李青忠更在 1996 年亞特蘭大的帕拉林奧運會奪的柔道的金牌34(圖 22),后里柔道館之所以能夠有今日 的成就,除了張銀淮、洪萬春、呂文進等老師的努力推動之外,整個后里鄉柔道委員會 各位委員共同的努力不容小覷。 圖 21 民國 73 年的后里柔道館盛況 資料提供:呂文進 32林淑惠老師口述。 33李鴻毅先生口述。 34李青忠老師口述。

(28)

圖 22 李青忠榮獲 1996 年亞特蘭大帕拉林奧運金牌 資料提供:李青忠

五、東勢鎮柔道館

東勢鎮柔道館的起源大約在民國 50 年左右,當時是由東勢分局一位警官黃萬春先 生為推動社會運動而成立柔道班開始35,當時招收的學生有溫昌輝、劉鑫淼、劉吉富、 徐禎祥、吳丙煬等人,而成立柔道班的位址就在現在東勢鎮天主教堂前的廣場,之後還 換過許多地方,如豆腐工廠、新盛里活動中心,東勢鎮天主教堂前廣場的柔道訓練場, 因民國 88 年 921 大地震而拆除36 ,東勢鎮柔道館的遺址已完全清除不留一絲痕跡,雖 然柔道場不復存在,但是在第一屆學生中,劉鑫淼先生考取當時臺灣省體育會國家級柔 道教練、裁判並獲頒證書(圖 23),在當時是東勢鎮柔道館的第一人。 35張志峰老師口述。 36劉鑫淼老師口述。

(29)

圖 23 台灣省體育會國家級教練、裁判證 資料提供:劉鑫淼 自從東勢鎮柔道館成立之後,東勢鎮柔道運動的推動發展更加順利,民國 70 年九 月成立第一屆東勢鎮體育會柔道委員會,柔道館就隸屬柔道委員會的管轄,當時的第一 任主任委員由陳金壹先生擔任,柔道館的館長由張慶存先生擔任,訓練工作由溫昌輝與 劉鑫淼老師負責,總幹事由陳義順先生擔任,委員會地址與柔道館地址就設立在「東勢 鎮第二橫街 19 號」,在張慶存館長家中三樓的天台上搭建柔道場,繼續東勢鎮柔道運動 的推展;柔道委員會成立之後推展了許多東勢鎮的柔道業務,使得柔道運動更加推廣到 東勢鎮各地,到了民國 72 年九月進行第一次柔道委員會的改選(圖 24),第二任的主 任委員由吳武雄先生當選,館長依舊是張慶存先生出任,而總幹事改由蔡煌輝先生當 選,會址與館址仍舊設立在東勢鎮第二橫街 19 號37 。 37劉世偉老師口述。

(30)

圖 24 民國 72 年東勢鎮柔道委員會改選後合影留念 資料提供:張志峰 民國 74 年第三屆主任委員改選,主任委員由陳逢三先生當選,館長依舊是張慶存 先生擔任,總幹事由黃阿火先生當選,後來因為私人因素改由黃文誠先生擔任,總教練 由劉鑫淼老師擔任,後來張志峰與劉世偉考上中央警官學校,較少回柔道館協助教學工 作,後進選手也較不能吃苦,東勢鎮柔道館因此而逐漸式微。 後來東勢鎮柔道館到了民國 80 年左右,就因為選手、場地等等的因素而停止運作, 但在這二十幾年的時間仍培養出張志峰、劉世偉等傑出的柔道人員,其中張志峰在東勢 高工畢業後保送省立體專後再甄試考上中央警官學校(現中央警察大學),曾在臺中縣 警察局秘書室擔任秘書,並且代表臺中縣參加台灣區運動會奪得冠軍,並獲選國家代表 隊,出國參加比賽,而劉世偉在東勢高工畢業之後就進入警察專科學校就讀,後來再考 上中央警官學校,目前服務於臺中縣太平分局,擔任警備隊長的職務,東勢鎮柔道館的 成立在臺中縣柔道發展的過程時間並不長,但卻培養出維護社會正義的警務人員,負責 維護人民的安全38 ,在社會貢獻上仍值得嘉揚。 38 劉鑫淼老師口述。

(31)

陸、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臺中縣柔道館的發展最早發展的是張銀淮所設立的「后里柔道館」,在日據時期就 已經開始,後來又陸陸續續有許多柔道館接著成立,有林鉎煙創立「豐原鎮柔道館」、 陳再乞創立「臺中港柔道館」、郭定宗創立的「大甲柔道館」、黃萬春警官創立的「東勢 鎮柔道館」,這些柔道館的成立,推動臺中縣柔道運動的蓬勃發展,可惜的是柔道館經 營者對柔道運動的熱忱,也敵不過社會風氣的轉變,各個柔道館因為招收不到足夠的學 員,籌募經費變成柔道館繼續經營下去的最大問題,因此各柔道館紛紛結束經營,導致 目前只剩下「臺中港柔道館」還在持續經營。 臺中縣各地區柔道館的成立,帶動臺中縣柔道運動的蓬勃發展,卻因為社會風氣 的轉變而結束。但是各個柔道館所培養的柔道菁英,有的考取警察專科學校與中央警察 大學成為警察,為維持社會秩序而努力,有的考取各師範院校而成為各級學校教師,並 在各級學校發展柔道運動,將逐漸沒落的柔道館發展帶入學校發展,並在學校多元文化 特色的前提下發展,繼續為柔道運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並且永續的經營發展。

二、建議

研究者在搜尋文獻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在臺灣柔道運動研究著重在訓練學、生理 學、心理學等研究,反而在歷史的研究上非常欠缺,間接造成臺灣體育只重視成績,而 忽略體育運動良善的內涵。尤其臺中縣柔道運動推動在臺灣柔道發展上站著舉足輕重的 地位,因此研究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繼續蒐集相關資料,如其他鄉鎮柔道運動發展之相關人、事、物的研究。並 加強各地區的柔道運動組織、柔道館發展與各級學校柔道運動發展之沿革, 並加強柔道運動史學之研究。 (二)繼續研究臺灣各地區、各時期柔道運動的發展與推展柔道運動代表人物,以 了解臺灣柔道運動發展的沿革與辛苦,並完善臺灣柔道運動發展的相關歷史 研究。

(32)

引用文獻

2008 年全國中小學柔道邀請賽秩序冊。

蔡智銘,〈小學生柔道賽 陳再乞硬撐起〉,《自由電子報》2008.8.15。 臺中縣議會,〈議員介紹網站〉,<www.tccc.gov.tw>,2009.06.18 檢索。 方瑞民,〈體育學研究法〉,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1976。

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Rossman 著,《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李政賢譯)(臺北:五南書局,2006),146-250。 林春生,〈柔道之系統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學會,1967。 吳青華,〈柔道理論與實際〉,臺中:霧峯出版社,1980。 呂耀宗,〈臺灣柔道史(1952-1970)〉,臺中: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論文,2001。 周宏室,〈運動教育學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2002。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縣:精華書局,1993。 紀俊吉、謝秀芳、蘇慧慈,〈臺灣柔道的耕耘者-張尚賢之個案研究〉,《臺大體育學報》, 12(臺北,2008):1-20。 張聲同,〈柔道〉,臺北市:臺灣警察專科學校,2002。 張樹林,〈嘉義柔道運動發展之研究(1938-197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 系碩士論文,2003。 許正心,〈臺中縣柔道發展史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 黃武雄、黃國恩、陳福士、呂耀宗,〈臺中縣柔道名人-陳再乞〉,《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 2(臺北:2007.12)。 黃滄浪,〈柔道初步的研究〉,臺北市:王金柱,1957。 黃滄浪、李佐治,〈柔道學〉,臺北市:成功社,1967。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 蔡茂雄,〈大甲柔道館四十年成長與國家榮譽〉,臺中縣:大甲柔道館,1998。 蘇佩蕙,〈臺中縣體育會組織與活動之歷史變遷(1947-2005)〉,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數據

圖 1    臺中港柔道館(柔道館位在四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1JbzNZueEx9qXuH.2GIdew--  臺中港柔道館每年都會舉辦「小學生柔道邀請賽」 (圖 3)陳再乞表示為了感念其 夫人李繡蓮女士對他參與柔道柔道運動的支持 15 ,自民國 66 年 8 月 14 日,在其夫人去 世的這一天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小學柔道邀請賽,並且持續至今已 34 屆從來不曾間斷, 期間還遠從日本邀請日本小學生參賽,並全程包辦住宿、伙食等費用 16 ,大會安排選手
圖 3        中港盃小學生柔道邀請賽秩序冊  資料提供:陳再乞  每年的小學柔道邀請賽,陳再乞都會安排柔道表演,包括極之型、五之型、古式 之型與中日綜合氣功(圖 4)但是 97 為 5 月份為了邀請日本鹿兒島與中國大陸湖南省 體育學校的小學生參與盛會回國時發生車禍,這項傳承技術的表演活動才作罷,但陳再 乞仍堅持傳承技術,連續三十一年舉辦小學生柔道邀請賽,適逢北京奧運,他擔心因車 禍受傷無法接待日本友人,所以才沒有邀請日本小學生來臺 18 。民國 100 年陳再乞先生 因病逝世後,目前臺中港柔道道館的
圖 4    中港杯柔道賽柔道表演(圖右為陳再乞老師,左為柯文益總教練)  資料提供:呂耀宗  二、大甲鎮柔道館  「大甲鎮柔道館」是在民國 46 年由郭定宗所創立,並擔任第一屆柔道館館長,並 聘請郭秋漢先生擔任永久名譽館長;當時道館的設立地點在大甲鎮公所(現址為台中商 業銀行) ,並聘任陳再乞、賴萬煌、陳榮助、邱通語、蔡金耀、王金柱等柔道先進為大 甲鎮柔道館技術顧問,每個月固定至道館教授柔道技術;適逢道館經費來源並不充足, 翌年,由楊清山、王金榮、梁清吉、陳萬守、劉聰明、陳邦雄、許吉川、陳基雄、莊朝 陽、
圖 9  大甲柔道館承辦 81 年臺灣省中正盃柔道錦標賽賽後合影  資料提供:蔡茂雄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Comparing mouth area images of two different people might be deceptive because of different facial features such as the lips thickness, skin texture or teeth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area economic-base analysis and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 of conducting description, followed by division of Changhua County, Nantou Coun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of Taichung metropolitan area by economic-based analysis to provide for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