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論"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1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干

摘要 孫中山思想學術化的努力,在於不斷地與現時理論相互對話。這種理論與 理論的對話其實是一種典範互動的過程,而且在典範的對話過程中,一個包含 r l.是否研究客體與其他學科不同? 2. 是否分析焦點與其他學科不同? 3. 是否 具有特殊的理論與方法論(研究方法)存在? 4. 是否在該領域可發展出哲學層 次的探討? J 的新研究典範得以產生,亦因此賦予理論的新動力。

本文運用卡爾﹒帕波 (Kar1 Popper) 的「理論先於研究 J

(theory-then-research

strategy) 及社會科學研究法當中的「後設研究法」策略,建構一個包括(--

)

內涵、(二)單元要素、(三)理論的理念型、(四)命題形式四個層次的社會演 化典範'再以此檢視孫中山演化思想,通過理論與典範的詮釋及批判,以達成 精鍊典範、思想、學術化的努力。 關鍵字:孫中山、社會演化、社會演化典範、 *閔字體,現為弘光技術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2)

.2.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A Study on the Social Evolution Thought of Dr. Sun Yat-Sen

Yeu-Jing

,

Miin

Abstract

To attempt to achieve the academic and theoretica1 goa1

,

the thought of Dr.

Sun Yat-Sen

,

must try to interact with the modem scientific

,

and socio1ogica1

theories. The process of conversation within various theories

,

actually

,

is the

interaction within the different paradigms. In the meanwhi1e

,

the neo-paradigm

produces a neo-theory

,

a different object

,

approach

,

research method and

phi1osophic ana1ysis of study included.

First1y

,

this thesis uses the

theory-then-reach strategy"

,

Kar1 Popper

mentioned

,

and the

meta司research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neo-paradigm of the

Socia1 Evo1ution

,

including of the component

,

e1ement

,

idea1 type of theory and

formu1a. Finally

,

we use the neo-paradigm to check the socia1 evo1ution thought of

Dr. Sun Yat-Sen.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

we believe that the Sun's thought

conform to the goa

1.

Key words : Dr. Sun Yat-Sen

,

Socia1 Evo1ution

,

the paradigm of the Socia1

Evo1ution.

(3)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3 .

壹、前言:

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在〈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Th

e End

ü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一書中談到(註 1)

:

Ií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類意識形

態進步的終點」與「人類統治的最後形態 J' 也構成歷史的終結』。福山先生這段 話是著眼於「自由民主」理念已經克服了君主世襲制度、法西斯主義及共產主 義...等等這類敵對的意識形態。因此他認為人類的歷史形態將終結於「自由民

主 J '全世界也因「自由民主」理念成為一個均質化的世界。全球化的趨勢已經

來臨,有人認為長年作為國家發展指導綱領的「孫中山思、想 J '在台灣地區的實 踐過程中,已經創造了舉世傲人的經濟奇蹟與民主政治奇蹟'因此其階段性目 標、階段性功能已經達到,今後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發 展,已經不再需要這種失去時代意義的指導綱領了,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正如東西方冷戰結束,共產主義暴起於廿世紀初,亦暴落於廿世紀末之時, 共產主義已經被歷史證明徹底失去其政治商品化的魅力,但是作為共產主義思想 的源頭一馬克思主義 (Marxism) ,不但沒有被拋棄在歷史的灰燼當中,卻反而在 學術界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新馬克思主義學派在歐洲各國學術界方興未艾的開 疆闢土,甚者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健將哈伯瑪斯(J

urgen Habermas

)不僅批判重 建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其「溝通行動理論」所展現的「普通語用學 J '不 僅抓住了社會演化理論的核心問題,更將其推上當代社會學的牛耳地位。我們可 以說廿世紀末的歐洲學術界到處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幽靈 J0 (註2) 孫中山思想學術化的努力在於不斷地與現時理論相互對話,這種理論與理論 的對話其實是一種典範互動的過程,典範在最廣義的定義下為「一科學社群所享 有的理論假設、信仰、價值、與技術 J' 本文運用卡爾﹒帕波 (Karl Popper) 的「理

論先於研究 J

(theory"then-reach strategy

)及社會科學研究法當中的「後設研究法」

策略,建構一個包括(一)內涵、(二)單元要素、(三)理論的理念型、(四) 命題形式四個層次的社會演化典範,再以此檢視孫中山演化思想,並且理論與典

註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著,李永熾譯,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台北﹒聯經, 1993 。

註2. 關於此點,我們可以在國內學者洪鍊德教授的(新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科學)(洪錄德著,

森大出版社,台北,

1995

'二版。)一書中看得非常清楚,新馬克思主義如何影響當代的歷史學、

(4)

• 4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範通過詮釋與批判,以達成精鍊典範、思想、學術化的努力 O 貳、理論內涵 第一項、社會演化的後設理論內涵 喬納森﹒唐納認為:'後設理論的架構本身並非是解釋具體事件的理論,而 是闡是一個理論必須提出的基本問題。很多社會學家認為,後設理論

( meta-theoretica1

)是正確建立理論的基本先決條件。比較典型的做法是, 一們科學已經成功地運用一系列理論陳述和格式後,學者才開始發問:蘊含在這 些陳述中,對世界做出什麼基本假定?這些陳述及組成格式需要或排斥什麼樣的

策略?這些陳述及格式創造了什麼樣的知識,相反地,它又忽視了什麼?

J

(註J)

後設理論社會學家主張要解決的問題是: '(1)人類活動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2)

什麼是發展理論的適當方法? (3)社會學理論應該及中探討的重要問題是什 麼? J (註4) 因此以「後設理論的架構」態度研究社會演化理論,是抽繹出蘊含在這些概 念、陳述、理論中共同的(1)基本假定(哲學假設或問題陳述)、(2)方法論、 研究方法、(3)理論內涵(本體論、動力論、形式論、認識論...等)。本文所建 構的社會演化的後設理論內涵如下: (一)單元要素:包含問題意識、基本命題、階段劃分、動力論、條件論、形式 論、認識論諸項,在社會演化典範中的功能如【圖 9-1 】所述 O (二)理論的理念型:基於認識論的需要,我們將社會演化典範在功能觀點的社 會學理論可能以什麼形式的理論出現予以範定,主要為「認知溝通論→ 社會行動論→社會系統論」。 (三)命題:這些理論可以簡化成以命題的形式展現,而演化的命題可能以「方 向、強度、頻率、因果(關係)、功能」的方式呈現。

註吳曲輝等譯,喬納森﹒唐納(

Jonathan H.

Tumer) 原著.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台北,桂冠.

1992: 9

0

註吳曲輝等譯,喬納森﹒唐納(

Jonathan H.

Tumer) 原著.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

.台北,桂冠.

1992 : 9-10

0

(5)

..

..

..

社會 演化

典範

內涵

單兀

要素 理論的 理念型 命題 項目 本體論 核J 心論 認識論 項目 問題意識 基本命題 階段劃分 動力論 條件論 形式論 認識論 形式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5 .

內涵 處理「社會演化是什麼? J 、「社會演化如何存在? J 的 問題。 (1)長時期的連續變遷(變化現象)涉及了「階段的劃 分 J' 及(2)由簡單到複雜(功能分化及系統分化)涉

及了「可觀察現象(概念)的改變」。

所關心的焦點在於研究者「如何」去看待社會演化。因 此包含了(1)研究者本身的認知;及(2)理論選擇的 認知。 單兀要素在典範中的功能 哲學假設 社會演化理論的理論建構前提假設,屬於典範當中不可 否證的硬核。 牽涉到變遷或演化的比較基礎問題。 說明什麼原因造成社會演化? 說明成社會演化內涵(結果)為何? 說明社會演化的路線形式為何? (含目的論、趨勢論) 典範中理論認知選擇與建立問題。 認知溝通論→社會行動論→社會系統論 方向、強度、頻率、因果(關係)、功能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第二項、孫中山的社會演化理論 孫中山先生在《自傳〉一文中嘗謂: I 於西學則雅癖達文之道。..J (註5 )並 註孫中山.<自傳>.全書(二)

:

192 。

(6)

• 6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說「進化論乃十九世紀後半期達爾文氏之物種來由出現後,始大發明者。由是乃 知世界萬物皆由進化而成。...自達文之書出後,則進化之學一旦豁然開朗,大 放光明,而世界思想為之一變。 J (註6) 可見進化思想影響孫氏之深,吾人可以 從遺教中看出孫氏無論講述政治、哲學、社會、歷史...等多所採用進化觀點,學 者劉阿榮教授曾歸納孫中山階段是進化思想如下表(【表 7-1 】)。 【表 l 】孫中山階段式進化思想 階段式進化情形 資料來源 世界各國 (1)民族主義→ (2) 民權主義→(3)民生主義 二民主義為造成 進化,情形 新世界之工具 革命運動 (1)立黨→ (2) 宣傳→(3)起義 中國革命史 建國軍里序 (1)軍政→(2)訓政→(3)憲政 中國革命史、 建國大綱 民族主義發展 (1)家族、宗族→國族→世界 民族主義第一講 民族主義第六講 民權的來源 (1)太古洪荒時期→ (2) 神權時代→ 民權主義第一講 與演進 (3)君權時代→ (4) 民權時代 人類生活 (1)需要程度→(2)安適程度→(3)繁華程度 孫文學說第二章 程度發展 進化時期 (1)物質進化→ (2) 物種進化→(3)人類進化 孫文學說第四章 世界人類進化 (1)不知而行→ (2) 行而後知→(3)知而後行 孫文學說第五章 資料來源:劉阿榮,<三民主義社會進化思想之探析:互助與衝突> ,<中山學術論叢}

,

1980.06

'創刊號,台北: 283 。 從社會演化理論的角度觀之,孫中山的社會演化理論必須上溯自「宇宙進化論 J' 他將宇宙進化分為三個時期, ,-其一為物質進化時期,其二為物種進化時期,其 三為人類進化時期 J (註7) 物質進化時期的特徵為「元始之時,太極動而生電子, 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第一時期

也而物質之進化,以成地球為目的 o

J

(註8) ,-由生元之始生而至於成人 1

註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全書(一)

: 380 。

註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全書(一)

: 380 。

註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全書(一)

: 380 。

(7)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7 .

則為第二期之進化。物種由微而顯,由簡而繁,本物競天擇之原則,經幾許優勝

劣敗,生存淘汰,新陳代謝,千百萬年,而人類乃成。 J (註9) 人類出生之後,

「亦與禽獸無異,再經幾訐萬年之進化,而始長成人性,而人類之進化,於是乎

起源。 J (註竹

人類從生物人長成具有人性之後,人類的文明出現,宇宙進化論至此銜接上 社會進化論,關於社會進化的觀點如下: l 國家的出現,在〈中國存亡問題〉中孫氏以為國家的出現是為下列順序: r 戰 爭→合群→組織→首宰→國家 J' 他說: r 論國家之起源,大抵以侵略人之目的, 或以避人侵略之日的而為結合。其侵略人固為戰爭,即欲避人侵略亦絕不能避 去戰爭。戰爭不能以一人行之,故合群;合群不能無一定之組織,故有首宰; 首宰非能一日治其群眾也,故成為永久之組織而有國家。 J (註11)

2.民族的出現,在《民族主義第一講〉以為「動物(物種)→人種(白、黑、紅、

黃、棕五種顏色)→族(民族)J '他說: r 世界人類,本是一種動物,但和普 通飛禽走獸不同。人為萬物之靈,人類的分別,第一級是人種有白色、黑色、

紅色、黃色、棕色五種之分。更由種細分,便有許多族。 J (註竹

2.民權的演進,在〈民權主義第一講) (註 13 )中分為: (l)洪荒時期,不是用權 而是用氣力; (2)神權時期,用得是神權; (3)君權時期,用得是君權;

(4)

民權時期,用得是民權。 3.知行關係(孫氏謂人群之進化、世界人類進化) ,在〈孫文學說第五章:知行 總、論》中分為: (l)不知而行時期 (2) 行而後知時期(3)知而後行時期;他 說到: r 夫以今人之眼光,以考察人類之進化,當分為三個時期:第一由草眛 進文明,為不知而行時期。第二由文明再進文明,為行而後知之時期。第三自 科學發明而後,為知而後行之時期。 J (註竹 5 社會問題(歷史)的演變,在《三民主義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 (註吋中將人 類自十八世紀之後的歷史分為: (l)民族主義、 (2) 民權主義、(3)民生主義 註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全書(一)

:

380 。 註\0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全書(一)

:

380 。 註 11 孫中山,<中國存亡問題>.全書(二)

:

284-330 。 註曰: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一講>.全書(一)

:

5 。 註 13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一講>.全書(一)

:

55-66 。 註 l' 孫中山.<孫文學說第五章>.全書(一)

:

384-385 。 註 15 孫中山.<三民主義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全書(三)

:

276-281

0

(8)

. 8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三大問題 O 柯大山教授認為在人類進化時期中,孫中山確立了「人性、道德、文化、社 會國家、互助進化原則、極樂天空之進化目的 J (註 16 )除此之外, ,-民族、國家、 民權演進、知行關係演進、人類歷史演進及社會問題演變」諸項,正符合演化論 的由少變多、功能分化、由簡入繁的立論觀點。 第三項、小結一理論模式 關於進化論的思想淵源,除了在文中明確指出受到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 進化論的思想外,孫中山亦曾在《實業計晝。「結論」中表 明: ,-即如後達爾文而起之哲學家,所發明人類進化之主動力,在於互助,不在 於競爭。...J (註 17 )雖然遍察國父遺教無法得知「後達爾文而起之哲學家」係 指何人,但是學界按照孫中山文中對於社會互助論理論的描述及「互助論」的出

版年代上(1 902 )比較分析後,咸認為係俄國人「克魯泡特金 J

(Peter

A.

Kr

opotkin '

1842-1921)

(註 18 )。 因此直接影響孫中山進化思想的主要有: (1)達爾文及克魯泡特金;但是我 們亦不能忽略在《孫文學說〉文中如 (2) ,-二千年前,希臘之哲奄比多加利氏及 地摩忌、里特氏,已有見及天地萬物當由進化而成者梳格底、巴烈多二氏... 而德之哲學家史賓那沙氏及!禮尼詩氏...天文學有拉巴刺氏,於地質學有利里氏, 於動物學有拉麥氏...淘可稱為進化論之先河。 J (註 1~ )所提及的間接影響者。 註i6柯大山,<孫中山人類進化論之研究>,師大三民主義學報第 期,台北,

1999

:。 註 17 孫中山,<實業計劃>,全書(一): 538 。

註" :

Chi-hsien

Chu 亦持此觀點,在氏著 A

Study of Sun Yat-sen 's Philosophical

Ideas 之第三章 The

Impact ofEvolutionary Ideas on Sun's Philosophy'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Doctor ofPhilosophy

in the Faculty ofPhilosophy

,

Columbia Universi妙, 1950. 曾經表達: I 後來,在民國元年到民國七

年之間,孫中山先生可能不只仔細研讀了達爾文『物種來由.JJ

(Origin of Species

'文作『生物本 源.JJ)的原著,並且對克魯泡特金 (Peter Alex已 ievitch Kropotkin) 之『互助論.JJ

(Mutual

Aid) 及

『倫理學之起源與發展正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thics

)二書下過功夫。 J (摘自 Chi-hsien

Chu

著,謝碧霞譯<進化論觀念對孫中山先生哲學的影響> {中山社會科學季刊卜第二卷第二期,

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

1987 : 118-119

0 )

(9)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9 .

【圖 2 】孫中山層創進化思想內涵 進化階段

(

內容 物種 資料來源:筆者自繪。 ﹒洪荒(氣力)→神權(神權)→君權(君: 民權 :權) -~民權(民權) 知行 )﹒不知而行→行而後知→知而後行

人種

~-一-歷史 :﹒民族→民權→民生 國家 )﹒戰爭+合群→組織→首宰→國家 生活 ;﹒需要→安適→繁華 民族 地球 ﹒動物(物種)→人種(白、黑、紅、黃、: :棕五種顏色)→族(民族) i ﹒氣體→液體→固體→地球(民權主義第一! : 冒著) ﹒太極→電子(伊太)→元素→物質→地球: (孫文學說第四章) 學者王全民在《國父進化思想新探〉一文中曾將西方歷史上重要的進化思想 與孫中山的進化思想綜合比較,並且認為 :r 以莫根(L. Morgan) 、亞力山大(

S.

Alexander) 等人為首的層創進化論(

Emergent Evolution)

,將宇宙的進化,通常劃 分為物質、生命、心靈三大層級,每一層級皆為一種層創。其間尚有包涵

( lnvolution

)、仰賴(

Dependence

)、關係(

Relatedness

)等意義。

國父進

化思想將宇宙劃分為物質、物種、人類三時期,庶幾近之。惟 國父所倡導的是 心物一同進化,而不只是精神的活動,視為國父進化思想超越層創論者。 J (註20) 筆者依據層創思想內涵製圖如(【圖 2 】)。 筆者認為儘管在認識論上我們可以區分出宇宙進化論、社會互助論、國家演 進說...等綱目,但在綜合認知上,討論孫中山的社會演化理論必須將其進化思想 做全盤考慮,以致於在社會演化「認識論」理念型上我們可以區化出來如下圖。 其中「知行關係 J '在理論的地位上,屬於「認知溝通論」及「社會行動論」的 範疇。「社會互助論」及「國家演進說 J '在理論的地位上,屬於「社會系統論」 的範疇(見【圖 7-3 】)。 註20 王全民,<國父進化思想、新探>,師大三民主義學報第 3 期,台北,

1979 :

175 。

(10)

• 1 0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孫中山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竟然與孔德三 階段法則中關於社會演化的認識論理念型相類似,類似的地方在於: Cl)兩者皆 嘗試用一個宇宙進化原則作為進化思想的總綱; (2)在階段劃分上,孫中山也多

用「三階段」的手法。雖然孔德(

Auguste Comte '

1798-1857) 的生卒年代在孫中

山之前,我們也無法確實斷定孫中山到底有無受到孔德的思想所影響;但是我們 可以確定的是,孫中山的進化思想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有事實根據作為基礎。因 此孫中山對於社會進化的看法除了由廣覽群集得來之外,其敘述推理亦大致符合 諸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及人類學家、地質學家對於人類進化的解釋與認知。而 在「認識論」理念型上,孫中山的社會進化論可以直比孔德與史賓賽。 【圖 3 】孫中山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 知行關係 資料來源:筆者自繪。 參、演化典範 第一項、典範一方法論 一、社會演化的「本體論」 宇宙進化論 ~ 社會互助論 國家演進說 「人如何存在? J 、「社會如何存在? J 、「人如何行動? J 、「人與社會的關 係? J' 我們在孫中山的社會進化思想(,宇宙進化論」、「知行關係」、「社會互助 論 J) 中都可以找到非常清楚的解答。在問題意識上,社會演化關心的焦點不僅

(11)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11.

為中國的存亡問題,其實在於人類的「求生存」問題,因此三民主義可以說是為 解決人類求生存而作。 二、社會演化的「核心論」 社會演化的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 Cl)長時期的連續變遷(變化現象)涉及

了「階段的劃分 J' 及 (2) 由簡單到複雜(功能分化及系統分化)涉及了「可觀

察現象(概念)的改變」。在第一點上,由於「丈化」或「演化」具有流落現象, 要觀察長時期的緩慢變化勢必得具體化分階段,以作為比較的基礎,孫中山在宇 宙進化論中劃分了三大時期後,我們可以發現其他的演化思想都集中在論述第三 時期的人類進化時期(例如民權的演進、生活程度的演進、民族國家的演進、知 行關係) ,尤其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出現後(例如社會問題的演進) ;關於第二點, 我們可以在《孫文學說》中孫氏所舉出的十件事的例證中找到這種思想,但是筆 者認為,孫氏於此並未做成形式理論的處理,殊為可惰。 三、社會演化的「認識論」 在知識的構成上,孫中山自謂: ,-我們所以能夠推到古時的事,是因為有古 代的痕跡遺存。他們考察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觀察,即科學;一種是 用判斷,即哲學。人類進化的道理,都是由此兩學得來的。 J (註21 )叉說「凡事 都是要憑科學的道理,才可以解決,才可以達到圓滿的目的。就是講到社會問題 的解決方法,也是要從科學方面研究清楚了以後,才可以得出結果來。 J (註22) 「所以我們解決社會問題,一定要根據事實,不能單憑學理。 J (註23 )基於歷史 事實之觀察、及間接資料之徵引以成社會演化,思想;在理論的認知上社會演化思 想應包含「宇宙進化論」、「知行關係」、「社會互助論」。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

區蓋面:社會演化理論的理論建構前提假設,屬於典範當中不可否證的硬核。

註21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一講> ,(全書)(一)

:

57

0 註22 孫中山,<民生主義第一講> ,(全書)(一)

:

134 。

(12)

• 1 2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孫中山認為「求生存」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他說. ,-古今

一切人類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為要求生存 o

J

(註24) ,-民生為社會進化的

重心,社會進化又為歷史的重心,歸結到歷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質。... 人類求生存問題,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 J (註2S) 換言之, 人類因為有「求生存」的需要,才產生「知」與「行 J .才有「保(自衛/政 治 )J 與「養(覓食/經濟 )J 兩件事;在民族方面才會因戰門而產生國家, 而有民族、民權、民生問題的演進;在民權方面才會需要「權」以茲作為奮 鬥的憑藉,而有洪荒、神權、君權、民權的演進;在民生方面才會有生活、 生計、生存、生命問題,而產生需要、舒適、繁華的演進。

區重困:牽涉到變遷或演化的比較基礎問題。

在宇宙進化論上. ,-作者則以為進化之時期有三:其為物質進化時期,其 二為物種進化時期,其三為人類進化時期。 J (註泊)其他如「民權」、「知行」、 「歷史」、「國家」、「生活」、「民族 J ..等演進階段如【圖 7-2 】所示。

區互通:說明什麼原因造成社會演化?

在孫中山演化論的動力討論上,蔣大樁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員)認為: ,-孫中山研究歷史的觀點和方法是帶有直觀性的唯物主義, 而他由此得出的民生史觀是多元動力的主體進化史觀。 J (註27) .而莊政先 生(台北醫學院兼任教授)則持不同的看法,認為: ,-民生史觀的歷史動力 是一元的。而其歷史條件卻是多元的。 J (註28 )造成這種對於動力論認知上 的差異主要來自於未能明辨「真實動力」與「理論動力」的不同。 研究者必須承認'碎、氏並未探討演化的「其實動力」問題 o 事實上本文第五 章曾述及沒有研究者可以釐清「真實動力」的單因性或多因性問題。因此在 註23 孫中山.<民生主義第一講>

<全書)(一)

:

134 。 註24. 孫中山.<民生主義第一講>

(全書)(一)

:

138 。 註2l 孫中山.<民生主義第一講>

(全書)(一)

:

138

註26 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

{全書) (一)

:

380 。 註27 蔣大樁.<孫中山民生史觀析論>.第二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台北,頁 34 。 註28. 莊政.<民生史觀與世界大同闡微>.第二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台北,頁 10"

(13)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13.

演化的「其實動力」上,我們必須將其當作多因性來看較為可靠 o 至於在演化的「建構動力」方面,孫氏多次在民生主義第一、二講中論述「求 生存」是社會進化的動力(註到) ,更在戴傳賢、胡漢民先生將民生史觀的理 論格式定調之後(註到)

,

1"求生存」似乎成為孫中山社會演化論「建構動力」 中的單一動力 O 但實際上孫氏的演化論中的「建構動力」並不是單因性的, 反而是多因性的, 1"求生存」只能算是演化論中的「原生動力」。 1.本質動力: 孫中山嘗謂: 1"夫進化者,時間之作用也。 J (註竹孫氏認為「自達文氏發 明物種進化之理,而學者多稱之為時間之大發明,與奈端氏(筆者按'牛頓) 之攝力(筆者按,引力) ,為空間之大發明相比美。 J (註J2 )可見孫氏並沒 有忽略「時間」在進化中的本質作用,只是並沒有詳細申論而已,我們必須 將「時間」納入成為演化論動力,並且視為理論建構中的「本質動力」。 2. 內在動力: 「內在動力」係指生物體個人本身的動力,文分為「無意識的需要 J '如飢 渴、性..等;及「有意識的需要 J '如「語言」、「意識」、「溝通」、「意志行 動」。在〈孫文學說一心理建設》中,孫氏闡述了知行關係'雖然《孫文學說〉 寫作目的是為了要破除「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傳統謬誤,以為革命黨人 在辛亥革命之後繼續實踐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與夫革命方略所規定之種種建 設宏模之心理基礎 O 但是在演化論的認識上, <孫文學說〉實具有「認知溝 通論」的地位,因此我們必須將《孫文學說〉中對於演化的觀點納入討論。 註叫: I 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人類求生存問題才可說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人類 解決生存問題,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要把歷史上的政、冶和設戶經濟種種中 心都歸之於民生問題,以民生為社會歷史的中心」、「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 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民生就是社會一切活動中的原動力」。 註羽﹒莊政, {孫文革命建國思想闡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1997

:

308-316 '

註Jl 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 ' <全書)(一)

:

380 。 註32 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 ' (全書)(一)

:

380 '

(14)

• 1 4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孫中山曾說: ["""夫習練也、試驗也、探索也、冒險也,之四事者,乃文明之 動機也。 J (註JJ )因此觀之, ["""習練、試驗、探索、冒險」四者亦可以算是 演化的動力,不過這種動力,以理論的建構動力觀點來看,當屬於「有意識 的需要」。 3.外在動力: 在《民族主義》中曾謂世界之三種進化力為:自然力、政治力、經濟力。另 外民生的動力一求生存,及社會互助論中的一互助,我們都可以看成是理論 建構中的「外在動力」。

區互通:說明成社會演化內涵(結果)為何?

關於孫中山社會演化內涵(結果) ,筆者認為此處必須將「社會互助論」於 予連接。演化的結果造成不平等,這種不平等造成["""~皆級 J '三民主義的一 貫道理雖然在於打不平等,但是打的是人為不平等,而承認人類天生不平等 的階級事實,主張以「互助」來調和這種階級不平等,於是民族主義要境內 各民族平等、世界各民族平等,由濟弱扶傾到世界大同;民權主義在打破帝 玉專制的不平等之後,承認人類天賦聰明才智的三系,以平等的精義發揮人 性中互助、共享、犧牲、服務的道德精神;民生主義更是透過防止資本、土

地壟斷的方法達成富人與窮人階級的調和。

區通:說明社會演化的路線形式為何?

孫中山並未具體描述社會演化的路線形式為何?但在進化的目的及趨勢上 卻有著墨。在目的論方面:例如在宇宙進化論中談到,物質知進化以成地球 為目的、物種進化人類乃成,人類出現後的人性、道德、互助,及演化的終

極目的「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穌所謂「爾旨得成,在

天若地。dJ J' 在趨勢論方面:曾提及「近代文明進步,以日加速,最後之百

年,以勝於以前之千年;而最後之十年,叉勝以往之百年;如此遞推,太平

註 JJ 孫中山,<孫文學說第七章>

<全書)(一)

: 401

0

(15)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15.

之世,當在不遠。 J (註34) 在知識的構成上為科學、哲學;在理論的認知上包含「宇宙進化論」、「知行 關係」、「社會互助論 J 0 第三項、小結一演化命題 【命題 7-1 】:孫中山的演化命題 1.在一個系統中,隨著時間而分化演化的過程,愈是會深化及加劇人為不平等 程度。 2.在一個自由競爭的經濟系統中,隨著時間而分化演化的過程,社會稀少性資 源愈是會不均等地集中在少數成員。 3.社會稀少,性資源(土地、資本、財富、權力'"等)愈能正義公平地分配給系 統中每一個成員,便愈能促成系統的和諧進步。 4.在系統中的成員能發展出互助道德意識的程度愈深,便愈能促成系統的整合

進步。

5.在系統中能發展出互助的道德意識的成員數愈多,便愈能促成系統的整合進 步。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肆、典範競爭 第一項、批判

|生物的進化制

生物進化論的核心概念在於變異、競爭、適應、選擇的過程;社會進化在採 註34 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 • {全書)(一)

:

381

0

(16)

• 1 6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擷生物進化的觀點之後,基於理論涵射特性,將生物有基觀點予以轉化應 用。孫中山雖然於西學雅癖達爾文之道,但是並沒有借用達爾文的物競天 擇、優勝劣敗的原則建構它的社會演化理論,他說: ,-物種以競爭為原則, 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 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 o J (註35)

一圈子一

一會一

社一

一的一

支一

一一止一

孫中山的歷史社會學研究得力於兩方面: (1)歷史事實之觀察,例如「于維 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日民族、曰民權、日民生。羅馬之亡,民族主 義興,而歐洲各國以獨立。泊自帝其國,威行專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則民 權主義起,十八世紀之末,十九世紀之初,專制仆而立憲政體殖焉 o J (註36) 「這也就是說世界各國都是先由民族主義進到民權主義,再由民權主義進到 民生主義。 J (註37 )這是孫氏倫敦蒙難後,暫留歐洲兩年,對於歐洲社會科 學及政治制度的心血結晶,其後並著成民生主義,完成整個三民主義體系。

(2) 間接資料之徵引,例如「地質學家考究得人類初生在二百萬年以內,

人類初生以後到距今二十萬年,才生文化。二十萬年以前,人和禽獸沒有什 麼大分別,所以哲學家說人是由動物進化而成,不是偶然造成的。 J (註38)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思想通過歷史社會的檢驗,從社會實體中產生,深具歷史 的洞察力,在理論的建構于法上直比社會演化論第二時期中的韋伯。

個人的社會倒

楊世雄教授從民生哲學的觀點認為. ,-三民主義的哲學承認人的基本人性, 而這個客觀的人性價值乃是個人自由行為的價值取向,同時,人是社會的 人私有財產權之衍發有其社會性目的,它扮演著一個社會性的功 能,

...

J (註39 )此言充分強調出個人的自由並不等同於經濟制度本身,個 人的社會性作用並不只在於追求私有財富的極大化,而是在於整體社會生產 註35 孫中山,<孫文學說第四章> ,<全書)(一)

:

381

0 註施:孫中山,<民報發刊詞>,全書(二)

:

256 。 註口:孫中山,<三民主義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全書(三)

:

276-281 。 註到 孫中山,<三民主義第十六講>,全書(二)

:

333

0

(17)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1 7 .

力的促進。社會演化的「個人社會性」特徵不僅在民生主義中追求全社會免 於恐懼免於、匿乏的自由;在民權主義中為追求團體的自由,一樣要限制個 人的自由, r 因此三民主義的國家和政府,並不是傳統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 所要求的,只是維持公平競爭秩序的技術性機構它應該是一個公共 福利作為價值取向的有能政府。 J (註岫) ;在民族方面, r 不以勞動作為衡量 各民族之間和平相處的最高原則,承認自然形成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公 共利益作為社會倫理的最高原則。 J (註41 )因而孫中山的社會演化強調個人 的社會性原則、自由、權力、財富的社會性特徵'而將「互助」原則貫穿於 整個演化時期、條件與階段之中。 一匕匕一 -AH 口一

一功一

一的一

一助一

一互一

孫中山的演化思想並沒有出現如同功能主義式第二時期中最重要的特徵'換 言之,派深思、盧曼、季登斯那種社會學式的的社會系統論並末在孫中山的 作品中出現。對於社會系統的看法,孫中山只有對於社會的經濟制度、國家 的機構組織的具體描述。社會理論所謂的「功能」係指產生某種作用而言, 通常是以社會的結構來論述其所產生的功能。孫中山的理論建構策略卻是與 社會理論中的功能觀點相當不同的「道德 J '捨棄結構式的功能論述,直接 採取「道德」的建構策略。「社會互助」的功能在於聯繫社會演化思想、中的 「宇宙進化」、「民族」、「國家」、「知行關係 J '"等觀點。 綜合言之,孫中山的進化思想以「求生存」起始,以「互助」觀點貫穿遺教, 雖然社會演化思想主要散見於〈三民主義》、《孫文學說} '"等冊,但是其演化思 想從歷史社會觀點出發,具有建構符合社會演化的理論的「本體論」、「核心論」、 「知識論」要素,深具形式化理論特徵。 第二項、詮釋

區歪歪面:社會演化理論的理論建構前提闕,屬於典範當中不可否證的硬核。

孫氏的基本命題是求生存→社會進化,而以社會互助貫穿整個思想 o 考察其 註39 楊世雄, {楊世雄教授論文集> '自印,台北,

1995 : 131

0 註40 楊世雄, {楊世雄教授論文集} ,自印,台北,

1995 :

132 。

(18)

• 1 8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深義,其實孫氏關心的是「人類如何求生存」、「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 「國民的生計」、「群康的生命 J '這些與社會演化的本體論是相符合的。 另外,本文第五章曾提及關於功能論的社會演化的基本命題,如「社會演化 是不可避免的 J 0 ,-社會演化由叮于動』中產生」、「在社會演化過程中, !í社 會』由『初民社會 J 演化成『現代性社會.JI J 、「在社會演化過程中, !í人」由 『生物人』演化成『社會人.JI J '孫氏的思想亦多所符合。

區軍曰:牽涉到變遷或演化的比較基礎問題。

在孫氏的演化思想、中,無論是宇宙進化論,或是民族、國家、權的演進、知 行關係...等,沒有很明顯地依據「動力論」去劃分「演化階段」的主張,只 有對於個別演化階段的簡單描述而已,其目的或許著重在簡單的階段劃分, 而將比較多的心思花在強調整體理論與想法(例如孫文學說、三民主義...等) 的實用性與功能。但是其階段性劃分大致符合紀登思所謂「插曲式特性(或 譯為『片段式特性.JI)J '中以「經驗上具體去範定一個起始點」的手法,使 得「文化流落」、「演化流落」在其體概念上得以比較、認知。

區直:說明什麼原因造成社會演化?

就民生哲學而言,我們可以說其動力論是單一的,就是「人類求生存 J 0 因 為民生哲學純粹是建立在批判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中的「物質為歷史進化 的動力」這一命題上而論述的,因此在民生哲學的範圍內, ,-人類求生存 J ' 不僅為理論內不可否證的核心命題,也是理論「建構動力」中的「原生動力」 及「衍生動力」。 但是孫氏關於演化的論點絕不僅於民生哲學,廣義言之包含宇宙進化論、知 行哲學、民族國家論述...等均屬於社會演化論的一環,因此關於演化的動力 論至少可以得出: (1)本質動力一「時間 J ; (2) 內在動力一「習練、試驗、 探索、冒險 J; (3)外在動力一自然力、政治力、經濟力。使得演化論中的「建 構動力」深其「多因性」特色。

區互通:說明成社會演化內涵(結果)為何?

條件論的特徵在於:演化動力的連續連作產生了Cl) ,-社會結構一(元素 )J 註41 楊世雄, <楊世雄教授論文集} ,自印,台北,

1995 :

1 泣。

(19)

三民主義學報第 23 期: 2001 年 12 月

.

19.

本身的改變,亦即「動力論」促成了「條件論」的改變;

(2)

r 社會結構一 (元素 )J 及「社會型態方向」為內涵的社會型態方向上的改變, r 條件論」 亦即促成了「形式論」的連結。在第一點上我們可以找出這種「原生動力」 本身亦為「衍生動力」及「原生動力」促發「衍生動力」而使得條件演化的 例子;在第二點上孫氏的演化論顯得較為薄弱。

巨頭:說明社會演化的路線形式為何?

我們無法具體指出孫中山的演化路線形式是符合 Moore 的「文明的循環論」 模式中的哪一種模式。但是既然在孫氏在動力論中強調演化的「時間 J1'乍用, 基本上孫氏的社會演化論就會帶有「方向性」。這個方向性以「趨勢論」及 「目的論」的形式展現出來;另外孫氏的「趨勢論」本身也顯現出來演化的 「速度 J '及未來演化的「全球化」趨勢。 認識劃:典範中理論認知選擇與建立問題。 在孫中山的社會演化的知識論理論型中,出現了有如功能主義「意識、溝通、 行動」的知行理論,知行理論的內涵包含了功能主義式社會演化的認知、溝 通與社會行動,其他如語言、意識等項亦散見於遺教之中;不過孫中山的知 行理論創立的目的並非為連結社會系統而設,所以並未如功能論社會演化中 (1)語言、意識、認知溝通→社會行動【自我的獲得】及 (2) 社會行動→ 社會系統【社會的構成】產生理論的連結功能。 另外,孫中山的社會演化的知識論理論型中,關於社會系統論亦付之闕如, 孫氏只單純地描述社會系統中的「民族」、「國家」、的出現原因、演化階段 及「國家制度」、「經濟系統」的理想模型,並未如功能論社會演化中對於社 會系統進行三個類群的討論。 第三項、小結一孫中山的社會演化典範 本章主旨在於將(一)社會演化典範的討論範疇:本體論、核心論、認識論, 及(二)社會演化典範的單元要素:包含問題意識、基本命題、階段劃分、動力 論、條件論、形式論、認識論諸項,與孫中山的理論歷史進行相互檢證考驗。綜 合言之,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雖然多以「陳述」的形式呈現其理論風貌,其社 會演化思想較集中於《孫文學說》一書,其餘散見於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等 遺教,但仍不脫於社會演化典範「範疇」及「單元要素」所討論的範圍之內,從

(20)

• 2 0

.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經 歷史社會觀點出發,具有建構符合社會演化的理論的「本體論」、「核心論」、「知 識論」要素,富含「問題意識、基本命題、階段劃分、動力論、條件論、形式論、 認識論」等單元要素,深具形式化理論特徵。 一、社會演化命題 1.在一個系統中,隨著時間而分化演化的過程,愈是會深化及加劇人為不平等 程度。 2.在一個自由競爭的經濟系統中,隨著時間而分化演化的過程,社會稀少性資 源愈是會不均等地集中在少數成員。 3.社會稀少性資源(土地、資本、財富、權力...等)愈能正義公平地分配給系 統中每一個成員,便愈能促成系統的和諧進步。 4.在系統中的成員能發展出互助道德意識的程度愈深,便愈能促成系統的整合 進步。 5.在系統中能發展出互助的道德意識的成員數愈多,便愈能促成系統的整合進

步。

二、理論的理念型 孫中山基於, 11 求生存』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1 [,、」的核心命題 所建構的社會演化論,以「互助」概念,而有以下的命題模式,為-種功能主義 式的 'i寅化-整合」模式。 【圖 4 】孫中山的「演化-整合」命題模式 求生存

演化

求生存

演化

求生存

...

...

...

...

互助吟互助吟互助吟回應 資料來源:筆者自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社會 文化 意圖 手法.

(答案宜正反看法都能兼顧,如只單純提出一面的答案,最多得 3 分;能 同時指出兩面答案者,最多得 4 分。).. 4

社區 社會 社會氣氛整體良好 出現了不同的行業 。 ,以切合社區的需要 弱勢社群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

[r]

結合 NPO 或 NGO 團體基於組織使命及發展推動文化與教育、觀光與

評論 重建小學建議評論(樣本試卷) 人與責任一 書信 自薦信(擔任創意寫作學會主席) 人文情懷一 中四級 演講辭 演講辭(學會年終大會演講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