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學國際教育施行的困境:國際教育不等於英語教育/ 10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小學國際教育施行的困境:國際教育不等於英語教育/ 105"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5),頁 105-107

自由評論 第 105 頁

中小學國際教育施行的困境:國際教育不等於英語教育

黃鈺涵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由於我國於 2009 年在 PISA(國際 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的表現嚴重下滑, 使得我國政府官員、教師和家長開始 意識到我國孩子的競爭力逐漸落後且 缺 乏 國際 觀的 現象 , 因此 教育 部 於 2011 年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一系列方案,決定將國際教育往下紮 根於中小學施行。不過這些方案在教 學現場中仍有許多的迷思和困境需要 大家克服,共同面對和解決,才有機 會創造出親師生雙贏的局面,讓我國 的孩子具有國際觀。在推行國際教育 之 前 ,我 們應 該先 了 解何 謂國 際 教 育,大多數人一聽到國際教育直覺就 是和英語有關,在學校的實際現場幾 乎是如此,誤把國際教育歸類在英語 教育底下,因此幾乎所有的國際教育 相關研習和培訓都是派英語教師去參 與,但是國際教育就是增進英語能力 嗎?國際教育一定要英語教師才能推 動嗎?

二、何謂國際教育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 皮書」中清楚地指出中小學國際教育 的目標在讓中小學生透過教育國際化 的過程,瞭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 度,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 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 才。 (一) 國家認同 國 際 教 育 應 從 認 識 自 我 文 化 出 發,讓 學生具有本 土 意識與 愛國情 操。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學校能 透過國際文化的對照,教導學生深入 了解自我文化的特質,認識臺灣特殊 的歷史定位,體認國家在國際社會的 特殊處境,並喚醒國家意識,正視自 己對國家的責任。 (二) 國際素養 國際教育應循序漸進,讓學生從 外語、文化及相關全議題的學習中, 產生具有國家主體的國際意識。中小 學國際 教育之推動,學校能透過國際 面向課程與國際交流活動,教導中小 學生理解、尊重與欣賞不同文化,接 觸並認識國際及全球議題,學習跨文 化溝通的知識與技巧。 (三) 全球競合力 國際教育應提供中小學生體驗跨 國學習機會,激發其跨文化比較的觀 察力與反思能力。中小學國際教育之 推動,學校能引導學生瞭解國際間競 爭與合作實際運作情形,強化學生參 加國際交流及國際教育活動所需的多 元外語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並鼓 勵學生體驗國際競爭與合作經驗,厚 植邁向國際舞臺的實力。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5),頁 105-107

自由評論 第 106 頁 (四) 全球責任感 國際教育應強調對不同族群、地 域、文化的尊重包容, 以及對於全球 的道德與責任,並提倡世界和平的價 值。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學校能 教導學生認識及尊重不同族群的異質 文化,強調人權與永續觀念,體認世 界和平的價值並重 視全球環境生態 的相互依存性,從日常生活中養成生 命共同 體的概念,進而產生對整個地 球村的責任感。

三、中小學國際教育施行困境

(一) 國際教育是誰的責任 「國際教育研習去找英語教師參 加呀!為什麼是我們去?我們英語能力 又不好」這句話是每次教務主任在找 教師去參與國際教育相關研習時最常 聽到的,但是國際教育真的就只是英 語教師的責任嗎?其實深入了解後,國 際教育並不是只是英語教師的責任而 已,更不是英語教育,它涉及的層面 更寬更廣,而且是擴及到各領域的, 要增進學生的國際觀,務必需要每位 老師共同參與課程規劃,將國際教育 的理念融入課程,意思就是教師們除 了教科書上的教學內容要備課之外, 需另外花時間討論課程和進行教學, 但是繁雜的課務,充實的教材內容, 學校多元的活動,導致教師每天都和 時間賽跑,常常抱怨課都上不完了, 哪有時間加入國際教育的課程,因此 就像踢皮球一樣,沒有人願意放手去 嘗試。 (二) 無法全面學生都受惠 為了提升中小學生的國際觀,教育 部提出了許多相關計畫和經費補助,鼓 勵各校踴躍參與國際交流計畫,帶給孩 子更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提升他們的國 際素養。但是願意參與國際交流計畫的 學校遇到最大的瓶頸莫過於找指導老師 以及全校只有幾個班甚至幾位學生能夠 參與受惠,例如國際志工,當學校順利 申請到國際志工到校進行文化交流後, 會遇到幾個困難點,第一,因為班級數 及課堂數的限制,無法安排他入所有的 班進行交流,衍伸出只有少數班級能夠 受惠,其他班級就沒有機會和國際志工 交流的狀況。第二,若要資源平均分配, 每班都可受惠,那國際志工來台時間約 6~8 周,一周約 20 個班,平均兩周一循 環,那麼每個班只能有三次文化交流的 課程,對於增進學生的國際素養實質上 效益不大。 (三) 難以融入到各科 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 提及國際意識或全球概念雖已列為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內涵,但仍缺乏整 體的課程目標與系統的課程規劃。國 際教育的內容或主題,大多出現在英 語(或外語)與社會領域或科目,尚 未普遍融入各領域或科目。因此在國 中小學要普遍施行,是有困難度的。

四、因應方式

(一) 國際教育是大家的責任,因此學 校由上層帶領大家重視國際教育 對學生的重要性,或是規定教師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5),頁 105-107

自由評論 第 107 頁 須輪流參與國際教育相關研習, 參與者可回校進行校內分享,將 相關資訊分享給大家。 (二) 因應班級數及人數上的限制,若 要全面學生都受惠的確有它的困 難性在,因此只能以最多數人能 受惠為原則進行規劃,鼓勵各班 老師將國際教育的主要概念融入 課程中,讓學生皆能接觸到相關 課程。 (三) 將國際教育的核心循序漸進納入 國中小學各領域課程架構中,再 以各種國際交流活動為輔,才有 可能在潛移默化中透過教育國際 化的過程提升學生國家認同、國 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 感的能力,也就是說中小學若要 徹底落實國際教育並解決以上目 前遇到的困境,就必須將國際教 育必須學校平日的課程及教學, 教師們才能夠依照國際教育相關 教材進行教學,學生也才能從中 獲得國際教育相關知能。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已經踏在 前往國際化的路上,因此在學生的學 習道路上,國際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 環,身為中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我們 應該思考如何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實施 國際教育,奠定學生厚實穩固的國際 化 基 礎,培養學生成 為 具 有 國家認 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 任感的國際化人才。針對上述的三點 困境,提出三個導正國際教育的正確 觀念如下:首先,讓所有在教學現場 的教師 清楚 地了解國 際教育的重要 性;其次,在安排額外國際文化課程 或是國際教育相關資源以最多學生能 夠受惠為原則安排;最後,直接將國 際教育的核心納入國中小學課程架構 中,讓老師有現成的資料進行教學, 才不會造成老師需花額外時間找資料 和授課,而導致時間不夠用的情形。 參考文獻 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 白皮書。取自 http://ietw.cityweb.com.tw/GoWeb/inclu de/pdf/whitepaperfull.pdf  許筱由(2015)。由全球公民素養 分析我國國際教育政策之實施-以台北 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正與政策研 究所,台北。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賽決賽 前三名 採認 指導:教育部 承辦:國立臺灣大學 國際. 科展

賽決賽 前三名 採認 指導:教育部 承辦:國立臺灣大學 國際. 科展

一、 本報告共分為「學校本位國際教育(SIEP)申請表(主辦學校)」 、 「學校本位國際教育 (SIEP)申請表(合辦學校)」 、 「辦理計畫一覽表」 、 「經費與進度執行情形」

當時的我,因為行政業務之故,進行相關規畫與申請,在校內辦理相關 的研習、認證及專業社群、教輔任務等。 97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4.6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