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混沌理論看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之規劃方向/ 4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混沌理論看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之規劃方向/ 48"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混沌理論看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之規劃方向

戰寶華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田玉慧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二十一世紀在民主意識、多元鬆 綁、國際接軌之思維引導下,各種教 育改革聲浪未曾歇息、卻更顯波濤洶 湧,家長會、教師會、教育團體等組 織不僅聚焦於保障學生學習權、維護 家長教育權、加強教師自主權,亦強 烈要求教育決策權力之重構與變革, 造成政經情勢、社會環境、教育決策、 校園生態、學校行政面臨前所未有之 巨 大 衝 擊 。 許 多 看 似 無 關 之 單 一 事 件,實則具有相互連結、接續刺激之 擴 散 效 應 , 直 接 或 間 接 影 響 教 育 權 利、義務與責任之平衡機制。因為教 育政策變革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導引 與宣示作用,不僅易衍生漣漪效應、 更易誘發蝴蝶效應,是以在仔細思考 歸納內外在變革情境後,應結合混沌 理論,並利用本質思考,以透析構成 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時間演變之後 的動態結果(吳怡文譯,2016),期能 有效洞悉因應變革之適切方法。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 教總)於 2016 年 10 月 5 日世界教師 日 前 夕 , 再 次 重 申 國 際 教 育 組 織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簡稱 EI)長 期關切之議題,包括檢討教師專業評 鑑、減輕教師行政壓力、鼓勵教師專 業社群等問題(全教總,2016.10.05)。 教育部亦發布新聞稿,宣布研議自 106 學年度起,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將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將 教師專業自主權還於教師,促進臺灣 教 育 品 質 更 加 提 升 ( 教 育 部 , 2016.10.05)。然而張德銳(2013)研 究發現,可從教師、學校與教育行政 機關三方面,藉由多元開放態度與善 用評鑑進行教學省思、掌握評鑑精神 與教師建立信任合作關係、確立評鑑 目 的 與 加 強 評 鑑 人 員 培 訓 規 劃 等 作 為,實踐教師專業發展。同時洪麗卿 與黃純敏(2012)研究亦指出,近年 世界許多國家之教育改革莫不致力於 教師評鑑,因其具有健全教師專業服 務品質之顯著功能。但或許因為積怨 已久、積習已深,且因處理行政制度 盲點缺失、教師工作負擔過重、教師 自身心態問題、評鑑人員專業不足、 缺乏專業對話機制等困境(黃琇屏, 2009),不易產生立竿見影之效果,致 使依據 2003 年教育部全國教育發展會 議 結 論 及 建 議 事 項 辦 理 ( 教 育 部 , 2016a),且自 95 學年度推動迄今之中 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最終仍 須面臨更弦易轍。 當然,無論採行何種模式,教育 品質良窳攸關經濟成長動力與國家未 來競爭力(Bade & Parkin, 2013);品 質提升乃是評估教育政策重要價值觀 點之一(吳政達,2008);提升教師素 質是增進學生學習的主軸與確保教育 品質之關鍵(吳清山,2010)等基本 思維,應皆是放諸四海皆準之不變共

(2)

識。爰此,如何藉由制定正確教育政 策,提升專業成長動能,並優化教師 專業素質、強化教師專業承諾、深化 教師專業自主,以確實達成教師專業 發展全面優質化之終極目標,實為不 容小覷之重要議題。

二、文獻分析

(一) 混沌理論 陳木金(2000)指出,當代行政 理論已不能針對傳統和非傳統之行政 工作進行精確之描述、解釋與預測, 因為一些看似細微無害之小事件,雖 被快速淡忘,卻可能演變成日後行政 救濟、控訴惱人之示威抗爭活動。它 們的形成象徵混亂狀態發生的規律性 與週期性、混沌系統產生的明確秩序 與連動現象。Griffiths、Hart 與 Blair (1991)即已指出混沌理論可以應用 到學校行政之研究層面,諸如,蝴蝶 效 應 ( butterfly effect )、 耗 散 結 構 ( dissipative structure )、 隨 機 震 撼 (random shock)、奇異吸子(strange attractor)等,亦即依序意謂複雜動力 系統微小事件超越臨界點巨爆、行政 系統多具非線性模式耗散結構特質、 所有混沌系統皆源自隨機震撼運轉出 現、特殊力量多環繞奇異吸子發展混 沌系統等現象。因為能量永遠會遵循 阻力最小之途徑蓄積、組織始終存在 表象不可見之根本結構、根本結構雖 不可見但卻可被誘發改變(Djaferis & Schick, 2000)。 (二) 專業自主與專業成長 鍾任琴(1999)指出,教師專業 自主權是一種專業發展之歷程,主要 涵蓋專業成長、教學自主及參與決策 等三權,然而其研究發現,中小學教 師專業自主權狀況屬於「權能剝奪」 狀態,而且以參與決策權為最低,亦 即對專業自主權的期望需求與實際擁 有之間存在嚴重落差。而依分權之形 式與程度,Hawkins(2000)將權力下 放型態界定為分散(deconcentration)、 委 派 管 理 ( delegation )、 授 權 代 理 (devolution)等三種,其意涵依序為 中央機關將業務、決策、權責移轉至 較低層級之地方政府。黎萬紅、盧乃 桂(2002)研究則發現,中央教育機 關雖將部分權責賦予地方教育部門或 學校,但是仍以不同方式維持對學校 及教師之嚴密監察,所以教育分權充 其 量 僅 是 介 乎 分 散 與 委 派 管 理 之 狀 態,因此期待透過教育改革提高教師 專業自主性,則仍需行政部門、學校、 教師等三方共同慎思明辨,亦即行政 部門宜提供真正自主空間、學校宜適 當轉化增能賦權、教師宜認清自己權 利義務,始能建立合作性夥伴關係與 發展持續性成長效益。 尊重教師之專業自主於教育基本 法 第 八 條 中 已 明 確 規 範 , King 與 Newmann(2000)研究發現,教師專 業發展可以提高個人知識與技能,亦 能強化組織配置之團體實力。Muijs 與 Harris(2003)研究亦發現,教師領導 具備改善學校與教師之效果,並可提 升教師專業成長動機,但需要適當條 件與配套機制,以使教師領導能力產

(3)

生 有 益 影 響 。 但 多 數 教 師 仍 排 斥 變 革,而教師不願改變之最主要原因在 於,教學活動、課程與實作之變革建 議 多 來 自 於 教 學 環 境 以 外 的 管 理 人 員、行政工作人員、以及政策制定與 決策者(Richardson, 1998),因此權力 下放與自主管理實有其必要性。然而 現實狀況中,行政管理與教師專業之 間,或因結構屬性與連結模式,而呈 現 雙 重 系 統 之 複 雜 關 係 ( 張 明 輝 , 1999),致使科層體系之行政管理與教 師要求之專業自主間,常易產生兩難 困境(Ogawa, Crowson, & Goldring, 1999)。當然行政管理人員與教師面對 專業自主之運作模式,仍宜遵循一定 原則,畢竟「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縱使發揮創意仍需遵循一定規範與準 則,此亦為政策制定者須審慎考量之 關鍵議題。 (三) 專業發展支持系統 依據教育部(2016b)公布之中小 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辦理情形分析的 資料顯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自 95 年 推動迄今,參與校數及教師數均逐年 增加,至 105 年已有 21 個縣市、2,483 校、7 萬 5,676 名教師參與,占全國縣 市 、 校 數 、 教 師 人 數 之 比 例 依 序 為 94.45%、63.41%、37.24%。但因自願 參與具逃避思維、專業內涵竟缺乏共 識、評鑑工具流於形式化、認證審查 標準又不一、學者專家欠教學實務、 同 儕 省 思 文 化 未 建 立 等 問 題 懸 而 未 決。致使教育部決定於現階段陸續召 開諮詢會議,邀集學者專家、教師、 學校行政、地方政府等團體代表,以 蒐集各界意見,作為教師專業發展評 鑑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之參 酌基礎(教育部,2016.10.05)。 目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 統之規劃重點,在於宣導作業流程及 減輕行政負擔、回應國教課綱、並將 以自發、互助、共學之概念給予教師 專 業 成 長 之 支 持 , 同 時 藉 由 系 統 思 考、資源統整、實現價值、策略聯盟 等漸進策略,以提升教師參與意願, 並運用結構性策略,增加由下而上之 多 元 專 業 發 展 模 式 , 且 擴 大 服 務 對 象,涵蓋師資生、教育實習生、所有 在職教師及校長等不同結構體系中之 成員(教育部,2016c)。此外,支持 系統亦規劃由下而上的多元專業發展 模式,年資達 3 年以上之教師可藉由 揪團進修、學習共同體、分組合作學 習、差異化教學、學思達、教師學習 社群、學校策略聯盟及教學基地學校 等方式已獲得更多之支持,俾利教師 專業發展政策更貼近現場教師專業成 長需求(教育部,2016.10.05)。 綜合而言,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乃 結合教師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 之概念,無論前三者之間呈現獨立圓 之三元對立、同心圓之同一基礎、相 交圓之交集互補或循環圓之互動支援 等關係,其功能皆是期待可協助教師 發 展 出 具 生 產 力 與 滿 意 度 之 工 作 環 境,以促進學生學習成長活動之有效 落實。

(4)

三、規劃方向

(一) 關鍵思維 系統內部之混沌奇特現象的影響 極為深遠,或僅因細微疏漏,即會造 成非線性因素誘發之加成擴大效應, 進而衍生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迥異 變化。爰此,推動重大變革措施需考 量系統外之政經情勢與社會現況、系 統內之成員互動與結構穩定,並運用 內外部動態漸進均衡模式,尋求組織 穩定發展。同時充分溝通與傾聽將有 助於營造信任感、消除抗拒力、排除 誤 解 度 , 並 在 學 校 同 步 運 作 參 與 之 下,藉由建構漸進歷程強化動機、精 簡系統程序轉化需求、鼓勵組團參與 優化學習、重視專業對話深化成長、 透過諮詢協商量化轉變、重視離散教 師 變 化 連 結 、 善 用 先 備 條 件 激 化 影 響,並提供充分行政支援與充足專業 資源,對政策宣導與推動落實可產生 極大助益。反之,無形成本與機會成 本將極為可觀,稍不注意即可能未蒙 其利、先受其害。 (二) 規劃要項 1. 融合奇異吸子觀點以引導學生學習 成效為教師專業發展之核心價值 根據奇異吸子隱喻,聚焦感應變 革混沌中初始條件之相對規律秩序線 索,形成變革磁吸效應之動態循環態 勢,可強化系統變革預測效果。同時 應 以 重 視 學 生 學 習 之 成 果 導 向 教 育 (outcome-based education)為改革核 心(徐聯恩、林明吟,2005),透過課 程規劃管理機制以落實持續精進教學 目標、學習目標檢視以確保學生課程 目標落實情形、核心能力建構以實踐 職涯發展架構回饋機制等具體作法, 增強推動變革之吸引力系統。 2. 結合耗散結構觀點以引導學校決策 參與為教師專業發展之原生動力 依據耗散結構隱喻,關注不斷與 外在環境交換能量而能繼續維持平衡 之系統狀態,促使在高能量情況之中 依然維持結構穩定,亦即擴大變革計 畫之參與對象,注意非線性模式變革 契機與臨界關鍵點之掌握。同時可運 用賦權(empowerment)之內在動機需 要與外在條件配合,克服複雜多重權 力關係網絡之壓力(黎萬紅、盧乃桂, 2002),以生成、激發與保持專業發展 之原生動力,並透過由下而上之決策 模式,提高教師多元參與專業發展模 式之設計與建置,強化教師參與感與 認同度。 3. 統合隨機震撼觀點以引導教學觀察 檢視為教師專業發展之精進機制 按照隨機震撼隱喻,深入探究阻 礙 變 革 之 前 因 後 果 , 以 掌 握 變 革 先 機,提高系統穩定性以減緩震撼之影 響,使系統迅速恢復平衡狀態,並藉 由觀察前會談、教學觀察、回饋會談 之教學觀察三部曲,強化內在自我對 話與外在專業對話,提升專業回饋之 精進效果。同時,由內而外脫離舒適 圈之慣性模式,深化教師專業發展之 核心職能。亦即教師學能相符之知識 職能(knowledge competencies)、教師 敬 業 態 度 之 行 為 職 能 ( behavioral

(5)

competences)、教師自動自發之動機職 能(driving competencies)(黃能堂, 2009),其涵蓋有形、無形之軟硬實 力,乃永無止境之持續精進的範疇。 4. 調合蝴蝶效應觀點以引導統整支持 系統為教師專業發展之運作措施 依照蝴蝶效應隱喻,關注初始條 件之動盪,提高對心理與環境變易之 敏銳度,洞察存在個體或組織中之可 能促進或阻礙變革的各種因素,並結 合教學領導與師徒傳承之系統,亦即 藉由資深優秀教師之豐富專業知能, 帶動同儕教師專業成長機制,不僅可 解決單打獨鬥缺乏實質支援之困境, 亦能避免遭遇瓶頸或壓力而求助無門 之心理恐慌。同時學校亦應接受教師 意見與建議,並提供足夠的對話合作 之時間與空間,始能消除負面影響(張 媛甯、郭重明、蘇建洲,2016)。因為 有目的之系統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 藉由自我掌控學習速率節奏,並利用 多元知識導引模式,逐步蓄積專業動 能,在適當時機即可借力使力地翻轉 躍昇。

四、結語

教師專業素質提升是基於公眾利 益之目的而對教師權利義務作必要之 規範,無論是透過教師專業評鑑或教 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教師固然皆須 有所精進成長與付出、遵循法規限制 與約束,但同時亦有期盼行政機關落 實政策配套措施之權利。因為任何制 度運行皆植基於參與人及法制規範等 兩大要素,是以制度之優劣成敗,端 視人與法制間之運作機制是否適切合 宜而定,易言之,周延制度讓投機分 子無法從事脫序行為、而失能制度卻 讓卓越分子對標竿行為力有未逮。 此外,凡人皆有趨易避難、攬權 諉責之本性,在教育組織體制內之教 師、行政機關科層內之行政人員,自 不例外。過往之教師專業評鑑,或因 審查委員輕忽追求評鑑實在價值、主 管人員輕忽落實評鑑實際目的、行政 機關輕忽提高評鑑實質效益,且在規 範詮釋與適用解讀層面,各階段多存 在許多自主裁量空間,造成政策執行 未達預期目標,其推動十年所遭遇之 困境及衍生之問題,皆應作為教師專 業發展支持系統,目前規劃與未來執 行之借鏡,以免政策擬定重蹈覆轍。 當然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當中有 一句名言:「世間事無好壞,全看你怎 麼想」(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亦即是 世間萬事萬物並無一定的好或壞,而 是我們的想法決定了其好壞的分別, 再加上盧梭在《愛彌兒》開卷首句即 言:「上帝創造萬物皆善,因人之干擾 而變壞」,益加發人省思。 最後,本文旨在探討教師專業發 展支持系統之規劃方向,故綜合針對 政策制定與規劃之各項問題提出省思 與評論,其基本假設乃建構於教師自 身之專業水準、敬業態度及職業道德 是無欠缺的情形;學校本身之行政支 援、流程管理及組織氛圍是無瑕疵的 狀況之下,倘若事實並非全然如此, 因而造成行政執行上之制約、政策推 動上之缺憾,此時則不宜完全歸因於

(6)

政 策 規 劃 之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機 關 。 爰 此,未來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之落 實、效果之彰顯,仍有賴教師、學校、 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之捐棄成見的群策 群力。 參考文獻  全教總(2016.10.05)。世界教師 日前要求尊重教師專業自主停止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 料庫。取自http://www.civilmedia.tw/ archives/54738。  吳怡文譯(2016)。本質思考: 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以解決困 境(平井孝志原著,2015年出版)。臺 北市:天下文化。  吳政達(2008)。教育政策分析: 概念、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 育。  吳清山(2010)。師資培育研究。 臺北市:高等教育。  洪麗卿、黃純敏(2012)。美國麻 州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臺 灣的啟示。教育資料集刊,54, 175-205。  徐聯恩、林明吟(2005)。成果導 向教育的教育改革及其在美國實踐的 經驗。教育政策論壇,8(2),55-74。 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 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 張媛甯、郭重明、蘇建洲(2016)。 國小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影響因素 量表發展之研究:以影響組織變革環 境因素、組織變革策略、教師個人特 性為主。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 刊,9(1),27-52。  張德銳(2013)。教師專業發展評 鑑的檢討與展望實踐本位教師學習的 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108,1-30。  教育部(2016.10.05)。教師專業 發展評鑑將於106學年度起轉型為教 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教育部全球資 訊網即時新聞。取自http://www.edu. 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 54DDA8&s=55BD57743E88E277。  教育部(2016a)。教育部補助辦 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 spx?id=GL000567  教育部(2016b)。中小學教師專 業發展評鑑辦理情形之分析。取自 http://www.littletree.ndhu.edu.tw/files/1 6-1084-105195.php  教育部(2016c)。教育部辦理中 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規劃重點 (草案)。取自http://www.littletree. ndhu.edu.tw/files/16-1084-105195.php  陳木金(2000)。談混沌理論在新 世紀教育行政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 國教育學會主辦「邁向新世紀的教育 研究研討會」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 (p.1-8)。2000年12月14日,臺北市。

(7)

 黃能堂(2009)。職場核心能力對 臺灣技職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啟示。教 育資料集刊,43,19-36。  黃琇屏(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 發展評鑑試辦現況、困境與因應策 略。教育資料與研究,89,71-88。  黎萬紅、盧乃桂(2002)。權力下 放與教師的專業自主:港臺兩地教育 改革的經驗與思考。教育研究集刊, 48(4),53-74。  鍾任琴(1999)。中小學教師專業 自主權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 Bade, R., & Parkin, M. (2013). Essenti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s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 Djaferis, T., & Schick, I. C. (2000). System theory: Modeling, analysis, and control.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 Griffiths, D., Hart, A., & Blair, B. (1991). Still another approach to

administration: Chaos theor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7(3), 430-451.

 Hawkins, J. (2000). Centr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recentraliz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8(5), 442-455.

 King, M., & Newmann, F. (2000). Will teacher learning advance school goals?. Phi Delta Kappan, 81(8), 576-580.

 Muijs, D., & Harris, A. (2003). Teacher leadership-improvement through empowerment? An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Leadership, 31(4), 437-448.

 Ogawa, R., Crowson, R. &

Goldring, E. (1999). Enduring dilemmas of school organization. In J. Murphy and K. Loui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nd ed.) (pp. 277-295).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 Richardson, V. (1998). How teachers change: What will lead to change that most benefits student learning. Focus on basics, 2(4), 7-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預期 效益 (*紅字 為檢核 工具). 1-1

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因應開放教育理念 促進教學效能提升 符應教育學習理論

二、為因應國內外環境、我國產業發展及人口結構之改變,勞動部推動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

韓愈〈師說〉系統地提出了「師道」的理論,以及論證「從師」的必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