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讓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更好--班度拉社會學習論在體育課練習教學的應用 / 15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讓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更好--班度拉社會學習論在體育課練習教學的應用 / 152"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讓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更好--

班度拉社會學習論在體育課練習教學的應用

方朝郁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一、前言

教育部自 103 學年度起實施 12 年 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稱 12 年國教), 強調免試入學,規劃了免試入學超額 之比序項目及運作模式。在「多元學 習表現」類別 8 個比序項目中,「健康 體適能」是頗受重視的一項;全國 15 個就學區裡,有 11 個就學區將之列為 超額比序的項目之一(教育部,2014)。 12 年國教重視學生體適能的這項設 計,被體育界視為提升體育課地位的 一帖良方(林靜萍,2012)。 技能的學習須要經過認知期、定 位期與自動期三個階段,要達到自動 化 的 階段 ,須 要經 過 無數 次的 練 習 (Fitts, 1962)。練習教學法是為了熟練技 能而通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包括:引 起動機、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反覆 練習及評量結果五個步驟(黃政傑, 2007)。由於技能涵蓋心智、情意行為 以及動作三大類,因此各種學科的教 學都有運用到練習教學法的機會;但 大致說來,藝能科目最常使用練習教 學法(簡紅珠,2000)。 相關研究發現,國內外體育教師 大都以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練習等 方式進行體育教學(張春秀,2000), 這些教學方式可以明顯看到練習教學 法的痕跡。然而,國內小學體育教師 偏重以觀看的方式進行教學與指導, 使得體育教學流於形式,學童對運動 技能的學習困難,致使近年來學童體 能大幅降低(羅瑩淑、黃永寬,2011; 蕭秋祺,2005)。是以,體育教學經常 使用的練習教學法,似有淪為「有形 無體」之虞,值得探究如何使其實踐 更為落實、效果更為顯著。 社會認知心理學家班度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主張,學習 得自觀察與模仿。觀察別人的行為表 現以獲得學習的歷程,包括:注意、 保持、再生及動機四個階段。個體要 透過符號化(影像、文字等)的歷程, 才能將注意的行為保留於記憶中;當 儲存於記憶中的行為重現出來時,受 到獎勵則會繼續保持該行為,受到懲 罰則可能抑制而消除該行為(Bandura, 1986)。這些學習原理,在練習教學法: 引起動機、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反 覆練習及評量結果的教學歷程中,顯 然具有重要的教學應用意義。 本文旨在探討班度拉社會學習論 在體育課練習教學的應用,首先介紹 班度拉社會學習論以及練習教學法的 要義,接著以國中「桌球正手平擊球 基本動作」的教學為例,結合社會學 習論的學習觀點,分析練習教學法的 實施步驟以及教學要點,作為深化練 習教學法實踐、提升體育課學習成效 之參考。

二、班度拉社會學習論的要義

班 度 拉 為 社 會 學 習 理 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創始人,是極端行為主 義的修正者。班度拉指出,學習是個 體與其 社會環境持 續 交互作 用的歷 程;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體 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體的行為三者, 彼此交互影響,最後才確定學到的行 為。環境、個體與行為三項因素稱為

(2)

社會學習理論的三元取向,故社會學 習 理 論 也 被 稱 為 三 元 學 習 論 (triadic theory of learing)(張春興,2007)。 班度拉的實驗發現,置於攻擊情 境組的實驗對象,傾向模仿榜樣的攻 擊行為。學習得自觀察與模仿,個體 透過觀察和模仿,即可學到新行為或 改變舊行為,不必經由自己的直接經 驗才能學習。觀察與模仿是班度拉社 會學習論的核心學習理論,茲統整分 述如后(Bandura, 1986)。 (一)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 觀察學習意指,個體只是以旁觀 者的身份,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即 可獲得學習。像這樣只從別人的學習 經驗,即可學到新經驗的學習方式, 又稱為「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例如:「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就 是觀察學習的典型例子。個體的觀察 學習歷程,包含四個階段: 1. 注意階段(attentional phase):指個 體注意到楷模所表現出來的行為。 2. 保持階段(retention phase):個體將 注意到的行為以影像、文字等符號化 的方式,保留於記憶中。 3. 再生階段(reproduction phase):個體 將儲存於記憶中的行為重現出來。 4. 動機階段(motivational phase):當行 為 重 生受 到獎 勵, 則 會繼 續保 持 ; 若受到懲罰,則可能抑制而消除該行 為。 (二) 模仿學習(modeling) 模仿,是指個體在觀察學習時, 對社會 情境中某人 或 團體的 行為學 習、複製的歷程,模仿的對象稱為楷 模(model)。例如:「有樣學樣」、「上梁 不正,下梁歪」等,都是模仿學習的 例子。模仿學習有四種方式: 1.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直接模仿 學習動作,如學習簡單的徒手操。 2. 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綜 合多次所見而形成自己的行為,如陸 續觀察體育老師及校隊同學的動作, 模仿跳遠的姿勢動作。 3.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模仿 楷模的性格或行為所代表的意義,如 模仿運 動選手漫長 苦 練的恆 心和毅 力。 4.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模仿抽 象的原則,而非具體的行為;如模仿 雙人球賽的補位原則。 什麼樣的楷模人物,最能引起兒 童模仿的動機呢?根據班杜拉的研究 發現,以下四種人物是兒童最喜歡模 仿的: 1.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指在生活上影響 他最大 的人而言, 例 如家庭 中的父 母、學校中的教師以及同儕中的領袖 等。 2.同性別的人:在家庭中,兒子會模仿 父親,女兒則模仿母親;在學校裏, 男女學童會分別模仿男女教師。這種 性別模仿,也是兒童發展性別認同的 重要學習歷程。 3.曾獲得榮譽、出身高層社會以及富裕 家庭的人:如參加比賽獲得冠軍、家 庭社經地位高的人。

(3)

4.同年齡同社會階層出身的人:物以類 聚,彼此之間比較喜歡互相模仿。 至於有獨特行為,甚至曾經受到 懲罰的人,就不是一般兒童喜歡模仿 的對象了。 此外,個體在學習情境中觀察模 仿 時 ,在 接受 刺激 到 表現 出反 應 之 間,有一段中介作用的心理歷程。學 習情境的刺激有名義刺激和功能刺激 兩種性質,刺激的外在特徵,對每個 人來說都是相同的(名義刺激);但 個體對刺激的認知與解釋,則是各不 相同(功能刺激)。因此,教師在設 計學習情境時,應留意學生的心理需 求與認知能力上的差異,使教材發揮 最佳刺激功能。

三、練習教學法

技 能 的 學 習 要 達 到 自 動 化 的 階 段 , 須 要 經 過 無 數 次 的 練 習 (Fitts, 1962)。練習教學法是為了熟練技能而 通 用 的一 種教 學方 法 , 不論 是 心智 的、情意的或動作的技能,都要不斷 地練習,實際運用,才能達到精熟與 自動化(簡紅珠,2000)。底下分別介 紹練習教學法的功能、實施步驟以及 注意事項。 (一) 練習教學法的功能 練習教學法的功能,有下列三項 (黃政傑,2007): 1.養成習慣:一切需要練習的學習活 動,練習久了自然會成為習慣;良好 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生活亦具有重 要意義。 2.熟練技能:各種學科乃至日常生活的 各種技能,皆有不同的技巧、能力需 要培養,有賴練習教學法的練習。 3.強固聯念:一些重要的教材和經驗, 透過認知作用成為知識,形成心理的 聯念,這些是學生繼續學習的基礎, 有賴反覆練習才能保持並加以運用。 (二) 練習教學法的五個步驟 練習教學法的教學歷程,包含下 列五個步驟(黃政傑,2007;簡紅珠, 2000): 1.引起動機:教師應先使學生了解練習 的目標及教材內容的重要性,運用各 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 動機。 2.教師示範:目的是提供學生一個正確 的行為,讓學生模仿。為使學生有正 確的認識,教師可先示範技能的全部 程序,然後示範每一步驟,並伴以語 文的說明。教師應該特別指出有意義 的地方,以喚起學生的注意,並在困 難的地方加以多次示範。示範因學科 不同,有實務示範、範本示範、教具 示範、動作示範等方法,教師可視學 科性質及學生能力,採用適當的示範 方法。 3.學生模仿:教師示範完畢,要讓學生 馬上模仿練習,以便由認知階段進入 定位階段。示範後,先給學生幾分鐘 時間提問題,由教師解答後,學生開 始模仿 學習正確的 動 作、知 識和技 能。教師應以輕鬆不批評的態度,積 極地指 導學生並隨 時 校正錯 誤的反 應,甚至可依實際需要重新示範或重 點示範,以幫助學生能正確的模仿。

(4)

4.反覆練習:在反覆練習的時候必須注 意:(1)初步練習要先求正確,再求迅 速;(2)選用適當的練習方法。練習方 法從時間分配而言,有分散練習和集 中練習;就教材來看,有整體練習與 部分練習;就練習情境來說,有模擬 練習和實地練習之分。教師必須依照 教材性質、學生能力以及練習目的, 來選擇適當的練習方法。如果所學的 教材、技能自成一個整體或不太複雜 時,可採用整體練習;若教材、技能 太複雜,則可採用部分練習法,先練 習各個部分,然後達到整體。大致而 言,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的效果佳, 因為學生的動機和努力都只能維持很 短的一段時間,若能將練習的時間做 適當的分配,學生就不致於因疲勞而 做出錯誤的反應。 5.評量結果:評量有助於了解學生學習 實況,評量方法應根據教學目標及評 量標準實施,務求公正客觀,評量結 果可作為實施補救教學及追蹤輔導的 參考。評量結果的回饋可以糾正學生 的錯誤、找出學習困難之處,並把實 際 的 表現 和理 想的 表 現標 準做 一 比 較,做為改進教學、促進學習的參考。 (三) 練習教學的注意事項 實施練習教學時,教師需注意的 事項有下列五點(黃政傑,2007): 1.應使學生明瞭練習的意義與目的,並 在有關理論指導下進行練習,避免盲 目的機械性練習。 2.培養學生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 改正的能力。 3.練習作業應有步驟、有計畫、由簡而 繁、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由模仿到 創造,循序漸進。 4.練習的方式應求多樣化,如口頭的、 書面的、個人的、團體的、單項知識 技能的練習;既可引起學生練習的興 趣,又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 力。 5.把握個別化的教學經營,真正有價值 的練習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活動設 計。教師在此可採用 Mosston 體育教學 光譜之練習式教學的精神,提供學生 更多的 個別練 習及個 別回饋( 張祿 純、周宏室,2010)。

四、社會學習論在體育科練習教

學的應用

成人時期運動學習的挫折,通常 是源自於幼小階段沒有正確的發展與 熟 練 基 本 及 特 殊 的 動 作 技 巧 (Gallahue,2003)。因此,國民教育階段 的學生對於運動技能的基本動作,需 要正確且熟練的學習。底下以國中「桌 球正手 平擊球基本 動 作」的 教學為 例,結合班度拉社會學習論的觀察、 模仿學習觀點,說明練習教學法的實 施步驟以及教學要點。 (一) 引起動機 「引起動機」有如觀察學習的「注 意階段」,教師宜運用生動活潑的方 式,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及學習動機。 例如,教師以兩位都會打桌球的同學 為例提問:小明是以自學方式學會打 桌球, 小華是參加 桌 球隊學 會打桌 球,為什麼小華打得比較好呢?藉此 說明「基本動作訓練」的重要,引起 學生學習動機。接著,以「桌球正手 平擊球 基本動作」 的 相關影 片極短 篇,告 訴學生這次 體 育課的 學習目 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

(二) 教師示範 「教師示範」有如觀察學習的「保 持階段」,教師應採取清楚的說明(文 字)及正確的示範(影像),將學生注 意的「桌球正手平擊球」行為符號化, 協助學生能將正確的動作保留於記憶 中。首先,教師可先示範「桌球正手 平擊球」的完整連續動作,再做「預 備、引拍、擊球」三個分解動作的示 範及說明,然後再示範、說明完整的 連續動作。 教師在示範、說明時,也要提供 諸如正面、背面、側面等不同角度的 示範,以協助學生更清楚的掌握動作 要領(陳春蓮,2004)。曾獲得榮譽的 同儕,是學生喜歡模仿的對象(Bandura, 1986);因此教師也可安排桌球隊同學 當楷模,協助示範基本動作。 (三) 學生模仿 「學生模仿」有如觀察學習的「再 生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將儲存於記 憶中的行為重現出來。首先在教師示 範後,應先給學生幾分鐘時間提出問 題,以便解決學生的學習疑惑,並修 正其迷思概念(黃政傑,2007)。教師 鼓勵學生發問亦可促進師生互動,教 的主體--老師和學的主體--學生若能建 立兩個主體化的雙向互動關係,必能 改進以「老師」為單一主體的傳統體 育教學模式,為教學帶來良善的效果 (程瑞福,2010)。 教師解答後,學生就可以開始模 仿正確的動作和技能;可先模仿分解 動作(直接模仿),再模仿連續動作(綜 合模仿)。此時,教師應進行行間巡 視,提供立即的、訂正性的回饋,修 正其動作。班度拉指出,行為重生時 若受到懲罰,則個體可能因此受到抑 制而消 除該行為 (Bandura, 1986) 。因 此,教師在面對學生動作錯誤時,應 以客觀 、中立的語 氣 指出應 調整之 處,切忌給予批評式的回饋,以免影 響學生的模仿動機。 (四) 反覆練習 「反覆練習」的重點在於透過反 覆的練習,以達到動作的熟練。班度 拉強調,行為重生時若受到獎勵,就 會繼續保持該行為(Bandura, 1986)。是 以,教師在學生反覆練習時,除了應 持續留意學生動作是否正確,及時給 予訂正性回饋之外,也要適時給予鼓 勵,激發其持續練習的動機。因此, 學生的反覆練習有如觀察學習的「再 生階段」,教師的正向回饋則能發揮 「動機階段」的正向激勵功能。 關於「桌球正手平擊球」的反覆 練習,可先讓學生手持球拍練習揮空 拍,做「模擬練習」。當學生的動作比 較熟練時,再進入桌球室做「實地練 習」。一般而言,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 的效果為佳(簡紅珠,2000),故教師 可將練習的時間做適當的分配,以維 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努力。 (五) 評量結果 最後一個步驟,是根據教學目標 及評量標準實施評量。教學評量的主 要目的,在於分析教學得失及診斷學 習困難,作為實施補救教學和個別輔 導的依據(簡茂發,2002)。因此,除 了總結 性評量,也 應 重視形 成性評 量,並給予學生立即的回饋。回饋可 以糾正學生的錯誤、找出學習困難之 處,並把實際的表現和理想的表現標 準做一比較(簡紅珠,2000)。

(6)

此外,國內體育教學長久以來大 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方 式」,主張基本運動技術教學,而忽視 學 生 的情 意體 驗和 個 性表 達( 程瑞 福,2010)。體育教學除運動技能外, 還 應 著重 學生 的學 習 態度 及體 育 知 識。教師可以採取多元評量的方式, 評估學生的「體育知識」(認知)、「運 動技能」(技能)以及「學習態度」(情 意)等三方面的學習效果(蕭明芳、林 靜萍,2009),以更完整的了解學生學 習實況,做為改進教學、促進學習的 參考。

五、結語

12 年國教將「健康體適能」列為 免試升學制度中,超額比序的項目之 一;這項重視學生體適能的設計,帶 來體育課更受重視的新契機。體育教 師傳統上以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練 習進行體育教學,看似採取練習教學 法的作法卻缺乏落實與深入。練習教 學法包括:引起動機、教師示範、學 生模仿、反覆練習及評量結果五個完 整步驟,與班度拉社會學習論主張學 習得自觀察與模仿,重視激勵行為的 保持與再生,兩者的教育意義可說有 許多相通之處。本文結合社會學習論 的觀察與模仿學習觀點,以桌球基本 動作的練習教學為例,分析練習教學 法的實施步驟以及教學要點。誠摯希 望本文的分享能有拋磚引玉的棉薄之 力 , 期盼 藉此 反思 國 內體 育教 學 現 況,作為深化練習教學法實踐、激發 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以及提升體育學習 成效之參考。 參考文獻  林靜萍(2012)。十二年國教 與體育教學,學校體育,131, 29-35。 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宣導手冊。臺北市:作 者。  張春秀(2000)。從應用研究成 果談未來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中華體育季刊,13(4),9-13。 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 版)。臺北市:東華。  張祿純與周宏室(2010)。從 Mosston 體育 教 學光 譜理 論 探 討 運動教育模式。中華體育季刊, 24(4),152-163。  陳春蓮(2004)。體育教學的 反省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 黃政傑(2007)。教學原理。 臺北市:師大書苑。  程瑞福(2010),學校體育課 程教學現況與展望,學校體育, 121,25-29。  蕭明芳與林靜萍(2009)。體育 教學多元評量之探討。中華體育 季刊,23(2), 119-126。  蕭秋祺(2005)。高雄地區國 小體育教師之教學行為分析。屏 東師院學報,22,131-146。  簡茂發(2002)。多元化評量 之 理 念 與 方 法 。 教 育 資 料 與 研 究,46,1-7。/

(7)

 簡紅珠(2000)。練習教學法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 929/  羅瑩淑與黃永寬(2011)。國 小體育教學現況與因應之道。幼 兒運動遊戲年刊,5, 63-70。 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 Fitts, D. D. (1962).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A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in fluid systems. New York: McGraw-Hill.

 Gallahue, D. L. (2003).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4th e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