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企業擴張模式之研究──以驗證服務公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企業擴張模式之研究──以驗證服務公司為例"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全球企業家組碩士論文. 企業擴張模式之研究──以驗證服務公 政 治 大 立 司為例. er. io. sit. y. ‧. ‧ 國. 學. Nat. n. al iv n Ch 指導教授:于卓民 e n g c h i U 博士. 研究生:余維斌 撰 中華民國一 o 二年六月.

(2) 摘要 台灣經濟過往以製造業為重,然而近年在基本工資逐年提高、環境保護的意 識抬頭與國際競爭造成製造毛利下滑的現況下,產業轉型的壓力日漸高漲。服務 業是政府近年極力推動的產業,研發服務為其中一項,雖然吾人皆知研發活動為 創新之根源並可成為產業升級之動能,然而從整體 GDP 觀之,近十年來歷年研 發服務業僅占約 2~3%,若能提高將是產業轉型的關鍵指標之一。「驗證服務」 屬於研發服務業的範疇內,對台灣經濟相當重要的影響,除因在地企業的產品多 為出口導向,產品驗證為必經之流程。再者,企業將設計驗證委外給專業的且有 效率的驗證服務公司後,可把資源集中在研發活動進而縮短商品化時程、提升附. 政 治 大 究針對具代表的驗證服務公司做深入瞭解,以揭露研發服務業之成功典範。 立. 加價值。驗證服務公司在台灣屬冷門的行業,一般大眾對該領域較為陌生,本研. ‧ 國. 學.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藉由所蒐集之個案相關資料加以分類、分析、整理 與彙整,探討個案公司的企業擴張模式與發展過程的關鍵影響因素。在擴張模式. ‧. 與影響模式的因素方面,本研究發現(1)個案公司的企業擴張模式可歸納為. y. Nat. Ansoff (1990)提出的「安索夫矩陣」模型;(2)影響個案公司擴張模式的因素包. io. sit. 含外在環境、公司能力與資源、發展方向; (3)外在環境包括客戶的需求與切入. n. al. er. 機會、客戶自身業績的消長、驗證技術的發展、法規公告的時間點、競爭對手之. i Un. v. 強弱; (4)公司能力與資源包括人才的培育、技術的研發能力、管理制度的成熟. Ch. engchi. 度、客戶需求的掌握度、既有的客戶關係; (5)發展方向包括技術服務項目的發 展、佈局大陸、跨入代工市場。 在個案公司擴張的過程中,面臨許多不同的挑戰並提出對應的解決分案來克 服,本研究發現(1)挑戰包括市場規模不如預期、在新市場知名度不足、目標 客戶委案減少、競爭者的出現、人才與經驗不足、管理制度不適用; (2)解決方 案包括快速轉移目標客戶、回歸客戶需求、因地制宜調整管理制度、彈性的行銷 手法。. 關鍵詞: 驗證服務、安索夫矩陣、擴張模式. i.

(3) Abstract Taiwan’s economy has majorly depended on manufacturing for long tim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y has been seeking under the pressures from the increasing the minimum wage, reducing the margin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target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e service for R & D is one item of this industry. Although it is well known that innovations are based on R & D which also plays a key role to upgrade the industries, the percentage of annual GDP from R & D was only 2-3% in past 10 years. “Verification service” belonged to the scope of service industry are very important to Taiwan’s economy. Local companies need the services to complete product certification before they export products. Additionally, the companies could allocate and focus their own resources to reduce the cycle of time-to-market and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s of the products by outsourcing the design verification. The company who offer verification service is not so common.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one outstanding service company and reveal its success profile. This research adopted case study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xpansion mode of the company and its critical impact factors by classifying,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1) the expansion modes could be concluded to the Ansoff matrix, (2) the impact factors include external surroundings, own capabilities and resources in company,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3) the external surroundings include customer’s requirements, chance of entry to market, business situation of customers, evolutions of engineering technique, timing of regulation announcement, and the ability competitor, (4) the capabilities and resources in company include human resources, techniqu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ystem, understanding of customer’s requirements, and relationship with customers, (5)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clude increasing of service item, to allocate in China, and to enter on testing foundry. Within the period of expansion, the company faced many different challenges. Meanwhile some solutions and actions were proposed and executed to overcome these predicam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1) the challenges include smaller market size than expected, lower reputation in new market, less amount of case-in from target customers, new competitor,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and unsuitable management system, (2) the solutions include rapid changing the target customers, meeting the customer’s requirements completely, fine turn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flexible promotion action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Keywords: verification service, Ansoff matrix, expansion mode ii.

(4)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錄 ......................................................................................................................... iii 圖表目錄 ................................................................................................................. 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簡述 ...............................................................................4. 政 治 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立. 第一節 環境因素與企業擴張 ...............................................................................6. ‧ 國. 學. 第二節 企業擴張模式──安索夫矩陣模型 ........................................................ 10 第三節 企業擴張之風險與挑戰......................................................................... 19.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y. Nat. sit.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3. n. al. er. io. 第二節 個案研究法 ............................................................................................ 25. i Un. v. 第三節 個案選擇與資料蒐集方式 ..................................................................... 26. Ch. engchi. 第四章 個案資料描述與分析................................................................................. 29 第一節 驗證市場發展沿革與運作方式 ............................................................. 29 第二節 個案公司擴張案例與挑戰 ..................................................................... 50 第三節 個案資料之分析 .................................................................................... 6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7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7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74 參考文獻 ................................................................................................................. 78. iii.

(5) 圖表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4 圖 2-1 環境對企業營運的影響 ................................................................................7 圖 2-2 安索夫矩陣.................................................................................................. 10 圖 2-3 產品延伸與創新的分類 .............................................................................. 13 圖 3-1 研究架構 ..................................................................................................... 24 圖 4-1 在產品生命週期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驗證................................................ 32 圖 4-2 家用 LED 燈泡的性能驗證(第一類) ........................................................... 33 圖 4-3 LED 路燈的環境與安規驗證(第二類) ......................................................... 34. 政 治 大. 圖 4-4 電磁相容驗證(第三類)................................................................................ 35. 立. 圖 4-5 驗證市場的二維架構示意圖 ....................................................................... 36. ‧ 國. 學. 圖 4-6 驗證市場的三維架構示意圖 ....................................................................... 37 圖 4-7 驗證市場中的四種組織間的關係示意圖 ................................................... 38. ‧. 圖 4-8 驗證市場的運作機制示意圖 ....................................................................... 39. y. Nat. sit. 圖 4-9 ISO 的組織架構示意圖 ................................................................................ 41. n. al. er. io. 圖 4-10 IEC 的組織架構示意圖 .............................................................................. 42. i Un. v. 圖 4-11 TAF 認證的範圍與相對應的規範示意圖 .................................................. 45. Ch. engchi. 圖 4-12 服務項目之發展策略 ................................................................................ 66 圖 4-13 佈局大陸之發展策略 ................................................................................ 67 圖 4-14 子公司之發展策略 .................................................................................... 68 圖 4-15 個案公司之整體擴張模式......................................................................... 69 圖 5-1 研究結論架構 .............................................................................................. 70 表 2-1 內部與外部環境對企業營運之影響要素 .....................................................8 表 4-1 個案資料整理表 .......................................................................................... 73. iv.

(6)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係說明與本研究之主題相關的基本資訊,包含研究之背景、動機,並 提出研究之問題與目的,最後為研究流程以及各章節內容的簡要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基本工資逐年提高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日漸高漲之際的台灣地區, 不論是高科技或傳統製造業公司都面臨大於過往的成長壓力,反之服務業是政府. 政 治 大. 近年極力推動的產業之一,譬如之前聚焦於觀光業,其原因是觀光業與工業具有. 立. 同樣的經濟效益,不僅增加外匯收入,又可以促進國際交流,除了應留意過多遊. ‧ 國. 學. 客帶來的環境衝擊外,觀光業並不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近期,經濟部則提出. ‧. 振興經濟的具體方向「三業四化」 ,其中四個主軸(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 Nat. io. sit. y. 服務業國際化、傳產業特色化)中就有兩項與服務業有關,足見服務產業已成台. er. 灣經濟轉型的契機!目前台灣的服務業的現況如何?洛桑管理學院研究報告指出. al. n. iv n C hengchi U (工商時報,2012):「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的問題。」台灣 GDP 比重最高的 產業為服務業,高達 68.7%,台灣就業人口最大占比也是來自於服務業,高達 58.6%,然而服務業創造的產值、資本、研發、薪資長年來未成長,顯然台灣服 務業需要全面體檢、突圍。 依經建會在 2003 年訂定服務業之範圍(台灣服務業聯網,2012)為:(1)流通 服務業, (2)通訊媒體服務業, (3)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 (4)人才培訓及物 業管理服務業, (5)觀光及運動休閒服務業, (6)文化創意服務業, (7)設計服 1.

(7) 務業, (8)資訊服務業, (9)研發服務業, (10)環保服務業, (11)工程顧問服 務業,(12)其他經承貸銀行及經建會認可之服務業。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http://www.cdri.org.tw)的資料顯示,上述服務業中的研發服務的產值從 2001 年 的 24.9 億美元逐年成長到 2010 年的 37.2 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為 5%,可見 該類服務業具有一定的成長空間。然而從整體 GDP 觀之,近十年來歷年研發服 務業僅占約 2~3%,遠低於批發及零售業(約 20%)與金融及保險業(約 10%)。吾. 政 治 大. 人皆知,研發活動為創新之根源,進而成為產業升級之動能,最後可匯集成為國. 立. 家經濟向上提升的力量,因此若能提高研發服務在 GDP 的比重,將是經濟轉型. ‧ 國. 學. 的關鍵指標之一。「驗證服務」屬於研發服務業的範疇內,對台灣而言是相當重. ‧. 要的一環,一方面是因在地企業的產品除了滿足內需外多為出口導向,產品驗證. Nat. io. sit. y. 是必經之流程,另一方面,企業將設計驗證委外給專業的且有效率的服務公司後,. er. 把資源集中在新產品的開發及附加價值的提高,更能縮短商品化時程、強化自身. al. n. iv n C hengchi U 的競爭力,這個模式在半導體產業中已獲得印證。由此來看,驗證服務公司著實 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驗證服務公司雖然重要,但在台灣市場中卻屬冷門的行業,一般大眾對該領 域較為陌生,也少有專文探討此類公司,故本研究希望透過資訊收集,除描述驗 證市場與其運作模式,同時針對具代表的驗證服務公司做深入瞭解,進一步推論 其企業擴張模式與發展過程的關鍵影響因素,以揭露研發服務業之成功典範為本 研究的主要動機。 2.

(8)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現今景氣快速變動、同業競爭益發激烈,各行各業若要持續擴張必須要有適 當的策略與貫徹到底的執行力,而服務業也是處於相同的環境之中。驗證服務產 業並非全新的產業,在此領域中亦有一些公司的營運能長期不斷成長,規模可持 續擴大,其中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因此,本研究將以驗證服務產業之業者為 對象,探討兩個問題:. 政 治 大. 1) 驗證服務公司所採用的擴張模式與影響模式的因素為何?. 立. 2) 在擴張的過程中,驗證服務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和克服方式為何?. ‧ 國. 學. 藉由探討上述兩個問題,本研究的發現可達成下列研究目的:. ‧. 1) 透過資料整理闡述驗證的內涵,並架構出驗證市場以及運作方式,並對該市. Nat. io. sit. y. 場在台灣地區的現況加以說明,讓讀者對驗證市場有概念性的認識;. er. 2) 分析具代表性之驗證服務公司的發展過程,從其服務的種類與特徵中推導出. al. n. iv n C hengchi U 該企業的擴張模式,並與學術理論印證,同時參考該公司當時所處的內外環. 境,歸納出影響選擇各種擴張模式的因素; 3) 分析並整理該公司在各項擴張模式下所遭遇的困境與挑戰,以及對應的解決 方案與實施成果,讓實務經驗能有較完整與全面的描述; 4) 從過去的模式為基礎,對驗證服務公司未來的擴張行動提出建議。. 3.

(9)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簡述 本研究首先從背景、動機中釐清研究問題、目的以確定研究方向,然後進行 相關文獻的蒐集和整理,接著建立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與分法。之後,構思及擬定 訪談個案公司的訪談大綱,接著多方蒐集包括驗證市場、個案公司相關資料,同 時著手整理,並結合實地訪談之資料來進行個案分析。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 與建議。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如圖 1-1:. 政 治 大. 確定研究方向. 立. 整理相關文獻. ‧ 國. 學. Nat. y. ‧. 研究架構與方法. n. er. io. al. sit. 擬定訪談大綱. i n C資料蒐集和分析 U hengchi. v.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本篇研究共分為五個章節,各章依序如下:第一章緒論,提出研究的動機、 目的與研究流程;第二章文獻探討,先探討安索夫矩陣理論,再以環境、能力與 資源等各面向對企業擴張模式之影響的文獻做為探討的依據;第三章研究方法, 4.

(10) 說明如何以個案的研究方式作為探討的工具;第四章個案資料描述驗證市場法展 沿革與運作模式分析,從個案企業的實質經驗來對照與印證安索夫擴張理論,並 找出影響擴張模式之選擇因素,同時拆解出擴張成功之關鍵因素;第五章研究結 論與建議,則是提出其值得業界參考的重點。.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Un. v.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企業擴張模式之相關文獻與理論架構,包含企業面對環境各種 因素的變化與挑戰選擇不同的企業擴張策略,其次又以安索夫矩陣模型作為企業 擴張策略之四個選擇方案──市場滲透策略、產品延伸策略、市場開發策略、多 角化經營策略,並討論台灣企業運用安索夫矩陣擴張之案例。最後,探討企業擴 張時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第一節 環境因素與企業擴張 企業擴張(或成長)是指企業在成長過程中規模由小到大、競爭能力由弱到強、. 政 治 大. 經營管理制度和企業組織結構由低級到高級的動態發展過程。Marshall (1919)認. 立. 為企業的橫向擴張,可以增加大規模生產的內在經濟,而當市場規模擴大時,集. ‧ 國. 學. 中可以帶來更多的收益,所以企業規模趨向企業擴張。North(1971)側重於制度因 素來分析企業的擴張,認為只有在制度創新拉動下的技術創新才是企業擴張的源. ‧. 動力。Knight(1965)指出,企業獲得壟斷收益的可能性為持續的和無限的企業擴. y. Nat. io. sit. 張提供了強有力的動機。. n. al. er. Ducan(1972)將「環境」定義為個人在組織中之決策行為必須直接予以考慮. Ch. i Un. v. 的實體及社會因素的總體。Scott(1987)認為環境的定義是在特定範圍中,所有個. engchi. 體、團體、組織及其交互關聯所形成的特定行動領域。而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組 織的績效表現,Milliken(1987)認為不確定性是個人認知無法準確預測某件事的 一種狀態,環境的不確定性則是用以描述「組織環境的狀態」與「個人對環境重 要資訊的缺乏」。 由於資訊的不對稱,Lessard(1988)認為環境的不確定性會使企業增加外來的 衝擊、無法預測的行為選擇,導致組織內部市場失靈的可能性。 環境影響企業策略的選擇, Spulber(2004),企業在制定任何策略時,企業 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兩者之間必須達到最佳配適。司徒達賢(1979)企業在選擇或 6.

(12) 制定一最佳的成長策略時亦然。企業之成長策略,與企業之內、外在環境及目標 等有關。 李靜芳與陳耀茂(2011),外部環境可分為間接環境,產業環境,與作業環境 三部分探討。間接環境之經濟、社會、政治、科技、環境生態;產業環境之進入 障礙、供應商議價能力、購買者議價能力、替代品、競爭,與作業環境之競爭者、 債權、顧客、員工、供應商等各項指標,均影響一企業之策略制定。在內部環境 方面,由資源基礎觀點來看,企業具有三種基本資源,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與組 織能力。有形資產包括,生產設備、原物料、財務資源等。無形資產包括企業品 牌、商譽、企業倫理等。組織能力係指將資源、人力、流程等予以結合並用來轉. 治 政 換投入與產出關係的一種能力與技術(Pearce & Robinson,2007) 。 大 立 而 Smith & Arnold(1991)將組織所面對的環境依影響範圍分為三大類:總體 ‧ 國. 學. 環境、任務環境及內部狀況(圖 2-1)。林婉玲(2002)指出,總體環境是距離企業最. ‧. 遠的環境,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所有的企業;任務環境指在某一特定產業中的環. y. sit. io. n. al. er. 素。. Nat. 境,只有在此產業中的企業才會受到影響;而內部狀況則是指某個企業之內部因. Ch. 圖 2-1. engchi. i Un. v. 環境對企業營運的影響. 資料來源:Smith, Arnold & Bizzel (1991), pp. 85. 7.

(13) Duncan(1972)認為,內部環境是組織範圍之內的相關實體及社會因素,或在 此一系統會被加以考量的特定決策單位;外部環境則是組織範圍之外的相關實體 及社會因素,或會被加以考慮的特定決策單位。 表 2-1. 內部與外部環境對企業營運之影響要素. 內部環境. 外部環境. 組織人員構成要素. 顧客要素. . 教育及技術背景及技巧. . 產品或服務之通路. . 過去技術及管理技巧. . 產品或服務之實際使用者. . 個人涉入及對系統目標之承諾. 供應商要素. . 成員間行為模式. 政 治新原料供應商 大. 立. . 設備供應商. 學. ‧ 國. 組織功能及成員要素. . 產品零件供應商. . 達成目標中組織單位互賴性. . 勞力供給. . 組織功能及成員單位內之間衝突. 競爭者要素. . 組織功能及成員單位外之衝突. . 對供應商之競爭. . 對顧客之競爭. Ch. sit. y. n. al. er. io. 組織層級要素. ‧. 組織單位的技術特徵. Nat. . ni 社會政治要素 U engchi. v. . 組織目標及方針. . 整合個人及團隊已達成組織目標. . 政府法規對產業之控制. 之最大貢獻之整合過程. . 對產業及特定產品之公共政治態. . 組織產品服務之特質. 度 . 組織內部與產業團體間的關係. 技術要素 . 在產品或服務的製程上,符合本產 品之相關產業之新技術設備.  8. 在產業中以先進技術,完成及發展.

(14) 新產品 資料來源: Duncan (1972), pp.313.. 以市場競爭強度及產業環境敵意此兩者環境因素為干擾變數,發現當企業處 於敵意較高的環境時,市場導向程度越高之企業,會有較佳之新產品績效,又 Nanda(1985)的研究指出,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迅速改變著整個經濟結構,環境 迫使企業對能力存量不斷進行質的改變,能力更新構成了產業動態性的驅動力。 它使企業在面對變化的市場環境時,能夠快速整合、建立和重構其內外部資源、 技能和能力,迅速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新的市場需求和新技術的出現成為拉動企 業增長的誘因,而富於進取的企業管理能力的增加是企業擴張的動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Un. v.

(15) 第二節 業擴張模式──安索夫矩陣模型 Ansoff (1990)提出安索夫矩陣(Ansoff Matrix),以產品和市場作為兩大基本面 向,區別出四種產品/市場組合(圖 2-2),這四種組合同時代表企業企圖使收入或 獲利成長的四種選擇,並且衍伸出四種不同的成長性策略供企業達成收入目標, 對於準確定位企業所處的地位,規避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制定企業的戰略有著重 要作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資料來源: Ansoff (1957), pp.114.. io. sit. y. 安索夫矩陣. er. Nat. 圖 2-2. 其中,當現有的商品面對現有市場時,策略的使用對應「市場滲透策略. al. n. iv n C (Market penetration)」現有的商品面對新市場時,對應「市場開發策略(Market hengchi U Development)」;新的商品面對現有市場時,對應「產品延伸策略(Product Development)」;新的產品面對新的市場,對應「多角化經營策略 (Diversification)」。 Ansoff(1988)認為,策略是在做決策前,對企業的外在環境、內在環境,本 身企業之優點、高階主管之價值觀...等所牽涉的問題作一仔細的考量、分析,以 達成經營事業之目標。Hofer & Schendel(1978)將企業策略定義為評估不同事業領 域之吸引例,以決定公司進入何種領域內競爭,並在這些領域間作資源的合理配 置。以下之文獻探討將分別分析安索夫矩陣策略內容。 10.

(16) 市場滲透策略(Market Penetration) 市場滲透策略,也就是將現有的產品或服務,在現有的市場中,以更積極的 手段增加現有產品的銷售或市場佔有率,此策略為安索夫矩陣當中,最基本的發 展策略。Kim & Nam(2004)的研究指出,當企業將新產品推入新市場時,若過去 既有的顧客越多,相對地市場滲透的程度也越高。 市場滲透策略的應用,通常發生於 1. 現有市場仍存在成長空間 2. 競爭對手退出現有市場 3. 該企業在現有市場具有競爭優勢與市場地位. 學. ‧ 國. 4.. 治 政 當企業容忍不確定性較低,欲行使風險較低、投資較低的市場策略 大 立 市場滲透策略的方法,以下利用 Porter(1998;1985;1991)的「競爭策略」做. 說明。Porter 所提出的競爭策略,旨在創造企業、產品或服務與市場中無可. ‧. 取代的地位,並且立定明確的目標,取捨既有的資源。企業應針對自己所處. io. er. 高生產力,以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 sit. y. Nat. 產業的特色,呼應企業的體質,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競爭策略,不斷創新、提. 1. 低成本策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又名成本領導策略):. al. n. iv n C 企業透過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使其在成本上比競爭對手更具競爭優勢, hengchi U. 當競爭對手使用削價競爭策略時,仍可使企業持續獲利。此策略適用於該市 場處於相當競爭的狀態。 2. 差異化策略(Differentiation): 企業透過將產品、服務、人事、形象的差異化,使企業與競爭對手產生明顯 的區別,此策略應用時必須考量市場的機會,並且此差異化將對顧客能提供. 有價值的獨特性,讓顧客感受到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差異。而差異化策略成功, 企業可以賺取高於產業平均的利潤。 3. 集中化策略(Focus,又名聚焦策略): 11.

(17) Luo and Zhao(2004)的研究指出,集中化策略被定義為強調利基市場的區隔, 主要區隔於它的地理位置,產品獨特性,以及收入水準。企業或事業部將自 身的產品或服務等經營活動,聚焦於某一特定類型的購買者或者是某一地域 市場。此策略鎖定某特定的用戶群體,並切割企業產品線去細分市場,相較 於競爭對手,得以更具效能與效率地達到策略目標。 企業在使用市場滲透策略時,除了使用適合自己的市場滲透方式,仍要 努力去維持本身的競爭優勢。避免顧客因消費傾向改變而不再使用現有產品 或服務;競爭對手發展新產品或新技術而使現有產品退出市場;競爭對手模 仿現有商品等,企業必須善用自身資源,考量是否發展新產品或是新市場以 維持市場地位。.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市場開發策略(Market Development). ‧. 李靜芳,陳耀茂(2011),指出市場開發策略係以現有產品在新市場上行. sit. y. Nat. 銷,以提高銷售量值之作法。例如:開發新地理市場,增加新顧客。提供現. io. er. 有產品開拓新市場,企業必須在不同的市場上找到具有相同產品需求的使用 者顧客,其中往往產品定位和銷售方法會有所調整,但產品本身的核心技術. n. al. 則不必改變。. Ch. engchi. i Un. v. 又國際市場開發的選擇,Ayal & Zif(1979)認為市場選擇是成功國際化 的第一步。台灣產業資訊室(2003)指出,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選擇上,中 國大陸將會是國際化的重要市場,又其具有高風險高附加價值等因素,可帶 來無限商機與挑戰。. 產品延伸策略(Product Development) 產品延伸策略為將新的商品面對現有市場,商品本身分為有形的產品, 與無形的服務。吳思華(1989)說明服務業之產品為「不可見」,且傳遞常須 12.

(18) 和服務的提供者結合在一起,不能事先生產儲存,品質較不易控制。但是此 無形的服務有形化為產品,就必須使得服務的內涵,盡可能地透過附加於某 些實體上來呈現,兒所使用的有形實體部分,必須是顧客非常重視的服務環 節,尤其是顧客所尋求的關鍵需求部分,即可將服務業中服務產品化、有形 化、具體化。 產品延伸與創新的分類,最為一般學術界所接受的觀點,是由 Booz,Allen and Hamilton(1982)所提出,他們認為產品創新的「新穎程度」, 可以由兩個構面來定義: 1. 對公司的新穎程度:. 治 政 雖然其他公司可能已經在生產或銷售,但對於某公司而言,一直沒有製造或 大 立 銷售這類產品的經驗。 ‧ 國. 學. 2. 對市場的新穎程度或創新性(Innovative):. ‧. 意旨對整個市場而言,是第一次上市的產品創新。. n. al. er. io. sit. y. Nat. 並且以新穎程度及產品對市場的新穎程度為兩軸,將新產品分為六類:. Ch. engchi. i Un. v. 圖 2-3 產品延伸與創新的分類 資料來源:Booz, Allen & Hamilton (1982), pp. 27.. 1. 世界性的產品創新(New-to-the-World product): 13.

(19) 創造一個對整個世界而言,是全新的產品創新,此類產品約佔所有新產品的 10%,用以創造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 2. 新產品線(New product lines): 但對某一公司而言,該新產品是過去公司所不提供的,是產品創新,但對市 場而言可能已經存在類似商品,此類新產品約佔所有新產品的 20%。 3. 現有的產品線所產生的新產品(Additions to existing lines): 現有產品線中,增加產品線的完整程度,對市場而言並非全新,屬於產品線 延伸與產品填補的結果,此類產品約佔所有新產品的 26%。 4. 現有產品的改良或修正(Improvements and revisions to existing products):. 立. 政 治 大. 將現有的產品改進性能或改進某些屬性,去提升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認知價值,. ‧ 國. 學. 這些產品最主要的目的是取代公司現有的某些產品,此類產品約佔所有新產. ‧. 品的 26%。. sit. y. Nat. 5. 重新定位(Reposition):. al. n. 6.. io. 產品的 7%. er. 既有產品進入新市場或新市場區隔,再做促銷活動者,此類產品約佔所有新. ni Ch 成本降低(Cost reductions): U engchi. v. 指產品的重新設計,雖仍然提供類似的功能及效用但成本較低,此類產品約 佔所有新產品的 11%。 又 Kotler (2000)指出,僅約 10%的新產品,是屬於真正創新或新問世的 產品,而這些新產品多具有較高的成本與風險,大多數的公司所創造的新產 品多為現有產品的改良品。王美芳(2005)研究指出,服務業廠商的顧客導向 與跨功能協調程度愈高,愈能提升新產品開發速度。 詹勝雄(2003)探討新產品開發的驅動力來源,引自 Booz(1982)和一些相 關學者的研究,分別是: 14.

(20) 1. 消費者驅動力(Customers-Driven Innovation) 由消費者的需求而來,由需求來引發創意,進而開發出新產品並將之化為商 品。此一方法與流程最常見於一般新產品開發。 2. 競爭者驅動力(Competitors-Driven Innovation) 對跟隨者而言,會透過自己的市場分析結果,並確認該項新產品,在未來一 定有其競爭的利基與機會時,才會著手進行該新產品的開發流程,在競爭者 均認為此一新產品有利可圖之下,新產品的上市時機最為重要。 3. 技術驅動力(Technology-Driven Innovation) 當新技術的應用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時,可能透過該技術的使用,可激發新. 治 政 的創意與構想,為了實現此一目的,而將此新技術與創意納入新產品的開發 大 立 流程中,進行一連串的技術可行性評估,商業化可行性評估,試作開發實驗 ‧ 國. 學. 與評估,試產與測試,進而量產該新產品以推出市場。. ‧ sit. y. Nat. 多角化經營策略(Diversification). io. er. 多角化策略之定義,Ansoff(1957,1962)認為是「企業以新產品進入新市場」。. al. Aaker(1984)認為是增加某產品或市場,且此新產品或市場與原先的核心產品或. n. iv n C 市場具相關或不相關。Derek & Walter(1985),認為企業或部門進入過去未曾從事 hengchi U. 的領域或活動即為企業多角化,通常包括公司在新產品、新市場及新零售通路型 態。Booz, Allen & Hamilton(1982)認為,企業多角化是藉由企業內部發展、併購、 合資與授權等,投資於新的產品、服務、消費者區隔及地理區域。 又 Hitt, Hoskisson & Kim(1997)認為國際化是一種多角化的策略,是廠商跨 越區域與國際疆界,進入不同地理區域或海外市場之擴張,無論是銷售、製造或 研究發展之活動。. 15.

(21) Ansoff(1957)認為多角化策略方向可分為三種類型:垂直多角化、水平多角 化與側面多角化。其後於 1965 年提出另外的分類方式,認為依產品及技術特性, 多角化策略之方向分為水平多角化、垂直整合、集中式多角化及複合式多角化。 1.. 垂直多角化:延伸至零件、材料、原料等之製造. 2.. 水平多角化:利用公司技術、財務、行銷的經驗及知識,發展與現有產品線 無關之新產品. 3.. 側面多角化:跨越不同產業. 台灣企業成長策略應用安索夫矩陣實例. 治 政 台灣企業安索夫矩陣策略之應用實例,韓孝民(2005)以台塑集團為例,將安 大 立 索夫/市場之矩陣加以應用與延伸,描述該企業面對外部經營環境之變化,其企 ‧ 國. 學. 業拓展依照安索夫矩陣四種策略發展,並且發展方向具有展向展序,即先求進口. ‧. 替代或規模經濟之多量化、繼求範疇經濟之多樣化、再繼而求外貿替代或開拓新. sit. y. Nat. 市場之多國化,期間或因個人意願、政策開放、產品商機、及集團企業的魔術方. io. al. iv n C 另外,楊英賢、黃新居(2011)研究台灣最大之雞精食品廠商成長之策略,因 hengchi U n. 略。. er. 塊拼圖等需求而開創可能的外部成長之多角化,指出企業發展依循安索夫矩陣策. 經營環境之變化,為建構本身之競爭力,發展出不同階段之成長策略: (1)福興 廠奠基時期(1976~1986)成長策略:以市場滲透策略為主。 (2)產銷分離期(1986. ~2002)成長策略:以產品開發策略為主。 (3)產銷合一時期(2002~迄今)成 長策略:初期以市場開發策略為主,近期以集中多角化策略為主,以建構本身的 競爭優勢。研究指出,為了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其發展依循安索夫矩陣(市場 滲透策略、產品開發策略、市場開發策略、多角化成長策略),並驗證在保健食 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仍可靈活運用安索夫矩陣且循 Z 字型軌跡發展之策略。. 16.

(22) 曾崇凱(2012)研究台灣 TFT-LCD 產業結構與主要面板廠商競爭策略,台灣 目前在面板產業中面臨艱鉅的挑戰,因產業已逐漸進入成熟階段,加上韓國掌握 品牌與技術的優勢,以及中國在豐沛的國家資金支援下,積極擴廠,造成產能過 剩更加嚴重,明顯降低了台灣 TFT-LCD 面板廠商的稼動率,生產成本因而提高。 又因產業內彼此殺價競爭,讓財務狀況日益嚴重,最後終至大幅減少資本支出, 壓縮資金研發的預算,使得新技術發展逐漸落後,產品無法差異化,面板價格就 更難以提升,財務負擔加劇嚴重,台灣面板的人才也開始流失當中,使得台灣面 板產業身陷經營的困境中。有鑑於此,此研究以產能、產品組合、客戶群、市佔 率、財務、與技術等面向分析面板產業,並瞭解其所面臨的內外部挑戰,依循安. 治 政 索夫矩陣成長策略,目前產業態勢處於多角化經營策略矩陣中,需要朝向應積極 大 立 尋求國內外合併與結盟的機會,同時利用兩岸優勢,強化與中國以及新興國家品 ‧ 國. 學. 牌的合作,以有效控制產能,定位並專注各自核心競爭產品,避免重疊性高而惡. ‧. 性競爭,結合上下游廠商以建立共同產品與技術開發平台,進而強化與品牌的談. io. er. 品附加價值,創造產業鏈的多贏局面。. sit. y. Nat. 判籌碼,且利用長期的供貨協定以鞏固基本的需求,才能有效規畫產能,提升產. 又以服務業為主之成長策略研究,李進河(2010)指出,台灣電信業者從事. al. n. iv n C IPTV 服務其成長策略依循安索夫成長矩陣,第一階段運用市場滲透策略,鞏固 hengchi U 市場基礎,加強影音服務內容的「全面性」、「即時性」與「多樣性」。接著,第. 二階段為產品開發策略,以高畫質頻道節目降低現有客戶的流失率。第三階段為 市場開發策略,IPTV 運用價格策略,從「平台」、「內容」與「時間」三個維度 作考量,擬定出一個具彈性的價格方案,面對 MSO (多系統經營者, Multi-System Operator)業者壟斷頻道內容來源的威脅,電信業者以「利潤分享方式」與內容業 者合作取得更豐富的內容,並以開放平台方式鼓勵內容業者經營頻道節目,降低 經營風險,同時藉此吸引國內外優質新頻道的加入,創造新的用戶族群。第四階 段則為多角化經營策略,搭配數位家庭此新興的服務話題, IPTV 服務與機上盒 17.

(23) 結合,進入消費者住家客廳,提供延伸型終端設備將 IPTV 服務延伸至住家的每 個房間;另一方面,也要利用現有機上盒「整合數位家庭服務」,滿足消費者對 智慧生活空間的需求。 虛擬通路業者的成長策略中,阮亭雯(2009)研究三家女性購物平台「東京著 衣、I’MIUSA 及 Orange Bear」 ,發現業者在不同的階段會經歷不同的策略抉擇, 以安索夫矩陣分析,三個研究對象都經歷了市場滲透策略、產品開發策略、以及 市場開發策略三個階段,其中在「市場開發策略」的執行中,均從虛擬通路延伸 至實體通路,並且對於實體通路的經營良好,而從經營成果分析,對於起家於網 路世界的網路原生品牌而言,虛擬通路及實體通路中的消費者有很大的差異,甚. 治 政 至是不同的市場,因此兩者之間可視為互補性的通路。本研究雖其成長階段均無 大 立 發展至多角化經營策略,但成長歷程符合安索夫矩陣,並聚焦於市場開發策略中 ‧ 國. 學. 虛擬經營轉實體經營的差異。.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Un. v.

(24) 第三節 企業擴張之風險與挑戰 組織的成長與擴張,必須掌握對環境的資源,Barney(1991)認為資源是有助 於公司執行策略時,改進效率和效果的資產、能力與公司特質。其中資源可以區 分為三大類: 1. 實體資本資源(physical capital resource):包括地理位置、機器廠房等 2. 人力資源(human capital resource):包括訓練、判斷、人際關係等 3. 組織資本資源(organization capital resource):包括正式的架構報告、 其中,組織績效或成功需要依賴競爭優勢,只是傳統上競爭優勢所依賴的產品品. 政 治 大 有組織能力,亦即組織競爭優勢來自組織人力(Pfeffer, 1994)或者稱由組織內 立. 質、價格、技術、通路…等等是不足的,必須輔以組織人力資源所建構而成的特. ‧. ‧ 國. 學. 部而生(Barney, 1995)。組織擴張時,必須利用各種資源因應風險和挑戰。. 企業擴張之風險. sit. y. Nat. 企業面對組織擴張時,鐘雨(2005)指出將會面對幾項經營風險:. n. al. er. io. 1. 多角化跨產業經營,超過企業經營能力範圍. i Un. v. 當企業選擇側面多角化經營策略時,跨越產業疆界,經營過去較無經驗之相. Ch. engchi. 關產業,因缺乏經驗與高估企業經營能力,將會導致分散經營主力,失去有 本業既有優勢與多角化產業無法達到規模經濟之風險。 2. 錯誤市場分析,供過於求 企業擴張所帶來的產能增加,在錯估顧客與市場需求之下,將會導致產能過 剩的風險。 3. 與策略聯盟對象資訊不對稱 企業擴張常用的形式為與其他相關企業進行策略聯盟,但同樣存在資訊不對 稱等因素致使合作失敗的風險。 4. 策略聯盟後組織文化差異性過大 19.

(25) 使用策略聯盟進行企業擴張的企業常常忽略雙方組織文化差異的問題,但仍 然存在因組織文化的不同致使合作失敗,阻礙企業擴張的運行之風險。 5. 資金調度失調 企業擴張的同時,會同時對資金規模擴大和資金結構的改變,是故健全的資 金調度對企業擴張而言相當重要,否則企業將會面臨嚴重的經營危機。 6. 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無法隨企業擴張而調整 企業擴張將會帶來組織部份規模之擴大與調整,並且因應不同的企業擴張策 略將形塑不同的組織結構,當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無法隨著企業擴張改變與整 合,同樣會面對企業擴張失敗的風險。 7. 管理者能力不足. 立. 政 治 大. 8. 突發性因素影響企業營運:. ‧ 國. 學. 企業擴張的同時,若無法精確對環境做好風險管理,則將會失去掌握突發性. y. sit. io. 國內企業擴張的挑戰. al. iv n C 企業在進行組織擴張與經營,內部必須經歷組織知識創造的過程,Creswell hengchi U n. 一、. er. 企業擴張之挑戰. Nat. 風險。. ‧. 狀況之能力,面對環境突然的變化無法有效解決,將會承擔企業擴張失敗之. (1998)認為組織經營可能面對的障礙共計八項,分別為: 1. 各部門受限於既定計畫無法配合研發時程 2. 研發時程不易掌握且無法縮短 3. 所需人員招募不易 4. 技術層級的突破有困難 5. 研發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 6. 同業模仿而導致削價競爭 7. 資料隨員工離職而流失 20.

(26) 8. 跨部門溝通協調有困難。 為了因應這些障礙,Creswell(1998)舉出九項因應對策: 1.. 由主管協調各單位時程的安排. 2.. 進行時程規劃並確實掌握每個檢核點. 3.. 提供發揮的舞台以吸引有經驗的人才. 4.. 善用各項外部資源以從事新技術的開發. 5.. 讓研發人員在特定的範圍內發揮創意. 6.. 事先釐清問題並試著解決,若無法解決則停止開發. 7.. 拉大技術的領先差距. 8.. 傳承並應用累積的經驗. 9.. 促進各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二、 國際化企業擴張的挑戰. ‧. 國際化是一種競爭策略,也是企業成長時,無可避免的道路。Brouthers(2002). y. al. n. 3. 產業內競爭者. sit. io. 2. 文化差異. er. 1. 國際管理經驗. Nat. 認為,企業跨足國際市場時,將會面臨到幾項國際化的挑戰:. Ch. 4. 與其他企業同質性. engchi. i Un. v. 如果企業管理者國際管理經驗低落,進入文化差異較大的地區,且產業內競 爭者與產品同質性高時,企業將面臨相當程度的經營挑戰。此時可以透過合資或 授權的方式降低此營運風險。 在市場的面相而言,Brouthers(2002)認為市場的複雜性將帶給企業營運上的 挑戰,其中市場複雜性的要素包含: 1. 傳統風險 2. 消費者偏好 21.

(27) 3. 市場競爭強度 4. 市場需求/潛力 以上要素將影響企業進入某一市場的能力、其產品的配銷以及利潤的取得或 保持,進而影響管理者決定企業資源投入某一市場的多寡。 三、 跨足不同領域的挑戰 企業透過跨足不同市場使得企業擴張,主要會面對兩大挑戰: 1.. 財務資金調度的問題: 跨足不同產業經營使得企業內部經營項目增加且分散,將使得各項目均無法達. 到規模經濟,以致經營虧損,並且發生財務危機。是故企業面對跨足產業的經營,. 治 政 應有限度的多元化經營,減少籌資的壓力,增加跨產業經營的成功機率。 大 立 2. 管理者能力不足使決策失誤: ‧ 國. 學. Penrose (1959) 認為管理者或管理團隊實際能處理的事務有一定限制,由於企. ‧. 業擴張時,勢必有一些活動是與現有營運無關者,管理者或管理團隊必須花費額. sit. y. Nat. 外心力以獲取管理經驗。. io. er. 3. 管理品質下降:. 當管理者或管理階層獲取經驗的速度趕不上企業成長的速度,企業擴張後可能造. al. n. iv n C 成管理效率的降低,企業擴張的速度因而減緩。由於在企業成長擴張的過程中, hengchi U. 不可避免的將會增加管理的複雜性(Covin & Slevin, 1997),使得管理者必須花費 心力進行威權溝通(Authoritative Communication) 以促進價值活動的協調、制訂. 決策、以及規劃企業的擴張活動(Penrose, 1959; Mishina, Pollock, & Porac, 2004), 因此如何降低管理者心力的耗損,將是影響企業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康敏平、 陳雯虹、陳柏元(2011)指出透過例規(Routines)與作業程序的建立,以及發展組織 的經驗原則是解決管理心力耗損進而持續成長的途徑。. 22.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架構;第二節介紹所採用的個案研究 法;第三節描述篩選個案企業的原則以及蒐集資料的方式。.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如圖 3-1。本研究係藉由所蒐集之個案相關資料加以分類、 分析、整理與彙整。在實地訪談中為能完整蒐集到個案公司在每一次擴張時的相 關資訊,將訪談下列問題:. 立. 政 治 大. 1. 擴張的動機、時間點與採用的何種行動?. ‧ 國. 學. 2. 當時公司的狀況,例如公司內部的資源、能力以及外部的環境為何?會收集那. ‧. 些資訊供做為決策的參考?哪些是影響選擇擴張方式的關鍵因素?. Nat. io. sit. y. 3. 執行擴張前的準備工作包含哪些?. er. 4. 實際執行擴張行動時是否面臨現況與預期不符的情況?包括那些狀況?. al. n. iv n C hengchi U 面對上述與預期不符之狀況時採取哪些對策或解決方案?如何擬出這些方. 5.. 案? 6. 執行本次擴張行動後之成效為何?. 23.

(29) 發展方向. 公司能力與資源. 外在環境. 擴張模式. 困境與挑戰. 解決方案. 圖 3 研究架構.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擴張成效. ‧. 藉由蒐集受訪者回答上述問題的答案,首先可整理那些因素對個案公司選. Nat. io. sit. y. 擇擴張模式造成影響,包含外在環境、公司能力與資源及發展方向。接著,從各. er. 次擴張行動的特徵來歸納出個案公司所採用的擴張模式。其次,本研究進一步探. al. n. iv n C hengchi U 究個案公司在執行各項擴張模式下所面對的困境與挑戰,同時也藉實地訪談所取 得的資料中,整理出各個案公司在面對種種困難時所提出解決方案與最後所獲的 績效。. 24.

(30) 第二節 個案研究法 許多學者對於「個案研究法」都有不同的定義,本研究將其整理如下: 1. Buckley(1976)認為個案研究沒有實驗設計與實驗控制,也不會去操縱或架 構研究環境。 2. Yin(1985)提出個案研究是(1)一個實證性的研究;(2)在實際生活環境 中研究當前的現象;(3)其現象與環境之間的界線並不清楚顯著;(4)使用 多種資料來源。. 立. 政 治 大. 3. Benbasat, Goldstein & Mead(1987)認為個案研究是(1)在自然環境中審視. ‧ 國. 學. 一個現象;(2)使用多種資料蒐集方法蒐集相關資料;(3)在研究的最初,. ‧. 現象與環境之間的界線並不清楚;(4)使用多種資料來源。. Nat. io. sit. y. 有學者提及「個案研究法」適用於探索性的研究,意即未有前人曾對該領. er. 域進行過研究,例如,周慧瑜(2002)認為個案研究法適用在(1)尚未有很多. al. n. iv n C hengchi U 研究或理論基礎的問題; (2)某些特例顯然與理論相矛盾時; (3)適合於捕捉個 案研究中人員的知識並發展理論;(4)研究 How 及 Why 的問題。 由於本研究要瞭解驗證服務公司的擴張模式,在前章之文獻探討中,已知台 灣目前並無專文針對驗證市場有相關的研究與討論,為能確保結果的完整性,所 蒐集到之個案資料採多重來源取得,並以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 25.

(31) 第三節 個案選擇與資料蒐集方式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驗證市場架構中數量龐大的服務公司-測試實驗室 (Testing Laboratory, TL)的經營型態,著重於探討該類公司之擴張模式。該類型的 服務公司眾多,將採以下的流程與原則逐步篩選出代表的企業。 因本研究係針對國內企業為目標,故先將外國企業在台設立的分公司排除在 外;同時,各財團法人等機構亦不列入考慮,因為這些機構具濃厚的官方色彩,. 政 治 大. 雖然其經營也有自負盈虧的壓力,但發展方向多受限於政府政策的引導;其次是. 立. 刪去規模太小的公司,此類公司的發展過程不具代表性不適合做深入的分析討論,. ‧ 國. 學. 至於如何判斷一家公司的規模?一般而言,是否上市、上櫃是一項明確的指標,. ‧. 但此原則並不適用所有公司,另一個方法是在經濟部的網站中查詢某公司登記的. Nat. io. sit. y. 資本額,不過這仍是成立當下的狀況不代表現在此刻的經營現況,因此參考其他. er. 資訊做交叉研判,例如公司成立時間的長短、所提供之服務項目的多寡、涉及之. al. n. iv n C hengchi U 專業領域的種類、服務地域的廣度、是否曾有與產業內某大廠有關的媒體報導、 是否主辦過對外的課程及研討會、是否常有導入國際標準與規範並開開始提供服 務的消息報導…等等,雖然這些資訊不會提及公司的營收數字或員工人數,卻都 透露出該公司的規模及營運水準的高低,而且這些資訊多可從該公司的官網中獲 得,易於收集、研判。. 依上述的流程與原則篩選出兩家驗證服務公司可做為個案分析的候選對象, 他們成立的時間皆超過 10 年,所涉入的專業領域至少 4 項以上,同時在台灣與 26.

(32) 大陸地區都有服務據點,也常對外舉辦教育訓練課程與研討會,而且都是已上櫃 的公司,這對後續資訊的收集非常有利。最後,選擇其中一家公司歷史最長、不 斷提出多項創新的驗證服務項目、目前營業額居於首位的驗證服務公司為本研究 之探討標的。 個案研究之重點即在於資料來源的多重性以完善研究結果,本研究之資料來 源如下:. 政 治 大. 1. 網站資訊與新聞媒體之報導:個案公司為已上櫃公司,故相關之年度、季度. 立. 財報與重大訊息皆可在台灣證卷交易所之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取得;同時部分. ‧ 國. 學. 證卷商亦對個案公司曾多次做過分析,這些分析報告亦有參考價值。然而上. ‧. 述資訊多僅包含該公司公開發行之後的部分,早於此時的資訊則不易取得,. Nat. io. sit. y. 這部份則藉深度訪談中獲得。此外,驗證市場與其他同類型的服務公司之相. er. 關資訊,則可從其官網中獲得,例如經濟部標準檢驗局、TAF 財團法人全國. al. n. iv n C hengchi U 認證基金會、中華民國電子零件認證委員會…等等。. 2. 實地觀察:個案公司的總部設於新竹,大陸的分公司則分別位於北京、上海、 深圳…等地,而設立的子公司亦位在新竹地區。為能深入了解個案公司的現 況,除了到訪新竹之總公司的辦公室外,也進入其多個實驗室內參觀,實地 認識該公司的運作方式與各項提升客戶服務品質的作法。 深度訪談:訪談對象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個案公司的各階主管,除了拜訪到總 公司的董事長外,也很訪問到返台述職的駐上海實驗室主管,這部分的訪問能深 27.

(33) 入了解到該公司的現況、發展過程與許多未見於公開報導之訊息,同時也收集到 部分未來發展之策略方向。此外,也訪談到數位個案公司的現有客戶,主要的目 的是收集被服務者的感受,並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個案公司,以能更精確地剖析其 擴張策略,提出深入的見解。.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8. i Un. v.

(34) 第四章 個案資料描述與分析 驗證市場是個較為特殊的專業領域,社會大眾並不常聽聞與此領域相關的訊 息,可能原因在於該市場規模遠小於一般的製造業或服務業,其變動所造成的影 響,譬如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遠低於如 IC 產業或金融業等等,因此新聞媒體不 太關注此市場;再者,該領域所涉略的專業有一定的深度,運作模式較為複雜, 也往往涉及國外的產業標準或國際規範,造成認知上的技術門檻,因此在台灣的. 政 治 大. 整體市場中成為較冷門的一個市場。其實,「驗證」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習習. 立. 相關,因此,本章將先闡明驗證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同時對此市場及其運作模式. ‧ 國. 學. 做概略性的描述,接著說明個案公司的擴張案例與其中面對的挑戰,最後歸納出. Nat. io. sit. y. 第一節 驗證市場發展沿革與運作模式. ‧. 個案公司的擴張模式與環境影響因子。. er. 要認識驗證市場可先從對該市場的主角“驗證”談起,顧名思義“驗證”可解釋. al. n. iv n C hengchi U 為“檢驗”加上“證明”,換言之,也就是對待驗證的對象加以檢驗並證明其所具有 的特性、功能、壽命...等等皆符合原本的設計、規格、規範或法規。以現今 的狀況而言,驗證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確保產品的功能正常、生產中或使用中不 會對人體或甚至環境造成危害、在特定環境下其功能足以維持特定時間長度等, 若將此意義進一步延伸到商業行為,驗證另一個目的可說是產品推廣到全球各地 的手段之一,即當產品通過合格單位或組織的檢驗後證明符合其他國家或地區的. 29.

(35) 規範後,該產品就取得在該國家或地區的販售許可,否則將會被排除進口的大門 外。 透過查閱資料可知,驗證的起源與“安全”息息相關,例如在 1878 年成立的 SGS 集團,早期是為歐洲的糧食貿易商提供農產品檢驗;又如 UL 的創始者 William Henry Merrill 在 1894 創立了承保電機工程局(Underwriters’ Electrical Bureau) ,此即國家火險部電機工程局 (Electrical Bureau of the National Board of. 政 治 大. Fire Underwriters)的前身,並於 1894 年 3 月 24 日為 “Mr. Shields” 測試了不. 立. 可燃絕緣材料,這也是 UL 承辦的第一個測試專案;再如,1872 年一群企業家在. ‧ 國. 學. 德國艾伯費爾德(Elberfeld)和巴門(Barmen)自發性地成立了 “蒸汽鍋爐檢驗協會”. ‧. (Verein zur Überwachung der Dampfkessel,德文簡介 DüV)專門負責檢驗鍋爐. Nat. io. sit. y. 設備,而該組織便是德國萊因 TÜV 的前身。會形成這樣的組織係因瓦特在 1765. er. 年發明了第一台蒸汽機後,此一新技術迅速地在整個歐洲普及並引發工業革命。. al. n. iv n C hengchi U 然而,新技術應用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危險事故,而該組織就致力於提高鍋爐 設備的安全性。綜合以上可知,驗證的終極目標就是確認性能與確保安全! 驗證市場的興起. 工業與科技經歷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後,所研發或生產出的產品何止千萬種, 每一項製造技術的演進或科技的突破都帶給人類更為便利的生活,然而,就如同 瓦特所發明蒸汽機時的狀況,日新月異的技術不可避免的對“確認性能與確保安 全”引入更多的挑戰,而多樣化的產品及全球化的商業更凸顯“驗證”這道程序的 30.

(36) 必要性,畢竟沒有人願意花錢購買並使用一項未通過性能與安全驗證的產品。時 至今日,驗證的範圍或說待驗證的對象除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 育、樂所會接觸的實際各類產品或物體外,也含括肉眼看不到、手摸不到的,譬 如電腦程式(或軟體)、吹風機所發出的電磁波等,同時也從這些終端產品往供 應鏈的上游延伸,擴及到諸如生產場地與設備的安全、製造過程中的廢棄物與排 放物對環境的影響、原物料甚至是追溯到設計階段及運輸過程等等,於是,需要. 政 治 大. 驗證的領域不斷擴大並遍及各行各業,檢驗的項目亦迅速增加,所需的專業知識. 立. 與儀器設備也不斷的翻新,再加上驗證的手法及通過驗證的標準必須統一並不時. ‧ 國. 學. 修改、調整以因應科技的進步,驗證的執行已非單一組織或團體可以完全涵蓋,. ‧. 故促成現在既存的驗證市場。. Nat. io. sit. y. 驗證市場的發展與架構. er. 如前所述,各行各業都需要驗證而且項目繁多,驗證市場因此錯綜複雜非三. al. n. iv n C hengchi U 言兩語可完整地描述,我們由市場的架構開始說明之。先從驗證的基礎,也就是 驗證的項目說起,一項產品的生命週期可概略分為四大階段,即市調、設計、大 量製造及上市銷售,仔細來看則有市調後決定產品規格及性能,設計到大量製造 前會有原型或樣品的試製等,在此周期內不同的時間點,可分別執行設計驗證以 及產品驗證(又稱為型式認證)兩大類(圖 4-1)。. 31.

(37) 圖 4-1 在產品生命週期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驗證. 政 治 大. 在大量製造之前的設計驗證,其驗證對象多半是製作到一半的樣品、組件等,. 立. ‧ 國. 學. 也可能是尚未最終定案的原型機,執行的目的在於確認設計出來的產品能符合當 初設定的規格,期望在初期就可找到設計上的錯誤,或某個組件上的弱點進而提. ‧. 早修正與改善,避免在大量製造後才發現無法挽回的錯誤或無法通過最終的產品. sit. y. Nat. io. n. al. er. 驗證。例如,電路設計公司(IC design house)會針對第一批試產出來的新設計 IC. i Un. v. 一定會執行功能檢驗、靜電防護(ESD)測試等,以確保其在晶圓代工廠(foundry. Ch. engchi. house)大量生產前該顆 IC 的設計是完全無誤;又如,連接器的供應商在出貨給 組裝廠前,他的原型產品必定會先進行連接器的插拔試驗,以了解內部機構件及 彈片表面是否會因多次插拔後出現異常磨耗損壞,進而導致功能失效造成壽命不 如原本所設計的規格。至於產品驗證的對象則是和消費者手上拿到的產品完全相 同,驗證的時間點則在產品上市銷售之前,執行的目的在確認最終產品具備該有. 32.

(38) 的性能,並能在其設定的應用環境中對人體無安全疑慮、對環境友善、有適當的 壽命。 若從執行的手法來看,驗證項目可分成三類:(1)性能驗證,(2)外界環境加諸 於待測物後之驗證,(3)非待測物原有設計但由其所產生之特性的驗證。以一件 實體的產品,如家用的 LED 燈泡為例來說明,因燈泡的功能在於照明,故可以 很容易明白第一類的性能測試就是檢測該 LED 燈泡的諸如消耗功率(瓦特)、使. 政 治 大. 用之電壓(伏特)與電流(安培)數、燈泡發出的光通量(流明數)、發光效率(流明/瓦. 立. 特)、色度座標圖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色溫(CCT,K)、演色性指數(CRI)…. ‧ 國. 學. 等等數十項的檢測,用以證明該燈泡符合其供應商所保證的性能(圖 4-2)。.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4-2 家用 LED 燈泡的性能驗證(第一類) 第二類的驗證則關係到待測物的應用環境,仍以 LED 燈具說明(圖 4-3),若 欲將其使用於道路上的照明,則該燈具在使用時必定會遭受種種大自然環境的考 驗,因此產品上市前就須先通過此驗證,其手法是將產品置於如高溫、低溫、高 /低溫度循環、雨淋、日照、沙塵、鹽霧、強風...等等環境條件中持續一段 時間後,證明其性能(以第一類驗證的方法測試之)可維持在某一水準之上才算是. 33.

(39) 合格產品。上述的驗證係在實驗室中執行,而所謂的環境條件是以適當的設備模 擬自然環境所創造出來的,這些條件都有公認的規範定義之。此外,該燈具還需 通過所謂“安全性”的驗證,即如落下、電氣絕緣、防火、防電擊...等等項目 的驗證,這些項目亦有相對應的規範(即所謂的安規)來定義測試方法、步驟與合 格標準。這類驗證通稱為環境驗證與安規驗證。.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圖 4-3 LED 路燈的環境與安規驗證(第二類). sit. y. Nat. io. n. al. er. 第三類的驗證主要是檢查待測物在使用時所會發出的熱、噪音、震動或電磁. i Un. v. 波等是否低於規範所定義的安全值(或稱上限值),上面所指出的特性都非待測物. Ch. engchi. 原本設計時所要求的功能,但卻無法完全避免。以電磁波為例,檢測待測物所發 出的電磁波即所謂的電磁干擾(EMI)驗證,因為該電磁波可能對其他產品的性能 造成干擾,相對地,該待測物也不應被其他來自外部的能量干擾,此即所謂的電 磁耐受驗證( EMS),兩者合稱為電磁相容(EMC)驗證(圖 4-4)。特別是在現代社會 中,因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存環境中已充滿大量的電磁波,若產品的電磁相容 性不佳則將造成很多不便與危險,試舉一例,若家中的微波爐未通過電磁相容的. 34.

(40) 驗證,則可能一通手機簡訊就會啟動該微波爐,或是使用該微波爐時造成電視畫 面的跳動等,故該項驗證就成為產品上市前必測的驗證項目!因此針對特定產品, 國際組織與各國家都明訂嚴格的電磁相容之規範並強制執行之,其原因就在此。. 政 治 大. 立圖 4-4 電磁相容驗證(第三類). ‧ 國. 學. 以上說明雖以終端產品為例,實際上也適用於零組件的驗證。任何一項產品. ‧. 上市前基本上都需要通過眾多的驗證,而因為產品種類繁多,其特性或性能差異. Nat. io. sit. y. 十分巨大,我們可以輕易想像出食品與 3C 產品、建築材料之間的不同,故驗證. er. 市場自然會依不同的產品領域做區隔,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大眾對安全的要求越來. al. n. iv n C hengchi U 越高,驗證市場朝因此橫向(產品別)來擴展;此外,在各專業領域中要執行驗證. 有兩個必要的條件,其一是在此領域內有被廣為接受的規範(或稱標準),該規範 針對此領域內的產品及其應用環境制定驗證項目、測試條件與方法、合格標準等, 其二是由具備足夠專業能力的測試實驗室使用適合的儀器(或設備)依該規範執 行測試,並發出具公信力的測試報告,換言之,就是由第三方單位執行,因為驗 證的執行不適合由買或賣任一方來完成以避免不公平與造假的狀況;於是,各領 域內皆存在有能力制定規範的組織、可稽核執行驗證之實驗室的組織(即認證機 35.

(41) 構(Accreditation Body, AB))以及驗證機構(Certification Body, CB)與實際執行測試 的實驗室(Testing Laboratory, TL)等四種角色,這可視為驗證市場的縱向(組織別) 發展,此時驗證市場就如同圖 4-5 所展示的一種二維架構。. 學 圖 4-5 驗證市場的二維架構示意圖. ‧. ‧ 國. 立. 政 治 大. Nat. io. sit. y. 以上的架構是從針對終端產品本身的角度為出發點所建構出來的, 若往供應. er. 鏈的上游擴展,考慮到製造場地的安全、製造過程中的廢棄物及排放物對環境之. al. n. iv n C hengchi U 影響等等構面,尤其近年來全球環境變遷及環保的議題促使驗證市場朝著對“驗. 證對環境友善”的方向推展,譬如歐盟在 2003 年頒布的 RoHS 指令後,檢驗六項 有害物質(鉛、汞、鎘、六價鉻、聚溴二苯醚(PBDE)或聚溴聯苯(PBB))含量的實 驗室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這就最明顯的例子之一,再加上前述的設計驗證,因 為這些領域與驗證產品所需的專業不同,故這是驗證市場的第三個即領域別的發 展軸向,於是驗證市場的架構就成為三軸的立體架構(圖 4-6)。. 36.

(42) 政 治 大. 圖 4-6 驗證市場的三維架構示意圖. 立. ‧ 國. 學. 驗證市場的運作機制. 本節是針對驗證市場架構(圖 4-6)中之“組織別”的軸向來說明。首先解釋這些. ‧. 組織之間彼此的關係和該市場的運作機制,為簡化起見,以產品驗證為例並藉圖. sit. y. Nat. io. n. al. er. 示搭配文字來說明之。圖 4-7 中最左邊是制定標準的組織,他們負責制定各種規. i Un. v. 範(或稱標準),以做為相關產業內所遵循的準則;測試實驗室就依產品類別選擇. Ch. engchi. 適當的規範,依其內容負責對產品執行測試並出具測試報告,這些測試報告會經 驗證機構的確認,無誤後驗證機構會發出該產品的合格証明;認證機構則負責定 期稽核測試實驗室與驗證機構,以確保這兩個組織所出具的文件是有效的。大致 上,測試實驗室分成兩類,獨立的實驗室與隸屬於驗證機構內的實驗室,不論哪 一類其能力與資格都需經認證機構來認可(certification)。. 37.

(43) 圖 4-7 驗證市場中四種組織間的關係示意圖. 政 治 大. 上述是各種組織間的關係,當我們把“客戶”這個因素加入圖 4-7 中就可看到. 立. 驗證市場的運作機制,如圖 4-8 所示。當某製造商想把自己製造出來產品鋪貨到. ‧ 國. 學. 市場上,經查該產品屬於某規範所認定的範圍內需要先通過驗證,於是驗證的需. ‧. 求因此產生,這時該製造商對測試實驗室而言變成客戶,並衍生出以下步驟:(1). Nat. io. sit. y. 測試實驗室接到客戶的需求,依欲上市的區域以及產品類別選擇對應的規範;(2). er. 進行測試並出具測試報告給客戶;(3)客戶將此份測試報告送到驗證機構確認;(4). al. n. iv n C hengchi U 通過確認後驗證機構出具該產品的通過證明給客戶。最後,客戶將此通過證明遞 交給上市區域的主管機關取得上市許可。在整個運作機制中,費用的發生(或稱. 金流)是在:客戶委案到測試實驗室時之“測試”、客戶將測試報告送到驗證機構 確認以取得合格証明時之“發證”、認證機構對測試實驗室與驗證機構做稽核時之 “發證”。. 38.

(44) 政 治 大. 圖 4-8 驗證市場的運作機制示意圖. 立. 由此機制可發現驗證市場的幾個特性:(1) 金流只涉及三種組織,即制定標. ‧ 國. 學. 準的組織不在其中,但有趣的是驗證的需求卻是因其所制訂的規範所引發;(2). ‧. 驗證市場規模的大小是來自於客戶的驗證需求的多寡,當需求量變大或者有新需. Nat. io. sit. y. 求(也就是有新規範)時,測試實驗室的業務量就會變多或出現新的實驗室,驗證. er. 機構亦然,同時,認證機構的稽核業務量也隨之上升;(3) 客戶可自由選擇合格. al. n. iv n C hengchi U 的測試實驗室及驗證機構,而測試實驗室及驗證機構也可自由選擇認證機構,於 是驗證市場其實屬於一個“自由市場”。因此,不論是測試實驗室或驗證機構要持. 續地成長的話,有多種策略可供思考,例如如何吸引更多客戶、增加可執行的測 試項目、擴大服務的區域...等等,而本篇研究的個案討論也會依此方向探討 之。. 39.

(45) 參與驗證市場運作的組織 接著對驗證市場中四種組織的現況做概況介紹,並逐漸收斂到台灣內的驗證 市場中的 player。 1) 制定規範的機構 這是此軸向中的最高層級,這類機構若非國際性的組織、區域性的聯盟就是 國家層級的單位,因為其所制定的規範係相關領域內的管理系統、品質保證或安. 政 治 大. 全驗證的規範,故這些規範之內容能放諸四海或全國地區皆準。先說明國際上的. 立. 狀況,現今國際標準化領域中最重要的國際機構就是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 國. 學.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它的起源是在 1946 年有來自 25 個國家的. ‧. 代表在倫敦召開會議,決議成立一個新的國際組織,以促進國際間的合作和建立. Nat. io. sit. y. 各領域標準的統一為目的,於是在 1947 年 2 月 23 日 ISO 正式成立,並在 1951. er. 年發佈了第一個標準-工業長度測量用的標準參考溫度。在 ISO 的組織架構(如圖. al. n. iv n C hengchi U 4-9)中有一技術管理理事會,其下所設的技術委員會就是負責標準的制定。ISO. 網站(http://www.iso.org/iso/home.html)顯示至 2012 年 8 月止,該組織所發出的標 準超過 19,000 項,領域涵蓋品質管理(ISO 9000)、環境管理(ISO 14000)、食品安 全管理(ISO 22000)、社會責任(ISO 26000)、資訊安全(ISO 27000)…等等,由此可 知該組織的影響層面。. 40.

(46) 圖 4-9 ISO 的組織架構示意圖.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網站. 立. 特別的是,ISO 僅扮演制定標準的角色,其所制訂的標準提供給私人公司、. ‧ 國. 學. 政府機關或相關的單位/團體來依循使用,並不負責監督標準之執行,換言之 ISO. ‧. 標準執行之監督評估完全由公正獨立第三者(也就是上述地認證單位)來執行,這. y. Nat. al. er. io. sit. 樣的作法實可免除球員兼裁判的現象,維持公正立場並確保制定出高品質且可通. v. n. 行全球的標準。譬如,最常聽到的品質管理系統就是由 ISO 所制定的 ISO 9000. Ch. engchi. i Un. 標準,這也可說是要做跨國生意的公司必定要通過的驗證項目之一。 另 外 一 個 也 是 相 當 重 要 的 國 際 組 織 是 國 際 電 工 委 員 會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該組織成立於1906年是最早的國際標準化機 構,它的起源是自1870 年代之後,電燈、電熱器等家用電器以及各種插頭、插 座、電阻絲等廣泛地被使用,但由於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經常造成事故,凸顯出用 電安全和電工產品標準化的問題。在1887~1900年間曾召開過多次國際電工會議, 與會專家們皆認為有必要成立一永久性跨國家的電工標準化機構來因應上述的 41.

(47) 狀況,故於1904 年在美國聖路易舉行的國際電工會議上通過了關於成立永久性 機構的決議,於是IEC就在1906 年6 月誕生。1947年IEC曾以作為一個電工部門 併入ISO,但在1976年又從ISO中分立出來,因此兩者關係非常密切,不過在制 定標準的領域上有各自涉入的領域,根據1976年ISO與IEC間的協議,將電工、 電子領域之國際標準化工作規劃由IEC負責,其他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則由 ISO負責。IEC的組織架構與ISO大同小異如圖4-10所示,其中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政 治 大. 的功能類似ISO的技術委員會是負責標準的制定,而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IEC有. 立. 個單位可執行稽核的作業,它是符合性評鑑委員會。.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圖4-10 IEC的組織架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網站. 42. v.

(48) 在 ISO、IEC 之外目前尚有超過 20 個的國際標準機構,每個機構都在某一領 域制訂一些國際標準,大略統計後,85%的國際標準係由 ISO、IEC 所制訂,剩 下的 15%則由其他的國際標準機構制訂之。 接著談到區域性的聯盟或國家層級的標準制定單位,區域性的聯盟例如歐洲 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歐洲電信標準學會 (ETSI)、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標準與符合性次級委員會(APEC/SCSC)、太平洋地區. 政 治 大. 標準會議(PASC)、非洲地區標準化組織(ARSO)…等等,這些聯盟的目的不外是. 立. 協調各成員國以建立區域內的統一標準、推動相互承認以促進區域貿易,甚至進. ‧ 國. 學. 一步維護本地區各國的利益並提高區域競爭力等。而各國家也都有所謂的標準協. ‧. 會或委員會,他們會考量各國的諸如地理、氣候、產業…等等況狀來制定符合自. Nat. io. sit. y. 身利益的標準,例如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德國標準協會(DIN)、韓國科技. er. 標準局(KATS)、加拿大標準委員會(SCC)、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台灣的. al. n. iv n C hengchi U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大陸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等皆屬之。這 兩類組織所制定的標準通用性當然小於國際組織的標準,僅適用於特定地區或國 家,但當國際貿易的行為出現時,這些區域或國家標準卻也變得相當重要。大體 上來說,上述組織所訂出的規範(或標準)分為兩類,其一是強制性的規範,譬如 與安全相關的規範,意即被此規範所涵蓋範圍內的產品或事物都需經過其所定義 的驗證程序,並且通過才能上市;另一類就屬非強制性,也就是可依意願自由選. 43.

數據

圖 2-1    環境對企業營運的影響  資料來源:Smith, Arnold & Bizzel (1991), pp. 8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f a graph contains a triangle, any independent set can contain at most one node of the triangle.. • We consider graphs whose nodes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m

了⼀一個方案,用以尋找滿足 Calabi 方程的空 間,這些空間現在通稱為 Calabi-Yau 空間。.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where L is lower triangular and U is upper triangular, then the operation counts can be reduced to O(2n 2 )!.. The results ar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table... 113) in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