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二上第一次期中考地球科學題庫(2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二上第一次期中考地球科學題庫(25)"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普通科二年級第一次期中考地球科學題庫 (範圍:第一章~第二章,比例:25%)

一、單選題 答 案 題 號 題目與解析 C 1 用來劃分地質年代,如侏羅紀、二疊紀等的主要依據為何? (A)造山運動時期 (B)海進海 退轉變 (C)生物族群的大規模變化,即化石的出現或消失 (D)依放射性元素所求得年代 (E)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轉變 【龍騰】 解析 用來劃分地質年代的主要依據,通常以化石的出現或消失當作是起始或結束劃分 E 2 下列何者所在的深度最深? (A)古氏不連續面 (B)莫荷不連續面 (C)軟流圈 (D)低速帶 (E)雷嫚不連續面 【龍騰】 解析 雷嫚不連續面為外核與內核交界,約 5150 公里深 A 3 下列有關山脈與造山運動敘述,何者錯誤? (A)所有山脈的生成都與造山運動有關 (B)板 塊的擠壓會造成山脈的生成 (C)花蓮一帶岩層中有明顯的褶皺與造山運動有關 (D)位在造 山帶的地區容易產生斷層,造成地震頻繁 (E)臺灣島至今仍有造山運動不斷的作用 【龍騰】 解析 (A)火山活動和斷層活動也可能形成山脈 C 4 雖然板塊的移動極為緩慢,但是累積千百萬年的緩步慢行後就會造成地球環境的巨大變 化。板塊相對位置的改變所造成的影響,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A)改造了海洋盆地的位置 與形狀 (B)影響海洋環流 (C)影響潮汐漲落 (D)影響氣候 (E)影響生物演化 【龍騰】 解析 (C)潮汐漲落主要由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所致 C 5 為何地球上38~35 億年前即有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但氧氣在大氣中累積卻直到 20 億年 前才開始? (A)海洋的溶解使氧氣無法釋放出來 (B)光合作用放出之氧氣又被其他生物呼 吸作用所消耗掉 (C)氧氣和水中鐵離子作用使氧氣無法釋放 (D)放出之氧氣因地球引力不 足皆逸散至太空中 (E)大規模燃燒作用將氧氣消耗 【龍騰】 解析 原始生命生存在海水中,故釋放之氧氣先與海水中鐵離子作用,之後才能逐漸累積 逸入大氣中

C 6 早期地球的大氣中不含下列哪種氣體? (A)CO2 (B)CH4 (C)O3 (D)H2O (E)H2

【龍騰】 解析 臭氧的產生,大氣中需要有大量氧氣與氧原子存在,非早期的大氣環境 A 7 Ⓐ地層有大量三葉蟲化石,Ⓑ地層有許多菊石化石,Ⓒ地層有馬化石,按地層生成之先後 排列,其次序應為 (A)ⒶⒷⒸ (B)ⒶⒸⒷ (C)ⒸⒷⒶ (D)ⒷⒸⒶ (E)ⒸⒶⒷ 【龍騰】 解析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

A 8 斷層活動是產生地震的主要原因。附圖的地層受壓力而逐漸產生彎曲,最後當地層斷裂 時,斷層線右邊的上盤將做何反應?形成何類型斷層? (A)向上跳升,形成逆斷層 (B)向下陷落,形成正斷層 (C)向上跳升,形成正 斷層 (D)向下陷落,形成逆斷層 (E)向左水平移動,形成平移斷層 【龍騰】 解析 壓力作用使斷層面兩側岩盤水平距離縮短,斷層面上方的上盤(圖中右側岩盤)逆 向上升,形成逆斷層 C 9 目前科學家主要認為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A)受太陽重力吸引,從太陽系外所擄獲 (B)太 陽的大氣逃逸而形成 (C)太陽系內宇宙灰塵相互碰撞聚合而形成 (D)太陽系內局部氣體中 心收縮而形成 (E)大質量恆星接近太陽時,潮汐力拉扯出太陽表面的物質聚集而形成 【龍騰】 解析 目前科學家主要認為太陽系與地球形成的理論為星雲說,太陽系形成於星際雲氣收 縮作用,核心部分形成太陽,而未被吸入核心的宇宙灰塵,在外圍繼續碰撞、集結,由稍 大的團塊吸引集結小的顆粒,逐漸形成更大的團塊。地球就是這樣靠著收集軌道附近的物 質逐漸凝聚而成 B 10 臺灣島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聚合地帶,其交界線在 (A)中央山脈 (B)花東縱谷 (C)海岸山脈 (D)呂宋島弧 (E)東部海岸線 【龍騰】 A 11 有關於軟流圈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位在上部地函 (B)地震波傳至此,波速增大 (C)岩石為剛性物質 (D)岩石圈在其下方 (E)其密度比地核大 【龍騰】 解析 軟流圈為地震波速的低速帶,岩石為可塑性物質,在岩石圈下方,密度較地核小 B 12 臭氧層最主要的作用是阻擋來自太空中的何種傷害? (A)紅外線 (B)紫外線 (C)X 光 (D)微波 (E)γ 射線 【龍騰】 解析 臭氧具有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功能 B 13 有關板塊學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海底擴張說可支持板塊學說 (B)大陸漂移從二 億年前開始,但今已停止 (C)最年輕的海洋地殼出現在中洋脊,最老的則出現在海溝處 (D)中洋脊兩側的海底地形是對稱的 (E)板塊構造學說出現時間比大陸漂移說晚 【龍騰】 解析 (B)大陸漂移至今未曾停止 B 14 若地震測站剛好在震央,則第一個到達震央的震波為何?會由何種地震儀記錄下來? (A)P 波;水平向 (B)P 波;垂直向 (C)S 波;水平向 (D)S 波;垂直向 (E)P 波 S 波同時 到達;垂直水平同時記錄 【龍騰】 解析 因為 P 波速度較 S 波快,故第一個到達震央的震波為 P 波。又因震源在下方,P 波 會由垂直向的地震儀記錄下來

(3)

D 15 板塊受到何種作用的帶動,或相互遠離,或相互接近,或交錯而過? (A)地殼物質對流 (B)地殼物質碰撞 (C)地函物質隱沒 (D)地函物質對流 (E)地核物質對流 【龍騰】 解析 (D)地函物質對流造成板塊的運動 C 16 聚合型板塊邊界的火山若來自海洋地殼隱沒產生的熔融岩漿,另一側為大陸地殼,其火成 岩多以何種岩石為主? (A)玄武岩 (B)花岡岩 (C)安山岩 (D)橄欖岩 (E)流紋岩 【龍騰】 解析 聚合型板塊邊界的火山若來自海洋地殼隱沒產生的熔融岩漿,其火成岩多以安山岩 為主 C 17 以下何者並非地球形成初期火山作用所釋放出的氣體? (A)氮 (B)水氣 (C)氧 (D)二氧 化碳 (E)硫化物 【龍騰】 解析 地球形成初期,頻繁的岩漿噴發和火山活動,把大量的氣體從地球內部釋放出來, 包括水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氣和其他少量氣體 D 18 下列產地與岩石的組合關係,哪一個配對有誤? (A)金門:花岡岩 (B)蘭嶼:安山岩 (C)龜山島:安山岩 (D)綠島:流紋岩 (E)澎湖:玄武岩 【龍騰】 解析 (D)綠島為安山岩 A 19 張裂性板塊邊界的岩漿活動,常形成何種岩石? (A)玄武岩 (B)安山岩 (C)花岡岩 (D) 流紋岩 (E)閃長岩 【龍騰】 解析 中洋脊和大陸中的裂谷,都以玄武岩為主 D 20 有關災防告警系統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系統只有包含地震即時警報,不包含大 雷雨即時訊息 (B)災防告警系統的運作為在地震發生前就先行預測 (C)大約可爭取約數分 鐘的避難時間 (D)以電腦算出劇烈搖晃的地震波到達之前的時間差來爭取避難時間 (E)在 發生的第一時間收集震央附近測站的表面波資料 【龍騰】 A 21 關於臺灣島的板塊構造,以下何者錯誤? (A)受板塊運動的影響,臺灣島逐漸下降中 (B) 因板塊逐漸聚合,使臺灣東部及東南部的地震頻繁 (C)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花東縱谷位 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 (D)海岸山脈屬於菲律賓海板塊,中央山脈則屬於歐亞 板塊 (E)臺灣南部為歐亞板塊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龍騰】 解析 臺灣附近板塊互相隱沒,不是互相張裂,且地殼逐漸上升 D 22 地球內部層圈構造的劃分依據為何? (A)岩漿的組成物質不同 (B)岩漿比例的不同 (C) 各層的厚度不同 (D)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突然變化 (E)各層溫度的不同 【龍騰】 解析 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層圈交界有不連續的變化,以此為劃分依據

(4)

D 23 下列何者不是造成高山緩慢被夷平、低窪地逐漸被填平的原因? (A)風化作用 (B)侵蝕作 用 (C)沉積作用 (D)火山活動 (E)搬運作用 【龍騰】 解析 (D)火山活動為內營力,會讓地表起伏增大,更不平坦 D 24 2010 年 3 月 4 日臺灣發生芮氏規模 6.4 的地震,震源在高雄甲仙地震站東南方 17.1 公里, 深度22.6 公里處,即在高雄縣 桃源鄉山區,據報導是高雄地區至 2010 年為止百年內所發 生的最強地震。關於這個地震災情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最不可能出現? (A)臺南地區有 多處土壤液化且地表有噴砂現象 (B)高雄地區有涼亭倒塌 (C)高鐵列車出軌 (D)屏東 墾 丁出現海嘯 (E)住在臺中的人感受到搖晃 【龍騰】 解析 大地震的震源在海下時,才有機會引發海嘯 C 25 附圖中可見一民宅的圍牆在斷層活動之後斷成兩段,可依此判斷這是一個 (A)正斷層 (B)逆斷層 (C)左移斷層 (D)右移斷層 (E)斜切斷層 【龍騰】 解析 斷層面兩側岩盤水平錯動,屬於平移斷層。站在其中一塊岩盤,觀察另一塊岩盤是 向觀察者的左方移動,所以應該是左移斷層 B 26 附圖為中洋脊兩側的地殼示意圖,哪兩者間距離最可能隨板塊運動漸漸增加?

(A)ae (B)ab (C)bc (D)bd (E)ad

【習作簿】 解析 ae 屬於甲板塊,bcd 屬於乙板塊。板塊為剛體,在同一個板塊上的相對位置不會改 變。ad 間會先靠近再遠離 B 27. 若 P 波波速為 5 公里/秒,S 波波速為 3 公里/秒,從地震儀的紀錄上得知某次地震 P 波比 S 波早到1 分鐘,則此測站距震源 (A)240 公里 (B)450 公里 (C)900 公里 (D)1200 公里 (E)1500 公里 【龍騰自命題】 解析 tP為P 波抵達測站的時間, P P d t V  ,d 為距離、VP為P 波波速;tS為S 波抵達測 站的時間, S S d t V  ,d 為距離,VS為S 波波速,而 P 波波速較快,故較早抵達。 Δt 為 S 波與 P 波抵達測站的時間差 P S S P P S (V V ) t t t d 60 (V V )        (秒) (5 3) d (5 3)     ⇒60 d 215   ⇒d = 450(公里)

(5)

C 28. 有關臺灣的地震帶描述何者有誤? (A)西部地震分布略與中央山脈平行,地震震源較淺 (B)東北部地震震源分布延伸至宜蘭外海琉球群島 (C)引發臺灣地區地震的主因為歐亞板塊 及太平洋板塊的互相擠壓 (D)東部地震的震源通常較西部深 (E)東南部地震震源分布延伸 至呂宋島弧附近 【龍騰自命題】 解析 臺灣地區地震主要是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互相擠壓所致 B 29. 附圖中箭頭所指的位置,應為何種型態的板塊邊界? (A)太平洋板塊與印澳板塊張裂 (B)太平洋板塊隱沒到印澳板塊之下 (C)印澳 板塊隱沒到太平洋板塊之下 (D)太平洋板塊與印澳板塊錯動邊界 (E)尚未明朗 的板塊邊界 【龍騰自命題】 C 30. 若已知放射性同位素14C 會衰變生成14N,且半衰期為 6000 年,而今發現一個封閉保存良 好化石中14C 已衰變為原有含量之 25%,則此化石生成的年代大約為多久以前? (A)2000 年 (B)6000 年 (C)12000 年 (D)18000 年 (E)24000 年 【龍騰自命題】 解析 母:子 = 1:3 = 1/4:3/4,母元素變為 1/4,可知經過 2 次的半衰期,6000 × 2 = 12000 年 D 31 下列何者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災害? (A)山崩 (B)地層液化 (C)海嘯 (D)土石流 (E)房 屋倒塌 【龍騰自命題】 解析 土石流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災害,地震造成土石鬆軟易山崩,但仍需大水才能讓這 些土石流動 D 32 早期地球猶如一顆火球,呈現熔融狀態,下列何者不是造成如此高溫的原因? (A)自身重 力塌縮使溫度增高 (B)隕石撞擊頻繁 (C)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熱 (D)太陽猛烈的照射 【課本習題】 解析 太陽主要影響到地表,而地球導熱性不好 E 33 下列哪一張圖比較能夠代表從地球誕生以來,氧氣在大氣中含量的變化? (A) (B) (C) (D) (E) 【龍騰自命題】 解析 大氣中的氧氣在光合作用生物出現之後得以慢慢存在,而海水中的鐵與氧氣合成 氧化鐵沉積,形成縞狀鐵礦,這階段消耗氧氣使氧氣在大氣的累積並不快。之後氧氣才又 得以在大氣當中進一步累積

(6)

34 目前人類鑽鑿最深的油井僅約 12 點多公里,卻能了解地球內部,科學家如何得知地球內部 地殼、地函、地核的分層? (A)利用超音波反射的訊號 (B)利用觀測其他星球推知 (C) 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傳遞的波速變化 (D)利用雷達回波測得 (E)利用地表測得的重力變化 【習作簿】 解析 因為地球內部組成成分及狀態不同,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傳遞的波速變化,可推知 地球的分層 二、多選題 答 案 題 號 題目與解析 A B C 35 下列何者是地球形成初期的熱能來源?(應選 3 項) (A)大量隕石撞擊,將動能轉化為熱 能 (B)地球內部因質量的增加造成向內收縮作用,導致溫度升高 (C)地球內部的放射性物 質衰變時所釋放出來的能量 (D)地球核心的鐵鎳進行核融合反應產生的熱量 (E)地球核心 的鐵鎳進行核分裂反應產生的熱量 【龍騰】 解析 (A)地球形成初期,大量隕石撞擊,將動能轉化為熱能 (B)地球內部因質量的增加 造成向內收縮作用亦釋出能量 (C)放射性物質衰變時亦釋放出熱能 (D)地球內部溫度不足 以產生鐵核的融合反應 (E)地球內部溫度不足以產生鐵核的融合反應 C D E 36 關於地震發生時避難行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應選 3 項) (A)在高樓應該儘速搭電 梯逃生 (B)第一時間應該往室外衝出 (C)應抓住掩蔽物穩住 (D)關閉爐火 (E)保護頭部 以防被掉落物砸中 【龍騰】 解析 (A)防止停電受困,不可搭乘電梯 (B)第一時間先就地找掩護 C D E 37 關於聚合型板塊邊界,下列何者正確?(應選 3 項) (A)通常密度小的一側會隱沒到密度 大的一側下 (B)若兩側皆為大陸地殼,則容易形成裂谷地形 (C)交界帶容易出現造山運動 (D)若兩側皆為古老海洋地殼,則容易形成海溝 (E)容易產生地震 【龍騰】 解析 (A)通常密度大的一側會隱沒到密度小的一側下 (B)兩側皆為大陸地殼,則容易形 成褶皺山脈 C D 38 下列地球的層狀結構及其組成物質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大陸地殼—玄 武岩質組成 (B)各地的大陸地殼之下有海洋地殼 (C)外核被視為液態,是因 S 波無法通過 而判定的 (D)地核為鐵鎳質 (E)軟流圈位在地殼與地函之間的交界帶 【龍騰】 解析 (A)大陸地殼由花岡岩組成 (B)大陸地殼下為上部地函 (E)軟流圈在地函內 B E 39 下列哪些界限約略等於板塊的界限?(應選 2 項) (A)各國國界 (B)地震帶 (C)海陸界 限 (D)主要河川 (E)火山帶 【龍騰】 解析 比較地球上火山與地震帶的分布和板塊邊界的位置,我們發現兩者的吻合度非常的 高

(7)

B C E 40 有關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何者正確?(應選 3 項) (A)半衰期是子元素增加為原來的一半 所花的時間 (B)半衰期是母元素衰變為原來的一半所花的時間 (C)母元素與子元素的個數 總和不變 (D)僅適用於火成岩 (E)最多只能定到 10 個半衰期 【習作簿】 解析 (A)半衰期是母元素衰變為原來的一半所花的時間 (D)只要含有適合的放射性元 素,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皆可定年 A D 41 下列哪些地質年代屬於古生代?(應選 2 項) (A)寒武紀 (B)侏羅紀 (C)白堊紀 (D)二 疊紀 (E)第四紀 【習作簿】 解析 侏羅紀和白堊紀為中生代,第四紀為新生代 A E 42 附圖為某處地質剖面,其中數字 0~9 表示地層編號,甲、乙表示地質事件編號。有關此處 地質事件發生由早到晚的順序何者正確?(應選2 項) (A)地層 6 的沉積、地層 0~8 的褶皺、侵蝕面乙 (B)岩脈、斷層甲、地層 6 的沉積 (C)侵 蝕面乙、地層6 的沉積、地層 0~8 的褶皺 (D)地層 6 的沉積、斷層甲、岩脈 (E)地層 6 的沉積、岩脈、斷層甲 【課本習題】 解析 編號 0~8 的岩層沉積後受力產生褶皺,之後被岩脈截切,岩脈又被斷層甲截切。 接近地表的編號9 地層則是在侵蝕面乙發生後才水平沉積的地層 C E 43 附圖為某次地震的等震度圖,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震源位置在 V 區內,震央位置在 IV 區內 (B)在南澳所測得的芮氏規模最大 (C)震度大小為臺北>嘉義>臺中 (D)臺北位於 IV 區內,其震度為 4.2 級 (E) 臺中地區比嘉義地區感受到的搖晃程度還小 【Super 講義】 解析 (A)震央位置在 V 區內,震源在震央下方 (B)各地測得的芮氏規模都相同 (D)臺 北位於IV 區內,震度為四級

(8)

A D 44 下列地區何處符合「有淺源地震發生,並且容易有岩漿活動」之特徵?(應選 2 項) (A) 冰島 (B)洛杉磯 (C)舊金山 (D)印尼 (E)澳洲 【龍騰自命題】 解析 冰島為中洋脊,印尼為板塊隱沒帶,皆可能產生淺源地震,以及有岩漿 活動 A B E 45 地震發生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應選 3 項) (A)關閉爐火 (B)趴下、掩護、穩住 (C) 搭乘電梯 (D)立刻下樓衝出屋外 (E)戶外應遠離懸崖峭壁,小心落石 【習作簿】 解析 (C)不可搭乘電梯 (D)待地震暫停時,再離開建築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範圍:下學期第二次段考

Consider 37 your social media notifications off during meal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or important meetings at work?. Also, pay attention to what you do and how you feel

三、計算題:共

範圍:下學期第一次段考

範圍:上學期第二次段考

附錄二十一 主題「一起愛地球」幼兒校外教學-繪畫作品的表現 附錄二十二 主題「地球我的家」幼兒校外教學-繪畫作品的表現 附錄二十三

[r]

一、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高級中等以下學校108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