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球化下的中國大陸地方發展與地方政府:改革開放後不同歷史階段的地方發展案例比較研究 (I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全球化下的中國大陸地方發展與地方政府:改革開放後不同歷史階段的地方發展案例比較研究 (II)"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 ※

※ (計畫名稱) ※

※ ※

※※※※※※※※※※※※※※※※※※※※※※※※※※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0-2415-H-002-012-執行期間:2001 年 8 月 1 日至 2002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王鴻楷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劉昭吟、劉峰齊、吳比娜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執行單位: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中 華 民 國 91 年 11 月 1 日

(2)

一、中文摘要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重建了國家經濟政策 論述,將生產力置於政策中心,也接受了區 域發展的不均衡。不均衡論述的普遍性接受 與區域差距的爭論,模糊了次國家區域的界 定,區域政策的表述被均衡/不均所過度簡 化,而忽略其在不同時空脈絡下的特定邏 輯。本研究以文本分析回顧中國區域政策表 述中的區域定義,並以新疆棉花生產的經驗 研究指出,區域,除了從改革開放前被中央 -地方關係與國防佈局所界定,到改革開放 政策下由國內自由貿易與區際分工所界定, 仍然需進一步重視全球化經濟影響下,不同 空間尺度交互穿透的複雜性。 關鍵詞:區域政策、空間尺度、新疆、棉花 Abstract:

China has been rebuilding its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discourse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s, by giving priority to productivity promotion and accepting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ommon acceptance of disparities in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ed debates have blurred the definition of sub-national regions. The discourse of regional policies has been over simplified by an oblivion of specific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exts. By reviewing region definitions in the texts of regional policies and an empirical study on Xinjiang’s cotton produc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at the definition of regions, though variously dictated by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ships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cerns in pre-reform years, and by domestic int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during the reforms, it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under the surg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various spatial scale penetrations.

Keywords: regional policy, spatial scale, Xinjiang, cotton 二、計畫緣由與目的 中國大陸自 1978 年的改革開放以來,其 經濟再結構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實 踐 是 檢 驗 真 理 的 唯 一 標 準 ’ 、 ‘ 姓 社 姓 資’、‘姓公姓私’的論戰(馬立誠、淩志 軍,1998),其國家經濟政策的論述,從 20 世紀初以來的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 資本主義對抗的生產關係鬥爭的脈絡,轉向 重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官方論述重 訪其所標舉的馬、恩、列、斯、毛的歷史唯 物論正統,提出相對於生產關係是資本主義 的內在矛盾,社會主義的內在矛盾存在於生 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以及上層建築與經濟 基礎之間1,由於 1949 以降的 30 年執政造成 了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的極大矛盾,因此 改革開放所推動的再結構的重點,即在於承 認經濟邏輯的相對自主性,而重新將生產力 置於國家經濟政策的核心。(顧龍生,1996) 經濟政策論述的轉軌,使得改革開放後 的空間經濟(spatial economy)也成為區域策 論戰的重要議題,而多半集中在區域差距之 趨同(convergence)/趨異(divergence)、區 域差距度量方法、區域理論之有效性、以及 區域差距的成因與因應。而第九個五年計劃 所承諾的‘縮小區域差距’以及第十個五年 計劃所提出的‘西部大開發’,則是對於區 域政策論戰與區域差距現實的反應。本研究 的旨趣在於經由文本分析,探討當以區域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指中央-地方關係與國家-企業關係。(顧龍生, 1996: 553)

(3)

策作為制度實現的物化場域,中國改革開放 前後的區域政策表述中,區域如何一再地被 界定﹔並經由新疆棉花生產區域的經驗研 究,指出‘均衡/非均衡’的表述或許具備政 治號召作用,但由於忽略空間尺度(spatial scale)的複雜性,而在納入全球化經濟時產 生地方發展的新挑戰。 三、結果與討論 從全國尺度出發的中國區域政策表述, 儘管歷經了從平均論、均衡論、國防論,到 傾斜論、成長極論、不均論,到分工論,始 終一致的是,區域乃是被國家主權所界定的 領域範疇,所不同的是,在不同歷史階段, 以政治、國防或經濟邏輯為其特徵。然而, 在分工論的表述中,我們卻看到兩個不同空 間尺度論述的斷裂。1980 年代以來所主張的 對外開放,是將東部沿海地區放進國際分工 架構中來思考﹔1990 年代末期以來的西部大 開發,除了開放部分內地城市有直接納入國 際分工的機會外,最主要者在於建立國內統 一市場下的區際分工,以及以國內區際分工 維持東部納入國際分工的層級結構。對於這 兩個層級是否能如此有序地建立,或其相互 間的互動可能,則很少看到進一步的闡述。 然而,回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地方 發展策略,由於國家逐步撤出計畫經濟體制 並賦予內地對外經貿政策,內地地區因須直 接面對國內市場乃至國際市場的競爭,其地 方發展政策的空間向度反而不再僅框架於國 家領域內,而呈現著國際尺度、國家尺度與 地方尺度交錯的現象。因此,相對於關於中 國都市化的知識討論看到了新都市化過程與 全球化(globalization)間的尺度政治(politics of scale)(Wu 2000),區域政策表述卻忽略 了全球化經濟與中國經濟再結構下,不同空 間尺度交互穿透的複雜性,而預設了國內區 際分工與國際分工的層級關係,層級間的分 野由國界所界定,而以城市與特定開放區作 為仲介。 基於標準化的勞動過程、通訊進步、金 融市場開放、跨國投資對於國界阻礙的解 除,全球化經濟的空間分工使得某些區域表 現出令人艷羨的報酬遞增(increasing returns) 曲線(Sunley 2000),使得區域被強調應被視 為 組 織 入 世 界 性 區 際 分 工 ( worldwide int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的經濟單元 (Scott 1998),也使得相對固著的區域往往 必須以割喉的優惠政策爭取具有彈性機累能 力的企業投資。邊陲區域的困境在於,由於 其歷史積累的邊陲性,往往難以吸引投資, 或即使吸引了投資卻又形成投資的弱著床, 導致投資的聚集不必然確保長期的成長率 (Sunley 2000)。 新疆的特殊性在於其邊陲區域與邊疆區 域的雙重身分,前者所造成的孤立,使其至 今的去邊陲化(demarginalization)努力,仍 難擺脫初級產品的分工位置﹔後者使得國家 給予其特定的保護與支援,支撐起其適應環 境的初級產品生產的規模經濟與技術,形成 了進一步競爭的基礎,但舊制度的慣性又形 成其競爭的阻力,致其在國內分工中,扮演 著水、石油、煤、稀有金屬、農牧產品的儲 備與供應基地,與納入國際分工的東部沿海 地區形成次級分工。一個改變這種次級分工 位階的可能,是所謂的向西開放政策,藉由 與中亞、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回教國 家的經貿關係,建立新疆的比較利益與工業 化﹔或者藉由國際運輸系統的連結,重拾 ‘絲路’的地理位置(Zhao 2001﹔廖淑馨, 1991)。綜合了基於過去歷史教訓而要求的制

(4)

度變革,著眼於國家內部區際分工的區域政 策,納入國際市場的世界性區際分工,尋求 對自身較為有利的另類國際分工,以及企圖 利用邊疆區域的邊界性使其成為跨界流通的 新絲路,凡此,使得邊疆區域置身於各種空 間尺度的空前複雜交錯影響下,而使其實踐 遠較政策表述更須具備能夠處理這種複雜的 能力。 四、計畫成果自評 在研究觀點方面,本研究對於中國大陸 區域發展論述加以釐清,並以新疆棉花產業 為經驗研究,提出應注意空間尺度的相互穿 透觀點,而不宜過於簡化區域發展論述。在 經驗研究方面,本研究遠赴新疆進行田野調 查、收集資料,並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城市 與區域發展研究所的劉君德教授、黃麗博 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 長張小雷博士、以及新疆師範大學科研處處 長金海龍教授,建立了對於中國西部大開發 區域發展的共同調查合作與交流機制。 五、參考文獻 程一航(2000),「加入 WTO 新疆如何應 對?」,《新疆經濟研究》2000 年第 17 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編 範萍(2000),「調整棉花發展戰略,迎接 入世嚴峻挑戰」,《新疆經濟研究》2000 年第 24 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編 耿慶武(200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 臺北市:聯經 郭小元、陳虹(2000),「調整,定位與發 展」,《新疆經濟研究》2000 年第 31 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編 黃小蕙、萬本根、周澤田(2000),「實施 西部大開發戰略必須加強對內開放」, 《經濟體制改革》2000 年第 5 期,15-19 胡國民(1996),「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時期黨的經濟思想」,顧龍生主編,《中 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1921-1997)》第 6 章,太原市:山西經濟出版社,501-638 胡欣編著(1999),《中國經濟地理》,立 信會計出版社 胡兆量主編(1999),《中國區域發展導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簡錦川(1998):「大陸棉花供需問題及對 策」,《台研兩岸產業與投資》,第 1 期,29-32 闌怡平(2000),「向西開發,我們怎麼辦」, 《新疆經濟研究》2000 年第 3 期,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編 廖淑馨(1991),「新疆開放政策之探討」, 《中國大陸研究》,第 34 卷第 10 期, 60-69 劉君德(1996),《中國行政區劃的理論與 實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呂芳祝(1985),「中國大陸棉花生產與品 質動向之剖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第 8 卷第 9 期,29-37 丘遠堯、劉國寧、王貴榮(2000),「西部 大開發,新疆怎麼幹」,《新疆經濟研 究》2000 年第 27 期,新疆維吾爾自治 區統計局編 蘇德貴、吳筠(2000),「新疆經濟回眸與 前瞻──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經濟發展戰 略及經濟運行軌跡評述」,《新疆經濟 研究》2000 年第 25 期,新疆維吾爾自 治區統計局編 王克西(2001),「從建國後兩次西部建設 高潮看西部大開發」,《陜西師範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年 3 月, 第 30 卷第 1 期,92-98

(5)

王貴榮(2000),「奏享大開發西部狂想, 撩開古西域神秘面紗之二」,《新疆經 濟研究》2000 年第 5 期,新疆維吾爾自 治區統計局編 王紹光、胡鞍鋼(1999),《中國:不平衡 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北京:中國計劃 出版社 汪孝先(1977),「共匪召開‘全國棉花生 產會議’」,《共黨問題研究》,第 3 卷第 9 期,101-108 武力(1996),「過渡時期的經濟思想」, 顧龍生主編,《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 (1921-1997)》第 5 章第 1 節-第 4 節, 太原市:山西經濟出版社,336-45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新 疆通志‧農業志》編纂委員會(1994), 《新疆通志‧農業志》,新疆人民出版 社出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新 疆通志‧生產建設兵團志》編纂委員會 (1998),《新疆通志‧生產建設兵團 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2000), 《新疆棉花》,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 影出版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委員會(1996), 《科技進步與新疆農業》,新疆科技衛 生出版社 鄢詠紅(2000),「鄧小平非均衡發展戰略 與我國西部大開發」,《經濟師》2000 年第 12 期,141-143 楊發仁(2000),「新疆在西部大開發中的 戰略體系構想」,《新疆社會經濟》2000 年第 5 期,15-19 楊國昌、鐘偉(2001),「尊重市場的西部 大開發戰略」,《當代經濟研究》2001 年第 2 期,34-38 遊豐吉(1983),「大陸棉花生產近況」, 《中共研究》,第 17 卷第 11 期,73-82 鄭仁傑(1977),「對大陸棉花生產癥結之 探討」,《中共研究》,第 11 卷第 5 期, 77-83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西部大開 發戰略幹部讀本》,北京:中共中央黨 校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2000), 《新疆棉花可持續優質高產綜合技術集 成示範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2001),「實施西 部大開發的國家財政投資政策(上) (下)」,《財貿經濟》2001 年第 2 期 頁 5-10,第 3 期頁 24-33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新疆統計年鑑》 周克瑜(1999),《走向市場經濟──中國 行政區與經濟區的關係及其整合》,上 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Fan, C.C. (1995), “Of Belts and Ladders: State Policy and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Post-Mao China,”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5(3): 421-449.

Scott, A.J. (1998), Regions and the World

Economy: the Coming Shape of Global Production, Competition, and Political Or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unley, P. (2000), “Urban and Regional

Growth,” In Sheppard, E. and Barnes, T. J. (eds). A Compan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87-201

Wu, F.L. (2000), “The Global and Local Dimensions of Place-making: Remaking Shanghai as a World City,” Urban Studies 37(8): 1359-1377

(6)

Yang, D.L. (1991), “Reforms, Resources, and Regional Cleavag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ast-Interior Relations in Mainland China,” Issues and Studies 27(9): 43-69

Zhao, Y.Y. (2001), “Pivot or Periphery?

Xinjiang’s Regional Development,” Asia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從地理位置上作一觀察,中國可說是「東盟」最親密的近鄰。「東盟」對中國的外交政 策,大致上分為兩個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 1990

1.大專以上學歷(不限特定科系) 2.行政文書處理與文字表達能力 3.外語能力(國際書信往來與客戶接待) 4.資訊應用能力(excel、ppt 等軟體操作)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鑒於課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多 年來透過不同途徑,蒐集各界對歷史課程及教學等方面的意見,課程發展議會於

找出書中最 找出書中最 找出書中最 找出書中最開心 開心 開心 開心的地方 的地方 的地方 的地方, , , ,記下那一頁 記下那一頁 記下那一頁 記下那一頁3.

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的變化:雖然目前自轉軸的傾斜角度為 23.5 度,但 是在經過研究之後可以發現,在地球的歷史中,自轉軸的傾斜角度會以約 4.1 萬年的週 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