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成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成效之研究"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程成效之研究

汪寶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博士班研究生 壹、前言與研究動機 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已為各國教育發 展的重點,各國紛紛推動相關的資訊教育計畫,以為其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 展奠基。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的能力,更要養成學生創 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以發展健全的國民。 在課程改革方面,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十大基本能力和七 大學習領域中,資訊已是被規劃為須融入各學習領域的議題之一(其餘議題是人 權、兩性、環保、生涯發展、家政等)。在九年一貫課程總綱中有提及為因應九 年一貫教育課程的設計規畫,將資訊科技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中,學生需具備 有:電腦軟硬基本認知、作業系統與應用軟體的基本操作技能、網際網路資源與 資訊的收集和運用的技能、多媒體整合學習的概念等四大要項,授課內容更加生 活化,讓學生具備有帶著走的能力,經由學校教育的資訊教育基礎課程的培育, 擁有随時隨地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本研究以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為研究主軸。檢視相關的研 究文獻,對於國民小學資訊融入各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者,多僅止於理論性之探討 與論述,尚欠缺實際的課程融入實施方式及實徵性教學實驗以評估其成效。 為因應上述情況,本計畫將以運用資訊科技,依循相關之教學及評鑑理論和 現行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各項能力指標,自行編製教材。並針對國民小學實施資 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活動,以探討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教學情形,期能提供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行及發展教學活動之參考。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在現階段國民小學教育的情境下,從考量學校資訊軟 硬體運用、網路資源的蒐集探索、教材設計等教學準備;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

(2)

用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的可行性。課程教學成效就如 同企業訓練與教育之績效,而訓練與教育評估的目的在於改善訓練程序與成 效,或作為訓練決策(簡建忠,民84)。 其中Kirkpatrick 訓練的四階段評估模式,為績效評估最常用的模式(張火 燦,民81;黃英忠,民86),如下所示: 表1 Kirkpatrick 訓練的四階段(4-level)評估 中心議題 一、感受(reaction) 參與者是否喜歡或滿意訓練? 二、學習(learning) 參與者自該訓練學習那些知識技能? 三、行為(behavior) 基於訓練所學,參與者於學習結束後有否改變其行為? 四、成效(result) 參與者所改變的行為對其組織有否貢獻?貢獻為何? 資料來源:簡建忠,民86。 本研究以Kirkpatrick 訓練的四階段(4-level)為評估學習成效依據,但只 評鑑至level-1 感受及level-2 學習兩層面。因此,本研究有下列三個主要目的: (一)探討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教學的可行性。 (二)針對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發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及教 材。 (三)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以提供推動國民小學資訊教 育及發展相關教學活動之參考。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教材設計、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 等研究方法進行。茲陳述如下: (一)文獻分析 在訂定研究計畫後,開始照研究主題探討相關文獻。分別針對我國國民 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以及國民小學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教 學實施予以分析、探討。而後發展資訊科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活動與教 材,最後實施問卷調查和訪談。 (二)教材設計 本研究以桃園縣立某國小五年級三個班學生為對象,於九十二學年度上

(3)

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選取四個單元(自然科部份)設計單元教案,實 施教學活動。 (三)問卷調查 於教學活動結束後,對五年級三個班級的所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 解學生的學習反應和探究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之可行性。 (四)學生訪談 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後,從實施的班級隨機抽取五名學生,進行訪談。 (五)教師訪談 於融入教學後,針對學校曾經實施過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領域 召集人、自然專任教師、五年級導師進行訪談,藉由訪談調查了解教師在教 學實施過後的看法和建議。 三、研究範圍及限制 為達成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定以下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1.本研究所依據的現行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係以民國八十七年 教育部修正發布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準。 2.本研究所依據的國民小學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內涵項目,係根 據八十七年教育部修正發布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各項能力指標。 3.本研究中使用之教材兼採現有及自編兩種搭配,作為本研究中教學所使 用之教材。 (二)研究限制 1.本研究僅以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發展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 科技科之教學活動,至於其他學習領域則未探討。 2.本研究之教學研究對象,僅限於研究對象之國民小學中所選取的五年級 學生;研究結果之推論有侷限性。 貳、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內涵 為培育未來國家的主人翁,使其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與運用資訊科技的能 力。Dexter 和 Anderson(1999)等學者也認為,資訊科技可以促進教育改革,對傳

(4)

訊」列為自然與科技的學習領域之中,也是十大基本能力之一,並將資訊教育列 入六項重大議題。九年一貫課程中非常重視資訊教育,但並不單獨設科來教學, 而強調融入各學科領域之中。而世界先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 新加坡,均是朝這個方向來規劃資訊教育(蕭惠君、邱貴發,民 87)。所以我們必 須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要有清楚的概念,了解其本質,才能踏上教學成功的第一 步。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在西方先進國家,如美國,許多教師已經主動使用資訊科技與運用有效的 教學策略將資訊科技整合於課程中(Levine, 1998)。而國外學者也常用電腦整合 教 學 或 科 技 整 合 來 強 調 資 訊 科 技 於 課 程 與 教 室 中 (Dias,1999 ; Sprague & Dede ,1999),並且將科技整合列為課程統整的一項重要主題。雖然電腦、資訊 科技、與科技三個名詞的範圍不同(如圖 1),但是它們在融入教學的內涵了都 是指電腦與網路相關科技。 圖 1 電腦、資訊科技、與科技的範圍 電腦整合或科技整合教學都是把電腦融入於課程、教材、教學、及學習中, 使電腦成為教學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邱貴發,民 79)。 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 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和內涵中我們可以了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 目的有(王全世,民 89): (一)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後,國民教育將不再有電腦課,資訊科技成為學科 內容不可獲缺的一部分。依資訊融入各科的意義和精神,必須利用當時的課 程與教育情境來教學生所需要的電腦知識和技能。 科技 資訊科技 電腦

(5)

(二)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十大基本能力,其中一項就是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 力,為了要使學生能視電腦為學習工具,就必須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讓 學生平常上課都能接觸到資訊科技,使用資訊科技來進行學習活動,來解決 問題,進而培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三)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將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時,教師很難再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來教學生, 而是會趨向建構式的教學策略。而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聽教師講解,由於資訊 科技的特性,可以使傳統的教學型態轉變,提升教學的品質,使教學達到最 佳化,也能使學習活動豐富,刺激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 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 今日的教師必需改變傳統對學生需求的觀念,也要體認到沒有一種完整的教 學方法或策略,是可以幫助教師完全照顧到學生的不同需求及反應。網路上開放 的資訊,可以提供教師多元的選擇機會,教師不再只是提供多答案供學生學習, 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將超越傳統教室的侷限,躍入世界的整個網路社群之中(Eillen & Elaine,1999)。在利用網路教學時,教師必需調整自己成為協助者或協調者的 角色,比起傳統教室的教學活動,教師顯然必需承擔更困難的教學工作。但是在 教室內如何有效的教學,端賴教師如何靈活使用這些網路資源,以豐富其教學活 動。 國內學者李大偉和楊錦心(民 86)等人,也曾對於國小資訊科技教育課程 提出兩種課程組織模式: 一、單科性科際整合式課程(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從各學科中擷取資訊科技教育相關教材,組合成一完整的課程(如圖 2)。

(6)

圖 2 單科性科際整合式課程模式 資料來源:李大偉和楊錦心,民 86,頁 28。

二、多科性融入式課程(multidisciplinary infusion curriculum)

從資訊科技教育的相關概念融入各學科中,透過其他學科之教學來教授資 訊科技素養內涵(如圖 3)。 圖 3 多科性科際整合式課程模式 資料來源:李大偉和楊錦心,民 86,頁 28。 本研究參考上述文獻中所述國內外的模式,以 Shoemaker 學者所提出的融入 式(infusion)課程模式和李大偉和楊錦心等學者所提出的多科性科際整合式課 程模式,並配合九年一貫課程七大領域即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 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與綜合活動,發展成一個網狀式的課程組織統整架構(如 國小資訊科技教育 國語 社會 自然 道德與健康 美勞 數學 音樂 體育 國小資訊科技教育 國語 社會 自然 道德與健康 美勞 數學 音樂 體育

(7)

圖 4),當作本研究課程架構之參考。 圖 4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課程組織模式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五年級三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學四個單元 (如表 2),於九十二學年度上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每星期有四節課 的時間進行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在教學實施結束後,分別 針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依據研究的目的,本研究設計採文獻探 討、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來了解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實施情 形。 表 2 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單元一覽表 單元順序 單 元 名 稱 單元實施日期 單元一 地層、岩石、礦物 92 年 10 月 11 日~92 年 10 月 22 日 單元二 地球的運動 92 年 10 月 25 日~92 年 11 月 4 日 單元三 流星雨 92 年 11 月 8 日~92 年 11 月 19 日 單元四 鐵生鏽了 92 年 11 月 22 日~93 年 1 月 3 日 資訊科技教育 藝術 與人文 自然與 生活科 技 數學 語文 社會 健康與 體育 綜合活 動

(8)

調查對象學校創立於民國五十四年,地點位於桃園縣龜山鄉郊區,人口數較 其他地區為少,所以學生人數僅有五百多名學生。在九十二學年度學校 1~6 年級 每個年級各 3 班,全校總班級數共 18 班,學校教師編制人數共 27 名。三個班的 學生人數共 114 名,故 114 名學生為本研究的樣本。而學校 27 名教師中有 4 名 擔任自然科的專任教師,這 4 名教師為本研究訪談的對象。 三、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將探討資訊科技和自然與生活科技科課程 內容為起點,設計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案和教材,以利實施教學 活動。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後分析學生的學習感受和教師的態 度,以呈現出在進行資訊科融入自然科時,研究者所關心的問題,而各研究向度 彼此之間關係如圖 5 所示。

(9)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樣本分為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在學生方面,以五年級全部學生為 研究樣本,各班級人數統計如表 3 所示。在九十二學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 課程中,選取四個教學單元(如表 1),設計各單元的活動教案,在 10 月 11 日 至 1 月 3 日期間,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活動。在實施教 學活動後,對每班的學生施以「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問卷調查」, 回 饋 資 訊 科 技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課 程 教師背景 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 生活科技科教學活動 圖 5 研究架構圖 教學 學 生 反 應 教 師 態 度 評量

(10)

並隨機抽取五名學生進行深度的訪談,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和反應。 表 3 五年級各班學生人數調查表 班級 單位 五年一班 五年二班 五年三班 人數 38 人 38 人 38 人 在教師方面,訪談對象如下: 1.教務主任一名。 2.自然與生活科技專任教師兩名。 3.五年級導師一名。 以上訪談人員都曾經實施過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藉由訪談 調查以了解教師在教學實施過後的看法和建議。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包括下列幾項: (一)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問卷調查表 為了解學生在接受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後的反應和學 習的成效,乃依據研究目的,編擬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問卷調 查表。本問卷調查表題目共有 15 題,採 Likert 五點量表形式作答;由「非 常同意」、「同意」、「無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序給予五至一 分,所得分數愈高代表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之學習反應和 成效愈為正向。問卷第 16 題是給填答者自由發揮,能讓學生表達對教學後 的感想、心得和看法,藉以蒐集更多重要的資料。 (二)學生訪談設計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後學生的學習的情 形,設計學生訪談,以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訪談大綱如表 4 所示: 表 4 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之學生訪談大綱 1.你喜歡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這樣的上課方式嗎? 2.你會上網找上課的資訊嗎? 3.這樣的上課方式,對你的學習有沒有幫助?

(11)

三、教師訪談設計 為了解教師的看法,針對學校曾經實施過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 的教師進行訪談。訪談大綱如表 5 所示: 表 5 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之教師訪談大綱 1.請問您如何將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 2.請問您覺得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方式,是否對你的教學有 所幫助? 3.請問在設計教學課程時,是否所有的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單元均適合利用 資訊科技來融入? 4.請問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方式,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所 幫助? 5.請問您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的優缺點為何? 6.請問您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實施的困難? 肆、研究發現與討論 一、學生問卷調查分析 本研究於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活動後,對參與教學實施的 五年級,共三個班級,學生人數共 114 人,施以「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的學生意見調查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 114 份,歸納整理如表 6。 表 6 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後的看法統計表 題 目 非常 同意 同意 無意 見 不同 意 非常 不同 意 1.我贊成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實地教學方式。 42.1% 35.1% 17.5% 1.8% 3.5% 2.我覺得老師將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 生活科技課中,可以幫助我學習到 很多自然的概念。 33.3% 32.5% 26.3% 7.9% 0.0% 3.我覺得老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 與生活科技科教學,浪費時間,對 我的自然學習沒有幫助。 5.3% 17.5% 23.7% 26.3% 27.2% 4.我覺得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實地教學後,我的自然科成績 進步很多。 31.6% 37.7% 19.3% 10.5% 0.9% 5.老師使用電腦、網路等資訊科技教

(12)

表 6 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後的看法統計表(續) 題 目 非常 同意 同意 無意 見 不同 意 非常 不同 意 6.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實地教學後,我對自然學科很喜 歡。 31.6% 33.3% 26.3% 6.1% 2.6% 7.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實地教學後,我對電腦學科很喜 歡。 41.2% 30.7% 21.1% 6.1% 0.9% 8.我希望老師以後繼續採用本學期資 訊科技融入自然科的的上課方式。 36.8% 30.7% 22.8% 5.3% 4.4% 9.利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的上課方式,比傳統上自然課上 課更輕鬆愉快。 43.0% 28.9% 23.7% 2.6% 1.8% 10.我覺得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 科 技 科 的 課 程 內 容 設 計 生 動 活 潑,讓我有興趣去學習。 38.6% 31.6% 20.2% 9.6% 0.0% 11.我覺得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 科技科中,可以增加我與同學討論 自然的機會。 31.6% 28.9% 30.7% 5.3% 3.5% 12.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教學後,我會利用電腦網路查 詢自然科的資料。 36.8% 30.7% 22.8% 4.4% 5.3% 13.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教學後,我會利用電腦整理 學習資料。 34.2% 38.6% 19.3% 3.5% 4.4% 14.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教學後,我會利用老師上課所 教授的知識,自行上網繼續學習。 33.3% 35.1% 25.4% 2.6% 3.5% 15.我覺得利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 生活科技科的上課方式,會減低我 與老師的雙向互動機會。 14.0% 18.4% 32.5% 19.3% 15.8% 整體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方式有 相當大的意願,而且學生學習的態度也很強烈。從問卷調查的統計中顯示,大 部份的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意義表示肯定,而且對學 習成效有所幫助,是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

(13)

二、學生訪談結果分析 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實施後隨機抽 5 名學生,進行訪談, 以了解學習的情形,其訪談結果如表 7 所示: 表 7 學生訪談結果 問題1 你喜歡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這樣的上課 方式嗎? 甲生 喜歡。因為可以使自然的課程增添一點樂趣。 乙生 喜歡。在電腦教室上自然科,覺得很好。 丙生 喜歡。因為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好。 丁生 喜歡。上課比較輕鬆有趣。 戊生 喜歡。這種方式是以前沒有的,而且很創新。 問題2 你會上網找上課的資訊嗎? 甲生 會。照老師的要求,上網查尋資料。 乙生 會。老師說的比較不清楚部份,會上網找資料。 丙生 會。有興趣的單元會上網查尋資料。 丁生 會。老師出的學習單,有些題目必須上網找資料。 戊生 會。上網查資料來補充自然科單元的內容。 問題3 這樣的上課方式,對你的學習有沒有幫助? 甲生 有。會對自然科的內容更加的了解。 乙生 有。可以讓我們學習更多的資訊。 丙生 有。可以學到更多自然科學的知識。 丁生 有。讓我的自然科有進步。 戊生 有。讓我的電腦和自然科成績有進步。 學生訪談的結果,分析如下: (一)學生喜歡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上課方式。 (二)學生都有上網尋找資料的操作技巧。 (三)學生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上課方式,對學習有很大的 幫助。 三、教師訪談結果分析 本研究訪談對象共 4 位,為務主任和 2 位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專任教師和 1 位五年級導師,表 8 為訪談教師的基本資料和擔任年資的統計表:

(14)

表 8 訪談教師基本資料和年資統計表 編號 任教科目 性 別 擔任年資 個 數 1 教務主任 女 15 年 1 名 2 自然與生活科技專任教師 男 7 年 1 名 3 自然與生活科技專任教師 男 4 年 1 名 4 五年級導師 女 8 年 1 名 在訪談前先展示實作的教材,並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 方式大概的描述,本教師訪談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結構性 的封閉式問卷,共有三題,題目內容的主要在了解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自然 與生活科技科教學的看法,結果如表 9 所示: 表 9 教師訪談結果 題 目 同 意 不同意 沒意見 其 他 你同意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 活科技科的教學方式嗎? 100% 0% 0% 0% 你同意運用資訊科技來設計自 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材嗎? 75% 0% 25% 0% 你同意資訊科技是自然與生活 科技科教學上很好的教學工 具? 75% 0% 25% 0% 由表 9 可知,受訪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方式都 表示贊同,對於利用資訊科技來設計教材也都表示同意,而且也都同意資訊科 技是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上很好的教學工具。教師問卷第二個部份,則有六 題無結構性的訪談,訪談重點是為了解受訪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的看法,並提出相關的建議。其內容歸納分析、探討和說明如下: (一)教學成效方面 在訪談問卷中問及「請問您覺得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 方式,是否對你的教學有所幫助?」。大部份的受訪老師均認為資訊科技融 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能幫助教師的教學。如果能做好教學準備工作,適當的 安排教學活動,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的成效。 (二)教材編製方面 在訪談問卷中問及「請問在設計教學課程時,是否所有的自然與生活科

(15)

技科教學單元均適合利用資訊科技來融入?」。四位受訪教師均認為,具有 操作危險性的單元均不適合資訊科技來融入,只有網路資源較豐富、概念學 習的單元較適合資訊科技來融入。故教學者在設計教學和編製教材時,須謹 慎選擇教材。 (三)學生的學習方面 在訪談問卷中問及「請問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方 式,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大部份的受訪教師均認為資訊科技融 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中,學生能提高學習動機、主動去學習、探討和思考問 題,所以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 (四)教師的教學態度方面 在訪談問卷中問及「請問您認為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實施的 優缺點為何?」。在缺點方面,有些老師擔心其資訊處理能力不好、課程準 備需要消耗很多的時間、教材資訊取得不易、設備不足、智慧財產權爭議、 負擔過重等問題,可見老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實施仍存 有疑慮。 在優點方面,大部份的老師都認為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教學時,在教師方面:認為教學內容更豐富、節省寫板書的時間、教學方 法更靈活、上課活潑有趣、容易掌握學生上課的情緒。學生方面:可以提高 學習興趣、會主動去學習、上課比較輕鬆有趣等。由上述的結果可知,教師 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期望相當的高,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疑慮 和困難,但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的態度是正面的。 (五)教師的電腦知能(competence)方面 在訪談問卷中問及「你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實施, 個人方面有何困難?」很多教師都提到資訊素養不足,以致編製資訊科技融 入的電腦教材會有問題。故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前, 能以舉辦進修研習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 (六)軟硬體設備方面 在訪談問卷中問及「請問您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實 施,在電腦設備和教學資源有何困難?」大部份訪談教師都提到學校電腦設

(16)

辦法實施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在教學資源方面,大部份的教 師也感覺到此方面的教學資源明顯不足,因學校無法提供相關的教學設計平 台、和教學媒體資料庫,設計資訊融入的單元活動教材會有困難。總之,在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時,電腦設備和教學輔助工具要充 足,才有利於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 (七)行政配合方面 在訪談問卷中問及「請問您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實 施,在行政配合方面有何困難?」大部份的教師反應都是行政的配合明顯度 不足,現階段學校發展重點不在於資訊科技融入各科,行政排課上也缺乏彈 性,不利教師實施此方式的教學。是故,行政的配合是相當重要,也影響到 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是否能順利推行。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藉由教師自行設計的教學活動,探討利用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 科技科教學的可行性,並對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進行分析,所得之的結果如下: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接受度 在本研究學生問卷調查中顯示,學生贊成這種融入式教學方式和喜歡 老師利用融入式的上課方式,而且建議老師都應該將資訊科技融入到各個 學科之中。 2.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態度 在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所以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灌輸者」,而 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在上課時,主動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經由 小組討論,學習的互動性佳。所以,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的接受轉變為 主動的態度。 3.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學習表現 在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學生認為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對他們的電腦和自然科的學習成績都有顯著的進步。我們可以明顯的發 現,學生從資料的蒐集、整理,到完成專題報告或學習單,確實把資訊科

(17)

技結合在課程上,而且對課程的認知和電腦的操作都有很大的助益。 (二)教師方面: 1.教師教學角色的轉變 我們了解教師的角色不再侷限於課堂講課和黑板書寫,應由知識的傳 授者漸漸轉變為學習的輔導者,使學生的學習更多樣化,藉此更可以達到 適性教學的目的。 2.教學成效方面 資訊融入教學能幫助教師的教學,進行前必需有充分的準備工作,才 能提高教學成效與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的目標與成效。 (三)教材編製方面 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教材宜事前好完善的規劃。在做 教學設計時,應以教學前準備、教學活動進行和教學評量等三個方面來進行 考量。在選擇教材方面,教學設計者應考量下列的原則:具有操作危險性的 單元均不適合資訊科技來融入,只有網路資源較豐富、概念學習的單元較適 合資訊科技來融入。 (四)教師的教學態度方面 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與生活科技科的期望相當的高,雖然在某些方面有 疑慮,例如:擔心其資訊能力不好、課程需要消耗很多的時間、教材資訊取 得不易、設備不足、智慧財產權爭議、負擔過重等問題,但教師對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的態度是肯定的。 (五)教師的資訊素養方面 教師是教學的靈魂人物,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時,教 師必須具備有基本的資訊素養,才能指導學生來學習。但是大部的教師都認 為資訊素養不足,導致不願意改善教學方式。所以學校應舉辦資訊科技融入 各科研習,以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 (六)行政方面: 1.資訊科技設備和經費的問題 在資訊科技設備方面,學校經費有限無法補足相關的資訊科技設備, 這是學校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所面臨的難題。

(18)

2.教學資源的問題 網際網路上有豐富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資源,學校也有自然與生活 科技相關的電腦輔助光碟和多媒體光碟,但欠缺適當的教材製作軟體平 台,無法將老師所蒐集的教學資源做有效的統整,造成老師製作教材的負 擔,且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 3.行政人員的問題 行政的配合和支援是教學是否能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但是,學校的行政 人員工作職務繁重,人力不足配合意願不高,遲滯了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 發展。 由上述之研究發現所分析的結果,本研究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接受度很高 (二)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實施具有相當高的可行性 二、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發現及結論,提出下列幾點有關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科教學的建議: (一)成立資訊融入學科的推動小組 (二)建置方便的電腦和網路使用環境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需要有充足的電腦網路設備,但是其採購與更新需 要大量的經費,不是一般學校所能負擔,故如何去尋找企業的贊助並向縣政 府爭取經費,是努力的目標。因此,學校應積極規劃專科教室和班級教室的 電腦網路規劃和採購。此外,豐富的圖庫和教學媒體光碟的提供,對教師設 計教學活動和統整教材時有很大的幫助,應規劃採購相關的教育資源,提供 教師所需。 (三)慎選適當的課程和單元教材 在教學實施應配合學校的課程規劃,妥善選擇適當的課程、單元。教師 宜審慎選擇合宜的課程和單元,實驗性和操作性及觀察記錄較多、具有操作 危險性的單元均不適合資訊科技來融入。不要為融入而融入,否則會影響到 課程的架構使學生的學習無法提昇。

(19)

(四)加強教學活動設計的學習內容 為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在單元活動設計時提供更多的動畫、影片、聲 音、益智遊戲展示於教學活動中,效果會比文字敘述還佳,增加學習者參與 的意願。此外,教師在單元活動設計時,因善用網際網路資料內豐富和網路 超連結的特性,提供學生更深更廣的學習。教學者也能設計教學網站,學生 可在家裡運用網路來遠距學習。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發現在國小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的教 學方式是可行的,而在學生學習成效和教師的反應中給予很高的評價。也期望藉 由本研究具體的結論與建議,能提供未來國民小學推動資訊教育和發展教學活動 的參考。 參考文獻 王全世(民 89)。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頁 25-27。 王曉璿(民 88)。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4,頁 7-24。 古鈞元、吳正已(民 89)。利用資訊科技輔助地理科教學。資訊與教育。80,頁 41-47。 朱延平(民 88)。多媒體在教育上的運用。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2,頁 15-25。 朱耀明(民 87)。網路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的整合。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 討會論文集,頁 551~557。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何榮桂(民 90)。亞太地區(臺、港、新、日、韓)資訊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資 訊與教育,81,頁 2-3。 何榮桂、王緒溢(民 87)。網際網路教學設計:一個國小之網路教學實驗。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李大偉和楊錦心(民 86)。國民小學科技素養課程融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

周文忠(民 88)。Web 導向教學(Web-Based Instruction)應用之探討。屏師科學

教育,9,頁 42-49。

邱貴發(民 79)。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479,頁 1-8。 張建邦(民 89)。應用網路資源於國中生活科技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

教育部(民 8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 90)。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取自 http://www.edu.tw/information/。 郭重吉(民 86)。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33,頁 2-11。 黃英忠,曹國雄、黃同圳、張火燦、王秉鈞(民 8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 泰。 楊家興(民 92)。超媒體:一個新的學習工具。教學科技與媒體,12,頁 28-29。 楊榮祥(民 85)。生物科教學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溫嘉榮(民 88)。教育科技的新趨向-多媒體與遠距教學。資訊融入學科教學觀摩 會講義,八十八年資訊月高雄區執行委員會。 劉錫禎(民 87)。合作學習在電腦實驗教學的應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 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俊男(民 89)。高雄市國小教師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錫濤、楊美雪(民 85)。情境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30,頁 48-53。 鄭晉昌(民 84)。情境式電腦教學對國中階段不同數理成就群學生科學知識學習。 視聽教育學報,1,頁 61-91。 學習加油站(民 89)。資訊科技融入自然科實地教學實驗計畫。取自 http://content.edu.tw/melt/primary/nature/tn_t/。 蕭惠君、邱貴發(民 87)。歐亞地區中小學資訊教育之概況。台灣教育,572, 頁 37-45。 韓善民(民 90)。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81,頁 7-12。 簡建忠(民 84)。資訊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取自 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 顏榮泉(民 85)。全球資訊網在教學上與學習上的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 25,頁 33-41。

Dexter,S.L., Anderson,R.E., & Becker,H.J.(1999).Teachers' views of computers as catalysts for changes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3),221-239.

Driver,R.& Bell,B.(1989).Student’sthinking and thelearning ofscience:A constructivist view. School Science Review, 67, 443-456.

(21)

Eileen,S. & Elaine,L.(1999).Revolutions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6(7), 22-27.

Jessica,K.(1999). One-Computer classroom in the curriculum:Part of the process.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6(5), 42-47.

Levine,J.(1998). School refor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hi Delta Kappan, 77(6), 400-407.

Moersch,C.(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3(3), 40-42. Shoemaker,B.(1991).Education 2000:Intergrated Curriculum, Phi Delta Kappen,

6,793-797

Sprague,D. & Dede,C.(1999). If I teach this way, am I doing my job? Constructivism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1), 6-9.

Terry,G. & Thomas,M.(1999).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Holt: Rinehar Winston.

數據

圖 2 單科性科際整合式課程模式 資料來源:李大偉和楊錦心,民 86,頁 28。
表 6 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學後的看法統計表(續) 題 目 非常 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 意 6.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實地教學後,我對自然學科很喜 歡。 31.6% 33.3% 26.3% 6.1% 2.6% 7.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實地教學後,我對電腦學科很喜 歡。 41.2% 30.7% 21.1% 6.1% 0.9% 8.我希望老師以後繼續採用本學期資 訊科技融入自然科的的上課方式。 36.8% 30.7% 22.8% 5.3% 4.4% 9.
表 8 訪談教師基本資料和年資統計表 編號 任教科目 性 別 擔任年資 個 數 1 教務主任 女 15 年 1 名 2 自然與生活科技專任教師 男 7 年 1 名 3 自然與生活科技專任教師 男 4 年 1 名 4 五年級導師 女 8 年 1 名 在訪談前先展示實作的教材,並對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的教學 方式大概的描述,本教師訪談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結構性 的封閉式問卷,共有三題,題目內容的主要在了解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自然 與生活科技科教學的看法,結果如表 9 所示: 表 9 教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

」競賽,是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概念,以應用與設計為導向 的最新生物科學,為解決人類周遭生活問題。iGEM

訪談時間: 2010 年 9 月 9 日(四)中午 12 點 30 分~13 點 訪談人員:一零四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佳葉副理 訪談對象:編碼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系. 107

有關資料可參閱教城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