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少子化現象下的親職效能如何提升 / 18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少子化現象下的親職效能如何提升 / 183"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少子化現象下的親職效能如何提升

王凡衣 嘉義大學諮商輔導所研究生

一、前言

隨著高齡社會來臨,與其相對凸顯的另一面即是少子化時代正如浪潮般席捲 而至。「少子」顧名思義即是下一代子女減少的意思,而「化」字,則有普遍改 變異於往常的現象意涵。少子化的現象首當其衝的是家庭結構性的變化,黃淑玲 (2011)在「少子化下的子女」一文指出:「少子化時代下,每位孩子都成為父 母親、祖父母親的寶,常常是六個大人呵護一個孩子,因過度疼愛,捨不得…。」 作者提出諸多堪慮的狀況,包括少子化下的子女常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體 恤、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等,全篇讀來不免令人憂心。在此更不能不討論「親 職」在這樣的一個潮流底下應是何種面貌?依據家庭教育法(2019)第二條規定; 係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和家庭功能之各項教育活動及服務均屬之。並且於家庭教 育法施行細則(2020)第二條,則界定親職教育為增進父母職能之教育活動。上 述的法規中指出親職教育就是增進父母親職能力之活動或服務方案,其對象為父 母,其他主要照顧者亦包括在內,以顧及真正行使親職者。而親職在家人關係之 紐帶、依附、教養、資源運用等發展層面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親職

(一) 意義與重要性 近代華人社會受到西方文化及社會變遷的結果,使得「如何為人父母 (parenting)」的議題受到重視。親職(parenting)與親職效能(parenting effectiveness)因此受到關注,張再明(2015)在「突破親職教育推展的困境: 論有效適切之親職教育方案」專文指出:「親職教育是由專家設計的一系列有系 統的教育活動或方案。……其目的在於增進或改變父母角色的實踐,以協助孩子 的發展與能力的培養,並正向影響家庭的滿意度和運作。」引述上文正說明了父 母或主要照顧者親職的學習與實踐,可以協助孩子成長任務的發展及適應社會的 能力,家庭內親職尤指由父母提供兒童照顧、愛和指導的養育,也意味著社會化 或教養方法,其全是指摘父母克盡為人父母的角色以養育子女,發揮親職效能屬 之。 (二) 親職與親職教育 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須有意識地覺察情緒的來源,謹慎釐清自己心中 的陰影與投射的心理,深刻的自我體驗與認同後,融合親職教育及活動的引導,

(2)

若父母示範出對自己的深刻認識、以及理解子女的發展與需求,則能創造良善的 親子關係。簡言之,親職教育是父母學習成為有效能父母的終生教育歷程(何慧 敏,2006)。 少子女的現象已經是目前台灣家庭普遍的情況,「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列出 2019 年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 200 個國家中, 台灣排最後一名,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1.218 個孩子,出生率墊底(台灣英文新 聞,2019/03/25),也因而產生本文前言黃淑玲(2011)所提的六個大人(父母, 內、外祖父母)呵護一個小孩的現象,由於少子化嚴重,對孩子過度溺愛,導致 新生代顯現出行為失序、生活失能,面對此一情形,身為提供親情互動和親職需 求的父母角色,如何發揮更優質的親職效能,是少子化時代身為父母親思考和學 習的課題。 (三) 親職風格 親職是一連串複雜的思考與活動,包含許多影響子女的行為,尤其是指具有 一般且連續性特質的親職風格(或稱教養方式)所帶來的影響極大。父母以其親 職風格(教養方式)教養子女、控制子女、影響子女的方式,大致分為民主開明 式的父母、權威開明式的父母、寵溺型的父母以及忽視型的父母。 無論是少子女的現代家庭或是擁有多個子女的家庭,子女未成年之前非常需 要父母的關注,統合學者們對教養方式的見解,總結以能溝通及關懷、接納的民 主式教養行為最受到肯定與鼓勵,因為即使在不同的家庭結構、社經地位及種 族,皆具有其類推性(何慧敏,2006)。 (四) 親職工作 1. 養育與管教 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可概括分為兩大類:一是養(養育)的責任,另者是教(管 教)的責任。養育責任指父母必須為未成年子女提供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甚且 包括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幫助。管教責任是指父母必須採取適當的行為來監督及 管制子女。而親職工作即是父母平常教養子女的所有作為與不作為,大致可歸類 成:(1)身體的照顧,(2)經濟上的提供,(3)管教孩子的言行,(4)社會化發展,(5) 心靈、情緒的支持等五項。 2. 共親職 可簡明地理解成夫妻雙方對於子女教養工作上的合作、參與及關注的行為。

(3)

共親職是雙親互相投注、合作與參與在養育子女工作上的程度,可以看出夫妻之 間是否具有共親職的夥伴關係(呂翠夏,2002)。依法規言,除了父母的親職角 色外,包括對特定的孩子其福祉有共同責任的其他主要照顧者,都是可實行共親 職的人。根據劉思宇(2016)的研究指出,共親職與夫妻的婚姻調適存在「溢出 效應」,兩者相互的預測力相近,意即共親職與婚姻調適彼此有相乘加分的效果。 伴隨當代開明風氣的開展,「新好男人」的呼聲與形象逐漸為大眾所接受,鼓舞 許多年輕一輩的男性更加樂意與從容地參與育兒的過程。是故少子化的家庭結構 善用共親職所產生的量能,對家庭的穩固發展不啻有更上一層樓的助益。 例如母親要求孩子寫功課時,父親應當呼應母親的要求,說「寶貝,聽媽媽 的話,先寫完功課呦」,就是合作的共親職行為,如此大大地減少緊張面向上的 動力關係。則我們唯一的孩子就不需為了對一方忠誠及有選邊站的矛盾感,避免 產生內向性的無力感以及外向性的情緒衝動行為。

三、少子女家庭內的親職挑戰

在少子女現象逐漸潮流化的時代背景下,身為父母其親職效能愈發顯得重要。 (一) 挑戰之一:為人父母 少子女的家庭幾乎就是指單一子女的家庭,姑且不論任一種型態的家庭,沒 有人天生就會做好父母親的角色和工作,親職是需要透過學習與實踐的。單一子 女的父母角色,摸索學習的路程則更加艱辛,也許就在領悟親職的奧義之時,孩 子已經以飛也似的成長速度,脫離了當初成長議題的情境。以往舊社會的父母, 可以觀察上一輩、同儕、妯娌間教養多個子女的情形,再加以累積消化成自我成 長及學習教養的經驗。但現在小家庭(核心家庭)缺少親族間相互學習及奧援, 以一己之力扛下教養的重責大任。又因為社會的競爭,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的壓力 等等,往往讓為人父母者無所適從。若再加上教養理念與祖父母或配偶有歧異 時,對於親職實踐而言,效能將大大地減低,更遑論給予孩子良善的教養。 (二) 挑戰之二:為人子女 獨生子女成長之後經常在提起童年時,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寂寞」這個詞, 分析「寂寞」可說是親密關係歸屬感的需求,當個體無法獲得滿足時,會促使個 體做出行為來因應寂寞的感受。因此寂寞是一種心理上的回饋機制,當個人知覺 到壓力而修正對人際接觸,使得人際關係的質量與形式上有更理想的狀態。如果 沒有達成「寂寞」的因應,則演變為成長的議題。其影響深遠者,簡述如下:

(4)

1. 沒有手足關係的孤單或說是寂寞,在孩子幼年階段,就像在人生童年的時刻 就體會到沉重的身心靈思考議題。 2. 就學習面向也少了許多手足間競爭、模仿、典範的觀摩或仿效。那種一會兒 打打鬧鬧,又一會兒快樂地滾在一起的純粹快樂也付之闕如。 3. 單一子女數的父母則是親職實踐上少了很多教養和反思的機會。無法在子女 的個別差異及回饋中獲得教養技巧和理念的成長。 (三) 挑戰之三:愛與寵溺 每當在媒體播放親子間愉快的互動畫面,人性的光輝表露無遺,感動著千萬 人千萬個家庭,令觀眾不免感嘆,怎地別人的家庭就如此完美!反觀自己卻充滿 挫折感。 若父母對子女提供管教與規範的目的沒有自我澄清,容易陷於寵溺泥沼,這 樣的父母往往自詡與孩子做朋友,卻採取放任、放縱及不作為的管教,實則誤會 了教養的效能及忽略了父母責任的積極意涵。我們在鄰里間不難聽聞某家小孩已 是青少年卻不懂禮貌,飆車鬧事,甚至拉幫結派等,種種令父母擔心的行為,實 非家庭及社會之福。 父母周全的愛,成為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長鷹架,彼此是相互了解與支持的人 生夥伴。在適當的時刻適當地放手,才是明智成熟的父母親職展現。孩子在一個 家庭系統內的自我感知,有助於孩子確認跟家庭系統的關係既是分離的又是參與 的(廖永靜,2015)。

四、少子化下的親職因應

一對夫妻加上一個孩子,三個人組成生活的家庭單位,從家庭系統理論或生 態理論觀察,與工業革命之後,發展的所謂正常家庭(父、母、一或多個子女), 於系統間的滲透或封閉其交互作用,有許多迥異之處。因此筆者認為在次系統間 的交流,尤其扮演親職角色更需要重視精神層次上的洞察,以下三項前提準則供 作參考。 1. 實施教養和管教時應明辨親職角色的界線:父母親經常以自己的焦慮、不安 全感來操控孩子的生活而不自覺,欠缺界線的觀念,忘記生命的主體是孩子 本身。 2. 重視孩子生命的本質,讓天賦起飛:鼓勵孩子自由意志的發揮,做為父母的 我們和孩子一樣,都不知道前面有甚麼樣的未來在等著我們,過多的干預、

(5)

限制、說教只會將孩子的本能衝動,轉而向內攻擊自我,萌生傷害自己(自 殘、抑鬱、宅(女)男、啃老…)的念頭。 3. 民主開明地雙向溝通:家長嘗試將「權威的」、「嚴肅的」、「怒氣的」等表達 方式調整為「肯定式、民主式」的溝通模式,這種溝通是以輕鬆的態度,用 鼓勵的話語和表明有討論的空間,不輕易拒絕孩子。

五、結語

2019 年臺灣的出生率在 200 個參與評比的國家,敬陪末座,無怪乎政府提 出人口減少的議題是國家安全的警訊。本文主要探討少子化現象下的親職狀態、 親職效能及如何提升親職效能,從研究親職文獻的歷程,領悟到唯有從幼兒出生 的家庭著手,培養高素質的新新人類,寄望未來世代可以改善整體的環境。依此 推論,唯有優質的親職才更有效能地照顧我們未來的主人翁,而高素質的未來人 才,才是為地球尋求新出路的真正紅利人口。 統整優質親職效能,庶幾可在整體的人口品質、新新人類的生命意涵以及社 會力量的正向支撐等面向上發揮,期許在子女輩漸少的年代能展現成效。分述如 下: (一) 整體的人口品質 人口問題從許多面向被討論過,大致環繞在人口素質、勞動力、福利依賴的 數量等,1980 年代起開放外籍新娘的政策之後,當時即曾有保守的人士提出, 落後國家教育素質不夠好,恐怕會將我們人口的素質拉低。殊不知若干年之後, 素質非但沒有降低,甚至我們的出生率還仰仗這群南洋及大陸姐妹們的貢獻。今 細思親職的議題,直接攸關到下一代子女的培養歷程,少子化的情境下,子代人 數雖然減少,人口品質必然要優化,豈能不慎重乎!促進人口品質優化的目標, 首要思考者當是親職職能的完備。 (二) 新新人類的生命意涵 親代刻苦耐勞的成果,華人往往想將其成就贈與子孫,尤其對晚輩總是過於 關照溺愛,當新新人類的一代縱享榮華的時刻,令人擔心易流於享樂、嗑藥、濫 交等淪喪道德的迷宮,難以自拔。父母親職自孩子幼年,便應給予正確的觀念, 潔身自愛也保護尊重他人。對社會的不同階層懷有利他的胸懷,這樣的素養及人 格養成並非一朝一夕,長年的身教、言教及觀念的啟發,才能克盡全功。可知親 職的角色、功能發揮得恰如其分,能提升少子化時代新新人類的生命深度,能自

(6)

愛且愛人。 (三) 社會力量的正向支撐 良好的親職帶來健康幸福的一家人,還能擴充至身邊的社會氛圍,帶來祥 和。即使子女數減少,親職教育的學習,對自我覺察、對家庭意義、功能的探尋, 除了用以教養子女之外,尚可為社會中流砥柱,宣導以愛為基石的家庭結構,使 得正確、優質的家庭經營理念能廣為流傳,也是社會一大幸,個人一大貢獻。 參考文獻  教育部(2019)。家庭教育法。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 aspx?PCode=H0080050  教育部(2020)。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 LawAll.aspx?PCode=H0080057  呂翠夏(2002)。學前幼兒家庭之共親職行為分析。台南師院學報,36, 1-18。  何慧敏(2004)。什麼是親職教育?。跨國婚姻家庭之親職教育。載於空中 大學主編,親職教育(頁2-15,頁41-62)。2006,臺北。  林家興(2007)。家庭與親職的意涵與理論基礎。現代家庭的親職問題與對 策。載於空中大學主編,家庭與親職(頁1-27,頁175-206)。2017,臺北。  馬永年 梁婉華(2009)。家庭理論Family Theories。五南,臺北。  黃淑玲(2011)。少子女化下的子女。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1,1(5),頁66-67。 陳逸瑄(2011)。成年前期女性因寂寞使用facebook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世新大學。  張再明(2015)。突破親職教育推展的困境:論有效適切之親職教育方案。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2),頁 14-17。 廖永靜(2015)。親職教育的實踐經驗。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2), 頁23-29。

(7)

 蔡明昌(2015)。新住民母親親職效能感、配偶及公婆共親職與學齡子女生 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學刊,35,頁1-34。嘉義市。  劉思宇(2016)。幼兒父母之婚姻調適與共親職對生活福祉的影響。(國立師 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取自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 handle/20.500.12235/86700  李婉瑜(2019)。綜合外電報導—少子化。台灣英文新聞,2019.03.25。 取自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search?keyword=%E5%B0%91%E5%AD% 90%E5%8C%96  內政部戶政司。歷年人口統計出生數:一般出生率、粗出生率及總生育率, 取自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2015)。親職狀況調查。取自 https://www.ccf. org.tw/?action=news1&class_id=3&did=16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結合台灣區職場現況與 1111 人力銀行 的職務分類,發展並重新定義出 9 種以 職能為主的工作型態,提供求職求才全

二、

提供學習楷模。以活潑生動、高互動性之方式,辦理職涯規

 希望透過親子 活動,讓家長 與小朋友有機 會共同親近嘉 義八景,並用 音樂的形式來 詠讚嘉義。..

「同儕輔導」是一種教師同儕工作在一起,形成夥伴

「同儕輔導」是一種教師同儕工作在一起,形成夥伴

與其他 OECD 國家相比,澳洲的特點是 16 歲以上的青年較少繼續留 在學校,使其較缺乏能長期稳定留在職場的基本技能,因此,增加教

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因應開放教育理念 促進教學效能提升 符應教育學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