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投資臺灣意願的影響因素: 以陸資來臺投資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投資臺灣意願的影響因素: 以陸資來臺投資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十六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立. 翁永和 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投資臺灣意願的影響因素:. Nat. sit. y. ‧. 以陸資來臺投資為例. io. er.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Willingness to Increa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n. Taiwan: An Empirical a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iv l C n hengchi U. 研究生:周達剛. 撰. 中華民國一 O 五 年七月.

(2)

(3)

(4) 謝. 辭. 兩年前進入了夢寐以求的校園,開始了兼職學生的生活;坦白說,這段 過程並不輕鬆,但是回想在政大校園上課的點滴,無論是老師們的諄諄教誨、 亦或是同學們一起努力的迎新送舊、開心的班遊、夜唱,全是我人生道路上 無價的回憶,謝謝有您們陪伴我一起成長。 感謝命運的安排,有幸成為翁家班的一員。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翁永. 政 治 大 謹的待人處世態度教導給我,希望我能運用在未來工作與生活中。翁老師, 立 和老師,謝謝您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我們,除了學術知識外,老師也將他嚴. ‧ 國. 學. 謝謝您的指導。同時也要感謝一起奮鬥的戰友們,彰弘、婉庭、靜怡、玲惠、 宛婷、依辰、佩珊、佩盈與毓容,感謝您們讓在深夜寫作的我知道,自己並. ‧. 不是孤軍奮戰,感謝有你們這群好夥伴一路的討論、思考與扶持;還有立恩、. sit. y. Nat. 瑾文、渟琳、淑鳳、存溢、永文、彥宏、怡菁、美文,讓我在嚴格的學習過 程中有保有歡笑,謝謝您們這群好同學。. er. io. n. al 最後,我要感謝我親愛的父母與家人、朋友及同事們的支持,讓我得以 iv. n U engchi 心無旁鶩的學習;還有一直陪伴我論文寫作的念臻,有您們的支持與關心,. Ch. 我才完成自己的夢想。當然,學術道路並沒有止盡,期許自己能謙卑地繼續 在人生道路上學習。謹將本文獻給我最敬愛的父母。. I. 周達剛. 謹誌. 民國 105 年. 初夏.

(5)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風氣興起,各國以一系列地自由貿易協定 談判開啟序曲,身為世界對外投資要角的兩岸政府,自然不可能缺席。我國 自 2009 年始開放陸資企業至我國進行投資,並於隔年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 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區域經濟整 合不可逆之趨勢可見一斑。. 政 治 大 Tobit 等兩種模型,分別以企業特性、對外投資動機、對外投資遭遇障礙以及 立. 本研究以 2013 年中 187 家在我國投資之陸資企業為對象,利用 Probit 與. ‧ 國. 學. 自由貿易協定等四大構面,探討陸資企業在我國增加投資意願及投資程度高 低的決定因素。經過實證研究發現, 「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 、 「配合客戶或. ‧. 上下游廠商」與「自由貿易協定」等 3 項變數同為影響陸資企業在臺增資意. sit. y. Nat. 願與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拓展臺灣市場」與「建構兩岸分工體系」. io. er. 等兩項變數為額外影響陸資企業增資意願之決定因素,顯示陸資企業在決定. n. 於我國增資時,會同時考量市場動機與資源配置策略;而在增資程度決策時, a 較偏重資源效率面向。. iv l C n hengchi U. 本研究亦使用自由貿易協定作為調節變數,經過實證研究結果,「自由 貿易協定」確實具有調節效果;「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為共同影響陸資企 業在臺增加投資意願與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而「獲利情形」為額外影響陸 資企業增資意願之決定因素,可見自由貿易協定對於陸資企業在我國增加投 資意願與增資程度確實具有關鍵影響力。.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陸資企業、投資意願、自由貿易協定. II.

(6)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ception of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thrives around the world, every country starts to negotiate about signing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s. As important roles of condu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oth of Republic of China and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won’t be absent in this big game for sure. The enterprises of Mainland China were permitted to do FDI in Taiwan since 2009, and we had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next year. It meant that. 治 政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an indefensible trend on Earth. 大 立 ‧ 國. 學.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conducting FDI in Taiwan, not only including whether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 the investm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degree of the FDI. Through the empirical. sit. y. Nat. result, the mode of executing Taiwanese enterprises, moving out with the cooperating firm, and signing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s of goods and service, are. er. io. the common determinantsaof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Taiwan for Mainland China. n. iv l C n exploringh Taiwan market e n g c h i Uand building. enterprises. Moreover,. the cooperating. framework 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re the additional significant factors of willing to increase FDI for China enterprises. We found there was a vigorous effec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 over the intention of raising FDI in our country, so we used FTA factor to play the moderating role between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willing to enlarge FDI. In eventually, we did confirm that FTA has moderator effect on promoting FDI in Taiwan for China enterprises. Keyword:. Inten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Free Trade Agreement, Regional Integration III.

(7)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3. 第一節. 投資意願定義與理論 ...................................................................... 8 對外投資與投資意願間之影響因素 .............................................. 9. ‧. 第三節. 立. 對外投資定義與理論 ...................................................................... 5. 學. 第二節. Nat. sit. io. 第一節. y. 對外投資之現況統計 .............................................................................. 20 資料來源 ........................................................................................ 21. er. 第三章. 政 治 大. 文獻回顧 .................................................................................................... 5. ‧ 國. 第二章. al. n. v i n 資料特性分析C................................................................................ 21 hengchi U. 第二節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 26.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 26. 第二節. 實證模型的建立 ............................................................................ 33. 第五章. 實證研究 .................................................................................................. 38. 第一節. 實證變數的基本統計量 ................................................................ 38. 第二節. 實證模型 A-Probit 模型實證結果 ............................................. 40. IV.

(8) 第三節. 實證模型 A-Pobit 模型邊際效果 ............................................... 50. 第四節. 實證模型 B-Tobit 模型實證結果 ............................................... 5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59. 參考文獻 .................................................................................................................. 6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9) 圖 表 目 錄. 表 1-1. 陸資來臺投資統計表 .................................................................................. 2. 表 2-1. 對外投資動機分類 .................................................................................... 10. 圖 2-1. 陸資來臺投資動機圖 ................................................................................ 11. 表 2-2. 對外投資與投資意願之影響關係整理表 ................................................ 18. 表 3-1. 企業規模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 22. 表 3-2. 企業獲利情形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 22. 表 3-3. 對外投資動機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 23. 表 3-4. 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 24. 表 3-5. 人力資源的障礙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 24. 表 3-6. 自由貿易協定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 2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表 5-1. 陸資企業在臺增資意願與否之決定性因素敘述統計表 ........................ 39. 表 5-2. 陸資企業在臺增資程度之決定性因素敘述統計表 ................................ 40. 表 5-3. 各解釋變數間相關係數分析表 ................................................................ 41. 表 5-4. 影響陸資企業在臺增加投資與否之決定因素-模型 1~3 .................... 42. 表 5-5. 自由貿易協定對陸資企業在臺增資與否之影響-模型 4~6 ................ 47. 表 5-6. 陸資企業在臺增加投資與否影響之邊際效果 ........................................ 51. n. 表 4-1. v i n Ch 實證模型相關變數與預期影響方向表 32 U e n g c h i ..................................................... VI.

(10) 表 5-7. 自由貿易協定對陸資企業在臺增資與否之邊際效果 ............................ 53. 表 5-8. 影響陸資企業在臺增加投資程度之決定因素-模型 1~3 .................... 55. 表 5-9. 自由貿易協定對陸資企業在臺增資與否之影響-模型 4~6 ................ 57. 表 5-10. 實證結果估計值變動方向與預期方向比較表 ...................................... 5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自西元 16 世紀始,即有漢人從大陸涉險跨越臺灣海峽來臺通商的歷史紀 錄,後續臺灣雖歷經荷蘭統治、明鄭時期、清領時代、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 等不同政體,但仍與大陸維持緊密的經貿關係,由此可知臺灣與大陸擁有淵 遠的歷史背景,我國為海島型國家,因先天地理位置優越,故進出口貿易為. 政 治 大 3,136.9 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占整體出口比重達 26.2%,為我國第一大出口 立. 我主要經濟命脈。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1,2014 年臺灣出口總額達. ‧ 國. 學. 國;另外 2015 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開發中經濟體整體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表現近年來有顯著成長,其中最主要的國家有中國、. sit. Nat. 世界最大的對外投資地主國(host country) 。. y. ‧. 新加坡、巴西、臺灣及南韓等國,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崛起,她也成為現今. er. io. 兩岸從 1949 年分裂以來,歷經近 40 餘年的緊張軍事對峙,直到 1992 年. n. al v 政府公布施行「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i,開放臺商赴大陸投資, n U engchi 兩岸關係才日趨和緩,後續加上政府放寬「戒急用忍」政策及開放兩岸三通. Ch. 運輸,我國得以持續擴大至大陸投資規模。隨著兩岸經貿關係升溫,2008 年 後政府致力推動兩岸交流,於 2009 年 4 月兩岸政府在南京召開第三次兩岸兩 會高層會談,確立彼此投資貿易漸朝正常化與制度化發展方向;同年 6 月 30 日行政院宣佈受理陸資企業來臺投資案件,再於隔年 6 月在重慶召開第五次. 1.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貿易統計資料查詢,瀏覽時間 2016 年 1 月 20 日,取自 http://web02.mof.gov.tw/njswww/WebProxy.aspx?sys=100&funid=defjsptgl. 1.

(12)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兩岸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協議中雙方除 承諾增加航運便利性外,另針對早期收穫清單內容項目,要求雙邊互相調降 關稅、排除各自非關稅障礙,自此開啟兩岸經貿關係新局。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公布 2015-2016 年版的全 球競爭力報告(2015)說明,我國擁有較高比例的高等教育人才以及完善的 基礎建設,並具有前瞻的創新研發能力,在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 15 位,顯示 我國具有吸引外資的良好條件。綜整 2009 至 2014 年,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 會核定陸資企業來臺投資情形,各年度、件數及金額統計表彙整如表 1-1:. 件數變動百分比. 平均投資金額. 23. -. 1630. 94,345. 79. 243. 1194. 43,736. 102. y. 37,486. sit. io. 2011 年. Nat. 2010 年. 件數. ‧. 2009 年. 投資金額. 學. 年度. 單位:千美元. er. 立. 陸資來臺投資統計表. ‧ 國. 表 1-1. 政 治 大. 29. 429. 35. 2377. al. 328,067 C. 138. 2013 年. 360,884. 141. 2. 2560. 2014 年. 334,631. 136. -0.04. 2461. 1,199,149. 619. -. 1937. n. 2012 年. 合計. h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5)。2. 2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5 年 12 月核准僑外投資、陸資來臺投資、國外投資、對中國 大陸投資統計速報,發布時間 2016 年 1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moeaic.gov.tw/. 2.

(13) 為探討陸資企業對我國投資後,後續影響其增加投資之主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將以個體及總體兩層面分別討論,先以個體層面分析究竟何種企業特 性的陸資企業較有在臺投資傾向?而其對外投資動機,如:拓展臺灣市場、 建立兩岸分工體系、全球佈局規劃、配合客戶或上下游廠商需求、運用臺灣 營運管理模式等是否會影響在臺增資意願?另外以總體層面分析我國市場進 入障礙,如:政治環境、政府行政效能或人力資本等風險是否會左右陸資企 業增加投資意願?最後,兩岸若進一步簽署服務或貨品自由貿易協定是否影 響將陸資企業在我國往後投資行為?本研究將利用資料分析及模型推估,探. 政 治 大. 究影響陸資企業在臺增加投資的決定性因素,並根據實證結果提出建議,期. 立. 以提供未來政策制定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本研究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於 2013 年所完成之《陸資投資事業營. sit. y. Nat. 運狀況調查表》問卷統計結果(回收樣本數 331 家,有效樣本 187 家) ,分別 從「企業特性」 、 「對外投資動機」 、 「對外投資進入障礙」及「自由貿易協定」. er. io. 等四構面,探討陸資企業來臺投資後,影響其後續增加投資意願之決定因素, a. n. iv l C n 以供後續研究及政策制定參考使用。 hengchi U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架構共分六章,如圖 1-1 所示;第一章節為緒論,主要說明研究動 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架構;第二章為文獻回顧,先說明對外投資定義 與重要相關理論、投資意願定義與文獻、最後探討對外投資與投資意願之影 響因素;第三章係為對外投資之現況統計,先依序說明大陸對外投資發展重 要歷程,後續介紹我國開放陸資企業來臺歷年重要施政情形,並以基礎統計 方法分析陸資企業於各種對外投資影響下之在臺投資意願概況;第四章為實. 3.

(14) 證模型設定,先說明被解釋變數定義與推導過程,後再針對各項解釋變數進 行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最後提出計量模型及其估計方法與應用;第五章為 實證結果分析,說明模型之實證結果,並針對結果加以分析,以探究陸資企 業在臺增加投資之關鍵因素;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根據實證結果歸納結論 後,提出後續研究方向。.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陸資來臺投資意願的決定因素,本章先介紹對 外直接投資的定義及相關理論,其次再探討投資意願相關文獻,說明投資意 願定義;第三節探討投資意願影響因素之相關文獻,以作為後續變數選取及 預期結果之參考。 第一節 對外投資定義與理論. 政 治 大. 本節僅就對外直接投資定義及相關理論綜整如後:. 立. 一、 對外直接投資定義. ‧ 國. 學. 一般來說,國際間投資可分為「對外直接投資」及「對外間接投資(foreign. ‧. portfolio investment) 」,直接對外投資為投資者直接參與企業經營,並承擔營. sit. y. Nat. 運管理責任;後者不直接參與企業營運,係以購買股票或債券等方式追求獲 利之投資。Hymer(1976)認為兩者間差別在於對外直接投資使投資者對企. er. io. 業具有「控制權」 ,並指出其目的首要為掌握公司主導權以確保投資者自身資 a. n. iv l C n 產,同時透過直接對外投資行為將企業資金、技術順利移轉至地主國,達成 hengchi U 國際化經營目標。. 依據我國經濟部 2010 年修正發布「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第三條:國 外投資指依下列方式所為之投資,指公司依下列方式所為之投資: (一)持有國外公司之股份或出資額。但不包括短期國外有價證券之購買。 (二)在國外設立分公司、獨資或合夥企業。 (三)對前二款所投資事業提供一年期以上貸款。. 5.

(16) 世界銀行3(World Bank)也將直接對外投資定義為:該國投資者對地主 國企業經營管理有一定程度影響力,即掌握 10%以上控制權或所有權。綜上, 對外直接投資係企業以取得經營權為目的,同時對地主國移轉資金或技術等 生產要素之資本投資行為。 二、 對外投資理論 海外投資理論始源於 Adam Smith(1776)的「國富論」 ,強調以比較利 益原則發展的國際分工,柴慶春及胡添雨(2012)亦主張對外投資及對外貿. 政 治 大 金與技術等資產,於是朝多國籍企業(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發展, 立 易是國際分工的兩種形式。隨著「全球化」興起,企業為掌握跨國移動的資. ‧ 國. 學. 在其生產技術成熟及產品標準化後,企業為追求利潤,於是開始將生產活動 移轉至工資較低廉的開發中國家,於是對外投資行為蘊育而生。劉碧珍等人. ‧. (2005)認為多國籍企業的興起挑戰了過去以要素差異解釋資本移動的海外. sit. y. Nat. 投資理論,故往後有許多以多國籍企業為核心的對外貿易理論逐漸興起,主. io. n. a l Assets Hypothesis) (一)無形資產說(Intangible Ch. hi. en. er. 要為:無形資產說、產品循環說、內部化說及綜合理論,茲分述如後:. i n U. v. gc 無形資產最早由 Hymer(1976)提出,主張廠商因擁有某些特殊優勢, 如:品牌、科技專利、營運管理技術與規模經濟等無形資產,所以可在海外 市場上發揮。應用這類資產的邊際成本較低,且運用在海外也不會損及在本 國的效用,當企業充分掌握無形資產的特性,就可以不斷地在不同國家使用 其優勢,以致企業規模持續擴大,最後形成多國籍企業。後繼 Caves(1971). 3 The World Bank websit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t inflows page, surfed time:21th Jan 2016,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BX.KLT.DINV.CD.WD. 6.

(17) 也認為廠商若擁有用商標、科學專利等無形資產,可挾其優勢進入異地市場, 以彌補其面為法令或消費者偏好等層面之不對襯資訊的劣勢;同時也發現廠 商為減少分工及生產成本,多以垂直整合為進入模式。 (二)產品循環說(Product Life-Cycle Theory) 現實生活中,許多產品在市場都有生命週期,Vernon(1966)認為依產生 命週期依序可分為新產品(new products)、成熟產品(maturing products)及 標準化產品(standard products) 。當產品在新創時期,需要較高層次的技術投. 政 治 大 性,故消費市場鎖定在高所得國家,會擇以已開發國家為生產基地。隨著生 立. 入,且因產品功能與規格尚未完備,成品的成本與售價較高,具有高度差異. ‧ 國. 學. 產技術進步,產品愈趨成熟、穩定,加上技術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會 逐漸侵蝕生產獲利,廠商開始至海外國家設廠生產。最後進入標準化時期,. ‧. 此時生產技術已普及化,所以只能尋找求勞動力更低廉的開發中國家生產,. n. a. er. io. (三)內部化說(Internalization Hypothesis). sit. y. Nat. 降低成本以維持獲利。. v. l C 多國籍企業為一種在不同地理區位以產業分工網建構而成的組織型態, ni. hengchi U. Buckley and Casson(1976)發現多國籍企業企業會透過內部管理架構進行整 合,利用「內部化」過程,降低跨國產銷活動成本。內部化係以價格移轉機 制取代市場交易的機制,除可提升多國籍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同時也排除企 業內部因原料供應或品質良莠不齊等潛在的經營風險。 (四)綜合理論(Eclectic Theory) 廠商基於獲利極大化的經營原則,會以對外投資行為尋求更多海外資源 以降低生產成本,而對外投資非單一理論即可解釋,於是 Dunning(1980)綜 合以上學者論述,提出對外投資係為三種優勢結合而成的行為:無形資產說 7.

(18) 所表述的是廠商具備某種自身優勢(ownership advantage)、產品循環說則是 敘述一種地域性的生產優勢(location advantage),最後內部化說係為廠商的 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其中廠商優勢指對外投資廠商具有科 技專利、經營管理經驗等無形資產,會使該廠商具備先天優勢,可與當地廠 商競爭;區位優勢代表地主國具有不同生產資源的比較優勢,會影響投資者 選擇生產基地;內部化優勢表示若多國籍企業海外子公司採對外投資利潤高 於國際貿易或授權生產等方式,會促使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此理論因結合以 上三種優勢,故又稱為「OLI 理論」。 第二節 投資意願定義與理論.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無論是執政者、學術界等均以吸引外來投資做為制定國家政策重要的一 環,Caves(1996)認為對外投資對於地主國具有正面效益,Blomström and. ‧. Mucchielli(2003)指出多國籍企業進入當地市場後,會帶來五種效果:1.提. sit. y. Nat. 高產品生產效率、2.引進新技術與新技術勞工、3.改變原市場結構,增加競爭 程度、4.提升地主國當地廠商生產水平、5.複製成功營運管理經驗,改進行銷. er. io. 技巧。可見外來投資有帶動國家基礎建設、產業升級等不同經濟層面的促進 a. n. iv l C n Adhikary(2011)以「世界成長的引擎」形容對外投資,足以突 hengchi U. 效果,甚至. 顯其重要性。. 有鑑於此,為探討陸資企業在我國增加投資情形,本研究以經濟部投審 會 2013 年對陸資企業執行《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之統計資料,針 對陸資自 2013 年至 2015 年間在我國投資意願以及計畫在臺灣增加投資金額 作為陸資在我國增資意願之衡量依據,以突顯投資意願之研究主軸。過往文 獻中,Groh and Wich(2012)將影響投資意願的因素概分為個體與總體層面, 個體因素區分為企業特性、投資動機等;總體因素主要為地主國環境、國家 政策等因素,而本研究綜合上述文獻,並結合經濟部投審會 2013 年陸資投資 8.

(19) 營運狀況調查問卷資料,以「企業特性」、「對外投資動機」、「對外投資遭遇 障礙」、「自由貿易協定」等四大構面進行影響陸資企業來臺後增加投資意願 之文獻回顧。 第三節 對外投資與投資意願間之影響因素 一、 企業特性與投資意願 (一) 企業規模 一般認為,企業的規模越大,會愈有對外投資的傾向,在 Serrasqueiro and. 政 治 大. Nunes(2008)以葡萄牙企業為樣本的實證研究中,發現葡萄牙籍企業之規模. 立. 與經營績效成正比,規模較大之企業因擁有較多資源,可以多角化經營策略. ‧ 國. 學. 因應市場環境變化;反之,中小企業則具有資產運用彈性,亦可能在市場競. ‧. 爭壓力下生存,Ruesseeuw(1997)也同意企業規模與經營績效成正,而學者 Chang and Rhee(2011)更進一步指出,經營績效較佳的公司,通常具有較豐. y. Nat. io. sit. 沛的內部資源及競爭能力,故其對外投資傾向愈明顯。另外,Kling and Labuske. n. al. er. (2011)也主張企業規模愈大,會較容易進入外國市場,故對外投資意願越 趨明顯。. Ch. (二) 獲利情形. engchi. i n U. v. 企業為追求獲利極大化,開始在海外尋求較低廉的生產要素,降低生產 成本並拓展市場,通常企業在國際化過程有獲利後,會更有意願進行對外投 資,Wang et al.(2013)以實證模型探討 1988 至 1994 年間 627 家日籍企業對 美國對外投資情形,分析後發現企業獲利能力與其對外投資意願呈正相關, 且會偏好以併購作為主要進入模式。 二、 對外投資動機與投資意願. 9.

(20) 企業對外投資動機多與獲取資源及開拓市場為主,但亦有多國籍企業以 區域或全球戰略布局為考量而興起之對外投資,企業對外投資動機錯綜複雜, 但以最大獲利為出發點,於是 Dunning(1993)將企業對外投資動機概分為四 類,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對外投資動機分類. 企業對外投資動機類型. 市場導向型. 投資動機策略目標. 確保現有海外市場佔有率,並開發潛在市場. 立. 資源導向型. 政 治 大. 以獲取成本要素較低的生產要素為主要目的. ‧ 國. 學. 效率導向型. 透過區域型產品專業化生產取得競爭優勢. ‧. 策略資產導向型. 提高企業創新與競爭能力以開展新市場. sit. y. Nat. er. io. 資料來源:Dunning(1993)。. n. a. iv. l C 除前揭對外投資動機類型,Deng(2004)亦指出中國多國籍企業對外投 n. hengchi U. 資動機有五種:獲取天然資源、先進技術、開拓市場、發展產業多樣性及建 立策略性資產等,本研究接續經濟部投審會 2013 年陸資企業對臺投資調查資 料,整理其主要動機計有: 「拓展臺灣市場」 、 「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 、 「建 構兩岸分工體系」與「配合客戶或上下游廠商」等 4 項。由此可知,雖然陸 資企業進入我國投資時序對比其他僑外投資者較為落後,但陸資企業對臺投 資動機仍以獲取生產資源及開拓新市場等策略性目標為戰略核心,為利往後 文獻探討分析,續將其主要投資動機作細部分類如後,如圖 2-1 所示,並依 分類次序進行文獻探討:. 10.

(2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 ‧ 國. 陸資來臺投資動機圖. 學. 圖 2-1. 政 治 大. (一) 拓展臺灣市場. ‧. 2015 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 FDI 接受國,其. y. Nat. io. sit. 規模高達 129 億美元,且近年均呈現正成長;另外依據 Chakrabarti(2001). er. 的實證研究顯示,FDI 流量會與市場規模成正比,顯示大陸本身早已具備廣. n. a. v. l C 大市場條件,何以陸資企業願意跨海對臺灣進行投資?事實上,Franco et al. ni. hengchi U. (2010)發現企業在決定進入地主國前,會先對新市場進行市場調查,但是 所考量的並非僅只於該國市場的「絕對」大小,而是評估該市場的成長潛力, 另外 Blomström and Mucchielli(2003)的研究也主張多國籍企業會透過國際 化的產銷網路(production networks) ,使產品快速地送予境外子公司或客戶, 藉此克服先天市場規模的限制,讓腹地較小的國家利用便捷的交通網路爭取 外來投資機會,進入國際主要市場。上述理論解釋了臺灣與大陸兩者市場雖 存在先天規模的差異,陸資企業願意跨海投資的現象。Taylor(2002) 、Zhang (2003)及 Buckley et al.(2006)對近年來中國擴張型對外投資進行分析後. 11.

(22) 發現,大多係以拓展海外市場為主要目的,而 Deng(2004)研究中國多國籍 企業後指出,中國對外投資偏好集中於較自由開放且貿易障礙較小之國家。 (二) 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 從 2015 年世界投資報告可知,臺灣為世界前 20 大對外投資國,陳德昇 (2004)依過去臺灣對大陸投資經驗指出,臺商在大陸常沿用臺灣經營管理 模式,同時進用當地人才,進而提升整體經營績效,同時柴慶春與胡添雨(2012) 也引用日本對外投資經驗,認為其過程並不僅止於單純的資金流動,更包含. 政 治 大 為為快速學習先進技術,中國的對外投資會偏好以併購作為主要進入模式, 立. 固定資產、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模式等總體性的移轉過程。Taylor(2002)認. ‧ 國. 學. 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地主國現成的營運管理模式,有效縮減進入市場的磨合期; Chakrabarti(2001)也提出地主國所具備的營運管理能力、經濟規模與科技創. ‧. 新能力是吸引外來投資的關鍵要素。. Nat. io. sit. y. (三) 建構兩岸分工體系. er. 臺灣與大陸因有共同的歷史、語言及文化等淵源,所以過去臺商至大陸. n. a. v. l C 進行對外投資,所遭受到的地主國阻力較小,甚至可移植其在臺的營運管理 ni. hengchi U. 模式,而陳德昇(2004)指出過去臺灣在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以「外包製 造」方式,利用兩岸區位優勢進行模組化分工生產,顯見臺商已建立出兩岸 分工體系的雛型。Deng(2004)也發現中國多國籍企業為躲避美國關稅障礙 及貿易配額等反傾銷措施,開始進行分工生產,將主要生產工廠豎立於非洲、 南亞等地,但也在美國本土設廠進行簡易分裝作業,巧妙地利用分工體系, 成功降低產品的製造成本。建構兩岸分工體系是過往臺灣對中國對外投資的 模型,而中國複製我國過往投資模式,可能藉此提高其生產效率。. 12.

(23) (四) 配合客戶或上下游廠商 我國隔臺灣海峽與中國相望,除 Buckley and Casson(1976)的內部化理 論說明地理區位會造成對外投資取代國際貿易外,Loungani et al.(2002)也 發現投資國與地主國之間的地理距離與其 FDI 流量成反比;換言之,FDI 流 量在鄰近國家間相對較大,加上我國與大陸在文化、語言等隔閡較小,故對 吸引陸資企業投資意願可能有正面影響。陳德昇(2004)認為廠商在以提供 客戶更好的服務及降低生產成本等雙重條件考量下,會透過洽簽策略聯盟 (strategic alliance)、配合供應商外移等合作方式,以產業群聚效應降低生產. 政 治 大. 成本。此外,Franco et al.(2010)則指出若主要廠商進入海外市場,為了使. 立. 生產線在地化,其衛星廠商也會開始進入地主國,尋求在地資源進行生產以. ‧ 國. 學. 供應上游廠商,最後形成新的生產脈絡,同時多國籍企業的中、下游廠商也. ‧. 能透過產銷合作的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獲取新的生產科技與資訊。. sit. y. Nat. 三、 對外投資遭遇障礙與投資意願. er. io. 地主國特性由 Dunning 於 1980 年在綜合理論中提出,其理論衍伸自產品. n. al 循環說,係一種地域性的生產優勢,Busse and Hefeker(2007)認為地主國環 iv. n U engchi 境確實會對 FDI 的流入造成影響,並進一步指出地主國特性包含社會經濟、. Ch. 人力資源等因素。根據世界銀行 2016 年的經商環境評比報告(Doing Business Report) ,臺灣經濟環境排名第 11 名,而此報告係結合政治穩定度、行政效率 與經濟成長等各種總體指標作為評比項目,顯示我國的社經環境應可有效吸 引外來投資,茲以「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政府行政效率的障礙」、「人力 資本的障礙」等 3 方面說明陸資企業在我國投資之遭遇障礙。 (一) 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 一般認為地主國的政治環境愈穩定,對外來投資愈有吸引力。Jun and. 13.

(24) Singh(1996) 、Henisz(2000)及 Le Hoang Ba Huyen(2015)等均利用實證 研究證明地主國的政治風險愈低,對外投資吸引力愈高。另外,Busse and Hefeker(2007)與 Hailu(2010)主張若國家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如內戰、 受貿易制裁或對外戰爭等狀態,除該國經商環境會遭到打擊外,外來投資者 也會因此趨避風險,大量減少對其投資量。綜上可知,政治環境若不穩定, 對吸引外來投資有負面影響。Busse(2004)亦發現對外投資者偏好以民主國 家為投資對象,因為民主政體國家較重視人權與私有財產保護,而健全的法 治結構更是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因素。 (二) 人力資源的障礙.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在產品循環假說中,Vernon(1966)認為廠商會在產品處於成熟期時發生 對外投資行為,主要原因係為尋求較低廉的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由此可. ‧. 推論,假使一國的工資水平較高,較容易在國際市場失去競爭力,Jadhav(2012). sit. y. Nat. 也認為人力成本與對外投資吸引力成反比。不過 Bunyaratavej et al.(2008) 卻指出較低的薪資水平,也可能使該國獲得較少稅收,使政府無能力投資基. er. io. 本建設,進而影響對外投資者之投資意願。Doh et al.(2005)主張好的經商 a. n. iv l C n 環境應該具備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利外來廠商進用人才,同時若投資國與地 hengchi U. 主國兩者文化相近,可有效降低彼此隔閡,更有利本土化活動進行,上述情 形經觀察後,以服務業最為明顯。 四、 自由貿易協定與投資意願 (一) 自由貿易協定. 現今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蔚為風尚,而 Chow and Ciuriak(2012)認為東亞 國家正利用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進行雙邊或多邊區域 整合談判,劉碧珍等人(2005)將區域經濟整合定義為鄰近國家之間去除貿. 14.

(25) 易障礙及生產要素限制,進而整合市場的過程,Blomström and Mucchielli (2003)也主張區域整合會加速市場擴張並擴大市場規模,如:歐盟、北美 自由貿易協定等都是成功的區域經濟整合案例。Gao(2011)發現中國自 1990 年,開始規劃各種自由貿易協定,希望藉由雙邊或多邊區域貿易合作關係, 拓展海外市場以提升產業多樣性。該研究也檢視過去中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策略,發現中國偏好以保守態度,多採單一貨品或服務貿易為協定簽訂原則, 而洽談國家通常在該地區處於領導地位,因為是進入主要市場的最佳跳板。 過去 20 年來,兩岸經濟開始出現資本、勞動力及原物料等聚合效果,Hsu. 政 治 大. (2010)指出廠商會依比較利益與規模經濟原則,降低生產成本,而臺灣在. 立. 高科技產業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若兩岸市場因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開放,會. ‧ 國. 學. 吸引陸資企業投資高科技產業,其原因為過往大陸廠商主要以代工生產為主,. ‧. 故缺乏先進技術與自有品牌,可透過投資臺灣先進產業,學習先進科技與國 際化經驗。Chuang(2011)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洽簽後,可使臺灣發. y. Nat. io. sit. 展為區域轉運中心,成為國際貿易樞紐,並預期中國會將臺灣納入其國際生. er. 產網路,以利中國佈局世界市場;此外,ECFA 也會改變兩岸製造業生產模式,. n. a. v. l C 從垂直分工改為水平及垂直分工兼具,顯示自由貿易協定確實會深化兩岸分 ni. hengchi U. 工,而陸資企業也逐漸至臺灣進行生產。. 區域經濟整合如何影響會員國?Viner(1950)認為區域經濟整合是一種 歧視性的貿易自由化措施,會產生兩種效果:其一為貿易創造效果(trade creation effect)、其二為貿易轉向效果(trade diversion effect) 。前者在簽訂貿 易協定並互相免除關稅後,生產效率較低之會員國會被其他會員國的進口品 取代;後者則為成本較高之非會員國商品,因無獲得關稅減免,會被其他有 關稅豁免權的會員國商品取代。以效率觀點,貿易創造效果可使會員國以較 低成本獲得所需產品,對其消費者有利。楊書菲(2013)也主張自由貿易協. 15.

(26) 定是國際之間的「拿與給(give and take)」 ,對彼此而言,部分產業可能有利, 但對某些產業卻會造成衝擊。其研究發現臺灣的服務業與農業等產業對開放 市場的意願較低,係擔心隨國際化與之俱來的競爭壓力;同時也援引我國與 南韓近年來的整體投資環境評比排名變化,認為自由貿易協定對吸引對外投 資意願,存在正面效果,並以兩岸洽簽 ECFA 後成功吸引物流機械與零子、 零組件產業來臺投資為例,預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若簽署後,可吸引對 岸線上遊戲業、電子商務、建築及環境服務業等產業來臺投資,綜合前揭學 者論述,自由貿易協定可能對吸引外來投資者增資意願有正面影響。. 政 治 大. (二) 企業特性與自由貿易協定. 立. ‧ 國. 學. 自由貿易協定係由簽署國之間議定調降彼此關稅,所以理論上自由貿易 協定對於多國籍企業是有利的,Baggs(2005)以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自由貿. ‧. 易協定為例,發現兩國於簽屬自由貿易協定後,加拿大籍企業因獲得美方的. sit. y. Nat. 關稅減免,企業得以持續經營、甚至提高獲利;此外其結論亦主張企業的規 模及獲利能力與自由貿易協定存在強烈關聯性,主要關鍵在於企業是否能在. er. io. 簽屬協議後仍然存續。一般來說,企業經營首重是否能在市場中生存, a. n. iv l C n Ferragina et al.(2009)也發現模較大與較有獲利能力之企業,通常其存續率 hengchi U. (survival rates)也較高,Chen and Ku(2000)更進一步指出企業會加強自我 存續力與獲利能力者,較有進行對外投資傾向。 (三) 對外投資動機與自由貿易協定 近年來,中國大陸熱衷於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與談判,Hoadley and Yang (2007)指出主要係因北京當局出於經濟動機,希望藉由自由貿易協定的簽 署對其會員國進行擴張性的對外投資,以開拓更多海外市場,同時也期望吸 引外來投資進入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也是中國進行經濟外交與政治外交的重. 16.

(27) 要手段,Chen and Ku(2000)明確指出擴張性對外投資主要目的係以企業專 業分工生產為目的,且有利企業提升產能;而為布局全球化生產策略,企業 會更有意願進入外國進行投資。綜合以上學者論點,自由貿易協定不但會影 響企業對外投資動機,且擴張性投資之企業,更有對外投資傾向。 (四) 對外投資進入障礙與自由貿易協定 本節曾提及楊書菲(2013)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是國與國之間的「拿與給」, 是故會員國之間必定有部分產業受益、部分遭受衝擊。Hejazi and Safarian. 政 治 大 部分產品關稅,進而衍生國內政治議題,造成政治環境風險,以致影響外資 立. (2005)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為例,加拿大於自由貿易協定簽屬後,因調降. ‧ 國. 學. 投資意願。另外 Urata(2002)亦提出自由貿易協定不但使國際間貨品或服務 流動更加自由,也間接促進人才、智慧財產等生產要素的流通,並以中國大. ‧. 陸為例,其低廉的勞動力是成功吸引外資投入的關鍵;反之,此論述也應證. sit. y. Nat. Jadhav(2012)的觀點,若人力成本愈高,則愈難吸引外來投資。從上述學 者理論,可歸結無論是勞動力或政治風險障礙,都可能與自由貿易產生連結. er. io. 效應,進而影響外來投資意願。 a. n. iv l C n h e n g c h i U 2-2。 謹將前揭探討對外投資與投資意願相關文獻臚列於表. 17.

(28) 表 2-2. 對外投資與投資意願之影響關係整理表. 影響因素. 研究者(年份). 研究結論. 企業規模. Ruesseeuw(1997) Serrasqueiro and Nunes(2008) Chang and Rhee(2011) Kling and Labuske(2011). 企業規模愈大,其對外 投資意願越明顯;但中 小企業因擁有資產運用 彈性,較可能在市場競 爭壓力下生存。. 獲利情形. Wang et al.(2013). 企業獲利能力與其對外 投資意願呈正相關。. 配合客戶或上 下游廠商. 政治穩定程度 的障礙. 陳德昇(2004) Buckley and Casson(1976) Loungani et al.(2002) Franco et al.(2010) Jun and Singh(1996) Henisz(2000) Busse(2004) Busse and Hefeker(2007) Hailu(2010) Le Hoang Ba Huyen(2015). 18. sit. y. 地主國具備的營運管理 能力、經濟規模與科技 創新能力是吸引外來投 資的關鍵因素。 v臺商已建立出兩岸分工 i 體系的雛型,而中國複 U n 製我國過往投資模式, 以藉此提高生產效率。 主要廠商進入海外市場 後,為使生產線在地 化,其衛星廠商也會開 始進入地主國。. er. n. a. l C 陳德昇(2004) Deng(2004)h e n g c h i. ‧. io. 建構兩岸分工 體系. 企業在決定進入地主國 前,以市場的成長潛力 為主要考量;中國對外 投資動機以拓展海外市 場為主要目的。. 學. Nat. 運用臺灣營運 管理模式. 立. 政 治 大. ‧ 國. 拓展臺灣市場. Chakrabarti(2001) Taylor(2002) Blomström and Mucchielli(2003) Zhang(2003) Deng(2004) Buckley et al.(2006) Franco et al.(2010) 柴慶春與胡添雨(2012)Chakrabarti (2001) Taylor(2002) 陳德昇(2004). 地主國的政治風險愈 低,對外投資吸引力愈 高;對外投資者偏好以 民主國家為投資對象。.

(29) 影響因素. 研究者(年份). 研究結論. 一國人力成本與對外投 資吸引力成反比,高效 人力資源的 率的勞動市場提供充沛 障礙 的勞動資源,對吸引對 外投資有正面影響。 區域經濟整合會產生兩 劉碧珍等人(2005) 種效果:其一為貿易創 楊書菲(2013) 造效果、其二為貿易轉 Viner(1950) 向效果;部分產業可能 Blomström and Mucchielli(2003) 有利,但對某些產業卻 自由貿易協定 Hsu(2010) 會造成衝擊。自由貿易 Gao(2011) 協定雖是一種歧視性的 Chuang(2011) 貿易自由化措施,但對 Chow and Ciuriak(2012) 吸引對外投資意願,存 在正面效果。 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後, Chen and Ku(2000) 會員國會調降關稅,造 企業特性× Baggs(2005) 成市場競爭壓力,而存 自由貿易協定 Ferragina et al.(2009) 續率較高的企業,會較 有對外投資傾向。 al v自由貿易協定是中國當 i n 局的全球佈局手段,而 Ch 投資動機×自 Chen and Ku(2000) U engchi 政策會間接影響陸資企 由貿易協定 Hoadley and Yang(2007) 業對外投資動機,進而 影響其投資傾向。 自由貿易協定可能造成 楊書菲(2013) 會員國內政治風險,同 進入障礙×自 Urata(2002) 時其勞動力成本亦是外 由貿易協定 Hejazi and Safarian(2005) 來投資者考量因素,均 Jadhav(2012) 可能影響該國對外投資 吸引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Vernon(1966) Doh et al.(2005) Bunyaratavej et al.(2008) Jadhav(201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19.

(30) 第三章 對外投資之現況統計. 陸資企業對外投資活動隨其政策改革有不同發展,依據曹海濤與葉日崧 (2008)兩位學者分類,將其對外投資時間分為 3 階段,自 1949 至 1978 年 為國家壟斷經貿控制時期,此時無對外投資行為。在改革初期為對外投資嘗 試階段(1979-1987 年),囿於政府仍嚴格管制對海外投資行為,僅有極少數 貿易公司進行嘗試。隨著中國市場化改革運動推動,中國海外投資進入試驗 推廣階段(1988-1999 年),並於 1992 年確立市場經濟目標,陸資企業海外. 政 治 大. 投資行為逐漸擴張,此時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中國自此步入國際化階段。. 立. 自 2000 年起,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 國. 學. 更加重視企業國際化經營,並將其視為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且頒布企業對外. ‧. 投資的獎勵措施,自此中國進入對外投資加速階段(2000 年迄今)。. sit. y. Nat. 我國引進外人投資已逾半世紀,但卻因政府政策關係,自 2009 年始逐步 開放陸資來臺投資,至今陸資企業來臺投資已有 6 年多的時間,期間歷經 3. er. io. 次修正開放投資項目,依據經濟部公告,第 1 階段(2009 年 6 月至 2011 年 2 a. n. iv l C n 月)開放 205 項,第 2 階段(2011 2012 年 3 月)開放陸資企業參股 h e年n 3g月至 chi U. 或合資積體電路、半導體及測試業等計 42 項,第 3 階段(2012 年 3 月迄今) 增加開放共 161 項,其中製造業佔 115 項,綜合以上開放項目後,其中我國 製造業對陸資企業開放經營幅度已達 97%,但仍舊對部分產業進行管制。楊 書菲(2013)亦指出 2012 年起,中國已成為我國第 10 大海外投資來源國, 雖然我國開放陸資來臺投資時間不長,但是陸資企業對我國投資成長如此迅 速,顯見我國對大陸企業而言應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而本章節將利用經濟 部投審會問卷,針對陸資企業 2013 年來臺投資實況,以基礎統計方法分析各 項對外投資因素對陸資企業在臺投資意願的影響情形。. 20.

(31) 第一節 資料來源 本研究以經濟部投審會 2013 年針對陸資企業辦理之《陸資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表》,該問卷對象係以經濟部投審會每年新增核准來臺投資之陸資 企業為調查對象,調查範圍計全臺灣北、中、南、東部地區及離島,本次調 查方法係以郵寄、傳真方式為主,電話訪問為輔,最後問卷回收計 331 份、 有效樣本為 187 份。本章節先行以此 187 份有效樣本進行基礎統計分析;後 續為突顯研究主題,再從 187 份有效樣本中篩選出 127 家明確表達其未來投 資意願之陸資企業,進行實證分析研究。 第二節 資料特性分析.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陸資企業對臺投資意願之決定性因素,依據經濟部 投審會 2013 年對陸資企業訪查之問卷資料;其中,陸資企業自行填答自 2013. ‧. 至 2015 年間之在臺增加投資意願,計有「增加投資」、「維持規模」、「減. Nat. sit. y. 少投資」等三種選項,並分別以企業規模、獲利情形、對外投資動機、政治. al. n. 行基礎統計分析。. er. io. 穩定程度、人力資源、自由貿易協定等六大方面,對陸資在我國增資意願進. Ch. en. gc 一、 企業規模與對臺投資意願之關係. hi. i n U. v. 表 3-1 以企業規模大小來探討企業投資意願之關聯性,本研究依據經濟部 中小企業之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第二條: (一)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八千萬以下, 經常雇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者。 (二)除前款規定外之其他行業前一年營業額在新臺幣一億以下,或經常雇 用員工未滿一百人者。. 21.

(32) 依前述法令,企業資本額於新臺幣 8,000 萬以下者為中小型企業,超過者 為大型企業。由本表可觀察出本次調查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多數(84.15%), 另外大型企業有意願增加投資比例(38.46%)高於中小型企業(25.36%)。 表 3-1. 企業規模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增加投資. 維持規模. 減少投資. 合計. 廠商規模 家數. %. 家數. %. 家數. %. 家數. %. 中小型企業. 35. 25.36. 102. 73.91. 1. 0.72. 138. 84.15. 大型企業. 10. 38.46. 15. 57.69. 3.85. 26. 15.85. 合計. 45. 27.44. 1.22. 164. 100.00. 立. 1 治 政 117 71.34 2大. ‧ 國. 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本表之遺漏值計有 23 筆。 二、 獲利情形與對臺投資意願之關係. ‧. 探討企業獲利情形與探討對其投資意願之影響,依據表 3-2 可知,本次調. y. Nat. io. sit. 查廠商於 2013 年度經營有虧損者之比例(58.67%)高於有獲利者(41.33%);. n. al. er. 另外,從表 3-2 中亦發現經營有虧損者之比例(27.27%)有增加投資意願高 於有獲利者(22.58%) 。 表 3-2. Ch. engchi. i n U. v. 企業獲利情形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增加投資. 維持規模. 減少投資. 合計. 獲利情形 家數. %. 家數. %. 家數. %. 家數. %. 獲利. 14. 22.58. 47. 75.81. 1. 1.61. 62. 41.33. 虧損. 24. 27.27. 63. 71.59. 1. 1.14. 88. 58.67. 合計. 38. 25.33. 110. 73.33. 2. 1.33. 150. 10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本表之遺漏值計有 37 筆。. 22.

(33) 三、 對外投資動機與對臺投資意願之關係 陸資企業來臺投資主要動機概分為 10 項,以前 5 項企業總數比例較高者 為探討對象,計有「拓展臺灣市場」 (29.24%) 、 「建構兩岸分工體系」 (14.32%)、 「成為全球布局重要環節」 (14.06%) 、 「配合客戶或上下游廠商」 (14.06%)、 「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10.34%);其中以「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 為對外投資動機者之增加投資意願比例最高(38.46%)。 對外投資動機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增加投資 對外投資動機 家. 立%. 數. 27.93. 79. 71.17. 1. 0.90. 111. 29.44. 16. 29.63. 38. 70.37. 0. 0.00. 54. 14.32. 20. 37.74. 33. 62.26. 0. 0.00. 53. 14.06. 7. 13.21. 46. 86.79. 0. 0.00. 53. 14.06. 20.00. 4. 80.00. 0. 0.00. 5. 1.33. 2.56. 39. 10.34. y. 與臺商回臺投資. io. 臺灣營管模式. 15. 有利技術創新. 5. 26.32. 臺灣高階人才. 8. 大陸政府政策 其他動機. 1. al. n. 合計. 數. %. er. 配合客戶或廠商. 家. %. 31. Nat. 全球布局環節. 合計. ‧. 建構兩岸分工. 數. ‧ 國. 拓展臺灣市場. %. 學. 數. 維持規模 治 減少投資 政 大 家 家. 38.46 C. sit. 表 3-3. 23 58.97 1 hengchi Un. iv. 14. 73.68. 0. 0.00. 19. 5.04. 29.63. 19. 70.37. 0. 0.00. 27. 7.16. 3. 37.50. 5. 62.50. 0. 0.00. 8. 2.12. 3. 37.50. 4. 50.00. 1. 12.50. 8. 2.12. 109. 28.91. 223. 70.29. 2. 0.80. 377. 10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對外投資動機選項可由企業複選。 四、 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與對臺投資意願之關係. 23.

(34) 為瞭解我國政治環境穩定程度是否為左右陸資企業在臺增資意願的障礙 原因,由表 3-6 可得知陸資企業對我國政治穩定程度尚可接受者(83.33%) 之比例大於不認同者(16.67%),但不認可臺灣政治穩定程度者之中,有意 願在我國增資者之比例(30.77%)仍高於認同臺灣政治穩定程度者(28.46%)。 表 3-4. 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政治穩定. 增加投資. 維持規模. 減少投資. 程度. 家數. %. 家數. %. 尚可接受. 37. 28.46. 92. 70.77. 不認同. 8. 30.77. 合計. 45. 28.85. 家數. 合計. %. 1 0.77 治 政65.38 1 大3.85 17. 立109. 69.87. 2. 1.28. 家數. %. 130. 83.33. 26. 16.67. 156. 100.00. ‧. ‧ 國. 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本表之遺漏值計有 31 筆。 五、 人力資源的障礙與對臺投資意願之關係. y. Nat. io. sit. 由表 3-7 可分析我國人力資源的與陸資企業對臺投資意願之關係,其中、. er. 尚可接受對我國人力資源情形之比例(94.84%)為多數,明顯高於不認同者;. n. a. iv. l C 另外尚可接受我國人力資源情形,似乎較有在臺增加投資傾向(29.93%)。 n. hengchi U. 表 3-5. 人力資源的障礙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增加投資. 維持規模. 減少投資. 合計. 人力資源 家數. %. 家數. %. 家數. %. 家數. %. 尚可接受. 44. 29.93. 102. 69.39. 1. 0.68. 147. 94.84. 不認同. 1. 12.50. 7. 87.50. 0. 0.00. 8. 5.16. 合計. 45. 29.03. 109. 70.32. 1. 0.65. 155. 10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本表之遺漏值計有 32 筆。. 24.

(35) 六、 自由貿易協定對臺投資意願之關係 表 3-9 說明兩岸自由貿易協定(服務或貨品貿易協定)若簽署後,陸資企 業在臺投資意願變化情形。值得關注的是,原計畫增資企業因兩岸自由貿易 協定進一步簽署仍維持增資者減少為 24 家,有 14 家變更為維持原企業規模; 而原先想維持企業經營規模者,有 15 家變更為有增資意願,從以上投資意願 消長,可推估進一步的自由貿易協定,似乎可能影響陸資企業在臺投資意願。 自由貿易協定與投資意願之關係 維持規模 治 減少投資 政 大 % 家數 % 家數. 增加投資. 原維持規模者. 63.16. 14. 69.39. 0. 15. 16.13. 78. 83.87. 0. 0. 00.00. 0. 0.00. 45. 29.77. 92. 70.22. Nat. 合計. 24. Ch. 0.00. 38. 29.01. 0.00. 93. 70.99. 1. 100.00. 1. 0.76. 1. 0.01. 131. 100.00. sit. n. al. %. er. io.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本表之遺漏值計有 56 筆。. engchi. 25. 合計 家數. ‧. 原計畫減資者. % 立. ‧ 國. 原計畫增資者. 家數. 學. 自由貿易協定. y. 表 3-6. i n U. v.

(36)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本章依據第二章增加投資意願之相關實證文獻與第三章對外投資影響因 素及陸資企業投資意願之現況統計為基礎,建立實證模型進行分析。本章第 一節先針對被解釋變數推導過程提出說明,再對各解釋變數賦予定義,同時 對於被解釋變數符號影響方向做出預期,最後建立實證模型,對統計估計方 法及其應用提出說明。 第一節. 政 治 大.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立. 本節依據前揭實證文獻,說明本研究之被解釋變數後,接續對增加投資. ‧ 國. 學. 意願之影響因素執行紛向探討;待確定解釋變數之定義後,再行預測其對於 被解釋變數符號之影響方向。. ‧. 一、 被解釋變數. sit. y. Nat. 本研究旨在探究陸資企業在我國增資意願之決定性因素,故利用經濟部. er. io. 投審會以《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對陸資企業調查資料結果,掌握 a. n. iv l C n 陸資企業自 2013 至 2015 年增資意願以及計畫在我國新增資本之統計資料, hengchi U 並在此定義為 INV 、即本研究被解釋變數之一。在過往許多實證研究中,許. 多學者發現實證研究結果,可能會受到經濟規模因素干擾,進而影響分析結 果。Busse and Hefeker(2007)在實證過程中亦發現,其被解釋變數也受其正 負值、規模大小等問題影響,所以利用公式(1)對其被解釋變數資料進行變 數轉換,除保持變數原有特性外,也解決了被解釋變數之間彼此規模差異性 的問題。. . y  ln x . x. 2.  1. 26. . (1).

(37) 為消弭各陸資企業規模不同,避免對後續研究分析結果造成之影響,故 本研究援引 Busse and Hefeker(2007)的規模變數轉換公式,並將本研究之 被解釋變數 INV 帶入公式(1),可得以下結果:. . INV*  ln IN V. IN V 1. (2). 公式(2)中的 INV* 為本研究之被解釋變數,其定義為陸資企業來臺後, 於 2013 至 2015 年間規劃新增投資金額,亦可作為陸資企業在臺投資意願的 量化指標。除了連續變數資料外,從經濟部投審會統計資料中,同時掌握陸. 政 治 大. 資企業於 2013 至 2015 年在臺灣增加投資意願,為深入探究陸資企業在臺增. 立. 資意願的決定性因素,另外以虛擬變數設定為被解釋變數, y  1 表示企業「有. ‧ 國. 學. 增資意願」 ; y  0 表示企業「無增資意願」 ,其中設定包含企業維持現有投資 規模以及欲減少投資規模等兩種情形,以利進行兩部份的實證模型。. ‧. 二、 解釋變數. sit. y. Nat. 綜整過去學者的實證研究文獻,針對陸資企業在臺新增資本意願影響因. er. io. 素,茲以「企業特性」、「對外投資動機」 、「對外投資遭遇障礙」及「自由貿 a. n. iv l C n 易協定」等四大層面針對陸資企業在臺新增投資意願之決定性因素進行分析, hengchi U 以為下一階段實證分析之基礎。 (一) 企業特性 1、 企業規模(SCALE) 依據經濟部中小企業之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第二條作為分類基準,並以統 計資料中之陸資企業 2013 年底公司實收資本額作為衡量公司規模衡量之準據。 前有學者 Serrasqueiro and Nunes(2008)認為規模較大之企業擁有較多資源, 可以多角化經營方式趨避市場風險,另外 Kling and Labuske(2011)也主張. 27.

(38) 規模愈大之企業,較容易進入外國市場,其對外投資傾向較大 ;不過 Serrasqueiro and Nunes(2008)亦主張中小企業因具有資產運用彈性,在市場 競爭壓力下生存機率較大,故推論本變數預期符號為不確定。 2、 獲利情形(PRO) 一般認為企業獲利情形與其增加投資意願成正比,而經 Wang et al.(2013) 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獲利能力與其對外投資意願成正比,故推論本變數預期 符號為正向。 (二) 對外投資動機. 立. 政 治 大. 1、 拓展臺灣市場(MAR). ‧ 國. 學. Franco et al.(2010)主張企業進入海外市場前,會以該市場的成長潛力. ‧. 為主要指標,加上 Taylor(2002) 、Zhang(2003)及 Buckley et al.(2006)認. sit. y. Nat. 為近年來中國對外投資以拓展海外市場為主要目的,Deng(2004)指出中國 對外投資偏好集中於較自由開放且貿易障礙較小之國家,綜合上述學者研究. er. io. 結論,判斷本項變數預期方向為正向。 a. n. iv l C n hengchi U 2、 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MAN). 依過去經驗,柴慶春與胡添雨(2012)認為對外投資過程並不僅止於資 金流動,更包含固定資產、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模式等總體性的移轉, Chakrabarti(2001)更進一步指出地主國所具備的營運管理能力與科技創新能 力是吸引外來投資的關鍵要素,故臺灣現有的營運管理模式或許為吸引陸資 企業增加投資的影響因素之一,故判斷本項變數預期方向為正向。 3、 建構兩岸分工體系(COOP) 陳德昇(2004)指出臺灣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等產業早期利用「外包 28.

(39) 製造」方式建立兩岸分工體系,以兩岸區位優勢進行模分工生產;此外,Deng (2004)也發現中國多國籍企業為躲避關稅障礙及貿易配額等反傾銷措施, 巧妙地利用分工體系以降低生產製造成本。中國複製我國過去兩岸分工體系 模式的成功經驗,或許可提高其生產效率,故判斷本項變數預期方向為正向。 4、 配合客戶或上下游廠商(CUST) 陳德昇(2004)認為廠商為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及降低生產成本等雙重 條件考量下,會配合供應商外移,以產業群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另外 Franco. 政 治 大 入地主國,進而尋求在地資源進行生產,形成新的生產線,綜整前揭學者立 立. et al.(2010)也指出若主要廠商進入海外市場,其衛星廠商也會因此開始進. ‧ 國. 學. 論,故預測本項變數預期方向為正向。 (三) 對外投資遭遇障礙. ‧. 1、 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PLOT). sit. y. Nat. Jun and Singh(1996)、Henisz(2000)及 Le Hoang Ba Huyen(2015)認. er. io. 為地主國的政治風險愈低,對外投資吸引力愈高。Busse and Hefeker(2007) a. n. iv l C n 及 Hailu(2010)也指出國家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外來投資者也會因而趨避 hengchi U. 風險,減少其投資量,加上 Busse(2004)亦發現民主政體國家因較重視人權 與私有財產保護,故對外投資者偏好以民主國家為投資對象,而我國屬民主 政體,且政治社會環境穩定,依上述學者理論,應有利吸引外來投資者增加 投資意願,故預期本變數符號為負向。. 2、 人力資源的障礙(LAB) 若一國的工資水準越高,越容易在國際市場失去競爭力,Jadhav(2012) 也同意人力成本與對外投資吸引力成反比,另外 Doh et al.(2005)也主張好. 29.

(40) 的經商環境應該具備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利外來企業進用人才,依世界經濟 論壇 2015-2016 年版的全球競爭力指標(G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我國 「高等教育與訓練(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及「勞動市場效率(labor market efficiency)」等兩項關鍵人力資源指標排名分別為第 14 名與第 22 名, 可見我國除具備優良的人力資本外,高效率的勞動市場亦提供充沛的勞動力 資源,故判斷本變項之預期方向為負向。 (四) 自由貿易協定 1、 自由貿易協定(FTA). 立. 政 治 大. 現今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Blomström and Mucchielli. ‧ 國. 學. (2003)認為區域整合會加速市場擴張並擴大市場規模,Gao(2011)發現中 國自 1990 年起,積極洽簽各種自由貿易協定,Chuang(2011)預期兩岸經濟. ‧. 合作架構協議洽簽後,中國會將臺灣納入自身生產網路,以利中國佈局世界. Nat. sit. y. 市場,但是 Viner(1950)認為區域經濟整合是一種歧視性的貿易自由化措施,. er. io. 會產生貿易創造效果及為貿易轉向效果,同時楊書菲(2013)也提出自由貿. n. al 易協定是國與國之間的「拿與給」行為,故自由貿易協定對部分產業可能有 iv. n U 利,但也會衝擊部分產業。從表 e 3-9 可發現出陸資企業確實會因為兩岸進一 ng chi. Ch. 步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改變其新增投資意願,但卻無法明確觀察其趨勢,綜 合以上論述,故預期本變項之預期方向為不確定。 2、 獲利情形與自由貿易協定(PRO×FTA) 一般來說,自由貿易協定的會員國之間,會彼此議定調降關稅,Baggs (2005)認為關稅減免,可使企業得以持續經營、提高獲利;但是企業規模 與獲利能力往往是企業是否存續的關鍵因素,因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會提 高市場的競爭壓力,同時 Ferragina et al.(2009)也發現企業模較及獲利能力,. 30.

(41) 與其存續率成正比關係;Chen and Ku(2000)亦主張企業會為自身存續與獲 利能力,進行對外投資,綜合以上論點,故預期本變項之方向為正向。 3、 拓展臺灣市場與自由貿易協定(MAR×FTA) 為拓展海外市場,Hoadley and Yang(2007)認為北京當局藉由自由貿易 協定做為媒介,對其會員國進行擴張性的對外投資,同時也期望吸引外來投 資進入中國;擴張性對外投資主要以專業分工生產為目的,以提升企業產能, 故自由貿易協定會影響企業對外投資動機,以拓展市場為投資動機者,亦有. 政 治 大. 增加投資趨向,故預期本變項之方向為正向。. 立. 4、 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與自由貿易協定(PLOT×FTA). ‧ 國. 學. 有學者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是國家之間的零和遊戲,會員國之間將有受益者、. ‧. 亦有受衝擊者,Hejazi and Safarian(2005)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為例,加拿 大因簽屬自由貿易協定而調降部分產品關稅,衍生國內政治議題,造成政治. y. Nat. io. sit. 環境風險,降低外資投資意願,歸結上述論點,自由貿易協定將與國家政治. er. 環境產生連結,進而影響外來投資,故預期本變項之方向為正向。. al. n. v i n Ch 謹將前揭實證模型相關變數與預期影響方向臚列於表 e n g c h i U 4-1。. 31.

(42) 表 4-1. 實證模型相關變數與預期影響方向表. 變數名稱. 代號. 變數定義. 被解釋變數 Y 陸資企業在臺新 增投資的意願. 預期符號. 利用原始統計資料進行變 數轉換,後執行估計。 1=有新增投資意願 0=無新增投資意願. 解釋變數 企業特性. 企業規模. SCALE. 1=獲利 0=虧損. +. sit. y. Nat. 1=動機為拓展臺灣市場 0=其餘. n. al. er. MAR. io. 拓展臺灣市場. PRO. ‧. 對外投資動機. ?. 政 治 大. 運用臺灣營運管理 模式. 學. 獲利情形. ‧ 國. 立. 在模型中取對數後進行估計. MAN. Ch. i n U. +. v. e1=動機為運用臺灣營運管理 ngchi 模式 0=其餘. +. 1=動機為建構兩岸分工體系 建構兩岸分工體系 COOP. 配合客戶或上下游 廠商. CUST. 0=其餘. 1=動機為配合客戶或上下游 廠商 0=其餘. 32. +. +.

(43) 變數名稱. 代號. 變數定義. 預期符號. 對外投資遭遇障礙 政治穩定程度的. 1=障礙為政治穩定程度 PLOT. 障礙. 人力資源的障礙. LAB. -. 0=其餘. 1=障礙為本國人力資源豐沛 度. -. 0=其餘 自由貿易協定. 立. 政 治 大 1=因簽訂服務或貨品貿易協. 定,有新增投資意願。 0=其餘 1=經營有獲利且於 FTA 下有 獲利情形×自由貿 PRO× 增資意願 易協定 FTA 0=其餘 1=動機為運用臺灣營管模式 拓展臺灣市場×自 MAR× 且於 FTA 下有增資意願 由貿易協定 FTA 0=其餘 1=認為有政治穩定為障礙且 政治穩定程度的障 PLOT× al v i 於 FTA 下有增資意願 n 礙×自由貿易協定 FTA C h e0=其餘 i U ngch 自由貿易協定. FTA. ?. ‧. ‧ 國. 學. y. Nat. +. n. er. io. sit.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節 實證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陸資企業在臺新增投資意願,根據經濟部投審會 2013 年對陸資企業所做之調查,受訪問的陸資企業除填答未來規劃在臺新增投資 金額外,亦填寫在臺是否有新增投資意願,故資料情態為:前者為可觀察到 的連續變數;後者有兩種情形:「有新增投資意願」或「無新增投資意願」, 故將採取兩種實證模型,以瞭解各解釋變數對陸資企業新增投資意願與程度. 33.

(44) 之影響;另外為探究自由貿易協定與不同層面的解釋變數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前述兩種模型再分為兩層次,進以瞭解對陸資企業在臺投資意願與程度。 一、 第一層次模型 實證模型 A:設定為常態機率模型 Probit 模型,探討「對外投資因素對 陸資企業在臺新增投資意願」,被解釋變數(Y)為陸資企業在臺新增資本意 願有無與否,Y=1 表示有新增投資意願,Y=0 表示無新增投資意願。 實證模型 B:設定為迴歸模型 Tobit 模型,探討「對外投資因素對陸資企. 政 治 大. 業在臺新增投資意願之程度」,被解釋變數(Y)為陸資企業規劃在臺新增投. 立. 學. ‧ 國. 資金額。. 本研究之兩種實證模型設定如下:. ‧. 1、 實證模型 A:Probit 模型. n. er. io. sit. y. Nat. al. 9 127. Yi   0    j i   i *. Ch. e. j 1 i 1. i. i n U. v. Yi  n 1 g if cYih 0 *. Yi  0 if Yi  0 *. 模型之假設研究樣本符合常態分配,且各解釋變數之間無共線性存在, 其中 i=1…127,代表第 i 家企業,其中 Y i 為陸資企業在臺增資意願有無之決 策變數, 0 為常數項;  j 為解釋變數之係數,j=1, 2, 3,…9; i 為本章第一節 所定義之解釋變數:SCALE 代表企業規模;PRO 代表獲利情形;MAR 代表動 機為拓展臺灣市場;MAN 代表動機為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COOP 代表動. 34.

(45) 機為建構兩岸分工體系;CUST 代表動機為配合客戶或上下游廠商;PLOT 代 表障礙為政治穩定程度的障礙;LAB 代表障礙為人力資源豐沛度的障礙;FTA 代表自由貿易協議簽訂;  i 為誤差項。 2、 實證模型 B:Tobit 模型. 9 127. Yi   0    j i   i *. j 1 i 1. 政 if治Y  0大. Yi  Yi. 立. *. *. i. Yi  0 if Yi  0 *. ‧. ‧ 國. 學. 以上模型之假設前提為研究樣本符合常態分配,且各解釋變數間無共線性. sit. y. Nat. 存在,其中 i=1…127,代表第 i 家企業,Yi 為本章第一節中所定義之 INV* ,. er. io. 即陸資企業在臺新增投資金額,亦表示陸資企業在臺投資之程度;  0 為常數. n. a l 2, 3,…9; i 為本章第一節所定義之解釋變數: 項; j 為解釋變數之係數,j=1, iv. n U e n g c h i 代表動機為拓展臺灣市場; SCALE 代表企業規模;PRO 代表獲利情形;MAR. Ch. MAN 代表動機為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COOP 代表動機為建構兩岸分工體 系;CUST 代表動機為配合客戶或上下游廠商;PLOT 代表障礙為政治穩定程 度的障礙;LAB 代表障礙為人力資源豐沛度的障礙;FTA 代表自由貿易協議 簽訂;  i 為誤差項。. 35.

(46) 二、 第二層次模型 為進一步探討各變數可能受到調節變數4(moderator variable),即自由貿 易協定簽訂的干擾,對陸資企業在我國增加投資意願與程度產生影響,設定 第二層模型:其一為 Probit 模型,探討陸資企業投資意願,其二為 Tobit 模型, 探究陸資投資程度。根據前述前提設定之實證模型如後: 1、 實證模型 A:Probit 模型. 立Y. 12 127. *. 0.  j 1 i 1. j i. Yi  1 if Yi  0 *. i. 學. ‧ 國. i. 政 治 大      Yi  0 if Yi  0. Nat. io. sit. y. ‧. *. n. al. er. 第二層模型亦假設樣本符合常態分配,且各解釋變數間無共線性存在,其. iv.  0 為常 中 i=1…127,代表第 i 家企業,Y n C i 代表陸資企業在臺投資意願與否;. hengchi U. 數項;  j 為解釋變數之係數,j=1, 2, 3,…12;  i 為本章第一節所定義之解釋 變數:因變數第 1 至第 9 項同層次一之模型設定,故不贅述;PROi×FTAi 代表 自由貿易洽簽考量下之企業獲利情形;MARi×FTAi 代表自由貿易洽簽考量下 之拓展臺灣市場動機;PLOTi×FTAi 代表自由貿易洽簽考量下政治穩定程度之 投資障礙;  i 為誤差項。. 調節變數係指依變數與自變數間之關係,可能因第三變數干擾而改變,則此變數可視為調節變數,若. 4. 忽略調節變數,將無法正確解釋依變數與自變數間之關係,甚至造成估計係數偏誤。. 36.

(47) 2、 實證模型 B:Tobit 模型. 12 127. Yi*   0    j i   i j 1 i 1. Yi  Yi. *. if Yi  0 *. Yi  0 if Yi  0 *. 政 治 大 第二層模型假設樣本符合常態分配,且各解釋變數間無共線性存在,其中 立. ‧ 國. 學. i=1…127,代表第 i 家企業,Yi 為本章第一節中所定義之 INV* ,即陸資企業 在臺新增投資金額,亦表示陸資企業在臺投資之程度; 0 為常數項;  j 為解. ‧. 釋變數之係數,j=1, 2, 3,…12; i 為本章第一節所定義之解釋變數:因變數第. Nat. sit. y. 1 至第 9 項同層次一之模型設定,故不贅述;PROi×FTAi 代表自由貿易洽簽考. er. io. 量下之企業獲利情形;MARi×FTAi 代表自由貿易洽簽考量下之拓展臺灣市場. n. al 動機;PLOTi×FTAi 代表自由貿易洽簽考量下政治穩定程度之投資障礙;  i為 iv 誤差項。. Ch. n U engchi. 37.

(48) 第五章 實證研究. 本研究以經濟部投審會 2013 年《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 為樣本, 再對在臺有增資意願之陸資企業之統計資料,利用 Stata 軟體進行實證分析。 此問卷有效樣本為 187 家,但囿於部分資料並不完整,為利後續統計檢定進 行,故刪除部分遺漏值,計刪除 60 家,餘 127 家樣本為統計分析之用。 本章探討主題有二:第一部分為探討影響陸資企業有無在臺增資的決定. 政 治 大 實證模型設定,針對 Probit 模型之實證結果與邊際效果及 Tobit 模型之實證結 立. 性因素;第二部分則探討陸資企業在臺增資之程度,並延續第四章之變數及. ‧ 國. 學. 果進行分析論述。. 第一節 實證變數的基本統計量. ‧. 依據前文所及之變數設定,其中本研究設定之被解釋變數有二:其一為. y. Nat. io. sit. 陸資企業在臺有增資意願與否、其二為陸資企業未來規劃在臺投入資本之程. er. 度,前者僅區分為「有增資意願者」及「無增資意願或維持投資規模者」 ;而. n. a. v. l C 後者為利後續統計分析,則將樣本區分為「有增資意願且投入資本數額明確 ni. hengchi U. 者」及「無有增資意願或增資數額不明確者」等 2 項,亦即部分陸資企業雖 有在臺增資意願,惟因規劃投入資本額度不明確,故本研究將其歸類「無增 資意願者」,以致第一部份中有增資意願之陸資企業將多於第二部分。 第一部份以 Probit 模型探討陸資企業在臺增資意願之決策,其中有增資 意願之陸資企業計有 34 家,佔 26.77%、無增資意願者計 93 家,佔 73.23%, 另外各解釋變數與標準差整理如表 5-1。由此表可觀察「企業規模」變數,其 中陸資企業有增加投資意願之平均值高於無增資意願者。.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m termos do ramo de actividade económica das empresas de Macau, os stocks do investimento directo no exterior aplicados no ramo do jogo, assim como no ramo dos bancos e outras

Em termos do ramo de actividade económica das empresas de Macau, os stocks do investimento directo no exterior aplicados no ramo do jogo, assim como no ramo dos bancos e outras

經與臺南市政府研議,針對申請須知第 3.2.1.6 條採臺南市 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第 23 條之 1 之規範內容(投資契約(草 案)第

影音資源 參考工具 46

資訊工程發展至今,是一個包羅萬象、兼具科學和工程要素的學門。我們可以研發核心

2.不論第 10.03 條及第 10.04 條之規定,締約國一方得要求締約國他

(五) 永續成長:研發創新與環境(R&D + i)。此領域相關政府 部門資源整合及參與,以提高 R&D + i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