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通訊健康管理產業的商業模式研究 - 以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為對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資通訊健康管理產業的商業模式研究 - 以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為對象。"

Copied!
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交通大學

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

碩士論文

資通訊健康管理產業的商業模式研究

- 以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為對象。

The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for ICT-assisted Healthcare Service

Companies : Remote ICT-assisted Healthcare Service .

研 究 生:陳旭彬

指導教授:鍾惠民

博士

、劉 助

博士

(2)

資通訊健康管理產業的商業模式研究

- 以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為對象。

The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for ICT-assisted Healthcare Service

Companies : Remote ICT-assisted Healthcare Service .

研 究 生:陳旭彬 Student : Shiuh-Bin Chen

指導教授:鍾惠民 博士 、劉 助 博士

Advisors : Dr. Huimin Chung , Dr. James Liu

國立交通大學

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Master Program of Management for Executives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une 2013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資通訊健康管理產業的商業模式研究

- 以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為對象。

研 究 生:陳旭彬

指導教授:鍾惠民 博士 、劉 助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 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

中文摘要

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台灣人口結構的快速改變,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台灣從 1994 年進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65 歲老人人口達 148 萬,佔總人口 比率達 7%¸,2012 年 65 歲已達 260 萬佔人口比率 11.2%。預估到民國 2017 年,65 歲 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 13.67﹪,距離 14%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只有幾步之遙。 高齡社會除了意味著高齡市場及商機的擴大,也代表配合高齡(65 歲以上又稱銀髮族) 或是熟齡(50 歲以上)的健康需求產品及消費量將持續增加。同時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 (1945~1965 出生,又被稱為「建造者(constructor)」)年歲增長,將陸續離開職場展開退 休生活,這批為數眾多、被視為是創造財富也累積財富的退休人口,將成為這一世代 消費實力雄厚的一群,被看好將引領帶動老人市場的需求,創造銀髮產業的商機。 面對此一情勢我們看到政府的健康及老人政策紛紛被提出,產官學也都積極的規 劃及佈局在銀髮族及中高齡健康產業的發展及創新,試圖營造一個友善、有效的整合 營運環境及功能性的服務平台。資通訊(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簡 稱 ICT)是資訊科技及通訊技術的合稱。近年來業者運用 ICT 平台提供遠端健康照護服 務,這是傳統健康照護產業無法做到的服務。這一科技化的服務產業的興起,加上日 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如近年來的雲端科技及智慧終端的普及,已經改變了人與人之間 的溝通模式及行為,而 ICT 技術與健康管理的結合議題,也在全球各地展開相關產品 的研發及產業營運模式的探討。 本論文以 ICT(資通訊)健康管理產業 - 遠距健康照護運用進行商業模式的探討。文 中將帶出相關的議題 : 1. 高齡化趨勢下,各國健康促進及健康老化的政策發展及推動。 2. 資通訊與健康產業的結合與發展。

(4)

3. 遠距健康照護產業商業模式的探討。 我們發現雖然遠距健康照護是政府積極依據高齡者需求規劃推動的政策,也符合 老人面臨的慢性病需要持續照護的需求,國人接受家中老人居家/社區老化的習慣做法, 但推行至今未見普及,一些專家學者歸納問題原因包含 : - 國家制度問題(如勞保醫療制度濫用、退休年金不均等問題、醫療法令限制)。 - 遠距照護觀念未被普遍接受。 - 科技化服務產品的操作便利性。 - 收費及定價的問題,沒有穩定的獲利模式。 所以一些廠商在完成政府相關專案計畫後,發現不如預期及對應的商業模式無法 建立,以至於在找不到穩定的獲利模式及長期虧損下選擇了停止開發及服務。但觀察 國內的部分廠商仍持續投注於此趨勢產業,我們也看到產業有逐漸邁向穩定及成長的 機會,這些徵兆是值得我們關注及探討分析。 研究發現此一產業的特性及發展的過程,看到資通訊遠距健康照護是一個創新的 科技系統服務產業,須結合不同異質產業進行分工及整合,與單純提供或是製造資通 訊建康管理、量測設備及系統有所差異。我們看到其成功及成長的關鍵除了在資通訊 科技功能性的開發及商品化,也需要關注下列的議題,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商品架構。 如科技與服務整合,企業與社會價值兼顧的創新商業模式思維及規劃。一個合乎趨勢 需求的資通訊遠距健康照護商業模式,面對現況推廣所遭遇到的問題,應該包含下列 元素。 - 人性化服務 - 以關懷為核心價值的商業模式及持續創新的調整策略。 - 企業價值鏈活動 - 應該加入與社會共享價值的主張及具體的行動。 - 結合政府的健康促進及健康老化的政策。 亦即企業在確認建立有效的短期及長期獲利模式前提下,以整體的思維進行產品 服務系統的關鍵資源及流程建立。我們以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 商業模式再創新(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及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創造共 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的雙模式來架構一個合於遠距健康照護產業的創新商 業模式,並以知名成功的遠距健康照護公司為例,以理論與實際的商業模式探討及進 行公司拜訪及專家訪談,結果顯示成功的遠距健康照護業者其商業模式符合我們的主 張,也顯示在台灣這是一個前瞻性的健康服務產業,需要有更寬廣全面的思維及眼光, 持續創新布局建立合乎顧客價值主張的產品,除了企業的經濟價值的追求外對於社會 環境、效益及公益等活動也要兼顧以等待商機及市場成熟的時刻,當然政府的政策仍 將是主導整個產業生態鏈的形成及產業發展成功的重要關鍵。 研究建議,一個趨勢產業在各先進國家已經有了成效,老人們在國家的健康政策

(5)

下享受健康促進及科技化健康照護的服務,而在國內卻陷入發展的窘境,仍處於萌芽 的階段,遲遲未見預期的成長。我們認為規劃起先企業或是政府的局部思維是阻礙產 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大家看到人口結構的改變帶來的市場,卻沒有成功的推出整體價 值主張的商品,面對新的科技產品無法改變及影響國人的健康醫療的習慣,寧可安於 有病才送醫,而不願接受遠距健康照護來來的預防醫療的新觀念、新科技。 以老人遠距健康照護為例它影響層面涵蓋個人(被照護者)、家庭、社區的互動及價 值共享;政府的醫療資源及健康福利政策;人性關懷與科技產品使用者經驗;異質合 作廠商的營運模式及服務平台建立,這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及營運方式。所以在企 業進行更細部的商業模式創新之時,政府與企業更需要有下列的體認,共同努力為國 家的健康促進政策及老人醫療資源問題找到一個方向。 就政府政策面- 政府應該適時調整國家健康促進的具體主張,架構老人健康老化/ 活躍老化的環境包括硬體及軟體等規劃及藍圖及與老人健康相關議題的法令調整。讓 老人健康產業可以依循,因而建立可以獲利的商業模式。例如長期照護保險的推動、 遠距醫療與照護的法令合宜調整等。 就企業發展面 - 認知資通訊科技服務的需求包括異質企業資源整合平台與健康促 進的服務。同時要兼顧技術與服務;個人與家庭/社群;企業經濟與社會效益,這是一 個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及共享價值體系。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法令制度的調整配合下,以整體的核心思維架構企業價值鏈 活動並與社會效益連結,同時規劃進行的共享價值商業模式,以短期、長期;個人、 社會來設計營收的模式,這是現階段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主張。 關鍵字:人口老化,健康促進,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健康產業,建康管理,資通訊, e-health,m-health,科技服務業,遠距健康照護,遠距醫療,商業模式, 共享價值

(6)

The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for ICT-assisted Healthcare Service

Companies : Remote ICT-assisted Healthcare Service .

Student:Shiuh-Bin Chen

Advisors:Dr. Huimin Chung , Dr. James Liu

Master Program of Management for Executiv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It is evitable that Taiwan is soon approaching an ageing society, with a projected ageing population (65 years or older) accounting for 13.67%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by 2017. Coming with this trend is the market demand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se relatively wealthy retirees, hence creating a unique niche and business opportunity that must not be overlooked.

To properly address the health and ageing issues,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has announced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The industrial, governmental and academic sectors have also been aggressively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a friendly and effective service platform to enable a sound business environment with high functionality. ICT-assisted remote healthcare services undoubtedly meet this need, therefore sparking a worldwide effor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suitable business models.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business model of ICT-assisted health care service companies – targeting at ICT-assisted remote healthcare services. Major subjects under the study are: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cies and plans on healthcare of ageing society  Integration of ICT technology and healthcare service industry

(7)

In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despite of the governmental effort in promoting remote healthcare services, the program has not been widely practiced yet. Experts have attributed the reasons as follows:

 Inadequate national system (abuse of labor medical care system, uneven retirement annuity, restrictions of medical regulations)

 Concept of remote healthcare not being widely accepted

 Less-than-easy operability of technology-based service products

 Unsure profit model resulting from problems of fee collection and pricing

As a result, many companies opted to discontinue their effort in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after failing to secure a profit model and suffering from a long-term loss. Nevertheless, few companies are still active in this emerging business and there is a sign of business growth at this moment, hence warranting a further study and assessment of a feasible business strategy.

An in-depth research reveals that, ICT-assisted remote healthcare represent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based service, which requires a horizontal split of work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ad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formance-oriented ICT technologies, there is a need to incorporate other considerations, so as to ensure a complete product framework and a successful business model. In other words, a full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service will necessitate the reflection and planning of an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of both entrepreneurial and social values. Such a model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 Humane services – a care-oriented business model with continual innovation strategy

 Entrepreneurial value-chain initiative – value sharing with society and action plans  Measures to match the governmental policy on health promoting for ageing

population

That is to say, within the overall guideline of ensuring a short and long-term profitability, an enterprise needs to tak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wards establishing a key resource and

(8)

flow system for value-added product services. During this study, an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for remote healthcare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Clayton M. Christensen’s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and Michael E, Porter’s “Creating Shared Value”, and verified against the case of a successful remote healthcare company. Company visit and expert interviews have been conducted. The results have confirmed our proposed business model for ensuring a successful remote healthcare operation. It also indicates that remote healthcare business is promising, but a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nd approach is a must for this industry. Continual produc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o meet the dynamic needs of the clients has to go hand in hand with the corporate strategy of copi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corporation’s economic profitabilit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remote healthcare industry has proven to be successful in advanced countries and the aged population enjoys a technology-enhanced healthcare service. However, the same has not been observed in Taiwan. It is our belief that, the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thinking as well plan on the side of both the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is perhaps the stumbling block to its further growth. While aware of the potential business opportunity, there has no real effort in offering a value-added remote healthcare product and service. The community in general is insensitive to the benefits that technology-based healthcare products bring,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preventive medical care. Rather, the ageing population still chooses to visit the clinics and hospitals when in illness.

The remote healthcare for the ageing population triggers an interaction and

value-sharing among the individual (aged people), family and community; government’s medical care resources, health and welfare policy; humane consideration and experience of technology-enhanced products; business model of cooperative industries and service platform. This indeed reflects a complex eco-system and business model. It is for this very reason that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industry need to recognize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volved issues, and work together to find a solution to resolve the hidden policy and resources problems.

(9)

On the matter of policy, the government is recommended to make timely adjustments to the health promotion measures, set up necessary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s to suitably care and relive the aged people, and revamp the relevant acts and regulations to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and growth of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for the aged population. Examples include: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remote medical care acts and regulations.

As for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it is highly suggested that a full spectrum of aspects must be considered and integrated, to consolidate the resource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service sectors. This full service and value sharing industry must weigh in the following business elements at the same level, including: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individual as well as family and community; business profit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with the appropriate governmental support and regulatory adjustments, a suitable strategy for ICT-assisted remote healthcare needs to be built upon a core corporate value chain tied to social benefits, so as to plan a value-sharing business model, and design a short and long-term revenue-profit model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individuals as well as the society.

Keywords:the aging population, health promotion,successful aging, active aging, health industry,health car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health, m-health, technology services, telehealth services, telemedicine, business model, creating shared value.

(10)

誌謝

在這論文研究及口試結束的時刻,回首這兩年多的交大 EMBA 學程學習的經歷及 論文進行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不禁讓人滿心充滿感謝與感恩。對一個離開學校三十 年的在職經理人,重回學校試圖能夠得著成長的動力,面對這浩瀚的經營管理的知識 領域,一時有著理論與實務的衝突及面對問題時的多元思維的挑戰。但師長們的諄諄 教誨亦師亦友,同學學長姐們的相互扶持相互分享,讓這兩年多的學生生涯不僅開展 了視野也重新有機會塑造更完整的價值觀。這勢必將影響我往後的行為處事及決策行 為模式,不管是在工作職場或是人生旅途中的決擇,多元整體的思維方法將成為主要 引導前進的關鍵手段。 選擇以健康產業 - 科技服務業、資通訊及商業模式為論文研究的主題,一方面” 健康”是切身相關且是時代趨勢的重要議題,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將在 EMBA 學程中學 到的整體思維及商業模式創新的方法在這一主題上加以研究及發揮。論文在進行過程 才發現此一以”人”為本的科技服務業有著太多必須注意及了解的議題,感謝期間師長的 指導及學長姐的協助及家人的體諒。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鍾惠民博士(EMBA 執行長),在每次的指導中讓學生都有更清 楚的研究方向及方法,論文中的商業模式的研究方法在老師的指導協助下能夠有創新 的架構,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研究內容,僅此獻上學生誠摯的感謝。 謝謝指導教授劉助博士的指導,讓學生能有更清楚的研究範圍跟研究的核心思維。 劉助博士也是我們碩一時公司營利模式的授課老師,老師以財報分析結合易經、陰陽 五行的整體運行及思維來說明公司經營的生長興衰亡的現象及成功之道。論文中商業 模式的探討,以陰陽動態平衡的整體思維(個人/家人/社會、社群)來論述及驗證案例公 司,就是得到劉助博士的指導與啟發,衷心感謝老師的教授與指導形成整篇論文的中 心核心思維。 謝謝 任維廉博士口試的提問、指正及建議,讓論文題目更合適於研究主題,論文 的內容能夠合乎規定及要求。 謝謝學長們的協助與指導,習能學長主動詢問及協助論文電腦格式的編排、修正, 讓學生省掉許多摸索的時間。鎮海學長陪同前往案例公司的共同訪談,並提供實務的 經驗及觀察給學生參考,讓論文更加完善。本組竹三組策略管理課的共同習作中也以 案例公司為研究,感謝小組成員提供的公司蒐集資料,讓訪談公司也驚訝於資料的精 準及完整性。

(11)

同時也感謝台灣光罩公司的栽培,讓我在這兩年來在工作及課業上雖又各種壓力 及挑戰,但總能適時化解及安然度過,謝謝總經理陳碧灣先生及工一部及總經理室的 同仁們期間的共事及協助。 最後感謝家人慧玲我的老婆,不只在 EMBA 的學習期間能夠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週間晚上的小組研習及週末上課無法兼顧家庭下,沒有怨言只有鼓勵。再則慧玲是 AFAA 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認證教練及林口國體研究生,對健康促進、活耀老化等知 識提供許多寶貴意見,讓我在論文研究裡更能達到自己所要的完整架構,從健康相關 的趨勢、需求、政策 ….問題、解決的方案、結論及建議。對以”人”為主的健康概念及 產業發展的整體思維觀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兩年多的 EMBA 學習生活將在這論文研究結束後劃下句點,帶著成長的喜悅及滿 滿與師長、同學、學長等永遠的情誼,我們即將離開學校,為這一切的改變及收穫, 獻上真誠、誠心的感謝,感謝主 耶穌基督的成全及保守,也謝謝學長姐的一路扶持及 鼓勵,祝福學長姐平安喜樂,有你們真好! 陳旭彬 謹致于 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

(12)

目錄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v 誌謝 ... viii 目錄 ... x 表目錄 ... xii 圖目錄 ... xiii 一、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8 1.3 研究架構與步驟 ... 9 二、文獻探討 ... 10 2.1 健康促進與活耀老化*(趨勢與政策面) ... 10 2.1.1 健康促進理論與發展 ... 10 2.1.2 老人健康促進計畫發展現況 ... 13 2.1.3 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 ... 15 2.2 健康管理產業現況分析* (產業特性與商機) ... 16 2.2.1 健康產業的範圍 ... 16 2.2.2 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 ... 17 2.2.3 健康服務產業的商機 ... 18 2.3 資通訊技術發展與運用* (技術面) ... 18 2.3.1 資通訊(ICT)技術演進歷程 ... 18 2.3.2 資通訊在遠距照護系統之運用 ... 19 2.3.4 遠距健康管理產業的需求與發展 ... 23 2.3.5 資通訊健康照護目前在營運上的挑戰 ... 29 三、研究方法 ... 31 3.1 研究策略 ... 31

3.1.1 商業模式再創新(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 32

3.1.2 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 35

3.2 研究個案 ... 39

3.2.1 以提供整合服務平台為主的公司 ... 39

四、分析發現 ... 43

4.1 個案公司商業模式四大連動要素分析 ... 45

4.1.1 要素一 : 顧客價值主張(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 ... 46

4.1.2 要素二 : 利潤公式 ... 47

(13)

4.1.4 要素四 : 關鍵流程 ... 49 4.2 創造共享價值分析 ... 50 4.2.1 公司產品與市場定位 - 社會需求、效益與公害 ... 50 4.2.2 價值鏈生產力再定義 - 企業的競爭優勢 VS 社會議題 ... 51 4.2.3 促進地方群聚發展 - 改善生產力,創造共享價值 ... 51 五、結論與建議 ... 53 5.1 研究結論 ... 53 5.2 研究建議 ... 61 參考文獻 ... 63

(14)

表目錄

表 2-1 無線區域網路(WLAN)802.11 無線網路標準 ... 20

表 2-2 銀髮族 65 歲以上老人自述經醫師診斷罹患慢性病數百分比 ... 23

表 4-1 中興保全的企業發展及沿革 ... 43

(15)

圖目錄

圖 1-1 人口金字塔 ... 3 圖 1-2 人口結構變動趨勢 ... 4 圖 1-3 老年人口成長趨勢及年齡結構 ... 5 圖 1-4 研究步驟 ... 9 圖 2-1 健康促進的生態觀(HEALTH ECOLOGY) ... 11 圖 2-2 老人健康促進概念架構圖 ... 12 圖 2-3 ACTIVE AGEING 活躍老化 ... 13 圖 2-4 台灣健康產業環境 ... 16 圖 2-5 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 ... 17 圖 2-6 台閩地區零歲平均餘命趨勢圖 ... 24 圖 2-7 健康照護相關產業示意圖 ... 26 圖 2-8 台灣遠距照護的服務模式 ... 27 圖 2-9 遠距照護產品結構圖 ... 27 圖 2-10 遠距照護產業供應鏈 ... 28 圖 2-11 經濟部建議的遠距照護產業資源鏈 ... 28 圖 3-1 商業模式再創新架構 ... 33 圖 3-2 商業模式再創新關鍵要素展開圖 ... 34 圖 3-3 啟動創造共享價值的公司策略, ... 35 圖 3-4 企業發展成功策略所忽略的社會需求說明圖 ... 36 圖 3-5 企業競爭優勢與社會效益的陰陽圖 ... 37 圖 3-6 競爭優勢 VS. 社會議題 ... 38 圖 3-7 中興保全 10 年營收趨勢及獲利能力 ... 41 圖 3-8 中興保全企業服務 - 家庭服務–社會服務的發展演進 ... 42 圖 3-9 健康照護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整體思維 ... 46 圖 5-1 遠距健康照護的創新商業模式 ... 54 圖 5-2 遠距健康照護的創新商業模式之關鍵流程 ... 58 圖 5-3 遠距健康照護的創新商業模式之收益來源分析 ... 59

(16)

一、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人口老化趨勢的現象

定義 :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達百分之七時,稱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達到百分之十四時稱為「高齡社 會(aged society)」,倘若老年人口比例達到百分之二十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中華民國 2012 年至 2060 年人口推計」報告數據顯示, 2012 年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為 260.2 萬人,較上年成長 2.9%,由於戰後嬰兒潮世代將 邁入 65 歲,推計 2016 年至 2020 年間將為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時期,在此期間內老年 人口每年成長率均將超過 5.0%,2060 年老年人口將增加為 746.1 萬人,為目前的 2.9 倍。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由 2012 年之 11.2%,大幅上升為 2060 年之 36.4% 。(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2) 以下幾個數據,可以知道台灣老化情況的嚴峻,令人怵目驚心。 其一,台灣老化的速度比各先進國家都來得快。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高 齡化社會」老化速度的判斷標準是 65 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率從 7%增加到 14%的「年 數」,例如法國經過 115 年才慢慢變老,美國則花了 73 年。台灣在 1993 年達到 7%, 預計 2017 年就達到 14%,等於只花了 24 年就快速老化,而我們現在就處於這個快速 老化的過程中,也難怪該來的問題一一浮現。不僅如此,到了 2025 年,台灣更將邁入 老年人口超過 20%的「超高齡社會」。 其二,台灣的扶老比,即 15 歲到 64 歲的生產人口與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目 前約為 7 比 1,就是 7 位年輕人養 1 位老人,但再過 10 年多,這個比例就要變成 2 比 1 了。那是因為台灣的少子化實在嚴重,不僅老化速度快,扶老比下降的速度更快。屆 時不發生世代衝突也難。

(17)

其三,根據健保局統計,民國 99 年健保對象中,65 歲以上老人佔 10.69%,門住 診醫療利用共 1,807 億元,平均每 100 元門住診醫療費用,就有 34 元用於老人。 其四,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失能人口約 67 萬人,其中 65 歲以上近 41 萬,預估至 2025 年,失能人口可能突破 100 萬人,當然也是因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 加所致。 以上這些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已容不得國人再加漠視。(工商時報, 2012) 再從經建會公布人口指標數據與全球的比較 : 全球 65 歲以上人口及 15 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分別為 8% 及 27% ,人口老 化指數 (指 65 歲以上人口÷ 15 歲以下人口× 100) 約為 30% 。我國老化指數則約為 69% 其中(65 歲以上人口及 15 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分別為 11% 及 16%) ,遠高於 全球指標。 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老化趨勢的勢不可檔,從 1993 年,65 歲以上老人人口占總人數 之 7% (高齡化社會 Aging society),預計將在 2017 達 14% (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 此一數據顯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與日本相同,但比歐美各國快速。此人口老化及人口 結構的改變意味著將帶來熟高齡市場規模的擴大也預期將帶來銀髮族產業的興起,企 業應可及早思考此一族群的需求,創造商機進行企業長期的思維佈局及經營。

從經建會 2012 - 2060 人口推計報告當中的下列圖表,顯示出來的人口結構變化, 有人看到商機,也有人看到危機。

(18)

(一) 人口金字塔 2011 年人口金字塔為中間大、兩頭小之燈籠形,代表勞動力供給充沛; 2060 年人口數減少,且金字塔將轉變為倒金鐘型態,社會負擔相對較重。 – 1983 年與 2060 年總人口數雖相近,但年齡結構差異極大。 資料來源 : 2012 - 2060 人口推計,經建會(2012) -圖 1-1 人口金字塔

(19)

(二) 人口結構變動趨勢 –國際上將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 7%、14%及 20%,分別稱為高齡化(ageing) 社會、高齡( aged )社會及超高齡(super-aged)社會。 –我國於 1993 年成為高齡化社會,預計將於 2018 年及 2025 年分別邁入 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從人口結構變動趨勢看到的市場變化,15 ~ 16 歲人口在 2015 年以後逐年減 少而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則持續成長。這代表著市場的此消彼長,相關企業應注意 此一趨勢即早布局應變。 資料來源 : 2012 - 2060 人口推計,經建會(2012) 圖 1-2 人口結構變動趨勢

(20)

(三) 老年人口成長趨勢及年齡結構 –65 歲以上人口數大幅增加,2060 年約增加為 2011 年之 3 倍。 –老年人口中,80 歲以上高高齡人口所占比率亦由 2011 年之 25.1%, 增加為 2060 年之 41.4%。 資料來源 : 2012 - 2060 人口推計,經建會(2012) 圖 1-3 老年人口成長趨勢及年齡結構 (四) 銀髮族相關社會政策與健康促進產業的需求 2009 年 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提出「健康老化政策」,重要的推行策略架構, 包括: • 改善老人與經濟及社會生活的融合; • 建構較佳的生活型態; • 建構符合老人需求的健康照護體系; • 關照社會和環境面向之健康影響因素。 架構中建議各國高齡化政策,應針對維持高齡者生理、心理及社會各方面得到最 適化,讓高齡者得以在無歧視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以延長其保持健康狀態及自主 獨立的良好生活品質,如此不但可以降低醫療照護及其對福利資源的依賴成本,同時 可以增加高齡者的福祉。

(21)

同時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有效的因應策略,除試圖減緩人口 老化速度之消極式作為外,更積極提供老人更為完善之照顧服務,以協助其適應老化 的過程並安享晚年。而在延緩老化的研究中,有學者提出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 活躍老化(active aging)和生產老化(productive aging)的觀點,我國政府呼應 OECD「健康老化政策」提出高齡化的重要政策因應,以「建立健康、安全及友善的社 會參與環境」之政策架構,以營造讓國人在邁入高齡後,仍可以延長保持健康狀態及 享有自主獨立的良好生活品質環境,有助減少對醫療照護及福利資源的依賴。 所以老人健康促進概念架構,是強調如何增進健康及健康維護。不是單方面的健 康檢查、有病才上醫院。更應加入以老人健康等級(健康者、慢性病、行動不便、失能 者)所提供之積極的健康互動服務。讓老人能達成功老化、在地老化的目標。而如何結 合好用、有效率的工具及服務,以面對人口老化趨勢的挑戰,改善增進國人在健康管 理方面的需求?資通訊在健康促進(ICT for health)方面的運用,是進入高齡化、高科 技時代的重要技術發展趨勢,值得我們關注及探討研究。

(五) ICT for health 的興起

網 際 網 路 與 通 信 科 技 蓬 勃 興 起 , 帶 動 資 訊 與 通 訊 科 技 (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 ICT)發展。而智慧終端設備(Smart phone , Tablet) 的興起更帶動 M 化的潮流。而今資通訊(ICT)在生活中已經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利 用 ICT 的開發及無線通訊的日益普及,我們可以享受更好、有效率及多元化的健康保 健、健康管理等功能性的服務。好的 ICT health 產品及整合服務平台可以幫助個人及 家庭、幫助醫師及醫院,幫助社會及政府提升社會大眾追求健康品質的需求,下列 ICT 技術已經被商品化或正進行開發,幫助在健康保健產業的使用。 • 遠距照護即時生醫訊號感測與回饋系統 • 無線感測及智慧生活服務應用 • 智慧生活居家情境感知技術 • 與無線感測控制、GPS 相關之安全行動輔具 • 近身通訊技術 • 適合於銀髮族使用之互動顯示介面 • 感應式智慧互動語音服務 • 智慧型機器人技術等 • 自動化影像追蹤與無線控制技術應用 台灣一向擁有領先全球的資訊電子製造業及優良的醫療保健服務業,具備能力及

(22)

資源來進行相關技術平台開發如(1)開發 ICT health 製造平台事業(製造研發適合消費 者需求的 ICT 電子產品),及(2)健康服務平台事業(提供遠距健康管理,,遠距醫療等整 合平台服務)。配合在今日全球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照護服務、健康管理需求勢必增 加,基於預防勝於治療,心理與生理並重下,資通訊在健康運用的領域將持續被企業 界看好及布局,企業因可看好機會利用企業具備的核心技術的再創新進入來爭取此一 市場。

(23)

1.2 研究目的

是商機還是危機 ? 面對人口老化趨勢伴隨著少子化,已經可以預見人口結構的改 變,也勢必帶來不同的市場需求,尤其是資通訊運用於健康管理、健康促進方面的商 機,似乎大家看得到卻摸不到。可以看見大小企業紛紛進入,企圖分食銀髮族 ICT 健 康保健、照護、管理等市場,面對已經萌芽但錢途未明的產業,企業及消費者準備好 了嗎?

例如: 相關服務商品 Google health 2008 年成立,提供 online personal health record system,已經確認 2013 年 1 月 1 日關閉移除)。分析原因包括(1)消費者不感 興趣,或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個人的健康醫療數據平台,行銷推廣不足。(2)知道 Google Health 的消費者,認為 Google Health 沒有考慮顧客需求導向,顧客不只關心健康數 據也希望能夠有效的數據運用,管理自己的健康或是家人的健康,而 Google Health 無法有此功能及服務。(3)消費者轉而選擇有醫生、醫院及健康計畫(Health-plan)的 相關 ICT 健康保健入口網站或者有能力提供健康管理之 ICT 企業。(4)對使用者為病人, 缺乏通信及方便使用的特點,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功能不足。(5)消費者對隱私及資訊 安全問題的疑慮。(McGee, 2011)

Google Health 一個符合趨勢的 ICT e health 科技產品,卻無法達到成立的目的, 達到創造商品價值並被消費者接受及使用,此一失敗的經驗值得我們注意及借鏡。本 研究將進行相關資訊收集與歸納,包括(1)人口老化趨勢下應有的健康概念思維 - 健康 促進與健康老化,(2) 資通訊結合健康產業的服務平台現況,(3) 商業模式探討–遠距健 康照護的個案研究,就其商業模式、競爭力、差異化、經營現況進行了解及分析。並 參考 Clayton M.Christensen -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商業模式再創新)及麥可. 波特 (Michael E. Porter)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的策略來進行本論文研 究公司商業模式的探討與研究。

(24)

1.3 研究架構與步驟

人口老化趨勢及資通訊 ICT 科技的進步,一些企業紛紛進場佈局,在原有的基礎 下進行相關產品(如 ICT for health)的開發及建立異質整合(如醫療院所)合作平台。 利用原有的技術核心能力下,創造企業新的商業契機、創造新的企業價值及商業模式, 試圖在現今持續成長的銀髮族健康促進產業占有一席之地。

本研究收集相關主題文獻,參考文獻中研究主題的結果為基礎,進而分析選定的 個案公司在 ICT 健康管理方面的產品及服務類別、功能設計及產品、服務訴求。以 Clayton M.Christensen -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商業模式再創新)及 麥可.波特 (Michael E. Porter)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的策略來 進行本論文研究公司商業模式的探討與研究。

(25)

二、文獻探討

2.1 健康促進與活耀老化*(趨勢與政策面)

2.1.1 健康促進理論與發展

(一) 健康的定義 過去人們對於「健康」的定義較為消極,認為無病無痛即健康,指身體毫無任何 疾病的病徵(signs)與症狀(symptoms),比較屬於生理層面;而現在的人對於健康 的定義較為積極,認為健康是發揮自己與實現自我;衛生署(2007)-僅僅「無病」並 不能完全的代表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健康除了人的器官組織如心臟、肺臟…等無病正 常,並且在正常機能的運作下,人體能夠擔負工作、生活、娛樂甚至應付突發狀況。 已從生理層面擴大至生理、心理、社會各層面。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1946)憲章,認為健康:「健 康是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完全安適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殘障發生而已。」, 此定義不僅將健康的概念由原本的身體、生理健康擴充至心理、社會的健全安適,更 明白的否定過去對於健康只講求「無病」狀態之說法。今日,健康的定義不再是如此 「單一」、「狹義」的,而是「廣義」、「多元」的。 (二)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的發展及相關定義 1986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加拿大渥太華(Ottawa)舉辦第一屆健康促進 國際會議,制定了《渥太華憲章》,認為「健康促進」是「使人們能夠增加對於本身健 康之控制並促進其健康之過程(as the process of enabling people to increase control over, and to improve, their health.)」,強調健康促進為一過程,透過權能增長(Empowerment)之 手法使民眾自主改善健康 - (WHO 1986)。

學者 Green &Kreuter(1999)提出,健康促進是有計畫的結合教育、政治、法律 和組織支持,為促成個人、團體和社區具有健康之生活狀況所採取的策略或行動。綜 合言之,健康促進為增進個體與團體的健康認知,導向正確的心態及積極的態度,以 促使行為之改變,並尋求身心健康的方式,來提升生活滿意。

(26)

 意義:健康促進是使人增強﹝empowering﹞其掌控和改善個人健康能力的過程 必須個人是出於自願、有能力且是屬於現在進行式的模式。  目的:健康促進使一個人健康,同時能生活在一健康的環境中,同時擁有支持 的法規與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劉潔心) (三) 健康促進的生態觀(Health Ecology) 人必須擁有基本的健康生活,以利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環境,不斷向上累加自己生 活品質的附加價值。(晏涵文, 劉潔心, 牛玉珍, & 邱詩揚, 2009) 資料來源 : 劉潔心教授 圖 2-1 健康促進的生態觀(Health Ecology) (四) 健康促進的運用領域 健康促進包含健康的所有領域,初級、次級預防、治療復健和長期照護,Green 等 人認為健康促進的實施方式大致上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Green et al., 2000):  以健康議題為主的健康促進:這是最常見的實施方式,像是藥癮及酒癮的問題、 AIDS、戒煙或是肥胖的問題等;

(27)

 以群體為主的健康促進:其服務的對象大多為年長者、青少年、婦女等;  以場所性(Setting)為主的健康促進:主要是生態性觀點的健康促進,強調 人類的健康與所處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此概念進而發展出健康城市、 健康社區、健康學校和健康的職場等。 (五) 老人健康促進概念 老人健康促進是以增進健康與健康維護為目標,因此,老人健康促進概念架構如 下圖所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9) 資料來源 : 國民健康局 2009 圖 2-2 老人健康促進概念架構圖 工研院 IEK-ITIS(2009)指出:老人健康促進服務模式,除了致力於「疾病預防」 及「健康促進」外,還要建構完整的「預防治療及照護」模式,因此,老人健康促進 服務模式,應建立完整安全的服務網絡,培訓專業照護人員,對高齡者評估健康風險, 並建構完整的健康資訊平台,與高齡者共同作健康管理及規畫:(鄭少凡、李唐峰, 2010)

(28)

2.1.2 老人健康促進計畫發展現況

(一) 先進國家老人健康促進策略之趨勢 近年來,由於老化人口迅速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及先進國家陸續針對老人健康方 面,擬定方針,制定策略,使國家各層級重視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對健康風險作評估、 監控與管制,期能達到預防保健的目標、完成年長者健康促進的心願。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9) 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2002 年 WHO 對高齡社會來臨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政策框架,強 調「社會參與」管道的建立;「身心健康」環境的形成;「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 確保」。(is Older, 2002) 資料來源 :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圖 2-3 Active Ageing 活躍老化 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2009 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提出「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的主張, 建議各國應積極推動下列各項政策:  改善老人與經濟及社會生活的融合;  建構較佳的生活型態;

(29)

 建構符合老人需求的健康照護體系;  關照社會和環境面向之健康影響因素。  英國 2001 年提出國家老人服務架構整合十年計畫,結合社會服務支持系統,增進 老人自主平等與健康獨立,並獲得高品質服務,滿足其需求。  歐盟組織 2003 年提出健康老化計畫,肯定老人之健康促進及社會價值,發展支持性政 策,擬定健康老化指標,評估成本效益,發展改善生活型態策略,創造適合高齡者 環境,推廣健康飲食、醫療照護、預防傷害、心理健康、社會參與等議題。  日本 1990~1999 提出黃金計畫,鼓勵民間設立老人保健及福利綜合機構,讓老人 有獨立有尊嚴;2002 年提出健康增進法,以改善生活習慣為目標;2005 年提出高 齡化社會對策,建立終身健康、環境健康、照護預防服務。  美國 2007 年提出 2010 健康人:全國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目標,希望年長者能達 到獨立、長壽、具生產力、高生活品質的狀況;同年提出美國老化與健康現況政策, 以健康狀況、健康行為、預防保健服務與篩檢、事故傷害等四大類 15 項指標明定 老人健康監測指標。(蔡榮貴, 2011) (二) 國外經驗之啟示 綜觀先進國家老人健康促進政策,採取的措施,諸如:建構老人健康的支持性環境; 制定、發布與實施健康促進法;整合資源,多元化行銷健康老化的認知與方法;有效 激發老人持續參與的介入措施;提升老人專業人員的素質與服務品質;改善老人生活 習慣;縮小健康不平等的差距;老人健康監測指標之發展等。

(30)

2.1.3 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

健康顯然是老年人最重視的的老人生活(存)要素,他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行動 能力,社會參與等意願。不同學者針對老人成功老化有不同定義,列出其一來了解成 功老化的概念。

(一) 成功老化

Rowe & Kahn(1997)闡述成功老化的定義,指出個人成功老化的關鍵要素包括避免 疾病與失能、保持良好的心智與體能狀況以及積極地參與生活。其中除了健康的重視, 並強調不斷地運用腦力以及持續性的活動,讓老人能夠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而維持良 好的整體機能,進而能參與有興趣的活動,發展良好的社會支持。 綜合以上,成功老化的過程可以由個人對環境的調整適應的觀點來解釋,包括:「生 理機能的維持與接納」、「個人內在的心理調適」以及「與外在環境關係的調適轉變」 三點,分別敘述如下:  個人內在的心理適應:個人在適應老化的過程中,能用接納與包容的眼光看待 自己,積極統整回顧早年的生活,找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維持自我的價值感。  生理機能的維持與接納:生理機能的退化是老年生活不可避免的現象。然而對 健康的維持以及疾病的預防仍是維持老年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能成功 老化也包含能積極的以行動維持健康,重視生理機能的維護。  與外在環境關係的調適轉變:在老化過程中,要面對的不單只是個人身心的變 化,在與外界的互動關係也會隨著變老而有所調整。然而成功老化對與外界環 境互動的預期,則積極的期待長者能打破大眾對老人生活與社會疏離與孤立的 刻板印象,再度投入社區活動中。 (二) 活躍老化 身體、心理、社會三面向同時運作良好的狀態,著重老年生活仍維持獨立與參與, 指標包括 :  日常生活活動(ADL)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均未失能(身體健康)  認知功能無失能與無憂鬱症狀(心理健康)  具高度社會支持與參與生產力活動(社會健康)

(31)

(楊志良, 2010)

2.2 健康管理產業現況分析* (產業特性與商機)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普遍提升,以及人類生活模式的改變,以生物技 術和生命科學為先導,涵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健康服務功能的健康產 業成為 21 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

2.2.1 健康產業的範圍

(一) 何謂健康產業? 所謂「健康產業」的狹義定義,是指從預防、營養食品、到健康維護與提升、早 期診斷、疾病治療、復健、到居家護理和老年安養等之垂直整合與規畫。 「健康產業」廣義的定義應含『生物與醫學﹝生醫﹞科技產業』、『醫療產業』與 其它相關之『知識經濟型產業』。後者如保險和財務管理、精密機械、材料科學、電子 資訊以及任何可以直接或間接幫助人類健康的,都應包括在健康產業之範疇。兩項定 義都包含兩項產業活動,即製造及服務活動。(華慧敏, 2012) 資料來源南開華慧敏 2012.02 圖 2-4 台灣健康產業環境 (二) 健康產業發展趨勢

(32)

產業範圍的變化  醫療、製藥、醫療器材 (治療)  照護、老人安養、復建 (照護)  保健食品、健康食品 (保養)  健檢、健身中心、保養品、休閒遊憩 (預防、保養)  保險、投資、資訊電子 (ICT)  健康服務 (異質平台合作整合) (全方位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發展的變化  疾病治療 >> 預防 (健康照護,養生照護) >> 健康促進 (三) 健康產業成功之道 健康產業的成功,必須要做好生醫領域和其他領域之異業結盟。健康產業已成為 二十一世紀的主流明星產業,放眼全球更被視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明日之星。發展健康 照護及休閒保健,需結合食品營養、旅遊休閒、健康管理、健康資訊、健康保險等融 合方可達成。(劉淑範)

2.2.2 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

在健康管理意識與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下帶動的醫療電子需求,根據工研院(IEK) 預估,2014 年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將由 2009 年的 947 億美元,成長到 1244 億美元。 資料來源 : 工研院 圖 2-5 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 工業局在 2005 年 7 月「養生照護產業發展構想」中的報導指出,台灣養生照護產 業未來 7 年投資額估計可達 3,500 億元。在全球高齡化時代的來臨,不管是政府及個 人都愈來愈重視健康照護產業,依據我國行政院經建會所作人口推估,2008 年我國 65

(33)

歲以上人口比率已超過 10%,2020 年將高達 14%。預估至 2015 年,全球健康照護產業 的產值將達 5970 億美元,而台灣健康照護已列為行政院 2015 年經濟發展願景四大新 興產業之一,預估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年成長率將達 17%以上,產值可達 180 億美元。推 動健康管理產業發展已是國家發展重大政策,根據 IEK 之統計指出,2007 年全球健康 服務產業市場規模約 723 億美金,預估到 2009 年可 771 億美金,自 2002 年至 2007 年, 市場規模的年度成長率將高達 30%以上。(王元元, 2011)

2.2.3 健康服務產業的商機

根據工研院 IEK 推估,台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在 2025 年可達到 1,089 億美元。 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顯示,台灣目前五十至六十五歲的熟年人口約 3 百萬人,六 十五歲以上人口約 2 百萬人。加上未來一到十年內,有 3、4 百萬人即將邁入熟年階段 (五十歲以上),銀髮人口也將呈倍數成長,估計台灣會有 1 千萬的熟年與銀髮消費人 口,推估醫療保健商機至少在 1 兆元以上!

2.3 資通訊技術發展與運用* (技術面)

2.3.1 資通訊(ICT)技術演進歷程

(一) 資通訊(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簡稱 ICT)的定義 :

資通訊(ICT)是資訊科技及通訊技術的合稱。過往通訊技術與資訊科技是兩個完全 不同的範疇:通訊技術著重於訊息傳播的傳送技術,而資訊科技著重於資訊的編碼或 解碼,以及在通訊載體的傳輸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兩種技術慢慢變得密不可分, 從而漸漸融合成為一個範疇。 資訊科技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資訊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總稱。它主要是應用電腦科 學和通訊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資訊系統及應用軟體。通訊技術主要包含傳 輸接入、網路交換、行動通訊、無線通訊、光通訊、衛星通訊、支撐管理、專網通訊 等技術,現在熱門的技術有 4G LTE、3G、WiMAX、IPTV、VoIP、NGN 和 IMS。 (二) 台灣資通訊產業的發展 台灣藉著早期民間電子遊戲機、APPLE II 的發展,以及政府積極投入建設相關的 發展環境,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包括工研院與資策會投入研發,使得台灣在個人電腦產 業方面成長茁壯,並孕育出相關周邊產品,形成完整的資訊產業鏈,在通訊產業方面, 面對市場挑戰,台灣通訊設備廠,以靈活的經營策略及研發能力在全球市場中,一路 由電話機的生產製造,發展成為智慧型手機、寬頻上網設備等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

(34)

的通訊產品,完整的產業鏈,使台灣立足於全球通訊產業重要地位。 (三) 行動化智慧手機與智慧生活 1990 年代的重大發展,就是無線通訊的起飛。無線通訊研發進程圖,無線通訊由 於有便於攜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通訊的優點,成為通訊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而無 線通訊近年來最重要的發展熱點以行動手機,平板電腦最為看好,且持續成長中。 行動與無線通訊的世代近年來行動通訊的蓬勃發展,不管是因為智慧型手機端的 功能加強、頻寬的增加或是行動應用軟體的多元化,對於現在的生活來說,有愈來愈 多的細節都能夠透過手機或是其它的行動設備(平板電腦、手持電腦裝置)來完成,行 動通訊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生活中更細微的角落,可以預見將成為未來智慧生活的一 塊跳板。 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不再是制式的操作介面,以現在的手機作業系統如 Apple 的 iOS、Google 的 Android、Microsoft 的 Window8 等,使用者可以自己從線 上的軟體商店(App Market)下載自己適用的軟體,感覺就像在使用一台電 腦一樣,可以自行調整操作介面,就像是在用一台小型電腦一樣。既然現在 的行動通訊設備都具備了電腦的功能,代表我們就能夠透過作業系統的支援, 去連接許多周邊的電子設備搭配無線通訊功能達到行動化、資訊整合的功能。 另外與異質平台的結合也是許多資通訊廠家努力開發的項目,也將帶來生活 的便利及智慧的生活。(陳信宏, 王蒞君, 陳春秀, & 佘蘭妮, 科學發展)

2.3.2 資通訊在遠距照護系統之運用

資通訊技術在遠距照護系統之應用,可以分為三個技術發展方向包括  近端生理資料傳輸技術  遠端健康資料傳輸技術  雲端服務 (一) 近端生理資料傳輸技術 遠距居家照護系統近端感測裝置所量測的生理訊號,如血壓值、血糖值、心電圖 等,必須以單筆或連續傳輸方式傳送至居家端通訊閘(gateway) 。有以下列方式進 行 :(徐業良&盧俊銘, 2012)  有線之 RS-232 與 USB

(35)

 近距離無線通訊(NFC)

 NFC 是一種近距離或接觸式的無線通訊技術,是由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術發展而來。

 NFC 具備完整的非接觸式智慧卡之功能,目前應用的層面含括門禁卡、 有 VisaWave 或 PayPass 功能的信用卡、悠遊卡等,市場上也已有商業化 的產品將這些功能整合於手機中,NFC 未來仍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提 供更加便利的健康管理資料傳輸運用。  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 無線個人區域網路利用短距離、低功率無線傳輸技術,連接個人隨身的 行動應用裝置,如資訊周邊裝置、手機、PDA、筆記型電腦等,進行資料的 傳輸與交換,主要是針對距離 10 公尺以內的區域網路所制定的通訊協定。  Ÿ IEEE 802.15.1 藍牙(Bluetooth)通訊技術。  Ÿ IEEE802.15.4 ZigBee 低功率無線通訊技術。

 Ÿ IEEE 802.15.3a UWB(Ultra-WideBand)超寬頻無線通訊技術。  無線區域網路(WLAN) 無線區域網路採用由 IEEE 所制定的 802.11 無線網路標準。 提供室內低移動率之高速無線傳輸服務,常用於建立家庭或建築物內之無線 區域網路。 表 2-1 無線區域網路(WLAN)802.11 無線網路標準 資料來源 : 徐業良、盧俊銘著 (2012)  Wi-Fi Direct  Wi-Fi 聯盟於 2010 年 10 月所公佈一項新的點對點通訊技術。企圖跨入行 動通訊隨身傳輸的領域。

(36)

 不需要再透過傳統的網路架構或無線基地台(Access Point, AP)就可以直 接互相連結。 在遠距居家照護應用上,近端生理訊號傳輸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仍有許多問題需 要被克服:  資料傳輸時並無共通之通訊規範與標準。  無法相容於醫療院所之資訊系統。 由 Intel、IBM、Philips 等多家大廠共同發起倡議、制定可讓醫療器材互相溝通之 規範與標準,並由許多不同醫療技術與保健機構於 2006 年成立的 Continua 健康聯盟 (Continua Health Alliance,CHA),便是積極推動此一技術標準的幕後推手。Continua 健康聯盟希望能透過制訂統一的連接技術標準,確保通過認證的醫療電子裝置/產品皆 能 順 利互 通、 相容 使用 ,也 由 於 整合資 通 訊技術 (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與醫療照護設備,更讓此技術標準對遠距照護(Telehealth)領域有 長足的幫助。(Tech_Direct, 2011)

(二) 遠端健康資料傳輸技術

 POTS 與 PSTN

普通老式的電話服務(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POTS)與公共交換電信 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長距離資料傳輸,如病患家中的資料收集裝置與後端的健康資料庫間之資料 連結,需要一個穩定且傳輸距離遠之通訊方式。

 ADSL 與 Cable modem (1) 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iMAX)

WiMAX: 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 傳輸速度快,高速傳輸與傳輸範圍廣

 支援語音、影像等服務  移動式、固定式

隨著 2010 年英特爾對 WiMAX 的放棄,以及 LTE 在 4G 市場成了唯一的主流 標準,WiMAX 的電信運營商也逐漸向 LTE 轉移,WiMAX 論壇也於 2012 年將 TD-LTE 納入 WiMAX 2.1 規範,一些 WiMAX 運營商也開始將設備升級為 TD-LTE。

(2) 無線廣域網路(WWAN)

無線廣域網路又稱為「行動數據網路(mobile data network)」,包含了行動電話、呼 叫器、行動衛星通訊等,傳輸範圍可以跨越不同城市間乃至國家間之網路。

(37)

Ÿ 2G: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 8.6kbps。 Ÿ 2.5G: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64~115kbps。

Ÿ 3G (114kbps~2Mbps), 3.5G (384kbps~3.6Mbps) for multimedia transmission。

(三) 雲端服務

雲端服務主要有三種類型: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的雲端運算定義中明確了三種服務模式

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軟體即服務 (SaaS):消費者使用應用程式,但並不掌控作業系統、硬體或運作的 網路基礎架構。是一種服務觀念的基礎,軟體服務供應商,以租賃的概念提供客戶 服務,而非購買,比較常見的模式是提供一組帳號密碼。例如: Microsoft CRM 與 Salesforce.com

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平台即服務 (PaaS):消費者使用主機操作應用程式。消費者掌控運作應用程式的 環境(也擁有主機部分掌控權),但並不掌控作業系統、硬體或運作的網路基礎架 構。平台通常是應用程式基礎架構。例如: Google App Engine。

 「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基礎架構即服務 (IaaS):消費者使用「基礎運算資源」,如處理能力、儲存空間、 網路元件或中介軟體。消費者能掌控作業系統、儲存空間、已部署的應用程式及網 路元件(如防火牆、負載平衡器等),但並不掌控雲端基礎架構。例如: Amazon AWS、 Rackspace。 (維基百科) 2.3.3 資通訊(ICT)科技服務產業的興起 我國 2006 年配合行政院規劃,投入建立科技化服務業服務創新實驗研究,並擇金 融服務(如推動「電子商務跨行跨業小額支付金融服務」)、健康照護(如「銀髮族 U-Care 旗艦計畫」)領域,促成業者共同進行服務創新的導入、實驗及概念驗證,發展台灣成 為服務創新之先導試驗環境(TEST BED),帶動台灣科技化服務產業的發展,由資策會 FIND(2007)科技化服務應用及發展年鑑中指出服務與科技的關係為傳統服務業必須 以面對面方式提供服務,然而近年來服務業運用 ICT 平台提供遠端服務,發展出傳統 服務無法突破的時空限制以及區域經濟規模的科技化服務 (IT-enabled Service,

(38)

ITeS)。且歸納上述國外案例的共通特色,皆在結合科技於創造高價值的獨特「營運模 式」,並經過市場驗證,為跨領域的業者合作帶來「科技結合服務的創新價值」。 許多高科技公司,如 Google、eBay、Yahoo 等,應用其所發之資訊技術,透過網 際網路跨越國界障礙,為全球提供各類資訊服務。此類服務以 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平台為基礎,以數位方式,運用各種資訊終端設備與各 式網路,跨國提供服務,構成同時具有規模經濟與可外銷的科技化服務。(經濟部中小 企業處, 2007)

2.3.4 遠距健康管理產業的需求與發展

(一) 發展遠距健康照護技術的目標 (1) 促成新型態長期照護服務產業的發展,整合醫工、資訊、通訊技術與應用,透 過跨領域科技的整合應用,開發多元化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2) 利用行動化資訊通訊技術,針對具有健康照護服務需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有 效且方便的個人健康照護服務,包括個人日常健康管理、生理資訊儲存與分析、健康 狀況異常警示、健康諮詢與關懷等。後續亦可提供醫生做為診斷的參考或是慢性病病 情控制的依據。(工業技術研究院) (二) 國內現況及需求 人口老化的趨勢,帶來人口結構的變化,科技的進步也帶來平均餘命的增加。尤 其台灣目前擁有的全民健保制度及方便的醫療體系,更造就大家在追求健康的過程對 醫療資源的依賴及浪費。根據調查人老後身體機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也愈多、愈嚴 重。底下是健康局(2007 年)調查,65 歲以上銀髮族患有慢性病的統計資料。(國民健 康局, 2007) 表 2-2 銀髮族 65 歲以上老人自述經醫師診斷罹患慢性病數百分比 慢性病項目數 百分比(%) 一項以上 88.71 兩項以上 71.67 三項以上 51.25 註:完訪樣本 2699 人;百分比經加權處理。 資料來源:健康局 2007 年「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第六次)調查」。

(39)

資料來源 : 內政部 圖 2-6 台閩地區零歲平均餘命趨勢圖 在高齡化伴隨著老人慢性病的健康醫療、健康促進議題,加上夫妻皆須工作的家 庭結構,勢必在未來時日牽動到整體國家的經濟力、競爭力,是不可輕忽的重要議題, 全世界各國政府也紛紛提出對策。2009 年行政院經建會將醫療照護列為我國六大新興 產業之一。其發展策略為”藉由核心技術,擴充現階段醫療服務體系至健康促進、長 期照護、智慧醫療服務。國際醫療及生技醫療產業,打造台灣醫療服務品牌,帶動相 關產業發展”。 所以隨著人口老化趨勢引發慢性疾病發生率節節升高,相關治療費用也將持續攀 升,因此如何達成早期發現與預防的效果,而達到降低醫療支出的目的,更是目前大 家關注的焦點。一般高齡者常見的好發疾病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等慢性 疾病,這些疾病的患者平時可以如正常人般的生活,但因疾病具有不定時發病的可能, 因此皆需要對於病況進行定時監測,在發病初期即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以達到早期 發現、早期治療,並降低治療成本的目的。再加上”在宅健康老化,健康促進”的政策 目標,慢性病患在家自行測量生理參數已經逐漸成形,但若能加入專業判斷的服務, 相信更將具有疾病預防的效益。目前遠距健康產業可以分為三大類 : 自我健康管理、 遠距健康醫療、遠距健康照護。這三類究其提供的服務項目、價值及其商業模式及目 的是屬於不同的類型。 (1) 自我健康管理平台 : 如早期 Google Health 就是屬於此類,業者提供一個資 通訊平台加上雲端服務架構,讓使用者可記錄、分析自己的健康狀況數據。自我健康 管理系統可以針對輸入健康數據提供健康飲食、運動的建議及計畫,藉著程式及資料

(40)

庫的互動搭配來達到健康管理的目標。雖然 Google Health 的商業模式沒有成功,但新 的自我健康管理的整合創新平台仍然被推出,試圖在健康管理產業占一席之地。 (2) 遠距健康醫療–利用電信通訊系統傳輸包括聲音和影像之數據、文件紀錄和其 它資訊,以進行遠距離的介入、診斷治療之決策與建議等醫療行為。也就是一個醫生 在螢幕另一邊,利用資通訊科技來服務偏遠地區的病患,這就是遠距醫療。在國外遠 距醫療的產生是為了解決幅員廣大醫師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節省時間與成本,對於 醫療資源發揮有效的運用及整合。目前台灣的法令仍未開放遠距醫療的行為,就未來 需求及趨勢相信應該會有解決的方法。 (3) 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平台 - 遠距健康照護是指利用資訊與通訊科技(ICT),在遠 端或近端提供健康與照護服務。(鄭智銘, 2012) (三) 遠距健康照護模式的效益分析。 遠距照護對醫療費用支出的影響,由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發表的數據顯示: 1. 分析參與遠距照護的心血管病友資料發現,接受遠距照護的患者,其血壓與 血糖的控制隨遠距照護時間越長控制越好,住院率及住院天數減少六成,大幅降低醫 療費用。 2. 遠距照護中心主任何奕倫表示,台大在 99 年建立遠距照護的模式,在總醫療 費用與住院支出部分,接受遠距照護後的門診就醫率雖然增加 10.98%,然而在住院率 及住院天數均大幅減少,分別減少 63.44%與 64.31%,另外在急診就醫率亦大幅減少 56.72%,平均每人醫療費用可以節省 59.18%。(何奕倫, 2012) (四) 產業發展–美國 Intel、GE 於 2009 年 4 月宣布,未來五年將挹注高達 2.5 億美元的經費,組成 Tech Healthcare alliance 聯盟,共同開發居家健康技術(home-based health technologies), 以方便醫師可以遠端監測病患,如跌倒預防、服藥順從性、睡眠障礙、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與個人健康監測等服務,預估 2009 年居家健康監測可達 30 億美元,2012 年 可達 77 億美元。顯見 Intel 與 GE 雙雙看好遠距照護產業的發展,產業潛力可期。 (五) 健康照護相關產業示意圖 老人的健康問題可分為四級,健康、慢性疾病、失能者及急性病患。 遠距健康照護隨著健康促進的概念及政策推行,已經從針對慢性病患、出院病人 照護衍生到健康老人、熟齡族等,養生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的推動。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2010)

(41)

資料來源 : 經建會 96.3 圖 2-7 健康照護相關產業示意圖 (六) 台灣遠距照護的服務模式 行政院衛生署自 96 年起推動「遠距照護試辦計畫」及 97 年推動「遠距照護服務 改善與品質提升計畫」,建立居家/社區式和機構式二類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模式,發展整 合性、連續性的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網絡。 資料來源:MoneyDJ 理財網

(42)

圖 2-8 台灣遠距照護的服務模式 (七) 遠距照護產品結構圖 台灣遠距照護產業的營運模式,依據用戶端、設備端、系統端、營運端與照 護端五大元素。 資料來源:MoneyDJ 理財網 圖 2-9 遠距照護產品結構圖 (八) 遠距照護產業供應鏈 完整的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是一個需要異質企業及社區資源進行專業服務整合的 科技服務產業。可以涵蓋的除了醫、護、顧以外,食、衣、住、行、育、樂、財(理財)、 都有相關。

(43)

資料來源:(MoneyDJ 理財網, 2012) 圖 2-10 遠距照護產業供應鏈 資料來源:經濟部技術處 圖 2-11 經濟部建議的遠距照護產業資源鏈 (九) 健康照護政策的發展及演進 從 95 年開始,由經濟部技術處、衛生署及經濟部工業局皆提出相關的計畫及專案, 為此一合乎人口老化趨勢的科技服務業展開一連串的發展。 表 2-3 健康照護產業政策發展演進 年度 計畫及專案名稱 政府單位 95 年 銀髮族 U – Care 旗艦計畫 經濟部技術處 95 年 健康照護創新服務計畫 經濟部技術處 95 年 遠距照護試辦計畫 衛生署 96 年 科技化健康照護創新服務計畫 經濟部技術處 96 年 遠距照護服務改善與品質提升計畫 衛生署 98 年 遠距健康照護服務計畫 衛生署 99 年 養生照護產業發展推動計畫 經濟部工業局 99 年 遠距健康照護服務複製擴散計畫 衛生署 102 年 健康促進產業發展推動 經濟部工業局 資料來源 : 中衛中心彙整 由政策的發展演進可以看到政府在推動遠距健康照護投入很大的心力,持續推動 及調整。不過也顯示在推動上的不如預期,從早先以銀髮族(65 歲以上)為目標,到養

(44)

生照護以熟高齡(45 歲以上)為目標至今健康促進則以 25 歲以上為目標族群。在台灣民 眾對醫療就醫的環境及健康健身的概念與先進國家的老人政策經驗顯然不同,這也影 響著業者推出健康管理商品的商業模式創新。

2.3.5 資通訊健康照護目前在營運上的挑戰

(一)、學者研究分析發現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暨元智大學機械系教授徐業良分析,儘管相 關生理訊號量測裝置、資通訊技術都已相當成熟,而且台灣也有許多針對健康照護的 研究計畫與測試計畫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然而至今卻沒有成功的商業營運案例。 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李源德也指出,台灣 IT 產業有非常卓越的研發能力,如 今遠距照護也有相當成熟的技術,許多業者已推出相關服務,但是始終沒有 1 個成功 且持續推廣的健康照護系統。(DIGITIMES, 2009)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彭心儀也指出,政府透過醫療照護與資通訊科技的 結合應用,發展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等不同照護服務整合模式,並建立照護資訊 整合平台。然而,由法律面觀之,諸多問題仍有待解決:  醫事法規的釐清與修正 依 據 當 前 的 定 義 , 與 醫 療 健 康 產 業 相 關 的 遠 距 發 展 大 致 可 分 為 遠 距 醫 療 (Telemedicine)、遠距健康(Telehealth)及遠距照護(Telecare)。目前法規允許透過 通訊方式來進行醫療行為者,僅有醫師法所規定之偏遠地區或是經主管機關所指定之 區域得進行通訊診察,避免資通訊業者、照護業者無所適從,更應掌握國際立法趨勢, 全盤考量修法或立法,以增進人民福祉及符合產業需求。  當事人法律責任之釐清 如何及由誰負責針對系統設備的維護管理加以監督,以確保健康照護的品質與病 人之權益。關於「損害賠償責任」,事故發生後的損害賠償分配等問題,對於遠距醫療 照護體系長遠發展甚為關鍵。通訊設備商及電信服務業者所應扮演的角色,及其所可 能承擔的法律責任,亦應以契約先與明訂。  隱私權之保障 線上醫療資訊安全問題,對於遠距照護患者的隱私保護甚為重要,推動寬頻遠距 照護的前提,應建立一套明確且嚴謹的資訊傳輸標準,提高資訊保護之層級,並賦予 資訊管理者高密度資訊安全義務,使其所掌控之醫療資訊能夠在更安全的電子環境中 進行高速傳輸與有效利用。

(45)

(二)、歸納影響成功營運的因素  收費及定價的問題  遠距照護觀念未被普遍接受  科技化服務產品的操作便利性  相關法令限制問題  國家政策問題,如勞保醫療制度濫用、老年退休年金不均等問題。  對隱私權保護及資訊安全疑慮 雖然資通訊遠距健康照護現階段在國內存在一些上述學者專家所提政策、法律及 醫療制度的問題,使得整體產業仍處於萌芽階段,但從全球老化的趨勢及先進國家成 功營運的軌跡及整合發展的經驗,國內業者依然看好未來的趨勢及商機。台灣業者一 向以開發資通訊系統的能力及效率自豪,但對此一資通訊健康照護產業是需要更全面 的價值思維及整合服務架構。我們認為面對此創新產業,商業模式的再創新是一個企 業必須面對的基本議題,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建立能引導企業進行特定需求商品及服務 的設計與銷售,這將是企業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我們將以此為論述,找出一個改善 企業在資通訊健康管理產品上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思維及作法。

數據

圖 1-4 研究步驟
圖 2-8 台灣遠距照護的服務模式  (七)  遠距照護產品結構圖  台灣遠距照護產業的營運模式,依據用戶端、設備端、系統端、營運端與照 護端五大元素。  資料來源:MoneyDJ 理財網  圖 2-9 遠距照護產品結構圖  (八)  遠距照護產業供應鏈  完整的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是一個需要異質企業及社區資源進行專業服務整合的 科技服務產業。可以涵蓋的除了醫、護、顧以外,食、衣、住、行、育、樂、財(理財)、 都有相關。
圖 3-1  商業模式再創新架構
圖 3-6 競爭優勢  VS.  社會議題  方法 3:促進地方群聚發展  “沒有企業是完全獨立自足的。每家公司的成就,都會受到提供支援的公司,以及 相關的基礎設施影響。企業生產力及創新能力極受「群聚」 (clusters)影響。成 功且成長中的區域經濟體,都有引人注目的群聚,它們在促進生產力、創新及競爭 力上,扮演關鍵的角色。企業建立群聚以改善生產力,同時處理群聚基本條件的缺 陷或不足時,就能創造共享價值。”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luding government health establishments such as public health centres, Medical Check-up Centre for Civil Servants, etc., and private clinic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s of health

Including government health establishments such as public health centres, Medical Check-up Centre for Civil Servants, etc., and private clinic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s of health

使用 善用 健康

“Social welfare” if defined in a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 (SWD)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s),

正向成就 (positive accomplishment) 正向目標 (意義) (positive purpose) 正向健康 (positive health)..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The elderly health centres provide people aged 65 or above with comprehensive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which include health assessments, physical check-ups, counselling,

Topic 4 -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4CAspect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They are: Booklet (6) – Healthy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communicable and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how they affect community health so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