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過台灣:日治初期日本文人籾山衣洲在台漢詩文作品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行過台灣:日治初期日本文人籾山衣洲在台漢詩文作品分析"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行過台灣:日治初期日本文人粉山衣洲在台漢詩文作品分析. 關鍵詞:粉山衣洲、兒玉源太郎、臺灣日日新報、日本、台灣. 目U 言. 1895 年台灣割讓日本後,日本帝國即企圖用漢詩文將台灣納入帝國的政治文. 化秩序中,故而有所謂「漢字文化」、「同文同種」概念的提出。此舉除了強化建 構其統治的合理性與優越性外,亦有收編台灣傳統文人與仕紳領導階層的用意, 也就是說, 日本當局透過日本官員或文人與台灣仕紳的漢詩文酬西午, 進行文化及 政治上的籠絡 。 領台初期所謂御用的日文報章、雜誌大多設置漢文欄 ,並雇用了 熟習漢文化 且會作漢詩文的台日文人擔任編輯,而粉山衣洲即是日治初期來台日. 本漢文人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 粉山衣洲原名粉山逸也,生於 1858 年,卒於 1919 年1 ,日本愛知縣人,字秀 才,號衣洲,別號衣浦漁史、櫻雨堂主人等。先後任(國會〉、〈東京朝日新聞〉 和〈花香月影〉的編輯。粉山衣洲於明治 31 年( 1898 年)應聘來台擔任〈台灣日. 日新幸的漢文主任2 。在台期間從明治 31 年( 1898 年)至明治 37 年( 1904 年)為. 止。曾在大正 3 年( 1914 年) 3 月 17 日再度來台3 ’暫寓于~t:投松濤園,於同年 5 月 28 日歸國4 。. ”。4 年離台後於 1905 年赴天津任〈北洋日報〉主筆,空年以譯學之任被清國 招聘,擔任保定陸軍學堂教習5 。至明治 42 年( 1909 年)為止,在天津長達 4 年 之久。歸返日本後,退居大阪專事著述。明治 42 年( 1909 年) 8 月收集 4 年間所 作七十餘首古今體詩而成二卷一冊,題曰〈燕雲集〉出版,另著有〈明治詩話〉、. 〈日本國勢一斑〉等著6 。 領台之初的日本官僚多半隻身前來,為了消解寂寞,因此開闢了官紳薔萃一. l 粉山衣訓、︱約卒於 1919 年 5 月左右。〈臺灣日日新報〉於第 6794 號 6 版,大正 8 年 5 月 17 日的詞 壇一欄有「輔相山衣洲詩人」一文,筆者據此推斷之。. 2 粉山衣洲於明治 31 年( 1898 年) 12 月 16 日加入〈臺灣日日新報〉。參見〈臺灣日日新報} 187 號 2 版,明治 31 年 12 月 16 日「粉山衣洲君仿入社」 O. 3 詳見(衣洲先先來遊),〈臺灣日日新報} 4945 號 6 版,大正 3 年 3 月 18 日。 4 詳見(編輯體錄),〈臺灣日日新報} 5014 號 6 版,大正 3 年 5 月 29 日。. 5 詳見(文人消息),〈臺灣日日新報 漢文版} 2455 號 6 版,「雜報」欄,明治 39 年 7 月 7 日。 6 參見薛建蓉,(相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異時空下的同文書寫 臺 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卜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 2008 年 11 月 29 日- 30 日),. 頁2 。. 1.

(2) 堂而開雅集的交際模式7 。明治 32 年( 1899 年)粉山衣洲與多位日本在台漢文人成 立「穆如吟社」 8 ,時常邀請台灣士紳、文人與會,以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別郎「南菜園」 9為中心,相互唱和 o 1899 年 6 月,總督於南菜園召開詩人雅集, 會後由粉山編輯成〈南菜園唱和集〉(明治 31 年 1 月刊)。兒玉總督於公餘之暇. 時常邀集官紳於南菜園觴詠’除吟風詠月,也有收攬台灣人心之功用。. 當時兒玉源太郎聘用文人粉山衣洲擔任〈臺灣日日新報〉報社的漢文主筆, 且讓他寄居總督別郎南菜園,而總督宴會台人時,他往往陪侍一旁,筆話助歡。. 兩人之交好,可從〈臺灣日日新幸的的記載窺之: 原本社漢文編輯長粉山衣洲翁,在職數年,曾受知于故兒玉總督。為築南 菜園別墅以居之,公餘輒相唱和,如杜甫之于嚴武。而翁亦屢開吟宴,與. 都人士相押游,故其貢獻于本島詩文界尤大。 10 (文中新式標點為筆者所添, 以下 凡有引用報章之文者皆同。). 薛建蓉曾對粉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進行分析,其內 容主要著墨於粉山衣洲在台的生活經驗、在台的交遊情況,以及其對台灣報刊漢. 文報的影響 。薛建蓉認為粉山衣洲因具〈臺灣日日新幸的漢文主編的身分,故在. 報章雜誌的編輯上握有一定程度的決定權,對於當時詩壇的走向自然具有相當的 影響力。 11. 不過該文較未觸及作品內容的討論,本文則擬針對粉山衣洲刊載於〈臺灣日 日新幸的的詩文作品進行分析,期望能對粉山衣洲在台灣的生活點滴、旅居台灣. 的心情、其作品中所呈現的台灣地景風貌,以及其議論性文章的觀點做更細部的 研究。. 粉山衣洲的台灣行跡. 首批來台任職於各縣廳、辦務署的日本官員中,頗多善吟詠之人,兒玉、後藤 來台主政後,對台灣士紳開始進行一連串籠絡政策。 1898 年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 源太郎 (1850~ 1906 ﹔ 1898.3-1905.4 在台任職)上任後開始進行策畫,並先後延攬. 7 楊永彬,(台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 1895 年~ 1905 年)(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年 6 月)。 8. (穆如吟社仿創立),〈臺灣日日新報} 416 號 I 版,「雜報」欄,大正 3 年 9 月 21 日。穆如吟社. 的成員有兒玉藤園、後藤棲霞、內藤湖南、鈴木豹軒、結城蓄堂、宮城來城、小泉盜泉、尾崎秀真. 等。 9 「南菜園」為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於 1899 年 6 月在臺北城南古亭庄所築的精舍。兒玉總督於公 餘之時詠觴其間,官紳咸集。 10. <詩人羽化),〈臺灣日日新報} 6795 號 6 版,「電報」欄,大正 8 年 5 月 18 日。. 11 請參見薛建蓉,(相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一文。. 2.

(3) 粉山衣洲、館森鴻 12使其成為總督府的上客,並專主報政。在此同時,總督府將在. 1896 年創刊的〈台灣新報〉與次年創刊的〈台灣日報〉在 1898 年合併而為〈臺灣 日日新報卜成為所謂官用報紙 13 。 粉山衣洲在當局延攬下,於 1898 年的年底到台灣來。同時他也在〈臺灣日日 新報〉發表了來台之感: 煙波久慕海鷗群,暫入南荒豈足云。孤客抽身塵漠漠,諸公握手意殷殷。. 名都風月幾時見,絕域寒喧從此分。老大猶存千里志,莫言徒為策詩勳。 14 詩中將台灣比擬作「南荒」’而日本則以「名都」稱之,由這兩個反差極大的用詞 可看出,日治時期的日本人除了將台灣視作一個落後且蠻荒之地外,也透露出殖. 民者對來到台灣這塊陌生土地的焦慮感。而在粉山衣洲的友人岡本隨軒的〈送粉 山衣洲之臺灣〉中也可窺見當時日本人對於台灣的觀感: 慷慨投荒意,艱難自所堪。稻江浮浩月,觀岫積濃風。. 土匪 無時已,邦威那日章。任他低鸚笑,鵬化便圖南。 15 日人印象中 的台灣是個荒涼之地,在此地經營無非是艱難的開始,因 為台灣「土 匪」之流眾多且亂事頻仍。這樣荒墟的邊陣地帶,所幸有日本當局以威懼的力量 予以J攝服。粉山衣洲與岡本隨軒的詩作顯現出殖民統治者對於殖民環境的不安, 同時也反映出殖民者駕凌台灣時的傲慢姿態。. 來台後寄居南菜園的粉山衣洲,儼然將此園當作自己在異地的安身立命之所: 予久厭居塵囂,乃借其一廳,安頓筆視。旦暮眺囑,暢然適志。因為之記 曰。圍在城南古亭莊’竹籬茅舍,豆棚 }[_\. 架,人或錯認為田家。入門數步,. 有小亭焉。西南敞(原文為「敝」’應為「敞」)豁’群山遠道,若列翠屏。 其當白雲出山由,高者若被絮帽,低者若麗裙帶,而頃刻變幻,忽遠忽近,. 忽濃忽淡,自旦至暮,千態萬狀,殆覺斯身化千億 00 而游。...... 16. 南菜園雖是總督之別郎,不過並未耗費人工打造成平泉金谷之園,反倒營造成一 座「竹籬茅舍,豆棚 }[_\. 架」之園,人民走過甚至會錯認為是田家!從上文看來, 受到總督關照的粉山衣洲在台灣的寓居生活頗為恆意,不僅能在園中潛心揮毫抒. 12 館森j塢,本名萬平,字子漸,一字神海,筆名為袖海,仙台人。見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1979 年),頁 118 。. 13 楊永彬,(台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 1895 年~ 1905 年),頁 152 。. 14 粉山衣洲,(將發東京諸公送到新橋賦此以呈),〈臺灣日日新報} 187 號 I 版,明治 31 年 12 月 16 日。. 的岡本隨軒,(送粉山衣洲之臺灣),〈臺灣日日新報} 187 號 3 版,「丈苑」欄,明治 31 年 12 月 16 日。該詩為一題四首之二。. 16 粉山衣洲,(南菜園記),〈臺灣日日新報} 501 號 3 版,「丈苑」欄,明治 33 年 1 月 1 日。詩文 中標示「 O 」者,表示該字在原報紙中難以辨識,但該字並遺失﹔若標示「口」者,則表示該字完 全無法辨識,本文以下皆同。. 3.

(4) 發己志,亦能於良辰欣賞如此佳景。於這樣的別郎居住,讓粉山衣洲效法起東晉 陶淵明的躬耕生活: 南園種菜蔬’聊作禦冬計。耕之雖齒莽,碧芽誠若綴。鄰雞來啄之,葉盡. 根尚細。戒偉勿驅逐,且與一餐息。何必責難為,時非羲皇世。 1 7 耕讀的悠閒生活令詩人十分歡喜,連隔壁的雞隻來啄食新長出來的嫩芽,詩人也. 毫不在意,還交待僅僕切勿驅逐牠。若是一般的人家,怎麼可能放任雞隻放肆, 早就將其驅之別院了!據此詩推論,粉山衣洲在台灣除了不用煩惱住的問題,就. 連吃、用方面應該也無須他親自張羅,會想種菜,無非是想效法體驗古人的隱居 生活而已!. 不過生活也並不是一直都如此。搬進南菜園三日,南菜園就遭到了厄運: 日 O 暴風古亭莊南菜園亦致被潰倒。粉山衣洲嘗借其一廳以為 讀書處,未. 經三 日,忽遭此厄’匆皇以身 0 時,口吟一詩曰:「四顧峰巒洋 碧中,左圖 右史 飽清風。書城南面未三日,忽被大風吹作空。」書生故態 ,亦可資一 噱。 1 8. 1899 年的 8 月台北城內外遭遇颱風,時雖未久,但風雨力強,導致台北城內諸官 街署的屋宇多有損壞,而粉山衣洲寄居的南菜園亦不可幸免,他自己也在批閱風 災之詩文中寫出對此次天災的感想:「瓦飛屋壞,石奔沙走,慘海光景,不寒而慄。」. 19所幸該年 10 月南菜園再築告竣,粉山衣洲才再度入住。 1900 年 1 月份,粉山衣洲住處遭竊,偷兒取走了他「平生所愛玩:玉石銅印 及時表衣帶等」 20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沒多久粉山衣洲就病了 21. :. 偷兒繞去病魔來,陀O 今年尤可哀。舊兩天涯書久斷,無人復贈一枝梅。 22 人於孤寂病弱之時最易興起思鄉之情。台灣和日本故國隔千里之遙,平日素來交. 好的友人也因相隔兩地,斷了音訊,令詩人不勝感慨。體弱多病的詩人於 1902 年. 的 9 月及 10 月進出臺北醫院多次泊,病搧上的他有感而發:. 17 粉山衣訓、卜(秋懷八首節五)之四,〈臺灣日日新報} 1666 號 l 版,「言司林」欄,明治 36 年 11 月 19 日。 18. (書生故態),〈台灣日日新報} 380 號 3 版,「島政」欄,明治 32 年 8 月 8 日。. 19 詳見〈台灣日日新報} 395 號 l 版,「丈苑」欄,明治 32 年 8 月 25 日。. 20 詳見相山衣洲,(戲。梁上君子),〈臺灣日日新報} 522 號 l 版,「丈苑」欄,明治 33 年 1 月 30 日。. 21 據朝山衣洲於大正 33 年 10 月 25 日登於〈臺灣日日新報} 747 號 I 版的(雜詩四首)前的小序 推斷,相山衣洲應是患了「心疾」 O 22 粉山衣洲,(南菜園病中偶作〉三首之一,〈臺灣日日新報} 527 號 l 版,「丈苑」欄,明治 33 年 2 月 6 日。. 23 請見相山衣訓、I 1902 年 9 月 24 日、 1902 年 9 月 28 日、 1902 年 10 月 1 日、 1902 年 10 月 3 日、 1902 年 10 月 8 日、 1902 年 10 月 12 日、 1902 年 10 月 15 日及 1902 年 11 月 2 日,登於〈臺灣日 日新報〉「詞林」欄的作品。標題為(臺北醫院養病有作〉計有一首,(病中遣悶時再入臺北醫院). 4.

(5) 薄薄秋陰接遠蕪,登高誰更把茱英。一家四口參商隔,此日重陽菊酒無。. 只好乘閑詩了債,不聞敗興吏催租。如今為客還差慰,不使兒孫、見病軀。 24 重陽節未能與友人登高遊興,已是一憾事,再想起一家四口竟然在此時節無法團 聚,更讓他傷懷,只好轉而寫詩聊慰己志。另一首〈病中遣悶時再入臺北醫院〉. 中也提及他抱病的心情:「......瑾予瘴痛疾,藥餌難遠驅。憔悴抱空悲,條忽日月 逾。想彼東瀛島,靈泉若?為珠,浴之心神爽,沈福絕根株。......」 25身滯瘴瘖鄉的. 詩人,病情遲未快速好轉,難免意志消沉,拖著憔悴的病體徒空悲,亦感嘆歲月 的無情!好在這時他想起了魂牽夢縈的日本的溫泉,才稍稍忘卻了身心的疼痛!. 粉山衣洲在 1898 年 12 月來台, 1904 年 4 月離台,總共在台灣待了四年多。. 除了 1899 年 4 月份及同年的 11 月份跟隨兒玉總督到彰化及台南參加饗老典,幾 乎將整個台灣概覽過之外( 4 月份的饗老典走的是陸路,由臺~t: 出發,順利地於 4 月 9 日在彰化丈廟舉辦第 2 次饗老典,之後再由彰化一路返回 ﹔ 而 11 月份的饗老 典走的則是水路, 由基隆港繞到東部的蘇澳港、花蓮港..... .,一路停留各港口,. 於 11 月 5 日 抵達台南兩廣會館舉辦第 3 次饗老典,回程則從西半部回 台北。泊),. 這段期間他多半在北部旅覽,比如大屯山下的竹仔湖、七星山、青潭溪、新竹等. 地,最南大概到濁水溪為止。 1914 年 3 月 17 日粉山衣洲再度來台,由於南菜園己荒蕪,所以暫居於~t:投松. 濤園。〈臺灣日日新報〉在 3 月 18 號刊登〈衣洲先生來遊〉的訊息後,不論是日 本人或是台灣文人都爭相邀請粉山衣洲開設歡迎會、招待會27 ,而粉山衣洲也於 3 月 23. 日起搭乘火車順次遊歷中南各部詣。再度踏上台灣這塊土地,詩人有無限的. 感慨: 衣洲老詞客,重問南菜園。園荒不可入,綠竹猶當軒。賦詩懷舊事,回首. 一銷魂,豈無古亭月,誰與共吟樽。日昨乘夜車,飄飄又前下。會登赤飯. 城,鬱蒼望平野。延平今不存,沙風浩如瀉。 29 此行重過南菜園,景物不再,人事全非,兒玉總督一去如黃鶴,庭園叉己荒 廢,昔時對奕忘言,吟詩懷舊之景不復見,美好的畫面只能留存在回憶中。詩作. 下半則是登赤最樓望遠之感,與上半首相對照,頗有撫今昔而流連之情。二度來. 計有一首,其餘均為(病中雜吟時在臺北醫院)。. 24 衣洲病夫,(病中雜吟時在臺北醫院),〈臺灣日日新報} 1336 號 l 版,明治 35 年 10 月 12 日。 25 衣洲病夫,(病中遣悶時再入臺北醫院),〈臺灣日日新報} 1352 號 l 版,明治 35 年 11 月 2 日。 26 詳見相山衣洲連載於〈臺灣日日新報〉的(隨轅紀程> 1-11 回,分別為 1899 年 4 月 19 日、 21 日、 23 日、 25 日、 26 日、 27 日、 28 日、 29 日、 1899 年 5 月 3 日及 5 月 4 日。(航南日記)有 1-12. 回,分別為 1899 年 11 月 22 、 23 日、 25 日、 26 日、 29 日、 30 日、 1899 年 12 月 5 日、 8 日、 10 日、 14 日及 15 日。 27. <衣洲翁歡迎會〉臺中雜信,〈臺灣日日新報} 4986 號 2 版,大正 3 年 4 月 30 日一文曾刊載樑社. 主辦歡迎會一事。傅錫祺,〈樑社沿革志略〉亦曾記載甲寅年開歡迎會之事。. 28 請見(南船北馬),〈臺灣日日新報} 4978 號 6 版,大正 3 年 4 月 22 日。. 29 粉山衣洲,(文南下),〈臺灣日日新報} 5003 號 5 版,「新國風」欄,大正 3 年 5 月 17 日。. 5.

(6) 台的粉山衣洲在台灣最後一首詩作是〈別瀛臺〉:. 衣洲老自客,五月別瀛臺。往事成追憶,南園又喝來。. 病思芝 O 富,舟向水雲開。今書江城路,踏歌故人催。 30. 1914 年 5 月底粉山衣洲告別台灣,直到他 1919 年逝世為止,再也沒能三度來 台,而他日夜牽掛的南菜園也只能在夢裡「追憶」了。. 粉山衣洲的台灣風土書寫. 薛建蓉將粉山衣洲的作品初步分類為詩、文和小說三種類型。她歸納出其在. 〈臺灣日日新報〉上的詩作大部分多為與友唱和、賞風問俗之作﹔報刊上的散文 內容多半分別針對時事或文壇大事,做一論議﹔而小說則非他所致力 的焦點,目. 前僅見兩篇 。 31本節主要針對粉山衣洲登載於〈臺灣日日新報〉的詩作及遊覽之詩 略加分析, 看日治初期的日本文人以怎樣的心情及角度看待台灣這塊土地,而台. 灣對日本文人而言文呈現出何種異地風貌。. ng. Un1ve 「 SI. (一)四季之詠 台灣地處亞熱帶,緯度較日本為低,所以物種通常較日本早熟。二月份的櫻. 花早一步吐露鮮紅,粉山衣洲陪兒玉總督觀櫻之日,正好東京傳來大雪的消息, 更凸顯出兩地氣候之別: 不信京城雪萬堆,微風扇暖早櫻問,莫訝紅頰含羞澀,移向相思樹畔栽。 32 櫻花的粉瓣佮似紅潤的臉頰,羞澀地在枝頭綻放,粉山衣洲身處暖和的島國,面. 對著如此的佳景,再聽聞日本本島在此季節竟然降起大雪,甚至瞳雪滿地,簡直 是不可置信!詩人在另一篇文章中也提及台灣早暖的現象:「南國春風別有力,櫻. 花二月綴繁珠」 33 ,二月的春風又綠南島,讓早發的櫻花在枝芽上點綴成珠鍊! 夏天是蓮花盛開的季節,寄居於南菜園的粉山衣洲賞蓮之餘不忘隨筆賦景: 綠波初日一池蓮,暮下風流憶昔 0 。若有若無香冉冉,乍圓乍碎露娟娟。. 已稱君子人何褻,不是海棠吾欲顛。安得他時臨玉井,更移十丈藉如船。 34. 30 粉山衣洲,(別瀛臺),〈臺灣日日新報} 5013 號 5 版,「新國風」欄, 1914 年 5 月 28 日。 31 請參見薛建蓉,(相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頁 4 -5 。 32 粉山衣洲,(兒玉爵帥新移櫻花於前庭,鮮紅可愛,陪觀之餘,卒賦一絕,以呈左右),〈臺灣日 日新報} 233 號 I 版,「丈苑」欄,明治 32 年 2 月 14 日。. 33 粉山衣洲,(折花嘆),〈臺灣日日新報} 1050 號 I 版,「言司林」欄,明治 35 年 3 月 5 日。 34 粉山衣洲,(南菜園小池白蓮盛開偶得二律),〈臺灣日日新報} 947 號 I 版,「言司林」欄,明治 34 年 6 月 30 日。. 6.

(7) 傍晚時分詩人佇立在綠池胖觀賞蓮花,一池白蓮傳來若有似無的幽香,一眼望去, 挺立在乍圓乍碎的綠荷中的蓮花更顯得嬌媚。蓮花素有「君子」的象徵意涵,雖 不似海棠般的嬌媚,但其清新的氣息,已令人不禁為她傾心,這樣優美的景色使. 得詩人興起至更廣闊的蓮池欣賞的情緻!夏日的清晨除了鳥兒聲聲催人醒外,冉 冉的蓮花幽香亦使人不忍再眠: 冉冉幽香枕上來,橫塘月墜露盈苔。數聲啼鳥催人起,應報門前白籍問。 35. 夏去秋來,秋天是個易令人悲愁的時節,身體欠安的粉山衣洲屏臥數日,「驚 物候之易遷,嘆浮念之離去」’所以漫然命筆,寄懷於言: 秋氣何寥廓,晨風振茂林。雖無搖落成,萬木自悲吟。白日歎飛雨,瘴氣. 入戶深。斯須天地變,寒﹔填互相侵。怖鴿求安桶,邊馬有歸心。幽滯何所 為,遐方少賞音。 36. 蹦蹦的秋風吹振茂林,讓人起了寂寞之感 , 雖不似冬天有落葉飄零之景,但萬木. 彷彿染上了 人的情緒,也忍不住悲吟起來!但畢竟秋氣煞人,瘴氣侵入門戶,天 地也在瞬間 變了顏色。看著如此蕭條的景色,寓居於邊陣地帶的詩人興起了歸返 之心,遂有 「邊馬有歸心」一句,最後他感慨 , 留滯在這邊陣地帶, 就連知青都 難以尋覓!不過詩句總是帶有幾分誇張的成分,事實上粉山在台灣常與台灣及日. 本文人寫詩相互唱和,這些資料大多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上,除此之外,他 還和幾位好愛寫漢詩的日本文人組成「穆如吟社」’時常於南菜園聚集吟詠。由此 觀之,要說他在台灣缺少知青實在說不過去,只能說久違故鄉的他思鄉之情甚於 言表了!. 四季遞姐,台灣的冬季在粉山衣洲的筆下呈現出怎樣的畫面呢? 柴門茅屋小幽桶,十月無霜碧草萎。急兩銜山雲活活,回風入郭竹低低。. 帆從紫蕉哇邊沒,鳥在青牛背上啼。天末長虹忽中斷,斜陽猶挂麗誰、西。 37 粉山衣洲幽居於樸素如民家的南菜園,在農曆十月份的冬季觀察到,台灣的. 冬天既沒像日本一樣地降雪,就連霜都不見縱影,青青草木竟茂密地生長著。在 季風的吹拂下,北部時常陰雨綿綿,遠處的山巒覆蓋著雲層,風就從竹離竄入。 詩作的下半則猶如一幅絕妙畫圖,描寫帆船自紫甘蕉田邊隱沒,鳥兒在牛背上啼. 叫,抬頭一望,天空上的長虹忽然中斷,夕陽就高掛在城樓上。關於雨景的描述, 詩人於〈催詩會記〉一文亦有精彩的著墨:「......而會之日 O 必雨,或震家(小兩) 無聲,或城然棋窗。或前山日冥令,兩未及郭’忽復夕陽放紅。每兩至,景必口變, 35 粉山衣洲,(夏曉散策〉三首之一,〈臺灣日日新報} 1214 號 I 版,「言司林」欄,明治 35 年 6 月 1 日。. 36 粉山衣洲,(雜詩四首)其一,〈臺灣日日新報} 747 號 I 版,「言司林」欄,明治 33 年 10 月 25 日。. 37 粉山衣洲,(南菜園晚眺),〈臺灣日日新報} 490 號 I 版,「丈苑」欄,明治 32 年 12 月 19 日。 第三句末二字為仄聲,水流聲。. 7.

(8) 眾稱奇不止。......」 歷其境一般 O. 台灣這個有別於日本內地的異鄉,對於粉山衣洲而言,處處充滿了驚奇,他. 將春櫻、夏蓮、秋氣、冬雨入詩,不僅把台灣四季圖像勾勒出來,也忠實捕捉到 寓居生活中浮現的剎那感受。. (二)〈隨轅紀程〉中的遊歷之詩 明治 32 年( 1899 年) 4 月 9 日兒玉總督在彰化丈廟主持第 2 次饗老典,設宴. 於彰化公學校,受邀男性嘗老 260 多人,女性 700 多人,有 300 多位書老出席39 。 此次盛會粉山衣洲乃隨行人員,其將這次的見聞寫成〈隨轅紀程〉(「轅」即是臺 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連載於〈臺灣日日新報〉上。這篇遊記書寫採日文散文體為 主,不過散文體中偶爾點綴著總督、粉山或是同行友人所作的七言絕句,這一部. 分有的只是抒情之作,而有的則多少道出了日本人對台灣景物的觀覽 之感。. 本小節主要以粉山衣洲在〈隨轅紀程〉中夾雜的詩作為分析重點 ,看詩人在 抒發情感之餘,怎樣書寫台灣這塊有別於日本的南島本色,而當中展現出怎樣的. 遊歷心情,又怎樣的不自覺地流露出身為殖民的優越感。 1899 年 4 月 5 日粉山衣洲等隨行人員陪總督由淡水往新竹途中,適逢清明掃 墓:. 處處人家竹作屏,江山十里望冥冥。清明時節秩針雨,墟落香煙出樹青。 40 首句寫住家外圍種植竹子當作屏障的風土特色,後句寫的乃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之景,落雨不僅使得視野冥冥’而祭祖掃墓也讓墟落呈現一片香煙裊裊 o 之後一. 行人坐車至新竹,轉乘轎子看見該地竹籬茅舍縱橫,詩人一起興起,在轎內又吟 一詩:. 細雨如煙山作屏,這L 流十里人蒼冥。清明時節花何在?點綴園林一樣青。 41 綿綿細雨持續地下著,被雨霧籠罩的山巒吃立在眼前,一行人就置身於如此天地 間。恰逢清明時節,詩人遍尋不著花蹤,便細細觀賞起這片青鬱的園林。隔日十. 點抵達內湖庄稍憩,午餐過後詩人于錄一絕: 不耐尖寒侵客依,肩輿扎扎雨霏霏。居民未識蠶桑利,十里平原宿草肥。 38 粉山衣洲,(催詩會記),〈臺灣日日新報} 990 號 I 版,「言司林」欄,明治 34 年 8 月 20 日。. 39 饗老典是台灣日治時期,第 4 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實施「生物學的殖民地 經營」策略之一,為培養對日本的情感,欲透過敬老尊賢的民情,藉著「老者」及「尊者」在地方. 上影響力,達到收攬民心之效。參考資料:呂紹理,(饗老典),〈台灣歷史辭典〉(台北:遠流出版, 2004 )﹔及(饗老典),〈台灣文學辭典〉網址:. http:﹒//的ipedia.literature. tw: 8090 。. 40 粉山衣洲,(隨轅紀程)(一),〈臺灣日日新報} 286 號 2 版,「雜報」欄,明治 32 年 4 月 19 日。 41 粉山衣洲,(隨轅紀程)(一),〈臺灣日日新報} 286 號 2 版,「雜報」欄,明治 32 年 4 月 19 日。. 8.

(9) 台灣氣溫雖然不是極冷,但因細雨霏霏,加上風力助長,讓初來乍到的詩人頗感 寒冷。不過也因這場雨,讓內湖庄附近的平原長滿了肥厚的青草,只可情該地的. 居民不以蠶為生,無法善用這片上天賜予的禮物。 4 月 7 日於響亮的鑼鼓聲中從苗 栗出發,擎警鐘鼓聲,讓詩人不勝歡喜,故有一詩:. 鐘鼓孽豆豆驛樹束,晚雲吹散旭旗風。南荒萬里皆王土,身入歡天喜地中。 42 縱使身處「南荒」但聽著鐘鼓聲響,使詩人心情大好。看著這萬里江山,粉山衣 洲突然湧現此片大地「皆王土」的優越感,不禁讓他「歡天喜地」呀!是日十點. 行至至三叉河(三義)叮\憩,經過山間的小村,此村竟有日本內地來的雜貨商, 而七戶人家的兒女欣然來迎接總督一行人,熟拾的交談方式,彷彿就像舊識一般。 詩人看此時天漸藍,微風吹彿鬢髮,乃作一詩: 兩收郊草暖生煙,三日初看藍色夭。無復溶溶半嵩水,三又河在亂山顛。 44. 雨終於停止再下了,郊外的草因天氣回暖也恢復了生氣 。 三天來頭一次看到湛藍 天色的粉山衣洲,興奮著再沒有半嵩長的水深困擾眾人,於是望向在座落於山顛. 上的三義賦詩 。該日中午到達了大安溪口 45 。從大安溪口遙望,只見平沙渺渺,如 同白玉散落,溪流腕蜓出一帶碧水 ,衣洲將其比擬作富士河 。之後督轅於休憩所. 謂見了大甲辦務署參事王加芳等四名官員。在銅鑼聲中一行人叉開始啟程,距休 憩所一里外見蔥寵的灌木問盛開著杜鵑花,紅綠掩映,猶如美麗的畫屏 o 欣賞著 山水花木,粉山衣洲題了一詩:. 當面姻崖花滿地,行人轉怪畫屏橫。山禽似報風光好,故近輿窗啼一聲。 46 煙花飄落鋪滿了整個地面,就好像畫屏橫呈在面前一般。此時山禽飛近輿窗啼鳴. 一聲,似乎在說此處風光之好! 稍後行至數里外的小庄稍憩後便抵大甲溪,歡迎人潮湧現。督轅譎見了林紹. 堂以下吳彎餅、呂汝玉、林振芳等中部士紳數十人。午後六點抵臺中。 4 月 8 日午 前十點督轅請見文武高等官以下,及內地人及土人等。午後一點從臺中出發往彰 化,途經烏日庄休憩,四點半抵達彰化,亦即此行的目的地。此時市街上歡迎督 42 粉山衣訓、卜(隨轅紀程)(二),《臺灣日日新報} 287 號 2 版,「雜報」欄,明治 32 年 4 月 20 日 。. 43 三義鄉於清乾隆十三年( 1748 年)劃分區域由彰化縣歸淡水廳管轄 。 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年) 由李藤華等人開庄設置街道,名曰「三叉河庄」’同治九年( 1870 年)設淡水廳三叉河隘,光緒元 年( 1875 年)隸屬台北府新竹縣轄。光緒十一年( 1885 年)台灣脫離福建省管轄而設省。劉銘傳 欽使來台任首任巡撫,於光緒十五年( 1889 年)新設轄區,改屬台灣府苗栗縣三叉河庄。光緒二 十一年( 1895 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日本佔領台灣後,將其編. 屬台灣縣苗栗廳三叉河支廳, 1897 年改隸新竹縣,次年文改屬台中縣,光 1899 年設三叉派出所, 實施戶口普查,編保甲 。. 資料來源:三義鄉全球資訊網. 三義歷史: htto ://www.sanvi.gov. tw/b/b02. htm 2009/03126 44 粉山衣洲,(隨轅紀程)(二),《臺灣日日新報} 287 號 2 版,「雜報」欄,明治 32 年 4 月 20 日 。 45 大安溪是呈東西走向,發源於雪山山脈,跨於苗栗縣和台中縣,大安溪谷全長 98 公里 。. 46 粉山衣洲, ( 隨轅紀程)(三),〈臺灣日日新報} 288 號 2 版,「雜報」欄, 1 明治 32 年 4 月 21 日。. 9.

(10) 轅的情形宛如正月的御祭一般,人群肩摩,衣香織影雜杏。這時只見八卦山上一. 片白雲悠悠。 47. 饗老典完畢後,一行人於 4 月 10 日遊覽鹿港,看見地方上街衛縱橫,店肆楠 比,道路上架起的屋根有蔽風避雨之便利性,從樓上放眼望去,只見萬瓦如鱗, 粉山因作一詩:. 萬瓦如 J鱗蔽碧霄,迎轅戶戶異香燒。由來鹿港居民祠,多在洲前來去潮。 48. 當時鹿港的「不見天」 49尚存,粉山衣洲見到如鱗的萬瓦遮敝了碧空,大感驚奇! 接著粉山以為家家戶戶為歡迎總督的到來特以「異香」迎接,殊不知台灣民間祭. 祝活動頻繁,根據筆者查詢,西元 1899 年 4 月 10 日正好歲次己亥的 3 月 1 日,. 恰逢初_so ,民家在住所外設桌祭神拜鬼乃稀鬆平常之事,因此粉山才誤以為是在 迎接兒玉總督,況且依常理判斷應沒有任何一戶人家會用香來迎接活人才是!不. 過由此句也 可看出殖民者初來乍到時的優越心態。第三句提及鹿港一帶商賈甚 眾,因而居民桐密,第四句則可看出當時各郊商專事海上j曹運,從事各種貨物的. 賣買之繁榮景象。鹿港香火之盛由來已久,粉山衣洲另一首詩也可看出此景況:. 巍峨廟宇是文昌,繞郭群山似堵堵。休怪店頭人黑齒,一藍嫩綠賣檳榔。 51 除了台灣的信仰文化外,詩人也看到到店家兜售檳榔的實況,及部分台灣人吃檳. 榔導致「黑齒」的情形。. 4 月 11 日一行人離開彰化,過烏庄小憩,再入臺中,於臺中停留達四日之久 才又出發。 4 月 15 日午前由苗栗出發。雇用的輿丁前呼後應,頻頻拭汗,一行人 才慢慢地抵達山巔 o 到達山頂後只見眼界一轉,西邊有萬里蒼海森森,風一吹, 千波萬浪爭起﹔東北方向則有群巒連宜,此時抬頭仰望猶似有北斗星,粉山衣洲. 直呼,其乃此行第一壯觀之景,於是賦詩曰: 萬里驚濤去復來,絕巔把筆氣雄哉。詩情也似並刀快,如此江山誰剪裁。 52 台灣的好山好景盡收詩人眼簾,讓詩人不禁有「如此江山誰剪裁」之慨!. (隨轅紀程)(四)全以日文散文體記載饗老典當日景況﹔(隨轅紀程)(五)記錄其臨總督悼祭. 47. 因八卦山之役受重傷而在不久後過世的山根信成將軍。因第四回及第五回非本小節討論重點,故略. 之。. 48 粉山衣訓、卜(隨轅紀程)(六),〈臺灣日日新報} 292 號 2 版,「雜報」欄,明治 32 年 4 月 26 日。 49 不見天街的正式名稱為五褔街,是大街上最繁華的路段,位置大約在今天的三山國王廟到和興 派出所之間。由於鹿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風沙強烈,因此五褔街的商家就在街道上方加蓋屋頂, 方便往來商旅買賣交易,從高處鳥轍,青色的屋瓦綿延不絕,置身在街內則仰頭不見天。此聞名全. 台的不見天街,於日本統治中後期被日本政府以不透風、不衛生、交通不便、市容落後為由,推行. 「市區改正」硬要求商家將它拆除,改建為現代化的市街。. 50 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 sinocal/luso .html 51 粉山衣訓、卜(隨轅紀程)(六),〈臺灣日日新報} 292 號 2 版,「雜報」欄,明治 32 年 4 月 26 日。 52 粉山衣洲,(隨轅紀程)(十),〈臺灣日日新報} 298 號 2 版,「雜報」欄,明治 32 年 5 月 3 日。 10.

(11) 此次的饗老典讓粉山衣洲有機會一覽台灣的北部至中部的沿途風光,也讓他. 觀察到台灣的風俗信仰,如清明掃墓、廟宇文化等,對於來台不到半年的他而言,. 也算是難能可貴之行!可惰的是,由於他跟隨著總督的隊伍,一行人每到一個定 點就會有當地官員或士紳主動款待招呼,自然較無可能看到台灣人民困苦的一. 面,當然也就體察不到民情。再者,因他長期受到兒玉總督的照顧,一直以來過. 著衣食無虞的日子,所以他的詩作也較少呈現台灣的民生問題。. 四、. 粉山衣洲的論議之丈. 兩個文化相遇之初,粉山衣洲如何以己文化(日本文化)來觀他文化(台灣. 文化)呢?粉山衣洲對於時事或文壇大事的看法多發表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的 「論議」一欄,根據薛建蓉初步的統計,其在當中發展的文章共十一篇有餘53 。本 節欲針對其文章中涉及到台灣之時論及政論的部分篇章略加分析。. 臺灣自 鄭氏割據以來二百餘年,文物制度已然具備。在日本治台 前獲科名者. 不下三百餘人。甲午戰爭後歸日本領有,耗半生之心血者於科舉之人才,卻不能 將其材施之於當世,亦不能與藤林以下諸老一較高下。粉山衣洲在〈論學者宜通 時務) 54 中一語道破這些士人悵然若失之心: 科舉諸子之所以耗心血,未始不待經世之用,而一旦遭故,爽然自失,不. 復講通變之術’是學婦人孺子之態者,而非大丈夫之所局為也。 粉山譏諷這些不願為日本當局所用之人,乃是學婦人孺子之態,不是大丈夫的行 逕!文章表面上看來粉山似乎是完全是出於希望台灣的讀書人能夠一展長才,誠. 心地為他們謀出路,但事實上乃是想藉此幫助總督府穩定台灣的情勢,所以他接 著建議士人要習得通變之術,宜知國內外時務,尤其是政治法律等格致機器之學,. 因為通宇宙之形勢者,方能有經世之才: 政治法律,以及格致機器之學,今則往往有凌駕于彼者(筆者按:指英、 德、俄、法、美、意、奧、蘭等列強),故欲適經世之用者,不可不通宇宙 之形勢,欲通宇宙之形勢者,不可不讀各國之書冊。. 而要知曉國際情勢,得先熟讀其書籍,要看懂他國的書,不能只靠二于的翻譯,. 還要進一步修習他國文字,才能與之一較長短,因而他於文章末段鼓勵台灣文人. 除了要懂得「蟹行文字」’亦要鑽研格致之學,如此一來就能將所學「施諸當世」 了!最後他以幾句話作結:「何況今之督帥愛才,殊厚於取士之道,豈莫所深考乎 宜通時務,諸子其幸省思焉!」他特別強調總督以才取士的施政方針,就是要去. 53 薛建蓉,(相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頁 4 。 54 粉山衣訓、卜(論學者宜通時務),〈臺灣日日新報} 504 號 3 版「論議」欄,明治 33 年 1 月 9 日。. 11.

(12) 除台灣文人對日本當局充滿疑懼不安的焦慮感,況且如果台灣人能夠信任日本. 人,那麼總督府便能夠順利且合理地摟取台灣的資源了!發表了上一篇後,粉山. 衣洲退而思之,猶覺有未盡之意,遂於五日後又發表了〈論揚丈會) 55一文,告訴. 丈人現今督憲銳意圖治,除了三度舉辦饗老典外,文計畫於今年的 3 月 15 日大會 全島科舉之士,以圖文運振興,名之曰「揚丈會」 56. :. 臺島自歸我版籍以來,六年于茲,其間匪徒造起,逞暴虐氏之被殘害者, 不可指數,是以王師振旅,期掃蕩之,尋布抬降之令,以講接撫策。失于. 彼則得于此,寬猛剛柔,並行而不相悸。 文中道盡日本治台六年之艱辛,除了以武力掃盪暴民外,文祭出柔性策略,冀望 能藉此收攬民心,其於文中希望受邀而來的台灣士人不僅在會上能「就伸懷抱, 上下議論酬昨尊姐,於臺之治政有所發明」’會後最好也能:. 旋里 而告諸父老,一人傳之十人,十人傳之百人,延及一鄉一 郡、樵夫漁 支亦 皆體朝廷之深話。上下之情疏通,而危懼之心始安,肅清 遠墟,於是. 乎見 ,是豈非一舉兩得耶? 期望士人會後返回鄉里,亦能進一步告訴所有鄉親父老們朝廷之深旨 ,擔任這疏. 通上下之情的媒介,使台灣普遍大眾消除對當局的危懼之心!. 舉辦完揚丈會後,粉山衣洲發表了〈論新學會) 57一丈。文章一開頭即寫道: 揚文之會何為而起?意非徒使全島文士懷鉛抱票、援經證史,為誇耀才學. 之其也,要欲因之以后支新學之端,﹔斬臺島之風氣而已!. 舉行揚丈會的用意其實不只是讓全島丈士誇耀才學,而是在「啟新學之端」 0 文章. 後半段提及,希望台灣能跟上帝國講論西學的腳步,因為臺島二百年來實施孔孟 之教,雖使家絃戶誦,但學者或沈潛于訓話,或涉獵于學業,根本無暇思索抵勵. 實用之事: 是故學問之道﹔軒,與世務相遠。中人以下而不講風俗,人情從致頹壞,意. 者非聖人之本首也。竊望今方創新學會,併與孔教之將衰,外以修文明日 進之學,內以講修身齊家之道,兩者並行而不恃.....。. 為了不使學問之道與世務相去甚遠,所以他期望丈人在浸濤在孔孟之教時,亦能 因時制宜研究新學。為何當局不鏟除儒教,反而要使儒教與新學並行呢?因為甲. 午戰爭後,儒教一方面有消滅統治者的他者性之功用,一方面有作為讓台灣人忘 卻自己處於殖民困境的媒介工具,換句話說,總督府在台灣利用儒教與漢詩文,. 仿制山衣洲,(論揚文會),〈臺灣日日新報} 509 號 5 版,「論議」欄,明治 33 年 1 月 14 日。 56. 1900 年 3 月 15 日,兒玉出面舉行揚文會,廣邀全島所有曾經獲得清朝官學及科舉頭銜者,齊聚. 淡水館,以文會友間。. 57 粉山衣洲,(論新學會),〈臺灣日日新報} 567 號 5 版,「論議」欄,明治 33 年 3 月 25 日。. 12.

(13) 企圖將台灣的文人士紳,當作殖民地版的「士大夫階級」使用 58 ,因而才會舉辦「揚 丈會」這類的活動。. 殖民策略透過各種管道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更具體的事蹟以總督府創建「臺. 灣神社」為甚!粉山衣洲的〈自U建神社說〉 今臺灣既隸我版圖,豈得謂非神國耶?既屬神國矣,豈無神靈之鎮國土而 可乎哉?於是督府曾經上奏創建祠廟於劍潭之上,號曰「臺灣神社」。. 粉山每次聽聞臺灣神社將在是年 10 月 27 日大行祭間之典,便欣然歡呼!雖然他 知道「神國之教與他邦事神佛者迫殊」’但他以為: 所謂神道者,猶奉祖先之遺訓也。茲有人焉,闢田土以遺之子孫,貝 1J 經營 之、宏張之,以不墜其遺業,豈非子孫、之責耶?今諸紳董既知神靈之可崇 敬, 而特於祖先之遺書︱︱’可謂之不足悔遵乎?. 日治初期臺灣神社建成後,日本當局並沒有為了宣傳神道思想而強制人民參 拜,其原因是,統治前期若強行要求殖民地人民放棄固有的信仰與宗教,不僅不 會得到認同 ,且恐怕將引起反對聲浪。不過中日戰爭爆發後,治台政策一轉而為. 激烈的皇民化運動,明治政府在各殖民地建立神社,並強制要求殖民地人民進行. 參拜。強制神社參拜,乃是為了使殖民地人民認同以天皇為中心的「共同意識」. 而進行的滲透行動,所以,達成政治上的收編才是最大的目的所在。叮 901 年全臺 灣最大的「臺灣神社」’成為後來臺灣各地興建神社時遵循的對象,各地神社成為 臺灣神社的複製,祭祖國家神道系統的神祇。從日本的對台措施看來,我們可以. 說粉山衣洲的〈創建神社說〉一文只是殖民政策的前奏而已!因為「日治時期的 臺灣神社沿襲白日本國家神道體系,是日本殖民台灣之後計劃性植入的國家神道. 信仰,也是一種國家權力技術運作的象徵性建築 o 」 61 日本治台所無可避免地帶來了殖民性,但也將現代性引入了台灣。在粉山衣. 洲〈論房屋宜及時改築) 62一中我們可以看見現代性在台灣生根的軌跡: 昔稱江戶之時火災最多,迄至近年防火之其畢備,警鐘一傳水龍四集,宛 如瀉銀河之水,加以房屋道路日就修改,老幼婦女避災不難。獨本島則不 然,除富豪巨室,外概皆泥璧四圓,僅設前後二門,大氣不通,白日猶晦. 58 請參見陳培豐’(從漢詩文的盛衰來看臺灣與日本帝國的關係 時空下的同文書寫. 歷史的回收、重演與岐異),〈異. 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 2008. 年 11 月 29 日-30 日),頁的。. 仿制山衣洲,(創建神社說),〈臺灣日日新報} 1013 號 5 版,「論議」欄,明治 34 年 9 月 15 日。 ω 詳見賴麗蓮,(日治時代台灣的神社政策-以其在國民統合中扮演之角色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 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年)。. 61 參見蔡榮任,(一種傅科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構. 從台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烈祠)(國立.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2000 年)。. 62 粉山衣訓、卜(論房屋宜及時改築),〈臺灣日日新報} 1009 號 3 版「論議」欄,明治 34 年 9 月 11 日。. 13.

(14) 際乎!一旦火發,則姻焰充溢,呼吸幾絕,不唯爛額焦頭,當此時欲探鎖. 鑰、闢門戶,丈夫猶且難為,況於老幼婦女乎? 為宣傳總督府於客歲 8 月頒行的「家屋建築章程」’粉山在文中陳述,日本內地房 屋道路因為日就修改之故,所以火災一起,老幼婦女避災不難。將日本的情形, 對照台灣本島的屋舍道路狀況,實在是天差地別,台灣一般房屋只設有前後二門,. 除了大氣不通外,一旦遭遇火災,極易釀成悲劇!所以他以為家屋建築的章程推. 行實在有必要,「其意非特為人民衛生起見,兼欲於一旦有事使容易避難耳矣!」 台灣這塊殖民地長期以來一直被日本視為髒亂、不衛生,需要被改正的「他. 者」’明治 32 年( 1899 年)臺灣總督府頒布律令 30 號後,台灣市區改正計劃正式. 執行,台灣傳統腕蜓狹小的巷道,改正成寬闊方正的現代化道路。的粉山所提及的 消防觀念自然也是沿襲著這樣的概念而來。當然總督府設立此規定乃是美意一. 樁,不過現代性實質上也是一種控制和統治的形式,吾人於讚揚之際 ,亦不能忘. 記此點。. I. .,....-, ••"I. VN. ~ - 11 斗r•v · ...._. _.Li 年 ,Fe'. ., :.._,. 從粉山衣洲的〈論學者宜通時務〉、〈論揚丈會〉、〈論新學會〉這幾篇文章,. 吾人可看出殖民者柔性統治的意味極強,而行文亦明顯流露出殖民當局透過官方 報紙宣揚當局「德政 」 的意圖。日本官方試圖透過漢詩文與其相關教養,讓這些. 文人成為穩固台灣社會、文化及政治上的主要力量,從而利用文人,使文人為其 效忠。(創建神社說〉的背後實則寓含日本當局欲在精神、信仰文化的層次上浸染. 台灣人,以便達成「同化」政策之目的。而〈論房屋宜及時改築〉則是以一種現 代性的觀點在觀看台灣,希望革除台灣房屋設計不良的弊端。粉山衣洲這幾篇論. 議文章,讓吾人看見了殖民性與現代性的糾結交纏,也看見了殖民政策推展及現 代性進入台灣的初期歷程。. 五、結語. 日治時期的台灣,曾經有為數不少的日本漢文人來到此地,因而孕出一段極. 為可觀的跨界傳播/移植的日本在台漢文學史,以及充滿交混/角力關係的日、台漢. 文交流史。 64 日本統治同樣擁有漢詩文傳統文化的台灣,利用漢詩文所承載的儒教 秩序觀、倫理觀以便充當新附民與天皇制國家思想之間的橋樑 o 的而粉山衣洲是這 段時期最初來台的日本漢文人之一,因此別具意義。. 的蔡榮任,(一種傅科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構. 從台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烈祠),頁 135 。. 64 相關研究可參見黃美娥,(日、臺間的漢文關係殖民地時期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重構與衍. 異),〈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期( 2006 年 11 月),頁 1-32 。 的請參見陳培豐’(從漢詩文的盛衰來看臺灣與日本帝國的關係 頁 20 。. 14. 歷史的回收、重演與岐異),.

(15) 總督府看重粉山衣洲的漢學造詣,故指派為官方雜誌〈臺灣日日新幸的的漢. 文欄主筆,其用心於上文的敘述可見一斑。而在本文中,筆者透過了相關報刊史 料的收集、閱讀,建構其人的生平、旅居心境,描布會出其在台灣的行跡,且進一 步分析其詩作中的台灣風土書寫,及議論台灣時論、政論之文章,希望藉著這初. 步的剖析,吾人可勾勒出其詩歌、文章創作的大致模概。. 本文乃是針對粉山衣洲在台漢詩文中的部分作品作初步的研究,若日後能將 粉山衣洲與同時期來台的日本漢文人作耙梳比較,或是探析粉山衣洲如何與台灣. 文人相互唱和,而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又傳達出怎樣的意涵等......,相信開拓的議 題將更為寬廣,而吾人也能更進一步了解日治初期台灣文壇的生態存在著何種角 力/混雜/融合的狀態。. 生守. 參考資料. 專書. at1onal Chun. s1na. Un1ve 「S I. 呂紹理,〈台灣歷史辭典〉(台北:遠流出版, 2004 )。. 傅錫祺,〈樑社沿革志略〉(台北:臺灣銀行, 1963 )。. 碩士論丈. 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1979. 年) 楊永彬,(台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 1895 年~ 1905 年〉(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年 6 月)。 蔡榮任,(一種傅科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構. 從台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 烈祠〉(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2000 年)。 賴麗蓮,〈日治時代台灣的神社政策-以其在國民統合中扮演之角色為中心〉(淡. 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年)。 會議/期刊論丈. 陳培豐’(從漢詩文的盛衰來看臺灣與日本帝國的關係. 與岐異卜〈異時空下的同文書寫. 歷史的回收、重演. 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 討會卜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 2008 年 11 月 29 日- 30 日)。 黃美娥,〈日、臺間的漢文關係殖民地時期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重構與衍. 異〉,〈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期( 2006 年 11 月)。. 15.

(16) 薛建蓉,〈粉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卜〈具時空下的同 文書寫. 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國際學術研討會卜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辦( 2008 年 11 月 29 日-30 日)。 網路資源. 〈臺灣日日新報〉,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 htto://www.lib.nchu.edu.tw/ 2009/03/26 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htto://www.sinica.edu.tw/~tdboroi/sinocal/luso.html. 2009/03/26. 〈台灣文學辭典〉網址:. htto://taioedia.literature.tw:8090 2009/03/26 三義鄉全球資訊網. 三義歷史:. htto://www.sanvi.gov.tw/b/b02.htm 2009/03/26. at1onal Chung Hsing. 16. Un1ve 「 SI.

(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宜蘭縣有一本由宜蘭縣政府在 1998 出版的「十個舊地名的故 事」,雖是專書但是其有點類似鄉土志,且其探討的地名數量也過

清世祖順治年間或更早也傳入日本,於民間普遍傳誦。日本江戶時代 的臨濟宗大師─白隱慧鶴禪師於七十五歲時 ( 1760 年 )

3.目前外籍人士來台工作免許可( free license)範圍如下:履約工作期限在 30 日以下、持渡假打工簽証來台打工、外籍配偶( foreign spouses

專門替中國人 寫的英文課本- 初上 L1~L8. 專門替中國人寫的英文課本-初上

4 月 10 日晚間 9 點 7 分,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影像成功被人類解析出來,是

很多人喜歡去海邊,就是因為覺得蔚藍的大海彷彿能把所有的煩悶也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