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次期中考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次期中考歷史"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師大附中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高一歷史科試題 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試範圍:翰林第一冊第一章---第三章) 一、單一選擇題:(40%,每題一分,不倒扣) 1. 十七世紀後期的清廷,朝廷大臣們正對當時一熱門的議題發表評論:「海外丸泥, 不足為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不足共守。日費天府金錢而無益,不如徙其人 而空其地。」請問他們是在評論哪一件事? (A)是否要放棄剛取自明鄭政 權手中的臺灣 (B)是否要與日本爭奪琉球的主導權 (C)是否要與葡萄牙 共同經營澳門 (D)是否要與荷蘭發動戰爭,以取得臺灣。 2. 鄭成功尚未攻取台灣之前,曾有人向其建議攻取臺灣的理由之一為:「上至雞籠、 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 用。」無怪乎荷蘭駐臺總督早就誇讚:「臺灣真是我們公司的一頭好乳牛。」 上述資料主要是評價臺灣: (A)物產豐富 (B)戰略位置佳 (C)臺灣人民 個性溫和易被統治 (D)充滿海洋文化的商業性格。 3. 日本人在荷蘭據臺之前就已經在臺灣活動,直到何時(事)後,日本人在臺灣的活 動才告一段落? (A)鎌倉幕府掌握政權 (B)室町幕府侵略朝鮮 (C)德川 幕府實施鎖國政策 (D)江戶幕府大政奉還。 4. 鄭氏治臺,自鄭成功以降至鄭克塽遭清軍攻滅,歷經三代,共計 22 年。下列何者 「不是」造成鄭氏政權失敗的原因? (A)鄭氏政權參與三藩之亂時,在中 國大陸作戰失利,軍力大損 (B)清廷平定三藩之亂後,鞏固政權,得以全 力處理臺灣問題 (C)鄭氏政權為王位繼承問題發生內鬨,未能一致對外  (D)留在臺灣的荷蘭人煽動漢人反抗鄭氏統治,動搖抗清意志。 5.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 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以上是沈葆楨緬懷何人而在其祠廟上所題之對聯?  (A)吳沙 (B)鄭成功 (C)施琅 (D)沈有容。 6. 下列關於臺灣史前文化的陳述,何者為正確的? (A)舊石器遺址的時間中 國大陸相同 (B)新石器晚期以來的文化,全是由南島語系民族所締 造的,這是可確定的 (C)大坌坑文化是銜接長濱文化而來 (D)左鎮 人可能是從華南地區而來。 7. 有一群考古隊伍在臺灣西部發現文化遺址,出土打製石器及漁撈、狩獵的角 器、石器等,試問由此研判,此遺址應是 (A)網形文化 (B)大坌坑 文化 (C)芝山岩文化 (D)墾丁文化。 8. 有一本《臺灣觀光指南》中介紹某個縣市的特色時寫道:「附近靠中央山脈的 鄉鎮還出土了舊石器時代的人骨化石。」請問其所介紹的地點應是下列 何處? (A)臺北 (B)高雄 (C)臺南 (D)新竹。 9. 此族群是臺灣原住民第三大族,也是代表南臺灣的高山大族,其原始藝術一 向享有盛名,他們擅長雕刻而且服飾華麗,成為博物館與收藏家競相 蒐羅之對象。請問這是哪一族群? (A)泰雅族 (B)排灣族 (C)布

(2)

農族 (D)達悟族。 10. 有一群考古隊在臺灣中部發現一文化遺址,出土的古物有石器、陶器、金屬 器皿、玻璃製品等,根據研判,已知農耕生活,試問此文化遺址應該是 何處? (A)大坌坑文化 (B)芝山岩文化 (C)番仔園文化 (D)圓 山文化。 11. 根據 2008 年行政院最新的資料,原住民已有十四族,其中哪一族原住民 最能保存傳統社會文化? (A)布農族 (B)達悟族 (C)賽夏族  (D)泰雅族 12. 荷蘭人統治臺灣後和鄭成功攻取臺灣後的措施,有何相似之處? (A)都 實施軍屯政策 (B)都注重發展國際貿易 (C)都完全控制臺灣海峽, 壟斷海上貿易 (D)都大量屠殺原住民,與原住民關係惡劣。 13. 某一個政權入主臺灣之後,採取類似封建的辦法,與原住民締結條約,建 立「領主」與「附庸」的關係,交換彼此效忠與保護的義務,以確認雙方 的政治地位。這個政權應為下列何者? (A)明朝政府 (B)荷蘭東印 度公司 (C)鄭氏政權 (D)清朝政府。 14. 康熙中葉,郁永河來臺時,首先到達麻豆社,看到當地原住民有些懂漢字, 也聽得懂一些漢語。請問這是哪一政權統治下的結果? (A)荷據時期 (B)鄭氏治臺時期 (C)西班牙統治臺灣時期 (D)日治時期。 15. 《臺灣通史》:「□乃籌長治之策,盡心經劃,建保里之方,布屯田之制, 開魚鹽之利,伐林木之材;內課農桑,外興貿易。十數年來,移民大至 多至數十萬人,拓地遠及兩鄙,臺灣之人以是大集。」文中□是指何人 的事蹟? (A)鄭成功 (B)鄭經 (C)陳永華 (D)劉國軒 16. 有一份資料記載臺灣的某一產品說:「到了十八世紀中葉□□業開始進入盛 期,但是由於臺灣的□□都是原生於中央山岳地帶,所以進出開伐者 ,常遭原住民攻擊,影響□□的開採不少。」請問文中□□是指什麼? (A)樟腦 (B)茶葉 (C)咖啡 (D)稻米。 17. 康熙中葉,杭州有一位秀才郁永河為了勘查硫磺來到臺灣,從台南郡城搭 乘牛車到北部,他在著作<裨海紀遊>中提及竹塹地區「野牛、野鹿 群行,難見一人一屋」,實為一個草莽叢生的「化外之地」,僅有「竹 塹社番」居於此地。試問其所指的「竹塹社番」應是指哪一族原住民? (A)凱達格蘭族 (B)道卡斯族 (C)噶瑪蘭族 (D)賽夏族。 18. 中國近代史上有一西方國家想到中國來發展,並且曾入侵一小島。「當時中 國的官吏用雞籠(基隆)和淡水產有黃金和珍珠來鼓動他們前去臺灣 ,這些官員甚至表示願意提供熟悉臺灣水路的中國船員帶其到臺灣, 以便在臺找到合適的港口。」根據上述資料,文中所指的中國朝代、西 方國家與小島,其配對應為何者? (A)明代—荷蘭—澎湖 (B)明代 —葡萄牙—澳門 (C)清代—英國—香港 (D)清代—西班牙—澎湖。

(3)

19. 我們經常所吃到的一些蔬菜、水果,例如芒果、波羅蜜、釋迦、豌豆、辣椒….. 等這些食材,並非產於臺灣本土,而是外傳入台灣的。請問它們可能是 何時傳入臺灣的? (A)十六世紀葡萄牙統治時期 (B)十七世紀荷據 時期 (C)十七世紀西班牙統治時期 (D)十八世紀清領時期。 20. 某個石器時期遺址出土以下遺物:堆積如山的獸骨、許多遭外力砍斷手腳的 人體骨骸、眾多的小型房舍、破碎的陶器堆。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學者 應如何判斷這個遺址可能的時代? (A)殘缺不全的人體骨骸,反映 此期可能是戰爭趨於頻繁的新石器中晚期 (B)為數眾多的小房舍, 反映此期可能屬於農業剛萌芽的新石器早期階段 (C)破碎的陶器說 明此期屬於舊石器時期,人類剛開始知道如何製作陶器 (D)堆積如 山的獸骨,說明此遺址的經濟型態是以狩獵為主的舊石器時期。 21. 臺灣現今有些地名,都與早期的拓墾有關,例如:「林鳳營」、「新營」、「左 營」、「左鎮」等,請問這些地名的由來與下列哪一政權統治臺灣有關? (A)荷蘭統治時 (B)西班牙統治時 (C)鄭成功統治時 (D)清朝統 治時。  22. 近代史家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長郭廷以評論一位與臺灣有密切關係的歷 史人物,說:「從民族革命的觀點來論,□應是一個罪人,從國家統一 的觀點來論,則是一位功臣。而其力爭臺灣之斷不可棄,則於民族國家 均有功。」請問他說的是誰? (A)鄭成功 (B)施琅 (C)劉銘傳  ( D)丘逢甲。 23. 臺灣俗諺中有「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等語,請 問關於此諺語描述的臺灣社會特色所指的是哪一段時期,請選出正確 者? (A)政府對臺灣的開發並不積極,開發工作仍有賴民間的力量 (B)臺灣已由移民社會轉型為定居社會 (C)平埔族人已藉由通婚而與 漢人融為一體,達成了民族融合的境界 (D)分類械鬥的風氣在政府 的大力掃蕩下,已不再出現。 24. 一份西方的航海日記記載來臺貿易的情景,指出:「海岸多沙丘,叢林散布 如能取得木材,適於在港口南側築城,以便控制船舶出入。據漢人言,每 年有日船二、三艘來此,向土人購買鹿皮。也有中國船隻載來綢緞織物, 與日人交易。」則這份日記最可能是 (A)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探勘蘇澳 時所寫 (B)十七世紀荷蘭人探勘安平時所寫 (C)十八世紀英國人 探勘淡水時所寫 (D)十九世紀法國人探勘基隆時所寫。  25. 以下敘述,是取材自某段筆記資料:「歲壬寅二月,忽有遷民之令,……令 濱海民悉徙內地三十里,以絕接濟臺灣之患。……民既盡遷,於是毀屋 廬以作長城,掘墳塋以為深塹。民有欄出咫尺者,執而誅戮。」請問這 段資料最可能發生在何時? (A)明太祖海禁政策實施之時 (B)明末 荷蘭人殖民臺灣之時 (C)清朝順治皇帝統治中國之時 (D)清朝乾隆

(4)

皇帝統治之時。 26. 鄭芝龍降清時,鄭成功表示:「夫沿海地區,我所固有者也。東西洋餉,我 所自生殖也,進戰退守,綽綽有餘。」下列哪一解釋「不」符合上述資料 的解讀? (A)鄭成功認為反清復明的大業是會成功的 (B)成為海上 王國是鄭成功的政治和戰略的指導思想 (C)鄭成功不接受清朝的招 降,是基於文化、民族因素 (D)鄭成功此時已收復臺灣,驅逐荷蘭。 27. 在歷史課堂上,同學們討論到一段有關移民臺灣的資料:「泉人先來,占到 最好的地區;漳人次到,所以往內陸住;客家人最晚到,只剩下靠山 的丘陵地。」請問何以客家人來臺時間較晚? (A)清廷以粵地常遭海 盜侵擾為保護粵地人民而限制粵人入臺 (B)清初以粵地屢為海盜淵 藪,不准粵地人民入臺 (C)福佬人善於航海經商 (D)清廷以閩地人 民生活困苦鼓勵閩地人民渡臺。 28. 清代一位官員報告:「臺灣南北各廳縣生產的米穀,首先要用牛車載運至沿 海港口,再用舢舨等小船,沿著海岸運到府城鹿耳門,才能裝載於橫 洋大船,轉運至廈門。」下列敘述中何者最能全面性地解釋此種現象? (A)臺南不生產米穀,仰賴南北供應 (B)臺灣島內南北向的長途陸運 困難 (C)臺灣僅鹿耳門港深足以停靠大船 (D)臺灣的沿海航運比遠 洋還要發達。  29. 有一段關於台灣史前文化的敘述:「……這一次的發現,有臺灣最初的煉 鐵遺蹟以及金質裝飾品的出土。歷史知識告訴我們,考古遺物一旦有了 金屬物質,即表示新石器時代行將結束,那麼□文化是臺灣史前史極 晚的一期文化殆無疑問,推測可能是北部○族的祖先留下來的。」請問 這一段記載,屬於哪一時期? (A)卑南文化遺址 (B)十三行文化 遺址 (C)圓山文化遺址 (D)凱達格蘭族的過去。  30. 有一段關於苗栗的歷史沿革:「在十七世紀前,苗栗地區人煙罕至,外地移 入者不多。直到鄭成功來臺逐退荷蘭人,將苗栗歸屬天興縣管理,開始 有計畫移入屯墾。明永曆 24 年,劉國軒帶族人屯墾蓬山、後壠地區, 為漢人早期開拓苗栗的開端。鄭克塽降清後,清廷改為□。清光緒 13  年,苗栗改制設縣。」請問上文敘述中的□應該是指下列哪一行政單位 ? (A)萬年縣 (B)淡水廳 (C)諸羅縣 (D)噶瑪蘭廳。 31. 有一本史書記載某一個港市的貿易情形:「遠賈以舟楫運載米、粟、糖、油。 行郊商皆內地殷戶之人,……正對渡於蚶江、深滬、獺窟、崇武者曰泉郊 ,斜對渡於廈門者曰廈郊,間有糖船直透天津、上海等處者……。」請問 :這是指哪一個港市的外貿情形?(A)艋舺 (B)鹿港 (C)淡水 (D )打狗。 32. 「十六、十七世紀是中國沿海居民衝破朝廷海禁,冒險開闢海外事業的時期 ,也是第一波歐洲人開始在亞洲大發現、大殖民的時期。」請問:十六 世紀歐洲人在亞洲大殖民的時期,哪一個國以馬尼拉為據點,進而占

(5)

臺灣北部?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國 (D)荷蘭。 33. 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任到臺灣的康第紐斯牧師(Georgius Candidius)於 其所著《福爾摩沙簡報》中如此記載:「我所熟知的有八村:新港、麻豆 、蕭壠、目加溜灣、大目降、Tifulukan、Teopan、大武壟(Tefurang) 等。其居民宗教、風俗習慣和語言相同。其位置也大致相同,由海邊到 山邊,以□城總部為起點,所有村落都一日可達。」請問:上述資料記 載中的□應為下列何者? (A)普羅民遮 (B)熱蘭遮 (C)聖薩爾瓦 多 (D)聖多明哥。 34. 資料一:「出草和戰鬥不同,出草不是為了打敗敵人,而是為了奪取他人財 物,只要獲得首級就算成功。……襲擊的對象有的是其他族的家社, 有些是路人,而且不用先向對方宣戰。……首祭是原住民以酒食供奉 首級的祭祀。」 資料二:「獵得的首級,目的用於祭祀,在原始觀念中,獵頭是一種神聖的行 為,也是祖先的遺訓,尤其是□族,他們世代視獵頭為道德行為, 是基於宗教信仰而來的一種觀念。」 資料三:「□族又名「王字番」,在其習俗中,青少年獵得首級後,才能論及 婚事。」請問:資料二與資料三中的□族,最有可能指的是哪一族? (A)泰雅 (B)達悟 (C)阿美 (D)西拉雅。 35. 解讀史料有助了解歷史,根據英人李斯所著《臺灣島史》的記載:「(荷蘭 人)田野拓殖的困難在缺乏可供勞動的家畜,因臺灣土番(西拉雅族 )沒有飼養牛馬,東印度公司以貸款……購牛隻交給蕭壠村民豢養」; 又魏源《康熙勘定臺灣記》描述閩人在崇禎年間來臺開墾「會閩大旱, 芝龍言於巡撫,以船徙民數萬至臺灣,每位農民給銀三兩,耕牛一頭 ,使荒島漸成邑聚」。從上列資料可得知,臺灣早期開發的情形是 (A )在十六、十七世紀以前臺灣的原住民以狩獵捕魚為主,不知農耕 (B )在漢人墾殖臺灣之前,當地原住民的農業僅以簡單的農具及人力從事 農耕 (C)早期臺灣的住民較少,鹿場提供充足的資源,不必飼養牛 (D)漢人與荷人引進耕牛,大力開墾臺灣後,才有水稻的種植。 36. 下列為兩段關於鄭氏王朝性質的敘述:「鄭氏王朝秉其家族之海上活動傳統 與閩南地區的特性,來臺後並未改變荷蘭人的重商路線。」「海島政權 應以和平外交為立國政策,方能長保貿易的通暢與政治的安定。」就兩 段敘述來解釋鄭氏王朝滅亡的原因,下列何者較為合理? (A)鄭氏 王朝的結束和鄭成功的死有密切關連,接續的鄭經、陳永華等人並無鄭 成功的雄才大略,亦不思「反清復明」,只圖安樂臺灣,終至滅亡  (B)鄭氏王朝的結束和「反清復明」關係密切,鄭成功父子不斷地發動 海峽 (C)鄭成功來臺後,積極寓兵於農,實施屯田制度,後兵將習於農耕,戰 力退化,以致無法和清軍對抗 (D)清廷暗中策反臺灣的原住民,不

(6)

斷地在臺灣發起反抗明鄭統治事件,使鄭氏王朝忙於應付臺灣內部挑 戰,無暇顧及清廷的征伐。  37. 根據學者指出:「自 1530 年起,白銀開始流入中國,尤其是通過菲律賓與 中 國貿易的西班牙美洲帝國。估計十六世紀後半至十七世紀前半,流入中 國的白銀多達 23 萬噸。自十七世紀中期起,因為中國本身與國外的各 種因素,白銀流入速度減緩。但自 1684 年起,海外貿易重新展開,白 銀再度流入中國。1810 年代中英貿易,中國仍淨流入約 37 萬公斤白 展開」,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可能與哪一個事件後的發展最直接相關?   (A)西班牙殖民菲律賓,擴大對華貿易 (B)康熙平定臺灣,開放對外 貿易 (C)葡萄牙人殖民澳門,開拓東亞貿易 (D)英國殖民印度,積 極拓展貿易。  38. 資料(一):康熙 48 年諸羅縣政府發給陳賴章墾號墾照,由他們拓墾大佳臘 地方,範圍涵蓋了大部分的臺北盆地。 資料(二):雍正年間,開放已入臺灣之移民可以攜帶家眷來臺之申請。 資料(三):光緒元年沈葆楨奏請廢除「渡臺禁令」。 由以上三段資料,吾人可以得知臺灣的拓墾與開發過程,應是 (A) 康熙時期的「墾照」是清朝政府對申請者的許可、補助與商業經營的憑 證 (B)當時的開發以個人為單位,避免財團壟斷 (C)「有唐山公, 無唐山媽」、「羅漢腳」是因為清領初期移民禁令的限制而造成的社會現 象;前者代表番漢通婚情形多,後者加入臺灣民變或械鬥者多 (D) 光緒以後,大陸來臺者日多,政府積極鼓勵開發,許多與開發有關的 地名一一出現,例如「王田」、「林鳳營」、「三張犁」。 39.資料一:「番民老而無妻,各社戶口日就衰微。」資料二:「番童拱立背誦, ….. 已有讀『四子書』、習一經者。」資料三:「(當地人)議事必於公廨, 調 發易也。」資料四:「女子健作;女常勞,男常逸。」請問:以上哪些 資料是晚明陳第來到台灣所看到的景象? (A)資料一與資料二 (B) 資料二與資料三 (C)資料三與資料四 (D)資料一與資料四 40.畢業旅行時,全班往台南做了一趟古蹟巡禮,大夥來到了安平古堡,遙想 此處的歷史,這裡應該發生過什麼事? (A)荷蘭軍隊攻打大肚番王 (B)西班牙人設立教會 (C)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軍隊被鄭軍團團包圍 (D)陳第撰寫<東番記> 二、多重選擇題:(共 50%,每題 2 分,採多重模式計分) 41. 根據臺灣史前文化的特色,從哪些出土的文物,可研判它是屬於新石器時 代的遺址? (A)出現形式多樣的陶罐 (B)墓葬行為出現 ( C)出現貝類、魚骨、獸骨等 (D)種植蔬菜的種籽、裝稻米種子

(7)

的陶罐 (E)小型聚落在河谷平原附近。 42. 有關台灣原住民的來源,雖仍有探討的空間,但學術界ㄧ致認為他們屬於「 南島語系」,就南島語系的分布來說,以下哪些地區的原住民與 臺灣原住民的語言系統最為接近? (A)菲律賓 (B)日本  ( C)南洋群島 (D)澳大利亞 (E)印度。 43. 國際競爭時期荷蘭與西班牙在臺灣曾經有一場爭奪戰,分析下列因素,哪 些促使臺灣捲入荷西等舊帝國主義國家的競逐中? (A)海禁 政策 (B)遷界令 (C)朝貢貿易 (D)倭寇行為 (E)鎖國政 策。 44. 荷蘭佔據台灣、鄭氏治臺與清領初期,臺灣地區的主要作物有哪些?  (A)茶葉 (B)稻米 (C)甘藷 (D)甘蔗 (E)樟腦。 45. 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在臺灣實行許多政治措施,下列相 關敘述何者正確? (A)在赤崁地方設臺南府,成為當時的行 政中心 (B)將熱蘭遮城改名為承天府 (C)赤崁以北設天興縣 (D)赤崁以南設萬年縣 (E)稱臺灣為東都。 46. 下列有關漢人在臺灣開墾的敘述,哪些是「不」正確的? (A)奠定漢人在 臺灣開墾基礎的是鄭經 (B)對宜蘭的開發,吳沙的功勞很大 (C)由於沈葆楨的建議,所以清廷不准粵人來臺 (D)荷蘭人發 展臺灣採煤業,而僱用很多漢人 (E)早期漢人常越過土牛線 侵奪原住民的土地。 47. 臺灣史前考古出土的遺物,經過分析研判,目前已能確定下列哪些結論? (A)最早的舊石器文化是屬於一種遠古石片文化 (B)目前已知 最早的稻米栽培證據可在牛稠子文化中得到 (C)巨石文化所 出土的器物,應是與他們的祭儀和信仰有關 (D)各種舊、新石 器文化之間已有一脈相承的明確線索 (E)所有已發現的史前 文化皆由漢人所締造,顯示原住民留居臺灣時間雖久,影響卻 不及漢人。 48. 下列有關原住民的族群信仰、生產活動與社會組織文化的敘述,請選出正確 者? (A)平埔族是母系社會,沒有酋長,長老會議是重要的 權力機構 (B)西拉雅族不許私自捕鹿,不可竭澤而漁,收穫 由全社共享 (C)「原住民」這個名稱是早期漢人的稱呼法 (D )布農族的打耳祭、卑南族的猴祭均是一種成年禮 (E)祈求狩獵 、漁撈的豐收,以達悟族的飛魚祭、賽夏族的豐年祭、卑南族的 五年祭最有名。 49. 歷史研究最好參考第一手史料,在荷蘭海牙的國立檔案館存有「荷蘭東印度 公司」的文獻,請問這些荷蘭檔案可作為研究下列哪些史事的佐 證或參考? (A)臺灣開港通商後,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的活 動 (B)早期臺灣的開發 (C)印尼的殖民時代 (D)新港文字

(8)

(E)社商與原住民進行交易。 50. 有一段史料中有說到「在荷蘭統治臺灣期間,有一位頗負聲望的社會領袖向 集結的漢人民眾說道:『臺灣以前是個蠻荒之島,由於我們辛苦 努力經營,才有今日的成就。如今紅毛喧賓奪主,據地為有,並 且橫徵暴斂,使我們生活陷於苦境,走上絕路。與其束手待斃, 不如奮起一戰。如果勝利,臺灣就是我們自己的;不勝的話,也 只是一死罷了!』於是議決在中秋節起事。」關於上述的記述, 下列論述何者正確? (A)此位社會領袖是郭懷一 (B)文中的 「紅毛」是指荷蘭人 (C)漢人移墾於臺灣,不少人係因荷蘭人 招募而來 (D)此位領袖所言,在臺漢人受「紅毛」暴虐統治是 事實 (E)此事發生在十七世紀中葉左右。 51. 鄭氏政權統治台灣,前後三代,即宣告結束,雖僅短短二十二年,但對臺 灣的影響卻頗為深遠,以下何者為其對臺灣政治、社會的影響? (A)由於著重開山撫番,因此對原住民文化具有很大的提升作 用 (B)大量漢人來臺開墾 (C)中國大陸的制度與文化移植到 臺灣 (D)由於海禁政策的實行,使臺灣的對外貿易完全斷絕 (E)漢人拓墾範圍已遍及臺灣南北。 52. 清廷對在臺的鄭氏政權採封鎖的策略,其具體影響如何? (A)鄭氏仍突 破封鎖,發展對外貿易 (B)鄭氏對外貿易完全斷絕 (C)鄭氏 政權在中國沿海進行走私貿易 (D)鄭氏政權無法貿易只能積 極發展島內農業 (E)鄭氏政權將貿易業務交由民間的「郊商」 負責,成效頗著。 53. 清代臺灣自南而北陸續劃定的土牛紅線,在臺灣開發史上代表哪些意義? (A)其設立是因清廷承認原住民地權,防止平埔族失去土地  (B)這種劃分有效地阻遏了漢移民侵耕與越墾 (C)清政府亦以 此線作為劃分漢、番權利與義務的界線 (D)由於漢番受界線阻 隔,文化語言不通的情形下,常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 (E)由 於漢民枉顧禁令,終導致平埔族失去土地。 54. 目前臺南現存的五座一級古蹟,其中有哪些建築最早建於明朝末年? (A )臺南孔子廟 (B)五妃廟 (C)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 (D )赤崁樓 (E)安平古堡。 55. 康熙 48 年(1709 年)福建漳州陳某率領其鄉黨 20 人來臺,到今日臺北 盆地(大佳臘、大加納)開墾,依照當時法令制度,他會有哪些 遭遇? (A)他開墾地區屬於臺灣縣管轄 (B)他必須先向政府 申請開墾執照,成為「大租戶」,並向政府繳納租稅 (C)他因 資金不足,向其他鄉親或朋友合資經營開墾 (D)因為開墾面 積過大,招徠其他墾佃進行開墾 (E)他發現此地原住民是凱 達格蘭族;漢人以男性居大多數。

(9)

56. 臺灣原住民歷史,是近幾年研究重點之一,關於下列敘述,有哪些是正確 的或合理的? (A)在荷蘭入臺以前關於原住民的早期歷史, 因為原住民沒有文字,所以對他們的了解來自其他史料記載 ( B)荷蘭人統治期間的檔案資料或傳教士見聞之紀錄是很珍貴的 研究史料 (C)日本統治期間,日本學者也進行研究,但因異 族殖民統治,其結論與成果不值得參考 (D)清朝統治期間, 官方將臺灣的原住民分為生番、熟番;日本統治期間,則分為平 埔族及高砂(高山)族 (E)原住民的政治組織以部落(社) 為單位,未曾建立跨族群、部落的政治組織。 57. 學者湯錦台在其《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中的臺灣》一書中 指出:「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人東來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波全球 化的開始,臺灣也從此開始了在東西海權圍繞交戰互動的歷史。 」若以當時世界史的角度來檢視臺灣,我們應有的認識是 (A) 當時中國政府重視海上貿易,也連帶牽動了臺灣地位的重要性 (B)此時的臺灣是歐人、日人和漢人貿易角逐的重要據點 (C) 荷蘭人占有臺灣,是歐洲第一個統治臺灣的政權 (D)豐富的 金銀礦產使臺灣成為東西海權爭奪的焦點 (E)荷蘭人因占領 臺灣,進而取代葡萄牙、西班牙在東亞的貿易霸權。 58. 下列幾則關於臺灣開發過程的俚語,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唐山過臺 灣,心肝結歸丸」說明了唐山人一想到要到臺灣,路途坎坷、心 裡就不安 (B)「紅柿上樹頭,羅漢腳目屎流」說明了單身男子工 作辛苦,思念大陸的家人 (C)「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是指清初 限制帶家眷渡臺,因此有些移墾者與臺灣原住民通婚 (D)「六 死三留一回頭」指多數移墾到臺灣者,因眷戀唐山,而紛紛回去 (E)「金門不認同安,臺灣不認唐山」是說移民來金門的同安人因 長住金門,已形成命運共同體,臺灣的移民亦同。 59. 施琅說:「臺灣雖屬外島,實關乎四省之要害,勿論彼中耕種猶能少資兵食 ,固當議留,即為不毛之地,必藉內地輾轉運輸,亦斷斷乎其 不可棄。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關於這段敘述, 我們應有怎樣的認識? (A)施琅是基於經濟的考量據理力爭 (B)康熙皇帝採納其意見,決定在臺設立省、府、縣 (C)由於 清廷接受施琅之議,因此領臺後積極建設臺灣 (D)此後治臺 態度以防亂為主,對於開拓發展則較少注意 (E)施琅分析若 棄臺之後,臺灣將再成為不法之徒或外夷的根據地,對東南四 省造成禍害。 60. 清領時期隨著人口、聚落增加,商品交易的需求增大,臺灣與大陸的貿易頻 繁,其發展情形如何? (A)為避免產業競爭,控制貨品價格 ,乃有「郊」的聯合組織 (B)「郊」是一種以武力為後盾的商業

(10)

組織 (C)有以貿易地為名的「郊」,也有從事特定商品的糖郊、 布郊等 (D)臺灣輸出以米、糖為主,由大陸輸入者則為日用品 (E)臺灣港口的發展方向是由南而北。 61. 清初為了對抗鄭氏在臺的「反清復明」運動,,規定「遷界」、「片板不許下水 ,粒貨不許越疆」、「福建、浙江、江南三省所禁沿境界,凡有官 員違禁出界貿易及蓋房子居住、耕種田地者,不論官民俱以通敵 論,處斬。」此項嚴厲措施對雙方各造成哪些影響? (A)清廷 在政治考量下,除荷蘭商人外,中外商務交通幾呈停滯狀態 ( B)遷界以後,沿海百姓顛沛流離,以致不少閩粵百姓,陸續移 往臺灣 (C)白銀不再輸入,農民又須以銀納稅,導致許多人 的破產,民生破壞甚大 (D)由於與中國貿易受阻,迫使鄭氏 更為積極打開與日本、東南亞等地貿易 (E)中西文化交流隨著 商務停滯而中斷,導致文化落後西方的主因。 62. 清領初期,台灣土地的開墾,形成何種租佃關係?(A)出現大租戶、小租戶、佃 農共同構成「一田二主」或「一田三主」的複雜土地制度 (B)佃農繳小租 給小租戶,小租戶再繳大租給大租戶 (C)政府向地主即大租戶、小租戶 收取租稅 (D)另有「番大租」,係指向原住民取得耕作權者 (E)清領初 期,台灣未開墾的土地,概屬官方,一律由政府統籌收租 63. 鄭成功在反清復明的大業中,有關其治臺時期墾殖的情形,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 的? (A)糧食匱乏是當時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積極拓墾以增加糧食  (B)鄭氏帶來大量軍民,糧食不足是當時最迫切的問題,鄭氏以從外地購買、 輸入以解決食糧問題 (C)鄭氏實行墾殖,在政策上有軍屯、民屯、官墾等, 而以軍屯為主 (D)墾殖的核心地帶在今臺南地區,零星的拓墾北到淡水、 基隆,南到恆春 (E)為了加速拓墾,提高農業生產量,鄭氏大量招徠大陸 漢人來臺拓墾,並授以土地所有權。 64. 「歷新港社、加溜灣社、麻豆社,雖皆番居,然嘉木蔭森,屋宇寬闊,不減內地村落 ……四社蕃亦知勤稼穡,務蓄積,比戶殷富。又近郡邑,習見城市居民禮讓, 故其俗於諸社為優。歐汪近海,尤富庶。」「向為番民鹿場麻地,今為業戶請 墾,或為流寓占耕,番民世守之業,竟不能存什一於千百。」根據上述兩段 史料,我們的理解是什麼? (A)原住民透過與漢人的接觸,學習農耕技術, 也漸染漢人風俗 (B)清廷政府封山政策,嚴禁漢人與原住民接觸的政策並 沒有成功 (C)原住民的人口多過漢人非常多 (D)漢人移墾面積日增,鹿 場減少,平埔族的經濟大受影響 (E)臺南地區原住民因開發較早與漢人長 期接觸,所以深染漢人習俗。 65. 下列有關於鄭成功來台灣始末的敘述或解釋,有哪些是合理、正確的? (A)永 曆十三年(1659 年)鄭成功北伐金陵失利,為謀求一個長久「反清復明」 的基地 (B)台灣有人歸順鄭成功,並詳報荷蘭治台虛實,促使鄭氏下決 心,並深具信心 (C)台灣土地肥沃,經濟富庶,又有海峽天險,適合做

(11)

為反清基地 (D)鄭成功征台主張,初期既深獲全軍一致支持,部下無人 有異議或反對 (E)荷蘭當局不敵鄭氏優勢兵力,且援兵未到,最後投降 三、非選擇題:(共10%,每格 1 分) (一)台灣史前原住民的建築遺蹟,可以新石器晚期的卑南遺址及十三行遺址 為代表,其建築形式分別為: 1.卑南遺址:____1____ 2.十三行遺址:____2____ (二)十八世紀中葉,有關台灣西部原住民的生活狀況,可由巡台御史六十 七 委託畫工繪成的何本作品中顯現出?____3____ (三)清代初期治理台灣的政策是消極而被動的,台灣行政區域的調整,多 與外力入侵或內部動亂有密切的關係。請寫出與下列行政區域的設置有 互相關係的事件: 1.「嘉義」的改名----____4____ 2.彰化縣及淡水廳的設置 ----____5____ 3.恆春縣的增設----____6____ (四)清代,台灣土地的拓墾,通常是隨著水利的興修而發展。請按照由北 至南的順序,寫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水利設施: 1.台北----____7____ 2.台中----____8____ 3.彰化----____9____ 4.鳳山----____10____

(12)

國立師大附中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高一歷史科試題 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三、非選擇題:(共10%,每格 1 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第一類及第二類會議之申請案件至 遲應於會議預定開始日期一年前配合本 會第一期或第二期受理期限提出申請

经营费用:包括自用物料、水费、燃料、电费、保养及维修、场所租金、机器及设备租金、机动车租赁、连司机的汽车租

™ 不過, 如果 DHCP 用戶端不接受 DHCP 伺服器 所提供的參數, 就會廣播一個 DHCP Decline (拒絕) 封包, 告知伺服器不接受所建議的 IP位 址 (或租用期限…等)。然後回到第一階段, 再度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一夫一婦授田 一夫一婦徵收租調 方便計算、吸納編戶 耕牛、奴婢授田 耕牛、奴婢納稅 增加稅收來源 桑田、麻田之分 桑土交帛、麻土交布 地盡其利 老弱授半夫田或不還田

清初道光年間出土了一件一級文物——大盂(粵音余)鼎。這個鼎在周康王二十 三年鑄造,腹內側鑄有 19 行銘文,分 2 段,共

整、水電費 4 萬 1,280 元 整,由承租人於每期第一個月 15 日以

若 機構 所提 交的報 告須 作澄 清 /修正 ,教 育局 會暫 緩第 二期及 或第 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