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多媒體教材導向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學科之音感,節奏,演唱,記號及管樂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探討多媒體教材導向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學科之音感,節奏,演唱,記號及管樂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

探討多媒體教材導向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學科之

音感,節奏,演唱,記號及管樂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alysis of sense, rhythm, singing, symbol,

and band music in an multimedia music curriculum for the 4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研 究 生:詹掌筆

指導教授:陳登吉 博士

(2)

探討多媒體教材導向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學科之

音感,節奏,演唱,記號及管樂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alysis of sense, rhythm, singing, symbol,

and band music in an multimedia music curriculum for the 4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研 究 生:詹掌筆 Student:Chang-Pi Chan

指導教授:陳登吉 博士

Advisor:Dr. Deng-Jyi Che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gree Program of E-Learning

Collage of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Degree Program of E-Learning

June 2006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探討多媒體教材導向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學科之

音感,節奏,演唱,記號及管樂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學生:詹掌筆 指導教授:陳登吉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本 研 究 主 要 目 的 是 在 探 討 多 媒 體 教 材 對 國 小 四 年 級 學 生 , 在 藝 術 與 人 文 領 域 (音 樂 學 科 )學 習 成 效 的 影 響 程 度 , 特 別 是 在 音 感 、 節 奏 、 演 唱 、 記 號 及 管 樂 這 五 個 方 向 。 本 研 究 採 用 準 實 驗 設 計 方 法 , 實 驗 對 象 是 苗 栗 縣 國 小 四 年 級 的 學 生 。 所 有 的 受 試 者 區 分 為 多 媒 體 教 材 教 學 組 及 傳 統 教 材 教 學 組 兩 大 組 , 各 組 再 依 音 樂 基 本 能 力 測 驗 的 成 績 , 細 分 成 高 分 組 、 中 分 組 及 低 分 組 等 三 組 。 實 驗 教 材 為 康 軒 版 國 小 四 下 藝 術 與 人 文 領 域 自 編 教 材 「 音 樂 小 精 靈 」 單 元 , 分 別 為 傳 統 教 材 (康 軒 版 )及 經 改 編 後 之 多 媒 體 教 材 。 本 研 究 的 主 要 發 現 為 : 整 體 而 言 , 多 媒 體 教 材 教 學 組 學 習 成 效 優 於 傳 統 教 材 教 學 組 的 學 習 成 效 ; 在 依 據 學 生 程 度 所 劃 分 的 各 組 中 , 我 們 發 現 中 分 組 差 異 最 大 , 低 分 組 次 之 , 高 分 組 最 小 。 在 各 分 項 測 驗 方 面 , 在 音 感 、 節 奏 、 樂 器 測 驗 等 方 面 有 較 顯 著 的 差 異 , 在 演 唱 、 音 樂 記 號 測 驗 方 面 的 差 異 則 不 明 顯 。 究 其 原 因 如 下 : 1.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豐 富 展 示 功 能 , 有 助 於 引 導 學 生 加 深 課 程 的 印 象 , 合 乎 多 媒 體 學 習 理 論 及 資 訊 豐 富 理 論 。 2. 多 媒 體 教 材 教 學 法 , 以 學 生 為 中 心 , 讓 學 生 有 更 多 機 會 反 覆 練 習 , 自 主 精 熟 自 己 覺 得 尚 未 理 解 或 生 疏 的 地 方 , 合 乎 精 熟 學 習 理 論 及 凱 勒 的 教 學 理 論 。 3. 多 媒 體 教 材 能 夠 立 即 提 供 學 生 「 聽 」 的 學 習 , 合 乎 「 先 聽 覺 、 後 視 覺 」、「 先 感 性 、 後 知 性 」 的 音 樂 學 習 需 求 。

(4)

4. 多 媒 體 教 材 具 有 互 動 式 的 功 能 , 易 使 學 生 獲 得 成 功 的 經 驗 , 因 而 會 有 較 佳 的 學 習 表 現 。 另 根 據 問 卷 的 調 查 結 果 , 大 多 數 多 媒 體 教 材 教 學 組 的 學 生 對 於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學 習 態 度 反 應 傾 向 於 正 面 , 同 時 對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操 作 、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呈 現 效 果 、 自 主 學 習 等 方 面 亦 皆 傾 向 於 正 面 。 此 外 , 有 70% 以 上 之 受 測 學 生 喜 歡 多 種 媒 體 同 時 具 備 , 足 見 多 媒 體 在 教 材 與 學 生 之 間 扮 演 著 有 效 溝 通 的 角 色 。 限 於 時 、 地 及 人 力 考 量 ,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之 多 媒 體 教 材 , 其 設 計 製 作 及 實 驗 目 標 之 對 象 僅 為 國 小 中 年 級 學 生 。 然 因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設 計 因 人 而 異 , 若 再 搭 配 不 同 教 師 採 取 不 同 的 教 學 策 略 , 將 可 提 供 學 生 更 多 樣 、 多 元 的 學 習 歷 程 , 而 這 在 其 他 學 習 階 段 又 將 會 帶 來 怎 樣 的 影 響 , 亦 是 值 得 探 討 的 主 題 。 關 鍵 詞 : 多 媒 體 教 材 、 藝 術 與 人 文 、 國 小 、 音 樂 教 育 、 個 別 化 學 習

(5)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alysis of sense, rhythm, singing, symbol, and band music in an multimedia music curriculum for the 4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Chang-Pi Chan Advisor: Dr. Deng-Jyi Chen Degree Program of E-Learning

College of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lve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ense, rhythm, singing, symbol, and band music in an multimedia music curriculum for the 4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multimedia curriculum is part of course in the Art and Music. The research adopted the Experiment Design whose subjects are the fourth grade pupils of the Miaoli County, all of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he Multimedia material teaching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Based on the score of music basic proficiency test , we classify all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 into three groups: high-score (top 27%), medium-score (middle 46%), and low-score (bottom 27%).

The research result of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all in all,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the multimedia group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material group. We found the medium-score group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they are taught by both the multimedia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um. In the high-score group, this difference is relatively limited. In the aspects of the test, the discrepancy of the feeling of the music, rhymes and the test of the instrument are more obvious. However, the singing and the acquisition are unobvious.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hav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Interesting display function of the multimedia facilitates to

(6)

in with the theory of the multimedia learning and that of the information affluence.

2. The multimedia curriculum offers students more chance to conduct interactive practice, it fits in the theory behind the “ Mastery Learning" and “ Keller Plan" .

3. The multimedia curriculum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learning of “ listening" and conforms to the need of the music acquisition that indicates the hearing first and then the ocular experience. Also, the emotional appeal first and then the cognitive appeal.

4. The multimedia curriculum offers the interactive capability that help students easily to get to excellent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multimedia material teaching group are prone to have positive reactions to multimedia learning attitude, manipul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automatic learning. There are 70 percent examinees enjoy that teacher combines the multimedia with the course. Limiting by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time, place and the human resources, the research adopted the middle grade pupils as the experiment objects. Also, the designs of the multimedia curriculum a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instructor.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may not be able to apply to more general areas. Further investigation needed to be carried for more general claims.

Keywords: Multimedia Curriculum, Arts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7)

誌謝

本 論 文 能 夠 順 利 完 成 , 首 先 我 要 感 謝 指 導 教 授 陳 登 吉 老 師 的 熱 心 指 導 。 在 兩 年 的 學 習 過 程 中 , 陳 教 授 不 僅 在 學 術 上 給 予 充 分 的 指 導 , 在 待 人 處 事 、 做 研 究 的 態 度 上 更 是 盡 心 盡 力 的 指 引 我 , 讓 我 得 以 順 利 完 成 研 究 所 的 學 業 , 在 此 對 我 的 恩 師 致 上 無 限 的 感 謝 。 此 外 , 感 謝 所 有 曾 經 指 導 我 、 幫 助 我 的 每 一 個 人 : 台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賴 阿 福 教 授 及 佛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陳 憶 芬 教 授 在 統 計 方 面 的 指 導 及 資 料 的 提 供 , 讓 我 得 以 順 利 完 成 資 料 統 計 分 析 ; 實 驗 室 王 維 正 學 長 、 李 玉 珍 學 姊 給 予 的 熱 心 指 導 及 經 驗 傳 承 , 讓 我 減 少 許 多 摸 索 的 時 間 ; 同 窗 曾 靖 芬 老 師 、 黃 齡 儀 老 師 、 詹 裕 偉 老 師 、 莊 明 坤 老 師 、 周 芳 華 老 師 、 周 松 英 老 師 在 研 究 的 各 種 問 題 上 , 彼 此 提 供 、 交 換 許 多 寶 貴 的 意 見 及 相 互 的 協 助 ; 惠 娜 熱 心 的 從 中 幫 助 及 介 紹 , 讓 我 有 幸 得 到 陳 憶 芬 教 授 的 指 導 ; 以 及 麗 美 老 師 的 協 助 翻 譯 … 因 為 大 家 的 幫 忙 , 讓 我 能 漸 入 佳 境 , 信 心 滿 滿 。 最 後 , 更 要 感 謝 一 路 陪 伴 我 的 親 愛 家 人 : 最 辛 苦 的 老 婆 , 一 次 次 溫 馨 的 往 返 接 送 及 貼 心 的 打 點 及 準 備 , 給 我 甜 蜜 幸 福 的 感 覺 ; 阿 嬤 及 媽 媽 的 時 時 關 心 及 體 諒 , 總 是 為 我 著 想 , 讓 我 擁 有 最 多 的 時 間 專 心 學 習 ; 四 位 姑 姑 對 我 的 期 勉 及 對 阿 嬤 的 全 心 照 顧 , 亦 讓 我 深 深 銘 謝 在 心 ; 還 有 兩 位 最 可 愛 的 兒 子 , 讓 我 心 中 始 終 懷 有 滿 足 的 滋 味 ! 因 為 有 一 家 人 溫 馨 的 全 力 支 持 及 殷 切 期 勉 , 讓 我 可 以 全 心 寫 作 論 文 , 無 後 顧 之 憂 , 最 後 得 以 順 利 完 成 。 這 兩 年 , 是 一 張 美 麗 的 圖 畫 ! 上 面 看 得 見 我 一 家 人 的 喜 悅 及 希 望 。 同 時 , 更 有 身 旁 許 多 貴 人 的 無 私 相 助 , 美 麗 的 它 , 是 屬 於 大 家 的 !

(8)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誌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壹、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名詞解釋 ... 3 1.3.1 多媒體教材(Multimedia Curriculum ) ... 3 1.3.2 資訊豐富度(Information Richness) ... 3 1.3.3 音樂性向(Music Aptitude)... 3 1.3.4 音樂成就(Music Achievement) ... 3 1.3.5 學習成效(Learning achievement)... 4 貳、文獻探討 ...5 2.1 國小音樂教學目標 ... 5 2.1.1 新課程標準 ... 5 2.1.2 九年一貫「音樂課程」 ... 6 2.1.3 「藝術與人文」領域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分析 ... 11 2.2 音樂學習理論 ... 12 2.2.1 Edwin E. Gordon 的音樂學習理論 ... 12 2.2.2 Carl Orff 的音樂學習理論 ... 12 2.2.3 Dr. Suzuki 的音樂學習理論 ... 13

2.3 資訊豐富理論(Information Richness Theory) ... 13

2.4 雙碼理論 ... 15 2.5 多媒體與數位學習 ... 16 2.5.1 多媒體簡介 ... 16 2.5.2 多媒體與教學 ... 17 2.5.3 數位學習 ... 17 2.6 個別化教學與適性化教學 ... 18 2.6.1 文納特卡計畫 ... 18 2.6.2 精熟學習理論 ... 19 2.6.3 凱勒的教學理論 ... 20 2.6.4 精熟學習理論與凱勒教學理論之比較 ... 21

(9)

2.7 多元智慧理論 ... 23 參、需求分析與實驗環境設計 ...26 3.1 實施步驟 ... 26 3.2 教材分析 ... 27 3.3 研究工具 ... 29 3.3.1 音樂基本能力測驗 ... 30 3.3.2 音樂學習成就測驗 ... 31 3.4 多媒體教材編輯製作 ... 32 3.4.1 教材製作流程 ... 32 3.4.2 多媒體教材與傳統教材 ... 34 3.6 實驗環境分析及設計 ... 39 3.6.1 實驗設計 ... 39 3.6.2 實驗對象 ... 40 3.6.3 資料處理 ... 41 3.6.4 實驗環境 ... 4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43 4.1 整體成績分析 ... 43 4.2 分項成績結果分析 ... 44 4.3 分組成績分析 ... 45 4.3.1 高分組成績分析 ... 45 4.3.2 中分組成績分析 ... 46 4.3.3 低分組成績分析 ... 46 4.4 學習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 47 伍、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50 5.1 結論 ... 50 5.2 未來研究方向 ... 51 參考文獻 ...52 附錄 ...55 附錄一:音樂基本能力測驗 ...55 附錄二:音樂學習成就測驗(音感) ...56 附錄三:音樂學習成就測驗(節奏) ...57 附錄四:音樂學習成就測驗(演唱) ...60 附錄五:音樂學習成就測驗(樂器) ...61 附錄六:音樂學習成就測驗(記號) ...62 附錄七:多媒體教材學習問卷 ...64 附錄八:音樂基本能力測驗成績 ...65 附錄九:「音感」測驗成績 ...66 附錄十:「節奏」測驗成績 ...67

(10)

附錄十一:「演唱」測驗成績 ...68 附錄十二:「管樂」測驗成績 ...69 附錄十三:「記號」測驗成績 ...70 附錄十四:學習成就測驗成績 ...71 附錄十五:腳本分鏡表 ...72 附錄十六:素材清單 ...73 附錄十七:Scorm 課程架構...74 附錄十八:傳統課程架構 ...75

(11)

表目錄

表 1「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部分第一階段能力指標表 ...7 表 2「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部分第二階段能力指標表 ...7 表 3「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部分第三階段能力指標表 ...8 表 4 正式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一階段能力指標表 ...9 表 5 正式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表 ...9 表 6 正式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三階段能力指標表 ...10 表 7 凱勒個人化教學系統基本架構 ...20 表 8 凱勒教學模式與精熟學習之比較(資料來源:[11]) ...22 表 9「音樂小精靈」各單元活動之教學目標 ...28 表 10 音樂基本能力測驗內容摘要表 ...30 表 11 音樂學習成就測驗內容摘要 ...31 表 12 實驗變項表 ...40 表 13 實驗分組表 ...40 表 14 學生程度分組表 ...41 表 15 整體成績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44 表 16 整體成績共變數分析結果 ...44 表 17 分項成績分析 ...45 表 18 高分組各項成績分析 ...46 表 19 中分組各項成績分析 ...46 表 20 低分組各項成績分析 ...47 表 21 學習成效結果摘要表 ...47 表 22 學 習 成 就 測 驗 問 卷 之 敘 述 性 統 計 量 摘 要 表 ...48 表 23 受訪者回應題號 5 之次數分配表 ...49 表 24 受訪者回應題號 14 之次數分配表 ...49

(12)

圖目錄

圖 1 研究架構 ...2 圖 2 媒體富豐階層 ...15 圖 3 Gardner 多元智慧理論 資料來源:[16] ...24 圖 4 實驗步驟 ...26 圖 5 音樂小精靈教學課程安排 ...29 圖 6 多媒體教材編輯製作流程圖 ...33 圖 7 傳統圖形文字教材 ...34 圖 8 製作畫面--為場景加上背景 ...35 圖 9 製作畫面--加入文字,並設定屬性 ...35 圖 10 製作畫面--加入內建的演員 ...36 圖 11 製作畫面—演員建立超連結 ...36 圖 12 製作畫面--為演員設定路徑 ...37 圖 13 製作畫面--為演員配音 ...37 圖 14 製作畫面--匯入外部圖片 ...38 圖 15 製作畫面--劇情設定:設定演員出現的時機及順序 ...38 圖 16 製作畫面--完成的教材 ...39

(13)

壹、緒論

1.1 研究動機

多 媒 體 教 材 教 學 與 傳 統 教 材 教 學 , 不 論 在 教 學 媒 體 、 教 學 方 法 、 教 學 評 量 上 , 都 有 明 顯 的 差 異 。 在 資 訊 科 技 尚 未 被 廣 泛 應 用 於 教 學 之 前 , 老 師 與 書 本 是 僅 有 的 教 學 媒 介 ; 但 在 資 訊 科 技 媒 介 的 協 助 下 , 讓 學 生 不 僅 有 更 多 的 學 習 選 擇 , 教 材 的 呈 現 方 式 , 也 變 得 多 樣 且 生 動 。 隨 著 資 訊 科 技 的 快 速 發 展 及 網 際 網 路 的 興 盛,藉 由 文 字、圖 像、影 片 、 音 樂 、 音 效 及 有 聲 語 音 等 電 腦 多 媒 體 教 材 豐 富 的 展 現 能 力 , 不 但 使 得 教 學 內 容 更 生 動 活 潑 , 引 導 學 生 能 夠 置 身 於 生 動 的 學 習 情 境 中 , 透 過 生 動 有 趣 又 容 易 理 解 的 多 媒 體 教 材 , 得 以 大 幅 提 昇 學 生 學 習 的 興 趣 並 增 進 學 習 效 果 。 此 外 , 教 學 方 法 的 不 斷 創 新 , 使 得 教 學 技 巧 多 元 化 發 展 , 教 學 型 態 及 內 容 也 在 資 訊 科 技 日 新 月 異 的 情 況 下 造 成 不 少 的 衝 擊 與 改 變 , 這 樣 改 變 的 目 的 都 是 為 了 幫 助 學 生 達 到 更 好 的 學 習 成 效 。 而 在 音 樂 教 學 方 面 , 學 生 的 個 別 能 力 有 極 大 的 差 異 , 造 成 許 多 學 生 學 習 的 意 願 及 興 趣 低 落 , 使 得 許 多 學 生 無 法 享 受 學 習 的 成 就 感 , 最 後 , 常 常 造 成 優 者 恆 優 、 劣 者 恆 劣 的 情 況 ; 而 在 教 師 教 學 方 面 , 面 對 班 級 教 學 , 往 往 難 以 達 成 因 材 施 教 的 理 想 , 因 為 面 對 學 生 存 在 的 個 別 差 異 , 教 師 很 難 以 統 一 的 進 度 及 速 度 進 行 教 學,所 以,教 學 成 效 往 往 因 此 而 被 限 制 住;此 外 , 教 師 在 學 生 與 教 材 之 間 扮 演 著 相 當 重 要 的 角 色 , 教 師 所 應 做 的 就 是 選 擇 有 效 的 教 學 方 法 及 教 材 , 將 課 程 的 內 容 予 以 有 效 呈 現 , 讓 學 生 容 易 懂 , 學 得 會。 因 此 , 身 為 一 個 老 師 , 應 該 常 常 思 索 提 昇 自 己 教 材 轉 化、運 用 的 能 力 , 特 別 是 利 用 資 訊 科 技 帶 來 的 改 變 機 會 。 基 於 上 述 , 本 研 究 在 相 同 的 教 材 內 容 及 能 力 指 標 下 , 於 實 驗 教 學 中 採 用 不 同 的 教 學 方 法 , 配 合 運 用 不 同 類 型 的 教 材 (多 媒 體 教 材 及 傳 統 教 材 ), 藉 以 比 較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的 差 異 情 形 。 限 於 人 力 、 物 力 與 時 間 等 因 素 , 本 研 究 的 實 驗 對 象 僅 為 苗 栗 縣 學 子 , 且 教 材 的 內 容 僅 侷 限 於 國 小 四 下 藝 術 與 人 文 領 域 (音 樂 學 科 )所 涵 蓋 能 力 指 標 而 已 。 本 研 究 架 構 如 圖 1

(14)

圖 1 研究架構

1.2 研究目的

依 據 以 上 的 研 究 動 機 , 本 研 究 擬 定 以 下 的 研 究 目 的 : 1. 設 計 製 作 多 媒 體 教 材 , 提 高 國 小 學 生 音 樂 學 科 的 學 習 成 效 。 2. 實 驗 比 較 多 媒 體 教 材 與 傳 統 教 材 對 國 小 學 生 音 樂 學 科 學 習 成 效 的 差 異 。 3. 分 析 比 較 多 媒 體 教 材 對 音 樂 學 科 不 同 學 習 型 態 內 容 學 習 成 效 的 差 異 。 4. 分 析 探 討 多 媒 體 教 材 對 不 同 程 度 學 生 學 習 音 樂 的 影 響 程 度 。 5. 分 析 探 討 多 媒 體 教 材 與 傳 統 教 材 之 間 的 互 補 性 。

(15)

1.3 名詞解釋

1.3.1 多媒體教材(Multimedia Curriculum )

結 合 文 字 、 聲 音 、 圖 片 、 影 片 等 各 種 不 同 型 態 素 材 的 學 習 教 材 , 並 可 藉 由 互 動 性 的 設 計 , 讓 學 生 可 以 自 行 操 作 、 反 覆 練 習 , 達 到 提 高 學 習 興 趣 及 學 習 成 效 的 教 材 。

1.3.2 資訊豐富度(Information Richness)

Daft 和 Lengel[25]以「 媒 體 豐 富 度 」( media richness)理 論 為 基 礎 , 來 說 明 媒 體 資 訊 豐 富 度 對 教 學 的 影 響 。 在 多 媒 體 網 路 教 材 中 常 見 的 媒 體 類 型 有 : 文 字 、 繪 圖 、 影 像 、 音 效 及 視 訊 等 , 透 過 多 媒 體 強 大 的 整 合 功 能 , 上 述 的 媒 體 類 型 能 夠 呈 現 多 樣 、 豐 富 的 教 材 展 現 效 果 。 然 而 , 事 實 上 並 非 任 何 的 課 程 都 是 需 要 多 媒 體 來 呈 現 , 也 許 有 些 課 程 或 許 只 需 要 一 般 的 文 字 , 就 可 以 清 楚 的 說 明 , 並 且 達 到 預 期 的 教 學 目 標 。 我 們 可 以 對 資 訊 豐 富 度 在 多 媒 體 網 路 學 習 教 材 做 個 的 定 義 :『 不 論 以 何 種 類 型 的 課 程 教 材 呈 現 於 網 路 上 , 多 媒 體 所 能 闡 述 該 單 元 課 程 內 容 的 程 度 , 那 麼 我 們 將 這 些 內 容 的 呈 現 稱 為 「 資 訊 豐 富 度 」, 例 如 : 學 習 教 材 若 只 是 採 用 一 般 文 字 或 圖 片 類 型 的 呈 現 ( 如 *.htm; *.txt… .), 我 們 稱 該 教 材 為 :「 低 資 訊 豐 富 度 」, 相 反 的 學 習 教 材 若 採 用 音 訊 、 視 訊 或 動 畫 類 型 的 呈 現 ( 如 *.swf; *.mp3; *.avi), 我 們 稱 該 教 材 為 :「 高 資 訊 豐 富 度 」。

1.3.3 音樂性向(Music Aptitude)

音 樂 性 向 是 指 個 人 在 學 習 音 樂 方 面 的 潛 能 、 音 樂 內 在 表 現 的 極 限 !其 中 包 含 各 種 音 樂 性 向 項 目 , 如 音 高 、 和 絃 、 旋 律 、 節 奏 及 樂 器 聽 辨 等 。 音 樂 性 向 為 每 個 人 與 生 俱 有,每 個 人 都 具 有 音 樂 性 向,只 是 高 低 差 別 不 同 而 已 , 在 九 歲 之 後 ,音 樂 性 向 就 會 固 定 下 來 (Stablized Music Aptitude)。

1.3.4 音樂成就(Music Achievement)

(16)

習 能 力 , 也 就 是 說 : 學 生 學 了 多 少 音 樂 方 面 的 相 關 知 識 及 技 巧 。

1.3.5 學習成效(Learning achievement)

學 習 成 效 是 指 學 生 在 學 科 學 習 結 束 後 之 成 果 表 現 。 本 研 究 的 學 習 成 效 是 指 學 生 在 學 習 過 網 路 多 媒 體 教 材 後 , 立 即 給 予 音 樂 學 習 成 就 測 驗 , 所 得 的 成 績 越 高 , 代 表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效 越 好 。

(17)

貳、文獻探討

面 對 教 育 環 境 的 改 變 , 現 階 段 課 程 強 調 教 育 目 標 全 人 化 、 學 習 內 容 生 活 化 、 課 程 組 織 統 整 化 與 學 習 歷 程 個 別 化 。 在 這 樣 驟 變 的 環 境 與 教 育 需 求 下 , 站 在 第 一 線 的 音 樂 教 育 工 作 者 要 如 何 善 用 資 訊 科 技 改 善 傳 統 教 學 , 運 用 各 式 各 樣 的 多 媒 體 素 材 , 呈 現 更 具 特 色 的 教 學 活 動 。 同 時 藉 著 資 訊 科 技 所 帶 來 的 技 術 , 創 造 更 具 啟 發 性、多 元 化、活 潑 性、互 動 性 的 多 媒 體 教 材 , 以 提 昇 教 學 品 質 並 提 高 學 生 學 習 樂 趣 , 已 成 為 所 有 音 樂 教 育 工 作 者 所 面 臨 的 最 大 挑 戰 。

2.1 國小音樂教學目標

以 下 逐 一 說 明 民 國 八 十 五 年 實 施 新 課 程 標 準 之 教 學 目 標 、 九 年 一 貫 各 階 段 之 能 力 指 標 , 以 及 九 十 一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四 年 級 「 藝 術 與 人 文 」 域 九 年 一 貫 能 力 指 標 分 析 。

2.1.1 新課程標準

教 育 部 於 民 國 八 十 二 年 公 布 之 國 民 小 學 音 樂 新 課 程 標 準 的 總 目 標 為 : ( 1) 培 養 兒 童 感 覺 音 樂 、 理 解 音 樂 及 表 現 音 樂 的 興 趣 與 能 力 ; ( 2) 輔 導 兒 童 認 識 、 欣 賞 並 學 習 傳 統 音 樂 ; ( 3) 培 養 兒 童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愛 好 音 樂 、 主 動 參 與 及 學 習 音 樂 的 態 度 ; ( 4) 啟 發 兒 童 智 慧 , 涵 養 審 美 能 力 , 陶 冶 生 活 情 趣 , 養 成 快 樂 活 潑 、 奮 發 進 取 的 精 神 ; 以 及 ( 5) 培 養 兒 童 增 進 群 己 和 諧 、 服 務 社 會 的 熱 忱 及 愛 家 、 愛 鄉 、 愛 國 、 愛 世 界 的 情 操 。 分 段 目 標 則 規 劃 了 低 、 中 、 高 年 級 目 標 如 下 : 1. 低 年 級 目 標 : ( 1) 培 養 兒 童 音 感 能 力 , 著 重 聽 力 感 覺 與 反 應 。 ( 2) 培 養 兒 童 由 耳 聽 到 目 視 的 學 習 興 趣 與 能 力 。 ( 3) 培 養 兒 童 輕 聲 歌 唱 的 興 趣 與 態 度 。 ( 4) 培 養 兒 童 以 簡 易 節 奏 樂 器 配 合 歌 唱 的 興 趣 與 能 力 。

(18)

( 5) 培 養 兒 童 節 奏 創 作 的 興 趣 與 能 力 。 ( 6) 培 養 兒 童 聆 聽 音 樂 的 興 趣 與 態 度 。 2. 中 年 級 目 標 : ( 1) 培 養 兒 童 音 感 能 力 , 著 重 節 奏 、 曲 調 與 和 聲 的 的 聽 辨 與 表 現 。 ( 2) 培 養 兒 童 認 譜 的 興 趣 與 能 力 。 ( 3) 培 養 兒 童 頭 聲 發 聲 的 歌 唱 能 力 。 ( 4) 培 養 兒 童 演 奏 節 奏 樂 器 的 技 能 , 並 學 習 簡 易 曲 調 樂 器 。 ( 5) 培 養 兒 童 創 作 簡 短 曲 調 的 興 趣 ( 6) 培 養 兒 童 聆 賞 音 樂 的 音 色 、 節 奏 及 曲 調 美 。 3. 高 年 級 目 標 : ( 1) 培 養 兒 童 音 感 能 力 , 著 重 節 奏 、 曲 調 與 和 聲 的 綜 合 表 現 。 ( 2) 發 展 兒 童 認 譜 的 興 趣 與 能 力 。 ( 3) 培 養 兒 童 演 唱 的 技 能 並 能 唱 出 明 亮 的 歌 聲 。 ( 4) 培 養 兒 童 節 奏 樂 器 與 曲 調 樂 器 的 合 奏 能 力 。 ( 5) 發 展 兒 童 創 作 的 興 趣 與 能 力 。 ( 6) 擴 展 兒 童 欣 賞 領 域 並 著 重 樂 曲 結 構 及 風 格 的 認 識 在 時 間 分 配 上 , 一 至 六 年 級 每 週 教 學 時 間 均 為 80 分 鐘 , 分 為 兩 節 , 每 節 40 分 鐘 。在 團 體 活 動 方 面 ,合 唱 、 合 奏 的 加 強 練 習 , 均 在 團 體 活 動 或 課 外 時 間 實 施 。 另 外 樂 器 個 別 教 學 如 鋼 琴 、 小 提 琴 、 大 提 琴 、 鐵 琴 、 木 琴 、 南 胡 、 梆 笛 等 中 西 樂 器 的 選 修 , 則 在 課 外 時 間 實 施 。

2.1.2 九年一貫「音樂課程」

教 育 部 於 民 國 九 十 年 公 布 之 「 藝 術 與 人 文 」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中 , 指 出 九 年 一 貫 「 藝 術 與 人 文 」 領 域 之 基 本 理 念 是 以 人 文 素 養 為 核 心 內 涵 的 藝 術 學 習 。 本 學 習 領 域 包 含 視 覺 藝 術 、 音 樂 、 表 演 藝 術 等 方 面 的 學 習 , 以 培 養 學 生 藝 術 知 能 , 鼓 勵 其 積 極 參 與 藝 文 活 動 , 提 升 藝 術 鑑 賞 能 力 , 陶 冶 生 活 情

(19)

趣 , 並 以 啟 發 藝 術 潛 能 與 人 格 健 全 發 展 為 目 的 。 其 課 程 目 標 有 三 ( 1) 探 索 與 創 作 : 使 每 位 學 生 能 自 我 探 索 , 覺 知 環 境 與 個 人 的 關 係,運 用 媒 材 與 形 式,從 事 藝 術 創 作,以 豐 富 生 活 與 心 靈。( 2) 審 美 與 思 辨 : 使 每 位 學 生 能 透 過 審 美 活 動 , 體 認 各 種 藝 術 的 價 值 , 珍 視 藝 術 文 物 與 作 品 , 提 升 生 活 素 養 。 ( 3) 文 化 與 理 解 : 使 每 位 學 生 能 瞭 解 藝 術 的 文 化 脈 絡 及 其 風 格 , 熱 忱 參 與 多 元 文 化 的 藝 術 活 動 , 擴 展 彼 此 的 尊 重 與 瞭 解 。 九 年 一 貫 的 課 程 改 革 是 以 能 力 指 標 代 替 統 一 的 教 材 內 容 , 以 下 將 列 舉 出 音 樂 部 分 各 階 段 能 力 指 標 。 在 下 列 「 a-b-c」 的 編 號 中 , a 代 表 三 個 目 標 主 軸 序 號 依 次 為 「 探 索 與 創 作 」、「 審 美 與 思 辨 」 及 「 文 化 與 理 解 」; b 代 表 學 習 階 段 序 號 ,第 一 階 段 為 小 學 一 ~二 年 級 (融 入 生 活 )(表 1), 第 二 階 段 為 小 學 三 ~四 年 級 ( 表 2) , 第 三 階 段 為 小 學 五 ~六 年 級 ( 表 3) , 第 四 階 段 為 國 中 一 ~三 年 級;c 代 表 流 水 號,依 序 為 視 覺 藝 術、音 樂、表 演 藝 術 等 [6]。 表 1「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部分第一階段能力指標表 探 索 與 創 作 1-1-3 透過人聲、身體樂器、樂器及週遭環境的聲音來體驗多樣化的音色。 1-1-4 在音樂活動中, 使用人聲、肢體動作、和簡易的樂器進行 創作。 1-1-5 藉由語言、肢體動作、模仿音樂情境等方式,表現自己對樂 曲的感受。 審 美 與 思 辨 2-1-3 體驗大自然及週遭環境的聲音, 並描述自己的感受。 2-1-4 透過演唱和欣賞兒歌、童謠, 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 文 化 與 理 解 3-1-3 觀察週遭環境及參與藝術活動,瞭解音樂是生活的一部份。 3-1-4 欣賞不同族群的民歌, 感受多元文化的音樂特質。 表 2「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部分第二階段能力指標表 探 索 1-2-4 透過律動、歌唱和演奏樂器來感受音樂的要素( 如音高、 長度、力度等)。

(20)

與 創 作 1-2-5 運用人聲、肢體動作和樂器即興創作簡單的曲調與節奏, 以配合音樂或律動。 1-2-6 嘗試與探索不同的速度、音色、力度和樂句,來從事創作。 審 美 與 思 辨 2-2-4 辨識人聲、樂器及音樂要素, 並描述其特質。 2-2-5 欣賞同儕的音樂表演, 表達自己感受及領會其成就。 2-2-6 培養日常生活中聆聽音樂的興趣, 並表達自己選擇音樂之 原則。 文 化 與 理 解 3-2-3 認識鄉土音樂, 並藉由演奏、演唱或欣賞的方式, 表現關 懷鄉土的情操。 3-2-4 欣賞不同文化的音樂表達方式, 瞭解不同文化的特質。 表 3「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部分第三階段能力指標表 探 索 與 創 作 1-3-4 嘗試與探索各種不同的音源(含電子樂器), 激發創作的想 像力。 1-3-5 運用樂器為歌曲做即興伴奏, 並參與合奏。 1-3-6 運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力度和樂句, 創作不同類型的音 樂。 審 美 與 思 辨 2-3-4 使用音樂專門術語, 描述音樂的組織與特徵。 2-3-5 透過討論、分析、批判等方式, 表達自己對樂曲的審美經 驗與見解。 2-3-6 參與音樂活動, 養成專注聆聽的習慣, 並能表達自己的感 受。 文 化 與 理 解 3-3-4 運用各種音樂相關的資訊, 輔助音樂的學習與創作, 並培 養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3-3-5 比較不同文化的音樂特質。 3-3-6 認識音樂史上各時期的作品, 並瞭解其特色 到 了 民 國 九 十 一 年 八 月 , 教 育 部 依 據 全 國 試 辦 結 果 及 各 組 執 行 成 效 , 重 新 修 訂 暫 行 綱 要 成 為 正 式 綱 要,其 中「 藝 術 與 人 文 」的 課 程 目 標 修 訂 為 : ( 1) 探 索 與 表 現 : 使 每 位 學 生 能 自 我 探 索 , 覺 知 環 境 與 個 人 的 關 係 , 運 用 媒 材 與 形 式 , 從 事 藝 術 表 現 , 以 豐 富 生 活 與 心 靈 。 ( 2) 審 美 與 理 解 : 使 每 位 學 生 能 透 過 審 美 及 文 化 活 動 , 體 認 各 種 藝 術

(21)

價 值 、 風 格 及 其 文 化 脈 絡 , 珍 視 藝 術 文 物 與 作 品 , 並 熱 忱 參 與 多 元 文 化 的 藝 術 活 動 。 ( 3) 實 踐 與 應 用 : 使 每 位 學 生 能 了 解 藝 術 與 生 活 的 關 連 , 透 過 藝 術 活 動 增 強 對 環 境 的 知 覺 ; 認 識 藝 術 行 業 , 擴 展 藝 術 的 視 野 , 尊 重 與 了 解 藝 術 創 作 , 並 能 身 體 力 行 , 實 踐 於 生 活 中 。 在 能 力 指 標 上 也 將 暫 行 綱 要 中 原 本 獨 立 的 音 樂 、 視 覺 藝 術 、 表 演 藝 術 三 部 份 之 能 力 指 標 , 統 整 於 視 覺 、 聽 覺 、 動 覺 合 一 的 能 力 指 標 中 , 下 表 列 出 九 十 一 年 修 正 之 能 力 指 標 ( 表 4、 表 5 及 表 6) 。 表 4 正式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一階段能力指標表 探 索 與 創 作 1-1-1 嘗試各種媒體,喚起豐富的想像力,以從事視覺、聽覺、 動覺的藝術活動, 感受創作的喜樂與滿足。 1-1-2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 表達自己的感 受和想法。 1-1- 3 使用媒體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1-4 正確、安全、有效的使用工具或道具, 從事藝術創作及 展演活動。 審 美 與 思 辨 2-1-5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 建立初步的審美 經驗。 2-1-6 體驗各種色彩、圖像、聲音、旋律、姿態、表情動作的 美感, 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2-1-7 參與社區藝術活動, 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藝術文化, 體 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2-1-8 欣賞生活周遭與不同族群之藝術創作,感受多樣文化的 特質, 並尊重藝術創作者的表達方式。 實 踐 與 應 用 3-1-9 透過藝術創作, 感覺自己與別人、自己與自然及環境間 的相互關連。 3-1-10 養成觀賞藝術活動或展演時應有的秩序與態度。 3-1-11 運用藝術創作形式或作品,增加生活趣味,美化自己或 與自己有關的生活空間。 表 5 正式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表 探 索 與 創 作 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 與差異, 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 表達豐富的 想像與創作力。 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 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

(22)

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 從事展演活動, 呈 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 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審 美 與 思 辨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 並能描 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2-2-8 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 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 術文化內涵。 2-2-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 文資料, 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 實 踐 與 應 用 3-2-10 認識社區內的生活藝術, 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 在 生活中實行。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3-2-12 透過觀賞與討論, 認識本國藝術, 尊重先人所締造的 各種藝術成果。 3-2-13 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 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 並 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表 6 正式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三階段能力指標表 探 索 與 創 作 1-3-1 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 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 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 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 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 透過集體創作方式, 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 結合科技, 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審 美 與 思 辨 2-3-6 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 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 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 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8 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 說明自己和他 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 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 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 審美經驗與見解。 2-3-10 參與藝文活動, 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 文化背景。 實 踐 與 3-3-11 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 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2 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 並 養成習慣。

(23)

應 用 3-3-13 運用學習累積的藝術知能, 設計、規劃並進行美化或 改造生活空間。 3-3-14 選擇主題, 探求並收藏一、二種生活環境中喜愛的藝 術小品: 如純藝術、商業藝術、生活藝術、民俗藝術、 傳統藝術等作為日常生活的愛好。

2.1.3 「藝術與人文」領域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分析

以 下 將 說 明 「 藝 術 與 人 文 」 領 域 九 年 一 貫 能 力 指 標 分 析 。 在 「 音 感 」 方 面 , 九 年 一 貫 能 力 指 標 屬 於「 音 感 」者 有 : 1-2-4 透 過 律 動 歌 唱 和 演 奏 樂 器 來 感 受 音 樂 的 要 素( 如 音 高 、 長 度 、 力 度 等 ); 1-2-5 運 用 人 聲、肢 體 動 作 和 樂 器 即 興 創 作 簡 單 的 曲 調 與 節 奏,以 配 合 音 樂 或 律 動 ; 以 及 2-2-4 辨 識 人 聲 、 樂 器 及 音 樂 要 素 , 並 描 述 其 特 質 。 在 「 創 作 」 方 面 , 九 年 一 貫 能 力 指 標 屬 於「 創 作 」者 有 : 1-2-5 運 用 人 聲、肢 體 動 作 和 樂 器 即 興 創 作 簡 單 的 曲 調 與 節 奏,以 配 合 音 樂 或 律 動;1-2-6 嘗 試 與 探 索 不 同 的 速 度 、 音 色 、 力 度 和 樂 句 , 來 從 事 創 作 。 在 「 欣 賞 」 方 面 , 九 年 一 貫 能 力 指 標 屬 於「 欣 賞 」者 有 : 2-2-5 欣 賞 同 儕 的 音 樂 表 演,表 達 自 己 感 受 及 領 會 其 成 就;2-2-6 培 養 日 常 生 活 中 聆 聽 音 樂 的 興 趣,並 表 達 自 己 選 擇 音 樂 之 原 則;3-2-3 認 識 鄉 土 音 樂,並 藉 由 演 奏、 演 唱 或 欣 賞 的 方 式,表 現 關 懷 鄉 土 的 情 操;3-2-4 欣 賞 不 同 文 化 的 音 樂 表 達 方 式 , 瞭 解 不 同 文 化 的 特 質 。 在 「 認 譜 」 方 面 , 九 年 一 貫 能 力 指 標 屬 於「 認 譜 」者 : 1-2-6 嘗 試 與 探 索 不 同 的 速 度 、 音 色 、 力 度 和 樂 句 , 來 從 事 創 作 ; 2-2-4 辨 識 人 聲 、 樂 器 及 音 樂 要 素 , 並 描 述 其 特 質 。 透 過 高 音 譜 記 號 來 讀 譜 歌 唱 與 演 奏 直 笛 ; 附 點 四 分 音 符 加 上 八 分 音 符 節 奏 的 認 識 與 應 用 ; 圓 滑 線 、 結 合 線 的 意 義 ; 全 音 及 半 音 的 關 係 ; 反 覆 記 號 、 升 記 號 、 還 原 記 號 的 使 用 , 及 拍 號 的 意 義 等 。 在 「 演 奏( 唱 ) 」方 面 , 九 年 一 貫 能 力 指 標 欲 達 到 的 能 力 有 : 1-2-4 透 過 律 動 、 歌 唱 和 演 奏 樂 器 來 感 受 音 樂 的 要 素 ( 如 音 高 、 長 度 、 力 度 等 ) ; 1-2-5 運 用 人 聲、肢 體 動 作 和 樂 器 即 興 創 作 簡 單 的 曲 調 與 節 奏,以 配 合 音 樂 或 律 動 ; 3-2-3 認 識 鄉 土 音 樂 , 並 藉 由 演 奏 、 演 唱 或 欣 賞 的 方 式 , 表 現 關 懷 鄉 土 的 情 操 。 綜 合 言 之 , 九 年 一 貫 音 樂 能 力 指 標 除 了 音 樂 能 力 的 培 養 外 , 更 重 視 學

(24)

童 的 音 樂 態 度 並 與 生 活 經 驗 相 結 合 , 在 教 科 書 內 容 部 分 仍 是 以 學 科 知 識 為 主 , 如 何 運 用 教 科 書 的 學 科 知 識 。 同 時 , 結 合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製 作 , 以 培 養 學 生 之 音 樂 能 力 、 音 樂 態 度 並 靈 活 運 用 於 生 活 中 將 是 教 師 在 九 年 一 貫 「 藝 術 人 文 」 音 樂 課 程 教 學 中 之 一 大 挑 戰 。

2.2 音樂學習理論

首 先 探 討 幾 位 音 樂 大 師 對 於 音 樂 教 育 的 重 要 觀 點 , 透 過 理 解 他 們 對 音 樂 教 學 的 深 入 了 解 及 教 學 經 驗,據 以 做 為 本 研 究 學 理 上 的 重 要 基 礎。因 為 , 從 了 解 學 生 學 習 音 樂 的 需 求 、 音 樂 與 學 生 的 關 係 , 然 後 建 立 起 一 個 正 確 的 教 學 觀 念 , 如 此 , 才 能 進 而 選 用 、 設 計 出 適 當 的 教 材 內 容 , 進 一 步 達 成 學 生 有 效 學 習 的 目 標 。

2.2.1 Edwin E. Gordon 的音樂學習理論

Gordon[27] 理 論 的 出 發 點 完 全 是 站 在 孩 子 , 學 習 者 的 考 量 , 了 解 學 生 如 何 學 (How children learn music?)。 從 這 個 角 度 出 發 , 教 師 必 須 要 從 以 往 以 教 師 導 向 的 教 學 策 略 , 改 變 為 以 學 生 為 導 向 的 教 學 策 略 , 才 能 提 供 學 生 最 合 適 的 學 習 歷 程 。 在 音 樂 性 向 方 面, Gordon 認 為:所 有 人 與 生 俱 來 都 具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音 樂 性 向 , 正 如 同 沒 有 人 是 零 智 商 , 只 有 高 低 上 的 問 題 , 而 非 有 與 沒 有 的 問 題 。 因 此 , 只 要 透 過 適 當 的 教 學 設 計 及 教 材 的 使 用 , 及 有 效 的 教 學 策 略 運 用 , 一 定 能 夠 給 予 實 質 的 幫 助 。 在 國 小 階 段 時 , 我 們 發 現 學 生 的 音 樂 性 向 不 夠 時 , 千 萬 不 要 認 為 自 己 的 教 學 失 敗 ! 因 為 , 音 樂 性 大 部 份 是 天 生 的 ! 我 們 所 能 做 的 不 是 提 高 他 內 在 的 音 樂 性 , 而 是 提 高 他 學 習 音 樂 的 興 趣 及 學 習 成 效 !

2.2.2 Carl Orff 的音樂學習理論

Orff[28]的 音 樂 教 學 理 念 是 : 給 學 生 最 大 的 學 習 空 間 、 建 立 學 生 學 習 音 樂 的 興 趣,並 且 先 感 性 而 後 知 性,也 就 是 先 要 給 予 學 生 欣 賞 音 樂 的 機 會 。 讓 學 生 從 聽 的 過 程 之 中 , 了 解 、 認 識 音 樂 , 更 進 一 步 喜 愛 音 樂 、 建 立 音 樂 的 基 本 能 力 ! 在 學 生 對 音 樂 產 生 感 覺 並 喜 愛 之 後 , 才 漸 漸 安 排 音 樂 學 理 上 的 認 知 學 習 。

(25)

國 內 研 究 奧 福 音 樂 教 學 法 的 專 家 蕭 奕 燦 老 師 , 在 明 日 世 界 一 書 中 , 曾 提 出 一 些 說 明 :「 把 感 性 與 知 性 分 開 來 學 習 ,孩 子 可 以 經 過 一 段 長 時 間 的 感 性 學 習 ( 歌 唱 .語 言 .律 動 .合 奏 … 等 ) 確 實 建 立 學 習 音 樂 的 興 趣 和 能 力 ,再 給 予 知 性 學 習 ( 音 符 .讀 譜 .樂 理 . 和 聲 … 等 )」, 而 這 裡 所 提 到 的 感 性 學 習 , 指 的 就 是 去 體 驗 音 樂 。 「 學 習 過 程 重 於 學 習 結 果 」 也 是 Orff 音 樂 教 學 的 重 要 主 張 。 教 師 應 設 計 良 好 的 學 習 過 程 , 讓 學 生 有 最 多 的 機 會 與 空 間 , 經 由 各 種 不 同 的 素 材 型 態 來 接 觸 、 欣 賞 音 樂 , 只 要 學 生 有 充 分 的 時 間 探 索 音 樂 的 本 質 或 實 體 , 就 有 可 能 對 音 樂 產 生 更 多 的 認 識,進 而 幫 助 學 生 累 積 更 多 的 音 樂 經 驗,因 此 : 良 好 的 學 習 過 程 是 良 好 學 習 結 果 的 基 礎 !

2.2.3 Dr. Suzuki 的音樂學習理論

Suzuki 認 為 音 樂 的 學 習 過 程 和 語 言 一 樣 [29], 從 聆 聽、模 仿、反 覆 增 強 練 習 的 過 程 中 , 形 成 一 個 適 當 良 好 的 學 習 環 境 及 模 式 。 Suzuki 的 學 生 在 很 小 的 時 候,就 常 經 由 反 覆 的 錄 音 帶 耹 聽 過 程,再 加 上 教 學 的 配 合,所 以 , 很 快 就 可 以 演 奏 很 困 難 的 管 絃 樂 曲 目 。 他 認 為 每 個 孩 子 都 有 音 樂 潛 能 , 只 要 有 適 當 啟 發 , 每 個 孩 子 都 能 學 音 樂 ! 另 外 , 他 也 強 調 「 聽 覺 先 於 視 覺 」 教 學 理 念 , 並 認 為 多 媒 體 能 夠 將 各 種 音 樂 教 學 的 素 材 及 內 容 , 有 效 地 結 合 呈 現 , 提 高 學 生 學 習 的 注 意 力 , 並 激 發 學 生 學 習 的 興 趣 ! 最 後,提 供 正 向 的 鼓 勵,支 持 學 生 不 斷 地 精 進 學 習 , 也 是 他 一 向 支 持 的 教 學 理 念 !

2.3 資訊豐富理論(Information Richness

Theory)

Daft & Lengel & Trevino[24,25,26]認 為 所 謂 資 訊 豐 富 性 是 指 資 訊 在 一 段 時 間 內 能 改 變 理 解 、 充 分 了 解 的 能 力 , 所 溝 通 的 資 訊 若 能 適 時 地 澄 清 含 糊 的 議 題 來 改 變 理 解 , 則 被 視 為 豐 富 的 ; 若 需 要 長 時 間 才 能 理 解 , 則 該 資 訊 的 豐 富 性 較 低 。

資 訊 豐 富 度 理 論 的 意 涵 是 : 當 人 們 面 對 的 溝 通 訊 息 充 滿 不 確 定 性 時 , 通 常 會 使 用 較 具 高 豐 富 性 的 媒 介 來 作 為 溝 通 的 媒 介 [24]。 所 以 , 在 訊 息 模

(26)

糊 度 低 較 時 , 也 就 是 訊 息 的 了 解 困 難 度 較 低 , 這 時 候 便 僅 需 要 豐 富 性 較 低 的 媒 介 即 可;反 之,假 設 訊 息 模 糊 度 高 時,也 就 是 訊 息 的 了 解 困 難 度 較 高 , 這 時 就 需 要 豐 富 性 高 的 媒 介 來 協 助 了 解 。 所 以 , 擁 有 較 豐 富 性 的 資 訊 , 將 有 助 於 人 們 對 資 訊 的 理 解 , 這 樣 的 概 念 應 用 在 教 學 上 , 給 我 們 的 如 下 的 啟 示 : 在 學 習 的 過 程 中 , 若 能 適 時 地 提 供 多 媒 體 教 材 , 釐 清 一 些 模 稜 兩 可 , 不 易 了 解 的 訊 息 , 使 欲 教 授 的 內 容 能 正 確 、 充 分 的 被 理 解 、 接 受 , 則 這 樣 的 教 材 可 稱 之 為 具 有 豐 富 性 。 所 以 , 可 見 教 材 呈 現 的 豐 富 性 與 學 習 成 效 是 息 息 相 關 的 。 具 有 豐 富 性 的 溝 通 媒 介 需 具 備 有 以 下 幾 項 能 力 [25]: 1. 回 饋 : 允 許 所 要 問 的 問 題 及 所 要 做 的 修 正 立 即 回 饋 。 2. 多 種 線 索:訊 息 的 一 系 列 線 索 包 括 實 體 存 在、聲 音 頓 挫、身 體 姿 勢、 文 字 、 數 字 、 圖 形 符 號 等 。 3. 資 訊 來 源 的 個 人 化 特 性:一 個 訊 息 可 以 注 入 個 人 感 覺 及 情 緒,也 可 調 整 成 適 合 接 收 者 的 參 考 框 架 、 需 求 及 當 時 情 境 。 4. 語 言 多 樣 性:即 可 已 被 語 言 符 號 所 傳 輸 的 意 義 範 圍,如 數 字 的 傳 輸 再 意 義 上 比 自 然 語 言 更 為 精 確,自 然 語 言 可 以 傳 輸 廣 泛 概 念 及 理 念 的 瞭 解 。

依 照 上 述 四 種 原 則 , Daft & Lengel[24]將 面 對 面 、 電 話 、 有 特 定 對 象 的 文 件 (addressed document) 、 無 特 定 對 象 的 文 件 (unaddressed document) 四 種 媒 體 之 媒 體 豐 富 性 階 層 (hiearchy of media richness) 如 圖 2 所 示 。

(27)

圖 2 媒體富豐階層

2.4 雙碼理論

多 媒 體 結 合 文 字 、 圖 形 、 影 像 、 動 畫 以 及 音 效 , 可 以 符 合 人 類 多 重 感 覺 的 溝 通 需 要 [3]。 另 外 , 在 科 學 家 的 實 驗 中 指 出 : 我 們 獲 得 的 知 識 , 有 75 % 到 90% 來 自 眼 睛,也 就 是 視 覺; 有 10% 到 15% 來 自 耳 朵,也 就 是 聽 覺 ; 其 餘 來 自 嗅 覺、味 覺 和 觸 覺 [13]。所 以,善 用 多 媒 體 整 合 多 樣 圖 文 的 功 能 , 可 以 協 助 學 習 者 更 快 速 地 理 解 學 習 內 容 , 同 時 也 提 供 學 習 者 更 好 的 學 習 模 式 。 由 於 資 訊 科 技 的 快 速 發 展 , 學 習 的 型 態 也 逐 漸 由 傳 統 的 教 學 方 法 轉 而 利 用 資 訊 科 技 來 輔 助 學 習 。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的 技 術 , 來 設 計 多 媒 體 教 材 是 目 前 學 習 的 主 要 方 式 之 一 。 電 腦 化 多 媒 體 教 材 具 有 互 動 性 及 將 抽 象 概 念 、 動 態 過 程 視 覺 化 的 特 性 , 因 此 透 過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輔 助 , 學 習 者 不 僅 可 「 看 到 」 原 本 只 能 憑 空 想 像 的 過 程 , 藉 此 來 幫 助 理 解 較 抽 象 、 複 雜 的 概 念 , 再 搭 配 各 種 音 效 、 動 態 展 示 的 學 習 歷 程 , 讓 學 習 者 更 容 易 吸 收 及 理 解 。 在 以 電 腦 輔 助 學 習 的 領 域 中 , 常 以 「 雙 碼 理 論 」 (dual-coding theory)[19]來 闡 述 多 媒 體 教 材 如 何 幫 助 學 習。有 效 的 同 時 運 用「 視 」與「 聽 」 的 能 力 , 也 是 眼 睛 所 看 的 與 耳 朵 所 聽 到 的 , 能 夠 有 效 的 交 互 運 作 , 促 成 我 們 快 速 地 吸 收 所 接 觸 的 資 訊 , 這 就 是 雙 碼 理 論 的 重 要 觀 點 。 雙 碼 理 論 [19]

(28)

主 張 : 人 的 資 訊 處 理 過 程 中 包 含 兩 個 分 開 卻 互 相 關 聯 的 系 統 , 一 個 是 語 言 的 (verbal), 另 一 個 是 非 語 言 的 (nonverbal)。

語 言 系 統 (verbal system)所 處 理 的 對 象 , 包 含 視 覺 的 、 聽 覺 的 及 其 他 形 式 的 語 文 碼 (verbal codes), 當 人 們 面 對 語 文 刺 激 (verbal stimuli)時 , 是 以 循 序 的 方 式 逐 一 處 理 。 而 非 語 文 系 統 (nonverbal system)則 負 責 處 理 語 言 刺 激 外 的 所 有 刺 激:包 含 圖 形、環 境 的 聲 音 (如 大 自 然 聲 )、情 緒 動 作 (如 微 笑 )… 等 。 人 類 面 對 非 語 文 資 訊 是 以 平 行 的 方 式 處 理 。 例 如 : 當 我 們 看 到 一 張 圖 形 時 , 往 往 可 以 同 時 聯 想 到 許 多 不 同 的 概 念 , 這 也 就 是 所 謂 的 「 一 圖 勝 千 文 」。在 電 腦 輔 助 學 習 領 域 中 常 見 的 非 語 文 刺 激 有 圖 形、音 效、動 畫 、 視 訊 影 片 等 , 而 圖 形 化 資 訊 可 進 一 步 整 合 文 字 與 圖 形 資 訊 的 關 聯 性 (例 如 流 程 圖 、 架 構 圖 … 等 ), 進 一 步 有 助 於 心 像 (mental image)的 建 立 。 圖 形 化 資 訊 對 學 習 具 有 以 下 幫 助 [20,21,22]: 1. 引 發 學 習 者 的 學 習 動 機 及 澄 清 迷 思 概 念 。 2. 將 抽 象 的 概 念 、 動 態 的 過 程 具 像 化 , 減 輕 學 習 者 的 認 知 負 載 。 3. 增 加 學 習 者 解 題 時 的 直 覺 ( intuition)。 4. 透 過 圖 形 化 的 資 訊 較 容 易 做 推 論 。 此 外 學 習 型 態 可 以 分 為 : 個 人 感 官 型 、 資 訊 處 理 型 與 個 性 學 習 型 等 三 種,多 媒 體 有 潛 能 來 整 合 各 種 學 習 型 態 的 學 習 者,及 提 供 多 種 情 境 與 策 略 , 讓 學 習 者 有 不 同 的 感 官 感 覺 , 幫 助 其 更 有 彈 性 的 處 理 資 訊 [23]。

2.5 多媒體與數位學習

首 先 , 簡 介 多 媒 體 的 意 義 與 內 涵 , 接 著 討 論 多 媒 體 與 教 學 間 的 互 動 關 係 , 藉 由 對 數 位 學 習 、 資 訊 技 術 融 入 教 學 等 相 關 文 獻 的 進 一 步 探 討 , 希 望 能 描 繪 出 多 媒 體 在 教 學 的 重 要 地 位 , 進 而 了 解 多 媒 體 在 整 體 教 育 上 的 積 極 深 遠 的 意 義 。

2.5.1 多媒體簡介

多 媒 體 在 現 今 資 訊 科 技 的 應 用 上 是 一 項 日 益 精 進 、 不 斷 創 新 的 科 技 , 它 在 應 用 軟 體 的 使 用 上 , 扮 演 了 一 個 優 異 的 角 色 ; 它 不 儘 擁 有 良 好 的 使 用

(29)

者 界 面 , 同 時 也 具 備 模 型 操 作 的 能 力 。 多 媒 體 包 含 文 字 、 影 像 、 動 畫 、 影 片 以 及 聲 音 等 多 種 素 材 , 這 些 素 材 可 經 由 電 腦 進 行 整 合 與 運 用 [4]。

2.5.2 多媒體與教學

多 媒 體 多 采 多 姿 與 有 聲 有 色 的 特 性 , 將 視 聽 媒 體 的 各 種 媒 介 整 合 , 使 得 各 種 視 聽 資 料 的 表 達 同 步 且 完 整 [2]。 由 於 多 媒 體 能 將 視 聽 媒 體 的 各 種 媒 介 完 美 的 整 合 , 使 得 各 種 素 材 (包 括 圖 片 、 文 字 、 聲 音 、 影 像 及 影 片 )充 分 地 展 現 , 因 此 多 媒 體 不 但 具 備 有 聲 有 色 、 引 人 入 勝 的 特 性 , 五 彩 繽 紛 的 視 覺 、 聽 覺 的 配 合 更 使 得 多 媒 體 充 分 表 現 出 多 采 多 姿 的 特 點 , 這 種 效 果 是 單 一 媒 體 所 無 法 達 到 的 。 所 以 在 教 學 上 多 媒 體 的 優 勢 帶 給 學 習 者 更 佳 的 學 習 環 境 並 提 升 學 習 的 效 率 。 可 見 未 來 的 學 習 模 式 , 將 是 更 多 元 化 、 更 便 利 、 更 豐 富 , 更 快 速 、 更 有 效 率 的 學 習 環 境 [5]。

2.5.3 數位學習

數 位 學 習 的 基 本 主 張 , 乃 在 於 幫 助 並 改 善 學 習 者 的 學 習 成 效 , 這 也 正 是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各 科 的 目 標。目 前,政 府 正 積 極 規 劃 多 元 化 數 位 學 習 管 道 、 建 置 資 源 、 共 享 環 境 並 與 學 界 及 企 業 合 作 建 置 豐 富 的 網 路 學 習 內 容 , 盡 可 能 縮 減 城 鄉 數 位 落 差 。 在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中 , 明 白 地 揭 示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 為 未 來 教 育 的 重 點 措 施。同 時,在 2001 年 教 育 部 公 布 的「 資 訊 教 育 總 藍 圖 」中,訂 立「 所 有 教 師 均 需 具 備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的 能 力 」 與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活 動 的 時 間 必 須 達 到 20%」, 預 期 可 實 現 「 使 學 習 管 道 多 元 化 , 學 習 資 源 更 為 寬 廣 豐 富 , 增 加 學 習 的 深 度 與 廣 度 , 提 升 學 習 的 興 趣 , 並 可 配 合 學 生 的 需 要 , 讓 學 生 自 主 學 習 」 的 願 景 [6]。 心 智 工 具 ( mindtool ) 中 提 到 : 電 腦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漸 由 「 把 電 腦 當 老 師 」 (learning from technology) 、「 學 習 電 腦 知 識 」( learning about technology ) 轉 換 成 「 把 電 腦 當 學 習 夥 伴 」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14]。 因 此 , 由 實 際 的 操 弄 經 驗 中 組 織 概 念 是 使 用 心 智 工 具 所 強 調 的 精 神 , 而 這 種 精 神 的 實 踐 , 即 是 透 過 多 媒 體 工 具 ; 此 外 , 學 者 也 強 調 將 資 訊 融 入 各 科 教 學 能 促 使 學 習 者 主 動 建 構 知 識 , 並 非 簡 化 處 理 資 訊 的 歷 程 [7]。

(30)

除 了 國 內 的 教 育 主 管 機 關 認 為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要 成 為 具 體 執 行 的 教 育 政 策 之 外 , 國 內 外 的 學 者 亦 認 為 資 訊 融 入 各 科 教 學 是 未 來 的 趨 勢 , 而 在 此 歷 程 中 , 多 媒 體 常 是 表 現 教 學 內 容 的 主 要 媒 介 。 為 了 達 到 預 期 的 教 學 目 標 , 教 師 有 必 要 選 用 合 適 、 並 具 有 多 樣 呈 現 的 方 式 來 教 學 , 而 多 媒 體 無 疑 是 最 好 的 選 擇 。 多 媒 體 是 一 種 電 腦 與 人 互 動 之 交 談 式 溝 通 系 統 (Computer-drive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s system), 它 能 產 生 、 儲 存 、 傳 送 、 存 取 文 字 、 圖 形 、 聲 音 、 動 畫 、 影 像 等 資 訊 [18]。 從 認 知 心 理 學 的 觀 點 而 言 , 人 類 有 主 動 思 考 及 決 定 的 心 智 能 力 , 但 也 需 藉 著 有 組 織 、 有 意 義 的 學 習 才 能 發 展 智 能 , 由 於 多 媒 體 具 有 人 機 「 交 談 」 (Interaction) 的 功 能 , 可 以 依 據 使 用 者 的 個 別 需 求 提 供 個 別 設 計 、 學 習 或 複 習 的 機 會 。 因 此 , 多 媒 體 教 材 符 合 人 類 智 能 發 展 及 學 習 歷 程 [12] 的 原 則 。 因 此 ,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設 計 與 應 用 勢 必 在 當 今 學 校 教 學 之 中 , 扮 演 積 極 關 鍵 的 角 色 。

2.6 個別化教學與適性化教學

適 性 教 學 的 定 義 來 自 於 教 育 機 會 均 等 的 理 念 延 伸 。 教 育 機 會 均 等 的 理 念 是 提 供 每 一 位 學 生 適 性 教 育 (adaptive education)的 機 會 , 讓 每 個 學 習 者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 不 會 因 為 各 種 先 天 的 條 件 和 後 天 的 環 境 而 造 成 學 習 上 的 不 平 等 現 象 [8]。 個 別 化 教 學 法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是 以 適 應 學 習 者 個 別 差 異 和 學 習 者 的 特 性 為 考 量 , 而 採 取 的 各 種 有 效 教 學 策 略 。 其 採 用 時 機 由 教 師 針 對 學 習 者 的 需 要 、 舊 經 驗 、 成 就 、 特 質 、 興 趣 等 方 面 的 差 異 , 擬 定 最 適 合 學 習 者 的 策 略 , 讓 學 習 者 以 適 合 的 學 習 的 方 式 , 提 昇 學 習 效 果 的 教 學 法 [8]。 個 別 化 教 學 的 出 現 是 為 了 改 善 傳 統 教 學 環 境 中 , 忽 視 個 別 差 異 的 刻 板 教 學 模 式 , 而 適 性 教 學 是 個 別 化 教 學 的 進 一 步 發 展 , 由 個 別 化 教 學 所 演 變 而 來 的 , 因 此 可 以 稱 為 是 後 個 別 化 教 學 [9]。

2.6.1 文納特卡計畫

文 納 特 卡 計 畫 (Winnetka Plan)是 由 華 虛 朋 (CW Washburne)博 士 所 發 展 出 來 的 一 種 教 學 計 劃 。 他 深 深 受 到 擔 任 舊 金 山 師 範 學 校 校 長 柏 爾 的 個 別 化 教 學 觀 念 的 影 響 , 因 而 發 展 出 此 計 劃 。 柏 爾 認 為 教 材 如 果 能 很 簡 單 、 清 楚 的 方 式 編 寫 出 來 , 這 樣 , 每 位 學 生 幾 乎 都 能 夠 「 教 自 己 」, 而 教 師 的 角 色 只

(31)

有 在 必 要 的 時 候 給 予 學 生 必 要 的 協 助 即 可 。 因 此 , 他 將 學 校 的 教 材 分 成 許 多 單 元 , 每 一 單 元 都 有 自 我 教 學 的 教 材 及 評 量 試 題 , 每 位 學 生 可 依 自 己 的 速 度 學 習 每 一 單 元,直 到 精 熟 程 度 後 參 加 測 驗。華 虛 朋 即 根 據 柏 爾 此 理 念 , 在 一 九 二 0 年 代 提 倡 文 納 特 卡 計 畫 。 文 納 特 卡 的 教 學 計 畫 包 括 兩 部 分 。 第 一 部 分 是 工 具 學 科 , 如 數 學 、 寫 作 、 閱 讀 等 。 學 生 可 以 依 照 自 己 的 速 度 去 學 習 , 以 達 到 熟 練 為 止 。 工 具 學 科 強 調 個 別 化 的 學 習 , 其 程 序 有 三 : 1. 由 學 生 自 學 2. 由 學 生 自 我 更 正 3. 診 斷 性 測 驗 每 一 位 學 生 必 須 通 過 診 斷 測 驗 後 才 能 進 行 新 教 材 的 學 習 。 其 次 , 第 二 部 分 是 「 團 體 的 活 動 」 和 「 創 造 性 的 活 動 」, 如 音 樂 、 藝 術 、 體 育 等 活 動 。 打 破 分 科 課 程 的 限 制 , 其 目 的 在 發 展 學 生 的 知 識 、 理 解 、 態 度 以 及 個 人 的 潛 能 。 文 納 特 卡 教 學 計 劃 的 特 色 是 主 張 學 生 不 用 按 課 表 上 課 , 而 依 照 自 己 的 能 力 去 自 學 , 直 到 熟 練 程 度 , 通 過 測 驗 為 止 。 因 此 , 每 個 人 的 學 習 進 度 也 不 一 致 [10]。

2.6.2 精熟學習理論

為 了 使 在 普 通 班 級 教 學 中 能 夠 使 學 習 者 均 能 達 到 預 定 的 學 習 標 準 , 精 熟 教 學 (mastery instruction)的 主 要 理 念 , 在 於 透 過 教 學 策 略 的 運 用 及 設 計 最 佳 的 教 學 模 式 , 以 達 到 預 定 的 目 標 。 教 師 在 教 學 過 程 中 應 該 設 計 最 佳 的 教 學 策 略 , 讓 學 生 接 受 最 高 品 質 的 教 學 及 給 予 適 當 的 學 習 時 間 , 則 所 有 學 習 者 都 可 以 達 到 預 定 的 精 熟 程 度 [8]。 在 精 熟 學 習 過 程 中 兩 個 最 必 要 的 元 素 , 即 回 饋 校 正 及 教 學 要 素 間 的 一 致 性 , 兹 分 述 如 下 : 一 、 回 饋 與 校 正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 每 隔 一 段 時 間 必 須 提 供 學 生 學 習 進 步 的 資 料 , 以 幫 助 學 生 確 定 學 習 的 重 要 內 容 , 哪 些 內 容 是 已 學 會 及 而 哪 些 內 容 尚 須 花 費 更 多 時 間 去 學 習 , 回 饋 必 須 是 經 常 性 的 , 且 具 診 斷 性 的 與 處 方 性 的 。 同 時 , 回 饋 也 有 獎 賞 學 習 成 功 的 效 果 。

(32)

回 饋 和 校 正 有 多 種 實 施 方 法 , 大 部 分 精 熟 學 習 應 用 中 , 主 要 回 饋 資 料 來 源 為 形 成 性 測 驗 , 透 過 形 成 性 測 驗 指 出 學 習 重 點 、 學 生 學 習 的 程 度 及 需 要 再 學 習 的 地 方 。 教 學 者 若 實 施 定 期 性 小 考 , 具 有 診 斷 性 質 , 與 特 定 校 正 活 動 相 配 合 , 也 達 成 此 功 能 。 回 饋 與 校 正 是 精 熟 學 習 過 程 中 的 關 鍵 要 素 , 且 是 精 熟 學 習 計 畫 的 核 心 。 透 過 此 程 序 , 使 精 熟 學 習 具 有 個 別 化 教 學 的 特 點 , 提 供 更 合 適 的 教 學 , 幫 助 學 生 學 習 。 二 、 教 學 要 素 間 的 一 致 性 在 精 熟 學 習 過 程 中 , 教 學 要 素 間 的 一 致 性 是 很 重 要 的 。 至 於 教 什 麼 , 如 何 教 , 如 何 評 量 學 習 效 果 與 精 熟 標 準 等 方 面 , 由 教 學 者 自 行 決 定 , 但 在 實 施 時 , 各 個 教 學 要 素 卻 需 講 求 密 切 的 一 致 性 。 換 句 話 說 , 教 什 麼 , 如 何 教 應 該 與 特 定 學 習 目 標 一 致 。 例 如 , 假 使 學 生 被 期 待 學 習 較 高 層 的 技 巧 , 諸 如 應 用 和 分 析 , 則 須 在 教 學 中 加 以 指 導 , 實 際 作 練 習 , 而 且 對 這 些 技 能 的 學 習 給 予 回 饋 , 學 習 錯 誤 也 需 加 以 指 引 。 同 時 學 生 學 習 程 序 的 評 量 , 須 與 學 習 目 標 一 致 。 假 如 學 生 所 得 到 的 回 饋 和 校 正 不 能 評 量 他 們 學 習 的 程 序 一 致 時 , 便 難 以 學 習 成 功 。 教 學 要 素 間 的 一 致 性 , 對 高 效 率 的 教 與 學 是 很 重 要 的 , 一 項 特 別 的 教 學 方 法 , 須 將 明 確 的 回 饋 與 補 救 的 程 序 列 為 教 學 過 程 的 一 部 分 。

2.6.3 凱勒的教學理論

凱 勒 的 個 人 化 教 學 系 統 ( Keller' s 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 PSI)強 調 學 習 者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的 主 導 權 和 自 主 權 , 可 以 說 是 以 學 生 為 導 向 的 學 習 系 統 , 相 對 於 傳 統 式 教 學 的 主 導 權 在 老 師 身 上 , 學 生 可 以 自 主 地 學 習 。 因 此 學 習 者 在 面 對 學 習 時 , 可 以 依 據 自 身 的 學 習 條 件 , 選 擇 受 教 的 機 會 和 時 間 , 同 時 決 定 接 受 評 量 的 時 刻 [8]。 基 本 架 構 [10]包 括 表 7 所 列 六 種 基 本 的 成 分 : 表 7 凱勒個人化教學系統基本架構 架 構 項 次 架 構 程 序 內 容 解 釋 1 熟 練 標 準 在 評 量 方 面 , 要 求 學 習 者 一 定 要 達 到 預 定 的 標 準 , 才 能 通 過 評 量 , 學 生 在 學 習 後 至 少 達 到 百 分 之 九 十 的 熟 練 度 才 能 通 過 單 元 的 測 驗 。 反 之 , 無 法 達 到 上 述 標 準 , 就 必 須 不 斷

(33)

地 反 覆 學 習 該 單 元 的 內 容 教 材,直 到 自 認 為 已 經 熟 練 為 止。 2 學 生 「 自 我 控 速 」 允 許 學 習 者 依 據 性 向 、 能 力 、 時 間 及 學 習 條 件 而 決 定 學 習 之 進 度 。 學 習 者 達 成 單 元 熟 練 所 需 時 間 各 不 同 , 但 最 後 可 達 到 預 期 的 目 標 。 3 單 元 考 試 和 成 績 評 量 教 師 將 教 材 先 分 成 幾 個 小 單 元 , 每 個 單 元 都 附 有 評 量 考 試。單 元 測 驗 本 身 屬 於「 形 成 性 評 量 」。在 每 個 單 元 結 束 後, 學 生 必 須 參 加 期 末 測 驗 , 以 便 於 教 師 對 整 個 學 期 課 程 作 一 總 結 性 評 量 。 4 立 即 回 饋 讓 學 生 在 評 量 過 程 中 , 得 到 立 即 性 的 回 饋 , 有 助 於 學 習 效 果 的 提 昇 。 讓 學 生 得 以 隨 時 修 正 自 己 的 學 習 活 動 , 改 進 自 己 的 學 習 策 略 。 5 助 理 制 度 擔 任 評 量 者 並 回 饋 訊 息 , 指 導 並 回 答 學 生 各 項 問 題 , 並 將 每 位 學 生 的 進 度 作 紀 錄,定 期 向 教 師 報 告 學 生 的 學 習 情 況。 6 學 習 材 料 學 習 材 料 是 主 要 的 教 學 來 源 , 教 師 只 是 輔 助 者 的 角 色 。 學 習 材 料 包 括 學 習 指 引 , 由 教 師 在 事 先 加 以 準 備 。

2.6.4 精熟學習理論與凱勒教學理論之比較

精 熟 學 習 的 觀 念 在 實 際 應 用 時 可 分 為 兩 類 [15], 一 、 採 團 體 教 學 的 方 式 : 全 班 同 時 學 習 , 進 度 、 方 式 都 由 教 師 決 定 , 以 布 魯 姆 的 精 熟 學 習 法 為 代 表 , 源 自 早 期 的 教 育 理 論 , 目 前 主 要 應 用 在 中 小 學 階 段 。 二 、 採 個 別 學 習 方 式 由 學 習 者 決 定 學 習 的 速 度 , 每 位 學 生 都 各 自 根 據 教 師 預 先 編 訂 的 「 自 學 教 材 」 獨 立 學 習 , 並 且 自 行 決 定 學 習 的 進 度 。 通 常 教 師 很 少 講 述 , 但 事 先 要 擬 定 每 單 元 之 目 標 , 與 編 制 每 單 元 之 評 量 試 題 , 提 供 學 生 評 量 其 自 學 成 果 是 否 達 到 教 師 事 先 所 訂 立 之 熟 練 標 準 , 以 凱 勒 的 個 人 化 教 學 系 統 模 式 為 代 表 。 兩 種 理 論 比 較 如 表 8:

(34)

表 8 凱勒教學模式與精熟學習之比較(資料來源:[11]) 教學模式 區別項目 凱勒的 PSI 教學模式 布魯姆的精熟學習 1、熟練的標準 (1)在純粹的 PSI 是 100% (2)修正式的 PSI 是 90% 熟練度為 80-90% 2、學習進度 是由學生自行決定。 是由教師決定。 3、教學方式 完全是由學生依據教材 個別學習。 是由教師進行團體教學。 4、單元考試 學生自認熟練時,即可個 別參加,考完由助理立即 評分,並告知是否通過。 所有學生在同一時間參 加,考完可由學生按標準 答案自行評分。 5、成績的評定 由單元考試及期末考試 來決定,前者佔 75%,後 者佔 25%,大多數人得 A 和 B,少數得 C 和 D。 最後的成績是由期末考 分數決定,如果得分超過 預定之熟練度標準(如 85%),即得 A,大約有 80~90%人得 A。 6、適用對象 大學 中小學 在 探 討 「 個 別 化 教 學 與 適 性 化 教 學 」 的 相 關 文 獻 後 , 將 教 材 設 計 的 原 則 歸 納 整 理 如 下 : 根 據 「 文 納 特 卡 計 畫 」 是 華 虛 朋 博 士 所 發 展 的 教 學 計 劃 , 主 張 學 生 應 該 依 照 自 己 的 速 度 及 能 力 去 學 習 , 一 直 到 了 熟 練 程 度 為 止 , 在 學 習 的 程 過 愛 中 , 教 師 只 有 在 必 要 時 , 才 給 予 適 度 的 協 助 。 教 材 的 設 計 方 面 , 應 提 供 學 生 自 由 選 擇 的 最 大 彈 性 , 學 生 可 自 行 選 擇 欲 學 習 的 課 程 , 並 且 可 以 反 覆 練 習 , 沒 有 次 數 上 的 限 制 。 根 據 布 魯 姆 「 精 熟 學 習 法 」 的 觀 點 , 由 教 師 決 定 學 生 的 學 習 進 度 , 並 且 給 予 適 當 的 學 習 時 間 , 這 樣 學 生 就 可 以 達 到 預 定 的 精 熟 程 度 。 而 「 回 饋 與 校 正 」 是 精 熟 學 習 過 程 中 的 關 鍵 要 素 , 也 是 精 熟 學 習 計 畫 的 核 心 部 份 ! 所 以 , 教 師 在 設 計 教 材 時 , 應 就 學 生 能 自 主 學 習 操 作 這 方 面 充 分 的 考 量 ; 而 就 設 計 最 佳 的 學 習 策 略 這 方 面 而 言 , 教 師 應 對 教 材 內 容 、 特 性 、 能 力 指 標、教 學 目 標 有 充 分 的 了 解,並 將 引 導 學 生 有 效 學 習 的 策 略,充 分 地 反 映 、 實 現 在 腳 本 的 設 計 上 , 透 過 良 好 的 腳 本 設 計 , 自 然 而 然 地 引 導 學 生 有 效 、 精 熟 的 學 習 每 一 教 材 單 元 。 「 凱 勒 教 學 法 」 強 調 學 生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有 主 導 權 和 自 主 權 ! 學 生 應 視

(35)

自 己 的 能 力 , 自 行 決 定 學 習 的 進 度 。 在 每 個 單 元 學 習 過 後 , 立 即 給 予 形 成 性 評 量 的 測 驗 , 並 且 要 求 學 生 達 到 預 定 的 標 準 , 才 能 通 過 評 量 。 如 果 學 生 無 法 通 過 評 量 , 就 必 須 要 不 斷 地 反 覆 學 習 該 單 元 的 內 容 教 材 , 直 到 已 經 熟 練 為 止 。 因 此 , 根 據 此 理 論 , 教 材 學 習 單 元 在 設 計 時, 於 最 後 的 學 習 階 段 , 學 習 後 的 測 驗 機 制 , 應 設 計 成 如 果 學 生 無 法 答 對 , 將 會 被 引 導 至 課 程 的 開 始 部 份 , 再 一 次 進 行 學 習 , 直 到 通 過 測 驗 為 止 。

2.7 多元智慧理論

面 對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的 實 施 , 有 許 多 學 者 一 再 表 示 多 元 智 慧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 培 養 , 對 學 生 多 元 學 習 趨 勢 的 重 要 性 。 多 元 智 慧 理 論 是 美 國 哈 佛 大 學 心 理 學 者 豪 爾 ‧ 加 納 博 士 (Dr. Howard Gardner)於 1983 年 所 提 出 , 當 年 他 認 為 人 類 智 慧 是 具 有 七 種 知 能 的 多 元 智 慧 , 隨 後 , 他 於 1993 年 再 進 一 步 提 出 自 然 觀 察 的 第 八 種 知 能 。 多 元 智 慧 理 論 指 出 人 類 有 八 種 智 慧 , 見 圖 3: 語 文 智 慧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乃 指 口 語 及 書 寫 文 字 的 運 用 能 力,它 包 括 了 對 語 言 文 字 之 意 義 (語 意 能 力 )、規 則 (語 法 能 力 ),以 及 聲 音 、 節 奏 、 音 調 、 詩 韻 (音 韻 學 能 力 )、 不 同 功 能 (語 言 的 實 用 能 力 )的 敏 感 性 。 音 樂 智 慧 (musical intelligence) : 乃 指 察 覺 、 辨 別 、 改 變 和 表 達 音 樂 的 能 力 , 它 允 許 人 們 能 對 聲 音 的 意 義 加 以 創 造 、 溝 通 與 理 解 , 主 要 包 括 了 對 節 奏 、 音 調 或 旋 律 、 音 色 的 敏 感 性 。 邏 輯 — 數 學 智 慧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乃 指 運 用 數 字 和 推 理 的 能 力 , 它 涉 及 了 對 抽 象 關 係 的 使 用 與 瞭 解 , 其 核 心 成 分 包 括 了 覺 察 邏 輯 或 數 字 之 樣 式 的 能 力 , 以 及 進 行 廣 泛 的 推 理 , 或 巧 妙 地 處 理 抽 象 分 析 的 能 力 。 空 間 智 慧 (spatial intelligence) : 乃 指 對 視 覺 性 或 空 間 性 的 訊 息 之 知 覺 能 力 , 以 及 把 所 知 覺 到 的 加 以 表 現 出 來 的 能 力 。 其 核 心 成 分 包 括 了 精 確 知 覺 物 體 或 形 狀 的 能 力 , 對 知 覺 到 物 體 或 形 狀 進 行 操 作 或 在 心 中 進 行 空 間 旋 轉 的 能 力 , 在 腦 中 形 成 心 象 及 轉 換 心 象 的 能 力 , 對 圖 像 藝 術 所 感 受 的 視 覺 與 空 間 之 張 力 、 平 衡 與 組 成 關 係 的 敏 感 性 。 肢 體 — 運 作 智 慧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乃 指 運 用 身 體

(36)

來 表 達 想 法 與 感 覺 , 以 及 運 用 雙 手 產 生 或 改 造 事 物 的 能 力 , 其 核 心 成 分 包 括 了 巧 妙 地 處 理 (包 括 粗 略 與 精 緻 的 身 體 動 作 )物 體 的 能 力 , 巧 妙 地 使 用 不 同 的 身 體 動 作 來 運 作 或 表 達 的 能 力 。 人 際 智 慧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乃 指 辨 識 與 瞭 解 他 人 的 感 覺、信 念 與 意 向 的 能 力,其 核 心 成 分 包 括 了 注 意 並 區 辨 他 人 的 心 情、性 情 、 動 機 與 意 向 , 並 做 出 適 當 反 應 的 能 力 。 內 省 智 慧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乃 指 能 對 自 我 進 行 省 察 、 區 辨 自 我 的 感 覺 , 並 產 生 適 當 行 動 的 能 力 , 此 種 智 慧 也 扮 演 著 「 智 慧 中 樞 的 角 色 」, 使 得 個 體 能 知 道 自 己 的 能 力 , 並 瞭 解 如 何 有 效 發 揮 這 些 能 力 。 其 核 心 成 分 為 發 展 可 靠 的 自 我 運 作 模 式 , 以 瞭 解 自 己 的 欲 求 、 目 標 、 焦 慮 與 優 缺 點 , 並 藉 以 引 導 自 己 的 行 為 之 能 力 。 自 然 觀 察 智 慧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乃 指 經 由 五 官 觀 察 , 以 察 覺 、 感 受 與 省 思 的 能 力 。 圖 3 Gardner 多元智慧理論 資料來源:[16] 過 去 對 於 智 慧 的 定 義 太 過 於 狹 隘 , 常 常 只 注 重 語 文 和 數 學 這 一 方 面 的 智 慧 能 力 。 其 實 , 以 多 元 智 慧 的 觀 點 來 看 , 學 生 在 音 樂 、 美 術 、 體 能 、 人 際 及 內 省 等 各 方 面 的 能 力 也 應 該 加 以 肯 定 的 。 因 此 , 由 多 元 智 慧 的 觀 點 出 發 , 教 材 的 內 容 應 該 強 調 各 領 域 的 內 在 統 整 , 並 藉 由 多 媒 體 教 材 的 設 計 與 運 用 , 激 發 學 生 學 習 的 意 願 , 以 及 提 升 學 習 的 成 就 感 , 更 進 而 促 成 各 領 域 間 彼 此 的 連 繫 整 合 , 如 此 , 必 能 協 助 學 生 適 當 的 發 展 多 元 智 慧 。 因 此 , 透

(37)

過 多 元 智 慧 的 觀 點 , 相 信 不 但 可 以 啟 發 人 類 智 慧 的 新 視 野 , 更 可 為 教 育 創 造 新 生 機 , 在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中 發 揮 更 積 極 的 效 果 , 強 化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的 實 施 , 讓 每 個 學 生 都 能 適 性 發 展 , 快 樂 學 習 。 綜 合 以 上 所 述 , 在 考 量 提 供 學 生 一 個 更 適 合 的 音 樂 學 習 的 模 式 、 應 證 音 樂 學 習 理 論 的 觀 點 、 結 合 資 訊 科 技 於 教 學 環 境 的 趨 勢 以 及 重 視 學 生 多 元 智 慧 的 理 念 下 , 於 是 挑 選 國 小 藝 術 與 人 文 四 下 ( 音 樂 學 科 )的 學 習 教 材 做 為 研 究 的 主 題 。

數據

圖 1 研究架構  1.2 研究目的  依 據 以 上 的 研 究 動 機 , 本 研 究 擬 定 以 下 的 研 究 目 的 :   1.  設 計 製 作 多 媒 體 教 材 , 提 高 國 小 學 生 音 樂 學 科 的 學 習 成 效 。   2
圖 2 媒體富豐階層  2.4 雙碼理論  多 媒 體 結 合 文 字 、 圖 形 、 影 像 、 動 畫 以 及 音 效 , 可 以 符 合 人 類 多 重 感 覺 的 溝 通 需 要 [3]。 另 外 , 在 科 學 家 的 實 驗 中 指 出 : 我 們 獲 得 的 知 識 , 有 75 % 到 90% 來 自 眼 睛,也 就 是 視 覺;  有 10% 到 15% 來 自 耳 朵,也 就 是 聽 覺 ; 其 餘 來 自 嗅 覺、味 覺 和 觸 覺 [13]。所 以,善 用 多 媒 體 整 合 多 樣
表 8 凱勒教學模式與精熟學習之比較(資料來源:[11])  教學模式  區別項目  凱勒的 PSI 教學模式  布魯姆的精熟學習  1、熟練的標準 (1)在純粹的 PSI 是 100% (2)修正式的 PSI 是 90%  熟練度為 80-90%  2、學習進度  是由學生自行決定。  是由教師決定。  3、教學方式  完全是由學生依據教材 個別學習。  是由教師進行團體教學。  4、單元考試  學生自認熟練時,即可個 別參加,考完由助理立即 評分,並告知是否通過。 所有學生在同一時間參 加,考完可由學生
圖 6 多媒體教材編輯製作流程圖 製作課程架構 及互動流程 審核課程架構傳統教材取得及校稿 YN依據目錄大綱撰寫每一單元的腳本分鏡分鏡表 分鏡表表 分鏡表審核 N審核N審核 依據場景UI規劃表,製作場景圖。 主畫面N審核內容頁 審核  內容頁審核NN課程導入期課程規劃期取得素材 修改素材 分類整理素材庫單元教材製作 完整課程組合 (組合單元教材) 審核教材 教材成品確認教材上線測試教材完成 課程製作期課程完成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教學策略) 時間 學習評量 活動一:小小音樂家(音樂老師)..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

「節日起源」的 篇章;音樂科 聆聽及演奏/演唱 以節日為題材的 樂曲,並創作 節奏頻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