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學應用分享 / 9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學應用分享 / 97"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5),頁 97-100

自由評論 第 97 頁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學應用分享

林鳳儀 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高雄市十全國小教師

一、前言

面臨新時代的挑戰,「帶著走的能 力」已然成為近年來教育的重要核心 概念之一,因此,如何培養學生主動 思考、問題解決的能力,便成為教學 的重要課題。在從事多年國小自然與 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教 學者若僅運用傳統的講述法來進行教 學,或許能有效率地達成既定的教學 目標,然而,若從學習者的角度仔細 觀 察 ,則 會發 現在 講 述教 學的 過 程 中,學生的學習大多停留在被動的接 收層次。對於簡單概念的學習,學生 或許能很快理解,看似容易卻也只是 記憶性知識的堆疊,等時日一久,其 它新概念不斷地加入,許多的記憶也 跟著覆蓋過去;而對於複雜概念的學 習,運用傳統的講述法來教學,更是 容易流於一種「背多分」的現象,對 於複雜概念的理解與應用,都不易達 到長期的效益,學生雖然可在短期之 內,累積豐富的記憶性知識,但卻無 法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是一種以學生 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將其應用在國小 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應有助於學 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將知識的堆 疊 歷 程轉 換成 為一 種 能力 養成 的 歷 程。故以此教學策略進行國小四年級 「自製九龍杯」延伸課程之教學活動 設計,期能達到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及 問題解決等能力,進而激發學生主動 學習之意願。

二、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之探討

「問題解決」是解題者從起始狀 態邁向目標狀態的一連串心理歷程, 亦 是指個體 利用已 學 過的知識、 技 能,去滿足新情境的需要,以獲致解 決的過程(陳繁興,2004)。Johnson 曾 歸納出許多解決問題研究文獻中對問 題解決教學策略的建議(引自簡志雄, 2001): (一) 要規劃學生所不熟悉的活動。 (二) 要 在 學 生 的 能 力 範 圍 內 規 劃 活 動。 (三) 提供學生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 而不只是練習。 (四) 教導學生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和 解決問題的整體計劃。 (五) 利用開放式的設備和作業使學生 有界定和解決問題的經驗。 (六) 讓學生在試行解決方案之前先腦 力激盪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七) 積極和開放的鼓勵革新和創造性 的構想和解法。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5),頁 97-100

自由評論 第 98 頁 (八) 旁觀學生實驗各種技術以解決問 題,但要在他們遭遇大挫折之前 施予援手。 (九) 詢問可促進學生興趣和參與的引 導性問題。 (十) 著 重 較 高 層 次 思 考 能 力 ( 如 分 析、綜合和評鑑)的教學。 Mckeachie(2006)也提供五個問題 解決教學的參考方向: (一) 引起動機。 (二) 提 供 有 關 問 題 解 決 的 知 識 和 理 論。 (三) 給予學生練習機會。 (四) 練習時要給予回饋。 (五) 有機會討論自己的解題策略。 依據上述 Johnson 所歸納之問題 解決教學策略的建議,本研究針對國 小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水的 移動」單元課程之後,進行延伸課程 「自製九龍杯」之活動設計,規劃學 生 所 不熟 悉, 但在 能 力範 圍內 的 活 動 ,目的在提供學生 不同類型的問 題,並練習規畫解決問題的策略。本 研究以 Mckeachie(2006)提出之問題解 決的教學模式為參考架構,所採用的 教學模式為:(一)提供問題解決的知識 和實例。(二)介紹主題活動並引起動 機。(三)提供學生練習機會並適時給予 回饋。(四)綜合發表-分享創作與問題 解決歷程之策略。

三、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之應用

(一) 活動名稱:自製九龍杯 (二) 教學對象:四年級學生 (三) 教學節數:4 節 (四)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知道「九龍杯」的製作原理 與水的虹吸現象、連通管原理相 通。 2. 學生能認識「問題解決策略」的意 義,並能於「自製九龍杯」的活動 中,練習討論問題解決的策略。 3. 學生能善用生活周遭容易取得之 物料來製作「九龍杯」,及運用創 意進行造型設計,並成功製作倒不 滿的「九龍杯」。 4. 學生養成以獨立思考配合群體討 論、腦力激盪之方式來解決問題的 習慣。 (五) 活動設計說明: 1. 在本延伸課程「自製九龍杯」的活 動設計中,以兩人一組進行創作討 論,學生須先了解活動主題,相互 提供構想,進行意見討論,並繪製 草圖,草圖上須清楚註明使用的材 料、規格,並依草圖構想試著完成 作品。 2. 在「自製九龍杯」的創作過程中對 於材料的選用可進行修正,並進行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5),頁 97-100

自由評論 第 99 頁 整體造型設計,然後將反覆修正的 歷程及最後結果記錄下來。 3. 在「製作九龍杯」的活動過程中, 取材限制必須使用生活週遭容易 取得的「廢棄物」來進行創作,過 程中遭遇的問題,須設法解決,進 行問題解決的步驟,以培養問題解 決的能力。 (六) 學生須準備之材料:保特瓶或塑 膠杯、可彎吸管、黏土、剪刀。 (七) 教學活動程序 流程一:提供問題解決的知識和實例 教師活動:教師介紹說明有關問題解 決之相關知識,並蒐集網路相關影片 作 為 實例 說明 。在 影 片觀 賞的 過 程 中,引導學生聚焦在影片中參與競賽 的小組如何在發現問題時,進行意見 討論、作品修正、測試等解決問題的 歷程。 學生活動:學生在觀賞影片之後,嘗 試說出影片中小組成員在活動過程中 進行了哪些關鍵的修正,並且在材料 的選用上如何做調整。 流程二:介紹主題活動並引起動機 教師活動:分享宋朝九龍公道杯的來 歷緣由作為引起動機,並說明其原理 及「自製九龍杯」之創作評分要點。 學生活動:學生相互討論自製九龍杯 之造型設計,並繪製草圖,草圖上須 清楚註明選用的材料,然後依據草圖 著手進行材料之蒐集。 流程三:提供學生練習機會並適時給 予回饋 學生活動:運用所蒐集的材料,開始 進行成品製作並成品倒水測試。過程 中,隨時將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歷程 中有修改調整的部分記錄下來。 教師活動:教師進行行間巡視,並在 學生進行幾次測試失敗後,進行第一 階段的問題討論,引導學生如何檢驗 找出作品的問題所在,並於個別小組 遭遇困難提出求救時,給予引導協助。 流程四:綜合發表-分享創作與問題 解決歷程之策略 學生活動:各組先發表草圖的設計概 念,再進行作品展示,並倒水進行測 試。最後各組進行創作歷程分享,並 採同儕互評,給予優點與缺點之建議。 教師活動:進行成品評鑑、講評並作 結論。

四、建議

(一) 注意安全 現代學生因較少使用剪刀,對剪 刀的使用並不熟練,有的因選用的剪 刀太小、太大不好操作,有的則是保 特瓶選用材質較硬不好剪,在裁剪的 過程中也會有潛在的危險性,教師在 剪刀的使用上,應事先提醒學生安全 的重要性。 (二) 鼓勵創作 由於此活動為兩人一組的創作, 而學生通常創意點子很多,故可鼓勵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5),頁 97-100

自由評論 第 100 頁 提早完成的組別,進行第二次作品創 作。 (三) 適時回饋 此課程的進行主要是讓學生可以 經由「做中學」活動中找到問題,並 在「嘗試錯誤」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因此學生在創作時,特別是在材料的 選用或製作流程上,教師都可以適時 的加以引導。除此之外,學生在本活 動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可分為以下幾 點,教師皆可於學生遭遇困境時,適 時的提問或給予引導。 1. 繪圖太小:學生在進行繪製設計 圖時,有可能畫得太小,細部的 描 繪 就 不 清 楚 , 故 教 師 在 指 導 時,要提醒學生將圖畫大一點, 並 且 針 對 細 部 結 構 進 行 文 字 說 明。 2. 吸管破損:在創作時,常因學生 反覆拆掉重做,或用力過度,導 致吸管破損,測試時容易失敗, 但卻不容易被發現,教師可藉由 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所 在。 3. 吸管口堵住:學生在用黏土包覆 吸管時,容易疏忽吸管口要保持 暢通,不可有殘餘的黏土堵在管 口上,教師可適時予以提醒。 4. 黏土變髒:學生在使用黏土時, 常於搓揉深色黏土後又直接搓揉 淺色黏土,故容易將黏土弄髒, 影響作品美感,教師可鼓勵學生 進行第二次創作,並讓學生思考 該如何避免之方法。 5. 環境維護:學生進行創作時,易 製造許多垃圾,為養成學生創作 後整理環境的好習慣,教師亦可 將環境清理列入評分項目之一。

五、結語

進行「自製九龍杯」創作設計活 動後,我們可以發現,對四年級學生 而言,可充分引起其學習動機,因此 學生在參與討論設計時,十分熱絡。 而學生在製作過程中嘗試去克服所遭 遇的難題,可幫助學生學習主動去思 考,並且體會到「材料的選用」其實 也是創作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激發 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垂手可得的資源產 生敏感度。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最 後的發表會中,能將自己從一開始的 創作構想、材料選用、遭遇的難題、 難題的克服等過程清楚的表達時,不 僅學會了概念的應用,更是能慢慢建 立有邏輯的逐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以 及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 參考文獻  陳繁興(2004)。問題解決策略在 教學上的應用。2004年10月27日專題 講座。  簡志雄(2001)。國中生在生活科 技科教學活動中問題解決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台北。  McKeachie,W.J.,&Svinicki,M. (Eds.) (2006). McKeachie's Teaching Tips: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Theor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12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多元適性發展」是教育的核心價值,蘭潭國小有優良的學習 風氣與開放創意的學習環境,每一項特色課程都非常「特殊」

(15)瞭解工作後殘料、垃圾 的清理、廢溶劑處理及保 持周遭環境、建材等整潔 作業要領。.. (五)施作塗膜

透過國語文學習,掌握 文本要旨、發展學習及 解決問題策略、初探邏 輯思維,並透過體驗與 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

1.建設安全優質雅緻、環保的學習環境:規劃學校整體建設及改善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 商業、營商環境和全球一體化 策略和管理— 核心學習元素.. 單元 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