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頹廢美學與都市文學關連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頹廢美學與都市文學關連研究"

Copied!
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台灣頹廢美學與都市文學關連研究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0-2411-H-032-005- 執行期間: 90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計畫主持人: 陳大道 計畫參與人員: 錢天善 、張淯珊、徐家俊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2 月 10 日

(2)

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 計畫編號:

NSC 90-2411-H-032-005- 計畫主持人:

(3)

頹廢唯美不同調 ─ 西川滿與連雅堂 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大道 萬年千年以來,人類以魚、獵、農、牧業為主的生活方式,在「工業革命」 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作品在生活方式轉變之下,也展現出迥異的風情。 對工業先進的西歐國家而言,工業革命是「自發性」的革命,但是對世界其他地 區而言,工業革命卻是伴隨著「殖民帝國」的陰影而來。換言之,工業革命使得 先進國家內部的生產方式發生變化,卻使得被殖民地區不僅生產方式改變,還面 臨殖民地母國帶來「工業」之外的迥異文化以及社會價值觀─例如,達爾文主義 (Darwinism)。 忽略「殖民帝國」在被殖民國家所製造的種種仇恨 ─ 諸如「民族」自尊的 挑戰、「政治」與「經濟」自主權喪失 ─ 僅將西歐國家視作是「工業先進」,用 見賢思齊的心態來研讀西方的科學、政治、法律、藝術以及西歐文學等等學科, 早已成為十九世紀以來非西歐國家的普遍現象(土耳其將其阿拉伯書寫文字拉丁 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從「文學」看起,就不能不討論十九世紀晚期發生 於西歐的唯美主義運動(Aestheticism Movement)。這個運動被認為是工業革命 的產物,當時有失落感的一群以法國波特來爾以及英國王爾德(Oscar Wilde)為 代表的頹廢者(decadents),喊出「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口號, 提供世人對於文學寫作的不同思考。他們唯美主義的風格被介紹到東方,也使得 東方文學家在面臨工業革命的龐大變化之下,有類似的感動。

工商業逐漸發達以來,擁有卓越駕馭文字能力的作家們,紛紛投入一個提供 收入穩定的新興行業─「新聞」。美國內布拉斯大學出版貝非達教授(Gene Bell-Villada)作品《為藝術而藝術與文學生活》Art For Art’s Sake and Literary Life,舉法國唯美主義代表人物戈蒂葉(T. Gautier)為例,說明十九世紀末西歐 文學家的生計來源,云: 在文學作品的出版與發行方式巨變的情況下,大部分詩人在工業化的文學市場 上所販售者,是他們的文字技巧而不是詩。雖說他們的專情與天賦是韻文與抒 情詩,文藝已成為他們賴以維生之繁瑣新聞與相關工作的附屬品。今天,我們 視戈蒂葉為「詩人」,但是他全部的詩作不過兩卷,如果累積起他的新聞報導稿 件,可能有兩百卷之多。1

(4)

本文的主角西川滿(1909-1999)與連雅堂(光緒四年 1878-民國廿五年 1936) 二人,2 和世紀末的英、法國文人一樣,都是集作家、新聞工作者、出版發行人 於一身。 西洋文學在廿世紀初期的台灣,透過日式教育被介紹給臺灣青年,施淑<日 據時代台灣小說中頹廢意識的起源>就是以當時年輕人的作品做為主要討論對 象,鞭辟入裡地從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開始論起,接著以工業化臺灣社會為背 景,款款陳述臺灣文學作品中種種頹廢情懷。本文則將探索的對象轉向於日治時 代的統治階層─尤其是標榜「唯美主義」的西川滿,以及在新、舊文化交替過程 中的前清遺老連雅堂,並且對「頹廢」一詞的定義予以說明。 一、「頹廢」─ 名詞定義 「頹廢」在中國以文言文書寫的年代,用來解釋建築物的坍塌。《大漢和辭 典》云: 坍塌,圯毀。《後漢書•翟酺》「為太學、辟雍皆宜兼存,故併傳至今。而頃者 穨廢,至為園林芻牧之處,宜更修繕,誘進後學。」3 《辭源》對於「頹廢」的解釋與《大漢和辭典》大致相同,都是在說明「頹廢」 為「坍塌、圯毀」,不過,《辭源》最後加上: 今引申為精神萎靡,意志消沈。4 這一段文字,所謂「今引申」指得是清末以來增加的新解釋,也是現代人所熟悉 的解釋。 「頹廢」與英、法文 decadent 相關。與頹廢關係密切的英文「唯美」aesthetic 的名詞被譯為「美學」aesthetics,是 18 世紀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Alexander

skills-though not their poetry-on the industrial literary market. While their personal passions and chief talents may have been in verse, lyric, art became a kind of adjunct activity to their breadwinning chores in journalism or related field. Today we think of Gautier as a poet, but his complete verse occupies only two volumes, while his journalism, if compiled, would probably fill two hundred.” Gene Bell-Villada,

Art For Art Sake and Literary Lif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Bison Books, 1998), Pp.45-46.

2 連震東〈連雅堂先生年表〉《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 128 種》(臺北:中華,民 51 年) 頁 1059&1063。 3 諸橋轍次《大漢和辭典•卷十二》(東京:大修館,昭和 43),頁 12868。 4 《辭源》對「頹廢」的解釋,全文為「坍塌,圯毀。《後漢書•四八•翟酺傳》上言:「明帝時 辟雍始成,欲毀太學,太尉趙「喜心」以為太學、辟雍皆宜兼存,故並傳至今。而頃者穨廢,至 為園採芻牧之處,宜更修繕,誘進後學。」穨,同頹,今引申為精神萎靡,意志消沈。」《辭源》, (臺北:遠流,1988),頁 1847。按,《大漢和辭典》用「園林芻牧」,《辭源》用「園採芻牧」, 查 1987 年北京中華書局版《後漢書•翟酺》為「園採」,則《大漢和辭典》所引用的《後漢書》 迨為不同版本。

(5)

Baumgarten)從希臘文「感覺」aisthesis 所創造出來的新名詞。5 換言之,「唯美」 一詞,不僅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新詞,對西歐人而言亦然。

與「頹廢」、「唯美」相關的名詞還有「世紀末」(fin-de-siècle)。因為十九世 紀末法、英等國發生了唯美主義運動(Aesthetic Movement)。參與這項文學運動之 人,以「頹廢」自稱,用「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為口號,恣意的 在作品之中揮灑著華麗、幻想與情色。除了英、法兩國之外, 1990 年代出版百 科全書,還加入了中歐的奧地利,使得這個問題更加多元化。屬於《美國學術百 科全書》Academic American Encyclopedia 系統的《葛羅里百科全書》Grolier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Fin-de-siecle 項,增加了以下文字,云:

維也納是最接近所謂「世紀末」意涵的城市,因為維也納文化在這個時期舉世 聞名,代表人物包括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脫 離運動(Secession Movement)以及霍夫曼斯塔(Hugo Von Hofmannsthal)。6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廿世紀初五四白話文運動年在中國如火如荼被推行之 時,亦是十九世紀末西歐頹廢風潮侵襲中國知識界的時候。

《藝術辭典》The Dictionary of Art 指出頹廢派興起的原因,在於藝文界對「工 業革命」的抗議。因為,工業革命重視生產與消費的結果,使得傳統藝文界的地 位大不如前。云: 被形容為頹廢(decadence)的任性叛逆個人或團體,之所以反叛現實社會與藝術規 範的目的,是為了引人注意。他們可能以不是進步而是退步的方式,展現叛逆。 十九世紀末發生在文學與藝術界的唯美運動,意圖以手工藝術創作的『純』的 特質,來匡正工業革命以後,藝文界地位日益降低的現象。7 《藝術辭典》認為「頹廢派」的目標在於以唯美的,原始的、性的、晦暗的 作品,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工業革命後的新產品,拉回到手工創作的藝文作品本 身。《藝術辭典》的這種解釋方法,具有一般的普遍性。吾人亦可因此而推想得 知,如果作品以僅僅以回到「子宮」的創作心態,刻意描寫生命誕生的前奏曲, 那麼「頹廢派」就與色情文學沒有差別。除了「性」之外,極端的頹廢派甚至鼓

5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Concis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中文版,(臺北:台灣中華,1988),頁

152。

6 原文云:“Vienna is the city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notions implied by the phrase fin de

siécle, however, because Viennese culture achieved 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renown at that time ─ as

exemplified by Sigmund Freud, Arnold Schoenberg, the Secession Movement, and Hugo von Hofmannsthal.”

7 原文云:“The term also indicates the willful rejection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artistic norms by

rebellious individuals or groups seeking to bring attention to themselves or to their causes. Such rejection can be retrogressive;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s sought to reverse the apparent decline in the arts caused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y going back to the ‘pure’ work of the individual artisan.” Jane Turner (ed.), The Dictionary of Art, (N.Y.: Grove, 1996), p. 595.

(6)

勵吸食毒品,以求體驗美感的結果。因此,頹廢派招致許多負面的評價。例如, 《文學與主題辭典》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and Thematic Terms 用諷刺的語氣解 釋「頹廢派」,云: 為了達到獨特的藝術視野,藝術家應該嘗試新的體驗,包括出軌的性經驗與吸 毒。8 《藝術辭典》一派對「唯美主義」的解釋,涵蓋的範圍包括文學與藝術,而 藝術又包括繪畫、建築等各種科別。以如此之廣泛的態度看待「唯美主義」運動, 乃因為「工業革命」影響深遠之故:工業革命以後大量生產的工業產品,嚴重打 擊傳統的手工業,而工業革命所培養出的中產階級新寵兒,也使得傳統的藝文界 反省自己日漸受到忽視的景況。所以,傳統手工藝的製造者、畫家等,以及藝文 界人士,都參與了十九世紀晚期的「唯美主義運動」(Aesthetic Movement)。換言 之,文人為主的「唯美主義運動」與工匠為主的「藝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彼此之間有共通性。

朗文書局出版的《文學名詞辭典》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指出,「唯 美主義」在高舉「為藝術而藝術」大纛的同時,犧牲了傳統禮法與道德,因而產 生頹廢運動。云: 「為藝術而藝術」是唯美主義的口號。文藝被視為是最高的人類成就,接下來 文藝也不是為了道德、政治、教誨、實用的目的。文藝存在的目的僅僅是為了 其本身的美。文藝僅能從美學的標準來評價之。…… 一些晚出的極端唯美主義 理論,尤其是那些視生命與藝術對峙的理論,被加以強調,於是誕生出頹廢運 動。9 以上所列舉的西方百科全書與及專業的《藝術辭典》等,都不會忽視「工業 革命」以來的工業社會,是這股十九世紀末的運動的幕後推手。 廿世紀初期,受到西方影響,「為藝術而藝術」這個當時新生的名詞,開始 被中國學者用來解釋古典文學,例如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以 及註釋云: 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

8 原文: “… the artist should experience with new sensations, including sexual deviation and drug use,

all in the name of achieving a distinctive artistic vision.” Edward Quinn,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and

Thematic Terms, (N.Y.: Facts on File), 2000, p. 78.

9 原文云:〝"Art for art’s sake" was the catch-phrase of Aestheticism. Art is viewed as the supreme

human achievement, and it should be subservient to no moral, political, didactic or practical purpose: its purpose is to exist solely for the sake of its own beauty. It can be judged only by aesthetic criteria. … During the later phase of Aestheticism some of its more extreme tents, in particular the notion that life was opposed to art, were exaggerated, giving rise to the movement called decadence. ” Martin Gray,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Longman: Singapore, 1994), p.11.

(7)

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10 同樣的,「世紀末」一詞,亦被當時學者使用,例如鄭振鐸〈談《金瓶梅詞 話》〉用以形容《金瓶梅》文字為: 他是一部很偉大的寫實小說,赤裸裸的毫無忌憚的表現著中國社會的病態,表 現著“世紀末”的最荒唐的一個墮落的社會的景象。11 西歐頹廢派作家的私生活經驗,有許多讓人非議之處,包括毒品的濫用與性 行為的開放等等。例如,私生活的放縱魏爾蘭(Paul Verlaine),最後死於倫敦的一 戶妓女住所。早年他與蘭波(Arthur Rimbaud)的同性戀情,廣為世人所熟知,並 且在廿世紀末被拍為電影《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王爾德也因為同性戀情, 違背當時社會風俗,被判入監獄服刑。類似他們的行為在當時的中國傳統社會裡 有沒有?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兩年前(2000)出品,以二、三0年代的北京為背 景的臺灣電影《夜奔》,主題為出軌戀情,場景包括有鴉片吸食。「吸毒」與「性 犯罪」者的案例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討論的,是臺灣作家如何呈現出與西 歐頹廢唯美作家類似的文風。 頹廢派作家不一定將他們床笫之間的事加以誇張渲染的描繪,換言之,他們 不一定色情作家。相反的,色情文學的作家所描繪的情境,很可能只是作家本人 的性幻想罷了。中國傳統文學─特別是明、清以來的白話小說中的各式色情文學 ─《武則天外傳》、《金瓶梅》、《肉蒲團》、等等,就充斥了各種光怪陸離的色情 描寫。 「頹廢」一詞,除了被用來解析中國古典文學之外,白話文學作家更不會忘 記從這一塊新闢的園地中汲取靈感。郁達夫被視為是中國二、三0年代「頹廢派」 代表人物之一。易君左以郁達夫為主角的〈海角新春憶故人〉一文,云: 李太白以後隔了一千多年才生出一個黃仲則,黃仲則以後又隔了幾百年才生出 一個郁達夫,儘管世人罵達夫為頹廢派、浪漫家、色鬼等等,一直到今天,我 看到創造社的諸人中,最天真最純潔最富正義感和熱情的,誰能比得上他呢?12 在郁達夫自己的散文中,「頹廢」一詞被正面的用來形容「美」。例如〈釣臺的春 畫〉云: 這四山的幽靜,這江水的青藍,簡直同在畫片上的珂羅版色彩,一色也沒有兩 10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魏晉思想乙編三種》(臺北:里仁,民 84 年),頁 4。 11 鄭振鐸〈談《金瓶梅詞話》,吳唅、鄭振鐸等編《論金瓶梅》(北京:文化藝術,1984)。 12 陳信元輯《郁達夫散文精選─水樣春愁》(臺北:蓬萊,民 70),頁 343-344。

(8)

樣;所不同的,就是在這兒的變化更多一點,周圍的環境更蕪雜不整齊一點而 已,但這卻是好處,這正是足以代表東方民族性的頹廢荒涼的美。13 一、日本的影響與西川滿 透過翻譯,王爾德等人的作品被介紹到東方的中國與日本,他們華麗唯美的 風格,同樣的吸引東方人的注意。在台灣,日治時代的重要日本文人西川滿就是 以蘭波的作品當作他的大學畢業論文題目。14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文系的西川滿,兩歲的時候就跟隨家人定居臺灣,直到 中學畢業之後,才回日本就讀大學。大學畢業,他又回到臺灣,並且投身於出版 發行事業。陳藻香〈西川滿小傳〉敘述再度返台的西川滿,所從事的行業,云: 他在台時期,除了擔任當時臺灣第一大報《日日新報》任文藝欄主編兼記者之 外,亦自設出版社─日孝山房,發行《文藝臺灣》文藝雜誌及單行本,成為臺 灣文壇的寵兒。15 西川滿對於臺灣民間的祭祀崇拜,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尤其是媽祖信仰,顯 得特別迷戀。16他的短篇創作集《華麗島顯風錄》中的〈媽祖廟〉對於媽祖的形 貌,有以下的描述及註釋,云: 華蓋之下,聖母率領著烏面分身,由二魔保護著。一貫地半睜著眼。隱藏在窈 窕慈顏下的絕世微笑,即使是蒙娜莉紗也無法與之相比。這是東洋,這正是崇 高的東洋。靈通救世的聖母啊!請將你的德澤披及這些為病痛的孩童焚燒「形 代」的婦女們。 〔形代〕:即替身,又稱「代身」、「代人」。為一用竹枝和紙張所糊成的 紙人,在上頭書寫姓名、年齡、病名等,說明緣由後,命令紙 人代其受死,然後焚燒掉。17 13 同上,頁 225。 14 「1933 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國文學系。畢業論文為《愛爾屈•藍波的研究》」(按, 愛爾屈•藍波應該就是 Arthur Rimbaud 的中文譯音,又作蘭波)〈西川滿 略年譜〉,《西川滿作 品集 1─華麗島顯風錄》,頁 183。 15 〈西川滿小傳〉,同上,頁 5。 16 「西川滿(1908∼1999)日本福島縣人,二歲隨雙親來台,在臺北完成小學、中學教育之後, 返日進東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學成時婉拒在日優渥的聘請條件,懷著滿腹的抱負與理 想,折返孕育他成長的南方華麗之島─臺灣;開創充滿南方燦爛而浪漫的文學新領域,以抗衡日 本中央文壇傳統的文學。因此,臺灣的歷史、民俗、傳統、民藝以及鄉土風光等,皆成為他作品 的提材。…… 回國之後,除了繼續寫作之外,設立「日本天后會」之宗教組織,主祀之神正式 由臺灣渡海東去的聖母媽祖。晚年的作品仍以縈迴臺灣之昔日情懷者佔多數。可謂身在母國,心 繫臺灣。」陳藻香〈西川滿小傳〉,《西川滿作品集 1》,(臺北:致良,民 88 年),頁 6-7。 17 西川滿著•許文萍譯〈媽祖廟〉《華麗島顯風錄》,頁 77。

(9)

在〈普渡─基隆媽祖廟中元祭〉一文中,西川有這樣的形容詞: …… 妖豔的藝妓們手裡持香,閉著雙眼,顫抖著股在長衫外的胸峰,祈求戀人 的平安。她們相信孤魂野鬼會聽到她們的祈願而顯靈。點燭焚香的善信絡繹不 絕,男男女女皆陶醉在這歡愉的氣氛中,五體惡血隨之逆流,所有的人都在這 場大慈悲的盛饌中渾然忘我。……。18 在〈凌雲禪寺〉中,西川以祭拜時產生的高潮作為結束,云: 秀英與祖母跪在殿內的一隅時,僧廊的大木板轟然作響,歡悅的偈文也在此刻 達到了極點。肉眼無法見到的五彩線縱橫交織成一片錦繡,曼陀羅花繽紛地散 落大地。沈睡已久的歡喜自秀英體內緩緩甦醒,她的額上充滿濕粘的汗水。胎 內的微動觸動了心中的苦悶。秀英微微睜開雙眼,一陣青煙嬝嬝地順著觀音光 滑的金色塑身昇至肩處搖盪著。面對南無大慈大悲,佛海無量的觀世音菩薩感 動得不禁合掌膜拜的秀英,突然感到飄飄欲仙,他聲嘶力竭地大喊一聲:「阿 媽!」。這股不屬於人世間的樂聲,不知不覺地撼動整個寺院,響徹山林遍野, 最後拖著嫋嫋餘韻消失在雲間。19 西川滿這種充滿激情的描寫,難免被人質疑有褻瀆神明之嫌。然而,神明的 博大能容,豈會斤斤計較眾生的玩笑言語。在臺灣社會有「北港香爐人人插」的 俗諺,唐詩之中,也可以讀到「提籃子假燒金」的作品,例如趙嘏〈贈歙州妓〉 云: 灩灩橫波思有餘,庾樓明月墮雲初。揚州寒食春風寺,看遍花枝盡不如。 西川的作品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臺灣風俗民情,舉凡婚喪喜慶,吃喝玩樂等等 都入了他的筆下。例如〈燈爺〉一文,描寫舞龍、舞獅的景象,云: …… 龍靈活地上下左右扭轉著身軀,童子目光炯炯地追逐著龍珠。在太平街三 段交叉口,龍珠突然畫著圓圈,高高低低舞動著。想要吞下此珠的龍抬起龍頭 不斷吐出烈火地飛奔過來。連發的煙火,在支撐長龍狂舞的十一個人的腳邊爆 裂開來。成千成百的男女爭相把身子由窗口探出,扔金紙、投銅錢,讚嘆舞龍 的妙技。就這樣在散亂的火粉之中,龍身有如朵朵的紅蓮一般接連不斷地舞動 著。從圓環那頭傳來喧鬧的樂音。勇壯的獅陣一行,不輸龍陣地撲了過來。在 獅陣後方,挺著胸膛不斷舞弄青龍刀的是位紅臉的力士。那舉刀砍殺獅子的凜 凜熊姿和剛健的體魄,吸引了輕佻的鞋舖女兒的心。20 又如,〈誕生〉一文分為「滿月」與「度歲」兩節。剛滿周歲的嬰兒,「抓周」的 18 同上,陳玉青譯〈普渡─基隆媽祖廟中元祭〉,頁 59。 19 同上,曹延麗譯〈凌雲禪寺〉,同上,頁 33-34。 20 同上,吳怡嫻譯〈燈爺〉,同上,頁 165-167。

(10)

風俗,是如此形容: 大家紛紛拿起八仙桌上的東西,把它們一個個地圍放在嬰兒的四周。「這孩子會 選哪一樣呢?」─為了占卜嬰兒未來的命運,大夥全都屏息注視著嬰兒的舉動。 21 此外,依門賣笑的風塵女子,也時時在街角出現,擺動衣袖,眨著雙睫,挑逗著 西川滿這位異鄉客的感官。例如〈城隍廟〉裡的「小妹」、〈十二娘〉裡的「十二 娘」、〈送神•辭年〉裡的「碧霞」,以及〈江山樓附近〉。 西川滿的華麗的作品讓人質疑,因為相對於臺灣的居民而言,他高高在上的 統治階層,沈溺於描寫一年一度的「媽祖生」、一生一次的「新嫁娘」,22而不是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勞動大眾。至於,出賣靈肉的娼女、向神祈求的 信眾,都能引起西川莫名的快感,就更容易引起衛道人士的攻擊了。 臺灣民俗讓西川驚豔不已,相對的,曾經在西川主持之「臺灣文藝」雜誌工 作過的葉石濤,坦承日文作品裡的情色內容讓自己著迷。葉石濤表示當時年少的 他,有時也受不了西川的浪漫態度。云: 當一九四三年的春天我應聘到「文藝臺灣」雜誌社去擔任編輯工作的時候,我 對於過去臺灣新文學運動的輝煌成就一無所知,倒是對於一系列的法國作家有 粗淺的認識。至於日本文學用不著說,我幾乎熟悉得如數家珍,連江戶時代的 「草雙紙」也略有研究心得,特別著迷于井源西鶴的眾多類似豔笑文學(Prono) 的浮世繪般華麗的小說。「文藝臺灣」是由日人作家西川滿先生獨自出資所辦的 刊物。如眾所知,西川滿先生是一位唯美派的詩人兼小說家,作品風格浪漫唯 美,特別喜歡描寫臺灣這一塊美麗風土所隱藏的強烈的異國情趣(Exoticism)。 臺灣瑰麗的風土是孕育我的母親,雖然我還沒有充分瞭解殖民地統治下臺灣民 眾被欺凌的生活真實,至少我的生活環境會告訴我許多殘酷的現實,因此,有 時,西川滿先生的異國情調的爆發使我覺得厭惡之極,弄得我坐立不穩起來。23 誠如葉石濤在文中承認色情(Porno)是吸引他閱讀的因素之一,日治時代作家 呂赫若,也曾經以閱讀《金瓶梅》來增加他的中文能力。24「色情」作品所具有 提高讀者閱讀興趣的特性,這一點值得衛道人士坦然面對。 21 同上,黃絹雯譯〈誕生〉,同上,頁 127。 22 例如〈洞房花燭〉,同上,頁 82-97。 23 葉石濤〈府城之星•舊城之月〉,王詩琅等《寶刀集─光復前臺灣作家作品集》,(臺北:聯經, 民 70 年),頁 67-68。 24 日治時代作家巫永福云:「他(呂赫若)就只好再到臺北,為了生活去建國中學教書。大概是 失蹤前的一個月,他到我這裡來。我那時候是住在峨嵋街,現在的婦幼醫院對面。那時他是在讀 《金瓶梅》,他就拿《金瓶梅》來和我討論。」〈呂赫若文學座談會〉,《呂赫若作品研究》,(臺北: 聯合文學,民 86 年),頁 321。

(11)

日治時代西川滿所主編的《文藝臺灣》雜誌,不僅鼓吹唯美思想,散佈「皇 民化」觀念,還對於熱心描寫臺灣生民之苦、崇尚寫實主義(realism)的本省作 家加以抨擊。在日本不再統治臺灣之後,還是有人站在從對立角度看待他。例如 具有代表性的日治時代作家楊逵,云: 談到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民族意識,我想當時的文壇,除了「文藝臺灣」因為 是日人西川滿主持,後來響應皇民化運動外,其他的報雜誌或文藝團體,可以 說都是抗日的,不過程度上有分別,有些是溫和派,有些是強烈派,…。25 作家王詩瑯云: 蘆溝橋事變起,中國抗日軍興,日本乃在臺灣推行「皇民化運動」,這已是日據 的後期,在「臺灣日日新報」副刊主編日人西川滿等人的響應下,中文文學作 品終於被嚴格禁止。26 兼具學者與作家身份的黃得時云: 「臺灣文藝」是西川滿主持以日本人為中心的刊物。…… 西川滿本是一個唯美 派的人,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講純文學,所以起初臺灣人也參加,但後來卻變 為日本人本位的東西。…… 民國廿九年,日本政府成立「大政翼贊會」,臺灣 也成立了「皇民奉公會」與之呼應,會長就是臺灣總督,底下有所謂「臺灣文 學奉公會」,西川滿的「文藝臺灣」首先響應,提出皇民文學的口號,台籍作家 非常不滿,以為文學,哪有什麼皇民不皇民的,就開始不與他們合作,「文藝臺 灣」也就常刊載文章指責這種態度。後來「文藝臺灣」乾脆由「臺灣文學奉公 會」發行了,改名「臺灣文藝」。27 臺灣作家陳映真,更是以「頭號戰爭協力文化人」來痛斥西川滿,用審判戰犯的 口吻來批判他。28 25王詩琅等《寶刀集─光復前臺灣作家作品集》(臺北:聯經,民 70 年),頁 264。 年) 26 同上,頁 258。 27 同上,頁 260-261。 28 「西川滿,是日本殖民地技術支配者西川純的兒子。而西川一家,又是日本豪門秋山家之後。 在日本資本主義奔向擴張的軍帝國過程中,若秋山─西川這種日本閥族,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川 一家是來殖民地臺灣經營煤炭企業的,先天地帶有榨取和支配殖民地的性格。三歲渡台,十四歲 回日本求學的西川滿,看到他的祖國日本本土上竟有日本農民和工人在艱苦勞動,原以為農民、 工人、苦力皆為臺灣人的少年西川,才知道日本竟也有工人和農民!一九二六年,試場失意的西 川,幹過臺灣殖民地官僚,任基隆稅關監吏。一九二九年,西川二十二歲,在早稻田第二高校中 參加了當時右翼團體「國體科學聯盟」,最早表現其右翼的思想傾向(近藤正己:《西川滿札記》)。 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之後,這右翼的、戰爭協讚的西川本性逐漸發露,使西川滿為日本皇民化 運動盡了最大的力量。關於這一點,即使張良澤先生再向日本人極力推薦西川過去的愛國行誼 時,也不加隱諱。」陳映真〈西川滿與臺灣文學•頭號戰爭協力文化人西川滿〉,陳映真《西川 滿與臺灣文學》,(臺北:人間,民 77 年),頁 60-61。

(12)

在西川滿鼓吹浪漫唯美主義的同時,臺灣流行的是反映社會的寫實主義。處 於這兩種思潮之間的葉石濤,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抉擇,葉石濤云: 龍瑛宗先生常常嘲弄我的一套浪漫主義文學理論,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的幼稚與 昧於知悉臺灣社會轉變的悲慘歷史,強調為有反映社會真實情況的現實主義寫 實文學才是殖民地統治下的臺灣文學應走的方向。我有時並不贊成他的弱小民 族的文學觀,但至少我已經無法否認他主張建立臺灣文學以便消極地抵抗日本 人壓制的一套鼓舞精神向上的理論。不過我的浪漫之蟲並沒有死去,雖然我以 傾向於寫實主義文學,但浪漫餘燼時而會發作燃燒起來,使我不由自主地寫一 些反駁寫實文學的雜文。29 最後,葉氏毅然選擇大部分受到統治的臺灣人追隨的寫實主義腳步,而放棄西川 滿的唯美+皇民的路線。葉氏云: 在「文藝臺灣」工作已近尾聲的時期,我逐漸與西川滿先生之間發生了摩擦與 齟齬。這也難怪,我的民族意識越趨明顯,我就越來越對過去的浪漫主義文學 觀有所反省,反省產生了批判,因此,不像以前那樣毫無條件地贊成西川先生 的文學主張,我有時也會披瀝一番屬於一己的思想。這該是我捲鋪蓋回鄉的時 候了。30 誠然,從統治者的立場而言,不願意看到刻意呈現臺灣本島人民生活困苦面 的寫實主義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品有諷刺當局疏於照顧民眾之嫌。陳映真〈西 川滿與臺灣文學〉云: 如果西川滿深「愛」著臺灣,額毋庸置疑的是,當年許多前來殖民地臺灣投資、 做官、探險的日本人也深「愛」著臺灣的。問題在於:西川之愛,是支配者民 族以他自己為本位去理解,去看殖民地臺灣,從而投注他的感情。從「第二代」 在臺日本殖民者看來,臺灣有南國之美,有股臺灣歷史的神秘感,充滿著叫人 嚮往的「華麗」的異國情調。但是對於殖民地的兒子楊逵,臺灣是充滿著殖民 地內部矛盾,是一個一處即破的膿瘡;是疲憊破產的農村;是充滿者民族壓抑 和荒誕支配的地獄。31 西川滿的浪漫文學論不但受到臺灣本島作家的反對,戰爭時期的日本文人 對於「唯美」主義也有批評,例如濱田隼雄再以提倡「大東亞理想」為主題的 〈非文學的感想〉(一九四三年四月八日)一文中,左批「寫實主義」右打「唯 美主義」。柳書琴〈再撥「石榴」〉一文,敘述這段經過,云: 文中他對島內的寫實主義文學偏好描寫「現實的否定面」,以及「本島人作家總 是提出本島人作為皇民不積極、不肯定之面」等現象提出批評,同時也批判浪 29 《寶刀集》〈府城之星•舊城之光〉,頁 70。 30 同上,頁 72。 31 《西川滿與臺灣文學》,頁 52。

(13)

漫主義文學者的作品脫離現實,追求「虛無的末梢之美」、是「沒有理想的浪漫 主義」、「頹廢的東西」。32 在「戰爭」的前提之下,受到濱田批判的西川滿,將怒火轉向於更激烈的批 判寫實主義,33不久,他也關閉了心愛的《文藝臺灣》,投入戰爭宣傳的陣線之 中了。34 除了鼓勵「唯美主義」的西川滿以外,日本教師們,亦是介紹世界思維潮流 與臺灣學生的重要人物。日治時代作家楊熾昌云: 猶記當年台北帝大(即臺灣大學)教授矢野峰人、島田謹二、工藤好美、西田 正一等人對文學活動的提倡不遺餘力,引進西歐文學的趨向,並介紹傑出作品 的內容,對新文學的鼓舞頗具功勞,可是他們卻隨時隨地流露出殖民地意識的 優越感,對台籍作家的貶斥也格外的強烈,……。 35 楊熾昌民國廿四(1935)年與文友合辦〈風車詩社〉,發行《風車詩刊》,以 超現實主義(super-realism)當作訴求方向,是臺灣最早期的現代詩社。36 二、舊文學裡的頹廢意識與連雅堂 臺灣割讓在先,科舉廢除在後,對於自幼研習古書,以金榜高中為志向的臺 灣讀書人而言,渡海回大清,憑藉科考入朝為官的機會已經杳如黃鶴,一去不返。 若留在臺灣與日本統治者周旋,又面臨到日文漸漸普及,漢文漸受忽視的事實。 能夠利用日語發言,在日文教育逐漸普及的社會裡,能激起聲浪 ─ 附和也好, 反對也罷。相對而言,使用漢語的臺灣舊派文人,處境越來越艱難。 施淑<日據時代台灣小說中頹廢意識的起源>裡的兩種典型包括前清秀才 32 柳書琴〈再撥「石榴」《呂赫若作品研究》,頁 132。 33 「…應該讀過濱田一文的西川滿,非但未見其對自身浪漫主義的創作方式作任何反省,反而 盡將濱田之意單方面地朝攻訐台籍作家的方向極端化。」同上,頁 136。 34 「(一九)四三年,抨擊抗日的臺灣文學主要傳統精神現實主義為『狗屎的現實主義』,同年 九月,西川提議『撤廢結社』,廢刊《文藝臺灣》,翌年並以《皇民學塾》代之,終於將據他自己 說比糧食還珍愛的文學,獻上戰爭的祭壇。」《西川滿與臺灣文學》,頁 58。 35 同上,頁 191-192。 36 楊熾昌〈回溯〉云:「筆者以為文學技巧的表現方法很多,與日人硬碰硬的正面對抗,只有更 引發日人殘酷的犧牲而已,唯有以隱蔽意識的側面烘托,推敲文學的表現技巧,以其他角度的描 繪方法,來透視現實社會,剖析其病態,分析人生,進而使讀者認識生活問題,應該可以稍避日 人凶燄,將殖民文學以一種『隱喻』的方式寫出,相信避能開花結果,在中國文學史上據一席之 地。」「有鑑於寫現實主義備受日帝的摧殘,筆者只有轉移陣地,引進超現實主義。Surrèalisme 為一九二0年出現於法國的藝術流派,主旨恰與寫實主義背道而馳,將佛洛伊德發現的人類潛意 識提升到藝術上,以人類豐富的想像力,在潛意識的世界裡,以夢幻的感應與自由聯想,掙脫現 實的桎梏,當時是一種新興藝術,尤其在繪畫界更有突出的發展。」《寶刀集》,頁 189&195-197。

(14)

與日式教育底下的唯美主義者。她顯然偏重於後者,因為後者才是當時正式教育 系統培養出身,經歷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或留日深造的知識份子。對於前者, 只有如下的說明,云: 朱點人小說〈秋信〉中的前清老秀才斗文先生,好不容易克服了心理障礙,走 出他的碑帖、〈桃花源記〉、〈正氣歌〉的書齋,在一九三五年以黑長衫、包仔鞋、 碗帽和辮子的全副古裝,重臨他曾生息於斯的台北,參觀總督府始正四十週年 的博覽會。不用說,那按照傳統中國地理風水論述興建而成的象徵「四方之極」 的台北城牆,早已屍骨無存,就是府中街、府前街和他曾經服務過的撫台衙門 等清帝國的象徵符號,也都在乾坤大挪移後,不知去向。面對這找不到空間座 標的人、事、物皆非的現實世界,斗文先生最後只有坐在不是他的想像力能想 像得到的台北植物園內的奇花異木間,冥想唐代安史事變以後,避居夔州的杜 甫,在他懷想帝都長安的名詩〈秋興〉八首中寫的「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 冠異昔時」,而老淚縱橫,而胸中充滿興廢之感了。37 臺灣舊式教育底下的讀書人,一來難逃日本新式教育的衝擊,二來也面臨留 學大陸,接受五四運動洗禮的臺灣學生如張我軍等人的「請教」。趙天儀〈現代 詩的思潮〉云: 臺灣現代詩;一方面有日據時期新詩運動的延伸,另一方面也有中國新詩運動 的影響。最明顯的,一個是一九二四年前後,張我軍攻擊臺灣的傳統詩壇,引 起論戰,在臺灣提倡新詩運動,產生了以中文寫詩的詩人,如張我軍、賴和 等;……。38 在臺灣的舊文學時代文人們,如同五四時代中國大陸的保守派人士,都在新文學 運動一波一波的大浪之中,逐漸失去了聲音。 日據時代,臺灣的舊式漢人讀書組織,有「瀛社、櫟社、南社」等著名詩社, 分居北、中、南三地。39民國十年,櫟社創辦人之一的林幼春,撰寫的〈櫟社二 十年間題名碑記〉云: 櫟社者,吾叔癡仙之所倡也。叔之言曰:「吾學非世用,是謂棄材;心若死灰, 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其有樂從吾遊者,志吾幟。」40 翌年,刊行櫟社第一集,社長傅錫祺在〈序文〉中有云: 滄海栽桑之後,我輩率為世所共棄之人,棄學非棄人不治,故我輩以棄人治棄 37施淑<日據時代台灣小說中頹廢意識的起源>,《呂赫若作品研究》,頁 209。 38 趙天儀《現代美學及其他》(臺北:東大,民 79 年),頁 289。 39 連雅堂〈臺灣詩社記〉紀錄六十六個詩社之名,對於「南社、櫟社、瀛社」之沿革有較詳細 之介紹,《雅堂文集》,頁 98-105。 40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0種》(臺北:中華,民 52 年),頁 21。

(15)

學。41 林幼春等人以「棄木」自喻,可謂頹廢之極矣。 櫟社是光緒二十八年(面元一九○二年)由霧峰林家的林俊堂(癡仙)及其 侄林南強(幼春)與賴悔之所創。主要詩人有尚有林獻堂、蔡惠如、莊大岳等。 林家子弟擁有祖產,坐收田租厝稅,得以建校興學,博取佳名。42對其他臺灣舊 式讀書人而言,既然已無仕縉之路,就得面對現實,為自己的未來重新規劃。 著名詩人連雅堂選擇了報業與寫作。43他在〈臺灣稗乘序〉文中,陳述自己 以「筆耕」為業,云: … 橫海隅之士也,投身五濁,獨抱孤芳。以硯為田,因書是穫。自維著述,追 撫前塵。爰摭舊聞,網羅遺佚,吮毫伸紙,積月成編。徵信徵疑,盡關臺事。 命名稗乘,竊附九流。夫虞初為志,足輔詩書;小說所陳,亦資觀感。然而蒙 叟削簡,十九寓言;齊贅絕纓,二三隱語。鷦鷯偃鼠之喻,豚蹄盂酒之譏,觸 緒引伸,憑空結撰,縱橫以來,其風靡矣。臺灣為南服之國。島是田橫,人呼 蒼葛。顧文運雖開,而書缺有間。是以稗海之游、東槎之錄、瀛壖之詠、赤崁 之談,事類鑿空,語多浮蕩,君子恥焉 …。44 引文所謂「以硯為田,因書是穫」乃是連雅堂自述其收入來源。他之所以「追撫 前塵,爰摭舊聞,網羅遺佚,吮毫伸紙」,埋首於陳文舊典之中,除了本人興趣 之外,「經濟」也是一項不可輕忽的因素。至於所謂「事類鑿空,語多浮蕩,君 子恥焉」,則再度呈現傳統文人的謙虛態度。雖然「君子恥焉」,但是他仍然要動 筆,筆耕為業的他,企求博君一燦。 連雅堂以巨著《臺灣通史》名垂青史,值得深思的是,這部作品並不是中國 傳統的官修史書,而是私人著述。雖然他在〈臺灣通史序〉一文中,暢談民族大 義,但是《台灣通史》畢竟不等同於《史記》,連雅堂也不是像司馬遷一樣,可 以在皇帝身邊,領官餉、吃俸祿。《臺灣通史》寫成之後,有其銷售的目的。45 41 同上,頁 39。 42「首先在 1912 年,林獻堂為了獎勵子弟留學,保護留學子弟,以霧峰林家為中心,集合資金 十萬圓,辦『勸學會』,……時逢林獻堂祖母 71 大壽誕(蔡培火稱實為 81 大壽),不如節省壽誕 費用,以此為獎學金,造福鄉里子弟,後來又有人提議,既然要幫助臺灣子弟,設獎學金只是消 極之道,若能設立一私立中學,則可造福更多的鄉民,因而有向總督府提議設學之事。」朱珮琪 《臺灣日治時期菁英教育的搖籃─以台中一中為例》引甘得中〈獻堂先生與同化會〉,(新竹:清 華大學歷史碩士論文,民 89 年),頁 23-24。 43「他(連雅堂)以十年專精修成『臺灣通史』;服務報界長達二十年;更以畢生時間從事文章 寫作,而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或任何一段時間來觀察,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基於愛國保種的立場 上。」林文月〈愛國保種為己任的連雅堂〉,《遙遠》,(臺北:洪範,民 70 年),頁 157。 44 連雅堂《雅堂文集》《臺灣文獻叢刊第二0八種》(臺北:中華,民 68 年》,頁 38-39。 45「民國九年(一九二0)十一月五日,「臺灣通史」上冊出版。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冊出

(16)

他負責發行的《台灣詩薈》雜誌封底,時常出現「募款」小啟,云: 讀者諸君惠鑒:鄙人發刊詩薈,原非營業之計。…… 然印費浩大,獨立難支, 握筆踟躇,不勝憂慮。諸君子為臺灣計,為漢文計,如承購之時,祈將報資先 為惠下,俾得周轉,以免滯停。豈惟鄙人之幸,臺灣民族之文明亦有賴焉。46 由上文可知,連雅堂不僅是文人,也是書商。《臺灣詩薈》登有廣告,其中以促 銷《臺灣通史》者次數最多,其次是連氏本人的《大陸詩草》與洪棄生的《寄鶴 齋文書》。47 偶見開業醫生與律師者。48 今日的華人世界中,身兼作者與商人雙重身份而能發達成名者,首推香港《明 報》的查良鏞。查氏以金庸為筆名寫作武俠小說,作品暢銷於華人社會,本人也 是一名成功的報章出版業鉅子。連雅堂開風氣之先,自己從事新聞業,也曾經幻 想長女夏甸成為記者。49但主、客觀情勢使然,連夏甸始終是一名家庭主婦。50 雅堂本人固定於同一加報社的時間也不長,而他的書生性格,在經營書店方面, 也不甚成功。51 版。而翌年(一九二一)四月八日,下冊也出版。至此,全書刊印成事。全書洋裝三冊,每套定 價拾貳圓。」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傳》,(臺北:近代中國,民 66 年),頁 158。 46 同上,頁 180-181。 47 林文月〈讀「臺灣詩薈」的廣告啟事〉《讀中文系的人》,頁 135。 48《臺灣詩薈》也偶見有其他廣告,卻不出兩個範圍:一為醫院或藥鋪;一為律師,而且此類 廣告少之又少,僅見於第二號及第十五號兩期裡頭。第二號有三頁刊登廣告,一是『兩江醫院』 的廣告,占半頁大的不為(上半頁為『餘墨』),這個醫院位於大稻埕市場前,由內科部江景勤及 外科部江立托二醫師主持,特理痔瘡、性病(每日診察注射)。翻過來的一頁,上半頁是『臺灣 通史』的減價廣告,下半頁刊登二廣告;右邊是辯護士(即律師)蔡式穀的廣告,其辦公室在臺 北市太平町二/九二(石橋頭派出所後),謂『專辦民刑事件,如承委任,自當熱誠辦理,以盡天 職,且無論婦人孺子皆可當中接洽不需通譯。』……以上共計有醫院廣告三則,藥鋪廣告一則, 及律師廣告一則,這便是《臺灣詩薈》創辦至停刊前後二十二期,僅見的非書目刊物廣告。相信 這五個廣告是可以收取廣告費的來源;因為全世界的醫生與律師都是比較能賺錢的行業。」同上, 頁 139-140。 49 「雅堂曾經跟他這個女兒說:『阿女呀』─這是他對夏甸的暱稱,『你要好好念書。阿爸要把 你訓練成為臺灣第一個女性記者。』」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傳》,頁 136。 50 林文月〈給母親梳頭髮〉,回憶她的母親連夏甸,云:「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老式賢妻良母。雖 然她自己曾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是自從我有記憶以來,她似乎是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家事上。她伺 候父親的生活起居,無微不至,使得在事業方面頗有成就的父親回到家裡就變成一個完全無助的 男人;她對於子女們也十分費心照顧,雖然家裡一直都雇有女佣打雜做粗活兒,但她向來都是親 自上市場選購食物,全家人所用的毛巾手絹等,也都得由他親手漂洗。」《遙遠》,頁 29。 51 連雅堂讀書人的習性,可見於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傳》形容連雅堂開設「雅堂書店」 時,專注於閱讀,連顧客都不顧的情況。該書云:「他(連雅堂)每天上午十時便從大橋頭(今 延平北路三段底)到書店來,略事寒暄,便自己拿一本書,在店後的屋中埋首研讀。他的近視相 當深,所以看書的時候幾乎是書貼著眼鏡的。顧客上門,也多知道這個書店老闆的脾氣習慣,他 們儘管自由翻看,多數人到這兒來,只是站著看看,讀完便走,雅堂也不以為忤。有一回,他的 朋友黃純青的兒子黃得時去買書,雅堂正看書看得入神,全然沒有注意到有人進來;等到得時向 他打招呼,才嚇了一跳,猛然抬頭,摘下眼鏡說:『哦!得時君。你來得正好,昨天商務印書館 剛寄來了英國威爾斯的《世界史綱》,寫得非常好,你看看吧!講完,便從書架拿下那本書給得 時,自己又套上眼鏡去看手裡的書了。』《青山青史─連雅堂傳》,頁 189。

(17)

連雅堂曾經在《臺澎日報》、《臺南新報》、《臺灣新聞》漢文部主筆,《廈門 鷺江報》主筆、任職《新吉林報》、《邊聲報》(《吉林時報》別刊)、《中華新報》 總編輯。52除了《臺灣通史》之外,尚有《大陸游記》《臺灣詩乘》《臺灣語典》、 《雅言》、《劍花室詩集》、《劍花室文集》等書傳世。53然而,他的作品從「銷路」 來看,畢竟不能與金庸相比較,他經營事業的機運,也不甚佳,早年在廈門辦的 《福建日日新報》停刊,54《臺灣詩薈》僅發行了二十二期,55自營的「雅堂書 局」,在開張的隔年,就宣告歇業。56 「文言文」─連氏熟稔的寫作方式,無論是五四運動之後的大陸,還是提倡 日文教育的臺灣,都已經逐漸退居次位。57年紀漸長的他,對於日文的陌生58 臺灣口語的有欠整理,有日暮途窮之慨。59 52見黃美玲〈雅堂先生年譜簡表〉《連雅堂文學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博士論文,民 88 年),頁 237-242。 53「計自先祖父三十一歲至四十一歲,歷時十年,終於完成《臺灣通史》之巨製。復先後撰著《大 陸詩草》《臺灣贅談》《臺灣詩乘》《臺灣漫錄》《臺灣古蹟誌》《臺灣詩薈》《寧南詩草》《臺灣語 典》《劍花室文集》《雅言》等書,又編校《閩海紀要》及《臺灣叢刊》三十八種。近年學者陸續 發現,其刊布於報章雜誌及其他文類尚未採入專輯之詩文,為數極多。」連戰〈雅堂先生家書序〉, 《雅堂先生家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 81 年),序文頁 1-2。 54「先生攜眷至廈門,創福建日日新報,當時正值同盟會初成,先生常撰文排滿而鼓吹革命,並 嘗言:『報紙為輿論之母,一國之消長繫焉。』同盟會人閱報大喜,特派閩人林竹癡來廈門,擬 改福建日日新報為同盟會機關報。……清人復向日本駐廈門領事館抗議,報館遂被封閉。先生無 法,唯有攜眷回臺。」連方瑀〈「雅堂先生餘集」序〉,《雅堂先生餘集》,(臺北:文海,),序文 頁 2。 55 連雅堂《臺灣詩薈》的停刊啟事云:「鄙人曩撰臺灣通史之後,則欲稍事修養,而世務紛紜, 未能肩息;重以臺灣文學式微,心滋隱痛,爰刊詩薈,以為維持,補弊起衰,不無少效,顧自秋 來,體頗不適,因擬小住西湖,暫拋塵事,淡泊養志,解其天弢。他日頑健勝恆,自當再親筆硯, 以就教於諸君子焉。」林文月〈讀《臺灣詩薈》的廣告啟事〉,《讀中文系的人》,頁 141。 56同上,云:「民國十七年,先生為抗議日人禁止本省同胞使用閩南語,乃於臺北市太平町(今 延平北路),創辦『雅堂書局』,專售中國書刊文具。日本官方施以壓力,書局業務自難開展,…。」 「民國十八年,『雅堂書局』終因受日方壓力,『店前寂寞,無一顧客』,不得以而停業。」連方 瑀〈「雅堂先生餘集」序〉,《雅堂先生餘集》,頁 7&8。 57 連雅堂感慨日治時代臺灣漢文教育不振,於是呼籲當局重視漢文,進而引用日人之語,以期 達成其議論之目的。云:「臺灣漢文,日趨日下。私塾之設,復加限制。不數十年,將無種子。 而當局者不獨無振興之心,且有任其消滅之意。此豈有益於臺灣也哉?夫漢文為東洋文明之精 華,而道德之根本也,中國用之,日本亦用之。歐戰以後,思想混淆,日本有識之士,多謀振興, 而雅文會尤鼓吹。其發行之大正詩文(十五帙第七集)有時事瑣言二則,為藤本天民所撰。錄之 於左:一曰:今人較有氣節有識見者,不向其業之同異,皆有漢素養者也。試執初刊以來之大正 詩文閱之,其人歷歷可指數也。但怯懦浮薄之徒,動輒常歐米之糟粕,畏漢學如蛇蝎。此由不解 漢學之如何物耳。後生其不惑而可矣。又曰:文部省私制限漢文為一千九百六十一字。大阪《每 日》《朝日》兩新聞改為二千四百九十字,用之普通教育則可,用之高等教育則不可。國家各有 古史古典,則莫非漢字;故不識漢字,則無古史古典,其害甚於秦焚書坑儒,可不思乎哉?烏乎? 臺灣青年聽者!臺灣之排斥漢文者其一思之!」《雅堂文集》,頁 297-298。 58連雅堂〈臺語考釋序〉云:「今之學童,七歲受書,天真未漓,咿唔初誦,而鄉校已禁其臺語 矣。今之青年,負笈東土,期求學問,十載勤勞而歸來,已忘其臺語矣。今之搢紳上士,乃至里 胥小吏,遨遊官府,附勢趨權,趾高氣揚,自命時彥,而交際之間,已不屑復臺語矣。顏之推氏 有言:『今時子弟,但能操鮮卑語、彈琵琶以事貴人,無憂富貴。』噫!何其言之婉而戚也!」 《雅堂文集》,頁 37-38。 59連雅堂《雅言》第 1 則云:「比年以來,我臺人士輒唱鄉土文學,且有臺灣語改造之議;此余

(18)

臺灣光復,政府遷臺之後,連雅堂被執政當局封以遲來的「愛國詩人」桂冠。 無時不以漢文化傳統自居,無刻不強調自己是臺灣人身份的連雅堂,也有其不得 不的處境。從漢文作家以及出版從業人員的角度而言,在日本人推廣和文、貶抑 漢文的政策之下,終將迫使漢文退去市場。殘酷的失業現實在眼前攤開,這次第 豈能沈默以對!文化業者對於現實社會的敏銳度,讓連雅堂將留日的獨子連震東 送回中國,畢竟,那裡是漢文化的大本營。60他將孫兒命名為「戰」,在日本氣 焰囂張,中日戰爭前途未卜的情況之下,向世人宣示自己孫子的民族屬性。61 三、洛陽花、章臺柳 工、商業繁榮的市集裡,往昔農業時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被 「電燈泡」攪亂了。在燦爛閃爍的燈火指引之下,都市人有更長、更多樣的夜間 娛樂活動。 無論國籍、種族,西川滿的讀者,是以受過日文教育者為對象,年齡上算是 西川滿父執輩的連雅堂的讀者,則是具有漢文─文言文閱讀能力之人。連雅堂《大 陸游記》有以都市風化區為背景的內容,西川滿短文〈江山樓附近〉則是速寫臺 北的銷魂窟。兩者皆有「報導文學」影子,可以稱得上是臺灣早期的「報導文學」。 西川滿〈江山樓附近〉全文云: 入夜後,這條街上便綻開了胴體婀娜的花朵,宛如在豹眼的監視下,那些穿著 紅紅綠綠絲長衫的流鶯們在暗淡小路旁的騎樓下,等待著尋歡客的到來。苦惱 與貧困早已被忘得一乾二淨,只為陶醉在那一刻的神會,讓肉體為之燃燒,眼 光為之閃爍。用紅線繡上「君子愛花」的枕頭,鑲著鏡子的籐床,以及那散落 在桌上的白茉莉花─它們共同裝點著這間污穢的閨房。但對這些女人們來說, 卻是獨一無二的聖母樂園,是愛的蓮華鏡。短髮任風吹拂,盤著大腿,隨著那 平素之計劃也。顧言之似易而行之實難,何也?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又不肯行;此臺灣文學 所以日趨萎靡也。夫欲提唱鄉土文學,必先整理鄉土語言。而整理之事,千頭萬緒:如何著手、 如何搜羅、如何研究、如何決定?非有淹博之學問、精密之心思,副之以堅毅之氣力、與之以優 游之歲月,未有不半途而廢者也。余,臺灣人也;既知其難,而不敢以為難。故自歸里以後,撰 述《臺灣語典》,閉戶潛修,孜孜矻矻。為臺灣計、為臺灣前途計,余之責任不得不從事於此。 此書苟成,傳之世上,不特可以保存臺灣語,而於鄉土文學亦不無少補也。」連雅堂《雅言》,《臺 灣文獻叢刊第一六六種》,(臺北:中華,民 52 年。) 60 61「連雅堂在親愛的家人環伺之下逝世。時間是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六月二十八日午前八 時,享年五十九歲。是年八月,震東的兒子,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遵照先父遺志,取名為戰。 是『未卜先知』嗎?還是史家理智的分析呢?雅堂逝世次年,中、日果真發生戰爭。」 林文月 《青山青史─連雅堂傳》,頁 211。

(19)

湧現的激情,浮現出淫蕩的笑容;女人們信手玩弄著黃紙牌「註」。大概是為了 準備明天的祭祀吧,到處都點上了慶讚的黃燈,餐館裡也隱約傳來了藝妓演奏 胡琴的聲音。 黃紙牌:陪客的女人和客人的一切交易都由僱主經辦,她們則領取粗糙的瓦 楞紙牌,日後再與僱主四六分帳計算。62 「江山樓」是什麼樣的所在?林文月《青山青史─連雅堂傳》指出江山樓是 一間有名的餐館,是連雅堂愛去之處。63由此看來,西川滿文末「餐館裡也隱約 傳來了藝妓演奏胡琴的聲音」所指的「餐館」,就是江山樓了。西川滿仔細描寫 樓外流鶯,對於藝妓則是只聞聲響,不見人影。看來想要成為藝妓的入幕之賓、 坐上恩客,對西川滿這樣言語不通的日人,望梅止渴成分居多吧!相反的,連雅 堂不但是江山樓的常客,也曾應江山樓主人所請,提贈〈江山樓題壁〉,詩云: 如此江山亦足雄,眼前鯤鹿擁南東。百年王氣消磨盡,一代人才侘傺空。醉把酒杯 看浩劫,讀攜詩卷對秋風。登樓儘有無窮感,萬木蕭蕭落照中。64 西川滿的作品中,對於價碼公開化,容易交易的「站壁」女子,著墨較多。 例如〈送神•辭年〉描寫妓戶的除夕夜,云: 「外面很熱鬧喔!」當碧霞興高采烈地為兩位姊妹描述外頭的盛況的時候,人 稱「老歲仔」的老闆兩手捧著紅燦燦的春聯從裡頭走了出來。三人眼睛一亮, 把老歲仔團團圍住。一年一次的換春聯竟使得女孩們感到這樣的歡喜。「希望新 的一年,我們家和你們都能順順利利,所以才寫了這些吉祥話啊!」老歲仔喃 喃地說著,滿腮鬍鬚的臉上漾著笑容,將春聯貼在門的兩側。春聯上墨跡淋漓, 寫著如下的對句: 一雙玉手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 ……… ……… 老歲仔的叫聲從屋裡傳來,年紀最小的玉翠拍手回應,拔腿跑進屋裡。一年之 中只有這麼一次可以與主人共用晚餐。圓桌下火爐的火燒得正旺,女人們似乎 是想藉著圍爐來沖淡鄉愁似地開始嬉鬧了起來。桌上擺滿從餐館叫來的南京燒 雞、發粿、金銀筍…等。三人向老歲仔打過招呼後就動起筷子。「有杏仁豆腐口 也 !」玉翠嫵媚地瞧了碧霞一眼。「你們看,有錢要給你們呢!」老歲仔從衣 62 西川滿著•曾淑敏譯,《華麗島顯風錄》,頁 20-21。 63「那時,『江山樓』是臺北有名的酒樓之一,他的閩南菜燒得最為地道入味,連雅堂也最中意 這家館子,恰巧那裡的主人也附庸風雅,對於連雅堂早已心儀私淑,所以每回雅堂和朋友們到江 山樓,主人都親自下廚,以迎佳賓。」《青山青史─連雅堂傳》,頁 155。 64 同上,頁 156。

(20)

袋中拿出幾沒銀幣,一枚一沒地排在大爐的周圍。碧霞不知怎地眼眶熱了起來。 月琴的聲音隱隱約約地從街道上洩了進來。隔壁似乎在舉行媳婦仔的合房。 文末所謂「媳婦仔的合房」,是暗諷良家子弟的婚姻讓妓女碧霞哭泣嗎?還是側 寫除夕夜的娼寮還在營業呢?至於西川滿稱呼「一雙玉手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 嘗」為「吉祥話」不如說是「廣告詞」來得適當吧!拿錢買春,何等墮落,何等 俗豔。 連雅堂《劍花詩集》中,有他與藝妓交往之詩。例如〈悼李蓮卿校書〉65云: 李蓮卿,北里之翹楚也。豐資妙曼,秀外慧中,余一見而悲其遇。客秋,余開 赤城花榜,拔女冠軍,頓覺名噪一時。人為女幸,而女則自悲不已,蓋狂且之 肆辱由是而起。余至是而為之恨矣。本年七月朔,女以病歿,年十有六。人為 之弔,余則為之賀也。嗚呼!天何此醉,我見猶憐。歌唇含雨,珍伊手底馨香; 掬手清波,墜此懷中明月。樽前之紅淚半枯,江上之青衫未浣,余雖懺斷情魔, 亦安能已於言者耶! 一朵蓮花墜劫塵,紅樓半現女兒身。秋風昨夜吹裙帶,好向西天證夙因。花榜開時 費品評,劍花熱血亦柔情。為花請命憐花瘦,爭奈花神換不應。寶蓋銀幡好護持, 一泓春水漲瑤池。采蓮隊裡歌聲好,翻作東山薤露詞。愛河十笏阻崑崙,燈灺香銷 拭淚癡。遲爾荷花生日後,沈沈風雨慘離魂。藕斷絲連恨未消,莫愁湖畔月無聊。 十分金粉飛蝴蝶,覓爾香魂剪紙招。涉江荷葉水田田,悔向蓮臺作散仙。懺爾癡情 心一片,他生莫墜有情天。生既飄零死又遲,早春花事蝶先知。分明瓜字人如玉, 憔悴埋香淚暗垂。冷雨敲窗不忍聽,茫茫孽海夢難醒。從今淨土埋春骨,萬樹梅花 葬小青。依依柳色黯錢塘,曉月棲鴉葉底藏。欲問武陵舊年少,孤墳誰為築鴛鴦? 薛荔紅牆月上時,落花滿地夢迷離。芙蓉鏡底人何處?天外塵間兩不知。 詩前之序文,連雅堂自述他曾經製有「花榜」。從他對於花魁李蓮卿的評語以及 為李女死後所寫的悼念詩文看來,北里之花魁李蓮卿必當列名藝妓之林。 比較以上文章可知,西川滿與連雅堂之作呈現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情。西川滿 作品中價錢談好的廉價妓女,在連雅堂《大陸游記》亦有出現。例如他仔細分析 上海勾闌院的情節。云: 勾闌之中凡三等,約長三、約么二、最下則野雞爾。而野雞又有二:其上者多 居於大馬路之畔,洞房繡闥,鋪設華美,中住麗人,姣者且勝長三,唯不度曲, 不應召。若其佇立四馬路者,則賤之又賤也。顧聞此中慘象,絕無人道,鞭撻 之威,饑寒之虐,豢之若畜,唯利是謀。烏乎!安得十萬金鈴,護此薄命之花 65 連雅堂《劍花室詩集》(臺北:眾文圖書影印臺灣文獻叢刊第九四種,民 68 年),頁 128-129。

(21)

耶?66 又如北京「八大胡同」,云: 八大胡同在前門之外,由上海之四馬路也。其地曰韓家潭、曰陝西巷、曰石頭 胡同、皆上乘也。次曰李鐵拐、曰王廣福、曰小李紗帽,最下則胭脂、朱茅兩 胡同爾。京中勾闌均萃於此,掛牌納稅,制若公娼。警署裡之,然其法未周, 又無檢黴之令,故花柳之毒播傳絕速也。嗚呼!人生之害,孰甚於茲?而淫者 不察,殘其肢體,以累後人;無罪而宮,惄然可憫。其害且及於邦家,君子於 此而知種族之弱朕於勾闌矣。67 沒有肉感的描寫,連雅堂對於阻街女郎多得是同情、憐憫,以及對嫖客的警語。 香奩煙粉之事,並非連雅堂《大陸游記》的主要內容。該書主旨則包括神州 大陸的奇觀盛景、風俗民情、典章制度、民族大義等等,背景則廣及日本神戶、 上海灘、西湖畔、杭州、南京、北京、內蒙古、奉天(瀋陽)、遠至松花江畔。 至於花街柳巷的部分,蓋係新聞工作者,未滿足讀者閱讀時的好奇快感。 《大陸游記》中,亦有風塵女子被指名道姓、端上抬面者。然而連雅堂不是 以探人陰私的方式來寫她們,而是呈現她們氣宇軒昂,亢然有自尊的一面。例如 他描述上海紅燈區的景觀之後,述及風塵女子辦學之事,云: 四馬路之東,群花聚焉。朱簾高捲,璧月長懸;鄉號溫柔,人誇窈窕。而清和 宜春兩坊,尤為銷金豔窟。聞滬濱校書多至八百餘人,花酒讌游之費,一夕耗 財十萬,電燈一放,絲管紛紛,鬢影衣香,交互掩映,而楚雨秦雲,化卻幾多 春夢矣。…… 其時勾闌之中,竟有青樓學校之設,余甚奇之。春申(黃浦江) 為歌舞地,華靡過於秦淮,而群雌墜落,未克振拔,識者憫之。張慢君名妓也, 負俠,能讀報,欲為姊妹求自由,起而唱議,與柳如是、翁梅倩、林黛玉、謝 鶯鶯等謀設青樓進化團,費絀,演戲以籌,獲千數百金,乃設校於新民胡同。 聘女師二,教國文、算數、刺繡、音樂之學,如是為團長,曼君佐之。朝授書 而夕度曲,可謂勤矣。曼君之言曰:「妓女亦國民,寧可自棄?」余聞之曰:「青 樓亦一業,修其容,習其聲,以售其技;博金錢於溫柔繾綣之中,固賢於貪吏 之強噬民血也。」68 比較以上《游記》內容,可知連雅堂對於風塵女子有「賣身」與「賣藝」之區別。 他憐憫前者、默許後者。《劍花室詩集•大陸詩草》有〈示曼君〉〈出關別曼君〉 等等諸首以「曼君」為對象的作品。從內容研判,應該就是黃浦江畔的名妓張曼 君。〈示曼君〉云: 66《大陸游記•卷一》《雅堂餘集》(臺北:文海,),P21。 67 同上,頁 58。 68 同上,頁 17。

(22)

奇才未必天能妒,豔福從今取次修。千古美人原不老,一時名士盡低頭。憑藉雨雨 風風意,管領鶯鶯燕燕愁。劍影簫聲同此夕,銀河迢遞笑牽牛。 詩中所謂「千古美人原不老」以及「管領鶯鶯燕燕愁」,顯示此位「曼君」女士 在業界無論資歷與影響力,在黃浦灘頭都堪稱前輩。 「王香禪」是連雅堂詩集中,一個不陌生的名字。她與連雅堂在大稻埕本是 舊識,兩人在上海再度重逢,留有詩文紀念。此時已經嫁為謝姓男子的王香禪, 原為台北京戲名角,林文月《連雅堂傳》敘述原名王夢癡的她,與連雅堂早年相 遇的經過,云: 王夢癡是台北娛樂界的佼佼者。她在「永樂座」唱京戲─大家稱為「正音」。那 時候的王夢癡年輕貌美,為人八面玲瓏,尤喜附庸風雅,愛詩文風流,所以名 噪一時。許多文士墨客紛紛前往捧場。雅堂自己偶然北上,也曾經跟著三五友 好去聽過她的戲,經人介紹而認識了這位臺北艋舺的女藝人。當時的連雅堂, 在南北一群文友中,也顯得十分與眾不同。他的身材高高瘦瘦,一張臉清秀而 儒雅,平時不大愛說話,但是話一投機,就會變得滔滔不絕;尤其是談論到文 藝問題或國家世局等事情時,更會像換了別一個人一樣,興奮異常,十分雄辯。 那些時候,幾乎每回北上,雅堂總要到「永樂座」去為夢癡捧場;有時下了戲 卸了妝以後,他們也會跟著大夥兒消夜或聊聊天什麼的。漸漸的,夢癡對於這 位斯文而風度翩翩的臺南才子,有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雅堂對女性的尊重, 不因自己是一個戲子,而流露絲毫輕蔑的神態,這一點使夢癡對他十分欽佩又 感激。這位年輕美麗而又多藝的她,傾慕者大有人在,千金一擲為博得每人歡 心者更不知凡幾?但她卻偏偏獨對這位年輕瀟灑的臺南青年情有所鍾。她知道 對方有一位賢慧的妻子,也已經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她甚至甘居側室的地位, 以遂委身所仰慕的人的意願。 ………… ………… 據說王夢癡在不多久之後便下嫁於臺南舉人羅秀惠,可是婚後二人感情不睦, 旋即又告仳離。夢癡於離婚後,傷心失望之餘,竟頓入尼庵,過暮鼓晨鐘的清 靜生活。他並且取了一個道名─「香禪」。或許是一向生活在繁華環境中的她, 終究難耐那種青燈木魚的單調寂寞吧,過了不久,便又返回俗塵來,並且再嫁 於新竹籍的謝幼安。婚後,他們夫妻倆相偕赴大陸。69 日後連雅堂返臺出版《臺灣詩薈》,王香禪是投稿者之中的少數女性。70 兩 人在上海重逢時,連雅堂曾教以作詩之法,云: 69 《青山青史─連雅堂傳》,頁 94-97。 70 「臺灣詩學雖盛,而閨秀能詩者尚少。《詩薈》發刊以來,其寄稿者有王女士香禪、李女士如 月、余女士芬蘭,清辭麗句,傳播騷壇。」連雅堂《雅堂文集》,頁 304。

(23)

稻江王香禪女士曾學詩於趙一山。一山,老儒也,教以香草箋,期夕詠誦,刻 意模仿。及後遇余滬上,袖詩請益。余謂欲學香奩,當自《玉臺》入手。然運 典構思,敷章定律,又不如先學玉溪,遂以《義山集》授之。香禪讀之大悟。 繼又課以葩經,身以楚詞,而詩一變。今則斐然成章,不滅謝庭詠絮矣。71 相較於西川滿每每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描寫風塵女子,連雅堂與名姝交往的公 開化,使得他儼然成為男主角。文士、藝妓,何等頹廢,何等淒美。 從小被賣入娼門,學習技藝,以娛嘉賓的傳統藝妓,在人口禁止買賣之後, 已成絕響。晚明秦淮河畔的董小宛,晚清的賽金花、小鳳仙、柳如是,她們的故 事,存留在筆記、小說之中,替舊中國的傳統文學作品,抹上頹廢與唯美。清末 民初的古文大師林紓,在他的作品〈冷紅生自序〉描述與自己年輕時藝妓交往一 段經過,云: 迨長,以文章名於時。讀書蒼霞洲上;洲左右皆妓寮,有莊氏者,色技絕一時, 夤緣求見生,卒不許。鄰妓謝氏笑之,偵生他出,潛投珍餌,館僮聚食之盡, 生漠然不聞知。一日群飲江樓,坐客皆謝舊昵,謝亦自以為受餌矣,或當有情, 逼而見之,生逡巡頓去。客咸駭笑,以為詭僻不可近。生聞而嘆曰:「吾非反情 為仇也。故無褊狹善妒,一有所狎,至死不易志;人又未必能諒之,故寧早自 脫也。」72 林琴南這種與藝妓與學子調笑的文章內容,從現代角度來看,可能牽涉到妨礙風 化。但是在晚清時代,卻是被默許而存在。 今日工商社會裡,大眾傳媒以「腥、煽、色」為世人所詬病,世人也能體諒 這是媒體為了刺激銷路所不得不採行的手法。在日治時代,工業化開始發展的臺 灣,報人西川滿與連雅堂作品的尺度,較旁人為寬的情形,也不足以讓人感到意 外才是。 除了新聞報導的開放尺度之外,西歐世紀末風格的作品,也是以浪漫、異色 為其特色。以當時中國大陸翻譯西方文學的潮流而言,年紀略長於連雅堂,以名 娼賽金花軼事寫作白話小說《孽海花》聞名的文人曾樸,73當年在上海開設「真 美善書店」,翻譯許多法國頹廢唯美派的作品。他的兒子,臺灣新聞界耆老曾虛 白(1895-1994),回憶起與筆名東亞病夫的父親共同翻譯法國作品《肉與死》的 經過,云: 71 《雅堂文集》,頁 266-267。 72 林紓《畏盧文集•詩存•論文》《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 939》,(臺北:文海,),頁 63-64。 73 曾樸生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卒於民國廿四年(1935),享年六四歲。見葉經柱〈《孽海花》 考證〉,《孽海花》,(臺北:三民,民 87 年),〈考證〉頁 1。

(24)

我認認真真喜歡讀的書是第六本,巧得很竟也是我父親讀得不忍釋首的一本 書。這是法國新希臘派作家邊勒•魯意寫的《阿弗洛狄德》。這名字是愛神「維 妮絲」的希臘叫法。這本書把人類最醜惡的事材,例如變戀性慾、賣淫雜交、 狂亂、蠱惑、嫉妒等等,在他思想的園地裡,細膩地、綺麗地,漸漸蛻化成了 一朵朵珍奇璀璨的鮮花,令人覺得浮在紙面上的只是不可言說的美。這部書, 因為作者大膽地赤裸裸描寫了肉的美,不懂的人目謂淫書,可是我們父子倆確 認它為文藝園地開闢了一道燦爛光明的新途徑。父親批評它是有「夢的縹緲之 美,最的惝恍之美。」讀了它只感到「一切欄柵破了,一切羈勒解了,沒有奴 隸,沒有仇敵,瞥然重見了原始天地的烏托邦境界。」我們倆既然這樣著了迷, 再四協商之後,決定父子合作來譯介這本傑作,當可一新正在中國文壇上摸索 徬徨者的耳目。74 這樣的作品在開放的上海銷售,多次旅遊中國、居留滬上的連雅堂,想必也曾耳 聞目見。 曾虛白指出,當年他的父親曾樸,總是「希望能產生一位法國式的沙龍中心 女主人。這個女主人並不一定自己是文藝家,可是有欣賞文藝的能力和興趣,因 此,她就由文藝加大家共同的愛人轉變而成文藝活動的中心人物」而不可得。75 由此看來,連雅堂筆下的藝旦,特別是勤學的王香禪,也許符合曾樸的理想。 不過,最後嫁為人婦的王香禪,與騷人墨客之間的交往方式,應該不再和她年輕 時一樣了。 結論 日本文化中的精緻漢文部分,乍然讓漢人有「同文同種」的迷思。然而大陸 的漢民族先天對於海洋的和民族的瞭解不足,以及日本為「脫亞入歐」張牙舞爪 地從舊社會中脫身而出的結果,終於讓戰火在大東亞燃燒起來。 除了日本軍國主義以及西川滿等人提倡的唯美主義之外,回憶起二、三0年 代的日本文壇思想,巫永福云: 在當時的一九二0年代,是日本自由主義最昌盛的時代,共產主義十分流行, 若沒有閱讀馬克斯主義,彷彿就是落伍,…。76 74 曾虛白《曾虛白自傳上集》(臺北:聯經,民 77 年),頁 91。 75 同上,頁 99。 76〈呂赫若文學座談會〉,巫永福又云:「一九三0年代,日本進入軍國國家的社會,之後有九一 八事變發生,當時對於共產黨的事情,絕不能提,只要一題便會遭殃。楊逵是共產主義者,因此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8.設立全國技能檢定專戶,代收報名資格審查費(每人新臺幣 150 元) 、學科測試 費(每人新臺幣 120 元) 、術科測試費(參照各職類級別術科測試費用)及報名

拾玖、本簡章經臺中市立外埔國民中學 106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佳作 台北市    黃馨僾     暖化的怒火     臺北美國學校     Ramses Youssif   佳作 台北市   連敏媗     都是酒後開車的後果   三玉國民小學     李文秀   佳作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主題論文一: : :善用 : 善用 善用 善用「 「 「小報 「 小報 小報 小報」 」 」 」創意 創意 創意 創意、 、 、 、開展 開展 開展「 開展 「 「 「大報 大報 大報」 大報 」 」新局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84049 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07-6561921 轉 1291、1292 傳真:07-6565774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佛寺遺址發 掘報告》,《考古學報》2007 年第 4 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