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試論漢語「無連詞驢子條件句」中「什麼」的意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試論漢語「無連詞驢子條件句」中「什麼」的意義"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試論漢語『無連詞驢子條件句』中『什麼』的意義

On the Meaning of Shenme ‘What’ in Chinese Bare Conditionals 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9-005 執行期限:88 年 8 月 1 日至 89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林若望 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 一、中文摘要 本計畫主要是要討論『無連詞條件句』 中『什麼』的照應意義。如下面例句(1a) 所顯示,在此句型中出現的『什麼』似乎 同時牽涉到全稱量化及偏稱(存在)量化 的現象,此一雙量化現象可由(1b)這個解 譯中的黑體字清楚地看出來。 (1) a. 你打破什麼,就得去買什麼來賠。 b. For all/any x,if you break some object of kind x, then you must go to buy some object of kind x for compensation.

(2) a. 誰先來,誰先吃。

b. 你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3) a. If you break a glass, you have to buy (another) one for

compensation.

b. If you break a glass, you have to buy it for compensation.

(1a) 中『什麼』的意義和(2a) 中的『誰』 或是(2b)中的『什麼』有所不同。(1a)中 的兩個『什麼』雖然必須指稱同類物體, 但是無須指稱同一物體。反觀(2)中的例 句,(2a)中的兩個『誰』一定要指稱同一 個人,而(2b)中的兩個『什麼』則必須指 稱同一類事物中的同一物體。換句話說, (1a)中的照應現象比較像(3a)中的 one-照 應現象,而比較不像(3b)中的 it-照應現 象。本計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對上面所提 的照應現象進行一個合理的解釋,說明為 什麼國語裡的『什麼』可以有類似英文的 one-照應現象以及雙量化現象的源由。 關鍵詞: 驢子照應現象、雙量化、什麼 Abstr act

This project shows that the meaning of shenme ‘what’ in examples like (1) below exhibits a phenomenon of double quantification; that is, shenme ‘what’ is both universally and existentially quantified, as is reflected by the bold English translation.

(1) Ni dapo shenme, jiu de qu mai you break what then must go buy shenme (lai pei)

what to compensate

‘For all/any x, if you break some object of kind x, then you must go to buy some object of kind x for compensation.’ (2) a. shei xian lai, shei xian chi

who first come who first eat ‘For any person x, if x comes first, then x eats first.’

b. ni xiang-dao shenme, jiu xie you think-of what then write shenme

what

(2)

2 you write x.’

The behavior of shenme ‘what’ in (1) contrasts with the behavior of shenme ‘what’ in (2a) and shei ‘who’ in (2b), where the two wh-phrases in anaphoric relation must refer to the same person or object. In other words, the anaphora seen in (1) is more like one-anaphora as in (3a) rather than it-one-anaphora as in (3b).

(3) a. If you break a glass, you have to buy (another) one for compensation.

b. If you break a glass, you have to buy it for compens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semantic analysis that will account for such phenomenon of double quantification and to explain why shenme ‘what’ may behave like English one with respect to donkey anaphora. 二、緣由與目的 黃正德及鄭禮珊教授以及林若望博 士於一九九六年相繼指出像下面(1)這樣 的中文句型在語意上非常類似英文中所謂 的『驢子句型』(Donkey Sentences)。 (1) a. 誰先來,誰先吃。 b. 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2)If John owns a donkey, he will beat it. 在(1a)中,第二個『誰』必須和第一個『誰』 指稱相同的人。同樣的,在(1b)中,第二 個『什麼』必須和第一個『什麼』指稱同 一個物體(object)。然而我們發現國語『無 連詞條件句』中出現的『什麼』有時不一 定要指稱相同的物體(object),雖然它們 仍須指稱相同種類。如例(3)所示。 (3) a. 你打破什麼,就必須買什麼來賠。 b. 哥哥有什麼,我就也要有什麼。 本研究計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來說明『無 連詞條件句』中的『什麼』為什麼可以有 object-level identity 及 kind-level identity 兩種不同的意義,而『誰』卻只 能有 object-level identity 的意義。 三、結果與討論 在此計畫裡,我證明『什麼』的雙量 化現象可獲得一個很簡單而且精密的解 釋,如果我們採用 Carlson(1977)對於光禿 名詞組的語意解釋、動詞的語意分析以及 下面兩個假設:(i)『什麼』除了可取代專 有名詞、有定名詞組外,亦可取代光禿名 詞, (ii)國語裡的光禿名詞指稱事物的種 類名稱。(我們會提供證據來證明此點。) 說的更具體一點,我將論證『什麼』除了 可以引介『事物變項』(object-level variable)外,亦可引介『種類變項 (kind-level variable)。在例句(1)中的 『什麼』就是引介種類變項,這些種類變 項被條件句中所隱含的『全稱必然運符』 (implicit universal necessity operator) 所約束(請參照 Heim 1982)。這就說明了 為什麼(1)中的『什麼』有全稱量化現象。 另一方面,(1)中條件及結果句中的動詞 『打破』及『買』是 Carlson 所謂的 Stage-level Predicate,而 stage-level predicate 具有將他們的論元存在量化的 能力(請記得 Carlson 對 “available” 這 個字的翻譯是available =λxi∃ys[R(y,x)

(3)

3 & available'(y)]),因此(1)的最終翻譯 應該是(4a),(1)的語意解釋則是(4b)。 (4)a.∀xk[∃ws[R(w,xk)&break'(you’,w)]] [∃zs[R(z,xk) & go-to-buy'(you’,z)]] b. For any kind of thing x, if there is some object y realizing the kind x that you break, then there must exist some object z realizing the kind x such that you go to buy z for a compensation.

在(4a)裡,種類變項由『隱含的必然全稱 運符』所約束,然而 w 和 z 這兩個『階段 變項』(stage-level variables)卻由兩個 不同的來自於動詞的存在運符所約束。這 就說明了為什麼(1)中的兩個『什麼』必須 指稱同一物類的東西但卻不必然是同一物 體。除了上面的分析外,我也利用了漢語 的驢子照應現象反駁 Wilkinson 對 Carlson 的批判,因為 Carlson 對光禿名詞 及動詞語意的分析至少從漢語的驢子照應 現象得到相當程度的支持。最後,我也提 出證據說明 Heim (1987)對於英文 ”what” 的分析並不適用於中文。 四、 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計畫共有三個主要貢獻。第一 個重要貢獻就是對雙量化現象的研究。據 我們所知,雙量化現象在所有研究量化現 象的文獻中少有人提起過,因此此研究成 果具有開創性之引導作用。第二個貢獻則 是增進語言學家對『什麼』以及『誰』的 本質意義的瞭解,以往研究 Wh-詞組的學者 多半是探討這些詞組的句法限制及其疑問 或不定用法的意義,而我們此次的研究則 是更深入的剖析『誰』及『什麼』的內在 意義,對於前人的研究具有深化作用。 本 研究計畫的另外一個主要貢獻則是提出明 確證據來重新支持 Gregary Calson 對於光 禿名詞組的分析方式。我們的證據削弱了 許多人如 Karina Wilkinson (1992) 對於 Carlson 的批評。 五、參考文獻

1. Carlson, Gregory N. (1977a) “A Unified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Bare Plural”,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1: 413-456. 2. Carlson, Gregory N. (1977b) Reference to Kinds in English,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3. Cheng, L.-S. Lisa and C.-T. James

Huang (1996) "Two Types of Donkey Sentences," 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 4, 121-163

4. Diesing, Molly (1992) Indefinites, The MIT Press, Massachusetts.

5. Heim, Irene (1982) The Semantics of Definite and Indefinite Noun Phras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6. Heim, Irene (1987) “Where Does the Definiteness Restriction Apply? Evidence From the Definiteness of Variables”, in Eric J. Reuland and Alice G. B. ter Meulen (ed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efiniteness, MIT Press, Cambridge.

7. Huang, C.-T. James (1987)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Chinese and

(In)definiteness," in Eric J. Reuland and Alice G. B. ter Meulen (ed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efiniteness, MIT Press, Cambridge, 226-253.

8. Krifka, Manfred (1995) “Common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4)

4 English” in Gregory N. Carlson and

Francis Jeffry Pelletier (eds.) The Generic Book,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 9. Lin, Jo-wang (1996) Polarity Licensing

And Wh-phrase Quantification in Chinese, Ph.D

10.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Massachusetts.

11. Wilkinson, Karina (1991) Studies in the Semantics of Generic Noun Phras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ooking for a recurring theme in the CareerCast.com Jobs Rated report’s best jobs of 2019.. One

6ppm-10ppm 中度吸菸者 11ppm-20ppm 重度吸菸者 21ppm

6ppm-10ppm 中度吸菸者 11ppm-20ppm 重度吸菸者 21ppm

(試說明為什

使用 BibTEX 的 L A TEX 文件, 編譯過程有時有點讓人困惑。我們這裡假設以 foo.tex 為我們的 L A TEX 檔 (BibTEX 檔叫什麼無妨, 只要我們在文中引用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新的系學會希望能創立自己的系刊,內 容可以有更多生動有趣內容的報導與互動的

從「【A Story】 以巴衝突介紹」的圖片及故事中,你覺得最特別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