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跨文化情歌歌詞比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跨文化情歌歌詞比較"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跨文化情歌歌詞比較.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of Lyrics in Romantic Music. 許主芳 Chu-Fang Hsu. 指導教授:沈永正 博士 Advisor:Yung-Cheng Shen Ph.D..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July, 2014.

(2) 摘要 文化創意產品與生活現象就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該創作者所屬的文化 特徵,甚至強化現有文化價值體系。在此篇研究中,我們以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的質性研究方是,進行文化創意產品─東西方情歌歌詞探 勘,藉以文創產品是否能如先前預期映照出文化特徵。研究結果我們發現一 些結果如先前文獻所論證,情歌歌詞反映出文化差異,並且我們將大部分的 差異概念歸納至 Hofstede 的六大文化構面作整理。研究中也有一些新發現, 像是情歌歌詞─虐情式愛情、孤單、自由的表述等新的差異,以及情歌歌詞 表現在個人與集體主義的差異並沒有收斂反而差異增加,提供未來研究方 向。. Abstract We used Grounded theory to discover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in comparing West and Eastern romantic lyric. We want to know that whether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product would serve as mirror which reflect the cultural symbolic. Mostly finding support previous studies’ assumption, while, we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evidence which would overturn our original knowledge. For example, there are increased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power distance, short-long term and indulgence-restraint. While, there’s decreased difference in uncertainty avoidance.. 關鍵字:情歌、歌詞、跨文化、東西方、文化比較、扎根理論 Keyword: romantic song、lyric、cross culture、western and eastern、cultural comparison、grounded theory. I.

(3) 目次 壹、 第一章 緒論--------------------------------------------------------------------------1 貳、 第二章 文獻回顧--------------------------------------------------------------------4 參、 第三章 研究方法--------------------------------------------------------------------7 一、資料來源----------------------------------------------------------------------------7 二、抽樣方法----------------------------------------------------------------------------7 三、樣本資料整理----------------------------------------------------------------------8 四、分析方法----------------------------------------------------------------------------9 五、分析過程----------------------------------------------------------------------------9. 肆、 第四章 類目整理架構------------------------------------------------------------13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13 二、權力距離--------------------------------------------------------------------------17 三、不確定性趨避--------------------------------------------------------------------18 四、女性與男性特質-----------------------------------------------------------------21 五、短期與長期時間觀點-----------------------------------------------------------22 六、放縱與約束-----------------------------------------------------------------------23. 伍、 第五章 分析結果-----------------------------------------------------------------25 陸、 第六章 結論-----------------------------------------------------------------------44 附錄-------------------------------------------------------------------------------------------54 參考文獻-------------------------------------------------------------------------------------95. II.

(4) 表目次 表一:英文分層抽樣計算表-------------------------------------------------------------------8 表二之 1:編碼範例(初步收斂前)----------------------------------------------------------10 表二之 2:編碼範例(初步收斂後)----------------------------------------------------------11 表三:40 年六大類目卡方表-----------------------------------------------------------------30 表四:前後 20 年六大類目卡方表----------------------------------------------------------43 表五:中文歌詞整首歌判斷-----------------------------------------------------------------87 表六:英文歌詞整首歌判斷-----------------------------------------------------------------88 表七:前二十年次數總表--------------------------------------------------------------------91 表八:後二十年次數總表--------------------------------------------------------------------93. III.

(5) 圖目次 圖一:40 年類目次數總圖--------------------------------------------------------------------26 圖二:個人主義趨勢圖-----------------------------------------------------------------------31 圖三:集體主義趨勢圖-----------------------------------------------------------------------31 圖四:低不確性趨避趨勢圖-----------------------------------------------------------------32 圖五:高不確性趨避趨勢圖------------------------------------------------------------------32 圖六:短期時間觀點趨勢圖-----------------------------------------------------------------33 圖七:長期時間觀點趨勢圖-----------------------------------------------------------------33 圖八:低權力距離趨勢圖--------------------------------------------------------------------34 圖九:高權力距離趨勢圖--------------------------------------------------------------------34 圖十:享樂趨勢圖-----------------------------------------------------------------------------35 圖十一:受限趨勢圖--------------------------------------------------------------------------35 圖十二:女性特質趨勢圖--------------------------------------------------------------------36 圖十三:男性特質趨勢圖--------------------------------------------------------------------36 圖十四:個人主義前後 20 年趨勢圖-------------------------------------------------------37 圖十五:集體主義前後 20 年趨勢圖-------------------------------------------------------37 圖十六:低不確定性前後 2 -----------------------------------------------------------------38 圖十七:高不確定性前後 20 年趨勢圖----------------------------------------------------38 圖十八:低權力距離前後 20 年趨勢圖----------------------------------------------------39 圖十九:高權力距離前後 20 年趨勢圖----------------------------------------------------39 圖二十:女性特質前後 20 年趨勢圖-------------------------------------------------------40 圖二十一:男性特質前後 20 年趨勢圖----------------------------------------------------40 圖二十二:享樂前後 20 年趨勢圖----------------------------------------------------------41 圖二十三:受限前後 20 年趨勢圖----------------------------------------------------------41 圖二十四:短期時間觀點前後 20 年趨勢圖----------------------------------------------42 圖二十五:長期時間觀點前後 20 年趨勢圖----------------------------------------------42. IV.

(6) 第一章、緒論 一般學者定義文化是一個社會或群體所有成員共享及傳承的思想(ideas)、信 念(belief)、價值觀(values)、基本假定(basic assumptions)及特殊行為模式的集合。 社會心理學家 Hofstede 在 1980 年的著作《Culture’s Consequences》中提出文化 理論,理論基本的假設為各國存在文化差異,理論藉由實證研究發展出六大文化 構面用來描述各文化差異及特徵。按照大部分學者的主張,以及台灣文化發展法 的定義,文化創意產業為「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 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文化的差異 理應會反映在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中的產物特徵,例如: 廣告、雕刻、音樂、電影、繪畫、舞蹈 (Pratt 2004)。 文化創意產品的相關文化差異研究,我們可以分成兩大區塊:(1) 抽象觀念 方面:學者比較文化在創造力、審美觀、藝術評價等差異。(2) 具體文化創意產 品方面:用現有文化構面與量表比較特定文化產品。 (1). 抽象觀念差異方面:文化西方學者 Niu 和 Sternberg 發現不同文化個 體,因處於不同的社會環境,使得不同文化下的個體的創造力與主 觀藝術評價是不同的。文獻中兩位學者比較美國與中國的受試者, 發現中國人的文化傾向於受限制且強調要符合集體的共同性,因此 推論其文化下個體創作時的作品較刻板且簡單;相較之下,美國受 試者平均的創作則較細緻且新穎,整體創造力量表分數相較中國受 試者高。另一方面的實驗是不同文化對於相同藝術品的評價,中國 的受試者給予的評價也較趨於相同,美國因文化強調個人的差異與 獨特性,在對於相同藝術品的評價,較展現多元與差異的表述(Niu and Sternberg 2001)。文化創意產業,相較於過去蓬勃發展的工業、 電子產業,產業本質傾向「美、感性」 ,因此「審美觀」亦為該產業 重要的要素之一。有台灣的學者也有主張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會影響 1.

(7) 審美觀念的不同研究中指出不同文化對於 logo 設計(以北京奧運作 為個案)之差異,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為台灣近年興起與國家發展的重 點產業,該產業之產品設計不僅要注重新穎與傳統的要素,更要考 慮文化背景為重要影響變數(林怡廷 2007)。 (2). 具體文化創意產品方面:過去西方學者研究文化在文化創意產品的 比較,較多使用 Hofstede 文化理論中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構 面比較文化在文創產品方面差異。因此 2008 年西方學者 Morling 以 及 Lamoreaux 針對這一部分研究整理先前相關研究,並採用整合分 析(Meta-analysis)的研究方法探討議題。學者在文獻中指出,文化產 品(cultural product)確實可以作為描述社會文化的路徑,並且檢驗出 以往研究者的主觀價值不會對研究結果早成影響,然而作者強調未 來研究者仍需要注意受到自身文化的影響,要盡可能地跳脫出原本 自身所處文化的框架(outside the heady),研究中也指出以往研究多 著重在廣告的差異(50%),其他類別有書籍、封面、畫作、歌詞等 (Morling and Lamoreaux 2008)。近十年來,台灣也有關於文化差異 反映在文創產品的研究,2004 年台灣學者進行跨文化在廣告差異的 分析比較,其中發現東方在權力距離、不確定性等文化構面中呈現 顯著東西方文化差異,但在集體主義以及男女性特質的構面,結果 和 Hofstede 的主張不盡相同,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學者推論時代 變遷的影響可能存在,台灣傾向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部分構面與 西方的差異趨小(張智隆 2004)。近年來,文學產業有學者針對東西 方代表文學著作進行文化差異分析,東方為白先勇先生的《孼子》 和亨利•詹姆士的《仕女圖》,並且也是以 Hofstede 的文化構面理論 進行內容分析,研究中特別指出最顯著的差異在集體與個人主義, 東方因為傾向集體主義,著作描述較多主角因社會價值觀而產生羞 恥感與家人的張力,西方則著墨在主角個人為自我探索而離家之心 2.

(8) 路歷程(賴靜毓 2010)。 這些文獻提及的內容,支持了文化差異會反映在文化創意產品上的論點,只 是著重探討反映出的差異不同、研究標的物的選擇,主要以「主流」或「創作個 案作品」為主,因著研究的標的物不同,發現的差異也不一致,例如:文學作品 中個人與集體的構面差異不顯著,然而;在創造力與對於藝術品評價則有明顯個 人與集體主義的差異。因此,我們希望藉由跨長時期,在一個產業的廣泛作品中 作分析,我們假定廣泛取樣產業中的產品能夠更具社會代表性。台灣文化與創意 產業, 「音樂」與「電影」為兩大重鎮,皆為政府主要扶持的兩大產業。但目前 電影仍在濫觴時期;相較之下,台灣樂壇自唱片工業興起(約西元 1950 年代), 已發展成熟。自發展以來,台灣是亞洲地區流行音樂的代表,據統計資料近乎八 成的音樂詞曲創作產出來自台灣地區,雖然近年來中國、韓國娛樂產業的崛起, 但是以詞曲創作來說,台灣還是據有一席之地(張婉怡 2010),並且歌詞中情歌 為佔大部分,因此我們選擇情歌歌詞為我們探討的領域。. 3.

(9) 第二章、文獻回顧 Hofstede 在每一次的研究發表中,都會在結論時強調,儘管有其他學者提出 日新月穎的技術以及經濟發展(例如:資本化市場擴張)會加劇全球化,並造成各 國的文化愈趨相似;Hofstede 仍然認為該論點因並無提出具體的證據說明文化的 差異因科技而縮小,因此不足以反駁文化理論,甚至 Hofstede 主張新技術的創 新可能反而增加文化的差異,因為技術是在各個社會先前已存在的價值體系基礎 下創新發展,也就是這些創新是依循不同的軌跡、方式發展出來,因此文化的差 異仍然持續存在。Hofstede 所提出的技術,廣義的包含了社會群體的創造,範疇 囊括科技、人文、制度、規範、藝術等,具體可看見的稱為產物,抽象不可見的 稱為社會現象(Hofstede 1980, Hofstede 1984, Hofstede 2011)。在音樂市場的科技 轉變,從過去黑膠唱片至近代音樂數位化,各地區文化的流行音樂,因音樂數位 化(Youtube、itunes 等),以及近年各國商業行銷策略有更多跨國界的快速交流, 例如:韓流的崛起、相同商業模式的音樂比賽節目興起(The Voice)。我們想知道 科技的影響會使得在歌詞創作有呈現文化收斂的效應,抑或是如同 Hofstede 的 主張,長時間觀察文化差異,是會發現持續有差異的。 音樂歌詞是否能反映文化,我們回顧過去文獻,發現 1990 年西方學者 Scott 提出文化產品例如:音樂,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就如同語言,蘊含著複雜且文化 高度依存的象徵性;換言之,音樂如同語言能反映出文化的特徵(Scott,Linda M.1990)。在管理行銷領域,有西方學者進行文化變數在音樂、歌詞與廣告適配 度中扮演的角色,學者以兩個文化─美國與哥倫比亞作為研究文化,藉由實驗後 結果,推論各文化在音樂曲風,歌詞熟悉、偏好情況下,對於廣告的攝入程度會 提高,提供跨國企業在進行廣告行銷規劃時的參考(Murray and Murray 1996)。台 灣學者吳怡馨則是分析音樂 MV 內容,比較台灣與美國出現性內容的比例差異, 發現美國流行音樂的 MV 較多關於性的題材,推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同,美 國較台灣開放,並且 MV 的價值觀又強化、鞏固現有文化價值(吳怡馨 2011)。 4.

(10) 過去文獻關於音樂歌詞的分析,發現歌詞能反映社會文化現象。自 1940~1990 年代初期,西方學者專注在單一文化分析、主流領域分析歌詞,歌詞 分析後皆發現內容反映出當代美國社會價值觀。1943 年學者 Warren 發現歌詞多 反映二次大戰時期,愛國、犧牲、自由等題材;自 1960 年代開始社會漸多元與 開放,學者 Cole 在 1971 年以內容分析法分析 1960 年代美國流行歌詞(N=100), 歸納出歌詞反映出的愛情價值觀為正面、關係兩人具有主控權、女性意識抬頭、 浪漫為主流(Cole 1971, 蕭蘋與蘇振昇 2002)。近年,學者 Yuliana 在 2012 年以 上述的研究主張為基礎,西方傾向激情式的愛情表述,對西城男孩(美國流行音 樂團體)專輯的歌詞進行分析,發現歌詞中大量的提到符合遊戲愛與情慾愛的內 容(Yuliana 2012)。台灣自從 1990 年代開始,社會學以及傳播學領域的學者們開 始對文化與音樂產業進行研究。1998 年曾慧佳的著作,提供了音樂歌詞與社會 現象關係的著作(曾慧佳 1998)。後續有學者改進其提出架構與追蹤研究,在 2002 年台灣大眾傳播的學者針對流行且暢銷樂壇進行歌詞的內容分析,研究中歸納與 分析出台灣大眾流行音樂的內容,主要著重在愛情主題,尤以分手主題居多,其 結果與先前研究相符。研究中為提供分析歌詞內容輪廓,學者分析了十項構面: 歌詞主題、主題與性別、年代關係、美好愛情陳述、愛情表達方式、肢體動作、 分手後態度、不同階段與愛情陳述關係、不同性別愛情表達方式,性別角色,結 論是東方歌詞內容中感情的抒發是傾向壓抑、男女從屬的內容居多,作者立場認 為流行歌曲反映了台灣社會文化價值觀(蕭蘋 與 蘇振昇 2002)。 歌詞能反映出部分社會現象,也有學者主張歌詞也能夠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 差異。1995 以及 1998 年東西方學者共同合作,探討中美歌詞與文化的差異。1995 年的研究是探討歌詞提及對中西方受到文化影響,發現東方文化表述依賴較西方 為正面或是較少負面,原因是東方社會是相較西方社會為互賴的自我建構而西方 則是獨立的自我建構。1998 年學者針對小樣本(N=80)比較東西方歌詞,發現東 方情歌歌詞在社會鑲嵌(Embeddedness)、受苦(Suffer)、負面期待(Negative expectation)卡方檢定顯著較西方歌詞多,表示東方歌詞在表述感情,有較多的考 5.

(11) 慮與社會環境相融、和諧概念。受苦與負面期待表示,東方歌傾向表述負面情緒 與愛情狀態,例如:孤單、難過、痛苦、害怕等字句,在關係中的慾望則沒有顯 著差異(Rothbaum and Xu 1995, Rothbaum and Tsang 1998)。 回顧以往先關研究文獻,以往的研究大部分為單一文化分析。儘管有跨時期 的東西方文化比較卻最多僅有為期 10 年的比較,過去的研究也都鎖定在暢銷作 品,我們認為了解情歌歌詞是否反映出文化現象,需要有來自最直接的創作資料, 並且不鎖定主流流行歌曲,為的是不侷限在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廣範圍的取樣, 更能貼近與平均出整體社會文化。為要從我們有興趣的社會現象中探勘出差異, 以質性研究─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作為研究方法為最合適的方式,因扎根 理論自 1967 年學者 B. G. Glaser 以及 A. L. Strauss 提出,已廣泛的被使用於社會 學、組織行為學的研究(Glaser and Strauss 1967, Martin and Turner 1986)。使用扎 根理論能直接從初級資料,探勘出情歌歌詞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再以不斷的收 斂過程中,歸納出概念,作為提供未來研究方向與架構。並且,另一研究動機是 希望了解隨著時間與科技、商業模式的發展,文化的差異是否會收斂,我們認為 不能僅有 10 年的研究資料作為表述,因 10 年僅能描述短時點上歌詞如何反映文 化差異,我們認為若要探討出時間與科技影響,是需要跨更長時期的比較。因此 我們抽出 40 年的樣本,並以十年為單位,分析東西方情歌歌詞的差異變化,再 分析前後 20 年的比較以及整體 40 年的差異。. 6.

(12) 參、研究方法 一、 資料來源:我們的歌詞抽樣主要來自兩大歌詞網站:東方歌詞選擇魔鏡歌詞 網(http://mojim.com/),西方歌詞選擇 Lyric.com(http://www.lyrics.com/)。這 兩個網站皆為搜尋引擎排名前 1~2 名最常被使用的歌詞搜尋網站,並且兩 個歌詞網站皆有提供部分歌詞的發行年月、歌手、歌名等資訊,若抽樣出歌 曲網站缺少提供發行年月,我們統一依據維基百科的資訊。 二、 抽樣方法:在抽樣時,我們沒有控制歌手性別與寫詞人,而是控制每一季一 首歌,因此從 2014 年第三季往前推算 40 年為 1974 第三季開始,最後東西 方會分別抽樣出 160 首歌詞(東西方總共 320 首歌)。因受限於資料庫,魔鏡 資料庫中有 2000 年至 2014 年的年月份資料,Lyric.com 則是完全依照歌手 名稱排序顯示,因此抽樣步驟方面,東西方歌詞的抽樣步驟分別採取兩階段, 維持符合隨機抽樣與抽出一季兩首為目標。東方歌詞的第一階段為:依照資 料庫顯示出每一季的總歌曲,使用亂數產生器隨機抽出 2000 年至 2014 年的 一季兩首。東方歌詞的第二階段:1999 年至 1974 年因沒有相同發行年與季 之總資料,使用指示性的針對可能於當季歌手們,使用亂數產生器隨機抽出 歌首及當季發行歌曲。西方歌詞的第一階段:依照字母以及數字計算總數以 及加權平均數,作為分層抽樣之比例,再依照抽出 160 首乘上比例,計算出 各類所需抽出歌手數(會有小數產生,依照無條件進位法調整至整數),統計 與計算資料參照表一。西方歌詞的第二階段:因採用第一階段,仍有抽樣空 缺,因此與東方歌詞做法相同,以指示性方式補齊年代。東西方第二階段進 行指示性抽樣時,皆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為準。抽樣時我們會判斷歌詞內容 是否屬於愛情主題,如果為非愛情主題,會再亂數抽出其他首歌直至抽到情 歌歌詞。以往研究樣本小至 15 大至 345 首,作為我們樣本量的參照(蕭蘋 與 蘇振昇 2002)。. 7.

(13) 表一:英文歌詞分層抽樣計算表 字母. 總歌手數. 比例. 抽樣數調整至整數. A. 2304. 0.05790. 9.263242537. 10. B. 2478. 0.06227. 9.962810333. 10. C. 2418. 0.06076. 9.721580058. 10. D. 2628. 0.06604. 10.56588602. 11. E. 1171. 0.02943. 4.708010855. 5. F. 1122. 0.02819. 4.511006131. 5. G. 1422. 0.03573. 5.717157503. 6. H. 991. 0.02490. 3.984320032. 4. I. 516. 0.01297. 2.07458036. 3. J. 3340. 0.08393. 13.42848527. 14. K. 1287. 0.03234. 5.174389386. 6. L. 1659. 0.04169. 6.670017087. 7. M. 3238. 0.08136. 13.01839381. 14. N. 894. 0.02246. 3.594331089. 4. O. 450. 0.01131. 1.809227058. 2. P. 1709. 0.04294. 6.871042316. 7. Q. 72. 0.00181. 0.289476329. 1. R. 2063. 0.05184. 8.294300935. 9. S. 3166. 0.07956. 12.72891748. 13. T. 3966. 0.09966. 15.94532114. 16. U. 180. 0.00452. 0.723690823. 1. V. 489. 0.01229. 1.966026736. 2. W. 755. 0.01897. 3.035480953. 4. X. 41. 0.00103. 0.164840688. 1. Y. 1102. 0.02769. 4.43059604. 5. Z 數字. 173. 0.00435. 0.695547291. 1. 162. 0.00407. 0.651321741. 1. 39796. 100%. 三、 樣本資料整理:我們將抽出的樣本資料進行編號,編號的邏輯是依照發行年 與季,依序命名為「年季首東/西方」,例如:1974 年第三季第一首東方歌 詞(西方歌詞)命名為 1974Q31C(W)。. 8.

(14) 四、 分析方法:本研究為質性研究,研究目的為從社會現象(歌詞)中發掘出文化 概念以及進一步分析差異,因此,我們選用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Martin and Turner 1986)的方法。此篇文獻中學者提到,Grounded 的作法是將原始 訪談等質性資料,藉由兩位以上研究員主觀判斷覺得有意義的字句並賦予概 念,最後,再將這些有意義的概念收斂,收斂的方法為不斷地將相同的概念 萃取成同一更抽象與代表性的類別概念,這些類別概念的命名可以參照相關 現有文獻,但是有一些新的概念,如果沒有相關文獻探討則自行命名與定義, 提供未來相關研究。 五、 分析過程: 第一階段─開放性編碼(open coding):開放性編碼為將資料逐一分析,針對歌詞 的字句進行解讀,並編碼出解釋概念的字詞。執行分析與編碼的研究員有兩位, 分別為研究作者與另一位應屆台大商研研究生,兩位研究員皆有感情的經歷,在 情歌歌詞的判讀上較未有感情經驗者更有感受,有助於對於情歌歌詞有更豐富的 判定。一開始,兩位研究員各自判讀歌詞,進行編碼的分析單位為完整一句話以 及加入判定整首歌詞的主題與情緒,判定的標準並非僅在字面上意義作編碼,而 是更深層主觀認為歌詞表達出何種意境與想法,編碼過程如果研究員有發現整段 落的概念,會再加入整段落判定意義進行編碼。開放性編碼過程中會有初步收斂, 即進行編碼的兩位研究員,在初步編碼之後,討論有些字詞意義使用字詞不同但 其實表達同一概念,而進行初步收斂,此部分會同時進行操作性定義,操作性定 義為用以說明研究中編碼員如何對於字詞、意境的理解進行定義,用以作為編碼 初步收斂時的依據及一致性的檢定(參照附錄一)。討論方式為,針對同一句話歌 詞討論,如果認同對方所編碼出的名詞為和自己相同的名詞概念,則統一使用相 同的字詞作為編碼,如果兩人沒有達共識,則以黃底標註,最後統一請專家加入 判定認為重要的字句,下方表二為開放性編碼初步收斂前後的範例(以中文歌詞 為例)。開放性編碼後得到的一致性檢定為:中文歌詞 0.859,英文歌詞 0.729 (參 見附錄二)。次部份的計算方法為,兩位研究員的 coding 如果達一致則為 1 如果 9.

(15) 達一致編碼之句數. 沒有一致則為 False,一首歌的一致性計算公式:一首歌總共有編碼句數,最後平均所 有樣本之一致性。分析後,東方歌詞一致性為:0.859 西方歌詞為:0.7298,不 論東西方各首歌詞在信度符合研究建議標準,因此可以進行下一步─主軸性編碼。 我們認為英文歌詞較中文歌詞一致性低的可能原因為,英文歌詞本身描述的內容 較間接且難以理解,不同人判斷,都有相較中文歌詞不同的解讀,研究時,曾經 有拿一首英文歌詞請一位外籍生(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生)判讀,他也無法清楚 指出英文歌詞確切表達之意境。在網路上我們也發現英文歌詞意義分析的討論網 站與參與度高於中文歌詞,當中的討論大家也各有各的說法,相較中文歌詞難以 給出確定的判定,因此,我們認為東西方歌詞一致性有差異又西方偏低為可能 的。 表二之 1:中文歌詞編碼範例說明:19743Q2C(初步收斂前) Quotation. Coding 一. 解釋. Coding 二. 解釋. 崔苔菁. positive emotion. positive. 你我情相繫. be in love. 戀愛階段. 冬天已過去. spatial time object highlight. object highlight. 冬天. object highlight. 陽光. object highlight. 春風. soul mate. 相惜. object highlight. 風雨. object highlight. 風霜. metaphor. bad is gone. 陽光多艷麗. object highlight Metaphor. sun Sun as good. 迎著春風花搖曳.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metaphor. 你我相愛又常相惜 相互訴衷曲.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happiness comes 相…. 風雨已停息. object highlight. wind、rain. metaphor. bad is gone. object highlight. wind、snow. 風霜已遠去.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metaphor. bad is gone. 回憶往事最美麗.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回憶. 回憶往事. 你我相愛又常相惜.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相…. 回憶很美 soul mate. 深情長相憶. Deep love. 時光似水. metaphor(time->water). 感情強度 time->water 10. metaphor. time-->water.

(16) 匆匆去.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anthropomorphic. 真情真意永不移. promise. future-orientation. future-orientation 時光似水 匆匆去 真愛要珍惜. true love. 且讓我們相偎相依.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感情強度 相…. soul mate. 表二之 2:中文歌詞編碼範例說明:19743Q2C(初步收斂後) 主芳 coding. Quotation. 解釋. 品伃 coding. 崔苔菁. positive emotion. positive emotion. 你我情相繫. be in love. be in love. 冬天已過去. spatial time Metaphor(冬天->bad). 陽光多艷麗. Metaphor(陽光->good). 迎著春風花搖曳.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bad is gone. 你我相愛又常相惜 相互訴衷曲 風雨已停息.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happiness comes 相…. Metaphor(bad is gone). bad is gone. 風霜已遠去.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Metaphor(春風-> happiness). 回憶往事最美麗. 解釋. spatial time Metaphor(冬天->bad) Metaphor(陽光->good). 陽光. Metaphor(春風-> happiness). happiness comes.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soul mate Metaphor(bad is gone). 相惜.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Metaphor(風霜-> bad). bad is gone. Metaphor(風霜-> bad).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回憶.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回憶很美. 你我相愛又常相惜.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深情長相憶. Deep love. 時光似水. metaphor(time->water). 匆匆去.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真情真意永不移. promise. 相…. time->water.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soul mate Deep love. 相惜. metaphor(time->water). time-->water.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future-orientation. future-orientation. 時光似水 匆匆去 真愛要珍惜 且讓我們相偎相依. Deep love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相…. 11. Deep love interdependent(雙向關係) soul mate.

(17) 3.. 階段二─主軸編碼:主軸編碼為將初步收斂後所有編碼一致的字詞統計 出來(參照附錄三),並開始進行一連串收斂過程,過程中將區辨出次類目 (sub-category)與類目(category)之間的連結,該連結我們發現對照至現有 文化相關文獻,發現大部分的次類目能收斂至 Hofstede 的六大構面,因 此我們收斂編碼結果有七大類目,分別為:個人與集體主義、不確定性 趨避、權力距離、長短期時間觀點、享樂與受限、男性與女性特質與其 他,其他中包含所有無法收斂至六大文化構面的次類目,我們於下一章 節完整說明我們如何藉由過去文獻,將這些字詞收斂至以文化構面為架 構的類目中。. 12.

(18) 第四章 類目整理架構 此章節將佐以相關文獻,說明我們如何以 Hofstede 的文化構面為主要類目 的架構,並說明如何將主要六大類目與其相關次類目的連結,整理的表格請參照 附錄四。.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1.. 獨立與互賴自我建構:大部分關於個人與集體主義的研究著重在此一子構面 探討和詮釋。在西方文化,人們傾向以獨立來建構自我概念,在此文化概念 下強調個體獨立於他人,在群體中的觀念強調自我的獨特性。然而,在東方 文化中,強調人與人的互賴關係,在此文化特性下,強調和群體的一致性以 及個體的認知、情緒、行為和他人是相關的(Hui and Triandis 1986, Markus and Kitayama 1991, Triandis 2001, Hofstede 2011)。互賴的自我建構表現在愛情關 係上,認為兩人關係是與整個社會群體也有相關,因此會提到其他的關係人, 例如:家人、朋友、第三者等,相處上強調滿足對方的需要和感受或家人、 社會的期待,然而獨立的自我建構強調伴侶間的關係(Dion and Dion 1996)。 單獨討論伴侶間的關係,獨立的自我建構會著重自己的感受、想法,有學者 提到西方(美國人)傾向在關係當中想到 「我的感受是什麼?我心想要的是什 麼?」 ,但是東方(中國人)較多提出「我的伴侶或別人會怎麼想?」(Marsella, De Vos et al. 1985)。文獻回顧中提到許多學者針對愛情理論的構面,研究東 西方的差異,其中在 Hatfield 以及 Sternberg 的理論中都有提到兩種不同愛情 類型,一個是激情愛(passionate love)和陪伴愛(companionate love),激情愛定 義包含激情、柔情、浪漫;陪伴愛則強調彼此關懷、分享、依賴和相互理解, 學者研究中發現,西方文化傾向激情愛的愛情類型(Gao 2001)。學者 Masuda 在研究中指出,獨立的自我建構和激情愛,而互賴的自我建構和陪伴愛具有 正向相關(Masuda 2003)。情緒的表達方面,有學者提出將自我建構的情緒分 類為自我聚焦情緒(Ego-focused emotion)以及他人聚焦情緒(Other-focus 13.

(19) emotion),自我聚焦情緒的定義是一些情緒(例如:憤怒,挫折和驕傲) ,有 內部屬性(那些自身的需求,目標的慾望和能力)。然而,他人焦距的定義 是,有些情緒(例如:同情、同理、羞愧、忌妒)是包含、考量到另外他人 而產生的情緒,而不是個人的內部屬性,學者主張東方文化較多的表達他人 聚焦情緒字眼而非自我聚焦情緒,原因是因為互賴的自我建構觀念(Markus and Kitayama 1991)。學者 Tri 與 is 在研究個人與集體主義在個性上的本質差 異中,提到強調互賴關係的文化,會在乎和他人的共享性,應用在愛情關係 當中,會較多的提到共同的回憶、興趣、夢想、偏好以及對未來的規劃等 (Triandis 2001)。犧牲也是屬於互賴自我建構的概念,強調內群體利益高於個 人利益,自我滿足是獨立自我建構,相反地,強調個人的利益(Hofstede 1980)。 東方文化通常以犧牲或委屈自己的方式和伴侶表達愛,學者 Lee 提出的愛情 理論(Lee’s color love theory)中,Agape 用以描述此種犧牲和無私的愛情類型, 這種典型的愛情類型將伴侶的快樂擺在自己之前,意味著個體寧願自己受苦 也不願讓自己的伴侶受到影響(Dion and Dion 1993, VAN VUGT 2002, Riela, Rodriguez et al. 2010)。在歌詞當中,我們定義犧牲、委曲求全等字句符合自 我犧牲的概念,或是一首歌的情境來判讀,例如有一首歌詞描述自己如何痛 苦和無私的陪伴自己所愛的女孩經歷愛與分手,但是自己始終以朋友身分而 不是伴侶(因為女孩總是選擇別人)1,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為愛犧牲的表現。自 我滿足則是在歌詞中出現強調自己在關係中獲得的滿足,部分類似激情愛中 強調自己的感受。 2.. 自主與和諧:西方強調自己在關係中的自主性;東方文化則是強調維持關係 的和諧,因此在人與人的關係當中,為維繫關係的和諧,但此種和諧在學者 定義和描述,是屬於「表面的和諧(surface harmony)」而非真的沒有衝突。 面對衝突,甚至正面對質,西方認為直接和伴侶表達關係中的不滿意能夠增 進彼此的關係;東方認為沉默、接受和退讓才是維持關係的方式(Sinclair and. 1. 品冠(我以為),2006.11 發行 14.

(20) Fehr 2005)。 3.. 直接與間接表達:學者研究東西文化在口語與非口語的表達差異,發現東方 人傾向以非口語方式表達情緒,而西方較傾向直接口語表達,例如直接對對 方說出「I love you」表達愛意(Bello, Brandau-Brown et al. 2010, Caldwell-Harris, Kronrod et al. 2013)。同樣地,在歌詞創作上使用比喻法 (metaphor)、類比法(analogy)表達,也是一種間接的表達情感。. 4.. 隱私與歸屬:在集體主義的文化中,人們傾向在內群體中追尋歸屬感 (Hofstede 2011)。在愛情的關係當中,我們發現東方歌詞常會表現出幸福是 找到屬於他們的伴侶,或是享受關係中的歸屬感。但是,個人主義儘管在兩 人關係中,仍然會想主張保持一定個體獨立性,保有自己的隱私。歌詞中表 達:「屬於、歸屬」我們判斷符合歸屬的定義。. 5.. 單一與混合:我們統稱這一個類別概念為單一與混合。過去學者們提出兩種 主要認知模式,一種是「分析式(analytic)」,意指思考時將主要關注主體及 其所屬的分類,使用邏輯式推理方式建構思考。另一種是「全面式(holistic)」, 意指個體將側重主題及環境背景中相關信息來建構思考整體性,辨明主體及 環境之因果關係。學者驗證東方傾向整體性思考模式而西方傾向分析性模式 (Nisbett, Peng et al. 2001)。在同樣的假設下,有學者驗證文化在認知模式差 異,對於解釋一件事件時也會有所不同,東方人在解釋一件事情時,會較多 的連結背景訊息(context information),而西方著重主體本身的內容(subject content)作詮釋;在此研究中東西方的受測者觀看同樣海底場景動畫並請受試 者描述,西方文化背景的受試者會較多描述圖片的主體變化(先前和後續看 到的海底生物),東方文化背景的受試者卻有較多的背景訊息(海底景觀)描述, 並且詮釋海底生物和背景的關聯性(Masuda and Nisbett 2001, Nisbett and Miyamoto 2005)。在描述愛情的歌詞中,東方文化不僅會從談話的內容(純 線索)描述,還會有從身體語言,眼神接觸和運動(相關線索)詮釋。東方 人的辯證式思維同時關注事物的正反面,認為正負面此種對於西方文化認為 15.

(21) 相對立的情緒是彼此兼容的。因此,東方人在情感描述上容易有矛盾情緒的 描述,對於矛盾論述景況的忍受度、理解度較高(Bagozzi, Wong et al. 1999, Spencer-Rodgers, Peng et al. 2010),從歌詞舉例:「天堂也好,地獄也好」2、 「愛我,像恨我一樣」3。 6.. 促進定向與預防定向:自從學者 Higgins 提出調節定向理論(Regulatory Focus Theory),該範疇的討論、應用、延伸被廣泛的使用在各研究中(Brockner and Higgins 2001),進一步有學者提出並驗證東西方文化在調節定向理論的差異, 發現東方文化較西方文化傾向為預防定向(prevention focus),表示東方人傾 向對於事情的決策為謹慎及避免負面結果,而西方傾向促進定向(promotion focus),在評估決策時傾向事情的積極面以及追求正面結果(Lee, Aaker et al. 2000)。我們發現在愛情文化差異的文獻當中,學者提出西方人的愛情價值 觀是追求關係中的幸福,然而東方人是避免痛苦,其現象符合學者對於東方 人具預防定向傾向的論證(Hatfield and Rapson 2002)。另外,也有學者提出集 體主義文化(例如:日本)傾向自我批評(self-criticism),而西方個人主義文化 傾向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自我批評的歌詞描述像是「讓妳哭了,是我 的錯」4,自我強化的例句像是 「我知道我是個好男人( I know I'm a good man)5」、. 「你知道我會是你的完美情人(You know that I'm your perfect lover)6」 (Kitayama, Markus et al. 1997)。促進定向的人會願意積極地得到正面或是想 要得到的結果,就算需要打破規則或社會規範也可以接受;相對地,預防定 向著重在避免犯錯,會較遵守規定與社會規範(Kark and Van Dijk 2007)。 7.. 罪惡感與羞恥:Hofstede 在描述個人與集體主義時,提出集體主義文化下, 當個體犯錯時,第一個情緒反應多為羞恥,然而,個人主義多為個人感到罪 惡感(Hofstede 1980)。也有學者從歷史、家庭與教育觀點來看,說明西方因. 2 3 4 5 6. 任賢齊(兩極),2004.12 發行 徐佳瑩 (你敢不敢),2012.06 發行 王大文(回心轉意),2013.12 發行 Robert Cray(I am a good man)1992.04 發行 The Checks(Perfect Lover),2011 發行 16.

(22) 為多從小被教導做任何事情要對自己以及上帝負責,東方從小被教導行為舉 止不要讓家人蒙羞(Bedford and Hwang 2003, Bedford 2004)。. 8. 孤單:在最新一篇關於孤單的文獻回顧中,作者整理過去以來個人主義與集 體主義與孤單的關係探討,大部分的作者認為個人主義與孤單呈現正向關係; 意即個人主義下的社會,個體較容易提到孤單或感到孤單,有學者主張原因 是集體主義社會下,個體與家人、朋友關係密切,因此不容易感到孤單。作 者在研究中有提到,儘管大多學者主張個人主義與孤單的相關性,但作者仍 提出研究上的質疑,認為這樣的推論過於果斷,因為有情境下的差異,例如 移民至西方的集體主義族群有相較個人主義文化族群有提及孤單的傾向,有 性伴侶的個體也比較不容易感到孤單,學者也提出降低孤單的變數之一為有 親密伴侶,然而此降低孤單變數似乎不適用於東方文化。歌詞中我們發現西 方歌詞中孤單幾乎只會用在未進入感情關係例如分手後的景況,然而,東方 歌詞除了在同樣景況可能提到孤單,許多孤單情緒反而是在「處於感情」背 景中被表述,因此我們將愛情關係中孤單表述列為傾向集體主義會產生的表 述,原因是集體主義強調與他人關係的聯繫,因此對於感情中稍微降低的聯 繫,就容易有孤單情緒表述(Sønderby and Wagoner 2013)。. 二、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1.. 主導與服從傾向:學者主張權力距離大的文化,相對的會較服從權威,但是, 大部分的文獻探討這項子構面概念多是在組織行為領域─主管和屬下的關 係及相關管理議題(Hofstede 1984, Sims and Gegez 2004)。在愛情關係當中, 對於西方來說伴侶之間是對等的觀念,然而東方伴侶之間似乎會出現一方具 有權力或一方服從的概念,舉例來說歌詞中表達「有沒有資格愛對方」 、 「都 聽你的話」等描述,西方則較多強烈的命令字句,我們歸納為主導與掌控 (dominance)的概念。. 17.

(23) 2.. 地位平等與階級:東方文化會認為整體社會是有階層,但這個階層的形成和 上一個子構面不同的地方,階級的產生源自一個人在社會的地位,地位的組 成原因可細分為經濟能力、家族背景、社會形象等(Hofstede 1984, Begley and Tan 2001)。在愛情關係當中,華人在衡量對於伴侶偏好配對時,會將對方 的社會地位納入考量,東方也較常有「門當戶對」的概念(Shackelford, Schmitt et al. 2005),例如:「幾世修來的愛,偏門當戶對才能得」7。我們將重視身 分背景或是因為礙於身分無法在一起的字句表述歸納為此一概念。. 三、不確定性趨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1.. 內部與外部控制(宿命論):心理學家 Rotter 在 1975 年提出內部與外部控 制的概念,定義此概念為個體主觀認為自己能夠控制和影響事物的程度, 並再分為外部控制與內部控制兩大類,外部控制傾向的個體認為自身的決 定、處境決定與外部要素,因此個體無法控制或決定自身命運,通常傾向 宿命論。後續也有學者驗證驗證內部與外部控制(locus of control)以及不確 定趨避的關係,外控(內控)傾向和較高(較低)不確定性趨避的文化具有顯 著相關 (Rotter 1975, Mueller and Thomas 2001)。亞洲國家通常被視為宿命 論文化,相信命定、運氣、命運、神明和法律的存在,並且認為個人對自 己的命運控制力是低的。相較之下,西方文化比如美國人,傾向認為個體 對於環境甚至命運是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學者也指出控制命運程度與不 確定趨避程度呈正相關(Rodrigues 1998, Groeschl 2003)。除此之外,學者 發現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具有獨特的信念,相信外部因素(上天安排、緣 分、命運)注定一切人際關係,不論是在關係中的分、合,對東方文化來 說外部因素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或是對於感情認知有較低的控制力表述 也會列為此概念(Goodwin and Findlay 1997)。. 7. 小宇(why),2009.06 發行 18.

(24) 2.. 內部與外部歸因:內部與外部歸因的內容大部分承接內部外部控制的概念。 學者提出東方文化傾向外部歸因,尤其當個體遭遇失敗、挫折等會傾向歸 因於兩人關係以外的第三者,例如:抱怨家人、老天(Triandis 2001)。我 們將此概念獨立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子構面,原因是這裡強調的是歸因對 象,而非控制力。歌詞編碼時,如果同一字句中出現了表述兩人關係因對 方有出現第三者,導致分手,我們會同時編碼為內部(對方劈腿)與外部(第 三者)歸因。. 3.. 不確定與風險容忍度: 不確定趨避程度使個體對於生活中的不確定有不 同的態度傾向,對於較高不確定趨避的文化,認為生活中的不確定、風險 事物為一種威脅,相對地,對於較低不確定趨避的文化來說,生活中的不 確定性是正常並且可以接受的(Hofstede 2011)。對於不確定性有較低忍耐 度的人,會表達更多關於他們所遭受的不確定性,並且希望避免或對抗它, 同時;但在高度不確定性忍受度的文化中,較少提及不確定。在愛情關係 當中歌詞中表達不確定例如:「愛這東西,總有太多還不確定」8、「這世 界有太多太多太多不確定」9等。. 8 9. 宇桐非(因為愛妳所以放棄),2010.06 發行 清源(333444),2011.12 發行 19.

(25) 4.. 擬人傾向:歌詞中常會有擬人化的表達,以台語歌舉例: 「希望伊有聽著, 愛的腳步聲」10、 「你的愛睡惦在誰的枕頭」11等意境,揭示將愛情擬人化 的表達,也許擬人是為了展現文學上的美感,沒有文化的因素在內。但是, 我們發現一篇有趣的研究,研究中學者發展出擬人的三因子理論,因子表 示用以解釋使用擬人的動機,當中一項因子為 Effectance Motivation,該 動機意指人們使用擬人化的動機是為了降低對不可預測、無形的事物(指 稱為代理)的不確定性,並滿足對控制的需求,不確定趨避程度越高的文 化,會更傾向使用擬人描述。擬人化使得這些事物更像人類,因為人類的 行為、特性是個體所熟悉的,也因此能增加對與不確定事物的理解、降低 了不確定性,並增加個體對於不確定事物預測的自信(Epley, Waytz et al. 2007)。. 5.. 冒險與趨避:學者主張不確定趨避程度低的文化,面對風險的態度是選擇 承擔或挑戰,然而,高度不確定趨避的文化,面對風險的態度是盡量避免 或是降低(Money and Crotts 2003)。以東方歌詞舉例,「遠離風險的境界, 免惹是非受傷害」12、 「不必冒著絕對的風險」13等語意表達了對風險的高 度趨避;西方歌詞中則有展現追逐風險的字句,例如: 「I don't wanna settle down, I just wanna fool around」。. 10 11 12 13. 羅時豐,陳盈潔(愛的腳步聲),2001.01 發行 黃乙玲(愛你到老),1997.12 發行 七郎(麻吉ㄟ!卡保重咧),2005.08 發行 蕭敬騰(王子的新衣),2008.06 發行 20.

(26) 四、女性與男性特質(Femininity versus Masculinity) 1.. 性別角色限制:高度性別角色的限制認為男性可以做什麼,女性不能,反之 亦然。例如,在西方國家,人們普遍認為飲酒、吸煙是自然人的行為,並沒 有特別認為適合男性或女性。但是在東方文化,如果他們看到一位女性做同 樣的行為,他們會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有負面評論。有時候在東方文化中,人 們會形容男人(女人)但是行為就像一個女人(男人)與歧視,會稱這類男生(女 生)是娘娘腔(T 或 gay),然而西方文獻中提到女性特質社會則有較高的接受 度(Murray et al. 2013);在我們編碼中只有出現了一次一致性的編碼在同性 戀愛的提及。. 2.. 男性特質特徵:男性特質相較於女性特質,會強調自身的力量、強壯和肌肉 等身體特徵。學者 Blashill 也提出,男性特質與對身體肌肉線條的不滿意有 正相關(Blashill 2011)。也有學者提出儘管女性對於男性身體曲線的偏好是平 均值,男性還是傾向追求肌肉、健美的身材(Olivardia, Pope Jr et al. 1995, Pope, Olivardia et al. 1999)。Hofstede 主張東方文化比較符合男性特質,並且 展現該子構面特徵(Hofstede 1984)。. 3.. 女性特質特徵: Hofstede 主張西方文化傾向女性特質並展現較多的女性特 徵,女性特徵相較男性強調心理層面而非生理層面,像是軟弱、溫柔、同理、 情緒等(Hofstede 1984),在此一部分的編碼我們難以達到一致性。. 4.. 性別角色行為:在東方文化中,人們傾向認知性別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學者 提出對於性別的認知差異愈大,文化愈傾向男性特質。性別角色不一樣的概 念與權力距離提到的性別不平等的概念不同,這邊強調差異而非階級(Pirju and Boiciuc Modest 2013)。舉例來說:在男性特質社會中認為男生不可以哭, 可是女生可以哭泣和展現軟弱;在女性特質社會中認為男生和女生皆可以流 淚。關於注重人事物的態度與事實,女性特質認為人們不分男女都會處理和 重視態度與事實,然而男性特質社會認為,男性傾向就事論事,女性傾向處 21.

(27) 理情感面的態度;關於社會價值分配,女性特質社會接受男女生依照個人的 特質與專業發展事業,然而男性特質社會普遍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 式(Coley and Burgess 2003, Hofstede 2011)。 5.. 衡量伴侶指標:男性相較女性傾向衡量對理想伴侶的偏好時,較多的衡量伴 侶的身體吸引力(body evaluation),女性則衡量理想伴侶傾向依據和伴侶的 個性、特質等(Olivardia, Pope Jr et al. 1995, Shackelford, Schmitt et al. 2005)。. 6.. 環境與人:根據之前的研究,學者主張女性特質會傾向關注環境,並且女性 特質也會傾向表達對孩子、人群的關愛與信任、環保的議題以及主張正義社 會;相對地,男性特質關注在人自身的權力、名聲、社會地位、控制、對自 身資源的掌控和分配(Chhokar et alli, 2008 ,Nicoleta 2013)。在歌詞中關於環 境可以分為幾個主題:季節、氣候、植物、動物等。. 五、短期與長期時間觀點 (Short-term versus Long-term orientation) 1.. 時間定向:東方人對於時間的觀點相較西方長期,因此對於未來規畫更多 的注重,而西方重視當下。Hofstede 也檢驗東西方文化對於時間價值的衡 量,發現東方文化對於未來的價值衡量大於當下的價值,相反地西方對於 當下價值的衡量大於未來(Hofstede 1984) Hofstede and Bond’s (1988)。. 2.. 立即與延遲:在西方,當個體愛上了對方,會希望立即在一起以及表達愛 意,並且珍惜時間來享受這一段關係,但東方反而有很多的表達願意在愛 情關係中等待甚至拖延。我們在相關文獻中,找到一篇消費者的研究中, 主張不同文化的個體對於未來時間的折現率是不同的,西方的折現率大於 東方,意旨西方消費者往往會傾向立即的消費與享受,等待對於西方消費 者是不舒服的,因為主觀感受上消費的價值隨著時間而降低,然而東方的 消費者較願意等待(Chen, Ng et al. 2005)。. 22.

(28) 3.. 時間空間化:學者在研究中指出,東西方在時間的描述方面是有差異,東 方有較多結合空間的時間用語,西方則是對於時間的描述是量化的方式。 我們整理了相關的研究,關於時間空間化的例子有: 「長─短」 、 「起─伏」、 「前─後」 、 「上─下」 、 「深—淺」 、 「高─低」 、 「厚—薄」 、 「內—外」 、 「大— 小」 、 「左─右」 、 「進─退」 、 「起─落」 、 「遠─近」(Boroditsky 2001, Engel, Bertel et al. 2005, Casasanto and Boroditsky 2008, Boroditsky, Fuhrman et al. 2011, Fuhrman, McCormick et al. 2011),編碼時,我們發現表現出時間空見化的 用語有: 「無論歲月長短,能抱住便嫌短」14、 「時間是種潮水起落」15、 「前 世、後塵」等具有時間空間畫表述。. 4.. 逐日與追溯衡量幸福/關係:先前學者提問,不同的文化對於幸福的衡量 方式是否有時間上的不同,研究中學者發現西方人傾向每一天的衡量方式, 東方人習慣在時間衡量事件發傾向追溯過去,並且東方人更多的著重描述 過去發生的人事物。在關係中的描述,如果採用追溯的方式,會有「回憶 當時…」、「曾經我們…」等,(Oishi 2002)。. 六、放縱與約束(Indulgence versus Restraint) 1.. 正面與負面情緒:Hofstede 在此構面提到,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會比東方文 化更多展現積極、正面的情緒。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人們在西方文化中享 受他們的生活和自由地追求幸福。但是,東方文化的人在追求自身幸福時, 會同時被要求遵循社會規範,因而是受到約束的情緒較多(Hofstede 2011)。 在這一項子構面中,我們定義快樂、幸福、開心、享受等為正面的情緒字詞, 而痛苦、悲傷、憤怒、無奈等為負面的情緒字詞,來檢測在東方文化描述愛 情的歌詞中出現負面情緒的字詞頻率相較於西方多。. 14 15. 謝霆鋒 (如果只得一星期),1998.07 發行 何韻詩 (青空),2011.05 發行 23.

(29) 2.. 享樂程度與活動: 在西方社會中強調人需要平衡休息、享樂與工作,建構 較好的生活品質,東方人則是強調工作才是維持生活的基礎,因此比較重視 工作(Hofstede 2011)。因此,在西方社會中,運動、派對、電影、購物等休 閒活動常被提及,並且西方文化對與享樂的涉入程度相對較高的(Tang and Zuo 2000),我們想知道在愛情關係中,是否兩人的休閒活動會比較多的在 西方中被提及,而因為東方社會強調的是工作而非休閒,因而兩人關係中的 活動比較多會提及工作。. 3.. 寬鬆與嚴謹的社會(性)規範:Hofstede 關於此構面的敘述中,描述東方文化 對與性慾傾向較嚴格的社會規範限制(Hofstede 2011)。先前研究中,學者們 也有相同的立場,只是有些學者從歷史與家庭背景角度來詮釋。共同的主張 是西方文化著重激情式的愛情,也相較東方文化更不受限制展現出對性的渴 望和追求,因為西方人多數認為這是人的本性,因而也不會帶有負面的價值 評斷這樣的行為。東方文化相較西方文化,比較多的社會規範約束,並且東 方文化多數認為個人在公開場合描述對性的慾望是不被接受的(Gao 2001, Triandis 2001, Hatfield and Rapson 2002)。. 24.

(30) 第五章、分析結果 一、 整首歌詞判定(參照附錄五):在此部分統計分析中,我們發現情緒與主題 皆符合先前學者研究主張相同,東方歌詞較多描述分手的主題,西方歌詞則較多 的正在戀愛的主題;情緒部分,東方歌詞較多的負面情緒與混合情緒,西方則是 正向情緒較多(Rothbaum and Tsang 1998, 蕭蘋與蘇振昇 2002)。我們也有其他的 發現,根據學者 Aaker 的說法,東方為辯證式思考(Diolectical)模式,因此較西方 能接受正反更存的思維與情緒,西方則是鮮明的情緒劃分(Williams and Aaker 2002);然而我們發現西方歌詞有些歌詞表達出「中性的情緒(neutral emotion)」 ,在 先前東西方歌詞研究中,也有學者分析時提供中性情緒的判定,然而內容著重在 分析東方歌詞為負面表述較多,而未深入探討背後文化因素(Rothbaum and Tsang 1998, 蕭蘋與蘇振昇 2002)。中性的情緒,表示沒有特別明顯正向或負向情緒表 述,因此研究員的主觀判斷是感受不到情緒,我們也發現在西方歌詞中有較多的 敘述或敘述與抒情的歌詞,東方幾乎全為抒情表述,我們推論可能造成可能為中 性情緒的因素之一為敘述性的表述方式,但我們認為有其他解釋的因素存在,因 為敘述句總共統計為 13 首,中性情緒卻有 23 首歌,可推知敘述表述無法完全解 釋中性情緒。關於這一部分的發現很有趣,也和先前研究有相異之處,我們相信 背後具有文化特質在藝術性質表達上的差異,仍待未來研究繼續延伸。. 25.

(31) 二、40 年結果分析:我們將次類目與類目次數統計完成後,整理成一張總表(參 照附錄六),並且將類目總次數統計作比較並且進一步卡方分析(參照圖一)。. 圖一:40年東西方比較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728 628. 681 425 403 192. 183 161 161 106 81 94 88 25 11 21 19 1420. 154 832. E 40年 139. 84. W 40年. 個人與集體主義:在個人主義部分,明顯看到西方大於東方,集體主義部分 明顯差距不大,參照總表次類目的次數,我們發現差異主要來自以下次類目: 自主性(autonomy)、直接表達(direct express)、促進定向(promotion)、獨立自 我建構(independent self)、單一(unity)、強調事實而非態度(fact),在這些次 類目中西方數量明顯大於東方,和先前學者研究中提及的主張一致,推論文 化的差異有反映在情歌歌詞中;西方情感的表達傾向直接表明愛、讚美對方; 強調個人自我意見、感受表達;展現積極態度;追求感情中的浪漫與激情; 相信愛能克服困難;單一邏輯、情緒。在集體主義類目中的次數,東方些微 大於西方,符合先前學者主張的次類目為:和諧(harmony)、混合(mixed)、 互賴我建構(interdependent self)、預防定向(prevention),在情歌歌詞表述中 ,東方相較西方多表述顧慮對方;互相依賴關係;維持和諧而願意犧牲;退 讓與甚至成全;對於感情的態度較消極;盡量避免或害怕在感情中受傷害。 我們也有發現與先前主張不一致的次類目:先前學者主張當面臨犯錯,西方 傾向感到罪惡感(Guilt),而東方傾向感到丟臉、羞恥感(shame),然而,我們 在情歌歌詞中沒有編碼出任何罪惡感與羞恥感在東方,反而是西方各分別出 26.

(32) 現兩次;在間接表達(indirect express),我們發現西方的次數多於東方,主要 原因是在情歌歌詞中西方使用了較多的比喻(metaphor),參照附錄三,這部 份發現很有趣,和整首歌判斷的發現一樣,西方在歌詞的表述上,有較多的 間接方式呈現,提供了我們未來研究的方向是,探討為何西方歌詞的編寫傾 向使用間接且中性的表述方式。其中和文獻主張相反的有內容溝通(content comuunication)、背景溝通(context communicaiton)以及歸屬(belonging);過去 學者主張西方傾向描述內容,重表述對話,相反地,東方傾向描述肢體語言 等背景,然而從總表中,我們發現此一部分的結果是稍微相反的,東方情歌 歌詞表現較多的對話,相較之下,背景溝通僅相差次數 1。關於歸屬的子類 目,Hofstede 主張西方傾向強調隱私而非歸屬感,然而我們在情歌歌詞中發 現西方出現較多的歸屬感的表述。孤單(lonely)亦是如此,東方文化屬於集 體主義和文獻主張不同,較多提到孤單。 2.. 不確定性趨避:情歌歌詞中明顯東方有關於高度不確定性趨避的表述,在低 度不確定性趨避,則是西方略多,符合先前學者主張。我們從子類目來看, 東方傾向有擬人傾向(anthroponorphic tendency)、外部歸因(external attribution)、宿命論(fatalism)、不確定性趨避(unceratinty avoidance)、對於不 確定低度容忍(low uncertainty tolerance)、不確定表述(uncertainty mentioned) 反映在情歌歌詞中,東方的情歌歌詞中展現出的愛情觀是無控制力甚至是外 控(緣分、命運、天命)觀念,也常會有希望感情中不確定降低,或是藉由歌 詞抒發感情中的不確定狀態;西方則傾向是描述感情中的確定性,並且甚至 願意在感情中勇於追求冒險,例如:儘管在不確定對方是否有意思,仍展現 積極追求,在此類目中的子類目皆符合文獻的主張。. 3.. 享樂與受限:在此類目從數量來看有明顯的符合學者主張,西方傾向正面表 述、享樂,東方則傾向受制於社會規範,並且多負面表述。在此子類目中正、 負面事件及情緒(positive 與 negative emotion/event)以及性的直接表述 (explicit sex)是明顯的差異。西方在情歌歌詞中有較多開心、幸福等正面表 27.

(33) 述,且情歌歌詞中容易出現性,例如:I just want to make lovewith you,即 使是在隱晦的表述性,仍舊是西方多於東方,例如:歌詞中提到跳舞,然後 這邊的跳舞依照其他歌詞的語意,判別是意指性。東方歌詞中可能在表述性, 常見的字詞為跨越禁區,別了昨夜和吻痕,情狂的時候我假裝不冷。關於字 詞纏綿,我們無法判定一定是指性,因為也有可能是指心靈層面的交織,所 以另外分類至其他的類目。 4.. 長短期時間觀點:在此類目中符合先前學者的主張,西方傾向短期時間觀點, 東方傾向長期時間觀點。西方在情歌歌詞中,多表述要立即性的實現愛情 (immediate)、進入和確定關係,歌詞中多專注表述現在(present-orientation)、 此時此刻的想法與感受,在時間衡量中也是傾向每日每日的計算方式 (temporal day-to-day evaluation),東方則是較多的追溯過去、記憶的事件 (temporal evaluation retroctive);東方則是傾向願意等待(delay),更多的表述 永遠的時間觀(future-orientation),例如:愛你到天荒地老。甚至東方特有的 表述出長期(long-term),意即同時在意過去、現在、未來的觀點,以及將時 間空見化的表述。. 5.. 男女性特質:在此類目中,其次數統計的結果與文獻的主張完全相反,尤其 在女性特質中,文獻主張西方傾向女性特質,然而在歌詞中反而是東方傾向 女性特質,主要影響這一部分的子類目是客觀環境強調(object highlight),東 方較多的提到季節、環境、氣候。男性特質象徵(Masculine symbols)也是西 方稍微多,西方歌詞多提到了強調強壯概念;西方也較多的衡量對方身材描 述(body evaluation),通常用以表示對方的性感;過去學者主張東方因為男性 特質,表示對於男性與女性角色展現的行為有刻板印象,然而在歌詞表述中, 卻是西方強調男生要堅強,女生軟弱要被保護(gender behavior-difference), 甚至東方歌詞出現比較多的打破刻板印象觀念(gender behavior-打破性別限 制)。. 28.

(34) 6.. 權力距離:文獻中提及在傾向低度權力距離的文化中,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 係是傾向平等的(equal),並且個體各別具有主導的權力(dominance)。在此類 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符合主張,西方多有命令的語句表述,並且兩人關係中, 彼此是平等,像是有歌詞提到你和我彼此為一,加在一起為二,使得大幅影 響總次數之統計。在東方歌詞中則出現了因為身為原住民(社會地位),而導 致不公平的眼光對待(status unequal),進而使得感情被阻饒抒發。然而,在 單純提到不公平(unequal)的歌詞,西方多了 1 次。. 7.. 六大構面差異分析:我們針對上述六大構面總數,以卡方統計驗證差異結果, 輔助檢驗東西方在六大文化構面的差異統計量(參照表三),在 40 年的資料 統計,發現六大構面中有四大構面是有顯著差異的,分別為個人與集體主義 (χ²=25.76,p<0.05) 、 不 確 定 性 趨 避 (χ²=6.083,p<0.05) 、 享 樂 與 限 制 (χ²=5153,p<0.05) 與 長 短 期 觀 點 (χ²=7.7127,p<0.05) , 並 且 顯 著 的 方 向 和 Hofstede 主張相符(Hofstede 2011)。然而;在男女性特質以及權力距離則沒 有顯著差異。先前學者主張相同。我們認為在權力距離(χ²=1.436)、男女性 特質(χ²=3.394)不顯著的可能原因是:權力距離比較常在文獻中探討是在政 治領域,愛情關係中的確較難發現此構面的差異,男女性特質則是在環境上 1900 年來女性意識抬頭,並且男女關係中男性主義太強烈,容易被消費族 群產生反感,例如物化女性,在以往的文化反映在文創產品的文獻,也幾乎 沒有依據男女性特質這個構面進行探討。. 29.

(35) 表三:六大構面卡方檢定 卡方檢定〈期間:1974~2014 年〉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East West. 192 681. χ²= 18.272 p-value= 0.00. 425 403. high/low uncertainty avoidance East West. 154 25. χ²= 4.353 p-value= 0.02. 8 32. indulgence/restraint East West. 11 161. χ²= 5176.7 p-value= 0.00. 161 106. short term/long term East West. 21 81. χ²= 6.0653 p-value= 0.01. 183 94. Femininity/Masculinity East West. 88 19. χ²= 1.5925 p-value= 0.14. 14 20. low/ high power distance East West 8.. 1 39. χ²= 1.3493 p-value= 0.1749. 8 4. 其他:其他部份我們要予以分開子類目討論,因為各個子類目沒有關係,只 是將其統計在一起,表示無法歸類至文化六大類目的總數。在其他的子類目 中包含了近 37 個概念(參照附錄六總表)。. 三、東西方類目趨勢圖分析:我們依照各六大類目,將東西方次數分成 4 個十年 統計,顯示出四個十年的次數變化與趨勢。 1.. 個人與集體主義:個人主義在 4 個十年中西方維持高於東方的次數,我們發 現西方在個人主義的次數持續增加,尤其在第三個十年(1994~2004 年)因著 東方減少與西方差距擴大(參照圖二)。只有在第二、三個十年的集體主義表 現在歌詞的次數是符合先前學者主張,東方高於西方,第一、四個十年則發 生交叉,第一個十年的差距比較大,然而第四個十年西方僅略高出東方。(參 照圖三) 30.

(36) 圖二:個人主義趨勢圖 250. 221 189. 200. 次數. 150 150. 121. 100 50. E 67. 65. W. 31. 29. 0 第一個十年.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圖三:集體主義趨勢圖 140. 123. 120 117. 109. 120. 100 86. 99. 次數. 100 74. 80. E 60. W. 40 20 0 第一個十年. 2..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不確性趨避:在低不確定趨避趨勢圖中,西方在第三個十年有東西方數量差 逆轉,東方略高於西方,然而因為該部分的次數總量也不多,儘管只有差了 三個次數,在趨勢圖中卻看得出在整體是明顯的差距(參照圖四)。在高不確 定趨避趨勢圖中,東方維持比西方多的次數,並且在第二個十年(1974~1984), 因著東方增加幅度大,差距最明顯(圖五). 31.

(37) 圖四:低不確定趨避趨勢圖 16. 14. 14 11. 12 次數. 10 8 6 4. E. 6 4. W. 3 2. 2. 0. 0. 0 第一個十年.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圖五:高不確定趨避趨勢圖 57. 60 50. 次數. 40. 35. 34 28. 30. E W. 20 11 10. 6. 3. 5. 0 第一個十年. 3..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長短期時間觀點:在短期時間觀點中,我們看到西方雖有波動,但仍維持高 於東方的次數,甚至東方在 1974~2014 年四個十年區間,次數有開始下降的 趨勢(參照圖六)。但是,東方短期時間觀點的遞減,不代表東方在長時間觀 點的增加,儘管第四個十年看到東方大幅度的增加,在第三個十年東西方差 距是縮小的(參照圖七)。. 32.

(38) 圖六:短期時間觀點趨勢圖 25. 22. 22 20. 次數. 20. 17. 15 E 10. 7. W 6. 5 3. 5 0 第一個十年.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圖七:長期時間觀點趨勢圖 60. 47. 50. 次數. 40. 54. 53. 33 29. 30. 22 18. 20. E 21. W. 10 0 第一個十年. 4..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權力距離:西方在低權力距離維持比東方高,在第四個十年更是明顯的增加, 使得差距擴大,東方則是幾乎沒有低權力距離的表述出現,僅有在第四個十 年增加一個次數(參照圖八)。在高權力距離趨勢圖中,僅有第三個十年和學 者主張相符,東方較明顯的高於西方次數,但是在第一個十年與第四個十年 相反,西方略高於東方(參照圖九)。. 33.

(39) 圖八:低權力距離趨勢圖 25 20. 次數. 20 15 E. 10 10. W 5. 4. 5 0. 0. 0. 第一個十年.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1. 0 第四個十年. 圖九:高權力距離趨勢圖 7. 6. 6. 次數. 5 4 3 2 1. 3. E. 2. W. 1 0. 0. 0. 第一個十年.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0. 5.. 第四個十年. 享樂與受限:在享樂趨勢圖中,我們發現四個十年之中西方持續增加,並且 明顯高於東方次數(參照圖十)。受限趨勢圖中,東方變化不大,甚至第四個 十年開始有下滑趨勢,西方則相較之下波動大,甚至在第四個十年高出東方 次數,出現了與先前學者主張不同(參照圖十一)。. 34.

(40) 圖十:享樂趨勢圖 57. 60 48. 50. 次數. 40 31 30. E. 25. W. 20 10. 5. 5 1. 0.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0 第一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圖十一:受限趨勢圖 60 50 50. 43. 43. 39 次數. 40. 36. 35. E. 30 20. W 13 8. 10 0 第一個十年. 6..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男女性特質:在女性特質趨勢圖中,與 Hofstede 的主張不同東方儘管隨時 間減少女性特質,然而仍維持比西方高(參照圖十二)。男性特質在第一個與 第二個十年,可以看到也是與 Hofstede 主張相反,西方高於東方次數;但 在第三與銳減,使得東方高於西方次數(參照圖十三)。. 35.

(41) 圖十二:女性特質趨勢圖 45. 41. 40 35. 30. 次數. 30 25. E. 20. W. 15 10 5. 10 4. 6. 5. 7 4.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第四個十年. 0 第一個十年. 圖十三:男性特質趨勢圖 14. 12 11. 12. 次數. 10 7. 8. E 6. W 3. 4 2. 1. 3 1. 0. 0 第一個十年. 第二個十年. 第三個十年. 36. 第四個十年.

(42) 四、東西方前後 20 年比較 我們將 1974 年至 2014 年分前後 20 年比較,整體的結果,對照前後 20 年, 也就是後 20 年開始各國音樂國際交流越多,並且技術邁向數位化時代,文化反 應在文創產品的差異是如何變化(參照下表四)。 1.. 個人與集體主義:個人主義東西方的差距是擴大的,原因是西方量大幅增加, 然而東方的量沒有太明顯的增減(參照圖十四),集體主義的差距前後二十年 沒有顯著的差距上的改變 (參照圖十五)。. 圖十四:個人主義前後20年趨勢圖 450. 410. 400 350. 次數. 300. 271. 250. E. 200 150. W 94. 98. 前20年. 後20年. 100 50 0. 圖十五:集體主義前後20年趨勢圖 220. 217. 215. 次數. 210. 208. 206. 205 E 200. 197. W. 195 190 185 前20年. 2.. 後20年. 不確定性趨避:在高、低不確定性趨避中東西方呈現收斂。我們看見東西方 37.

(43) 大幅度的後 20 年收斂至僅差距一個次數,只是高不確性趨避收斂至的差距 還是大的(參照圖十六、十七)。. 圖十六:低不確定性趨避前後20年趨勢圖 30 25 25. 次數. 20 E. 15. W 10. 7 6. 5. 2. 0 前20年. 後20年. 圖十七:高不確定性趨避前後20年趨勢圖 92. 100 90 80. 62. 70 次數. 60 50. E. 40. W. 30 16. 20. 9. 10 0 前20年. 3.. 後20年. 權力距離:低權力距離的差距是有擴大的,原因是來自西方次數增加,東方 沒有明顯的增加,拉大東西方距離(參照圖十八),高權力距離則有交叉,表 示前後二時念的差距方向改變,前二十年是西方略高於東方;然而,在後二 十年則是明顯的變成東方高於西方,後二十年的差距方向符合 Hofstede 的 主張(參照圖十九)。. 38.

(44) 圖十八:低權力距離前後20年趨勢圖 30 24. 25. 次數. 20 15 E. 15. W 10 5. 1. 0 0 前20年. 後20年. 圖十九:高權力距離前後20年趨勢圖 9. 8. 8 7. 次數. 6 5. E. 4. 3. W. 3 2. 1. 1. 0. 0 前20年. 4.. 後20年. 男女性特質:前二十年,東方在女性特質是明顯高於西方的次數,與 Hofstede 的主張不同(參照圖二十),儘管後二十年是有明顯的趨近,然而東方還是略 高於西方(參照圖二十一)。. 39.

(45) 圖二十:女性特質前後20年趨勢圖 80. 71. 70 60 次數. 50 E. 40. W. 30 20. 10. 17 9. 前20年. 後20年. 10 0. 圖二十一:男性特質前後20年趨勢圖 25. 23. 次數. 20 15 E 10. 8. W 6. 5 1 0 前20年. 5.. 後20年. 享樂與受限:東西方的差異在享樂這類目中是擴大的,符合 Hofstede 的主 張,從情歌歌詞中,反映出不如先前其他學者主張,因為西化、資本化的因 素,使得文化差異趨近,甚至像西方靠攏;反而差異增加(參照圖二十二)。 然而在受限的類目中,差異是有些微的靠攏(參照圖二十三)。. 40.

(46) 圖二十二:享樂前後20年趨勢圖 120. 105. 100. 次數. 80 60. 56. E W. 40 20. 6. 5. 前20年. 後20年. 0. 圖二十三:受限前後20年趨勢圖 90. 82. 79. 80 70. 次數. 60 50. 58 48 E. 40. W. 30 20 10 0 前20年. 6.. 後20年. 長短期時間觀點:短期觀點在前後 20 年是稍微擴大差距的,並且差距是因 為東方更少的短期觀點,西方更多的短期觀點(參照圖二十四)。西方短期觀 點的增加反映在情歌歌詞,另一方面也反映在飲食文化,自 1995 年代開始 西方速食文化快速的擴張,也開始興起速食文化的探討(Lee and Ulgado 1997)。在長期觀點部分,東西方的差距沒有明顯的增減,並且東方維持高 於西方的次數水準(參照圖二十五)。. 41.

(47) 圖二十四:短期觀點前後20年趨勢圖 45. 42 39. 40 35. 次數. 30 25 20 15. E W. 13 8. 10 5 0 前20年. 後20年. 圖二十五:長期觀點前後20年趨勢圖 120 100 100. 83. 次數. 80 60. 55. E 39. 40. W. 20 0 前20年. 7.. 後20年. 卡方檢驗:我們針對前後二十年分別計算六大構面的卡方值,以統計來檢驗 前二十年的差異量與後二十年的差異量有沒有明顯的變化(參照表四)。發現 個人與集體主義差距前後二十年是顯著且卡方值變大(χ²=12.55219,p<0.05→ 24.32843,p<0.05)表示差異是隨時間擴大。以社會現象觀察來看台灣近幾年 來,個人主義漸漸明顯,有台灣學者認為,個人主義漸取代集體主義的原因 主要來自於家庭結構的變化─少子化,相較於過去大家庭,近代父母多關注 在一至兩位孩子身上(何金針與唐璽惠 2006) 。儘管如此,在情歌歌詞中表 述的文化差異仍是擴大,反而支持了 Hofstede 的主張,文化差異不會因全 球化或時間縮小差異。不確性趨避明顯的從顯著差異到差異收斂至不顯著 (χ²=9.932564,p<0.05→0.606414,p>0.05),表示在此類目中東西方可能受到行 銷策略國際化的影響大。東方歌詞從以往至今都相較西方提及許多關於命定 愛情、緣分的愛情觀念,可能原因是因近年中國的崛起,使西方社會對於東 方文化產生興趣,甚至融入影集的編寫,例如:在美國影集(Good luck, Charlie) 中出現了陰陽概念的台詞。近 20 年西方歌詞也開始編碼出 fatalism 的字詞(參 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發表好歌詞定義 2.教師引導學生 小組討論曲調旋 律與歌詞的對應

A good way to lead students into reading poetry is to teach them how to write their own poems.. The boys love the musical quality of

I love reading these story books with their exciting stories and funny pictures.. The Berenstain Bears are

Summing up all genus free energy of ABJM matrix model.. Seminar @ National

(C)John’s love for graffiti began in junior high s chool when his school held a graffiti contest.. (D)John’s love for crows start 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en he joine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Through despair and hope Through faith and love Till we find our place On the path unwinding In the circle. The circle

Last Train to Memphis: The Rise of Elvis Presley (Boston 1994) 及 Careless Love: The Unmaking of Elvis Presley (Boston 1999).. Mystery Train: Imagines of America in Rock ‘n’ 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