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兩歲嬰幼兒飲食及生長發育追蹤世代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兩歲嬰幼兒飲食及生長發育追蹤世代之影響"

Copied!
1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碩士論文. 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兩歲嬰幼兒飲食 及生長發育追蹤世代之影響 Examination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dietary intakes and growth development by a follow-up cohort study from birth to two years. 指導教授:盧立卿 教授 研究生:賴又禎.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

(2) 摘 要. 本研究探討不同家庭社經背景之嬰幼兒其哺餵方式、飲食攝取、 生長、動作發展及健康之相關資料。此研究合併了三世代資料,受試 者分別是於民國 91 年、93 年及 98 年間於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及台大 醫院進行招募。研究工具以問卷為主,內容包括飲食資料(24 小時 飲食回憶) 、飲食歷史、健康情形等,主要以面對面及電訪方式追蹤, 分析 399 名出生至 2 歲嬰幼兒其哺餵方式、營養素攝取、體型生長、 動作發展及健康情況,依家庭社經背景分成低社經組、中社經組及高 社經組三組。資料使用 SPSS 19.0 及 STATA 8.0 版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出生至 1 歲之間的生長發展相當快速,體重、身長及 頭圍的變化很大,而嬰幼兒 1 歲至 2 歲之間其體重、身長及頭圍的變 化有明顯變小的趨勢。在出生至 2 歲的嬰幼兒體型(體重、身長及頭 圍)於三組間無顯著差異。在營養素攝取方面,2 歲時嬰幼兒平均每 日熱量攝取為 1094 大卡,低於 DRIs 建議量(稍低為 1150 大卡,適 度為 1350 大卡) ;平均蛋白質、脂質及醣類攝取為 37、31、167 公克, 各占總熱量攝取的 14%、25%及 61%,而蛋白質攝取量高於 DRIs 所 建議的 20 公克。在嬰幼兒 2 歲時,三組營養素攝取並無呈現顯著差 異。另外也發現,大多數營養素之攝取量多與完全哺餵母乳月數呈顯 著負相關,而與完全哺餵配方奶月數呈顯著正相關。 嬰幼兒第 6 個月時,配方奶哺餵率以高社經組顯著最低(42%, p=0.03),而母乳哺餵率以高社經組母乳哺餵率為最高(33%, p=0.06); 嬰幼兒 2 歲時,不同的哺餵方式其三組間皆未達顯著差異。嬰幼兒家 庭社經背景因子多與完全哺餵母乳月數是呈顯著正相關,而與完全哺 餵配方奶月數呈顯著負相關,並且母乳哺餵時間以高社經組的為最高 (約為 6 個月)。在副食品開始添加之月齡方面,三組間有達顯著差 II.

(3) 異(p<0.01),其中高社經組添加月齡為第 5.9 個月,最接近 6 個月大, 也發現嬰幼兒家庭社經背景因子皆與副食品開始添加月齡呈顯著正 相關。另外,完全哺餵母乳月數與副食品開始添加月齡呈顯著正相關。 在健康及發展方面,嬰幼兒哺餵母乳月數多與嬰幼兒動作發展月齡、 感冒感染天數、生病頻率呈顯著負相關;而嬰幼兒副食品開始添加時 間多與嬰幼兒動作發展月齡、生病頻率呈顯著正相關。 家庭社經背景對於出生至 2 歲嬰幼兒的哺餵情形造成了強烈影響, 而在 2 歲的營養素攝取方面,並無發現有顯著的差異性存在,表示現 今臺灣不同社經背景之家庭,其哺餵狀況雖然不盡相同,但並不會造 成嬰幼兒營養攝取量上有顯著的差別,因此,在 2 歲時體型發展在三 組間大多無呈現顯著差異,反應出本研究所探討的生長發育情況。. 關鍵詞: 世代研究、家庭社經背景、哺餵方式、營養素攝取. III.

(4) Abstract We examined the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feeding patterns, nutrient intakes, growth development, motor development and health of infants. The data from three cohort studies were combined.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Taipei Municipal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between from 2002 to 2009. The methodology adopted the questions asked in the three cohorts were identic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nutrient intakes by 24 hours recalls, dietary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health status was obtained by face-to-face and telephone interviews. We analyzed the dietary intakes from milk and complementary food, nutrient intakes, growth development and health of 399 infants from birth to two years. Thes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adequat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 software packages of SPSS 19.0 and STATA 8.0 were used for 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development (weight,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infants from age 0 to 1 was dramatically fast, but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changes from age 1 to 2. The growth indicators (weight,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infant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age 0 to 2. The mean daily caloric intake of 2-year-old was 1094 Kcal. It’s lower than the DRIs (1150~ 1350Kcal). The average dietary intakes of protein, fat and carbohydrate were 37g, 31g and 167g, 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energy was 14% from protein, 25% from fat, and 61% from carbohydrates. The IV.

(5) average dietary intakes of protein is higher than the DRIs (20g). The nutrient intakes of infant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age 2. We also found that multiple nutrient intakes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bu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exclusive formula feeding. At 6 th month, the rate of formula feeding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st (42%, p=0.03), and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group was highest. The feeding methods of infant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age 2. Many factor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nd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exclusive formula feeding. The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st (about 6 months). The month of infants started consuming complementary foo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The high socioeconomic group started consuming complementary food at 5.9th month, almost 6th month. We also found that many factor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nth of infants started consuming complementary food. Besides, the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nth of infants started consuming complementary food. Regarding the health status and motor development,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ge of motor development and the frequency of illness. The month of infants started consuming complementary food. V.

(6)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ge of motor development and the frequency of illness. The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for infants from birth to two years of feeding patterns caused a strong influence, and in the two-year-old nutrient intake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t is showed in Taiwan today that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ir feeding situation may be different, but it does not make infant nutrition intake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nutrient intakes of infant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it made the same situation of the grow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hort study,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feeding pattern, nutrient intake. VI.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家庭社經背景評定方式之相關研究.................................................... 6 第二節 家庭社經背景與哺餵歷史之探討...................................................... 15 第三節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方式相關研究探討.............................. 17 第四節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生長發育相關研究探討..............................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程序.......................................................................... 30 研究對象.............................................................................................. 33 研究工具.............................................................................................. 35 訪員訓練與資料蒐集.......................................................................... 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39 第七節 統計分析..............................................................................................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44 第一節 嬰幼兒零至二歲基本資料分析.......................................................... 44 一、家庭社經背景資料分組...................................................................... 44 二、民 91、民 93 與民 98 嬰幼兒之家庭背景......................................... 45 三、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之家庭資料比較...................................... 49 第二節 嬰幼兒零至二歲生長情形.................................................................. 53 ㄧ、嬰幼兒零至二歲生長情形分析.......................................................... 53 二、探討嬰幼兒零至二歲體型增加倍數及體型增加百分比.................. 61 三、家庭背景資料與嬰幼兒生長情形之相關分析.................................. 67 第三節 嬰幼兒零至二歲營養素攝取情形與哺餵情形.................................. 71 一、嬰幼兒一歲及兩歲時營養素攝取情形.............................................. 71 二、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哺餵方式及哺餵時間之探討.................. 92 三、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副食品開始添加月齡之探討................ 102 第四節 嬰幼兒動作發展及健康情形............................................................ 108 一、嬰幼兒動作發展情形之描述............................................................ 108 二、嬰幼兒健康情形之描述.................................................................... 120 第五章 討論 ........................................................................................................... 127 第一節. 嬰幼兒基本資料及家庭社經背景分組狀況.................................... 127 VII.

(8) 第二節 嬰幼兒生長狀況................................................................................ 129 一、整體嬰幼兒出生至 2 歲之生長情形................................................ 129 二、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之生長情形........................ 132 第三節 嬰幼兒飲食營養攝取及哺餵狀況.................................................... 133 一、嬰幼兒營養素攝取情形.................................................................... 133 二、嬰幼兒哺餵情形................................................................................ 136 三、嬰幼兒副食品開始添加月齡............................................................ 139 第四節 嬰幼兒發展狀況及健康狀況............................................................ 141 一、嬰幼兒發展情形................................................................................ 141 二、嬰幼兒健康情形................................................................................ 144 第六章 結論 ........................................................................................................... 146 第七章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 152 參考文獻.................................................................................................................... 155 附錄............................................................................................................................164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研究調查同意書(幼兒)..............................................................165 研究調查同意書(母親)..............................................................166 幼兒二歲及家庭問卷......................................................................167 中南部問卷品質檢查表..................................................................174. 附錄五. 幼兒二歲及家庭問卷相關變項編碼..............................................175. VIII.

(9) 表目錄 表 2-1.1 表 2-1.2 表 2-3.1 表 2-4.1 表 3-5.1 表 3-6.1. 各類別之技術層次 .................................................................................. 10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 .......................................................................... 1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方式之相關研究 ...................................... 19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生長發育之相關研究 ...................................... 25 三世代問卷實施流程 .............................................................................. 38 盧家研究室研發方法(A 方法)與 Hollingshead 二因子社會地位指數 方法(B 方法) ...................................................................................... 4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2.1. 民 91、93 和 98 世代嬰幼兒家庭基本資料分布 .................................. 46 民 91、93 和 98 世代嬰幼兒家庭基本資料分布 .................................. 48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之家庭資料分布 1 ....................................... 50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之家庭資料分布 2 ....................................... 52 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分布情形 .......................................................... 55. 表 4-2.2 表 4-2.3 表 4-2.4 表 4-2.5. 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分布情形 .......................................................... 55 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分布情形 .......................................................... 55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分布情形 .......................... 58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分布情形 .......................... 58. 表 4-2.6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分布情形 .......................... 58 表 4-2.7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改變情況-體重增加倍數 ...................... 62 表 4-2.8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改變情況-身長增加倍數 ...................... 62 表 4-2.9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改變情況-頭圍增加倍數 ...................... 62 表 4-2.10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改變情況-體重增加百分比 .................. 63 表 4-2.11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改變情況-身長增加百分比 .................. 63 表 4-2.12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改變情況-頭圍增加百分比 .................. 63 表 4-2.13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改變情況-體重增加倍數 ...................................................................................................................................... 65 表 4-2.14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改變情況-身長增加倍數 ...................................................................................................................................... 65 表 4-2.15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改變情況-頭圍增加倍數 ...................................................................................................................................... 65 表 4-2.16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改變情況-體重增加百分比 ...................................................................................................................................... 66 表 4-2.17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改變情況-身長增加百分比 ...................................................................................................................................... 66 表 4-2.18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改變情況-頭圍增加百分比 ...................................................................................................................................... 66 表 4-2.19 父母親身高體重與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之相關 .............................. 68 IX.

(10) 表 4-2.20 表 4-2.21 表 4-2.22 表 4-2.23 表 4-2.24 表 4-3.1 表 4-3.2 表 4-3.3 表 4-3.4. 父母親身高體重與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之相關 .............................. 68 父母親身高體重與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之相關 .............................. 68 家庭背景與嬰幼兒出生至 2 體重之相關 .............................................. 69 家庭背景與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之相關 .......................................... 69 家庭背景與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之相關 .......................................... 70 營養素完成率百分比 .............................................................................. 72 嬰幼兒 1 歲及 2 歲營養素攝取量 .......................................................... 74 嬰幼兒 1 歲及 2 歲營養素攝取量 .......................................................... 75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 1 歲營養素攝取量 ...................................... 78. 表 4-3.5 表 4-3.6 表 4-3.7 表 4-3.8 表 4-3.9.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 2 歲營養素攝取量 ...................................... 79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 1 歲營養素攝取量之相關性 .......................... 8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 2 歲營養素攝取量之相關性 .......................... 85 嬰幼兒 2 歲時餵食及補充品使用狀況(n=267) ..................................... 90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的哺餵方式情況 .................................. 93. 表 4-3.10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第 6 個月的哺餵方式情況 .......................... 93 表 4-3.11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 1 歲的哺餵方式情況 .................................. 93 表 4-3.12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 2 歲的哺餵方式情況 .................................. 93 表 4-3.13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 0~2 歲各哺餵時間情況 .............................. 94 表 4-3.14 表 4-3.15 表 4-3.17 表 4-3.18 表 4-3.19 表 4-3.20 表 4-4.1 表 4-4.2 表 4-4.3 表 4-4.4. 家庭社經背景與出生至 2 歲嬰幼兒哺餵月數相關性 .......................... 96 嬰幼兒生長與哺餵月數相關性 .............................................................. 98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開始副食品添加月齡 ................................ 102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副食品開始添加月齡之相關性 .................... 103 嬰幼兒 2 歲營養素攝取量與副食品開始添加月齡之相關性 ............ 105 嬰幼兒哺餵月數與副食品開始添加月齡之相關性 ............................ 107 嬰幼兒各項動作發展的開始月齡分布 ................................................ 110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各項動作發展的開始月齡比較 ................ 111 嬰幼兒 2 歲動作發展與否與副食品平均開始的添加月齡 ................ 112 嬰幼兒 2 歲動作發展與否與平均哺餵母乳月數 ................................ 113. 表 4-4.5 嬰幼兒 2 歲動作發展與否與平均混合哺餵月數 ................................ 114 表 4-4.6 嬰幼兒 2 歲動作發展與否與平均哺餵配方奶月數 ............................ 115 表 4-4.7 嬰幼兒各項動作發展的開始月齡與開始添加副食品月齡相關性 .... 116 表 4-4.8 嬰幼兒各項動作發展的開始月齡與哺餵月數相關性 ........................ 117 表 4-4.9 嬰幼兒各項動作發展的開始月齡與 2 歲營養素攝取之相關 ............ 118 表 4-4.10 嬰幼兒 2 歲生病情形及有生病的嬰幼兒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 121 表 4-4.11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 2 歲生病情形 ............................................ 122 表 4-4.12 母乳哺餵狀況與嬰幼兒生病頻率及疾病感染天數之相關 ................ 123 表 4-4.13 開始添加副食品月齡與嬰幼兒生病頻率及疾病感染天數之相關 .... 124 表 4-4.14. 嬰幼兒 2 歲生病情形與營養素攝取之相關 ........................................ 125 X.

(11) 圖目錄 圖 3-1.1 圖 3-2.1 圖 4-2.1 圖 4-2.2 圖 4-2.3 圖 4-2.4 圖 4-2.5. 研究架構 .................................................................................................... 29 研究實施流程圖 ........................................................................................ 32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生長分布情形 ............................................ 56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生長分布情形 ............................................ 56 男女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生長分布情形 ............................................ 56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體重分布情形 .......................... 59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身長分布情形 ............................ 59. 圖 4-2.6 圖 6.1. 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頭圍分布情形 ............................ 60 家庭社經背景與營養攝取、生長、哺餵、發展及健康相關性之重要結 果 1........................................................................................................... 150 家庭社經背景與營養攝取、生長、哺餵、發展及健康相關性之重要結 果 2........................................................................................................... 151. 圖 6.2. XI.

(12)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 嬰幼兒家庭社經背景的高低與其哺餵情形及體型生長之影響,於 國內外研究皆發現有其相關性 (Romulus-nieuwelink et al., 2011; Dubois et al., 2003; Heck et al., 2006;Haku et al., 2007;何沛穎,民 99), 而至目前為止,雖然國外有學者探討此現象,但國內對於評估嬰幼兒 哺餵情形的基礎研究資料極為有限,缺乏探討本土幼兒家庭社經背景 與哺餵情形、營養狀況、體型發展之關聯性的研究。嬰兒出生至二歲 間,飲食模式不斷改變,嬰兒出生至一歲內之飲食轉變為一開始的奶 類(如:母奶、配方奶)攝取,漸漸地加入副食品的補充,飲食更多 樣化。一歲至兩歲期間,飲食又更具豐富性的加入了近似於一般家庭 食物;而隨著年齡增長以及母親再度就業的影響,有些幼兒開始請保 母托育,幼兒也接觸更多不同於家中的飲食。因此本研究希望能提供 更多的台灣本土資料以提升國內學術研究的發展。 於先前研究中,本研究室成員江忻蓉(民 101)結合民 98 世代、 民 91 世代與民 93 世代出生至 1 歲之嬰幼兒資料,分別利用橫斷性及 縱貫回溯性分析,針對嬰兒不同飲食模式及飲食攝取與體型結果及其 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將承接江(民 101)之研究,利用前 瞻性之研究設計,持續追蹤收集 2 歲資料,並合併何沛穎(民 99) 已結合的民 91 及民 93 世代兩歲資料,共有嬰幼兒兩歲資料 267 位及 父親與母親之基本資料,來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對嬰幼兒零至二歲間飲 食、健康情形與生長發育狀況研究分析。本研究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對 嬰幼兒出生至 2 歲間可能的相關影響因素,希望能提供國人在嬰幼兒 飲食與營養資訊上相關的基礎資料。 1.

(13) 第二節. 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目的. 1. 瞭解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體型生長情形之影響。 2. 瞭解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營養素攝取狀況之影響。 3. 瞭解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哺餵狀況之影響。 4. 瞭解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發展及健康狀況之影響。 二、. 研究問題. 1. 瞭解零至二歲嬰幼兒體型生長情形。 1.1 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體型生長情形影響為何? 1.2 父母親的身高體重與零至二歲之間嬰幼兒生長及發展狀況的 影響關係為何? 1.3 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哺餵情形與體型生長情 形影響關係為何? 2. 瞭解零至二歲嬰幼兒飲食營養攝取現況。 2.1 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飲食營養攝取的影響為何? 2.2 零至二歲嬰幼兒營養素攝取狀況與哺餵情形影響關係為何? 2.3 零至二歲嬰幼兒營養素攝取狀況與嬰幼兒動作發展及健康情 形的影響關係為何?. 3. 瞭解零至二歲嬰幼兒之哺餵情形。 3.1 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的母乳及配方奶餵食狀況影 響為何? 2.

(14) 3.2 家庭社經背景對零至二歲嬰幼兒的副食品開始添加時間影響 為何? 3.3 零至二歲嬰幼兒的哺餵月數與副食品開始添加時間影響關係 為何? 4. 瞭解零至二歲嬰幼兒動作發展與健康狀況。 4.1 零至二歲之間嬰幼兒動作發展及健康狀況為何? 4.2 哺餵母乳時間、副食品添加月齡與零至二歲之間嬰幼兒健康狀 況的影響關係為何? 4.3 哺餵母乳時間、副食品添加月齡與零至二歲之間嬰幼兒動作發 展的影響關係為何?. 3.

(1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所用的重要名詞釋義如下: 一、 社經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常以一個人的職業、教育程度、收入等來判定一個人的社經地 位的高低,本研究是以父母親的職業、教育程度、收入來評定嬰幼兒 之社經地位高低。 二、 嬰兒與嬰兒期(infant ; infancy) 出生至滿一歳以前的小孩稱為嬰兒,而嬰兒自出生至滿十二個月 的這段時間稱為嬰兒期。 三、 幼兒(toddler) 一般而言,幼兒泛指二歲以上未滿六歲的小孩,也有研究將此範 圍界定為一歲至三歲,本研究範圍的幼兒則是指一歳至二歲的幼兒。 四、 嬰兒配方食品(infant formula) 根據不同時期嬰幼兒營養需求之設計,可代替人乳符合嬰兒一 般營養需要之粉狀或液態之嬰兒配方食品,適用於一般營養狀況之嬰 兒。 五、 副食品(complementary/supplemental food) 副食品則是指嬰兒由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轉換到固體食物的這 段時間,除了奶類以外所添加的所有食物(包含液體(liquid food)、半 固體(semi-solid food)或固體食物(solid food))。. 4.

(16) 六、 哺餵方式(feeding patterns) 分為母乳哺餵(breast-feeding)或嬰兒配方奶粉哺餵 (formula-feeding)若同一時期有餵食母乳和配方奶的情形,則為混 合哺餵。 七、 發展狀況(developmental status) 指嬰兒拿餅乾吃、小跑步、拿杯子喝飲料、轉開瓶蓋、打開糖果 包裝、自己吃飯的起始時間。 八、 生長狀況(growth status) 研究中所指的生長狀況是指幼兒出生至滿 2 歲之間頭圍(head circumference)、身長(length)/身高(height)和體重(weight)測量。 九、 健康狀況(health status) 研究中所指的健康狀況是幼兒出生至滿 2 歲之間生病的狀況如: 疾病種類、疾病頻率、疾病持續天數以及排便狀況。 十、 嬰兒體重增加百分比(infant weight gain percentage, IWG%) 嬰兒出生至二歲間、一歲至二歲間體重增加量分別佔其出生體重 或一歲時體重之百分比: 公式:(二歲體重-出生或一歲體重)/出生或一歲體重× 100% (Xiong et al., 2007). 5.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嬰幼兒的家庭社經背景的評定其影響因子有雙親教育程度、職業、 收入等因素;而家庭社經背景對於嬰幼兒哺餵情形也有其相關性。本 研究將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以便讓研究能夠順利進行。第一節 將介紹不同的家庭社經背景評定方式,第二節將回顧國內哺餵歷史與 家庭社經背景的關聯性,第三節則將探討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 方式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家庭社經背景評定方式之相關研究. 國內外評定嬰幼兒家庭社經背景的方式有很多種,嬰幼兒之雙親 的職業、教育程度、收入等因子經常用來客觀判定家庭社經背景的高 低。最常見的評定方式有參照 Hollingshead 二因子社會地位指數 (two-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所運算出來的分級;也有分別討論 其中職業、教育程度、收入等因素來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對其研究之問 題的影響(Hollingshead & Redlich, 2007)。本節蒐集相關文獻探討不同 的家庭社經背景評定方式。 國內王珮玲將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進行 研究探討,在家庭社經地位的評定部分,將兒童雙親的教育程度由高 至低區分為研究所以上、專科或大學、高中或高職、初中或初職、小 學或未上學但識字,並將兒童雙親職業區分為高級專業人員或高級行 政人員;專業人員或中級行政人員;半專業人員或一般公務員;技術 性工人;無技術或非技術工人。教育及職業各分五等級,雙親中以教 育 等 級 較 高 者 為 代 表 , 參 照 Hollingshead 二 因 子 社 會 地 位 指 數 6.

(18) (two-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將教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乘 7,將 兩數之和區分為五個等級(Ⅰ、Ⅱ、Ⅲ、Ⅳ、Ⅴ,Ⅰ)為 52~55,Ⅱ為 41~51,Ⅲ為 30~40,Ⅳ為 19~29,Ⅰ為 11~18,最後將Ⅰ、Ⅱ歸為高 社經,Ⅲ歸為中社經,Ⅳ、Ⅴ歸為低社經(王珮玲,民 81)。 王元玲在民國 92 年研究兒童肥胖與自尊關係以及探討影響減重 成效之相關因素時,將家庭社經地位分為高、中、低社經,其中也是 以 Hollingshead 二 因 子 社 會 地 位 指 數 (two-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做為參考,將教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乘 7,並且區分為五等 級,並將Ⅰ、Ⅱ歸為高社經,Ⅲ歸為中社經,Ⅳ、Ⅴ歸為低社經。在 教育程度的區分上,是由高至低分別區分為五等級:碩士及博士學位、 大學院校畢業及技術學院畢業、大學肄業、專科畢業、高中及高職畢 業、國中畢業及其他。職業指數由高至低區分為五等級:高級專業人 員及高級行政人員、專業人員及中級行政人員、半專業及一般公務員、 技術性工人、半技術及非技術工人,評定家庭社經地位指數是以雙親 中教育等級較高者為代表(王元玲,民 92) 。李介耀在探討國小校園 英語生活環境對英語學習成就的影響時,其中有評定家庭社經地位, 評定方式、教育程度之區分以及職業指數之區分與王元玲作者相仿 (李介耀,民 97)。 民國 100 年國內陳怡如探討不同社經地位與性別之幼兒的加法 運算能力與策略,在家庭社經地位的評定中,將雙親教育程度與職業 指數進行加權計算,也是根據 Hollingshead 二因子社會地位指數。在 教育程度的分類方面分為:碩博士畢業或肄業、大學或技術學院畢業, 獲學士學位、專科畢業、高中職畢業、國中或國小畢業。職業指數方 面由高至低分別為:高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員、專業人員,中級行 政人員、一般行政人員、技術性工人、半技術或非技術工人。將分數 加權後由高至低區分為五組,將一、二組歸為高社經,三歸為中社經, 7.

(19) 四、五歸為低社經,雙親其中總分較高者作為評定社經地位的依據(陳 怡如,民 100)。 吳怡瑾將動作發展遲緩兒童的身體質量指數分類分佈及其與飲 食及活動型態之相關性做了研究及探討,其中評定兒童的家庭社經部 分是利用父親的社會階層來做為評定,將教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乘 7,父親教育程度分七等級及職業分五等級,探討之教育程度由高至 低為研究所、大專、專校肄、高中、高中肄、初中、小學或無學,探 討之職業由高至低為高級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員、專業人員或中級 行政人員、半專業或一般公務員、技術性工人、半技術或非技術工人。 將兩數之和區分為五個等級,將Ⅰ、Ⅱ歸為高社經,Ⅲ至Ⅴ歸為低社 經(吳怡瑾,民 100)。 國內王俊隆有探討個人社經指標及社區社經指標與兒童呼吸道 疾病的關係,個人社經指標是參照父母中最高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 而社區社經指標是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教育程度以完成教育年 限區分為三級 : <12 年;12~15 年;≧16 年,作者並無討論到父母職 業(王俊隆,民 98) 。巴西的 Pelotas 城市有一個橫斷式研究,將嬰幼 兒分為高社經組別及低社經組別,高社經組有 35 人,低社經組 30 人, 比較八個月大的嬰幼兒其不同社經地位之母乳及副食品添加的情形, 並將他們的攝取情形與建議量進行比較,其分組是以母親的教育程度 來分組,母親的教育年限若小於 3 年即分為低社經,教育年限若高於 8 年即分為高社經(Romulus-nieuwelink et al.,2011)。 以上的內容多以探討幼兒及兒童家庭社經背景的評定,另外在國 中生家庭社經地位的評定方面,何秋蓮以臺南縣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為 例,探討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學業成就影 響之研究,家庭社經地位分別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母 8.

(20) 親職業及家庭每月收入分別討論(何秋蓮,民 97) 。國內李燕玲以父 母親職業、家庭總月收入、教育程度分別討論社經地位對於高中職學 生身體意象和憂鬱情緒之關聯性研究(李燕玲,民 97)。美國學者 Heck 等人有研究不同種族以及社經地位與哺餵的相關性時,社經地 位是分別以雙親職業、教育以及家庭收入與哺餵關係做探討。雙親職 業有分為四類: 高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員、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 製造業及農林牧業及非體力工;教育程度的部分母親教育程度分成四 類,而父親教育程度是以教育年限區分為三類,區分方式如下: 母親 教育程度分為大學畢業或以上、大學或學院、高中畢業、未完成高中 學業;父親教育程度分為教育年限≦12 年;13~15 年;≧16 年。(Heck, Braveman, Cubbin, Chavez, & Kiely, 2006)。張慈桂對於家庭社會經濟 地位與學齡前兒童健康之關聯做了探討,以家庭所得、父母親教育程 度及父母親的職業等級進行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作為家庭社會 經濟地位整體指標。家庭所得分成由 20 萬以下、20~45 萬、45~65 萬、65~90 萬、90 萬以上五類,教育程度分為國中以下、高中職、大 專以上,而職業的分組為分成無業或家管、半技術或農林漁牧、事務 或服務、技術人員、專業或管理人員(張慈桂,民 93)。伊朗有研究探 討母親身體質量指數、飲食及社經地位的不同其對於母乳鋅、銅、鐵 含量的影響,母親的社經地位是依照居住地區及填寫一份關於家庭社 經地位的問卷來分出高中低社經地位組別(Nikniaz, Mahdavi, Gargari, Gayemmagami, & Nikniaz, 2011)。 綜合以上之論述,多數研究其家庭社經背景之評定方式是採用教 育程度及職業,而職業的分類是大多參考行政院主計處之中華民國職 業標準分類(行政院主計處,民 99) ,如表 2-1.1。本研究將家庭社經 地位評定方式整理於表 2-1.2。. 9.

(21) 表 2-1.1. 各類別之技術層次 職業類別. 技術層次. 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 民意代表、高階主管及總執行長 行政及商業經理人員 生產及專業服務經理人員 餐旅、零售及其他場所服務經理人員. 4. 專業人員. 4.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3. 3. 事務支援人員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技藝有關工作人員 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 2.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1. 軍人. -. 10.

(22) 表 2-1.2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 時間. 題目. 作者. 民 81. 兒童氣質、父母教養 王珮玲 方式與兒童社會能 力關係之研究. 民 92. 兒童肥胖與自尊關 係及影響減重成效 相關因素之探討. 王元玲. 民 93.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 與學齡前兒童健康 關聯之探討. 張慈桂.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 探討之教育程度. 探討之職業. 教育及職業各分五等級,以父母任 一方教育等級較高者為代表,將教 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乘 7,將兩數 之和區分為五個等級(Ⅰ、Ⅱ、Ⅲ、 Ⅳ、Ⅴ),將Ⅰ、Ⅱ歸為高社經,Ⅲ 歸為中社經,Ⅳ、Ⅴ歸為低社經 教育及職業各分五等級,以父母任 一方教育等級較高者為代表,將教 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乘 7,將兩數 之和區分為五個等級(Ⅰ、Ⅱ、Ⅲ、 Ⅳ、Ⅴ),將Ⅰ、Ⅱ歸為高社經,Ⅲ 歸為中社經,Ⅳ、Ⅴ歸為低社經 以家庭所得(分成由20萬以下、 20~45萬、45~65萬、65~90萬、90 萬以上五類)、父母親教育程度及 父母親的職業等級進行集群分析 (cluster analysis),作為家庭社會經 濟地位整體指標. 研究所以上; 專科或大學; 高中或高職; 初中或初職; 小學或未上學但識 字 碩士、博士學位;大 學院校畢業、技術學 院畢業;大學肄業; 專科畢業;高中、職 畢業;國中畢業及其 他 國中以下、高中職、 大專以上. 高級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員;專 業人員或中級行政人員;半專業人 員或一般公務員;技術性工人;無 技術或非技術工人. 11.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專 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半專業, 一般公務員;技術性工人;半技 術,非技術工人. 分成無業/家管、半技術/農林漁 牧、事務/服務、技術人員、專業/ 管理人員.

(23) 表 2-1.2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續) 時間. 題目. 作者. 民 97. 高中職學生身體意 李燕玲 象、社經地位和憂鬱 情緒之關聯性研究. 民 97. 國小校園英語生活 李介耀 環境對英語學習成 就的影響:家庭社經 地位、城鄉別、合作 學習與自我效能為 干擾變項 國中生家庭社經地 何秋蓮 位、文化資本、教育 期望對其學業成就 影響之研究─以臺 南縣國中基本學力 測驗為例. 民 97.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 探討之教育程度. 探討之職業. 分為職業、家庭總月收入、教育程 研究所(碩博士); 民意代表、行政主管、企業主管及 度分別討論 一般大學;專科、技 經理人員、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 術學院或科技大 理專業人員;事務工作人員、服務 學;高職;高中;國 工作人員及售貨員;技術工及有關 中或以下 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 工;非技術工及體力工、農林漁牧 工作人員 教育及職業各分五等級,以父母任 碩士、博士學位;大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專 一方教育等級較高者為代表,將教 學院校畢業、技術學 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半專業, 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乘 7,將兩數 院畢業;大學肄業; 一般公務員;技術性工人;半技 之和區分為五個等級(Ⅰ、Ⅱ、Ⅲ、 專科畢業;高中、職 術,非技術工人 Ⅳ、Ⅴ),將Ⅰ、Ⅱ歸為高社經,Ⅲ 畢業;國中畢業及其 歸為中社經,Ⅳ、Ⅴ歸為低社經 他 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 研究所畢業;大學畢 民意代表、行政主管、企業主管及 父母親職業、家庭每月收入分別討 業;三專畢業;二專 經理人員、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 論 畢業;五專畢業;高 理專業人員;事務工作人員、服務 中職畢業;國中畢 工作人員及售貨員;技術工及有關 業;國小畢業 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 工;非技術工及體力工、農林漁牧 工作人員. 12.

(24) 表 2-1.2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續) 時間. 題目. 作者.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 探討之教育程度. 探討之職業. 民 98. 社經指標與兒童呼 吸道疾病的關係. 王俊隆. 分為個人社經指標及社區社經指 標。個人社經指標:父母中最高教 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社區社經指 標: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 父母中最高教育程度。教 無 育程度以完成教育年限 區分為三級 : <12 年; 12~15 年;≧16 年. 民 100. 不同社經地位與性 別之幼兒的加法運 算能力與策略之研 究. 陳怡如. 碩博士畢業或肄業;大學 或技術學院畢業,獲學士 學位;專科畢業;高中職 畢業;國中或國小畢業. 高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 員;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 員;一般行政人員;技術性 工人;半技術、非技術工人. 民 100. 動作發展遲緩兒童 的身體質量指數/重 高指數分類分佈及 其與飲食/活動型態 之相關. 吳怡瑾. 將雙親教育及職業各分五等級,進 行加權,教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 乘 7,加權後加總,雙親其中一人 分數較高者代表幼兒家庭社經地 位,其中分為五個等級,將第一、 二級歸為高社經,第三級歸為中社 經,第四、五級歸為低社經 父親教育程度分七等級及職業分五 等級,將教育程度乘 4,職業指數 乘 7,將兩數之和區分為五個等 級,將Ⅰ、Ⅱ歸為高社經,Ⅲ至Ⅴ 歸為低社經. 研究所;大專;專校肄 高中;高中肄;初中; 小學或無學. 大企業主高級專業;管理職 位次級專業;行政人員中小 企業;小店主職員;熟練工 員;準熟練工員;不熟練工 員. 13.

(25) 表 2-1.2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續) 時間. 題目. 作者. 2006. 探討不同種族以及 社經地位與哺餵的 相關性. 2011. 探討母親身體質量 Nikniaz 指數、飲食及社經地 et al 位的不同對於母乳 鋅、銅、鐵含量的影 響. 2011. 比較高低社經地位 之嬰幼兒哺餵母乳 及副食品攝取的情 形. Heck et al. 家庭社經地位評定方式. 探討之教育程度. 分別探討雙親職業、教育以及家庭 母親教育程度:大學畢業 或以上、大學或學院、高 收入 中畢業、未完成高中學 業;父親教育程度 : 教育 年限≦12 年;13~15 年; ≧16 年 依照居住地區及填寫一份關於家庭 無 社經地位的問卷. Romulus 以母親的教育程度來分組,母親的 母親教育程度 : 教育年 -nieuweli 教 育 年 限 若 小 於 3 年 即 分 為 低 社 限≦3 年;≧8 年 nk et al 經,教育年限若高於8年即分為高社 經. 14. 探討之職業 高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 員、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 員、製造業及農林牧業、非 體力工. 無. 無.

(26) 第二節. 家庭社經背景與哺餵歷史之探討. 回溯台灣過去哺餵歷史的演進,在三、四十年以前,嬰兒大部分 都是以母乳哺餵,顯示當時的社經型態、婦女角色及母乳代用品不普 及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母親均以母乳哺育嬰兒(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 康局孕產婦關懷中心網站,民 101)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 由於經濟發展、社會環境變遷、婦女就業率增加、配方奶大量宣導及 傾銷、福利措施不良、支持環境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母乳 哺育率逐年下降。近年來,為了提升母乳哺餵的情形,政府也積極推 動母乳哺餵政策,希望能藉此強化哺餵母乳的重要性。 楊筱芸指出更早期老一輩的年代,因為經濟拮据且沒有節育觀念, 生養眾多子女皆須仰賴母乳哺餵,哺乳即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楊筱芸, 民 96) 。楊金蘭也指出,在早期物資缺乏的台灣社會,當時的婦女大 部分都以母乳直接哺餵小孩,只有少部分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才有能 力供給較昂貴的奶粉,因此奶粉成為當代高社經地位的象徵。到了 80 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職業婦女的需求量增加,母乳哺餵情形逐漸 減少,奶粉銷售也更加興旺發達(楊金蘭,民 95) 。隨著國人經濟能 力改善與婦女就業率上升,傳統母乳哺育逐漸式微,並且可觀察出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政府為了改善婦幼營養,接受美國對我國醫 藥衛生的援助補助奶粉,並於衛生所設置「牛奶站」供應給需要改善 營養的婦女及幼童,全省衛生所分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援助之奶粉, 此外,嬰兒配方奶粉的強力促銷及易於取得,醫護人員未積極鼓勵產 婦哺餵母乳,以及民眾不正確的觀念,如影響身材、造成母體虛弱等。 消基會調查發現 50%以上的醫院未依照 WHO 訂定的「母奶代用品銷 售國際規約」之規定張貼奶粉宣導海報、贈送奶粉樣品及印有奶粉廠 商的育嬰手冊,以及 70%以上的醫院輪流供應各廠牌奶粉供新生兒 15.

(27) 食用,促使配方奶粉的使用率不斷上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民 101)。楊筱芸指出,隨著社會變遷經濟起飛,投身勞動市場的職 業婦女逐漸增多,且當時婦產科醫院大都接受奶粉廠商的置入性行銷, 許多人甚至是以能給孩子喝某種昂貴的品牌奶粉,來展現其家庭的經 濟狀況(楊筱芸,民 96)。 由於母乳哺育率的低下,政府開始對嬰兒奶粉行銷有所規範以及 努力推動母乳哺育政策以提升母乳哺育率。像是辦理民眾母乳哺育宣 導活動、協調相關單位在工作及公共場所設置哺餵母乳室、鼓勵各醫 院診所辦理促進孕產婦哺餵母乳措施、訓練醫護人員關於哺餵母乳所 需之各項技巧,並且鼓勵減少使用退奶藥物,協調院所設置母乳庫等。 由於積極推廣母乳哺育,母乳哺餵的觀念漸漸越來越多婦女接受並開 始實行,使得母乳哺餵有增加的趨勢。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將持 續執行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以及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補助母 乳哺育改善計畫、社區母乳志工及支持團體、母乳哺育宣導、定期母 乳率監測,讓母乳哺餵的推廣能夠更加落實。 有文獻指出,婦女年齡、教育程度、胎次及其有無哺餵母乳的經 驗均會影響其哺餵母乳的動機(鄧素文、郭敏娟、何雪華,民 82), 且回顧以上哺餵歷史可以發現社經地位在嬰幼兒哺餵情形有一定的 影響力,故本研究將探討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情形的相關性, 將於以下進行文獻回顧探討。. 16.

(28) 第三節.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方式相關研究探討. 英國的一項研究比較高低社經地位之嬰幼兒哺餵母乳及副食品 攝取的情形,研究對象為 65 位八個月的新生兒,研究結果發現,八 個月大的嬰幼兒總熱量攝取顯著高於建議量;而在比較高社經地位與 低社經地位的嬰幼兒之總熱量攝取方面,低社經地位的嬰幼兒之總熱 量高於高社經地位的嬰幼兒,但沒有達顯著差異(p=0.154)。在哺餵母 乳與牛乳、配方奶的情形方面,嬰幼兒總熱量顯著高於建議量;而哺 餵母乳的總熱量攝取趨勢,可觀察出是高社經地位的嬰幼兒高於低社 經地位的嬰幼兒(p=0.957),哺餵牛乳或配方奶的總熱量攝取情形是低 社經地位的嬰幼兒高於高社經地位的嬰幼兒(p=0.213),未達顯著差異。 高社經地位的嬰幼兒副食品添加的情形中,可發現蔬菜及水果的攝取 量比低社經地位來的多,而脂質(fat)及糖(sugar)有較低攝取的趨勢 (Romulus-Nieuwelink, Doak, Albernaz, Victora, & Haisma, 2011)。 Dubois 等人於西元 1988 年,招募加拿大地區的 2103 位媽媽及其 新生兒,探討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對於嬰幼兒出生一年哺餵之影響,研 究發現,媽媽的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皆會影響開始哺餵母乳的 時間及持續哺餵的時間,例如;媽媽的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較 高者,在新生兒出生即有哺餵母乳之比率是有較高的情形。在新生兒 四個月大時,開始有哺餵配方奶的情形有較高的比率者,也是在媽媽 的年齡較高、教育程度較高、社經地位較高的組別有發現此現象。另 外,在媽媽的年齡較高、教育程度較高、社經地位較高的組別分別都 可發現,在九個月後開始餵食牛乳的情形皆有較高的比率(Dubois & Girard, 2003)。 影響哺餵方法的因素有很多,國外有研究發現,母親年齡若較大 17.

(29) 者,會比較年輕者有較高的母乳哺餵率,而母乳哺餵率與母親教育程 度及社經地位呈正相關的趨勢(Haku, 2007)。國外的一篇長期研究招 募了 391 位健康嬰兒,探討嬰兒出生到一歲期間,其發展狀況與哺餵 方式的相關研究,其中研究發現哺餵母乳的嬰兒與哺餵配方奶的嬰兒 相較之下,哺餵母乳的嬰兒有較高的家庭社經地位(Andres et al., 2012)。美國有研究探討不同種族以及社經地位與哺餵的相關性,Heck 等人整理了 10519 位媽媽及其新生兒之資料,研究結果發現,雙親的 教育程度與母乳哺餵有正相關的情形,而在不同種族之間發現拉丁美 洲的婦女有較喜歡哺餵母乳的趨勢(Heck et al., 2006)。 本研究室江忻蓉(民 101)分析不同哺餵方式與家庭背景之相關 性,研究發現嬰幼兒分別以母乳哺餵、混合哺餵及配方奶哺餵之不同 哺餵方式其父母之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其中母乳哺餵與混合哺餵嬰 兒之父母親受教育年限約為 15 年,而配方奶哺餵嬰兒之父母受教育 年限約為 13 年,配方奶哺餵嬰兒之父母受教育年限較混合哺餵嬰兒 之父母親受教育年限來的低。在副食品的添加方面,添加副食品的時 間與母親之教育程度呈顯著差異(p<0.05),較早添加副食品(< 4 個月) 嬰兒之母親教育程度約為 14 年,而較晚添加副食品之嬰兒母親教育 程度約為 16 年,較晚添加副食品之嬰兒其母親教育程度比起較早添 加副食品之母親教育程度為高(江忻蓉,民 101) 。本研究將家庭社經 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方式之相關研究整理於表 2-3.1。. 18.

(30) 表 2-3.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方式之相關研究 時間 2011. 作者 Romulus-ni euwelink et. 地點 英國. 研究對象 65 位八個月的新 生兒. 研究目的 比較高低社經地位之嬰 幼兒哺餵母乳及副食品. 研究結果  . 攝取的情形. al.   . 八個月大的嬰幼兒總熱量攝取顯著高於建議量 高社經地位與低社經地位的嬰幼兒之總熱量攝取 沒有顯著上的差異 哺餵母乳與牛乳、配方奶的嬰幼兒總熱量顯著高 於建議量 哺餵母乳之總熱量是高社經地位的嬰幼兒高於低 社經地位的嬰幼兒,未達顯著差異 哺餵牛乳或配方奶的總熱量攝取情形是低社經地 位的嬰幼兒高於高社經地位的嬰幼兒,未達顯著 上之差異. 2003. Dubois & Girard. 加拿大. 2103 位媽媽及其 新生兒. 探討社會的不平等對於 嬰幼兒出生一年哺餵之 影響. . 高社經地位的嬰幼兒副食品添加的情形中,可發 現蔬菜及水果的攝取量比低社經地位來的多,而 脂質(fat)及糖(sugar)有較低攝取的趨勢. . 媽媽的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皆會影響何 時開始哺餵母乳及持續哺餵的時間 媽媽的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較高者,在新. . 生兒出生即有哺餵母乳的比率有較高的情形,在 四個月後開始有哺餵配方奶的情形及在九個月後 開始餵食牛乳的情形皆有較高的比率. 19.

(31) 表 2-3.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方式之相關研究(續). 時間 2006. 2007. 作者 Heck et al. Haku et al. 地點 美國. 日本. 研究對象.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10519 位媽媽及其. 探討不同種族以及社經. . 雙親的教育程度與母乳哺餵有正相關. 新生兒. 地位與哺餵的相關性. . 拉丁美洲的婦女有較喜歡哺餵母乳的趨勢. 此篇為 review. 影響哺餵方法的因素. . 母親年齡較大者(>25y)比較年輕者有較高的母乳 哺餵率 母親教育程度及社經地位與母乳哺餵率呈正相關. . 2012. Andres et al. 美國. 391 位媽媽及其新 生兒. 探討嬰兒一歲間哺餵方 式及其發展.  . 20. 嬰幼兒以母乳哺餵、配方奶哺餵、大豆蛋白配方 奶哺餵 哺餵母乳的嬰兒與哺餵配方奶的嬰兒相較之下, 哺餵母乳的嬰兒有較高的社經地位.

(32) 表 2-3.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哺餵方式之相關研究(續) 時間 2012. 作者 江忻蓉. 地點 台灣. 研究對象. 研究目的. 402 位媽媽及其新 生兒. 分析嬰兒哺餵方式及飲 食攝取與體型發展. 研究結果 .  . 21. 嬰幼兒分別以母乳哺餵、混合哺餵及配方奶哺餵 之不同哺餵方式其父母之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 配方奶哺餵嬰兒之父母受教育年限較混合哺餵 嬰兒之父母親受教育年限來的低 副食品的添加方面,添加副食品的時間與母親之 教育程度呈顯著差異(p <0.05) 較早添加副食品(< 4 個月)嬰兒之母親教育程 度約為 14 年,而較晚添加副食品之嬰兒母親教 育程度約為 16 年.

(33) 第四節.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生長發育相關研究探討. 英國的一項研究招募了 1894 位新生兒及其雙親,將家庭社經背 景分成低、中、高三組,人數分別為 1015、407、472 位,探討在較 早期的嬰兒期裡,體型增加情形是否與其不同家庭社經背景有關,另 外,也有探討雙親過重情況及孕期母親是否吸菸與其不同家庭社經背 景是否有其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在出生體重方面,不同社經地位 三組間並無顯著差異,不過在嬰幼兒 3 個月大時,低社經地位組與體 重呈顯著正相關而且低社經地位組也有較高的生長速度。另外,結果 也顯示,雙親過重情況及孕期母親是否吸菸與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及體 重增加並無相關性存在(Wijlaars, Johnson, van Jaarsveld, & Wardle, 2011)。 英國的另一項研究為橫斷型研究,招募了 4~10 歲的兒童,其中 有 1240 位男生和 1214 位女生,進行評估家庭社經背景與肥胖比率之 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特別是身高較高的兒童其肥胖比例與其家庭社 經背景呈負相關,無論男生或女生,家庭社經地位較低者,其肥胖的 比例都是較高的情形,另外,在社經地位分組上,體重方面並無明顯 的差異,而在身高方面,高社經地位的組別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的組 別(Cecil et al., 2005)。 德國有研究是探討家庭社經背景、雙親教育是否會影響孩童的肥 胖盛行率,為一橫斷性研究,招募了 1979 位 5~7 歲孩童及其雙親, 研究結果顯示,有許多社經地位因子皆與孩童肥胖有關,社經地位因 子包含雙親的教育程度及雙親的職業,其中特別是雙親的教育程度與 孩童肥胖有強烈的相關性,進一步探討發現,母親若無受過教育其孩 童肥胖的風險近乎為母親受過 13 年教育的 3 倍(Lamerz et al., 2005)。 22.

(34) 德國的另一項世代研究,共針對 1314 位兒童,探討母乳哺餵、 社經地位、孕期抽菸等因素是否影響幼童六歲之生長發育,追蹤至 6 歲時,剩下 918 人繼續參與研究。研究發現社經地位、母親體重、孕 期抽菸、哺餵配方奶等因子皆是影響孩童六歲時體型肥胖的重要因素。 另外,研究也發現,母乳哺餵的嬰幼兒其 BMI 達過重(指 BMI 大於 及等於 90 百分位,小於 97 百分位)及肥胖(指 BMI 大於及等於 97 百分位)的比率比配方奶哺餵來的低,其中,配方奶哺餵的組別在 1 歲半以後,過重及肥胖的比率有逐年急遽上升的趨勢,在 5 歲及 6 歲 時,配方奶哺餵及母乳哺餵兩組組別有達顯著上的差異(Bergmann et al., 2003)。 美國的一項研究探討學童高風險肥胖組別(high risk group;HRG) 與低社經地位的相關性,此研究設計是將 BMI 介於 85 百分位到 95 百分位之間的學童定義為有過重風險的組別,另外,將 BMI 大於等 於 95 百分位的學童定義為過重的組別,而高風險肥胖組別就是包含 以上兩種組別。研究對象分別有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之孩童及 青少年,共 184 位。研究結果發現,有 28~38%的孩童及青少年為高 風險肥胖組別,低社經地位和各個階段孩童(幼稚園、國小、國中、 高中) 之高風險肥胖組別有高度的顯著正相關,r 值分別為 0.593、0.565、 0.842、0.811,p 值皆小於 0.0001(Vieweg, Johnston, Lanier, Fernandez, & Pandurangi, 2007)。 美國的一項研究探討 2003 年到 2007 年,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及種 族其孩童及青少年(10~17 歲)體型肥胖及過重發生率的改變,在 2003 年一共蒐集了 46707 人的資料做分析,其中,BMI 大於 85 百分位為 過重,BMI 大於 95 百分位為肥胖。結果顯示,在 2007 年時,有 16.4% 的孩童有肥胖的情形以及 31.6%的孩童有過重的情況;從 2003 年到 2007 年,有 10%的孩童肥胖率有增加的情形發生,其中的 23% ~33% 23.

(35) 的孩童是較低的教育程度及家中為較低的家庭收入,在低家庭收入及 較低教育程度的組別裡,其肥胖發生率較高社經地位組別為高。另外, 研究也發現,肥胖率增加較明顯的族群中,單親家庭的比例占較高 (Singh, Siahpush, & Kogan, 2010)。. 24.

(36) 表 2-4.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生長發育之相關研究 時間 2005. 作者 Cecil et al.. 地點 英國. 研究對象. 研究目的. 2454 位 4~10 歲的 兒童. 評估家庭社經背景與肥 胖比率之關係. 研究結果  . . 2005. Lamerz et al.. 德國. 1979 位 5~7 歲孩童 探討家庭社經背景、雙 及其雙親 親教育是否會影響孩童 的肥胖盛行率.   . 2011. Wijlaars et al.. 英國. 1894 位新生兒及 其雙親. 探討其家庭社經背景與 嬰兒期早期體型增加情 形.   . 25. 兒童肥胖比例與家庭社經地位呈負相關 高社經地位與低社經地位的兒童,在體重上並無 明顯的差異 高社經地位與低社經地位的兒童,在身高方面, 高社經地位的組別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的組別 有許多社經地位因子皆與孩童肥胖有關 特別是雙親的教育程度與孩童肥胖有強烈的相關 性 母親若無受過教育其孩童肥胖的風險近乎為母親 受過 13 年教育的 3 倍 在出生體重方面,不同社經地位三組間並無顯著 差異 在嬰幼兒 3 個月大時,低社經地位組與體重呈顯 著正相關而且低社經地位組也有較高的生長速度 雙親過重情況及孕期母親是否吸菸與不同家庭社 經地位及體重增加並無相關性存在.

(37) 表 2-4.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生長發育之相關研究(續). 時間 2003. 作者 Bergmann et al.. 地點 德國. 研究對象 1314 位新生兒. 研究目的 為一世代研究,探討母 乳哺餵、社經地位、孕 期抽菸等因素是否影響 幼童六歲之生長發育. 研究結果     . 2007. Vieweg et al.. 美國. 分別有幼稚園、國 小、國中、高中之 孩童及青少年,共 184 位。. 探討學童高風險肥胖組 別(high risk group; HRG)與低社經地位的 相關性.  . . 26. 社經地位、母親體重、孕期抽菸、哺餵配方奶等 因子皆是影響孩童六歲時體型肥胖的重要因素 低社經地位為孩童六歲 BMI 達過重及肥胖的重要 風險之一 母乳哺餵的嬰幼兒其 BMI 達過重及肥胖的比率比 配方奶哺餵來的低 配方奶哺餵的組別在 1 歲半以後,過重及肥胖的 比率有逐年急遽上升的趨勢 在 5 歲及 6 歲時,配方奶哺餵及母乳哺餵兩組組 別過重及肥胖的比率有達顯著上的差異 有 28~38%的孩童及青少年為高風險肥胖組別 高風險肥胖組別為有過重風險的組別及過重的組 別,BMI 介於 85 百分位到 95 百分位之間的學童 定義為有過重風險的組別;將 BMI 大於等於 95 百分位的學童定義為過重的組別 低社經地位和各個階段孩童(幼稚園、國小、國 中、高中)之高風險肥胖組別有高度的顯著正相 關,r 值分別為 0.593、0.565、0.842、0.811,p 值 皆小於 0.0001。.

(38) 表 2-4.1 家庭社經背景與嬰幼兒生長發育之相關研究(續) 時間 2009. 作者 Singh et al.. 地點 美國. 研究對象. 研究目的. 46707 位 10~17 歲 孩童及青少年. 探討不同家庭社經背景 及種族其孩童及青少年 體型肥胖及過重發生率 之改變. 研究結果  .  . 27. 在 2007 年時,有 16.4%的孩童有肥胖的情形以及 31.6%的孩童有過重的情況 從 2003 年到 2007 年,有 10%的孩童肥胖率有增 加的情形發生,其中的 23% ~33%的孩童是較低的 教育程度及家中為較低的家庭收入 在低家庭收入及較低教育程度的組別裡,其肥胖 發生率較高社經地位組別為高 肥胖率增加較明顯的族群中,單親家庭的比例占 較高.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利用長期追蹤之前瞻性研究方式,研究對象主要分成三部 分,追蹤收集新生兒至二歲營養攝取狀況與生長發展之相關資料。第 一部分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生命起始期營養狀況 評估:探索臺北地區孕產婦飲食及新生兒健康影響因素」 (稱此世代 為民 91 世代)中的新生兒為調查對象;第二部分為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民國九十三年度三年期國科會生物處計畫「生 命起始期營養狀況評估:嬰幼兒飲食營養長期追蹤研究」 (稱此世代 為民 93 世代)中新生兒為調查對象;第三部分為接續研究室成員江 忻蓉(民 101)之研究,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孕 婦女及嬰幼兒飲食營養研究:長期追蹤世代及橫斷型比較研究」(稱 此世代為民 98 世代)中的新生兒為調查對象,此三項不同世代研究 皆利用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中將合併三世代之研究資料,探討嬰幼兒 之家庭社經背景與其自出生開始至二歲期間之飲食、健康、發展狀況 進行相關研究。研究架構圖如圖 3-1.1 所示。. 28.

(40) 個人社經背景因子 職業 教育程度. 家庭社經背景因子 父親職業 母親職業 父親教育程度 母親教育程度 家庭月收入. 嬰幼兒 0~2 歲之家庭社經背景訂定方式  A 方法: 盧家研究室自行研發之方法  B 方法: 二因子社會地位指數(two-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嬰幼兒 0~2 歲間哺餵情形及 營養素攝取狀況 1.哺餵方式 2.哺餵時間長短. 嬰幼兒 0~2 歲體型生長情形 1.體重 2.身長. 3.熱量 4.三大營養素 5.維生素 6.礦物質. 3.頭圍. 嬰幼兒發展狀況 1.拿餅乾吃 2.小跑步 3.拿杯子喝飲料 4.轉開瓶蓋 5.打開糖果包裝 6.自己吃飯. 嬰幼兒健康狀況 生病疾病及生病頻率. 其它因素 1.父母身高. 2.父母體重 3.父母年齡. 圖 3-1.1. 研究架構. 29. 4.體型增加倍數 5.體重增加百分 比.

(41)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程序.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設計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民 98 世代」 ,第二部分將 「民 98 世代」所得之資料與前研究室成員何沛穎合併之研究「民 93 世代」及「民 91 世代」,進行三世代資料合併分析。 (一) 民 98 世代 利用本研究室自行研發之問卷,進行前驅性的問卷調查,追蹤受 試者自出生開始至滿 2 歲之生長發育情形、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健 康狀況等情形。出生開始至滿 1 歲的資料蒐集期間為民國 99 年 4 月 至民國 100 年 11 月底結束;而滿 2 歲的資料蒐集期間為民國 100 年 4 月至民國 101 年 11 月底結束。出生開始至滿 1 歲主要的訪視方法 是由本研究團隊研究生,每月以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 內容主要可分為飲食及非飲食兩大部分,並在幼兒 1 歲時,利用面對 面訪談的方式,一同蒐集新生兒預防接種與體位記錄表問卷及母親產 後一年飲食頻率和飲食喜好問卷;而於幼兒 2 歲時,主要的訪視方法 是以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幼兒 2 歲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分為飲食 及非飲食兩大部分。 (二) 民 98 世代與民 91 及 93 世代之合併 民 91 及 93 世代皆採用問卷調查法,利用自行研發之問卷,追蹤 受試者由出生至兩歲間每月的飲食、生長狀況、發展及生病等情形。 研究時間分別為民國 92 年 2 月開始至民國 94 年 7 月底結束及民國 94 年 2 月至民國 96 年 7 月底。民 91 及 98 世代之新生兒出生體重分 佈為常態性,而民國 93 年主要招募相對低出生體重與相對高出生體 30.

(42) 重嬰兒,以增加出生體重之變異性。 民 91 及 93 世代之研究數據是將何沛穎(民 99)研究資料進行 整理,其研究數據是將追蹤至二歲留下的個案與呂忻瑾(民 97)研 究資料進行整合,民 91 世代部分是將林家慧(民 95)及呂忻瑾研究 資料進行統合。將上述資料與民 98 世代資料合併,探討三世代嬰兒 自出生至滿兩歲間飲食、健康、成長、發展因素進行合併並進一步探 討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嬰幼兒之營養、健康與生長情況。 二、 實施程序 先確定主題與架構,蒐集相關文獻資料,接著使用本研究室自行 研發之問卷及訪員手冊進行追蹤紀錄。 民 98 世代兩歲研究主要由兩位本研究室研究生進行電話訪談。 在訪問之前,所有的訪員會經由訪員手冊進行訪員訓練,以確立問卷 品質的標準與一致化。每份問卷所需時間視受訪者訪談過程的情況而 調整長短,所需的訪談時間約為 35~45 分鐘(其中 24 小時飲食回憶 約耗時 10~15 分鐘,非飲食部分約耗時 15~20 分鐘),平均一份電訪 問卷需要 1-3 次才完全補齊所有資料;電子郵件訪問之問卷每份約需 要 2-3 次郵件往返才得以完成;郵寄問卷執行方式為:信件與附回郵 之信封寄送,待受試者填完寄回,訪員進行檢查工作,若問卷有空白 或可能有錯之部分,用電話補遺方式完成。資料蒐集完成後,進行資 料處理並將三世代資料合併進行統計分析,接著撰寫論文。以下為研 究實施流程圖 3-2.1。. 31.

(43) 訂定民 98 世代兩歲問卷. 訂定訪員手冊 訪員訓練. 追蹤收集問卷資料. 飲食資料:兩日 24 小時飲食回憶、 幼兒飲食歷史、家庭飲食型態 非飲食資料:家庭社經背景資料、體位測 量資料、嬰兒發展健康狀況. 問卷整理 . 遺漏資料補齊、問卷掃描. 問卷資料處理 .  . 家庭社經背景訂定:  二因子社會地位指數  盧家研究室自行研發之方法 飲食問卷:兩日 24 小時飲食回憶以師大飲食分析系統(NUCAL)進行處理 非飲食資料:問卷譯碼,並以 EXCEL 進行處理. 合併民 93 世代. 合併民 91 世代. 三世代資料統整(n=399). 統計分析 撰寫論文. 圖 3-2.1 研究實施流程圖 32.

(44) 第三節. (一). 研究對象. 民 98 世代 此世代由本研究室成員陳葵蓉及陳姿媛於民國 98 年 11 月至 99. 年 3 月間,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門診,招募證實懷孕 且進行產科初診(20 週以內)的健康婦女,參與民 98 懷孕婦女及嬰 幼兒飲食營養研究—長期追蹤世代及橫斷型比較研究,共 151 位受試 者參加。 追蹤至生產前,中途流失 29 位孕婦,其中 10 位為失去聯絡、8 位不願意繼續配合、4 位至國外生產、2 位為雙胞胎、2 位流產、1 位 懷孕後需安胎休息、1 位宮蟲症感染、1 位訪談偏差過大,故產後共 有 122 位受試者願意繼續參加,所有同意繼續參加研究的受試者,必 須簽署研究調查同意書(附錄一、二) ,追蹤至一歲。而至滿一歲間 又有 5 位退出,故至一歲時,總共收集 117 位新生兒完整之資料,隨 後由本人及本研究室成員陳慧儀完成幼兒二歲家庭及飲食問卷,並且 由於母親工作忙碌或出現疲憊狀態等因素無法繼續參與研究而聲明 退出者有 11 位,至二歲時共留下 106 位受試者。 (二). 民 93 世代 此世代由本研究室成員廖靜郁、林筱箐於民國 94 年 2 月至 95 年. 7 月間,自台北市立婦幼醫院與台大醫院以面對面方式招募,招收了 剛生產完之婦女共 150 位,其中 21 位為失去聯絡、11 位不願意繼續 配合、1 位至國外工作、4 位小孩不在身邊,故至一歲時,總共收集 113 位新生兒完整之資料(呂忻瑾,民 97) 。追蹤至二歲時共留下 91 人,其中相對低出生體重組有 48 人,相對高出生體重者有 43 人。 33.

(45) 民 91 世代. (三). 此世代由本研究室成員陳姮霏、羅巧珍於民國 91 年 10 月至 11 月於台北市立婦幼醫院招募未生產之孕婦,其胎兒出生後成為研究對 象,共有 151 位孕婦參加,追蹤至一歲,期間陸續有 19 位參與者因 為配合度低主動要求退出,最後共有 132 位嬰兒完成問卷(蘇秋帆, 民 95)。隨後由本研究室成員林家慧追蹤至二歲時共留下 111 位受試 者。. 34.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三世代所利用本研究室自行研發之結構性問卷進行研究調查,內 容包含嬰兒家庭背景資料、非飲食資料、飲食相關資料、身體測量值 及發展狀況、健康狀況、幼兒照顧狀況、照顧者的餵養知識與態度以 及追蹤過程登記表。 「民 98 世代」兩歲使用問卷為嬰幼兒及家庭問卷,每種問卷皆 編有訪員手冊(附錄三) ,「民 91 世代」大部分問卷由訪員以電話訪 問主要照顧者的方式完成; 「民 93 世代」由於母親以職業婦女居多, 工作時間較難配合,故以訪員利用電話、電子郵件、郵寄、傳真等四 種方式,由填答者斟酌本身情況選擇受訪方式。 「民 98 世代」主要由 本研究團隊研究生以電話訪問主要照顧者的方式完成,若照顧者時間 無法配合,也會以郵件或電子郵件填答完成。 一、家庭背景資料 此部分背景資料包括父母親生日、居住地點、工作地點、教育程 度、職業、家庭月總收入、族群背景、身高、體重、聯絡方式,資料 是使用陳葵蓉(民 99)孕婦基本資料的內容。由於資料為兩年前所 追蹤的資料,隨著幼兒年齡漸長,考慮母親工作型態及幼兒照顧狀況 等的改變,因此在嬰幼兒二歲時之嬰幼兒及家庭問卷有加入父母親的 身高、體重、工作地點、職位等問項,以便後續之分析。 二、飲食部分 飲食部分的資料來源主要可分為下列兩種,包括兩日 24 小時飲 食回憶、幼兒飲食歷史及家庭飲食型態。 1. 兩日 24 小時飲食回憶 35.

(47) 24 小時飲食回憶是請嬰兒的主要照顧者回憶受訪日前一日的嬰 兒餵食情況共兩日,一日為平日飲食,另一日為假日飲食。回憶的內 容包含:回憶日期、進食時間、食物來源、食物名稱(奶粉記錄品牌 名稱) 、份量和烹調法。母奶攝取部分可分成直接吸吮與擠出餵食, 直接吸吮者需紀錄吸吮時間而擠出餵食者需紀錄餵食毫升。 2. 幼兒飲食歷史 幼兒飲食歷史是詢問主要照顧者幼兒的乳類飲食狀況、添加副食 品後的飲食狀況、是否有使用補充品及從何處得知訊息。詢問飲食狀 況時,包括每天奶類餵食的次數和奶量、幼兒每日以非奶類食物當作 正餐的次數及各餐次提供哪些食物、幼兒食物的烹調方法與技巧、提 供幼兒新的食物,若幼兒不接受通常都會嘗試幾次直到接受為止、幼 兒完全不能接受的食物類別。 3. 家庭飲食型態 收集並了解幼兒目前是否有兄弟姊妹、兄弟姐妹的年齡、性別及 體型、幼兒目前的體型、幼兒與兄弟姐妹間的飲食是否會相互影響及 影響程度、父母與幼兒的飲食是否會相互影響及影響程度。 另外,也了解家庭飲食的製備方式,如家中主要買菜者、主要掌 廚者及開伙的頻率,並且額外了解夫妻婚姻狀況、總月收入情形。 三、非飲食部分 利用嬰幼兒及家庭問卷詢問主要照顧者幼兒二歲時整個過程中 的照顧情形、健康情形及身心發展狀況。 1. 幼兒照顧情形 嬰幼兒及家庭問卷中,詢問過去一年中幼兒主要照顧者是誰、照 顧的情況(包含哭鬧情況和好不好帶) 、睡眠情形(平均睡眠時間)、. 36.

(48) 詢問主要照顧者與餵食者是誰。 2. 幼兒健康情形 在幼兒二歲時,詢問主要照顧者幼兒過去一年內的生病頻率、生 病狀況(如幼兒常發生的疾病) 、每次生病持續的天數及用藥情形、 大便的情形(如大便頻率、天數及顏色)、是否施打疫苗以及幼兒的 牙齒健康狀況(如是否有蛀牙情形及口腔清潔與保健)。 3. 身心發展狀況 幼兒的身體測量值之測量項目包含身長、體重、頭圍及胸圍,所 有的測量值主要依據幼兒施打預防針時醫護人員所測量的值為主,若 是幼兒當月並未施打預防針或預防針皆已施打完畢則由照顧者於家 中自行測量,而身長、頭圍及胸圍的測量工具由研究者統一提供皮尺 測量,訪員詢問測量數據時必須同時紀錄測量的日期。 問卷中主要調查的議題是根據中央健康保險局所發之兒童健康 手冊(行政院衛生署,民 91)的內容,了解關於幼兒的發展狀況及 小肌肉精細動作發展。內容包含牙齒目前生長的顆數、是否能不需支 持而自行行走、是否能小跑步、是否能說完整的句子、幼兒目前的平 衡感及活動量。在幼兒小肌肉精細動作發展的議題上包含幼兒是否會 自己拿餅乾吃、轉開瓶蓋、會拿杯子喝牛奶、水或果汁、自己打開糖 果包裝、是否能自己吃飯。.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6 現時日間育嬰園及日間幼兒園的幼兒工作員與兒童的法定比例,分 別是 1:8 及

發展階段 嬰幼兒期 童年期 青春期 成年期 老年期 生理成長.. 智力發展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y Define  clearly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can  simply  be  defined  as  a  rise  in  GDP  or  GDP  per 

Q: How do human inventions work like animal body parts?. Q: What small invention is important to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