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建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建構之研究"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建構

之研究

陳木金

政治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學發展中心及心腦學研究中心

蘇芳嬅

越南胡志明市台灣學校教師

邱馨儀

台北市三民國小、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系所

摘要

教室是由人、事、地、物組合而成的綜合體,教室歷程裡潛藏著許多實用的 智慧,例如教師的班級領導管理、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有效教學,這些都必 須經由有系統的學習與訓練,才能具備良好的能力來進行創新班級經營,進 而提高教學的品質與成效。本研究,首先從創新經營觀點對教師班級經營做 一完整探討;其次,發展建構一套「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 內涵包括:重新思考、重新組合、重新定序、重新定位、重新定量、重新指 派與重新裝備等七個層面,每層面各十項指標,共七十項指標;經抽樣宜蘭 縣、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及桃園縣等北區五縣市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 回收預有效樣本共計168 人,以決斷值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考驗之後, 選取每層面各五項指標,共三十五項指標,編製成「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 經營指標正式版」,再抽樣前述五縣市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進行施測,回收有 效樣本175 人,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發現本研究建構之指標在模式整體適 配度、模式比較適配度、模式精簡適配度、模式基本適配度及模式內在適配 度皆良好,因此可以支持本研究發展建構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佳,適合 作為教師自我檢核創新班經營實踐情形,並藉以作為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成效 之教育評鑑工具。 關鍵字: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班級經營指標 本文取材自陳木金教授主持之國科會專題研究《(NSC94-2413-H-004-012》,特此向國科會致謝。 收稿日期:2010/5/10;完成修改:2010/6/15;正式接受:2010/7/5 通訊作者:陳木金╱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 號 e-mail: mujinc@nccu.edu.tw

(2)

緒論

教室是由人、事、地、物組合而成的綜合體,教室歷程裡潛藏著許多實 用的智慧,例如教師的班級領導管理、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有效教學,教師 們都必須經由有系統的學習與訓練,才能具備良好的能力來使用,進而提高 教學的品質與績效。誠如,邱馨儀(1998)指出,班級經營的考量,要以學 生為中心,營造融洽、尊重的氣氛,並能兼俱個別學習與合學習,主動學習 與無障礙學習的多重功能,建議教師在開學之初,教師應釐清自己的教育信 念,熟悉教材課程依教育、人性、多元、完整、安全、衛生、美觀的原則, 與學生共同研討設計,進行教室佈置及管理。陳木金(2006)研究指出,班 級經營策略對教師教學效能的影響很大,建議實習教師們能夠細心體察班級 經營策略、教師教學效能,積極關心教室情境裡的實用智慧。因為處在資訊 發達、學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協助教師體察如何安排教室環境、建立和 諧溝通、監督學生活動、建立教室規則、善用獎懲增強、處理不良行為、運 用教學時間、和諧師生關係、營造班級氣氛,由了解進而積極運用教師創新 班級經營策略,以提昇教學品質是重要的關鍵工作。 其次,因於社會思潮的變遷,新時代的社會是一個民主化、開放化、自 由化、科技化、國際化、資訊化的社會,學校教育、班級經營也受其影響。 例如,改進課程架構、重視統整、合科課程、強調生活化、情境化、實用化 的學習環境、採取創意、活潑、生動的教學策略與創新模式、引進實作與動 態多元的評量、融入資訊科技於教學領域中,重視師生的互動性等,是創新 教學的研究趨勢。吳明隆、王光明(2004)指出,在這一波教育改革中,教 師如不能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班級管理、評量方式與教師角色,則無法因 應新時代教師所需,亦即新時代教師須持續地反省自身,能立即看見改變的 需要而做出必要的調整或改變,並勇於嘗試創新的作為,積極創新班級經營 是重要的力量。 再則,在我國各級學校的教學活動中,班級經營是每位教師都必須面對 的基本工作,也是一項複雜而且影響甚廣的任務,因為教師的班級經營工作 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行為、學習態度、生活適應度與人格發展有著密切 關係(李春芳,1993)。而班級經營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項實踐教育理論 的應用藝術,身為教師者,不僅應具備其知能,更須兼具力行實踐與不斷改 進的精神(張振成,1997)。換言之,現今教育工作受到社會不斷的變遷,時 代不斷的進步之影響,使得班級經營的理念與方案,亦在不斷的更新中,教

(3)

師因而必須不斷的吸取新知,不僅在觀念上要突破,在目標上要超越,更要 在做法上須有所創新。 分析目前國內對於教師創新之研究,大多仍集中於創新教學項目,其研 究模式涵蓋五種類型,包括1.探討創新教學與依變項之關係,如教師創新教 學與教學效能、學童概念學習及科學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吳雪華,2005; 錢翹英,2005);2.探討影響教師創新教學之相關因素,如學校組織文化、教 師創意教學潛能、知識管理、人格特質(林偉文,2002;黃毓琦,2005);3. 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行為(黃銘宗,2005);4.僅就教師創新教學單一 變項做深入分析,如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史美奐,2003),或是探討某 一特定學科領域的創新教學,如社會科教學創新、自然科實務知識在教學創 新中的展現(李惠敏,2003;廖靜馥,2004);5.探討九年一貫教學創新之實 施情形與研習需求(李坤燁,2005;陳雅玲,2004)。由此可見,近年來創 新教學之相關議題已漸受到熱烈地討論。然而,探討有關教師創新班級經營 的論述較少專題研究,大部份散見於現場教師實務經驗及技巧之心得分享, 至於實徵性的學術研究目前尚屬少見。另外,在教師積極進行創新班級經營 時,創新班級經營的樣貌與圖像又是如何,目前仍未有較為完整的研究。因 此,本研究緣於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期望能對教師創新班級經營做一較 完整的探討,發展建構一套模式適配度佳的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 標,以作為國民小學教師於班級經營實踐之自我檢核及評鑑的參考。

文獻探討

一、創新的意涵

Senge(1998)在「創新的實務(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一文指出, 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問題會不斷地改變,因此創新是極為需要的。其更進 一步指出創新且可以造成不同凡響的機會,讓成員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並 能運用以下三個方法來進行創新:1.前輩的智慧(ancient wisdom);2.第一手 知識(first hand knowledge);3.尖端的思考(leading edge thinking),使學習 者有能力改變事情,因而更投入於工作、目標及角色之中,並享有成果,使 成員覺得自己是有貢獻的,且有能力改變事情的創新。創新的產生,起源於 有機體因應環境的變化,發展出一種新穎而有用的方式,並達到高度個人化 的自我更新,進而解決問題;它是一連串的歷程,使有機體持續的改善與更

(4)

新(李瑞娥,2004;Lessem, 1990; Nonaka & Takeuchi, 1995)。而創新之定義 可試圖從以下四個面向加以剖析:(一)從產出(product)的觀點來看,創

新是指一種新認知、新觀念、新產品、新作為、新服務,重視產出的結果 (Tushman & Moore, 1982)。(二)從過程(process)的觀點來看,創新是許 多不同組成要素的連續歷程,起始於對新概念的形成,進而產生接受、應用、 執行它的行為(吳清山,2004; Holt, 1983; Leeuw & Torrence, 1989)。(三) 從功能的觀點來看,創新產出的結果必須是新穎的、有價值的、實用的、適 切的、能促進與提昇生活品質(吳清山,2004;Amabile, 1996)。(四)從個 體認知的觀點來看,創新具有個別化的意義,只要對某一區域、社會組織、 或個人而言是初聞即為創新,不論其本身已存在多久,只要前所未聞,對該 有機體即視為創新(Kotler, 1994)。因此,歸納而言,創新是個體因應環境 的變化,發展出來的新穎有用的解決問題的模式,它可以包括「推陳出新」 或「無中生有」的歷程和結果。

二、創新之模式

Shapiro(2002)提出組織創新 7-R 的思維觀念,以助於組織發掘問題、 產生與評估想法,並針對這些想法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使組織問題獲得具體 且實際的解決。組織可藉由提出七個問題,包括「為什麼」(why)、「什麼」 (what)、「何時」(when)、「哪裡」(where)、「多少、多久」(how much or how often)、「誰」(who)、「如何」(how)等,並同時尋找新的答案,即能不斷地 為舊流程找到新出路,而提出全新的流程,以激發組織的創新。7-R 創新架構 的內涵為:(一)重新思考(rethink):具有質疑、挑戰與反思的精神,以找 出作法的成因或背後的基本假設,並加以質疑與檢討;也就是以「為什麼/why」 來思考。(二)重新組合(reconfigure):主要目的是在分析組織所實行的步驟 與活動,並判斷有哪些其他做法可能也有類似的作用,藉以思考是不是有別的 方法可以讓現有的步驟做起來更節能、更快、更好,或是有別的辦法可以不必 從頭做到尾,其目標是要替與「什麼/what」尋找新答案。(三)重新定序 (resequence):考量活動運行的時機和順序,以「何時/when」為思維,其重 新定序方法有四:1.組織根據對未來需求的精確預測,而將活動提前;2.組織 欲等到更理想的資訊出現,因而將活動延後;3.調整活動,以與其他活動合併 實施;4.消除活動之間現有的依存關係,以將相互牽制與依賴的次數減到最 少。(四)重新定位(relocate):探討活動「在哪裡/where」進行,考量活動

(5)

進行的地點、距離和實體基礎設施,使整體目標盡量拉近距離,可加強人員聯 繫。(五)重新定量(reduce):以活動的頻率、數量、資源、及資訊各需要多 少為探討的焦點,如活動要做多少與多久做一次?是快或慢,須增加或減少? 以及考量活動的資源和資訊需求。(六)重新指派(reassign):考量由「誰/Who」 (包含人或團隊)來負責執行任務,意即組織可將過去自行處理的工作交給如 供應商、客戶、策略夥伴、外包夥伴、子公司、臨時員工或其他單位來處理。 (七)重新裝備(retool):探討工作完成的方式,包括科技、人力資源、才能, 以達成組織的目標。意即考量「如何/How」處理或完成任務,從檢視組織內 部資源及技能的競爭優劣勢開始,進而分析所需的裝備要求,並予以再造,如 科技的更新或引進,網際網路或電子化流程的建立。

三、創新班級經營之研究向度分析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班級經營之理論或相關文獻之後,發現許多班級經營 策略或作為,實際上蘊含著「重新思考」、「重新組合」、「重新定序」、「重新 定位」、「重新定量」、「重新指派」及「重新裝備」的7-R 創新精神,因此本 研究試圖從上述7-R 創新架構的七個向度出發,歸納剖析與探討教師創新班 級經營內涵如下: (一)班級經營之重新思考 所謂的班級經營重新思考,乃是一種循環性的歷程,在歷程中教師不斷 地監督、評鑑和修正自己在班級經營的實踐。面對教室中新的人、事、物狀 況,對於原有的經營理念,以及班級經營行動背後的理由有所覺察與思考, 提出新的假設、想法、觀念,進而產生新的行動。例如,呂孟真(2005)提 出,教師進行班級經營的省思時,可順著時間的架構,從「對班級經營計畫 的反省」、「執行班級經營計畫中的反省」、「對班級經營計畫執行成果的反省」 三個向度來思考,能指引進一步清楚瞭解事實,以提供確認或放棄原先的信 念。綜合而言,班級經營重新思考係指教師在班級經營的過程中,面對教室 中新的人、事、物狀況,對於原有的經營理念,以及班級經營行動背後的理 由有所覺察,提出新的假設,進而產生新的行動。主要在探討「為什麼/why」 的問題。 (二)班級經營之重新組合 所謂的班級經營重新組合,乃是要使班級經營內容富有變化,如變化教 學活動的內容,在重新組合中改變智性挑戰的層次,變化每天教室的例行活

(6)

動,變換各種教學方法。例如,金樹人(1994)指出,教師可以自行選擇幾 套對行為效果獎勵或懲罰的方式,這些結果應該恩威並施,獎懲互用,依學 生的行為而有不同的結果安排,亦即教師應瞭解各種賞罰方式的利弊得失, 加以組合地運用。單文經(1994)指出,班級活動是相互聯結的,教師在安 排班級活動時,應將這些活動加以組合,以安排最能達成教學目標,又能配 合師生教學需求的活動組合。教室佈置的公佈欄可以配合各科教學進度做設 計。張振成(1997)指出,在教室佈置時,能配合教學單元、時效、實用, 使教室成為學生具有創意的空間,並能突破以往一成不變或整個學期都無變 化的教室佈置。綜合上述,班級經營重新組合係指教師對班級中人、事、物 等要素做不同的搭配或重組。例如帶一個班級,是由不同的人(如教師、學 生、家長)、事(如新的概念、教學活動、訓導、輔導)、物(如教材、教具、 教室環境及設備)組合而成的。主要在探討「什麼/What」的問題。 (三)班級經營之重新定序 所謂的班級經營之重新定序,乃是適當安排教導常規的時機,教師應該 把握最佳時機,適時適地指導學生遵行常規,以便讓學生能妥善地適應班級 的生活。係指教師重新安排班級活動進行的時機,及各種班級活動進行的流 程、先後順序。例如,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及黃德祥(1996)指出,班 級常規要及早指導,一個班級經營得是否成功,關鍵就在於開學的前幾週, 尤其是第一天上課時間,或是第一次上課的時間。因為班級的常規如果能夠 確立,則會使班級形成一種有利於教師所任教的學科學習的氣氛,學生也會 因 而 培 養 有 利 於 該 科 學 習 的 習 慣 和 態 度 。Emmer, Everston & Clements (1984)指出,適當安排教導常規的時機,教師應該把握最佳時機,適時適 地指導學生遵行常規,以便讓學生能妥善地適應班級的生活。有些規則和程 序,必須在第一天,或是上第一節課時,就要教給學生,學生才可能消除不 確定的感覺,迅速地進入狀況。張秀敏(2002)指出,促使教學活動轉換順 暢有以下策略:(1)老師或學生準備好下節課或下個活動的材料,放在就近 容易取得的地方;(2)下一個活動要交代清楚後,才可讓學生轉換;(3)轉 換時,老師要在教室走動並注意看,尤其要注意有哪些完成工作有困難的學 生;(4)用分組或分排競賽,使轉換有快又有秩序。綜合上述,班級經營重 新定序係指教師重新安排班級活動進行的時機,及各種班級活動進行的流 程、先後順序。例如在班級推行某項制度,或在轉換活動、安排教學流程、 處理問題行為等情況下,必須要循序漸進,且要適時地融入。主要在探討「何 時/when」的問題。

(7)

(四)班級經營之重新定位 所謂的班級經營之重新定位,乃是變化教室內人、事、物的的實施方式, 除了使用教室,需安排於校園、專科教室上課,甚至取材於社區資源或人際 互動模式…,透過重新位方能真實的達到所班級經營的目標。例如,單文經 (1994)指出,教師在班級的環境之中,運用人際距離時需注意:(1)師生 進行雙向溝通時,宜保持適當的距離;(2)教師站立的位置要適中;(3)教 師在教室中移動位置時,宜盡量由後往前,由外往內的移動,比較容易集中 學生的注意力。鄭玉疊與郭慶發(1994)指出,教學行為在任何場地、空間 均可實施,才能發展出創意的教學;許多固定的教學,換個環境、地點學生 反而學習興致更高。教師要擴大自我的教學空間,有效利用校內外的教學情 境。張秀敏(2002)指出,妥善安排、調整學生座位的編排上,教師可掌握 以下幾項原則:(1)每一星期安排調整一次座位,使每一排有機會輪流坐在 教室活動區;(2)如果發現誰和誰坐在一起不適當,應予以調整;(3)依教 學活動的需要而改變;(4)讓每個位子都能很方便地到達教學區,同時教師 也能看得到班上的每一個位置,這樣的安排可以抵銷一些不良行為的產生; (5)工作區域和特別讓孩子們有興趣的區域要予以分開,以免他們上課時分 心;(6)學生的位子不要靠得太近,因為當學生發生狀況時,得以迅速的到 達現場。綜合上述,班級經營重新定位係指教師改變班級中人、事、物的所 在位置。例如改變教師/學生所在的位置、教學活動進行的地點、座位排列 及器材設備的擺放地點等。主要在探討「哪裡/Where」的問題。 (五)班級經營之重新定量 所謂的班級經營之重新定量,乃是注意班級經營內容講解、指示要適量, 教師應是敏銳的觀察者,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反應,瞭解學生是否明瞭教師 所傳遞的訊息、指示,以決定是否應重複教導的定量。例如,單文經(1994) 指出,班級經營活動「化多為少」、「化難為易」,教師可以把比較複雜的項目, 分成兩個內容發展的階段,在每一段內容發展活動之後,提供練習的機會, 可以使得學生貫串所學,亦可以讓教師有檢核學生理解的機會,此種作法把 所進行的活動,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維持。王千倖(1998)指出,教師應 避免將完整的學習活動分割得支離破碎,使學生能明白活動的整體性,瞭解 各步驟間的關聯,而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林進財(2005)指出,在班級時間 的管理與運用,關係班級生活運作的效率問題。教師必須在新開學開始前, 進行各種形式的計畫,將學期前、學期中、學習後、假期計畫擬定好,將有 助於班級經營各種活動的實施,並且可以讓班級時間更快速地發揮效果。綜 合上述,班級經營重新定量係指教師重新分配班級中人、事、物的份量,以

(8)

精鍊、簡約的方式進行班級經營。例如改變教學活動的頻率及次數、有效分 配班級時間等。主要在探討「多常/how often」、「多少/how much」的問題。

(六)班級經營之重新指派 所謂的班級經營之重新指派,乃是將班級事務、活動重新指派交由他人 執行,以及重新分配工作給不同人員執行。例如,金樹人(1994)指出,讓 學生參與班規的制訂,教師可讓學生參與制訂規則和結果的過程,使學生產 生使命感與參與感,以及認識為何常規的建立必須有諸多的限制。鄭玉疊與 郭慶發(1994)指出,妥善運用班級幹部,倘若教師沒有好的幹部協助,面 對繁瑣的教學事項,眾多的班級人數,額外的行政工作,必然分身乏術,因 此班級幹部可說是教師的好幫手。林進財(2005)指出,家長人力資源的運 用,教師在班級經營中,應考慮家長人力資源的運用,瞭解家長的社經背景、 工作經驗以及社會資源,將家長可提供學校協助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以協 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提昇教育品質與效果。因此,教師在新接班級時,應 該思考家長可以為班級做些什麼,讓家長能夠對孩子的學習活動付出。綜合 上述,班級經營重新定量係指教師將班級事務、活動交由其他人執行,例如 讓學生做老師的小幫手、由具有某項專長的家長協助教師做晨間活動等;以 及重新分配工作,例如全班輪流當幹部、做不同的整潔工作等。主要在探討 「誰/who」的問題。 (七)班級經營之重新裝備 所謂的班級經營之重新裝備,乃是強調加強自己的技術或能力,以達到 自我成長。例如,鄭玉疊與郭慶發(1994)指出,教師可發揮自己的興趣專 長於班級經營上,以自己最拿手、最喜愛的項目,結合課程教學,將是最省 力、最易見到效果的工作。溫嘉榮與吳明隆(1999)指出,電腦素養的具備 與融入能力是相當重要的重新裝備,因為新時代的教師所應具備的電腦素養 有以下三項:(1)網路情境之應用能力(2)電腦學科之整合能力(3)班級 管理之輔助能力,教師必須能應用網路多媒體的特性,以協助教師的班級管 理,提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能,旨在「班級行政」電腦化的應用,包括學生 基本資料的建檔、列印、管理,班級課表與班級教學情境佈置的電腦化應用, 學生各項數據資料的電腦整理,如成績處理、班費收支電腦應用等。吳明隆、 王光明(2004)指出,教師輔導知能的充實與應用能力的重新裝備,對於學 生行為問題的探究、原因發掘、輔導計畫的擬定、輔導策略的實施、輔導效 果的評核等,均要教師具備專業的輔導知能方能勝任。綜合上述,班級經營 重新裝備係指教師能夠自我成長,並加強自己的技術或能力。例如磨練班級 經營技巧、在班級經營中結合教師的興趣或專長、有效運用資訊科技、教具、

(9)

教學資源等。主要在探討「如何/how」的問題。

研究設計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的編製,係透過文獻探討建構研究 向度,發展研究指標的項目,並訪談現任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及諮詢班級經營 實務工作者之後,經調查研究分析考驗模式適配度佳的指標,兼具理論與實 務價值。以下將針對指標的研究架構、研究內容、填答與計分方法,以及實 施程序與資料處理進行說明。

一、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的研究架構

本指標的研究架構係以 Shapiro(2002)提出的創新架構,並參考張秀敏 (2002)、陳木金(1999)、鄭玉疊與郭慶發(1994)、單文經(1994)、金樹 人(1994)等學者提出之班級經營相關文獻為依據,作為指標發展與編製的 研究架構及理論基礎。具體而言,本研究之創新班級經營指標包括以下七個 層面:1.重新思考:具有質疑、挑戰與反思的精神,以找出作法的成因或背 後的基本假設,並加以質疑與檢討;也就是以「為什麼/Why?」來思考。 2.重新組合:分析實行的步驟與活動,並判斷有哪些其他做法可能也有類似 的作用,藉以思考是不是有別的方法可以讓現有的步驟做起來更精簡、更快、 更好,或是有別的辦法可以不必從頭做到尾,其目標是要替「什麼/ What?」 尋找新答案。3.重新定序:考量活動運行的時機和順序,以「何時/when?」 為思維,其重新定序方法有四:(1)根據對未來需求的精確預測,而將活動 提前;(2)學習者等到更理想的資訊出現,因而將活動延後;(3)調整活動, 以與其他活動合併實施;(4)消除活動之間現有的依存關係,將相互牽制與 依賴的次數減到最少。4.重新定位:探討活動「在哪裡/Where?」進行,考 量活動進行的地點、距離和實體基礎設施,使之與整體目標盡量拉近距離。 5.重新定量:以活動的頻率、數量、資源、及資訊各需要多少為探討的焦點, 如活動要做多少與多久做一次﹖是快或慢,需增加或減少﹖以及考量活動的 資源和資訊需求。6.重新指派:考量由「誰/Who?」(包含人或團隊)來負 責執行任務,意即學習可將過去自行處理的工作,進行重新組合來指派任務, 包括內容知識、程序知識、策略知識、省思知識的分化及融合來貫通處理。 7.重新裝備:探討工作完成的方式,包括科技、人力資源、才能,以達成創

(10)

新發展的目標。意即考量「如何/How?」處理或完成任務,從檢視內部資 源及技能的競爭優劣勢開始,進而分析所需的裝備要求,並予以再造,如科 技的更新或引進,網際網路或電子化流程的建立及創新思考能力的發展。歸 納而言,本研究分析研究架構圖一,可以從創新班級經營的七個層面指標, 發展教導學習者如何學會使用創新思考7-R 的思維方法來進行創新思考,幫 助學習者及個人發掘問題、產生與評估想法,並針對這些想法提出具體的行 動方案,使問題獲得具體且實際的解決,並更進一步地發展出創新班級經營 的七個層面指標,透過本研究分析探討找出信效度佳的指標,並建構模式來 加以驗證指標的適合度,詳如圖1 所示。

二、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的研究內容

研究者基於上述的指標之研究架構,參酌創新、創新教學、班級經營之 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編製創新班級經營之訪談大綱,針對五位級任教師進 1.重新思考 2.重新組合 3.重新定序 4.重新定位 5.重新定量 6.重新指派 7.重新裝備

創新班級經營

國民小學教師

圖 1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研究架構圖

(11)

行個別訪談,其後根據訪談結果並參考創新、創新教學、班級經營之相關文 獻編製指標研究內容初稿。 指標研究內容初稿編製完成後,經由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針對指標之 內容,提供修改意見,研究者再依據諮詢意見刪除不適合的項目,並修正語 句,編製發展成「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內容包括:「重 新思考」為第 1 至 10 題、「重新組合」為第 11 至 21 題、「重新定序」為第 22 至 31 題、「重新定位」為第 32 至 40 題、「重新定量」為第 41 至 50 題、 「重新指派」為第51 至 61 題、「重新裝備」為第 62 至 70 題,共計 70 題。

三、問卷填答與計分

本研究指標填答方式採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的六點式量表,根據受 試者的實際觀察與感受的符合程度填答。受試者知覺各題之符合程度,從非 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的6—5—4—3—2—1 中,在適當的數字上打〝○〞,計 分方式係按 6 分、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各項分別計分,最後將各 題之得分加總,計算出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各層面及總量表之得 分,得分愈高者,代表國民小學教師愈能創新其班級經營,創新班級經營的 情況愈佳。

四、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本研究以宜蘭縣、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及桃園縣等北區五縣市之公 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抽樣預試樣本學校數共21 所,依各縣市校數佔 五縣市總校數的比例,分配各縣市所需抽取之預試樣本校數,總計發出 210 份「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回收171 份,剔除問卷填答不 完全者,合計有效樣本為 168 份,回收率為 81.43%,可用率為 80.00%。其 次,以SPSS 12.0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各題之決斷值(CR)分析、因 素分析及信度分析。並根據預試版施測之分析結果,挑選題目編製成「國民 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版」。隨後,再抽樣前述五縣市之正式樣本學 校數共21 所,總計發出 210 份正式版,回收 175 份,回收率為 83.33%,接 著以LISREL 8.72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瞭解「國 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版」的模式適配度情形。

(12)

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施測結果,進行各 題之決斷值(CR)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法進行問卷選題,以編製形成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版」,並進一步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瞭 解本研究指標之建構情形。以下分別加以說明:

一、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決斷值(CR)分析

分析「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施測結果,各題決斷值 之結果顯示,第1 至 70 題的決斷值均達顯著,表示此量表中的七十個題項均 具有鑑別度,所有題項皆能鑑別出不同受試者的反應程度。再者,各題項的 決斷值係數分別介於6.14~13.52,皆在 5 以上,因此保留所有題項。

二、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因素分析

本研究採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國民小 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施測結果,以eigenvalue 值大於 1 者為選 入因素參考標準。因素分析之結果如下所述:(一)重新思考:因素分析後 抽取一個因素,其eigenvalue 值為 6.503,可解釋「重新思考」向度 65.032%, 因素負荷量介於 .664~ .894,其中以第 3、4、5、8、9 題為低。(二)重新 組合:因素分析後抽取一個因素,其eigenvalue 值為 6.058,可解釋「重新組 合」向度 55.071%,因素負荷量介於 .530~ .828,其中以第 11、13、14、 18、20、21 題為低。(三)重新定序:因素分析後抽取一個因素,其eigenvalue 值為6.328,可解釋「重新定序」向度 63.281%,因素負荷量介於 .718~ .838, 其中以第23、24、26、27、28 題為低。(四)重新定位:因素分析後抽取一 個因素,其eigenvalue 值為 5.302,可解釋「重新定位」向度 58.910%,因素 負荷量介於 .631~ .807,其中以第 33、34、36、38、40 題為低。(五)重 新定量:因素分析後抽取一個因素,其eigenvalue 值為 5.620,可解釋「重新 定量」向度56.205%,因素負荷量介於 .654~ .831,其中以第 41、45、47、 49、50 題為低。(六)重新指派:因素分析後抽取一個因素,其 eigenvalue 值為5.254,可解釋「重新指派」向度 47.764%,因素負荷量介於 .623~.779, 其中以第54、55、56、57、60、61 題為低。(七)重新裝備:因素分析後抽

(13)

取一個因素,其eigenvalue 值為 6.201,可解釋「重新裝備」向度 68.898%, 因素負荷量介於 .747~ .905,其中以第 62、63、65、70 題為低。

三、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信度分析

本研究針對「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施測結果進行信 度分析,探討各向度的內部一致性,以瞭解其內在結構情形,其次刪除各向 度之「校正後項目整體相關」較低及「單題刪除後α係數減低情形」較差的 題目,以作為編製正式版選題之依據。信度分析之結果如下所示:(一)重 新思考:Cronbach α係數達 .937,顯示此模式之內部結構佳;進一步分析 其各題之「校正後項目整體相關情形」,介於 .602~ .855,而「單題刪除後 α係數減低情形」,介於 .926~ .939,其中以第 3、4、5、8、9 題之信度分 析結果為差。(二)重新組合:Cronbach α係數達 .914,顯示此模式之內部 結構佳;進一步分析其各題之「校正後項目整體相關情形」,介於 .468 ~ .771,而「單題刪除後α係數減低情形」,介於 .901~ .918,其中以第 11、 13、14、18、20、21 題之信度分析結果為差。(三)重新定序:Cronbach α 係數達 .934,顯示此模式之內部結構佳;進一步分析其各題之「校正後項目 整體相關情形」,介於 .657~ .792,而「單題刪除後α係數減低情形」,介 於 .925~ .932,其中以第 23、24、26、27、28 題之信度分析結果為差。(四) 重新定位:Cronbach α係數達 .910,顯示此模式之內部結構佳;進一步分 析其各題之「校正後項目整體相關情形」,介於 .551~ .745,而「單題刪除 後α係數減低情形」,介於 .896~ .910,其中以第 33、36、38、40 題之信 度分析結果為差。(五)重新定量:Cronbach α係數達 .911,顯示此模式之 內部結構佳;進一步分析其各題之「校正後項目整體相關情形」,介於 .571 ~ .774,而「單題刪除後α係數減低情形」,介於 .897~ .908,其中以第 41、45、47、49、50 題之信度分析結果為差。(六)重新指派:Cronbach α 係數達 .883,顯示此模式之內部結構佳;進一步分析其各題之「校正後項目 整體相關情形」,介於 .535~ .688,而「單題刪除後α係數減低情形」,介 於 .868~ .877,其中以第 54、55、56、57、60、61 題之信度分析結果為差。 (七)重新裝備:Cronbach α係數達 .943,顯示此模式之內部結構佳;進 一步分析其各題之「校正後項目整體相關情形」,介於 .685~ .870,而「單 題刪除後α係數減低情形」,介於 .931~ .941,其中以第 62、63、65、70 題之信度分析結果為差。

(14)

四、編製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版

本研究依據創新與班級經營之理論及相關研究分析,配合訪談結果,建 構形成「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的研究內容初稿,其次以「國民 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施測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國民小學教 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之決斷值(CR)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結 果,進行選題,篩選題目之結果如表1 所示,每個向度平均篩選出五個題目, 七個向度共計三十五題,編製成「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版」, 詳見附錄一。 表 1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預試版」統計分析後篩選題目情形 向度別 決斷值(CR) 刪減題次 因素分析 刪減題次 信度分析 刪減題次 綜合評斷 刪減題次 篩選之後 保留的題次 1.重新 思考 CR 值皆大於 5, 無刪減題次 3、4、5、8、 9 3、4、5、8、 9 3、4、5、8、 9 1、2、6、7、 10 2.重新 組合 CR 值皆大於 5, 無刪減題次 11、13、14、 18、20、21 11、13、14、 18、20、21 11、13、14、 18、20、21 12、15、16、 17、19 3.重新 定序 CR 值皆大於 5, 無刪減題次 23、24、26、 27、28 23、24、26、 27、28 23、24、26、 27、28 22、25、29、 30、31 4.重新 定位 CR 值皆大於 5, 無刪減題次 33、34、36、 38、40 33、36、38、 40 33、36、38、 40 32、34、35、 37、39 5.重新 定量 CR 值皆大於 5, 無刪減題次 41、45、47、 49、50 41、45、47、 49、50 41、45、47、 49、50 42、43、44、 46、48 6.重新 指派 CR 值皆大於 5, 無刪減題次 54、55、56、 57、60、61 54、55、56、 57、60、61 54、55、56、 57、60、61 51、52、53、 58、59 7.重新 裝備 CR 值皆大於 5, 無刪減題次 62、63、65、 70 62、63、65、 70 62、63、65、 70 64、66、67、 68、69

五、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的驗證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為了進一步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版」(詳於 附錄一)之建構情形,以宜蘭縣、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及桃園縣五縣市 共21 所,總計發出 210 份正式版,回收 175 份,回收率為 83.33%,以 LISREL 8.72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創

(15)

新班級經營指標」的建構效度與模式適配度情形。 (一)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之建構 首先進行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 指標正式版」具有良好的適配度情形,其中在「重新思考」、「重新組合」、「重 新定序」、「重新定位」、「重新定量」、「重新指派」及「重新裝備」等七個潛 在變項中發現,兩兩之間的相關(φ12~φ67)達顯著且介於0.68~0.93,具 有良好的相關程度,意味著此七個潛在變項的背後仍存有某種重疊的因素, 因此本研究乃依據此結果,再進行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以進一步抽取第二 階的潛在因素,即「創新班級經營」。「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 版」的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與一階相接近,由於篇幅之限制,本文在此 僅呈現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之結果與討論。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構方程 式模型如圖2 所示,其中量表第一題至第五題由「重新思考」因素解釋、第 六題至第十題由「重新組合」因素解釋、第十一題至第十五題由「重新定序」 因素解釋、第十六題至第二十題由「重新定位」因素解釋、第二十一題至第 二十五題由「重新定量」因素解釋、第二十六題至第三十題由「重新指派」 因素解釋、第三十一題至第三十五題由「重新裝備」因素解釋,又上述七個 潛在變項的背後可由「創新班級經營」此一概念來解釋。結果顯示具有良好 的模式適配度,可以支持本研究指標的建構效度佳。 (二)模式適配度指標之結果分析 本研究依據余民寧(2006)提出的五個 LISREL 程式適配度指標之判斷 標準:1.整體適配度、2.比較適配度、3.精簡適配度、4.基本適配度、5.內在 適配度指標等方面,作為本研究模式之判斷規準。茲將本研究模式適配度情 形分析結果與判斷規準進行分析考驗。 1.在整體適配度指標方面:RMR 為 0.036,符合小於 0.05 的判斷規準, 而 RMSEA 為 0.074,符合小於 0.08 的判斷規準,以上均顯示殘差較小,可 見本模型具有良好的整體適配度。 2.在比較適配度指標方面:NFI、NNFI、CFI 及 IFI 均為 0.98,皆符合大 於0.90 的判斷規準,顯示本研究模型具有良好的比較適配度。 3.在精簡適配度指標方面:PGFI 為 0.73,數值較高,顯示本研究模型符 合精簡適配度。 4.在基本適配度指標方面:誤差變異數皆為正值,且皆達.05 的顯著水 準;參數間相關的絕對值無接近 1 者;因素負荷量除了 γ51為0.96 外,其餘 介於0.52~0.95 之間,符合 .5~ .95 之間的判斷規準,由此可見本研究模型 的基本適配度良好。

(16)

5.在內在適配度指標方面:所有估計的參數達顯著水準,且符號均與理 論期望相符,顯示本研究模型的內在適配度良好。 (三)本研究指標之結構模式考驗結果分析 由模式指標的分析結果及圖 2 之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可知,本研究 建構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與「重新思考」、「重新組合」、「重新定序」、「重 新定位」、「重新定量」、「重新指派」及「重新裝備」等七個層面之結構模式 的適配標準評鑑結果良好,支持本研究之結構模式的成立。因此,也可以支 持和解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與七個層之結構模式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存在。歸 納本研究之結果如下(詳見表2 所示):從表2 及圖 2 之測量模式圖可以看出, 由於潛在變項「γ11重新思考」、「γ21重新組合」、「γ31重新定序」、「γ41重新定 位」、「γ51重新定量」、「γ61重新指派」及「γ71重新裝備」等七個層面之結構 係數分別各為.84、.90、.92、.95、.96、.91、.81,其t值皆達顯著水準。顯 示出前述七個測量變項,均能測到相同的潛在因素(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本 測量模式的涵義可以解釋如下:當教師創新班級經營之「重新思考」愈佳、「重 新組合」愈佳、「重新定序」愈佳、「重新定位」愈佳、「重新定量」愈佳、「重 新指派」及「重新裝備」愈佳,則「推」教師創新班級經營的力量也愈強。 此結果將本研究中「教師創新班級經營與七層面之測量模式」假設予以結構 化,顯示出其建構效度佳。

結論與建議

綜合本研究以 Shapiro(2002)提出的創新架構,並參考張秀敏(2002)、 陳木金(1999)、鄭玉疊與郭慶發(1994)、單文經(1994)、金樹人(1994) 等學者提出之班級經營相關文獻為依據,作為指標發展與編製的研究架構及 理論基礎的觀點,本研究根據創新、創新教學、班級經營之理論基礎及相關 研究,透過現場教師訪談並諮詢專家學者之意見,發展建構一套「國民小學 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其內涵包括重新思考、重新組合、重新定序、重新 定位、重新定量、重新指派與重新裝備等七個層面各十題共七十題,經預試 分析後選取各層面五題共三十五題,編製成「國民小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 標」。本指標再經以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之後,發現其建構效度及模式適配度 皆佳,適合做為國民小學推動教師班級經營之參考。茲將本研究之結論歸納 如下並提出創新班級經營的相關建議:

(17)
(18)

表 2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參數估計考驗 參數 標準化 估計值 標準 t 值 參數 標準化估計值 標準 t 值 參數 標準化估計值 標準 t 值 λ11 0.86 --- --- λ29,6 0.52 0.034 15.34 ε8 0.37 0.021 17.39 λ21 0.88 0.025 35.31 λ30,6 0.56 0.034 16.49 ε9 0.43 0.024 18.11 λ31 0.90 0.024 36.73 λ31,7 0.67 --- --- ε10 0.53 0.028 19.00 λ41 0.89 0.025 35.74 λ32,7 0.81 0.037 21.59 ε11 0.40 0.021 18.90 λ51 0.82 0.027 30.67 λ33,7 0.89 0.038 23.45 ε12 0.39 0.021 18.84 λ62 0.75 --- --- λ34,7 0.94 0.038 24.38 ε13 0.23 0.014 16.39 λ72 0.82 0.033 24.47 λ35,7 0.92 0.038 24.09 ε14 0.23 0.014 16.45 λ82 0.79 0.033 23.66 γ11 0.84 0.033 25.36 ε15 0.27 0.016 17.35 λ92 0.76 0.034 22.46 γ21 0.90 0.039 22.98 ε16 0.35 0.020 17.92 λ10,2 0.69 0.034 20.21 γ31 0.92 0.037 24.68 ε17 0.55 0.028 19.54 λ11,3 0.77 --- --- γ41 0.95 0.036 26.54 ε18 0.43 0.023 18.75 λ12,3 0.78 0.031 24.75 γ51 0.96 0.034 28.02 ε19 0.37 0.020 18.09 λ13,3 0.88 0.030 28.88 γ61 0.91 0.037 24.68 ε20 0.31 0.018 17.20 λ14,3 0.88 0.030 28.82 γ71 0.81 0.042 19.03 ε21 0.32 0.018 17.58 λ15,3 0.85 0.031 27.79 ζ1 0.29 0.022 13.33 ε22 0.34 0.019 17.95 λ16,4 0.80 --- --- ζ2 0.19 0.021 8.89 ε23 0.52 0.027 19.45 λ17,4 0.67 0.032 21.07 ζ3 0.15 0.016 9.44 ε24 0.38 0.020 18.36 λ18,4 0.75 0.031 24.50 ζ4 0.10 0.014 6.59 ε25 0.42 0.022 18.75 λ19,4 0.79 0.030 26.36 ζ5 0.08 0.013 5.70 ε26 0.37 0.022 16.59 λ20,4 0.83 0.030 28.07 ζ6 0.17 0.022 8.04 ε27 0.42 0.024 17.52 λ21,5 0.83 --- --- ζ7 0.35 0.034 10.35 ε28 0.39 0.023 17.10 λ22,5 0.81 0.029 28.38 ε1 0.26 0.015 17.48 ε29 0.73 0.037 19.92 λ23,5 0.69 0.030 22.80 ε2 0.22 0.013 16.74 ε30 0.69 0.035 19.74 λ24,5 0.79 0.029 27.28 ε3 0.19 0.012 15.86 ε31 0.55 0.028 19.96 λ25,5 0.76 0.029 26.01 ε4 0.21 0.013 16.50 ε32 0.35 0.018 18.86 λ26,6 0.80 --- --- ε5 0.34 0.018 18.49 ε33 0.21 0.012 16.77 λ27,6 0.76 0.032 23.80 ε6 0.43 0.024 18.16 ε34 0.13 0.009 13.47 λ28,6 0.78 0.032 24.51 ε7 0.33 0.020 16.73 ε35 0.15 0.010 14.89

一、結論

(一)本研究建構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決斷值分析值佳 本研究指標各題之斷值均達顯著且皆在 5 以上,顯示所有題項均具有良 好的鑑別度,能鑑別出不同受試者的反應程度,顯示本指標各題目之鑑別力 佳,適合做為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創新班級經營之自我檢核與班級經營實務參 考。 (二)本研究建構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因素分析結構良 本研究採用主成份分析法進行,並以 eigenvalue 值大於 1 者為選入因素

(19)

參考標準,得各題因素負荷量從 .530~ .905,顯示本量表各向度之題目佳。 另以各題因素負荷量之高低情形,挑選因素負荷量較高的前五題作為編製指 標正式版選題之依據,顯示本指標正式版各題目之重要程度高結構良,適合 做為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創新班級經營之自我檢核與班級經營實務參考。 (三)本研究建構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信度分析佳 本 研 究 採 用 信 度 分 析 法 探 討 各 向 度 之 Cronbach α 係 數 介 於 .883 ~ .943,顯示本量表之各向度內部一致性高,信度佳。另以瞭解每題之「校 正後項目整體相關情形」及「單題刪除後α係數減低情形」,挑選Cronbach α 係數較佳的前五題作為編製指標正式版選題之依據,顯示本指標正式版各題 目之穩定程度高,適合做為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創新班級經營之自我檢核與班 級經營實務參考。 (四)本研究建構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適配度考驗結果佳 本研究根據「國民小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正式版」施測結果,進行驗 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本指標的整體適配度、比較適配度、精簡適配度、 基本適配度及內在適配度皆良好,顯示出支持和解釋教師創新班級經營與七 個層之結構模式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存在。由本研究結果的發現,可以解釋當 「教師創新班級經營」之「重新思考」愈佳、「重新組合」愈佳、「重新定序」 愈佳、「重新定位」愈佳、「重新定量」愈佳、「重新指派」及「重新裝備」愈 佳,則「推」教師創新班級經營的力量也愈強。此結果將本研究中「教師創 新班級經營與七層面之測量模式」假設予以結構化,顯示出本研究指標創新 班級經營之建構效度佳,適合做為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創新班級經營之自我檢 核與班級經營實務參考。

二、建議

(一)運用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推動教師班級經營的自我檢核 歸納本研究之「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的建構,由指標的決 斷值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及適合度分析結果可知,本研究指標是信度 佳與效度皆佳的測量工具。因此,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及國民 小學學校單位,能使用本研究建構之「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作 為教師自我檢核創新班經營情形,運用創新班級經營指標,推動教師班級經 營的自我檢核。

(20)

(二)教師培訓課程宜應嵌入有關創新班級經營的學習,藉由創新班級 經營提昇教師專業能力並增進班級經營績效 歸納本研究之「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的驗證分析結果,發 現「重新思考」、「重新組合」、「重新定序」、「重新定位」、「重新定量」、「重 新指派」及「重新裝備」七個層面指標愈佳,則「推」教師創新班級經營的 力量也愈強。因此,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及國民小學學校單位, 教師培訓課程宜應嵌入有關創新班級經營的學習,使用本研究建構之「國民 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藉由創新班級經營提昇教師專業能力並增進班 級經營績效。

參考文獻

王千倖(1998)。教師也是「班級經營」問題的製造者。師友,3,35-39。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MPLIS 的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吳明隆與王光明(2004)。班級經營教學新趨勢—符應九年一貫的班級經營 理念。高雄市,七賢國民小學。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孟真(2005)。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 以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坤燁(2005)。台南及高雄地區國中英語教師九年一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 效與未來研習需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春芳(1993)。班級經營的策略-快樂的一天。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班 級經營學術研討會議論文彙編(191-204 頁)。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李惠敏(2003)。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臺東師範 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 所,未出版。

(21)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 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財(2005)。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邱馨儀(1998)。從開放教育談普通教室的佈置。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 學會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論文輯(131-157 頁)。台北: 教育資料館。 金樹人編譯(1994)。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台北:張老 師。Charles , C. M. (1992). Building Classroom Dicipline.

張秀敏(2002)。國小班級經營。台北,心理。 張振成(1997)。班級經營之我見。中等教育,48(2),99-102。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台北,揚智。 陳木金(2006)。從班級經營策略對教學效能影響看師資培育的實務取向。教 育研究與發展,2(1),33-62。 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及黃德祥(1996)。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臺北市, 三民。 陳雅玲(2004)。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及其研習需求之調查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黃毓琦(2005)。高職教師的創新教學行為與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臺 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銘宗(2005)。高雄縣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向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 廖靜馥(2004)。國小教師自然科實務知識在教學創新中的展現:敘事探究 取向。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玉疊與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臺北市,心理。 錢翹英(2005)。探究創新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概念學習與科學閱讀態 度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Amabile, T.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 : Westview Press.

(22)

for Secondary teach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olt, K. (1983).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nd ed.). London, England: Butterworths.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rentice Hall.

Leeuw, S. E. van der, & Torrence R. (1989). Introduction: What's new about Innovation? In S. E. van der Leeuw & R. Torrence (Eds.), What's New? (pp. 1- 15). London, England: Unwin Hyman Inc.

Lessem, R. (1990). Developmental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holistic business . Oxford, England : Blackwell .

Nonaka, I., & Takeuchi H.(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nge, P. M. (1998).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Leader to Leader, 16-22.

Shapiro, S. (2002). 24/7 Innovation : A blueprint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in age

of change .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Tushman, M., & Moore, W. (1982). Reading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Marshfield, MA: Pitman.

(23)

附錄一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

「填答說明」: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共計三十五題,每題均有六個 選項,從「6:非常符合」到「1:非常不符合」,請您就每題所陳述的內容,根 據您個人的實際情形,在每一題後面適當的數字上畫圈,謝謝您! 符合的程度 非 常 符 合 大 致 符 合 有 點 符 合 有 點 不 符 合 大 致 不 符 合 非 常 不 符 合 1. 在帶班過程中,我會省思如何管理班級常規。… 6-5-4-3-2-1 2. 在帶班過程中,我會省思如何進行教學活動。… 6-5-4-3-2-1 3. 在帶班過程中,我會修正自己的班級經營理念。 6-5-4-3-2-1 4. 在帶班過程中,我會檢核自己的班級經營成效。 6-5-4-3-2-1 5. 在帶班過程中,我會依學生的反應與表現,來修 正班級經營的方式。……… 6-5-4-3-2-1 6. 我會瞭解各種獎懲方式的利弊得失,加以組合運 用。……… 6-5-4-3-2-1 7. 我會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6-5-4-3-2-1 8. 我會重組不同的教材內容。……… 6-5-4-3-2-1 9. 我會使用多元化的評量方式。……… 6-5-4-3-2-1 10. 在班級經營中,我會使親、師、生三方面的搭配 達成共識。……… 6-5-4-3-2-1 11. 開學初,我會先與孩子建立好生活常規,再進入 正式教學。……… 6-5-4-3-2-1 12. 我會以先簡後繁的方式,適時指導學生遵守常規。 6-5-4-3-2-1 13. 我會依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更動課程進度。……… 6-5-4-3-2-1 14. 我會依學生的學習狀況而調整教學流程。……… 6-5-4-3-2-1 15. 我會以由淺入深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活 動。……… 6-5-4-3-2-1 16. 當學生出現問題行為時,我會判斷狀況以決定處 理的場合。……… 6-5-4-3-2-1 17. 當學生有不良行為傾向時,我會採用身體接近的 方式,走到他旁邊。……… 6-5-4-3-2-1 18. 教學時,我會在教室各處移動,以進行走動管理。 6-5-4-3-2-1 19. 我會依據教學需要而調整座位的排列方式。…… 6-5-4-3-2-1

(24)

20. 我會調整桌椅、器材設備的擺放位置,以保持通 道流暢。……… 6-5-4-3-2-1 21. 在教學中,我會對學生傳達明確、清楚的訊息。 6-5-4-3-2-1 22. 妥善分配教學時間,以增進學生的學習。……… 6-5-4-3-2-1 23. 我會依教學需要,調整參與討論的人數(例如二 人、四人、六人、數人一組、或全班一起進行討 論)。……… 6-5-4-3-2-1 24. 在教學中,我會全面掌握學生的一舉一動及學習 狀況。……… 6-5-4-3-2-1 25. 我會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 6-5-4-3-2-1 26. 我會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6-5-4-3-2-1 27. 我會妥善運用班級幹部,讓班級事務順利推動。 6-5-4-3-2-1 28. 我會讓成績表現佳的學生輔導同儕的課業。…… 6-5-4-3-2-1 29. 我會發揮班親會的功能,讓家長協助處理班級事 務。……… 6-5-4-3-2-1 30. 我會妥善運用家長人力資源,以協助班級活動的 推行。……… 6-5-4-3-2-1 31. 我會從研習的參與中,增進班級經營的知能。… 6-5-4-3-2-1 32. 我會培養自己的專長或興趣,以豐富班級經營。 6-5-4-3-2-1 33. 我會培養自己具備輔導的技巧與能力。………… 6-5-4-3-2-1 34. 我會培養自己具備溝通的技巧與能力。………… 6-5-4-3-2-1 35. 我會培養自己具備教學的技巧與能力。………… 6-5-4-3-2-1

(25)

The Study of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Innova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

Mu-Jin Chen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 Mind, Brain & Learning Center, National Cheng Chi University

Fang-Hua Su

Taipei School In HO CHI MINH CITY

Shin-Yi Chiou

San Ming Elementary School of Taipei C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 Chi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teacher’s innova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which consisted of seven dimensions: Rethink, Reconfigure, Resequence, Relocate, Reduce, Reassign, and Retool. The subjects were teachers from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Yi-Lang county, Kee-Lung city, Taipei city, Taipei county, and Tao-Yuang county. The pilot obtained 168 valid samples while the formal study gained 175 ones. Acquired data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he main findings were found as follows: 1. The result of critical ratio analysis was good. 2. The result of factor analysis was good. 3. The result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was good. 4. The inventory had good suitability and fitness of the dimensions and items. Thus, the indicators of teacher’s innova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constructed by this study were good checklists for teachers and also could serve as the educational

(26)

evaluation instrument of innova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nova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數據

表 2    國民小學教師創新班級經營指標之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參數估計考驗  參數  標準化  估計值  標準誤  t 值 參數 標準化估計值 標準誤 t 值 參數 標準化 估計值  標準誤  t 值  λ I 11  0.86 ---  --- λ I 29,6 0.52 0.034 15.34 ε 8 0.37 0.021 17.39  λ I 21  0.88 0.025 35.31 λ I 30,6 0.56 0.034 16.49 ε 9 0.43 0.024 18.11  λ I 31  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forwards innovative production networks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that could be based on th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After finishing the constru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model, the empirical study reveal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ing model of present study, and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