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收稿日期:

2012/5/4

修訂日期:

2012/5/28

接受日期:

2012/5/28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

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魏曉盈研究生、董秀蘭

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分析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教科書文本,對新移民主義題教材的呈 現情形,選擇康軒、南一與輸林三個版本七年組社會學習領成公民篇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 依據研究結果,七年組社會學習蠣威公民篇教科書對新移民議題的呈現,內容不足且缺 漏;各版本的新移民議題之顯現圖像趨於一致性,且再現形式過於單一化;各版本亦皆淺化 新移民議題的多元文化意涵。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及後續研究,以供參考。 關鐘詞:圈中社會學習領或教科書、新移民議題、教材分析 86 中等教育第 63 卷第 2 期

(2)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

Issue 三三至

收稿日期:

2012/5/4

修訂日期:

2012/5/30

接受日期:

2012/5/30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 Issue

Hshio- Ying Wei

Graduate Student

Xiu- Lan Dong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the new immigrant issue presented in the social

studies/civics textbooks at the seventh grade level

,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text analysis

,

and

three versions oftextbooks

,

Kang Hsuan

,

Han Lin and Nani

,

were examined.

Based upon the results

,

this study proposes two conclusions. First

,

there are omissions i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ew immigrant issues in the social studies/civics textbooks.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extbooks present the same image of the new immigrants

,

and all textbooks simplify the

meaning of cultural diversity concerning the new immigrant issue.

Finally

,

suggestions for the textbook writing

,

and further studies of the new immigrant issues

are offer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s.

Keywords: junior high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

new immigrant issues

,

textbook analysis.

(3)

i緝幫他已叫一旦二三 主

壹、前言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依據教育部統計處 (2010) 的統計資料

看來,自 87年起新移民所生之子女人數呈遞

增趨勢,並維持約 8個出生人口就有 1 位是新 移民子女,至98學年度為止國中、國小新移 民人數已超過 15 萬人。根據這些統計,臺灣 的新移民與其子女總計已超過60萬人,成為 褔佬、外省、客家族群之外的第四大族群。 新移民及新移民子女所佔比率的增加,使臺 灣社會人口結構更多元化,新移民有著跟臺 灣社會不同的語言、習慣與風俗,也豐富了 臺灣新住民的多元性。教育部 (2009 )在98 年一 101 年教育施政藍圖中,則是以劃新教 育、活力臺灣為主要遠景,在永續發展這個 主軸下,所推動的策略發展新移民文化是施 政的重點。由此可知,教育部在施政重點的 規劃裡'新移民文化的議題是焦點之一。 再者,近年來,從新移民議題的許多 研究文獻中可以發現,所涉及與討論的角度 雖然越來越廣泛,但可看出其侷限性,亦極 少有就教科書和教學實踐來討論的研究。然 而,教師往往十分依賴教科書的內容,以決 定如何進行教學及設計相關的策略,教科書 對於學生的知識累積十分的重要,也具有其 影響力。就其內容而言,所呈現的意識型態 與所欲表達的意涵,皆是主宰學生學習與態 度培養的重要管道。而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 乃是國民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領域,此 88 中等教育第 63 卷第 2 期 領域所涵蓋的新移民議題,亦具備其教育的 目標和想法,課程綱要裡有提供基本內容, 其中七年級主題軸「意義與價值」中, ,.家 庭與社會變遷」內容包含家庭價值的說明, 談到家庭價值的意義,以及社會變遷下家庭 價值的普同性與多元化(如跨國婚姻等) 並強調家庭照顧與國家照顧雙軌並行的社會 福利政策。 故本研究著重在目前較少受到關注的學 校課程對新移民議題的呈現,冀望從實際檢 視學校教育中新移民議題的文本教材呈現, 分析其中對新移民的偏見與歧視,以作為教 育方略之參考。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目的為「分析七年級社會學習領 域公民篇教科書文本,對新移民議題教材的 呈現情形」。主要是探討七年級社會學習領 域公民篇教科書中,如何呈現新移民議題。 (一)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呈現的新移民議題 與圖像為何? 此部分探討教科書新移民議題文本中的 主題內容與知識概念、其所蘊含的意識型態 和價值觀,以及是否有潛在的假設、偏見或 歧視。 (二)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如何再現新移民議 題與圖像? 探討教科書文本中所選擇的呈現方式、 內容語句的闡述形式、教科書文本中所運用 的策略,以及所蘊含的強化或弱化論述之策 略。

(4)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觴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 Issue

三三三

貳、文獻探討

黃光雄(1 993 )提到多元文化教育主要 是希望透過教育,促使學生瞭解、肯定自身 的文化與意義,進而暸解、尊重其他文化。 陳伯璋 (2001) 談到多元文化教育的實施, 最初緯起於少數種族對主流文化同化的一種 反動,而提出的一種文化多元性的多種族教 育;然多元文化教育亦是一種課程發展,將 族群與社會階級和諧,以及文化尊重等觀點 融合於傳統的學校課程中。

一、多元文化族群觀點之恩

維與實踐

多元文化教育的思維具有不同的思考方 向,其中, Kincheloe 和Steinberg (1997) 認 為「批判性多元文化主義者」的教育家創造 了一個新的文化理論,藉由復甦被壓制的歷 史、文化,重塑正式課程知識,並去挑戰過 去的觀點以及傳統課程所建立的意識型態。 這樣的思維隱含著挑戰性和發展性, 然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 (2007 )談到多 元文化教育強調「多元」、「差異」與「社 會行動」等概念,希望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 的理解與欣賞,面對差異觀點的尊重包容, 消除優勢族群的偏見與刻板印象,提升弱勢 族群的自我概念。因而建立在這樣理論思維 下,陳伯璋 (2001 )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課 程是將各族群的文化精華或特色融入學校現 有的課程中,以反映「文化多樣性」的觀 點,將全體學生視為教學對象,兼顧認知、 技能與情意的目標,與整體課程的融入與協 同合作發展,來培養自我概念與認同。

二、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

民篇教科書之意涵

欲分析教科書的教材呈現,首先就教科 書內容所隱含的意識型態和特性來探究,再 聚焦於談七年級公民篇基本內容之要點,作 為本研究新移民議題討論方向的參考依據。 (一)教科書之意融型態與特性 教科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核心,任何 暸解教育制度如何運作的人,都不可能低估 教科書的重要性(黃政傑, 1995) 。然而學 校表面上像是一個價值中立的機構,實際上 卻隱藏著霸權的意識型態。因而,學校充滿 了不同權威形式的相互對抗,故學校裡所呈 現的知識亦是充滿意識型態的(吳瓊糊,

2005 ;

Giro間, 198 1)。男外,王麗雲、甄曉 蘭 (2009 )談到Apple應用了批判社會學探究 的取向,指出學校所傳遞的知識並非客觀或 中立的,反而經常反映社會中的經濟、文化 與政治力量。故教科書的呈現與意識型態、 文化霸權、權力等概念有關,知識的選擇, 即使是無意識的,也都與意識型態有相關 男外,教科書的設計蘊含著課程與教學 的內涵,其所展現出來特性也因應不同課程 與教學的需求,呈現出多樣貌的特徵。教科 書的設計應注意到文本的可理解性,透過主 題的選擇,與學生舊有知識連結的熟悉度、 培養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以及整體文 本的結構真有一致性,如此能使學生在閱讀 理解上更加清楚(陳麗華,

2008 ; Chambliss

&

Calfee'

1998) 。而談到理解的部分,

(5)

組值三

Grant和Jay提出透過六個理解的層面,來檢 視對於概念的瞭解程度。其中特別強調在文 本架構中,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自我認識的 連結,其可理解的程度才能真正發揮(哥|自 賴麗珍譯,

2008)

(二)七年級社會領熾基本內容的意涵

七年級公民篇與新移民議題相關的部 分,包含主題軸「意義與價值」內容談的是 「家庭與社會變遷J '而其家庭價值的部 分,是說明家庭價值的意義,以及社會變遷 下家庭價值的普同性與多元化(如跨國婚姻 等) ,並強調家庭照顧與國家照顧雙軌並行 的社會福利政策。以及主題軸「自我、人際 與群己」內容談的是「群體屬性的差異與平 等 J '說明多重的社會身分或群體屬性,認 識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社會身分(或屬性)。 強調平等對待不同的社會屬性,提示學生培 養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的能力,以及尊重異 己、包容差異的情操,不論是對別人與生俱 來的特殊性或者是選擇,都能平等尊重,包 容差異。

三、新移民的相關議題

談到新移民,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在 教育上尤重視跨國婚姻的新移民女性,與新 移民子女的相關議題,本研究亦是針對此方 面來討論。先從社會觀點部分來整理,再探 討既有的相關研究,以統整出目前新移民議 題的焦點與方向。

(一)新移民的現象與面對的問題

在跨國婚姻帶來的新移民浪潮下,新移 民女性進入臺灣,可能因為語言文化、生活 90 中等教育第63 卷第 2 期 習慣、風俗民情及環境適應問題,可能面臨 跨文化適應的衝擊,諸如飲食習慣、價值觀 念、親屬關係適應、生活適應、情緒困擾、 人際互動及家人溝通等適應問題。跨國婚姻 家庭在種族、教育、社經地位等弱勢下,造 成其社會地位被邊緣化(蘇雅雯,2007) 。 生活適應方面,新移民面對新環境, 除了個人的基本的語言、生活習慣、文化上 (劉秀燕,

2003

;蔡素貞,

2004

;蘇雅雯, 2007) 的不適應外,在這樣的跨國婚姻中, 亦要面對人際、婆媳(劉秀燕, 2003) 等關 係的考驗。從生活這部分來看,其所產生的 不適應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社會中很普遍 的現象,要如何調適則是必修的一個課題。 在經濟、教育、文化的多重弱勢下,無法提 供多元管道去培養相關的才能,進而影響新 移民子女學業成就與效果(鍾丈梯,

2005 ;

郭添財、陳星貝, 2007) ,則有可能成為弱 勢的一群,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現象,然 要面對這樣的隱憂和差異,則必須從根本來 討論,理解其弱勢的普遍與否及背景,以避 免在社會上產生先天不足的刻板印象。加上 可能產生的婚姻不穩定性(陳冠蓉,

2007 ;

薛承泰,

2008)

,與其他溝通不良(顏錦 珠, 2002) 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會有婚姻暴 力的產生,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一旦發生類 似的情況,文求助無門下,必會對新移民女 性造成極大的困擾與不適,在社會上則更加 無法有自信的立足與生活。然而,新移民子 女的學習問題,根據2006年國立教育資料館 「我國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現況之研究」針 對北、中、南、東四區六縣市的學童所做的

(6)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鏽新移民講題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Issue 芸芸三

問卷調查發現:就讀國小、國中的新移民子 女在某些領域學習的表現上仍存在某些程度 的落差,研究亦顯示新移民子女在「社會」 領域有逐年退步的現象,因其家庭背景、文 化環境刺激不足,再加上補救教學的相對缺 乏,導致在學習能力上產生差異,也因而於 課業上呈現較畫灣本地學生落後的情形(王 世英、溫明麗等 ·2006 ;哥|自郭添財、陳星 貝· 2007) 。 從社會觀點來看,其存在著偏見與歧視 問題,當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已成為薑灣社 會的重要族群時,不能包容的意識型態便會 讓民泉對新移民女性產生了排斥、抗拒的心 態,這種不友善的歧視便會和社會問題劃上 等號,甚至必須承受「降低臺灣人口素質」 的沉重壓力,形成一種鮮明的刻板印象(陳 滄証·

2007

;蔡素貞· 2004) 。由於社會上 諸多對於新移民家庭的歧視,使他們在異國 適應困難之餘,心靈上文受到另一層面的傷 害,然而一般社會大泉,因為不暸解其文化 差異,新移民子女也常會被貼標籤造成歧 視,甚至無法自我認同與適應。 (二)新移民相關研究探討 新移民議題的相關研究,大多是著重在 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成就、學校與人際適應; 而教師所進行的課業輔導、補救教學、教學 實踐等主題,且是以國小階段的學童為研究 對象居多,然而以教科書或課程內容來分析 的研究幾近於零,對象為國中生的研究也在 少數。 新移民議題的研究十分廣泛,但整理發 現其中主要將焦點放在「學和教」這個議題 的論文極少,大部分皆是以人為主體的相關 研究,包括教師對於新移民議題或新移民子 女,所真備的教學態度與信念等從檢索中所 蒐集的資料可以發現,有許多與新移民議題 相關的研究是以教師為研究對象(劉茹敏,

2005

;朱撫蓉 ·2006 ;洪于婷,

2006

;王瓊 珠,

2007

;楊嫂嫂, 2007等) .然而大部分 皆是以國小教師為主(劉茹敏,

2005

;洪 于婷,

2006

;王瓊珠,

2007

;楊援媛,

2007

等)。 即使皆是以多元文化的觀點出發,而 探究的焦點則有不同。另外則是新移民子女 的學習方面,包括輔導與補救等(陳清花,

2004

;黃綺君,

2005

;沈美杏 ·2006 ;陳伶 姿·

2006

;何佩珊, 2007等) ,且這些研究 的對象皆以國小學生為主,所關注的方向則 不盡相同。另外,在課程方面與新移民議題 有關的研究,這部分課程的研究皆是以國小 階段為主,且皆以質性研究為主要的方式 (吳錦惠,

2004

;林雁筑,

2007

;林慧丈,

2007

;陳幸攻,

2007

;劉銘娟 ·2007等) 可是所探討的主題不盡相同,所欲研究的目 的也不同。然而從這些課程研究的發現來 看,針對新移民議題的部分有不同的結論與 貢獻。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針對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 篇教科書中,與新移民議題相關的內容,僅

(7)

4隘三三三三土石 了

領域公民篇教科書第一、二冊,包括翰林、

康軒、南一三個版本共六冊,作為文本分析 之研究對象。

丈本內容的分析,可分成「說什麼」

(what is

said) 與「如何說 J

(howitis

said) 兩種範疇(王石番、 1993 ;哥|自黃書 祥, 2006) 。前者屬於「實質內容」的分 析,就教科書主題選擇上,關注到其表面的 說明,分析教科書的價值觀與意識型態等, 進而分析教科書的論述中與背景脈絡如何結 合,叉呈現出怎樣的知識權力關係;後者是 「敘述形式」的分析,根據教科書的單元, 探究其陳述策略的部分,以丈字內容的描述 和呈現,對於主題進行批判反思'藉由這樣 的過程瞭解教科書論述的規準。故本研究透 過上述兩個單元來進行分析新移民議題,探 究教科書文本中的相關描述和單元編排的形 式,以兩個層次進行比較與探究,列於表

二、研究對象與工具

由於新移民議題內容僅在七年級公民篇 有所討論,故本研究以九十八學年度教育審 定合格通過之民間審定版,選擇三個地區的

國民中學,探究其所使用之七年級社會學習

1

0 於上、下學期的「家庭概念」與「社會中的 文化」兩單元有所討論,故採用文本分析的 方式來探究其不同版本,教科書在這兩個單 元的內容、描述等與單元呈現的差異。丈本 分析處理的是教科書內容的部分,包括教科 書的實質內容(說什麼)與敘述形式(如 何說)兩部分。(玉石番,

1992 ;

ij

I 自黃書 祥, 2006) 。透過這樣的概念,對七年級社 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教科書的文本內容進行分 析,從各版本的內容陳述與單元編排上,進 行比較與探究,以暸解對新移民議題教材的 呈現情形,來進一步判讀文本所傳達的訊息 和內涵。 家庭概念 表 1 文本分析表

新移民

1

唱聽車fl1;

鸝轍哥鳴哦鸚島熱恃t泰詰約叫

;i去衍缸川

;f丹忘訂叭;仁沁:乎河今洶懶悄習惠叭叭削

!J共州~Fi;列1杖£峭:糖料

il:縛除阱

k憑低叭§志釗ii仰;

家庭的型態改變;認識新輿的家庭型憊(跨國婚姻) ;川|說什麼

家庭型態的特色|

尊重與接納多元社會中,不同的家庭型態。

巴云三

I 如何說 社會變邁過程將帶來轉變與現象,家庭價值的普同性與|說什麼 社會變遷現象 |多元化(如跨國婚姻等) ,並強調家庭照顧與國家照顧 1._ 一一 |如何說 雙軌並行的社會政策。 I

,...

...u 臺灣多元文|畫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應學習相互尊重與包容,理解不|說什麼 社會中 l 多元丈 |化的獨特性|同文化間可能存在的差異與衝突,才能營造一個理性開如何說 的文化 |化觀點 |面對多元文|放的文明社會。 情什麼 化的態度 I~日何說 資料來源:研究自行整理 92 中等教育第 63 卷第 2 期

(8)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鏽新移民講盟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 Issue

列於表2 。 然而分析範疇的部分,根據「說什麼」 與「如何說」兩個層次,建立分析的規準' 分析範疇規準表

iii': 持研甜甜

-iJijμJ ι 可泣合 泣, ,ti!';.'~t:!!;it,lhiJ1 分析內容的實質部分,包含主題、價值等。 1.教科書文本中主題內容與知識概念的選擇 其範疇聚焦在教科書主題選擇上,關注到其 2. 教科書文本中蘊含的意識型態和價值觀 說什麼 表面的說明,分析教科書的價值觀與意識型 3. 教科書文本中潛在的假設、偏見或歧視 態等,進而分析教科書的論述中的脈絡,以 及呈現出怎樣的知識權力關係。 分析內容的形式部分,包含傳播形式或顯 1.教科書文本中所選擇的呈現方式(如圖 型、敘述形式...等。 片、語言、故事)等 其範疇根據教科書的單元,探究其陳述策略 2 教科書文本中內容語句的闡述形式(包容 如何說 的部分,以文字內容的描述和呈現,對於主 /排斥的論述) 題進行批判反思,藉由這樣的過程瞭解教科 3. 教科書文本中所運用的策略(如舉例、對 書論述的規準。 比、顯推或歸納等) 4. 教科書文本中強化或弱化的論述 表2 議題在教科書上的意涵與詮釋,來比較、檢 核各版本的內容,作為研究者之後分析、判 讀的依據。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三、資料蒐集與分析

肆、分析結果與討論

一、教科書文本中新移民議

題內容之樣藐

.以下就九十八學年度審定通過之翰林、 康軒、南一三個版本,對應七年級基本內容 的規劃'針對新移民議題在教科書丈本第 一、二冊的「家庭概念」、「社會中的文 化」兩單元,視其內容所呈現的樣貌整理成 透過文本分析其課文內容,主要的單 元包括第一冊的「家庭概念 J '內涵介紹到 「家庭的型態與價值 J '內容提及其型態、 變遷的情形等;第二冊則是「社會中的文 化 J '內容提及臺灣為移民社會的現象、多 元文化的概念等。透過單元的描述、介紹與 解釋,以及呈現的架構和形式進行探究。 資料將以上述提出的研究工具做為分 析、檢核資料的工具。透過七年級與新移民 相關議題的內容,檢視在不同版本中,用以 描述的文字即「說什麼 J .單元的編排設計 上如何呈現即「如何說」的部分,亦利用表 格的形式將文本資料進行整理,以探究這個

June,2012 Secondary Education

93

tfdMPEFbetvfzE

學智

(9)

SK一一一土一-一

表,詳見於附錄一。

二、文本之「說什麼」分析

首先探究內容的實質部分,其範疇聚 焦在教科書主題選擇上,關注到其表面的說 明,分析教科書的價值觀與意識型態等,進 而瞭解教科書的論述中的脈絡,以及呈現出 怎樣的知識權力關係。

(一)第一冊「家庭概念」單元

此單元分作兩個內涵來討論,包括暸解 家庭的型態特色,認識新興的家庭型態(跨 國婚姻等) ;以及社會變遷的現象與問題, 並尊重與接納多元社會中,不同的家庭型 態。 1 教科書文本中主題內容與知識概念的選擇 從教科書文本所選擇的主題內容與知識 概念,可看出其所欲呈現的重點,然而 本研究所分析的三個版本,在此部分各 版本所選擇的內涵,如下: (1)家庭型態的特色 翰林版介紹了新移民與新移民家庭的 定義,提到 r ...夫或妻為外籍人 士組成的新移民家庭... 0 J (頁

139

)。康軒版僅介紹了跨國婚姻家 庭的定義和情形,指出 r.是指夫或妻 其中一方為外囡囡籍者所組成的家 庭。 J (頁 13 7)。甫一版介紹到新 移民家庭的定義, r 中華民國國民與 非本國籍人士結婚所組成的家庭,則 稱為新移民家庭。 J (頁 149) 。 (2)社會變遷現象 翰林版談到現代家庭所面臨的問題, 94 中等教育第 63 卷第 2 期 其中因跨國婚姻的形成,新移民將有 許多問題要去面對;文中亦提及面對 問題時,政府與民間的因應之道: ...跨國婚姻與工作因素造成的兩地 家庭也對社會造成影響。目前跨國婚 姻的家庭數量正快速成長,新移民首 先要面對的便是生活適應上的問題, 如婚姻適應、婆媳關條、語言溝通等 (頁 149) ...為協助新移民融入本國社會,政 府及民間除了開辦『識字班』、『生 活適應班』等課程,也籍由各種活動 介紹其故鄉風情,主農民眾進一步認識 及欣賞不同的文化,促進彼此間的交 流(頁 139) 甫一版提到新移民家庭可能衍生問 題,並介紹政府的應對方針: 目前壘灣家庭已有少于化的現 象,

•.•...

,新移民家庭的不斷增加, 使得現代家庭已難以獨力承擔與解決 由此衍生出的難題。...政府對於新 移民家庭,應提供相關語言文化、生 活適應課程,以及親職教育研習的輔 導措施(頁152

)

而在「家庭衝突的解決」這個單元 中,介紹到因為新移民性格和習慣的 差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以及因為 文化差異可能造成的衝突: ...新移民家庭成員若無法適應差異 懸殊的風俗民情與文化價值觀,也會 產生街突。例如:外籍配偶與其他家 庭成員信奉不同的宗教,在面對祭拜

(10)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新移民講盟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Issue 芸芸長

祖先的問題時,極易產生摩擦(頁

155

)。 針對其主題內容,在知識概念選擇上 三個版本皆有介紹到新移民家庭的定 義,然而在這樣跨國婚姻的現象下, 所可能面臨的問題與狀況,並非每個 版本都有提及,而且深淺也有落差。 2.教科書文本中蘊含的意識型態和價值觀 三個版本在家庭概念中,皆傳達了目前 家庭的多元面貌,新移民家庭的產生是 一個趨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現象,這樣的 家庭型態具有其特色與所衍生的問題。 翰林版強調跨國婚姻現象,可能會面臨 一些問題,包括適應、溝通等狀況,傳 達出應協助其融入的方式與促進交流,

如下:

為協助新移民融入本國社會,政府及民 間除了開辦 r 識字班』、 r 生活適應 班』等課程... (頁 149) 。 這樣的價值觀是一種同化成主流文化的 思維,政府所開設的相關課程似乎是以 關懷弱勢的角度為立足點,希望新移民 能透過這些措施「融入」我國的社會與 生活模式,如此所呈現出來的意識型態 是較趨於消極,無形中凸顯出主流價值 的優越,這也是多元文化教育較容易淪 為表面之可能。 康軒版在家庭概念單元針對新移民議題 只做定義的解釋,使用的名詞是「跨國 婚姻家庭 J '強調跨國的概念,且說明 目前跨國婚姻比例的顯著: 近年來,每四至六對的結婚數中,就有 一對是跨國婚姻家庭,成為壹灣的家庭 類型之一(頁 13 7) 如同文獻討論中所言,目前新移民已是 臺灣的四大族群之一,透過文本中的數 據來印證其意義,而其他方面則未作延 伸和探討,故其所呈現出的意識型態較 無法凸顯出來,只展現其論述的價值觀 和所表達的意涵。 甫一版先從背景論述「由於國際間的互 動頻繁,跨國婚姻的比例逐年增加。」 再將新移民家庭的差異點出,於第 152 、 155 頁說明其可能產生問題的原因 與衝突: 這些新移民家庭的成員難免因為風俗民 惰的差異、語言文化及生活習慣的不同 而產生問題。...若無法適應差異懸殊 的風俗民情與文化價值觀,也會產生銜 突。 然而面對問題,在第 152 頁談到政府所 提供的措施與輔導 r ...提供相關語言 文化、生活適應課程,以及親職教育研 習的輔導措施。」同時建立正確的態度 和觀念: 尊重與包容的態度,除暸解、接納新移 民原有文化外,更要協助他們適應壹灣 社會的生活(頁 152) 。 此站在一個頌揚差異的概念去介紹,因 有差異而造成一些問題和衝突;也因 差異,暸解到應如何去面對與因應, 進而培養應有的態度,此意識型態較無 前述翰林版那般強化主流,希望能夠去 暸解、接納新移民的原生文化,產生尊

(11)

組.~干二二三 三

重、包容的價值觀,整體來看,雖未把 其面向擴張,但所蘊含的觀念是較符合 批判思維的角度的。 3.教科書文本中潛在的假設、偏見或歧視 就此三個版本來看,內容所敘述的現象 與情形,不免會有一些是假設性的討 論,從文獻探討中有討論對於新移民的 社會偏見與歧視問題,然而文本是以一 個大方向來描述,或是曾經有發生過的 狀況,提出來介紹讓學生瞭解現今可能 的發展,這是一種概念上的傳達,其潛 在大範圍的假設則是存在的。 翰林版著重在說明生活適應上的協助, 假設其皆有這樣的問題,透過相關政黨 輔以成長。而從其描述基本上是用一個 泛論的角度去說明,點出目前新移民要 面對的問題,這是一個直述的意涵表 達,因而會使人有潛在的觀念建立,認 為新移民在生活上皆會有種種問題產生 的可能,但卻是不能忽略的可能性和現 象,故透過這樣的內容,達到一種揭示 概念的作用,而非偏見或歧視的產生。 南一版談到其差異會有所影響,使用較 婉轉的文字來表達,亦說明因應之概 念,以及可能是衝突產生的原因。此版 本即利用「可能性」的敘述方式來假設 其狀況,如此的論述則較容易呈現出討 論的概念,將新移民的議題增廣,也讓 讀者容易透過思考去吸收,也較不容易 產生所謂的偏見或歧視,使潛在的思維 獲得正向的解讀。 綜合來看,檢視潛在的假設、偏見或歧視, 96 中等教育第 63 卷第 2 期 可從翰林版與南一版的內容加以探究, 藉由這樣潛在的假設思考,無形中也 使得新移民議題的探討更加廣泛。然 而,文字表面上看來並沒有太明顯偏見 和歧視的現象,但倘若仔細去分析所欲 表達的意念,仍能發現其所蘊含的潛在 思維。而康軒版在此部分則為多著墨。 故文本內容傳達在教學上是否能保持其 潛在的價值,則必須從教師的轉化去探 究,較能看出這其中的連結和影響。

(二)第二冊「社會中的文化」單元

此單元的內涵是從多元文化觀點來探 討,其要點說明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應該 學習相互尊重與包容,理解不同文化間可能 存在的差異與衝突,才能營造一個理性開放 的文明社會。 l 教科書文本中主題內容與知識概念的選擇 針對多元文化的觀點,以下就臺灣多元 文化的獨特性和面對多元文化的態度兩 方面,來進行不同版本的分析。 (1)臺灣多元文化的獨特性 翰林版說明臺灣是個移民社會,因而 在文化交流下有其多元性提到: 不同身分的移民,陸續來到臺灣定 居,也帶來新的內容,互相激盪,形 成了壹灣文化的多元色彩。...身處 在現代社會,各族群可能有其獨特的 文化觀念或歷史經驗。(頁 145

)

康軒版談到臺灣有許多不同族群與文 化,透過傳承與創新,顯現出多元的 風貌: 壹灣社會中存在各種不同的族群,

(12)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Issue 三三二

...這些不同的文化在經歷各自的傳 承、創新後,成就了臺灣文化的多元 性(頁 138 )。 南一版提到移民社會的現象,因不同 族群的差異性,形成多元的文化特 色: 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 ,近年來 逐漸增加的外籍配偶,以及來查工作 的外籍人士,都為企灣社會注入了新 的文化力量(頁181

)

(2)面對多元文化的態度 翰林版闡述面對並理解多元文化,應 該其備的平等對待、尊重、欣賞、包 容等態度與概念: 我們對於文化的理解,除了體認到文 化是多元的存在於社會中,更應在不 同文化之間、主流文化和次文化之 間,不同的次文化之間給予平等的 對待,相互尊重、欣賞與包容(頁

145

)。 康軒版是以欣賞、理解、包容的態度 來述說,並提出「同理心」為主要的 價值觀,藉以發揚多元文化的概念: 面對各種不同族群的文化,

.•.••. ,

並且以理解和包容取代歧視與偏 見。...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相對的 價值,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必須以 「同理心」設身處地去看待不同的 文化,才能符合多元文化真正的內涵 (頁 139) 南一版則是談到面對不同文化,群體 間應有尊重的態度,進而延伸到對於 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包容: ...在同一塊土地上,透過共識的提 殼,以及不同群體間的相互尊重,我 們已經成為命運共同體。... ,以包 容、尊重、關懷的心態去對待不同的 文化,才能真正欣賞到另一個文化的 特色與內涵(頁 181 )。 2.辦斗書文本中蘊含的意識型態和價值觀 三個版本皆說明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 移民社會,且因應這些不同文化,應 培養相闊的理解、尊重、與包容等態 度,如此的描述實乃在無形中形成了一 種複合式多元文化主羲的思維,要求學 生培養多元文化的素養,鼓勵學生多元 學習,放棄偏見,學習多元的知識與價 值。 翰林版藉由來臺定居的不同「移民」 注入新文化的概念來闡發其差異和現 象,並試著去理解: 不同身分的移民,

....•.

,形成了壹灣文 化的多元色彩。...對於文化的理解, 體認社會中的多元文化,在不同文化之 間給予平等的對待。(頁145 )。 康軒版強調「族群」文化的差異,說明 其多元性,並談到應培養欣賞、肯定與 同理心的心態: 臺灣社會中族群經歷各自的傳承、創新 後,成就了文化的多元性。...欣賞 不同文化的特色,肯定不同文化的價 值,

.••.•.

,以「同理心」設身處地去看 待不同的文化(頁138 )。 南一版是透過「移民社會」的角度,來

(13)

單攏ι 二三屆一芸芸

談並描述其如何對待差異性: ...不同文化各有其存在的價值,以設 身處地去色容、尊重、關懷與欣賞(頁

181)

然而,僅有強調「差異」的應對,不代 表就能挑戰或顛覆主流支配性的權力結 構輿論述,如此的多元概念,只是學習 差異的現象和如何面對差異,無助於理 解社會權力的結構和文化霸權的本質。 3教科書文本中潛在的假設、偏見或歧視 從這三個版本的敘寫內容來看,多元文 化的產生與現象的探究,不應是站在主 流價值的角度去探究,頌揚的差異結 果,未對於各文化的特徵有所瞭解,只 知其態度的重要性,故對文化的肯認則 容易流於表象。 翰林版對於文化概念的引入,但未針對 細部做描述,談到移民來臺的背景, 卻未對新移民的文化有所介紹,其假 設各族群皆有其獨特的文化觀念和歷史 經驗,這樣的內容概念,學生只能瞭解 到有其特性,而未顯現其所謂特徵的圖 像,多元的文化也僅在差異中攪得肯 認,無法從所選擇的內容,釐清可能存 在的基本設定,而忽略目前的社會文化 思維可能蘊含的偏見或歧視。 康軒版強調族群文化的不同,這也是一 種論述上的設定,因有所差異才有之後 培養心態和認知的必要,然其在肯定文 化價值的敘述中特別提到「以理解和包 容取代歧視與偏見J '可見其瞭解這當 中可能隱含的現象而去強調,但就批判 98 中等教育第63 卷第 2 期 文化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意識呈現,新移 民族群是否也在這樣的批判中,則無法 從內容概念中去探究,僅能趨於觀念上 的建立。 南一版談到群體的概念,相互尊重的認 知,然而不同文化各有其存在的價值, 內容提出「關懷」的概念,這樣的潛在 假設論述凸顯出社會主流價值的優越, 用關懷弱勢的思維去敘寫,無形中將不 同於本國的文化形塑成受壓迫者的角 色,受到主流文化的霸權壓迫,這樣的 內容在移民社會中易形成一種偏見,雖 未明言多元文化的種類,但新移民的文 化則易被限縮在此範疇中,需要釐清和 理解。 整體而言,這個單元是以描述現象為 主,並提出應其備的價值觀,然而這些 價值觀皆是正面、積極的,故此文本在 運用上是能釐清學生觀念的,議的內容 與篇幅不多,因而針對新移民議題,在 此部分不易顯現,此也提供研究者進行 思考,這樣的內容是一種忽略,還是一 種潛在的不多元呢?值得去探究。

三、文本之「如何說」分析

其範疇根據教科書的單元,探究其陳述 策略的部分,以丈宇內容的描述和呈現,對 於主題進行批判反思,藉由這樣的過程瞭解 教科書論述的規準。

(一)第一冊「家庭概念」單元

1.教科書文本中所選擇的呈現方式與內容 語旬的闡述形式

(14)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坡公民篇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 Issue

基本上三個版本所選擇的詮釋方式皆是 以文字描述為主,圓片表格為輔。如 翰林版在在第 139 頁插入新移民家庭插 圖,如下固 1

:

國 l 新移民家庭 資料來源:翰林版社會第一冊(頁 138) ,翰林出 版社, 2009 0 康軒版在第 137 頁使用表格來呈現目前 跨國婚姻家庭的比例,作為輔助說明的 真,如下圓2跨國婚姻家庭比例: 圖2跨國婚姻家庭比例 資料來源:康軒版社會第一冊(頁 13 7) ,康軒出 版社, 2009 南一版在第 148 頁透過圓餅圖 3臺灣非本 國籍配偶的比例圈,來呈現臺灣非本國 籍配偶的比例圖,如下圖 3

:

EBZ

J'.

國3噩灣非本國籍配偶的比例圓 資料來源:南一版社會第一冊(頁 148) ,甫一出 版社, 2009 。 而語句論述由 Chambliss 和 Calfee

( 1998

)所談到說明式中的一致性和邏 輯性來分析。翰林版提到的新移民家庭 問題以及協助策略,並強調的是「融 入 J '而鼓勵本國國民用「認識」 「欣賞」的態度去面對: 藉由各種活動介紹其故鄉風情,言農民眾 進一步認識及欣賞不同的文化,促進彼 此間的交流(頁 138

)

康軒版則僅提到定義的部分,以跨國婚 姻家庭涵蓋其觀念,第 137 頁第六點指 出跨國婚姻家庭「是拉夫或妻其中一方 為外國國籍者所組成的家庭。」 南一版在第 149 頁第二段定義為「中華

(15)

騙自‘一一且一一一三三三三至

民囡囡民與非本國籍人士結婚所組成的 家庭,則稱為新移民家庭。 J '並提到 目前政府可提供的輔導措施,語旬的使 用以「應然面」來表達其意涵: 政府對於新移民家庭,應提供相關語言 文化、生活適應課程,以及親職教育研 習的輔導措施(頁 152) 。 說明應具備「尊重」、「包容」、「接 納」、「適應 J ...等態度,從協助他 們適應的角度去陳述: 同時我們也要抱持尊重與包容的態度, 除暸解、接納新移民原有文化外,更 要協助他們適應壹灣社會的生活(頁

152)

整題而言,翰林版提到的新移民家庭問 題以及協助策略與管道,之間的描述詳 細度較洩白,因為文本中並沒有談到問 題產生的細部原因,而是從背景、大環 境去闡述,所介紹的政策亦無法全面性 的解決所有狀混,故整體性的簡要邏輯 連結,使其概念無法深化;南一版的描 述在邏輯性方面較有概念,透過「應然 面」的觀念內容敘述,希望能讓學生理 解其背後的因素,用圖片加強說明,增 進可理解性,也使整個說明有其一致性 的表達。 2教科書文本中所運用的策略 檢視三個版本教科書文本所使用的方 式,透過舉例和補充說明的呈現形式, 希望能提供不同的學習效果和策略。 其中所提到的差異、語言文化、生活習 慣等不同因素,則是一個思考方向的引 宜。。中等教育第 63 卷第 2 期 導,讓學生可以去類推可能發生的狀 況。 例如翰林版舉例說明新移民可能產生的 問題 r... 如婚姻適應、婆媳關係、語 言溝通等。」進而提出的輔導課程與策 略,則亦是用舉例的方式,讀學生理解 以類推與歸納: 為協助新移民融入本國社會,政府及民 間除了開辦「識字班」、「生活適應 班」等課程(頁 149) 。 康軒版於 137 頁透過跨國婚姻結婚登記 數比例表的數據,來說明其現況,表達 目前跨國婚姻家庭的普遍。 南一版描述現代家庭面臨的問題,先點 出其背景,尤其透過舉例的方式說明目 前社會衍生出的難題種類: 目前壹灣家庭已有少子化的現象,加上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雙嶄家庭、單 親家庭、新移民家庭的不斷增加,使得 現代家庭已難以獨力承擔與解決由此衍 生出的難題(頁 151

)

男外第 152 頁談到新移民家庭產生的問 題,透過背景上的連結: r 由於國際間 的互動頻繁,跨國婚姻的比例逐年增 加。」這樣的論述希望學生先有概念, 以暸解可能產生的現象和關係 綜合來說,針對衝突,文本中舉出相關 的例子做為參考,除了闡述文化的差異 外,也讓學生明白許多衝突並非單一原 因產生,必須要有概念上的釐清,才有 接納和相互暸解的可能。就文本的可理 解性而言是有增進的效果,前後的連結

(16)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鋪新移民議題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Issue 芸芸生

性也使得論述更具一致性。最後再透過 這些相關活動和政策的介紹,不僅是說 明目前的情形,也在這當中提出可為之 道,建立起溝通和交流的橋棵,文本的 可讀性也更高,前後的運輯較為一致。 3.教草坪書文本中強化或弱化的論述 在教科書文本中所提及的現象,整體來 看,雖然有顧慮到雙向的平衡,例如會 強調不只是新移民需要學習,本國人民 也應該要去欣賞、接納這樣的交流等, 但在論述上不免可能還是會有強化其為 弱勢,或是需要被關懷等效果產生。藉 由廣泛的去說明可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但這些問題是否為常態,並沒有明確的 數蟑或其他輔助的說明原因,來論證其 所言是必然的現象,當然這樣的敘述提 供表面上的認知,也許教科書文本無法 著墨太多的證實,因而必須靠教師在教 學上加以補充,並引導學生避免落入強 化「弱勢」概念的思維中。 然而, r 融入」這樣的語詞,實乃呈現 出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關係,往往會希 望新移民學習我國社會的文化和習慣, 此與上述可能潛在的意識型態有闕,倘 若是以主流價值去判斷和分析,則可能 無形中強化弱勢的概念,甚至可能造成 偏見,無法將多元文化的理念民現出 來。 甫一版論述現代家庭的難題,談到目前 少子化的現象、高齡化社會,以及雙薪 家庭、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的增加, 使得現代家庭難以獨力承擔與解決由此 衍生出的難題,這樣的角度是為表達社 會的現況,但因為文本的論述將新移民 家庭歸頓在衍生難題的部分,故容易強 化其為問題族群的迷思,造成負面的價 值觀,凸顯其問題背後的意識型態。另 外,教科書文本亦談到跨國婚姻比例還 年增加,使得新移民家庭愈來愈多,也 因差異而產生一些問題。然而這些問題 沒有明確的例證或深入的說明,亦無新 移民女性的適應問題、新移民子女的學 習的根本問題等結構上的因素的說明, 只有以慈善的角度強調要協助新移民家 庭,如此反而把新移民女性及其家庭問 題化,甚至可能因沒有整體性的脈絡探 討而弱化了新移民多元文化的整體論 述,亦是一種懸缺課程的產生。

(二)第二冊「社會中的文化」單元

1 教科書文本中所選擇的呈現方式 三個版本所選擇的詮釋方式皆是以文字 描述為主,說明多元文化觀點下,臺 灣這個移民社會,透過交流、傳承與 創新,培養應有的態度。然而針對新移 民的部分,在此單元中並不顯著,文本 設計中,以圖片表格為輔的內容,則亦 未提及新移民相關的介紹。文本在此單 元的呈現是以文字敘述為主,未針對新 移民文化有特別的描述,其在介紹多元 文化的團/照片往往忽略了新移民這族 群的文化,故與社會現況的普遍性無法 連結,呈現的形式也未凸顯其特徵,缺 乏論述上的一致性,有缺漏或忽略的疑 慮。 2.教科書文本中內容語旬的闡述形式 原則上是站在包容論述的角度去表達,

(17)

緝雖已一了立于

主要是在強調面對多元文化中應培養的 態度和價值觀,皆呈現出結論式的技 巧,使文本的內容展現正向、積極的描 述。 翰林版第 145 頁第三段強調文化的多元 心態和因應, r 文化是多元的存在於 社會中,

•.•.•.

,不同的次文化之間給 予平等的對待,相互尊重、欣賞與包 容。 J .康軒版第 139頁第七段談到面 對多元、獨特性的文化之心態「欣賞不 同文化的特色,肯定多元文化的價值, 藉由理解、包容與「岡理心」去看待不 同的文化。 J .甫一版第 181 頁第二段 談到群體為共同體的概念「同塊土地 上,透過共識的凝竅,以及不同群體間 的相互尊重,已成為命運共同體。」 然而,這樣的包容論述,其實也可能造 成岡化思維的產生,倘若都是以如此的 論述思考,文本雖呈現出可理解性,但 容易缺乏批判性,深怕淪於主流價值的 再製而已,加上闡述中未提及各文化的 特徵、獨特風格,實乃未周全之論述, 無法看出其整體性。 3教科書文本中所運用的策略 各歸納了其認為應培養的觀念和態度, 藉以顯推應真備的價值觀。如翰林版第 149頁第二段談到來臺定居的移民,激 盪出多元的色彩, r 各族群可能有其獨 特的文化觀念或歷史經驗。」透過獨特 性的舉例,使其概念有較直接的方向; 康軒版第 138 頁第七段強調文化是透過 傳承和創新而豐富其多元性,其中提到 「以理解和包容取代歧視與偏見」以 宜。2 中等教育第63 卷第 2 期 此額推應真有的觀念,將理解與包容的 價值提升,進而取代可能產生的負面思 維;甫一版第 181 頁第一段描述在移民 社會中, r 不岡族群的語言、宗教信 仰、風俗習慣等」特徵,帶來了多元的 文化風格,藉由這些舉例不僅提供判斷 的角度,也使文本的可理解性增加,希 望能類推至各文化的特性,有延伸的學 習效果。 在這單元中,對於新移民文化的論述並 無彰顯,因而只能在多元文化的架構 下,試圖去類推、歸納其可能真備的特 徵'以及應培養的態度,這樣的說明策 略似乎無法作直線式的描述連結,則必 須藉由解釋才能獲得認知上的釐清。 4教科書文本中強化或弱化的論述 整體而言,教科書文本很明顯的強化了 「多元」、「差異」的概念,也提出相 對的因應策略和態度,但針對新移民議 題,文化單元並沒有多做著墨,而是包 含在多元文化的大概念中,因而其論述 是很大方向的,因為沒有直接去描述, 文句中皆只能用延伸的角度去判斷,故 也許這是一種弱化的論述,未提及相 關的概念,而只是包含其中,倘若未做 連結,似乎就很難去做新移民的主題探 究。

四、小結

此三個版本談到新移民議題所涵蓋的 現象與狀況是由許多的因素產生,就描述來 看,文本的呈現僅簡略的帶過,談到可能發 生的問題和衝突,似乎都只是因果式的討

(18)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新移民講盟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 Issue

論,較少從背景、大方向去做全面性的歸 納。然而,在文本中對於新移民子女的學習 方面,並無特別的敘述,這部分是在教科書 的新移民議題中較被忽略的,只設定在「新 移民」的輔導課程,未推展至「新移民子 女」的學習上面,因而有許多相關研究皆是 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但檢視文本的內容並 非其取材之重點,就其議題的整體性來看, 實乃有所不足。 過去的研究由於極少從國中或是從教科 書出發,因而從公民篇下學期的文化單元, 不易看出與新移民議題的直接連結,所選擇 的描述內容僅是多元文化教育的觀念闡述, 未有針對其主題進行討論,這樣的呈現無形 中削減了新移民議題與多元文化之間的關連 性,也因為文本上未深化其概念,使得此單

元的敘述只是在傳達「多元文化」的內涵,

至於新移民在問題的解決的探究、移民人權 的議題,和新移民為多元族群等面向,是受 到忽略或淺化的。大致來看,其家庭概念描 述的整體性、邏輯性有所不足,而社會文化 的描述未著墨新移民文化,這些乃是需要再 加以探討的。

恆、結語興建議

一、研究結論

目前教科書編者能敏覺現代社會的多元 文化現象,從文本中融入了新移民議題來加 以探究,實乃多元思維之展現,值得鼓勵。 然而,從學術的角度來作深入的分析,依據 本研究目的所欲探討的問題,綜合歸納研究 發現的分析與討論,發現七年級社會學習領 域公民篇教科書中,新移民議題的內容呈現 有所不足與缺漏。

(一)各版本的新移民議題之顯現圖

像趨於一致性

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在主題內容和知識 概念的選擇上,皆是在家庭單元介紹新移民 家庭類型與定義,呈現其為眾多家庭類型之 一,翰林、南一則有談到問題與衝突,其內 容以新移民為弱勢的角度去探討,輔以協助 與關懷;文化方面是從包容、尊重的角度出 發,大方向的觀念闡述。 教科書文字描述上有潛在欲傳達的意 識型態和價值觀,三個版本的用語和呈現大 同小異,家庭概念的意識型態皆趨於主流文 化的價值觀闡發,而以客觀事實的方式來呈 現,課程知識無法跳脫既有的文化結構,未 能將新移民的議題,展現其獨特與個別性, 使教科書文本充斥著同化思維的優勢文化價 值觀,無形中成為文化霸權傳遞的工真,更 呼應教科書在知識觀點單向化的疑慮,應受 到重視與探究。 其次,檢視教科書是否隱含對新移民的 偏見或歧視,從文字表面上看來雖未發現其 明顯的偏見和歧視現象,若深究其欲表達的 概念,仍能發現其所蘊含潛在的主流優越思 維,以及無形中產生對新移民的負面、他者 化、問題化的偏見或歧視概念,所以教科書 篇章標題雖有潛在呈現出多元文化,但實際 上還是呈現出了對非主流的新移民的偏見。 故從新移民議題的圖像來看,各版本所 展現的樣貌是趨於一致性的,皆著墨在「類

(19)

型」、「定義」、「問題」與「社會文化觀 念」的介紹 o

(二)新移民議題在不同版本的再現

形式過於單一化 三個版本的針對新移民議題的再現形 式,皆以文字敘述為主。在語句的闡述方 面,透過一致性和邏輯性來分析,三個版本 所呈現的內容皆未能深化此議題,只談論大 方向、大範疇下的問題與內涵,而沒有深究 其細部的關聯性,故在家庭概念的論述上趨 於單一;而在下學期社會文化的單元,三個 版本教科書文本雖強調面對多元的文化,應 去尊重、包容等抽象概念,但皆無直接介紹 其細部差異,整體的呈現僅是主流價值的再 製而己,無法看出其整體性的面貌,亦屬單 一化的論述。 然而,三個文本所運用的呈現策略,皆 以舉例為主,透過例子的輔助以補充說明, 且所編排的圖例、表格,或所提及的事例, 三個版本的運用差異不大,聚焦於新移民家 庭相關的現狀討論。然在家庭型態將新移民 家庭視為多元的類型,但在社會文化單元卻 忽略這部份的介紹,各版本皆有如此的現象 產生,概念是真跳脫性且不其連結性,故分 析文本的策略圖像則就趨於一致。 無論是家庭概念或是社會文化的單元, 所呈現的意識型態無形中強化了弱勢的思 維,因其「融入」、「同化」等的概念提 出,反而凸顯了主流價值的優越,因而弱化 的新移民這族群的相關特徵。故從三個版本 整體面來探究其論述的角度,很容易發現如 此單一的強化或弱化的思維充斥其中,所再 現的形式則未能顯示其應具備的多元風貌。 量。4 中等教育第 63 卷第 2 期

(三)教科書文本淺化新移民議題的

多元文化意涵

從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來看,談到有關新 移民家庭的問題時,通常都會介紹目前一些 因應的政策,進而希望學生學會「尊重」與 「包容」其差異。 但在教科書中新移民似乎被視為是「外 來者 J '教科書傳遞的是主流族群施恩心態 的關懷。在「社會中的文化」單元中,三個 版本皆無直接提到有關新移民族群的概念, 而只是以「多元文化」的族群觀點去涵蓋, 文本上的簡化可能是因為家庭型態略己提 及,所以在多元文化的內容,皆著重在其有 「同理心」、「欣賞」、「尊重」與「包 容」等。然而在問題的解決和深究、移民人 權,以及新移民為多元族群重要一環的觀念 等各個面向,是有所忽略或淺化的。 這樣的教科書文本的呈現,不但過於租 淺,學生不易學得更精進的知識和全面性的 概念,而且也使新移民議題的多元文化意涵 流於表面化、瑣碎化。

二、建議

(一)以多元族群觀點安排新移民話

題的課程 在多元族群的觀點下,教科書應設計 相關的新移民課程,提供相關的教學材料, 將此議題有所聚焦,在多元的價值觀中,凸 顯其重要性和教學的必要性,藉由文本的內 容,將意義與價值觀完整的做描述,避免 「問題化」其議題,希冀能改善目前教科書 文本對此議題的書寫不恰當、簡略、不足或 缺漏的狀況,讓學生透過多元族群的架構理

(20)

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新移民講盟的教材分析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for the Citizens of the Seventh G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ImmigrationIssue 芸芸孟子

解新移民的相關學習,真正成為具備其要素 的社會公民。

(二)增進上、下學期新移民話題的

課程連結度

從研究中得知,七年級的公民篇有關新 移民的議題,包括「家庭概念」與「社會中 的文化 J '各分屬在上、下兩學期教學,兩 者之間缺乏其連結度。建議在教科書的編排 上可做調整,上學期談到新移民家庭,先就 其定義、類型特徵、現況與問題等方面來介 紹,這算是一個基礎的簡介,讓學生能建立 基本的認知;下學期談到文化,目前多侷限 在器物、制度文化之中,而未延伸至精神文 化層面的描述,倘若能增添此部分的書寫, 再藉由多元文化的概念深入探討新移民此族 群的其他資訊和討論,平衡其強化、弱化的 描述,避免強化主流的優越,以及弱化特殊 族群的特徵等,如此上、下兩學期的教學會 比較有層次,也比較能凸顯其在七年級課程 的文化價值觀,最大的效果是能將新移民議 題的課程完整化。

(三)增加新移民話題的廣度與深度

從研究中發現,目前無論是哪個版本的 教科書文本,針對新移民議題的介紹甚少, 因而建議在文本內容的規劃上,能透過更多 的數據、資料或研究成果,進行加廣加深, 不僅能使教科書在這議題方面,跳脫淺介的 概念,能夠將新移民形成的背景、社會因素 先做講解,再談到新移民家庭的主題,進而 說明其問題、現狀和因應等,並深化多元文 化的觀念,在這樣的文化特徵下,新移民這 個族群的存在意義和發展,是目前社會必須 去討論和認識的,倘若能透過教科書的整理 和探討,釐清相關的脈絡,不僅在陳述上會 更有條理和次序,也更能將其議題的教學目 標和要素清楚的表達,使其成為一個專門的 小單元,透過連結度的考量,顯示其重要性 和教學的必要性。

(四)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l 擴展進行教科書新移民議題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限於時間、人力與研究目的,因 而只針對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中的新移民議題進行探究。未來研究 可針對此議題擴大研究範圍,針對不同 的年級、不同領域之各版本教科書進行 深入研究,以檢視其在不同範圍下的呈 現。男外,也可針對教科書編輯人員進 行訪談,暸解其在編排設計上的想法, 釐清目前教科書編寫與課程綱要之間的 連結,使新移民議題的顯現更為鮮明清 晰。 2.探究社會因素對新移民議題概念的影響 未來的研究可針對影響其概念的社會因 素來進行探究,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的 相關因素,以探究對於新移民議題的先 備認知,可作為教科書編輯人員的取材 編排參考,使新移民的概念能就社會角 度去客觀的探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王瓊珠 (2007 )。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 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知覺之研究﹒ 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 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目的) 、各種公民團體、 公民活動(參與) 、 目的) 各種公民團體 公民活動(參與) 公共領域與法治規範。..

莊子美學中所呈現的「開放性系統」, 試圖來彌合菁英系統與庶民 系統之間的落差, 因為社會的穩定維繫於庶民教育體系的建立。毫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資源班(六)年級 數學 領域教學計畫(含期末課程檢核). 資料來源

 在 1855 年英國科學家 Lord Rayleigh 於地震研 究領域就發現了表面聲波的存在,此後則將此現象 運用於地震研究上,此表面波亦被稱為 Rayleigh wave ;直到 1965

加拿大第一民族組織(TteS)於 27 日公布一項調查表示,在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一所印第安寄宿學校舊址發現了 215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科學、科技和工程的急速發展,根據各類調查和會面收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