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Copied!
2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导数的应用

高等数学课程

2020 年 2 月 12 日 „暨南大学数学系 „吕荐瑞

(2)

. .

.

.

.

微分中值定理

.

第一节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泰勒公式 .

第三节

.

.

单调性与凹凸性

.

第四节

.

.

极值与最值

.

第五节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 ƒ

(3)

.

.

.

.

微分中值定理

.

第一节

.

.

罗尔中值定理

.

A

.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B

.

.

柯西中值定理

.

C

(4)

. .

.

费马引理

费 马 引 理 设 ƒ() 在点 0 的某 邻 域 U(0) 内有 定义,且 ∀ ∈ U(0) 有 ƒ () ƒ(0)(或 ƒ () ¾ ƒ(0)).如果 ƒ () 在 0 处可导.则有 ƒ(0) = 0. .

.

12 3 4 5 6 7 „ƒ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 ƒ

(5)

.

.

罗尔定理

定理 1 如果函数 ƒ() 满足条件: (1) 在闭区间 [,b] 上连续, (2) 在开区间 (,b) 上可导, (3) 在端点处 ƒ() = ƒ (b), 则至少存在一点 ξ ∈ (,b),使得 ƒ(ξ) = 0. 注记 如果定理的三个条件中有一个不满足,则结论 可能不成立.

(6)

. .

.

罗尔定理

定理 1 如果函数 ƒ() 满足条件: (1) 在闭区间 [,b] 上连续, (2) 在开区间 (,b) 上可导, (3) 在端点处 ƒ() = ƒ (b), 则至少存在一点 ξ ∈ (,b),使得 ƒ(ξ) = 0. 注记 如果定理的三个条件中有一个不满足,则结论 可能不成立. .

.

12 3 4 5 6 7 „ ƒƒƒ ƒ 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 ƒ

(7)

.

.

罗尔定理

例 1 下列函数只满足罗尔定理的 条件 (2) 和 (3),不满足条件 (1), 因此没有导数为零的点. ƒ() = ¨ , −1 ≤  < 1 −1, = 1 .. . y

(8)

. .

.

罗尔定理

例 2 下列函数只满足罗尔定理的 条件 (1) 和 (3),不满足条件 (2), 因此没有导数为零的点. ƒ() = ||,−1 ≤  ≤ 1 .. . y 例 3 下列函数只满足罗尔定理的 条件 (1) 和 (2),不满足条件 (3), 因此没有导数为零的点. ƒ() = ,−1 ≤  ≤ 1 .. . y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ƒ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 ƒ

(9)

.

.

罗尔定理

例 2 下列函数只满足罗尔定理的 条件 (1) 和 (3),不满足条件 (2), 因此没有导数为零的点. ƒ() = ||,−1 ≤  ≤ 1 .. . y 例 3 下列函数只满足罗尔定理的 条件 (1) 和 (2),不满足条件 (3), 因此没有导数为零的点. ... y

(10)

. .

.

例 4 对 ƒ() = 2− 2 − 3 在区间 [−1,3] 上验证 罗尔定理. 练习 1 对 ƒ() = 1 1+ 2 在区间 [−2,2] 上验证罗 尔定理.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ƒ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 ƒ

(11)

.

.

例 4 对 ƒ() = 2− 2 − 3 在区间 [−1,3] 上验证 罗尔定理. 练习 1 对 ƒ() = 1 1+ 2 在区间 [−2,2] 上验证罗 尔定理.

(12)

. .

.

罗尔定理

例 5 设 ƒ() 在 [0,1] 上连续,在 (0,1) 上可导,而 且 ƒ(0) = 0,ƒ (1) = 1.证明:存在 ξ ∈ (0,1),使 得 ƒ(ξ) = 2ξ.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 ƒ

(13)

.

.

.

.

微分中值定理

.

第一节

.

.

罗尔中值定理

.

A

.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B

.

.

柯西中值定理

.

C

(14)

. .

.

拉格朗日定理

定理 如果函数 ƒ() 满足下列条件: (1) 在闭区间 [,b] 上连续, (2) 在开区间 (,b) 内可导, 则至少存在一点 ξ ∈ (,b) 使得 ƒ(ξ) = ƒ(b) − ƒ () b−  .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ƒƒ ƒ ƒ ƒ „ ƒ ƒ  ƒ

(15)

.

.

例 6 对函数 ƒ() = 3 在区间 [0,1] 上验证拉格朗 日定理.

练习 2 对 ƒ() = 3+  在区间 [−1,1] 上验证拉格

(16)

. .

.

例 6 对函数 ƒ() = 3 在区间 [0,1] 上验证拉格朗 日定理. 练习 2 对 ƒ() = 3+  在区间 [−1,1] 上验证拉格 朗日定理.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 ƒƒƒ ƒ ƒ „ ƒ ƒ  ƒ

(17)

.

.

推论 1 如果函数 ƒ() 在区间  上的导数恒为 0,那 么 ƒ() 在区间  上是一个常数. 例 7 证明当 −1 1 时,有 rcsin + rccos  = π 2.

(18)

. .

.

推论 1 如果函数 ƒ() 在区间  上的导数恒为 0,那 么 ƒ() 在区间  上是一个常数. 例 7 证明当 −1 1 时,有 rcsin + rccos  = π 2.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ƒƒ ƒ „ ƒ ƒ  ƒ

(19)

.

.

例 8 证明当 2 > 1 时不等式成立:

rctn 2− rctn 1 2− 1.

练习 3 证明:当 2 > 1 时有

(20)

. .

.

例 8 证明当 2 > 1 时不等式成立: rctn 2− rctn 1 2− 1. 练习 3 证明:当 2 > 1 时有 sin 2− sin 1 2− 1.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ƒƒ „ ƒ ƒ  ƒ

(21)

.

.

拉格朗日定理

例 9 证明当  > 0 时不等式成立: 1+  < ln(1 + ) < . 注记 当 −1 <  < 0 时,不等式同样成立.

(22)

. .

.

拉格朗日定理

例 9 证明当  > 0 时不等式成立: 1+  < ln(1 + ) < . 注记 当 −1 <  < 0 时,不等式同样成立.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ƒƒ„ ƒ ƒ  ƒ

(23)

.

.

.

.

微分中值定理

.

第一节

.

.

罗尔中值定理

.

A

.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B

.

.

柯西中值定理

.

C

(24)

. .

.

柯西定理

定理 如果函数 ƒ() 和 g() 满足下列条件: (1) 在闭区间 [,b] 上都连续, (2) 在开区间 (,b) 内都可导, (3) 在开区间 (,b) 内 g() ̸= 0, 则至少有一点 ξ ∈ (,b) 使得 ƒ(ξ) g(ξ) = ƒ(b) − ƒ () g(b) − g().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ƒ ƒ „ƒƒ  ƒ

(25)

.

.

例 10 对函数 ƒ() = 3 和 g() = 2+ 1 在区间

(26)

. .

.

复习与提高

复习 1 证明:当  > 1 时,e − e > e( − 1). .

.

12 3 4 5 6 7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ƒ

(27)

.

.

复习与提高

题 1 设 ƒ() 在 [0,1] 上连续,在 (0,1) 上可导,而

且 ƒ(0) = 1,ƒ (1) = 0.证明:存在 ξ ∈ (0,1),使

(28)

. .

.

.

.

微分中值定理

.

第一节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泰勒公式 .

第三节

.

.

单调性与凹凸性

.

第四节

.

.

极值与最值

.

第五节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29)

.

.

洛必达法则

在一定条件下,我们有下面的洛必达法则: lim ƒ() g() = lim ƒ() g()

(30)

. .

.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无穷小比值型

.

A

.

.

无穷大比值型

.

B

.

.

乘法减法型

.

C

.

.

幂指函数型

.

D

.

.

123 4 5 6 7 ƒ„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31)

.

.

一、

00

型的洛必达法则

定 理 1 如 果 lim →ƒ() = 0, lim→g() = 0,而且 lim → ƒ() g() 的极限存在(或为 ∞),则有 lim → ƒ() g() = lim→ ƒ() g() 例 1 求极限 lim →2 2+  − 6 2− 4

(32)

. .

.

一、

00

型的洛必达法则

定 理 1 如 果 lim →ƒ() = 0, lim→g() = 0,而且 lim → ƒ() g() 的极限存在(或为 ∞),则有 lim → ƒ() g() = lim→ ƒ() g() 例 1 求极限 lim →2 2+  − 6 2− 4 . .

.

123 4 5 6 7 ƒ „ƒ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33)

.

.

例 2 求极限 lim →0 (1 + ) − 1 . 例 3 求极限 lim →0 e − 1 2− . 例 4 求极限 lim →0 − sin  3 . 例 5 求极限 lim →0 ln(1 + ) 2 .

(34)

. .

.

例 2 求极限 lim →0 (1 + ) − 1 . 例 3 求极限 lim →0 e − 1 2− . 例 4 求极限 lim →0 − sin  3 . 例 5 求极限 lim →0 ln(1 + ) 2 . .

.

123 4 5 6 7 ƒ „ ƒƒ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35)

.

.

例 2 求极限 lim →0 (1 + ) − 1 . 例 3 求极限 lim →0 e − 1 2− . 例 4 求极限 lim →0 − sin  3 . 例 5 求极限 lim →0 ln(1 + ) 2 .

(36)

. .

.

例 2 求极限 lim →0 (1 + ) − 1 . 例 3 求极限 lim →0 e − 1 2− . 例 4 求极限 lim →0 − sin  3 . 例 5 求极限 lim →0 ln(1 + ) 2 . .

.

123 4 5 6 7 ƒ „ ƒƒ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37)

.

.

练习 1 用洛必达法则求函数极限. (1) lim →1 3− 3 + 2 3− 2−  + 1 (2) lim →4 p − 2 − 4 (3) lim →0 sin 3 sin 5

(38)

. .

.

练习 1 用洛必达法则求函数极限. (1) lim →1 3− 3 + 2 3− 2−  + 1 (2) lim →4 p − 2 − 4 (3) lim →0 sin 3 sin 5 .

.

123 4 5 6 7 ƒ „ ƒ ƒƒ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39)

.

.

练习 1 用洛必达法则求函数极限. (1) lim →1 3− 3 + 2 3− 2−  + 1 (2) lim →4 p − 2 − 4 (3) lim →0 sin 3 sin 5

(40)

. .

.

两种方法比较

注记 1 对于  → 0 时的 00 型极限,现在我们有两种 方法可以使用: (1) 等价无穷小量代换 (2) 洛必达法则 一般地,方法 (1) 应该优先使用,因为方法 (2) 可能 变得复杂.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ƒ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41)

.

.

两种方法比较

例 6 求函数极限. (1) lim →0 sin 3 tn 6 (2) lim →0 e−sin  − 1 rcsin(3)

(42)

. .

.

两种方法比较

例 6 求函数极限. (1) lim →0 sin 3 tn 6 (2) lim →0 e−sin  − 1 rcsin(3)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ƒ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43)

.

.

两种方法比较

练习 2 求函数极限. (1) lim →0 sin −  cos  sin3 (2) lim →0+ p 1+ 3− 1 1− cosp− sin 

(44)

. .

.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无穷小比值型

.

A

.

.

无穷大比值型

.

B

.

.

乘法减法型

.

C

.

.

幂指函数型

.

D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45)

.

.

二、

型的洛必达法则

定理 2 如果 lim ƒ() = ∞,lim g() = ∞,而且 lim gƒ()() 的极限存在(或为 ∞),则有 lim ƒ() g() = lim ƒ() g() 例 7 求极限 lim →∞ 22+  + 1 32−  + 4

(46)

. .

.

二、

型的洛必达法则

定理 2 如果 lim ƒ() = ∞,lim g() = ∞,而且 lim gƒ()() 的极限存在(或为 ∞),则有 lim ƒ() g() = lim ƒ() g() 例 7 求极限 lim →∞ 22+  + 1 32−  + 4.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ƒ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47)

.

.

例 8 求函数极限. (1) 求极限 lim →+∞ ln  n (n > 0) (2) 求极限 lim →+∞ 3 e 练习 3 求函数极限: lim →0+ ln sin  ln  思考 求极限 lim π2 tn  tn 3

(48)

. .

.

例 8 求函数极限. (1) 求极限 lim →+∞ ln  n (n > 0) (2) 求极限 lim →+∞ 3 e 练习 3 求函数极限: lim →0+ ln sin  ln  思考 求极限 lim π2 tn  tn 3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ƒ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49)

.

.

例 8 求函数极限. (1) 求极限 lim →+∞ ln  n (n > 0) (2) 求极限 lim →+∞ 3 e 练习 3 求函数极限: lim →0+ ln sin  ln  思考 求极限 lim π2 tn  tn 3

(50)

. .

.

例 8 求函数极限. (1) 求极限 lim →+∞ ln  n (n > 0) (2) 求极限 lim →+∞ 3 e 练习 3 求函数极限: lim →0+ ln sin  ln  思考 求极限 lim π2 tn  tn 3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ƒ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51)

.

.

例 8 求函数极限. (1) 求极限 lim →+∞ ln  n (n > 0) (2) 求极限 lim →+∞ 3 e 练习 3 求函数极限: lim →0+ ln sin  ln  思考 求极限 lim tn 

(52)

. .

.

注记 2 洛必达法则未必总是有效.例如: (1) lim →∞ + sin  (2) lim →+∞ p 1+ 2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53)

.

.

注记 2 洛必达法则未必总是有效.例如: (1) lim →∞ + sin  (2) lim→+∞ p 1+ 2

(54)

. .

.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无穷小比值型

.

A

.

.

无穷大比值型

.

B

.

.

乘法减法型

.

C

.

.

幂指函数型

.

D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55)

.

.

三、0

· ∞ 型和 ∞ − ∞ 型的未定式

对于 0· ∞ 型和 ∞ − ∞ 型的未定式,我们可以将它们 变换为 0 0 型或 ∞ ∞ 型的未定式,然后使用洛必达法则. 例 9 求函数极限: (1) lim →+∞ π 2 − rctn   (2) lim →1 ‚ 1 − 1 1 ln  Œ

(56)

. .

.

三、0

· ∞ 型和 ∞ − ∞ 型的未定式

对于 0· ∞ 型和 ∞ − ∞ 型的未定式,我们可以将它们 变换为 0 0 型或 ∞ ∞ 型的未定式,然后使用洛必达法则. 例 9 求函数极限: (1) lim →+∞ π 2 − rctn   (2) lim →1 ‚ 1 − 1 1 ln  Œ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ƒ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57)

.

.

三、0

· ∞ 型和 ∞ − ∞ 型的未定式

对于 0· ∞ 型和 ∞ − ∞ 型的未定式,我们可以将它们 变换为 0 0 型或 ∞ ∞ 型的未定式,然后使用洛必达法则. 例 9 求函数极限: (1) lim →+∞ π 2 − rctn   (2) lim →1 ‚ 1 − 1 1 ln  Œ

(58)

. .

.

洛必达法则

思考 用洛必达大则求 lim →+∞ p 2+  −p2− 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ƒƒ „ ƒ ƒ ƒ  ƒ ƒ ƒ

(59)

.

.

洛必达法则

练习 4 求函数极限: (1) lim →0+ 2ln  (2) lim →0 ‚ 1 1 e− 1 Œ

(60)

. .

.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无穷小比值型

.

A

.

.

无穷大比值型

.

B

.

.

乘法减法型

.

C

.

.

幂指函数型

.

D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ƒ ƒ ƒ  ƒ ƒ ƒ

(61)

.

.

四、1

型,0

0

型和 ∞

0

型的未定式

对于 1∞ 型,00 型和 ∞0 型的未定式,我们可以将它 们变换为 0· ∞ 型未定式,进而化为 00 型或 ∞ 型,然 后使用洛必达法则.

(62)

. .

.

四、1

型,0

0

型和 ∞

0

型的未定式

对于 1∞ 型,00 型和 ∞0 型的未定式,我们可以将它 们变换为 0· ∞ 型未定式,进而化为 00 型或 ∞ 型,然 后使用洛必达法则.

lim ()() = lim e() ln () = elim () ln ()

.

.

(63)

.

.

幂指函数型

例 10 求函数极限: (1) lim →1 1 −1 (2) lim →0+ (3) lim →+∞(1 + e )1

(64)

. .

.

幂指函数型

例 10 求函数极限: (1) lim →1 1 −1 (2) lim →0+ (3) lim →+∞(1 + e )1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ƒƒ  ƒ ƒ ƒ

(65)

.

.

幂指函数型

例 10 求函数极限: (1) lim →1 1 −1 (2) lim →0+ (3) lim →+∞(1 + e )1

(66)

. .

.

练习 5 求函数极限: (1) lim →0(1 + sin ) 1 (2) lim →+∞ 1 (3) lim →0+ sin 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ƒ ƒ ƒ ƒ

(67)

.

.

练习 5 求函数极限: (1) lim →0(1 + sin ) 1 (2) lim →+∞ 1 (3) lim →0+ sin 

(68)

. .

.

复习与提高

复习 1 求函数极限. (1) lim →0 e− e− (2) lim →1 ln  − 1 (3) lim →1 3− 2−  + 1 3− 3 + 2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ƒ ƒ ƒ

(69)

.

.

复习与提高

复习 2 求函数极限: (1) lim →0+ p  ln  (2) lim →0 ‚ 1 ln(1 + ) 1 Œ

(70)

. .

.

复习与提高

复习 3 求函数极限 lim →0+ ‚ 1 Œtn  . .

.

123 4 5 6 7 ƒ „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 ƒ ƒ  ƒƒƒ

(71)

.

.

复习与提高:倒代换

题 1 求函数极限: (1) lim →+∞ € − 2ln€1+ 1ŠŠ (2) lim →+∞ p 2+  − p3 3+ 2

(72)

. .

.

.

.

微分中值定理

.

第一节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泰勒公式 .

第三节

.

.

单调性与凹凸性

.

第四节

.

.

极值与最值

.

第五节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73)

.

.

近似估计

假设 ƒ(0) 存在.已经知道当  → 0 时有 ƒ() = ƒ (0) + ƒ(0)( − 0) + o  − 0 是否存在二次多项式 g() 使得当  → 0 时有 ƒ() = g() +? o€( − 0)2 Š 令 g() = A + B( − 0) + C( − 0)2,则有 A = ƒ (0), B = ƒ(0), C = 1 2ƒ ′′( 0).

(74)

. .

.

近似估计

假设 ƒ(0) 存在.已经知道当  → 0 时有 ƒ() = ƒ (0) + ƒ(0)( − 0) + o  − 0 是否存在二次多项式 g() 使得当  → 0 时有 ƒ() = g() +? o€( − 0)2 Š 令 g() = A + B( − 0) + C( − 0)2,则有 A = ƒ (0), B = ƒ(0), C = 1 2ƒ ′′( 0). .

.

1 234 5 6 7 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75)

.

.

近似估计

假设 ƒ(0) 存在.已经知道当  → 0 时有 ƒ() = ƒ (0) + ƒ(0)( − 0) + o  − 0 是否存在二次多项式 g() 使得当  → 0 时有 ƒ() = g() +? o€( − 0)2 Š 令 g() = A + B( − 0) + C( − 0)2,则有

(76)

. .

.

ƒ() = A + B( − 0) + C( − 0)2+ o € ( − 0)2 Š · · · · 令  → 0,得到 A = ƒ (0),从而 ƒ() − ƒ (0) − 0 = B + C( − 0) + o( − 0). 再令 → 0,得到 B = ƒ(0).因此 C = lim →0 ƒ() − ƒ (0) − ƒ(0)( − 0) ( − 0)2 = lim →0 ƒ() − ƒ(0) 2( − 0) 洛必达法则 = 1 2ƒ ′′( 0) 导数的定义 .

.

1 234 5 6 7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77)

.

.

ƒ() = A + B( − 0) + C( − 0)2+ o € ( − 0)2 Š · · · · 令  → 0,得到 A = ƒ (0), 从而 ƒ() − ƒ (0) − 0 = B + C( − 0) + o( − 0). 再令 → 0,得到 B = ƒ(0).因此 C = lim →0 ƒ() − ƒ (0) − ƒ(0)( − 0) ( − 0)2 = lim →0 ƒ() − ƒ(0) 2( − 0) 洛必达法则 = 1 2ƒ ′′( 0) 导数的定义

(78)

. .

.

ƒ() = A + B( − 0) + C( − 0)2+ o € ( − 0)2 Š · · · · 令  → 0,得到 A = ƒ (0),从而 ƒ() − ƒ (0) − 0 = B + C( − 0) + o( − 0). 再令 → 0,得到 B = ƒ(0).因此 C = lim →0 ƒ() − ƒ (0) − ƒ(0)( − 0) ( − 0)2 = lim →0 ƒ() − ƒ(0) 2( − 0) 洛必达法则 = 1 2ƒ ′′( 0) 导数的定义 .

.

1 234 5 6 7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79)

.

.

ƒ() = A + B( − 0) + C( − 0)2+ o € ( − 0)2 Š · · · · 令  → 0,得到 A = ƒ (0),从而 ƒ() − ƒ (0) − 0 = B + C( − 0) + o( − 0). 再令 → 0,得到 B = ƒ(0). 因此 C = lim →0 ƒ() − ƒ (0) − ƒ(0)( − 0) ( − 0)2 = lim →0 ƒ() − ƒ(0) 2( − 0) 洛必达法则 = 1 2ƒ ′′( 0) 导数的定义

(80)

. .

.

ƒ() = A + B( − 0) + C( − 0)2+ o € ( − 0)2 Š · · · · 令  → 0,得到 A = ƒ (0),从而 ƒ() − ƒ (0) − 0 = B + C( − 0) + o( − 0). 再令 → 0,得到 B = ƒ(0).因此 C = lim →0 ƒ() − ƒ (0) − ƒ(0)( − 0) ( − 0)2 = lim →0 ƒ() − ƒ(0) 2( − 0) 洛必达法则 = 1 2ƒ ′′( 0) 导数的定义 .

.

1 234 5 6 7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81)

.

.

ƒ() = A + B( − 0) + C( − 0)2+ o € ( − 0)2 Š · · · · 令  → 0,得到 A = ƒ (0),从而 ƒ() − ƒ (0) − 0 = B + C( − 0) + o( − 0). 再令 → 0,得到 B = ƒ(0).因此 C = lim →0 ƒ() − ƒ (0) − ƒ(0)( − 0) ( − 0)2 = lim→ ƒ () − ƒ(0) ( −  ) 洛必达法则 = 1 2ƒ ′′( 0) 导数的定义

(82)

. .

.

ƒ() = A + B( − 0) + C( − 0)2+ o € ( − 0)2 Š · · · · 令  → 0,得到 A = ƒ (0),从而 ƒ() − ƒ (0) − 0 = B + C( − 0) + o( − 0). 再令 → 0,得到 B = ƒ(0).因此 C = lim →0 ƒ() − ƒ (0) − ƒ(0)( − 0) ( − 0)2 = lim →0 ƒ() − ƒ(0) 2( − 0) 洛必达法则 = 1 2ƒ ′′( 0) 导数的定义 .

.

1 234 5 6 7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83)

.

.

定理 1 (带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 设 ƒ() 在 0 点存在 n 阶导数,则有 ƒ() = ƒ (0) + ƒ(0)( − 0) + ƒ′′(0) 2! ( − 0) 2 + · · · + ƒ (n)(0) n! ( − 0) n +o ( −  0)n  解答 连续用 n− 1 次洛必达法则,再用导数的定义.

(84)

. .

.

定理 1 (带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 设 ƒ() 在 0 点存在 n 阶导数,则有 ƒ() = ƒ (0) + ƒ(0)( − 0) + ƒ′′(0) 2! ( − 0) 2 + · · · + ƒ (n)(0) n! ( − 0) n +o ( −  0)n  解答 连续用 n− 1 次洛必达法则,再用导数的定义. .

.

1 234 5 6 7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85)

.

.

定理 2 (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 设 ƒ() 在 0 的某邻域 U(0) 内存在 n+ 1 阶导数, 则 ∀ ∈ U(0) 有 ƒ() = ƒ (0) + ƒ(0)( − 0) + ƒ ′′(0) 2! ( − 0) 2 + · · · + ƒ (n)( 0) n! ( − 0) n + R n(), 其中余项 Rn() = ƒ(n+1)(ξ) (n + 1)! ( − 0) n+1,ξ 介于  0 解答 连续用 n+ 1 次柯西中值定理.

(86)

. .

.

定理 2 (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 设 ƒ() 在 0 的某邻域 U(0) 内存在 n+ 1 阶导数, 则 ∀ ∈ U(0) 有 ƒ() = ƒ (0) + ƒ(0)( − 0) + ƒ ′′(0) 2! ( − 0) 2 + · · · + ƒ (n)( 0) n! ( − 0) n + R n(), 其中余项 Rn() = ƒ(n+1)(ξ) (n + 1)! ( − 0) n+1,ξ 介于  0 和  之间. 解答 连续用 n+ 1 次柯西中值定理. .

.

1 234 5 6 7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87)

.

.

当 0= 0 时,泰勒公式称为麦克劳林公式 ƒ() = ƒ (0) + ƒ(0) + ƒ ′′(0) 2! 2 + · · · + ƒ (n)(0) n! n + R n(), 其中 Rn() = o (n)· · · ·佩亚诺余项 或者 Rn() = ƒ(n+1)(ξ) (n + 1)! n+1 · · · ·拉格朗日余项    ξ 介于 0 和  之间. 令 ξ = θ,则 Rn() = ƒ(n+1)(θ) (n + 1)! n+1, 0 < θ < 1.

(88)

. .

.

当 0= 0 时,泰勒公式称为麦克劳林公式 ƒ() = ƒ (0) + ƒ(0) + ƒ ′′(0) 2! 2 + · · · + ƒ (n)(0) n! n + R n(), 其中 Rn() = o (n)· · · ·佩亚诺余项 或者 Rn() = ƒ(n+1)(ξ) (n + 1)! n+1 · · · ·拉格朗日余项    ξ 介于 0 和  之间. 令 ξ = θ,则 Rn() = ƒ(n+1)(θ) (n + 1)! n+1, 0 < θ < 1.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89)

.

.

当 0= 0 时,泰勒公式称为麦克劳林公式 ƒ() = ƒ (0) + ƒ(0) + ƒ ′′(0) 2! 2 + · · · + ƒ (n)(0) n! n + R n(), 其中 Rn() = o (n)· · · ·佩亚诺余项 或者 Rn() = ƒ(n+1)(ξ) (n + 1)! n+1 · · · ·拉格朗日余项    ξ 介于 0 和  之间.

(90)

. .

.

例 1 求 ƒ() 的带拉格朗日余项的麦克劳林公式. .小结 (1) ƒ() = e · · · · .应用 (2) ƒ() = sin  · · · · .图形 (3) ƒ() = cos  (4) ƒ() = ln(1 + ) · · · · .应用 (5) ƒ() = (1 + )α · · · · .应用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91)

.

.

例 1 求 ƒ() 的带拉格朗日余项的麦克劳林公式. .小结 (1) ƒ() = e · · · · .应用 (2) ƒ() = sin  · · · · .图形 (3) ƒ() = cos  (4) ƒ() = ln(1 + ) · · · · .应用 (5) ƒ() = (1 + )α · · · · .应用

(92)

. .

.

例 1 求 ƒ() 的带拉格朗日余项的麦克劳林公式. .小结 (1) ƒ() = e · · · · .应用 (2) ƒ() = sin  · · · · .图形 (3) ƒ() = cos  (4) ƒ() = ln(1 + ) · · · · .应用 (5) ƒ() = (1 + )α · · · · .应用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93)

.

.

例 1 求 ƒ() 的带拉格朗日余项的麦克劳林公式. .小结 (1) ƒ() = e · · · · .应用 (2) ƒ() = sin  · · · · .图形 (3) ƒ() = cos  (4) ƒ() = ln(1 + ) · · · · .应用 (5) ƒ() = (1 + )α · · · · .应用

(94)

. .

.

例 1 求 ƒ() 的带拉格朗日余项的麦克劳林公式. .小结 (1) ƒ() = e · · · · .应用 (2) ƒ() = sin  · · · · .图形 (3) ƒ() = cos  (4) ƒ() = ln(1 + ) · · · · .应用 (5) ƒ() = (1 + )α · · · · .应用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95)

.

.

例 2 证明常数 e 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 e = m n 为有理数,其中 n ¾ 2.在 e 麦克劳林公式中令  = 1,得到(0 < θ < 1) m n = e = 1 + 1 + 1 2! + 1 3! + · · · + 1 n! + eθ (n + 1)! 两边同时乘以 n!,得到 m· n! n = n! + n! + n! 2! + n! 3! + · · · + n! n! + eθ n+ 1 由于 0 < eθ < 3,所以最后一项为分数,但是其他各 项都为整数.矛盾. .返回

(96)

. .

.

例 2 证明常数 e 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 e = m n 为有理数,其中 n ¾ 2. 在 e 麦克劳林公式中令  = 1,得到(0 < θ < 1) m n = e = 1 + 1 + 1 2! + 1 3! + · · · + 1 n! + eθ (n + 1)! 两边同时乘以 n!,得到 m· n! n = n! + n! + n! 2! + n! 3! + · · · + n! n! + eθ n+ 1 由于 0 < eθ < 3,所以最后一项为分数,但是其他各 项都为整数.矛盾. .返回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97)

.

.

例 2 证明常数 e 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 e = m n 为有理数,其中 n ¾ 2.在 e 麦克劳林公式中令 = 1,得到(0 < θ < 1) m n = e = 1 + 1 + 1 2! + 1 3! + · · · + 1 n! + eθ (n + 1)! 两边同时乘以 n!,得到 m· n! n = n! + n! + n! 2! + n! 3! + · · · + n! n! + eθ n+ 1 由于 0 < eθ < 3,所以最后一项为分数,但是其他各 项都为整数.矛盾. .返回

(98)

. .

.

例 2 证明常数 e 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 e = m n 为有理数,其中 n ¾ 2.在 e 麦克劳林公式中令 = 1,得到(0 < θ < 1) m n = e = 1 + 1 + 1 2! + 1 3! + · · · + 1 n! + eθ (n + 1)! 两边同时乘以 n!,得到 m· n! n = n! + n! + n! 2! + n! 3! + · · · + n! n! + eθ n+ 1 由于 0 < eθ < 3,所以最后一项为分数,但是其他各 项都为整数.矛盾. .返回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99)

.

.

例 2 证明常数 e 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 e = m n 为有理数,其中 n ¾ 2.在 e 麦克劳林公式中令 = 1,得到(0 < θ < 1) m n = e = 1 + 1 + 1 2! + 1 3! + · · · + 1 n! + eθ (n + 1)! 两边同时乘以 n!,得到 m· n! n = n! + n! + n! 2! + n! 3! + · · · + n! n! + eθ n+ 1 所以最后一项为分数,但是其他各 项都为整数.矛盾. .返回

(100)

. .

.

例 2 证明常数 e 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 e = m n 为有理数,其中 n ¾ 2.在 e 麦克劳林公式中令 = 1,得到(0 < θ < 1) m n = e = 1 + 1 + 1 2! + 1 3! + · · · + 1 n! + eθ (n + 1)! 两边同时乘以 n!,得到 m· n! n = n! + n! + n! 2! + n! 3! + · · · + n! n! + eθ n+ 1 由于 0 < eθ < 3,所以最后一项为分数,但是其他各 项都为整数. 矛盾. .返回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101)

.

.

例 2 证明常数 e 是无理数. 证明 假设 e = m n 为有理数,其中 n ¾ 2.在 e 麦克劳林公式中令 = 1,得到(0 < θ < 1) m n = e = 1 + 1 + 1 2! + 1 3! + · · · + 1 n! + eθ (n + 1)! 两边同时乘以 n!,得到 m· n! n = n! + n! + n! 2! + n! 3! + · · · + n! n! + eθ n+ 1

(102)

.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 y=  − 3!13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 ƒ ƒ

(103)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 y=  − 3!13

(104)

.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 y=  − 3!13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ƒ  ƒ ƒ

(105)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

(106)

.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 3!13 . y=  −3!13+5!15 . y=  −3!13+5!157!17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ƒ  ƒ ƒ

(107)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 3!13 . y=  −3!13+5!15 .

(108)

.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3!13+5!157!17 . y=  −3!13+5!157!17+9!19 . y=  − 3!13+ 5!15 7!17+ 9!19 11!1 11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ƒ  ƒ ƒ .返回

(109)

.

.

正弦函数的近似

sin  =  − 1 3! 3+ 1 5! 5 1 7! 7+ 1 9! 9+ · · · .. . y . y=  −3!13+5!157!17 . y=  −3!13+5!157!17+9!19 . .返回

(110)

. .

.

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

例 3 证明:当  > 0 时,有 ln(1 + ) >  − 2 2 . 解答 利用 ln(1 + ) 的 1 阶麦克劳林公式. .返回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ƒƒ ƒ  ƒ ƒ

(111)

.

.

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

例 3 证明:当  > 0 时,有 ln(1 + ) >  − 2 2 . 解答 利用 ln(1 + ) 的 1 阶麦克劳林公式. .返回

(112)

. .

.

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

例 4 求极限 lim →0 p 4+ 3 +p4− 3 − 4 2 . 解答 利用 p1+  的 2 阶麦克劳林公式,求得极限 等于 9 32. .返回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ƒƒ  ƒ ƒ

(113)

.

.

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

例 4 求极限 lim →0 p 4+ 3 +p4− 3 − 4 2 . 解答 利用 p1+  的 2 阶麦克劳林公式,求得极限 等于 9 32. .返回

(114)

. .

.

初等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

.. e = 1 +  + 2 2! + 3 3! + 4 4! + · · · + n n! + Rn() sin =  − 3 3! + 5 5! − · · · + (−1) n−1 2n−1 (2n − 1)! + R2n() cos = 1 − 2 2! + 4 4! − · · · + (−1) n 2n (2n)! + R2n+1() · · · · ln(1 + ) =  − 2 2 + 3 3 4 4 + · · · + (−1) n−1 n n + Rn() (1 + )α = 1 + C1 α+ C 2 α 2+ C3 α 3+ · · · + Cn α n+ R n()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ƒ ƒ ƒ

(115)

.

.

复习与提高

复习 1 求函数 ƒ() = ln(2 + ) 的带有佩亚诺余项 的 4 阶麦克劳林公式.

(116)

. .

.

复习与提高

题 1 求极限 lim →0 e2+ 2 cos  − 3 4 . .

.

1 234 5 6 7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 ƒƒ

(117)

.

.

题 2 设函数 ƒ() 在 [−1,1] 上具有三阶连续导数,

ƒ(−1) = 0, ƒ (1) = 1, ƒ(0) = 0.证明至少存在一点

(118)

. .

.

.

.

洛必达法则

.

第二节

.

.

泰勒公式 .

第三节

.

.

单调性与凹凸性

.

第四节

.

.

极值与最值

.

第五节

.

.

函数图形的描绘

.

第六节

.

.

1 2 345 6 7 „ ƒ ƒ 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119)

.

.

.

.

单调性与凹凸性

.

第四节

.

.

函数的单调性

.

A

.

.

曲线的凹凸性

.

B

(120)

. .

.

定理 1 设 ƒ() 在闭区间 [,b] 上连续,在开区间 (,b) 上可导,那么 (1) 如 果 在 (,b) 上恒有 ƒ() > 0,则 ƒ () 在 [,b] 上单调增加. (2) 如 果 在 (,b) 上恒有 ƒ() < 0,则 ƒ () 在 [,b] 上单调减少. 注记 若在区间上 ƒ() = 0 的点仅有有限个,仍有 (1) 在 (,b) 上 ƒ()¾ 0 ⇨ 在 [,b] 上单调增加. (2) 在 (,b) 上 ƒ() 0 ⇨ 在 [,b] 上单调减少. .

.

1 2 345 6 7 „ƒƒ 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121)

.

.

定理 1 设 ƒ() 在闭区间 [,b] 上连续,在开区间 (,b) 上可导,那么 (1) 如 果 在 (,b) 上恒有 ƒ() > 0,则 ƒ () 在 [,b] 上单调增加. (2) 如 果 在 (,b) 上恒有 ƒ() < 0,则 ƒ () 在 [,b] 上单调减少. 注记 若在区间上 ƒ() = 0 的点仅有有限个,仍有 (1) 在 (,b) 上 ƒ()¾ 0 ⇨ 在 [,b] 上单调增加.

(122)

. .

.

函数的单调性

例 1 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 (1) ƒ() = 3− 3 (2) ƒ() = 3 (3) ƒ() =  − sin  (4) ƒ() = p3 2 注记 通常可用这两类点来划分单调区间: (1) 导······ ; (2) 导······· . 定义 导数为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 .

.

1 2 345 6 7 „ ƒƒ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123)

.

.

函数的单调性

例 1 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 (1) ƒ() = 3− 3 (2) ƒ() = 3 (3) ƒ() =  − sin  (4) ƒ() = p3 2 注记 通常可用这两类点来划分单调区间: (1) 导······ ; (2) 导······· . 定义 导数为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

(124)

. .

.

函数的单调性

例 1 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 (1) ƒ() = 3− 3 (2) ƒ() = 3 (3) ƒ() =  − sin  (4) ƒ() = p3 2 注记 通常可用这两类点来划分单调区间: (1) 导······ ; (2) 导······· . 定义 导数为零的点称为函数的驻点. .

.

1 2 345 6 7 „ ƒƒƒ 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125)

.

.

函数的单调性

例 1 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 (1) ƒ() = 3− 3 (2) ƒ() = 3 (3) ƒ() =  − sin  (4) ƒ() = p3 2 注记 通常可用这两类点来划分单调区间: (1) 导······ ; (2) 导·······

(126)

. .

.

零点问题

例 2 证明方程 5− 5 + 1 = 0 在 [0,1] 上有唯一 实根. .

.

1 2 345 6 7 „ ƒ ƒƒƒ „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127)

.

.

不等式问题

例 3 证明当  > 0 时有不等式 e > 1+ . 例 4 证明当  > 0 时有  3 6 < sin .

(128)

. .

.

不等式问题

例 3 证明当  > 0 时有不等式 e > 1+ . 例 4 证明当  > 0 时有  3 6 < sin . .

.

1 2 345 6 7 „ ƒ ƒ ƒƒ„ ƒ ƒ ƒ ƒ ƒ  ƒ ƒ ƒ

(129)

.

.

.

.

单调性与凹凸性

.

第四节

.

.

函数的单调性

.

A

.

.

曲线的凹凸性

.

B

(130)

. .

.

定义 1 设函数 ƒ() 在区间  上连续. (1) 如果对任何  上任何两点 1 和 2,恒有 ƒ(1) + ƒ (2) 2 > ƒ  1+ 2 2  则称曲线 ƒ() 在区间  上是凹(上凹)的. (2) 如果对任何  上任何两点 1 和 2,恒有 ƒ(1) + ƒ (2) 2 < ƒ  1+ 2 2  则称曲线 ƒ() 在区间  上是凸(下凹)的. .

.

1 2 345 6 7 „ ƒ ƒ ƒ ƒ „ƒƒ ƒ ƒ ƒ  ƒ ƒ ƒ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三分搜在有水平線的情況下,如果可以確定水平線的地方一定是 答案的話,才可以用三分搜找極值。..

甲型禽流感 H7N9 H7N9 H7N9 H7N9 H7N9 H7N9 H7N9 H7N9 - - 疾病的三角模式 疾病的三角模式 疾病的三角模式 疾病的三角模式 疾病的三角模式

CPTPP 是一个高标准的经贸协议,内含多个新的国际经贸规则,对未来 WTO 改革以及 多边、区域性贸易规则的制定有重要影响。首先,CPTPP

如果讲“危”的话,这个时候是现金为王,首先我们自己的现金流是足

1871—1946)和稍晚的塞梵利(F.Severi,1879—1961),他们主要的结果是代数曲面的分类.头一个

上述定理, 即 Dini, Lipschitz, Dirichlet 判别法, 给出函数能展开成 Fourier 级数的充分条件... 下面罗列几个例子,

所以这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所成角都是 90°, (结论).

为此, 我们需要建立函 数的差商与函数的导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这些关系式称为“微分学中值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