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之研究"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研. 究. 案:建築與社區規劃. 研究案編號 : M O I S. 881002. 計畫名稱: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之研究 執 行 期 間 : 87 年 7 月 1 日 至 88 年 6 月 30 日. 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施鴻志. 委託單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研究單位: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2) 第一章. 緒論. 居住安全是人類生活重要需求之一,也是評估社區環境品質重要指 標,世界保健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提出四大生活指標: 安全性、保健性、便利性及舒適性,說明人生活於都市中,有關人命的安 全保障、健康而衛生之家居環境、便捷交通、舒適且美觀的環境品質為生 活社區之基本訴求。然而台灣地區數十年來城鄉之都市化發展雖造就富裕 的生活環境,但都市內所潛藏的安全危機已逐漸浮現,即使近年來都市安 全議題已為人民所重視,仍只單獨考量自然災害或社會犯罪層面為主,先 進國家早已發覺都市安全問題非個別層面可解決,全面性安全考慮之空間 規劃,才是邁向廿一世紀集居環境品質提升的策略,例如因應社區犯罪、 災害防治與環境衛生等亦為近年來安全環境的重要趨勢。 在社區安全的發展演進上,過去對於社區環境的安全性多著重私密性 空間之安全防護,考量居住單元安全為主,而隨著都市發展與居住型態的 改變,導致社區規模擴大、開放空間增加、居住人口複雜化…等現象,使 社區安全從過去單純的住家安全防護,擴大到整個社區環境的安全規劃, 造成在空間規劃與管理上所應考慮的內容、層面也隨之複雜化。 國外對於都市安全之探討,在空間規劃方面,不僅充分運用預防犯罪 (CPTED)之手段進行環境規劃,且探討範圍甚為廣泛(Wekerle et al., 1995),包括安全城市規劃過程、公共空間安全之重要因素、改進都市內 較不安全空間等,另外透過實際的調查與空間分析,顯示犯罪和住宅區之 間的基礎關聯,亦實際證明了都市社經因素非主要影響犯罪發生地點之因 素,僅屬影響都市犯罪率之一因素(Crime Free Housing,Poynery,1991)。 而國內對於都市空間安全之探討,過去著重都市災害與危機之處理,對於 都市犯罪安全傾向則由警政系統解決,近年來已有學者針對國外之環境規 劃預防犯罪規劃方式提出討論,包括警政學者楊士隆(1990)提出情境犯 罪預防之應用性與遠景,介紹情境犯罪預防的實質內涵,並進行技術範例 與運用探討,作為犯罪預防工作推展之參考。 近年來國外對於人們日常生活起居的社區安全相當重視,各社區紛紛 1.

(3) 成立鄰里守望相助(Neighborhood)組織,執行巡邏、監視等維護安全活 動,對於社區安全較為積極之社區,則進行社區整體安全規劃,包含安全 設備(門、窗、鎖)之改善建議、失落空間的消除與環境安全規劃、鄰里 守望相助運作與預防毒品侵入等,給予當地社區相當多改善建議。Stollard (1991)於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Housing Design 書中指出住宅安全防 禦工作之介紹,並非規範型式,而是企圖概述建築師、規劃師在開發前的 研究分析階段、設計過程和建造時應思考的原則,其內容廣泛包含人身安 全、財產安全甚至開發時施工安全。 因此,從國外社區安全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均著重於社區實質空間規 劃、設施設備的設置等主要議題,就國內而言,社區規劃大多遵循法令規 定,達到災害防治與環境衛生考量,對於犯罪預防部分,則著重於管理面 考量,因此,就空間規劃而言,國內缺乏「環境規劃預防犯罪(CPTED) 」 理念,再加上法令不周延且管理無法徹底執行,導致社區居住安全出現危 機。因此社區安全規劃並不限於社區犯罪、社區治安而已,對於社區意外 災害發生之防治及社區衛生等考量,均為近代社區安全規劃所需整體衡量 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社區乃是都市的縮影,現今人們居住型態以社區為單元,由於都市快 速發展,導致居住空間縮小而往空中發展,住宅型態也朝多元化發展,由 傳統公寓連棟式住宅社區轉變為高層集合住宅社區,加上居住人口的複雜 化、高齡化以及開放空間的增加,均使居住社區的安全性更受重視。回顧 過去有關都市環境品質評估研究中,多有考慮社區安全,但因涉及層面不 同,其評估內容也有所不同。在實務上現行國民住宅社區規劃及住宅設計 原則中除了規定社區區位選擇、公共設施、服務設施、住宅基地與街廓規 劃、配置、設計、設備計劃等規劃層面上之尺度與原則外,對社區災害發 生以及社區環境衛生等項目則依「都市計畫法」 、 「建築法」 、 「建築技術規 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等相關法令規定執行,可發現社區治安與犯罪預防仍 無法落實於空間規劃上,使得全面性之安全考量無法落實於空間規劃階 段,使居住社區安全性因考量未周延而更難有所保障。 2.

(4) 國外學者多從都市空間、社區空間與犯罪間之關係提出探討,Jacobs (1962)提出大城市生活環境之不安全,而 Newman(1972)提出防禦空 間(Defensible Space)理論,認為居住環境應具有領域感(Territoriality)、 著重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 、安全意象與情境(Image and Milieu) 相配合後,引領國外對於空間安全研究之重視,形成環境設計預防犯罪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之研究領域並多所應 用,反觀國內,依靠警政單位以及保全系統以改善社區治安,此方式對於 社區安全並非長治久安之策,應從空間規劃面,考量社區治安(犯罪預 防)、社區災害發生、社區環境衛生等方面著手改善。 在社區安全管理組織方面,由社區成立守望互助隊,藉由社區的力量 透過巡邏、守夜與警民連線以及社區保全系統等方式達到預防犯罪之成 效,在設施設備管理維護方面,考量社區內之消防、保全、環境衛生等設 施設備之維護管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 1.由專家學者針對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項目給予權重,建立一符合規 劃面與需求面之社區安全檢核評估體系。 2.配合社區居民安全環境實證分析,對社區安全環境提出改善策 略,並研提未來規劃社區安全空間時所應遵循的規劃準則。 3.於社區安全空間考量下,建議國宅社區規劃及住宅設計規範所應 加強安全空間規劃及維護管理之考量。.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疇. 本研究於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考量應先界定社區安全空間定義,並探討 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所涵蓋之領域,建立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配 合社區實證研究,研提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準則。. 一、研究內容 國內對於社區安全空間規劃相關研究尚未廣泛,實務上亦缺乏完善 可茲依循之社區安全規劃。近年來都市災害頻傳、治安惡化與居住環境 惡化,對居民安全已造成威脅,因此,社區安全空間規劃內容應涵蓋災 3.

(5) 害防範、犯罪預防與環境衛生,以保障社區居民最基本的生命、財產、 免於恐懼之權利。從社區外在環境威脅(社區治安、火災發生與環境衛 生)以及社區居民使用認知(空間規劃設計、設施設備使用與管理組織 運作)等兩向度切入,檢討並釐清不同類型社區其安全空間需求之重要 性與程度,建立安全空間檢核體系,並於社區實證分析中瞭解社區居民 對該社區安全環境之滿意程度,從規劃面與管理面提出社區安全空間改 善策略與規劃建議,作為國內社區安全空間規劃之示範。研究內容則探 討:1.社區安全空間定義;2.社區安全規劃領域界定;3.社區管理維護 機制;4.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建構;5.社區實證分析;6.社區安全空 間規劃準則建立等六部份。 (一)社區安全空間定義 居住安全是人類都市生活的重要需求之一,也是評估社區環 境品質時之重要指標。以往社區安全規劃著重自然環境災害之預 防,Jon Lang(1994)提出社區規劃設計應滿足社區居民的實質環 境(physical environment)與人的因素(human factor)兩種需求; 然社區安全空間規劃應以社區居民環境與生活需求為基礎,考量 居民的生存環境(survival environment)、物理環境與衛生環境, 於社區安全管理方面,近年來社區多成立守望互助隊,藉由巡邏、 守夜與保全科技設備裝設與警民連線等社區力量達到預防犯罪之 功效,但管理組織人力、經費、安全管理條例、保全科技應用等 卻無一可遵循規範,致難以發揮最佳功效。 社區安全應涵蓋社區治安、災害防治與社區環境衛生等層 面,探討社區環境特質、安全管理、犯罪預防,災害防治措施。 其研究理論架構如下圖 1-1 所示: 1.社區空間特性 國宅社區開發其目的為達到降低民眾購屋成本與照顧低收 入戶之基本目標,採用最大居住密度為考量;而私人住宅社區開 發,業者為求取利益最大化,而朝高層住宅社區發展,因此,當 犯罪、災害或環境衛生等問題發生時,則無法發揮緊急處理、應 變之功效,造成社區居民生命財產損失,所以,社區安全規劃首 應考量社區空間特性,瞭解其社區住宅類型與區位,才能更有效 達到安全之目標。. 4.

(6) 2.社區安全環境構成 由研究領域架構圖所示,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考量從規劃面探 討社區治安維護的社區空間規劃與安全管理;災害防治則探討社 區火災防範之空間規劃與設施設備;社區環境衛生則著重社區廢 棄物、排水等設施處理,以降低疾病感染。而社區安全空間管理 方面則探討管理組織與社區守望相助。. 認知. 居民內在認知. 社區安全. 社區外在威脅. 威脅. 安全空間使用認知. 社區環境威脅. 空間規劃設計. 犯罪預防. 設施設備使用. 災害防治. 管理組織運作. 環境衛生. 圖 1-1. 研究領域架構圖. 3.社區安全空間層級 於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等不同空間層級適當界定以 避免無意或意圖不強烈的入侵事件發生,從規劃設計觀點,透過 領域界定、監視、鄰里關係、設備與目標物強化、避免可能的隱 藏空間等方式以達成社區安全目標。 (二)社區安全規劃領域 1.社區治安維護 實質環境規劃方面,從社區開放空間、居住型式、建物使用 設備、建物配置等角度切入,強調由環境規劃預防犯罪(CPTED) 與自然監控方式,期達到犯罪預防之成效。空間管理方面,則強 5.

(7) 調透過保全科技之設置以及社區居民守望相助、警民合作等方 式,進而達到犯罪預防之目的。於設備方面,透過保全系統之建 立,使社區安全更臻完善。 社區保全系統方面,安全空間規劃之監視性因素對於安全維 護極為重要,除人力(非正式、正式)所創造的監視行為外,保 全科技乃另一項絕佳的輔助設備。依據相關系統運作特性可概分 為門禁管理、偵測警報、監視、求援與照明系統等五類子系統, 每一子系統常須依靠其他系統以完整輔助其安全維護工作。 2.社區災害防治 社區災害防治則強調救災逃生設施、消防設備滅火性與災害 預警系統等層面,以降低意外災害發生可能性。對於避難道路規 劃則涉及防火巷的設置、避難路線的劃設以及避難誘導設施設置 等項目,確保社區居民能迅速逃離火場,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3.社區環境衛生 社區實質環境規劃應加強社區環境清潔管理,配合相關處理 設施、設備之設置減少疾病發生,促使居住環境品質提升。 (三)社區管理維護機制 1.安全管理組織 在治安及災害防治管理方面,透過組織性的推動守望相助, 結合警察、消防單位以建構治安、消防與衛生網絡,另外,管理 維護組織可積極參與社區治安會報,強化警民合作關係,防止犯 罪滋生與加速緊急救災能力。 2.設施設備維護 社區安全除由環境空間規劃方式達成外,另外可以設施設備 彌補部分的空間弱點,如此空間規劃與設施設備相互輔助,才是 運用設備以達成社區安全的方式。 3.管理維護經費 管理維護經費包括長期性的管理維護基金以及短期性的管 理維護費用,應從「受益者付費」之觀念著手,公共設施及公用 設備之維修更新不能只單靠國宅管理維護基金,住戶也應分擔,. 6.

(8) 以利社區管理維護工作之運作。 (四)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建構 有鑑於現行相關法令規定對於空間安全較缺乏彈性,困難適 用不同類型社區之安全規劃,本研究從規劃、設施設備及管理維 護等層面,研提安全空間檢核項目,以建立社區安全空間檢核表。 社區安全範疇建立於社區犯罪預防、災害防治及環境衛生等 三領域,並考量於不同社區安全類型下,其不同社區區位及社區 型態相對於安全空間檢核項目之關係。 期藉專家學者依其專長領域給予各安全空間檢核項目權重, 瞭解在進行社區安全評估時其空間檢核項目之重要性及檢核優先 次序,並針對選取實證社區進行評比,作為研提社區安全空間改 善準則之依據。 (五)社區實證分析 本研究擬探討不同類型社區對於社區空間安全性之關係,社 區類型考量不同座落區位與社區建物類型,結合空間領域層級觀 念,從社區外部環境及內部環境探討社區空間規劃、設施設備及 管理維護等領域相對於社區空間之安全性。本研究選取台南市之 和順國宅、新興國宅、大林台糖社區、東門國宅與大林新城國宅 等地區作為研究案例。由社區居民安全環境滿意度調查,瞭解社 區居民對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設施設備的使用與管理組織運作等 落實於社區之滿意度等。透過統計分析整合並提出對建成社區實 質環境之改善策略,作為未來社區規劃與開發之參考。 (六)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準則建立 於空間規劃方面,探討社區治安、災害防治與社區環境衛生 等方面於落實社區規劃時,其空間規劃規範如何因應,本研究針 對所建立之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準則,落實社區實質環境規 劃,作為社區規劃改善之依據。於管理維護方面,探討社區管理 組織及特性,並依不同社區型態,衡量守望相助、社區巡邏與警 民連線等主動性安全管理或科技保全系統設置等被動性安全管 理,針對社區安全設施設備之管理維護,配合安全空間規劃提出 改善策略,整體提升社區空間之安全性。 7.

(9) 二、研究範疇 研究範疇考量社區區位,社區安全會因外在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 變,因此,本研究考量社區座落區位含:鄰近嫌惡性設施(或危險性設 施) 、位於住商混合區、位於一般住宅區、位於空曠地區等四種不同區 位;社區型態界定方面,本研究依社區建物型態區分為:六層以上之高 層公寓社區、五層以下低層公寓社區、透天住宅社區及混和型社區等四 種不同類型社區。本研究將針對此兩部分予以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之方法有以下二種: (一)分析階層程序法(A.H.P.) 由於本研究採取各領域專家的群體決策方式進行 A.H.P.的過 程,因此需將決策群體成員的偏好加以整合。Saaty(1971)在一些合 理的假設下,利用幾何平均數作為整合的函數,而不是算術平均 數。因為若某一個決策成員的判斷值為 a,而其他決策成員的判斷 值為 1/a 時,其平均值應為 1,而不是(a+1/a)/2。所以 n 個決策 成員的判斷值如果是Χ 1 ,Χ 2 , …….. ,Χ n ,則其平均值應為 n. X1X2X3 .... Xn 。. 1.成對比較分析 成對比較是指某一層級的要素,以上一層級某一要素作為評 估準則下進行要素間的成對比較。本研究根據問卷調查所得結果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再應用 A.H.P.電腦軟體程式求取各成對比較 矩陣的特徵值與特徵向量,同時檢定矩陣的一致性,利用一致性 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檢定決策者回答所構成的成對比較 矩陣,是否為一致性矩陣,如矩陣一致性的程度不符要求,顯示 決策者的判斷前後不一致,將不列入群體整合的考量之中。 8.

(10) 2.層級一致性檢定 若每一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程度符合所需,則尚須檢定整 個層級結構的一致性。如果整個層級架構的一致性程度不符合要 求,顯示層級的要素關連有問題,必須重新進行因素及其關連的 分析。一致性比率值,不論在評決策者的判斷或是整個層級結構 的測試,採 C.R.<0.1 為符合一致性檢定之評量準則。 3.計算權重值 經由通過一致性檢定之專家群體決策平均權重值,可得到社 區安全空間領域中的空間規劃設計、設施設備使用以及管理組織 運作等三部分,配合所建立之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瞭解其檢 核項目之權重與實施之優先順序。 (二)態度量表法 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的型態,就所建立之社區安全空間檢核 項目及內容,依其重要程度給予 5 至 1 分的得點,進一步瞭解受 訪者態度之方向性與強弱度。問卷調查結果可依其重要程度所給 予 5 至 1 分的得點,計算各問項重視程度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做 為統計檢定等計算之依據,依此劃分各檢核項目之安全程度。 1.社區安全評估指標 在社區安全評估指標方面,由專家學者評選結果建立評估指 標,透過態度量表分析方式,建立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 2.社區安全環境實證分析 對本研究所調查之社區居民,進行社區環境安全的滿意度調 查,藉由態度量表調查方式,將調查選項分為五等級:滿意、稍 滿意、尚可、稍不滿意與不滿意,並將調查結果依居民滿意程度 予以整理,作為社區實質環境改善策略之依據。. 9.

(11)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進行之步驟,如下圖 1-2 所示: 研究動機與目的. 社區類型界定 與社區安全定義. 相關文獻探討. 初步研提社區安全 評估指標體系. 對 象. 理 論 方 法. 專家學者. 社區居民. 檢核項目評分. 社區安全環境 實證分析. 檢 核 建 成 社 區. 分析並釐清不同社區 類型其安全指標權重. 社區安全環境 滿意度調查. 研提社區安全 空間檢核體系. 資料分析. 研提社區安全 空間規劃準則. 成 果. 國宅規劃與住宅 設計規範修正建議. 東門國宅 和順國宅 新興國宅 台糖大林社區. 建立社區安全 空間檢核表. 社區規劃改善建議. 經營管理機制. 規劃面. 使用面. 圖 1-2. 研究流程圖. 10. 東門國宅 和順國宅 新興國宅 台糖大林社區 大林新城國宅. 社區安全環境評分.

(12) 第二章. 相關研究與文獻回顧. 本章探討環境安全相關領域與理論,釐清研究範疇並界定社區安全空 間考量重點;首先述明社區空間特性、社區安全環境構成與社區安全空間 層次等所涵蓋之領域與內容,其次從都市安全與社區環境分析社區安全規 劃領域應涉及社區治安、意外災害與福利設施等三層面,另外,探討社區 管理維護中之安全管理組織與設施設備管理維護,最後藉由社區安全環境 滿意度調查,作為檢討並整合社區居民對社區安全環境之使用認知與滿意 度。. 第一節. 社區安全空間定義. 社區安全空間規劃,首先界定社區之空間特性,從社區類型、座落區 位與發展時期等方面將社區予以分類,並針對社區安全環境所構成之內容 藉相關研究與文獻整理予以界定,最後依據空間領域層級理論之概念,解 析社區安全空間之層級,說明不同空間領域其規劃設計、管理內容及社區 居民認知、感受也有所不同。. 一、社區空間特性 社區空間之構成主要是以建築物所構成的開放空間與實質建築物 的架構,社區範圍之界定於國民住宅社區規劃及住宅設計規範第三條, 明訂社區是兩個以上之閭鄰單位所組成之國民住宅地區,其範圍包含閭 鄰單位內之全部土地、社區公園綠地、公共建築基地及公共設施用地, 以及與其臨接之交通用地。而整個社區住宅計畫中,包括規劃目標、基 地條件、使用者需求、居住單元組合、建築型態、公共設施、商業空間、 管理維護系統,對於社區的空間配置具直接的影響因素。因國民住宅為 達到降低民眾購屋成本與照顧低收入戶之基本目標,乃採用最大居住密 度為考量,相較之下於災害發生時,無法發揮緊急救災逃生之功效,造 成生命財產的損失,因此,應先考量社區空間特性,瞭解其社區住宅類 型、區位與發展時期,才能更有效達到安全之目標。. 11.

(13) (一)社區住宅類型 社區類型往往是目的及用途不同而有所差異,其區分方式則 依規模大小、行政分區、使用功能、區位、計劃性質等方式區分 不同社區類型。學術界對於台灣社區住宅類型之界定,蕭蕙文 (1986)認為是:合院、街屋、日式住宅、三層國宅、低層公寓、 中高層公寓與別墅住宅。洪肇陽(1988)認為是:透天式純住宅、 公寓純住宅、營業店鋪住宅與營業辦公住宅。而行政院主計處 (1989)將台灣地區住宅分類為:中式獨院式、西式獨院式、雙 併式、連棟式、五樓以下公寓與六樓以上公寓。許瑞生(民 1994) 探討住宅之居住安全問題,將社區住宅區分為四種類型:1.透天式 住宅;2.公寓式住宅單元;3.公寓式住宅建築物;4.建築群,而本 研究對於社區住宅型態之界定,擬考量六層以上之高層住宅、五 層以下公寓住宅、透天住宅與混合型住宅等四種,其相關社區類 型界定內容如下表 2-1 所示: 表 2-1. 社區類型分類表. 研究或機關 社區定義或研究範圍 專業者都市改 台灣地區 革組織 行政院文建會 社區的範圍無明顯界定, 可要可達成社區居民意識 的凝聚即視為社區 行政院農委會 社區建設工作之推動 社會局 以行政界限如鄰、里單位 為社區業務工作之定義 蕭蕙文 台北市都市集合住宅 (1986) 洪肇陽 台灣地區 (1988) 行政院主計處 台灣地區 (1989) 許瑞生 住宅居住安全 (1994) 行政院經建會 農村實質環境問題及對策 (1995) 研究—農村社區. 12. 社區類型 鄉村社區、傳統社區、零散發展型社區、公 部門住宅社區、市地重劃社區、民間造鎮. 都市型社區、鄉村型社區. 合院、街屋、日式住宅、三層國宅、低層公 寓、中高層公寓、別墅住宅 透天式純住宅、公寓純住宅、營業店鋪住宅、 營業辦公住宅 中式獨院式、西式獨院式、雙併式、連棟式、 五樓以下公寓、六樓以上公寓 透天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單元、公寓式住宅 建築物、建築群 山地村落、漁村、偏遠地區村落、都市近郊 村落、純農業區.

(14) (二)社區住宅座落區位 社區座落於市區中可能會遇到與特種行業為鄰,較多陌生人 出沒,難以建立領域感等問題;而座落於郊區可能是區內較多荒 地、空屋等地區、路燈、公共電話等公共設施較少、需考量地震、 土石流、崩塌等災害防治等問題。因此,本研究於社區座落區位, 擬考量鄰近嫌惡性設施、位於住商混合區、位於一般住宅區與位 於空曠地區等區位。 (三)社區住宅發展時期 對老舊社區而言,實質環境之安全防護能力較差,但往往社 區中的非正式監視系統發揮強大作用,使社區中的居民感到安 全,卻使外來者覺得有排斥感;而就新建社區而言,高層住宅社 區實質環境與防禦措施較為完善(如建築設計、保全系統等) ,卻 缺乏社區內自發性的非正式監視系統。 (四)社區管理組織 對於有管理組織之社區,則設置警衛門禁、保全等措施,以 便監控及管制進出,從社區公共空間至私密性空間較能有效管 理,以增加社區環境安全;但對於無管理組織之社區,偏重於居 家環境之安全防護,從門窗等加強安全措施。. 社區安全所涉及的範圍廣泛,若單從社區空間而言,其社區座落區 位、類型、配置形式、規模、管理組織、發展時期…等皆為考量因素, 而就大環境而言,由相關研究與文獻回顧中發現,社區座落區位與社區 住宅類型,對社區本身之安全性有相當大之關係,另外就管理角度而 言,自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實施後,對於社區有否管理組織運作亦為社區 安全空間規劃所要考量因素之一,從社區座落區位、社區類型與社區興 建時期等層面探討與社區安全空間規劃之關係。. 13.

(15) 二、社區安全環境構成 由於對都市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關心,許多研究針對都市的環境品 質、災害、社會犯罪…等方面予以評估,但社區乃都市之縮影,對社區 而言,面對廿一世紀的來臨,及社區環境品質提升,卻缺乏完善且能因 應時代來臨之社區安全定義以資參考,導致社區安全空間規劃缺乏遵循 之依據,使社區環境難以達成安全之目標。 關於社區安全環境之構成,大多可從都市環境品質評估中尋得,但 因研究課題、對象、領域等不同,其關於社區安全之評估項目也有所不 同,因此,為能更完善的定義社區安全,本文擬從文獻與相關研究著手, 將社區安全相關領域予以釐清,以方便定義社區安全之領域。其內容如 下表 2-2 所示: 表 2-2. 社區安全領域相關研究一覽表. 作者 世界保健組織. 研究範圍. Neman (1972). 黃文旭 (1988). Stollard (1991) 曾國雄等 (1992). 台北、東 京、漢城. 內政部營建署 (1993) 孫青雯(1994)台中市. 研究課題 四大生活指標. 評估項目 安全性 保健性 安全環境具備條 領域感 件 自然監控 安全意象 安全情境 建築物避難通道 內部避難 安全性評估方法 水平避難 外部避難 屋頂避難 住宅犯罪預防 住宅安全設備 與管理 都市環境品質 安全性. 評估指標. 避難通道設計 避難手法 避難原則 避難設施. 自然災害 都市災害 社會經濟性 社會犯罪 治安 住宅社區環境改 社區維生系統 消防設備 善策略評估原則 生活環境品質 公共福利環境 消防設施. 14.

(16) 續上表 作者 黃定國 (1994). 研究範圍 研究課題 評估項目 評估指標 台北市 住宅區環境規劃 人命安全指標 居住密度 設計指標 救災逃生設施 道路寬幅、救災途徑 省政府住都處 台灣省國宅 國宅居民滿意度 社區外部環境 社區安全 (1994) 調查 許瑞生 住宅社區 住宅設計之安全 31 項住宅安全指標 (1994) 規範 吳碩賢等 杭州市居住 居住區環境品質 安全 住宅區安全 (1995) 區 評價 內政部建研所 社區實質環境品 服務設施系統 社會福利 (1995) 質涵構 林佳弘 台南市軍眷 軍眷村更新評估 鄰近公共設施 警政消防 (1995) 村 公用設備 Wekerle et al 都市安全 人身安全 (1995) 財產安全 李威儀等 台北市 都市防災系統規 防救據點 (1997) 劃 避難設施 避難道路. 居住安全是人類都市生活重要的需求之一,亦為評估社區環境品質 最重要的指標。以往社區安全規劃方面著重自然環境災害之預防,Jon Lang(1994)亦提出社區規劃設計應滿足社區居民的實質環境(physical environment)與人的因素(human factor)兩種需求,因此,社區安全 空間規劃應考量社區居民環境與生活需求,探討居民的生存環境 (survival environment) 、物理環境與衛生環境,並在實質規劃方面著重 藉由環境規劃設計方式,達到社區犯罪防範、減少意外災害發生與考量 環境衛生。 在社區安全管理方面,這年來許多社區紛紛成立守望互助隊,藉由 巡邏、守夜與保全科技設備裝設與警民連線等社區力量達到預防犯罪, 再者因保全業法發佈實施後,對於社區之管理組織人力、經費、保全科 技應用等可配合保全公司以及管理維護公司等民間業者的投入,使社區 在安全管理及維護上能達到最佳效果。. 15.

(17) 三、社區安全空間層級 由空間領域層級之概念,將社區空間區分成私密、半私密、半公共 與公共空間等領域,而社區居民從私密性空間到公共空間之間,不同層 級有不同的活動參與及控制方式。於社區環境中的空間層次可以依照這 四種階層予以劃分,但這並是要將生活環境中的每一個空間均明確劃分 空間層級,而是將某一範圍的空間依適當使用以劃分出層級。 姜易成(1987)認為於實質環境中當領域範圍受到外來者的入侵 時,所有者便會採取不同程度的行動以保障其領域之安全,一般保護領 域的防禦行為程序為:1.建立領域;2.維護並界定領域;3.輕度的標示 或警示;4.對不同程度的侵犯採取漸次升高的反應行為。而此情形可透 過實質物的設計予以避免,於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等不同層級 的空間各以適當的界定以避免無意或意圖不強烈的入侵事件,而從規劃 設計觀點,可以透過領域界定、監視、鄰里關係、設備、目標物強化、 避免可能的隱藏空間與整合性的思考等方式以達成目標。 然社區安全考量因素不只有犯罪而已,對於社區的災害預防、社區 環境衛生的管理等均為社區安全所必須考量的項目。本研究即從空間領 域層級理論之觀點,界定社區安全空間之層級,將社區空間劃分為公共 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密空間及私密空間等四層次,探討社區外部環 境(公共空間)與社區內部環境(半公共空間)等層級,並針對各層次 中之空間組成元素提出評估項目與原則,作為未來社區安全空間檢核之 依據。. 公共空間. 社區外部環境. 半公共空間. 社 區 出 入 口. 半私密空間. 建 物 出 入 口. 社區內部環境. 圖 2-1. 建物內部環境. 社區安全空間層級圖. 16. 私密空間. 住 家 門 窗. 居住空間.

(18) 第二節. 社區安全規劃領域. 近年來居住型態的改變,住宅類型已逐漸由連棟透天的住宅形式轉變 為公寓大廈住宅型態,然而因居住空間型態的改變,導致居民在使用空間 上也有所不同,空間安全也面臨考驗,因此對於社區之災害逃生、社會犯 罪之預防,環境衛生等之規劃設計均為考量的重要項目。因此,對於社區 安全規劃而言,應跨越治安、災害與環境衛生等三層面,以確實達到社區 安全之目標,. 一、社區犯罪預防 依據警政署之「台灣刑案統計」當中,對台灣入侵住宅犯罪之數據 而言,入侵竊盜可分為毀越入侵竊與非毀越入侵竊,入侵犯罪手法之多 不勝枚舉,但總不脫離犯罪慾望、機會與能力的綜合結果。由下表之統 計數字可對入侵方式與住宅空間分析。探討社區預防犯罪的過程中,嘗 試從社區入侵犯罪著手,瞭解目前台灣社區入侵犯罪之四種類型:1. 無人看見異常狀況;2.附近有可供攀爬之物;3.目標物防護能力不足; 4.使用者疏忽等四種類型(警政署:台灣刑案統計,1993)。 透過社區犯罪預防的方式,社區居民的努力將可對當地的犯罪狀況 產生明顯的衝擊與影響。費璣(Figgie,1983)指出所謂的「犯罪預防」 概念,是支持改善警察與社區合作關係的一些犯罪控制策略。犯罪可分 為兩大類別:不能夠被預防的與可以被預防的。而對於犯罪預防的處理 方式有 1.威嚇主義方式;2.社會公義方式。威嚇主義方式的焦點是集中 在犯罪者的個人,其主要的目的是要使犯罪的後果令人感到痛苦,以便 能夠藉著說服與強制力量打斷或挫折犯罪的念頭。社會公義的方式則是 要改善犯罪發生在其中的社會。強調改善導致犯罪發生的物理、社會、 經濟以及文化等因素。也包括對於犯罪者與被害者社會心理的研究。此 方式其基本概念是一個較好的社會可以消滅犯罪的誘因。. 17.

(19) 表 2-3. 台灣竊盜案件犯罪方式分析. 侵 入 竊 盜 犯 罪 方 式 越牆 附 由鄰屋爬上 近 防盜鐵窗牆爬上 有 通常進出樓梯爬上 可 由支架爬牆上 供 利用繩索鐵鉤爬上 攀 藉木柱翻越而上 爬 電線桿排水管爬上 之 防火或安全梯爬上 毀 物 由氣窗爬入 越 入 由陽台入侵 侵 撬開門窗或鐵門 目 卸下門板或窗 竊 標 破壞門鎖或把手 物 破壞紗窗或玻璃 防 鋸斷或撞斷鐵柵 護 彎曲折斷鐵柵 能 力 破壞壁板 不 破壞天花板 足 門上鑽孔或撬孔 掘洞入侵 闖空門(外出未鎖) 非毀越 疏 預先潛藏 入侵竊 忽 冒充工人或服務人員. 74 年 75 年 76 年 82 年 162 163 158 159 60 49 28 49 31 19 16 30 22 22 25 19 22 26 14 20 9 5 2 15 3 7 11 7 2 4 4 2 2 0 3 4 31 57 74 76 10 58 83 58 265 329 208 160 59 62 42 51 202 362 269 406 61 98 102 126 5 26 23 39 12 11 7 9 12 18 23 22 18 9 22 21 11 8 8 18 3 5 6 15 634 795 581 793 66 81 57 65 15 0 10 17. 資料來源:台灣刑案統計—民國 74.75.76.82 年. 預防犯罪的最基本原則是「機會降低」 ,假使犯罪的機會可以藉著 目標物強化、被害之避免、社區合作與犯罪危險率之經營與管理等方式 而大大降低,則整體犯罪的降低將是可行的。應用到社區則可藉由提昇 住宅的安全措施、個人財產的註記、建築與環境設計、限制犯罪者接近 或進入的管道、人身安全設計等應用。 藉由環境預防犯罪所提之目標物強化、防衛空間設計、社區犯罪預 防及其他疏導或轉移犯罪人遠離被害人等方式,提出安全環境規劃技 術,透過有系統、常設之方式對易生犯罪環境予以規劃、設計或操作管 理,努力去除違法行為的三要素:機會、慾望、能力,運用環境規劃預 防犯罪(CPTED)之方式,致使犯罪者倍感犯案困難與風險增高,並. 18.

(20) 減少犯案報酬以降低犯罪機會之預防方式(Clarke,1980;楊士隆, 1995)。 表 2-4. 環境規劃預防犯罪之相關技術. CPTED 安全技術 增加犯罪困難 (Increasing the Efforts). 提升犯罪風險 (Increasing the Risks). 降低犯罪酬賞 (Reducing the Rewards). 運用方式 標的物強化(Target Hardening) 通道控制(Access Control) 轉移潛在犯罪人(Deflecting Offenders) 控制犯罪促進物(Controlling Facilitators) 出入口檢查(Entry/Exit Screening) 正式監控(Formal Surveillance) 僱員監控(Surveillance by Employees) 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 移置目標物(Target Removal) 財產標記(Identifying Property) 移開誘導物(Removing Inducements) 設立規則(Rule Setting). 資料來源:整理自楊士隆 (1995), 運用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之探討. 過去國內外對於社區或都市犯罪預防之相關研究中可以發現其探 討領域大致可分為實質環境規劃與空間管理兩大部分,於實質環境規劃 方面,從建物室內、室外空間、居住型式、建物使用設備、建物配置等 向度著手,強調藉由環境規劃預防犯罪(CPTED) ,並透過自然監控之 方式,以期達到犯罪預防之成效。另外,在空間管理方面,則強調透過 保全科技之設置以及社區居民守望相助、警民合作等方式,進而達到犯 罪預防之目的。而犯罪預防相關文獻比較如下表 2-5 所示。 表 2-5. 犯罪預防相關文獻比較表. 作者/年代 文獻名稱 主要內容與方法 Jacobs 美國大城市之生 „批評現今規劃設計手法破壞行人觀察、使用街道活 (1961) 與死 動的能力,也破壞社會非正式對犯罪的控制。 „提出藉由人行道與鄰里社區的設計以減少恐懼及犯 罪,形成自然的見識及社區內聚力。 „強調以非正式監控為主,未涉及社區管理維護機制。 Neman Defensible Space „指出安全環境必須具有領域感(Territoriality) 、著重 (1972) 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安全意象與情境 (Image and Milieu)相配合。 „經調查方式證明當時新的高層建築型式易造成較高 的犯罪發生率。. 19.

(21) 續上表 作者/年代 文獻名稱 主要內容與方法 Byrne 公共住宅安全手 „以居住單元為主,延伸到建築物與建築群的安全運 (1981) 冊 用。 „偏重維護安全設備,缺乏建築空間規劃設計。 Stollard Crime Prevention „以住宅尺度為主,強調設備與管理維護。 (1991) Through Housing „未深入探討實際規劃作法。 Design Wekerle et Safe Cities „從恐懼、都市犯罪以及都市安全的規劃設計為主。 al. „提出都市安全的規劃程序,並歸納都市空間組成元 (1995) 素,研提改善策略。 „偏重安全的設備設置,未深入探討管理維護機制。 施純誠 居住安全與國宅 „探討國宅配置形式與居住安全之關係。 (1993) 社區配置型式關 „未考慮一般大眾住宅的居住安全需要,且準則部份 係之研究 止於配置計畫之原則。 „未深入規範建築物與建築單元居住安全設計。 許瑞生 住宅設計之安全 „由住宅入侵案件以及社區實地觀察,研提住宅防範 (1994) 規範 入侵之設計規範。 „未深入檢討安全空間的規劃以及管理維護運作。. 二、社區災害防治 於相關研究中可發現災害防治之項目與內容常因規模與服務範圍 不同而有所改變,然一般都市防災系統規劃均著重都市避難道路、避難 據點、救災設施與設備、救災路線等項目上,相對於社區之防災規劃, 則應先考慮社區服務範圍、本身具備之機能以及大環境下所扮演的角 色,再針對災害防治項目進行細部規劃,因此,社區災害防治分為社區 防救據點設置、都市避難道路劃設及建物安全評準等三部分,其目的乃 為了於都市災害發生時,社區居民能於短時間內藉由避難道路迅速抵達 防救據點,使社區居民安全有所保障。因此社區安全於災害防治方面乃 著重於防救據點、都市避難道路與建物安全評準三者間建構之完整性。 (一)防救據點 應具備提供社區居民正確資訊之機能、獨立消防活動據點之 機能、避難場所之機能、收容災民之機能、醫療、救護之機能、 物資運輸中繼基地之機能、糧食、飲水集中配發之機能、儲備藥 物、生活必需品等物資之機能,另外亦可作為防災教育之設施。 以台北市為例,針對台北市現有的空間資源,提出可行的防救據 20.

(22) 點系統,區分為避難、消防、醫療、物資、警察等五種據點類型, 並配合小學學區基本單元劃設防災生活圈之基本規模及範圍。 (二)都市避難道路 道路系統於災害發生後之避難與救災上,具備了最基本的機 能,也就是說道路系統的功能發揮正常與否,直接影響了避難與 救災的成效,相對的也就減低了災害傷亡的可能,而且道路系統 在整個災害發生的時序上,是第一個開始運作的防災空間系統, 再者,道路系統與其他的防災空間系統也是息息相關,各空間系 統的功能發揮,都需要藉助道路的正常運作方可達成,因此道路 在整體的規劃作業上,扮演了最關鍵性的角色,也是首先必須要 架構完整的。 (三)建物安全評準 美國公共健康協會住宅衛生委員會(A.P.H.A) 、日本住宅公團 建築部、日本建設省住宅最低基準研究會等單位,提出建築物性 能安全評估系統之基礎研究,透過建物本身與周圍環境等兩大部 份,詳列影響建物安全之指標項,透過簡單評選方式予以檢視建 物之安全性,國內相關消防研究者,從建物內部、開放空間擴大 至都市空間,分析災害影響因子,並針對救災救護、避難逃生等 角度研提建物、社區、都市之防災預防措施,作為規劃之參考依 據。 社區災害防治其領域可歸納出主要是探討基地環境之區位、社區建 物現況、防救據點、防災設施以及避難道路與通道等方面。建物現況探 討建物類型、使用情形、居住密度等項目;防救據點方面針對社區活動 範圍內,是否存有公園、綠地廣場等開放空間,以及學校、社區活動中 心等空間作為防救據點;防災設施方面,針對社區救災設施、消防設備 之滅火性、災害之預警等,探討社區防災之應變能力;於避難道路與通 道方面,則針對防火巷設置與流通、避難空間與路線、避難誘導設施以 及緊急逃生出口等項目,作為檢討社區防災逃生能力。. 21.

(23) 表 2-6. 災害防治相關國內外文獻整理一覽表. 作者/年代 文獻名稱 主要內容與方法 住宅品質及住宅 建築物性能評 „由美國公共健康協會住宅衛生委員會(A.P.H.A) 環境品質評估標 估系統之基礎 所提出。 準表 研究 „評估標準係由專家聯合訂定一合理的居住標準, 並將各居住需求條列出來,依各項對健康與安全 之危害程度,訂定罰分值(penalty score)。 „整個系統分為「住宅」與「周圍環境」兩大部份。 考察居住水準指 台北市國宅房 „為日本「住宅公團建築部」之委託研究成果。 標 屋工業化之研 „考察指標分為「住宅內」(13 個細分項)與「住 究 宅外」(19 個細分項)等兩大部份。 „其中雖提供部份項目評估指標與單位,帷相關評 估項目太少,且無評定之基準值。 減點法 30 項目住 台北市國宅房 „為日本建設省「住宅最低基準研究會」所擬定。 宅不良度判斷評 屋工業化之研 „評估項目主要分為「建物及設備」、「維護」、「居 分法(1951) 究 住」等三大項。 „其判定標準則在各項目中設定最高減點分數,並 於各項目內設有減點的評分等級。 „評估方法十分簡便且明確,但其評分基準較無科 學性之依據。 工業化住宅認定 台北市國宅房 „為日本建設省於 1973 年所發表,其目的乃規定認 制度(1973) 屋工業化之研 定工業化住宅性能所必要的事項,以做為住宅購 究 買者選定時之參考。 „主要評價對象為「安全性」 、 「居住性」 、 「耐久性」 三種。 „其評估基準以定量分等級評分以及定性最低基準 規定等兩種,其評分法較為科學化、定量化。 住宅性能總合評 建築物性能評 „為日本「建設省建築研究所」所發表,其目的為 價系統開發 估系統之基礎 提昇居住品質,做為住宅購買者一個合理評估住 (1978) 研究 宅性能的參考依據。 „將住宅性能區分為「安全性」、「居住性」、「耐久 性」、「設備性」。 „採用定量數據化的高低優劣等級評估。 陳火炎(1982) 建築物消防避 „偏重建築物消防避難問題之研究,提出逃生避難 難問題之研究 通道之設計概念、避難設備和器具的裝置原則。 建築物性能標準- 建築物性能評 „為國際組織(I.S.O)所訂定,其觀點以所有種類 擬定原則與考慮 估系統之基礎 的建築物性能作合併考慮所訂定出來的標準。 之因素(1984) 研究 顏世錫 高層建築物防 „分析高層建築物之特性與潛伏災害,考量災害因 (1990) 火設計準則之 素之掌握與防災規劃。 研究 „對高層建築物逃生避難設計進行分析,並建立防 災設備設置、防災設備維護準則。. 22.

(24) 續上表 作者/年代 許哲銘 (1990). 文獻名稱 主要內容與方法 建築物防災監 „透過文獻探討與調查訪問,以瞭解防災監控系統 控系統之研究 運作,作為提出最佳防災監控系統之依據。 „未深入探討建物避難規劃以及管理維護之機制。 蕭江碧、黃定國 都市與建築防 „從國土之觀點,研訂都市整體防災體系。 (1995) 災整體研究架 „探討防災科技、災害預防、國土保全、災害應變 構之規劃 即復舊等四大課題,建立防災計畫整體研究架構。 „未深入探討建物避難逃生動線規劃。 吳武泰、李正義 避難系統設計 „偏重避難系統及防災設施設備之設置標準。 (1996) „未提出建物內部防災避難規劃。 李威儀、錢學陶 台北市都市計 „以台北市都市計畫為範圍,訂定之防災系統。 (1997) 畫防災系統規 „研擬台北市防災避難設施及路徑類型、區位。 劃之研究 „從現有都市計劃體制納入防災計畫。. 三、社區福利設施 高齡社會的基本目標,在於重整各種都市條件,使高齡者能安心地 居住於住慣的地區。具体的課題有:1.永續居住的可能性。2.在宅生活 的支援及安養設施的重整。3.步行空間的安全化及交通系統的重整。4. 社會參與的機會。5.確立福利與保健醫療服務的体系。 (秋山哲男,1993)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強調都市廣場、鄰里公園及學校開放空間對社 區的重要性,並提出高齡者住宅與戶外遊憩空間的敷地計畫及設計準 則,以造就安心、安全的生活環境。 (一)高齡化時代來臨 『高齡者的居住環境』中,認為在高密度化、巨大化的都市 設施中,將造成高齡者生活的迷惑;在高速化、複雜化的交通設 施中,使高齡者失去行動的權利。考慮 21 世紀高齡者的生活環境: 1.應確立政府與民間的責任與義務。2.使高齡者有安心、安全及快 適、方便的生活環境。3.減輕社會的負擔。(野村歡,1993)隨著 都市即將邁向廿一世紀,人口高齡化現象也成為社會所要面臨的 共同課題,而將人口高齡化融入即居環境之規劃中,更顯出有其 必要性,因此社區安全空間規劃應以此考量,減低老人發生事故 機率,增加社區無障礙空間,以符合其需求,行政院都市及住宅 發展處(1989)《都市住宅社區環境品質改善及社區設施規劃之研. 23.

(25) 究》提出國際間都市住宅社區規劃思潮的動向,應有 1.小尺度的 開發;2.生活領域的規劃理論;3.自治權的伸張等三方面趨勢。 (二)無障礙環境設計 日本於平成 6 年(1994)正式通過「有關高齡者、身體殘障 者等能圓滑使用特定建築物的建築促進法律」 ,主要是因應高齡社 會(Aged Society)的來臨,希望能促進高齡者及肢體殘障者的自 立和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因此凡是具有公共性質,也就是有不 特定多數使用者的建築物,有必要考慮到讓高齡者、身體殘障者 等能圓滑使用的措施。該法並要求於出入口、走道、樓梯、廁所 等必須設置考慮高齡者、身體殘障者等能圓滑使用的措施。同時 也訂定「基礎基準」與「誘導基準」兩類判斷基準來規範建築物 持有者實施無障礙環境的等級。其中「基礎基準」屬於較消極的 規範層面,而「誘導基準」屬於積極地構築高齡者、身體殘障者 等有效使用公共建築物的規範層次。適用此法其涵蓋必須達到「無 障礙化」的適用設施,包括出入口、走道、階梯、電梯、廁所、 停車場等。 隨著都市即將邁向廿一世紀,人口高齡化現象也成為社會所 要面臨的共同課題,而將人口高齡化融入集居環境之規劃中,更 顯出有其必要性,因此針對社區內之出入口、走道、階梯、電梯、 停車場等空間規劃應以此考量,減低老人發生事故機率,增加社 區無障礙空間,以因應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的來臨。 (三)社區環境衛生 社區環境衛生於社區環境品質評估中,為重要指標項之一, 因此,在社區實質環境規劃上,應加強社區環境清潔管理,配合 相關處理設施設置,使社區能減少疾病發生,以及促進居住環境 品質提升,社區環境衛生方面,就法規規定而言,從國民住宅社 區規劃及住宅設計原則中,於第五十六至六十之一與七十八等條 文中,明訂社區污水、廢水與雨水排水系統之規劃,以及垃圾與 廢棄物處理空間之留設等內容。 然隨著都市化快速發展,社區居住型態日益複雜化,既有法 令之規定已不敷現況使用,對於所規定之項目、內容與規模等其 適用性均值得再探討,因此,本研究為使社區居住環境品質提升, 24.

(26) 社區安全程度強化,其考量項目如下: 1.有效處理垃圾廢棄物,避免二次污染,如垃圾處理場所、定時運 送、垃圾分類實施、處理廠之清潔衛生…等。 2.強化社區排水系統,減少病媒蚊滋生,如排水系統、污水處理設 施…等。 表 2-7. 社區福利相關文獻整理一覽表. 作者/年代 施鴻志 (1997). 文獻名稱 主要內容與方法 廿一世紀集居環境 „強調面臨廿一世紀來臨,高齡者的居住環境 規劃與建築型態塑 應滿足安全、安定與安心等三項基本條件, 造之研究 „於集居環境規劃方面應亟待改善醫療服務體 系、無障礙空間設計與老人活動空間規劃等 課題。 „未深入探討社區健康之規劃面與管理面。 徐立忠 高齡化社會與老人 „從高齡化社會型態出發,探討老人福利之時 (1989) 福利 代背景、老人福利需求、生活調適、以及我 國與是及各國老人福利實施概況等項目。 中華民國殘障 無障礙環境設計手 „分為無障礙環境設計資料與無障礙環境設施 聯盟無障礙環 冊 設備資訊兩部分。 境委員會 „探討殘障者特性、有關無障礙環境之殘障福 (1995) 利法令與建築法令等項目,期使規劃出較合 適的無障礙環境。 „以無障礙設施標準為主,未涉及無障礙空間 之規劃及管理。. 無障礙空間係針對社區之公共使用空間,如戶外空間、停車場、樓 梯及其周圍空間、走道、出入口…等項目,以檢討社區活動空間之安全 性,然無障礙設施之相關規定已於建築等相關法令中規定,因此本研究 亦強調面臨廿一世紀來臨,為使社區能達到安全、安心與安定之居住環 境品質基本條件,進而使社區環境品質提昇,故檢討社區環境衛生規劃 與設置,讓社區環境除安全外,更藉由環境衛生考量而達到安心,並進 而使社區安定。. 四、社區保全系統 安全空間規劃之監視性因素對於安全維護極為重要,除人力(非正 式、正式)所創造的監視行為外,保全科技乃另一項絕佳的輔助設備。 近年來國內保全產業因社會治安惡化而逐漸興起並應用廣泛,除常見之 商業及居家環境保全設施。目前國內將保全視為僱用安全人員並利用電 25.

(27) 訊網路及精密保全器材服務客戶,經營「保全業法」第四條所列業務。 科技保全之各項設備與子系統皆須整合於保全主機,可對於各種狀 況做初步判斷及發送指令要求相關系統運作或通知專責單位處理。依據 相關系統運作特性可概分為門禁管理、偵測警報、監視、求援與照明系 統等五類子系統,每一子系統常須依靠其他系統以完整輔助其安全維護 工作,例如門禁管理系統在發現強行闖入者時,應有警報系統發出嚇阻 警報,若再加上監視系統又可進一步達到事後舉證功效,不過現場狀況 如無法傳送至可處理單位,則非法意圖者更可對警報系統加以破壞或不 與理會,失去了保全系統裝設的目的,因此,系統的完整建構對社區安 全實屬必備;首先就各項保全系統特性加以敘述及提出可行的系統整合 構想(楊英鴻,1998)。 (一)門禁管理系統 屬於保全系統的第一道防線,主要藉由目標物強化與通道控 制,增加犯罪的困難達到防禦功效。 (二)偵測、警報系統 俗稱警報系統,依據偵測器欲偵查的對象(竊盜警報、火警 警報)而定義,系統工作原理為一組序列開關的組合,透過特殊 控制電路輸出至處理單位,多數藉由警報裝置配合。 (三)監視系統 屬於主動式的監測系統,區分為「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Closed Circuit Video Recording」,常見以「閉路電視監視系統」 (CCTV)總稱,包含攝影機、圖框處理器、錄放影機、監視器與 廣播系統等,可視為最有效率之正式監視降低人力需求,但絕無 法取代警衛工作;通常配合自動警報及通報系統架設,因錄影有 距離及時間之限制故其作用範圍須妥善規劃。 (四)求援系統 無論是否具備通話功能,通常配合警鈴、警報燈光系統達到 求援目的但須與緊急處理單位密切配合。一般求援系統屬被動式 系統,只有按下求援鈕時才有反應,因此可視實際情況在不增加 危險情況下應用。 26.

(28) (五)照明系統 良好照明增加犯罪者被認知的風險也增加人們前去幫助受害 者機會,但由於照明系統容易受破壞(打破燈泡、剪斷線路等) 因此照明設施較屬於輔助性保全系統。照明系統配合社區安全可 區分為定時式、感應式、控制式等系統。. 第三節. 社區管理維護機制. 社區安全管理維護包含社區安全管理組織與設施設備管理維護兩部 分,於社區安全管理組織方面,瞭解社區管理維護組織功能,並從治安及 災害防治管理角度,說明如何藉社區安全組織成立,透過有系統的規劃與 管理,使社區達到安全之目的;另外,對於設施設備管理維護方面,檢討 災害防治以及犯罪預防等設施設備之管理維護措施,並從經費籌措角度, 建議社區居民應於「受益者付費」原則下,使社區之管理維護工作能順利 進行。. 一、安全管理組織 在社區安全管理組織方面,最基本的方式是社區整體居住者的守望 相助,使居住範圍內之領域感與監視力同時加強。就增加領域感而言, 社區居民對於居住的環境更有認同感與參與感,對於居住環境中的人、 事、地、物均具有相當高程度之熟悉,進而產生一股團結之力量,而願 意做適當配合以防範入侵與配壞。 (一)組織功能 目前依據「國民住宅社區管理維護辦法」規定,國宅社區住 戶應成立互助組織;而「省(市)社區實施辦法」規定國宅設置 社區理事會,故現今國宅內除管理站外,有住戶互助組織與社區 發展理事會。由於主管機關不同,再加上兩組織意見相左且缺乏 聯繫協調,造成管理維護工作推動之困難。 因此,於法令方面應加以整合,設置一個強而有力的住戶管 理維護組織即可,避免造成功能重複的組織。在管理維護組織規 模方面,依據國民住宅社區管理維護辦法修正案第六條規定,其 27.

(29) 為「輔導社區內具有共同出入口及共同使用設備之國民住宅住戶 組成管理單元,執行其單元範圍內各項設備之管理維護工作」 。因 此,其組織規模應配合住戶需要,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二)治安及災害防治管理 就國宅社區管理維護組織而言,可由「國民住宅社區管理維 護辦法」中第六條規定, 「直轄市及縣(市)國民住宅主管機關應 輔導社區住戶成立社區住戶互助組織,協助執行國宅社區管理維 護工作」 。因此,在治安及災害防治管理方面,透過有組織性的推 動守望相助,結合警察、消防單位以建構治安、消防網絡,另外, 管理維護組織可積極參與社區治安會報,強化警民合作關係,防 止犯罪滋生與加速緊急救災能力。 在治安防治方面,可喚起居民社區意識,結合相關人員與地 方熱心人士、團體,凝聚眾人之力量,配合政府全力推展「守望 相助」組織,發揮互助互愛精神,協助維護社區安寧秩序,並與 警察勤務相結合,構成社會安全面,以發揮防制犯罪功能,保障 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設施設備維護 社區安全所面對的是建築物與人之間、居住者與外來者之間的互 動,於社區空間規劃中應考量人的行為,以設施設備彌補部分的空間弱 點,如此空間規劃與設施設備相互輔助,才是運用設備以達成社區安全 的方式。 (一)犯罪預防設施設備 社區住宅中維護居住安全的設備,包括閉路電視系統(close circuit television)、各類偵測器、消防設施、緊急警報系統、緊急 逃生指標系統…等,這些維護社區安全的設備,使住宅的防範犯 罪與災害能力提升,亦即利用設備無間斷的運作要點,將防範犯 罪與災害有利因素的功效擴大。另外,犯罪預防方面,透過實質 物強化目標的防禦性方式,使入侵犯罪或破壞困難度提高,減少 入侵機會,並降低入侵犯罪慾望。目標物強化可透過兩種方向, 一為加裝鐵門、鐵窗…等附加物,其二為目標物本身對於設計與 28.

(30) 構造的強化。前者屬於事後安全補強措施,但其效果並無法讓人 滿意且附帶缺點甚多;後者則是規劃時之安全加強,可達成整體 配合之全面性效果。 (二)災害防治設施設備 近年來住宅大樓不斷朝向高層化發展,雖然建商對於消防設 備的規劃與設置相當重視,政府對於消防法規的訂定也相當嚴 格,但社區居民對於各種消防設備的使用方法大多一知半解,甚 至漠不關心,不乏將樓梯間或消防箱以雜物堆積的情形,也有部 分住戶裝潢室內時,將天花板自動灑水拔除或裝潢物阻擋溫度與 煙霧感應器的情況,萬一發生火警,消防系統無法發揮應有功能, 社區住戶逃生則相當困難。 因此,社區消防設備與系統維護宜交由具有消防設備士或消 防設備師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定期進行保養維護,包括檢測滅火 器、緊急照明燈、排煙系統、火警受信總機、緊急廣播系統、瓦 斯漏氣警報系統、消防專用蓄水池等。此外,社區住戶除了需實 際操作瞭解各種消防設備與緊急逃生器材使用外,也能夠在火警 發生時,迅速展開救災與救生的動作,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三)管理維護經費 所謂管理維護經費包括長期性的管理維護基金以及短期性的 管理維護費用,目前國宅是管理維護基金與管理維護費用並存, 管理維護基金主要來源是國宅售價中 2.5%提撥款及其存款孳息收 入,然該基金會隨興建銷售戶數之增加而增加,但數量仍是有限, 如遇有大型公共設施或公用設備需要更新,則無法負擔龐大經 費,最後導致服務品質降低。因此,應教育住戶養成「受益者付 費」之觀念,公共設施及公用設備之維修更新不能只單靠國宅管 理維護基金,住戶也應分擔。以利管理維護工作之運作。. 29.

(31) 第三章. 評估指標系統建構. 「居住安全」是人類生活重要需求之一,亦是影響居住環境品質的重 要因素;近年來台灣地區都市化進展迅速,人口集中與都市發展衍生諸多 都市問題,「安全」即是其中一項人人關切的議題。本研究依據對社區安 全發展之探討,配合社區類型與安全領域之界定,建構社區安全空間檢核 體系,經由專家問卷調查,以 AHP 及安全程度分析,決定社區安全發展 目標、標的、準則間的階層性與權重,並對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項目之重要 性予以釐清,使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建構能更臻完善。. 第一節. 評估系統架構. 本研究針對所需研究之社區類型先予以界定,將社區類型限制於探討 不同座落區位(鄰近嫌惡性設施、位於住商混合區、位於一般住宅區、位 於空曠地區)及不同住宅型態(六層以上高層住宅、五層以下公寓住宅、 透天住宅及混合型態住宅)待探討的社區類型,並結合社區安全領域所涵 蓋的犯罪預防、災害防治以及環境衛生等項目,整體架構出社區安全空間 檢核系統,配合社區安全評估體系之建立。. 一、社區類型界定 於社區類型界定上,往往是目的及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區分 方式有依規模大小、行政分區、使用功能、區位、計劃性質等方式分成 不同的社區類型。本研究則選擇社區座落區位以及社區住宅型態兩方面 進行探討,以瞭解不同社區區位的社區住宅型態,其對社區安全空間規 劃、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程度。 (一)社區座落區位 住宅社區座落之區位可能會遇到使用型態複雜,較多陌生人 出沒,難以建立領域感等問題;而座落於郊區可能會有區內荒地、 空屋較多、公共設施設備不完善、救災近便能力不足等問題。社 區座落區位常因社區周圍使用型態、活動類型、人群流動頻率等 30.

(32) 項目而影響社區的安全性,因此,本研究對於社區座落區位將針 對社區住宅是否鄰近嫌惡性設施、位於住商混合區、一般住宅區 以及位於空曠地區等區位,探討對社區安全之影響程度。 (二)社區住宅型態 由相關文獻及研究可發現社區住宅型態乃是影響社區安全之 重要因素,對於社區住宅的空間設計、非正式監視、歹徒藏匿空 間、逃生難易、日照、通風程度等環境塑造,均為考量之重要指 標項目。本研究探討社區住宅型態區分為六層以上之高層住宅、 五層以下之公寓住宅、透天住宅以及混合型態住宅等四種不同社 區住宅型態。. 二、社區實質環境 社區實質環境即針對社區住宅單元大小、住宅設備、社區鄰近環 境、社區公共設施、社區公用設備等項目進行探討,從空間規劃與需求 角度探討社區實質環境是否符合社區居民需要,而在管理維護方面,則 探討社區意識、互動、認同、參與、鄰里關係以及管理、維護與服務等 方面,而從本研究之社區安全規劃與管理領域中所界定的內容包含社區 治安維護、社區意外災害防治、社區環境衛生及社區保全等四部分。 (一)社區治安維護 在社區治安維護方面,從台灣竊盜案件及犯罪方式分析中可 以發現一般社區入侵犯罪類型主要可分為四類:1.無人看見異常狀 況;2.附近有可供攀爬之物;3.目標物防護能力不足;4.使用者疏 忽等。在社區治安維護的評估系統則應著重: 1.避免空間規劃死角、減少藏匿空間:社區中庭開放性、社區夜間 照明區位選擇、植栽穿透性、地下停車場空間死角、社區圍牆穿 透性…等。 2.減少可供攀爬之物,降低入侵機會:社區圍牆高度、陽台設計、 防盜鐵窗裝設、電線桿、排水管規劃、鄰屋距離…等。 3.加強目標物的防護能力,提升住戶之安全性:住戶門窗、門鎖、 把手、鐵窗…等。. 31.

(33) 4.推動家戶聯防與守望相助組織,主動維護社區治安:社區居民互 助組織、警民連線…等。 (二)社區意外災害 災害防治之項目與內容常因規模與服務範圍不同而有所改 變,然一般都市防災系統規劃均著重都市避難道路、避難據點、 救災設施與設備、救災路線等項目上,相對於社區之意外災害規 劃,則應先考慮社區服務範圍、本身具備之機能以及大環境下所 扮演的角色,再針對災害防治項目進行細部規劃,因此,社區意 外災害防治應考量: 1.設置消防設施設備,提升救災能力:設置消防栓、滅火器等設施、 考量建材不燃與難燃性、設置蓄水池設施、考量鄰棟間隔距離… 等。 2.劃設火災逃生路線,降低人員傷亡:路線規劃簡單、明瞭、雙向 逃生路線規劃、路面平整、防滑設計、避難路線保持暢通…等。 3.裝設火場逃生設備,以便迅速脫離火場:標示設備裝設、避難器 具設置、緊急照明設備裝設…等。 4.社區增改建管理,減少意外災害發生:社區住宅單元違建管理、 防火巷保持暢通、公共空間佔用…等。 5.設置火災預警系統,有效掌握災害情況:自動灑水設備、自動報 知設備、感應器設備、監視管理單位…等。 (三)社區環境衛生 社區環境衛生於社區環境品質評估中,為重要指標項之一, 因此,在社區實質環境規劃上,應加強社區環境清潔管理,配合 相關處理設施設置,使社區能減少疾病發生,以及促進居住環境 品質提升,其考量項目如下: 1.有效處理垃圾廢棄物,避免二次污染:垃圾處理場所、定時運送、 垃圾分類實施、處理廠之清潔衛生…等。 2.強化社區排水系統,減少病媒蚊滋生:排水系統、污水處理設施… 等。 3.推動社區環境清潔管理措施,提升社區環境品質:社區清潔管理 32.

(34) 組織、社區採光、照明、通風…等。. 避免空間規劃死角,減少藏匿空間. 減少可供攀爬之物,降低入侵機會. 維護社區治安 預防社區犯罪. 加強目標物防護能力,提升住戶安全. 推動守望相助組織,維護社區治安. 空 間 規 劃 設 計. 設置警衛門禁,並考量設置區位. 裝設科技保全 強化社區安全空間. 設置保全系統,強化社區監控能力. 社 區 安 全 領 域. 劃設警衛巡邏路線,降低犯罪發生. 管理社區增改建,減少意外災害發生. 設 施 設 備 使 用. 設置消防設施設備,提升救災能力. 減少意外災害發生 著重社區災害防治. 設置預警系統,有效掌控災害情況. 劃設火災逃生路線,降低人員傷亡. 火災逃生設備設置. 有效處理垃圾廢棄物. 注重社區環境衛生 減少疾病發生. 強化社區排水系統. 推動環境清潔措施. 圖 3-1. 社區安全領域架構圖. 33. 管 理 組 織.

(35) (四)社區科技保全 安全空間規劃之監視性因素對於安全維護極為重要,除人力 (非正式、正式)所創造的監視行為外,保全科技乃另一項絕佳 的輔助設備。近年來國內保全產業因社會治安惡化而逐漸興起並 應用廣泛,除常見之商業及居家環境保全設施。因此,在社區科 技保全應考量: 1.設置警衛門禁,減少不明人士入侵:分為社區內門禁與社區外門 禁。 2.劃設警衛巡邏路線,降低犯罪事件發生:巡邏箱設置、地點巡察 與巡邏路線設計…等。 3.裝設社區保全系統,使社區具監控能力:保全管理單位、偵測、 警報系統、監視系統、求援系統、照明系統…等。. 三、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 本研究將社區安全領域界定於考量社區治安、社區意外災害、社區 環境衛生等三層面,從社區周圍環境、社區規劃設計、社區設施設備以 及社區管理維護等角度,建構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如圖 3-2 所示) , 其內容如下所述: (一)社區周圍環境 對於社區周圍環境而言,Lab(1992)於「犯罪預防」一書中 提到社區所面臨之道路形式對於社區犯罪發生的影響,發現死巷 道(Dead-end)、L 型、T 型與穿越型街道的配置與搶劫犯罪間的 關係,可及性高的街道其犯罪發生率也較偏高;然而就災害防治 而言,街道之可及性愈高其災害搶救效率也相對提昇。就此觀點, 道路面臨形式對於社區安全之犯罪預防以及災害救災兩者係呈現 一相對關係。因此,在構成社區周圍環境之標的方面,值得以社 區面臨道路形式進行探討並加以規範。. 34.

(36) 目標. 標的. 準則. 社區周圍環境. 面臨道路形式. 社區出入口規劃. 建物配置. 建築物主體規劃. 社區空間規劃. 開放空間規劃. 停車空間規劃 社 區 安 全 空 間 檢 核 體 系. 活動主軸系統規劃. 廢棄物處理空間規劃. 社區保全系統. 社區防災系統. 社區設施設備. 社區照明系統. 社區植栽系統. 社區衛生系統. 設施設備維護 社區管理維護 安全管理組織. 圖 3-2. 社區安全空間檢核體系圖. (二)社區空間規劃 在空間實質環境之空間領域層級概念中,社區空間可劃分為 公共空間、半公共、半私密與私密空間四個領域,配合社區犯罪 預防以及社區災害防治之考量,不僅社區居民將能夠在空間活動 的過程中,明確地辨明各空間的開放與封閉程度,透過適當的規 劃,社區空間更能具備領域性、監視性、可穿透性以及減少可能 的隱藏空間,讓社區空間達到真正安全之目標。在意外災害防治 的考量上,應規劃火災逃生路線,並強調路線簡單明瞭、雙向逃 生路線、路面平整且防滑…等規劃設計理念。此外,在社區環境 35.

(37) 衛生方面,藉由垃圾及廢棄物處理以及排水系統之妥善規劃,將 可減少病媒蚊滋生,進而降低疾病發生之機率,是提升社區安全 衛生品質的重要指標。總結在空間規劃設計部份,其檢核項目如 下所示: 1.社區出入口規劃 從Wallis及Ford(1980)之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中,提出四項環 境設計技術以預防及阻隔犯罪之發生,其中在移動的控制 (movement control)中,提到減少出入口的數量、建築物中使用 鑰匙通過分區、街道封閉等方式,可達到對可及性的控制,進而 使社區遠離犯罪發生。而Lab(1992)亦提到透過可及性控制(access control)之方式,減少社區鄰里入口的數量、限制社區中穿越性街 道的數量以及街道型式的設計等,來減低陌生人及車輛穿越,提 高社區居住之安全性。 此外,就災害防治觀點而言,社區出入口設置區位及設置數 量對於災害發生後緊急搶救之難易與否,兩者間的關係是值得探 討的。 2.建物配置 鑑於社區建物配置形式一方面會影響社區鄰里劃設規模以 及社區開放空間留設面積,另一方面對於社區居住之安全考量也 會有影響(施純誠,1993),因此,由鄰里規模之劃設,可探討 社區環境衛生之好壞以及社區安全管理上之難易;對於開放空間 的留設,則以檢討現行法令規定對於社區日照、通風、採光以及 活動空間之充足與否加以探討。 3.建築物主體規劃 由實質環境規劃設計之文獻回顧中,瞭解社區建築物興建類 型對於被害恐懼感、犯罪率等呈現負相關(Normorle, Foley, 1988 ; Lab, 1992 ; Newman, 1972 ; Brownsville, Van Dyke) ,並說明住宅 之實質特性與犯罪、被害恐懼感、個體行為之間具關連性,其研 究結果指出在較大型、高層建物中,犯罪率與被害恐懼感程度較 高。因此,探討建物主體對於社區犯罪預防、災害防治以及環境 衛生之關連性,應考量社區建物配置型態以及從建物興建時期觀 點,檢視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實施前後對於社區空間安全規劃設計 36.

(38) 間之影響程度, 4.開放空間規劃 多數學者認為社區開放空間中活動的增加,應考量活動的引 入、視覺穿透性、動線規劃等項目,以吸引更多的人們使用空間, 就安全觀點而言,透過鄰近住宅、活動人群的非正式監視,將可 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感,降低可能犯罪的機會。因此,開放空間規 劃對社區空間之安全性有相當大的影響,本研究從社區防災避難 據點劃設、開放空間留設區位以及留設面積三方面探討社區開放 空間之安全性。 5.停車空間規劃 從相關文獻與研究中(Newman, 1972 ; Wekerle & Whitzman, 1995)發現,社區停車空間往往容易形成規劃設計上之死角,歹 徒藏匿空間,造成社區犯罪率之提昇;若深入探討其原因,往往 與停車空間之設置區位(地下、隱蔽) 、設置規模與逃生出口數… 等項目有關連。因此,本研究擷取區位、規模與逃生出口數等因 素,作為衡量社區停車空間安全性之主要指標。 6.活動主軸系統規劃 Newman(1972)主張社區動線系統必須區分清楚,並透過 非正式監控之功能,使社區中任何活動之發生,社區居民均有看 見的機會與能力,以增加社區安全感。有鑑於此,本研究擬探討 活動主軸之留設區位、寬度與非正式監控之關係;另外,從防救 觀點探討社區增設救災避難路線與逃逸路線對於提昇社區安全 感是否有正面幫助。 7.廢棄物處理空間規劃 現行國民住宅社區規劃及住宅設計規範中已有社區環境衛 生相關之規定,將可適度作為評定社區環境衛生之基準;包括社 區廢棄物處理空間之設置規模、設置區位等項目,探討社區之排 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廢棄物處理等是否符合法令規定,作為 社區環境衛生之考量基準。.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所有被訪旅客對本澳的環境衛生及觀光點均有作出評價,今年第3季的旅客對環境衛生的 滿意程度較高,有73%表示滿意;

所有被訪旅客對本澳的環境衛生及觀光點均有作出評價,2010年第1季的旅客對環境衛生 的滿意程度較高,有75%表示滿意;

所有被訪旅客對本澳的環境衛生及觀光點均有作出評價,今年第1季的旅客對環境衛生的 滿意程度較高,有62%表示滿意;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 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

1.建設安全優質雅緻、環保的學習環境:規劃學校整體建設及改善

(一)依「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106~108 條與第 112~113

本法第 39 條規定,工作者發現下列情 形之一者,得向雇主、主管機關或勞動檢 查機構申訴:(一)事業單位違反本法或

(四)訓練場地各班次教室之環境條件、設備數量等級、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