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說故事劇場」創意表演社區實踐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說故事劇場」創意表演社區實踐計畫"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說故事劇場創意表演社區實踐計畫 一、報告內文

1. 研究動機與目的(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

「發聲」的過程其實很科學,概念上也不複雜,絕大部分的人,天生都會說話。有 人天生聲音宏亮、有人說話總是輕聲細語,直觀上往往被視為是一種個性的體現。 在這樣的視角下,對於發聲的學習,一般人往往缺乏動機,找不到明顯的必要性。 然而,劇場表演的形式林林總總,大部分皆離不開聲音的運用,無論是說話、唱歌, 或者是各類聲音的採集與運用。 今日的在聲音表演的教學上,面臨的最大挑戰,除了學生學習態度的優劣之外,是 在生活當中,充斥著速食文化的環境下,鮮少人有足夠的耐心與時間,一步一腳印 的從聲音的基礎學起。何謂聲音的基礎?認識發聲的生理機制、懂得聲音的物理原 則,並透過肌肉的感知來發展個人在聲音共鳴上的感知與應用。 然而,在每個人說話習慣的驅使下,要能夠建立對聲音的新察覺或體認,需要創造 出能跳脫日常生活的聲音使用範疇。藉由一個不同於過往的環境需求,重新去發現 聲音的可能性,進而能提供聲音學習一個新的場域與應用範疇。倘若能藉此發現聲 音與共鳴運用的關係,打開對聲音學習的契機,便能為個人在聲音能力的成長上, 建立起永續發展的可能。 然而,如何在當今的教育實踐與教學的場域裡,找到一種可能的方式,讓聲音學習, 不受限於個人的說話慣性與當下的社會價值,而能提供學生學習上的一種新的需求 或挑戰? 在許多的文獻當中,提到使用繪本故事作為學齡前幼童和國小學童的學習素材。繪 本故事的特性,在其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且情節簡單易懂之外,主要是故事的背 後,往往藏著深厚的人文色彩。舉例來說,《沙拉降落法》是一本看完會令人莞爾 的書 ; 故事當中的主角鴿子A,是一隻從來就不知道該怎麼降落在指定的位置的鴿 子。這一天是學校的期末考,考試內容就是定點降落。排在最後一個考試的鴿子A, 在最後考試的時刻,沒有選擇逃避,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跳。也因緊張且無法控制, 意外地跌落在一張桌子上的沙拉盤上。頓時,盤中的菜餚四處翻飛,其他的鴿子見 狀,紛紛過來搶食。看到大家都飽餐一頓,評分老師們彼此會心一笑,給了 100 分 作為最後的評定結果。 令人感動的部分,是主角鴿子A的表現明顯不符合原本的評分規定,沒有降落在既 定的要求範圍內。以一般人的直覺認知,會發現這樣的結果應該是「不及格」。然 而,我喜歡這個故事所提供的思維與感受空間。首先,就其結果來看,鴿子老師的

(2)

2 評分方式,讓我們領悟到在成人的世界裡,若能對「人、事、物的認知」抱持著一 種彈性,便能讓孩子的學習,不再受限於既定的標準當中,而能根據事情的不同結 果,在價值上有所調整,進而落實在賦予個體差異本身的價值體現。這是一種人文 的溫度,也是一種讓學習本身落實在豐厚的人文智慧與關懷之下。 在這樣的基礎下,開始發想若將「繪本故事」作為課程的題材,透過「到小學說故 事」作為學習的目的,在互動與分享中,除了讓大學生的學習成果,轉化成小學生 的學習資源外,或許也能讓大學生在分享的同時,對故事當中的人文深度,在小學 生正向的互動與反饋當中,對人文意涵能有更深一層的體認。換句話說,讓聲音教 學發展出一門課程與教學模式,符合課程發展的原則,卻又能兼顧大學社會責任的 實踐。這便是「說故事劇場」計畫的由來。 2. 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在 Viola Spolin 的 “Improvisation for the Theatre”一書中,說到: “Everyone can act.

Everyone can improvise. Anyone who wishes to can play in the theatre and learn to become stage worthy. We learn through experience and by experiencing, and no one teaches anyone anything. This is as true for the infant moving from kicking to crawling to walking as it is for the scientist with his equations.” 大致是說:「每個人都能表演,每個人都

能即興表現。任何渴望成為演員的人,都能學習表演而成為好的演員。我們從經驗 中學習,而不真的仰賴他人的教導。就如同嬰孩從襁褓到爬行到學會走路,和科學 家的方程式一樣真切。」 要以繪本故事當中的「故事」,作為媒介,讓大、小學生各自藉由想像力與創造力 的發揮,來完成一個創新的學習歷程。在執行上,基本上是一「創造性戲劇」,作 為執行的參考依據。所謂的「創造性戲劇術」,是由一位老師主導,帶領兒童從事 戲劇(故事)的創作。過程當中,可以透過遊戲、角色扮演、情境運用等戲劇形式 來豐富過程當中的想像,也讓孩子在體驗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自身與團體的關係, 領略合作的意義。 創造性戲劇是一種原動力強的過程。透過戲劇的互動方式,領導者引導組員去探索、 發展、表達及溝通彼此的想法、概念和感覺。在戲劇活動中,參與者即席的發展「行 動」與「對話」,其中內容符合當下探索的議題,而媒介為戲劇的元素—透過這些 戲劇元素,參與者的經驗被賦予了表達的形式與意義。創造性戲劇的目的在促進人 格的成長及參與者的學習,而非訓練舞台的演員。它可以用來介紹戲劇藝術的內涵, 也可以用來促進其他學科領域的學習。創造性戲劇對參予者的潛在貢獻為發展語言 溝通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此外,他能提升正面的自我概念、社會認知 能力和同理心,澄清價值與態度,並增進參與者對戲劇藝術的了解。創造性戲劇這 基本的立論為「人類能透過自發性的扮演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外在世界的理解與感覺」,

(3)

3 因此,在過程中,他必須運用邏輯推理與直覺想像的思考來內化個人的知識,以產 生美感的喜樂。 此外,楠妮瑪凱薩琳,在她的著作《教室中的創造性戲劇》(McCaslin, 1990)提出 戲劇教學之三項重要元素:第一元素是「身體與聲音的表達與運用」; 第二元素為 「創造性戲劇(戲劇創作)」; 第三元素為「透過戲劇之欣賞來增進審美的能力」。 (林玫君,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p. 81) 而其作法,便是藉由從準備到執行的歷程來學習。執行上,將大學生轉化為「老師」 的身份,透過繪本故事作為題材,讓每位同學去建構自己在小學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不提供既定模式,主動要求大學生需要從素材當中去尋找,同時建構自己在課堂上 的互動模式。因而,在課程的準備過程本身,便是一系列創造力與想像力的應用。 Sternberg(1996)強調創造力需運用三種能力: 1. 綜合能力:綜合已有知識與技能而產生創造的能力 2. 分析能力:分析情境及評估構想的能力 3. 實踐能力: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能力。 讓不同組的同學各自去發展課堂上的教學模式,採用的是「建構主義」(多元智能 論)的教學方向。建構主義教學強調下列三方面的意義: 1. 知識乃學習者主動建構,不是被動的接受或吸收 2. 知識是學習者經驗的合理化或實用化,不是記憶是識貨真理 3. 知識是學習者與別人互動與磋商而形成共識(張世忠,民 89d)。 這樣的教學方向,其主要目標,是提供學生一個不同於過往的聲音運用場域,讓學 生在面對小學生時,能自然地增加聲音運用的需求,無論是,讓學生在探索故事本 身時,無形中推動個人藝術涵養深化的契機。作品本身仰賴心靈的詮釋來轉化其意 涵,若能藉由故事的意義,在群體創造中獲得實踐上的體認,便可說是一種藝術詮 釋的訓練或養成。而這個學習歷程,仰賴大學生和小學生共同參與,且缺一不可。 若能在過程當中,透過具體的行動將表演與故事結合,便可能在過程當中,「打破 了原本個人的範疇,就像酒神的加持,讓原本身上的束縛在短時間繃開,所感受到 了一種全然的生命活力。也因為對這樣活力的感知,產生了一種正向的精神回饋, 對於所知的事情感到愉悅,充滿能量,願意繼續在未知的道路上,和團隊一起在創 造的同時,期待更多「美好結果的可能」。 因而,說故事劇場的發展方向,是透過繪本故事來作為平台,結合創造性戲劇的基 本概念,來帶領小學生從創造當中來領略繪本故事的議題。此外,在作法上更著重

(4)

4 於故事意涵上的呈現與理解,在「歷程學習」的概念下,讓展演成為孩子們對自我 學習的實踐。 3. 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 以下列三個問題為思考的方向: 問題一、在繪本的選擇上,要如何找到合適的繪本故事來作為素材? 問題二、在大學生的說故事準備上,如何掌握學習的方向? 問題三、在現階段的教學當中,所面對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學習本身的被動性。在 既定的課程設定的方向上,學習似乎是一種責任,而不再是一種樂趣。因 此,在課程的執行上,該如何才能有效地達成「歷程學習」的具體實踐? 4. 研究設計與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 繪本的選擇,其實是藝術創作的一環。就如同導演在選擇劇本一般,必需要能夠看 到故事本身的形式、所具備能量、趣味性,以及當中的人文意涵。這次在「說故事 劇場計畫」中,對繪本的選擇,所依據的方向:第一,故事的長度與複雜度,是否 適合三、四年級的孩子。第二,閱讀完故事本身,從作者的用心與意圖上來分析, 是否能帶給讀者一定程度的感動。在這樣的方向下,我選擇的繪本故事,包括《沙 拉降落法》、《7 號夢工廠》、《喬治不能說的秘密》、《查克笨》、《波利,為 什麼要吵架》、《好多多商店超人》、《媽媽的魔法包包》、《找到悲傷的狗》、 《小克勞斯與大克勞斯》、《怪婆婆》、《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在哪裡》、《爺爺 奶奶的彩色回憶》、《我的媽呀,別再玩魔法了》,《爸爸帶我看見宇宙》,共 14 本。 感謝中山大學教育所梁淑坤教授的引薦,認識了當時的鼓山國小教務主任黃秋翰老 師。在和黃主任晤談過後,他協助召集當時三四年級的導師們(三、四年級各兩 位),讓我向各位導師說明「說故事劇場」的方向與具體作法。也在各位導師的首 肯下,開始了第一學期的「說故事劇場」。 一般的大學生並不具備中小學的教學經驗。課堂上,每週依序讓不同的組別對全班 說故事,並在過程結束後,讓同學彼此提出問題來討論。此外,也針對不同個性的 同學,在表述上給予各自的引導與訓練。此外,在學生們各自挑選了繪本故事後, 我提出三個問題: 1. 喜歡的點? 2. 為什麼感動? 3. 假如你是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

(5)

5 以下是學生們的回答: 學生 A 1. 繪本總能用最簡單的文字跟圖片令讀者有所反思 2. 漢斯沒殺獨角獸,代表他是真心為了它而來尋找,只是想要看到它的 美,而不是為了其他值錢的東西 3. 告訴讀者要為了自己的目標持續努力,不要中途放棄 學生 B 1. 它是因為英文的,我又看得懂。主角是鼻子,儘管他在很多很不一樣 的景點景色出現,作者還是能將他與那個環境有關的物件、顏色繪成 一張臉,十分有創意。我喜歡鼻子總在思考的點:「究竟,他適合待 在那裡呢?」 2. 故事最後為鼻子設定找到的答案是,他適合處在中間,其實他一直就 待在臉部的中間,我們知曉,但鼻子一直都不知道,所以他流浪了很 久,甚至因此自暴自棄,很感動他最後沒有放棄,才會因為找到那地 而享有快樂 3. 我覺得鼻子尋找自我定位的許多人在兒童、青少年階段常會面臨到的 問題,總是聽到許多人給你建議,或總是受外界影響而否定自己、走 錯自己面相分類的方向,總而言之,就是一句「不認識自己」,作者 從思考自己該去哪裡的點引導這個繪本的發展,認識自己是人生中數 一數二重要的事,我們可能會遇到挫折而不敢面對發現自己不完美地 方的時候,但我們不能喊停發現缺陷,若是如此,我們就無法繼續變 得更好,甚至找到本我的面貌 學生 C 1. 每一個場景都很深刻,感覺主角想要到處旅行、感受他的幻想 2. 很喜歡他有很多夢想,讓我看到小時候的童貞 3. 告訴小朋友們,有夢最美! 學生 D 1. 社會規範和準則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2. 泰勒馬克作為一隻不會俯衝的鴿子,面對比賽,他沒有選擇逃避,而 是承受莫大的壓力,放手一搏,最後也誤打誤撞獲得了成功 3. 讓一些跟常人不一樣的孩子知道,社會規範都只是屁,找出自己的人 生光輝才是最重要的 從同學們的回答當中,我發現思考與感受這件事,藉由故事作為媒介時,能夠找到 具體感受上回饋的,便會在回答中顯現出來。若再將此加以討問,便可能有對故事 本身衍生更深一層的感受。

(6)

6 在實際的執行中,我們一開始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也透過給小禮物來鼓勵他們 回答問題。然而,在幾週的課程活動當中,逐漸減少小禮物的應用,並在最後一堂 課將小禮物發給從課程開始以來,從沒拿到過小禮物的同學。讓大家知道這一切課 程的目的,不是這些禮物,也看到孩子的參與,逐漸擺脫禮物的意義,能在歡樂的 感受中,自發性地享受這些活動的樂趣。 第一學期的課程完成之後,鼓山國小的師生們給我們的回饋都很正面,也對我們第 二學期的計劃給予充分的支持。然而,第二學期的模式,我們從 單純地講故事給 孩子們聽,轉變成要帶一班的孩子,來呈現(展演)一個繪本故事。其作法,是藉 由四週的時間,每週兩次、每次三堂課的時間,希望能完成故事展演的準備,並在 第五週,以學校的一個空間轉化為劇場,四班一起做一個聯合呈現。 這是一個新的挑戰。首先,一個月少掉 16 堂課,對導師而言,會擔心影響孩子們 的功課。因而,會提出故事本身,是否能植入原本學科內容的作法。此外,這麼長 的時數,沒有教學經驗的大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來帶著孩子學習。 作法上,我們將四個班級分成兩組,每次只讓一組學生上課,並利用當次的經驗, 作為下次課程修正的依據。在方向上,除了和鼓山國小的小朋友建立更為具體的信 任感外,也透過工作坊來建立學生們對「創造性戲劇」有進一步的了解與體會。 呈現的當天,看到小朋友的精彩演出,鼓山國小的廖校長非常的高興,之後老師們 也都提供了一定的回饋。 老師 A 昨天應該是看到孩子們的另外一面,不同於國語、數學這樣的學科上。昨 天的呈現,每一班的表演都非常順暢,小孩毫不怯場,每一班的每一個孩 子都非常有個人的舞台魅力,透過這個活動凝結了全班的向心力,沒有說 哪一個是特定的主角,每個孩子的戲份都還蠻平均的。然後,每個孩子都 很開心的在這個劇場(舞台)上表演。然後特別感謝教授和(大)學生, 可以讓這個舞台精緻化,因為孩子其實沒有機會在學校接觸到這樣的一個 場域的機會。」老師們的話:「昨天應該是看到孩子們的另外一面,不同 於國語、數學這樣的學科上。昨天的呈現,每一班的表演都非常順暢,小 孩毫不怯場,每一班的每一個孩子都非常有個人的舞台魅力,透過這個活 動凝結了全班的向心力,沒有說哪一個是特定的主角,每個孩子的戲份都 還蠻平均的。然後,每個孩子都很開心的在這個劇場(舞台)上表演。然 後特別感謝教授和(大)學生,可以讓這個舞台精緻化,因為孩子其實沒 有機會在學校接觸到這樣的一個場域的機會。 老師 B 首先,我覺得教授很棒的是,能夠這麼順暢,是因為教授這四個禮拜都親 力親為。也就是當我發覺學生們有點難以掌控時,教授你就即時出現了。 然後你就會進來帶一些些東西,讓他們又有了一些方向。所有我覺得你的

(7)

7 學生跟我的孩子他們都有成長。再來就是,這一次的演出,我們班的孩子, 最大的收穫是,昨天在場上那些主要孩子,其實都不是那些最會演的。雖 然不是主角,他們也帶動了故事的氣氛,我覺得也非常好。難得的是孩子 們的自信心都出來了!因為他本來是不應該自己有台詞的,他應該是在旁 邊演顆樹就好,或者是做個石頭就好。我本來都這樣以為,所以一開始, 其實我很擔心他們沒有辦法表現如預期。但是後來的做法,把比較安靜的 小朋友分成道具組,比較願意的小朋友就上場演出。原本在班上不發亮的 燈泡,昨天(的演出)是他的時候了!所以我覺得他們這幾個禮拜,在準 備表演的時候,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從前幾次的沈寂,到後來到台上時,真 的都能侃侃而談,大聲說出他們的台詞,不怯場。然後,我也看到了,那 些很棒的,應該是(擔任主要)角色的孩子,也不會去嘲笑或指責別人做 不好,也讓我看到那些孩子的另一個優點。 老師 C 非常謝謝教授帶著學生來做,一開始覺得這些大學生沒有什麼帶小學生的 經驗,所以第一、第二節課在解凍(彼此關係)的時候,會擔心這樣來得 及嗎?平常在教室排練時,我也常常瞪那些不專心的孩子。尤其每次大學 生教完的時候,我都會關起門來再唸一次,提醒他們演什麼要像什麼。到 表演當天,其實還是會很擔心,不知道他們上台會不會出大包。結果發現 空間會讓人的心境改變,一踏入舞台,整個燈光、佈景,會讓人覺得認真 起來,覺得是要拿出真本事的時候。結果孩子就認真起來,比在教室的狀 況好得非常多。(後來)覺得兩位帶的同學真的蠻厲害的,自己有先放開 去演,大家才會知道應該要做什麼事。其實孩子對肢體,一般來說是非常 拘謹的,沒有辦法像他們(大學生)放得這麼開。我覺得這讓這些(小) 學生學到蠻多的。在表演藝術這個方面,一般來說在小學這個階段,是很 難接觸到的。一般(看表演)都已經是詮釋得很完美這種,沒有兒童戲劇 的這種。所以他們(大學生)來帶的時候,我們跟同學(小學生)都是不 斷在學習。中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比較沒有偶包,所以只要老師(大學 生)帶一下,他們就會嗨起來了,比較不會像高年級學生看到老師,就會 拘謹起來。選角的部分,一開始也是很擔心,覺得一些比較不認真的學生, 問到他們要不要演,都舉手很大聲說我要我要,會擔心他們是不是能勝任 (踩到雷)。像演農夫那個,他其實在班上人際關係不好,也比較內向。 但後來其實在台上可以從頭講到尾,就像老師(教授)講的,是(他們的) 一個契機。一開始會覺得演什麼要有演什麼的樣子,畢竟這些孩子不像那 些科班出身。但可能在你們的專業,覺得說這些技巧部分先不用講,來不 及了,(最重要的)是把整個最純真的樣子,表現出來。 來帶的同學,也可以從中學習要如何帶兒童。但他們其實已經很厲害了, 做到能夠一邊帶排演,一邊帶孩子在底下安靜的做道具。而且在演出前半 小時,要求孩子先想想看等一下自己上台要做些什麼。小學生有一個特點, 就是不能讓他們沒事做,沒事做就會玩起來影響別人。

(8)

8 老師 D 從上學期教授請學生來我們班講故事,到這學期參與演出,我們班其實比 較放鬆了。我們班其實很多女生都很閉俗(台語“害羞”),連講話都不願 意大聲說出來。那位演小村民的學生,據他的同學講,他連去安親班時都 在練習如何奸笑。他讓我很驚訝,他三四年級轉變很大,三年級時在班上 是個比較安靜的男生,在課堂上比較不會被人家注意到的孩子,沒想到他 舉手願意演那個角色。然後我覺得他昨天表演都很沈穩,而且我覺得比在 班上放得更開。我覺得他們其實改變蠻多的,包括原本我們班聲音最小的 那個女生,她昨天在喊(台詞)時,她也出聲了。所以覺得班上的氣氛其 實鬆了許多,不再像以前比較ㄍㄧㄥ。唯有一個問題,我其實不喜歡班上 分男生女生,但他們(大學生)在帶的時候,會出現說男生過去、女生過 來的例子。有幾次其實有衝動想要插手去管這件事。 他們還蠻有趣,剛開始他們在排戲的時候,其實他們兩個就很緊張,都會 一直提醒誰該做些什麼。但後來記得進場前,教授你進去之後,就說現在 都不提示,都讓小朋友自己演。後來發現,其實真的可以交給他們自己重 頭到尾演。這兩位學生也發現他們其實可以自動,就慢慢放手,整個動力 也就變得不一樣。

5. 教學暨研究成果(Teaching and Research Outcomes) (1) 學過程與成果 教學過程照片紀錄: 第一學期:照片圖檔 第二學期:照片圖檔 第三學期:照片圖檔 (2) 教師教學反思 在計畫執行本身,會遇到大學生課程時間與國小課程時間的協調,與交通兩 大問題。為了不耽誤正常的課業學習,國小端通常能夠提供的課程時間,往 往是「晨光時間」和第一節課。大學生常常在前一晚熬夜的狀況,早起趕來 小學上課,無形中增加許多交通上的風險。此外,大學生本身的課程,也會 因為小學方面所提供的時間選擇有限,讓這樣的實作部分,在媒合上有實質 的困難。

(9)

9 然而,第一階段的說故事活動,有許多互動上的小遊戲,在參與的同時,很 容易感受到小學生歡樂而正向的情緒。那沒有矯揉造作,天真而純樸的熱 情,很容易讓大學生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像是得到鼓勵一般,讓當下的表演 產生更多的創意與熱情。這是原先在計畫上沒有預期到的結果,也讓執行上 的學習,多了幾分正向的互動。 也是這份熱情,讓第二階段推動故事創造與展演的過程,更為順利。一方面 國小學生已經認識說故事劇場的運作方式,也對這些大哥哥大姊姊有一定的 熟悉程度。因而,在創作過程中,往往能在彼此的正向互動上,透過故事的 趣味性,讓大學生與小學生之間,找出許多創作上彼此共享的樂趣。 此外,受到疫情的影響,在 108-2 學期(第三學期)的執行上,捨棄了原本 的課程參與,而透過助教來執行說故事劇場小學端的教學計畫。雖然校方反 應極佳,但無法讓學生具體執行,少了這部分在學習上的衝擊。 然而,卻也因為「說故事劇場」計畫的執行,讓高雄的幾所小學,感受到故 事劇場的魅力下,對孩子學習與反應的啟發。這個部分,會是我繼續這個課 程推動的最主要動力,也希望能轉化做未來在教育改革上努力的研究方向之 一。 這樣的呈現,其目的不在呈現本身的精緻度,而在創意的發想,並藉此提供 孩子們主動學習成長的契機。然而,如何能過在執行上,不斷提升質與量, 也是日後在教學上繼續努力的課題之一。 (3) 學生學習回饋

(4) 建議與省思(Recommendations and Reflections)

二. 參考文獻(References)

三. 附件(Appendix)

(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開始,老師先教我們認識 器材,後來就讓我們自己拍 照。我覺得拍蚜蟲的照片很 好玩,因為蚜蟲本來只有一

這次的實驗課也分成兩個禮拜完成,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幾乎都很順利完成了課堂上要達到的目標

演講辭格式 稱謂 稱謂:對在場人士的6. 稱呼。要注意稱謂的

從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發覺「主題說話活動」的確能讓學

注意事項 十一、 營養的需要..

在領導同儕實踐課程新措施的進程中,小組身先士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來歷,而且須說明其用法之巧拙…

中文科 宗教教育科 文化/社會層面 個人層面 文化知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