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面對中國崛起的區域戰略與兩岸關係之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面對中國崛起的區域戰略與兩岸關係之初探"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K

Taiwan’s Regional Strategy for Facing the Rise

of China and an Overview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吳瑟致(Wu, Se-Chih)   林佩霓(Lin, Pei-Ni)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生  

摘要

中國的崛起引起國際社會的不安,中國盼透過「和諧外交」來完善國家形象, 以提升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企圖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環境的想像;然而,「和諧世 界」並不等同「和諧兩岸」。國際的現實及中國的打壓,臺灣無法參與國際組織, 甚至被排擠在區域合作之外,如何建構臺灣的區域戰略,順利參與東亞區域整合實 乃重要。兩岸關係的變化不單只影響臺灣與中國,對東亞各國甚至區域外國家的影 響更不可忽視;換句話說,臺灣能順利加入區域整合,這表示臺灣採取開放彈性的 態度,而中國不再反對臺灣的參與,此時的兩岸關係已有程度上的政治互信關係, 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治互信機制」。 關鍵字:中國崛起、和諧外交、東亞區域整合、兩岸關係

壹、前言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綜合國力提升,在國際社會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經濟發展造成東亞甚至全球經貿版圖的變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 頭」與重心,有「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之稱,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0年代後,中國是全球主要的經濟體之一,已有成為全球性大國之勢。

臺灣面對中國崛起

的區域戰略與兩岸關係之初探

專 題 研 究

(2)

中國逐漸對外開放,經濟發展日益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開始重視區域 合作的發展,以提升國際政、經地位;然而,中國是否崛起仍眾說紛紜,正反 論述皆有各自道理。近年來,臺灣對中國經濟依賴不斷提高,中國的對外戰略 勢必衝擊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客觀而言,基於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以及 維護臺灣經濟穩定的發展,應從有助於兩岸經貿發展與民間交流等利基點來創 造穩定的氛圍;然而,發展兩岸經貿交流的同時,仍必須正視政治關係僵化、 對立的事實,這是無可逃避的結構性事實。 因 此 , 本 文 將 分 析 在 全 球 化 的 趨 勢 下 , 有 關 中 國 崛 起 所 引 起 的 國 際 效 應 及其回應,以及臺灣面對此挑戰可能之策略與角色。本文分為「中國崛起的國 際效應」、「中國的和諧外交與兩岸矛盾」、「臺灣的角色與策略」等部分論 述。

貳、中國崛起的國際效應

聯 合 國 貿 易 和 發 展 會 議 指 出 , 中 國 是 東 亞 和 南 亞 地 區 經 濟 成 長 的 主 要 動 力,經濟的穩定成長將有助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國強調區域經濟發展的和諧, 積極拓展國際事務,逐漸有主導東亞區域經濟發展的態勢,成為亞太地區經濟 發展的火車頭。中國已是區域內形成區域主義的主要力量,進而影響區域內的 經濟結構變化。因此,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程度愈高,所引起的國際效應就愈 大。自000年開始,中國的GDP在國際排名位居前矛,GDP成長率一直攀升, 是東亞和南亞地區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表、表)。世界經濟逐漸恢復,中 國經濟持續成長,已成為亞洲地區強大的經濟體,在全球經貿發展中發揮致命 性的影響力,甚至影響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發布『00年貿易和發展報告』」,00年月日,《中華民國全國工會總會 國際經貿服務網》,網址: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sho。

(3)

K 表 1   全 球 G D P 排 名 前 5 位 國 家 ( 2 0 0 0 - 2 0 0 7 ) 單位:十億美元 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美國 , 0,0 0, 0, , , , , 日本 , , , , , ,0 , , 德國 ,00 , ,0 , , , , ,0 中國 ,, , , , , , , , 英國 , , , , , , , ,

資料來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日期00年月日。

表 2   中 國 及 其 他 主 要 國 家 G D P 成 長 率 ( 2 0 0 0 - 2 0 0 7 ) 單位:% 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中國 . . . 0.0 0. 0. 0.0 0.0 美國 . 0. . . . . . . 日本 . 0. 0. . . . . . 德國 . . 0.0 -0. . 0. .0 . 英國 . . . . . . . . 資料來源:同表。 中國經濟崛起所引起的國際效應,出現各種不同的論述,其中以「中國機 會論」與「中國威脅論」為主要分類。當然亦有相關論述認為中國將面對許多 困難,對未來投下變數,Chang(00)從中國中央財政赤字、WTO的挑戰、國 際經濟景氣等論點,認為中國經濟有崩潰的危機,「中國崩潰論」成為學界關 注的焦點。除此之外,「中國機會論」多認為,新的經濟力量崛起,並非零和 遊戲,應有助於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甚至對世界經濟有正面的幫助,認為具 潛力的中國市場有利於國際經濟發展。

 Gordon G. Chang,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London: Random House, 00).

 「從亞洲FTA競賽看亞洲經濟整合」,00年月日,《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資料庫》,網址:http://

(4)

持 「 中 國 威 脅 論 」 的 看 法 , 認 為 中 國 將 主 宰 世 界 的 經 貿 發 展 成 為 霸 權 , 在 全 球 進 行 擴 張 與 強 力 主 導 契 機 。日 本 經 濟 預 言 家 大 前 研 一 提 出 的 「 資 金 黑 洞論」,認為中國吸引全球大多資金流入,相對排擠到其他國家,造成他國的 擔憂;而且世界經濟與外資過度依賴中國,中國的經濟波動將可能導致全球經 貿 恐 慌 。其 中 , 又 以 東 南 亞 的 馬 來 西 亞 、 印 尼 、 新 加 坡 等 國 最 為 敏 感 , 中 國 廉價的勞動力和市場自由化吸引外資流入,導致這些國家的外資大量減少;另 外,ASEAN面對中國低廉產品的競爭,在歐美市場的佔有率受到「排擠效應」 (crowding out)。 從國際政治角度來看,美國智庫「蘭德」(RAND)指出,中國預計在00 年完成軍事現代化。中國對美國及其他國家而言不單只是軍事威脅,甚至在經 濟、政治、社會層面都會遭到中國資訊戰的攻擊。美國國防部公布「00年中 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內容指出中國軍力現代化發展,每年的軍事開支增 加,預估至00年前,平均每年實際軍事預算成長三至四倍,對區域內形成有 效的長時間威脅。0東南亞國家亦對中國堅持南海的主權爭議及軍力不斷擴爭, 感到軍事威脅的擔憂。 美 國 與 中 國 之 間 的 矛 盾 , 雙 邊 交 鋒 的 經 濟 議 題 諸 如 人 民 幣 匯 率 、 貿 易 失 衡、知識產權、開放金融服務業市場(表);政治議題如兩岸關係、人權、西 藏自治等。另有論者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已超過日本,未來將可能對美國的國

 Steven W. Mosher, Hegemon: China’s Plan to Dominate Asia & the World (San Francisco: Encounter Books,

00).

 北京大學於00年月日舉辦的「經濟全球化.區域化與東亞」國際學術研討會,美國加州大學日籍

教授大前研一提出「中國經濟黑洞論」,認為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將成為黑洞,可能吞噬東盟、韓國 和臺灣。甚至Kennedy認為中國對資源與能源的過度消費,將會帶給全球環境最為嚴重的衝擊。Paul Kennedy, Prepar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0-.亞太國家對中國的看法是結合「威脅」與 「機會」,一方面需基於經濟理由須與中國接觸,另一方面需防範中國對區域的威脅。Amitav Acharya, “Containment, Engagement, or Couter-dominance? Malaysia’s Response to the Rise of China”, in Alastair I. Johnston, Ross, Robert S., eds., 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pp.-.

 Helen E. S. Nesadurai, Globalisation, Domestic Politics and Region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00), p..

 Zalmay M. Khalilzad, Shulsky, Abram N., Byman, Daniel L., Cliff, Roger, Orletsky, David T., Shalapak,

David, Tellis, Ashley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Washington, D. C.: RAND, ), p.xii.

 Steven W. Mosher, Hegemon: China’s Plan to Dominate Asia & the World.

0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 C.: Office of Secretary & Defence, 00), pp.-.

 Herbert Yee, Story, Ian, The China Threat: Perceptions, Myths and Reality (London and New York:

(5)

K 際地位造成威脅,甚至衝擊到當前國際體制的運作。 表 3   國 際 社 會 對 中 國 經 濟 議 題 的 反 應 概 況 人民幣匯率 知識產權 貿易失衡 . 00.0.美國參議院提出 《貿易促進法案》,另將針 對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相關法 案延遲半年後表決。 .  0 0  . 0  .   「 G  」 財 部 長 會議敦促中國加快人民幣升 值速度。 . 00..美國財政部長表 示中國應加快金融的改革與 開放,並擴大匯率制度的彈 性。 .  0 0  . 0  .   國 際 貨 幣 基 金 (IMF)呼籲中國在訂定人民 幣 匯 率 上 , 展 現 「 更 大 彈 性」,對中國有利。 . 00.0.0「全美製造業協 會美中商業關係工作小組」 呼籲為緩和美國巨額的貿易 赤字,應對人民幣匯率採取 更強硬態度。 . 00.0.0美國總統布希表 示,中國爲報復美國施壓人 民 幣 改 革 , 操 控 人 民 幣 匯 率,運用巨額外匯存底貶低 美元匯率。 . 00.0.0歐元區財政部長 認為中國刻意壓低人民幣匯 率,使低廉價格的中國貨物 能夠出口,衝擊歐元匯率。 . .0美國將中國納入特 別0條款中的應先觀察名 單,理由是中國對知識產權 的執法不力。 . .0美國認為中國沒有 對藥品及其他化學產品的知 識產權進行保護,將中國納 入特別0條款中的優先指 定名單。 . .0建立中美諒解備忘 錄,終止特別0的調查與 案件。 . .美國再次將中國納 入特別0條款中的應先觀 察 名 單 , 認 為 中 國 執 法 不 力。 . .0美國認為中國對仿 冒商品的處罰不足,將中國 納入觀察名單。 .     . 0  美 國 對 中 國 執 行     年 諒 解 備 忘 錄 的 情 況 不 滿 意 , 仿 冒 商 品 仍 然 充 斥,再將中國納入優先指定 名單。 . .0美國認為中國對藥 品與電腦軟體的知識產權保 護不足,將中國納入0條 款監視。 . 00.0為確保中美雙邊對 知識產權協議的履行,將中 國納入0條款監視。 . 00.0歐盟反對中國多次 阻撓《對中紡織品特限措施 行動指南》。 . 00.0美國商務部宣布正 式審議中國服裝進口增長的 問題。 . 00.0歐盟委員會正式批 准對中國紡織品銷售進行為 期0天的調查。 . 00.0美國政府宣布對中 國製造的棉製上衣、褲裝和 混合製內衣進行調查。 . 00.0歐盟宣布針對中國 製造進口的成衣起動緊急特 別保護。 . 00.0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 國 製 造 的 類紡織品的噤口 設限,設限幅度在.%。 . 00.0歐盟與中國就解決 紡織品貿易爭端達成協議。 .  0 0  .   美 國 與 中 國 簽 署 《中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諒 解備忘錄》。 . 00.0美國商務部要求中 國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已 達到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 0.  0 0  . 0  美 國 財 務 部 強 調 中 國 經 濟 政 策 傷 害 中 美 關 係 , 必 須 展 開 經 濟 對 話 機 制。

 Carolyn W. Pumphrey, 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 (Washington, D. C.: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00). ; Chih-Yu Shih, “Breeding a Reluctant Dragon: Can China Rise Into Partnership and Away From Antagonism?”,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 00, pp.-.

(6)

. 00.0.0美國財政部反對 中國利用「主權基金」,來 延緩人民幣匯率改革。 .  0 0  美 國 繼 續 對 中 國 的 知 識產權持續監視,且不定期 審查。 . 00.0 WTO裁定中國對 進 口 的 汽 車 零 部 件 徵 收 大 額關稅,違反WTO承諾。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關研究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成長的「第四支柱」,其經濟發展將 牽動全球經貿的變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指出,中國是東亞和南亞地區經 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經濟的穩定成長將有助區域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中 國機會論」多認為,新的經濟力量崛起,並非零和遊戲,應有助於其他國家的 經濟成長,對世界經濟發展有正面的幫助,認為具潛力的中國市場是有利於國 際經濟發展。以中國「外放型經濟」的特性,必須更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易受 到外在因素影響,與歐美國家展開各種領域的往來。 美國及其戰略盟友(包括日本、英國等國)認為中國將可能挑戰現行國際體制 的運作,甚至對美國的「霸權穩定」(Hegemonic Stability)造成威脅;因此, 美國對中國經濟崛起採取許多策略加以防範,在不同的議題上對中國採取遏阻 策略。另外,歐盟一直不願意解除對中國禁運武器的協議,也是一種對中國的 質疑態度。區域內國家對中國也有疑慮,日本為了主導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發 展,將中國視為一大阻礙;其他周邊國家與中國也存在許多矛盾,例如:南海 主權的爭議、東海資源開發問題等,都牽動著雙邊關係的變化。

參、中國的和諧外交與兩岸矛盾

一、和諧與威脅  參閱高長,展望大陸經濟變動趨勢與全球經貿版圖消長(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00年)。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發布『00年貿易和發展報告』」,00年月日,《中華民國全國工會總會 國際經貿服務網》,網址: http://www.cnfi.org.tw/wto/all-news.php?id=0&t_type=s。  「中國緩衝世界經濟放緩」,00年月日,《BBC Chinese.com》,網址:http://news.bbc.co.uk/ chinese/trad/hi/newsid_0000/newsid_00/0.stm。

 Shaun Breslin, “Power and Production: Rethinking China’s Global Economic Rol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00), pp.-.

 Charles P. 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London: 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 ),

p..

 William A. Callahon, “How to Understand China: the Dangers and Opportunities of Being a Rising Power”,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00), pp.0-.

 Inkyo Cheong, “An East Asian FTA: Recent Progres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Zhang Yunling eds., East

(7)

K 00年月,中國第0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正式通過《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第個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一五規劃」),是未來有關「和諧 社會」相關政策的重要參考與判斷基礎。在十一五規劃中,對外政策部分,持 續主張建立穩定的國際環境,有利於國內社會、經濟發展。 中 國 綜 合 國 力 的 相 關 研 究 指 出 , 與 許 多 國 家 相 較 下 , 中 國 屬 於 強 等 級 國 家,但仍與美國有一差距。0中國學者楚樹龍的研究評估中,認為中國在00年 若出現根本性的質量變化,將可能一躍成為全面性的世界強權。中國在傳統經 濟、政治、軍事等「硬實力」(hard power)部分,已有顯著增強;而「和諧外 交」的提出,開始重視「軟實力」(soft power)的發展。十一五規劃中,中國 提出「質量建軍、科技強軍」的目標,發展國防科技工業。 中國採取開放政策必然加深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其拋棄了過去孤立的外交 政策,務實地參與國際事務。中國面對「中國威脅論」,除了提出反駁之外, 將「崛起」的口號改為「發展」,在外交上採取「和平轉型」戰略,建立「新 國家形象」以破除「中國威脅論」的論點。 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基於此,中國第四代領 導集體把握任何一個國際場合積極闡述「和平崛起」、「和平發展」、「和諧 世界」等理念。「和諧」的概念,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成為中共第四 代領導的核心價值。和諧的概念從「和諧社會」開始,重在解決社會問題,以 防止社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嗣後,才逐步形成外交領域中的「和諧世界」精 神。 00年月中國國家主席在亞非峰會首次提到「和諧世界」的概念,並在 00年月聯合國成立0周年大會上發表《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 界》,提出建構和諧世界目標,繼之於00年月「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 0 參閱閻學通、孫學峰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00年),頁~。  參閱楚樹龍,「全面建設小康時期的中國外交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00年第期(00年),頁 -。  Joseph S. Nye提出「軟實力」概念,他認為軟實力是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具有吸引力(影響力),而不是 透過強制來實現其所期望的目標與結果的能力,代表國家不是停留在硬實力來追求對外政策目標,軟實 力包括了價值觀、文化、教育、信息系統等力量。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00).

 參閱劉建飛,「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00年第期(00年),頁-0。

以及王崑義、蔡裕明,「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臺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期 (00年),頁-。

(8)

議」上提出「和諧亞太」的概念,這些都是未來中國推動和諧外交政策的主要 基礎與組成內容。00年月中國正式將「和諧世界」與「和諧外交」作為外交 方針,00年月日對外公布《中國和諧外交白皮書》(表)。 表 5   中 國 提 出 「 和 諧 世 界 」 的 經 過 概 述 時間 經 過 00/0 胡錦濤在雅加達舉辦的亞非峰會中首次提及「和諧世界」概念。 00/0 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日本舉辦的亞歐外長會議中提出國際社會共建「和諧世 界」的方向。 00/0 聯合國成立0周年大會上發表《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提出 建構和諧世界目標。 00/ 中國駐日大使王毅在日本發表演說,將「和諧世界」與「儒家文化」加以連結闡 述。 00/ 溫家寶在法國的演說,闡述「和諧世界」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 00/0 胡錦濤在新年致辭中,對國內宣揚中國建設「和諧世界」的意願。 00/0 中 國 第 0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通過「十一五規劃」,提出「和諧社 會」與建立穩定的國際環境有密切關係。 00/0 中國外交副部長張業遂提出,「和諧外交」是中國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 己的契機,並以此來促進世界和平。 00/0 胡錦濤在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提出,「和諧世界」是要實現不同文明的進步與和諧 尊重。 00/0 胡錦濤在俄羅斯舉辦的G會議中提出,「和諧世界」需要主要工業國家的協調 與合作。 00/0 中國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將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將「和諧世界」與「和諧外 交」作為外交方針。 00/0 中共屆中央委員會第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和諧世界」作為中國對外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00/ 中國對外公布《中國和諧外交白皮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中 國 和 諧 外 交 白 皮 書 》 除 了 重 新 定 位 外 交 戰 略 之 外 , 重 要 的 作 用 在 於 以「和諧外交」來消弭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疑慮;進而有助於穩定中國的外在環 境 , 達 到 中 國 所 謂 的 「 和 諧 世 界 」 , 合 乎 中 國 自 身 「 和 諧 發 展 」 與 「 和 諧 社 會」的目標。當然,「和諧外交」與「和平崛起」之間不無關係,且相輔相成。

(9)

K 面 對 「 中 國 威 脅 論 」 , 中 國 反 覆 對 外 宣 稱 「 和 平 崛 起 」 , 秉 持 「 絕 不 當 頭」原則,對外宣稱致力構建和平與和諧的環境,崛起不會取代前蘇聯角色和 美國對抗,營造和諧的外交氛圍;究其原因,除了自我認知尚未具備和美國對 抗的實力和條件之外,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和諧的國際環境,將有助於國內的經 濟發展,無非是為了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進而有利於國內政經情勢,以拓展 國際影響力。 中國以當前具硬實力的基礎之下,積極促進軟實力的提升;具體的作為, 包括提供許多優惠政策吸引外國留學生前來接受中國式教育,以及許多中國籍 旅外人士將中國文化傳播至國外。近年來,中國開始對技術創新、創新文化的 重視,並強化信息技術及整合信息系統的能力。中國對軟實力的重視,對外戰 略不再刻意批評美國的霸權行為,而是透過經濟、文化等非軍事手段,排除美 國對區域內的領導力量;將中國式的價值觀擴散至全球,發展軟實力已是「和 諧外交」的核心價值之一。雖然中國近年雖對美國的批判較過去緩和,但是, 並 非 不 加 以 批 判 , 諸 如 中 國 提 出 對 美 國 的 人 權 報 告 來 因 應 美 國 對 中 國 的 人 權 報告,不時與美國針鋒相對的互相攻擊;除此之外,美國誤炸巴格達中國大使 館、軍機擦撞等事件,加上中國國內大力鼓吹民族主義,將美國軍售臺灣、允 諾達賴喇嘛訪美等視為干涉中國內政,美中雙方仍存在相互批判的競逐關係。 透 過 「 和 諧 外 交 」 的 運 作 , 使 中 國 在 國 際 社 會 的 角 色 更 為 確 立 , 而 「 和 諧外交」對發展軟實力而言更具意義與啟發作用。為了在國際事務上發揮不可 替代的作用,欲躍升一個兼具全球性與區域性特質的大國地位。中國「和諧外 交」的戰略主軸在於對內穩定發展,對外秉持「絕不當頭」的原則;事實上, 表 面 宣 稱 放 棄 主 導 並 不 影 響 中 國 急 於 提 升 國 際 地 位 與 影 響 力 的 野 心 , 平 心 而 論,中國的「和諧外交」內涵仍具「有所作為」、「改變國際政經秩序」的戰 略思維。 二、「和諧世界」≠「和諧兩岸」? 中國國力日增是個不爭的事實,消弭國際疑慮、對外和平、對內和諧是中 國「和諧外交」的核心價值之一。除此之外,觀看「和諧外交」的目標在於建 構「和諧世界」或「和諧亞太」;然而,中國持續對臺灣的蠻橫作為,包括軍 事威脅、外交打壓、不平等對待等,「和諧外交」容易讓國際社會誤判兩岸情 勢,凸顯「和諧世界」不包含「和諧兩岸」的矛盾。

(10)

回 顧 兩 岸 關 係 的 歷 史 發 展 , 年至年間,兩岸關係原處於政治對 立、軍事衝突的狀態,存在意識型態、主權認同的分歧,各自稱是代表中國的 唯一合法政府,中共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 方面從過去的「漢賊不兩立」到「三不政策」,否認兩岸存在分治的狀態,並 不承認中共具統治中國的正當性。 當前的兩岸關係對於政治、主權等議題上仍有許多分歧,使得雙方仍處於 對立的狀態,導致兩岸的政治關係長期僵化;直至0年代開始,中國的改革 開放政策,臺灣結束動員戡亂,以及臺商大舉西進赴中國投資,經濟關係卻異 於政治關係反而日益熱絡,經貿關係的日趨緊密,促使兩岸發展的官方對立、 民間交流的特有模式,一種「政冷經熱」的複雜現象。 然 而 , 中 國 認 為 只 要 臺 灣 接 受 「 一 個 中 國 原 則 」 , 兩 岸 關 係 就 可 以 正 常 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的政治報告中提出兩岸在「一個中國」 前提下簽署「和平協定」,以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但是,對臺灣而言,中共的 「一個中國原則」是矮化臺灣的主體性與主權意識,然而「一中各表」在臺灣 內部仍未有共識,這使得兩岸互信更為不足而導致關係長期不穩定(表)。 表 6   兩 岸 互 不 信 任 概 述 表 兩岸 時間 臺灣 中國  0/0 李登輝赴美訪問。 0/ 進行對臺導彈演習。  0/0 李登輝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兩國論)」。 0/ 江澤民指「兩國論」論述是挑釁 一個中國原則。 0/0 準備進行一次以封鎖臺灣海峽為 主的導彈演習。  中國處理國際外交事務中,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 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的兩岸政策中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 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換句話說,中國的看法認為臺灣屬 一個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唯一合法政府。參閱宋興洲,「兩岸關係的突破: 從風險、信任到和解」,全球政治評論,第期(00年),頁-。

(11)

K 000 0/0 陳水扁就職演說強調「四不一沒 有」。 0/0 陸委會表示兩岸政策以「九二精 神」為主軸,加強交流,擱置爭 議。 / 中 國 對 陳 水 扁 的 當 選 , 提 出 「 聽 其言、觀其行」的看法。 0/ 發表「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 書,提出對臺動武「三個如果」 條件。 00 0/ 外 交 部 發 表 「 護 照 封 面 加 註 TAIWAN字樣」。 0/ 外交部表示加注「TAIWAN」是 漸進式的分裂活動。 00 0/0 臺灣舉辦公民投票。 0/0 陳水扁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 國家,追求兩岸永久的和平,絕 對不會犧牲國家主權、安全與尊 嚴。 0/0 國臺辦指稱臺灣舉辦公投是挑釁 兩岸關係、分裂的行為。 0/0 國臺辦表示臺灣和中國同屬於一 中,不容分割,「臺獨」絕對不 能得逞的。 00 0/0 陳水扁提出籌組「兩岸和平發展 委員會」,凝聚臺灣的共識,建 立兩岸和平穩定架構。 0/ 陸委會表示中國是侵害臺海和平 穩定的主要來源。 0/ 胡錦濤重申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 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不 允許臺灣分割出去。 /0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通 過 《 反 分 裂 國家法》。 00 0/ 陳水扁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 與《國家統一綱領》。 0/ 認為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 領」是製造兩岸關係緊張。 00 0/0 陳水扁表示要跳脫「一個中國」 與「臺海兩岸」的思考框架,積 極尋求並開創臺灣國家永續發展 的利基。 0/ 發布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 國公投」。 0/0 國臺辦表示陳水扁破壞兩岸關係 和平穩定發展。 0/ 國臺辦表示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 聯合國的「公投」是一種變相的 「統獨公投」,企圖製造國家分 裂。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大事記》,網址:http://www.mac.gov.tw/。日期 00年月日。 從 中 共 對 臺 政 策 來 看 , 自    0 年 代 開 始 , 中 國 針 對 臺 商 提 供 一 系 列 的 優 惠政策,例如0年發布「關於對臺貿易管理試行辦法」以及「購買臺灣產品 的補充規定」、年提出「關於促進大陸和臺灣通商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四點 建議」、年公布「對臺貿易三原則」中的「直接洽談、直接運貨及免稅進 口」、年公布「鼓勵臺灣同胞投資規定」、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 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四免五減」等,採取「避開政治尋求經濟合作」的 策略。 中 國 在 兩 岸 經 濟 政 策 採 取 「 軟 」 的 態 度 , 不 斷 妥 協 、 讓 步 、 容 忍 , 提 出

(12)

「三個凡事」;但是,針對敏感的問題,中國轉為「強硬」的態度,如主權、 內政、領土仍無法妥協,對臺灣以國家資格的政治外交採取了打壓、矮化、有 心主導的策略,並將「一個中國」觀念強行置入在中國與其他對外的聯合聲明 中,以破壞國際社會對臺灣主體性的認同,甚至法理化對臺「動武」的依據, 包括00年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四個絕不」。事實上,中共認為兩岸關 係是一種「中央對地方」的不對等關係,中共透過對臺商的優惠政策來深化兩 岸經貿的依賴度,並提升中國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力,「以商圍政」、「以通促 統」壓縮臺灣在政治性談判的空間與彈性,透過兩岸經濟和文化領域的交流與 合作,實現兩岸經貿相互依賴的策略,甚至採取「以美制臺」的手段,這突顯 中國的對臺政策將更具彈性,反應出一種「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思維,因 此,兩岸經貿交流所涉及的層面不只是經濟問題,更包括了鮮明的政治意函。

肆、臺灣的角色與策略

臺灣不能忽視中國市場的力量與資源而自絕於外,也不能對中國抱有一廂 情願的期待,從「和諧世界」來想像「和諧兩岸」是不切實際的;臺灣的未來 必須確保臺灣主體性,將兩岸視為臺灣參與國際分工的其中一環而不是全部, 依資源、市場和發展條件來分工生產,維持優勢位階。 中 國 的 區 域 大 國 地 位 確 立 , 已 是 不 爭 的 事 實 ; 然 而 , 兩 岸 經 貿 呈 現 不 對 稱的互賴關係,臺灣受中國經濟的影響,以及面臨國際政治現實,內外壓力遽 增,臺灣將無可避免與中國進行經貿合作談判,以下將從「博弈理論」(Game Theory)分析臺灣參與區域整合的發展、兩岸關係的發展,並提出臺灣的戰略 與作為。 一、臺灣參與區域整合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三個凡是」係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00年十七大的政治報告提出,內容包括:凡是對臺灣同胞 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都會盡最大努力 做好。  「四個絕不」係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00年十七大的政治報告提出,內容包括:堅持一個中國原 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 動絕不妥協。  本文所指的「博弈理論」是一種「非零和遊戲」(Non-zero-sum Games)的情境,對博弈理論有興趣

可參閱 Peter C. Ordeshook, Game Theory and 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3)

K 臺灣具有島國經濟體的特性,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化相當敏感,係屬外向型 經濟國家,與東亞各國的貿易往來更是密切。東亞地區是臺灣對外投資最高的 區域,所占比重超過0%,東南亞及中國為對外投資的兩大市場。過去,臺灣 面臨經濟轉型必須對外進行投資,當時因為東南亞地區的地理位置近、勞力充 沛、工資便宜等因素,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加上臺灣仍未開放臺商前往中國 投資,因此,自0年代中期開始大規模前往東南亞地區投資。 東亞各國開始重視區域整合,各種合作模式在東亞區域內展開,甚至連節 制區域外的合作關係。臺灣在區域內的經貿往來密切,無法迴避東亞區域合 作所產生的效應;尤其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美國與歐盟在東亞最大的貿易國, 各國紛紛與其發展合作關係,這突顯出中國在東亞「新區域主義」中崛起的象 徵。0幾乎所有重要的區域組織、論壇和合作關係都與中國有關,面對國際現實 的環境,臺灣被排除在區域合作之外,且僅是APEC的成員;自由貿易協定部 分,臺灣尚未與東亞各國簽署任何形式的FTA,若無法加入區域整合談判,臺 灣有邊緣化的危機(表、表)。 表 7   臺 灣 及 中 國 參 與 區 域 合 作 的 現 況 比 較 中國 東協十國 日本 韓國 臺灣 APEC ▲ ● ▲ ▲ ▲ 十加一 ▲ ▲ ▲ ▲ ■ 十加三 ▲ ▲ ▲ ▲ ■ ASEM ▲ ■ ▲ ▲ ■

 臺灣的對外投資趨勢符合「雁行理論」(The Flying-geese Model)的論點,「雁行理論」認為亞洲國

家是以日本為雁頭,其次為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接續其後的是東協各國與中 國。也就是說同一產業在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內喪失競爭力,轉移至發展較慢的國家承接技術或自行開 發並開始生產;當這些國家發展成熟後,這些產品又移至更落後的國家發展,各國的生產層次依序升 級,呈現有秩序的發展模式。若要對「雁行理論」進一步瞭解,請參閱 Kaname Akamatsu, “A Theory of Unbalance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No.(), pp.-.

 Christopher M. Dent, “Taiwan and the New Regional Political Economy of East Asia”, The China Quarterly,

No.(00), pp.-0.

0 Acharyu 認為中國的經濟崛起改變東亞區域認同的發展。Amitav Acharya, Constructing a Security

Communizty in Southeast Asia: ASEAN and the Problems of Regional Ord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000), p.0. 中國外匯存底的激增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愈來愈大。「外匯存底激增大陸 影響力金強」,經濟日報,00年0月日,版B。

(14)

GMS ▲ ● ■ ■ ■ ARF ▲ ▲ ▲ ▲ ■ ACD ▲ ▲ ▲ ▲ ■ ABF ▲ ▲ ▲ ▲ ■

說  明:() ACD(Asia Cooperation Dialogue):亞洲合作對話。      ()「▲」表示已加入;「●」表示部分加入;「■」未加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8   臺 灣 及 中 國 簽 署 自 由 貿 易 協 定 現 況 比 較 亞洲國家 非亞洲國家 臺 灣 無 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宏都拉 斯、薩爾瓦多 中 國 香港、澳門、亞太貿易協定、東協、巴 基斯坦、泰國 智利 新加坡 東協、日本、印度、韓國、約旦 紐西蘭、澳洲、歐洲自由貿易協會、美 國、巴拿馬 韓 國 新加坡、亞太貿易協定 美國、智利、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說  明:「亞太貿易協定」包括中國、印度、韓國等國;「歐洲自由貿易協會」包括瑞士、冰 島等國。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國貿局,網址:http://www.trade.gov.tw/。日期00年月0日。 區域整合對臺灣的意涵,除了自己的態度表現之外,國際社會的反應來自 中國大陸的態度,從「博弈理論」來看臺灣參與區域整合發展(表),總共有 四種情勢的變化,包括:(Ⅰ)臺灣開放彈性,中國允許參加、(Ⅱ)臺灣堅 持主權,中國反對參加、(Ⅲ)臺灣堅持主權,中國允許參加、(Ⅳ)臺灣開 放彈性,中國反對參加等四種情況。 第 Ⅰ 種 狀 況 是「 臺 灣 開 放 彈 性, 中 國 允 許參 加 」 ( 表 )。近年來,臺灣 對於參與國際活動的態度十分熱絡,甚至採取彈性的名稱與身份來參與國際組 織或論壇;另一方面,中國的態度影響了臺灣的國際空間,國際社會考量中國 的反應,來決定是否支持臺灣參與。因此,臺灣採取開放的態度,且「捨名求

(15)

K 實」的務實態度,加上東亞各國允許臺灣參與區域整合,主要也是中國態度的 軟化或低調,臺灣因此可獲得參與區域事務的機會,在得分上最高(分);例 如臺灣加入APEC與WTO,臺灣接受加入名稱的調整,會員國的支持及中國的 不反對,使得臺灣得以順利加入。 表 9   臺 灣 參 與 區 域 整 合 的 博 弈 概 念 臺灣的態度與中國的反應 臺灣加入的態度 開放彈性 堅持主權 中國對臺灣 參與的態度 允許參與  (Ⅰ)  0 (Ⅲ)  反對參與  (Ⅳ) 0 0 (Ⅱ) 0 說  明:「開放彈性」意指臺灣不堅持以主權國家身分參與的態度,將可降低參與國際事務的 阻礙,亦不會刺激中國,給「分」,若「堅持主權」的態度,往往適得其反,給「0 分」。中國的態度對國際社會產生壓力,若「允許參與」給「分」,「反對參與」 則「0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Ⅱ種情況是「臺灣堅持主權,中國反對參加」(表)。對臺灣而言,這 是最不利的現象,得分亦最低(0分);換句話說,臺灣堅持以主權國家的身份 參與,例如中華民國、臺灣等;此時,中國必定採取抵制的作為,要求國際社 會信守「一個中國原則」,當東亞各國面對中國的壓力,勢必犧牲臺灣參與區 域整合的機會,東亞各國也會反對臺灣的參與。例如臺灣推動「以臺灣名義參 與聯合國」公投,各國紛紛聲明反對,以及臺灣以「臺灣」名稱加入「世界衛 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中國一再反對使得臺灣無法成為

WHO的成員國或WHA的觀察員身分。臺灣採取衝撞式的態度,將引起更大的

反對效應,進而失去國際空間。

再來,第Ⅲ種狀況是「臺灣堅持主權,中國允許參加」(表)。理論上, 當臺灣採取堅持主權的態度來參與區域整合,而國際社會欣然接受,這表示中

 Christopher M. Dent, “Taiwan and the New Regional Political Economy of East Asia”, p.0.

(16)

國不再阻撓臺灣的國際空間;換句話說,中國不對國際施壓有兩種可能,一是 兩岸已取得程度上的「和解」(Detente),二是中國的影響力式微,東亞各國不 反對臺灣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對臺灣而言當然是一大好事,例如0年- 年臺灣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回歸現實面,中國接受臺灣堅持主權來參與區域 整合,這樣的情況發生機率不高,甚至不合乎現實情況,畢竟這挑戰「一個中 國原則」,亦表示中共承認臺灣主權獨立於中國之外,中共難以接受或容忍這 樣的國際情勢,必定反對到底。 最後一種是「(Ⅳ)臺灣開放彈性,中國反對參加」(表),也就是臺灣 單方面以開放的態度參與區域整合,不堅持主權及參與身份,中國卻採反對的 態度,排除臺灣在外。以中國的角度來看,臺灣可以使用非主權性質的名稱參 與非主權國家成員的國際組織;相反的,就算臺灣以非主權名義參與具主權國 家資格的國際組織,中國將會反對。例如FTAAP原先提出的構想是以APEC的 全部會員為基本成員,也就是包括以「中華臺北」名稱參與的臺灣,然而最後 因中國的反對而停擺。 臺 灣 參 與 區 域 整 合 的 策 略 , 優 先 順 序 應 當 是 Ⅰ > Ⅲ > Ⅳ > Ⅱ , 對 中 國 而 言,優先順序的排列僅是「允許參與」和「反對參與」的差別,考量標準在於 主權的衝突。過去臺灣的態度從「堅持主權」到「開放彈性」,000年之後再 回到「堅持主權」,00年臺灣再次政黨輪替,由較傾向支持兩岸開放的中國 國民黨取得執政權;然而,主權問題仍是兩岸爭執的最大癥結所在,臺灣愈堅 持主權,中國越反對,臺灣的國際空間愈縮小。臺灣若要爭取參與區域整合的 機會,一方面中國必須外交休兵,臺灣須採取開放彈性的態度,在兩岸爭議與 臺灣國際空間之間取得平衡,方能有利於拓展國際空間以合乎現況的選擇。 綜 合 上 述 , 臺 灣 的 態 度 固 然 是 重 要 的 因 素 , 東 亞 各 國 的 態 度 更 是 位 居 主 導,而中國的介入是影響東亞各國態度的主因,使得臺灣參與區域整合更為困 難;因此,臺灣除了需正視中國崛起的效應之外,更必須思考如何讓東亞各國 不受中國所牽制來支持臺灣參與區域合作,例如採取產業領域合作的「低政治 性議題」,參與區域事務以避免邊緣化的危機。  「陸委會批一法兩公報,一中框架」,中國時報,00年月日,版A。  「大陸學者建議,馬應該慢慢來」,中國時報,00年月日,版A。  「亞太自由貿易區北京對臺設限」,中國時報,00年月日,版A

(17)

K 二、兩岸「政經關係」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0 年 代 末 , 亞 洲 經 濟 環 境 丕 變 , 臺 商 逐 漸 將 生 產 基 地 移 至 中 國 , 臺 灣 在 中 國 累 計 投 資 金 額 為 東 亞 各 國 之 首 , 從 臺 灣 對 外 投 資 比 重 的 變 化 來 看 ( 表 0),0年代初期,對外投資大多集中在中美洲地區;0年代末開始對外 投資已有轉往中國的趨勢,00年開始,在中國的平均投資比重約超過0%以 上,遠高過第二、第三投資地。 表 1 0   臺 灣 對 外 投 資 的 主 要 地 區 比 重 單位:% 西元 中國 美國 英屬中美洲地區 000 . .0 . 00 .0 . .0 00 . . . 00 . . . 00 . .0 . 00 .0 . . 00 . .0 . 00 0. . .0 資料來源:參考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數據,網址:http://www.moeaic.gov.tw/。日期00 年月日。 兩 岸 經 貿 往 來 , 在     年 開 始 呈 現 明 顯 的 不 對 稱 互 賴 關 係 ( 圖  ) , 臺 灣 對 外 貿 易 「 過 度 依 賴 」 ( over-dependence)中國大陸;加 上 政 治 關 係 長 久 對 立,臺灣的經濟發展易受到中國所影響。從學理來看,雙方貿易關係相互依 賴,如有呈現不對稱或向對方傾斜,依賴度相對較高的一國,經濟「受損度」

 Tzong-shian Yu, “Can East Asia Rise Again?”, in Calla Wiemer, Cao, Lteping, (eds.),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China’s Economic Presence (M. 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00).

pp.-.

 Murray Scot Tanner, Chinese Economic Coercion Against Taiwan: A Tricky Weapon to Use (Santa Monica:

(18)

(vulnerability)與「敏感性」(sensitivity)必較大;由於兩岸政治關係對峙, 經濟融合愈深,對臺灣經濟穩定發展不必然有益,當涉及到兩岸主權意識或基 本立場時,中國「硬」(Hard)的戰略不會讓步,甚至對臺灣採取「經濟槓桿」 (Economic Leverage)手段,或向臺灣發出警示。0 單位:% 圖 1   兩 岸 貿 易 依 賴 趨 勢 資料來源:()  0 0  年 以 前 的 資 料 參 考 C o u n c i l f o r E c o n o m i c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00 (Taipei: 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00) 。 ()00年資料參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 兩岸關係的變化不單只影響臺灣與中國,對東亞各國甚至區域外國家的影 響更不可忽視,本文上一節從「博弈理論」觀察臺灣參與區域整合的發展中, 發現中國的干擾是最大的因素,而兩岸關係更是值得分析的焦點。因此,本節 將從「博弈理論」來分析兩岸關係的發展(表),在「政治關係」與「經濟 關係」的交錯下會出現四種關係的變化,包括:(Ⅴ)政熱經熱、(Ⅵ)政冷 經冷、(Ⅶ)政冷經熱、(Ⅷ)政熱經冷等四種關係。  一 般 來 說 , 甲 國 若 過 度 依 賴 於 乙 國 , 停 止 自 由 貿 易 對 甲 國 而 言 所 失 去 的 收 益 稱 為 「 機 會 成 本 」

(Opportunity Costs),當依賴愈高,「機會成本」就可能愈大。Richard Rosecrance, The 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 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Basic Books, ).有關「受損

度」與「敏感性」可以參考Joseph Nye,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Readings (Boston: Little Brown, ).

(19)

K 表 1 1   兩 岸 關 係 的 博 弈 概 念 兩岸關係 政治關係 熱 冷 經 濟 關 係 熱  (Ⅴ)  0 (Ⅵ)  冷  (Ⅶ) 0 0 (Ⅷ) 0 說  明:經濟關係熱絡給「分」,反之「0分」;因為在此博弈關係中,兩岸政治矛盾較經濟 矛盾大,因此政治關係熱絡給「分」,反之「0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 Ⅴ 種 狀 況 是 「 政 熱 濟 熱 」 關 係 , 「 政 治 熱 」 意 指 雙 方 皆 能 接 受 對 方 的 政 治 利 益 與 根 本 立 場 , 甚 至 有 文 書 性 質 或 經 常 性 平 臺 ( 論 壇 ) 的 「 政 治 互 信 機 制」;換句話說,中國能接受臺灣在「中華民國」統治的事實,放棄或改變 「 一 個 中 國 原 則 」 的 內 涵 , 政 治 友 好 對 經 濟 密 切 的 兩 岸 而 言 , 將 可 走 入 「 穩 定」的關係,因此,在得分上最高(分);例如年及年的「辜汪會 談」、「辜汪會晤」,當時兩岸政治關係和緩且經濟往來密切,可惜的是雙方 雖有「擱置爭議」的共識,卻沒有建立一個長久的互信機制,僅是透過不定期 舉 辦 會 談 進 行 協 商 ( 表 )。00年月江丙坤與陳雲林於北京展開會談, 是 否 有 助 於 兩 岸 協 商 制 度 化 的 發 展 , 仍 需 再 進 一 步 觀 察 。 回 歸 現 實 面 , 兩 岸 的「政治互信機制」要建立在「相互主權或治權」的承認,「短期」(Short-term)難以達到且不確實際;但是,兩岸關係的「長期」(Long-term)穩定仍需 要有「互信機制」作為基礎,否則兩岸關係仍處與不切定的風險中,隨時有改 變的可能。  這裡所指的文書性質是雙方針對政治問題簽署協議以獲得共識,經常性平臺係指雙方重新成立一個共同 組成的機構,或是在某一個既存的組織及論壇內,亦可和其他大國的共同參與下,例如在「亞洲博鰲論 壇」定期舉辦「臺灣經濟與兩岸經貿圓桌論壇」,雙方領導人會晤,進行各種議題的意見交換及協商。  畢竟兩岸談判仍會涉及主權問題難以切割,使得敏感性較高的問題較難獲得妥協。「九二共識落實與否 關鍵在北京」,中國時報,00年月日,版A。

(20)

表 1 2   兩 岸 重 大 會 談 事 件 時間 會談地點 主要人物 意義 /0 北京 臺灣:陳長文 中國:唐樹備 .討論一中原則。 .防制海上犯罪。 /0 不祥 臺灣:蘇志誠 中國:曾慶紅 .兩岸密使往來。 .溝通加入WTO。 /0 香港 臺灣:許惠祐 中國:李亞飛 .文書查證事宜。 .達成「九二共識」。 /0 新加坡 臺灣:辜振甫 中國:汪道涵 .最高民間會晤。 .簽署四項事務性協議。 /0 臺北 臺灣:焦仁和 中國:唐樹備 針對兩會(海基會、海協會)、 兩岸問較經濟交流達成共識。 /0 上海、北京 臺灣:辜振甫 中國:汪道涵、江澤民 .辜稱為「破冰之旅」。 .簽署兩岸交流四項協議。 00/0 北京 臺灣:連戰 中國:胡錦濤 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 願景」等國共會談共識。 00/0 海南 臺灣:蕭萬長 中國:胡錦濤 .兩岸最高官方會晤。 .蕭稱為「融冰之旅」。 00/0 北京 臺灣:江丙坤 中國:陳雲林 .簽署週末包機直航協議。 .簽署大陸觀光客來臺協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Ⅷ種情況是「政冷經冷」關係(表),對兩岸而言,這是最危險的狀 況 , 得 分 亦 最 低 ( 0分);換句話說,雙方皆無經濟利益的考量,或經濟交流 不密切,加上政治關係的僵化,兩岸有隨時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例如0年 ~年間兩岸處於「對峙」、「缺乏信任」的關係。當然「政冷經冷」是雙 方處在一個政經不穩的關係,違背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經濟趨勢,且周邊國家不 樂見,對內或對外都不符合全球利益,遑論是對臺灣政經發展的衝擊,若結合 表的第Ⅱ、Ⅳ種情況,兩岸的衝突將擴大臺灣有邊緣化的危機,當政者應盡可  臺灣學者吳玉山教授認為臺灣內部對兩岸的看法改變,對兩岸關係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Wu, Yu-Shan

(21)

K 能避免兩岸進入「政冷經冷」的關係。 再來,第Ⅵ種狀況是「政冷經熱」關係(表),兩岸現況即是處於「政 治僵化、經濟熱絡」。往往政治互信不足,甚至衝突擴大,對兩岸關係都是不 利,唯有經濟因素所引起的「鐘擺效應」,使兩岸都各有利可圖的保持理性; 然而,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脫軌的現象。「政冷經熱」對處於經 貿不對稱互賴關係的臺灣而言,易受中國政策與政經發展的影響。例如年 月中國推遲第二次的「辜汪會談」,藉口是當時李登輝總統訪美破壞兩岸協商 氣氛;中國在「三通直航」、「觀光客來臺」等議題上具主導地位,臺灣只能 被動的表達意願。另外,臺灣的政治考量亦會影響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例如政 府管制關鍵技術產業及資金上限,將兩岸政治矛盾與經貿政策綑綁,使得臺商 赴中國投資失去競爭優勢。若結合表的第Ⅱ、Ⅳ種情況,臺灣無法參與區域 整合,若臺灣愈依賴中國,而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再仰賴臺灣,政治關係沒有改 善,此時對臺灣經濟十分不利,兩岸極有可能退回至第Ⅷ種關係。 最後一種是「(Ⅶ)政熱經冷」的情況(表),也就是雙方政治存在互信 機制,但是經濟往來卻不密切,此情況相對於「政冷經熱」來得穩定,例如二 次大戰結束後至年之前,當時的兩岸處於短暫的「政熱經冷」關係。結合 表的第Ⅰ、Ⅲ種情況,中國不反對臺灣加入區域整合,在「政熱經冷」的關係 下,是有利於臺灣的對外發展。兩岸不論是在政治上或經濟上,確實與臺灣發 展休戚相關,有利於兩岸發展的優先順序應當是Ⅰ>Ⅳ>Ⅲ>Ⅱ。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單方面透過經濟關係來改善政治關係是不夠的,且不 易達成,理論上,「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的論點強調先經濟合作再到政 治合作;但是,兩岸關係的現實結構,政治因素往往會影響兩岸關係的穩定發 展,經貿關係緊密的同時,應必須重視政治關係的改善,進而「擴溢」(Spill- 「兩岸政策目標徹底實現?學者:非單方面可主導」,00年月日,《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 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C&ndate=000&nfno=N00.00&nsno=0&nkeywo rd=%ax%cW%aD%cv&SearchArgs=Keyword%d%ax%cW%aD%cv%Attr%d%Src% d%DateFrom%d0000%DateTo%d0000%ShowStyle%d%PageNo%d% ItemsPerPage%d0&App=NS。

 Wu, Yu-Shan “Taiwan’s Domestic Politics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p.-.

 Murray Scot Tanner, Chinese Economic Coercion Against Taiwan: A Tricky Weapon to Use, pp.-.

 Murray Scot Tanner, Chinese Economic Coercion Against Taiwan: A Tricky Weapon to Use, pp.-.

 理論上,依賴愈低的國家可能把「互賴」的關係作為談判時的籌碼,往往不對稱的貿易互賴關係可能導

致衝突。Keohane, Robert O.,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 pp.-.

(22)

over)甚 至 「 擴 大 」 其 他 領 域 的 合 作 , 此 乃 符 合 兩 岸 特 有 的 「 功 能 性 聯 繫 」 (Functional Linkage)。由第Ⅵ種關係發展至第Ⅶ種甚至是第Ⅴ種關係仍需要 雙方長時間的合作交涉;無庸置疑,和緩兩岸矛盾將有利於臺灣的政經發展。 現 今 的 兩 岸 關 係 , 臺 灣 內 部 政 治 發 展 有 了 不 同 的 變 化 ,  0 0  年 上 任 的 執 政黨對兩岸政策的開放態度,將可有利於臺灣經濟的發展,以及創造兩岸協商 的有利氣氛,積極的作為如推動包機直航、開放陸資來臺、大陸旅客來臺等政 策;除此之外,蕭萬長當選副總統後於00年月前往中國海南參加亞洲博鰲論 壇,更與胡錦濤進行會晤,馬英九於00年月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強調「不統、 不獨、不武」理念,以「九二共識」為兩岸談判協商的基礎,促使兩岸在國際 社會中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與活動中相互合作與尊重。可以發現00年政 黨輪替後,國民黨政府積極營造兩岸和諧的氛圍。 中國官方的態度轉變,胡錦濤在00年月與美國總統布希的熱線電話中表 示兩岸回到「九二共識」,更於00年月的亞洲博鰲論壇提出「四個繼續」, 包括將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繼續推動兩岸周末包機和大 陸 居 民 赴 臺 遊 的 磋 商 、 繼 續 關 心 臺 灣 同 胞 福 祉 並 切 實 維 護 臺 灣 同 胞 的 正 當 權 益、繼續促進恢復兩岸協商談判,並提出兩岸在「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 爭議、追求雙贏」的原則上進行交流;陳雲林在00年月提出「三個更為努 力」,包括更為努力地推動兩岸直接三通進程、更為努力地促進兩岸經濟文化 等各項交流合作、更為努力地推進兩岸同胞和社會各界的交往,擴大兩岸同胞 的共同利益;00年月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更展開久違的協商,兩岸氛圍有 了不同以往的變化。總的來說,中國面對二次政黨輪替的臺灣,對外保持彈性 的態度,不再刻意強調「一中原則」,以利兩岸協商的進行。 展 望 兩 岸 的 未 來 , 雙 方 試 圖 透 過 多 渠 道 的 交 流 , 諸 如 兩 會 協 商 、 政 黨 會 晤、民間人士的交流等,將有助於兩岸進入「相互學習的過程」(A Learning  「功能主義」是由「功能性選擇」(Functional Alternative)來整合,也就是一種「由下而上」的整合 模式,透過非政治領域的合作來奠定政治領域的合作,應避免政治的聯繫,反而由某一技術或是某一領 域的合作,透過彼此間合作的頻繁住建擴張至政治領域的合作。David Mitrany, A Working Peace System (Chicago: Quadrangle, ). 然而,「新功能主義」(Neo-functionalism)提出「功能性聯繫」,認為 完全避免政治談判是不可能的,而且透過政府間的談判反而使得整合更有機會,尤其是菁英份子之間 的「刻意聯繫」(Deliberate Linkage)談判,經由刻意的聯繫反而有助於功能聯繫的機會,有助於各 領域的功能「擴溢」因此政治因素是無法避免的而且是必須的。Ernst B. Hass, Beyond the Nation-State:

(23)

K Process),有利於進入「政熱經熱」的階段;然而,現實的兩岸結構,其中,包 括主權爭議、臺灣國際空間問題等都會是將來挑戰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障礙, 兩岸若沒有建立出一套相互退讓且合乎現實的政治互信機制,仍有可能因為突 發的危機導致兩岸退回到「政冷經熱」的關係,甚至加劇兩岸的矛盾,以及迫 使臺灣政經發展喪失自主性。 綜合上述,兩岸政治矛盾的緩和,若僅是在經貿往來密切下所衍生「擱置 爭議」或「關係模糊」的政治氛圍,短期內是可以改善兩岸關係;但是,「長 期」來說,因為政治互信不足,兩岸過去長時間處於「政冷經熱」的關係,政 治與經濟之間容易互相干擾,不但不利於兩岸關係的正常化,甚至傷害區域內 的和平發展。0將表與表來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兩岸關係的發展對臺灣參與 區域整合影響很大;換句話說,臺灣能順利加入區域整合,這表示臺灣採取開 放的態度,而中國不再反對臺灣的參與,此時的兩岸關係已有程度上的政治互 信關係,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治互信機制」。因此,兩岸當政者應當順應 目前有利的環境條件,積極創造兩岸朝向長期的穩定關係。

伍、結論

中國的崛起獲得國際的肯定,也帶給各國極大的壓力,於是中國提出「和 諧外交」來消弭國際社會的質疑。「和諧外交」是中國拓展對外關係的手段之 一,為了提升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企圖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環境的想像。持平 而論,「和諧外交」是為了抑制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質疑,以取得各國的信 任;因此,「和諧」不代表「放棄主導權」,「和諧外交」的背後仍有「絕不 放棄當頭」的企圖心,最終目的仍在於提升國際影響力。 現實的是,中國的對臺政策,懷有政治與經濟目的,一來「招商引資」有 利內部經濟發展;二來深化經貿關係達到「以商圍政」、「以經促統」以弱化 臺灣的自主性。政治方面,臺灣對外若涉及主權象徵意義,中國採取施壓反 0 00年月日蕭萬長出席「亞洲博鰲論壇」表示,臺灣與中國經濟上那麼熱,但政治關係非常冷,所 以可用「政冷經熱」來概括,這是一個不正常、不健康的現象,因此兩岸經貿關係應正常化。「蕭胡會 破冰求雙贏」,蘋果日報,00年月日,版A。  中華歐亞基金會,政策專題研究:臺商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之分析(政策報告No.000)(臺北:中 華歐亞基金會00年0月)。

(24)

對,孤立臺灣的國際空間,對外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來框架臺灣的對外關 係。經濟方面,臺灣若無法加入東亞區域整合,失去分享區域關稅減讓的待 遇,而有邊緣化的危機,經濟損失將隨著區域整合深化而擴大。 「 和 諧 世 界 」 並 不 等 同 「 和 諧 兩 岸 」 , 中 國 的 阻 撓 嚴 重 衝 擊 臺 灣 的 經 濟 發展,使得臺灣無法分享區域合作的實益,遭受貿易轉移效果的影響;另一方 面,因為臺灣被排擠在區域整合之外,而可能導致更多的產業外移,有空洞化 的危機。觀察未來中國對國際經濟的影響是一大焦點,更是臺灣不可忽視的課 題,我政府應當審慎因應。 客觀而言,基於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以及維護臺灣經濟穩定的發展, 應從有助於兩岸經貿發展與民間交流等利基點來創造穩定的氛圍。大多企業表 示應鬆綁關鍵技術產業前往中國投資,讓企業能公平競爭,才有機會在全球的 高新產業市場中獲利;甚至外商表示,若臺灣持續限制兩岸貿易往來,將不會 繼續投資。然而,兩岸長時間處於「政冷經熱」的關係,導致「短期」的政 治、經濟之間頻繁的相互影響,且呈現不穩定。全球化的時代,若要使兩岸經 貿關係降溫是不切實際;但是,若要使臺灣不在兩岸經貿中出現「受損度」與 「敏感性」情形,將兩岸發展從「政冷經熱」導入「政熱經冷」甚至是「政熱 經熱」關係,必須建立「政治互信機制」以維持「長期」穩定。 臺 灣 面 對 中 國 崛 起 的 事 實 , 應 同 時 把 中 國 視 為 威 脅 與 機 會 , 不 能 自 絕 中 國市場之外,也不能對中國抱有一相情願的期待,臺灣的未來必須確保主體性 優 先 的 立 場 , 取 得 共 識 需 要 建 立 在 「 平 等 、 互 惠 」 的 基 礎 上 , 把 「 威 脅 極 小 化」、「機會極大化」,將兩岸視為臺灣參與國際分工的其中一環,依資源、 市場和發展條件來進行分工,維持「自主性」(Autonomous)優勢有利於臺灣 保有「管理」與「技術」的生產位階。基於上述,兩岸「政治互信機制」的建 立,進行各種議題的協商與談判,以取得「長期」的政策穩定,有助於兩岸關 係的進展。

 Chao, Chien-Min, Hsu, Chih-Chia, “China Isolates Taiwan”, in Edward Friedman, (ed.), China’s Rise,

Taiwan’s Dilemma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00), pp.-.

 臺灣的外商表示,開放國內銀行赴中國設立分行、鬆綁投資中國上限與中資來臺投資、去除中國產品進

口限制、客貨運直航、開放中國旅客來臺觀光等將有助於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美國商會:登陸上限 不利臺灣」,經濟日報,00年月日,版A。「魏理庭:臺灣續限制陸貨進口,外商走人」,經濟 日報,00年0月日,版A。「歐商擬將大中華總部設臺灣」,聯合報,00年月0日,版A。

數據

表 2   中 國 及 其 他 主 要 國 家 G D P 成 長 率 ( 2 0 0 0 - 2 0 0 7 ) 單位:% 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中國 . . . 0.0 0. 0. 0.0 0.0 美國 . 0. . . . . . . 日本 . 0. 0. . . . . . 德國 . . 0.0 -0. . 0. .0 . 英國 .
表 1 2   兩 岸 重 大 會 談 事 件 時間 會談地點 主要人物 意義 /0 北京 臺灣:陳長文 中國:唐樹備 .討論一中原則。 .防制海上犯罪。 /0 不祥 臺灣:蘇志誠 中國:曾慶紅 .兩岸密使往來。 .溝通加入WTO。 /0 香港 臺灣:許惠祐 中國:李亞飛 .文書查證事宜。 .達成「九二共識」。 /0 新加坡 臺灣:辜振甫 中國:汪道涵 .最高民間會晤。 .簽署四項事務性協議。 /0 臺北 臺灣:焦仁和 中國:唐樹備 針對兩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釐清中華民國(臺灣)對第 12.04 條所為之承諾,提供金融服務之法人機

臺中市別名「文化城」。清朝之前,為平埔族群巴則海族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 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東協 10 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 5 國在 15 日簽署「區域全面經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情勢緊張,自 2022 年初發生兩起巴勒斯 坦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之後,數月來雙方衝突不斷, 8 月 5

級別 與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爭相關的學習內容 初中級[中三級] 中華民國的建立及面對的困難1.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