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活科技課程如何落實多元評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生活科技課程如何落實多元評量"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盧劍峰

屏東縣車城團中教師 壹、前言 長久以來,國中學生面臨升學的 壓力,即使從去年(民國九十年)開

始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及基本學力測驗

後,因為各個入學管道中,基本學測 的分數仍然是主要入學依據。而考試 的科目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國文、英 文、數學、理化、生物、健教、歷 史、地理、公民,不論教育政策如何 改變,考試科目似乎永遠都是這幾 科,因此從學校、老師、家長及學生 都只在意這幾科的分數如何、這幾科 考得好不好、這幾科有沒有問題... 等。反觀生活科技、家政、童軍、美 術、音樂這些所謂的「藝能科 J '就在 配課、借課、補課、代課、甚至自修 的過程中被犧牲了。 根據迦納 (Howard Gardner) 的多 元智慧論(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中指出人類有八種智 慧,即語文智慧、邏輯一數學智慧、 視覺一空間智慧、音樂一節奏智慧、 肢體一動覺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 人際智慧及內省智慧。只是長久以來 的教育及大家所謂的「唸書」指的都 是前兩種智慧:語文及邏輯一數學智 慧,而在這些「藝能科」中已經非常 完整地包涵了這八種智慧了,以「生 活科技」為例,四大領域(營建與製 造、動力與能源、資訊與傳播、交通 與運輸)中知識的部份即涉及了語文 及邏輯一數學智慧;識圖及製圖涉及 了視覺一空間智慧;陶笛或其他可製 成簡單發聲樂器則包括了音樂一節奏 智慧;實際動手操作即涉及肢體一動 覺;各種天然木材、黏土的特性及應 用則涉及了自然觀察;分組間的互 動、合作學習則涉及了人際智慧;情 意部分則涉及內省智慧。所以非常諷 刺地,以往遭到大家忽視的科目,其 實才是現在教育改革要走的方向。 貳、傳統生活科技的評量方式 傳統生活科技的評量主要取決於 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 一、認知部分(占 25%) 一般而言,在比較大規模學校是 在期末時舉行一場全年級的筆試測 驗,並以此成績登錄在認知的部分;

(2)

而大部分學校則是各生活科技教師自 行處理。但由於生活科技常淪為配 課,或很多不是生活科技的老師來教 學(經常是一學期讓學生挑幾個半成 品作業實作) ,因此知能的部分幾乎是 完全沒有教授。記得本人國中時,工 藝課本(當時生活科技還稱為工藝課) 上了三年幾乎是束之高閣,只是每學 期要做幾個作品打分數。而現在的狀 況似乎也差不多,就算期末要統一筆 試,也是幾週前先行告之考試範圍或 內容,用功一點的學生只要照著課本 重點背誦,就可以拿到高分,而且考 過就忘,因為學生並沒有真正的了 解。這種純粹為了分數的分數,不知 有何意義。 二、情意部分(占25%) 情意部分的評量就要看老師的良 心了,因為生活科技教師如果是專任 老師,一週的時數高達22~24節,也就 是說要面對十個班以上的學生,而每 週只見面兩節課。因此,很多老師在 評情意成績時大部分是憑印象成績。 一般的做法是將特別淘皮搗蛋、遲到 早退、常常忘記帶東西或作品遲交、 缺交的學生打低一點的分數;而乖巧 懂事、擔任幹部或小組組長、認真負 責的學生則多加一點分數;比較中庸 不起眼、沒什麼印象的學生則是給一 個基本分數。 三、技能部分 (50%) 技能部分的評量則以學期做的作 品為最主要依據。比較專業的老師會 2002年 11 月 生活科技教育35 卷 11 期

22

從多方面去評量此作品,如設計、創 新、技巧、功能、材料、整體感等給 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分數;然而有些老 師則是完全主觀的直覺打一個分數交

差了事。

以上是傳統生活科技在評量上採 取的方式,雖然它的給分已經比所謂 的「主科」來得多元(因為國、英、 數等科完全依據筆試的成績斷定) ,但 大家完全不注重成績所代表的意義, 一般老師也不會給太低的成績,因此 造成老師敷衍、學生不在意。傳統的 評量對生活科技而言,幾乎是代表毫 無意義的幾個數字。 參、何謂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J '簡單來說即為採用 各種不同形式的評量方式,並將所得 到的訊息回饋給教師作明智的教學決 定,以解決學生學習的困難點,來培 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健全發展,達成最 大的教學效果(郭生玉,民9 1)。由於 不同學科、領域擁有不同性質的教材 及教學目標,應分別針對其所需,實 施不同的教學方法、策略,亦需運用 不同的評量方式進行考核(簡茂發, 民91 )。 多元評量的基本精神為「適性教 育 J (簡茂發,民9 1) ,而且強調沒有 所謂標準的學生 (standard

student)

,

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David

Lazear

,

2000)

,彼此之間存在個別差

異,單一的教材教法並無法滿足每一

(3)

位學生的需求。因此,為了適應學生 之個別差異,應安排多樣性的學習情 境與活動。 「多元評量」強調「多元 J '乃評 量不限於單一的客觀的方式,尚須包 括檔案評量、實作評量、口語評量、 動態評量、遊戲化評量、軟事記錄

等。多元化、人性化教學評量具有下

列特質: 一、教學與評量統合化、適性化 評量不僅是預測學生未來發展、 評定學習成果,更要協助學生在教學 歷程中獲得最好的學習(李坤崇,民 87 、民90a; 簡茂發、陳碧祥,民 84

;

Kubiszyn&Borich ' 1987 ; Linn&

Gronlund'

1995) 。 二、評量專業化、目標化 教師教學需要專業化,評量更需 要專業化;若教師未能確保評量專 業,則難以連成多元化、人性化目 標。 三、評量方式多元化、彈性化 欲落實多元化、彈性化,宜善用 行為、技能檢核表,多用情意、態度 評量表,系統運用教室觀察記錄,善 用檔案評量於各科教學,鼓勵撰寫參 觀報告,多用撰寫專題報告,善用發 表活動,多用遊戲化評量,納入情意 或情緒評量,著重各科「質化評量」。 四、評量內容生活化、多樣化 評量內容除考量認知、技能、情 意外,尚須兼顧學生的學習歷程、生 活世界與社會行為。 五、評量人員多元化、互動化 可納入家長、學生或同儕共同參 與評量,並透過充分溝通與討論,才 能更清楚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與結 果,挖掘學生學習問題與及時施予補 救教學。 六、結果解釋人 '1生化、增強化 有些教師解釋評量結果時,偏向 悲觀化、負向化、責備化,使得學生 遭受甚多挫折,教師應多鼓勵,多支 持學生,才能增進學生正向自我概 念,強化其自信心。 七、結果呈現多元化、適時化、全

人化

多數教師呈現評量結果時,僅呈 現團體相對位置的常模參照分數或呈 現及格與否的標準參照分數,而勿略 自我比較的努力分數、僅呈現學業成 績未提供人格成長、亦未適時提供學 習進步或惡化狀況,致學生頻遭挫折 或喪失立即補救時機。因此,教學評

量結果之呈現宜多元化、全人化、適

時化,如兼採能力、努力雙軌制,改 善學習通知單。學習通知單內涵應不 限於學科表現,納入在校狀況、學習 情形、與自我評量,協助家長了解子 女的全人發展,而非只是知識成長。 八、教師逐漸運用標準參照測驗 評量學生成長,宜強調了解學生 在個別學習領域的表現,注意學生是 否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而非一味強 調團體的相對位置與相五間的競爭。 肆、生活科技如何落實多元評量

(4)

前面提到,生活科技教學評量一 直以來都是採取多元評量的方式(至 少比一般學科多元) ,而台灣教育體制 都是以考試領導教學,所以生活科技 的發展完全不受到重視。現在政府實 施多元入學方案,立意上即強調入學 的管道已不像以往單一取材的聯考模 式。因此入學管道多元化,教學方式 也應多元化,相對地評量方式也要多 元化。生活科技也於九年一貫課程中 與理化、地科、生物、健教合併為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J '往後的課程 評量應秉持傳統多元化的方向,真正 花時間、用點心去落實,以下幾點建 議: 一、製作評量計劃 完善的評量應該考量許多項目 如:是否配合課程內容、是否注重個 別差異、是否有信效度、是否客觀公 正、是否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及實 施上的困難程度...等,因此最好在學期 前製作評量計劃,並設計完善的雙向 細目表:若學校有志同道和的生活科 技教師,最好能一起討論、研發、設 計教材,已達到集思廣義之效。 二、評量應該呼應教學目標 九年一貫課程中「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所 標示出來欲培養之能力計有「過程技 能」、「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本 質(的體認) J 、「科技發展(的認 識 )J 、「科學態度上「思考智能」、 「科學應用」、「設計與製作」八項, 而學習生活科技的主要目的,即為養 成學生真備科技的概念及科技素養, 並能夠自己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以及 擁有創造思考的能力。因此,評量時 應同時考量這些目標是否達成。 三、充分了解教材內容 生活科技教師對課程內容應該要 精熟,並時常透過報章雜誌、書籍、 研習進修等方式補充新知識、新概 念,再融入學校課程;而課本不一定 要將全部內容教完,可選擇性地安排 幾個重點配合適當的評量方式來實 施。例如教到營建科技時,可以利用 最近高屏橋又斷的新聞,要求學生發 表個人或小組的看法,並以此話題延 伸出「橋的功能」、「橋的種類」、 「橋的結構」等讓學生去蒐集相關資 料,做成書面或口頭報告,而老師可 從學生分組合的情形、資料蒐集的內 容、展現的成果中一一來評量。 四、教學歷程的評量 生活科技課程很重視學生創造思 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讓學 生盡量的發揮,如丟一個最近熱門的 話題,讓各組同學腦力激盪,要鼓勵 同學從各個角度去想答案,並將整個 思考的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可當成 檔案評量的一部分)。然後老師可用搶 答、口頭報告、辯論或其他在課程上 能讓學生充分參與的方式,老師必須 對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優異表現予以贊 賞肯定,並在評量中詳加記載。 五、強化學生社會行為 2002年 11 月 生活科技教育35卷 11 期 24

(5)

「社會行為」乃學生人際關係的社 會行為或社交技巧,時下學生常拙於 情感表連或社交技巧,導致此類犯罪 事件層出不窮。教師宜透過評量來強 化學生的社會行為(李坤崇,民 88) 。 生活科技課程十分重視團隊小組合作 的精神,在課堂上教師應常常灌輸人 際互動的學問,透過自評與互評的過 程,讓同學們站在彼此鼓勵、欣賞及 互相監督的角色,培養出人與人間的 良性互動,以強化學生的社會行為。 六、採用學習單 學習單可以是學習過程的記錄, 也可以是教學後課後作業或心得分享 等。主要在補充現有教材之不足,記 載學生學習的歷程和結果,讓學生掌 握學習的脈絡與腳步,完成完整的學 習(陳金祝,民90) 。學習單在設計上 應儘量能在課堂上完成為佳,並以引 導的方式協助學生的學習,建議可與 其他學科在進行協同教學合併使用。 避免過多的學習單氾濫,造成學生 「聞學習單而色變」的情形。 七、評量要公平、公開、客觀 一個公平的評量能提供每位學生 相當的機會來呈現他的學習成就,它 是沒有偏見和差別待遇的。不會因為 性別、種族、個人社經背景、意識型 態、殘障情形或其它與評量無關的因 素,而有不同的影響(江文慈,民 90) 。常見有些老師評量作品成績時, 遇到學科成績優秀的同學,就不忍心 打低分;或行為品性較差的同學,他 的作品無論如何也不會太高。還有評 量內容範團和計分標準應該是透明且 公開的,甚至在教學之前,學生就知 道評量的方式、範圍和計分標準,最 好在開學第一堂課即明確地告知整學 期的課程內容及評量方式,讓學生清 楚了解整學期學些什麼。 八、評量應具有鑑別度及信、效度 以往許多老師在打生活科技等藝 能科成績時,因為沒有客觀的評量工 具,分數都集中在七、八十分,以致 成績的鑑別度不夠,更沒有所謂的 信、效度。生活科技的評量方式很彈 性也很多元,評量時應以學生的學習 成效、學習態度予以真實的記載及考 核,以求連到合理的評量。 伍、多元評量的未來展望 面對未來,多元評量將依循以下 幾點發展: 一、加強多元評量觀念的溝通,獲 得全民的共識 目前,生活科技在國中不受到重 視,教師花這麼多心血投入多元評 量,卻沒有受到相對的支持,這實在 令人很洩氣。實施多元評量應該在校 長、老師、家長、學生們之間,建立 對多元評量的共識,一致認為教育的 路就是應往多元評量的最終目標前進 努力。 二、提升教師教學評量的能力及熱

'I究

教師是多元評量方案第一線的執

(6)

行者,除了應提升自己在教學評量的 能力外,更應具備教育熱忱,願意為 教育付出心力。而教育單位更應該提 供適當的研習進修管道,讓教師有更 多的機會與動力提升本身的專業能 力。 三、修改教學評量的法令規定 現今的相關法令規章對於教學評 量加以種種限制,如固定的考試次 數、測驗方試等,都會阻礙多元評量 的發展。雖然九年一貫課程中強調教 師專業自主與學校本位課程,但傳統 評量中「量化的數據」似乎還是大部 分學校教師的例行公式。筆者建議應 該減少這些百分等級數字的限制,讓 教師們擁有更彈性、更自主的教學與 評量空間。 四、多元入學成績應酌採在校各科 成績

要將在校成績納入多元入學成績

考量,首要必先建立社會大眾對教師 專業評量的信任和公信力(郭玉生, 民90) 。九年一貫後的課程強調七大領 域不能偏廢,希望能革除現在所謂的 「主、副科」之別,讓各科在平等的地 位上提供學生來學習,不應該因為升 學的考量而扼阻學生學習的機會。另 外若能採計在校各科的成績,則教師 們實施多元評量的意願一定大增;相 反地若得不到相當的支持回饋,實令 教師灰心而無意繼續施行。 陸、結論 期 卷 育 月一教 口一技 年一科 但一活 劫一生 多元評量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 出一個人多方向的能力,比較不會產 生單一評量的偏頗結果(吳裕益,民 90) 。從神經學的觀點,正常人的所有 智慧都是互相牽連的,以和諧統整的 方式在運作。因此,我們不可能把某 個智慧獨自分割出來或是直接觀察它

(David Lazear

2000) 。尤其「生活科技」

一科,內容包羅萬象,而且與日常生 活息息相關,不但能引起學生學習動 機、發展多方面的智慧能力、開發學 生個別的潛能,更重要的是九年一貫 課程中所強調的一「帶得走的能力」。 也惟有透評量的多樣化,才能真正評 鑑出學生的能力。 九年一貫迫在眉稍,不論如何都 得去面對,簡茂發(民 90) 認為實施 多元評量之前,教師們應先突破心理 的困境,做好心理建設。對於新制度 的實施,能夠憑著本身專業自主的智 慧能力,本著不畏難、不怕苦的精 神,勇於嘗試,並從過程中學習,勿 受到「惰性」的影響,積極參與多元 評量的實施,必能連成九年一貫「創 新教學」的理想。「多元評量」的推 動是需要多數人的努力才能落實,累 積眾人從事教學及評量的研究資料發 展成具有信度及效度的評量工具。相 信在大家不斷努力、犧性奉獻,為教 育打拼的精神下,我們的教育能夠步 上正軌,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最好的學 習內容。 策、參考文獻

26

(7)

江文慈(民90) ,評量的評量。師友,

2001 年 11 月號,頁42--47 。

吳裕益(民90) ,多元評量之發展與改

進。教育研究月刊,第 98 期,頁 18-23 。

李坤崇(民87) ,人性化、多元化教學

評量一從開放教育談起。載於高雄 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主 編:多元教學評量 (P91~134) 。 李坤崇(民 88) ,多元化教學評量。台 北:心理。 李坤崇(民90) ,多元化教學評量理念 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第 98 期, p24~35 。 李坤崇(民 90a) ,教學評鑑與學習評 量實例導讀。載於教育部 (90年 12 月)主編:國中學校經營研發輔導 手冊 (6) ;教學評鑑與學習評量實 例,頁 1~12 。 陳金祝(民90) ,談有效評量。師友,

2001 年3月號,頁90~93 。

郭生玉(民90) ,如何落實多元評量。 教育研究月刊,第98期,頁 11~17 。 簡茂發等(民 84) ,心理與教育測驗發 展的回顧與展望。測驗年刊,

42

輯,頁1~12 。 簡茂發(民90) ,多元評量與基本學力 測驗之推動。教育研究月刊,第98 期,頁5~10 。

David Lazear ( 2000)

. 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

t.

(郭俊賢和陳淑惠譯)。 台北:遠流。 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評量工作

http://www

.i

es

t.

edu.tw/announce/9teac

h- 1/d/的/d17.htmω

••••••••••••••••••••••••••••••••••

i~ 面說再出發

生活科技教育電子期刊

即將發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和科學、科技和工程在國際上的急速發展,並根據各類調查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科學、科技和工程的急速發展,根據各類調查和會面收集得到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 「在香港定居的非華語學生與其他本地學 生,同樣是香港社會的下一代。……為促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人際 社交 情緒 感受 生活 常規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