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認識台灣(歷史篇)》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台灣史教材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認識台灣(歷史篇)》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台灣史教材分析"

Copied!
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歷史教育第 14 期 2009 年 6 月

171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

審定本康軒、甫一版

臺灣史教材分析

徐宇辰*

歷史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使學習者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並 培養人與時間、人與空間緊密聯結的歷史意識。本研究的重心 在於歷史教科書,因為它正是師生傳承歷史知識、涵養歷史意 識的重要媒介。 本文革要是針對八十年代本土化、民主化思潮下,所出現 〈認識臺灣(歷史篇) }教科書,以及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 教科書中,有關臺灣史之內容加以分析、比較、研究,並作出 結論。其中,陳述性知識是教科書文字敘述的主要內容,而人 物選擇方面則是以漢人、男性、政治、軍事頡型為主,不過在 圖表的選編上,卻逐漸呈現豐富而多元的風格。此外,在作業 方面也多能達到較高層次之認知目標,儘管情意、技能額題型 較少,但卻多能兼顧學生學習之理解與興趣。總之,隨著全球 化的潮流,以及多元、民主的價值影響下,八十年代至今,歷 史教科書中有關臺灣史的內容逐年淺化、教科書用詞中性,以 及逐漸重視思考價值判斷。因此,整體看來,臺灣史教科書之 編輯與內容的演變,隨時代而日趨進步。 關鐘詞:臺灣史、教科書、《認識臺灣(歷史篇) »、審 定本、社會領域 *臺中市立居仁國中教師

(2)

172 徐宇辰 ~ ~~ 宜、別昌 歷史教育第 14 期 本文旨在透過〈認識臺灣(歷史篇) }、國中社會康軒〈社 會乙版 l 上》、(社會乙版 l 下〉與南一〈社會。、(社會。

教科書, 1 來分析課文中臺灣史教材,以教材中的課文內容、人

物、圖表與作業當作分析依據,藉以比較統編本臺灣史教材與審 定本畫灣史教材的異同,並指出教科書開放後,其內容編輯的優 點與改進之處。

貳、教材內容分析

英國教育哲學家赫斯特 (Paul

H.

Hirst) 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皆

有特殊的知識概念與組織方式,分屬一個個的「知識蟲型」。每

一個知識穎型不只是資料的累積,還包括人額理解與組織經驗的 方式。因此教育應該幫助學生認識不同的知識額型,並且掌握各 種學科知識頸、型的內在特質。 本文採用認知心理學家的說法來解釋歷史知識的類型,一是 「陳述性知識 (declarative

knowledge)

J 乃指「歷史教學」的基 確知識,也就是年代、人名、地名、和專有名詞,這些是學習歷 史、講述歷史不可避免,必須遭遇到的項目,教材的結構就是由

這些項目組成的

2 另一是「程序性知識(

procedural

l 採用康軒、南一版教科書仿、因此兩家出版社,所出版之國民中學九年一貫社會 領域教科書在氏國九十五年分別高層市場占有率第一名與第二名。氏國九十四 年康軒出版社市占率為38.59% .南一則為 25.36% 、翰林為 20.74% .牛頓則為

3.19%

.至於氏國九十五年康軒出版社的市占率已約四成。參見,大紀元〉臺灣 報紙新聞〉經濟新聞: http://www.epochtw.coml6 月18/36198.htm

.

2006/09/08 。 2 王仲手. (再談歷史教學的基礎知識> ' {歷史教學研究} (臺北:幼獅文化

(3)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73

knowledge)

J '包括認知與技能兩方面,是經由觀察學習、實地 操作練習而學得的知識。 3也就是歷史課程藉由內容和活動設計, 著重教學歷程,賦予學生自由、創造的機會,學生藉由資料,進

行歷史思考的活動,進而產出自我理解的歷史知識。 4

如果教師教導歷史只是傳授「陳述性知識 J '則往往會流於 照本宣科,使得歷史課堂枯燥無趣;而學生也只會學得機械式地 背誦年代、人名,而非將這些陳述性知識作為基睡,進行更高層 次的歷史思考。因此,教師從事歷史教學時,除了著重陳述性的 基體知識外,也應該將重點放在「程序性知識」。以下擬以這兩 種知識額型為標準'檢視《認識臺灣(歷史篇) }、康軒版與南 一版教科書中的臺灣史教材,是否具備此二種知識。然而因為教 材內史實的分期,各版本不盡相同,為求方便比較異同,故以統 編本〈認識產灣(歷史篇) }中臺灣史的六大分期為基準'作為 分頸、依據,每-期從三版中各選出一項史事來加以對照、比較, 並說明各版中「陳述性知識」及「程序性知識 J 0 公司,

1993)

,頁泣。 3

Richard

E. Mayer 著、林;青山譯, <教育心裡學一﹒認知取向} (臺北:遠流出 且正本土, 199 7) , 頁

81

。 4 黃道遠, (歷史學科知識本質之檢討、分析與應用:以現今圈中臺灣史教材為 例> '收於臺灣歷史學會編, <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 (金北:稻鄉 出且反#土,

2003)

,頁 145-146 。

(4)

174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一、史前時代一金屬器時代

表 l 三版「史前時代 金屬器時代」教材內容比較 教材內容 大約兩千年前,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各類型文化漸漸進入金 屬器時代。這個時代的文化,可以北部十二行文化、南部罵松 n;習識 文化和東部的靜浦文化為代表。這的文化除繼續使用石器、骨 臺灣 角器和陶器外,已經使用銅器、鐵器等金屬器,十三行文化已 (歷史 知煉鐵。當兩千年前臺灣西部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大體已經進 篇)

>

入金屬器時代時,東部中央山區許多地方則還停留在新石器時 代晚期的階段。雖然如此,這些不同顯型的文化,都被我們原 住民的祖先承傳下來,成為現今原住民各族文化的主要源頭。 距今約兩千年前左右,人們已逐漸懂得製造與使用鐵器,開始 由新石器時代進入了金屬器時代,其中以臺北縣八且鄉的十二 康軒版 行文化最著名。十三行文化的特徵為:石器不多,已有金、 銀、銅、鐵等金屬器物,陶器數量多且質地堅硬;每擠生活方 面以農業為主,漁獵也頗為發達。 臺灣經過漫長的石器時代之後,距今約兩千年前,開始進入以 使用金屬器為特徵的文化階段。文化遺址普遍見於臺灣各地, 此時除續繼使用石器、骨角器和陶器外,也開始使用銅器、鐵 器等金屬器。例如:在臺北縣八旦鄉發現的十二行文化就有煉 鐵的技術,他們以農業為主,漁j鼠也相當發達。這曲史前文化 甫一版 的主人,與現今住在臺灣的人群有何關係?由於沒有文字資 料,不容易判斷其族群類別。我們只知道臺灣各個原住民族群 的文化,大致在金屬器時代出現,至於詳細的情形,還有待人 顯學家及考古學家更進一步的發現與研究 o 長期以來,臺灣歷 經開發建設,使得史前遺址面臨被摧毀的危機。我們在追求富 裕和便利的同時,也應顧惜先人的足跡。 資料說明:表中劃線部分課文,屬於程序性知識,其餘為陳述性知識 資料來源:國立編譯館, <認識臺灣(歷史篇)

>

(臺北市:國立編譯 館, 1998) 。康軒文教事業, <社會乙版一上> (臺北市:康 軒文教事業公司,

2005)

;康軒文教事業, <社會乙版一下》 (臺北:康軒文教事業公司,2006) 。南一書局編集委員會, 《社會的(臺南:甫一書局,

2005)

;南一書局編軍委員 會, <社會。(臺南:南一書局,

2006)

(5)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75

表 2 三版「史前時代一原住民文化」教材內容比較 教材內容 《認識 臺灣 無 (歷史 篇)

}

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基本上屬於精靈崇拜,尤其崇拜而且靈。他 們認為善靈會保佑子孫,惡靈會帶來災厄,所以無論善靈或惡 靈,子孫都必須勤於祭耐。此外,各族都有巫師負責與神靈溝 通,地位極為崇高。原住民的生命禮俗與歲時祭儀,各族各 康軒版 有特色 o 生命禮俗包括出生、成年、結婚及死亡,每個階段原 住民都有不同的習俗。例如:泰雅族的「鯨面」、布農族的 「氓菌 J 以及卑南族的猴祭等,都是屬於成年禮。歲時祭 儀方面,有賽夏族的「矮靈祭」、鄒族的團結祭、阿美族的 「豐年祭」和達悟族的「飛魚祭」等,這臨大都是與生產活動 有關的重要祭儀。 原住民從出生、成年、婚姻到喪葬,有各種生命禮俗 o 宗教信 仰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包含各種祭典、禁忌、佔←及巫 術'對他們的生活風俗有重大影響 o 他們的神靈觀念大多屬於 'i乏靈」信仰,其中以祖靈最能影響人的吉凶禍福。多樣化的 南一版 歲時祭儀,往往與原住民族群的開墾、播種、收穫等經濟生活 相結合,透過祭典的舉行,取悅神靈,祈求豐收 o 與外來文 化接觸以前,原住民主要從事游耕,並輔以漁 j餒。男于善獵, 女于精於織布與刺繡。原住民不僅善 j顱,且深具生態保育觀 念。如蘭嶼的達悟族就是一個資源共享的平等社會,敬天愛 士,保存許多尊重自然、愛惜資源的傳統。 資料說明:同表 1 0 資料來源:同表 1 0

(6)

176

徐宇辰 表 3 三版「國際競爭時期」教材內容比較 歷史教育第 14 期 教材內容 荷蘭人利用漢人在晝灣大量開墾土地,使稻米和煎糖的產量 《認識 大為增加,不僅自足,而且可以外銷。荷蘭人佔頡臺灣的主 臺灣 要目的是以臺灣作為國際貿易的轉運站,其貿易的主要對象 (歷史 是中國大陸、日本和東南亞。經由臺灣輸出或轉運的商品, 篇)

}

除稻米、煎糖外,有絲織品、瓷器、漢藥材和鹿製品等,品 目不少。 荷蘭人在晝灣的經濟活動極為活躍。一方面利用漢人大量開 墾'增加農產品的生產,例如:稻米、煎糖等,不但可以自 康軒版 足,更可以外銷;另一方面則是以臺灣作為國際貿易轉運 站,與中國大陸、日本及南洋等地區發展貿易。經由臺灣輸 出或轉運的商品,除稻米、煎糖外,還有絲織品、瓷器、香 I.' 料、藥材、鹿皮等,品目不少,而且獲利極多。 在荷蘭的統治下,臺灣開始了以貿易為導向的海洋文明,質 易的主要對象是中國大陸、日本和東南亞。除了轉運外來的 商品,也輸出臺灣的特產。為荷蘭人賺取較多利潤的畫灣特 產是鹿皮、煎糖和稻米。此外,稅收也是荷蘭人在臺灣的重 南一版 要財源。除了關稅外,荷蘭人徵稅,不分男女老幼,年滿七 歲就要繳人頭稅。荷蘭人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負責遠東的 活動,這是一個官民合營的貿易公司,配備強大的武力,在 亞洲各地設立許多商館。臺灣商館的獲利僅次於日本,而且 本商館的利潤大多來自晝灣輸入的商品,難怪荷蘭總督會 說: I 它(臺灣)真是公司的一頭好乳牛」 資料說明:同表 1 0 資料來源:同表 1 0

(7)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77

表 4 三版「鄭氏治薑時期」教材內容比較 教材內容 鄭成功初到臺灣,忙於對荷蘭人作戰,不久病逝,因此在文教 推展上少有作為。鄭經時期接受陳永華的建議,積極推展文教 {認識 工作,在今臺南市內興建臺灣首座孔廟,在中央設立學院,並 臺灣 在各地方設立學校。當時凡在各地方學校成績優良者,可升入 (歷史 學院;在學院成續優秀者,可到政府機關任官職。鄭氏治臺時 篇)

>

期,由於官方的積極推展文教工作,又有知識分子在民間從事 文教活動,為漢文化在臺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相反的,原住 民文化的發展,卻面臨重大的阻礙。 文教方面,鄭經時期在承天府(臺南市)建立臺灣第一座孔 廟,並施行考試制度,成績優秀的學生可升至中央設立的學 康軒版 院,在學院成績優秀者,可進入政府機關任官。此外,部分來 臺明文人,則在民間推廣教育,並以醫藥救助病人,其中以沈 光文最為著名。由於官方與私人的推動,使得漢文化在臺灣有 進一步的發展。 在教育文化方面,於府地(今臺南市)興建孔廟,廟中的明倫 南一版 堂為當時推動全臺教育的中心。地方設有學校,一些流亡臺灣 的讀書人,便在民間從事私人講學活動。於是,在官方和私人 的努力下,奠定了漢人文化在臺灣發展的基體 o 資料說明:同表 1 。 資料來源:同表 l 。 表 5 三版「清領時期」教材內容比較 教材內容 (認識 出口商品,以茶為最大宗,其次為黨糖,再次為樟腦 o 甲午戰 臺灣 爭前的二十餘年間,平均每年出口值,茶佔出口總值的一半有 (歷史 餘,煎糖佔百分之三十六,樟腦佔百分之四 o 茶以烏龍茶和

(8)

178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教材內容 篇)

)

包種茶為有名,其主要產地在臺灣北部丘陵地帶;樟腦的主要 產地在臺灣中、北部,多由福尾出口;東糖的主要產地在臺灣 南部,主要由安平或打狗出口,而由打狗出口的數量逐漸增 加 o 茶主要銷往美國、南洋等地;東糖主要賣到中國大陸、日 本和澳洲等地。 康軒版 出口的經濟作物則是以茶為主,主要產地在北部丘陵地區。其 次為東糖,主要產地在南部平原,經由安平或打狗出口。再其 次為樟腦,主要產地在中、北部山區,經由福尾出口。由於茶 和樟腦等物產多產自中、北部地區,所以臺灣的經濟重心,逐 漸由南向北移動,最後臺北甚至取代府城,成為新的政治、經 濟中心 O 南一版 港通商後,進口商品以鴉片為大宗,其次為紡織哉,。出口商品 以茶為主,其次為東糖、樟腦。隨著北臺灣茶的增瑾與外銷, 經濟重心逐漸由南向北轉移,加上臺北府地的建立,臺北漸取 代畫南,成為臺i彎新的政經重心。 資料說明:同表 1 0 資料來源:同表 l 。 表 6 三版「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教材內容比較 教材內容 總督府以警察和保甲制度,有效地達成社會控制,嚴密地防範 《認識 犯罪和維持秩序,使民眾不敢心存僥倖而觸犯法律。同時, 臺灣 透過學校和社會教育灌輸現代法至觀念和知識,學習尊重秩序 (歷史 和法律,加上司法能維持公平正義,獲得社會大眾的信賴。影 篇)

)

響所及,民眾養成安分守己、政治序、守紀律的習慣,建立守 法的觀念 o

(9)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79

教材內容 康軒版 總督府結合警察、保甲制度與戶口調查,嚴密控制社會秩序, 在警察及法律的嚴厲監控下,臺人逐漸養成守法觀念。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人口激增,人民的生活態度也有了轉變, 南一版 採取各種新的生活方式者逐漸增加。看西醫的人數已比中醫 多,並建立起現代衛生以及守法觀念。 資料來源:同表 1 0 表 7 三版「中華民國在薑灣時期」教材內容比較 教材內容 近五十年來,隨著工業化、都市化加速進行,經濟長期高度成 長,臺灣已經由半農半工社會轉變為工商社會,加以教育十分 《認識 普車,政治、社會日撞開放,因此,職業、社團、思想、價值 臺灣 觀念等均呈現多元化現象,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社會有許多相 (歷史 似之處。這一結果,不但有助於臺灣社會的融洽,更是促進臺 灣政治民主化的有利因素。民國五十七年起,政府推動社區發 篇)

>

展,動員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提升生活品質,增進民眾福祉。 近年,進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提緊居民社區共同體意識, 頗有助於多元社會的整合。 臺灣戰後五十年來的歷史發展,隨著經濟上穩健的成長,政治 上越趨民主開放,社會上自由多元,創造了普獲世界各國肯定 康軒版 的「臺灣經驗 J 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典範。社會方面,隨 著經濟成長,臺灣逐漸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並建 立較為完善的社會安全制度。教育方面,國民教育日趨普及, 各級教育皆有長足的發展。 民國三十八年底,中國大陸各省人民隨政府遷臺,帶來不同的 南一版 風俗、文化,使臺灣的生活風貌更豐富多元。但語言、生活習 慣的差異,常造成溝通上的誤解或衝突,因此政府推動「國語

(10)

180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教材內容 運動 J 同時禁止方言的使用,對往後本土化的發展與族群的 融合,形成不利的影響。民國四、五十年代,政府積極進行反 攻大陸的準備,對文藝活動亦嚴加控制,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主 流。另一方面,由於中美協防關係的建立,貿易往來密切,許 多美式生活與價值觀念,如牛仔褲、西洋音樂等更影響著流行 文化的趨勢。此外,由於受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影響,加上戰後 畫日緊密的貿易往來,日本進口的商品儼然成為高級品的代名 詞,其他如漫畫、服飾、音樂等亦深受影響。 民國六十年 代,由於一連串的外交挫敗,知識分子對臺灣發展進行更多的 反省,如各式各樣的政治抗議運動、校園民歌、雲門舞集便是 這種自我覺醒的代表。近年來,臺灣人民對本土文化的思考愈 加深刻,不但重新認識鄉土文化的價值,並嘗試以更多樣化的 形式呈現,如臺語文學、客家電視畫的成立,而原住民文化的 豐富內涵也受到愈來愈多人的重視。近年來,由於外籍勞工 的引進,市井街巷陸續出現富有東南亞風味的商店,而外籍配 偶及其子女的教育與成長,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事實 上,畫灣社會因為並存著多元文化,才得以擁有豐富多元的內 涵,尤其經過近數十年來經濟、教育與婚姻的融合,無論來臺 先後,臺灣人早已不分你我,而成為休戚相關的生命共同體。 資料說明:同表 1 0 資料來源:同表 1 。 教科書的文字敘述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歷史知識的途 徑。教科書中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比重,必須經過審慎地 選擇與決定,因為不同額型的歷史知識,對於歷史教學有關鍵性 的影響力,在歷史思考的層面上尤其重要。早期國民中學歷史教 科書是統一由官方出版的「國編本 J '學生只能接受官方記憶的 單一歷史說法,此種現象尤以解嚴前的歷史教科書特別嚴重,然

(11)

《認識奎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奎灣史教材分析

181

而自從民國九十三年開放民間編辜的「審定本」歷史教科書出現 後,我國歷史教學的歷史知識則不再是國編本一言堂式的敘述方 式了,其中歷史內容的敘述方式已經開始有較多元的變化。由國 編本《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之臺灣史內 容比較(參見表 1 、 2 、 3 、 4 、 5 、 6 、7)可發現:由「史前時代一 金屬器時代」、「史前時代一原住民文化」、「國際競爭時期」 這三個相同範圍來檢視,僅南一版此一段課文內容具備程序性知 識;由「鄭氏治臺時期」此一範圍來看,三個版本皆具備程序性 知識;而「清領時代」此一範圍內《認識臺灣(歷史篇) }為陳 述性知識,而其他二版皆有程序性知識,-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此一範圍內,三版皆有程序性知識;在「中華民國在臺灣時期」 此一範圍內,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南一版皆具備程序性知 識。 U 再依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來分析「審定本」南一 版《社會1}中單元 11 ,-史前臺灣與住民」與單元 12 ,-逐鹿臺 灣」的課文內容(參見表卜 2) ,可以發現課文中出現程序性知 識。可以對照自「課程綱要」的分段能力指標 ,而出現屬於分段

能力指標 5 中第一軸「人與空間」之

1-4-1 、 1-4-2 、 1-4-3 、 1-4-7 、

5 人類所熟知的世界是一個三度空間的世界,而時間可以被視為生活世界的第四 個向度,故第一軸「人與空間」與第二軸「人與時間」構成 T 人類的座標~ 統。宇宙萬物的變化皆發生在此一座標~統當中,但變化之中又有其穩定與規 律之處,因此,第三軸「演化與不變」構成 T 基本的宇宙觀,此一宇宙觀自然 會影響人類對自我、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與整體生活世界的看法。當座標 和宇宙觀定位之後,我們再從人類的主體性出發,首先探索「意義與價值」 (第四軸) ,然後踏出自我,進入一般社會生活層面思考「自我、人際與群 己」之間的互動關條(第五軸) ,跟著就進入政治與法律等生活層面,探討 「權力、規則與人權 J (第六軸) ,進入經濟與商業等生活層面,探討「生

(12)

182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卜4-8 '第二軸「人與時間 J 2-3-1 、 2-3-2 、 2-3-3 、 2-4-4 '第三軸 「演化與不變 J

3-4-3

'第四軸「意義與價值J 4-4-1 、 4-4-2 、 4-4­

3

'第五軸「自我、人際與群己 J 5-4-3 、 5-4-5 '第六軸「權力、規

則與人權 J 6斗4 ,第七軸「生產、分配與消費 J 7-4-4 、 7-4-8 '第

八軸「科學、技術與社會 J

8-4-6

'第九軸「全球關聯J 9-3-3 等分 段能力指標的概念。6 由此,可見能力指標之落實雖然不易,然而 審定本教科書確實已朝此方向去努力,而歷史教科書內容開始出 現判斷性思考內容,此即所謂程序性知識。 由上表之討論、比較可以得知,陳述性知識仍然是教科書文 字敘述的主要內容。不過整體來說,三個版本課文內容差異並不 大,此乃因當時國中畫灣史教科書首次單獨成冊,加上〈認識臺 灣(歷史篇) }內容敘述豐富,並且曾舉辦多場公聽會,歷經各 種討論與修訂,因此其採擇之資料,或敘寫方式,則為後來審定 本所承襲。其實,真正值得注意應在於:不管是〈認識臺灣(歷 史篇)

}

,抑或是「審定本」康軒、南一兩版,其教科書蘊含的 敘述,都較以往在中國史架構下的「統編本」臺灣史教材更豐 富、多元。綜觀三版教科書同一範圍之課文內容而言, {認識臺 灣(歷史篇) }全書雖較重陳述性知識,這本是因應臺灣史首次 單獨成冊,理應給予學生較詳盡的史實所使然,相較之下,審定 本康軒、南一版則程序性知識稍多。 產、分配與消費 J (第七軸) ,進入當代文化生活的重要層面,探討「科學、 技術與社會 J (第八軸) .最後,所有的生活都關聯在一起,彙整成地球村的 生活,歸結到第九軸「全球關聯」。參見教育部.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一一社會學習領域) ,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http://www.edu.tw/

files/site

content/B0055/ 社會們的 14 定稿(單冊)

.doc

'頁 21 0

6 南一書局教科書編察委員會, {社會 1 (教師手冊» (臺南:南一書局,

2005)

.頁 4 。

(13)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全灣史教材分析

183

參、人物分析

歷史是由許多事件,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串連而成,其中歷 史人物扮演關鍵的位置,而且是歷史活動的要角。培根曾說: 「歷史使人智慧 J '歷史智慧不外是人物思考之下的產物。每個 學門都有每個學門所應具備的基體知識,以作為進一步學習與研 究的方法,就歷史科而言,人名、地名、年代、專有名詞,都是 歷史教學的基體知識 7 。以皮亞傑 (J.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來 看,他認為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形式運思期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可運用抽象、概念的形式邏輯去作推理。自然而實際上國

中生多半仍處於具體運思與形式運思的過渡期,雖然在抽象思維 上開始佔優勢,但在認知方面有很大的程度還是屬於經驗型,所 以他們在學習歷史時,對事件的情節和人物的活動與外貌仍較感 興趣,對於事件的意義、性質與人物的歷史作用不太注重,而且

理解起來也有一定困難。9

國民中學的教育階段,歷史教學若缺少了人物,就如同舞台 上缺少了演員一樣,即使布景再華麗,也不容易吸引觀眾全神貫 注地欣賞。因此,歷史教科書中人物的描述,絕對佔有相當關鍵 的地位。在歷史人物方面,本文係以國編本《認識臺灣(歷史 7 王仲手. <再談歷史教學的基礎知識)

{歷史教育論集} .頁 254 。

8 Piaget 的認知發展第四階段形式運思期 ([onnal

operational

stage) 所發展的是 解決抽象問題的能力,具備推理及建構邏輯的能力。 Richard

D. Parsons

Stephanie Lewis

Hinson 、 Deborah Sardo-Brown 著,溫日月麗、黃乃癸、林建福、

黃純敏、黃桂君、陳恰如、梁瑞芸譯. {教育心理學 教育的行動研究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Practitioner-Researcher Medel o

j"

Teaching)}

( 臺 北: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2005)

.頁 61 。

(14)

184

徐宇辰 屋史教育第 14 期 篇) >、康軒版、南一版畫灣史教材中的人物為討論的對象,並

分性別、身份、族群三類進行比較、分析。(參見表 8

'

9 、 10 、

表 8 «認識薑灣(歷史篇) »人物表 分期

N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 宗教其他

原住漢人 其

名) 軍事經濟教育 民他 鄭成功

O

O

O

施琨

O

O

O

導論 鄭克墳

O

O

O

沈諜禎

O

O

O

李登輝

O

O

III 0

小計

5

5

5

史前

無人物

時代 小吉十

林道乾

O

O

O

林鳳

O

O

O

國際 豐臣秀吉

O

O

O

顏思齊

O

O

O

競爭 鄭芝龍

O

O

O

時期 沈有容

O

O

O

郭懷一

O

O

O

小言十

7

5

2

6

鄭成功

O

O

O

鄭氏 施現

O

O

O

治臺 鄭芝龍

O

O

O

時期 鄭經

O

O

O

陳永華

O

O

O

(15)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85

分期

N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 宗教其他

原住漢人 其

名) 軍事經濟教育 民他 鄭克贊

O

O

O

江勝

O

O

O

小言十

7

7

6

鄭經

O

O

O

鄭克壓

O

O

O

鄭克墳

O

O

O

施取

O

O

O

康熙常

O

O

O

清領 朱一貴

O

O

O

時代 雍正常

O

O

O

前期 開埠聖王 10

O

O

O

保生大帝 11

O

O

O

二山國王 12

O

O

O

媽而且 13

O

O

O

關常

O

O

O

福德正神 14

O

O

O

10 闊 J章聖王陳元光,字廷炬,唐光州固始人。參見蔡相煒、吳永猛, {金灣民間 信仰> (全北:國立空中大學,

2003)

,頁 101-1030 II 保生大帝原名吳卒,宋泉州府同安縣、白耳其、人。參見蔡相煒、吳永猛,{臺灣民 間信仰> '頁 103 。 12 三山國王之三山像拉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與黃坑上社相接之巾山、明 山、獨山等三座山,三山國王即此三座山之鎮守神。參見,蔡相焊、吳永猛, {臺灣民間信仰> '頁 104 。 13 媽才且姓林,名默或稱默娘,為五代末北宋初福建興化蒂田縣、港洲嶼人。參見蔡 相煒、吳永猛, {臺灣民間信仰> '頁 97 。 14 土地信仰也是自然縈拜的大棠,舉凡手土稜、五嶽、山林、川澤等都要接受人們 的膜拜。臺灣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大地之神,掌有五穀生長與地方平安等

(16)

186

徐字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分期

N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汞教其他

原住漢人 其

名) 軍事經濟教育 民他 林爽文

O

O

O

戴潮春

O

O

O

小言十

14

9

6

13

2

沈謀禎

O

O

O

清頡 丁日昌

O

O

O

時代 劉銘傳

O

O

O

後期 馬(皆牧師

O

O

O

O

邵友濟

O

O

O

小言十

5

4

4

唐景祖

O

O

O

日本 丘逢甲

O

O

i~

0

殖民 劉永福

O

O

O

統治 兒玉源太

O

O

O

時期 的政 羅福星

O

O

O

治與 余清芳

O

O

O

經濟 莫那魯、道

O

O

O

小吉十

7

7

5

日本 黃玉階

O

O

O

殖民 林獻堂

O

O

O

O

統治 時期 蔣j胃水

O

O

O

的教 蔡培火

O

O

O

育、 學術 楊肇嘉

O

O

O

與社 /J 、言十

5

4

2

5

會 力量。參見鄭志明, <神明的由來:全灣篇}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1998)

,頁 72 。

(17)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全灣史教材分析

187

分期

iti!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 女 政治 社會 文化 宗教 其他 原住

漢人

其 名) 軍事 經濟 教育 陳儀

O

O

O

蔣中正

O

O

O

中華 蔣經國

O

O

O

民國 李登輝

O

O

O

在臺 宋楚瑜

O

O

O

灣的 政治 連戰

O

O

O

變遷 辜振甫

O

O

O

汪道涵

O

O

O

小言十

8

8

8

中華 民國 蔣經國"

O

O

O

在臺 U 灣的 經濟 、文 小吉十 教與 社會 資料說明:1.本表分析之人物,包含課文及附圖說明中所載之人物。 2. 課文中出現的帝王年號若僅屬為表達時間,則不在本表統計 範圍之內 o 3. 若出現之人物身兼多重身份,則以其在每章中出現時,主要 講述的身份,做為統計依據,所以一人可能兼具多重身分。 4. 三山國王、福德正神係自然崇拜之擬人化,在此以台灣民間 信仰通俗化的形象列入計算。 資料來源:國立編譯館, {認識臺灣(歷史篇)

}

(18)

188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康軒版《社會乙版一上〉、〈社會乙版一下〉有關臺灣的歷 史共二章,其中一上臺灣史分佈於第二章,章名為,-臺灣的發 展歷程(上) J '自史前時代開始迄清領臺灣,共六節,分別 為:第 1 節「古早的臺灣住民」、第 2 節「國際競逐時代」、第 3 節「鄭氏時期的經營」、第 4 節「清領時期的政治發展」、 5 節 「清領時期的經濟發展」、第 6 節「清領時期的社會發展 J 一 下臺灣史分佈於第三章,章名為,-臺灣發展歷程(下) J 自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迄戰後的臺灣,共四節,分別為:第 1 節 「日治時期的政治與經濟」、第 2 節「日治時期的文教與社 會」、第 3 節「戰後臺灣政治的發展」、第 4 節「戰後臺灣的經 濟、社會與教育」。

.

表 9 康軒{社會乙版 l 上}、《社會乙版 l 下}各節人物類別、數量統計 分期

心肌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也刀之三品EX. 其他

原住 漢人

名) 軍事經濟教育

古早 的臺 小吉十 灣住

O

民 顏唐、齊

O

O

O

國際 鄭芝龍

O

O

O

競逐 沈有容

O

O

O

時代 韋麻郎

O

O

O

郭懷一

O

O

O

小言十

5

5

4

鄭成功

O

O

O

鄭芝龍

O

O

O

(19)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89

分期

lit-?

'性別 身分 族群 其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也刀立軍ι火 其他

原住 漢人

名) 軍事經濟教育

鄭輕

O

O

O

鄭克壟

O

O

O

鄭克墳

O

O

O

鄭氏 陳永華

O

O

O

時期 吳二桂

O

O

O

的經 營 尚可喜

O

O

O

耿繼茂

O

O

O

沈光文

O

O

O

小計

10

9

10

沈謀禎

O

O

O

施瑕

O

O

O

清領 康熙常

O

O

O

時期 朱 貴

O

O

O

的政 鄭成功

O

O

O

治發 展 丁日昌

O

O

O

劉銘傳

O

O

O

小言十

7

7

6

清頡 郭錫f留

O

O

O

時期 施世榜

O

O

O

的經曹瑾

O

O

O

濟發 吳抄

O

O

O

展 小言十

4

4

4

清領 林爽文

O

O

O

時期 朱 貴

O

O

O

的社 戴潮春

O

O

O

會發 二山國王

O

O

O

展 開埠聖王

O

O

O

(20)

190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分期

lit-?

性別 身分 族群 其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 d

刀之ι

幸1 其他

原住 漢人

名) 軍事經濟教育

保生大常

O

O

O

媽而且

O

O

O

觀音的

O

O

O

馬雅各

O

O

O

O

馬借

O

O

O

O

小計

8

2

3

2

7

7

3

丘逢甲

O

O

O

唐景祖

O

O

O

李鴻章

O

O

O

伊藤博文

O

O

O

日治 羅福星

O

O

O 時期 余j青芳

O

O

O

的政 莫那魯道

O

O

O

治與 威爾遜

O

O

O

經濟 李天祿

O

O

O

兒玉源太郎

O

O

O

後藤新平

O

O

O

八田與一

O

O

O

小言十

12

9

2

6

5

日治 黃玉階

O

O

O

時期 後藤新平

O

O

O

15 觀世音菩薩梵名為: r 阿縛盧叔低濕伐羅 J 漢文拈「觀察一切眾生而自在地 加以拯救」。三千大世界中,觀世音菩薩曾顯化各種不同的身份,救渡各類生 靈。其性別依其顯像而定,可為女性如白衣觀音,亦可為男性,佛經中記載觀 世音原是古印度轉輪王無言爭念的大王子,臺灣民間觀世音一般多為女性形象。 參見李登財、劉還月. {神佛正傳與祭拜須知(冬之卷)

>

(臺北:常民文化 事業.

2000)

.頁 154 、 158 、 173 。

(21)

《認識臺灣(歷史為)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91 分期

爪\L性A名輛\、jA\于\輛蜻

性別 身分 族群 其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也刀之 ι

于火 其他

原住 漢人

名) 軍事經濟教育

的文 林獻堂

O

O

O

教與 蔣 j胃水

O

O

O

社會 小言十

4

4

3

戰後 陳儀

O

O

O

臺灣 蔣經國

O

O

O

政治 李登輝

O

O

O

的發 展 小吉十

3

3

3

戰後 臺灣 無 的經 濟、 文教 “ 與社 小言十

會 資料說明:1.本表分析之人物,包含課文及附圖說明中所載之人物 o 2. 課文中出現的帝王年號若僅屬為表達時間,則不在本表統計 範圍之內。 3 若出現之人物身兼多重身份,則以其在每節中出現時,主要 講述的身份,做為統計依據,所以-人可能兼具多重身分。 4. 三山國王係自然崇拜之被擬人化;觀世音菩薩以其化身之不 同有為女性或男性,在此則以臺灣民間信仰通俗化形象列入 計算。 資料來源:康軒文教事業, {社會乙版一上) >。康軒文教事業, <社會 乙版一下)

>

南一版〈社會1>、《社會 2> 有關臺灣的歷史共有三個主 題,其中《社會。中主題三為臺灣史,主題名為,-臺灣追想 曲 J '白晝灣史前時代開始迄日本殖民統治臺灣,共 6 個單元,

(22)

192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分別為:單元 11 ,-史前臺灣與原住民」、單元 12 ,-逐鹿臺灣」 單元 13 ,-鄭氏與臺灣」、單元 14 ,-唐山過臺灣」、單元的「大船 入港」與單元}

6

,-太陽旗下的臺灣 J ; ~社會 2} 臺灣史分佈於 主題二,主題名為,-戰後臺灣一甲子 J '共 2 個單元,分別: 為單元 7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與兩岸關係」與單元 8 ,-戰後臺 灣的經濟與社會」。 表 10 南一版《社會 q 、《社會 2» 各單元人物類別、數量統計 分期

ibl?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 宗教其他

原住 漢人其他

名) 軍事經濟教育 民 史削 臺灣 可b 與原 小計

住民 顏思齊

O

O

O

逐鹿 鄭芝龍

O

O

O

臺灣 郭懷一

O

O

O

小計

3

3

3

鄭成功

O

O

O

鄭芝龍

O

O

O

唐王

O

O

O

鄭經

O

O

O

福王

O

O

O

鄭氏 魯、王

O

O

O

與臺 桂王

O

O

O

j彎 陳永華

O

O

O

孔明

O

O

O

蔣兀樞

O

O

O

康熙常

O

O

O

施玻

O

O

O

小計

12

11

11

(23)

〈認識臺灣(歷史為)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93

分期

ith?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 宗教其他

原住 漢人其他

名) 軍事經濟教育 民 三山國王

O

O

O

開I章聖王

O

O

O

保生大常

O

O

O

玉皇大常

O

O

O

媽而且

O

O

O

唐山 關常

O

O

O

過臺 福德正神

O

O

O

林爽文

O

O

O

朱一貴

O

O

O

戴潮春

O

O

O

福康安

O

O

O

乾隆帝“

O

O

O

小計 .、

11

5

7

IO

2

馬偕

O

O

O

O

大船 沈謀禎

O

O

O

入港

劉銘傳

O

O

O

小吉十

3

2

2

唐景祖

O

O

O

丘逢甲

O

O

O

劉永福

O

O

O

李鴻章

O

O

O

太陽 伊藤博文

O

O

O

旗下

余清芳

O

O

O

的臺 莫那魯、道

O

O

O

羅福星

O

O

O

林獻堂

O

O

O

O

蔣j胃水

O

O

O

蔡培火

O

O

小計

11

9

2

9

戰後 陳儀

O

O

O

(24)

194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分期

性別 身分 族群 (章 男女

政治社會文化 宗教其他

原住

1

漢人其他

名) 軍事經濟教育 臺灣 蔣中正

O

O

O

的政 蔣經國

O

O

O

治、 雷震

O

O

O

外交 李登輝

O

O

O

與兩 岸關 陳水扁

O

O

O

係 呂秀蓮

O

O

O

連戰

O

O

O

辜振甫

O

O

O

汪道涵

O

O

O

小計

9

10

10

戰後 蔣經國

O

O

O

臺灣 林懷民

O

O

~I

0

的經 濟與 小言十 社會

2

2

發展 資料說明:1.本表分析之人物,包含課文及附圖說明中所載之人物。 2. 課文中出現的帝王年號若僅屬為表達時間,則不在本表統計 範圍之內。 3. 若出現之人物身兼多重身份,則以其首次在每單元中出現 時,要講述的身份,做為統計依據,所以一人可能兼其多重 身分。 4. 三山國王、玉皇大帝係自然崇拜之擬人化,在此則以臺灣民 間信仰通俗化形象列入計算。 5 其他一欄專指:其他傳說人物、民間信仰或無法確切區分 者。 資料來源:南一書局編籌委員會, <社會 1) 南一書局編賽委員會. <社會。

(25)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95

表 11 «認識薑灣(歷史篇) }、康軒版、南一版三版本人物類 別比較

\

性別 總 身份別 總 族群別 總

政治 社會 文化

原住

男 女 數 軍事 經濟 教育 宗教 其他 數

漢人

其他 數

59

60

49

3

7

2

61

54

5

60

""、 數 三1$'6

人(古

識臺

98

.3

3

1.

67 100 80

.3

3

4.92

11

.4

8 3.28 100

1.

67 90.00 8.33

100

、J 分 比

53

2

55

36

6

8

7

57

43

11

55

f人古

OJ~ 軒

96

.3

6 3.64 100 63.16 10.53 14.04 12.28

100

1.

82 78

.1

8 20.00 100

上七

51

2

53

41

5

8

54

47

5

53

佔人

數的

96

.2

3 3.77 100 75.93

9.26

14.81

100

1.

89 88.68 9

.4

3

100

百 分 比 資料說明:上表身份(領域)別中,其他一欄專指:其他傳說人物、民間 信仰或無法確切區分者。 資料來源:同表 8 、 9 、 10 0 就族群別來看,三版教科書中所列舉的人物皆以漢人為主, 〈認識臺灣(歷史篇) }中漢人佔 90.00% '康軒版佔 78.18% '南

(26)

196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一版佔 88.68% 。其中又多為政治、軍事人物中的統治者、建設 者,屬於社會組成份子的上階層,顯現出強烈的漢族中心優越主 義。相反的許多統治者背後的常民百姓、開發者背後的原住民、 對臺灣有貢獻的外籍人士則相對地人數較少而被忽略了。即使是 《認識臺灣(歷史篇) >、康軒或南一版,在日本殖民統治的課 文中,雖然皆提及原住民嶺袖莫那魯道,然而卻只是一種以原住 民抗日作為漢民族抗日、仇日教材內容的補強,並非完全站在原 住民的立場來詮釋歷史。 再就性別而言, {認識臺灣(歷史篇) >中的人物,男性佔 98.33% 、女性佔1. 67% ;康軒版男性佔 96.36% 、女性佔 3.64%

;

南一版男性佔 96.23% 、女性佔 3.77% 。三個版本的人物皆以男性 佔多數,女性人物的比例則較低。以人額發展史觀來看,一般來 說以男性為主,因此談及過去,歷史教科書中多呈現男性人數為 多的情況。此乃因國中歷史教科書本來就是以傳達歷史基本史實 為主,而歷史基本史實仍是以政權演變與政教制度為中心,因此 歷年來教科書中人物的介紹,雖以漢人、男性、政治與軍事頸、型 人物為主,應可理解。加上倘若以開發背景而言,其實,此種現 象也與早期臺灣社會以男性、漢人移民為主體有關。近代以來, 隨著社會變遷,婦女開始在現代社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與地位, 因此,凡有關現代史的部分,女性人物則應可按一定比例增加。 為了落實兩性平權的觀念,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雖然明定將 「兩性教育」融入各個學習頡域,但是, I 審定本」康軒版、南 一版教科書在近代史的部分對於女性人物的描述仍較不足。 社會的型塑必須結合不同領域的人士共同付出心血才能成 熟,除了政治、軍事人物外,歷史的演進仍須結合社會經濟型、 文化教育型與宗教型等人物參與其中。從身分別來看, {認識臺

(27)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97

灣(歷史篇) >教科書中政治軍事人物佔 80.33% 、社會經濟人物 佔 0% 、文化教育人物佔 4.92% 、宗教人物佔 11 .4 8% 、其他佔

3.28%

;康軒版的政治軍事人物佔 63.16% 、社會經濟人物佔 10.53% 、文化教育人物佔 14.04% 、宗教人物佔 12.28% 、其他佔

0%

,南一版的政治軍事人物佔 75.93% 、社會經濟人物佔 0% 、文 化教育人物佔 9.26% 、宗教人物佔 14.81 %、其他佔 0% 。 三種版本的教科書仍以政治、軍事型的人物為主;宗教型的 人物在三種版本的分佈還算平均,而文化教育型的人物在康軒版 出現 8 人,人數較多;社會經濟型的人物在〈認識臺灣(歷史 篇) >與南一版則付之闕如,僅康軒版出現6 人。三種版本教科 書皆對社會經濟相關議題的人物較少描述,教材內容仍以政治演 變與政權更送時發生的戰爭為主。根據上表的分析,康軒版顯然 有別於其他版本教科書對於王侯將相的關注,而將政治、軍事人 物所佔的比例降低,並且增加了社會經濟型、文化教育與宗教型 的人物。不過,從整體來看,三種版本教科書中的人物額型,在 比例分佈上依然不太均句。由於多元的人物類型能提供楷模的實 例,而介紹與社會、宗教等日常生活經驗相關的人物,也能讓學 生具體地暸解學習的內容及其演變。若將學習的內容密切地聯結 現實的生活,則不僅能增進學習的興趣,還能學得古人的經驗與 教訓,充分發揮理解歷史、活用歷史的功能。

肆、圖表分析

已故張其昀教授曾說 r 時不離空,空不離時,任何事實的

發生,必待時、空交織相遇而後成。」16所謂歷史,指的就是人在

16 張其昀, <中國歷史地圖序) ,收於程光裕、徐聖議主編, {中國歷史地圖

(28)

198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過去不同的時、空糾纏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累積。在歷史教 學上,圖與表就是歷史學習的一對眼睛,由「圖」而看到歷史的 空間;由「表」而看到歷史的時間。古人說,.左圖右史」、 「索象於圖,索理於文 J '圖與表在歷史教學時扮演重要的角 色。因為,園、表與文字一樣都是知識的載體,都是歷史教師傅 授歷史知識最佳的媒介。 此外,皮亞傑 (J. Piaget) 在其「認知發展階段論」中指出: 兒童在十一歲以後就已發展到「形式運思期 J '已具備推理、邏 輯的思考能力,而此形式運思期正好在七年級(國中一年級)的 階段。上一節已提及:就一個剛從國小進入國中的學生而言,此 種推理、邏輯能力還在繼續發展,在其求知的過程中,具體的形 象成分仍會產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學習過程而言 4 藉助圖表 以輔助學生學習仍然相當重要。 當代心理學家的研究也指出:在記憶過程中藉助形象材料而 形成無意識的記憶,具有深刻、持久的特點。因為,當材料邏輯 加工廣泛地依靠形象時,就會提高記憶的理解性與牢固性。 17在進 行抽象邏輯思考的時候,常需具體的、直觀的、形象的感知經驗

來支持。的所以,附加在教科書課文上的閩、表就發揮莫大的功

用,能夠作為一個引起動機的媒介,成為讓學生迅速地「身歷其 境」並引發興趣的最佳橋樑。 歷史教科書中的圖表,除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也可 (上冊)} (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1980)

,序頁。 17 孫文彬、沈懷岩, (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

<歷史教學}

,

4

( 1992)

,頁 121 。 IS 黃煜烽、雷靂, <國中生心理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5) ,頁 165 。

(29)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199

讓學生建立具體的概念,彌補教材中文字敘述抽象難懂的缺失, 甚至還可延伸課文的內涵,補充課文簡略的敘述。因為,一幅完 整的圖表不僅要求文字、線條、數字與符號樣樣明確精準,更重 要的是能傳達某種透澈的思想概念。歷史教學時,若能結合課文 與圖表,即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統計國編本《認識臺灣(歷 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版、南一版教科書中所附的歷史圖表,依 其類型、數量製表如下,以利對照、比較 o 表 12 (認識薑灣(歷史篇) »之圖、表類型統計

t入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聶當想物

做統且

考肯 官會方史類志古書類文 其他

人史物歷史

圖地圖

實實 描畫復原一及較 年表 出土

、本圖 遺物 國 意圖表 圖 第 it 章 小計 導 主aA間 第 第一節 3

6

文化演進 于立用 第一節原住民社

2

2

4

目U 會 時 代 小計

2

2

5

3

6

第 第一節 漢人與日

4

章 本人的話 國 動 際 第一節 競 荷蘭人與

2

爭 西班牙人 時 的統給 期 小計

5

2

(30)

200

徐字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扒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T品鞘串串髓塵器時萬

官方

檔案史志古文其他

圓意圖表

類類書類 第 第一節 四 政治與文

3

2

章 教 鄭 第一節 氏 墾殖與貿 恤個 4口有 時 小計

4

2

期 第 第一節

3

五 政治演變 章 第一節 清 經濟活動

2

4

領 第二節 占﹒ 時

"

代 社會與文

12

目Ij 教發展 期 小計

2

15

5

第一節 開港與國

4

第 際貿易

t\

第一節 章 日軍侵臺 清 與清廷治

2

畫政策的

改變

代 後 第二節 期 建省後的

5

積極建設 小計

3

6

6

第 第一節

臺灣民主

4

早主生三 國與武裝 抗日

(31)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201

國表類型 文獻史料

E

古文腫E史積物E 點關

隨師叫人。 鈍

it

有可山但山士自 官檔方案史志古文 其他

人高歷屆

圖地 實圖物

描畫復理及比年表土

、本較圖 遺物 類類書額 意圖表 圖 日 第二節 本 殖 政治與社

5

民 會控制 統 第三節 L 個 時 殖民經濟

8

期 的發展 的 政

r

、ι口 小已十 血

4

14

經 濟 第 第一節

.

章 教育與學 jl

7

日 術發展 本 殖 民 第二節

5

統 社會變遷

J

、ι口 時 期 的 第三節

4

教 社會運動 3月Eζ 自→F主 術 與 小3十

5

12

社 會 第 第一節初期的政

2

2

章 治

(32)

202

徐字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IA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歷蹟物史實照實且門反已

歷史 結帆計

者山山J十白

官方

人高歷史史

插畫復理及比年表土

檔案史志古文其他

圈地圖 物 、不較圖 遺物 類類書類 圖圖 意圖表 圖 市 T 第一節 華 中央政府

4

4

民 遷臺後的 國 政治發展 在 第三節 A口A 灣 外交與兩

2

4

的 岸關係 政 治 變 小2十

8

2

10

遷 第 十 第一節

2

5

經濟發展 ~it 市 T 華 民 第二節 國 教育與文

6

在 月f卡μ A口A 灣 的 第三節 經 社會變遷

3

教 自 小計

3

14

社 會

(33)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203

tk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應史

醫學

書史制

:古

吾類吾史志古文其他

人圖物歷地史圖

插畫 、原示及較表比國年表 遺物士

類書類 圖 意圓 圓 第 十 章 未 來 小計

展 望 總數

26

4

65

43

9

2

6

圖表類型 所佔比例

16

.5

6 2

.5

5 4

1.

40 27

.3

9

0.00 5.73

1.27

0.64

3.

82 0.00

。。。

0.64 0.00

( 0/0)

資料說明: 一、圖表類型1.人物圖如﹒人物畫像、人物塑像、人物照片等 2 地圖如:地理空 問概念之分佈圖等 3 古蹟文物圖如:民俗文物、古蹟遺址、老照片等 4.照片實景 圖如 U 古蹟文物以外之拍攝照片、實物景象等 5. 插圖繪製如:漫畫、油畫、素 描、水彩畫、水墨畫等 6. 想像復原圖如:根據文獻史料或考古遺跡而試圖重建原 貌的想像圖、示意圖模型等 7.統計及比較圖表如:統計圖表、組織圖表、或用 以比較之圖表等 8 年表如:具時間概念的大事年表、或帝系年表等 9 其他無法 歸類至前八項或確切區分者二、文獻史料1.官方檔案類如:故宮軍機、宮中 檔、上諭檔、月摺檔、總督府檔案、專賣局檔案、國史館檔案等 2.史志類如: 省通志、府志、州志、縣志、鄉鎮志等3.古文書類如:古契約、執照、公文、法 令條文、海報、書信、名人文士著述等 4. 其他無法歸類至前三項或確切區分 者。 資料來源:國立編譯館, <認識臺灣(歷史篇 n 。 〈認識畫灣(歷史篇) }中以歷史古蹟文物圖最多,佔

4

1.

40%

'照片實景實物圖次之,佔27.39

%

'歷史人物園再次之, 佔 16.56% '歷史復原、示意圖佔 5.73% '考古出士遺物圖佔

3.82%

'歷史地圖佔 2.55% '統計及比較圖表佔1.27% '古文書類 佔 0.64% '其餘年表、官方檔案類、史志類皆無。

(34)

204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表 13 康軒版(社會乙版 l 上}、《社會乙版 l 下》之圖、表類 型統計

~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歷史 歷史照片 歷史統計 考古 官方

人物歷史古蹟實景插畫復原及比年表 出土

檔案史志古文 其他

園地圖文物質物 、示較圖 遺物 類類書類 圓圓 意表 團 康軒(社會乙版 l 上) 第一章 臺灣的發展歷程(上) 第一章之封面 第 古早的臺灣 住民

2

5

2

節 第 國際競逐的

2

時代

3

3

節 第 鄭氏時期的

3

經營

4

4

2

11 節 ~ 第 清領時期的

4

政治發展

5

5

2

節 第 清領時期的

5

經濟發展

6

2

4

節 第 清領時期的

6

社會文化

2

6

2

節 康軒{社會乙版 l 下) 第二章 臺灣的發展歷程(下) 第二章之封面 第 日治時期的 政治與經濟

4

2

6

5

節 第 日治時期的

2

文教與社會

2

8

3

節 第 戰後晝灣政

3

治的發展

7

2

2

(35)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205

t卜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歷史 歷史照片 歷史統計 考古 官方 人物歷史古蹟實景插晝復原及比年表 出土

檔案史志古文 其他

圖地圖文物實物 、示較圖 遺物 類類書類 國圖 意表 圖 第 戰後臺灣的 4 經濟、社會

9

2

節 與教育 總數

9

16

25

45

2

8

9

8

4

18

所佔百分比

6.25

1

1.1

17

.3

3

1.

2

1.3

9

5

.5

6 6.25 5

.5

6 2.78

。.00

0.00

12

.5

0.00

(%)

6

5

資料說明: 1 圖表不包括康軒版社會之封面圈,僅分析與臺灣史相關之康軒版(社會乙版 l 上)主題三、康軒{社會乙版 l 下)主題二之首頁,因其相當等於(認識臺灣 (歷史篇)}之封面。 2. 圖表僅指正文內之附圈,有編號者,其餘如課文之襯底浮水印圖不包括在內。 資料來源:康軒文教事業, {社會乙版 l 上)。康軒文教事業, {社會乙版 l 下)。

康軒<~士會乙版l} <社會乙版 2} 其圖表分額分別是以照片

實景寶物圖佔 3 1. 25%最多,其次為歷史古蹟文物圖佔 17.36% '再 其次是古文書類佔 12.5% '歷史地圖佔 1 1.1 1% 。其餘皆不及

10%

'依次為歷史人物圖統計及比較圖表皆佔6.25% '歷史復原示 意圖及年表皆佔 5.56% '考古出士遺物圖佔 2.78% '插畫佔 1.39% 。 表 14 南一版《社會 D 、《社會 2} 之圖、表類型統計

~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縣人史物 擺做儡也史圖 旭脖才人口卜先聆訊偏仰山 鬧會宙鬧風間且枷川問取已 描畫 歷聶趴φK研細心 必肌仟較哥計比國 休干!表 t句獨旭山山悟"體

a

古物士

甘楷袖口章到方案自 的類 +聿自目文類 芷(他

圓圖

像圖表

南一 l 主題三 臺灣追想曲 主題二之封面

4

4

單l元~l原史住前民臺灣與

3

8

5

5

(36)

206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心

圖表類型 文獻史料

歷人物史 歷

<

申 古歷蹟枷企前川 照實實片景

歷史

統計

撞考出撞市物自十

檔官寶買方案

插畫

復、原想

較及圖

年表 史志

書古文

其他 園地圖文 物 類 圖圖 像圖 單兀逐鹿畫灣

2

3

2

2

12

單兀 鄭氏與臺灣

3

13

單兀情山過臺灣

2

6

2

2

14

單兀 大船入港

3

2

10

2

2

15

單兀

b盧k灣陽旗下的

2

4

16

南 ~2 主題- 戰後臺灣一甲子 主題一之封面

4

3

卡閉兀一

戰政後臺灣外的

治、交

5

10

7

與兩岸關係

i'

~ 單元

戰經後濟臺與灣社會的

i5

8

發展 總數

19

13

24

34

18

5

8

9

所佔比例

14.07 9.63 17.78 25.19 13

.3

3

3.

70

。.74

5.93 6.67

0.00υ

0.74 2.22 0.00

(%)

資料說明: 1 圖表不包括南一版社會之封面圖,僅分析與臺灣史相關之南一(社會I}主題三 及南一{社會 2} 主題二之首頁,因其相當等於{認識臺灣(歷史篇n 之封面 2 圖表僅指正文內之附圖,有編號者,其餘如課文之襯底浮水印圖不包括在內。 資料來源:南一書局編黨委員會, {社會 n 。南→書局編集委員會, {社會 2} 。 南一{社會1}、{社會心的圖表中以照片實景實物圖最多 佔 25.19% '歷史古蹟文物圖次之佔 17.78% '歷史人物圖再其次佔

14.07%

'描畫佔 13.33% '歷史地圖佔 9.63% '考古出土遺物圖佔

6.67%

'年表佔 5.93% '歷史復原想像圖佔 3.70% '古文書類佔

2.22%

'統計及比較圖表與史志要頁皆佔0.74% '官方檔案額則無。

(37)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207

表 15 «認識臺灣(歷史篇) »、康軒、南一三版本圖、表比較

k

歷史 歷史 歷史 照片 歷史 統計 考古 官方

人物

地圖 古蹟 實景 插畫 復原 及比 年表 出士 其他 小計 檔案 史志 古文 其他 文物 實物 、示 較國 遺物 類 書顛 吾"•l 圖 圖 圖 意圖 表 圖 頭 圖

認《 表數

26

4

65

43

9

2

6

156

。 。

識量

臺灣 佔總

歷表圖

篇史 之

16.56 2

.5

5 4

1.

40 27

.3

9 0.00 5.73

1.

27 0.64

3.

82 0.00 99

.3

6 0.00 0.00

。“

0.00 0.64

》百 分 比 附

'、

康軒

9

16

25

45

2

8

9

8

4

126

。 。

18

18

"

版 佔 總 上 圖 表

6.25 1

1.1

1736 3

1.2

5 1

.3

9 5

.5

6 6.25 5

.5

6 2.78 0.00 87

.5

0 0.00 0.00 12

.5

0 000 12

.5

0

百 、~ 心川川

tt

附 圖

19

13

24

34

18

8

9

131

3

4

'、

數 南 量 (上口 總

2

、"

14.07 9.63 17

.7

8 25.19 13

.3

3

3.

70

。 74

5.93 6.67 0.00

97.

04 0.00 0.74 2.22 0.00 2.96

百分

比 資料來源.同 4-1 、 4-2 、 4-3 。

(38)

208

徐宇辰 歷史教育第 14 期 三種版本的臺灣史教科書中,圖表的配置運用,以「照片實 景圖」所佔的比例最高。學生藉觀賞古建築、雕刻或各種器物、 藝術品等實物、影像與照片的體驗,即能喚起舊經驗,並使新舊 經驗連結,而容易理解課文內容的意涵;同時,因對周遭的地理 環境與人文活動有了深刻的體驗,遂使畫灣史的學習達到生活 化。 就歷史的教學而言,透過直觀教學法,學生因欣賞古蹟文物 圖而能「神入 J '又因能突破時空的限制而有親臨其境的感覺, 增加了對歷史的感受度與理解度。〈認識臺灣(歷史篇) >教科 書中,古蹟文物圖有的幅,佔圖表總數的 41 .4 0% '高居三版之 冠。另外,在歷史人物圖方面, <認識臺灣(歷史篇) >及南一 版也有極大的比例,佔圖表總數的第三位。因為,歷史是各時代 的人物所創造,所以,人物圖像一向受到重視。歷史課本的編輯 必須依據學生的心理成長而選擇有價值的人物、事件作為教材, 才能達到楷模學習的效果。透過人物圖像,遙遠模糊的歷史人物 便活現在眼前,而人物圖像上的衣冠、儀態、器物等也都能呈現 當代的社會樣貌,甚至古代的典章制度,也可透過人物圖像的造 型或佩帶的器物而獲得某種程度的理解。 19 插畫具有精鍊史事的功能,更能提高學習的興趣,激起研讀 歷史的好奇心。若以簡單的四格漫畫來表達一則歷史故事, (參 見圖 1 )即可讓人一目瞭然。三種版本教科書中,以南一版的數量 最多,其餘兩版皆寥寥無幾。南一版教科書在主題一首頁即以不 同時期的人物畫像代表時間段落,白史前、原住民階段到日本殖 19 黃秀霞, (新版圈中歷史第一冊教材之研究> ' {思、與言) ,

22:

5 (1985.

11)

,頁 220

(39)

〈認識臺灣(歷史篇) }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

209

民統治時期,以原住民、西洋人、滿清官員與穿著日本古代服飾 的人物畫像為代表,並以一幅帆船象徵當時各族群來到臺灣所乘 坐的交通工具。學生一翻開教科書,即可明瞭課文的內容,因為 每一單元皆配置一幅漫畫或圖畫以及一首臺灣歌謠或詩詞,(參 見圖 2) 藉以引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當歷史教師教導學生 吟唱時,即能「神入」歷史現場,增加學習效果。 從民國四十年代以來,量化史學即已日漸普及,成為認知歷 史的新工真。三種版本教科書皆採用量化統計圖,其中以康軒版 最多。藉著製作圖表思考歷史上的問題,進而提出歷史解釋,乃 是圖表的積極性功能,也是認知層次中較高的一種。20康軒版、南 一版在每一節或單元皆附上年表,供學生隨時檢索,隨時對照課 文內容的時代歸屬,在時間軸上加強橫向統整的歷史記憶。

在文獻愛料方面,不論是〈認識臺灣(歷史篇)}或康軒

版、南一版皆較為缺乏,或因文獻史料的內容較為艱深,文字敘 述較為艱澀,對國中生而言,恐不易理解運用,因此,國中歷史 教科書較少出現。不過,康軒版教科書仍採用多件古文書,作為 印證古史的資料,仍不失為一項重要的憑藉。 歷史是眾多的人文現象連續地累積,歷史地圖常須兼顧時間 的因素。透過歷史地圖可以明白地指出事件的相關位置,可在確 定的空間觀察人類過去的活動,並且透過地名的位置與文字的敘 述,建立歷史的空間感。21 因此,從「左圖右史」的傳統觀點來 20 周樑楷, (圖表對歷史教學的效益 以西洋史教學為例> ' {人文及社會學科 教學通訊) ,

3: 5

(1

993.2)

,頁 26-27 。 21 溫振華, (圖表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 '收於《高級中學歷史教學法研討會資 料彙編) (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1993)

,頁 25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內戰發生於⻄元 1425 年,瓦希里二世(Vasily

內戰發生於⻄元 1425 年,瓦希里二世(Vasily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

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