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婦女國籍、壓力與健康狀態之關係研究; A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s of Nationality and Stress with Health Status in Women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婦女國籍、壓力與健康狀態之關係研究; A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s of Nationality and Stress with Health Status in Women"

Copied!
1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中 國 醫 藥 大 學 碩士論文 編號:IEH-1919 婦女國籍、壓力與健康狀態之關係研究. A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s of Nationality and Stress with Health Status in Women. 所. 別:環境醫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秋瑩 吳聰能 老師 學. 生:王婉靜. 學. 號:9665019. 中. 華. 民. 國. Wan- Ching Wang. 98 年. 06 月.

(2) 致 謝 隨著論文的完成,兩年的研究生生活也即將結束。過程中學習到許多 經驗,心中存在無限感謝。 感謝指導教授陳秋瑩老師在論文及生活上的指導,無論是社區地點的 場看以及活動參與,即使是酷熱的天氣、偏僻的收案鄉鎮老師都不曾缺 席,以及陪我們完成論文時的熬夜、在學術上嚴謹的態度及不厭其煩的 叮嚀,使我獲益良多,引因此論文得以順利完成。亦感謝吳聰能教授, 給予問卷具體意見、提供評估方向,使得回收資料更為完整。並感謝中 山醫學大學李孟智教授及輔仁大學陳凱倫老師,於百忙之中抽空對本論 文之審查並提供寶貴的建議,使得論文內容更趨於完整。 研究期間,承蒙南投縣衛生局李春炫小姐、南投縣國姓鄉衛生所簡淑 貞小姐以及台中市中西區衛生所洪美智小姐等提供研究所需各項資料及 物品提供,還有國姓鄉衛生所護理同仁、北港分院蔡承諺醫師、美麗護 士小姐婉菁、惠如、春菊姐、環醫所春霖、清彥、巧玲、宗霖、公衛系 張瑀、曼菁、子倫、冠臻,犧牲假期協助問卷資料之蒐集和整理。當然 還有超級好朋友依蓁、依璇、倍滋、惠慈在學業及生活上給我相當多幫 忙及支持,感謝威德學長像是問題解答機,總是能使我的問題迎刃而解, 仰辰學姐的寶貴經驗和加油打氣,感謝乙謙慷慨的提供愛車兼司機以及 泊諺陪我不斷往返衛生局的耐心和等待,因為有你們的幫忙,收案才能. I.

(3) 順利進行,在我心中充滿無限感謝。 最後要感謝我最偉大的家人,謝謝你們能體諒我放棄醫院穩定的工作 及薪水,當全職學生進修碩士學位的決定,給予我無限的關懷並在我最 需要時給我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勵,使我無後顧之憂,順利完成學業。. 婉靜 謹誌 98.07.27. II.

(4) 中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為比較新移民女性和本籍女性配偶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所差 異,且探討影響婦女健康相關因素,並比較兩族群女性在這些因素上之 異同。 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的研究設計(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研究對 象採立意取樣方式自南投縣某鄉戶籍登記出生系統內,選取自90年10月1 日至97年9月30日出生之嬰兒即本研究期間0至6歲嬰幼兒之母親為研究 對象,招募前來參加社區健檢活動並進行問卷的訪視工作,研究期間為 97年11月至98年1月止。剔除不完整資料的樣本,共獲得有效樣本82人, 其中新移民女性43人,本籍女性39人。 結果:新移民女性的健康狀態顯著較本籍女性佳;其中以中國及女性最 佳。然而這個差異在考慮與先生年齡差距、婦女個人收入、子女中男女 數、婦女一般病史、是否有子女具發展遲緩問題、知覺壓力等因素後不 同國籍的顯著差異消失了,而子女中男女數、有子女具發展遲緩問題和 婦女知覺壓力等變項才是顯著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結果的因素。這些因素 對婦女健康結果變異量可解釋 41.1%(Adj R2 =41.1%,P=0.000)。影響新 移民女性健康之主要因素和本籍婦女相同的即是婦女知覺的壓力,即知 覺壓力越大,婦女自覺的身心健康狀態越差(b 值分別為-4.53 和-8.50, p=0.012 和 p<0.001)。. III.

(5) 結論:新移民女性平均而言較本籍女性雖有較佳的健康狀態,然而在檢 驗子女是否具發展問題和婦女知覺壓力的因素對健康狀態的影響後,不 同國籍婦女的健康狀態並未有真正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不論任何國 籍,育有子女的婦女健康受到壓力和子女發展問題影響甚鉅,尤其是婦 女知覺的生活壓力,因此未來對於促進育有學齡前兒童之婦女健康的相 關政策上,應強化壓力調適服務和社會支持的措施。. 關鍵字:新移民女性、發展遲緩、健康狀態. IV.

(6)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es of health status of immigrant women in comparison with native counterparts.. Method: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married women with children aged 0-6 years, who lived in a township of Nantou County in middle Taiwan.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trained interviewers administering face-to-face interviewers with women, when they participated in health examinations provided by the local health center from Nov. 2008 to Jan. 2009. With the obtainment of informed consents, the subjects consisted of 43 native and 39 immigrant women. The Short Form-36 Scale was used to measure health statu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final results.. Result: We found immigrant women were on average healthier than their native counterparts (P=0.003) and the healthiest ones were from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difference disappeared when other possible correlates of health status were considered. These correlates included the age gap with their husbands, income, the numbers of male to female children, with/without diagnosed diseases, children with/without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their perceived stress. Our final results showed that women with more numbers of girls than boys, with children having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with higher perceived stress had worse health status. For native women,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e was perceived stress but for immigrant women the correlates, in addition to perceived stress, also included the more female than male children V.

(7) numbers of boys to girls.. Conclusion: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more female children than male,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perceived stress affected women’s health status for those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no matter whether they were native born or immigran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ocial education on sexual equality in the public and the efforts on more comprehensive support systems for women with children of developmental delays are in need.. Key words: Immigrants women, Developmental delay, Health status. VI.

(8) 目 錄 致 謝 ......................................................................................................................................I 中文摘要 ............................................................................................................................ III Abstract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的重要性 .................................................................................................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6 第四節 名詞界定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國際遷移及族群間健康差異 ......................................................................... 8 第二節 移民者的健康及其相關因素 ....................................................................... 12 第三節 族群間健康差異及其相關因素 ................................................................... 1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4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2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5 第四節 資料蒐集過程 ............................................................................................... 38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43 第一節 樣本特質描述性分析 ................................................................................... 43 第二節 婦女及健康結果資料之分析 ....................................................................... 47 第三節 不同國籍婦女身體健康資料比較 ............................................................... 52 第四節 影響本籍女性身心健康的相關因素 ........................................................... 56 第五節 影響新移民女性身心健康的相關因素 ....................................................... 58 第五章 討論 ....................................................................................................................... 62 第一節 主要發現 ....................................................................................................... 62 第二節 綜合討論 ....................................................................................................... 6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67 第六章 結論 ....................................................................................................................... 69 參考文獻 ............................................................................................................................. 71 英文部分 ..................................................................................................................... 71 中文部份 ..................................................................................................................... 76 統計表格 ............................................................................................................................. 82 附件一 :知覺性社會支持多面向量表使用同意書 ..................................................... 110 附件二:知覺壓力測量量表使用同意書 ....................................................................... 112 VII.

(9) 附件三、中文版簡短量表 36 使用同意書 ..................................................................... 114 附件四:問卷 ................................................................................................................... 116. VIII.

(10) 表目錄 表 1-1、歷年國人結婚登記之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人數............................................... 82 表 1-2、外籍配偶人數按國籍分與大陸(港澳)配偶人數........................................... 82 表 4-1-1、婦女社會人口特徵之描述性分析 ................................................................... 83 表 4-1-2、婦女生育健康、健康行為和疾病史描述性分析 ........................................... 85 表 4-1-3、婦女之配偶疾病史和健康行為描述性分析 ................................................... 87 表 4-1-4、婦女壓力、社會支持及身心健康描述性分析 ............................................... 88 表 4-1-5、受檢子女發展問題描述性分析 ....................................................................... 88 表 4-2-1、母國國籍與婦女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89 表 4-2-2、婦女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90 表 4-2-3、婦女生育健康、健康行為和疾病史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91 表 4-2-4、先生疾病史和健康行為與婦女身心健康結果平均值比較 ........................... 93 表 4-2-5、婦女壓力、社會支持與婦女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94 表 4-2-6、受檢子女發展問題與婦女身心健康結果平均值比較 ................................... 94 表 4-2-7、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結果複回歸分析 ............................................................... 95 表 4-3-1、不同國籍婦女社會人口學變項比較 ............................................................... 96 表 4-3-2、不同國籍婦女生育健康、健康行為和疾病史比較 ....................................... 97 表 4-3-3、不同國籍婦女之先生疾病史、健康行為比較 ............................................... 99 表 4-3-4、不同國籍婦女壓力、社會支持及身心健康比較 ......................................... 100 表 4-3-5、不同國籍婦女之受檢子女發展問題比較 ..................................................... 100 表 4-4-1、本籍婦女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101 表 4-4-2、本籍婦女生育健康、健康行為和疾病史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102 表 4-4-3、本籍先生疾病史和健康行為與身心健康結果平均值比較 ......................... 103 表 4-4-4、本籍婦女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104 表 4-4-5、本籍婦女子女發展問題與身心健康結果平均值比較 ................................. 104 表 4-5-1、新移民女性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105 表 4-5-2、新移民女性生育健康、健康行為和疾病史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106 表 4-5-3、新移民女性先生疾病史和健康行為與身心健康結果平均值比較 ............. 107 表 4-5-4、新移民女性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結果兩兩相關分析 ..................... 108 表 4-5-5、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發展問題與身心健康結果平均值比較 ......................... 108 表 4-5-6、影響新移民女性身心健康結果資料之複迴歸分析 ..................................... 109. IX.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台灣自 1970 年代末期以來,由於社會及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女性 投入職場的人數大量增加,加上女性主義在台灣社會的抬頭,使得兩性 在婚姻市場上的機會改變。低社經地位、低教育程度、鰥寡獨居、殘障 弱智或退伍榮民等男性在台灣的婚姻市場上便居於劣勢,由於「傳宗接 代」的傳統思想與生理及心理上的需要,使得這類男性透過婚姻仲介的 促成迎娶了不少外籍新娘,尤其是東南亞的新娘。東南亞跨國婚姻可以 說是在 1986 年台灣企業轉向東南亞投資,及 1994 年政府鼓勵企業南進 的政策下,當地台僑或其他人扮演起婚姻仲介的角色,再加上媒體的推 波助瀾而展開的熱潮(夏曉鵑,2000;洪宜盈,2006)。 自1987年11月政府開放民眾至中國探親,1992年開放中國人民申請來 台居留,及國內企業加速西進投資和與中國學術交流逐漸頻繁等因素 下,使藉婚姻仲介促成的買賣婚姻或台灣男性因經商或求學而結耦的中 國新娘,以每年約1至2萬人的數目在增加(黎雅如等,2006),按中華民國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資料(請見表1-1),92年(含)以前外籍與中國港澳配 偶人數與占總結婚對數比率均呈逐年遞增,至92年達31.86%最高,即平 均每3對結婚登記有1對為臺外聯姻,其中又以中國籍配偶占5成以上居 多;為遏止假結婚來臺,內政部於92年底開始施行中國配偶面談制度, 1.

(12) 外交部亦於94年起加強外籍配偶境外訪談,且由於外籍與中國(含港澳) 配偶來源母國經濟改善,導致民國93年起外籍及中國港澳配偶結婚所占 比重逐年降低,至97年降至14.03%。截至民國98年01月底止,外籍移民 女性人數為414,699人(包括東南亞籍女性配偶126,041人及中國含港澳女 性配偶274,921人);女性占絕大多數為387,552人,其中六成六來自中國, 三成四是來自東南亞或其他地區的國家;來自東南亞或其他地區當中, 又以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為絕大多數, 共126,041人,比率約高達九成四(請見表1-2)(中華民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 民署,2009)。 數量逐漸增加的新移民女性遷移來台灣,其健康照護問題著實引人關 切,國內研究指出跨國婚姻屬於移民行為,移民的過程會牽涉到很多生 活改變,新移民婦女面臨到不同的文化及習俗,不利於其健康行為的適 應與維持,他們在生活調適、健康照護的能力不如一般婦女(廖宗志等, 2006),又須承受文化差異所帶來包括個人、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壓力, 其壓力常轉換成身心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憂鬱、情緒欠穩及精神疾患 等問題(林幼喻等,2004)。本研究欲透過族群間的比較,在考慮控制新移 民女性和本籍婦女及其配偶之個人、經濟、家庭、健康習慣及先天上的 疾病或障礙等因素下,比較新移民女性和本籍女性配偶的健康狀況是否 有所差異;並進一步探討影響新移民女性和本籍女性其健康狀況的因子. 2.

(13) 有哪些,以了解與這些遠渡重洋來台生活的新移民女性配偶的身心健康 有關的因素,希望研究結果能提供政府及相關單位在擬訂有關的政策或 福利措施之參考。. 3.

(14) 第二節 研究的重要性 根據內政部出生登記數按生母國籍所公佈的統計資料,民國九十六年 總出生人數為 204,414 人,其中東南亞、中國港澳及其他國籍女性配偶所 生嬰兒數為 20,905 人,佔總出生人數比率為 10.2%,也就是說台灣新生 兒每 100 位便有 10.2 位是外籍配偶所生。外籍配偶所生的子女中約五成 為非中國籍的外籍配偶所生,而四成九是中國籍配偶所生子女,民國九 十七年中,總出生人數稍有下降有 198,733 人。其中,母親為本國籍者有 179,647 人,佔 90.40%,外籍配偶所生嬰兒數為 19,086 人,佔總出生人 數比率自 96 年的 10.2%降為 9.6%,而東南亞籍或其他非中國籍配偶所生 子女比率也稍微減少,降至佔四成六,而中國籍所生子女仍佔約四成九(中 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2009)。 外籍新娘大多數於嫁入台灣後 1 至 2 年內便生產第一位胎兒,比起 台籍及中國籍新娘,東南亞籍新娘在台適應多了語言的障礙,使得其在 吸收妊娠知識及育嬰知識的能力上較差,影響產前檢查的行為、產後的 自我照顧行為或嬰幼兒的照護行為,並可進而影響幼兒的發展包括生 理、認知、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 台灣近年來受到本身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趨勢及全球化效應的影響,跨 國婚姻形成一個獨特景象,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前台灣婦幼衛生的重點 已由早期的鼓勵節育,轉而為提高生育率,再加上新移民女性加入台灣. 4.

(15) 社會開始生育子女,如何協助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母親們適 應台灣社會及家庭,促進自我健康進而養育健康的下一代,已成為新世 紀台灣公共衛生值得重視的議題(黎雅如等,2006)。. 5.

(16) 第三節 研究目的 隨著國內跨國婚姻的增加,跨國婚姻所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對台灣整 體社會發展的衝擊令人擔心,而國內外在跨國婚姻的研究上確有著不一 致的結果(Aroian&Norris, 2003;蕭文萱,2006)。因此本研究乃欲透過蒐集 影響育有 0~6 歲嬰幼兒的女性配偶健康狀態的相關因素之資料,檢驗不 同母國國籍女性配偶健康結果是否存在差異,並分析可能的因素,茲將 研究的主要目的列述如下: (一) 比較不同母國國籍的女性配偶健康狀態是否有差異? (二) 在控制不同國籍的影響下,檢驗與女性配偶健康狀態有關的因素, 其中包括兒童的發展問題因素? (三) 分別探討影響不同母國國籍女性配偶健康狀態的因素,並比較不同 國籍的差異?. 6.

(17) 第四節 名詞界定 一、新移民女性:台灣社會用「外籍新娘」指嫁給台灣的外籍婦女,涵 蓋東南亞及中國籍女性配偶,意含某種程度的的負面刻板印象(王秀 紅、楊詠梅,2002);因此,本研究中所指的「新移民女性」是指透 過不同婚姻管道與台灣籍男性結婚而移民到台灣的東南亞籍、中國 籍女性配偶;國內學者郭宜瑾(2007)定義嫁來台灣的中國籍及東南亞 籍女性統稱為「新移民女性」 。本研究操作型定義,採用民眾口述自 己國籍作為區分(郭宜瑾,2007)。 二、健康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是指生理上、心理上 及社會上的完全安寧美好狀態,而不只是沒病而已(Brown and Irwin, 1981);因此,本研究所指的健康狀態是包含身體生理功能、因生理 功能角色受限、身體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會功能、因情緒角色 受限、心理健康及自評健康變化等項目總和的自我評估,採用的操作 型定義是以中文版簡短量表 36(Short Form 36,SF-36)問卷做測量。. 7.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際遷移及族群間健康差異 國際移民組織(2009)指出,移民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初期全球性問 題,對於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及生活是一個重要的、不可避 免的、潛在的和有益的組成部分。相較於過去,現在有著越來越多的人 在世界各地移動著,世界有約 1.92 億人居住在非出生地點的國外,這是 百 分 之 三 的 世 界 人 口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2009; Markides&Coreil, 1986)。根據文獻指出,移民族群在各國都面臨相同問 題,他們在這些國家中人數都已逐漸增加,但對於他們的研究及健康關 注等問題都是很少被注意到的 (Wu et al., 2004; Robertsonet et al., 2005; Kornosky et al., 2008)。移民者的健康狀態,不只是影響個人本身,甚至 對社區、家庭及下一代子女都存在著影響,因此呈現出不同族群間健康 多樣性與產生族群間健康差異(Richmond &Gerwin, 1986; Meadows et al., 2001; 劉美芳等,2001; Wu et al., 2004)。 有許多健康的相關因素影響移民者及跨國婚姻的人口族群,包括:傳 染性疾病、心理問題、實質虐待、語言、社會適應、文化差異等問題。 由於缺乏政策保護,使移民無法成為一個健康和社會化的過程,更加劇 了移民人口對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而影響移民者健康的決定因素, 包括個人,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例如:收入和社會地位,社會支持. 8.

(19) 網絡,教育和工作條件)(Meadows et al., 2001),國外學者亦指出美國移 民群體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是因遷徙所造成的壓力及憂鬱問題 (Park & Bernstein, 2008)。 Alexander 等人(2004)的研究指出受到文化隔離的移民族群發現自己 與當地群體在社會網路上有很大的差異;比起本土族群而言,社會支持 的減少、與壓力有關的不適和發病率的上升存在著相關(Ponizovsky & Ritsner, 2004)。Robertson 等人(2005)以 1996~1998 年間在瑞典生育的 18~47 歲之女性為研究對象,計為 236,738 人,並比較外國籍女性和瑞典 本籍女性,在不正常的分娩上是否存有差異。研究結果與許多歐洲的研 究是相似的,顯示出某些移民女性比起瑞典本籍者,在生產及產前有較 高比率的合併症和死亡率,如分娩併發症和週產期死亡率,且瑞典國家 健康福利部的報告也指出,難民及特別是一些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地區國家移民者,相較於瑞典本籍女性有較多的分娩合併症。Read 等人 (2005)使用美國 2000 年和 2001 年全國健康調查資料,以實際評估是 否阿拉伯移民者的健康概況比美國本地出生的白人差,研究對象為 85,707 位美國本地出生的白人及 481 位阿拉伯移民,結果顯示:阿拉伯移民者 比起美國本地出生的白人,有較差的自覺健康狀態(self-rated health), 雖然一些阿拉伯國家移民者可能受到較低的教育,生活在貧困之中,和 有較差的自覺健康狀態(self-rated health),但還是有些移民者有良好教. 9.

(20) 育和工作,而他們覺健康狀態(self-rated health)是相等或優於美國白人。 而在韓國人口移民到美國後其壓力、心理及家庭支持程度的研究中發 現,韓國移民者比起芝加哥當地的非移民族群,有較多的身體不適症狀、 心身症(somatization)和心理疾病,而這些不適症狀受到收入、職業型 態、工作滿意度、家庭和朋友支持所影響,而非移民者婦女的心理健康 較傾向受收入高低所影響(Koh, 1998)。 然而,有些對移民團體健康狀態的研究,卻有著不一致的結果。過去 二十年來國內外許多的研究顯示,外籍婦女所生下的嬰兒比起美國本地 婦女而言,有較好的出生結果(蕭文萱,2006; Robertson et al., 2005)。學 者以健康移民理論(healthy migrant theory)來解釋這樣的結果,即健康 的人是較能夠遷移和移動,因此這些移民者相較於那些無法移動者,會 有較好的出生結果。依該理論所提出的健康移民效應,則無論遷移是跨 越國際地緣的邊界或是國內單一的民族遷徙,移民或遷移與更健康或出 生的結果有關是可被預期的(Singh&Yu, 1996; Read et al., 2005; Wingate & Alexander, 2006; Lu, 2008)。Wingate and Alexander (2006)於 1995-1999 年間分析國家嬰兒出生死亡檔案,比較外籍移民族群與出生於美國具有 墨西哥血統的母親,其嬰兒死亡率、早產、低出生體重等變項,發現調 整母親相關變項之後,外籍移民族群比起美國本地婦女在不良的出生結 果項目上,有較低的危險性。健康移民效應被用來解釋這樣的結果,即. 10.

(21) 健康的母親是有遷徙能力的,無論是國際間的移民或是國內地區的遷 移,會有較健康的出生結果。Singh 和 Yu(1996)研究使用 1985 至 1987 的全國出生和嬰兒死亡的資料庫來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外國出生的母親 移民到美國本地後,甚至在一些社會人口的風險因素已控制的情況下, 比起美國出生的婦女被證明有顯著較佳懷孕結果,且移民女性有較低的 嬰兒死亡率和低出生體重的比例;然在早產情形上和美國本地女性間沒 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11.

(22) 第二節 移民者的健康及其相關因素 跨國婚姻的本質與問題如同國際移民(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是 一種生活的壓力事件,移民者面臨新文化及新環境時,將會造成人際關 係、個人角色、語言、價值體系及態度等的改變,而這種生活的改變將 對個人的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Lipson, 1991)。 國內外許多研究,試圖以各式各樣的健康測量工具,以探究不同族群 間健康差異的原因及程度,而移民的過程本身就是充滿壓力,且壓力是 一個影響移民整體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 Ding 和 Hargraves (2008)使用 美國社區追蹤研究的家戶調查資料,於 2003~2004 年間進行訪視和電訪, 比較移民族群有語言困難和沒有語言困難者間,自我健康狀態及心理壓 力的差異;其健康狀態測量工具是使用簡短量表 Short Form-12(SF-12), 心理壓力測量則是請民眾自我填答其快樂、焦慮、憂鬱程度。研究結果 發現:壓力和語言障礙是造成這群移民者不健康的主要原因;Haritatos 等人(2007) 分析在美國密西根地區高社經地位的亞洲移民族群其身體健 康及自覺壓力,以 318 位社區樣本為研究對象並進行問卷訪視蒐集資料, 使用 John Henryism 活動適應量表 (the JH active coping scale)測量因應社 會心理壓力困難的能力,以 Short Form-36 測量身體健康,知覺壓力測量 則使用知覺壓力量表(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研究結果發現這群有較 高社經地位的亞洲移民族群比起其他國家移民族群,有較高的能力因應. 12.

(23) 社會心理壓力困難、有較好的身體健康功能及較低的知覺壓力分數。 Madianos 等人(2008)調查了雅典地區外國移民者的憂鬱型態,資料來源由 非 政 府 組 織 提 供 了 157 位 移 民 者 資 料 , 以 移 民 適 應 量 表 (Immigrant Acculturation Scale, IAC) 及 流 行 病 學 研 究 中 心 憂 鬱 量 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進行施測,結果顯示移民適 應力高的個體,有較低的憂鬱量表得分、較少的憂鬱情況,在希臘當地 居住時間長短、合法居留和就業與憂鬱症狀也存在著相關。 第三節 族群間健康差異及其相關因素 雖然近年來有些實証研究指出移民者有較好的健康狀態並驗證移民 者健康理論,但有些實證研究結果並未完全支持該理論。Zelkowitz (2004)探討在加拿大蒙特利地區,懷孕的女性移民與憂鬱相關的心理社會 危險因素,共招募了 119 位個案參與,以問卷評估其憂鬱、軀體症狀、 功能狀態、社會支持、生活壓力事件和婚姻調適,發現該研究族群憂鬱 分數顯著高於正常值,移民與遷移對於懷孕的移民婦女有高風險的憂鬱 症狀。學者 Wu Hua-Yu 等人(2004)分析 493 位新移民女性在台北縣社 區醫院健康狀況病歷記錄,包括病史、體格檢查參數、血清學檢測數據 傳染病、尿液的藥物使用、糞便樣本數據的腸道寄生蟲,和胸部 X 光(主 要以排除肺結核) 。結果發現由於新移民女性疫苗接種率低,因此對德國 麻疹病毒及腸道寄生蟲病的是有較高的感染率,及較高的結核病罹病率。. 13.

(24) 國內以比較性的量化研究討論外籍新娘自身的健康問題主要有陳若 蓉(2005)與莊麗君(2005)的研究,前者所選取的中國新娘是自中華救助總 會的服務名冊中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樣本 140 位,以結構式問卷訪談 測量樣本的健康生活品質並將結果與一般台灣人的常模分數做比較。後 者則自台中地區某社區中立意選取台籍、中國籍與東南亞籍各 80 位,亦 以結構式問卷訪談測量樣本的健康生活品質,並比較三者間的差異,然 兩者間的研究結果呈現不一致的情形。前者的研究發現中國籍新娘比一 般台灣人有較差的生活品質,然而後者的研究卻發現東南亞籍較中國籍 和台籍的新娘有明顯較好的生活品質(莊麗君,2005; 陳若蓉,2005)。國 際間族群健康的相關研究中,許多研究發現比起美國本地婦女而言,移 民婦女隨著社會支持程度的減少,與壓力有關的身體不適症狀和相關的 疾病發病率也隨之增加(Ponizovsky & Ritsner, 2004)。國內研究也指出跨 國婚姻包含移民適應與婚姻適應,其壓力常轉化成身心問題,包括焦慮、 憂鬱、情緒欠穩、精神疾患等問題(王秀紅、楊詠梅,2002)。但有研究也 顯示出拉丁美洲的移民者比起美國本地出生的拉丁美洲族群有較低比率 的焦慮和物質使用相關疾病,其原因可能來自於移民者受益於在其原籍 國的保護,灌輸他們對精神疾病障礙的相關風險(Alegría et al., 2008)。綜 合上述,族群間的健康差異以及造成差異的可能因素,在不同移民族群 和在地出生族群之間,存在著社會、經濟、文化包括社會支持、社經地. 14.

(25) 位、文化中對健康的態度等,和移民者本身的能力包括壓力調適能力、 語文能力運用社會資源的能力及天生的生理因素等差異。 一、 壓力及生活適應、社會支持和健康的關係 根據研究指出,移民者離開原本熟悉的家庭,經歷移民過程在新 社會中定居,其面臨的壓力源來自於文化及語言的差異所造成的衝擊、 可能有較低的社經地位及不穩定的工作狀況等。即使是在最好的狀況 下,移民仍是一種壓力的調適經驗(王秀紅、楊詠梅,2002)。由於移民者 的健康會受到生活適應、壓力、及語言困難和憂鬱症狀等因素的影響, 因此移民者和在地一般民眾健康差異也會受到上述這些因素之差異的影 響,如:Ponizovsky 和 Ritsner (2004)研究 1989~1992 年居住在以色列的 俄羅斯移民族群,其自述寂寞型態、身體壓力症狀及社會支持,並與當 地居民做比較,根據當地移民局提供移民者資料,隨機選出 400 人進行 訪視及問卷填答,寂寞型態測量是使用 The Revised UCLA-Loneliness Scale (R-UCLA-LS),精神壓力測量是使用 Talbieh Brief Distress Inventory (TBDI),社會支持測量使用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MSPSS),研究結果指出:與壓力有關的寂寞感是一種廣義負向 的生活經驗,比起一般民眾,移民族群有較高的寂寞經驗。 Tilden(1986)將社會支持分為正式及非正式的,正式的支持是指由 專業人員所提供的支持,非正式支持是指由配偶、子女、親屬和朋友等. 15.

(26) 非正式網路成員所提供的支持。而 Ritsner 等人(1997)研究指出,移民 者的壓力和痛苦增減與社會支持及朋友的協助有明顯相關,具有較好適 應型態的移民者,存在著較高的社會支持(以家庭支持最為顯著) ,而具 有較高的朋友支持,則是使移民者適應型態由負向轉為正向的主要關 鍵。Hedemalm 等人(2009)比較具有心衰竭疾病的移民者和瑞典本地患 者,在改變身體的限制、情緒狀態、社會支持及自我照顧上是否存在差 異,其研究顯示:在壓力症狀、身體功能及情緒上,二者是相似的情況; 在社會支持上面,移民者較需要有人分享生活並受到關注。國內學者劉 秀琪(2004)比較苗栗地區台灣、外籍、大陸育齡婦女育嬰知識、態度、社 會支持與嬰兒生長發育狀況。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社區中台灣籍 111 位,外籍 89 位(以東南亞籍為主)及大陸籍 80 位有嬰幼兒的婦女,年齡平 均在 26.4 歲。結果發現:育嬰態度並無顯著性差異,然育嬰知識卻有顯 著差異,雖然中國籍經濟狀況較佳者比經濟狀況較差者有較多的社會支 持,但中國籍的婦女社會支持度顯著低於外籍及台灣籍。 國內研究也指出,在台灣新移民女性的家庭暴力是一個日漸嚴重的 社會問題。隨著跨國婚姻來到台灣,她們往往必須適應母國與台灣之間 的生活方式及文化差異,根據研究顯示雖然外籍配偶之家庭暴力的個案 數少於本土婚姻,但若以實際發生率來看,外籍配偶的發生率則高達十 萬分之 4083.12,為本土婚姻的 23.17 倍(張光磊等,2005)。. 16.

(27) 二、 生理因素和健康的關係 新移民女性自身健康不僅影響個人,也會影響到家庭及社區,從心 理、生理到社會健康皆值得重視,洪宜盈(2004)分析戶政司的調查資料, 分析外籍配偶家庭本國先生的健康狀況、工作狀況與其子女的健康狀況 (包括發展遲緩、身心障礙或重傷病),發現約有兩成的外籍配偶的先生是 榮民、身心障礙、原住民、低收入戶者等弱勢族群,東南亞籍和中國籍 配偶的國籍別對子女健康狀況的影響並未達顯著差異,反而是不健康的 本國男子,其子女較易有發展遲緩、重大傷病的情形。因此探討外籍與 本籍配偶家庭女性配偶的健康與其子女健康或發展狀況之影響因素,不 應忽略男性配偶本身的特質。McDonald 和 Neily(2009)使用 1998–2007 年美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調查移民婦女其子宮頸癌及乳癌等疾病盛行 率是否低於美國本地女性,結果發現移民女性使用使用基本保健服務包 含癌症篩檢顯著低於美國本地女性,但在子宮頸癌及乳癌盛行率顯著低 於美國本及女性。 三、 健康行為和健康的關係 研究指出許多危害健康行為如:吸菸、飲酒、嚼檳榔等可能對人 體身體及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經常性的吸菸和過量飲酒會導致心血 管疾病及多部位癌症之致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而嚼食檳榔亦與口腔粘 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癌等口腔疾病變有密切相關,並增加. 17.

(28) 慢性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但可以藉由促進健康行為加以預防或控制,因 此顯示出健康行為對身心健康健康的重要性(李煥鈞,2004),國內針對台 灣東部229名原住民婦女酒精、香菸、檳榔和毒品的研究顯示,母親有嚼 食檳榔習慣和產婦的年齡對不良生育結果有顯著性影響,而調整後的產 婦年齡,嚼食檳榔的婦女其不良生育結果是沒有嚼食檳榔者的5倍(Yang et al., 2001)。Sen和Swaminathan (2007)研究指出母親有暴露於吸煙、飲酒 與各種不利身體健康行為者,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且有較負向的身體健 康,與兒童的發展和認知問題也存在著相關,對於兒童日後問題行為的 發生率有顯著增加。盧龍泉等人(2004)利用Anderson之醫療服務利用行為 模式,探討人格特質對菸、酒、檳榔不良習慣與醫療資源的利用,發現 有一種或一種以上不良行為組合對於個人健康認知行為,有顯著性的影 響,當不良行為越多醫療資源利用也就越少,其自身健康認知越低。國 內洪兆嘉及張珏(2006)的研究也指出由於女性生理特性,對於過量或 長期飲酒所產生生理負面影響較男性嚴重且發展快速,易產生神經極認 知功能障礙,影響其判斷力及反應,酒精肝病變的發展較男性快速.顯 著增加得乳癌的風險及影響生殖功能,對婦女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及 衝擊。許晉誠等人(2008)使用台灣出生世代(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 TBCS)先驅計畫以2003年11、12月台灣地區出生之嬰兒為抽樣母體,抽出 1,783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其出生後十八個月時之訪視調查,發現母親之. 18.

(29) 不良生活型態,尤其是吸菸會造成幼兒不良影響之結果,而國內研究也 指出子女特質如:性別、疾病類型、生長發育情形、健康狀況等因素, 這些都將造成父母的壓力,進而影響其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之維持 (吳佳玲,2008)。 四、 兒童發展相關問題和母親健康的關係 出近年來政府開始推動早期療育制度,兒童發展遲緩問題的評估和療 育逐漸受到重視,但卻少關注有發展問題兒童家庭所受到的影響,尤其 是最常擔任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母親,成為此壓力事件下最直接的衝擊者 (許靖敏,2002),且育有嬰幼兒之母親與母親本身的健康狀況有某種程度 之關係,嬰幼兒的發展或生長的相關問題與母親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茲將相關文獻探討敘述如下: (一) 低出生體重 國外 Eiser 等人(2005)對二歲的兒童母親之生活品質進行調查發現 生出早產兒的母親比起足月兒的母親,有較低的生活品質分數。國內陳 念桂(2003)也指出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六千名的早產兒出生,其中出生 體重介於 1500-2500 公克的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約佔四成,通常很快就會出 院返家,由其家人負擔育兒的責任;因而使得母親們陷入不知所措的困 境,因此母親們往往產生身體及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問題影響。Lee 等人 (2009)探討極低出生體重兒童對其雙親的壓力和兒童生活品質的關. 19.

(30) 係,樣本來自台灣北部四家醫院的新生兒加護中心共 288 個新生兒,雙 親壓力以親職壓力量表做施測(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I) ,結果發現雖 然在二組兒童中,雙親壓力分數並無明顯差異,但低出生體重兒童比起 正常體重兒童有較差的情緒功能分數和認知功能分數,且雙親的壓力和 兒童生活品質間呈現顯著負相關,顯示當兒童有較好的健康結果時,會 顯著的改善雙親生活壓力。Singer 等人(2007)研究發現極低出生體重兒 童母親比起足月兒的母親,與合作夥伴有較少的共識,關心子女的健康 程度較高,與子女的衝突較少,及教育年數較低,且極低出生體重兒童 長期下來對母親或照護者及兒童醫療風險,都存在著負面的影響。 (二) 發展遲緩問題 國內學者蔡玉純 (2005) 探討發展遲緩兒主要照顧者的壓力及其相關 因素。該研究以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發展遲緩評 估中心,6 歲及 6 歲以下發展遲緩兒之主要照顧者共 116 人,研究發現其 主要照護者有 101 位為母親,而其主要照護者壓力來源可分為來自患孩 照護的壓力、醫療照護的壓力、本身與家人互動的壓力、社會環境與經 濟上的壓力及來自子女教養的壓力等五個類別,其中以來自本身與家人 互動的壓力為最大。曾家琪(2007)研究新移民母親養育發展遲緩兒之照顧 負荷與社會支持的經驗,其研究過程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以質性研究 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蒐集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新移民母親養育發展遲緩. 20.

(31) 兒所引起的生理負荷包括睡眠不足、身體疲累、腰酸背痛、頭部暈眩及 頭部疼痛;心理負荷包括否認事實、自我責怪、擔憂害怕、生氣憤怒及 傷心難過;經濟負荷包括每月收入幾乎見底及孩子教育費負擔大;社會 負荷包括逛街購物意願降低及朋友聚會參與減少。. 21.

(3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綜合以上文獻探討,本研究欲藉由分析影響婦女健康狀態因素,其 中包括(1)個人社會人口學特質如國籍、年齡、在台時間、教育程度、 工作狀況、婚姻狀況及個人經濟狀況等因素;(2)家庭背景因素包括: 家庭型態、家庭經濟狀況如月收入、先生特質如年齡等;(3)婦女本身 的生育健康、本身和配偶的疾病史及健康行為等;(4)兒童是否有發展 上的問題等;以及(5)婦女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症狀等因素,以瞭解 不同國籍的女性是否存在健康狀態的差異及比較影響新移民女性與本籍 女性健康狀態的因素之異同。茲將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列圖如 2-1。. 22.

(33) 社會人口學因素 個人部分 y國籍 y年齡 y婚齡(年) y婚姻狀態 y教育程度 y工作有無 y經濟狀況. 家庭部分 y家庭形態 y家庭經濟狀況 y先生特質: 年齡 收入 教育程度. 母親和父親的疾病 及健康行為 y母親生育健康 y疾病史 y健康行為. 母親健康結果 知覺壓力 y身心健康狀態. 子女發展問題 y生長問題 y低出生體重 y發展遲緩. 社會支持 y社會支持量 y家庭暴力. 圖 2-1 研究架構. 23.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橫斷式的研究設計(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目前新移民及本籍女性配偶的身心健康情形,和 與身心健康有關的資料,如基本社會人口學資料、年齡、教育程度及婚 姻狀況和收入等、個人疾病史、個人健康行為、社會支持和知覺壓力等 資料。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南投縣某鄉戶籍登記的出生登記系統,挑選自 90 年 10 月 1 日至 97 年 9 月 30 日登記出生的嬰兒之母親為研究對象。登記系統 中 0 至 6 歲兒童的母親中母國國籍為中國籍者 69 人、台灣籍者 1,213 人、 而東南亞籍有 245 人,這些母親共計 1,527 人。根據南投縣政府統計,截 至 2009 年三月底,該鄉鎮外籍與中國籍(含港澳)配偶人數增加為 598 人, 為南投地區外籍配偶人數第五名,僅次於南投市、埔里鎮、草屯鎮、竹 山鎮。因此,本研究與衛生所合作於鄉內的村落舉辦健檢活動,在各村 舉辦前事先寄發活動通知單給該村母親,並請母親帶著家中 0 至 6 歲兒 童前來健檢,於當日健檢時,由經過訪員訓練的訪員對母親進行面對面 的問卷訪視,問卷訪視進行時搭配印尼文、泰文、越南文三種翻譯版本 的問卷,在必要時提供給受訪對象參考,而兒童的相關資料是由參與本. 24.

(35) 研究的醫療人員來蒐集。因此,研究對象是以立意取樣方式獲得,經活 動結束並剔除無效問卷,共計獲得有效樣本 91 人;其中新移民女性 50 位,本籍女性 41 位;新移民女性中來自中國 10 位,東南亞 40 位。然而 有 9 位母親未有兒童伴隨,因此剔除 9 位未有兒童資料的母親(9 位母親 中有 7 位是來自東南亞,2 位是本籍) ,最後研究分析的樣本為 82 位母親; 其中 10 位是中國籍,33 位是東南亞籍,39 位是本籍。 第三節 研究工具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製的結構式問卷為調查的工具,問卷的 內容分為:女性及其配偶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女性生育健康資料、女性及 其配偶的疾病史、女性及其配偶的健康行為、學齡前孩子的發展情形、 知覺壓力、社會支持及身心健康的結果等七個部分。 茲將問卷內容所測量的重要變項敘述如下: 一、 社會人口學變項 測量的變項包括國籍、年齡、在台時間、婚姻狀態、家庭型態、 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個人及家庭月收入情形等。詳細測量方法分述如 下: 以詢問其出生西元年及月,並與樣本訪視的年月相減,而獲得年齡變 項。詢問其母國國籍而區分為新移民女性和本藉女性,為了解新移民女 性在台居住時間的長短,亦詢問來台時間。婚姻狀況分為六個等級,包. 25.

(36) 括(1)已婚住一起(2)已婚,因工作關係不住一起(3)離婚(4)分 居(5)先生去世了(6)其他狀況等。研究分析時因已婚因工作關係不 住一起人數過少,故已婚因工作關係不住一起和已婚住在一起合併成穩 定婚姻狀態。其餘離婚、分居、先生去世了及其他狀況合併成一個項目 為:無穩定婚姻狀況。家庭型態則是將與先生、兒女同住歸類為核心家 庭,與先生、兒女、公公及婆婆同住,則是歸類為三代同堂家庭,與先 生、兒女、公公、婆婆及其他家人同住,則歸類於大家庭。教育程度是 以詢問其接受正規教育年數來獲得;工作狀況是詢問受訪者有無工作來 評估。 將個人月收入分為六個項目,分別為:1) 10,000元以下、 2)10,001~ 14,999元、3)15,000~29,999元、4)30,000~44,999元、5)45,000~59,999元及 6)60,000元或以上。資料分析時由於每個分類變項人數過少,且無工作者 個人個人月收入在此題跳答,因個人無工作應未有收入,因此本研究將 無工作者的個人收入變項給予0元的屬性。另外有工作者的個人收入將上 述1)和2)合併為1~ 14,999元,上述的3)至6)合併為15,000元以上,其 配偶之個人收入分析亦同以上歸類。而家庭社經地位,是以全家月收入 來 區 分 , 此 變 項 分 為 以 下 六 個 選 項 , 包 括 : 1) 20,000 元 以 下 、 2)20,001~40,000 元 、 3)40,001~70,000 元 、 4)70,001~ 100,000 元 、 5)100,001~200,000元及6)200,001元或以上,於資料分析時合併成三類,. 26.

(37) 即 20,000元以下、20,001~40,000元和40,001元以上。 二、女性生育健康資料 測量的變項包括婦女初經年齡、月經週期規則與否、流產經驗、、子 女人數、有無早產情形及出生體重等。詳細測量方法分述如下: 詢問婦女初經年齡為幾歲,進一步詢問那年為西元幾年,而獲得初經 年齡變項。詢問其最近一年月經週期是否正常;詢問婦女有無流產,回 答有者,進一步詢問其流產次數。另詢問目前子女人數及每一胎次子女 是否為早產兒、出生時體重等子女相關資料。 三、女性及其配偶的疾病史 詢問婦女本人及配偶是否曾被醫師診斷出或被告知患有以下分類的 相關疾病:眼睛、耳鼻喉、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皮膚系統、骨骼 肌肉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口腔、 癌症等各部位疾病,各系統所列的疾病詳見問卷(附件四) 。 此外亦詢問婦女及其配偶有無智力障礙或先天缺陷包括:染色體異常(如 唐氏症、特納氏症等)、頭顱顏面異常(如唇顎裂、外耳異常等)、先天性 新陳代謝異常(如苯酮尿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水腦脊柱裂、骨頭提 早密合、先天性心臟病、手足缺損畸形、或其他問題等,若有其他問題 請受訪者敘述病名。而也請受訪者回答自己或配偶是否有精神相關疾 病,若有也請其敘述病名。. 27.

(38) 四、女性及其配偶的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測量的變項包括詢問婦女自身的吸菸習慣、飲酒習慣、嚼食 檳榔習慣、吃中藥或藥膳習慣、吃維他命習慣,而且也請婦女回答先生 的菸酒檳榔和毒品的使用行為等,詳細測量方法描述如下: (一) 吸菸習慣(定義為每天至少要有吸 1 次菸的習慣,此習慣至少維持 有半年):是詢問受訪者「您是否曾養成每天至少要有吸一次菸的 習慣?」,回答選項為:"沒有"、"目前有"、"曾經有,但目前已減 量","曾經有,但目前已戒菸成功(定義為指完全不吸菸,且至少維 持一年)"、"不曾有每天要吸一次菸的習慣,但偶爾會吸"等五個選 項。資料分析時將"沒有"及"曾經有,但目前已戒菸成功"者歸類為 無吸菸習慣,其餘皆歸類成有吸菸習慣。 (二) 飲酒習慣(定義為每週至少飲酒一次, 且連續六個月以上):是詢問 受訪者「您是否有飲酒的習慣?」 ,回答選項為:"沒有"、"目前有"、 "曾經有,但已戒掉(定義為指完全不喝酒,至少維持一年)"等三個 選項。資料分析時將"沒有飲酒習慣"及"過去有但已戒酒"者歸類為 無飲酒習慣,其餘皆歸類成有飲酒習慣。 (三) 嚼食檳榔習慣 (定義為指每週至少嚼食 1 次,,連續六個月以上) : 是詢問受訪者「您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嗎?」 ,回答選項為:"沒有"、 "目前有"、"過去有,但已戒掉(定義為指維持完全不嚼,至少有一. 28.

(39) 年)"等三個選項。資料分析時將"沒有嚼食檳榔習慣"及"過去有但已 掉"者歸類為無嚼食檳榔習慣,其餘皆歸類成有嚼食檳榔習慣。 (四) 吃中藥或藥膳習慣(指每週至少吃 1 次中藥或藥膳,連續有六個月 以上):是詢問受訪者「您是否有吃中藥或藥膳的習慣?」 ,回答選 項為:"沒有"、"目前有"、"過去有,但現在沒有了(指維持完全不 吃,至少有一年)"等三個選項。資料分析時將"沒有"及"過去有,但 現在沒有了"者歸類為沒有吃中藥或藥膳習慣,其餘皆歸類成有吃 中藥或藥膳習慣。 (五) 吃維他命習慣(指每週至少吃 1 次維他命,連續有六個月以上):是 詢問受訪者「您有維他命的習慣嗎?」,回答選項為:"沒有"、"目 前有"、"過去有,但現在沒有了(指維持完全不吃,至少有一年)", 等三個選項,資料分析時將"沒有"及"過去有,但現在沒有"者歸類 為沒有吃維他命習慣,其餘皆歸類成有吃維他命習慣。 對於女性的配偶之健康行為資料的測量,是由婦女來回答其先生是否 有吸菸習慣、飲酒習慣、嚼食檳榔等習慣,測量方式與上述婦女相同, 此外,並詢問婦女其先生是否曾經有吸食或注射成癮藥物等行為。. 29.

(40) 五、學齡前孩子的發展情形 為了解母親是否有子女具發展有關的問題,對參與健檢活動的母親之 0 至 6 歲間的子女於母親在訪談時,由本研究的醫護人員(一位醫師和三 位護理人員)進行兒童發展問題的篩檢測量,測量變項包含低出生體重、 早產與否、兒童先天或遺傳上的問題、母親生產有關的問題、兒童出生 時的問題、兒童的發展或生長遲滯問題等。 (一) 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從母親攜帶的該兒童預防保健手冊之記錄中得 知,該子女出生時是否早產(懷孕期<37 週) ,和低出生體重(<2500 公克) (二) 兒童先天性異常問題:以自製的兒童問卷,由醫護人員詢問母親該 名兒童是否有如下的先天異常的問題:1)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 特納氏症等) 、2)頭顱顏面異常(如唇顎裂、外耳異常等)、3)先天性 新陳代謝異常(如苯酮尿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4)水腦脊柱裂、 5)骨頭提早密合、6)先天性心臟病、7)手足缺損畸形、8)其他問題, 並請敘述病名為何。 (三) 母親產前、產程或產後問題:詢問母親在生產該名子女的過程中是 否有如下的生產問題:1)孕期前 3 個月感染德國麻疹、2)母親妊娠 期有不正常出血安胎、3)母親妊娠期有糖尿病、4)母親妊娠期有妊 娠毒血症、5)孕程嬰兒有胎心因下降、6)孕程嬰兒有吸入胎便、7). 30.

(41) 孕程嬰兒有呼吸窘迫、8)孕程中嬰兒有窒息缺氧需急救、9)產後嬰 兒住保溫箱天數、10)嬰兒 Apgar 分數過低:5 分鐘後<7(或小於等 於 6) (四) 兒童出生時問題:詢問母親該名子女出生時是否有如下的問題: 1) 出生後有痙攣、2)出生後無呼吸、3)出生後反覆嘔吐、4)出生後低 體溫、5)出生後哺乳不良、6)出生後重度黃疸、7)出生後需換血者、 8)其他 (五) 腦部疾病或受傷:詢問母親該名子女是否曾有如下的腦部問題:1) 水腦、2)腦部出血、3)腦部缺氧、4)癲癇、5)腦瘤、6)腦部感染、7) 其他。 (六) 兒童的發展問題:包括頭圍、身高、體重的生長和認知心理等方面 的發展。頭圍、身高、體重是由受訓過的訪員測量以皮尺和身高體 重 計 測 量 之 。 而 兒 童 認 知 心 理 發 展 乃 由 醫 護 人 員 以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Revised version 測量該名子女的發展 是否有問題,測量面向包括: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和個人的社 會適應能力發展等四個面向。本研究為使測量簡單而易於社區執 行,將徐澄清等人(1998)所翻譯之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Revised version 版本所有年齡層上交叉之項目,依每個年齡層 所對應該施測的項目繪製成量表,共計有 31 個年齡層測量量表。. 31.

(42) 其測量方法為詢問兒童出生年月日,對應出該兒童實際測量年齡 後,選擇適合兒童發展年齡層之量表予以施測,而後以與該年齡層 所交叉的那些項目以及比這些項目更簡單項目來測驗與判斷這個 小孩的發展情形。測驗結果區分為,"正常"、"不正常"和"有問題" 三類。 "正常":是指小孩能通過與這條直線交叉的任何一項目,即為沒有 「發展遲緩」的現象(所謂「發展遲緩」是比和這直線交叉項目更簡單, 且同年齡小孩有 90%通過的項目,而此被試者仍不會時,就叫做「發展 遲緩」)。不正常:是指不管小孩是否通過與直線交叉的項目,只要比交 叉項目更簡單的項目中有兩項不通過,則具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即 被歸類為不正常。有問題:是指比這些交叉的項目更簡單的項目中,只 有一項有不通過.則該兒童被認為疑似具發展遲緩現象,被歸類成有問 題(徐澄清、廖佳鶯,1998),本研究在分析此變項將用較嚴格的方式,將 「正常」和「有問題」者,歸類為"非發展遲緩",而「不正常」者為"發 展遲緩"。 六、女性社會支持及知覺壓力 婦女社會支持測量採用知覺性社會支持多面向量表(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MSPSS)及知覺壓力量表採用壓力知覺 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各量表測量敘述如下:. 32.

(43) (一)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測量使用知覺性社會支持多面向量表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MSPSS),和家庭暴力 有無來衡量。 社會支持量表由Zimet等人(1988) 所發展出來的心理健康測量工具, 該量表為自填式問卷且簡短容易解釋,其用設計用來測量自覺接受到足 夠社會支持的程度,其中包含家人、朋友及有意義他人等三個面向支持 程度,共有12題問卷題目,分數計分為非常強烈不同意(1分)、強烈不同 意(2分)、有些不同意(3分)、中立意見(4分)、有些同意(5分)、強 烈同意(6分) 、非常強烈同意(7分),總分最高分為84分,最低分為12分, 分數越高其支持程度越高;同時該量表也被運用在懷孕婦女、兒童、青 少年等各種不同族群,Dahlem等人於1991年也使用其量表於美國都市地 區2-4年級大學生族群,其內部一致性Chronbach’s α值為0.85~0.91,再測 信度為0.72~0.85,堪稱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及再測信度(Zimet et al.,1990; Dahlem et al., 1991; Hyman & Dussault,1996; 魏黛如,2008);此外,國 外學者於2004年使用該量測量移民族群之社會支持程度,其量表於該族 群間Chronbach’s α值為0.75~0.83,顯示所受到越高的社會支持其自覺感 受到的壓力分數較低,分數越高其支持程度越高(Ponizovsky & Ritsner, 2004)。本研究所使用台灣版本的知覺性社會支持多面向量表,由Dr.Zimet. 33.

(44) 親自授權(附件一)並給量表予中文翻譯版本,本研究中該量表Chronbach’s α為0.863。 家庭暴力測量是詢問:「過去一年內您的家人中是否有人會對您怒叫 吼罵、踢打、或發生其他暴力行為」 ,回答選項為:"從來不會"、"很少會 "、"偶爾會"及"常常會"等四個選項,以及詢問: 「過去一年內您的家人中 有人對您怒叫吼罵、踢打、或發生其他暴力行為的次數」,回答選項為: "0次"、"1~2次"、"3~4次"及"5或5次以上"等四個選項,資料分析時將"從 來不會"及暴力次數回答"0次"者歸類為沒有暴力行為,其餘皆歸類成有暴 力行為。 (三) 知覺壓力: 知覺壓力測量使用壓力知覺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該量 表為Cohen等人(1983)所編製,因其內容簡單易懂,被廣泛應用在社區施 測,是在國際上普遍接受應用的壓力測量工具。本研究使用之壓力知覺 量表中文版為中山醫學大學初麗娟老師所翻譯授權使用(附件二),此量表 是以自評方式,衡量個人近一個月來,生活中壓力感受的程度,內容共 含14 個題項,所得分數為一整體分數,計分為0~4分,0分為從不、1分 為很少、2分為有時、3分為時常、4分為一直如此,總分最高分為56分, 最低分為0分,其中4、5、6、7、9、10、13題為反向記分題目,分數4分 為從不、3分為很少、2分為有時、1分為時常、0分為一直如此,分數越. 34.

(45) 高表示對生活壓力的知覺越高,此量表於初麗娟和高尚仁(2005)研究中被 證實有良好的內部信度(三群樣本之Cronbach’s α係數分別為0.84 、0.85 及0.86)與再測信度(兩天後的再測信度為0.85)。本研究中,該量表 Cronbach's α值為0.871。. 35.

(46) 七、身心健康的結果 婦女身心健康變項測量以中文版簡短量表 36(Short Form-36, SF-36) 來測量。SF-36 為一個一般性(generic)的心理測量工具,並不是針對特 定年齡、疾病或是治療而設計,SF-36 美國版(SF-36 Standard Version)在 1990 年定稿,共由 36 項問題組成 8 個量表(scale)主要擷取自 Medical Outcome Study(MOS)的健康生活品質問卷(盧瑞芬等,2003),SF-36 台灣 版是由美國 SF-36 著作人 Dr. John Ware, Jr. 直接授權翻譯,翻譯的工作則 由國內多位學者共同參與完成,由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盧瑞芬副教授 負責臺灣版的使用授權 (附件三) ,SF-36 共有 36 項問題,主要測量受訪 者過去一個月內的身心健康狀態,身體健康(Physical Health)和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可以 8 個面向(concept)作為測量,分別為身體生理功能 (physical functioning)10 題、因生理功能角色受限(role limitation due to physical problems)4 題、身體疼痛(bodily pain)2 題、一般健康(general health)5 題、活力(vitality)4 題、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2 題、 因情緒角色受限(role limitation due to emotional problems)3 題、心理健 康(mental health)5 題,此外另含一項自評健康變化 (reported health transition) 1 題(Frankenburg et al., 1988)。其記分方式根據 SF-36 使用手冊 之說明,根據不同項目做項目合併及分數轉換等工作,分數轉換之後, 以下列公式將各項加總分數轉換為百分比:. 36.

(47) ⎛ 經過譯碼後總得分 -原始分數可能最低總分 ⎞ 轉換分數 = ⎜ ⎟ ×100 原始分數範圍 ⎝ ⎠ 經公式轉換後,各測量面向最高分為 100 分,最低分為 0 分,分數 越高顯示健康狀態越好(Ware et al., 1993)。由於其簡短及信效度皆 佳,除了國內不少學者使用做為國人整體健康狀態評估的衡量工具 外,其他多國亦翻譯成母國語使用如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 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曾旭民等人,2003;盧瑞芬等,2003;鍾 文慎等,2003;李明德,2004;李采娟等,2005;楊志偉等,2005), 整份量表於本研究中 Cronbach's α 值為 0.786。. 37.

(48) 第四節 資料蒐集過程 藉由與南投縣某衛生所合作,辦理母親及子女健康檢查活動,透過 衛生所協助發放健檢通知單給符合收案條件家庭,鼓勵全家共同參與, 以使資料蒐集更為完整。健檢活動分別於 2008 年 11 月、12 月及 2009 年 1 月,共舉辦 4 次;以所設計的結構式問卷在經過本人同意後,透過 受過訪員訓練的訪員以面談的方式實施資料的收集,訪員訓練是透過專 業教師指導,除指導訪員於問卷施測時應注意事項和相關訓練外,並要 求訪員彼此試問並從旁指導,以達到問法之一致性,建立標準化訪視的 技巧,此外針對東南亞籍的新娘請有兼具雙語能力的人(如待在台灣已 10 年以上,且受過中文班訓練而表達能力不錯的新移民女性)或口譯員來協 助訪員進行訪問,並有印尼文、泰文、越南文等三種翻譯版本的問卷。 研究人員只針對母親所帶來的子女測量其身高、體重和頭圍,請母親將 所攜帶的兒童預防保健手冊給本研究人員參考以獲得出生時相關的資 料。 本研究於 2008 年 11 月到 2009 年 1 月間,透過所舉辦的 4 次健檢活 動,剔除無效問卷的樣本,共蒐集到 50 位新移民女性和 40 位本籍女性 的問卷資料,且蒐集了 121 位子女的資料,若同一母親有二位或以上子 女的資料被蒐集,本研究將有關子女出生或生理健康狀況的相關資料以 其中只要有一位有問題則歸類於該母親有子女具該出生健康或生理方面. 38.

(49) 的問題,若母親所有子女皆無出生或生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則歸類於該 母親的子女無該方面的問題。子女無該方面的問題。 問卷回收後,剔除無效問卷,新移民女性有效問卷為 43 份,本籍女性有 效問卷為 39 份,問卷收集流程如圖 2-2。. 中國醫藥大學 公衛系 (通過 IRB、簽署同意書). 文獻查證. 該鄉定點社區健檢活動,進行母親 問卷訪視及嬰幼兒出生、生長或生 理健康調查. 問卷資料建檔及整 理. 分析及結論. 圖 2-2 問卷收集流程. 39.

(50)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 SPSS 建立測量值的資料庫,以 SAS 9.1 及 SPSS for Windows 15.0 統計軟體進行變項與變項的統計分析,統計皆採雙尾檢 定,α-level 訂為 0.05 顯著水準,分析方法描述如下: (一) 與婦女健康結果有關的變項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次數分配(Frequency)、百分比(Percentage)、平均值(Mean)及標 準差(SD)等描述社會人口學特質、婦女生育健康、婦女及配偶疾病史和 健康行為、子女是否具發展問題、生活壓力及社會支持等變項。非連續 性的間斷(Discrete)變項是以次數分配和百分比呈現,而連續性(Continous) 變項以平均值和標準差呈現。 (二) 與婦女健康結果有關的因素之兩兩相關分析 分別將各項欲探討的因素和婦女健康結果進行兩兩變項的相關分 析。婦女社會人口學因素中如婦女婚齡、與先生的年齡差距、正規教育 年數、婦女生育健康因素如初經年齡、流產次數及婦女的生活壓力和社 會支持量等連續性變項之兩兩相關分析是以簡單迴歸係數及標準誤,和 係數之 P 值呈現。而婦女工作狀況、生育健康之月經週期規則與否、早 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有無、婦女及先生的疾病和健康習慣有無、是否有 子女具發展問題和家庭暴力有無等間斷性變項,則是使用獨立樣本 T 檢 定做分析。此外,社會人口學中之國籍、收入、家庭型態和婦女生育健. 40.

(51) 康中子女之男女數多寡等變項在健康結果的差異檢定是採用一方分類變 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三) 檢驗與婦女健康結果有關的因素 最後將在兩兩相關分析結果有顯著變項的自變項,置入複迴歸模 式以探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各個變項與婦女身心健康結果之相 關。吾人以研究架構中各因素間的關係,將兩兩相關分析中具顯著性的 因素逐一置入複迴歸模式中,分析各自變項與依變項間的關係。 建構複迴歸模式分析步驟如下:第一個模式中只置入國籍,第二個模式 是保留第一個模式的國籍變項,置入社會人口學變項,考慮國籍及其他 社會人口因素的情況下,檢驗每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婦女身心健康結果 之間的關係性。第三個模式是保留第二個模式中的國籍和社會人口學變 項,置入婦女的生育健康、婦女和其配偶的疾病和健康行為以及是否子 女具發展問題等變項,藉此模式分析在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的條件下, 加入的因素和婦女身心健康結果的關係,並檢驗原有顯著的國籍和社會 人口學因素是否仍舊存在。第四個模式中是在第三個模式中再置入婦女 知覺壓力及社會支持變項,以檢視所加入的婦女知覺壓力、家庭暴力有 無及社會支持等變項,是否與婦女身心健康結果具有相關性,且觀察社 會人口學變項、婦女本身的生育健康、婦女和先生疾病史和健康行為、 是否子女具發展問題等因素與婦女健康結果之關係的變化。. 41.

(52) (四)分別檢驗影響不同母國國籍女性健康結果之因素 首先將中國籍和東南亞籍合併成外國籍後,分別分析與新移民女性健 康結果有關的因素和與本籍女性健康結果有關的因素。分別分析的方法 和步驟與前述整體分析是相同的,最後比較這兩族群即新移民女性和本 籍女性相關因素之異同。. 42.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樣本特質描述性分析 一、婦女社會人口特徵描述性分析 如表格 4-1-1 的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共招募南投縣某鄉鎮地區 82 位女性為研究對象,其中包含新移民女性 43 位,佔樣本的 52.44%(越南 籍 20 位、印尼籍 13 位與中國籍 10 位)及台灣籍女性 39 位,佔樣本的 47.56%。婦女平均年齡為 30.64 歲(標準差為 5.76),平均正規教育年數 為 10.26 年(標準差為 2.64),結婚時間長短(婚齡)平均為 6.01 年(標 準差為 3.27),先生平均年齡為 38.32 歲(標準差為 6.69),婦女與配偶 年齡差異平均為 7.68 歲(標準差為 7.10) ,先生正規教育年數平均為 11.15 年(標準差為 2.35)。婚姻狀態變項上,具有穩定婚姻者有 79 人,比率 為最高,佔總樣本數 96.34%,無穩定婚姻狀態者僅有 3 人。婦女目前無 工作者略多於有工作者,分別為 47 人(佔 57.32%)和 35 人(佔 42.68%) 。 婦女有工作者有半數個人收入為一萬五千元以內,而另外一半是在 一萬五千元至三萬元內。先生目前無工作者有 8 人,佔 9.80%,約九成婦 女的先生是有工作的。有工作的先先中,大多數其個人月收入在三萬元 或以上(為 45 人,佔有工作者的六成),而收入少在一萬五千元至三萬 元內的人數和收入少於一萬五千元的人數是差不多的,分別為有工作者 的二成左右。家庭月收入在四萬元以上者,稍多於介在 20,001~40,000 元. 43.

(54) 者,分別為 35 人(佔 42.68%)及 32 人(39.02%),家庭月收入有 18.30%的 人是在二萬元(含)以下,表示有近兩成的家戶經濟狀況並不理想。在家庭 型態方面,雖然核心家庭人數為最多有 30 人(佔 36.59%),但大家庭也 不少人數有 28 人(佔 34.14%),三代同堂最少為 24 人(佔 29.27%), 不過三者間差距不大。 整體而言,本研究樣本新移民婦女與本籍婦女人數很接近,以具有 穩定婚姻狀態婦女居多,婦女以無工作為最多;其配偶方面大多為有工 作,且收入為 30,000 元以上,人數為最多。以全家收入而言在 40,001 元 以上,人數為最多,家庭型態則以核心家庭佔最多。 二、 婦女生育、健康行為與疾病史之描述性分析 表 4-1-2 顯示,在研究樣本中月經週期正常者有 64 人為最多, 佔 78.05%,不正常者有 18 人,佔 21.95%。初經年齡平均為 14.22 歲(標 準差為 1.88)。流產次數以 0 次為最多有 65 人,佔總樣本數的 79.27%, 流產一次的有 13 人,佔 15.85%,流產次數二次的為最少有 4 人,佔 4.88 %。子女數為 1 人的有 30 人,佔 36.59%,子女數為 2 人者最多有 41 人, 佔半數;其次是子女數為 3 人者有 9 人,約佔一成。最小子女平均年齡 為 34.87 個月(標準差為 1.88),所有子女中男女數以皆為女孩者 30 人最 多,佔 36.58%,其次為皆為男孩者有 25 人,佔 30.48%,男孩人數與女 孩相等者有 20 人,佔 24.39%,因男孩多於女孩和女孩多於男孩組別人數. 44.

(55) 較少,分別為 6 人和 1 人,因此合併為"其他"做分析。請婦女回答其所生 的每位子女是否有早產兒,回答有子女是早產兒的母親有 9 人,佔總樣 本的 10.98%。婦女所生的所有子女中,有人回答有子女是低出生體重者 有 8 人,佔 9.76%;九成的婦女未有子女是低出生體重兒。 高達九成的婦女是沒有吸菸或飲酒的習慣,且無人有嚼食檳榔的習 慣。沒有吃中藥習慣者的人最多有 67 人,佔總樣本的 81.71%;而 18.29 %的人回答有此習慣。同樣的有高達八成五的婦女回答沒有吃維他命的 習慣。回答是否曾被醫師診斷過疾病的疾病史變項上,有六成七的婦女 沒有任何被醫師診斷或告知的疾病史,但有三成二左右的婦女是具有疾 病史的。這些疾病以貧血、皮膚過敏及其他疾病為主。而本研究的婦女 樣本未有任何人有精神疾病或先天遺傳疾病。 三、婦女之配偶疾病史和健康行為描述性分析 表 4-1-3 顯示,在先生一般疾病史分布上,以不具有一般疾病史人數 居多,為 53 人,佔 64.64%,有一般疾病史者有 29 人,佔 35.37%。大多 數為無精神疾病病史 79 人(佔 96.34%),有精神疾病者僅有 2 人。有吸 菸習慣者最多為 58 人(佔 71.60%),而無吸菸習慣者有 23 人(佔 28.40%)。先生有六成多的人無飲酒或嚼食檳榔的習慣(分佔 62.20%和 65.85%),換言之仍有三成多的人有飲酒或嚼檳榔之習慣。. 45.

(56) 四、婦女壓力、社會支持及身心健康描述性分析 表 4-1-4 得知,婦女壓力量表平均分數為 21.84 分(標準差為 7.17) , 知覺壓力程度最高分為 56 分,最低分為 0 分,此平均分數顯示樣本婦女 知覺壓力在中等偏低些的程度。知覺社會支持程度平均為 15.10 分(標準 差為 3.95),由於量表最高分為 84 分,最低分為 12 分,此數值表示多 數樣本婦女所獲得支持偏低。多數婦女無家庭暴力有 70 人(佔 85.37%), 然仍有 12 人回答過去一年內有家庭暴力的情形,佔 14.63%。身心健康整 體平均得分為 625.51 分(標準差為 106.98),量表分數經公式轉換後, 將各面向總分相加,得分最高為 800 分,最低為 0 分,此數值表示多數 樣本婦女所獲得身心健康整體分數在中間偏高些的程度。身體面向健康 平均得分為 329.83 分(標準差為 52.35),而心理面向健康平均得分為 295.69 分(標準差為 68.29)。 五、子女發展問題描述性分析 表 4-1-5 得知多數婦女其子女沒有生長問題或低出生體重情形(皆 佔 93.90%),有生長問題子女者或低出生體重子女者各有 5 人(分別佔 6.10%)。沒有發展遲緩子女者有 70 人為最多(佔 85.37%),有發展遲 緩子女者 12 人(佔 14.63%)。. 46.

數據

表 4-2-7 的模式一是僅置入婦女國籍,結果發現在未考慮與先生年齡 差距、婦女收入、子女中男女數、婦女一般病史、發展遲緩子女有無及 婦女壓力等變項的情形下,婦女國籍變項,對新移民女性身心健康結果 呈現顯著性的影響(P=0.012、P=0.007),此模式對婦女健康結果的解釋程 度為 9.9%。模式二中考慮婦女國籍、與先生年齡差距、婦女收入的結果 顯示:控制其他變項後,中國籍婦女比台灣籍婦女有較佳的健康結果  (p=0.038),此模式對婦女健康結果的解釋程度為 14.8%。模式三中則是再 放入子女中男女數
表 4-1-1、婦女社會人口特徵之描述性分析(N=82)  變項  人數(百分比)  平均值(標準差)  婦女社會人口特徵  婦女國籍      東南亞籍  33(40.24)      中國籍  10(12.20)      台灣籍  39(47.56)  婦女年齡  30.64(5.76)  婦女正規教育年數  10.26(2.64)  婚齡(年)  6.01(3.27)  先生年齡  38.32(6.96)  與先生年齡差距  7.68(7.10)  先生正規教育年數  11.15(2.35)  婚姻
表 4-1-1(續)、婦女社會人口特徵之描述性分析(N=82)  變項  人數(百分比)  平均值(標準差)  家庭形態      核心家庭  30(36.59)      三代同堂  24(29.27)  大家庭  28(34.14)
表 4-1-2、婦女生育健康、健康行為和疾病史描述性分析(n=82)  變項  人數(百分比)  平均值(標準差)  婦女生育健康  月經週期是否正常      正常  64(78.05)      不正常  18(21.95)  初經年齡  14.22(1.88)  流產次數      0  65(79.27)      1  13(15.85)      2  4(4.88)  子女數      1  30(36.59)      2  41(50.00)      3  9(10.98)      4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Genre – animal stories but even the stories have animals as main characters the contents are actually realistic..  Curious

Quality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hould be aligned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laying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learning and growth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tatistical methods, regression, survival data analysis,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design.

Insights about men and women can be gleaned by grasping every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how each gender deals with stress, motivation, fulfillment, and appreciation.. A

Sexual Abus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Factors that Increase Risk and Interfere with Recognition of Abuse.... ASD –

Topic 4 -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4CAspect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

Key concepts :personal growth (family roles) , family relationship, family problems, social welfare syste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among family me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