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物墨拓理論與實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文物墨拓理論與實務"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文物墨拓理論與實務

鄒濬智 許力仁 柯維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究所計劃助理

摘要

筆者曾參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 2004 年 8 月~9 月為國科會「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計畫 之助理開設六週共 36 小時的「文物墨拓技法研習課程」。課程結束後,筆者參考墨拓的相關文章寫成本文。本 文除在介紹文物墨拓實務外,間或記下個人於修課期間對傳統墨拓技法的改良。以下擬分別就墨拓之技法、工 具、鑑賞三部份分論之。 關鍵詞:墨拓、書法、傳統工藝、甲骨、青銅器

壹、前言

所謂「墨拓」,是一種將文物上花紋或文字轉印至宣紙上的傳統技法。墨拓可粗分為三種:一種稱作「乾拓」: 在文物上塗上墨汁,再將宣紙沾上,使文物上的紋路或文字留於紙上;一種稱作「粉拓」:將宣紙舖在文物上, 用拓包拍紙,待文物上的紋路或文字顯現於紙上,再用絲絨製的粉拍沾上墨粉,輕塗拍抹,使文物上的紋路或 文字留在紙上[1];一種稱作「濕拓」:將宣紙黏貼於文物表面,利用打刷使宣紙緊貼文物,待文物上的紋路或 文字顯現於紙上,再用沾有墨水的拓包輕拍其上,使文物上的紋路或文字留在紙上。本文所謂「墨拓」,主要指 「濕拓」而言[2]。 筆者曾參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 2004 年 8 月~9 月為國科會「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3]計 畫之助理開設六週共 36 小時的「文物墨拓技法研習課程」。課程結束後,筆者參考墨拓的相關文章,並結合史 語所文字學門組助理李昌菁女士之實務經驗,寫成本文,希望能補足相關文獻罕言之處。以下擬分別就墨拓之 技法、工具、鑑賞三部份分論之。

貳、文物墨拓實務

一、技法篇[4] 「文物墨拓」有幾個步驟:1.固定:用黃蠟或海綿將文物固定於工作台上。2.上膠:在欲墨拓的文物表面 塗上具黏性的白芨水,以利沾黏拓紙。3.上紙:依所拓文物的不同材質與面積,選用不同厚度與面積的拓紙貼 上。4.捶打:用自製打刷,隔著宣紙輕捶文物表面,使拓紙呈現紋路或文字。5.拓墨:使用拓包,沾上墨汁,

1 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臺北:國立編譯館,1988 年 9 月)頁 105 提到他在日本所見。唯此法不知其名,本文姑且稱之為「粉拓」。 2 「乾拓法」對文物傷害很大;「粉拓法」較為迅捷;「濕拓法」對文物傷害較小。 3 「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網址:http://rub.ihp.sinica.edu.tw/w1.htm。 4 另可參鄒濬智〈文物墨拓拓法的改良與革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9 期,2005 年 2 月。

(2)

輕輕沾拓出拓紙上的花紋或文字。6.揭紙:等拓紙上花紋或字跡黑亮有光澤後,將文物上的拓紙揭下裝裱。以 下就此六項步驟詳細說明。 (一)固定:受拓文物,主要有甲骨、青銅器、陶器及石刻等。甲骨因質地的關係,出土時脆化嚴重,若 直接施予墨拓,很可能會造成甲骨的損壞。此時我們多將黃蠟[5]和水煮融後,隔著一張略小於受拓甲骨的宣紙, 趁黃蠟尚未完全硬化之前,均勻捏置於甲骨與工作台之間,使其發揮支撐受拓甲骨的功能。至於青銅器、陶器 及石刻等文物的墨拓,一般會先在工作台上舖放厚度約 0.5 公分的海綿片,此措拖在防止文物滑落工作台,也 能避免工作台磨損文物。 (二)上膠:拓紙上膠,一般都用「白芨水」。白芨泡熱水後,其汁具有黏性,經過實驗,它的成份並不會 毀損文物[6] 。白芨水泡得太濃,會造成墨拓完後無法順利揭紙。白芨水泡得太淡,在捶打時拓紙則容易和文 物脫離。怎麼樣才能泡出濃淡適中的白芨水呢?經筆者實驗之後,發現水和白芨切片的重量比應以 4:1~5:1 為最佳。白芨水放置太久極易腐壞,所以當次泡用的白芨水應儘量於當次用完。若無法於當次用完,可將汁水 倒掉,將白芨渣滓置於玻璃罐子中再冷藏於冰箱[7],如此即可延長白芨的使用時限。 (三)上紙:將文物表面塗上一層濃淡適中的白芨水後,即可上紙。所上宣紙應略較欲拓之文物表面為大, 則拓紙週邊留白處除可供標誌題記外,我們也可在裁切留白處時調整拓片版面的美感平衡。 上紙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會遇到凹凸不平的文物表面難以沾黏平面拓紙的問題。若 文物表面凹凸不平,「在上紙時,應先從凹面的部份上紙,再逐漸將未上的紙緩緩按上凹 面二側較高的文物表面」[8],如此便可順利將整張拓紙完整貼上文物。同時,我們也使 用噴霧器在拓紙上平均噴上一層水露,拓紙受潮變重,加上拓紙與文物表面間發生虹吸作 用,拓紙很自然的就會貼近器物表面。而且宣紙受潮後,紙質變得柔軟且易於延展,在進行捶打時也比較不會 因為文物表面落差太大,導致拓紙受力不均而破損。 (四)捶打:捶打的這個動作,主要是要將拓紙敲進文物紋路或文字中,並擠壓出宣紙與文物間的氣泡, 使上墨時能在宣紙上真實呈現出文物的紋路或文字。打刷捶打面應儘量與文物表面保持垂直,以免刷毛斜捶損 壞拓紙。捶打過程中因捶打的角度或力道不當,極易刺破拓紙。我們通常會在拓紙上再墊上一層廢宣紙以保護 拓紙。這張廢宣紙除了起保護拓紙的作用外,也可吸掉捶打過程中為保持拓紙延展性所不斷沾加在拓紙上的多 餘水份。 捶打之始,一般使用大打刷作大面積的「粗拓」,「粗拓」可幫助拓紙黏附於文物上,也可讓 拓紙呈現出受拓紋路或文字的大致雛型,裨利小打刷進一步的「細拓」。如果上紙不平均,一經捶 打,拓紙容易產生皺折。拓紙一有皺折,上墨後的作品寫真度便會降低。一般傳拓者多半利用自 製的扁頭木棒或竹棒──挑紙棒──慢慢的將拓紙皺折處往皺折兩旁撥平。 (五)拓墨:拓墨指的是以拓包將墨汁均勻拍在拓紙上的動作。拓墨必須趁拓紙尚未完全乾燥之前進行, 如此拓紙纖維才不至吸入過多的墨汁。研磨墨拓所使用的墨汁時應由淺至深,逐漸加濃。原則上應先在拓紙上 兩次淡墨,再由淺到深增加上墨的墨汁濃度,直至拓紙上的紋路清晰且具立體感。最後再上兩次濃墨以增加拓

5 黃蠟由天然蜂窩提煉而成,水煮後可隨意變形,凝固後又能撐起受拓之甲骨,較黏土或紙黏土等其他可塑形材料而言更經得起捶打。 6 陳秀玉〈失落的技藝-全形拓〉,《古今論衡》第七輯(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02 年 1 月),頁 138:「由於白芨水秥性較米湯或膠礬 來得適切,且較無容易發酵與損傷器物之病,以致後來的傳拓者常以白芨水來替代米湯及膠礬,做為上紙的輔助材料,使白芨成為重要 的墨拓材料之一。」 7 傅斯年圖書館珍藏組裱褙室習慣將其精心調置之漿糊冰於冰箱,以便長久保存使用。本課程學員在保存白芨水時亦參考裱褙室的作法, 將未於當次墨拓課程用畢之白芨渣滓保存於冰箱中。日後取出,再次沖泡出來的白芨水黏度不差。 8 引自李昌菁女士的講課內容。

(3)

作的墨色飽合度和亮度。上墨時,拓包含墨程度和拓作呈現的墨色效果有著極密切的關係,那麼要用什麼辦法 來調整拓包上的多餘墨汁?劉淵臨以為可在硯台蓋上撲調[9]、李昌菁以為可在廢宣紙上撲調[10]、陳秀玉以為 可在磁碟或磁碗上撲調。[11]近日筆者閱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中部考古學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時,得知考古學門的墨拓助理在墨拓出土文物時,係利用二個拓包相互拍撲以調和含墨量。[12] (六)揭紙:待拓紙風乾、由半透明狀轉呈不透明狀之後,即可將拓紙由文物表面輕輕揭下。若先前上紙 時所塗白芨水過濃,拓紙無法順利揭起的話,在拓紙上輕輕呵氣後,拓紙與文物即可輕易分離。同時我們也可 以自拓紙邊緣輕輕將挑紙棒伸入嚴重沾黏處,幫助揭開拓紙。揭下來的拓作,在其四週輕輕沾點上漿糊後貼在 燕皮宣紙上,即可送書畫行上框裱褙。 二、工具篇 墨拓工具之準備,不外乎自製與購買。不過,由墨拓的實際操作過程可以發現,自製工具往往能提高的墨 拓工作效率、降低墨拓失敗的風險、防止文物被過度墨拓所導致的損害。以下即就墨拓所需之工具之購買或製 作逐一說明。 (一)文房四寶──紙筆墨硯 1.紙:宣紙 墨拓所使用之宣紙主要有玉版宣、羅紋宣、燕皮宣。「玉版」最厚,「羅紋」次之,「燕皮」最薄。依紙質纖 維特色而言,玉版之纖維最為緊密堅實,紙質厚重,沾水後能發揮極大延展性,又禁得起捶打,故多運用在刻 紋較寬、較深之石碑和青銅器紋飾的墨拓上;羅紋之纖維較為疏鬆雜亂,紙質輕薄透明,故運用在如紋路較細 或器形較為立體之文物墨拓上;燕皮宣之纖維則稀薄且脆弱,若用來當拓紙,極易破損,故燕皮宣常被用作墨 拓作品的裱褙底紙。 玉版宣、羅紋宣、燕皮宣之比較圖 名 稱 照片圖示 局部放大 備 註 玉版宣 纖維厚重,紙質不透明 羅紋宣 纖維較薄,紋路明顯,紙質較透明 燕皮宣 纖維最薄,紙質幾近透明 2.筆:毛筆、油畫筆與水彩筆 (1)毛筆:毛筆在墨拓工作中主要發揮三種功能:a.將黏貼拓紙的白芨水塗抹至文物表面。b.沾水塗濕拓

9 劉淵臨〈拓甲骨文的方法〉,《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一卷第四期(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 年 6 月),頁 240。 10 此為授課講師李昌菁女士於課程上的講課內容。 11 陳秀玉〈失落的技藝-全形拓〉,《古今論衡》第七輯(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02 年 1 月),頁 141。 1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考古學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中部考古學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數位典藏叢書『數位化工 作流程-考古主題小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 年 7 月),頁 7。

(4)

紙,使拓紙保持濕度與延展性。c.在墨拓完成後的落款或註記。因此選購毛筆時,主要的考量有:筆毛是否飽 滿柔軟、是否利於吸墨、吸水?通常價格在二、三百元的普通毛筆即能滿足墨拓需求。 (2)油畫筆與水彩筆:因應拓紙捶打的需要,墨拓時必須準備打刷。打刷多以坊間易購得的油畫筆與水彩筆 製作而成。通常我們裁剪油畫筆與水彩筆筆毛時,先試裁 0.5 公分,再用橡皮筋緊緊箍束筆毛前端。試捶後若 覺得捶打力道無法順利傳達至筆端,可再裁短打刷筆毛後重束試捶,直至捶打力道不會分散為止。油畫筆之筆 毛較硬,水彩筆之筆毛較軟,若拓器物之紋路、文字較深廣則用水彩筆,反之則用油畫筆。至於甲骨紋路極細, 宜採人類直髮綑束製成「髮捶」。 名 稱 照片圖示 備 註 修剪後的油畫筆 修剪筆毛後以橡皮筋緊束,以利捶打。 修剪後的水彩筆 筆毛前端已裁短,並用橡皮筋緊束,可用於捶打。但筆柄部過 長,不便操作,可稍稍截短。 髮捶 人類直髮製成的髮捶,適合紋路較細微之甲骨拓片的捶打製作。 (3)墨與硯 a.墨 (a)現成墨汁:不同產地或工廠生產的現成墨汁品質不盡相同,這很容易影響墨拓的品質。現成墨汁採 用黑煙顏料和水溶性膠質,結合防腐劑與香料等揉製而成,濃度和黏性都很高,用現成墨汁上墨時,拓紙上的 墨漬容易堆疊,影響拓紙吸墨的效果。 (b)自行研墨:若依傳統方法研墨,墨拓者可隨時依墨拓要求,加強或減少墨汁濃度及黏稠度。同時墨 條中所含天然松膠亦有利於拓片墨色之持久保存。所以在無法確定化學墨汁品質的情況下,不如採取人工研墨。 一般書畫店多能提供單價從二百餘元至千餘元不等的墨條。以筆者經驗,一般售價在二、三百多元之譜的松煙 墨,足供墨拓所需。選購應注意墨條本身是否散發松煙香氣、墨質是否因老化而 裂、握於手心時是否順手。 研磨時「沒有碎屑,不起泡沫,墨色烏黑,氣味芬芳」者為佳。[13] b.硯臺 硯臺的材質對研墨時墨條的發墨程度有限,研墨時沒有非得用某某硯不可的限制。硯臺的選用基本上以方 便研磨、易於發墨者為佳。為免墨汁不慎污染拓紙、減輕攜帶墨拓工具時的負擔,一般我們多選購小型硯。因

13 見劉淵臨〈拓甲骨文的方法〉,《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一卷第四期,1972 年。

(5)

應墨拓所需,設有蓄墨池的硯台為優先選擇。 (二)包、刷、針、棒、蠟、水 為了順利進行不同器形文物的墨拓,在文房四寶外,墨拓者也需另行準備其他墨拓器材,如拓包、油漆刷、 粗針、挑紙棒、黃蠟、白芨水等。以下將就此六項墨拓器材的購買或製作逐一說明。 1.包:拓包 拓包是上墨的必備工具之一。一般使用玻璃紙或塑膠袋將大小適中之綿花包覆成團狀,再用棉布、或絲綢 包覆其外。製作時須注意拓包應圓鼓而有彈性。廉價棉布織紋較粗大,容易在拓紙上留下織布經緯痕跡,嚴重 影響作品傳真呈現,所以墨拓時一般多使用纖維細密平滑的綢布。[14] 三種不同織紋之布料圖示 名 稱 照片圖示 備 註 普通棉布 織紋粗大,蘸墨撲拓後布面粗紋拓會留在拓紙上,嚴重影響墨存 真效果。 高級棉布 織紋細小。用來拓墨,痕跡細密平均。 絲綢 織紋纖細,墨拓後效果佳,幾乎不會在拓紙上留下任何經緯痕跡。 2.刷:油漆刷 油漆刷用主要來刷除器物表面、紋路中的灰塵雜物。有時侯也被用來上白芨水。修整刷毛後 的油漆刷甚至也能用來捶打大面積的器物花紋、文字。坊間油漆行皆有販售油漆刷,依個別尺寸 之不同,單價在百元之內。 3.針:縫針 使用髮捶等器具在捶打紋路較細、淺的文物時,往往達不到很好的錘打效果。通常在捶打完畢、拓紙完全 乾燥之前,我們會用縫紉用針頭以 45 度斜角輕壓甲骨文字痕跡,再行上墨。用來輕壓紋路痕跡的縫紉用針尺寸 不限,但須注意縫紉用針應與紙面保持 45 度、順著文物紋路或文字痕跡輕壓,以免不慎挑破拓紙。 4.棒:挑紙棒 挑紙棒主要用來揭紙與補紙。[15]墨拓者大多參考師傅自製之挑紙棒然後仿製。仿製過程中傳拓者也可依 自身需求而加以削刻調整。 5.蠟:黃蠟 傳拓甲骨時,我們會將黃蠟和水煮融後捏置在甲骨下方,幫助支撐固定甲骨。黃蠟為天然蜂窩提煉而成,

14 使用粗糙織紋布料製成的拓包上墨,若遇上表面粗糙之器物,則拓紙上留下的的究竟是石碑或是織布的經緯紋路,實在難以分辨;若所 拓為遍佈細微紋路之甲骨,則甲骨上的紋路亦容易和織布經緯相混。 15 詳前節「技法篇.(四)捶打」。

(6)

不會損害文物,一般中藥店皆有售,價格一斤約在七十元左右。 6.水:白芨水 詳前節「技法篇.(三)上紙」,白芨價格一斤約在一百元左右。 三、鑑賞篇 同樣的受拓文物,在不同的墨拓技巧與條件下,拓出的紋路有粗有細、墨色有濃有淡。怎麼樣的墨色深淺、 怎麼樣的黑白對比才算得上是一幅好的墨拓作品?我們在此歸納出四項判別拓片優劣的指標,分別說明如下: (一)拓作文字與紋飾是否清楚 清楚 不清楚 文字 紋飾 圖解:上圖「文字」列右欄拓作文字第二行「 」字「酉」部件、第三行「顯」字「頁」部件較左欄拓作 字跡模糊;上圖「紋飾」列右欄拓作墨色較左欄慘灰。 分析:文字與紋飾清楚與否,與拓紙「捶打」功力深厚與否有關。捶打致拓紙凹凸有致,墨拓出來的銘文 與紋飾深刻清楚;反之則拓作銘文與紋飾痕跡顯得模糊而拙劣。[16] 不過拓作文字或紋飾是否清楚,除了取決於捶打功力外,文物本身紋路深淺也很有關係。如下三圖:

16 何培夫〈拓碑的方法〉:「石碑質地、碑文的凹凸深淺與碑陽的光滑完整,則是主觀因素,影響最鉅。自然風化、人為損壞,均可導致 拓本墨色斑剝不勻,字跡模糊難辨。不過,精湛的拓碑技術多少能夠補救,譬如小拓包細部施用、勾劃字跡輪廓,既如加強拓本效果, 也可顯出文物受損情況,頗為傳神。」(http://192.192.58.224:8080/tm/subject/stela/rubbing_manner.htm)。

(7)

鑄痕較明顯的蕈形柱(1) 鑄痕不明顯的蕈形柱(2) 第一圖拓作係拓自一件仿西周青銅爵的爵身上對稱的獸面旁卷雲紋。此幅原應左右對稱的卷雲紋,其右半 殘泐。墨拓之後,右半紋路明顯較左半模糊。蕈形柱(1)、(2)圖拓作係拓自一件仿晚商青銅斝上左右對稱的 蕈形柱頂,其右柱殘泐,墨拓之後,亦明顯較其左柱模糊。在這種情況下所拓出的模糊拓作並非傳拓者的「捶 打」功力不足所致。我們在判斷一件墨拓作品的優劣時也應考慮到文物本身紋路或文字是否完整。 (二)拓作文字與紋飾是否立體 立體 不立體 紋飾(1) 紋飾(2) 蕈形柱頂 圖解:上圖「紋飾」(1)、(2)列右欄拓作拓紙較左欄而言,不夠立體;上圖「蕈形柱頂」列拓作右欄雖 然立體感十足,但拓紙皺折、破損,影響拓片整體美觀。 分析:在文物上沾舖拓紙時需注意到拓紙是否緊貼器物表面。若整張拓紙全部緊貼器物表面,拓紙不會在 墨拓的過程中掀起來[17],在這種情況下所拓出來的拓作也比較立體美觀。拓紙常常在上紙或捶打時破損。上

17 裁紙時,紙面要大於受拓文物文字或紋飾的範圍──留白。留白範圍太小,拓作整體便顯得緊迫;留白範圍太大,則容易導致拓紙在墨 拓過程中脫離文物。

(8)

紙時沾太多水,拓紙容易破損;「捶打」時用力過猛,拓紙也容易破損。倘若拓紙在上墨前破裂,補救的方法是 「補紙」。[18] (三)拓作墨色是否濃黑、均勻 1.就拓作整體而言 墨色優 墨色不優 墨色深黑、均勻 拓包太濕 用紙錯誤 墨包乾燥 2.就拓作文字與紋飾而言 文字字跡清楚,墨色勻稱 文字字跡模糊,墨色太深 紋飾墨色不均 圖解:第 1 列「墨色優」欄拓作文字與底色黑白分明;「墨色不優」欄拓作在墨拓操作過程中可能因為拓包 使用不當、拓紙選用不當造成字跡模糊。第 2 列「墨色太深」、「墨色不均」欄拓作係在上墨過程中,各處上墨 濃淡、層次參差不均所致。 分析:上墨時本宜循序漸進,由淺而深。[19] 初學者易躁進,持拓包沾墨時往往吸墨過多,拓出來的拓作 墨色容易一片慘黑(如上「墨色不優-拓包太濕」欄之拓作);又或者怠於維持拓包的最佳使用狀況,導致拓包 表面吸墨過多而硬化,造成上墨許久,拓作墨色依然淺淡的情況(如上「墨色不優-拓包乾燥」欄之拓作);又 或者不辨墨拓用紙,選用錯誤拓紙,這也會造成拓作墨色暈暗(如上「墨色不優-用紙錯誤」欄之拓作)。 (四)拓片墨色是否柔和 1.紋飾、文字陽文、陰文之間的墨色是否柔和 墨色柔和 墨色不柔和 紋飾

18 詳「技法篇.(四)捶打」。 19 劉淵臨〈拓甲骨文的方法〉:「極濃的墨,他沒有被紙吸收進去,只浮貼在紙面上,任你拓多少遍,它仍不黑,反而在紙上推起一層黑 墨,模模糊糊,文字亦不清晰,甚至有拓一二遍,就連紙亦黏起來了。所以拓墨一定要由淡而濃,由淺而深。」亦可參前節「技法篇(五) 拓墨」。

(9)

2.紋飾、文字主體與周圍留白的部分墨色是否協調 黃蠟剃不乾淨,拓片周圍一圈灰墨 上墨時沾染到留白處 圖解:第1「紋飾」列右欄拓作陽紋墨色浸侵至陰紋部份;第2列右欄拓作主體與拓紙留白分際模糊-上 墨超過原先預定的局部紋飾,有礙觀瞻[20];左欄留白處沾染到拓紙、甲骨下的黄蠟基座痕跡,破壞拓作的整 體美觀。 分析:拓片整體墨色的柔和與拓作紙面的乾淨與否,也是決定拓作優劣的一項重要指標。理想的墨拓,文 字和紋飾陽文部分墨色湛深勻稱,紋飾與紋飾之間的過渡地帶則略顯淺灰。

參、結論

雖然目前日新月異的數位攝影、繪圖電技術已經能夠寫實的將文物實際情況完整的記錄下來,但這並 不代表文物墨拓的拓作本身已經失去它的價值。一部份脆弱的、無法曝露在光線下的文物,仍需要靠手工墨拓 來展現它的風采;整紙凹凸有致、婀娜多姿的立體花紋,也不是冷冰冰的照片和電腦動畫所能夠取代。完美的 拓作上,有黑與白的合聲、題記與朱印的答唱。這些拓作並不僅止於是史料,也是幅幅動人的藝術圖畫。墨拓 絕不只是一種技法,它是一種對話,是一種今人與古人隔著浩浩五千載時空長流的對話。 補記: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光裕先生於 2004 年 12 月至中研院史語所專題演講時提及他個人自行摸索出的 便捷墨拓方式:上紙時不用白芨水而使用清水,捶打時亦僅用毛刷粗略敲拓一遍,待受潮之拓紙由透明轉趨不 透明時,再用二拓包互相調整含墨量後輪番上墨。上墨時以鑄有銘文處為墨拓重點,再以銘文為中心,由內到 外拓出器物整體紋路器形。此種乾拓方式重在保存銘文,所耗時間約只有傳統濕拓法的十分之一,與本文所敘 有略有不同,茲附記於此。 誌謝: 感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為傳承墨拓技法、培養國內墨拓人才,開設兩期文物墨拓課程,並聘請文 字學門助理李昌菁女士擔任講員。感謝史語所文物陳列館、鍾柏生先生、陳昭容女士提供青銅器、甲骨複製品 與石碑作為課程學員練習之用。感謝史語所副研究員黃銘崇先生、袁國華先生惠賜文章修改意見。感謝本課程 林憶梅、林銀花、施汝瑛、詹今慧、林宛蓉、謝 霓、林昆翰等學員提供墨拓作品。感謝溫敏宇小姐將課程全 程攝影並提供部份文物照片。

20 在為傳拓甲骨上紙前,我們會將超過甲骨受拓面週圍的黃蠟剔除至受拓面以下。若甲骨週圍的黃蠟參差超過甲骨受拓面,上墨時無可避 免的墨汁會沾到被參差黃蠟撐凸的拓紙,造成拓紙留白處的污損。

(10)

參考文獻

何培夫《拓碑的方法》,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網:http://memory.ncl.edu.tw/tm/index_tw.jsp。 李婷婷,〈訪華海燕談字畫修復〉藝術家雜誌社,1992 年 5 月。資料亦見於東西文物修復中心網站: http://home.ivx.de/602222/cht/cht_intro.html。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考古學門《數位典藏叢書『數位化工作流程-考古主題小組』》,臺北:中研院史 語所,2004 年 7 月。 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臺北:國立編譯館,1988 年 9 月。 陳秀玉〈失落的技藝-全形拓〉,《古今論衡》第七輯, 2002 年 1 月。 陳昭容、袁國華、黃銘崇〈傅斯年圖書館藏銅器全形拓〉,《古今論衡》第三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 究所,1999 年 12 月。

陳瑞文〈圖書館界與無酸紙的發展:Library Commun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id-Free Paper〉。《圖書 與資訊學刊》35 期,2000 年 11 月。 黃國鈞《數位影像融入典藏-分析日本與臺灣之現況》,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訓練推廣分項之數位典藏專 業培訓課程講義,臺北: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一樓會議廳,2004 年 10 月 20 日。 鄒濬智〈文物墨拓拓法的改良與革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9 期,2005 年 2 月。 劉淵臨〈拓甲骨文的方法〉,《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一卷第四期, 1984 年 6 月。 影像視覺藝術中心網站:http://www.mva.com.tw/intro.ht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所自 81 年接辦廢棄物清理專業技術人員訓練,均依環保署廢 棄物管理政策及法規變動,配合編修教材,俾使訓練內容與法令要求

磁性墨水字體是一種具有磁性 , 可以經由電子機器辨認 處理的文字符號 , 將這種磁性字體鍵印在票據上 , 以往靠 人工辦理票據交換作業 , 便可以改由電腦自動處理。. 磁性墨水字體辨認

UNCTAD 認為,投資政策是國家因應新冠肺炎之重要 工具,包括

It is hereby certified all the goods were produced in Taiwan and that they comply with the origin requirements specified for those goods in the generalized system of

二、其他 匯兌手續費 多國政府為增加稅收,自本(2005)年 1 月起將匯 兌手續費自 10%調升為 13%,哥斯大黎加已向世 界貿易組織表示該措施違反 WTO 相關規定,因

局部性協定:在拉丁美洲整合協會(ALADI)架構下與 7 個國家簽 署 9

美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加拿大 [Canada].

 光顏巍巍  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   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