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共分三項陳述:一、研究對象;二、協同觀察者;三、協同教 學者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本節共分三項陳述:一、研究對象;二、協同觀察者;三、協同教 學者"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目的在說明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與步驟,歸納出 下列研究工作:一、研究方法;二、研究成員;三、研究架構;四、研 究流程;五、研究工具;六、資料處理等六部分,說明本研究之方法與 過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探討舞蹈融入排球訓練後,對選手身體感知能力與運動技 能表現之影響,為達研究目的及獲得有效之實證,透過自編之舞蹈課程 進行行動研究,藉由研究者本身參與運動校隊訓練、舞蹈課程學習以及 相關理論的研讀,文獻的蒐集與整理,與協同教學者共同編製出一套以 舞蹈身體訓練為基礎的課程,實際引導選手作親身體驗的練習,並廣泛 蒐集學習單、教師觀察紀錄、訪談紀錄、問卷調查表等各式資料,對所 蒐集到的多元資料加以分析,瞭解選手在接受此課程之後,對其身體感 知能力與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並進行比較與討論,做為本研究的結論 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成員

質性研究的樣本一般都很少,甚或是只有一個個案,但需要有深度

(2)

的立意抽樣。也就是說,選取的樣本思考基礎必須是能提供「深度」和

「多元社會實狀之廣度」的資料為標準,使其能說服其他研究人員,有 別於量化研究中的抽樣原則,故其抽樣的對象與研究的結果是有其相輔 相成的存在價值。

本節共分三項陳述:一、研究對象;二、協同觀察者;三、協同教 學者。

一、研究對象

以研究者所任教的排球校隊學生為主,係因這個年紀的學生在身體 的運用與肌肉使用方式上,尚無清楚的認知與覺察。基於此理由,研究 者以立意取樣的方式,以臺北市立南湖高中排球校隊選手一、二年級計 有男生四名,女生六名,共計十名為研究對象,其個人資料如下表 3-2-1 所示,並於九十四年三月四日星期五,召集學生進行第一次的溝通,簡 介本研究的內容、舞蹈課程概念說明、參與研究同意書簽署、上課日期 確立與其他事宜等。

3-2-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代碼 性別 年級 接受運動訓練時間

佩佩 2 8 年

小筑 1 7 年

小筠 1 7 年

小嵊 1 5 年

小如 1 1 年

小婷 1 1 年

小銘 2 6 年

(3)

小豪 1 7 年

小濬 1 1 年

小哲 1 1 年

二、協同觀察者

為提高行動研究之觀察效度,本研究邀請林維芬老師擔任協同觀察 者,林師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碩士,具有豐富肢體表演 經驗,其碩士論文<跨越時空的身體探索>於身體的使用方式多所著墨 並深入探討。因此,邀請於研究中協同觀察研究對象學習之狀況,並進 行研究對象學習觀察表之記錄。因本研究上課時程與林師平日授課時間 有所衝突的關係,故以錄影方式供林師作課後觀察的紀錄工作。其重要 學經歷年表請參閱附錄一。

三、協同教學者

(一)林惟華老師(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助理教授)

由於研究者舞蹈教學實務經驗尚顯不足,故邀請林師於本研究擔任 整體舞蹈課程設計及主要教授者,協助指導在研究中所面臨之實務教學 或觀察上的問題及提供建議。其重要學經歷年表請參閱附錄二。

(二)黃齡萱老師(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研究所)

於研究中擔任舞蹈課程協同教授者,協助指導在研究中所面臨的問 題及提供建議。其重要學經歷年表請參閱附錄三。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綜合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繪製出研究架構,如圖 3-3-1 所示。

緒論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問題 4.研究之重要性 5.研究範圍 6.研究限制

7.名詞操作性定義

文獻探討

1.行動研究 2.動作教育 3.舞蹈身體訓練 4.排球身體訓練 5.舞蹈與運動結合

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2.研究成員 3.研究架構 4.研究流程 5.研究工具 6.資料處理

教學歷程檢視

1.問題發現與解決 2.課程架構擬定 3.課程發展與實施

4.課程的計畫、檢討與再實施

舞蹈融入南湖高中排球校隊訓練之行動研究

發現、改變與省思

1.舞蹈融入運動訓練的接受程度 2.身體肌肉使用方式之感知經驗 3.身體應用於運動技能表現之感

知經驗

4.身體能力的整體提昇情形 5.研究者觀察與省思

6.結論與建議 3-3-1 研究架構圖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係從自身帶隊經驗、校隊選手學習觀察表現與接受專業舞蹈 課程訓練中發現若干問題,開始構思研究方向並進行大綱撰寫、授課計 畫擬定、尋找研究對象、課程內容的設計與修正、問卷大綱的擬定;於 九十四年三月十日正式實施本研究所設計之舞蹈課程,於同年六月九日 完成課程實施,研究期間並進行多元資料蒐集(包括錄影、錄音、學習 單、教師觀察紀錄表及訪談紀錄彙整等)與分析、參與者效度檢核,最 後至研究論文的撰述完稿。

本研究分成三個研究階段,實施過程分述如下:

第一階段:研究形成與規畫(本階段從九十四年一月起至三月止),工 作項目如下。

(一)針對研究背景,確定研究主題、目的、對象、方法及步驟。

(二)進行行動研究、動作教育、舞蹈與排球訓練等文獻資料蒐集。

(三)撰寫研究計畫,並擬出課程內容大綱、工作進度管制表。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與反思修正(本階段從九十四年三月十日起六月九 日止),工作項目如下。

(一)透過文獻蒐集與歸納彙整,分析排球與舞蹈身體訓練共通的身 體使用方式與特性,依據其共通之特性編製適當之教材與活動 課程。

(6)

(二)實際進行「舞蹈課程」,並於課後依據研究對象學習狀況進行 教材或口語引導修正與微調。

(三)討論、檢測評量,透過反省歷程與修正教學,改進教學策略。

(四)教學觀察、紀錄、資料蒐集。

(五)每階段發放學習單,依授課內容與個人實際感受進行撰寫。

本研究所欲教授的教材教法與範圍,以程序性教學為主,與協同教 學者針對舞蹈與運動訓練之共通特性,進行舞蹈課程之研究與規畫設 計,並設計十二週,每週二節,共廿四節課之教學大綱,利用每星期 二、星期四中午十二時至十三時於南湖高中韻律教室進行;整體課程分 成四個階段實施,前三階段針對排球身體訓練所需要的運動要素:重心 掌握、平衡性、協調性、靈敏性、柔軟性,對應於舞蹈身體訓練的元素 概念之時間、空間、力量三個部分為課程設計主軸,每一階段設計若干 套組合動作,最後一階段則以綜合練習為主。透過動作設計,由研究對 象進行模仿與動作技能學習,從中強化動作學習的要領與實際身體肌肉 使用方式等動作教育觀念的建構學習,以觀察校隊選手的表現,並進行 資料蒐集與分析探討。

第三階段:研究報告撰寫(本階段於九十四年七月至十一月進行),工 作項目如下。

(7)

(一)資料分析,將所蒐集之資料進行編碼、彙整及分析。

(二)提出討論與建議,其所得結果進行討論與提出建議,並撰寫研 究報告。

以上三個階段透過行動研究方式,以改善排球校隊選手在訓練時所 遭遇的學習困境,提供有效學習方法,讓選手能接受舞蹈課程融入運動 訓練且產生興趣,並能建立正確的身體動作使用觀念,以掌握運動技術 動作的操作要領(圖 3-4-1 為本研究之流程圖)。

(8)

發現問題

構思研究方向並諮詢專家意見

蒐集相關文獻

第一階段

研究形成與規畫

(九十四年一月起至三月止)

擬定研究計畫

撰寫課程大綱內容

課程進行實作

課程實施反思與修正

第二階段

研究實施與反思修正

(九十四年三月十日起六月九日止)

觀察資料記錄蒐集

專家效度處理

資料彙整分析

第三階段

研究報告撰寫

(九十四年七月至十一月)

撰寫研究報告

3-4-1 研究流程圖

(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參與研究訪談及錄音錄影同意書、

基本問卷調查表、觀察日誌、參與者學習單、教學日誌、媒體紀錄、訪 談大綱、課程實施的專家效度檢核與資料分析的信效度檢核。

一、參與研究訪談及錄音錄影同意書(附錄四)

由於本研究的課程實施進行時需全程錄音錄影作為資料分析用,故 進行研究前擬定參與研究訪談及錄音錄影同意書,在徵得全體研究對象 的同意後方進行錄音錄影,以確保其權益。

二、基本問卷調查表(附錄五)

此為參加本研究課程實施前的背景資料調查,其主要目的在瞭解研 究對象的個人基本資料,其問題包括:

(一)開始學習專項運動與接受專項運動訓練的時間。

(二)是否曾學習過舞蹈相關課程。

(三)參與本研究的意願。

(四)在「訓練」與「比賽」過程中能否感知對動作的掌握能力。

(五)對身體的運動要素是否感到滿意。

(六)學習舞蹈的經驗與認知。

(七)在參與訓練與比賽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或困境。

(10)

三、觀察日誌

課程實施當下,為能瞭解研究對象對個人身體感知能力的覺察表現 情形,以研究者與協同觀察者撰寫日誌的方式,以文字記錄每一節課程 的實施情形,詳載出席情形、課堂參與、上課表現、動作學習歷程等紀 錄,並於課程結束後,與協同教學者進行該節課程溝通,以利課程設計 的確認與修正微調的參考。

四、學習單

請研究對象在每一階段課程實施過後,根據學習單記錄上課學習心 得與感知能力的覺察。此部分是反映學習狀況,並實際提供授課者課程 設計與修正的方式。

五、教學日誌

教學日誌的使用,是在課程實施時詳細記錄每一堂的細節與發生的 問題。

六、媒體紀錄

本研究將每次上課的過程,利用 DV 攝影機進行全程錄影,作為教 學省思與問題探討之用,並作為事後反思回顧之重要參考依據。

七、訪談大綱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設計課程實施完成後之訪談大綱,以瞭解研究

(11)

對象上完課後對舞蹈的接受度能否提高,並評估規畫舞蹈融入運動訓練 之可行性;再者蒐集研究對象在接受了此一舞蹈課程之後,個人對其身 體感知能力及運動技能表現學習的心得分享。

八、課程實施的專家效度檢核(附錄六)

將本研究編配之課程內容詳細轉化成文字紀錄,邀請國內知名專家 學者進行課程效度檢核,以利課程實施。本研究之舞蹈課程係為創新課 程設計,故於效度檢核時透過會議模式進行討論,並請專家於會議紀錄 上簽認以作為效度檢核依據。

九、資料分析的信效度檢核

將所蒐集的資料,包括研究者與協同教學者、研究者與協同觀察者 以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進行信效度檢核,經由交叉比較與檢驗後,確 認資料信效度之準確性,取其具信效度資料,進行論文研究報告撰寫。

第六節 資料處理

本節共分成三部分陳述:一、資料轉錄;二、資料編碼;三、三角 檢核法。

一、資料轉錄

將每一階段每一節課程教學活動所錄製之 DV 錄影帶,與研究對象 進行晤談的錄音帶及與協同教學者討論的過程錄音,進行後續資料轉錄

(12)

工作,並將人物以代碼進行資料建置作業。

二、資料編碼

將上述所轉錄的資料,依上課或訪談日期逐一編碼,例如:九十四 年三月十日第一階段課程,編碼為「940310(Ⅰ)」,並在論文研究報 告中將該資料呈現時,附註於後。

三、三角檢核法

石志如(2003)引述夏林清等譯(1997)文獻指出,三角檢核法是 對照和比較同一情境不同說法的重要方法。經由對觀點上差異的辨識與 探究,矛盾和差距可以浮現,因為在不同觀點之間存在被彼此同意的部 分時,解釋被認為是較可信的。

本研究所蒐集之資料經上述編碼後,參採資料分析之三角測定方 法,即研究者與協同教學者間的信度檢核、協同觀察者的信度檢核、以 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之效度檢核,經由比較與交叉檢驗後,確認資料 信效度之準確性。

(一)研究者與協同教學者間的信度檢核

在每一堂課程實施後,立即進行課後討論,於該節課程的實施中,

發現研究對象的若干問題,提出討論,例如:上課反應、接受程度、動 作能力及學習情況等。即透過研究者與協同教學者的經驗與認知,剖析

(13)

問題發生的原因,取得適切溝通。

(二)研究者與協同觀察者間之信度檢核

將錄製編碼的資料,分別進行課後觀察工作,針對影片資料中不同 的看法或有疑義的部分進行廣泛討論與溝通,直到雙方的意見相同為 止,例如:研究對象學習反應、動作表現方式、對課程的接受程度及整 體能力提昇情況等等。

(三)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之效度檢核

將課後訪談錄音逐字轉成文字資料交與研究對象確認無誤後,進行 資料分析,待資料分析告一段落後,讓研究對象再次確認其對舞蹈的接 受程度、身體感知經驗與對運動技能學習影響所論述之語意是否相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本研究以取自石門水庫地區之低塑性黏土為研究對象,以浸水直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

本研究探討空氣流量及轉爐石量對於 Chlorella sp.生長之表面物 化特及釋出有機物性質影響,可透過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Fourier transform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