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二)
教學經驗分享
基督書院 李卓恒
2022年6月17日
1
閱讀教學
推廣閱讀風氣,可以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態度。教師要提供可引發閱 讀興趣的環境,例如善用圖書館設施和社區語文活動,安排學生廣泛閱讀各類 讀物;提供適當輔導,包括尋找閱讀資源的途徑、適當運用閱讀策略以及如何 從閱讀中建構知識;要着重從閱讀中培養能力和樂趣,例如為學生組織導賞活 動,引領學生閱讀優秀的作品,提高閱讀的質量,避免要求學生做過多的書面 閱讀報告;要鼓勵學生分享閱讀的心得和感受,例如組織讀書會、舉辦讀書報 告會等。
(1) 培養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閱讀能力;
(2) 掌握閱讀策略;
(3) 樂於閱讀、勤於閱讀、認真閱讀,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
2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10
中華文化
語文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培養閱讀、寫作、聆聽、說話等語文能力時,
教師宜多選用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語文學習材料,寓文化學習於語文學習,
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同時認識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學習
3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26
以文言經典作品作為學生閱讀輸入的核心部分
課程提供「建議篇章」(包括公開考試的「指定考核作品」),推薦適合學生程度的 文言經典作品,作為他們閱讀輸入的核心部分。這些文言經典作品包含豐富的語 言、文學、文化底蘊,學生透過熟讀精思,感受作品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
掌握篇中文學、文化內涵,有助豐富語文積澱,培養品德情意和提升文化修養,也 有助拓寬視野和胸襟。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程,例如 增設文言經典單元或配合單元主題加入相關的篇章。
不過,這些「建議篇章」只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教師在規劃課程時,仍須因應學 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配合單元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選用不同的學習材 料,包括白話和其他文言作品,進行教學。在設計教學時,教師應善用文言經典作 品,引導學生深入欣賞篇章,體會作者的用心,感受其中的文化思想特質,掌握行 文作法的精粹,從而提升語文素養,增強品德情意。教師並宜擬設不同的情境,讓 學生能遷移所學。
中華文化學習
4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8
細讀文本,提升閱讀深度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仔細精讀一些蘊含豐富文學、文化內 涵的經典作品,含英咀華,涵泳細味,體會意蘊,汲取養份,以提高語文素養。教師宜讓 學生連繫知識和生活經驗,誘發感悟,引導賞析,對文本作深度和多角度閱讀;或進一步 結合多元化的學習材料,以篇帶篇、以篇帶書,並有機地連繫各範疇的學習。
P.9
大量而廣泛閱讀,積累語匯,培養語感
學習語文必須積累。語文能力是在對語文材料大量反復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中 形成的。學生必須透過廣泛閱讀,儲積語匯、句型,豐富知識,開拓思想。課堂上閱讀的 學習材料只佔學生所需閱讀量的極小部分,教師須善用校內和公共圖書館的資源,確保學 生大量而廣泛地閱讀,以此培養語感。教師宜設計活潑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閱讀報 告、口頭匯報、以讀者身份寫信給作者、代入作品中角色撰寫日記等,鼓勵學生分享閱讀 的心得和感受,但不宜千篇一律要求學生寫作閱讀報告,以免打擊閱讀興趣,加重功課負 擔。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文本,亦宜於課堂內外安排多元的閱讀活動,以增加閱 讀趣味,豐富閱讀體會。
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
5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31 第四章學與教
(3) 重視閱讀,豐富積儲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教師須致力閱讀範疇學與教的規劃與實踐,讓學生有 足夠的閱讀經歷。教師要選取古今優秀作品,一方面讓學生大量閱讀,廣泛閱 讀,吸收和積累語言材料,豐富積儲;另一方面讓學生細讀文本,包括誦讀吟 詠優秀的篇章,感受、理解、賞析、評價作品,以培養語感和閱讀能力,並作 適量背誦,以深化體會。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文本,還應在 課堂內外安排多元的閱讀活動,以增加閱讀趣味,豐富學習經歷。
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
6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白居易《與元九書》:
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
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時:時代、時局 事:生活
隨時而教、隨事而教、隨文而教
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
7
文本細讀 文化知識 跨科閱讀 別科知識 活動
曹丕《與吳質書》
王羲之《蘭亭集序》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魏晉風流 三曹:
建安七子 竹林七賢 小學:
一、正反同詞/反訓 二、錦心繡口四六文 三、上巳日
四、流觴曲水 大學:
一、君子以文會友 二、行樂須及春 三、死生亦大矣
蕭賀雄
《歷史回眸:2400萬 人喪生 鼠疫差點毀 了歐洲》(節錄)
與鼠疫有關的新聞
丁新豹
《香港歷史散步》
(節錄》
歐洲黑死病歷史 口罩來源
威尼斯嘉年華
薄伽丘《十日談》
魔笛吹魂——歐 洲童話故事《哈 默爾恩的吹笛人》
1894年香港鼠疫
延伸閱讀:
一、《世說新語》
二、北溟魚《孤 獨的風度》
歷史散步:
「醫道」——
太平山街的滄海 桑田
跨課程閱讀——文章合為時而讀之【學在瘟疫蔓延時】
《論語.先進》
8
隨時:疫情流行
隨文:曹丕《與吳質書》
隨事:生離死別,哀樂無端
曹植《說瘟氣》: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
或覆族而喪。」
東漢末年人口約5650萬,經歷了大規模的瘟疫,僅僅幾十年後,
全國人口僅存1600餘萬,銳減達四分之三。
卻是舊時相識
《與吳質書》背景
曹丕整理亡友文章時,睹物思人,感慨激動,不能自已,於建安二十四年寫下 這篇「文情交至」的文章。
9
建安七子:
孔融、阮瑀、王粲、陳琳、徐幹、應瑒、劉楨 文化知識——魏晉風流
竹林七賢:
山濤、嵇康、阮籍、劉伶、向秀、王戎、阮咸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陳王)
10
(1) 二月三日(有版本作「三月三日」),丕白:
(2)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 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 勞結。
(3) 昔年疾疫(建安二十二年),親故多離其災,徐、
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遊處,行則連 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 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
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
「鬼錄」。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
可復道哉?
隨時:疫情流行
隨文:曹丕《與吳質書》(選段)
隨事:生離死別,哀樂無端
文化知識——文化節日 二月二日 花朝節
三月三日 上巳節
文化知識——正反同詞/反訓 歲月易得;多離其災
舉一反三:亂、受、鬻、奉 文本細讀
睹物思人,哀悼情切 駢四儷六,錦心繡口
11
(4)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 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 者矣。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詞義典雅,
足傳於後,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 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 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
微為繁富。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
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於辭 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昔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
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俊也,今 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 下不及見也。
隨時:疫情流行
隨文:曹丕《與吳質書》(選段)
隨事:生離死別,哀樂無端 文化知識——名與字
字偉長 字德璉 字孔璋 字公幹 字元瑜 字仲宣
七子獨欠哪一位?
徐幹 應瑒 陳琳 劉楨 阮瑀 王粲
12
隨時:疫情流行
隨事:生離死別;哀樂無端
13
(5) 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 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 未白頭耳。光武言:「年三十餘,在兵中十 歲,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與之齊 矣。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
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 復得為昔日遊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
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6)頃何以自娛?頗覆有所述造不?東望於邑,
裁書敍心。丕白。
隨文:曹丕《與吳質書》(選段)
文化知識——名與字 自稱用「丕」
價值教育 把握當下 珍惜情誼
隨時:疫情流行
隨文:王羲之《蘭亭集序》
隨事:生離死別,哀樂無端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三月三日,
上巳節),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 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 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 暢敍幽情。是日(三月三日)也,天朗氣清,惠 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 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對讀《論語.先進.侍坐》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文化知識——三月三日 上巳節
修禊,源於周代的一種古老習俗,即農 曆三月上旬「巳日」這一天,到水邊嬉 遊,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人們 相約郊遊踏青,到水邊沐浴、洗濯,藉 以除災去邪,古俗稱之為「祓禊」。後 文人飲酒賦詩的集會,也稱為修禊。
流觴曲水——文人雅會
14
隨時:疫情流行
隨文:王羲之《蘭亭集序》
隨事:生離死別;哀樂無端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 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 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 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 事遷,感慨繫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 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 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 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 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 列敍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
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文化知識
君子以文會友
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 熱,仰而賦詩……撰其遺文,都為 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列敍 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 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 將有感於斯文。
王戎: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文本細讀
哀樂無端,悅生惡死 駢四儷六,錦心繡口
15
16
Google Classroom
4D同學,這短片本來是為中五級文學班拍攝的,也是 我第一次拍片。作為你們的中文老師,也把這條短片 送給你們。文學必須扣緊現實,能回應「當下」……
拍攝短片,幫助學生梳理
《與吳質書》、《蘭亭集序》
學習任務:
請學生觀看短片,結合閱讀書籍所得,然後寫出個人感悟。
有人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
《世說新語》記錄了魏晉名士的逸聞趣事和玄言清談,是他們與自然 的物我兩忘,也是對現實的逃避與磨合。魯迅說是「一部名士底教科 書。」它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 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豆萁之爭 驢鳴送葬
小時了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推動閱讀經典
17
(一)閱讀彙報題目:魯迅說《世說新語》是「名士底教科書。」
以下三人,你認為誰是「名士中的名士」?(不少於 1000字)
嵇康 阮籍 謝安
(二)作文:以「想不到一場疫症,令我對 有另一番體會」作 首句,續寫文章。
學生的反思
18
學於範文邊上——歌詩合為事而讀之【師生情】
文本細讀 文化知識 跨科閱讀 延伸閱讀 活動
韓愈《師說》
《論語‧先進》
師生情誼(父子倫)
同門情誼(兄弟倫、朋友 倫)
重溫「上巳節」
呼「名」稱「字」
束脩之禮
萬世師表——孔子教學 孔顏樂處
M.J.哭別 KOBE 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豐子愷《憶丏師》
《豐子愷漫畫選繹》
余光中
《文章與前額並高》
《雅舍小品》
寫作練習:
命題寫作- 記述一位你 敬愛的老師,
並抒發你對他/ 她的感情
材料寫作- 就豐子愷漫 畫,寫下個人 感悟
19
隨文:韓愈《師說》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師說》中的「師道」指「從師的傳統」;但也流露韓愈對李蟠的欣賞。
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寫書評或介紹。他們有 一種業餘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地瀏覽。每到有什麼意見,他們隨手 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寫一個問號或感歎號,像中國舊書上的眉批,外國書裡 的Marginalia。這種零星隨感並非他們對於整部書的結論。因為是隨時批識,先後 也許彼此矛盾,說話過火。他們也懶得去理會。
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序》
20
賢哉,回也!
•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 惜乎,吾見其(回)進,未見其止也。
• 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悅!
孔顏樂處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住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 慟而誰為!」
•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21
孔子與顏回,成為美談
《師 說》總結,預備《論語‧先進》
學習任務:
(一)請學生聆聽香港電台文化節目《講東講西》:
「尊師重道」( 2020年2月4日;長度:2小時)
(二)除孔子和顏回外,找一對你會讚好的師生,用不超過 150字 寫出你欣賞他們的原因。
22
除孔子和顏回外,找一對你會讚好的師生,用不超過150字寫出你欣賞他們的原因。
孔子與子路 胡適與傅斯年
霍爾比齊與艾撒克.巴羅 葉問與李小龍
23
風流儒雅亦吾師
豐子愷《悼丏師》
余光中《文章與前額並高》
24
隨文:《論語.先進》
隨事:為人稱道的師生情誼
邢昺:「《先進》論弟子賢人之行。」
朱熹:「《先進》多評弟子賢否。」
三、掌握孔子因材施教及啟發教育
《論語.先進》特色:
一、多記師生感情及同學情誼(學校生活)
二、《論語》少有的長篇記述——《侍坐章》
25
文化知識 束脩禮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束髮修飾(十五歲)
一束肉乾
26
文化知識 名與字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 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仁.論孝.論君子》)
名以別體,字以表德
成年禮——扣連婚姻文化
《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女子許嫁,笄而字。」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待字閨中
隨文而教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
未入於室也。」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27
精讀——隨《論語‧先進》看文化 舉隅
《論語.先進》: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民與人有別:
《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左傳.曹劌論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論語.先進》: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 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舉隅
《論語.先進》: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28
學生自行整理課文 分組彙報
人物形象文化點:名與字師生情友情 孔子形象文化點:孔子的教學
文化點:上巳節為國以禮
29
師生情
愛之深,責之切
30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
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論語‧先進》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 可也。」《論語‧先進》
及左公下廠獄……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揹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脱矣。史前 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眥;目光如炬,怒日:
「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 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 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 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孔子教學
先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 先愛學生,才願意教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禮記.曲禮》: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侍坐章》四子,誰學得最多? 顏淵問「仁」,越問越「發」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説》以貽之。
31
建議篇章中之文化學習——歌詩合為事而味之【友情】
文本細讀 文化知識 延伸閱讀 活動
《莊子.逍遙遊》
《莊子》記莊子與惠施 交往五則
一、魚樂辯 二、鼓盆而歌 三、鴟嚇鵷鶵 四、無情辯 五、運斤成風
儒與道:
有用與無用 君子之交:
君子和而不同 嵇康與山濤 蘇軾與王安石
士為知己者死——
知己:
《論語.學而》
《廉頗藺相如列傳》
《出師表》
高山流水 管鮑之交
嵇康《與山巨濤絕交書》
寫作練習:
命題寫作 - 論知己
- 記述你與知己發 生的事情,並抒 發個人體會
32
總結: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
文本細讀 文化知識 增潤閱讀 其他學習材料
十二篇指定學習 材料
教育局建議篇章 校本選用篇章
中西文化比較 文化內核
仕與隱——儒與道 儒家入世
道家出世
廣泛閱讀,以篇帶書,
尚友文豪,推動閱讀。
生活中見文化 引薦大師:
大師說唐宋 大師談儒道
善用考材作為學習 材料,例如:
《列子‧說符》
魯迅《二十四孝圖》
《孔子家語‧六本》
《孝經‧諫諍篇》
韓非《五蠹》
《史記‧孔子世家》
李翱《命解》
劉熙載《海鷗》
《說苑‧立節》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