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心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心靈"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0088 47

哲思小品 人的生命有限,知識卻如汪洋。在求學旅程中,良師彷彿是帶領自己前 進的舵手,說著,揚帆吧!當我們航向未知的藏寶圖,領略天光變換,

最感謝那些生命中的舵手。且看傅教授回憶過往,親炙兩位大師的風 采 … …

求學路上的恩師

◎傅佩榮

一、南懷瑾先生

在最近一次媒體訪談中,大陸記者稱我是「台灣來的,繼南懷瑾先生之後的 哲普大師」。我對於別人給我的所謂「封號」,一向抱著尊重的態度,通常也不 願多作評論。譬如,別人稱我「大師」,我心中有啼笑皆非的感覺,不知該接受 還是該拒絕,因為我很早就認為:在人文學界要達到大師的資格,大概總是七十 歲以後的事。

說到「哲普」,是就哲學的普及推廣而言。在台灣,南先生是經典詮釋者、

修行指導者;他是活躍於社會高層的知識份子,一般人不會把他與哲學聯想在一 起。他曾經受聘於輔仁大學哲學系,教的科目是中國哲學史,但是為期甚短,大 概二三年而已。我正好在輔大上過他的課,對他當然印象深刻了。

他是怎麼上課的呢?首先,當時哲學系用的教科書是馮友蘭教授的《中國哲 學史》,但因為兩岸處於敵對狀態,所以馮著並未標示作者大名,由學校總務處 影印成書,賣給學生作上課之用。南先生上課並不用教科書,想到什麼就說什 麼,至於內容則五花八門,學生們聽了反而津津有味。一年下來沒有學到什麼專 業的中哲史,倒長了許多稀奇古怪的見識。

有一次,他見同學們無心上課,大概是接近耶誕假期的緣故,他面露微笑宣 布:「今天不上課了,我教你們打坐吧!」說完雙手一按,整個人就躍上講桌,

盤腿坐好,雙腳掌心朝天,雙手合十,狀如老僧入定。同學們都是二十歲的年輕 人,自然看得目瞪口呆。有些人跟著老師的口訣,也開始盤腿數息了。

聰明人喜歡表現幽默感。南先生知道許多學生常擔心考試與分數,就勸大家 看開一點,並說:「因為學生太多,我沒有時間閱卷,所以就用電扇來吹考卷,

再依考卷落點的遠近來決定分數。」意思是:寫得較少的卷子比較輕,也吹得比 較遠,所以分數也較低。反之,誰寫得越多,誰的分數就越高了。後來真有同學 按這種方法得到高分。哲學系教師的隨興自在與不可捉摸,於此可見一斑。

(2)

48 389

補給站

哲 小品

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先生的一句話:「一個年輕人在二十六歲以前沒有成就,

他就終身沒有希望了。」這句話對我是很大的打擊。我心想:大學畢業已經 二十三歲了,當兵兩年就二十五歲了。再怎麼聰明與努力,二十六歲最多取得碩 士學位,怎麼談得上什麼成就呢?南先生依自己的特殊經歷來作普遍的推論,因 他二十六歲在大陸西南地區就聲名大噪,成為傳奇人物。

我後來唸了道家,才算化解長期存在心中的壓力。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 晚成。朝四與暮三,加起來是七;朝三與暮四,加起來也是七。既然整體看來,

總數都是七,我們又何必加入情緒因素,在其中表現無謂的喜怒哀樂呢?

記者知道我與南先生有一小段師生因緣,就追問我對他老人家的評價。我 說:「南先生不是學院派教授的那種學者,他是絕頂聰明的讀書人,對中國各種 學問,儒釋道的一切經典,一看就懂,一懂就能講得頭頭是道。」這時如果斤斤 計較於某些意句的解釋,恐怕有些文不對題而大煞風景了。

譬如,南先生最為膾炙人口的書是《論語別裁》。他確實別出心裁,把《論 語》打散開來,依其生活背景與核心觀念來加以介紹,使人讀來深感趣味,好像 時空的差距消失了,孔子也變得真實而有生命。那麼,如果由學術研究的立場來 看,這本書的評價如何?這就見仁見智。依今天大陸國學熱的情況而論,許多以

「心得」為名的書都過於主觀與淺顯,那麼南先生的書當然值得一讀。不過,如 果有學生要寫研究報告,恐怕就不會倚賴這本書。南先生是一位生活哲學家,而 不是學院派的教書匠。

二、余英時先生

我在耶魯大學唸書時,博士論文有兩位指導教授,其中一位是余英時先生。

余先生那時已經名滿天下,望重士林。他有一次寫了一篇長文,討論中國古代的 價值觀問題,結果台灣的《中國時報》一天刊完全文。這是前所未見的尊重規 格。我為此事向他致意時,他謙稱:「這實在是名過其實了!」

學者受到媒體的肯定,並非只是個人獲得虛名,而是他的學問有益於世道人 心,這當然值得額手稱慶。他是指導教授,每週指定我要閱讀專書與論文,我則 固定每週一小時向老師報告學習心得。我在作報告時,余先生只是靜聽,有時眼 望天花板,有時清理他的煙斗。每當我講到自己的看法或者表達不太有把握的意 見時,他就會轉頭看我一眼,意思好像在說:「真是如此嗎?」

被他如此一望,不免有些心虛,我就立即補充說明,不然就停頓一下,靜聽 老師的指示。我的報告時間最多半小時,剩下的半小時就開始聊天了。不管聽到

(3)

20088 49

哲思小品

任何題材,余先生都會旁徵博引,展現歷史學者的博學多聞,讓我頗覺「望洋興 嘆」。即使聊到現實生活的題材,他也能侃侃而談,說出許多通透的道理。

我在寫完博士論文之後,終於忍不住請教余先生:「為何能夠如此博學?有 沒有什麼祕訣?」

他說:「有的,我從年輕的時候,就養成一種習慣。每天晚上臨睡前,我都 要自問:『今天又過去了,我今天有沒有學到新東西?』如果答案是有,我才上 床睡覺;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我就到書房去,隨便取一本書翻閱,一定要確定 自己學到了一點新東西,我才願意去睡覺。」

只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再持之以恆,那麼三十幾年下來,自然擁有豐富的學 識了。余先生的成功祕訣即在於此。然而,一般人最缺乏的正是恆心,如果沒有 明確的動機,又怎能產生奮鬥的動力呢?談到動機,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孔子口中的「古」應該是指周初及以前;當時的學者考慮的 是:學習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命。到了孔子的時代,學者所想的是成名得利,取得 官職與俸祿。再往下兩千多年,到了今日,學術分工日趨細密,絕大多數學者的 專業知識完全與自己的「生命處境」沒有任何關聯了。

因此,即使是專業學者,也需要重新找到學習的動機,亦即學習是為了增益 自己的生命價值,讓自己在「好學、深思、力行」的良性循環中,不斷感受心靈 成長的喜悅,對自己與周遭的親人朋友,都是一件美好的事。

余先生的方法,或許是受到子夏的啟發。在《論語》中,子夏認為「好學」

就是:「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意思是:每天知道自己所未知,每月不 要忘記自己所已知。明末大儒顧炎武寫《日知錄》,他的書名也是取自此語。由 此可見大家心同理同,都想把握每一天,而不願稍有鬆懈。

我自耶魯歸來之後,常常想到余先生的教誨,也總是提醒自己要每天學習一 點新東西。二十多年過去了,我未能完全做到這樣的要求,實在不免愧對老師。

我在今年四月下旬應邀前往安徽電視台主講十二集《莊子》,認識當地一些 朋友。他們談到當代學者時,便強調胡適之先生是安徽人。這時我就加上一句:

「我也有兩位恩師是安徽人,一位是方東美先生,一位是余英時先生。」這些當 然只是為了聊天助興,因為身為學生不能依靠老師來博取名聲,反而應該更加努 力,使老師受到推崇。方東美先生常說:「一個老師最大的悲哀,是沒有教出勝 過自己的學生。」身為學生的我們聽到這樣的話,自然心生警惕,努力上進,即 使無法青出於藍,也要做到不辱師門。若非如此,文化又如何可能不斷向前進展 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你又睏得想睡,這時如果一睡,一天都會昏頭。所

我們可從尼爾森每一年所做的臺灣媒體大調查看到,報紙媒體在 1991 年的閱讀率是 76.3%,之後就逐年下滑,到 2009 年已下滑到 42.2%。雜 誌和報紙一樣,在

24 南懷瑾《禪宗與道家》,《南懷瑾著作珍藏本》卷 4,頁 48,上海:復旦大 學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一版。. 25

訪問 問時 時間 間: :九 九十 十年 年十 十一 一月 月十 十一 一日 日 1 14 4: :0 00 0~ ~1 17 7: :0 00 0.. 訪 訪問 問地 地點 點: :高 高雄 雄市 市左 左營 營葉

石油探勘是研究多孔媒體的一個重要目 的, 而石油探勘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在最經濟 的方式下取得最大生產量。 一般而言, 油田模 擬模型的建立可分為四個主要步驟。

(2)經行之前,要先站著。現在把我們 的腳合併起來。先提升我們的正念在眉間 的識智,而後往下察覺我們身體裡的風 大。如果風是從下往上運行的時候,我們

第三:汽車業,台灣最早的裕隆汽車,大陸在1997年開放了汽車製 造業的工業政策之後,裕隆的投資眼光很快,在頒布政策的第一年時就

因為有以眾生為念的願心,有「我是佛」的闊大胸懷,星雲大師深深地體會到,太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