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觀大師讚念長老的禪修法門 林崇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內觀大師讚念長老的禪修法門 林崇安"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內觀大師讚念長老的禪修法門

林崇安

一、前言

1936 年 5 月 1 日,讚念長老出生於泰 國南部洛坤府的鄉村,讚念長老的全名是 阿 姜 讚 念 ‧ 錫 拉 寫 陀 ( Ajahn Jumnien Silasettho),中文舊譯為阿姜朱連。讚念長 老的內觀禪修法門,在《當代南傳佛教大 師》中雖有介紹,但這是 Jack Kornfield(傑 克‧康菲爾德)於一九七○年代的訪問,

所述不多;讚念長老於 2009 年 5 月和 10 月開始訪問台灣,於法光佛研所、大溪內 觀禪林、中央大學三慧社、古嚴寺等多處 佛學單位,對各界人士講解他的內觀法 門,使大眾對他的禪修方法有一初步的了 解。以下將讚念長老來台所傳的一些內觀 要點整理出來,給喜好禪修者分享。

二、基本觀點

讚念長老在各地指導內觀禪修時,是 配合圖片來解說其理論和實踐。一些要點 如下:

(1)讚念長老在二十七歲修四念處得到 突破後,便發現身內脈輪的不同功能:海 底輪是欲界慾望的地方,初果(預流果)

對此可以分明,但「欲愛」尚未完全斷除,

所以在家者還會生兒育女。密輪是混濁於 世間的五欲,讚念長老稱之為「世間輪」。

臍輪為「禪定輪」,因為禪定由此進入,

住此還不能開悟。心輪匯集過去生的種種 記憶,十二緣起的流轉在此展開。喉輪以 下是染污的世間,喉輪以上才是清淨的出 世間,所以,修行的捷徑要由喉輪往上 修,將識智從想蘊、行蘊分出,提升到眉 輪,來照見五蘊,走在出世間的「中道」

上,如此才是內觀的捷徑。

(2)識智是純粹的覺知。開展眉輪的識 智是內觀禪修的重點所在,經由正念→大 正念→般若→般若智→解脫智,依此次第 證得出世間的道果。大正念,是指識智在 眉輪上穩固安住,能迅速覺知內外之法;

般若,是指覺知內外諸法都是無我;般若 智,是指能持續覺知諸法的無我,最後生 起解脫智,從貪瞋痴的三火中解脫出來。

所以,整個內觀禪修的過程是:由「正念」

提升到「大正念」,由大正念生起「般若」, 由般若生起「般若智」,由般若智生起「解 脫智」。

(3)讚念長老認為立禪和行禪較容易培 養出大正念。觀照時,先修立禪:以識智 觀察身內的四大(地、水、火、風),特 別是風大使身體動搖;接著觀察全身的白 骨、肌肉、內臟、皮膚,看清內身和外身 的無常、苦和無我。繼續以行禪(經行)

不斷照見全身的白骨以及受蘊、想蘊、行 蘊等都是無我,最後達到放下對五蘊的執 著。坐、臥之時,也是同樣觀照。

(4)欲愛、有愛、無有愛等三愛是苦的 因,一般凡夫生起貪、瞋的發展過程是:

A 欲愛→有愛→喜歡→貪心。

B 無有愛→不喜歡→不滿→忿心→瞋。

(5)讚念長老非常重視證果的檢驗:要 由能否透視色身,以及在根、塵接觸的當 下,內心生起喜歡和不喜歡的程度來嚴格 判定。讚念長老認為,初果(預流果)、

二果(一來果)、三果(不還果)和四果

(阿羅漢果)透視色身的能力有所差異。

當禪修者能透視體內白骨等,可以容易破 除「身見」,證得初果;進而以大正念或 識智看透別人都是如同沒有皮膚,自然不 會生起喜歡、不喜歡的心理,因而可以斷 除細的欲貪和瞋,證得第三果。第四果斷 除了微細的欲愛、有愛、無有愛。初果和 二果遇到不喜歡時,只發展到忿心就停止 了。如果會發展到生起粗的貪心和瞋心,

那就不是初果和二果。

(6)修行者一開始對「色身」的內、外 的照見,要非常落實,要以大正念的識 智,如實看清自己內身(肌肉、五臟等)

和外身(皮膚)的苦,才能真正達成厭離,

並破除身見;許多修行者由於沒有如實照 見自己的內身和外身,因而迷惑於外色而 不能破除身見。

(7)修行的終點,是超越善業、惡業、

不動業。禪修者平時、靜坐和經行時,要 將識智提升到眉輪,培養出大正念,才能 使心走在中道上。禪修者擁有大正念時,

(2)

2 安處在眉輪的識智不被想蘊和行蘊的習 性所牽引,所以能在根、塵接觸的當下,

不生起喜歡和不喜歡的心理,止息了三 愛,並能真正走在「中道」上。

(8)有三層次的眼睛:第一是肉眼,看 到外在的形形色色,內心跟著生起貪瞋 癡,是「世間的眼」。第二層次的眼睛是 以識智觀照身心的無常和苦,最後觀照到 無我,成為「出世間的眼」。第三層次是

「涅槃的眼睛」,進入涅槃境界,照見五 蘊皆空。內觀禪修是由第二眼到第三眼。

(9)讚念長老發現心有四特性:如猴子 般不斷動,如嬰兒鬧,如鳥兒飛遠處,如 幡隨風飄動,所以對心不去控制使之不 動,因而生起大安樂,對一切法也不再執 著了。這就如同六祖慧能所說的:「惠能 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 作麼長。」

(10)讚念長老指出,有四種定:a 剎那 定,如誦經而得的定。b 近行定,如觀入 出息等,還不穩定。c 安止定,由觀入出 息等而入定,是四禪八定的根本定。d 出 世間定,是超越四禪八定的定,是八聖道 中的正定,是內觀的定,此定具有大正念 而能去除煩惱。

(11)讚念長老常對學習者引述《阿含經》

來說明內觀禪修的原則和方法,例如,《轉 法輪經》、《無我相經》、《燃燒經》。觀照 內身、外身和直接透視身體可以參考佛陀 在《大念處經》中所說的:

「諸比丘!猶如兩口之袋,填進種種穀 物,即:稻、粳、綠豆、豆顆、胡麻、糙 米,具眼者開解之,得觀察:『此是稻、

此是粳、此是綠豆、此是豆顆、此是胡麻、

此是糙米。』

諸比丘!如是比丘於皮覆包充滿種種不 淨物之此身,觀察上至頭髮,下至蹠底,

[知]:『於此身有髮、髦、爪、齒、皮、

肉、筋、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 膜、脾臟、肺、腸、腸間膜、胃、排泄物、

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 液、唾腋、粘液、關節液、尿。』

如是,或於內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 身而住:又於內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

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

觀生滅法而住。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 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 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

這一經文的譬喻明確指出,具眼者要直接

看到對象,而不是推理或想像。讚念長老 認為證果者要能透視身體,他這一檢驗是 具體而嚴格的。

三、內觀禪修的指導

近期讚念長老在泰國和國外的禪修 指導,是以連續幾小時的內觀開示,引導 學員們當下體會並直接證果。所以,學員 們聆聽長老開示的當下,就是禪修。長老 的泰語錄音開示很多,但已經整理成文字 的很少,以下是他的內觀指導的片段。

(1)我們的經行是跟著八聖道的經行,

不是一般的經行。佛陀說:「如果世上有 人修八聖道,世上就會有阿羅漢。」八聖 道是唯一的道路。

(2)經行之前,要先站著。現在把我們 的腳合併起來。先提升我們的正念在眉間 的識智,而後往下察覺我們身體裡的風 大。如果風是從下往上運行的時候,我們 的身體會往前傾,我們會控制身體不往前 倒。如果風是從上往下運行,我們的身體 會往後仰,我們會控制身體不往後倒。如 果風在我們的腸裏運行,我們的身體會左 右搖動。我們不能控制身體讓它完全不 動。以前長老喜歡控制別人,但是發覺到 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怎麼能控制 別人呢?同樣的,我們也不能一直控制自 己的念頭。一旦發現不能控制,長老便捨 棄了對身或心的控制,或者想擁有它們。

現在我們察覺到我們不能控制身體的動 搖,它就是一種「無常」;如果站很長的 時間,就發現身體的「苦」,我們不能控 制它,因為它是「無我」的。

(3)接著,我們依次觀照我們雙腳的骨 頭,從我們的腳趾到我們的腳跟,這是一 段。從腳跟到膝蓋,這是一段。然後從我 們的膝蓋到我們臀部的髖骨,這是一段。

然 後 順 著 脊 椎 往 上 觀 照 我 們 背 後 的 骨 頭。再往上觀照我們整個頭骨,包含牙齒 等。然後,觀照我們兩個肩膀的骨頭,接 著從我們的上臂、下臂一直觀照到我們手 掌的骨頭。然後,再察覺到我們的正念安 住在第三眼或是眉輪,以眉間的識智往下 察覺我們整個身體的骨頭。觀照骨頭,就 能夠生起智慧。

(4)接著,我們開始經行:觀照我們的 腳,觀照腳的骨頭在移動。當我們攝心在 我們的骨頭,就是一種「戒」。當我們一 直觀照我們的骨頭,就是一種「定」。正 見是知道骨頭在移動或者在經行而已,不

(3)

3 是「我」在移動或在經行。正思惟就是知 道只有骨頭在移動,骨頭是無我的。正語 就是對自己說:「只有骨頭在經行而已,

骨頭不是我」。正業就是我們正在進行著 經行的禪修。正命就是能觀照我們的身體 只有四大組合而已,在生活作息中,只是 骨頭在移動而已。正精進就是不斷地勤於 經行。正念就是銘記不忘我們正在經行。

正定就是沒有任何的妄想,只是一直安住 於骨頭。這樣的經行便是走在唯一的道 路,這是八聖道的經行。走在中道就能達 到解脫。觀照我們的骨頭,觀察到只有骨 頭在走,不是我在走,就能夠生起智慧。

(5)現在觀照我們的「肌肉」包著我們 的骨頭,如果只有骨頭是不能移動的,當 我們的神經、肌肉包著骨頭它才能夠移 動。現在我們觀照我們的神經、肌肉。肌 肉是四大組合而成的,它是一種法界而 已,這樣觀照就能夠捨除我們的身見或者 薩迦耶見。捨除就是放下的意思。當我們 能夠以正知正見觀照的時候,自然會放下 的。薩迦耶就是身的意思。我們觀察我們 的身體,然後就自然的把它放下,接著就 能夠除掉我們的「疑惑」。觀照我們的肌 肉它是一種生命,這是正命。不斷地觀照 肌肉包著骨頭,這是正精進。時時銘記不 忘我們的肌肉和骨頭,這是正念。再進一 步能夠觀照到,不管是肌肉和骨頭都是無 我的。以前我們是小孩子,現在長大變成 大人了,然後變成老人,我們必定是苦 的,必定是死的。這樣,我們對生命就不 應放逸。我們的經行就是走在八聖道,這 是唯一的道路。

(6)現在觀照我們的「皮膚」是生生滅 滅的,生了就滅,滅了就重新生出來。皮 膚也一樣是無我的。能夠觀照到無我的時 候,我們的識智就走向涅槃了。

(7)一般凡夫的經行,不是在八聖道經 行。修行者的經行要走在八聖道裏面,觀 照到骨頭在經行,肌肉在經行,皮膚也在 經行。經行時,我們的皮膚,包含頭髮、

毛、爪、齒,都自然的移動,這是外身。

內身就是我們的肌肉、五臟六腑,它也是 在移動,不是「我」移動或者「我」在經 行。我們經行是為了捨除我們的薩迦耶見 或身見。觀照到我們的骨頭是地界而已,

它不斷地在走動。肌肉是一種法界,皮膚 也是一種法界,我們的頭髮、我們的毛、

我們的爪、我們的牙齒、我們的皮膚,是

不斷的在移動。

(8)當我們具足八聖道,就能夠息滅三 愛。經行時,如果不想移動,這是「非有 愛」;如果想得到舒服,這是「有愛」;貪 愛我們的身體,這是「欲愛」。在我們正 念的觀照下不讓三愛生起。我們的經行只 是一種盡責任而已。不是我在走,它只是 身體,它有它的責任,我們經行就是跟著

「無我」在經行。

(9)以第三眼的識智來觀照我們的身 體,正念會慢慢增長,然後開始有「般 若」。經由不斷的隨法觀照,不斷的產生 智慧,能觀察到真正的實相,我們的「般 若」轉成「般若智」。再不斷的隨念觀察,

就可以生起「解脫智」,達到解脫。

(10)當我們起心動念,對過去、未來打 妄想,我們就直接觀照我們的心,覺知起 心動念的不是我,妄想煩惱不是我。如果 我們的心是常的,它就不會起心動念,我 們觀照到我們的心也是無常的。我們所觀 照的法也是無常的,不斷的生滅、生滅。

我們要注意,不要讓身心帶我們處於苦 中,我們是要超越苦的。

(11)我們的感受是有的,可是沒有所謂 的「我」在感受。知道走動,可是沒有「我」

在走動。色是無我,受是無我,識智也是 無我。

四、結語

讚念長老的內觀法門要求在行住坐 臥中,使識智安住於眉輪。「能觀」的是 眉輪的識智;「所觀」的是五蘊皆空、諸 法無我。不論行住坐臥,時時觀照,這便 是禪修。禪修時,依次生起正念、大正念、

般若、般若智、解脫智。從聞、思、修的 過程來看,依次是知、見、修、捨離、解 脫。是否證果,要由生活中嚴格自我檢 驗。生活要與佛法結合,行住坐臥中不離 三學、七覺支和八聖道,時時應用慈、悲、

喜、捨四無量心,以及欲、勤、心、觀四 神足,即學即用,達到知行合一,這樣便 是走在中道上,這樣便是「生活即禪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不在發展新的 主義,而是幫 助我們更進一 步的了解現存

2.教師總結:我們在開始對自己感謝的時候,體驗到滿 足與珍惜,原來我們擁有這麼多。在感謝自己的身體

一開始,老師先教我們認識 器材,後來就讓我們自己拍 照。我覺得拍蚜蟲的照片很 好玩,因為蚜蟲本來只有一

我們的覺性不知不覺間在增長著,我們開始走在正道之上,一步一 步往滅苦的目標前進。要記得正法的特色是「現世的、不待時節

在修行心念住時,只要輕鬆地直接觀 照心中生起的心理對象;觀照時,能 觀的心識和所觀的心理對象要有一 距離。泰國的讚念長老更是指出,能 觀的心識是位在眉輪處的「識智」以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這個都是很將來的事情,而現在我們都沒有答案的事情。我們現在必須要做 的也只是說,能不能把這個目前的情況先第一步減緩,

也將在法中死去。我們只是沒有體會到法在哪裡,一直到經由佛 陀的教導將它指出來,為我們提供一條簡單的路去追隨。我們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