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沃頓中提琴協奏曲獨奏技巧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沃頓中提琴協奏曲獨奏技巧之探討 "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沃頓中提琴協奏曲獨奏技巧之探討

本首協奏曲創作於一個弦樂器結構改良趨於完善,傑出中提琴家輩出的二十世紀,

在軟硬體兼備的情況下,沃頓開啟了近代中提琴協奏曲的寫作風潮,探索中提琴在演奏 上無論情感或技巧多元的面向,克里斯多夫․帕莫曾說過的話,可以為此作一註解: 「沃 頓只懂一點點,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演奏弦樂器,然而他的三首弦樂協奏曲,卻是本世 紀最優秀的作品。」

1

本首協奏曲有相當多的技巧與情感,是以往少用,或在沃頓筆下 更顯精彩的;充分地掌握這些技巧,進而用有效的方法練習,以深刻地表達出其中含藏 的情感與效果,是演奏本曲的不二途徑,因此在本章中,筆者茲列舉其中的八項,就其 特點與練習之方法,一一探討。

(一)大跳音程的使用

俗話說:一個人的音準,通常可以從他對生活水準的要求反映出來。

2

尤其是本曲 中有許多的大跳音程,例如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譜例 5-1)、(譜例 5-2),跨把位時的 音準更需要特別小心,並不是左手指盲目地在指板上滑動,然後機遇式地找到目的音。

1

“Walton knew little or nothing of strings as a performer. Yet his three string concertos are amongst the finest written this century."Ian Lace, ed., Walton’s Violin and Viola Concertos,

http://www.williamwalton.net/articles/concertos.html. 2003, accessed 15 Nov. 2003.

2

“The saying: One’s intonation most often reflects one’s standard of living,” Yizhak Schotten,

“Preparing a Successful Audition—Beyond the Bas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iola Society, Vol. 18,

No. 2&3 (2002): 81.

(2)

【譜例 5-1】第一樂章 m.m. 15-16

7 度大跳

【譜例 5-2】第一樂章 m.m. 17-22

8 度大跳

9 度大跳

若將一個半音視為一個格子,那麼指板可被視覺化地分割為若干格子,每一音均有 其固定的位格,

3

越趨向高音,格子的空間越窄,音距越近;演奏時掌握住音跟音之間 相對距離的觀念,再處理大跳音程,就能幫助掌握到達目的音,手指所需滑動的距離。

對演奏者的心理而言,是有所準備,有明確目標的。以【譜例 5-1】的七度大跳為例,

d²音用 1 指,c³音用 3 指,在演奏想法上,是換把位滑行過程中以 1 指懸在弦上,往上 滑行五度的位格至a²音,再以 3 指按下c³音,達成大跳的音程。多加練習後,手指自然 能習慣位移的距離,不需思索音程,就能直接滑至準確的目的音。其他相關的音準練習,

也適用此觀念。

3

提琴家葛爾(Robert Gerle, 1924-2005)在他的《小提琴練習的藝術》 (The Art of Practising the

Violin, 1985)一書,所提出「指板格式化」 (Gridiron)概念。

(3)

(二)大小六度雙音

平行六度雙音是本首協奏曲中重要的形式,沃頓常賦予它吟唱主題旋律的角色,在 此形式中明顯可見沃頓混用臨時升降記號以模糊調性的創作特色,且高低雙音會呈現出 兩條平行的旋律線,故音準的重要性自是不在話下。在平時的練習中,可在每個調上拉 奏三、六、八度雙音音階,先不加抖音以確保音準和左手放鬆度,將可幫助本曲六度雙 音樂段的達成。若相同音程的雙音群毗鄰出現時,是演奏上的一項優勢,可以多組雙音 使用同一指法,不需每組皆換;以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前的雙音樂段為例,幾乎全部都是 小六度,第一到第四組雙音可用 3、2 的指法,第五到第八組換為 2、1 指(譜例 5-3),

此指法設計是運用較常使用的第三把位,作為找音與音準的依據,可維持手形且有助於 雙音的連貫。

【譜例 5-3】第一樂章 m.m. 29-31

32 32

21

至於需每組雙音皆換指法的情況,例如第一樂章發展部的第二主題(譜例 5-4),

左手指應把按弦重心放在雙音的兩弦之間,尤其是按內聲部的音時,以稍靠指尖的部分

按弦,如此可縮短同一指頭在按下一組雙音的外聲部音的距離。另外,練習時先拉奏單

(4)

聲部的音,但手指仍按在雙音的兩弦上,試著在不影響音準(pitch)的情況下加上抖音 並保持放鬆,如此有助於傾聽音準與適應手形的轉換,另一聲部的練習也是如法炮製,

最後才將雙音合在一起,進而要求音色與情感的表達。當然,上述相同音程使用相同指 法的方式也可在此處搭配利用。

【譜例 5-4】第一樂章 m.m. 81-92

(三)頻繁快速的換弦

誠如第二樂章所提到,沃頓使用循環的阿拉貝斯克,將主題化為精巧的裝飾音群,

或音階式音型以茲變化,在第一樂章發展部的第一主題中就可見到此變化手法(譜例

5-5) 。

(5)

【譜例 5-5】第一樂章 m.m. 57-62

原本如歌似的主題經由節奏的減值、音型的反覆,因此形成需要頻繁快速換弦的十 六分音符音群;這對中提琴的發聲而言,是一項挑戰,尤其是低音 C、G 弦,常因換弦 而產生雜音或增加技巧的困難。建議練習時,先放慢速度,注意右手在拉奏每一個音之 前,手腕與手指的預備動作,手臂的運弓角度,以及弓毛就弦的速度,皆必須比拉奏的 動作更早就位,亦即每個音的拉奏都是在其發聲與共鳴完整的正確位置才開始;C、G 弦較粗,反應也較慢,所以盡量用下半弓(弓根至中弓) ,減少運弓長度,以製造集中、

清楚的音色(第六十三小節後旋律多在D、A弦上拉奏,因弦較細應減輕壓力,增加運 弓的長度,也不能太靠近琴橋拉奏) 。如此慢練的同時,同時也能熟悉左手按弦,然後 再由慢加快至原速,照原譜拉奏。

(四)錘奏技巧

在中提琴協奏曲,甚至在中提琴作品裡,多半使用擊跳弓(spiccato)或彈跳弓

(sautillé) ,就足以應付輕快短促的節奏音型。本曲中使用了錘奏技法(martellato) ,是

中提琴協奏曲,甚至中提琴作品裡難得看見的,為配合樂章裡音樂表現的需求,例如第

(6)

一樂章發展部(譜例 5-6) ,以及第二樂章詼諧曲中(譜例 5-7) ,音樂個性都是強而有力 的,錘奏拉法已然製造出類似打擊樂的效果,至於旋律音,只不過是和聲色彩的營造罷 了。

【譜例 5-6】第一樂章 m.m. 69-73

【譜例 5-7】第二樂章 m.m. 90-94

每一弓在發聲時,都要先以弓毛「咬住」琴弦,從中弓偏下處,靠琴橋的位置,運

用多一點上手臂的力量拉奏,然後在弓毛摩擦到弦之後的剎那,將弓壓適度放掉,以作

出有力度、具共鳴的音色。在【譜例 5-6】中,錘奏的音型多是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因

此弓壓可以持續到八分音符時,再立刻適度放鬆,使音色有足夠的共鳴與彈性;和弦的

(7)

音分佈在三條弦甚至四條弦上,又要以非琶音的方式同時拉出聲音來,運弓時可以想像 弓毛是貼在一個既長又直的平面上,來回地摩擦。拉三音和弦時,可以運用適度的弓壓 幫助同時間磨擦到三條弦,但在拉四音和弦時,困難度會比較高,運弓需要順著琴橋的 角度,迅即地作一個微微的小弧度,以使弓毛觸碰到四條弦,但絕不是也不能將和弦分 解為琶音來拉奏。其中,用上弓拉奏,又比用下弓拉奏困難,在針對上弓練習時,讓右 手掌握住上弓運弓時所需調整的角度,然後盡可能地用最小的角度,亦就是符合前述如 同在一個平面上拉奏的原則,將換弦所需的時間調整到最短,作出趨近於同時拉出四條 弦的效果,然後再加入下弓照原譜拉奏。

【譜例 5-7】的切分節奏,可利用長音前後的八分音符,一方面作弓壓的釋放,另 一方面也因為弓壓的釋放,而造成八分音符的時值比譜上所寫還短,更能突顯長音的重 音記號與切分節奏感。此外,弓壓的輕重程度對音色的影響,也是需要注意的,即使音 樂非常激烈強勁,音色仍要維持豐潤與清晰。

(五)「不安」 (Inquietamente)的情緒

這樣的情緒設計相當特別,在以往的中提琴協奏曲裡是看不見的,本曲中也只使用

一次,出現在第一樂章的發展部(譜例 5-8) 。沃頓雖有標上速度的變化,並用音型的走

向來營造出這樣的情緒,然而在演奏時,光靠這些外在的提示是不夠的,光是開頭的第

九十三小節,就足以大作文章了。

(8)

【譜例 5-8 第一樂章 m.m. 93-103

沃頓在第九十三小節沒有標明任何指示,但運弓不能只是平平順順的將音拉奏出 來,或將重音與斷奏一板一眼地呈現。整個小節內只有重複的五個 c²音,在詮釋的想法 上,可揣摩有些神經質似的焦慮,賦予每個音不同的表情;第一與第二個 c²音就像一個 人剛把腳重重的踏出去一步,卻又馬上迅速的縮了回來,然後在第三音試著墊著腳尖,

再踏入第四、第五步。針對此節奏,可以刻意作音值上的壓縮,造成音樂前趨的感覺;

第九十四小節則是壓縮後的舒張,將第九十三小節壓縮了的音值補回來,緊張不安的情 緒得到稍微的舒緩,但仍充滿著猶疑的氣氛,此處彈性速度(rubato)的標示,提供了 演奏者詮釋的空間,愈能把這樣的情緒轉折表現出來,效果愈佳。

若將每兩小節視為一個層次的情緒表現,那麼第九十四小節最後四個音的速度漸

慢,再加上保持記號以強調每個音值的飽足,則是第一層不安情緒的終結,也是為了邁

(9)

入第九十五小節作準備,更讓人期待第二層情緒的發展。隨著音域的不斷升高,和速度 的加快,此不安的情緒也亦發緊湊強烈,持續到第一〇一小節的 e³音,如同來到不安情 緒的臨界點,再下行進入下一樂段。

這段不安情緒的音樂表達,是需要演奏者內心揣摩,甚至感受到那樣焦慮的狀態,

才能夠深刻且生動自然地詮釋出沃頓要求的音樂表情;而這樣的情緒在中提琴作品裡,

除了少見特別,還相當「搶戲」 ,可說是本曲中描寫情緒樂段的代表之一。

(六)伴奏音型

本曲中有兩大段的伴奏音型,各是在第一樂章的再現部(譜例 5-9,茲舉出其中的 三小節) ,與第三樂章發展部中如歌似的樂段(譜例 5-10)出現,都是一長串音階式的 音型,需要維持在比較平緩、平靜的氣氛中進行,但演奏上所需要的技巧,仍各有不同。

【譜例 5-9】第一樂章 m.m. 149-151

(10)

【譜例 5-9】最大的特色在於,把順勢而下,看似可以用長弓一口氣奏完的音群,

分為三個音一弓,需連續換弓的奏法;如此密集的換弓動作之下,對樂句的想法仍要是 長而完整的,其中的流動性與情緒可以隨著管樂的主旋律而起伏,但絕不是雄壯地波濤 洶湧,換弓的銜接要似不著痕跡地平滑服貼,弓壓與弓速都維持平均。

【譜例 5-10】第三樂章 m.m. 97-105

而【譜例 5-10】的特色在於,音群的音域分佈很廣,除了換把位,還需要平順的

連續換弦技巧,尤其是在一弓內拉完橫跨三條弦的音域,右手運弓的角度要在拉出聲音

之前,就先將右手臂的姿勢,調整到拉奏該條弦的預備位置。儘管音型的起伏很大,仍

(11)

須將音量、情緒保持在平穩的狀態,五連音乾淨平均,作好支撐旋律的角色。平常可以 試著用慢速,在每個大小調上,以一弓拉奏二至三個八度的音階,練習音準與平順換弦,

注意發音的清楚,並將右手換弦所需的角度調整至最小,所需的時間調整至最短。

(七)快速音群

第二樂章第二四二至二六〇小節,是一段炫麗的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必須十分乾 淨清楚,尤其在此高音域樂段上表現,需避免刺耳粗糙(譜例 5-11)。

【譜例 5-11】第二樂章 m.m. 241-260

(12)

第二四二至二四五小節使用彈跳弓(Sautillé)是比較適合的,右手最常犯的錯誤 是弓跳得太高,弓與弦的距離太遠,所以練跳弓樂段時,應先練習在弦上拉奏,並放鬆 右手手腕及手指,因所需音量較大,故弓毛接觸琴弦的面積也需相對增多,以製造堅實 的音色。先用慢速練習,運用食指施壓,以手腕手指動作來改變弓壓的收放,然後利用 弓本身的彈力做跳奏的慣性往返運動,加快速度時也需感受到弓於弦上準備好再出發。

為求每個音都拉奏得平均,亦可用相反的弓法練習。左手按弦的敏捷度與熟悉度可趁上 述跳弓前,在弦上拉奏的時候練習,也是由慢到快;必要時加以節奏變化,例如附點的 節奏,或用不規則的比例分段,例如兩小節十六個音的片段,可分成 3+5+4+2+2 音來練 習,以求平均。最後再將左右手搭配在一起,按原速拉奏。

(八)高音域的初試啼聲

十九世紀前弦樂器受限於琴頸與指板的長度,古典時期以前例如史塔密茲的《D 大 調中提琴協奏曲》最高使用到第七把位,且只是短暫以琶音的姿態躍上 d³音。隨著琴頸 的增長與變細,左手對上把位的技巧較能掌握,沃頓於第一樂章第一主題就讓左手在高 音域的舞台上盡情歌唱,第三樂章甚至高至 a³音(譜例 5-12)、(譜例 5-13)。

【譜例 5-12】第三樂章 m.m. 125-129

(13)

【譜例 5-13】第三樂章 m.m. 276-281

在此協奏曲中,有時高音被用以表現高亢激昂的亮麗效果,但更多時候是用來刻畫 細膩、絲絲入扣的情感;雖然高把位的音與音之間空間較狹窄,且會造成左手手形呈現 較不舒服的姿態,但演奏者應配合著左手手肘往身體內部靠近,從第一把位移至高把位 時,應使左手指猶如保持在一條未間斷的線上移動,

4

適時調整手腕帶動手掌,使手指 按在指板上的角度盡量以垂直落下,而非手指以水平方向延伸去搆逐高音,如此能以較 多的指腹按弦,製造的音色也會比較飽滿。必須注意的是應避免使音色聽來太過尖銳不 圓潤,高把位盡可能不要用第四指按弦,對左手掌肌肉的負擔較大,且音色也較薄弱。

為了達到【譜例 5-13】第二七九小節中的a³音,從前一拍

c³音上把位的過程中左手大拇 指必須完全放掉,從輕靠著琴頸挪至將近指板上,並要準備好躍至a³音的小六度音程距 離,而非漫無目的的滑行。也由於左大拇指不在琴頸處支撐,使高把位的抖音空間增加,

對音色而言是一項利勢,但對演奏者的肩頸而言,則需要放鬆以免夾琴過緊導致僵硬。

4

Samuel and Sada Applebaum, The way they play, Book 1. (Paganiniana Publications, 1972), 2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 Whether the complaint is made in written form or in person, the complainant should provide his/her name, correspondence/e-mail address and/or contact phone

☺ 篇章句子 篇章句子富節奏感 篇章句子 篇章句子 富節奏感 富節奏感 富節奏感 易背誦 易背誦 易背誦 易背誦 引發背誦興趣 引發背誦興趣

We further want to be able to embed our KK GUTs in string theory, as higher dimensional gauge theories are highly non-renormalisable.. This works beautifully in the heterotic

The case where all the ρ s are equal to identity shows that this is not true in general (in this case the 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s are lines, and we have an infinity of ways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擾亂全球生活節奏,今年首度以「世界提琴 日」( World Violin Day )之名,在美國時間 12 月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His understanding of animal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 animals have minds of buddhas ‒ free and lucid; animals are beings that live in coexistence with humans; and

時值/節奏 力度 速度 音色 織體 和聲 調性